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开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传喜法师开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传喜法师开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一)

楞严经开示卷一龙树菩萨智者大师法华经开智慧直指人心净土五经杂谈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三称)
   顶礼西天东土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
   顶礼杨歧堂上上悟下道大和尚

  《楞严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部经,我们会《早晚课诵》的都知道,十方丛林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打板、敲钟、击鼓,大众汇集到大殿里,首先就唱三声“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然后就开始念诵《楞严咒》: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
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忏悔要清净,不清净你留下那个味道在那边会障碍你。
第二,衣食基本具足就好。
第三,不必要的缘物,可免则免,缘是攀缘的缘,物是事物的物,不必要的缘物可免则免。
第四,居处能选寂静处则就选寂静处。

所以我到哪里,睡觉都要把空调关掉的,电风扇所有发声音的东西我都关掉,就安静下来。因为睡觉嘛,大家都知道法师休息了,不会有任何人来打扰,这个时候我们就把整个身心安住在寂静当中,这时候再热也不靠空调来降温,要靠你安静下来降温。因为什么?因为那个空调虽然能给你冷气,但是不能熄灭你烦恼的火。要安静,静下来连烦恼火也熄灭,烦恼火一熄灭也就不热了,心静自然凉嘛!

像我有个办公室在闹市区,马路边上,我叫他们赶快装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一装,隔音做好,还是安安静静的,要给自己创造安静的环境。所以这第四,居处能选择寂静处就选则寂静处,这个很重要。

第五,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我们师父建议的,“不能远离善知识,善知识为成就的最根本。”这非常重要!

《华严经》为我们佛教的经中之王,“普贤行愿品”又是《华严经》的精髓,前面还讲了很多很多,然后又说了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前面都能满足,无尽的大愿全都能够盛满。
那怎么往生极乐世界啊?还有最重要的,普贤菩萨讲的远离一切恶知识,速得就是超脱诸苦啊!就从苦里出来,出了苦就往生极乐了。
反过来说怎么亲近善知识?首先要远离恶知识,所以这里我们师父强调不能远离善知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没有讲这句话,但是讲“速得远离恶知识”。我们师父强调的是不能远离善知识,善知识为成就的最根本 !

我们念佛的人,看到阿弥陀佛手伸得长长的,你们要找到阿弥陀佛伸到你面前的手啊!你不要老是嘴里在念,信心却落空。信心落空,那就落不到实处,非常重要。

我们佛教徒对《楞严咒》等功课从古诵到今,以后还会这样子念诵下去。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部《楞严经》,不单在我们中国佛教界内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印度这部经也是不传之国宝,他们国家规定这部经是不准传到国外去的,这部经能流传到我们中国来,其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隋朝的时候,有一位尊者听到智者大师的说法非常赞叹,他说:你讲的和我们印度的《楞严经》极其相似。当时智者大师是看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和《妙法莲华经》得大利益的,所以他讲起经来发挥了很多道理,却没有直接看到过有确凿教理依据的经典,听他这么一说,就特别希望《楞严经》能传到我们中国来。于是,他就在天台的最高峰华顶上朝西礼拜,想把这部经求过来,因为过去曾经就有过大德高僧因为忆念佛法僧三宝而产生不可思议的感应。

    三国孙权时代有一位高僧,孙权的爸爸孙策叫他来,限他七天求出佛的舍利。结果他闭关一心祈求,佛的舍利真的从空中降下来。所以,智者大师也想通过这样的祈求,希望这部经典能够一下子飞过来。但是他一直这样磕头拜求,拜了十八年,《楞严经》也没有求来,这在佛教界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公案。为什么没拜来呢?这不是说智者大师心不诚,也不是说佛法不灵,而是我们世间人必须要经过这样的磨难,才会知道好东西得来不易。

    后来唐朝的时候,有一位中印度的尊者名叫般刺密谛,他知道中国有大乘的根基,而且知道还有法师这样地在求法,于是他就想尽办法要把《楞严经》带到中国来。第一次他很秘密的把经卷藏在行李里,结果过关的时候被查出来扣下了。第二次他下功夫把《楞严经》从头到尾全部背出来,来到中国后再凭记忆把它默写出来,结果有的地方记忆模糊了,由于佛的经典一个字也不能错的,所以他又返回印度。第三次为了防止再次忘掉,他把全部经文抄在薄薄的羊皮卷上,然后割开自己手臂上的皮,把经卷贴在里面,再用针线把皮缝好,再一次秘密地把它带进中国。

    当时乘水路在广州登岸到了中国,之后用刀把皮肤重新破开,这时候薄薄的羊皮经卷已经和胳臂上的的血肉长在一起了,他忍着巨痛把它慢慢再剥下来。当时剥下来的羊皮经卷已是血肉模糊,怎么办?把它放在一种特制的药水里一泡,血水化开之后再把羊皮展开晒干,里面的字迹也有点模糊了。好在般刺密谛尊者也会背,有文字提醒一下就可以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了。

    大家想想,不是经过智者大师十八年的拜求,不是经过般刺密谛尊者那样忘我的付出,一心只想为我们苦恼众生送来指路明灯,我们能够听到看到这部经吗?所以说这部《楞严经》真的是得来不易啊!

    当时是唐朝武则天的时候,武则天下面有一位名相叫房融,由于他忠于职守为人耿直,武则天有的事情做得过头他就直谏反对,有一次弄得武则天很生气,就把他贬到广州去做刺史。就在这时候,般刺密谛尊者来到了广州,在武则天的大力支持下,以房融为首的一批文人和佛学家,在广州翻译了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时的武则天皇帝还是为佛教做了很多事的,不但翻译了《楞严经》,也翻译了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并且武则天还亲自做了我们佛教传统的《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願解如来真实义。

    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后人才知道,现在我们能看到这些经典是很不容易的。从古代一直到宋朝有很多法师到印度去取经,我们熟悉的有唐三藏玄奘法师,宋朝的义净法师等,去取经的法师倒是不少,但能够活着回来的却很少很少。因为从我们这里到印度不但路途遥远,还要爬过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翻过白雪皑皑的雪山,然后又到热带。印度是个很热的国家,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所以我们看到当时的佛陀就是一块布披在身上,不象我们穿这么厚的衣服。

    古代的法师去印度取经很不容易很不容易的,他们爬过沙漠,翻过草地,越过雪山,到了印度还要抗得住酷热,适应那边的生活环境,学那边的语言文字,真正能带着经书回到中国的都是经过九死一生的。我们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蓝本就是玄奘法师亲自执笔的《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法师的亲身经历,他取经的种种经历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经典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特别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进到我国的故事,听了让人汗毛都会竖起来,般刺密谛尊者为了我们中国的佛教徒能开智慧眼,那样不容易地把它带进中国,真正是让人感动,我们要感恩哪,对经书要万分珍惜才对得起他们。
 
    佛在《灭尽经》里对以后的经典做了授记,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是所有佛经中,第一个从我们地球上消失的经典。为什么?因为这部经是指引我们修学佛法最直接最了当的一部经,它是直指人心,直接开智慧的一部经。这部经在禅宗是入门的钥匙,同时也是我们念佛法门净土宗的大门钥匙,《净土五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是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里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念佛都是事相上的,阿弥陀佛也是在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里。那理体的阿弥陀佛在哪里呢?如果你明白了《楞严经》的道理,你就会知道,阿弥陀佛离我们很近——咫尺之间,就像杭州灵隐寺的照壁上的四个大字“咫尺西天”,《楞严经》讲的就是那个意思。

    在我们本师佛的授记当中,这部经是最先灭的,我们人类历史再过一千八百年就会灭掉了。我们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岁,到人的平均寿命五十二岁的时候,这部经就看不到了。就是说以后你把这部经印得再多,用铜印、用大理石刻下来、用电脑复制下来、或者藏在山洞里都没有用,那时候众生的业障太重,即便是面对着它,你也看不到,翻开这本书,里面只是白纸,看不到黑字。

    以前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我们翻开这部经就要打瞌睡,所以看不进去?因为有时候我们看到某部经的时候会来昏沉,一个字也看不下去,是不是这个道理呢?后来我亲自看到一个人的经历,证明了确实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是一九九七年,当时我还在新昌大佛寺闭关。新昌隔壁有一个县叫嵊县,就是浙江越剧的发源地嵊洲县,有一个练气功的年轻人走了偏,天天要死要活的。有时他自己跳到河里去,别人好容易把他捞起来,他又去跳粪坑,但别人还是很慈悲地去救他。一会儿他又恨得不得了,好像天下人都跟他作对,要炸这个房子、炸那个高楼、炸高压线什么的,他就是这样子撞死撞活的。

    后来有一位居士跟他说:气功不能再练了,引荐他皈依了佛门,真正皈依了之后,病情马上得到好转。又有人跟他说:你这种着魔的情况要看《楞严经》,《楞严经》是降魔的。他一听就象病人拿到药方一样,回去就请了一部《楞严经》,结果打开一看,只有白纸没有黑字。因为当时他对我有信心,来大佛寺找了几趟都没有碰到我。后来我闭关了,他又来跟我们护关师父说想要见我。护关师父跟我通报,我说:可以,见一见吧。

    见他的时候,这个人业障很重,又黑又瘦浑身臭气,象刚从粪坑里跑出来似的,我把门窗都开着跟他讲话。他当时对我特别有信心,跟我说了一些他的遭遇和不幸。我告诉他:你要好好念佛,从早到晚,睡觉醒来第一声就要念佛,不要起其它的念头。他高兴地回去这样奉行,七天之后又来了,还带来三位居士。念佛才七天,他就有很大的变化,身上没有臭气了,人也白胖了一点。他特别感动特别恭敬,进来就长跪合掌,一会儿又痛哭流涕,之后忏悔业障,说了他看《楞严经》只见白纸不见黑字的这么个事。

    我听了之后真是感到可怕,众生业障重的时候,真的打开《楞严经》只能看到白纸而看不到黑字。我这才明白所谓《楞严经》先灭是怎么个灭法了,本来以为只是看不进去这么个道理,不想真有这样的事情。从这也可以知道,佛陀是不会骗我们的。为什么这本经先灭?因为它是直指的“开智慧的《楞严》”,它不灭,其它的经不好灭,所以说这部经一灭,其它的经就保不住了,就开始一部部地灭了。

    佛经中最先灭的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和《般若三昧经》。《般若三昧经》是我们修行法门中最快见到阿弥陀佛的一部经,你按照经里说的那样去做,最多九十天就可以见到阿弥陀佛,因为太殊胜了,所以最早灭的就是这两部经,这也是魔最害怕的两部经。

    这个经,我们讲下去你就会知道,这个魔的巢穴其实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修行不能入门的状态,用这个经一照就照出来了。有人修行二、三十年了,对照这部经一看,不对嘛,我修了二、三十年了,在佛教界居士们恭敬,甚至出家人也很恭敬,结果这个经一照不对,偏了,那不是很失望吗?不行,宁愿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部经。
这样的人我们出家人都有,年纪大了也很用功,在家时就一天七万佛号念了三年,后来又出家一二十年,已经做了当家师。但心里老想为师,进了他的寺庙对联一幅一幅都是他自己做的,自己觉的眼一闭就能作一首诗出来,他觉得挺好,明眼人一看就感觉不对。如果他看了《楞严经》的话,他会前功尽弃一扫光吗?象这样的也不让他看。

