打印

传喜法师 2010.09.01 答信众问

传喜法师 2010.09.01 答信众问


信众:如何才能拥有空性的智慧?

师父:这个是需要因缘的,因为本来啊,空性就是缘起中的智慧,还有一个呢,福德资粮。这个依靠谁?依靠善知识。善知识有空性的,那你这个福德资粮,你跟善知识之间法的因缘越深,那你对空性就体会的越深,所以这个就表现在,你积累的资粮越多,善知识越欢喜,有一分欢喜,你就一分成就,关键在这里。

佛法的修行,不管是教法还是证法,关键的精髓都体现在善知识身上。你不依止善知识,教法上你不可能得到成就,不依止善知识,证法上更不可能得到成就,所以教法和证法的核心是善知识。我们要想得到空性的智慧,那必须要从善知识这里来。

如果你能够觉悟到这一点,你能够修这个,那对你来说就是正法时代。如果你抓不到这个要点,老是打擦边球,在三宝像法当中转,那你就没有正法就是像法。甚至你完全抛弃了善知识,完全就自己看,自己理解,那好了,没法了,法都没了。



信众:如何能得知自己的本尊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

师父: 这个讲法呐到金刚乘的时候才会讲到这个本尊,这是因为师父要传你法,然后这个法你主修的本尊是什么。这本尊下面有一系列的法,讲这个的,所以现在还谈不上,末法时代主要靠信心解脱,不是靠法。你再修,你入定能像阿罗汉,你的道力能超过菩萨,你的智慧能超过佛,弄来弄去你还不是靠佛来救你。

不是善知识来接引救你,东南西北都不知道,对不对。不要说我们凡夫了,就是目犍连好了,他为了知道佛的音声,梵音,佛陀说我的梵音悠远,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听到,都听到一样的大小。目犍连想是吗,这可能吗?我们现在,你看,要用麦克风嘛,对吧。佛不需要,再多的人,佛在那轻轻的说话,每个人听得清清楚楚。所以目犍连就想真的是这样子吗,我去试试看,他就以神通力过一个一个一个国土,走到很远很远去听。

结果真的还是听到释迦佛的声音,但是糟糕了,走到东南西北不知道了,回不来了,有本事走,走得回不来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糟糕了,回不来了怎么办,正好他方世界的佛也在跟弟子们说法,就看到了目犍连尊者,那个世界的众生很高大很高大,他们说那是一个什么虫啊,在干嘛,哎呀,长得这么奇怪啊,这个虫长得像人一样啊,叫人头虫。

这个佛就跟弟子们说:“这是很遥远很遥远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座下的一位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啊,我们不能轻慢祂,虽然是小小的一个人头虫,但是祂神通广大。”然后就喊祂。目犍连听到,谁在喊我啊,看不见。祂就跟祂说:“你把身体变大变大。”目犍连把身体变大,变到他们都看,真的呢,可以把身体变到很大,然后他也见到那尊佛了,哦,这里还有一尊佛呢,这里还有这么多菩萨啊,这么多弟子围绕啊。

这位世尊就问祂:“你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啊?”目犍连就说:“我在娑婆世界听佛说法,佛说祂的声音可以传到任何地方,我想试验试验,听一听看。但是现在糟糕了,这是什么世界我也不知道了,现在我怎么回去也不知道了,东南西北我也搞不明白了,也没指南针。”

指南针也没有用的,到宇宙里去了,哪里会知道呢。

这位佛就跟祂说:“你以为这是以你的神通力到我这么远的国度来吗?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加持你的,现在你要回去怎么办,我可以告诉你,你向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你们娑婆世界的方向。”“哦,这个方向是啊,那怎么办,我现在就显神足通吗?”祂说:“不行的,你现在以你的神足通回去啊,几个大劫都过去了,不要说释迦佛涅槃了,贤劫千佛都早就涅槃了,你见不到释迦牟尼佛了。”这痛哭流涕了,我怎么跑这么远呢,以我神足通回去早就几个大劫过去,佛也见不到了,痛哭啊!在那痛哭了。

