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志公禅师劝世歌

中峰国师净土偈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

普庵祖师戒杀文

佛印禅师戒杀文

庆生报本戒杀文

利益亡人戒杀文

诫烧冲天护生文

诫施食饭粥不得倾在污地

杀生验报

负债显报

戒施可免三灾

莲池大师七笔勾出西湖胜迹

为霖和尚警语

附古德嘉言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唯有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业深重,死后堕落,作一蟒蛇之身。武帝得师,究竟指明,心向修行。一日宫中夜卧不睡,起往乘凉阁乘凉。须臾之间听得殿下蟋蟀之声。武帝举眼一观,只见一条蟒蛇,直至殿下。帝见失色,叹而言曰:朕宫严洁,何更有此蛇怪?只见其蛇,口作人言,告知:“我主不要心惊,妾今不是别怪,乃是王宫中郗氏遭贬。妾因在生,不信佛法,至今堕落,得此苦报。尚且无穴藏身,肚中饥饿,遍身鳞甲,多诸毒虫,恒抱痛苦,无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赖我王,慈悲为怀,悯念昔日,夫妇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脱此苦,衔环当报,不负主恩。”武帝见说,魂飞魄散,闷倒龙床。良久方苏,不见蟒蛇。坐守天明,嗟叹而曰:人苦不能行善,岂有超升之分。是故即发诚心,投拜志公和尚。启问师曰:不知我郗氏夫人,何因缘故,死后堕作蟒蛇之身?

志公答曰:此郗氏娘娘。只因不信佛,嫉妒六宫,不敬三宝,不修片善,只说此间,便是天堂,不必另求天堂。倚福受福,不信因果,不惧罪业报应,广造无边恶业。不堪言也。所以随业受报,打失人身,作一蟒蛇之报也。

帝复请曰:乞赖我师,佛力究竟。云何忏悔,得度他去?

禅师答曰:若要救拔超度,然当我主发心,合宫斋戒大办斋供,延请五百高僧,启建道场,称扬佛法。我皇亲自礼拜,检寻藏典,礼忏诵经,求哀忏悔。毕竟出离苦海,超生天界也。

武帝见说心生欢喜,即发诚心,合宫斋戒,依师之言,命请五百圣僧,修建道场,投佛忏悔。圣僧检寻藏典宣出大藏灵文十卷,号曰梁皇宝忏。帝乃诚心恳切,仗承三宝威光,接引郗氏灵魂,现出蟒蛇之迹,直至道场。坛下盘缠几匝,丑恶惊人。僧众登坛礼佛诵经,行道绕旋。果然郗氏受恩荐拔,即脱蟒蛇之体,获得天人之身。影现云端,礼谢而去。良因已竟,因果昭然。自后武帝,又加信心,精进修行时时不昧良因,刻刻搜寻义理。

帝又复曰:已蒙指示,超拔夫人。如是观之善恶业缘,受报好丑,如影随形,果然不昧。吾今复问,寡人今作一朝人主,未知前世,作何功德而来?请师究竟。

志公答曰:我主欲问前世,修因之事,吾今不便言说。

武帝闻言,心中惭愧。又复问曰:朕今拜你为师,云何不说?弟子愿欲闻知。

志公答曰:我皇前世,是个樵夫。只因上山砍柴,遇见山间灵坛古庙,庵宇朽烂,唯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晒,无人侍奉。汝自发起善心,将己头上箬笠一个,遮盖佛身。佛以天眼观见,有此善心,赞言善哉善哉!贫苦布施,甚为希有,汝于来世,当作上人。是故今生,得此福报也。

武帝见说,心中喜悦。自思念之:若舍这些,就得为帝,我今更作大福不难。厥后武帝,又敕圣旨,遍行天下:建立五里一庵,十里一寺。不觉日久岁深,武帝惹得大病,仍去问师:寡人今发大善,遍造庵宇,今且大兴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

志公答曰:汝说兴善因,我言作恶业。

帝曰:我师何故说话颠倒了?以前说我舍笠盖佛,今得帝位。是故我今发大善心,敕旨建庵,兴崇佛事,更是大福。云何说我造恶也?

师曰:我王前世,舍笠盖佛,乃是无意之中,倾心布施,故得大福。你今敕行天下,广造庵宇,自己又不舍财施利,唯使天下百姓之力,但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个个艰辛,磨杀世人,不知几何。所以天下军民,尽皆怨叹。虽是真命天子,难当万民尤怨,故曰汝是造业人也。

武帝闻说,心中惭愧,复问师曰:吾今太子,遍身疮疥,日夜不安,未知是何缘故?师言:皆因此业累及于他。帝曰:如此万望吾师,究竟寡人如何忏悔得生福也?

志公答曰:我主若要忏悔,仍然快敕圣旨晓谕天下,即将钱粮赏给工资,自然有福,太子安康。若欲修诸善事,不得空劳众力,若用众力者,务宜偿赐工资。或是矜孤惜寡,爱老怜幼;或有僧道及贫子,来化讨者,宜当发心不得轻欺。为僧有善者,身贫道不贫,故来化引者,能令汝等为善事故。若空慢他去,元是自己错过了也,自后你家,祖宗烦恼,香火神不安矣。

武帝又问:人不修善作福,祖宗香火神为何生烦恼?

答曰:人家祖宗或有生前未修善作福,死后久滞幽冥受苦,专望阳世子孙为善积福,有善因相助,能得沾恩减罪。所以子孙不为善事者,他无所靠,故生烦恼。人家香火神,正是门丞户尉、井灶神君、土地神等,掌管人家住宅,亦复爱人行善,亦可同沾善力也。

帝又问曰:僧道修行,信是好事,如何又要去化缘?

志公答曰:我佛释迦如来,有大慈大悲,悯念众生,犹如赤子,平等救度。佛在兜率天上,观见一切众生,虽得人身在世,只知恩爱贪恋,但知受福,不肯作福,只知造业,不知忏悔,受尽阳命,死入幽冥,受大苦恼,无有出期。故从兜率,下降人间,托生净饭王宫,为悉达太子。弃舍皇宫,雪山修道成等正觉,普度众生。法说四十九年,教启三百余会。教化佛门弟子,住在一方一所,且要教化一方人们,回心向善,修办前程。正是与佛掌教,所以佛陀欢喜,龙天拥护。若为出家者,游手好闲,不务究理,不肯看经念佛,不去搬柴运水,不顾常住,空消信施,辜负四恩,如此之人罪业不轻也。若是好僧道人,早晚之中,务要勤参三昧,苦下殷勤之心,勿起懈怠之意。看见常住淡泊,或是庵堂佛像朽坏,应当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募缘修整。施主钱米,不可私自受用,务要公平正直,交入常住,公使公用。乃是化缘者之功德也。古人云:难行能行,难做能做,方是出家之佛子,学道之好人。是以天宽地阔,男女善心者多,若不去化他,纵有钱米,他也无处下手作福田,乃是僧道有过,枉在空门,为人无慈悲心,不肯引他出苦。僧道善人,化到你家,汝若悭吝不舍,是自己当面错过了也。

武帝又问:有等不善僧道及俗子,不务正事,作队成群,打哄过日,冒借善事为端,提疏化缘者如何?

