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阿底峡尊者 对修行人的忠告!

阿底峡尊者 对修行人的忠告!

阿底峡尊者修行人的忠告


当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他先到达阿里,在那裏停留了两年的时间,为菩提光(Jangchub6)的弟子讲授很多佛法

两年後,他决定返回印度,但菩提光恳求他在离开前能给予最後的教诲。阿底峡尊者回答说他已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全部教诫,但菩提光仍坚持他的请求,阿底峡尊者应允後,给予了下列的忠告:

很好!

朋友们,既然你们已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和清晰的理解,而且我既不重要也没有太多的智慧,向我徵求忠告是不适当的。

然而,因为你们是我心中所珍爱的朋友,向我提出请求,我将从我低微而幼稚的心裏给予扼要的忠告。



朋友,

除非你已成正觉,否则上师不可缺,神圣上师要依止。

除非你已证究竟真理,否则听闻不可缺,上师教导应听从。

仅明法义不成佛,诚将理解付实修。扰心之地应避免,养德之处应常留。

除非悟境已稳固,否则世间享乐害,故应常住无扰地。

烦恼友应远离,长善德友应依止,谨记於心莫忘失。

世间活动无止期,无义活动当限制。

日夜回向己功德,起心动念常观察。

接受上师忠告已,禅修之余任何时,常依所言善修行。

至诚投入勤修行,毋须等候很长时,结果立时即现前。

若依佛法全心修,食物资具自然来。



朋友,

追逐物欲无满足,如饮海水渴不止,知足常乐善修习。

骄慢、自夸当避免,平静、柔顺善护持。

似具功德实无义,妨碍佛法切莫为。

利养恭敬是魔网,碍路之石应推开。

赞扬之词及美誉,欺骗无实弃如涕。

此生幸福、欢乐、友,转瞬即逝应置後。来世无穷应集福。

死亡之时一切离,故勿贪著任何物。

慈悲弱者不轻辱,友不贪爱敌不憎。

不嫉他人之优点,衷心敬佩虚心学。

不寻他人之短处,而应寻找自过失,如除坏血净己过。

莫思自己之优点,常念他人之长处,视己如仆敬众生

珍视众生如父母,孝视关爱如子女。

恒持笑容及爱心,言语真实无恶意。

言多无义必有失,节制言语适时说。

无义活动善行退,停止无关修行事,无益之事莫费心。

求而不得因宿业,保持快乐与轻松。

当心冒犯圣者尊,比死更糟无过此,诚实坦率待他人。

此生一切苦与乐,皆因过去业所致,切莫责怪於他人。

所有幸福和快乐,皆是上师所加持,应常报答师恩德。

调伏自心前,无法调他人,请先自调伏。

死时财产带不走,莫为财富积恶业。散乱享乐无实义,虔诚修习布施度。

清净戒律常护持,今生庄严来世福。下净时代怨恨多,披安忍镗免於瞠。

懒惰令你陷轮回,当燃精进大火焰。此生虚耗於散乱,修习禅定今是时。

邪见障碍证真实,清净正见须究明。



朋友,

轮回沼泽无快乐,趣向解脱坚实地。

依上师言修禅定,枯竭轮回痛苦河。

好好思维此忠告,非出於口发自心。

依此修行我欢喜,你将成就自他乐。

无知的我请求你,将此忠告记於心。

这就是尊贵的阿底峡尊者,给予尊贵的菩提光的忠告。

TOP

阿底峡尊者亲临藏土卫藏地区时,科、沃、仲三大弟子向尊者请教道:“尊者,对于一个要获得解脱与遍知果位的修行者来说,佛经及论典的教理和上师的窍诀二者中哪一个更重要呢?”尊者答道:“窍诀比教理更为重要。”



问:“为什么呢?”



师答:“固然,精通诸法法相之教理很重要,能演说三藏也是菩提之行,但是在实修的过程中,若没有上师所传的窍诀经验,则法的教授和接受与有情众生的实际情况就会脱节。”



问:“上师的窍诀经验是否可归纳为:护持三戒,身语意三门勤修之善法?”



