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文钞选读】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


                                                        净界法师

                  



    第二阶段,「数数忆念,令心依止」。

    这个时候,所谓的归依,就是你内心经常要依止这个境界,好像我们在大海中飘过来、飘过去;飘过去、飘过来。喔!我们找到一个船,这个时候把船抓住,这个船是我们生命的归依处,这叫归依。我们失掉了船,就掉到大海去。

    我们内心的心情也是这样,我们心中以佛号当我们的归依处、本命元辰。当然我们刚开始在归依佛号的时候,这个佛号在我们心中,是一种生疏的境界,无明烦恼是熟境界。刚开始是这样,但是没关系!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因缘生,你能够 「数数忆念」。这个「数数忆念」就是你要有定课,要有定课。你刚开始先在静中修,再动中修。有些人不注重静中修,你不注重静中修,你动中的时候,这个散乱心就不容易得力。

    所以刚开始一定要有一个寂静处,把万缘放下,这个时候,你思惟名号是我的归依处,为什么呢?临命终的时候,我诸根败坏、眷属舍离的时候,「名号」不会弃舍我,它能够引导我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感应道交,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它是我的依止处。

    这个时候,你就开始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以这句佛号,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重复的来生起我们这一念心,重复的,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

    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

    这个时候,绝对都是勉强的,因为你要抵抗你的无明的那个势力,都是勉强的,任何人都是这样子,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但这是你唯一的路,因为你已经抉择过了。你为什么愿意这样的勉强呢?因为你前面已经抉择,「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我离开了弥陀名号,我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我要离苦得乐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别无选择,所以这个时候,你会重复的一次一次的去勉强自己,在佛号专一安住、相续安住。

TOP

                     能不能够往生?我们其实不必问别人!


                                                               净界法师



    经过这段时间以后,内心就会有变化。这个时候,佛号它慢慢就会由生而转熟,佛号在你心中,就慢慢慢慢生根,乃至于由这个根生起力量,无明的势力会慢慢淡薄。到最后第三个阶段完全都是佛号,这个时候「心佛不二,能所双亡」。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你说你怎么能够往生?我们其实不必问别人,我们可以试试看,譬如说,你现在起烦恼,贪烦恼活动、瞋烦恼活动,你能够把你心中归依的本尊现出来,看看能不能现出来?现出来,你的本尊运转的时候, 能够调伏烦恼,以调伏烦恼为修行的先务。那表示说,这个佛号的等流性,已经是强过烦恼的势力,那表示你往生是有希望。如果你平常面对烦恼现前的时候,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件事情还是很危险的,表示你那个归依,没有真正做到,而整个佛号在你心中,完全没有生根。


    这件事情印光大师倒是很重视!就是说,如果你真正的确认,从此专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你今生决定要出离三界,决定要往生阿弥陀佛国,你真正有这种决心,你最好是把这个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密宗讲,你这个佛号要念到有点「觉受」,有点「证量」。如果你这个佛号没有念出觉受之前,以印祖的思想,你先不要修太多复杂的法门。因为你的本尊都建立不起来,你修多,结果到底你归依的本尊是谁?如果你能够把佛号,专心的念一段时间,念到这个佛号在你心中,喔!有点力量,运转比较顺畅,这时候再修大悲咒...什么咒,它变成一种帮助的助行。如果你本尊的证量、觉受都还没有生起,你就修一些杂行,可能会有问题。


    所以印祖的思想,先求专,再求博。你既然抉择佛号是你的归依,因为它简易、稳当,你就应该要重复的用这个佛号来熏习内心,直到你内心跟佛号有一点觉受为止。这个时候,你跟本尊有少许相应,我们不一定说要做到第三种境界,内心完全是佛号,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你不一定要这样,但是起码你能调伏烦恼。