    佛教界以前有一个著名的大居士叫梁启超,戊戌变法时和康有为他们一起的,是个学者,也是佛教界的大居士。他研究《楞严经》读了一遍不懂,二遍不懂,三遍五遍还是不懂,他就说,靠我这个水平中国也没有几个超过的了。他不但是举人还是进士,皇帝面前考过试的,文学水平最好的。他读不懂,就怀疑这个经是伪造的,就写了一个论,结果没几天人就病倒不行了。因为他是名人,民国时就象国家元老一样,住进北京最高级的专门给大人物治病的协合医院,医院正好从国外回来一位医学博士专门给他诊断,诊断出来说是一个肾坏掉了,要想延续生命的话,可以拿掉一个坏肾。结果手术后没几天就死了,这在当时成为一个謎。一直到前几年,协合医院的医疗档案保密期过了才知道,这个医学博士给他做的切肾手术切错了,把他的好肾给切掉了,坏肾却留在里面了。不做手术还能多活几天,做了手术没几天就死掉了,这就是诽谤《楞严经》,诽谤正法,谁也救不了,而且是即生就下地狱的果报。

    由于他很有学问嘛,他说《楞严经》是伪经,社会上就有很多人起哄说《楞严经》是伪经。宣化上人痛心疾首地劝告大家:《楞严经》是真正的佛法宝典。宣化上人是世界佛协的会长,一九九五年圆寂,圆寂之后烧出一万多颗舍利子。圆寂之后我们师父才告诉我们,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向我们保证:《楞严经》肯定是佛说的,不是佛说不出这样好的经典来,如果不是,我愿意下地狱。正因为这部经肯定是真的,所以敢发这个愿,希望大家相信我,也希望这些研究佛法的学者赶快忏悔。

    我今天说了《楞严经》进入我国那样子不容易,作为讲经的一个序言,然后讲了《楞严经》因我们的业障重了,魔的力量强了之后,将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我是要提醒大家,我们这个时代己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佛教恢复以来有二十余年了,经过文ge的考验,佛教好多高僧大德现在都八十岁以上了,有的都已经离开我们。这期间修复寺庙,恢复信仰是最主要的,我们这个弘一佛堂现正在造大殿,全国东、南、西、北这些丛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已经修建好了,出家人也越来越多,信佛的在家居士也越来越多。

    我为什么要讲这部《楞严经》呢?因为国内这一二十年以来有一股气功热,这股热把修练都带到迷途上去了。我们佛教界不但在家居士,甚至很多出家人都搞不清楚自己是学什么的,搞不清楚自己所修的法门与气功有什么区别?佛法的大乘精神和儒家是一致的,佛法修行的法门和道家也有一致的,但是佛法与他们的不共之处是什么呢?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什么佛法能代替他们,而他们却代替不了佛法呢?

    很多人说我是修净土的,有的说我对禅宗感兴趣,有的说我密法的因缘很好,到哪儿都会碰上金刚上师。这部《楞严经》就是禅、净、密、律全都总持的一部经。学这部经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让我们在学佛的路上不走偏。许多人刚刚遇到佛法的时候,感应道交,热血沸腾,几年下来自己的善根被磨的差不多了,如果再这样没头绪地转下去,还找不到了义的皈依处,我们的善根将损失殆尽。我们也看到一些居士退心了,干什么去了?自己另创法门去了,这种现象当今还是比较严重的。

    所以,我想现在开讲这部《楞严经》应该也是应时应机的,佛的经典是超越时空的,只要我们聚集一堂来学习,就一同入到楞严法会当中去了,本师佛楞严法会的智慧光明同样照耀着我们。这几天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能够坚持每天都来听法,听完整,在这个道场里直接听经能得到听经的智慧体,以后如果有人通过录音带或光盘来听法的话,可以结一个法缘、增上缘,直接听经的智慧体是得不到的。所以在座的,大家同在这个法会里,我们要升起欢喜心,哪怕你听不太懂,有一点昏沉都不要紧,大家要珍惜这次听经的法缘。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传喜法师开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一)*(二、三)

古印度摩耶夫人雷锋塔五位大丞尼连禅河八吉祥给孤独园万德洪名杂谈 分类: 佛法开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二)      


    佛诞生以来已经二千五百四十六年了,当时,世尊在兜率内院观察,到阎浮提投胎哪里比较好呢?印度地处世界的中央,是为中国,我们纳闷了,我们叫中国,怎么印度也叫中国呢?那是从地理位置上说的,印度为中,它的西面称为西方,东面称为东方,所以印度人既有东方人的圆润,又有西方人的特点,体型高大脸盘也大。印度的文化既影响东方也影响西方,我们现在普遍用的阿拉伯数字也是古印度的文化。

    所以,世尊观察了印度是世界的中央,再观察迦毗罗卫国的国王、王后道德最好。这也可以知道,我们学佛灭恶修善,勤修道德,其实利益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有道德,就有好的子孙来投胎。佛观察了迦毗罗卫国的父母是最好的,道德修养都很好,就决定到他家投胎,于是就投胎到迦毗罗卫国国王家里。

    当时佛母摩耶夫人做梦,梦见六牙白象从天而下,一道白光进到肚里,从此怀孕。印度有一个习俗,临产时生孩子要回娘家生,于是到时候他们抬着王后往娘家去,半路很热就歇下来到树下乘凉。尼泊尔有个园子叫蓝毗尼园,佛母抬手攀着无忧树枝,这时,太子就从她右肋降生,一道光明就出来了。这时天上飘下天衣接着太子,同时天上九龙喷下绵绵细雨,两尊地神献出凉暖两眼泉水,给太子沐浴,太子降生人间时有种种瑞相。

    有人奇怪了:人出生怎么会有这样子的?其实这就是生命层次的不同。我们人间是从产道出生,天道是从胸口一道光明出生,第四层天还有从头顶出来的,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只知道人道、畜牲道的一点事,对其它空间的生命都不了解。佛告诉我们生命的诞生有不同的形式,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随着个人的业力不同,出生的方式也不同。现在有试管婴儿,还有克隆技术,在一个机器里都能把牛羊培养出来。极乐世界就更奇特了,生命是在莲花里化生出来的。所以佛教开显的生命观是很博大的,而且,这种生命观已经得到了现代科学的证明。

    当时太子自然降生,他的小脚不落在地上而是离地悬浮的,脚底千福轮相映彻在地清清楚楚,每迈一步脚底自然生出一朵莲花承接,这种瑞祥只有佛才能显现。有人或许知道,天上打雷的时候,地下会生出一种东西来,这在西藏比较多。西藏的山高,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五千米以上,经常天上地上雷电交加,有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些罕见的东西,西藏人叫天生的,其中就有天珠,还有一种塔子是我亲眼见过的,卖得很贵,一个小东西就上千上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为什么?因为它不是人制造的,它是电光霹雳打在地上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就象科学家在实验室聚集了很大的电能,通过加速实验产生新的物质一样,科学界已经做到了,这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

    佛陀的脚迈下去,佛是三界的导师啊,你说他的力量有多大?比雷厉害吧?他的脚下自然会生出一朵朵莲花。说它是莲花其实就是一种新的物质,可以想象不是迷信。所以太子每走一步就有一朵莲花承足,走了七步之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完之后就像平常小孩子一样睡了。

    他父亲净饭王见自己得了一个男孩特别高兴,大臣们也来祝贺,看到这个孩子都高兴的不得了,这孩子怎么长相这么好啊?于是大臣提议找个算命先生看看面相。有一位仙人叫阿私陀仙,看了太子的相后,把太子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老泪纵横地哭起来。国王急了,你哭什么?阿私陀仙说:您的太子太了不起了,他以后要是不出家,就是转轮圣王;如果出家的话,那就是三界的导师,一定成佛。而我现在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等他悟道的时候我已经死了,听不到他的教导了,所以我很伤心啊。

    转轮圣王知道吗?我们现在是减劫,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转轮圣王了。转轮圣王出现在增劫的时候,他的统治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球,还包括我们整个银河系,甚至天界。现在美国人在影视上搞星球大战,研究星球大战的防卫体系,复杂得不得了。转轮圣王登座的时候,由福力故自然涌现七珍宝:轮宝、摩尼宝、女宝、臣宝、象宝、马宝、将军宝,都是世间罕见的宝贝。这个女宝一下子就能生出一千个孩子。转轮圣王的交通工具可不是什么宝马、奔驰,那是像飞碟一样的叫金轮宝,闪闪发光,吃顿饭的功夫,就能把全部管辖的国土,不但我们地球包括其它星球都绕回来了。以后我们看到飞碟,或许是哪个转轮圣王视察来了,你们好好烧香迎接哦,开玩笑。

    净饭王特别希望儿子做转轮圣王,千万不能让太子出家,从小就把人世间最好的东西给他。读书的时候给他请最好的老师,世尊是无师自通的,天上人间一切学问都知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嘛。老师来了,太子对他说:人间有多少学问,天上有多少学问,你教我什么学问?老师一听:人间的学问我还没全知道呢,更不要谈天上的学问了,算了吧,我拜您为师吧。

    净饭王又请来天下武功最好的武术老师,结果也是,太子你看他人小,劲大的不得了,别说十八般武艺,一百零八般样样精通,武术老师一看,算了吧,我碰到好老师了,赶快我也拜师吧。我们去印度朝圣,城外现在还有一个象坑,是太子当时举起一头大象,一用劲从城里扔到城外砸的一个大坑,那劲有多大?厉害不厉害?由于佛慈护一切众生,把象摔那么远象也不受伤,爬起来就跑掉了,佛就有这样的能耐。

    有一次净饭王带太子参加农耕节,他看到农民用鞭子抽打着牛,牛辛苦地耕地;地里的虫子翻出来,很多鸟雀在吃小虫子;天上的老鹰盘旋着伺机扑捉鸟雀。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太子看到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他在想:难道生命就要这样弱肉强食吗?他在思维这个问题的时候入了定,太阳也定住了,树荫也一直停留在太子的头上遮盖着,天人的仙人飞到这里也停下来,那些天人就在天上给他顶礼。为什么?地下有一个小孩在入定观察众生的苦难呢,所以说太子虽然人小,却是一位大菩萨。

    太子渐渐长大了,净饭王赶紧挑选天下最好最贤慧的女子给他做妻子,给他建造春、夏、秋三时的宫殿轮流住,一年三季百花盛开,宫娥彩女陪伴在侧。但是太子心里憋闷,要到外面去走走,结果就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看到生、老、病、死四种状况。他问侍者:每个人都要经过这样吗?侍者回答说:每个人都要经过生、老、病、死,就是太子您也避免不了。太子听了心里面很沉重,再也不贪恋人世间的快乐,他陷入思维:怎么才能摆脱生、老、病、死呢?天人就化现一位修行人告诉他:要想超越生老病死,必须出家修道,说完,这位修行人腾空而去。世尊一看身心为之震撼,就一心想出家了。

    一天半夜醒来,太子看到那些美女白天梳妆得很漂亮,晚上头发蓬乱倒在地上,流着口水,对这个世间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又想起那个修行人说,要了生死必须出家,于是他悄悄地离开了宫殿,叫马夫牵来一匹白马,这个马夫就是后来的优婆离尊者。太子骑上马,四天王从天而降,各托马的一个蹄子飞出了高高的城门。离家很远了,太子把身上的宝物拿下来让侍者带回去,只剩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后来还跟一个打猎的互换了衣服。为什么?因为出家修道的人是世界上最慈悲的人,他不会伤害任何生命,那些动物看到他都不会害怕。打猎的人就穿上出家人的衣服蒙骗动物,动物不知道辨别,以为他是修行人不会伤害自己,就敢靠近他,结果就被捕捉了。太子遇到这么一个,就把自己华丽的衣服换给他,猎人穿上这衣服高兴的不得了。