尊者答道:“如果从外表上严守清净的三戒,但是对三界轮回没有厌离心的话,也会变成流转轮回的种子因。虽然三门不分昼夜地精进行持善法,但却不懂得将善根回向于正觉菩提,就会被某些颠倒的分别念所摧毁。



哪怕一个严谨持戒具足智慧外相的修行者,即便能够为他人讲经说法,如果不舍弃世间八法的话,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今生的利益,而找不到来世之道。”



科、沃、仲三大弟子又问:“尊者,在一切道法中什么是最殊胜的法?”



尊者答道:“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最殊胜的教言即是经常观察自心;最殊胜的对治力即是了知一切法皆无自性;最殊胜的行为即是与世俗人相违;最殊胜的悉地即是烦恼得以减少;最殊胜的神通即是欲望减弱;最殊胜的布施即是没有贪执;最殊胜的戒律即是内心寂静;最殊胜的忍辱即是处于低位;最殊胜的精进即是放下一切琐事;最殊胜的禅定即是心不造作;最殊胜的智慧即是对任何法都没有二种我执;最殊胜的善知识即是指出求知者的缺点;最殊胜的教言即是对症下药;最殊胜的好友即是正知正念;最殊胜的激励即是怨敌、魔害、疾病等苦难;最殊胜的方便即是顺其自然;最殊胜的恩德即是引进佛门;最殊胜的受益即是心向善法。”



仲敦巴问:“在一切法之中,最究竟的是什么呢?”



尊者答道:“最究竟的法就是无缘大悲藏。譬如,世间有一种叫作‘化沃求托’的神药,能够治疗百病;而证悟法界空性的智慧,能够对治一切烦恼,其妙用如同此药一般。”



问:“如今所谓已证悟空性的人,其相续中的贪心和嗔心却一点也没有减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这些人都是大言不惭的人啊!如果一个修行者真实地证悟了空性的法义,则身、语、意三门就会像脚踩在棉花上一样柔软调顺,或者像糌粑汤中放进了酥油一样寂静平伏。正如圣天论师所说‘诸法的本性是不是空性呢?仅仅是生起这样的合理怀疑也能摧毁三界轮回的根本。’因此,如实证悟空性之义则如服食圣药一般,一通百通,亲证了一切道法蕴涵其中的道理。”



问:“证悟空性为何能涵摄一切道法呢?”



尊者答道:“一切道法可归摄于六度之中。



真实证悟了空性之义,则对内外一切诸法无有欲望贪执,所以恒常具足布施度;没有欲望和贪执,就不会被恶业所垢染,所以恒常具足戒律度;无有我执及我所执所引起的嗔心,所以恒常具足忍辱度;对证悟空性具有欢喜心,所以恒常具足精进度;远离了执着于有法的散乱,所以恒常具足禅定度;对任何法远离了三轮作意,所以恒常具足智慧度。”



问:“对于一个证悟者来说,仅仅依靠空性的见解和修持,就能成佛吗?”



答:“如是一切显现和所有音声,没有不是从自心产生的,心体就是明空觉性。证悟觉空无二,就是见解;无有散乱,以正念不断护持,就是修持;状态之中犹如幻化般积累二种资粮,就是行为。现在若能对自己的见、修、行有所觉受,则在梦中也能够行持;若梦中能够行持,则临终时能够行持;若临终时能够行持,则中阴时也能够行持;在中阴时也能够行持,便决定能获得殊胜悉地。”


阿底峡尊者安住在叶巴山崖时,对沃郭巴•益西巴瓦的教言:



善男子,你应当对我说的这些教言认真思维!从总体上来说,浊世的人们寿命短促,所知法又是无限的,自己能存活多长时间无有决定,所以应当迅速精勤地寻求自己想获得的正法。



对资具的营求与在家人毫无差别,而口头上却承认自己是比丘,请不要这样。虽然住在静处,却忧心于世间琐事的成败并为之痛苦,却说我是寂静者,请不要这样说。内心不离对今生的贪欲和嗔恨,却说我是静修比丘,请不要这样说。虽然身居静处,但不断除与世俗之人的来往,与自己共处的人谈论世间话题,虚度光阴,绮语造业,口头上却说我是静修比丘,请不要这样说。他人对自己微小的损害也不能忍受,对他人连微小的利益也不愿成办,口头上却说我是菩萨比丘,请不要这样说。