志公答曰:化缘者,其中有论。若是真正僧道、善人来化缘者,事因端正,不作伪事。或是创立庵宇、装塑佛像,或修桥砌路,或供佛斋僧,或建修道场,或念佛诵经,或隐关坐禅。一切公用者,其事不伪,功德难量。如或在世,懒惰过日,不务做个好人,不顾父母家乡,投入山门,依然懒惰,饮酒吃肉,愚迷邪见,不听师言,不肯屈下身心,参求明师开示,不读经书,不持戒律,不知修行因果,不惧罪业报应。虽在山门,不顾常住,又不尊上礼下,不顾佛祖门风,只图自己身命之乐。又将提疏,各处化缘,冒端强化,忘因昧果。世人不能辨其真伪,见他来化,即施与他。他将施主钱米,不当重意,或将俗家,给送六亲眷属,或将结交朋友姊妹。奸曲为亲,邪心炽盛,求情注欲,胡作乱为。污名一出,退息十方信施,败坏佛祖门风,陷害一切好人,难行好事。如此者,古德云:是地狱抽芽,是畜生群聚,是光头百姓,快脱袈裟来,快出山门去,且自作俗人,莫与我同住。又有一等俗汉,装个善人样子,冒将某处,一件善事为题,各方抄化,诈人钱米,肥家润己,养子供妻。这等呆人,可悲可痛,一朝罪报,神鬼不容。以上冒端抄化者,莫言有福,带累父母,六亲眷属,同入地狱,受苦无尽。自己一日命终,如犹落汤螃蟹,怎求解脱也。所以好心为善事化缘者,自然有其下落,化有钱米,自无私曲,公平正直,知因识果,成就好事。莫说招提公物,就是人供一个果子,亦不可私昧,要将供众结缘。以此公心,可学佛心也。

武帝又问:人用钱米,供佛斋僧,功德如何?

志公答曰:其福甚大不可量。若人有此信向自有无量功德。经云:供佛又礼拜,福等虚空无比量。斋僧复施,如同行路著脚跟。譬如耕种田园一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然虽如是,全要后代修行人脱俗离尘,守戒清净,剃除须发,不离道场,参求明师,勇猛精进,明心见性,弘法度人,接引后来,报佛恩德。若有如是僧道,应受人间供养。所以舍财施主要信心不退,切莫生疑,异日有因缘,亦同得此道也。

武帝又问:世间人死后,请僧道建立道场,超荐父母,未审超得超不得?

志公答曰:譬如我主超度郗氏皇后,一般世人死后若有因缘,得值一个戒行僧道与他诵经礼忏,莫说一个亡魂,十个百个,亦可超得。莫说要作道场,他若肯到灵前嘱咐一声,承斯善力,即将超升,存亡两利也。又复多见世人不知因果,请那饮酒食肉僧道,来作道场敲钹擂鼓。不以经忏为主,专事热闹为胜,不知教人清净斋素,反更令人杀生害命,又将酒肉熏污佛坛。休言超度亡人,反与父母增添重罪。古德云:刀山剑树地狱,皆因杀生害命所感。经云:但结业缘,转增深重。此等僧道,自己不怕地狱,如何度得亡人。古云:欲度他人,先须度己。果然度得自己出苦海,莫道度亡一个,但是汝等上祖先亡,并及乡中,枉死鬼魂,承他善力俱获超升。

叹僧偈曰:

有德僧人作道场 坚持斋戒讽经章

诚心礼佛多功德 利益存亡获吉祥

 

训僧偈云:

手提铙钹响叮当 饮酒茹荤做道场

熏秽佛经真可惜 亡人反更获灾殃

又问:有等僧道,身穿好衣,受用好物者何故?

答曰:是他前世为善,布施结缘,修来之福。经云:殷勤还自受,福报反己当。然虽如是,不可受福太过,务要知觉,早求解脱。切不可倚福受福,更要福中重作福,来生复胜此生人。今若昧却前因,不进修者,受尽前生福报,后来毕竟受苦也。

武帝嗟而问曰:凡为僧为道者,又复在山门中,杀牲害命,饮酒吃肉,毁谤正法,坏佛伽蓝,为非作歹,损害常住者何如?

志公答曰:如此之人,乃昔日如来初成道时,有一等妖魔嫉妒佛法,故来扰乱,却被如来束缚摧坏,心犹怀恨,要害佛法。于末法中,混入僧伦,一向信受邪师邪教,只言不用斋戒,只要心好,恣意杀生,烹煮食啖,相伴俗人传杯饮酒,共相作乐,占住庵堂,污秽净地。自称为佛门弟子,吾谓是光头百姓,又号魔家眷属。而今败坏佛门,死后决堕阿鼻地狱,苦不可言也。

武帝又问:世人得闻佛法,微妙广大,能度生死。有欲为僧学道,超出轮回,何故幼入空门,受师恩德,不喜为僧学道,反起邪恶狠心,将山门钱米,搬去还俗、娶妻受用者,后日如何?

志公答曰:此辈罪根深厚,福力浅薄,不信出家是解脱道,不知忏悔是安心行。这等人,从畜生中来,初转人身,邪心易炽,正法难知。吾佛法门中钱米,却是海外行粮,如同官物一般。或是念经礼忏,或是布施斋僧,种种皆是佛祖之余粮功德,庇荫修行弟子养膳。三心不了,信施难消,况复搬去反俗,娶妻受用!畜发是生尾,眠妻卧铁床,有日无常到,追见老阎王。那时节,我蛇王菩萨,方才与他算数。将他所作罪业丝毫清算,打落无间地狱,自作自受,入地狱如箭,恰似秤锤落海,再无出期矣。