    世尊穿上猎人的粗布衣服,自己拿刀把头发割了下来,因为印度人认为头发是最珍贵的,象我们中国古人一样,他们认为发肤来自父母是不能随便伤害的。但是出家人要辞亲割爱,所以要落发。当时太子把头发割下来往天上一扔,头发就被天人接回天宫里供养起来了。我们大家都喜欢去理发店烫发,把头发烫卷起来。佛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佛的头发绀青色,不要烫自己就会卷起来,一拉开很长,手一放呼噜噜头发会自动卷起来,所以叫螺髻。
    这螺髻在杭州的雷锋塔里就有,前几年重修雷锋塔清理塔基时发现的。古代春秋的时候,越王得到了佛的螺髻,就造了这个雷锋塔供养在其中。民国一九二二年还是二五年雷锋塔倒了,一直到前几年才清理修整,今年己经修好了,前不到一个月刚开的光。但里面的宝贝却没有重新放到塔里,供养在杭州博物馆了,我去看过,造了一座阿育王塔样式的塔,里面供着佛的螺髻。

    太子出家,他爸爸净饭王知道了,就派了五位大臣去寻找,说:一定要把我儿子劝回来,如果实在劝不回来,你们也不准回来,就好好服侍他。这五位大臣找到太子劝不回来,看到世尊那样的苦行也感动了,人家皇太子连皇帝都不要做,要修行,我们做大臣的也应当修行,所以就跟着太子修行了。

    太子六年里修苦行,日食一麻一麦,风吹雨淋打坐动也不动。印度有大榕树,树根长出来盘上他的腿,鸟也跑到头上做窝,有一尊佛像叫苦行像,筋骨一根一根显出来。这样苦行一直修到印度最高的外道修法“非想非非想定”,一入这个定就可以定到八万大劫,也就是说八万大劫里面的事情都知道。诸葛亮前知八百年,后知八百年就不得了了。但是太子觉得这个修法还是不究竟,不了义,还是免不了生、老、病、死的苦,因为出了定还在生老病死里,所以决定放弃苦行,走出苦行林。

    前面有一条尼连禅河,他下到河里洗去六年的尘垢,又接受了牧女乳糜的供养,这是世尊第一位施主。印度有个地方叫菩提迦耶,太子去时,天女献供八吉祥,玉皇大帝化做小孩,献供吉祥草,太子就坐在这个法座上,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世尊悟道了之后,最想度的就是两位教他非想非非想定的仙人,但两位仙人的缘分真不好,就在佛证悟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他们去世了。世尊再观察,原先服侍他的那五位还不错,所以就到了鹿野苑去度化他们,藏历六月初四这一天,佛陀第一次说法度五比丘,第一个证大阿罗汉果的就是桥陈如。世尊一生中示现八相成道:降生,入胎,出生,出家,证道,转**,降魔,入涅槃,这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介绍我们的本师佛呢?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本师佛在世界上是真有其人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从降生到成佛,经历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讲唯物主义,讲唯物的历史观,而我们佛教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观的,不是迷信。早在前任迦葉佛的时候就有授记:世尊成佛时,佛号叫释迦牟尼佛。我国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作为一种和平的象征被迎请来中国,不是带着洋枪洋炮打进来的。现在,我国佛教己经存在二千多年了,证明佛教是和平的,慈悲的,我希望大家有这么一个正知正见。

    不管是学禅的,还是学净土求願往生的,还是学密的,在这部经里都有究竟了义的意义,因为:
大佛顶 这三个字就是万法的总持,不单单是我们一切众生总持的法门,也是一切诸佛的总持法门。
如来密因修正了义 是说这个法从因到果都是了义的。
诸菩萨万行 不但是诸佛的,也是诸菩萨乘願再来能够度我们众生的一个依靠,所以这个法门不单是我们凡夫的依靠,也是圣者的依靠,是凡圣都受持的一个法门。
首楞严 是究竟坚固的金刚体性,这是经题简单大概的意思。我把经题简单地说一下,希望我们一起快速地进入到楞严法会中,《大佛顶首楞严经》就象一帖良药,可以拯救现代人的种种危机。

    我们在正式讲经之前,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三皈依,这样听经比较如法,下面跟我一起念: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三宝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尽行寿皈依佛,尽行寿皈依法,尽行寿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不堕地狱;
            皈依法离欲尊,不堕恶鬼;
            皈依僧众中尊,不堕旁生。

            众生无边誓願度,烦恼无尽誓願断,
            法门无量誓願学,佛道无上誓願成。

            自性众生誓願度,自性烦恼誓願断,
            自性法门誓願学,自性佛道誓願成。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僧众。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三) 

   我们这次讲经,我也不根据哪一宗哪一派的讲法,我就直接从意义上讲解。

     我们先把经题强调一下:
     大佛顶 是总持的意思。
     如来 是佛的十号之一,代表一切诸佛的因。
     如来密因 不但总持我们凡夫,也总持佛菩萨。
     修证了义 指佛从因到果最是直接了义、究竟的。
     诸菩萨万行 是一切因地菩萨和果地菩萨的依止处。
     首楞严 是究竟坚固的体性。
     经 就是方法,是修行的道路,也是介绍修道次第的说明书。
     佛告诉我们,这个究竟坚固的体性即是总持,是十方一切如来修行的要道,也是所有菩萨的依止处。
     下面我们就正式开讲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 中天竺 沙门 般刺密谛 译,
     般刺密谛就是前面我们介绍的把这部经带进来的那位尊者,他是印度中天竺的修行者。

     乌苌国 沙门 弥迦释迦 译语,
     乌苌国是印度西北的一个小国;沙门是出家人,弥迦释迦同时参加这次译经。
     唐 菩萨戒弟子 清河 房融 笔受,
     清河是县名;笔受是文字上润笔修改,由前宰相房融亲自润笔。其实每次翻译佛经都会组织相当规模的译经团,他们分工严谨,进展有序,不是自己在家抽抽签决定对不对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是阿难尊者和五百大阿罗汉给我们证明,说以前我们是这样子听到这个法的,这是我们佛经通用的开始。以前是什么时候?这个一时用的很巧妙,是我们佛法不共的时间单位,也是我们这个人类文明释迦佛的教法里,所有一切有缘者凡能看到这部经的,都能入到这个楞严法会中,都包括在这“一时”之中。

     佛法的时间跟我们平时生活中用的年月日时的时间不是一个概念,佛法的时间是超越时空的,这也是有证明的,如果谁有善缘来到印度,他就会入到这个法会中去。以前莲华生大师去到灵鹫山,就亲眼看到释迦佛和众弟子围绕说法。我们中国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他看《妙法莲华经》当看到“药王菩萨品”的时候,忽然入定去到灵山,亲见释迦佛和众弟子围绕,正在讲《妙法莲华经》,出定之后他与师父说“灵山法会俨然未散”。所以说“一时”是佛法的不共,也是佛法的殊胜。室罗筏城就是舍卫城,祇桓精舍就是《弥陀经》里面的“祇树给孤独园”,是孤独长者供养佛的。

     《楞严经》的场所——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一位大慈大悲的长者叫“给孤独”供养的。有一天他到朋友家去玩,看到朋友家张灯结彩,他以为哪个儿子要结婚,朋友说不是,我要请释迦牟尼佛来用斋。给孤独长者一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当时就汗毛竖起泪水流出。不单单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万德洪名,我刚才唱三遍本师佛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感应(众:有)所以这位长者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我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有这么强烈的感受?我也等不到明天了,我现在就要去见他,他在哪里?朋友告诉他在城外的灵鹫山,他不顾天黑立刻就上了路。那边佛就已经知道了,佛就放了一道光明在他的前面引路,长者随着光明一直走到佛的身边。所以我们对佛有信心佛会知道的,你们相信不相信(众:信)不管离佛多远多长时间,佛都知道我们,佛是遍智啊。

     长者来到世尊面前,不知该行什么礼,他觉得人世间再高的礼在佛面前都不够,正好这时有人礼佛,右绕三匝,顶礼三拜,礼拜佛足。在印度,对比较高贵的人,弯腰用手摸他的脚是最高的礼节。在我们佛教有右绕三匝,把自己的右边身体对着佛表示尊敬。佛告诉我们,在甚深的人体科学里,人的左右两边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气息,左边是我们无量劫来恶业的气息,右边是我们无量劫来善业的气息。对着佛右绕三匝,表示用我们最干净的善业来供养佛。然后再向佛顶礼三拜,我们礼佛的时候手掌要翻过来,是我们观想佛在虚空里,当我们拜下去手摊开的时候,观想佛足落在你的手掌上,我们捧着佛的两足,用我们的额头来贴在佛的脚背上,是这样观想的,这叫头面接足礼。

     这位长者看到之后高兴的不得了,就跟佛说:世尊,你愿意接受我的供养吗?我供养您一片园子,你到我们舍卫国来,就住在我的园子里。因为世尊与弟子没有固定的地方,走到哪算哪,所以我们出家人叫乞士,乞士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固定住的住处,所以这位长者想供养佛一所精舍。

     他找了几处感觉都不满意,后来找到祇桓太子的花园,他觉得还不错。你想,太子的花园会差吗?他看中了这个花园了,于是就去找太子,说要高价买他的花园。太子一听不高兴了:我的花园你也要买?但王子也不好发脾气,就故意说:如果你用黄金铺满这个花园,我就卖给你。王子想:我花园那么大,你有那么多黄金吗?结果长者把金库打开,真的用黄金把园子铺满了。太子想反悔也不行了,就问他:你要园子干什么?长者说:我是供养给世尊的。太子也很高兴,那好,我也随喜你的功德,园子算你的,这园子里的树是我的,我们一起供养给佛,俩个人的供养合在一起,所以叫作“祇树给孤独园”。

     佛派舍利弗尊者一起去帮忙建造,丈量土地的时候尊者笑了,因为圣者一般不会轻易地说话或者笑。所以给孤独长者就问:尊者为什么笑?尊者告诉他:我们丈量土地的时候,你天上的宫殿已经现出来了。后来尊者又皱了一下眉头,长者看到又问:尊者为什么皱眉头?尊者说:你看见没有,眼前的这些蚂蚁,以前在迦叶佛的时候它们就是蚂蚁,现在已是本师佛度众生了,这群蚂蚁还是蚂蚁。

     所以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身难得而易失,我们人身就是一个宝贝,但是很多聪明人拿这个宝贝去造业,冒险、吸毒、可惜不可惜?我们人类一百年是很短暂的,四天王一天就是我们人间五十年,玉皇大帝住的天,一天就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人生很短暂的,要用它来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超越生死的大事。

