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菩萨宝鬘论》讲记 达真堪布

《菩萨宝鬘论》讲记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菩萨宝鬘论》。此论是阿底峡尊者造的。当时在印度,阿底峡尊者是最有修行、最有学问的一位大德,名气也非常大。经过好多次迎请,才被迎请到藏地,这也是缘分吧。他也讲缘分,他跟这些藏地人非常有缘分。后来他在藏地宣讲了好多法门,也留有很多著作,这些都非常经典、非常殊胜,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他在藏地弘法的过程中,到处给人讲皈依,后来人们都称呼他为“皈依班智达”。过去在藏地,噶当派的那些大德高僧是最有修行、最有成就的。阿底峡尊者是噶当派的开创祖师,他在藏地开创了旧噶当派的传承。他的法和这些著作都特别受重视,我们宁玛派对他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视。今天是缘分,也是大家的福报,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菩萨宝鬘论》。

    梵语:菩提萨垛玛讷阿巴勒

    “菩提萨垛”是菩萨,“玛讷”是宝,“阿巴勒”是鬘,“菩提萨垛玛讷阿巴勒”就是菩萨宝鬘论。菩萨身上应该有“宝鬘”的装饰。这里所谓的宝鬘,就是作为菩萨应该具有的功德与学处。如果身上没有这些功德与学处的装饰,就谈不上是菩萨了,有了这些才可以做一个真正的菩萨。所以尊者为我们宣讲了《菩萨宝鬘论》。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上师!
    顶礼本尊!

    和其它论典一样,在这里首先是做礼拜。这有很多意义:第一个,能够得到本尊与上师的加持;第二个,对我们这些后学人也是一种教导。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先对本尊或者是对诸佛菩萨、对上师做一下礼拜、祈祷,这样能够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做事情也会更如理如法、更顺利、更圆满。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或者表法,我们这些后学人能知道他是个有修有证的人,是可以依靠的人。通过这个意义,我们对他的著作与教导也会生起更大的信心。

    尊者首先对观世音菩萨做了顶礼。能够一心祈祷观音菩萨,一定会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这样,他自己以及我们这些后学者,都自然能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世上的这些zai 难或者一些违缘也会自然消失。

    然后就是“顶礼上师!顶礼本尊!”在这里分开做礼拜。实际上,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总体,观音菩萨和上师是一体的。为什么对上师做礼拜呢?因为一切成就都要靠上师的教导,要靠上师的窍诀,所以在这里给上师做礼拜。礼拜有身、语、意的礼拜,在这里是语和意的礼拜。这个顶礼的语句本身是语礼拜,“意礼拜”就是要有恭敬心和至诚心。

    远离一切犹豫心,一心精进修妙法。
    远离昏沉懈怠眠,应当恒时精进行。

    “远离一切犹豫心”,在这里首先讲的是心灵上的障碍。犹豫、疑惑是成就的最大的障碍。要破除这样的疑惑,要有一定的智慧。莲花生大士也讲过,如果你对法,对修行有犹豫心或者怀疑的话,不会有任何的成就。若是你没有犹豫心或者怀疑心的话,一切都会顺利,一切都会成就。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都是有信仰的人,都觉得自己已经信佛、学佛了,这种信念一定要坚定。

    以前我也给大家讲过,信仰是值得你付出生命的。若是你不能为它付出生命,就谈不上信仰。人有信仰是好事,但是有真正的信仰是很难的,都是处于这种半信半疑、三心二意的状态。一心不能二用,一心二用不会有任何成就。成就要靠一心,要靠诚心诚意。不管你信仰什么,都应该要坚定信念,这是成就的根本。

    在这里也是,阿底峡尊者首先讲的是坚定的信念,这是一切成就的根。若你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能超越一切。一切都会过去,没有事。其实一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一心一意,它叫一真法界,它的力量可以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它的力量不可思议,谁也难不倒你,谁也不会把你缚住。

    虽然我们现在有信仰,信佛了,但是这种念不坚定,所以得不到佛的加持。我们的一心,本身就是佛。佛有胜义谛的佛和世俗谛的佛,世俗谛的佛不是真正的佛,胜义谛的佛才是真正的佛。那什么叫做胜义谛的佛呢?就是自性佛,自性作佛才是真正的佛。其实也可以这样说,相上没有佛,只有性上有佛。若能自性作佛,这叫成佛。所以,若是心的力量能够集中到一起,不可思议啊!法界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

    我们现在讲本尊,什么叫本尊呢?就是一佛为一切,一切为一佛,这叫修本尊。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我在修本尊呢!”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本尊,也不知道怎样去修本尊,都在外求,搞一些形式或者迷信。这样能成就本尊吗?成就本尊要靠一心。

    都在说禅,什么叫禅?禅就是一心。禅中生慧,禅本身就有慧。其实,究竟的戒定慧都是一体的,自性的戒定慧都是一体的,自身三宝也是一体的。不可思议,大家相信吧!不要犹豫啊!

    我们现在信佛了,而且学佛了,还有缘到山上来跟大家一起共修,但是心还是不定,还在犹豫、怀疑,还在动。这样的人,把你直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很难成就。不要害怕!《心经》上说:“无有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有恐怖就没有觉悟、没有智慧,有觉悟、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有恐怖的。

    现在好多人感到孤独或恐惧,这都是无明,没有觉悟,没有智慧。若是你觉悟了,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菩萨,他们都在关照着你,陪伴着你,怎么能感到孤独呢?我有时在屋里偶尔会感到孤独,但一想到上师三宝都萦绕着我,就会感到非常快乐,觉得和这些诸佛菩萨、上师三宝一起共处,是多大的幸福,多大的福报啊!我不会感到孤独。

    我们有一句法语:学佛的人不会孤独。若是有恐惧,这都是因缘果报,谁也没办法。该来的时候会来,不该来的时候是不会来的。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因缘。因缘来了,躲也躲不开;因缘没有来,就没必要担心。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就是无忧、无虑、无恐怖,心里非常坦荡。

    我现在跟你们说上师三宝无处不在,不一定能理解吧?但是你们现在所理解的这个上师三宝不是真正的上师三宝,相上的上师三宝不可能是无处不在的。为什么它叫做世俗谛呢?因为它是有限的,有量的,有漏的。但是自性的三宝是无限的、无量的、无漏的,你要去理解自性的上师三宝。

    我们现在学佛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这个自我,不是真正的自我。那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呢?就是我们的心,心的性。心到处都有,心的性到处都有。现在我们一说心,就会往内找,往内找找不到。现在一些科学家刚开始认定心脏是心,后来认为不是的;然后认定大脑是心,后来又认为也不是。最终都没有找到心。那么心在哪?佛讲心到处都有。

    我们的心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一切是你的心,也是我的心,也是他的心,心都是一体的。所以心只有一个,诸法一心,都是一个性。那么心的性是什么呢?心的性是空,心的性是真空。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我们的心的性本来就具有戒定慧,这叫做自性三宝。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到处都有,所以上师三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因为空性,所以都能。

    有什么不能的?米勒日巴钻牛角时,他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但他仍然钻进去了,还在里面唱歌呢。我们根本想不通:牛角那么小,米勒日巴那么高的一个人,怎么能钻到里面?这是不可能的。但他确实钻进去了。若米勒日巴变小了,或者牛角变大了,也可以理解,但是米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

    我们的自性就是这样。孙悟空难逃如来的手掌也是,为什么他没有逃出去呢?如来的手掌和法界是一体的,他能逃脱法界吗?不可能。不可思议吧!龙树菩萨也讲,谁能把握空性,谁就无所不能。只要能把握空性,什么事情都能办到,所以我们的自性三宝是无所不能的。这样一看,还能有这些痛苦、烦恼吗?所以大家要相信,不能犹豫,否则将成为成就最大的障碍。

    阿底峡尊者首先讲的是心灵上的,也是最根本的障碍。若是你想成就,首先就要去除这个障碍。“一心精进修妙法”,意思是没有犹豫心、怀疑心,就是一心精进修妙法,一定能解脱,一定能成就。很多人嘴上说:“我是一心一意的,我是诚心诚意的。”但是这个一心一意、诚心诚意很难啊!