  这个归依,善导大师他提出一种观念,他说: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时候会佛号念得非常的好,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佛号在我们心中清楚分明的显现,内心一片寂静,寂静而明了,明了而寂静,不昏沉,也不掉举。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惟:我现在有这种功德,完全是弥陀的功德,不是我有办法。善导大师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归依弥陀的人,不应该有一个我的成份存在,我们一切的造作,「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内心当中,就依止这个本尊的弥陀,来造作一切的善业,所以一切善业的功德,都是归于弥陀。这些善业,还是在庄严这句弥陀,无不从此法界流,由这弥陀名号,开出无量的善法;这一切的善法,还是来庄严这句佛号。善导大师说,这样才是一个真实的归依。就是「我」不存在了,这世界上没有「我」,我心中的生命,本命元辰,就是弥陀圣号,你为什么能够拜佛、念佛、持咒?能够作早晚功课呢?你应该告诉他说:不是我能够做,是因为弥陀的圣号在加持我,使令我能够这样做。这样子就是一个真正的归依,达到一个真正的归依。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对于弥陀的归依,它有三个次第,起码要达到第二个次第,功夫成片。因为你要达到第三个归依,就不是归依能够做得到的,要有「念力」,我们第二课会说明执持名号的念力。所以我们由归依引生念力,但是念力也能够帮助归依,这两个是相辅相成。这个地方是说明了,我们在抉择所归境,把弥陀的圣号给抉择出来,然后重复的去归依它。

TOP

                不是佛陀有问题,是你自己的内心有问题,这样懂吗?


                                                                  

                                      净界法师



    这个地方的主要内涵,当然这种归依心的生起,是靠第一个、「相信我此世界是苦,极乐世界是乐」,我必须要改变环境。然后再思惟,我自己是不是能够改变呢?我自己不行,为什么?「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谁能够帮我改变呢?「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佛陀能够做到,所以我必须归依佛陀,归依圣号。这个是一个所谓的信心成就。


   「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愿者就是我希望能够快速的,快速就是今生,不要再拖了,决欲现生出樊笼。修行不要有一种推拖的心,我今生不成就,没关系嘛,怕什么,下辈子再来。你修净土法门有这种思想,不行。「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要把握今生。


    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行,就是至诚恳切,这个至诚恳切,就是前面的信心生起的。「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什么境界呢?「时时刻刻,无令暂忘」,这个是一个功德相状。这个行的部分,我们下一科再说明,这一科我们先把这个「信」的内容说出来。


    这个归依,我们刚开始,有时候佛号不是念很多,是的。这个东西也不要太过勉强,因为你太过勉强,念太多,有时候使令你内心产生厌恶,反而得不偿失。重点在于你心中,很肯定弥陀是你的本尊,你很肯定只有弥陀能够救拔你,其它人都不行,你有这种心情是最重要,站在归依的心情,这个是最重要。就是说,你一天作很多定课,你也持大悲咒、也诵《地藏经》、也诵《普贤行愿品》、也拜《八十八佛》,是的。但是,你内心很清楚,我根本的本尊是弥陀,其它是弥陀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眷属、一种枝叶,就着根本来说是弥陀圣号。你有这种心情是最重要,这样子懂吗?否则你平常没有这种心情,你临命终的时候,苦恼现前,你不知道依止谁。其实每一个功德都能够救拔你,但是你能归依的心,力量薄弱,没办法,你反而分散了,你反而跟哪一个功德都不能接触。所以你内心当中,一定要守住一个,你根本所缘,这个很重要。其实你的时间不是很多。


    你看看《净土圣贤录》,很多人没有太多时间念佛,有些人甚至于临命终前几天,才遇到弥陀净土,但是他念没几天就往生了。有些人,《观经》下品下生,他在临命终的时候,第一个中阴身现前,他有多少时间念佛?但是你看他念佛不到十声,未满十声,能够把地狱的火转成金莲花,这种境界,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个苦恼当中,他那个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心,非常强烈、非常强烈,没有任何考虑了,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其它的分别,说弥陀名号功德是不是不够呢?要不要建立个地藏王菩萨来补一补?或者是念其它菩萨来补一补?表示你对弥陀圣号没有信心,你对万德洪名信心不够,你还在抉择,佛陀能不能救你?不是佛陀有问题,是你自己的内心有问题,这样懂吗?


    佛陀的大悲心、功德力是昼夜六时,他是功德圆满,普遍的加持我们。问题在于我们内心,归依的心是不是圆满?我们这一念心要注意,我们修行人,的确有时候要经常观察自己内心的状态,要面对现实,有问题就解决,不要内心有问题就放着,一天过一天,你这样放着,谁帮你解决呢?谁能够帮我们解决呢?蕅益大师说:既从心起,还从心灭,一切的问题是内心生起的,佛陀的出世,也告诉你一个方法,要你依止这个方法,去解决你内心的问题。没有哪一尊佛陀,能够深入你的内心世界,帮你解决问题,没有这回事情。既从心起,还从心灭。


    所以你内心发觉你对弥陀的信心不够、归依不够,你要赶快利用它的道次第,重复的抉择,直到你真正归依的量、那个觉受生起为止。这个修行,佛法的次第是清清楚楚摆在我们的眼前,但是你自己要去走,你不吃药,病是不会好的,你把这个病放着,你下辈子来,也是这种境界,你迟早要去处理的。所以这个地方,这个归依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

TOP

                       带业往生:不能带现行,只能带种子!