又曰:当初有个杨和尚,是个德行好僧,在山修行,功成果满。一日思维,云游参方,方才发足起程,就被蛇王(护法神)扯住:“汝要还匹绢去。”杨和尚曰:“我在山门,并无过犯,为何要我还绢?”蛇王对曰:“正是汝无过犯,是你当初在我常住,拿纸一张,包果子寄奉母亲去了。算至于今,该还绢一匹。”杨和尚曰:“即今天下,一切不学道者,几多胡作乱为、败坏山门者,你都不去寻他,如何独来扯我?”蛇王曰:“他众人不学好,胡作乱为,凭他自作自受,我岂不去寻他?等他阳命将尽,我不容他,铢录对算,打他地狱,受罪满足,罚出阳间,作种种畜生偿还人之夙债。你今肯入地狱,我也不来扯你。”杨和尚曰:“拿纸一张,如何要还绢一匹。”蛇王对曰:“我昔日在灵山会上,受佛嘱咐,教我管理山门常住之事。故我当时,对佛发大誓,愿毫茅寸草,什物诸般,凡是我山门物器,吾等尽皆掌管守护。十方信施进门有数,出门注簿日长三分,夜长七分,一日一夜,对充利息。我发誓:砖瓦成灰,吾才不管。所以算至于今,你该还我山门一匹绢去。”杨和尚,见说分明,胆碎心寒,连忙拜倒,万望宽恩,容转俗家,办来还你。蛇王赞曰:“善哉善哉。快须办来,还我去,免作负恩欠债人。”和尚回舍,即取丝银三两,填还常住,拜辞伽蓝。乃作一偈警诫后人:

日操勤劳夜坐禅 免得伽蓝算饭钱

若不依吾言警诫 堕落地狱万千年

说偈已毕,只见云生足下,腾空而去。

蛇王菩萨复作偈曰:

蛇狱灵王不可欺 威灵显应不思议

昔日灵山会发誓 茎茅寸草尽维持

侵害山门人绝种 偷盗常住祸相随

不信但观杨和尚 拿张纸去还匹绢

若不填还常住物 万劫轮回没了期

帝又问曰:有等僧道,积聚钱米广多,虽无颠倒还俗、邪淫等项,又复悭贪,不肯布施作福,后日如何?

志公答曰:此等僧道,与俗不异,只是与别人,坚守财宝,自己亦犯悭贪罪报。一日命尽福消,所有财宝,悉属他人,自己无分。为僧有钱米余剩,切莫借与俗人,图他利息,自有当山,伽蓝对算。日长三分,夜长七分,一日一夜,对生利息。若他填偿不了,僧道同受牵缠果报。但可修营功德,作诸善事,无罪有福也。

又云吾佛门中人,切不可懒惰懈怠,放逸自恣。早晚之中,莫贪睡眠。若欲睡眠,不可脱衣,须防戒神起单不便。添香换水,钟鼓莫缺,念佛礼忏,功课勿缺,上报四恩,下资三有,如此行持,渐积阴功,终成道果。如或不信因果,不看经律,自执愚见,夸会夸能,毁谤三宝,破坏常住,轻慢师长,不识尊卑。如此之人,若不改过自新,当来必竟堕落拔舌地狱,受苦无尽。所谓道:

欲得不招无间业 莫谤如来正法lun

武帝又问:舍财宝造宝造佛菩萨形像,功德如何?

志公答曰:此乃最胜无漏功德也。《大藏造像功德经》云:“有人能于我法未灭尽时造佛像者,于弥勒初会皆得解脱。”当知此是三十二相因,能令成佛。又《优填王经》云:“王白佛言,作佛形像,当得何福?”佛告王言:“此人世世生生,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身体金色,面貌端正,人所爱敬。若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长者、贤善家子,豪尊富贵。若作帝王,王中特尊;若作天主,天中最胜。过无数劫,当得成佛。”然福虽如是,造像画像,要择其精通良匠,同起敬心。《诸经集要》云:“若佛师造像不具好相者,五百万世,诸根不具。第一用心,得上妙果。”佛在《金棺敬福经》云:“造像刊经,当与匠人同发心,清净斋素。”饮酒吃五辛之人不依圣教,造佛刊经数如恒沙,其福甚少。劫烧之时,不入龙宫。不敬之罪,死入地狱。主匠无益。若肯敬心斋戒,福报无量也。

武帝又问:僧道隐关坐禅,功德何如?

志公答曰:为僧道人,坚持斋戒,福德难量;何况一心静虑坐禅,扫除杂念,离诸妄想,细观万法皆空,心中不生一念,守到功成果满,必定成佛不虚。但要个好人护法,久远坚心不退。切莫好高骛远,亦要清规细行。古人云: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又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不生成正觉。法界人天应当供养。此则名为,真净福田也。如是之人者,永嘉云: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所以舍财施主若能诚心诚意,功德岂可称量也。

武帝又问:诵经功德,所得福田如何?

志公答曰:念经功德,不可思议,但须严净道场,如法持诵。猷列为三。

武帝问:吾师恒说,佛法平等,无有高下,如何复有三等?请为解说。

志公曰:佛法虽然平等,作福却有上中下。何以故?若人延僧到俗家诵经者,为下品。若人山间野地,作个供寮祈福者,为中品。若往山门中作答福、诵经者,为上等。所以在家为污地,山间名净土。但凡属庵堂寺观,乃伽蓝净地,诸佛神祇,常住不离,是故为上也。佛经浩大,不比寻常。经筵方启,龙天拥护;邪魔闻著,合掌皈依。所以香灯供果,时时勿缺。如有欠缺,即是轻慢圣贤不敬之罪,了不可休。奉事之人,也要知因识果,不可行动粗躁,动念经者之心。古云:一动念头,时隔如千里。譬如行路,失却伴侣,所以获罪非轻。或是僧道嬉笑,无有诚心,不具威仪,不信经中之理,不解经中之义,心猿乱走,意马奔驰者,是他自己有罪,不涉别人之愆。若有诚心斋戒,礼诵如法,字句清楚者,何须定要许多?但诵几卷,功德甚多。若当嬉戏,纵多枉然。偈曰:

念经不恭敬 纵多也枉然

依法无欠缺 方为大福田

武帝又问:不持斋戒僧道,礼佛经诵福德如何?

志公答曰:不持斋戒僧道,诵经礼佛,全无功德,有甚福田!经云:求福要斋戒,斋戒是求福。佛事门中,斋戒为本。若不斋戒,福从何来?《大乘戒经》云,口吃五辛酒肉,四十九日,污秽不净,尚且不敢登佛殿宝塔,何况礼佛诵经。又《楞严经》云,吃五辛人,夜卧之中,有鬼来舐唇吻,受其污气,令人福德日消,罪障时增。《戒疏发引》云,提壶相劝,感五百劫无手足报,况自饮乎?噫为僧道尚不信斋戒,况施主作得有甚福田!枉费资财,徒劳心力。《大藏经》云,昔有三个人,欲度大海,要过海东。有一大智士,就造一只船,渡海而去。又有一人,用一大牛,拽住牛足,亦渡海去。又有一人,不造船,不用牛,止用一猪,拽住猪尾,亦欲渡海。其猪焉能渡得海,连人拽下海底,反惹大笑难当。此喻上中下三等,优劣不同。所以求福要择戒行僧人。若不依此,甚为迷惑,如梦说梦也。

武帝又问:念经功德多少,请为指示?