    真正的一心是心灵上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怀疑。这种怀疑与疑惑有明显的,也有暗藏的,有的被发现了,有的还没有被发现。作为凡夫,心灵上不可能没有犹豫与疑惑。若是没有疑惑,那就成为圣者了,在大乘佛法里最低也是登地菩萨。所以我们首先要断除疑惑,扫除心灵上的障碍。

    “远离昏沉懈怠眠,应当恒时精进行。”这些是语言与行为上的障碍,主要是行为上的障碍,这不是最根本的。心灵上的障碍,那是根。没有这个根,这些昏沉懈怠都不会有。不能昏沉,也不能懈怠,应当恒时精进行。这里又讲恒时。

    我们现在虽然也精进,但不是恒时,而是偶尔。就因为我们一会儿精进,一会儿懈怠,所以我们现在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就像身体有病吃去痛片一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现在修法就好像在吃去痛片,这样修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讲恒时不要懈怠,不要昏沉,包括我们闻法的时候也是。

TOP

闻法时要做到不外散,不内收。外散就是懈怠,内收就是昏沉。不仅仅闻法时应该这样,别的时候就不注意了,而是任何时候都一样。修法的过程中不能昏沉,不能太内收,不能太外散,不能懈怠,应当恒时精进。为什么说应当呢?我们都在学佛修行,都在希求解脱、希求佛果,而成就要靠精进。精进不是一种刻苦,要精进首先就要去除犹豫——心灵上的这种障碍,然后再去除昏沉和懈怠。

    其实昏沉和懈怠容易解决,但是心灵上的这种犹豫和疑惑很难解决。为什么呢?这要有一定的正知正见,有一定的智慧。凡夫都有“人我执”与“法我执”,破除“人我”和“法我”才能彻底消除心灵上的疑惑。“人我”、“法我”这两者包含一切法:“人我”指的是我们现在把一部分东西或者一部分缘起法认为是“自我”,其它的都属于是“法我”。然后我们把“自我”当成是实有、真有的,这叫执着。

    其它所有的法,我们就讲“我执”、“我所执”。“我所执”是什么呢?“我的头”,“我的房子”,“我的儿子”,“我的父母……”这些都是。刚才说的“自我”的这些都属于是“我执”、“人我”。我们把它们视为真有、实有,这叫“人我执”;我们把其它的法视为真有、实有,这叫“法执”。

    只有破除这两个“我执”,才会通达无碍,才会现量一真法界,才不会有丝毫的疑惑。难啊!断除这个疑惑很难。断除疑惑才能精进。真正的精进是什么呢?就是对法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希求正法的心非常迫切、非常强烈,一刹那也停不下来。不学法就没法生活,不学法就没法做其它的事情,就这么一种迫切的心态,不是一种刻意、一种勉强。你刻意地去做、勉强地去做、当任务去做,这都不是精进。为什么这里首先讲精进呢?精进是一切成就的根本。然后就是断犹豫心,断疑惑心,这是精进的根。

    正知正念不放逸,恒时守护自根门。

    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叫“根门”,因为我们做善业、做恶业都是通过这三门,它是一切善与恶的根。“意”是作意,它可以带动身和语跟着造业,善恶都是通过身、口、意造成的。

    “恒时守护”,是不间断地守候自己的三门,不是偶尔。就是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三门,不放逸。不放逸就是不让它得过且过,三门每时每刻都在做什么——心在想什么,口在说什么,身在做什么,自己一清二楚,不放过一个刹那间。这叫不放逸。

    现在好多人着急成就:大部分人想成就一些世间的福报,极少数人想成就一些出世间的神通、神变以及佛菩萨的境界。着急没有用,你有没有恒时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三门?若是有,很快就会成就,实现愿望,达到目的。不管你是求世间的福报还是求解脱、求佛果,都能如愿以偿。这是方法。但是,如果你没有以正知正念守候自己的三门,那就没有办法了,不仅不能如愿以偿,而且离成就会越来越远。

    现在有的人信佛了,学佛了,却越来越不如意,越来越不吉祥,越来越不好了。佛、历代祖师们讲得一清二楚:不如法的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如果修行不如法的话,会给自己带来暂时或究竟的诸多不利。但是没有办法,都是自找的。

    佛讲过,历代祖师们也讲过,所有的人都能解脱、成佛,而且佛有解脱、成就的方法。但是你照这个方法做了吗?在这里,为什么要以正知正念恒时守护自己的三门呢?让身口意做善事,不做恶事,取舍因果,精进修行,这样才能成就,才能解脱、成佛。在这里,也不能光说你们,应该说我们。我自己也是,不能怨上师三宝。

    书上讲得一清二楚,我们就是不这样去做,真是没办法。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我从七岁开始修学佛法,现在真的感受到法没有错,上师没有错,错误都在自己的身上。大家在这里听闻佛法,最起码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观念、一个认识吧?不能埋怨别人,更不能埋怨上师三宝。上师三宝以慈悲为怀,完全是为我们,我们不能恩将仇报,否则我们的良心在哪里?我依止晋美彭措法王以后就没有亲近过其它上师,没有接过其它的传承,为什么呢?我不是在分别,我也知道世上还有很多成就者,还有很多殊胜的法门、清净的传承,但是我觉得法不差,上师不差,就是自己差,自己真的太差劲了。

    日日夜夜三时中,再三观察心相续。

    昼夜各分三个时间段,日日夜夜每个时段都是这样,再三地去观察心的相续。应该有程序,不应该随便。我们现在修行不规范:想睡就睡,早上大部分是自然醒,有的睡到八、九点,有的睡到中午。

    前面讲的是三门——我们的身口意。在这里阿底峡尊者讲“心相续”,他单独把这个心列出来。三门当中,这个心门、意门是根!这里抓住根了。其实口业是跟随心的,言行的主人是心,抓根就是看住心,恒时依正知正念守护心的相续。

    我们也有一句法语: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么叫念心?时时刻刻观察心的相续。怎样去修心?就是时时刻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心是善恶的根。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若是你心善,言行自然就善;若是心恶,言行也自然就恶。我们现在修行没有抓住根,功夫没有下到心地上,只停留在表面上。

    我们念过很多经,也做过很多事情,但是我们的发心没有到位,心地不清净。这样,表面上念佛、诵经再努力,学佛、修行再精进,朝山、拜佛再虔诚,通通都是造业,都是恶。这样说,有些人肯定听不进去。达摩祖师刚到中原时也是这样讲的,但是当时梁武帝没有理解,没有接受。现在也一样。我这样讲,有些贡高傲慢的人,肯定听不进去,但是没办法。现在人都不爱听实话,只爱听假话。当面表扬:“这个老居士、老菩萨,境界太高了,功德无量。”都爱听,笑眯眯的,高兴得不得了。我在讲经说法,在说事实,你爱听不爱听,能接受不能接受,事实都是这样。

    发露自己之过患,不觅他人之过失,
    隐藏自己之功德,宣扬他人之功德。

    “发露自己之过患,不觅他人之过失。”就是说,要看就看自己的过失,要说就说自己的过患。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能说他人的过失,也不能看他人的过患。我经常给大家讲,修行的过程就是忏悔的过程,忏悔的过程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你要解脱成佛,就要知错改错,要经常看自己的过患、不足、毛病、缺点,这样才能改变自己,这是改变自己最最殊胜的一种方法。

    我们讲忏悔的时候要发露忏悔,你有没有发露忏悔?过患不能隐藏,如果隐藏了就很难改正,而且隐藏过患是罪过。为什么要隐藏呢?还是不想改。所以就要在佛面前、在上师面前发露忏悔自己之过患。这是最低的要求。在大庭广众面前忏悔,你现在肯定做不到,因为放不下面子。

    其实一切众生都是佛,你应该在大庭广众面前发露忏悔。但是我们现在这些人都是自以为是,都好面子。面子没有放下,自我没有放下。这个面子叫自我。没有破除自我,就放不下面子。所以要求你现在在大庭广众面前发露忏悔,你做不到,那你在佛面前、在上师面前应该能做到吧?发露忏悔是消业和改正自己最好的一个方法。这是佛菩萨的慈悲啊!