     当时愣严法会上大比丘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围绕,听佛说法,这些人一直追随在世尊身边,都是佛最初时度化的。佛在鹿野苑三转“四谛”**,先度桥陈如等五比丘;次度迦叶三兄弟,他们带众徒一千人来皈依佛;再次度舍利弗和目犍连师徒二百人;再度耶舍长者子等五十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去零存整。他们以前都修外道,勤苦而无得益,后来遇佛教化而成道,因感佛恩故常随在佛身边,叫常随众。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最先追随世尊,最先证得阿罗汉果位的。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大阿罗汉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无漏,证得“漏尽通”了。一般外道也能修到五通,但是漏尽通修不到,这是佛法与外道不共的地方。现在这个年代修出来有神通的很少,往往都是那些附体的东西,所以不要希求神通,不要求那些东西,老老实实修行,清清白白做人。一个修行人心清净了,自然就有清净的功德,所以,佛弟子不共的地方,就是可以证得无漏,无漏就是没有烦恼了。

     阿罗汉就象我们现代科学界研究的超导材料一样,当一个物体达到超导状态的时候是可以悬浮起来的。为什么研究超导呢?如果用超导材料的话,就象悬浮列车,能量消耗少磨擦力小,速度快安全性能又高,现代科学研究这些是最先进的了。阿罗汉呢?他们证得阿罗汉果位的时候,就已经和真理合一了,走路都飘在空中,脚不沾地的。所以佛菩萨就是真理人格化的代表,他们和真理合一的时候,都可以悬浮在空中,所以我们看到佛和阿罗汉都是光脚的,不用穿鞋的。但是北方的老居士们看着佛菩萨光脚,衣服穿的那么少,哦,我给他做一件棉袄吧,再做一双鞋子供养佛。看看这里有没有,哦,有一件披肩。(笑)佛才用不着这些呢,佛走路脚有莲花托足,不过我们有这样的供养心还是有功德的,但是我们不能用凡夫的心来测度这些圣者的境界。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
众生受了佛戒能精进修行,等到觉悟了便有了成佛的资格,就是佛的弟子。所以从佛法里生出来的人皆可称作佛子。这些佛子可以代表佛宣扬佛法,成为住持三宝的一种形象。诸有是有漏的生灭法,身心超越了这些生死法。

     "能於国土成就威仪,"
国土指物质的国土和我们精神的世界,威仪就是说这些大阿罗汉们目不斜视,万分庄严。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
     他们都具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堪受佛嘱,助佛转**,做弘法利生的事业。
     "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毗尼是戒律,指戒律清净;三界指:色界、欲界、无色界,在这三界中可以做我们的榜样模范。

     "应身无量,度脱众生,"
     不单做法师到处说法,还可以显现神通分身说法。我们看那最笨的叫周利槃陀伽,就问他那四句也不会念,后来依佛修行,很简单的法门他明白了之后修下去证得了神通之后,他一个都可以变很多出来,所以说这些弟子有的是以口说法,有的是以身说法,这叫应身无量,度脱众生。

     "拔济未来,"
为什么很多殿堂两边要塑十八罗汉或十六尊者呢?他们是我们的福田,这是佛怜悯众生当年特别嘱咐的,好让我们后人培福报。五台山是打“千僧斋”最多的地方,为什么要打千僧斋呢?因为你供养一千人里面肯定有一位活罗汉,所以大家积攒十万元打一顿千僧斋,也好与圣者结个殊胜的法缘。

     "越诸尘累,"
     他自己已经弘范三界善超诸有了,还要帮助我们越诸尘累,什么是尘累呀?尘是生灭的境界,不一定外面才叫境界,我们内在的喜怒哀乐也叫境界,身心世界这些生灭的现象,陷在境界里是很辛苦的,他要带领我们超越它,把我们带到安乐的地方。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
    在众多的大弟子中,舍利弗的智慧第一,七岁时,就能辩胜诸论师,智慧无穷。舍利弗在《心经》里读作舍利子。舍利是一种鸟,因为舍利弗的母亲眼睛很美丽,就象一种鸟的眼睛,大家都叫她舍利,她的儿子就叫舍利子。
     "摩诃目犍连,"
     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他和舍利弗是很好的朋友。

     "摩诃拘絺罗,"
     佛法中辩论第一。拘絺罗是舍利弗的舅舅,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拘絺罗特别好强,经常在外面辩论,回来又跟姐姐辩论,姐姐每次都辩不过他。后来姐姐怀孕了,弟弟又来辩论,结果弟弟输了,再辩又输了。弟弟就想:我姐姐从来辩论不过我的,现在她怀孕了怎么就比我聪明了呢?一定是她肚子里的小孩有点来头。他心想:这还了得,还没生下来呢,我这个舅舅就不如他了,要是生下来我辩不过这个外甥,那还不丢死人了?

     于是他就到南印度去拜高明的老师学习,他很刻苦,连剪指甲的时间都没有,指甲留得很长大家就叫他长爪梵志。十几年后,他成了一名大辩论家,这才回国来找姐姐和那外甥。别人跟他说:你姐姐的孩子了不得,全国没有人能辩过他的,现在他跟一个名叫瞿昙的人出家修道去了。他心想:我外甥本事那么大,谁有资格收他做徒弟?就直奔释迦佛这个地方来了。看释迦佛坐在那里,就上前打了个问询,往边上一坐,先把气平定下来。

     拘絺罗拿出辩论的架势先发制人,他说:我一切法皆不受。他心想:不论你说什么,我一切法不受,你没招了吧?他暗自得意自己的高明。世尊很慈祥的反问他:你的这个“受”,你受不受?他一听傻了,知道自己已经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他是个聪明人,佛陀的反问是一个两难,怎么讲?因为答案只有两个:受或者不受。说“受”吧,跟自己说的“一切法不受”相矛盾;说“不受”吧,把自己也给否定了,他的我执一下子被世尊给破掉了。再看世尊坐在那里安祥自在,简单的一句话就破了他自以为非常高超的论点,这个人真是世界稀有啊,他对佛升起了恭敬心,没有了那种我执邪见,当下就证得了初果阿罗汉,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舍利弗在首次见到佛的时候就证得初果阿罗汉,这时他正在旁边给世尊搧扇子,听到他们的对答,当下就证得了四果大阿罗汉。这拘絺罗尊者本来是找他外甥回去的,结果自己也回不去了。印度辩论是很厉害的,辩不过的话要割头或者割舌以谢罪,他对世尊说:你把我的头拿去吧。世尊说:我要你头干什么?然后他就问:你不要我头的话,愿意收我做弟子吗?世尊就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成为佛陀的弟子,后来跟着佛一段时间证得大阿罗汉果,在佛的大弟子里面辩论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富楼那是说法第一,他说法,地涌金莲,天花乱坠,令人佩服。
     "须菩提,"
     须菩提是《金刚经》的当机众,他是解空第一。出生时,家里的财宝都不见了,所以叫空生;七天后财宝复现,所以又叫善现。

     "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优婆尼沙陀译为尘性,本来是无常,本来是空,因此悟道,就叫这个名字。等即是还有很多比丘,包括千二百五十人。只是这六位比丘资格最老、道德最高,以他们为首代表所有的大阿罗汉、大比丘而为上座首领。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
     辟支佛有二义:缘觉或独觉,缘觉是佛出世时,跟佛修十二因缘而悟道叫缘觉;独觉是佛不出世时,他自己在深山里修行,观察万物自生自灭而悟道叫独觉。无学是证得四果无学位,不再前进,是定性声闻。
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还有一些初发心的修行人,一同到佛的面前来求学。

     "属诸比丘休夏自咨,"
     属指附属;诸指跟随比丘;比丘是出家受过大戒的;休夏即止夏,佛制比丘结夏安居,从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为期3个月不得外出,以避免踏死地上的小生命。安居结束七月十五是僧自咨日,大家共同检举各人的过错。

     七月十五又是佛欢喜日,我们大家都供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是从目犍连尊者这里发起的。当时目犍连尊者证道后,马上以天眼观察自己的母亲在哪里,可见目犍连尊者特别孝顺,一有能力马上就想到自己的母亲。就象我们的大和尚上悟大道老人家,他有好吃的东西就会想起他的母亲,因为母亲有好吃的时候都会想到我们孩子,是不是啊?

     目连尊者也是这样,当他发现母亲堕在饿鬼道,身上干枯瘦的不得了,脖子很细肚子大大的,饿得到处在找吃的。目连尊者以他的道力化出一钵饭送到母亲面前。他母亲看到饭一把抢过来,一只手遮着饭,另一只手拼命地往嘴里塞。结果饭一到嘴里全部变成火碳,不但吃不到饭还烫坏了自己,痛苦的不得了。

     目连尊者见状痛心不已,痛哭流涕来到世尊面前求佛:我该如何才能救得母亲离苦得乐?世尊告诉他:供佛及僧,正好现在僧自恣日,在大盆里装上最好吃的东西供养佛及僧众,然后无遮布施鬼道众生。目犍连尊者遵佛教导上供下施,以此功德回向,将母亲连同地狱众生全部超度到天界,这就是《盂兰盆经》的缘起。后来波斯匿王知道了,碰到他父亲的忌日,他也广设佳肴供养佛及菩萨僧众。

     因为我们出家人爱惜生命,春天是百草生长动物出动的时候,出家人外出容易伤害到地上的小虫。佛教导我们要爱护这个环境,爱护地球上与我们同生同长的动物乃至植物,这个环保意识在我们佛教徒又领先了。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
     咨是请问;决是决断,就是心里有疑问到这里来请佛解决疑问。
     "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十方诸菩萨抱着恭敬而奉从的心,来听既慈悲又具威严的释迦牟尼佛,宣说《楞严经》密因了义的道理。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
     世尊讲法都是心定定的,展开坐具,恬静慈详地安坐,令人见到就生欢喜心、发菩提心。
     "为诸会中宣示深奥,"
     为这个《楞严经》法会所有的众生,说密因了义的道理,说诸法实相的意义,诸法实相意义深奥啊。

     "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在这个说法的宴席上,所有的听众都是清净身心,饱餐法筵,听闻所未曾闻过的妙法。因为这些人都很有信心,这时候法筵特别殊胜,大家得到从未曾有过的法喜和智慧。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迦陵频迦,翻译为妙声鸟,未出壳就会鸣叫,出壳后声音更响亮和雅,令听者欢喜,所以也叫仙鸟。佛曾为忍辱仙人,这里形容佛的声音像迦陵仙鸟一样美妙,令人喜悦。佛的声音具足六十支分梵音语,有的人听不懂深奥的道理,但听到世尊的声音就能入三昧正定,佛的声音遍满十方界,只不过有缘众生才能听见。

     "恒沙菩萨来聚道场,"
     恒河译为天堂来,因它发源于雪山顶之阿耨达池,源流高而长故叫天堂来。恒河宽四十里,沙细如面粉。我们看外面搞建筑的那一堆沙,数得过来吗?恒河的沙更细更多,这是譬喻菩萨之多,多如恒河沙一样数量的菩萨来聚道场,拥护愣严法会。你说那么多菩萨在哪里聚会呀?这就是佛教不共的时空观,它是超越我们常人的时空概念的,所有我们现在的善知识也都入到这个法会中的,你们相信不相信?(众:信)相信就好。

     "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文殊译为妙德、妙吉祥,他在众菩萨中智慧第一,道德最深,故为众菩萨之首座。听到这句我们感到很亲切吧?昨天我们刚从五台山下来,五台山离我们河北石家庄很近,我们现在都坐在文殊菩萨的眼皮底下呀。

