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道源法师:七种傲慢

礼敬诸佛,是对治「我慢障」令得尊贵身的。因为众生执若有「我」,故于他人生起高慢之心。「慢」因「我」起,故名「我慢」。

我慢能障佛道,故名「我慢障」。唯识论说:「云何为慢?恃已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这是总释「慢」字的意义。若详解「慢」的种类,则有七种:
 

 一、「单慢」:以自己与他人相比较,他人劣于自己者,则谓自己胜于他人。他人于自己相等者,则谓自己等于他人。这虽然比较的没有错,但因内怀「高举」之心,所以叫「单慢」。
  

二、「过慢」:他人于自己相等者,硬说自己胜。他人本来胜过自己,而偏说与自己相等。这种过分的慢心,所以叫「过慢」。
  

三、「慢过慢」:他人本来胜过自己,而翻过来说自己胜过他人!这比「过慢」更加过分,所以叫「慢过慢」。
  

四、「我慢」:这是七种慢的根本慢。内执有「我」,则一切人皆不如我。外执有「我所」,则凡是我所有的,都比他人所有的高上。这就叫「我慢」。
  

五、「增上慢」:增上者强盛之义、。因「我慢」未除,于精进修行之时,得一种「相似境界」,便谓已证圣果。这叫著「增上慢」。
  

六、「卑劣慢」:这有两种人:一种人,对于他人多分胜者,亦承认自己卑劣,但是还要「慢」一下,说是自己不过少分卑劣而已。另一种人,已完全承认他人之高胜,自己实在是卑劣,但是决不肯虚心下气向人学习。竟会说出这样话来:「你高你的,我卑我的,你成你的佛,我堕我的地狱,我不希望你来度我」!唉!这种「卑劣」而仍要「慢」的人,真是可笑亦复可怜了!
  

七、「邪见慢」:社会上有一种恶人,仗恃着他所作的恶事,生起「高举」之心,这就是「邪见慢」。例如:恶人作恶,犯法坐牢。他不但不以为不名誉,反而以为坐监牢的次数越多,越有资格!又如恶人杀人,不但不知悔改,反而以为杀人越多,越是英雄!噫!这种人在世之日,为害社会!为害国家!死了之后,一定堕入阿鼻地狱!真是害人亦复害己了!
  

一切凡夫,皆有「我执」:凡有「我执」者,皆有「我慢」。不过有轻重之分而已。有些人,见了诸佛之像,即肯礼敬;这是「我慢」轻的人。有些人,见了诸佛之像,不但不肯礼敬,反而故意的挺起胸脯,背抄两手,举目高视,好像要与诸佛较较身量似的。这就是「我慢」重的人。我们见到礼敬诸佛的人,固然欢迎他。但是见到不肯礼佛的人,也不要舍弃他。应当循循善诱,方便劝导,令知礼敬诸佛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初入佛门的人,教他礼佛,当然有点勉强。可是时间久了,也就自然了。将来不但见了佛不起我慢。就是见到一般人,乃至见到一般畜生,皆不会生起我慢之念。结果把「我慢障」消除净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尊贵身,这就是得到礼敬诸佛的利益了。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6-11 23:02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说众生因久往以来的习气薰习,形成了五毒恶习,即:贪、嗔、痴、慢、疑。有人将中间加了“妒”成了六毒。其中“慢”字为傲慢之意。骄傲的心理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显现的。对自认为比别人强的事物,人们就会感到十分值得骄傲,从而蔑视别人,吹捧自己。这一点在根基浅、度量小的人身上显现得特别明显。自己比别人有钱,是骄傲的本钱;自己比别人聪明也是骄傲的本钱;甚至自己长得比别人美,也是骄傲的本钱;修行人多比别人看过几本经书,是骄傲的本钱;多修了几年法是骄傲的本钱;如果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也没有得到的“大圆满”、“大手印”、“大圆胜慧”等无上大法,就大可以作为骄傲的本钱而吹遍天下;若有了特异功能,就更值得骄傲了,简直可以达到“与日月同辉,与佛相等”的境地。甚至自己的师父有名,也会使人立感自己身价百倍,不可—世,因而为此骄傲得不得了。

  修行人若具此傲慢心,就建起了修行的巨大的屏障,从而难以取得成就。提及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当前这个问题有着极大的意义。尤其是了解了几部法、几本经、刚学了几天法,或有了一点特异功能的人,有的好似天地之间巳无法容纳得下。在这些人眼中,任何修行的法也不如他的法高明,任何人的修证也不如他们高。于是,社会上练功的人互相贬低、诽谤、互相争斗。

  更有甚者,有人自创一功,要观对面一“爷”字,认为自己是天上之爷,左脚踩着佛,右脚踩着仙,自己是何人呢?岂不是大魔么?!