    不能说他人的过患,这个也不是绝对的。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佛法里没有完全绝对的,会根据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根基的众生而随时变化,这是佛法特有的一种功德。它的高处在这里,它完全是圆融的。普贤菩萨有十大愿望,其中一个是恒顺众生。

    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根基的众生是不一样的,佛法是要恒顺众生的。若是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说别人。什么叫做能力?第一个,完全不是为自己,而是发菩提心为众生。我以前给大家讲过,没有登地之前没有资格谈论别人。你无法判断在自己之上的人,无法能够衡量自己之上的境界。而对于在自己之下的人,他是个凡夫,你也是个凡夫,你怎么能知道他的相续?除非你到了登地的境界,那时你成为圣人了,你可以观察凡夫,可以判断凡夫的境界、相续了。但那时,你还是无法判断一地以上菩萨的境界,为什么?因为他的境界比你高,所以你无法衡量他。因此,当你说他人时,首先不能为自己,而是为众生,完全是怀着一颗利他之心。有利他之心,你就有他心通等这些因缘和福德,这样你才会知道他的境界。

    第二个,你要具有能够改变他的这个因缘和福德。首先你要知道他的过错,其次你要有这个能力改变他。若你有这个因缘,你能让他改变或者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他;若不是这样,在没有多大意义的情况下,就不要说他人的过失,否则容易造业。为什么呢?容易导致诽谤佛或者菩萨。因为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方法不可思议。

    我们有一句话:贼和佛不知道在何处。在茫茫人海中很难辨认出谁是贼,谁是佛。若真诽谤了佛菩萨,就等于诽谤了真理,诽谤了真相,罪过也非常严重。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讲过,诽谤菩萨的罪过比杀害三界的众生还严重。所以不要轻易说别人,没有必要造这样一个大罪。

    有时候道友之间提提意见或说说想法可以,但是你不能完全否认他人,或者说他人完全不对,你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能力。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里讲:“不赞不谤一切众。”意思是不赞不谤一切众生,就是在不了解、不知道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赞诽他人,尤其不要诽谤他人,因为没有必要。在无意义当中,别造这样一个大罪。

    我记得很清楚,乔美仁波切也不止一次地讲过这句话,所以大家真的要注意。为什么这句话在我心里记得很清楚呢?因为我就是很容易犯这样错误的一个人。以前在学修、尤其是在辩论的过程中,也说过很多人的一些是非或者对错,这都是过错。这样容易造业,所以大家不要轻易说别人。你完全是善意的或在有意义的情况下可以。

    我现在是用佛法在说大家,不是我在说大家,我没有这个资格。我在这里读经、讲经、说法,是用佛法来对照我们。

    “隐藏自己之功德,宣扬他人之功德。”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要隐藏自己的功德。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功德就到处宣扬,那功德就没有了。毁坏功德、毁坏善根有四种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宣扬。所以要尽量隐藏自己的善业。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隐藏自功德,这本身就是很大的一个功德,这样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或尊敬。若你为了获得赞叹或者尊重等暂时的一些名闻利养而到处宣扬,就错了;若是你能隐藏而不宣扬的话,人们会更加尊重你、赞叹你。

    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了不少的功德,为我们这些大众也付出过很多、奉献过很多,但是很低调,也很谦虚,默默无闻。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但是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有的人心里不平:“我为大家做过很多事情,也为上师做了很多事情,但上师没有一句赞叹或者表扬的话,这个上师怎么这么冷呢?”

    大家心里不要有疑虑。说功德是毁坏功德的一种因素,但是上师三宝心里记得很清楚,而在你的相续中、阿赖耶识当中也记得很清楚,都储存着呢,到时候都会发芽结果。要相信因果啊!说实话,做任何事情都是给自己做的。

    《佛子行三十七颂》里有一句:“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意思就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也不求异熟果而做布施。为什么不求回报呢?都是给自己做的嘛。因为不论做善业也好,做恶业也好,都储存在你自己的阿赖耶识当中了,将来都要发芽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是不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心里就很清净、很坦荡了。事情做完就行了,而不会特地去希求回报。

    我现在真的希望自己尽量能够做到这些。不管是在藏地还是在汉地,为大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怕有这种杂念,所以现在在这下功夫。首先要知道都是给自己做的,这样一想,应该感激这些众生,感激这些机缘,让我有这样一个种福田、种善根、做功德的机会。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过,应该要感激所有众生。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对你好还是对你坏,都一样在让你成就。我们有一首歌叫《感恩歌》,里面讲感恩一切。不管是帮助过你的人,还是伤害过你的人;不管是对你好的人,还是对你不好的人,都应该感激。

    我们现在虽然在下功夫,但是道理明白,习气难改啊!我们虽然在做功德、种善根,但是心没有得到安宁。为什么在自寻烦恼?因为道理没有弄明白,所以心就得不到安宁,心安不住。道理明白了,心自然就安住了,放松了。你特意让心放松,让心安住,难啊!你越想让它安住,它越安不住;你越想让它放松,它越紧张。那怎么办?先要懂道理!

    所以我现在要求大家好好听课,听开示,这些对大家一定会有帮助。这种帮助虽然有的时候大,有的时候小,但肯定有帮助,因为这是佛法。这么多人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也可以说是冲着我这个人来的,但是我现在无能为力,我没有能力让你们解脱,但是我会靠佛法。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来听开示,都来听佛法,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议!

    我在这里发心给大家如理如法地讲佛法,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得到一些利益和帮助。因为佛讲的是真理,是事实,这些都是对治我们的习气和烦恼的。人心是肉长的,人是可以教育、可以沟通的,我以这样一个方式来与大家沟通,用这样一个方法来教导大家,我相信对大家都会有所帮助。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菩萨宝鬘论》。这部论典虽然词句不是很复杂,但意义都非常深,特别能对照我们,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以前也给大家讲过,经文里窍诀非常分散,很难掌握,我们要用几天的时间学习那些比较长的经论也不太容易,修习起来非常费劲,而这些比较短小的论很容易学修。大德高僧们从经典和论典中挑选出来的最最精华的部分做成这样的论,非常殊胜,对我们非常有益。每一句话、每一个内容都是一针见血,非常有针对性,都是给我们的窍诀,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当离侍奉及利养,恒时断求声誉禄。
    明了知足少贪欲,已知恩德且报恩。

    应当远离这些侍奉及利养。为什么呢?第一个,消业还债。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多大福报,还让他人来伺候或奉养,这是造业,也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有的人觉得很得意、很有本事似的:“我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都是他来做。”你占别人的便宜,让别人来伺候你,这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我们都知道因果不虚的道理,你这样做将来要加倍地偿还。今天他给你做一顿饭,将来你要给他做一百顿饭!都是消业、还债,应该是抢着做,心甘情愿地做。现在人都不愿意做家务,有些人勉强地做,心里觉得很委屈。很多烦恼痛苦都是从这来的。

    其实这就是不明理。我们若是不学佛,不懂这个道理,就永远改变不了这种状态,摆脱不了这些烦恼痛苦。你就是这种缘分,你不去做也不行。即然这样,那你就心甘情愿地做!当成还债、消业,多好啊!能消除往昔的恶业,还能给自己积累福德,这是个机会啊!不能老让别人来伺候你,老想占别人的便宜。