答曰:《金刚经》、《弥陀经》、《观音经》、《地藏经》、《心经》,是无价之宝,载在大藏中。凡有念经祈福消灾者,须是志诚恳切,身体力行,举心动念,闲邪存诚,礼拜忏悔。斋主若无信心,亦莫起此念头。僧道若无斋戒,切莫起此贪心。偈曰:

藏经功德大如山 劝君莫作等闲看

若无信心休贪望 僧道无戒也是闲

三乘妙法古今传 开度人天大因缘

生死海中念佛胜 人天路上作福先

武帝问云:拜塔礼佛功德如何?

答曰:拜塔礼佛,功德无量。须当预先斋戒,沐浴更衣,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况多拜乎!经云,礼佛之人,从自足下,至金刚际,一尘一转轮王位之报,以此礼佛功德因缘,当得百福相好之身。礼拜之时要五体投地,犹如品字模样。合掌当胸,恰似皓月团圆,三业投诚,一身端正。当如面对真佛真菩萨,不可左斜右侧,不得回头转面、谈论戏笑。勿吐痰涎,污佛净地。香灯茶果,昼夜殷勤。礼佛如是,拜供亦然。所谓毗卢塔,华严塔,多宝塔,阿育王塔,佛舍利塔。佛有无量宝塔,不可具说。凡欲礼塔,俱是八万四千拜为一藏。依前所说,拜塔礼佛,竭诚尽敬。若依此法奉行,当来必竟成佛。

武帝又问:念佛功德福田如何?

志公答曰:念佛功德,广大无比,虚空可量,福德无穷。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十六观经》云:志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定见佛往生净土。

复问: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缘,遂使升沉各别,以其生死轮回,互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不复相识。若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念,赎命放生者,现世祛病延年,未来当证菩提。颂曰: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戒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疾病 放生嗣胤昌 放生官禄盛

放生免三灾 放生家门庆 杀生与放生 果报明如镜

武帝又问:世人多积财宝,勤加守护,凡所善事,不肯布施者如何?

志公答曰:此人前世,在因地中,布施结缘作众善因,今生得此福报。而今昧却前因,闻说布施作福,心生吝惜。《药师经》云,其心不喜,说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是人受尽夙福,来生必受贫苦。如人下岭,一步低一步。其中复有贫苦者,又有减口斋僧,随喜积福,如人上岭,一步高一步,受尽今生之苦,再生必得其福。

偈曰:

施舍恰似井中泉 早期打去暮来填

待等三朝不去打 井水何曾满出塍

武帝又问:世间之人,却有不平。贫者太贫,富者太富,苦者太苦,乐者太乐。是何因缘?

志公答曰:我佛观见其因,才说其法,教人要修。今生富贵者,系他前世,积功累德。现世贫苦者,是他前世,不肯修因。所以贫富苦乐,皆由夙世分定,谁人强求不得也。

罗汉偈曰:

富贵贫穷各有由 夙缘分定莫强求

未曾下得春时种 空守荒田望秋收

武帝又问:富贵之人正好享福,却有短命者;贫苦之人忧愁苦恼,有八十而命长者,如何?

志公答曰:富贵短命者,是他前世,肯修肯舍,虽然布施,不肯斋戒,又好杀生。富贵而短命,是以被杀生灵,俱在阴府呈怨,所以善恶业缘,罪福纤毫无差。如是祸福相连,还他自受。所以今生,正好享福,奈因短命,断他一半福田,以补生灵去了。又有孤贫八十而命长者,是他前世,不肯布施,虽无布施,为人不曾杀生害命,是故今生,注他命长受苦也。

偈曰:

因果分明定不差 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若无罪福报 圣贤岂肯信服他

又问:施饭钟月米,及打盆头米,其福如何?

志公答曰:如此积善,有大利益,亦要信心久远,欢喜不退。若无喜舍,福田也薄。信施难发善心,僧道要知惭愧。戒律云:“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不易。我食一粒米,耕夫汗淋漓。若然消不得,披毛戴角还。”须知勤事三宝,诵经礼佛,奉报四恩,现生长福消灾,异日同登佛地。

偈曰:

若要开通佛法门 殷勤供佛及斋僧

如来启教多方便 人间天上种福田

滴水添河积福多 毫厘施舍感恩波

不信但看梁武帝 曾施一笠管山河

罗汉偈曰:

朝中宰相与王侯 富贵皆由夙世修 昔世为人肯布施 端严相貌佛中求

不是修来何所得 成道做佛是清修 释迦原是皇宫子 观音也是圣女修

育王不恋皇宫贵 弃位入山吃苦修 普劝男女众高贤 切莫悭吝退善缘

莫教一日官事到 说著官司便有钱 唆人结怨罪无边 斗乱两家枉用钱

劝君息却心头火 何消怒气到官边 世上迷人第一蛮 纵有神仙化也闲

恶求千贯容易得 善化一文真个难 肯修之人莫道难 喜舍慈悲不等闲

眼前保得无凶祸 他时免过铁围关 闲饮闲饭养闲身 苦恋奔波不肯休

山中静坐佛欢喜 闹市场中勿耽留 螺蚌修成珍珠子 鳝鳅诰斗日夜求

蚯蚓尚能知听法 人不修时空错过 善人端的似青山 惟有青山不改颜

你问青山何日老 青山问你几时闲

武帝又问:世间富贵之人又得福寿双全、相貌圆满者,是何因缘?

志公答曰:如是之人,是他先世,向佛门中,清净持戒,作诸善业而来。是以今生,在富贵之家,长者之门,托生为人,相貌端严,六根清净,无病无苦,受用大福。若到夏天,便有凉亭水阁;若到冬天,便有红炉暖阁。出入往来,纵横自在。人人恭敬,个个钦崇。好亲好戚,好妻好女,好子好孙。左右奴仆,时时拥护;财宝丰盈,受用不尽。是他前世行布施、结缘修来的自然之福,有谁人强分得他!虽然如此获福,更要及早回头。颂曰:受福有时尽,人寿有几长,若复不再修,也是梦一场。诚哉实言欤!

志公长老叹富贵偈曰:

寒风凛凛雪花飘 多少豪门富贵娇 暖阁红炉炙炭火 金瓶酌酒尝香羔

身穿绫罗并锦缀 日食馨香满口消 观看如斯受大福 夙生曾种善根苗

今生富贵受荣华 皆是前生种善芽 莫道人间无活佛 分明报在长者家

左右梅香围拥护 绣鞋三寸罗裙遮 又向福中重作福 犹如锦上再添花

武帝又问:有一等不善之人,不营家计,不务生理,不作好人,不修片善,结党成群,去为强盗劫贼者,如何果报?