  “我慢心”在修行上不是仅仅表现为态度,而是一种知见,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潜在于人的第八识之中,使人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不容许别人比自己强,处处争强好胜。因缘具足时,就可以通过对人对事的态度显现出来。同时,这种我慢心强的人也最具有名利心,任何一点“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干扰,都可能改变他们心理平衡,甚至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这种人的虚荣心也很强。修佛者有此种意识就不能接受佛法的正知正见,不能对照自己过去不正确的观点而勇于否定自己。面对批评,他们常坚持自己的邪见,很难冷静地分析事物的对错。他们容易随意以自己的邪见曲解佛意,诽谤上师及道友,甚至呵佛骂祖,对诸佛上师不恭敬供养,诽佛谤法,造下无边罪孽,以至失去加持,最终自尝苦果。

  修佛法的人也有以“我慢心”、“法执心”鼓吹自己的宗派,排斥佛法的其它宗派的。修显宗的人说密宗是“魔法”,修密宗的人看不起显宗,而不知显宗是密法的基础,修好了同样可成佛……。

  如果自认为自己法力最高,不允许别人比自己强,自吹自擂,未证言证,甚至充当他人修行的魔障,则是心入狂魔,破根本戒,而不能入三昧耶,于正法相去甚远。

  观世音菩萨在《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说:此咒的相貌为平等心、无为心、大悲心、卑下心……其中“卑下心”就是将自己看得不如别人,一切都不行,而绝不是“老子天下第一”。人们都懂得自满必退堕、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而修行层次不够的人则很难实际做到真正的谦虚,因为他们没有破除“我执心”、“法执心”。人们多喜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以满足自己比别人强的欲望。相比之下,三界中无有比佛更崇高伟大之人,以佛作比较,自己则渺小至极,无骄傲的资本。佛法认为,众生是自己过去父母,是未来的佛,故不可以傲慢心对待。如果不以“卑下心”修持《大悲咒》,则纵然念破了嘴皮子,也不会相应。因为“卑下心”是与法界相应的根本条件。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普贤菩萨尚且观自身无始以来所造罪孽须忏悔无尽,直至“众生尽、虚空尽、我愿乃尽。”凡此种种教诲,无—不是让修行者将自己观成差距很大,以卑下心,做罪人想。这样才能不被我慢心魔扰乱。

  有几个当前流行的修行者的我慢心的表现形式:

  一是认为自己最伟大,开天辟地,天下无比,根基非同一般,开口闭口总是告诉别人自己是某佛、某菩萨、某大仙、某活佛转世。我曾听一人说自己是济公转世,可以不必烧香拜佛,俨然是与释迦佛平起平坐。试问济公本人在世时是这样吗?济公在世时对佛无限恭敬,是因其深知娑婆众生无一福德智慧超过佛陀者。因度顽愚众生,才显现狂颠。如只见他“狂”就仿效之,岂不是东施效颦!只会增上我慢心魔,造呵佛骂祖的罪过。另有几位,各个说自己是释迦牟尼佛转世。学佛的人都知晓,佛已入涅槃,既已了生脱死,脱离轮回,还会到人间再示现一个凡夫吗?况诸大菩萨化身来世救度众生,都是以佛法教人入善道,修持而得解脱。非到必要时,从不轻泄密因,告之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今“练功者”,仅凭几分灵感,为满足我慢心的虚荣,“测问”了一大堆自己伟大的前世。你希望自己是最高的“神”吗?那么心魔、外魔便会告诉你,你的前世是“玉帝”、“王母”、“观音”,或是他们的“女儿”。这种希冀自己是圣人的妄想,由我慢心魔起,勾引外魔相应,致使邪魔附体,津津乐道自己为“圣人”,甚至引起疯颠出偏。有一老太婆因练了当时最时髦的“大自然中心功”而出偏,心魔与外魔相应,而大显“神通”。她在房顶上或公园里,到处吹嘘他是王母娘娘“转世”,成了妄想狂。还有人说什么:自己是“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是他的仆人。在前些时,一个地区竟会出现若干个练功者都自称是“玉帝的女儿”,你是“二女儿”,我是“五女儿”。但这些人都没有任何大福报、大根基、大修行的迹象。一时间,诸多“仙女”纷纷下凡,欺世盗名。“我是哪位圣人转世?”的这个问题最好由修正法的大成就的上师来认定,即使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若是真的已经成佛了,自己也就不会再来人间修行、受苦了。