                       净界法师



    那么当我们一个正确的忆佛、念佛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看经文:【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说:我们一个人,本来的色身没有香气,但是我们经常到大殿跟香接触,时间久了,身上就有香气。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本来充满了烦恼障、业障、报障,但是我们经常把充满香气、充满光明的佛号,在我们的身口意不断的运转…忆佛、念佛。当这个万德洪名在心中运转的时候,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我们能够转他成自,净土宗的功德是这样成就的;我们是把佛陀的功德,透过我们的忆念,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圣贤录》讲到一个公案,跟大家说明一下:在唐朝有一个叫张钟馗的人,他一生以杀鸡为业,临命终的时候,他看见一个红衣之人,带着一群鸡啊,跑到他的面前,那个鸡就飞起来,去啄他的眼睛。这个时候他非常痛苦的哀叫,他的夫人就请了一个沙门叫宏道法师,这个宏道法师就告诉他要忏悔,告诉他修习念佛法门的殊胜。这个张钟馗居士,当下就很至诚恳切的提起佛号,相续称念,结果呢…后来就闻到香气,而且他自己也说:群鸡化去!而安然的往生。


    净土宗往生的人,经常会闻到香气、看到光明,这两个是很特别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显现。我们看张钟馗,他有多少资粮呢?他是一个造恶凡夫,但是他的心跟佛号一接触的时候,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讲实在话:净土法门它不怕你烦恼重,它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你的信愿不具足,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要注意一点──带业往生:不能带现行,只能带种子。所以你临命终的时候,烦恼不能起现行,你的所有的烦恼,在临终的时候,必须在种子位。也就是说,临命终的人基本条件---我们不求断烦恼,但基本要求是正念分明。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心中往生的,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一定是众生心垢净,然后才可以菩萨影现中。


    所以净土法门你不一定要断烦恼,但是你一定有相当程度的调伏烦恼的力量,这一点要注意,因为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

TOP

                   我们怎么去忆念我们往生的处所极乐世界呢?


                                                          净界法师



    本经到这里,正式的提出了往生净土的思想——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我们念佛人的两大准备力量:


    第一个、忆念名号的功德─以启信心;

    第二个、忆念净土的庄严─以发愿力。


    那我们怎么去忆念我们往生的处所极乐世界呢?在经典当中分成两个重点:


    第一个、安乐的功德。

    第二个、解脱的功德。


    首先我们要对净土的忆念:


    第(一)、远离恶道:我们在娑婆世界打滚,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很容易堕恶道,即便你今生没有造恶业,但是我们前生造了很多的罪业,在临命终的时候,只要有一点恶因缘的刺激,把这个烦恼业力启动起来,就堕到三恶道去了。三恶道出来以后,有什么问题呢?多诸愚痴。这个人,你跟他讲道理他听不懂,这就糟糕啦,善根产生障碍。你看你今生学习那么多教理,你能够对身心世界、对宇宙万法,产生很清楚的即空、即假、即中的观照,但是你到三恶道去,你的那些善根,全部进入睡眠状态,没办法起现行,这就是所谓的报障,八难之一。所以,你如果一定要在娑婆世界行菩萨道,你要注意三恶道的问题,你要保证你不要到三恶道去,一旦你到三恶道去,你就麻烦了。你看你们俩个是同学,你一到三恶道去,你一回来,你跟你的同学就差很多了,那你就差人家一大截了,从头开始跑起啊!要是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就保证你从现在开始,到你成佛的过程,你不会有那种大的障道力量出现,就是远离恶道,这第一个保证——离苦。以下四个是得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第(二)、国土庄严:极乐世界的庄严很多,我们从《阿弥陀经》可以得到三个消息:


    第一个,生处庄严---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是在受生的处所--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三个地方;七宝所做的池,中间很多无量无边功德的水,水当中有莲华,这是第一个生处庄严。