     佛在世的时候曾说:文殊师利法王子携一万菩萨居东震旦国五顶山。震是东的意思,旦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国家在印度的东方,所以叫震旦国。五台山的大白塔就是印度式的大白塔,那是世尊当年亲自设计的式样,是所有塔中加持力最大的。古代的尊者阿罗汉和菩萨们腾云驾雾就来到五台山朝圣,我们佛教史上有很多大成就者来到五台山,进入文殊菩萨的刹土,坐在那里就虹化了。

     五台山又是世界三大“金刚座”之一。为什么“文殊师利而为上首”?因为文殊师利显现的是菩萨身,其实他早就成佛了,现在、过去、未来都是佛。而且,他不仅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往上推到迦枼佛等七佛,他也是七佛之师;再往上推,他是千佛之师……

     在《文殊菩萨授记经》里世尊赞叹文殊菩萨:以佛眼纵观十方世界,没有一尊佛不是文殊菩萨所教化而成佛的,所以称念“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名号,胜过称念十方诸佛的功德,你们相信不相信?(众:信)文殊菩萨亲自来带我们,带我们成佛之后他再次成佛。那时,所有的佛土合成一体成为文殊菩萨的刹土,那时文殊菩萨的佛号叫“普见如来”。不但以后叫普见如来,现在也都普见我们大众,文殊菩萨有这样的愿心。

     我这样讲是不是很快?其实佛经可以讲快也可以讲慢,如果讲慢的话,每个字都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每句话都可以讲一年,生生世世转世再来讲也讲不完,因为佛法尽虚空遍法界,它的时空不可思议,它的一字一句都有无量义。对“过去”这个时间概念,我们只知道人类文明五千年,五千年的过去是不是还有五千年?再往前是不是还有,还有?佛经上如果要提到一位佛,往往讲了一大劫一大劫还要加上一个“以前”,无量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当时的国王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都是有名有姓的,然后怎样修行成佛,那是讲过去。现在也一样,一个“现在”也可以讲很多很多。

     就空间而言,我们一般人只知道东、南、西、北,佛经却说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维上下十个方位,每一个方位都有无量的刹土。就说我们这里吧,除了我们看得见的人,还有天道、修罗道、畜牲道、恶鬼道、地狱道,你信不信?我们早上听“新闻联播”,中国、世界上有很多故事,其实用佛教的眼光来看,当下就有很多事情。因为《楞严经》是比较干脆直指人心的,所以我也不在这方面讲的太远。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四)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

     波斯匿译为月光,波斯匿王是室罗筏城的国王,他与佛同年同日出生,当时有一种毫光遍照全国,他父亲不知这是佛陀降生的祥瑞,以为是儿子的福德所感,因此为他取名月光。波斯匿王孝顺的方法很好,纪念他父亲的讳日就供佛及僧。所以,你想给父母祝寿也好,为过去的历代宗亲超度也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出家修行人吃饭。其实,佛教里的佛事很简单,就是请客吃饭。为什么?修行人好好地修行,不用为衣食住行劳心费时,以修行的功德回向众生,这个回向里面就有作用、有功德。

     以前西藏有一位米勒日巴尊者,他即身修到佛一样的成就。他说:什么人可以解脱呢?深山里修行的人和山下供养修行人的人,这两种人是可以解脱的。一个会修行的人到深山里去,放下万缘一心修行;还有一个人给他护持,解决后顾之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护法”,知不知道?你要知道护的是佛法还是世间法,护法要护真正的圣法而不是凡夫法。即便是护凡夫法,也要护人天增上的善法,不能不分对象地护。

    有个练气功的人跑到我庙里,坐了两小时哭了两小时,最后说:你这里加持力真是很大哦,我在家里求毛泽东加持,加持力也很大;求希特勒加持,加持力也很大。是啊都是力量,但是力量有正邪之分,不要有奶便是娘,到时候把你卖了都不知道。佛法的加持是清凉的,是开智慧的。世间人讲学佛法是迷信,束缚大脑,他宁愿去抽烟喝酒把头脑闷住,把三善道堵住,打开地狱道的穴等着自己,现在世界上就是缺乏能够辨别正邪的一种正知见。

     "请佛宫掖,自迎如来,"
     宫掖是王宫左右的偏殿,正殿是处理国事的地方不宜用斋。波斯匿王亲自出宫迎接如来引至偏殿。因为请佛吃饭功德很大,佛不是为了贪吃,佛菩萨吃饭都是为了利益我们众生,佛吃一粒米可以住世无量劫。因为我们众生把衣食住行看得很重要,以前一见面就问:吃了吗?所以世尊随顺众生,到我们家里来吃顿饭,以供斋跟佛结缘这么一个功德,回向给他的父亲,利益他父亲。

     "广设珍馐无上妙味,"
     不但多而且好,都是珍贵煮熟的食品,具无上妙味。
     "兼復亲延诸大菩萨。"
     亲延就是亲自迎请诸大菩萨应供作陪。

     "城中復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同时城里还有其他的长者、居士,也预备了很多丰富的斋饭,并虔诚地站在门口,等着佛和诸大菩萨来应供。长者需要十种德行:1、姓贵;2、位高;3、大富;4、威猛;5、智深;6、年耆;7、行净;8、礼备;9、上叹(在他上面的人赞叹他的德行);10、下归(在他下面的人愿意归顺拥护他)。
居士就是在家修道的人。

     "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佛虽有千百亿化身,但这时不会以化身前往,就命文殊菩萨代表,带着诸位菩萨前往应供,让大家都种一点福田。印度有这样的风俗,如果没有出家人来应供,这地方的人心就不安,睡觉都睡不安。你知道为什么吗?表明这个地方没福报。种地,要到地里下种才会有收获;福报到哪里去种呢?要到修行人那里去种,印度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哪里最有福报,哪里就最恭敬三宝。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
     这时候只有阿难尊者先受了远地斋主的别请,别请就是单独请他一个人,当时还有别请,后来就规定不准受别请。本来出家人不能单独外出,尤其是在自咨日,这已经是犯规了,又因路远未归,赶不及文殊菩萨分派众僧应供班次。

     "既无上座及阿阇黎,"
     阿阇黎就是师父,指法师、上座那些修行好的人。本来出家人不能单独外出,至少要有一人或两人同行,最要紧的是要有上座阿阇黎同行,才不易受魔障。特别是沙弥不允许一个人外出,就像小鸟的翅膀还没有硬,一遇是非,家都找不到。如果真有定力的话,单独出门也是可以的。阿难尊者这时还没有定力,又没有上座阿阇黎同行,所以才发生了下面着魔之事。不过我们亦要感谢阿难尊者,如果他不出毛病,我们就没有机会听《楞严经》了。

     "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这天阿难独自归来,没赶上文殊菩萨的分派应供,所以这天无人供养。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於所游城次第循乞,"
     应器就是钵,他就按照出家人的规矩手中托钵,在室罗筏城顺次挨户个地求乞。出家人乞食是有规矩的,不能超越七家,如无人供食,当天就要挨饿。比丘又叫乞士:“乞”是乞丐的乞;“士”就是士、农、工、商的士。这个士在古代的社会阶层里,除了君王,他是排在最前面的,身份很高的。同时,乞又是很低的,但是区别于乞丐,不是说出家人是乞丐,不是这个意思。他有上乞如来法食以滋法身;下乞众生饭食以养色身,乞士是这两种意思。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
     檀是布施,出家人叫布施者为檀越。以前的修行人不喜欢出来走动,往山里一坐可以三天五天、十天半个月不吃东西。佛陀是怜悯我们众生,叫弟子们出来乞食,本意是给众生结个法缘,不是你解脱了就可以了,还有那么多的劳苦大众应该去跟他们结个缘。所以每天至少一次,或者三天一次、七天一次出去化缘。弟子有修头陀行的,他每天只限定化七家,不修头陀行的多化几家也不要紧。但有个规定,不可以越门而过,要挨门挨户地走过去,所以,阿难希望最后的斋主能给他布施。

     "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
     斋主给什么就什么,给多少就多少,不问饭菜好还是坏,干净还是不干净;也不管斋主是富贵人家,还是卑微下贱人家。
     印度当时等级分明,有四个等级:
     一、婆罗门(宗教家);
     二、刹地利(王公贵族);
     三、吠陀(商人等一般人);
     四、旃陀罗(屠夫微贱种族)。
     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阿难要效法佛菩萨行平等慈心,发愿成就一切众生所求的无量功德。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枼,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因为以前须菩提尊者化缘专挑富人家化,迦枼尊者专挑穷人家化,大家就议论纷纷。世尊就问他们为什么这样?须菩提说:富人这一世把福享尽了下世就会很穷,所以让他多种福田,来世才可以得到福报。迦枼尊者说:穷人因为前世没有好好地布施,所以这世穷,这一世再不给他布施的机会,下世还要穷。他们俩个说的都很有道理。

     世尊知道两位弟子心存贫富的分别,不能普遍地行持平等慈悲,就呵责他们为小乘阿罗汉。世尊说了,我们出家人应该次第的行乞,不应该捡择富贵还是贫贱,你们这样不如法。须菩提尊者听了佛的教导就改了,一家一家次第地去行乞,再也不专捡富贵人家化了。迦枼尊者呢?还是保持原样,专门到穷人家化,世尊后来也不管他了。

     为什么世尊后来不说他了?因为,如果须菩提尊者不改的话,那其他弟子也会学他样专找富人家化,富人家饭菜好嘛,怕有这样的流弊,所以须菩提尊者马上就改了。迦枼尊者专门到穷人家,如果有谁学迦枼尊者那不是正好?你能心甘情愿吃不好的,世尊还赞叹呢,说:象迦枼尊者这样的修行人在,佛的正法就在,大家要好好向迦枼尊者学习。阿难尊者了解这些事情,所以他也不挑贫富,按照佛陀的教导,一家一家平等地乞食,接受供养。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阿难非常佩服如来所说,不应有分别心,应该行持平等乞食的方法。世尊是大开方便门,一点无遮障,还可以消除众人的疑谤。

     "经彼城堭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古时城门外都有一条壕沟,堭是城外无水之地;徐步即慢步;郭门即城门。这时阿难经过室罗筏城堭,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很有威仪地进入城门,修持沿门乞食的法门。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摸将毁戒体。"
     阿难一家一家行乞过去,没想到就碰到了一个冤家,谁呀?一个美女叫摩登伽女。这美女一看到阿难就起了贪心,因为阿难尊者也是皇太子,长得特别英俊庄严,佛具足三十二相,阿难尊者具足三十一相,比佛略差一点点。这个摩登伽女一见阿难就生起贪心,央求母亲成就她嫁给阿难。其母见阿难是个出家人已断爱离欲,就劝女儿打消这个念头。无奈伽女苦求并要自杀,其母不得已就用了一种邪术,叫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把阿难迷惑了,不知不觉便跟着她们进入室内。阿难一向注重多闻,不修定力,虽也证了初果须陀洹,但是定力还不足,眼看就要毁坏戒体。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願闻法要。"
世尊已经知道这个事情了,吃完饭马上回到祗园精舍。请佛吃过饭后,一般都要听佛讲法,这也是佛和出家人受供的真正目的,可以趁这个机会给他们宣讲佛法。就像我们现在做生意的,先吃饭后谈事,谈事是目的。所以国王等一行人都跟着佛来到衹桓精舍,願闻法要。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将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佛即刻回到精舍结跏趺坐,佛从头顶放出百种宝光,每种宝光放出无畏光明,这种光明可以降服一切天魔外道的邪术邪咒。从宝光中又生出千叶宝莲,宝莲花上有化身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宣说秘密神咒。这个神咒就是《楞严咒》,由化身佛来宣说,表示这是密因中之密因,咒王中之咒王。敕是敕令,命有大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持咒前往救护,文殊菩萨刹那间就到了阿难面前。阿难虽然已证初果,但定力不足,被邪咒所困。如果阿难戒体被破,便会堕落恶道很难再修成功。正在这将毁未毁、千钧一发之际,文殊师利菩萨持咒来到。《楞严咒》里有数段是专破外道邪魔的很灵验,所以《楞严咒》一念恶咒便消灭。邪术失灵阿难如梦初醒,故要提扶他,而且还要奖励劝导摩登伽女也去见佛,因此,二人一起回到佛所。