  有人说自己已出了神通,有天眼,可以看出某些“图像”,那么,谁能鉴别这些“图像”是真的,还是假想的?是佛显现的,还是魔变的?佛法认为修持达到初地菩萨以上的境界,才能见到空性,才能真正见到多维空间的现象。否则,皆不究竟,所见之相多属幻相。而且《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藏多少活佛上师为佛菩萨化身应世,生来就具有大神通,尚且须修加行,不断的忏悔罪孽。我等初学之人,有什么可狂妄的?即便出了一点神通,也离解脱大道相距甚远。越是为名为利生大我慢心,就越是远离解脱道,而入于魔道。

  你越是喜欢当大神,“上面”就越会封你的前世、今生、后世为“佛”、“大菩萨”,“大仙”等等,以满足刺激你的贪心,使你生起我慢心,以形成修行的障碍,使你走上邪路,这是十分危险的事。你喜欢济公,认为你与他很有缘,进而认定自己是济公的徒弟。请问“上面”,回答会使你大吃一惊:你既是“济公”,惊喜之余,深信不疑,我慢心立至,立即以活佛自居,编功创法,成了“祖师大德”。

  二是觉得自己聪明绝顶,与众不同。可以不用学佛就成“佛”,不拜上师学密法,而可自创“密法”,甚至说可直接从“上面”请佛“传功”。将不伦不类的一些邪法大全拿来骗人,则属胆大妄为。此行从根本上违反密宗的传承法则,必受极大的果报。

  试问藏地诸大菩萨转世,哪一位不是从小即从上师学经学法?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为文殊菩萨化现,尚且到处参访学法,闭关苦修才得成就,同时修《三十五佛忏悔文》不辍,才感得三十五佛现身。后来,文殊菩萨又亲自现身传法(不到八地菩萨的境界,不能见到菩萨真身)。故佛教的传承十分清净,绝无任何未成就的人敢以某某祖师自居,胡编乱造佛法的。密法重师承,上下几十代不改样,口耳相传,代代可得到大加持。而今汉地人刚学了几天法,就急不可待地创编,俨然以佛法创始人自居。此种人绝非佛法密宗中传人。需要指出的是,密宗认为只有诸佛菩萨祖师才是创始人,其余皆是继承人,没有任何篡改编创佛法的资格,否则必遭天谴。

  老实说,修行者若能以卑下心踏踏实实的将佛法全面继承下来就不错了,真要修成就那就更不易了。藏人没有一个敢于在还没学到佛法的精髓和证悟大空性的时候就改编、创新,这点与我们汉人的习气绝然不同。他们认为没有哪一个凡夫的智慧可以超过佛菩萨,诸佛所创的无上密法,非一般凡夫可以测度,更无需凡夫去创编—个字。祖师们也都怕后世之人以我慢狂心随意篡改佛法,阉割了佛法的精髓,故将所有的甚深密法的后面都注有“此法已交给护法空行守护,如有人擅改一字,必遭护法严惩”的字样。如有人欲将佛法移植到自己“创编的”功法中去,就必要倒大霉了。

  三是随便学了几部法就以“上师”、“活佛”自居,愚弄学人。不是比学问上还有多少不懂之处,修证上有多少还没有亲证?自己修行的差距还有多大?距解脱道还有多远?守没守好清净戒?人格好不好?习气重不重?烦恼多不多?对上师三宝真正恭敬了没有?知见是不是都正确?所作的一切是不是按上师的教导去做了?自己的贪嗔痴比学法前少了,还是多了?大悲心是不是多了?是不是证到了宇宙的空性?我慢心小了没有?菩提心产生了没有?所得的是正加持还是邪加持?……,而是比我的上师是否比别人的有名?他教给我的法是不是比教给别人的大?自己所得的名利是否比修法前大多了?自己是否已得到别人的崇拜?自己是否已将比自己强的人踩下去了……。

  直至成佛之前,这些横向比较的问题都存在,是共性的,任何修佛法的人都不应回避。问题是应该如何比,比什么。而现在又有多少人对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加以研究呢?甘孜的红教三大寺之一的竹箐寺有规矩,一进去学法要十五年不准离寺,从基础理论到修证实践,藏文与大小五明都要全面学习。三大寺中另—大寺嘎妥寺亦规定学僧要学满五年才能离寺。汉地有些人仅去了几天,学了一两个法回来即敢自称“上师”,甚至狂妄的不得了。还随便为别人灌顶,接受别人的顶礼,这不是我慢心魔在起作用吗?