    因果是不虚的,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暂时很得意似的:“我现在什么也不用做了,我现在什么都有了。”这也是一种障碍——进步的障碍,改变的障碍,成就的障碍。为什么呢?因为家里条件太好了、太舒适了,就想不起来修行了,根本精进不起来,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有的人觉得受委屈,心里不平衡:“所有的家务都是我一个人做,我伺候他们,他们什么都不干……”其实错了!这是对境,是福田,是种善根的机会,应该无怨无悔地做。若是心里有怨恨、悔恨,那就还不了债、积不了福,还是在欠债。“孩子们都成家了,还整天回来吃,还要给他们做饭。”心里不平衡,总是烦恼。其实没办法,你这个债没有还完,他们还要回来,你还要伺候。这是个人的业、个人的债,业没有消,债没有还。众生都是被业力缠缚,都不是心甘情愿的。这些儿女也是,若是他们自己有福报的话,他们也不愿意靠老人;这些老人也是,不希望没完没了地这样去伺候或者付出。都是业力牵引,你再怎么不愿意,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佛讲的因果的道理,若是你懂得了,深信了,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不会有那么多痛苦。如是因,如是果,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一切顺境、逆境都是自己制造的。我们的相续就像一块田地,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种下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善的或恶的,因缘和合的时候都会发芽结果。这些因都是谁种的呢?自己种的。这些果在哪里成熟呢?在自己的身上、在自己的相续中。这叫自作自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善果善,因恶果恶,丝毫不爽。要懂得,要深信啊!然后在家里、在单位多付出、多奉献。

    第二个,给自己多种善根,多积福德。应该远离这些侍奉及利养,不要去执着这些,更不要去攀缘,一切随缘。我给大家讲过,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每个人的因缘果报不同,众生有共业、有个业。都托生为人了,这是一种共业;都托生在一个国家了,这也是一种共业;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也是共业。个业是自己单独感受到的、所遭遇的这些。

    别人有好的机缘、有好的福报都是修来的,应该随喜人家,不要嫉妒。怎么随喜呢?我们应该跟他学,从内心里以他为榜样,这就是随喜的真实意义。我们有时候却不是这样的。看见其他人什么都很顺利、很方便,而且能令上师、道友生欢喜,就想,“上师和道友怎么喜欢他不喜欢我呢?”于是心里又生起烦恼。这是人家修来的,不能嫉妒,应该随喜。众生因缘不同,你不能让上师,道友生欢喜心,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这是业障,福报不够,要怨就怨自己。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和我的同修都到喇荣学习,都是法王的弟子,但是现在有些留在学院弘法利生,非常方便,而我到这个地方,弘法非常艰难。但是我心里没有想过别的,只想肯定是自己以前发心不够,福报不够,没有发过殊胜的愿,要怨就怨自己吧!我现在每天都在念发愿文,发心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将来任何时候都能成为上师的最初弟子,最能帮上师弘法的弟子。无论他老人家化现在哪里,我都希望能成为第一个陪伴他、帮助他的人。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成为上师如意宝最亲的弟子。现在要发这样愿,发这样的心!

    是自己的福报不够,不能嫉妒别人,怨恨别人,应该跟人家学!我到喇荣的时候,上师如意宝的好多弟子都已经成为堪布了,已经在讲经说法了。多大的愿力与福报啊!我将来不能再有时间或机缘上的差别;就是有,我也要赶到最前面。

    “恒时断除声誉禄”。没有开悟、证悟之前都是造业,如果有地位、有名声了,造业造得更狠。我经常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也不要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不堕落二边,要出生在中等的家庭,然后能出家,能修行。我们这些出家人每天都在念这样的愿文。为什么呢?若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很难出家,很难精进修行。

    在我们这些人当中也有有权、有地位的,有的人只是在表面上学佛,其实差得很远。他们虽然也想学、也想修,但始终放不下世间的很多琐事。所以没有看破放下之前,这些远扬的名声、显赫的地位都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也是造业最好的机会和助缘。所以要恒时断除追求这些名声与地位,实实在在地修行,这样才能解脱。

    有再大的名声、地位都无法解决心灵上的问题,烦恼照样有,痛苦照样有,而且烦恼痛苦更多、更大了。我现在看到一些明星或者官员时,心里不但不会生起羡慕之心,而且会产生一种悲愍或可怜之心。这些人真的可怜啊!为了暂时的一点点利益、名声或地位,把自己束缚起来,捆得得那么紧;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关得那么严。

    作为修行人不能求这些。世间的福报不用求,到时候自然就有。这些不是求来的,不求才能得到。欲望越大,失望越大;期望越高,绝望越大。舍得,是舍下这种贪欲的心才能得到一切!舍,是舍下心灵上的贪欲、贪念之心。得,是得到世出世间的一切福报、功德利益。

    “明了知足少贪欲,已知恩德且报恩。”就是要知足少欲。少欲,没有欲望就没有失望,欲望越小失望越少。所以我总讲知足常乐。其实人就在快乐当中,但是却认识不到,这叫不知足。若是知足了,快乐就在当下。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家庭条件和以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活水平上来了,家庭条件好了,但是却没有感到快乐,就是因为不知足。人要知足啊,差不多就行了!

    我经常和大家讲,没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别看得太重。我们看这几年发生的各种zai 难,海啸来了,地震发生了,有钱有权的人没有特权可以留下来,面对死亡都是平等的。所以我讲人世间都一样,都是暂时的、虚妄的,都是不可靠的。别太在乎,别太重视了。我们有一句法语:要一心学佛修行,世间的一切琐事都要随缘。因为学佛修行才是生生世世的大事,世间的琐事都是无常的,都是暂时的,一切随缘。

    “已知恩德且报恩”,处处要念恩报恩啊!念父母的恩,报父母的恩;念众生的恩,报众生的恩;念三宝的恩,报三宝的恩。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恩重如山,应该感恩报恩。知恩、报恩是慈悲心的基础,不知道感恩、报恩的人无法能够生起慈悲心。不用说学佛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知恩报恩。

    不用说人,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报恩。你看工人养的那些狗,给它们吃的,对它们好一点,它们就有这种感恩报恩之心。第一个,它们知道不能咬这些人,对他们要好,这是感恩;第二个,还要帮他们看家护院,这叫报恩。若是人没有感恩报恩之心的话,连畜牲都不如。世间的仁义道理里也讲感恩、知恩、报恩,何况我们这些学佛的人。

    在这里为什么讲感恩报恩呢?阿底峡尊者要在下面讲慈悲心。你感恩一切众生,知道一切众生对自己有恩,才会生起想报答众生恩情之心,才会发慈悲心,才会发自内心地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不知道众生对自己有恩,也不知道要报答这种恩情,怎么能发出那样的心呢?现在很多人都会说“为一切众生”,其实都是假的。我们为什么要为一切众生呢?因为众生对我们有恩,我们要报恩,要拔除他们的痛苦,要给予他们安乐,这叫慈心和悲心。

    我们在《大圆满前行》里也讲,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的基础是四无量心,四无量心的基础是知母、知恩、报恩。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无数次地做过自己的父母,这叫知母;其次,他们做我们父母的时候和现在的父母一样,都对我们有无量的恩德,这叫知恩;我们要报答这些父母众生的恩,就要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要成就佛果,辗转法 lun,要让他们解脱烦恼与痛苦,这叫报恩。

    修持大慈大悲心,恒常坚固菩提心。

    在这个基础上要修持大慈大悲心。为什么说大慈大悲呢?人都有慈悲之心,包括那些动物都有慈悲之心,但是这种慈悲不是佛讲的慈悲。佛讲的是大慈大悲,是无分别的、无量无边的。所有的众生和现在的父母一样,所有的众生和现在的儿女一样,真心地希望他们都能够得到快乐,能够离开痛苦,这叫大慈大悲。

    我们这些凡夫所具有的这些慈悲是有分别的、有限的:我们慈悲今生的父母,慈悲今生的儿女,却没有慈悲一切众生——宿世的父母,宿世的儿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迷而不觉啊!因为没有懂得轮回,没有深信轮回;没有懂得因果,没有深信因果。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正觉,所以心量放不开,心门打不开。