     大家很想知道,阿难尊者修行人怎么还会碰到这样的磨难吧?佛告诉我们,这摩登伽女前五百世里和阿难是夫妻,所以她见到阿难就放不下了,这也是有前世因缘的。摩登伽女来到佛所,听了《楞严经》后也开悟了,当下便剃度出家,后来也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悲泣是悲至极点,泣不成声,形容阿难悲痛之极。阿难见到世尊羞愧难当,一面磕头一面痛哭,悔恨自己没有定力,碰到一个境界就被境界转了,差点毁了戒体。自己一向注重听闻,佛法听了这么多,但是忽略修定,道力太小未全道力,我们可以想象阿难当时有多伤心。
     阿难译庆喜,因为他出生时正是佛成道的时候,所以全国称庆欢喜。后来他随佛出家做佛侍者,所以见到佛就象小孩在外面受人欺负受了委屈,见到妈妈一样哇哇直哭。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阿难坦白向佛悔过,并殷勤诚恳祈请佛开示:十方诸佛怎样修持而证菩提正果的道理,三种妙定:妙奢摩他、妙三摩提、妙禅那,哪种是最初易修的方便法门?怎么才能真正得到这修行的窍门呢?

     我们大家有没有这个疑问啊?(众:有)有人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卖狗皮膏药的,胸口拍三下:一帖灵,就起心动念了。有人今天还是佛教徒,明天看到一个头发挽得高高的山上的老道,腰里挂个葫芦里还有金丹,马上就起心动念了,佛教徒的身分也忘掉了。今天还念着“阿弥陀佛”要了脱生死,明天就改换门庭修别的法去了,脚跟站不定,见了境界就被境界骗了。你说伤心不伤心?我们这里的居士让你们来说的话,甜的说不多,苦的大概能说一大堆,一边说还一边哭,好像三宝欠了她很多似的。最后才弄清是他自己不明白,还没摸到门呀。所以,阿难代表我们大众向佛请问这个问题:十方一切如来是怎样站定脚跟的?他们最初是从哪个定入门的?

     "於时,復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願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恒沙菩萨多吧?这个恒沙菩萨里我相信一定也包括你们,你们信不信?(众:信)大家都象听圣旨一样恭敬领受。这个圣旨不是以前皇帝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是那个圣旨,是佛给我们开示,怎样了脱生死最殊胜的法旨。

     现在,我们科学界已经从二维三维研究到四维了,前几天有位世界级科学界的权威霍金来到中国做科学报告,阐述了第四维的概念,这在世界上已经是很高级的了。但在佛教界这是很低级的,你看,佛教一上来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十方就是三维的,三世就是四维的。再下来“一切佛”就更不是三维四维能概括的了,佛是无量无边的维,那么多维相互交叉,却又互不干扰,这在科学界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说,佛法讲的比霍金讲的不知要高深多少倍。但是霍金在中国作报告的时候,你看科学家知识分子都去听,中科院的要去听,当官的也要去听。我们今天讲《楞严经》,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文明的精华,诸位是具足福德因缘的才听得到的,这是每个人的因缘。所以,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摩顶有很多种含义,在这里是安抚阿难的心,让他的心平静下来象一个弟子的状态,他在这里还是我慢我执很强、很执着的一位。摩顶在佛教里表示慈悲爱护之意,使其消除魔障,这种慈悲爱护是遍一切众生的。摩顶也可以说,以佛光照除心里的黑暗,诸恶消除,众善增长。于今末世没有佛来摩我们的顶,但佛的法身是遍满十方世界的,我们行住坐卧、吃饭穿衣,无不在佛的法身里,只是肉眼看不见罢了,如果我们诚心祈求,佛也会来摩我们顶的。

     佛摩阿难顶后,告诉阿难及所有大众:有一种定叫三摩提,也叫大佛顶首楞严究竟坚固定王,包括无量无边一切之禅定,所有十方如来都是从这首楞严王大定,一门超出,而达到最庄严最微妙的正觉之路。阿难通过佛摩顶安慰,一下清醒了很多,知道佛要开示大众殊胜的法了,赶快爬起来瞌头。伏受慈旨,前面是圣旨,现在是慈旨,不是因为如来有权有势,而是佛陀慈悲我们。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於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同气就是同根,同一祖宗的气脉血统;情均天伦即在情分上均分天伦之乐,伦实是轮回之意。阿难和世尊是堂兄弟,佛问阿难:你和我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你当初在我佛法里,看到什么殊胜的境界,决然舍弃世间深恩重爱而来出家的?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
     阿难对佛说:我看见佛有三十二相,殊胜无与伦比,身体透明,光辉皎洁,犹如琉璃内映外彻。
     我现在给大家略略说几种佛相的庄严:佛头顶有无见顶相,有清净的肉髻相;头发是绀青色,不要烫就自然右盘成螺旋形;佛的眉毛犹如弯月;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白毫相光最奇特,一生下来就有,很长是螺旋卷起来的。他母亲摩耶夫人好奇,把这根白毫毛拉开一看:不得了,里面有一台小电视机,能看到十方清净刹土,看到佛菩萨围绕说法,他母亲看了之后特别高兴。佛一生中这个白毫拉开过2次,一次是刚出生时他母亲拉开看过。还有一次是他结婚时,妻子耶输陀罗也拉开看过。我们在礼佛的时候,以观佛的白毫相光最为殊胜,佛的白毫放光来摄受我们,这样观想礼佛可以灭无量罪,得无量福德,而且还开智慧。
     
     佛的鼻子又直又挺;佛的牙齿有四十颗,又细又密雪白整齐,每颗牙齿都有自然的卍字会放光明;佛的耳朵双耳垂肩;佛的下巴丰满;佛的双肩圆润;佛的手臂过膝;手掌不但可以正握,还可以反握,厉害不厉害?佛的手指细长,手指间有一层细细的网膜;手指甲也能放射光明;胸部有卍字相,自然功德云海,佛卍字放光,众生见到得不可思议的功德。从胯到腿都有殊胜相,佛的脚底有千幅轮相;脚跟有梵王顶相;大脚趾下有宝鱼、剑相;小趾下面有宝瓶相;每个脚趾头上都有卍字相,从头到脚不但相好而且有光明,所以阿难说: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

     唐朝的玄奘法师千辛万苦去到印度,在火龙窟瞻礼世尊形象的时候,看到佛的身影照像一样映现出来,他忍不住痛哭流涕,说了一首偈意思是: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出世时佛涅槃,为什么我业障这么重,看不到如来金色身?去年我去西藏的时候,他们从国外带回来一张照片,在印度的菩提迦耶金刚座上拍的,又看到世尊的形象清晰地映现出来,这说明佛法要昌盛,世尊的形象就会现出来。这张照片在我庙里,以后有机会我给你们看。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五)



     这部经传进来的时候就那么难,百千万劫难遭遇的经,现在大家来听也不容易。如果你们听经期间还抽烟喝酒,那造的种种不善业,我都要给你们扛着。不跟你们结缘就算了,你归你,我归我,既然现在我已经跟你们结缘了,你们那里的东西要到我这里来。这几天我身体也不好,你们越是有信心,你们无量劫来的业障我也感受到了,晚上睡觉翻身都翻不过来,我请宝观师给我刮砂,身上刮得一片红一片红的,这样再来给你们讲,你们大家要珍惜。希望大家听经期间要吃素,不要杀生,我们大家保持一致。我把我的身口意来供养法,大家也以清净身心来供养法,我们一起来求佛开智慧。

    前面,我们讲到佛的相好庄严,大家听到这个都要生起欢喜心。阿难尊者就是见到佛的相好,他不但生起喜欢而且怎么样?
    "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阿难就想:佛的相太庄严、太神圣了,绝对不是世间的情爱欲念所能生出来的。

    "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为什么呢?因为世间凡夫的情欲气浊,男女交媾气味腥臊;生产时,脓血杂乱十分不净,不可能生出佛这样子紫金光聚、胜妙殊绝的琉璃身体。是以渴仰,所以阿难尊者也渴仰:这多好,如果我也能得到圣者的相多好,所以他是看到世尊的相好光明而发心出家的。这就和我们一样,看到佛的相好就起心动念皈依佛门。因为这样,那么再看到其它好的东西起心动念转移目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阿难看到世尊的相好光明,心生仰慕,决然舍去王太子的地位而随佛剃度出家。因为阿难尊者是看到佛的相好才舍俗出家的,所以,后来碰到摩登伽女,也就很容易迷惑受骗。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世尊首先赞叹:善哉,阿难,你能舍俗出家是大丈夫。汝等的“等”字,就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众生,就象佛当场对着我们说法一样。你们看到我后面有一尊大的佛像,我前面还有一尊小的佛像,这就表示虽然是我在这里讲经,但你们要像听释迦佛亲口说的一样,并且要发广大心:为天边无际的、曾经做过我们父亲母亲的所有一切众生,代他们坐在这里听法,知道不知道?

     佛殷切地告诫我们:一切众生从无始至今,生死相续不断,白骨积如山丘,却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都是因为,不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不生不灭是常住,不增不减是真心,这是我们的无价之宝。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无价之宝,但是却把它忘失了,

     为什么会造成轮回?为什么我们做了三宝弟子修行还是不得力?还是被假相所骗、被境界所转呢?就是因为我们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知自性是清净光明不动不摇的。所以就随着现象转,现象生灭,我们也生灭,因此就造成了生死轮回。

     对我们念佛的来说,这常住就是无量寿,真心就是无量光;性净就是净土,明体就是觉照。但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念佛也念在执着上,念在着相上。不但不知道用真心,还要用妄想分别的识心,佛告诉我们:此想不真,这个想指妄想心,就像阿难尊者看到佛的相好,就心生欢喜跟佛出家;看到摩登伽女就把持不住差点遭难。

     我们大家也是这样,无始以来轮回到今,都是随着妄想心的支配,别人说我好就高兴;说我不好就不高兴,功夫好一点的脸上不表示,心里也不高兴。这都是被妄想心支配得颠颠倒倒、昏昏迷迷,皆由不识真心而枉受生死轮回之苦。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
     既然你想明白这无上菩提,你必须要真实明白地发现,你自己本具的不生不灭的根性,即如来藏性,也是成佛之道。现在,我问你什么,你要以直心来答我所问。《维摩经》说:直心是道场。一念未动之前是真心直心,若动念思惟就是第二念,便是妄心,要即问即答。佛为什么这样来要求阿难呢?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屈相。"
     因为十方如来从初地到十地,都是用直心来修行的。始指初地,终是佛地,从一地到十地中间经过很长时间,佛都无曲折心妄心,用直心才能成佛。所以,世尊要阿难舍弃妄执心,用直心来回答问话。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於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下面就是七处征心非常精彩。
     能缘之心就是攀缘心,佛要破阿难的攀缘心,于是就问阿难:当初你发心出家的时候,是因为你用攀缘的识心来见佛的三十二相的,那么我问你:你是用什么来看见佛的三十二相的?又是谁来爱慕如来三十二相的呢?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願舍生死。"
     阿难对佛说:我见如来三十二相心生爱乐,是用我的心和目看见的,由眼睛看见佛的相好庄严,于是心生欢喜爱乐,所以发心舍离生死,随佛出家修行,阿难这样回答。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於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佛告阿难:如你现在所说,你的真实爱乐来自你的心和目。那么,如果你不知道心和目在哪里,那就没有力量降伏尘劳。尘是污染心性,劳是扰乱心神,识心就是尘劳,就是烦恼。佛还用了一个比喻:

     "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
     世尊比了个例子,说一个国家出了土匪扰乱社会治安,国王决定发兵前往讨伐。但是,你总要先知道匪贼藏在哪里吧?总不能领兵抓土匪,土匪在哪里却不知道。所以世尊说,要出轮回,先要把轮回的根找到,先把这个心、目找到。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因为我们轮回生死,都是这个心和目的过错,我现在再问你:你的心和目究竟在哪里?我们看阿难尊者是怎么回答的?