    第二个,住处庄严---就是所住的宫殿楼阁,都是七宝所成。


    第三个,环境的庄严---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宝树的庄严。所以极乐世界的庄严,从结构上来说,有:生处、住处、外在的环境。


    其次,从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说,极乐世界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充满了光明---极乐世界没有暗相,它每一个宝物是放光的。


    第二个,极乐世界充满了香气---它的宝物是会放香气…栴檀香气。


    第三个,极乐世界是充满了音乐,常作天乐。所以极乐世界是---充满光明的世界,充满香气的世界,也充满音乐的世界;它依止这个光明、香气、音乐啊,来演说妙法,这就是它依报环境的庄严。


    以下三点是约着正报的身心世界。


    第(三)、衣食自然:我们一般人要为衣食忙碌,你为什么工作八个小时呢?其实你不是真正的想工作,你是为了要换取衣食,所以你就要浪费很多时间。那么极乐世界的衣食是---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你就减少很多的身心疲累。


    第(四)、身心安乐:我们在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他的色身是怎么回事呢?是一个清虚之身,是无极之体,没有病痛;而且那个四大,地水火风,特别的精妙,会创造很多很多快乐的感受给你,犹如阿罗汉的漏尽通的快乐,漏尽的快乐就是灭尽定那个安乐。


    第(五)寿命久远:这个最重要!所有的福报要以寿命做基础,就是我们常说的存在主义者。你看我们的讲堂很漂亮、很庄严、灯光也很好、环境也很不错,但是所有的功德,这么多的功德有一条件,它必须存在,它要不存在,所有都没有了。那么我们今天很努力的积集资粮,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这个果报体,是多久的寿命呢?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我们一般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你再怎么懈怠,这个果报体都足够你用。古人说:这个极乐世界的修学,叫做一劳永逸---拼个今生,永作闲汉。你拼一次,你后面就全部圆满了…一成功,一切成功!你看你到天上去不是啊!你很辛苦到天上去,没多久掉下来,你还要拼一次再上去,再掉下来;极乐世界不是,你一往生,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你就永远不退转,寿命久远。

我们要思考──我们在娑婆世界有三恶道的危机、环境的干扰、衣食的忙碌、身心世界的苦恼、寿命的短暂、死亡的干扰;而你到极乐世界,远离恶道、国土庄严、衣食自然、身心安乐、寿命久远,你应该用智慧来判断,你该怎么做!所有的菩萨道,都是以智慧的抉择做基础的;一定是先智慧,才产生修行的动力!

TOP

                     

佛号只是一个声音,但是他总持弥陀的功德!



                                                         净界法师



    院长昨天也讲一个比喻,一个公案说:一个比丘。这比丘他贪念他的钵,结果他死了以后,其它的比丘分他的钵的时候,他起瞋恨心,你看,就在钵里面变一条毒蛇,乃至于佛陀要为他加持说法,他内心都不欢喜,跑到丛林里面去,因为瞋恨心,都把这个丛林都烧死。



    我们有时候想,一个大威德的佛陀,众生那个烦恼心相应的时候,他就不相应(佛法)了。所以《摄大乘论》上说,「有情界周徧,具障而阙因,二种决定转,诸佛无自在」,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这个是约佛来说,佛陀在一切法得大自在,佛陀到地狱去的时候,火不能烧、水不能淹、刀子不能割他,他是一切法得大自在,他有自在力,但是这个是约自受用。「具障而阙因」,你有业障的时候,佛陀不能救你,「阙因」,你跟弥陀没有因缘的时候,你不能念他的名号,跟他不结缘,佛陀也不能救你。还有「二种决定转」,就是你造业决定的时候;第二个受果报决定的时候,佛陀不能救你。



    你看这个琉璃王。琉璃王要灭释迦族。他过去在太子的时候,被释迦族羞辱。他就在太子的时候就发愿,跟他旁边的侍臣说:你给我记住,我登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把释迦族给灭掉。他后来就是福报力,琉璃王把他父亲给退了,就把父亲给赶走。赶走以后自己做国王,那个侍臣就说:「太子,你过去做太子的时候, 说要灭释迦族,你记得吗?」 他忆持着他过去被羞辱的事情,率领大军要去灭释迦族。佛陀再怎么说他是释迦族出身的,他在这个路当中阻挡了三次,琉璃王三次退避。但是他的内心造业力决定了,他要灭释迦族的心,就像石头一样,佛陀不能阻止,后来佛陀知道这件事情不能阻止,结果琉璃王真的是把释迦族完全消灭了,这个种族就这样子消失掉了。