    我现在给大家讲,法界就是你的家,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家人,都听不懂,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在相续中生起最基本的正觉,没有因果观,轮回观。所以我给大家讲,基础重要啊!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都不重要。若是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佛的话,要把轮回、因果弄明白,这是佛法的基本理念。所有的佛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

    佛首先讲的就是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众生都有无数的前世、来世等好多生生世世。佛讲的这些道理都是建立在轮回和因果的观念上。这种基本理念很稳固,谁也突破不了,推FAN不了,我现在越学越明白。除了佛,谁都不能讲清楚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佛法奥妙就在这里。很多人都不懂,一说缘起性空,一说大光明或者大手印,都觉得殊胜,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其实错了,真的错了。佛所有的理念的根都在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里,你们还是没有仔细学修。

    历代祖师们讲得很清楚,知母、知恩、报恩是四无量心的基础;有这样一个认识或理念,才能生起正见,才能生起四无量心;有四无量心才能生起愿、行菩提心;有愿、行菩提心才能到达彼岸——佛果。这个次第讲得很明确。为什么还这么顽固呢?我有时想不通,但有时也特别能想得通,因为众生的业力。佛为什么说众生刚强难化,愚痴颠倒?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懂,这么容易的事情做不到,因为愚痴啊!其实很简单,心态调整好了,当下圆满;少欲知足了,当下快乐。但为什么不知足,还是追求快乐呢?因为颠倒!

    刚开始佛讲众生愚痴颠倒,我还不太理解,现在明白了。难道这不是愚痴,不是颠倒吗?我在这里用心良苦,劝过大家多少遍啊,但是都很难接受啊!为什么呢?因为众生业障重,福报不够。虽然遇到了,得到了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机缘,却不珍惜,精进不起来,得过且过,一切都错过了。

    我前一段时间给大家写过一封信,内容大家还记得吧。这样的学佛修行的机会不会恒常,不会长久的。现在有,再过几个月不一定有;今年有,明年不一定有,因为一切无常啊!在宇宙、世界的变化中,我们这些人类算什么啊?在大难面前连个蚂蚁都不如!地震了,房子塌下来了,蚂蚁还能穿过去,我们只能在那里被压死。不要觉得都会长久,这样的机缘不会长久。如果大家不珍惜也不精进,到时候会后悔的!

    所以要从基础做起,按次第,脚踏实地地好好修,这样才不会堕落恶趣,才不会堕落地狱,最起码来生来世还能遇到佛法,还能修行。要不然很难啊!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相续,那里面什么都有,不用说无始劫以来了,就是今生今世从小到大造的身业、口业、意业都数不清,都还没有消净。若是突然离开,能知道自己的去向吗?很难吧。相对来说我们现在里里外外什么都很好,这个时候都很骄傲,一点都不注意。要仔细观察、思维,别太得意!

    “恒常坚固菩提心”,恒时要发菩提心。慈悲心只是菩提心的基础,菩提心才是到达彼岸的航船。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谛的菩提心和世俗谛的菩提心。胜义谛的菩提心就是明心见性,现量本性,现量诸法的实相,这是一地以上菩萨才具有的发心。所有的空性见解也属于是胜义菩提心。现在我们所发的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也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们每天修法前念的“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两句话的含义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能够在相续中立下这两个誓言,这叫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这样才算进入大乘之门,才算踏上了大乘修法的道路。不是假的,不是特意发的,而是自然、真实的。

    有坚固的信念很重要。我们现在有些人也发愿、行菩提心,但不坚固。好好的时候,饱暧的时候都像个修行人,像个菩萨,一有什么困难就露馅了,就显现出真面目了。你们要多学修,在相续中对佛法应该有一个非常坚固的理念和见解,否则一回到家里,一回到内地,障碍重重,违缘重重,随时都有可能灰心退步,随时都有可能彻底放弃。大家为什么不修呢?我跟大家说过,早、晚课要尽量上,功课要尽量做,在没有对境的时候修,在固定的时间修,这是训练。你若是能够让自己的心念在相续中稳固,回去的时候遇到对境、违缘也不怕。

    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佛法、学修佛法,现在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虽然谈不上什么功德,也没有什么成就,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我对上师三宝的信念都不会有改变的。以前也跟大家说过,就算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到我面前,说轮回是假的、因果是假的、佛法是假的,我也不会相信、不会动心,我心里一定会这样想,佛祖这样讲肯定有他的密意,但是我对佛、对上师三宝的信念不可能产生丝毫的动摇。

    在学佛修行的道路上,若是你真心想解脱,想成佛,要站稳脚跟啊!很多人都还没有站稳脚跟,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我刚才说,佛祖亲自跟我说我也不会动摇,这不是顽固,而是因为明白了佛法。就像哑巴吃糖块,他知道这个味道,他知道糖是甜的,他心里非常清楚,给他讲千言万语也没有用,谁给他讲也没有用,这不叫顽固。有的人却不是这样,非常顽固。这些一定要分清楚。

    今天就讲到这里,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今天继续给大家讲《菩萨宝鬘论》,这部论典非常殊胜。阿底峡尊者是嘎当派的开山祖师,嘎当派的这些格西、上师们追随阿底峡尊者学修,修行特别扎实,成就也非常大。我们今天也有福报,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殊胜的窍决,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

    断除十种不善业,恒时稳固胜信心。

    “断除十种不善业”,这也是一种戒。最起码也要断十种恶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都还没有懂得因果,还没有深信因果。若是懂得因果、深信因果了,断十种恶业也没有什么难的。我经常给大家讲,持戒应该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若是把持戒的真实意义弄明白了,持戒就没有难度了。

    要断十种恶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恶语,不两舌,不贪心,不嗔恨,不邪见。我们现在为什么觉得这些恶业难断呢?因为没有明白因果,没有深信因果。这些属于世间的、暂时的东西,都是痛苦,没有快乐。但是我们没有看破这些。

    佛在经中讲过,弥勒菩萨的《弥勒五论》里也讲过:“不净室中无妙香,五趣之中无安乐。”什么是不净室中呢?就是所谓的公共厕所。现在的公共厕所也都很干净,这里说的是以前科技不发达、条件没有这么好的时候的公共厕所。你到那里去闻闻,只有臭味,没有香味。“五趣之中无安乐”,五趣指的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

    我处处强调基础,要懂得轮回,要深信因果。为什么说觉得断除这些难?还是没有明白,把假当成真的,把苦当成乐,把暂时的一些刺激当成无比的快乐了,然后去追求。若是你真正明白了这些都是假象,都是痛苦的因或者痛苦的果,离不开痛苦的范围,你还会这样做吗?不可能!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再持戒,是一种轻松自在。持戒不难,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不难。因为这是在断除痛苦,享受快乐。谁不愿意啊?

    现在一提要受戒、持戒,都觉得难,都不愿意听戒律。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允许;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应该。都觉得有压力,觉得做不到。其实,我为什么再三强调加行这些基础呢?也是这个原因。你们现在持戒是一种束缚,不是享受,没有断除痛苦,也没有得到快乐,甚至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压力、烦恼和不便。

    其实,佛讲的这个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但是大家都不会运用。我今天这样一讲,你们心里明白了一些,其实修任何法都是这样。我给大家讲过,做功课是一种最大的享受。应该是在期盼中,在追求中:“什么时候做功课啊?怎么还不到时间啊?怎么这么快就做完了啊?”你们好多人不是这样。每到快要上课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不上不行,这是任务,不完成心里不舒服,上也不是很愿意,也难受,就这样勉强的去做。就是没有明理。

    所以你们先把基础打好,先把最基本的这些道理弄明白,然后再进一步的修也不晚,一步一步的来。你持戒是不是很困难?你现在修行、做功课是不是不太愿意?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还是不明理,连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弄明白,没有相信六道轮回,没有相信三世因果。

    佛讲的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是佛法的根,是修行的基础。不管是修净土宗,还是修禅宗,还是修密宗,都需要这些基础。我们为什么念佛不得力呢?为什么坐禅没有成就呢?为什么修密没有太大的收获呢?就是没有打好基础,最基本的这些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如果弄明白了,这里讲的断十种恶业,一点都不难。