“别哭别哭,你哭的声音还蛮响”。就好像我们刚读过的《盂兰盆经》,目犍连不单神通大,哭起来嗓音也大啊,叫声动天地啊,眼泪鼻涕都一大把。那位世尊就告诉祂:“不要哭,你来的时候就不是你的神足通的能力来的,是释迦佛陀加持你的。所以你现在朝着这个方向,再礼拜你的本师佛,求本师佛。”“这真的好”好,礼拜,很虔诚的礼拜。一礼拜,释迦佛在祂的道场就以眉间白毫光摄目犍连,一顷刻间就回到道场。

可以知道,就是目犍连证阿罗汉了,神通那么大了,还是靠佛接引啊,佛不接引都回不了家了,你看,回不了地球了,漂泊在太空里去了。所以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主要还是靠信心。现在不要跟时髦,我们学佛现在也有流行风啊,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还是我们本师上海下涛大和尚。修任何本尊都要把自己师父当成这位本尊,那索性你就修师父好了嘛。所以真正的修法就要把自己的师父加在里面,师父的体性就是阿弥陀佛的体性,阿弥陀佛来接引我的形象就是师父的形象,就是本尊和师父合一的修法。

信众:和朋友同事在同一空间,身边的朋友同事会闻到异香,可是我自己却闻不到,是我身上有护法还是朋友同事有感应,令其有信心呢?

师父:这个也不去执着吧,不要去执着,这个不一定的。

信众:与助念团出去助念,普佛时有时胸口会有一种短暂而明显感觉到,是否也是亡者欢喜这感应呢?

师父:这种感觉的话,应该有这种感觉吧,修行过程当中会有种种感受、体验,也是不去执着。所有一切境界,像印光大师所讲的,“客路溪山任彼恋,自家风光有谁争。”你走这个地方经过,自然会看到路边上的风景,但是不要学那个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不要把车停下来看、赏,赏得忘掉回家了。你修行会有经验的,但是不要去执着,静静的,还是以这种无为的心去面对祂。有为的修,无为的看待。

信众:与师兄到宫庙诵经,我都很用心,偶尔在回向时会明显感到手部或延伸到全身会有发麻之感,是否神圣众等很欢喜的感觉呢?

师父:是啊,会。诵经的时候啊,很多众生,因为我们诵的大多是大乘经嘛,加上一些超度啊,一些经咒啊,很厉害,确确实实。马上凡俗的空间就改变了,不同了。像我们现在觉得坐在这讲堂里面,但是鬼神看到这个讲堂就在放光,每个人在放光。你在回向的时候,就把这个时空制造的这种功德力回向众生,回向极乐世界的时候,好像一朵大莲花,就好像生往极乐世界一样,确实会有感应的。

信众:尚未学佛前,只要入寺庙见到佛菩萨,即泪流满面,亲近到佛法后,状况改善,心中的悲如果没有口诉,佛菩萨会知道吗?

师父:那不要你口诉的,你想什么佛菩萨都知道,就像你抽签一样,抽签你有没有说?你自己想的,然后抽一个签就来回答你了,对不对。有时候抽签也会让你知道真的是头上三尺有神灵,你想什么佛菩萨都知道。

信众:此生重度残障,无法念佛,只能用听的,请问他要如何寻求解脱?来世是否也能像常人一样自在,无残疾呢?

师父:这个残疾也是一种业报啊,你能够听到佛,能够用耳朵听,能够思维,心里有忏悔的心,当下这些业会消,而且你也会得到解脱的这些加持,佛菩萨照样会接引你的心。甚至我们在修行的时候,那些冤亲债主来障碍我们的身,障碍我们的身体,让你肚子痛,让你怎么样。但是你心很坚定的话,你还能超越鬼神的障碍,你还是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的。

信众:佛门里人人凡事都论因果,请问师父,在佛门内修行的人要如何解恶缘?