  凡此种种,都是我慢心的具体体现,是极有害的。对修行人来说,是极大的障道法。

  “我慢心”是心魔的产物,由于众生有始以来业力熏习的种子藏于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中,能使自己以“假我”为中心,将自己的一切看得比别人强,我慢心重的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显示自己比别人强,遇到别人超过自己时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因生怕别人各方面超过自己,故常采用贬低别人、诽谤别人的卑劣手段,或作别人修法的魔障。按佛的理论说,我慢心重的人,是由于以往的习气,引得心魔在作怪,特别是修行人,只要想修行求解脱,心魔就立即会使内心出现各种以“我”为中心的念头。这就是魔障的开始。有些人尚且不知,以为非得产生烦恼使得坐卧不宁甚至出偏发疯,才是有魔障。殊不知,每个人都有心魔。如果没有“心魔”,我们早就成佛了。有业就有魔,只不过心魔大小不同而已。通过修行,会使业力减少,直至消灭,心魔也就会越来越小,直至消除。心魔小的人,能够接受佛的正知正见,我慢心也小,就不会感得外魔前来扰乱。说自己是什么“伟人”,而满足自己傲慢的习气。退—步说,即使自己真是根基大得不得了的人物,修行的成就也大得不得了,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任何人的根基法力与佛也是无法相比的,况且真正的大成就者都是十分谦逊的,没有“我慢心”的言行表现。任何人有我慢,就表明他没有成就。

  古代有菩萨名“常不轻”,他见什么人都要顶礼,说:“你们未来都要成佛啊!我绝不敢轻视你们。”观一切众生将来必定成佛,因而起恭敬心、卑下心,这就是菩萨的境界。是因他有能看到众生成佛的大智慧。历代成就的大德,没有一位不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像霸王项羽之类的狂妄之徒是不会有成就的。

  所以,要学佛,就要首先承认自己不行,需要从现在做起。别人的优点比我多,别人的习气比我少,诸佛菩萨大德祖师是我们的楷模,发誓以小学生的身份,恭恭敬敬地学习,永不松懈。对众生,观为未来佛,决不轻慢。对自己,则观久往劫来曾造无量恶业,恶业如有形,整个宇宙不能容纳,乃大罪人。要发心修忏悔,不敢有丝毫我慢之心。将无始以来一丝一毫的善根善行,即使是曾施与畜生一块食物的小善德,也回向菩提,作解脱之正因。绝不可像世人说的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式的人。对别人的成就,我随喜、赞叹,向其学习,绝不嫉妒。以此知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对于现世生活困苦不顺、违缘极多者,应多观自己前世所造罪业无边,善根福报不具。更应以卑下心猛励精进,不敢有稍许骄傲、懈怠,将三界观成苦海,发愿此生要后来者居上,发大出离心,非有所成不可。

  对于有大福报之人,吃喝不愁,万事顺利者,也不必自命不凡。什么福大、命大、造化大,都是一时的。须知,此福皆为有漏福报,使去一分就少一分,如口袋中的钱一样。如今生不积善德,肆意挥霍造孽,不但今生要受报,恐来世难有福报可享,甚至堕于恶道。所以更应珍惜福报,用来修行,将所修福报回向为成佛之资粮。昔文殊菩萨降生之时,家中的米皆变成金,可见福报无边无量。虽如此,文殊却没有生我慢心,而是兢兢业业地出家苦修证道。释迦佛出家前贵为一国太子,尚不迷恋富贵,以卑下心拜师修法,何况我们这些罪苦众生。

  对于修到一定高境界的人,如果自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得道高人”的话,就有麻烦出现。此念一发,即生魔障,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得什么。定中现幻境,俨然自己已然成佛,受到成千上万的崇拜者的赞颂,果然天上人间“第一”。此境一现,即已着魔,今生修行是定难成功了。