    消失掉以后,佛陀说这个琉璃王,他只有七天的寿命,他七天以后身体出火,现身堕地狱。佛陀讲一句话,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你看经典里面,有的事情,因缘还在变化的时候,佛陀不讲话,佛陀默然,只要这句话从佛陀的法话里面讲出来,这件事情就是要出现。佛陀为一个众生授记,说你那一劫要作佛,你的佛号是什么名号,你一定是怎么样?法身大士,佛陀才会为你授记,否则佛陀是默然。所以佛陀说琉璃王七天要死亡的时候,传出去,琉璃王很紧张,他知道佛陀不打妄语,他就坐着大船,他想这个水能够灭火的,「被火烧死,我倒不如到大船去」,就到大海去,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六天过去了,都没事。到第七天深夜的时候,明相快现的时候,整个船上出火,他从身体出火,然后把整个船烧掉,直堕无间地狱去。



    所以你要造业力决定,你要得果报决定的时候,诸佛不自在,佛陀在四个法当中不得自在。这样子讲就是说,站在弥陀的大悲心的角度,他是恨不得所有众生都到极乐世界,去受用那种功德。但是他做不了主,就是你要是不能够一念回心,佛陀没办法,你要有一种随顺回转的心,你对弥陀的信愿不能生起,佛陀没办法的。诸佛不自在,你缺乏这个因缘,佛陀不自在的。所以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因为在整个感应道交当中,弥陀大愿力是现成的,这件事情不要我们准备,名号的功德力也是现成的,我们真正要准备的就是「苟一念回心」,这句话要注意!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其它都是现成的。这就是我们能念的这一念心,要注意,虽然是本具极乐世界, 但是你不能颠倒,你颠倒就不能显现,一定要 「苟一念回心」,这是我们平常要去创造的。这是约着我们能念的这一念心来说的。



    我们再看「所念」。我们所念的是名号的功德力,就是万德洪名,我们看蕅益大师怎么说:「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名号是召德,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总持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这句话怎么说呢?「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我们前面说过,佛陀的法身是遍满在法界当中,这件事情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佛陀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我们凡夫的这个有所得的心怎么能够契入呢?佛陀的大悲心,知道佛陀的法身我们没办法接触,这个时候佛陀从法身当中创造一个名号,就是为实施权,为了达到这个真实的目的,安立一个方便。就是从这个清净的法身当中,他创造一个名号,这个名号,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件事我们做得到,我们能够见闻觉知,所以佛陀就把这个万德,一切的功德放到这个名号上,就是这样子,为实施权。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散乱称名,都是成佛的种因,念念都是一个成佛的种子。所以念佛不是落入九法界,它直接契入佛法界,虽然念力薄弱是一回事,但是它的本质是宝,这个地方要注意。如果我们能够念到「执持」,能够念到调伏烦恼,正念分明,那就是往生极乐世界而不退转。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所持的名号功德也不可思议。



    古德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做一个开合。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庄严,有正报的庄严跟依报庄严,正报的身心:五种神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的身心的这种自在。依报庄严就很多:有国土的庄严,有七宝池、八功德水,种种的色声香味触法。在这个广泛的依正庄严当中把它浓缩,就是四十八愿;再把四十八愿浓缩,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再把十八愿浓缩,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这个佛号的确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呢?你未来的极乐世界功德怎么会有呢?就在你在佛堂当中念佛的那个当下,念念成就。所以大乘佛法的确不可思议。你说我念这句佛号,这个佛号只是一个声音,是的!是个声音,但是他总持弥陀的功德,这句话你要小心,这个声音是不同的。所以佛陀的善巧,把他的功德力放在佛号的声相里面,你听到个声相,你就能够生起弥陀的功德出来,这个就是万德洪名。这个是约着,我们讲这个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能念的心力不可思议,所念的佛号,这个法力也不可思议,在念的当下,跟弥陀的第十八愿,念念的感应道交,佛力的加被力也不可思议,三力不可思议,感应道交,就是这样子,这个我们必须要清楚。不过这个地方,我们对于能念的心要注意,我们一定要对于娑婆世界的苦谛,要生起一个胜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