师父:解开恶缘,这个是啊,任何事物有它的内在规律嘛,没有无缘无故的,像我们现在看到这么美的莲花,那就是有人想到,然后用布加工好,按照自己的设想实现出来,就是这样的。你要想把它拿下来,那你就按照过去是怎么那个的,再一步一步拿下来就行了。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和内在规律,这是佛看到的,这是佛的大智慧,所以任何的事物都可以转变,所以学佛的人生是积极的。

有了这样的智慧之后,能够多结善缘,能够消除恶缘,都可以做到的。你给人欢喜,宽宏大度,什么事你都能回光返照,忏悔自己的业障,那人的关系就会改善。你以前老是看别人的缺点,那关系就越来越僵。如果什么事多看自己的缺点,然后看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那关系就改善了,恶缘就消除了,善缘就增加了。

信众:第二,请问师父,受菩萨戒的人及出家众是否不可吃普度过或蒙山过的东西?

师父:按照那个来说的话,不仅是受菩萨戒或者出家众,包括我们大家,如果供过三恶道众生的这些,其实都不可以吃的,不太好,你跟鬼抢东西吃嘛,不太好。应该说那个也是没营养了,这是普遍的一个现象。上供的食物跟下施的食物有很大区别的,上供的食物放到那边,它腐烂的速度会比较慢,下施的食物腐烂很快,马上就会臭掉。

像苹果,一个是上供的,一个是下施的,下施的那个苹果很快就会腐烂掉,而且如果你人去吃没什么味道的,没味道,没营养,那营养早被鬼吸掉了。我们念变食真言啊,已经供给它们了,所以按照严格的来说,你就上供过的,你本来已经供给佛了,也不可以再拿来自己吃,也不可以的。所以一般性是上供下施,上供完了之后它已经是属于佛的,接下来就是下施给十方法界众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要说下供过的,蒙山啊,普度过的这些食物我们不能吃,就是供过佛的最好也不要吃,严格的来说。

信众:第三,受菩萨戒的人见到他人过失,如不说、告知,是真的犯戒吗?

师父:当然是一个慈悲心,但是要考虑到他能不能接受,那你说的这个方式就要很注意。既然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你的菩提心。但是要看方式,看地方,场合对不对,人对不对。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的场合,当公开说的则公开说、当私下说则私下说、当多人说则多人说、当一人说就一人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都有智慧的,所以做菩萨是要有智慧为先导的。

信众:请问师父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见性,开悟呢?

师父:这跟前面讲的是一样,也是说亲近善知识,积累资粮,多做善知识欢喜的事,这个资粮积得多开悟的机会就多。反过来说,你要违背善知识,别说开悟不可能,甚至还要堕落。

信众:第二,请问师父如何唤醒心中的佛,自性佛,起来助我一臂之力修行。

师父:不是说自性的佛跟你是两个东西,不可能是两个东西的,不是我把祂喊醒了助你一臂之力,不是这样子的。甚至你有我,有我的分别,这就是那个嘛。越是无我,其实越是靠近佛性的真相,有我你远离佛性。我们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是法而如是,本身就是同体的,我们现在不认识到同体,我们认为是我,这就是凡夫。

要修无我、修无我,修无我的同时感受万物之间有很亲密的关系。就像我们一个世俗谛的菩提心,观一切众生就是母亲一样,父母一样。就是把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个父母的关系,是一个亲缘的关系,从这个基础再慢慢升华到不仅仅是亲缘的关系,同一个佛性,所以法界众生同圆种智就是这个意思,一切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是同体的。

你如果,比如说假设我已经证得同体了,那你会不会生起悲心啊,自然就会悲心,同体就生起悲心来。你证得一份同体,你就会生起一份悲心,两份同体就会生起两份悲心,所以破一份无明证一份法身,那就生一份大慈悲心。

信众:我的儿子被外灵干扰二十几年,影响他的学业、考试、当兵、职业、婚姻种种,这个中间有进tong 灵神坛,高人来处理,但是没有用。他本身也有念佛、诵经、持咒,但没有用。有一个善知识朋友要他忏悔,持药师灌顶真言,有一点点稳定,但还在,怎么办,请明师指点。

