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四十八集)

太上感应篇 主講人 : 淨空法師 (第四十八集)

太上感应篇


(第四十八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讲「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太多了,佛将它归纳为「身、口、意」三大类,行为再多也不会超越这三个范围。「身」的行为就是我们举止动作,「口」的行为是言语,「意」的行为是思想见解。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什麽是根本?念头是根本,思想是根本。这也就是说明再多的行为,行为之所以发生都是在思想,思想纯正,一切都纯正;思想偏邪,那一切都不正。这是劝我们「从根本修」的意思。

  但是这个说法说得浅,这个根本真正的意思是什麽,我们必须要晓得;也就是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才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修性,性是心的根本,性是体,心是作用。大乘佛法里面常把心讲作识,识心,心识,这是一念自性的作用,在迷位,凡夫叫它做八识五十一心所。由此可知,它的作用相当复杂。但是它的体是一个,一念自性,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从这个根生的。

  《华严》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的现象是心性,现象千变万化。这个变化从哪里来的?识变,识就是念头,就是思想,就是见解。佛告诉我们,十法界的千变万化是从我们念头、思想而来的,这才是根源,修行人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这个根源,正是我们这几天讲的「忠孝」。昨天跟诸位谈到「顺亲养志」,意思就说得深。孝一定要顺,不顺就不叫孝了,所以孝顺是连在一起的。要怎样顺才算是真正的孝?要顺性,这才是真正懂得孝,认识孝。大乘佛法里面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随顺佛性才是大孝,才是真孝。我们的父母有佛性,我们随顺他的佛性是尽孝,不是随顺烦恼。父母也是凡夫,他有烦恼,我们不能随顺他的烦恼,而是随顺他的佛性,这个意思我们要能体会到。帮助父母作佛,帮助父母觉悟,这才算是尽孝。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帮助父母觉悟,如果自己不觉悟,你怎麽能帮得上忙?所以我们想要尽孝行孝,首先要自己觉悟,要自己成就,这才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第一个对象是父母。「孝」这个字,就是佛经上讲的一念自性;「忠」这个字,就是佛行、菩萨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尽忠。这是这两个字深一层的讲法,是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

  这个真正的意思,儒家有没有说?有说,说得不多。为什麽不多说,说了也听不懂,所以就不肯深说;浅而言之,可以教初学。佛法里讲得多,佛法修学的基础比较上要深厚一些,佛法修学时间也比较长一些。尤其着重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两句八个字非常重要,我们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此。

  佛法修学最忌讳的是杂修,六波罗蜜里面讲「精进波罗蜜」,什麽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杂就不精。一门是精进,二门就不是精进。诸位要晓得,念佛真正成就也是一门深入。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麽叫净念?我们对於西方净土,对於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叫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续,这是「净念相继」。这个样子才能够「都摄六根」,往生品位才高。

  有很多人不知道,以为自己消业障,要念《药师经》、《普门品》、《地藏经》,要念「大悲咒」,要念其他的这些东西,这是错误,都是夹杂;业障能消一些,不能消得彻底。如果他懂得《观经》,这一句佛号,他的业障就彻底消灭,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增。有些人往生是往生了,品位不高,为什麽?夹杂,夹杂的人太多太多了。大家不晓得这一句佛号的力量,以为这个佛号消业障,还不如《药师经》、还不如「大悲咒」,你说糟不糟糕!这是怀疑,对於自己功夫大大的打了折扣。

  慈云灌顶法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注解的名字叫《观经直指》,现在也有单行本流通。我是在这里面读到的,才恍然大悟。他说得好:「众生造作极重的罪业,五逆十恶,所有一切经论消不了的罪业,所有一切咒语忏法都消不了的罪业,罪业太重了,最後还有一句阿弥陀佛能把它消除。」我们才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抵得过千经万论,抵得过一切咒语,是咒中之咒、经中之经,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