答曰:此人历世,不植善根,多造众恶,悭贪嫉妒,毁辱良善,所以今生注定,贫穷困苦人。不耕田种地以为活计,不生好善之念反起邪恶狠心,结党成群,各处为盗,劫虏人财,只图己富,不顾他贫。这等人,如同雪上加霜,苦上加苦也。一日大命将尽,或遭官府刑禁,笞杖徒流,或分尸,或锉斩,一死入狱,再无出路。阎王殿上,业镜台前,照出分明,丝毫不昧。该杀之辈,带累父母,及其眷属,同入地狱。受苦满足,罪毕为人,贫穷诸衰而自困苦,衣不盖形,食不充口,恒为他人之所恶贱。无量苦事,说不能尽也。

志公禅师叹贫子偈曰:

手持羹碗叫长街 头无巾帽脚无鞋 夜宿桥亭并冷庙 日携袋棍倚门挨

寒风凛凛雪花飞 多少贫人尽皱眉 家内无柴并缺米 腹中饿冻受孤凄

妻儿身上衣褴褛 子女声声叫肚饥 不恨前生无善种 犹怨天地有高低

贫穷困苦受灾殃 夜卧眠床不安康 破衫烂裙难遮体 无鞋贴地屋无墙

竹钗插鬓遮头面 手指糙粗似生姜 观见这些贫乏相 皆由前世不烧香

昔日幽州有一人,姓毛名侃,一生为人不善。家里贫穷,不去营生,懒惰过日。不信因果,各处骗诈僧人钱米,归家度日。其妻劝谏,全不依从,用心奸恶。一日阳命将尽,即被当山伽蓝拿去,铢录对算,一夜之间,即将毛侃,改变畜生之形,猪头驴脚,象耳狮鼻,拘入山门,来扫佛地。是时庵中众见,尽皆惊吓,不知是何怪异。毛侃即时开口,告众人言:“我今不是别怪,正是毛侃。只因心不信善,每每骗诈汝山门钱米,归家度日,至今被尔蛇王(护法神)拿去,将吾改变这个形像,拘入山门,打扫佛地。受斯罪报,苦不堪言,今后果报,落在地狱。”说是话毕后,再不能言。故载因果,流传于后。

偈曰:

幽州毛侃斯人流 负骗山门债未酬

两片鱼腮并象耳 一双驴脚带猪头

从前造作无边业 佛地从今扫未休

奉劝山门来往者 僧物切莫生贪求

复问:山门中这等因果浩大,无人敢向山门来往,如此究竟,不得了也。

答曰:山门中虽然因果浩大,但要人人深信因果,勿向山门闲扰,骗诈僧人财物。吾佛门中,正要善人来,何妨恶人至。虽是恶人,若肯改邪归正,去恶从善,不贪不取者,乃是降恶之菩萨。有等人装点个善人样子,却又贪取僧道财物,这等人可谓善中之罗刹也。

又问:布施僧人袈裟戒衣、钟鼓法器者,其福如何?

答曰:施袈裟者,七世不脱人身;舍戒衣者,生生世世饱暖;舍钟鼓法器者,出世为人,音声响亮,得好名声之报也;舍鞋袜者,再生不用入厨房,有人奉事;舍草鞋者,出路有人扶助,不经险隘。

武帝又问:再有僧道来化,吾则多施与他,不许他到处去化缘好不好?

答曰:不好也。我佛启教平等法门,不当一人独自得福,务要普化世人,各发善心,同修福慧,共出苦轮。经云宁受千家供,莫受一家恩。以此乃是我出家人之愿力也。但凡积福,不拘多寡。可量家中之有无,随心而作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恶若为,足以灭身。若论财多而为胜,则富者可作,而贫者永不能种善根。见人为善,发欢喜心,称赞一言,可以同得其福,何况随缘布施者乎!

古德颂云:

面上无嗔真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上无嗔无价宝 无挂无碍是真常

三宝门中福好修 一文喜舍万文酬

与君寄在坚牢库 世世生生福不休

志公长老说:世人好善、要积福者,只可扩充心量。亦当善对妻子说,恐有妻子不贤,打退丈夫之道心,能令丈夫而不得因缘也。昔有一长者,十分大富,与佛有缘。感动神仙下凡来,欲来度他,化作老人,去卖草鞋,直至长者面前叫卖。长者见其草鞋甚好,心中欲买,问老人曰:要价多少?老人答曰:长者欲买,可与我黄金三两。长者依允,回家去取。就被婆婆骂了一场:公公你是痴了,如何一双草鞋要黄金三两?长者就听婆婆之言,出辞老人曰:我且不买你草鞋,因你价太高了。

神仙闻说,乃作一偈而去:

三两黄金价不高 草鞋做得甚坚牢

长者莫听婆婆说 也得仙家走一遭

长者听偈已毕,回头不见老人,方知是神仙来考究我。当时捶胸,大懊大悔,福缘浅薄,太无造化。世间多有妇人不贤,打退丈夫好事,能令不得善缘也。

偈曰:

昔世已曾植福田 今生自有大因缘

悭贪不舍神仙去 大悔捶胸也枉然

又问:有等僧道,掌管山门不为生死大事,专图财宝丰盈,刻薄待众,肥养己身,自不持戒,反谤他人,倚大压小,不照公平,打骂徒众,恒使歪心。此人日后何如?

志公答曰:掌管山门,扶持常住,为人师者,岂是容易。自己行藏颠倒,又无正法教人,清规不识,戒律不明。又自争大,要人恭敬,傲慢贡高,行邪险境,不知廉耻,沽酒食肉。吃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正是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有日时衰运退,祸灾临身,损害山门,罪业不轻。现生当受诸苦报,命终入阿鼻如箭也。

武帝叹曰:居佛地,而不信因果;吃檀那,不思报恩惠,吾未如之何也。是事且置。再问一端:朕今殿下文武百官受朕俸禄,更有恃执官势,不依公平正直,判断究治,苟用酷法刑杖骗民财者,后日如何果报?

志公答曰:其官受尽前生福报,待他阳命一尽,阴府阎王,业镜照出,丝毫不昧。依他自己,本业判断。罪轻者,罚出阳间为水牛,大力之畜,与人耕田,偿还宿债。或有罪重者,罚作蛟龙,拘向四天下行雨,灌溉山川,滋养万物,偿民夙债。恒被风伯雨师,铁棒捶打,遍身鳞甲,生诸毒虫,鲜血长流,昼夜受苦,无有休歇也。

又问:或有为官清廉,公平正直,无骗害者,如何?