师父:这只是我们对这个的经验,就是说,我也是这么多年看到的,其实对他个人来说,他这二十几年亲身经历过这种痛苦,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我们还算旁观人。既然念药师真言他有稳定,有一点点稳定那也说明有效,忏悔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有的人几十年之后啊,我发现附体时间短的,它虽然能干扰你,但是跟你还达不到那种合一的状态,有的附身久了就能达到合一状态,甚至它能通过你的中枢神经来讲话。

我遇到这种的时候我就问它,我反而有时候为了知道究竟,我就问它你能不能讲话啊,能不能出来跟我讲讲话。有的它只是反应,它没有办法出来,有的真的可以。我遇到过有的很痛苦很痛苦,好像换角色一样,那个角色换换换,换成它的出来跟我讲话,讲出原因。有的还不错,还能跟你讲原因,我为什么要这样对他,有的就很坚定,我就是要讨债,我就是要他不好过。像那种那你要跟它讲道理,要化解,要有一段时间,所以真心的忏悔还是很重要的。

那你像附体那么久,让你很痛苦,反正别人觉得很开心的事情,它不让你得到,它障碍你,它让你老是停留在痛苦当中,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说明它是有意的嘛。反过来说,有的人他就很顺,什么事都鬼使神差都让你很顺,这叫什么。其实他身上也有,这就是什么呢,它这种附,跟在你身边的众生啊,它就是还债的,他来帮你的,助你一臂之力的。

所以有些人他特意求呢,跑到大仙庙求神助我神助我。只要能帮助我,你附在我身上也无所谓,有的人他会这样想。有的附在身上,专门给他带来倒霉的,好事成就不了,他才会讨厌,我想办法怎么能把它赶走,人是很颠倒的。但是有的很奇怪,确实有一些它会帮他过小康生活,帮他做一般的事比较顺。

但是这个人要来学佛了,那个东西又不愿意了,这种我估计你们也有听到过或遇到过。有的人他要学佛了,它就拼命障碍他,让他头痛,让他开始事业不成功。甚至障碍的,明明的告诉他说:你不要去不要去,学佛你不要去学。你不要去学我就帮你,你要去学我就障碍你。”就跟他讲得很清楚。所以他不来庙里,不来法会他就不会身体痛,一来就痛,就倒霉。

那请问你要不要学佛啊?还是要学啊,这个时候才显露庐山真面目啊,你才知道它是什么角色啊,它原来只是一个凡夫鬼啊,它没有办法获得身体了,它通过你这个身体,然后达到它的目的,这样子一种。你要学佛了,你要解脱了,它就会障碍你了。这时候也要跟它讲佛法,说服它,告诉它轮回是不究竟的,你别以为你是鬼。有很多鬼执着,它说我就是鬼啊,你要超度它它会很害怕,它意思说你要我死啦,概念很奇怪的,所以你要说服它,让它知道。

就像我们很多人念佛一样,我起初念佛也是这样的,念佛有感应的时候,我以为那就死了,好多年我才想明白其实不是死啊。我们现在念佛,念念念,哪一天阿弥陀佛来了,接引你走了,你是不是马上又会有这个念头,糟糕了,我要死了。如果你真的经历过,比如说在禅定当中出现的境界,你就会知道这不是死亡,这只是一种境界,不同的业报的境界不一样。

我们从我们这个有漏的业报进佛的光的无漏的世界,你有过这种经验了,你会知道这不是死亡,所以名字叫往生。很多人不知道的,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的,他总是以为我念佛就是死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所以一到要往生他概念就是我要死了。往生的生的体验,这种体验他不是很明确的。

鬼也是这样的,鬼你要提高它身体,叫它离苦得乐,我们讲的离苦得乐,它想你要我死啊,它也不是很明确的。你要让它慢慢的明白,慢慢的明白,它有一天谢谢你谢谢你,真的它不怕了,不恐惧了,它确实得到利益了。像有一种它本来就是障碍你的,乃至多少年都是障碍你的,肯定跟你有仇。那你要跟它忏悔,化解,你要好好学佛,你带它一起学佛,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从仇人变成恩人,离苦得乐,转仇为恩,化干戈为玉帛。

信众:《阿含经》和《杂阿含经》是一样吗?有何区别?各自的缘起及大概内容为何?