如果这样打着比丘的愰子而如此行事,就是对世间人宣讲了大妄语。虽然这样去宣讲可以欺瞒世间人,但终不抵事,首先,具有无碍慧眼的诸佛菩萨是绝对欺瞒不了的;其次,因果报应是如影随形的,最后,对具有正法眼的修行者们,也能一目了然地看透。



此外,应当时常忆念你在上师面前是如何立下誓愿的。在遇到忍辱的对境时,不要说修忍辱很困难而放弃,在最初还没有承诺、发誓之前,对于难行道或易行道有选择的余地,但如今已不能不修难行道。如果失坏了承诺与誓愿,就是欺骗上师和本尊,故应知必须修行。



再者,安住在静处的目的是断除与世间人来往,断除对亲友的贪爱,如果能断除那些,就可以清除爱欲等分别念及各种散乱的因缘,从而趋入观修菩提心之道,如是对世间琐事的患得患失,一刹那也不会生起。



如果往昔没有进行如实的修持,自心的串习对治力薄弱,那么世间的分别念就会纷至沓来。对此,如果不依止殊胜的对治力,那么我们安住在静处又所为何事呢?那样和深居山林的野兽又有何差别可言呢?因现今很多修法难于行持,就想推延到将来,不应这样懈怠而作这般思维——盲人手中的如意宝珠,一旦丢失了,以后是找不回来的。



在实修中,不要以时日来衡量修证的高低,而应当观察自心的修行串习力的深浅,观察烦恼是否减退,恒常忆念自心,不要自讨苦吃,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欺骗本尊和上师,不要毁坏自他。今生的琐事虽然遭到失败,但这是败不足惜的。比如,前方有一堆不净物的话,自己尚且应当从速清扫,若有他人相助,则何乐而不为呢?同样,今生的一切分别念是要依靠自己的全部对治力来断除的,如果上师与善友从旁协力,你对此为什么不感到高兴呢?



在本尊与上师面前,承诺了普度众生以后,不要对布施的对境作选择。对境虽然有所差别,但从自己修炼菩提心的角度而言,是不应该有什么分别的。



对危害者不要起嗔恨心,如果对怨敌生起嗔恨心,那么什么时候才能修忍辱呢?



烦恼无论在何时生起,都要忆念对治力,如果任烦恼自然蔓延,修法又有什么用处呢?因此,你在观修菩提心时,刹那也不应该走失正念。如果正念出现失坏的漏洞,烦恼之魔就会乘虚而入,对修持菩提心造成障碍,中断利他行为,自身也必堕恶趣。这样的话,虽然自以为是修行者,但却没有实际意义。



善男子,在临终时不要让上师与善友感到悲痛和遗憾,也不要让世间信众产生疑虑和遗憾。如果自心不去对照经教二者再三反省,那么虽然自以为是修行者,但是实际上与教化大众背道而驰,在临终时不但没有任何具有菩提心的迹象,反而出现一些堕入恶趣的迹象的话,就不能不悲痛和遗憾了。因此,自以为一生中以修持佛法度日,却不舍弃我慢心,虚度一生光阴,临终时自然一无所获。



总而言之,虽然安住在静处,但如果不放弃今生的琐事,自心不远离爱欲的话,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果想要做到今生和来世二者都不受损害,那么修法就变成了附带的,这样附带的修法也只能称为口头上、形相上的佛法。因此,应当依止殊胜的善友,不要跟随恶友,安住在不定的居所。在固定的住处不要积累烦恼,无论做任何事都应遵照佛法而行,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成为烦恼的对治,这样做的话便是真正的佛法,应当如是精勤。如果自己的相续中产生功德,请不要生起我慢心,会被魔束缚故。住在旷野静处自己应寂静调柔,应少欲知足,不要忆念自己的功德,不要观察他人的过失,应无所畏惧,无有顾虑而安住;不要让分别念炽盛,时常发善心,永远不要在散乱与颠倒之中思维法义;与人相处当随和,承受衰败,不作长远的算计,放弃筹划,发起慈爱之心,做任何事也应当把握分寸,容易满足,容易生存;像山兽一样逃离世间俗人,若不断除世间世俗法,便不是修行者;如果不断除四种生计,便不是出家人;如果不断除爱欲便不是比;如果不具有慈悲心便不是菩萨;如果不放弃浊世便不是大瑜伽士。不要被欲望驾御。总而言之,住在静处不要忙碌烦杂事务,应清修正法,争取在临终时做到心中无悔。