     一,心在身内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实心居在身内,"
     阿难一上来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得很轻率,开口就答:世尊,世间十种(十二类众生除去无色和无想二类无有心目,故说十类)不同种类的生命,都以自己的心住在身体里面。阿难一点也不疑惑,很坚定地就这么说。你们会怎么说?你们也会说:心嘛,当然在身体里面啦,是不是?阿难尊者他也这么说,而且他还说:一切众生所有有情的心都在身体里面。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是不是这个口气?

     "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您问我眼在哪里?他不回答自己的眼在哪里,却说:我看如来青莲花一样的眼,也在佛的脸面上。听出这个口气来了吧?前面一句没有余地,后面一句很不客气。这是和佛说话,和自己的老师说话哦,大家注意一下阿难的口气和态度。接着他又说:

     "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浮根指眼根,四尘即色、香、味、触。佛叫他找心和目在哪里?他说:我眼能看到外面的色香味触四尘,我的眼在我的脸上;我的心嘛肯定在身体里面。想都不想,回答得非常轻率。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心平气和地问阿难:你现在坐在如来讲堂里,我们大家都坐在讲堂里面,你看这个祇陀林在什么地方?阿难回答: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qi)陀林实在堂外。"
     佛先不评判阿难说的“心在内,目在外”对是不对,接着再问讲堂和祇陀林在哪里?阿难回答:我们这个讲堂在祇树给孤独园里,而祇陀林在我们讲堂的外面。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再问:你在堂中先看到什么呢?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阿难回答:我在堂中先看到世尊,再看到大众;然后向外远望,才看到祇陀林和给孤独园。

     "阿难,汝瞻林园,因何有见?"
     佛又问:阿难,你看见祇陀林和给孤独园,是用什么看见的?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阿难说:此大讲堂门窗开通,所以我在讲堂内就可以看到外面远处的景物。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世尊反问阿难:如你所说,你在讲堂里,因门窗打开而看到外面的林园。那么,是否有这样的人,坐在讲堂里面却看不见佛,而能看到外面的林子呢?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阿难答道:世尊,人在讲堂里而看不见佛,却能看到窗户外面的林泉,没有这个道理的。
     "阿难,汝亦如是。"
     世尊一语中的告诉他:阿难,你正是这样的呀。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
     心为万物之灵,心亦有灵知之用。佛问:阿难,你的心一切明了,如果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是在身内的话,那就应该能看到体内的一切。可有人是先看见身内之物,而后再看到外面事物的呢?

     "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
     就按你所说的心在身内,即便见不到体内的心、肝、脾、胃,也应该见到指甲的生,头发的长,筋络的转,脉搏的摇,乃至我们的气血流荡。为什么看不见呢?既然看不见,就是不知内;心既在内,内却不知,那又如何能知外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所以,你所说的,觉了能知之心在身体里面,是不合理的,是错误的。
     大家想想,本来世尊说无量劫来生死轮回,都怪我们这个心和目,问心目在哪里?我们和阿难一样,想当然地以为心是在身体里面的。现在佛却说: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糟糕了,现在我们的心在哪里不知道了,念佛念心,那个心没有了,靠什么念佛呢?你修净土的平时是怎么念佛的?用妄想心念佛的吧?妄想的因得妄想的果,对不对?这就是很多人念佛,最后不得往生的原因所在。佛是真实的果,不是虚妄的果,必须要了达真心,找到真心念佛才有希望。

     佛法是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你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观世音菩萨千手救度,千眼照见,身体有几个?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救度我们的方便,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佛法无二亦无三。

     阿难尊者这时候还不太懂道理,想当然地直接跟佛那样子酬答。佛陀慈悲智慧地引导,越往下阿难尊者的心态越改变,从一个刚强难化的众生,变得越来越调柔。

     二、心在身外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阿难尊者前面不合掌也不磕头,直接跟佛就对答了,现在不一样了,稽首而白佛言:我听如来的法音,现在我开悟了,我的心实实在在是在身外。凡夫的分别心就喜欢在两极上跳,不是左就是右,不是里就是外。阿难尊者前面的见解被否定了,自然就跳到另一端,他还是按照自己的知见来。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燃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他还打了一个比喻,阿难说:我现在听佛这么说我开悟了,这个心在身体的外面。为什么呢?就象这个灯烛燃于室中,这个灯必能先照室内,然后从门口照到外面的庭院。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的脏腑,只能看见外面的一切,就和这灯燃在外面一样,灯在外面所以不能照见里面。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现在这个道理我已经明白了,没有什么疑惑的了,就跟您说的了义是一样的吧?没错了吧?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否?"
     阿难用灯光做比喻说明心在外面,以为佛会说他对。可是佛不答复,却问阿难:这些比丘刚才跟我在室罗筏城应供完了,回到祇陀林来。我已经吃过了,你看这么多比丘,如果只有一个人吃饭,大家会不会都饱呀?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阿难不单回答而且还加以解释,他说:不可能的,世尊,诸比丘虽然都是大阿罗汉,神通广大,但是他们的身躯却是各个不同的,怎么可能一个人吃饭而大家都饱呢?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
     佛告阿难:(既然一个人吃饭,别人不能饱,各归各的)那么,假如你认为,觉察明了之心实际是在身外的话,说明身和心是分开的,那样,身、心自然就没有关系,各自不相干。

     "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既然你的身心是分开的,那么,当这个心有所知道的话,身应该不能察觉;身有所察觉的话,心也不能知道。因为心和身变成两个了嘛,身体在这边,心跑到身体外面去了,身归身,心归心不搭界了,就好比一个人吃饭,别人不能饱是一个道理。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否?"
     兜罗绵译细香绵,色白柔软,比喻佛的手细白柔软。这时世尊把手伸出来,问阿难:你现在眼睛看到我的手,你的心知道吗?阿难答:是的,我看到也知道,这是世尊的手。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
     佛说:你眼睛看到东西时,心马上就能知道,怎么能说你的心在外面,和身体不相干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所以你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的分别心在身外,这样推理下来,不太合理吧。

     三、心潜伏在眼根内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维,知在一处。"
     阿难尊者见前面两次寻找都不对,就再换一个方向找心。阿难对佛说:世尊,如您所分析的:看不见身内的心肝脾胃,就不能说心在身内;身与心既然能互相知道便不相离,说明心也不在身外。那么,我现在再想想,哦,我知道了,我知道心在一个地方了。

     "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
佛即追问:在什么地方?阿难答道:这个明了的心既然不能知内,却又能见外,我再仔细一想啊,一定是潜伏在眼根之内。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阿难分析道:就象有人拿一个玻璃罩,罩在眼睛上,就像戴眼镜一样,虽然有东西罩在眼睛上,因为透明却没有阻碍,随着眼根(相当于眼神经)所见,心就能分别是什么。我的觉了能知之心,对内不能看见身内的五脏六腑,对外却能清楚分别外面的事物,那是因为心潜藏在眼根里面的缘故。
     阿难尊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琉璃不碍眼见,眼根不碍心见。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否?"
     佛就问他:按你所说,心潜伏在眼根内,好比琉璃罩眼一样。那么,这人戴上琉璃眼镜,应当能够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同时,他是否也能看到琉璃眼镜呢?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阿难回答说:是的,这人用琉璃笼眼,是看得见琉璃眼镜的。就象我们戴个眼镜,既能看到外面的景物,也能看到这个眼镜。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之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
     理解这段话有一个难点,先要弄清楚这里的比喻有两层意思:
     琉璃罩比眼;心比眼根。

     佛问阿难:你的心如果同琉璃合,向远能看见山河大地;向近又能看见琉璃眼镜。那么,我们能看见外面的山河大地,为什么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请问在座的,有谁能看见自己的眼睛的?如果能看到自己的眼睛,眼睛就成了外境不是自己了,跟自己不搭界了,怎么能像你前面所说“随眼根所见,心即能分别”呢? 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就不能说觉了能知之心潜藏在眼根里如同琉璃合?因为心如果藏在眼根内,就好比戴了一副透明的眼镜,既能看见外面,又能看见眼镜。而事实上,我们是能看见外面的景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睛,因此,比喻不能成立。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所以应该知道,你说:觉了能知之心,潜伏在眼根里如琉璃合,是不对的。这样推下来,阿难尊者的这个答案也是错误的。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六)



     讲经不能著在文字相上,我也警告自己不能著在法师相上,我们一起用调柔心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昨天讲经讲你们的心,直接把大家融入到经里来,把你们的身口意都变成经一样。虽然讲你们的心,还是按照经来把你们带进去的,有这个必要。

     “读经千遍,不如解经一字”,佛教里一直这样讲,但是你们不要误解了,拿来做不读经的理由。经要多读,读了之后再听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在杨歧寺讲的时候,有一个人说,他以前看了好几遍《楞严经》但是不理解,听我一讲他就明白了。还有一位大居士他来听了一天,以前他也是自己看《楞严经》看不懂,就把祖师大德圆瑛老法师、宣化上人解释《楞严经》的版本请来,放一排子对比着看,还是糊里糊涂的。

     圆瑛老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一生当中讲过七遍《楞严经》,被称为佛教界的楞严座主。宣化上人在美国是世界佛教教总会的会长,是阿弥陀佛啊,一生当中到处为众生背业障,临走的时候一身是病,最后再把众生的业障背走。《地藏经》里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善知识看到众生可怜,把他的业障背下来,手拉手地把他拉到平安的地方,然后告诉他:千万不要再进去了。但拉出来一百个,转身又进去九十九个。地藏菩萨再去拉,再把他们的业障背到自己的身上,再告诉他:不要再进去了,碰到别人也要告诉别人,不要再进去了,是这样的吧?