师父:在佛一生说法当中,总共分这五个时期。佛一开始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圆顿之教。但是那是对大机的人说的,比喻说如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是先照到高山,沟壑能不能照到啊?照不到。所以对于佛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境界,根机小的听如盲如聋,如喑如哑。

佛为了把这种究竟的智慧让大家能明了,所以就对众生的机来说。这个时候对机说法的时候呢,因为众生都执著一个我嘛,都依着这个我,我执,我有这个生命,那佛就来研究这个我。

我们这个我是第一个,那就我以第一的这个我来解剖它,所以《阿含经》的内容主要是讲无我的,所以《阿含经》的段落都不是很长。激发起我们对无我的这种智慧,这种无我的智慧生起的时候,马上祂就要你入定,依着这个修,在无我的观当中入定。所以对一个追随佛陀出家的人来说,放下万缘再来剖析,安住在无我的智慧的定当中的时候,很快就能够证得漏尽通。《阿含经》和《杂阿含》基本上内容是一样的。

大方广部,然后阿含、杂阿含,接下来说方等。方等呢是缘觉部的,祂比无我又更细一点,祂是通过外在事物解释一个无常的道理。阿含和杂阿含主要是针对我们自己这个肉身,在这个肉身当中观四大有没有我,所以佛那个时候单刀直入,哪一部分是我,你寻哪一部分有我,有真实的我。到缘觉的时候,讲方等部的时候。这时候弟子们的智慧越来越高了,只要说外在的这些,从因缘当中就可以觉悟无我的这样一种状态。

也就是说当一位修行者,佛的弟子能够从根本上对治了我的执着之后,那你总要出定吧,总要在生活当中把这个准则都能够显现出来吧。所以佛这时候讲到当你出定之后怎么样还保持着无我的智慧呢,那你眼睛看到的,色声香味触法对的这六根,对六尘,在这个里面你要能够生起无我的智慧来。

所以说阿含、杂阿含是在定中修定,在定中生起智慧。方等呢,就是在动中也能够生起智慧,动中也能够定。进而,那你就经行经行,这样的话,除了山下,在林中,在沟壑之间你这样子的话,也可以带着这个觉悟走到人间来。这个时候怎么展现修行人的一个慈悲心来跟众生结解脱缘,给众生做福田,所以佛进而再要讲大乘的。大乘的时候就更加得细,六度万行,大乘部这些教法。最后佛说所有的这些教法不分大乘小乘什么乘,无二亦无三,唯有一真实。

应机设教,不是有固定的,法无定法的,对机所教而已。所以不是说让你们就是进入小乘的,所有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要归入到真实的如来乘,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来的圆满的智慧,那个才是真正的目标。所以佛陀说前面的声闻缘觉犹如化城,这就是佛菩萨的。你这样定,你有智慧就有清凉嘛,这个清凉哪里来的,讲起来是自性佛的,但是自性佛是不是佛陀,圆满的佛陀给与你的,引申你出来的,手把手教你出来的。

所以说声闻是闻声悟道从佛口生,声闻罗汉他是从佛的口里面生出来的,佛把自己自证的境界引导你,怎么让你也证到这个境界。但是你安住在这个境界,贪,懒惰得在里面不想出来了,那佛说是焦芽败种,这是我幻化的,幻化城啊。就像我们现在学佛学得精进,你也会感应到佛的加持啊,这说明你继续要努力啊,不是说我得到这个我得到这个,好好,你们去,我现在有定了,我会入定了,我就天天入定。定也是佛给你的,如法了才给予你的,不如法就没有了。佛光现前的因缘你如果把祂破掉,你又回入到我,又增加我执了,我执法执了,那又偏掉了嘛。

信众:亡者生前排斥念佛,助念时除了为亡者点灯,烟供外,还需如何做?