尊者又言:现今身处浊世,不是散乱之时,而是勇猛精勤之刻;不是狂妄自大之时,而是该谦和待人之刻;不是拥有眷属之时,而是依止静处之刻;不是教诫弟子之时,而是教诲自己之刻;不是记忆词句之时,而是思考法义之刻;不是相互来往之时,而是身居一处之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有成佛的正法中,哪些是最殊胜的呢?
  
   阿底峡尊者说:「最殊胜的智者是证悟无我的人。」     

  什么是最殊胜持戒的尊者呢? 「最殊胜的持戒者是调柔自己心性的人。」   

  什么是最殊胜的功德呢? 「广大利益众生的心。」   

  什么是最殊胜的诀窍呢? 「长时间内观自心。」
  
  什么是最殊胜的对治力呢? 「了知一切无自性,通达所有诸法,本来无实有。」

  什么是最殊胜的修行呢? 「不随顺世间,和所有的世间法背道而驰的,就是最殊胜的修行。」  

  什么是最殊胜的成就呢? 「当你的烦恼日渐减少的时候,就表示有殊胜的成就了。」

  什么是最殊胜的道貌呢?(所谓的道貌就是佛陀果位的徵相。) 「当你的贪念欲望越来越少的时候。」   

  什么是最殊胜的布施呢? 「心中毫无贪著。」  

  什么是最殊胜的持戒呢? 「心安,寂静,调伏自心就是。」  

  什么是最殊胜的忍辱呢?「身居卑位。」

  什么是最殊胜的精进呢? 「放弃世间所有的琐事。」  

  什么是最殊胜的禅定呢? 「一直安住在清净的意中,无有造作。」   

  什么是最殊胜的智慧呢? 「对任何一切都不执为实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南摩格鲁贝!!

    阿底峡尊者到阿里地区住了两年,期间以菩提光头人为主的众弟子,向尊者求得了很多的教授。尊者想回印度,准备起程的时候,菩提光头人请求尊者再开示一些教言,尊者说:“有以前传授的教言,就可以啦!”但菩提光头人一再请求,于是,尊者开示道:
    耶玛火!
    具足大智而心胸豁达的朋友们,愚昧无知的我,虽然无资格建议,
    但由于你们这些真心圣贤朋友们的鼓励,浅陋无知的我就作些建议吧。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要依止圣者善知识;
    在没有证得真如之前,是需要闻法的,所以,要听闻上师的教授;
    仅仅了解佛法,是不能获得佛果的,所以,光了解不行,要修持;
    远离对自心有不良影响的地方,常居住在能增长善业的地方;
    在修行没有获得稳定之前,喧嚣是有影响的,所以要依靠僻静的山林;
    要舍弃那些令自己生起烦恼的朋友,常依靠令自己增长善业的朋友;
    世俗的事情没有终结的时候,将它们搁置一旁而安住;
    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恒时行善作回向,时常观察自心;
    光有窍诀,有什么用呢?应如上师所传的那样去修持;
    具足大恭敬心去修持,不久的将来,定会证果;
    自己只要如理如法的去行持,吃穿自然会有的。
                    