答曰:为官清正,无私曲者,命终之后,得做城隍,或为名山洞府之神明也。上受天敕,下受民供,享祀之报。其中又有阴德相助者,得为冥司主宰,做阎君也。

武帝又问:天下衙门中,一切办事当差人等,不依公道,倚官为势,吓骗良民;及各乡里中,尊长老人、地方绅甲人等,心不公平,不依道理,骗害民财者,有何报应也?

志公答曰:衙门中办事当差之人,恃官骗害民财者,死后罚作山中野兽,见人疾走,惊吓之报。他因吓骗良民,而今惊杀报他。又有地保乡绅人等,心不公平,私骗人者,命终之后,罚作牛马猪羊六畜,还人夙债,直待还清,再托为人,贫穷困苦,人所贱恶,不得自在也。

武帝叹曰: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无门,随人自召。想我郗氏皇后,生前造何等业,死堕蟒蛇之恶报?再祈我师,说其因缘。

答曰:苦海茫茫,回头是岸。又复知罪悔忏,知过肯改,知福肯作,知心肯修,作佛亦不难矣。

武帝含笑欢喜而曰:朕今于百尺楼,焚鼎香问我师,前生今世,后来因果,善恶报应,弟子一一皆知,心明意解,喜赞不尽也。经云:我若未能发问者,惟愿师重宣说。能令大众,咸得闻知,可以上报佛恩,下度群品。唯愿吾师,转DA法lun。

志公叹曰:我王所问者,犹恐推而不信,况复DA法,难信者哉!已发如是之意,吾将忏法,显果报事,宣说几种,令人加信。大众当知,善恶二轮,未曾暂辍,果报连环,初无休息,贫富贵贱,随行所生,非有无因,而妄招果报。故经言:“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为人勤修而无有懈怠,从精进中来;为人精明远达,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为人长大殊好,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慢人故;为人丑陋,喜嗔恚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颛愚,不肯教人故;为人喑痖,谤毁人故;为人下使,负债不偿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生在裸国,轻衣搪突故;生马蹄国,著屐履佛前漫行故;生穿胸国,作福布施生悔惜心故;生獐鹿中者,惊怖人故;生堕龙中,喜调戏故。身生恶疮,鞭挞众生故;见人欢喜者,多结善缘故;生遭官事者,笼系众生故。闻说法语,于中两舌、乱人听受者,后堕耽耳狗中;闻说法语,而心不参采者,后生长耳驴中。悭贪独食者,堕饿鬼中,出生为人,贫穷饥饿;恶食饲人者,后堕猪、猫、蜣螂之中;劫夺人物者,后堕羊中,人剥其皮,食啖其肉;喜偷盗人者,后生牛马中,为人下使;喜说妄语又传人恶者,死入地狱,烊铜灌口,拔出其舌以牛耕之,罪毕得出,生鸲鹆中,人闻其声,无不惊怖,皆言变怪,咒令其死;喜饮酒醉,后堕沸屎泥犁之中,罪毕得出,生猩猩中,猩猩罪毕,后得为人,顽无所知,人不齿录;贪人力者,后生象中。若处富贵,为人上者,鞭扑其下,为下之人告诉无地,如是之人,死入地狱数千万岁,受诸苦报;从地狱出,生水牛中,贯穿鼻口,挽船牵车,大杖打扑,偿往宿债。为人不净,从猪中来;悭贪不施舍者,从狗中来;狠戾自用,从羊中来;为人轻躁,不能忍事,从猕猴中来;身体腥臭,从鱼鳖中来;为人含毒不息,从蛇中来;人无慈心,从虎狼中来。”如经所说,甚可怖畏。一切大众,当依佛语,改往修来,勿生毁谤。经云:不信之罪,众罪之上。古人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论。

武帝赞曰:善哉善哉!吾今听师说,如日当空,似月印潭,澈底分明,心无疑惑。吾师说法如流水,弟子闻经似甘露。朕今纪录,给付臣僚,流布天下,咸得闻知。普愿一切,人天众信,入佛法大海中,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志公禅师过现未来因果文终

 

 

志公禅师劝世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朝走西、暮走东,人生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身归土、气随风,一片顽皮裹臭脓。

败坏不如猪狗相,何不当初问志公。生有一、死无二,休向人前跨伶俐。

在生置下万顷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宽八尺、长丈二,仔细思量真个是。

若人死后带得去,志公与你亲书契。

 

心字笑呵呵,工夫不用多。一勾如月样,二点有偏颇。

禽畜皆由此,成佛也是他。世人高著眼,一点是弥陀

 

天地覆载我  多生消不得  父母养育我  终身报不得

人人愿百岁  个个求不得  个个要富贵  勉强求不得

终日事茫茫  要闲闲不得  直待老来时  万事做不得

道理十分明  说得行不得  头须白茫茫  要黑黑不得

好事都该做  钱财舍不得  骗积起家财  子孙守不得

无常二字到  个个免不得  切莫结冤仇  累世解不得

咽喉三寸气  断了接不得  心下千般事  对人说不得

鬼判来拿时  半刻推不得  大小哭啼啼  有耳听不得

骨肉正团圆  要留留不得  冤家相遇时  有路躲不得

相识若干人  有眼认不得  气断不多时  容颜看不得

四大冷如冰  浑身动不得  六片棺材木  人人少不得

家资千万贯  临行带不得  空手见阎王  有钱用不得

思量懊悔迟  要回回不得  未曾过七日  鼻孔闻不得

阎王不顺情  佛也救不得  灵前好供养  起来吃不得

从前不肯修  而今说不得  经典积高山  无缘看不得

黄泉独自行  儿女伴不得  不孝忤逆儿  天地容不得

酒醉打死人  醒了悔不得  王法重如山  犯了饶不得

自作还自受  别人替不得  尔若做好人  他人分不得

修行证果时  六亲俱度得 

 

劝你修桥砌路及放生,有也无。祸事临门使万千。无也有。

看经念佛修因果,不得闲。有日阎王寄信来,忙也去。

 

中峰国师净土偈

 