师父:这也是颠倒嘛。有的人是因为念佛排斥其他的,认为念佛就是念佛,其他念菩萨就不是念佛,认为念经拜忏就不是念佛,忏悔、放生这些不是念佛,这也是一种业障嘛,没有智慧所产生的一种排斥,不圆融。他自己喜欢点灯、烟供、放生,他却不喜欢念佛,这种更颠倒,这也是一个业障嘛。有的人是会这样的,有的人你对他念阿弥陀佛,他以为你对他不好了呢,你想我死啊,我还没死呢你就给我念阿弥陀佛了,有的人他会有这样子想法。

你对他“阿弥陀佛”,他就很反感,就好像有的人看见出家人很反感一样,今天看到出家人真倒霉,对不对。因为在他的概念里面,只有别人做丧事啊,做白事的时候才会有出家人的形象对不对。这个人就是颠倒的,不知道出家人是福田,是如意宝、见解脱,是世间最吉祥的,你见到出家人比见到摇钱树还有福报啊。但是有的人不懂的他就会排斥,有的人也有这样的,你对他一句阿弥陀佛他就不高兴了,因为对死人念阿弥陀佛的你对我念,也会有这种。

这个都是自己心理的阴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的真相,也不是那一句阿弥陀佛的真相,有的人只是觉得我听到阿弥陀佛。就好像我小时候,几岁的时候,我祖母去世,家里就点那种香,那种什么香呢?过去没有供佛的香,那叫卫生香,点那个卫生香。我从那时候就烙印了,一闻到这个香好像就死人了,死人家里才会点这个,所以好久就很反感那个味道。

有的人也是这样的,好像别人家死人了才会敲木鱼,“南无阿弥陀佛”,才听到这个声音。所以平时一听到这个声音他就会联想到死人,做白事的这个声音,这也有。我甚至在西藏也遇到过这样的人,我那个时候一直喜欢念“嗡嘛呢叭咪吽”,结果有一个la ma师父跟我说,在西藏你不要轻易的对别人念“嗡嘛呢叭咪吽”。我说为什么?他说送死人的时候念的。

所以在西藏别人如果抬一个尸体在走的时候,大家看到都会很高声地念“嗡嘛呢叭咪吽舍”,都帮他念一句“嗡嘛呢叭咪吽舍”替他送行。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印象,如果别人对你念“嗡嘛呢叭咪吽舍”,就以为送我死一样,就有一种忌讳。其实这句“嗡嘛呢叭咪吽”多好啊,如意宝啊,非常非常好的。但是也是像我们汉人一样,你对别人念阿弥陀佛,他也有这感觉,这是死人的时候念的。

所以那个la ma后来跟我说:“你多念莲花生大师心咒。”后来我转了好久才把祂转过来,“嗡啊吽 班扎尔咕噜玛悉地吽”,我以前都“嗡嘛呢叭咪吽”,很顺口嘛。我们汉传佛教的地方,我以前一直就念阿弥陀佛,所以到哪都是念阿弥陀佛。偶尔那个时候去街上,去商店里,营业员问我你要什么,我也是回答阿弥陀佛。就是不知不觉的,只要干什么遇到谁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这样,这就是一种习惯了嘛。但是把别人吓一跳,有的人他不习惯,阿弥陀佛是什么,对他来说很陌生的。但是不要紧的,特别我们学佛的人,我们以后要把它顺过来,你没学佛之前或许会有所忌讳,你想当然,一听到阿弥陀佛就觉得是送死人的念法,其实不是。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福报、无量的加持,一切圣贤的本地、本质,光中极尊,佛中之最圣。佛中之最圣不是说相对的,所有佛在里面阿弥陀佛最,也不是,是一切佛当中牠的本质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佛中极尊,光中最圣。因为所有的光,我们现在的光,乃至太阳月亮的光它是物质光,它是有量的,这些物质的光是有阴影的,阿弥陀佛的光祂是没有阴影的,所以光中极尊,极圣啊,祂是没有阴影的,祂是遍一切处的,铁围山祂都能穿过的,这么一个意思。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