  对于大善根者,对自己的要求就应更高。这些人由于久往劫来,因历代苦修菩提善根,故一闻佛法,即能生信,而发愿解脱。这样的人应观为何转生人世?若是因前世业力所致,更应苦修,将宿债还清,了去尘缘,还自己的本来面目。世间的修行之人都是因未修成就,或造业才来人间受苦的,故没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若为担负转法 lun之伟业而来,就应以平等心对待众生,严格要求自己,从理论上、修证上、智慧上、戒律上都要有很高的要求,更应以平等大悲心,将众生视为未来之佛而教化之,对有缘的己之弟子、师长,绝不应存有丝毫我慢之心。应不为名、不为利,忍辱负重,苦修证果,才不枉自己的大愿、诸祖师的培养教诲。这样借前世的善根、愿力与今生的使命、功德,在上师的加持下,就一定会有大成就的。倘若执迷不悟,沾沾自喜自己的根基大、佛缘大,将前世的大根基用来骗人捞钱,修邪法,篡改佛法或教人崇拜迷信自己,未证言证,诡称是“佛”,打着佛法的名义造恶业,就等于拿着黄金换粪土,必将毁灭自己,使累世修持的功德功亏一匮,化为乌有,甚至直堕地狱。

  修行人一旦有了我慢心,则人神共愤,本尊护法不悦,诸佛上师不予加持。因为我慢心从根本上有违佛训。而外魔则对此极为欢喜,借此机会对狂妄的行人作邪加持,必欲将狂徒收为魔王眷属方为称心。此时,修者还不知晓,自认为是在“修佛”,已得到了“佛”的加持,事事遂心如愿,心满意足,自己的确比别人伟大,岂不知已作了魔王之眷属矣。

  任何修佛者,都是佛陀之弟子,都应对佛陀上师十分恭敬,不得有丝毫傲慢的态度,即使将来成就超过上师亦应如此。对上师的任何“不如”自己的地方不得蔑视,以防诱生我慢心,助长弟子在师前发生放肆的行为,世间岂有弟子应在师前狂妄的!一旦对上师生我慢不敬,必造成极大罪过,而失去—切加持。

  一个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在法界中只有一瞬,自己在人世间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会成为未来之因,我慢心必将成为修行者未来成就的巨大障碍。由此而引发的身、口、意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可能将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由此引发的魔障可能将无法摆脱。以此疯颠发狂者不在少数,古来即有之。

  总之,我慢心是心魔的表现,修行人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任我慢心猖獗,就等于忘记了修行的根本。如果不灭自己的我慢心,不管你对外魔如何凶狠的降伏,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将会永远在心魔的控制之下,难以得到彻底的解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有时候心气太高,很傲慢;有时候心气又太低,很怯弱。而学佛修行是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把握适度,不紧不松、不高不低,才是解脱的状态。
   
但现在我们总是把握不住,有一点功德、成就的时候就骄傲了,有一点违缘、障碍的时候就自卑了。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就没有功德,即使有功德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傲慢不让我们发现他人的功德和优点,这样我们就无法学到别人的功德和优点。有的人在世间或是出世间稍微有一点成就,就目中无人、趾高气扬,这样的人没有功德,好似狭沟里的小溪,哗哗作响;而有功德的人,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寂静沉稳。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对治傲慢。当我们骄傲时,与那些更有成就的人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还差得很远。那些大德高僧的智慧与成就就像太阳,能照亮整个世界;而我们的智慧和成就如同一盏油灯,只能照亮眼前。如此一比,傲慢心自然就没有了。   

当我们怯弱的时候,可以往下比较。与那些没有成就的人比,自己还算有一些成就,如此就又开始有自信了。我们既不能骄傲,也不能有怯弱之心,因为二者对我们的危害都非常大。
   
每个人都有我执,这种念本身就是傲慢。有我执,就有自他的分别,就会有看不起的人,就会有看不惯的事。当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你内心的智慧、德行便降到最低处了。倘若总是分别这个人行、那个人不行,如此斤斤计较,这也是一种傲慢。这时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依照上师的教言去降伏它。
  
  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因为此时你内心的智慧、德行在最高处。心就像大地一样,无论是在上面建造房屋,还是挖沟开渠,都坦然接受,有这样的心态,才是没有傲慢。

高与低、骄傲与自卑这两者,最好都要观为空性。如果能以空性的智慧来摄持,就会彻底断除这些念头。如果你暂时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用比较的方法,也可以消除傲慢与怯弱。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这是成就的关键。