  但是没有人相信,以为这一句「阿弥陀佛」太容易了、太简单了,恐怕没有效果,还要去找别的东西来夹杂。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没有真信切愿,你的往生品位就大大的降低了。这个现象,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你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人教你,你的疑惑不能断除。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建这个道场,我们懂得,深信不疑,所以我们念佛堂一句佛号,讲堂里面就是一部《无量寿经》,一丝毫都不夹杂。我们在此地讲完这一部《地藏经》,《地藏经》是为九华山讲的,仁德法师邀请我上山讲经,我没有时间到那边去,所以录一套录像带赠送给九华山,是这麽个意思。跟同学们开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也是不得已。最近十几年来,海内外许许多多同修见到我,都启请希望把《华严》讲一遍,留一套录像的资料给後学们做参考,我答应了,为这个原因,我们才讲《华严》。要是以我自己的意思,老老实实说,我一部《阿弥陀经》讲到底,我不会改变。古来大德有一生讲《阿弥陀经》讲三百遍的,我看到之後非常欢喜,非常羡慕。而一生当中讲这麽多的经论,都是出於不得已,应付大众的祈求。真正成就决定是专精,决定在一门深入,一生绝不改变,这才能有成就。

  一定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的模范典型,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仰慕,我们奢求,我们也想在这一生当中,能有诸佛菩萨的成就。那有人问了,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你能够遇到缘殊胜,一生成就。善财童子遇缘殊胜,一生成佛了。龙女遇缘殊胜,八岁成佛了。这是《华严经》、《法华经》上所说的。凡是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世间人可以做得到的。如果我们这个世间人做不到,佛就不会说。佛要是说了,对不起我们,说了我们做不到,岂不叫开玩笑、吊胃口吗?佛的言语,怎麽可以称为「真语、实语、如语、不虚语、不诳语」,这个标准就达不到了。所以佛菩萨跟我们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依教奉行,我们一生能够圆成佛道。

  最近这几天,有许多从中国来的同修们跟我谈到用功很难得力。我常常劝勉大家,解行要并重,功夫才能得力。为什麽我们的念佛堂,每天还要讲两小时的经?用解来帮助行,用行帮助解,解行相辅相成。你不解义,你修行会懈怠、会退转,为什麽?过去生中烦恼习气太深了,我们这一点点的功夫,这一点点的道力,敌不过烦恼,所以天天要听经。念佛是修定,听经是修慧。可是每天念佛、听经,功夫还是不得力,毛病到底发生在什麽地方?实在讲,发生在你没有去照做。念佛,心不在佛上;口念佛,心里面打妄想,功夫当然不得力。经虽然天天听,好像是明白了,没有去照做。经上教我们布施,教我们持戒,教我们忍辱,一条都没做到,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样功夫自然不得力。

  佛经每一部经最後一句话是什麽?「依教奉行,作礼而去」,部部经上最後这一句话都教我们要依教奉行。佛在部部经里面,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就是依教奉行,我们没有去做,你的功夫怎麽会得力?所以解得一分就做一分,解得两分就做两分;你能够做到两分,你就能够解得三分;解得三分,你再能做到三分;做到三分,你就会解得四分;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这样才能达到究竟圆满。解了,不能行,那有什麽用处?

  行最大的障碍是什麽?放不下。放不下你所贪爱的,这个事情麻烦了,这是根本的大障碍,所以爱欲、嗜欲(嗜好)一定要舍得乾乾净净。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你有一物,你就会惹尘埃。尘埃是烦恼,你的烦恼就不能断。必须舍得乾乾净净,身心世界一尘不染,你这一生成佛才有指望;丝毫放不下,成佛作祖的希望就没有了。所以「依教奉行」就是「尽忠尽孝」,就是「行忠行孝」,诸佛大道,「忠孝」而已矣。希望同学们细心去体会,努力认真的奉行,前途无量光明,一切zai 难都能够化解。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