    “恒时稳固胜信心”,要恒时稳固信心。我们的信心不稳固,也不是恒时,就是因为不明理。信心是从明理中产生的,你明理了以后才会生起信心,不明理是不会有信心的,有信心也是迷信。所以,明理很重要。佛讲的信心和其它教派里讲的信心完全不同,佛讲的信心是一种明信,不是迷信,要明白的信,明理以后才会产生这样一个信仰。其实佛法里就是三种信心: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佛讲的这三种信心完全是明信,不是迷信。

    佛在经中讲,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来源,信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信心是一切加持的来源。若是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误解。所以希望大家仔细看一下,这样你心里就会明白,会觉得千真万确,一点都没有错。

    信心要稳固,要恒时。恒时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动摇。有的人好好的时候挺有信心,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有信心;有的人平时不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一有什么问题就开始向上师三宝求救了。这都是偶尔的,没有恒时忆念三宝的功德。

    你能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这就是信心,这样才会在自己的相续中也产生上师三宝这些无漏的功德。但是我们根本没有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好好的时候,拜一拜,供一供,有法会了参加参加。现在好多人参加法会都是凑热闹的,还有的人是求世间的福报。有的人有事情的时候,就能想起来上师三宝,那个时候也不是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而是向上师三宝求救:“救救我啊,加持我啊。”就是求神拜佛,迷信嘛!这里讲的,“恒时稳固胜解心”,胜解信心,不是一般的信心,胜解信心是三种信心其中最终的,也是最殊胜的信心,就是不退转的信心,就是坚定的信念!这些非常重要。

    断十种恶业是一切戒的根本。戒定慧,戒是定的根,定是慧的根。有戒才能产生定,若是没有戒,相续总是被染污或者动摇的话,怎么能定下来?所以戒是最基础的,智慧是从定中生的,定是从戒中生的。

    戒有好多种: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还有断十种恶业的戒,这是属于是世间的最基本的戒。我们现在不用说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连断十种恶业、行十善业都没有做到。

    胜解信心是一切加持的来源,一切成就的根本。要得到加持,就要靠坚定的信心。加持不可思议啊,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癌症晚期都能拯救。除了佛法,除了三宝的加持,没有能够治愈癌症晚期的。癌症是一个比喻,依靠信念,依靠加持,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现在在弘法利生,虽然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很有信心,我和上师学。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啊,尤其是上师如意宝的愿力不可思议。现在是上师如意宝的法缘遍布世界的时候。我在弘扬上师的传承,虽然自己的功德和上师的功德相比微不足道,就像小小的一滴水一样,但我将这一点点功德放进上师如意宝犹如大海般的功德里,我相信,它也会拥有大海般的力量。所以,我对自己弘法利生的事业特别有信心。

    信心很重要,加持不可思议啊!以前我给大家讲过,天上会掉馅饼,但是很多人都不相信。“不上班、不工作,能生存、能发财吗?”要是没有具足的信心,你可别当真,不会掉馅饼,你还得出去工作。“有病了,不上医院能行吗?”好多人都有疑问,我没有直接答复。这就看你自己了,你的相续你自己知道,我怎么知道?若是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不可思议,绝对能!

    密勒日巴传记里讲,没有不可能的,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所以都有可能。但是你有没有具足的信心,这个我不知道,你自己应该知道。若是有具足的信心,肯定行,否则就不好说了。信心若是有个形状的话,我到你心里看一看也行。它也没有形状,我去你心里也看不到,这是你自心的事,你自己应该最清楚,我怎么能知道?真的,以后不要问这些问题,我也没有他心通,我也不知道你的相续。

    摧毁我慢嗔恨心,恒常具有谦虚心。

    “摧毁我慢嗔恨心”,我慢是成就最大的障碍。因为我慢的真实作用就是不让你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让你看见他人的功德和优点。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产生的这些烦恼、矛盾、冲突,都是从这来的。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在家里认为自己没有错,在单位也是认为自己没有错。你认为自己没错,对方也是这样认为的。都是傲慢心在作怪,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别人的身上。这样公平吗?

    人若是真想进步,首先要摧毁我慢,放下我慢,否则不会有进步。如果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怎么学习这些优点和功德呢?如果你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怎么能去改正这些错误呢?

    还有嗔恨心。贪、嗔、痴、慢、疑不让我们解脱,不让我们成就,这些会断掉我们的解脱之命、智慧之命。毁坏功德有四种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嗔恨心,在相续中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毁灭一百个大劫中所积累的功德和善根。所以嗔恨心的罪过非常严重。

    以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下地狱的因。所以,多发慈悲心,别让自己生起嗔恨心。有嗔恨心,会直接毁坏自己的相续,扰乱自己的心态;有嗔恨心,心里不可能得到安宁;有嗔恨心,会给自己的暂时和将来带来很多不利。嗔恨心一上来,你就会做很多事情,身心都会受到伤害,将来还要下地狱。

    有人来伤害、羞辱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容易生起嗔恨之心。其实跟前几天讲的一样,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在帮你消业,帮你还债。修忍辱是成就的阶梯,修忍辱是成就的根本。没有人来伤害你,你怎么修忍辱?有仇人,有敌人,有人来欺负或伤害你,是好事啊,这是修忍辱的机会,也是磨练自相续的一种机缘。人就要在这样的对境当中磨练、成熟。所以,受欺负了,好事;受伤害了,好事;受委曲了,好事……

    “恒常具有谦虚心”,现在人都不会谦虚,说什么人要有自信,应该自我宣传。不懂谦虚,把自己夸得不象话。夸是要别人来夸的,不是要自己夸的;赞叹是要别人来赞叹的,不是要自己赞叹的。历代祖师,哪个不谦虚?我们这几天也讲过好多大德、历代祖师们的开示,他们都那么谦虚。真的,惭愧啊!那么伟大的一个人物,那么大的一个成就者,还这么谦虚,真的值得学习。但是我们不肯谦虚,不敢说实话,为什么呢?没有放下自我嘛。

    真正有成就的人,有意义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在乎面子的,他绝对是有什么说什么,在当面怎样,在背后也是怎样,他不会有两个面孔。而我们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演戏演得非常成功。无始劫以来的串习,不用特意换面孔,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就换了。

    真的,我们的面子很难放下。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也有很多的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过意不去,就把孩子接走了,承认自己陷害了法师。那时大家才知道真相。

TOP

这件事情对这位法师来说,是多大的羞辱啊!我们把自己放到那个法师的位置上,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我仔细想过,很难做到。说那么多有什么用?这是因果。我们经常说了缘、了债,这就叫了缘、了债。既然有了这个缘,就要了;既然有了这个没有还清的债,就要还。所以修行人就应该这样,面对什么都不在乎。

    不用说那么大的侮辱,我们连一点点的侮辱都忍受不了,轻易就起烦恼。人都有傲慢,每个人的习惯、意乐都不一样,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时候,有点什么事情就闹情绪,就起烦恼,心就像春天的天空一样。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别大,尤其是春天的天空。现在阳光明媚,用不了几分钟,就会雷雨交加。早上挺好,上午就不行了,到中午就开始晴天了,下午又热得不得了。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的,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生气。昨天讲的,恒时以正知正念守护三门,作为修行人,要学会圆融,学会容纳。

    远离一切邪命活,当以如法而生存。

    以前,很多大德高僧都是这样的,宁可失去生命,但他不愿意以邪命来活。什么叫邪命呢?通过造恶业来获取财富,靠这些财富来生存,就叫邪命。所思所想都是贪、嗔、痴、慢、疑,所作所为都是杀、盗、淫、妄、酒,不择手段地牟取财富,这都是邪命。宁可死去,不靠邪命。

    “当以如法而生存”,虽然很多大德高僧住在山洞里,但是他愿意。通过邪道,通过恶道生存,还不如住山洞呢。所以,应当如理如法的用这些方法生存,不要不择手段,不要造业。以邪命来活,今生来世只会有痛苦,不会有安乐。不择手段做事情、赚钱,若是为了自己,都是造恶业的,完全为众生还可以。