报君今日是初一 前月因循又过讫 请君从此念弥陀 如救头然须跳出

报君今日是初二 此身莫作千年计 置得田园百万顷 死后只埋六尺地

报君今日是初三 本性弥陀正好参 参去参来参得透 超生脱死有何难

报君今日是初四 中国难生佛难值 为人若不念弥陀 如到宝山空手去

报君今日是初五 弥陀一句无今古 生前若不早皈依 死后徒劳叫冤苦

报君今日是初六 劝君休吃众生肉 吃他八两还半斤 阎王且是无面目

报君今日是初七 日用头头要真实 真实不使使虚花 阴司铁棒教谁吃

报君今日是初八 要念弥陀须戒杀 汝杀他时他杀汝 轮回路上如油滑

报君今日是初九 求生净土须戒酒 若还把酒劝僧尼 五百劫中无脚手

报君今日是初十 百岁光阴如箭急 身安若不念弥陀 有病来时悔不及

报君今日是十一 前路茫茫黑如漆 自家主见不分明 失却此身何处觅

报君今日是十二 得势之时休使势 饶君一箭到天边 力尽元来还落地

报君今日是十三 切莫将身入闹蓝 一个利名烦恼海 何妨却与别人担

报君今日是十四 日用多行方便事 弥陀处处放光明 岂分俗舍并僧寺

报君今日是十五 遥观落日如悬鼓 收拾身心归去来 莲花世界无诸苦

报君今日是十六 念佛须当戒淫欲 淫欲断时生死断 便是如来亲眷属

报君今日是十七 谁无一灾并半疾 杀猪杀羊祭祈神 雪上加霜讨苦吃

报君今日是十八 弥陀念得口头滑 念得口头是心头 自家生死连根拔

报君今日是十九 早访明师寻善友 莫教一盲引众盲 牵向轮回道路上

报君今日是二十 朝富暮贫难保得 快乐有钱作好事 莫待无钱叫可惜

报君今日是廿一 父母在堂莫忤逆 敬他便是敬弥陀 死后哭他有何益

报君今日是廿二 莫与儿孙生巧计 有朝一日阎王请 十个儿孙也难替

报君今日是廿三 他短我长不须谈 一心念佛求成道 莫学呆郎看戏衫

报君今日是廿四 一个心主休放恣 提起分明有万般 放下元来无一事

报君今日是廿五 念佛参禅戴角虎 现世便得为人师 来世应当作佛祖

报君今日是廿六 熟处放生生处熟 自家行得劝人行 便是如来亲付嘱

报君今日是廿七 过了一日又一日 今朝又等到来朝 火宅如何跳得出

报君今日是廿八 莫道修行心未达 但闻一念不能忘 便是人间活菩萨

报君今日是廿九 娘生屋子看看朽 主人若不自惺惺 如何出得阎王手

报君今日是三十 月尽明朝又初一 识得弥陀念念空 摩诃般若波罗蜜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

 

浮世生身事若何  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  不如随分念弥陀

文章俊辩应高科  朱紫荣身志气多  高官谁免无常至  不如方便念弥陀

飞枪走射势难过  骏马骑来疾似梭  力敌万夫输老病  不如习善念弥陀

富贵资财不厌多  朝昏计算恐差讹  忧烦不觉头如雪  不如知足念弥陀

音声清响善讴歌  一曲新词格调和  直饶唱得行云坠  不如净口念弥陀

柳眉星眼赛嫦娥  玉体时新著绮罗  华容岂可长年少  不如及早念弥陀

棋夸敌国智谋多  打劫争先在切磋  光阴大半因兹废  不如端坐念弥陀

商人经纪最奔波  远地他乡到处过  江湖风浪危中险  不如归去念弥陀

惯会官方损陷他  巧装词讼逞喽罗  家财渐破招人怨  不如省事念弥陀

杀业冤家渐积多  将何情理见阎罗  劝君一路超生法  不如知悔念弥陀

 

普庵祖师戒杀文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个个烧鹅煮鸭,每每宰杀猪羊。巧者持刀出血,拙者便去烧汤。向前起来下手,推毛破肚搜肠。煮得半生半熟,诸人斗割分张。一似夜叉罗刹,犹如虎豹豺狼。祭赛邪神野鬼,正神岂肯来尝。鬼又何曾饱满,反遭触犯天堂。猫儿无人杀吃,收拾被下安藏。猪羊广有人杀,只见成队成行。禽畜时时遭戮,杀者定去承当。因此三荒雨旱,为人岂不思量。若要报答天地,除非斋戒贤良。诸仁者:杀他一命还他杀,一念回光免祸殃。偈曰:畜生本是人来做,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佛印禅师戒杀文

 

鳞甲羽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只为当初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须臾活杀在砧床,口不能言眼还观。

或捶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推毛将羽刮皮鳞,剖脊剜心犹吐气。

美食可喉夸好味,劝子劝妻同啖食。只知恣意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业至,面对阎王怎改讳。从头一一报无差,炉炭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贪他一脔须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庆生报本戒杀文

真歇禅师作

 

人之生日到来 应当持斋戒杀 或是买命放生 或是诵经念佛

修桥砌路施茶 随意奉行善事 报答生身父母 乳哺三年大德

今日长大成人 当报四恩惠泽 大圣三复叮咛 我且拈来作则

堂上有佛二尊 懊恼世人不识 不用金彩装成 亦非旃檀雕刻

但看现在爹娘 便是观音弥勒 但能孝敬得他 何须别作功德

多见世人不依 反杀生灵造作 迎宾待客安排 恣意欢喜饮嚼

堂上聚集亲朋 堂下喧喧鼓乐 恣其一世奢华 不觉千生堕落

一朝命尽报终 索命冤家寻捉 直饶抵讳分舒 其奈鬼神执缚

或上刀山剑树 或入焰炉沸镬 依次偿他宿债 却被刀伤斧斫

此时痛苦自当 人情都使不著 纵然受苦出期 未免透入别壳

若非啣铁负鞍 必定披毛戴角 奉劝诸善男女 各自回头自度

何如改悔身心 庶免沉沦三恶 若教错却路头 万劫难为转脚

但念阿弥陀佛 求生西方极乐

 

利益亡人戒杀文

 

问曰:为亡人追修冥福,乃是忏悔生前罪业,追修殁后津梁;或为出丧殡葬,或为寄库化灵,多见有人杀生害命,以为超荐者何也?

答曰:地藏经云,阎浮提人,命终之后,甚勿杀害,拜祭鬼神,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亡人,在生修善,应得超升,遇此阳眷杀生,反落恶道,何况不修之人。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故寒山云,昨日方设斋,今朝宰六畜,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苦哉痛哉!既为子孙者,其心安乎?其理当乎?企高贤者鉴之转劝,亦复功德无量。

 

诫烧冲天护生文

 

问:作蒙山焰口,已是济物利生之功德,为何烧冲天伤害生命之类若干,此有出处否?

答曰:吾为此事,细观焰口注文,并无出处,甚为有损无益也。三教经书,以好生为德,以爱护生命,为慈悲种子。岂不闻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汝今既作佛事,为求福故,立此冲天彻夜烧然,伤害生命,不知几何,漫道无福,诚为有罪。我今奉劝惜福者,切宜禁止。须用灯笼护生,功德至大矣。

 

诫施食饭粥不得倾在污地

 

问:每见人将施食清净饭粥倾在污地,令人一见,心生讥嫌者如何?