遇到善知识,遇到善知识自己本身具备的条件要足,什么条件?诚敬。绝对不是善知识要求学生对他真诚恭敬,那不是善知识,善知识绝对不会有任何要求。为什么要诚敬?诚敬是性德,只有性德才能够契入心性;不是诚敬,你是妄心,妄心入不了真实境界,就这么个道理。老师取学生,确确实实是这个标准,这个学生,你看他这人真诚、恭敬、老实,这是个人才,他能成就,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会特别照顾。他天天在观察,天天在帮助你,分寸拿捏得非常准确,为什么?过分对你好的时候,你起了傲慢心,贡高我慢心;如果对你冷淡的时候,你心灰意冷,都不能学到东西。所以老师对你一定是不即不离,完全是自自然然的长成。我们过去常常有这种想法,以后遇到的时候,真的,真是这样的。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一个人到台湾去的,跟着军队去的,那个时候不跟军队就到不了台湾,我那个时候二十二岁,只有从军到台湾。到台湾之后人地生疏,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熟悉的人,很想读书没有钱,缴不起学费。在军中服务待遇非常微薄,仅仅能够维持自己很低水平的生活,这样的困境当中只有靠自修。书本非常缺乏,纵然是有,买不起,怎么办?只有去抄,星期假日到图书馆去借书借来抄,哪有现在这么方便?遇到方东美先生是知道他是安徽桐城人,是老乡,虽然不认识,是老乡,就套着老乡的关系给他写一封信,信里附了一篇文章给他看。目的呢?没有别的,希望能同意我在学校去旁听他的课,那个时候对哲学很有兴趣。信寄出去这是一个试探,能不能有什么后果不知道,也不去想它。一个星期回信收到,他寄来,约我到他家去见面,我到他家里第一次见面,就是我那一封信自己介绍自己。

见面之后问了我很多话,我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希望能到学校旁听。他告诉我,他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六十年前),你到学校去旁听,你会大失所望。」我听了这句话,就是凉水浇头,希望完全没有了,所以当然表情就很沮丧、很难过。我们这样坐了大概五、六分钟,坐了五、六分钟他老人家又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是作梦都不敢想的,在他家里的小客厅、小圆桌,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跟他学哲学概论是这么学来的。

以后,他的学生很多,大概这种教学只有我一个。所以方老师很多成就的学生,包括香港新亚书院的院长唐君毅,也是方老师的学生,听到之后对我才另眼相看。他说「方老师的眼睛长在头顶上,谁都没看中,他能看中你,单独教你,你一定有长处。」实在讲我什么长处都没有,真正讲长处就是对老师的恭敬,这是从小父母教的,沾这一点光。我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跟李老师的时间长,十年,都是一点诚敬心。没有诚敬,什么也学不到,大概就是我跟一般学生比,我比他们诚敬心要多几分,就靠这个。这六十年过了,我的经历当中,我就非常肯定印光大师的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印祖只讲到这里。我后头加了几句,一百分的诚敬得一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你就得万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没有真诚恭敬什么都得不到。真诚恭敬要培养,从哪里培养?培养自己的谦虚,谦虚还不够,应该讲谦卑,谦卑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就。你们去看看《了凡四训》,你看了凡先生他对于一些读书人上京去赶考,他的判断哪个人可以考取,哪个人考不取,都被他料中,他会看相吗?不会。他看什么?就看这个读书人的言行举止,如果真正表现谦虚的,这个人决定考中,他的标准就这么一点点。

《四训》里头讲得清楚,他劝他的儿子要学谦卑,谦卑的人一定诚敬,诚敬的人一定能够契入心性。有一丝毫骄慢就考不中,《了凡四训》也举了一个反的例子,有个人去赶考,自己非常自负,他文章写得好,他对一些同学也瞧不起。他去考没考中,心里很不服,大骂这个考试官没有眼睛,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取?他在那里发作大骂的时候,旁边有个老道在旁边笑笑,笑他。他就很生气,就对这老道,「你为什么笑我?」他说:我笑你,你的文章大概不怎么太好。「你没有看过我文章,你怎么知道?」我看你发这个脾气,就知道你写不出好文章。这个读书人难得,一听之后,老道讲的话有道理,所以马上就谦恭,就在老道面前忏悔,老道就教他,以后他真改过自新,三年之后再去考,考中了。了凡先生看人没有别的本事,他不是一个命相家,他就看人有没有诚敬,言行举止是不是端庄、是不是老成、是不是恭敬,从这里看,连世间法成败的关键都在此地,又何况是佛法?要紧,不是不要紧。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6-11 23:42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