    舍弃一切有漏财,当以圣财为严饰。

    “舍弃一切有漏财”。有漏是有烦恼。你看我们现在做的这些都是有漏的,有烦恼的。积财也是烦恼,守财也是烦恼,失财也是烦恼。所以,要舍弃一切有漏财。“当以圣财”,圣者所具有的财叫圣财。圣财有七种:信财、戒财、闻财、舍财、忏财、愧财、慧财。信财就是信心;戒财是清净的戒律;闻财是广闻佛法;舍财是布施,也是施舍心;忏财,任何时候都有忏悔之心,这也是一种财;愧财,任何时候都有羞愧之心,这也是一种财;慧是智慧,有智慧也是财。一共有七种圣财。“作为严饰”,以这七种圣财来庄严自相续。

    你看自己有没有这七种财物?如果有,你就可以解脱了,可以成就佛果了。世间的这些有漏的财物,自然就会有。所以不要刻意地去求这些。现在好多人想发财,想得不得了,做梦都想发财,想中奖。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能成吗?农民种地的时候,只有肥料,没有种子,能长庄稼吗?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发财,就像没有种子,只有肥料一样。虽然也很努力,也很辛苦,但努力也是白费,始终赚不到钱,发不了财,为什么呢?有两种可能,也许命中没有,也许机缘不到。

    其实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肯定什么都有,但是福报的种子可能在最下面,还没上来呢,也可以说是机缘不到。这些也是修来的,修来的是自自然然就有。所以这些福报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别老想发财。“我为上师三宝发财”,这个好心我们领了,你还是先好好修吧。

    很多人现在就是想发财:“有钱了可以做很多功德,可以帮上师弘法利生,我可以不上班,专心修行。”难哪!有钱没钱不一样,你现在没有钱,你能想到这些,也自以为能做到。如果你真有了钱,就又变成另外一个人了。现在你想:“我有一百万就足够了,五十万捐给寺院,还有五十万,我给父母一点,然后给自己留点,然后就不上班了,专心学修。一到夏天就上山,冬天回去,来回都坐飞机,多好啊。”你真有了一百万,那个时候你就不一样了,这些钱就不够用了。“我这一百万,这样花,那样花,不够用啊。”这个时候你的欲望又高了:“一千万就够了。”又不一样了!最后还要好几个亿。没完没了,贪得无厌。

    我们这些人当中,有的赚了一点钱,就再也没回来。这个也很难放下呀。越富越觉得穷,越有越要,很难放下。你现在想赚钱,赚一百万,若是你真有了一百万,能说到做到还行,五十万捐给寺院,还有五十万,十万给父母,自己留四十万够了,然后就专学。但是很难啊!

    我给大家讲过,没有开悟、证悟之前,这些世间的福报是成就的障碍,它会障碍你,让你得不到安宁。以前不是有一个公案吗?有一个富翁,他家里很有钱,天天忙得不得了,但是一点都不开心,不快乐,非常烦恼痛苦。邻居两口子靠卖豆腐过日子,每天都特别开心快乐,有唱有跳。那个富翁就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这么富有,但是我一点都不开心,不快乐,那两位夫妇,一无所有,靠卖豆腐过日子,怎么那么开心快乐啊?”他不明白,然后就去问别人,那个人就给他出主意:“如果你真想知道原因,今天晚上把三十两银子放在他们家院里,过几天你就会明白了。”那个富翁晚上就把三十两银子偷偷扔到他们家院子里。第二天,两口子发现银子了以后,就考虑怎么花啊,怎么藏啊?用这些钱做什么好啊?然后就开始忙活了,从那天起就没有开心了,没有快乐了,也没有唱,没有跳了。那个富翁才知道:“哦,我不开心、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有这些财物。”

    真的是这样的,所以别老想发财。现在一些人学佛,有的是修福报,有的是修神通。没有开悟、证悟之前,神通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怎么会呢,有神通多好啊,我可以看他的心怎么样,然后再看自己的心怎么样,有时候也可以观察观察别人在干什么,然后我还可以去利益众生,不听话我就修理他!”想得很美啊!真有了神通,你就完了,会造业的,不可能利益众生。

    你有了神通,有了这么大的能力,肯定去搞这些世间八法。因为你还没有看破放下,没有破除我执我爱,你这个自私自利心还没有放下。现在我们有一点世间的钱财就去造业,真有了神通,这个力量就大了,为了自己去获取世间的利益,哪还能想到众生呢?

    佛特别反对修神通、神变。我们开悟、证悟以后,神通、神变自然而然就有了,它也障碍不了我们,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看淡了,看破了,放下了,也不会太在乎这样的一个能力或功德。还没有自我,没有私心,那个时候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完全是为众生的,那时有神通、神变也有好处,必要的时候用一用也行。但是之前都不是好事,很容易造业。

    世间的一切福报都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我们主要就是学佛修行。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你要是有福报,能住别墅就住别墅。也不要认为:“我现在修行了,就不能住别墅了,应该去住山洞。”这也是太执着了。你只有住平房的福报,就去享受这个福报,去住平房就行了。

    知足才能常乐,知足就是快乐。我现在住平房,也挺好啊,跟住草房的人比还行。虽然赶不上别墅,但我这也是小别墅,多好啊;在农村吃的都是绿色食品,多好啊;我现在开的这个马车、自行车多好,多自由啊,不要加油,还能运动,还不堵车;开车多难走,还要买油,还怕出交通事故,还怕堵车,到一个地方,停车都费劲。总是坐车也不运动,身体也不好。这样,你一下子就想开了,想通了。

    确实是这样,你在农村住平房,也是住别墅。你看那些小别墅不就是这样的吗?没有多大区别。在城市里楼上楼下的,进屋里以后哪也去不了,只能在屋里,闷得不得了。农村空气还好,没有那么多污染,有单独的院子,想出去转一转,也没人看着,多自在啊,又不用坐电梯,也没有保安问这问那的,真的挺好的嘛,我是真的有福报。这样一想就好了。但人都不是这样想的:“哎哟,我不在农村,我要进城;我现在住平房,我要买楼房……”没有必要,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作为修行人,应该这样随缘,这样自自然然,知足就行了。

    我们不是有一句法语吗:“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没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世上没有完美,随缘了,放下了,就是完美。”真的是这样。大家应该觉悟了,快快乐乐地过自己的日子。大难什么时候来,谁也不好说。但是没有事,来就来吧,来的时候谁也躲不开,担心也没用。所以不担心,过一天快乐一天,活一天开心一天,就这样随缘度日。死亡来临的时候,去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有什么不愿意的?应该是期盼死亡,期盼面见阿弥陀佛,不害怕,不恐怖。

    《快乐之歌》里讲过,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也讲过,活着也行,能弘法利生,这是快乐;死了也行,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也是好事,也快乐。怎么都是个快乐,都是个开心,这叫修行。如果你老这样那样的,都是在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别这样。把心门打开,心胸放开,一切都容纳进来,多好啊!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菩萨宝鬘论》。这部论典的内容非常实际,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也非常能对照我们的相续。这几天学修《菩萨宝鬘论》的过程中,大家明白了很多道理,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错误,也有一定的决心想改正,这才是闻法的真实利益。若是没有对照自己的相续,没有一定的变化和进步,闻法再多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说,现在大家都很受益,对此法也非常有信心。下面还有很多偈诵,希望不要错过每一个机会,好好地去领悟,去修持。

    远离一切散乱境,依止殊胜寂静处。

    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尽量要远离散乱的境相。这些境相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在的主要是指环境。环境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没有太大的力量,很难改变环境。很多的时候,我们不仅没有转变环境,反而被环境转变了。其实,如果有一定的修行,有一定的定力,有一定的智慧的话,我们可以转变环境。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力量,就要选择一些比较清净,对修行有帮助的环境或场所。