    朋友们!
    贪欲如盐水,没有满足的时候,要知足啊!!
    弃傲慢与自满,令自心调柔温和;
    所谓福报的喧嚣,是修道的障碍,应该要舍弃;
    得到别人的恭敬,是魔鬼的绳索,就像路边的石头那样,将它舍弃;
    声誉和赞美之词,是诱惑,应该像鼻涕一样将它扔掉;
    现在拥有了幸福和亲情,但只是短暂的,应该抛之脑后;
    比现在更长远的,还有来世,为了那长远的来世,去积累些资粮;
    临终的时候,一切都会遗弃,所以一切都不要去贪著;
    对弱者要生起悲心,尤其不要去欺辱他们;
    应舍弃对仇人的嗔恨和对亲人的呵护,亲疏平等无别;
    对于具足智慧的人,不要嫉妒,要恭敬并领受其功德;
    不要观察他人的过失,应观察自己的过失,将自己的过失像坏血一样的清除;
    不要想着自己的优点,要想着别人的优点,要像奴仆一样,恭敬所有的人;
    对所有的众生,要生起父母的想法,对一切众生,要像儿女一样疼爱;
    应该常常面带微笑,心怀慈悲,远离愤恨,说正直语;
    无关的话语说得太多了,就会产生错误,应该懂得节制;
    没有意义的事做得太多了,就会耽误修善,应该放下非法的事情;
    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要下太多的工夫,下了也是白费;
    一切都如愿是比较困难的,具足宿业必然会成功,顺其自然好了。
                 



    该耶!


    若做了圣贤们不悦的事情,跟死人没有两样,所以要远离欺骗,正直做人;
    今生的苦乐,都是前生的业力造成的,不要抱怨他人;
    所有的安乐都是上师加持的,要念其恩德;
    自身没有获得调伏之前,不可能去调伏他人,所以,要先调伏自己;
    没有神通,就没有能力教化他人,所以要精进地修持;
    积聚的财富,最终也要离散,所以,不要为了财富去造业;
    如借来一般的享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以布施供养做庄严;
    为了今生的庄严和来世的安乐,时常要清净持戒;
    末法时期,贪嗔异常炽盛,所以,要披上无有愤怒的忍辱铠甲;
    因为懒惰,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到了今天,所以,要像烈火一样勇猛地修;
    一直以来,由于放逸,我们虚度一生,所以,要修持禅定;
    由于邪见,我们没有证得真谛,所以,应该在真谛上下功夫。


    朋友们!


    轮回的沼泽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应该走到解脱的干土上;
    上师的教授,若如实地去修持,轮回地苦海就会干枯。
    以上的教言,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应该放在心里,请去实践;
    如果能这样去做,不单我会高兴,自他一切众生也都会快乐。
    愚昧无知的我,讲了这些教言,请您聆听!

TOP

现在我们很多人就是这种情况,都会念,道理都懂,但是心的相续没有丝毫的改变,和以前一模一样,和佛法背道而驰。这就是因为没有上师窍诀的摄持。

    能讲会说,不一定有修行,更不一定有成就。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特别擅长讲些大道理,但是他们有没有修行,有没有成就?不一定。就像那诺巴一样。他精通佛理,但是为什么没有真正证悟,为什么没有真正成就呢?没有上师的真正摄受,没有上师的窍诀,法不会融入相续,佛法与相续会背道而驰。

    法要融入相续,修行要融入生活,这样你才会受益,相续才会有变化,生活才会有变化。虽然我处处在强调这些,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明白。佛法就是佛法,相续就是相续,修行就是修行,生活就是生活。我们学习佛法,难道不是要改变相续的吗?我们修行,难道不是要改变命运吗?法和相续要结合,修行和生活要结合。这是很重要的。

    若是没有上师的窍诀,即使再精通佛理,即使整天念诵经典论典,也不会受益的,对你不会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佛法也会变成恶趣因。

    现在很多人都是,越学越傻,越修越懒,越学越糊涂,越修越没有信心。若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修行人,应该是越学越聪明,越有智慧,越明白,应该是越修越勤奋,越精进,越轻松,越有信心。

    都讲“万事开头难”,学佛修行更是。刚开始的时候难,摸不到门,进不了门。你真正入门了、上道了,一点都不难了。有的人学佛时间不短,也有五六年了,看看是不是越来越精进,是不是越来越有信心?是不是越来越明白?是不是越来越轻松?若是,就对了。若不是,就是没有获得上师的窍诀。在表面上明白得再多,做得再多,若没有获得上师的摄受和窍诀,相续还会与佛法背道而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