     宣化上人也是这样,但是还有人诽谤他,因为他在美国旧金山,地震学家测出今天有大地震,但宣化上人说了:只要我在这一天,我就不许它地震。厉害不厉害?佛法僧不可思议。宣化上人他也讲过《楞严经浅释》,他讲经都要求弟子们背诵,讲《楞严经》也要求弟子们背诵。这些祖师大德,他们以《楞严经》来护持正法,以《楞严经》来救这个世界,来救我们这些糊涂的修行人。我们接着往下学:

     四、开眼见明(外),闭眼见暗(内)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臓在中,窍穴居外;有臓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阿难愣愣地听着,一边听一边想,因为阿难一直都是在用识心思维,不知真心就是清净明性,所以想出来的答案都被世尊一一否定。我们大家有没有答案?我们天天靠心过日子,现在却不知道心在哪里了,可怕不可怕?特别是修行人,以心来修行的,修了半天心在哪里都不知道,佛教有句话叫:颟頇(man han)真如,懵懂佛法。糊里糊涂地不求甚解,不知道心在哪里,你就是再精进,用三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一万年修行,没有道根那都不叫修行,只有知道心在哪里了才叫真正的修行。所以,佛要帮我们搞清楚这个关键的问题。  

     这时阿难又想出一个譬喻来,他说:我们众生的身体,腑臓在中,窍穴居外。就是说,众生的五脏六腑在身体里面,内属暗;七窍九孔有口对外的,外属明。现在我面对佛,开眼能见外面的明,这叫见外;闭眼能见里面的暗,这叫见内,说明我们这颗心内、外都有。

     阿难这时候考虑就比较细了,不象前面那样毛手毛脚的了。阿难尊者的种种行为,心的状态,代表了我们这个地球人类文明一万年当中,所有凡夫的思想心理状态。一些心理学专家学者,他们对心的认识也不出阿难尊者这一段认识,所以阿难尊者的种种推寻,把我们人世间所有凡夫对心的这种猜想都包括在里面了。

     这时候他想到的心,开眼能见明,闭眼能见暗,讲的也挺有道理的。但是,这时候阿难尊者已不象前面那么轻率肯定了,虽然是这样想的,还是要问佛:是义云何?这个道理对不对呢?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
     佛还是耐心地帮他分析:当你闭眼见暗的时候,这黑暗的境界与你的眼睛是相对,还是不相对?假如和你的眼睛相对,那么暗就是你眼前的对境,就不是你的身体,怎么能说是“见内”呢?

     平时我们马虎做人,不爱探讨这些真理,所以,自己的真心丢了都不知道。前面佛已经下了定论:用诸妄想,此想不真。你们看这个“想”字,心上有相,有分别就有相,有相就是妄想,用此妄想心,此心不是真心。真心若是找不到,你念什么佛啊?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下去。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如焦腑;"
     如果你执着眼前的黑暗境界就是见内,那么,你在暗室里没有日、月、灯三种光来照明,这暗室中的一切都是你的焦腑不成?焦指三焦,六腑之一。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如果所见的黑暗境界不与眼睛相对,那又怎么能成为“见内见外”的见呢?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
     如果你说的见暗是指内对身中,不是指对外之见,那么,闭眼见暗是为见内,那开眼见外面的明,为什么见不到自己的脸呢?

     "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
     如果开眼能见外面的明,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脸,那就证明闭眼见暗也不能看到自己的身内,所以内对之理论不能成立;如果能见到自己的脸,那这个了知的心和眼根都应该是在虚空里了,怎么能说是在内呢?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
     如果心和眼根是在虚空,虚空自然不是你的身体。如果你执着离体之见还是自体的话,那么,我现在离你体,也能见你面,难不成我也是你的身体了吗?

     "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你的眼已有觉知,你的身应当无觉知,如果身体有觉知的话,死人也应该有觉知了。如果你执着眼和心都有感觉,那么,心和眼就应该有两种觉知。心和眼如果是两个,那你不是一个身体而是两个身体,照这样修下去,应该成为两个佛了,可能不可能啊?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所以你应该知道,你说的:见暗名为见内,是不对的。

     我们凡夫的种种思惟到了佛的面前都经不起推究,心到底在哪里?这是很细微的道理,你即便有大智慧想要把它吃透都吃不透。为什么?因为凡夫的智慧都是相对的,都是识心用功的,识心的特点就是相对。所以阿难能这样种种推寻,我们自己听听也不可靠了,无有是处。所以,你们带着这个问题好好想想,我们以往的这个知见要不要打破?(众:要)皈依三宝了要重新开始,什么叫转凡成圣?什么叫脱胎换骨?要痛下功夫才能找出这个心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阿难尊者已经从一个想当然的状态,开始对自我有怀疑了,他这佛弟子的身份越来越象了。我们有些人一边皈依三宝,一边拜师父,但是不听师父的话,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可是我们一路听下来,感觉是什么?我们活了这么大,每年要吃一千多斤粮食,几十年吃下来,还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这不糟糕了,这麻烦事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讲的这部《楞严经》,它属于转凡成圣,了脱生死的大法。从我们的心来说,一念起必落十法界,有四圣法界,还有六凡法界。我们且不说四圣法界,就说我们熟知的六凡法界:天、人、修罗、畜生、恶鬼、地狱六道,只要我们这个心一动,如果动的是贪、嗔、痴的念头,那就落到三恶道里去了;如果在修五戒,动念就是人法界;如果修十善的,动念就是天法界,所以,我们平时起心动念,无不落于六道之中。

      你想要了生死,就要破我执,我执的这个根在哪里?世尊说,心目为咎。我们这个心和眼平时不知道在做什么,什么是我们凡夫的心眼,什么是修行者往圣路上走的心眼,不知道。所以世尊这里,首先要把这个心、眼给找到,我们跟着阿难尊者再一起去找。

     五、心随法生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阿难以前都以自己的识心来推寻,所提理论都被佛所破。现在不敢再呈己见,这时他就开始引经据典,前面是通过自己的思惟这样想像的,现在他通过佛以前说过的,引佛的话来说:我过去曾经常听佛开示四众弟子:由心生的缘故,所以种种法生;由法生的缘故,种种心生。

     "我今思惟及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阿难说:我现在再思量,这个思量和能思量的本体就是我的心性,随它所和合的地方心就随之而生,所以心不在内、外、中三处。阿难这时候更深一步了,这已超过心理学专家研究的层次了。

     昨天来了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专门研究生物医学方面的教授,以前是浙江大学的。他很有悟性,他说:心和物其实是一元的,但他理解的心物一元和阿难说的这个比起来哪个高啊?还是阿难的高,现在的专家学者能够考虑到这一步就已经不得了啦。

     佛说的心法互生,是说法无自性,遇缘和合而生;心本不生,因法而现,二体皆空。但是,阿难又错认能思维的是他的心性,不知思维就是分别妄想心。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佛告阿难:如你刚才所说,由法生而种种心生,心随所合处而生。那么,你的心是否有体相呢?若无体相,拿什么去和尘境相合呢?如果无体相也能随处所合的话,那么十八界再要加上一个无体的七尘(本来是六尘),而成为十九界了(本来是十八界),这个义理不对。
     佛教的基础知识:五蕴、六尘、十二处、十八界。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之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
     挃是抓捏的意思。佛从反面又分析道:假如心有体相,那么,你用手抓或者捏自己的身体,你的心就会知道有点痛。佛的教导都是很实用的,我们现在可以实践一下,你用手抓一下自己,马上就感觉到有点痛,是不是?那么,这个知道被抓痛的心,是从里面来的?还是从外面去的?

     "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如果这个心是从里面来的,那就跟前面说的一样,应该先看到自己身内的脏腑;如果是从外面来的,那就应该先看到自己的脸,可是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脸。这心在内在外的说法,前面都已经被否定了,所以这里就略提一下。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意。"
     阿难这时候要跟佛辩论了,他说:见是用眼睛见的,能见的是眼,能知的才是心,怎么能说以心来见呢?这不是见的意思。阿难太恃己能,居然要和佛辩论了,不知自己错上加错。因为眼根本是物体,是视非见,需借心才能有知有见。
     这里又要注意一个难点:阿难的观点是:心知,不是用眼。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否?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佛说:如果眼能见的话,那你在房间里,那个门能不能见?(这里佛用了一个隐喻:身体好比房间,眼睛好比门)如果只要有眼就能见物的话,一个人已经死了,他的眼还在,那眼也应该能看见东西了?如果死人眼也能见的话,那怎么还叫死人呢?反过来说,死人眼还在,为什么就不能见了呢?到底是眼因心见,还是因眼而见?
     这里佛指出我们忽略的一个关键问题:见,到底是心还是眼?这就把阿难心和眼打成两片的知见给破掉了。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復一体?为復多体?
     今在汝身,为復遍体?为不遍体?"
     佛又叫了一声阿难,继续给他分析:再者你这个觉了能知的分别心,如果一定说有的话,那总该有体相吧,那究竟是一体相呢?还是多体相呢?现在心既然在你身上,那心的体相,究竟是遍满四肢的呢?还是不遍满四肢的呢?
     注意:这里提出二对四问:一体与多体?遍体与不遍体?

     现在从假说心有体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心是一体还是多体?现在这个时代好讲多元的世界,多元的文化,到底我们的心是一体还是多体呢?乃至我们这个心在身上是只在一个地方呢?还是遍布全身一切处呢?(众:遍布一切)遍布一切啊?下面,我们仔细来听佛是怎么分析的。

     "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
     如是心是一体的,那你用手抓另一只手的时候,应该全身都有感觉;如果全身都有感觉的话,那这个抓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抓处。
     你们现在用一只手抓另一只手体会一下,是全身都有感觉吗?如果是全身都有感觉,那说:“抓手”就是多余的,这个抓就应该没有一个明确的抓处。

     "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
     如果抓有明确的抓处,抓手就只有手有感觉,那说“心是一体”,(一体就是全体)这个概念就不能成立。

     如果说心是多体,那就变成多人了,哪一个体是你呢?
     这是破一体与多体。

     "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如果心是周遍全体的,就如前面所说的,你抓一处应该全身都有感觉,可事实上却是,抓一处只有一处有感觉。

     如果心不是周遍全体的,当你用手触抓头的时候,同时也触碰脚,你应该头有感觉,脚没有感觉。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而是头和脚同时都有感觉。
     这是破遍体与不遍体。

     我们凡夫所有对这个心体的定论,统统被佛破掉了,为什么要破啊?这就是我们众生心的狭隘,佛就是要把我们心的狭隘的框框都打破,懂不懂啊?这就叫不打碎旧世界,怎么能建立新世界?这有点象共产党宣言了。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所以你要知道,心随所合处而产生,这个讲法是错误的。

     阿难尊者提出的这么多看法,甚至对小乘根基所说的随缘所生,这些对心的认识,都还是思量分别心。

     是思量分别心就不能了生死,平时,我们到庙里去拜见哪位师父,人家师父叫你一心念“阿弥陀佛”。他没说错,一个字也没说错,但是什么叫“一心”啊?心在哪里你知道吗?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你念的全是有量的、有生灭的,跟那个无量光无量寿根本不相干。

     你修观音法门,没有师父告诉你:观音法门是返闻闻自性,你用真心还是识心在修?你不知道真心在哪里,你修什么?
     你修地藏法门,地藏法门是心地的宝藏一切具足,没有人告诉你心地的宝藏在哪里,你修什么?不知道真心在哪里的所谓的修,都叫相似法,相似的东西毕竟不是真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佛法是含糊不得的,治病救人的药也是含糊不得的,你敢拿自己的生死开玩笑啊?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