    环境与周围的人都很重要。没有开悟证悟,没有登地之前,会被环境或恶友转变,会受这些影响。所以你们这次到山上来,到寺院里来学法修行是对的。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一个所依,一个助缘,否则很难进步,很难突破。

    我们这个地方和一般的寺院不一样,这里有正法,每天都可以修持正法。现在很多道场、寺院没有正法,也学不到正法。这样对我们的修行不但没有多大帮助,甚至还会有障碍。

    跑来跑去,走来走去,相续容易受到严重染污。你们肯定有这样的情况,跑过很多道场,也跑过很多寺院。现在好多寺院、道场都变成让人的相续散乱的场所了。这样瞎跑没有多大意义。所以,首先就要选择一个殊胜的道场,殊胜的环境,然后到那里去学修。现在交通方便,你能住几天就住几天,也不是一到寺院或道场就要住好长时间。这个也靠缘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缘,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修行不能勉强,一切都要随缘。但若是自己有这样的机会或是机缘的话,也不能错过。

    我经常跟大家讲,什么时候都要把握适度,不紧不松。包括到庙里、到坛城也一样,也不能太执着,太勉强。有的人就是特别执着,特别勉强,没有这个机缘,还非得执着,这样也是错误的。有的也有这样的机缘,但是不珍惜,没有重视,这也是错误的。所以有机缘,不能错过;有条件,不能错过。

    其实依止寂静处是对的,我们的历代祖师都是依止寂静处最终成就的。不依止寂静处怎么能成就呢?修行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没有一定的修行的话很难把握。刚开始这个很重要。尽量到寂静处,尽量远离散乱的地方、场所。环境和周围的人都很重要,刚开始要远离散乱,要远离恶友,要依止善友,依止寂静处。

    朗措玛寺是个实修的道场,这里只有正法,只有实修,没有别的,可以说这里是千真万确的寂静处。这里只有善友,没有恶友。这里的人,和其它道场里的学佛人完全不同。这里的人都是受过教育,都是有一定的修行的,所以我可以很认真地说这些都是善友。若是有机缘,有这个福报,希望大家能到这里来修行。你到这里来,只会有收获,不会有损失;只会有进步,不会有退步。

    朗措玛寺现在和以前不一样。通过大家的帮助,我们这里的条件也好多了,所以我希望、也欢迎大家能到这里来学修,这样对你们今生的解脱有极大的帮助。也可以说能在这里认真学修的人,今生绝对能解脱,绝对能即身成就。

    “我有家,有工作,离不开怎么办啊?”那也没有事。那就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家人作为善友也可以,但是这个现在有一定的困难。你现在就是这么个福报,就是这么个机缘,你就努力呗。在山上修行肯定轻松、容易、方便。但是没办法,你暂时没有这个福报与机缘。那你就尽量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修行。

    学佛修行的条件、助缘具备了,处处可以成为寂静处。现在科技发达了,在家里通过互联网,随时都可以亲近上师,听上师的开示,闻法,和同修们共修。但是你必须要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若是没有变成寂静处,若是家里有很多障碍的话,也难。那你就去感化呗。不是先要建立寂静处吗?先别学,先别修,首先去除家里的这些障碍。到山上,到庙里,你没有这个缘分和福报,你现在就要把自己的家庭变成寂静处。现在做这些功课功德都不重要。先别着急,先把家人照顾好,让他们高兴,首先去除家里的这些障碍。你现在无法离开。那就必须这样。先把家庭内部的关系搞好,先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动。

    我们这些同修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自己表法表的好,在家里现身说法,把家里人感动的不得了。家人特别支持,到时候就提醒:“哎,快要上课了,快要听课了,快要修法了。”应该这样。家里人高兴,不但不阻碍,甚至还帮助你,提醒你,让你学,让你修。这种人上山也没问题,家人支持,老公拿钱,儿子拿钱,女儿也拿钱,不但够路费,还能做一些功德。应该这样,先别执着修行,先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把自己的家人都变成善友,然后就不用离开家了。

    现在科技发达,通过这些能闻得到法,也可以共修。不用设佛堂,不用设坛城,不用迎请上师或者三宝,也不用和这些道友联系。把电脑打开,里面应有尽有,上师父亲有了,坛城母亲有了,同修道友兄弟姐妹也有了,全家欢聚,开心、快乐啊,应该这样。依止寂静处很重要,依止善友很重要,远离散乱,远离恶友很重要。

    我们应该怎么办?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如果有机缘,就到我们这个清净的道场和大家共修。你到雪域,到这里来,上师、坛城、道友都齐全了。这个不用靠科技,自己直接来就可以。这么好的机缘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啊!另外一个选择,若是没有这个机缘,是自己修的不够,也要怨自己,不能怨别人,没有福报去接触上师、坛城和这些金刚兄弟姐妹。应该忏悔自己的业障,各种缘还没有了,债还没有还,福报修的不够,法缘不是很殊胜。然后就要在家里、在单位好好修,没办法。这时助缘少了,差不多要靠自己了。你自己要努力,要用佛法,用修行改变心态,转变相续。心态一改变,一切都会改变。自己的小家也会变成寂静处,这样你就可以远离散乱,依止寂静处,达到目的了,家人也都变成善友了。现在有的家庭夫妻都信佛了,甚至都修行了,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恶友,造恶业的伴侣,现在都变成善友了,做善业的伴侣。

    不管是母子还是夫妻,进入佛门了,尤其是进入密乘了,互相都是金刚兄弟,不能再造业,不能再互相伤害了,否则罪过就大了。以前都是家人,或者是一般的、普通的朋友,若互相伤害是犯错。现在都是金刚兄弟姐妹了,再互相伤害是破密乘戒!以前是错,现在是恶,不一样了!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三条就是金刚兄弟之间闹矛盾,这是下地狱的因啊!大家还是没有认识到,没有明白,有的人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

    在有些家庭,夫妻之间或者母子之间叫一声师兄,有人觉得很奇怪。这有什么可奇怪的,都变成佛友了,在密乘里同修道友是金刚兄弟,因为都依止了同一个上师,依止了同一个坛城,就等于是同一个父亲,同一个母亲,还不是金刚兄弟吗?金刚是恒常不变的意思。金刚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变,变了就是破戒。不能破坏这种关系,破坏了就不是金刚了。显宗里也讲佛友、善友,不能变成恶友,若是成为了恶友,就又破戒了。我们修行,就是要将生命变成慧命。这就要靠坛城母亲和上师父亲,他们两个之间才会培育慧命。

    你要仔细考虑,自己是不是真想解脱成佛?很多经典、续部里讲,若是真要把生命变成慧命,将轮回转化为涅槃,将娑婆转化为净土,最终成就佛果,必须通过密乘、金刚乘,必须要靠上师父亲、坛城母亲。这些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不能盲目地信佛、修行,首先要明白道理。全家都能信佛、修行,那是多大的福报,多好的缘分啊!但是也要如理如法,否则也会犯戒。学佛修行必须远离散乱,依止寂静,要不无法能在相续中生起戒、定、慧。因为戒本身是净,如果你的相续不清净,怎么能有净呢?

    定本身是正,正而不邪。若是没有远离散乱,依止寂静,怎么能远离邪呢?有邪就没有正,有正就没有邪,两种心态不可能同时存在,一心是不能二用的。有邪就没有正,没有正就没有定,所以无法能够生起定。

    慧是觉,觉是不迷的。你现在还没有远离散乱,还不能真正住于寂静,那样怎么能生慧呢?还是迷嘛。觉和迷是相反的,冲突的。在同一个相续里,有迷就没有觉,有觉就没有迷,有觉又有迷是不可能的。相当于火和水一样,有水就不会有火,有火就不会有水,水火是冲突的,不能在一个地方同时存在。

    如果不依止寂静处,不远离散乱,相续中就无法升起戒定慧。如果相续中没有升起戒定慧,就没有现量自身的三宝。如果没有现量自身的三宝怎么能成就呢?这些道理要明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