答曰:此事甚为大错,奈缘僧道不理其事,未尝教人,如法散去。今准施食仪,当施此食时,不得散于桃树、柳树之下,鬼神惧怕。当散于洁净石上,或置石台上或散于长流水中可也。再者凡诸佛圣坛中,不得以酒供佛,熏污经像。佛尚戒人勿饮,人何著佛而吃?岂非朦胧太甚也!

问:世人无故,除灭蚊虫蚤虱之类,飞空著地细微众生,故意杀害,不以为过者何也?

答曰:世俗之行,且置勿论,颇见持斋守戒者而恒故杀,何以故?不看经律,不信佛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戒经》云:一切万般虫蚁,是人作业之报身。经云:冬月生虱,竹筒盛之,棉絮暖之,垢腻养之,春暖放之,其余之类,方便救之。古云:误杀误伤,尚有余殃,故杀故伤,命当填偿。经云:不信佛言难出世,毁谤正法堕沉沦。此语真重矣。

 

杀生验报

 

杭州轿民,妇某氏好杀生,每见蚁循行厨灶,汤浇杀之,又以汤浇蚁穴许多。后生一子方孩抱,一日偶外归,见床间一黑团,惊视之,乃蚁也,攒啮子身无缝罅遍,身肿烂而死。

德兴程姓,世业弋猎,家道丰盈。入市输租,买纸面六个,分其六孙,六孙甚喜,各带为戏。家畜猎犬,十数头,见之争前搏噬,击之不退,六孙俱死。

芝里人朱照,性恶,见蜂蚁入穴辄塞之,生三子俱谷道不通。梦人教以秤尾烧热钻之,如其言俱死。因请乩仙问之,乩曰,填塞蜂蚁洞穴之报应。深悔无及。

杭州西河下方湖,小民阿昭,卖猪为业。每岁暮,杭俗杀生祀神,昭自执刀沿门为人屠杀数十年。后入京师,醉行长安街上,大车卒至,辗开胸腹,肺肠尽出,宛如破猪状而卒。以上出放生徵,略举几则为证。其余若干,可看放生杀生现报录。

 

负债显报

 

弟用兄财尚有报  我诬他物岂无填

应验录云,长乐乡人有婢名春,一日有粥未吃,置于灶前,为猪窃食。春以火杖打之,猪窜入山,至夜不归,大家不知。夜梦亡弟,后山岩间诉曰,我欠兄钱五百,作猪偿兄,饥食春粥,治我太甚,愿兄作主。大家明早访至岩间,得猪而归,问春果尔。过二日猪死,卖钱正五百。评曰:虽能感报于其终,不若戒贪于其始。兄弟债目尚尔,何况亲朋财物。交往不可不明。

坐欠一千成夙债  曾经三反作牛还

譬喻经云,昔迦罗越出钱为业,有二人借钱一万,至期还之。后日,二人复相谓言,各更举借十万,脱逃之不还。有牛系在篱里,忽作人言:我前世时,坐欠主人一千,三反作牛,犹故不了,况君举借十万。二人惊怪,向主说牛之语,主人放著群中不用。既咒愿言,若有余钱悉以布施,自今以后,不受畜生。牛后命过得生人中。

 

戒施可免三灾

 

毗婆沙论云:若人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世,决定不逢刀兵灾起;若以一阿梨勒果,起殷净心,奉施病僧,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起;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于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起。善报不昧,恶报不失。如来往昔,断绝一施,至于成佛,苦行六年,日食一麻一米,为五百魔纳子,在诸街巷,诽谤佛是外道。以是因缘,故受此报,况我辈凡夫乎。

 

莲池大师七笔勾出西湖胜迹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娇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存否。嗏!必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漫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梁,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构,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酒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绸,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忄罗)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懡(忄罗):moluo三声:羞惭]

 

为霖和尚警语

 

一年又一年 渐渐改容颜 始作孩童戏 看看白发斑

莫结来生业 回头种福田 莫待无常到 修行早向前

一月又一月 光阴似消雪 岁月无定期 幻化有生灭

少实胜多虚 巧计不如拙 阎君送信来 不怕尔会说

一日又一日 朝出暮又入 妄想不知虚 贪爱何时毕

却似少水鱼 急急须跳出 莫待池水干 徒劳叫冤屈

一时又一时 步步向前移 不思行大道 堂堂人自迷

劝君全不省 只爱口头肥 一日无常到 临期悔莫迟

一刻又一刻 昼夜相催逼 茫茫不回头 灵台真可惜

奉劝世间人 修行须努力 古今多少人 一去无消息

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息一怒,无量福田从此护。人生处世耐一时。火坑化作白莲池。

 

 

因果者,如影随形也。是以形端影正,因缺果残。欲得人天之胜报,须平心地莫乖违。道理虽然切当,不知心向何归矣。幸逢善士,同共发心,募缘剞劂武帝问志公长老因果文。附录中峰、永明、普庵、佛印、真歇、莲池、为霖大德禅师之要语,订装合卷以流通。堪作人天眼目,甚为苦海津梁,直指人心归真实际。可谓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西方。

宣统二年腊月 佛诞比丘意通发心敬刊   版存古山涌泉寺

 

 

附古德嘉言

 

只说离尘脱俗 都言办道修行 多少有名无实 能有几个真心

但见方袍是道 只说削发为僧 不识其中真假 好歹混入空门

也有幼年出家 也有老年修心 也有辞官弃职 也有隐入山林

也有真心实念 也有假意哄人 亦有无倚投入 亦有躲难藏身

亦有为著生死 亦有回避嚣尘 纷纷贤愚不等 龙蛇混杂难分

有等地狱种子 不遵佛法经文 不受三皈五戒 常将唇舌骗人

只去饮酒食肉 醉后乱作胡行 污了人间妇女 环了佛教山门

现在人神共怒 死后永劫沉沦 奉劝当来释子 必须遵教而行

纵在六度万行 先要忍辱为尊 凡住庵堂寺院 琉璃香灯常明

殿上一朝一扫 桌椅抹去灰尘 晨昏功课勿缺 闲时念佛诵经

每日念佛一万 坐香一炷习定 此乃修行根本 休要懒惰身心

凡见四众人等 俱要一样看承 见面须生欢喜 切莫轻贱他人

来者奉茶一杯 去即送出山门 容人须要大量 作事必要小心

假意一毫莫使 出入诚心待人 佛祖清规莫犯 众生邪事莫行

一切是非莫辨 一切忿怒莫诤 一心持戒念佛 自然是个好僧

恐防忙里有错 闲时检点身心 有朝功圆果满 龙华会里相亲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