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讲解 作者:达真堪布

《普贤行愿品》讲解 作者: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开始讲解《普贤行愿品》。

    我们现在无论是闻法还是修法的时候,主要通过《普贤行愿品》来回向和发愿,通过《普贤行愿品》消业积福。我们的历代祖师们也非常重视《普贤行愿品》,尤其是法王如意宝非常重视这部经典。他老人家在世时曾经讲过,他不希求任何东西、任何法,只强烈希求四众弟子每天至少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法王如意宝为什么这样重视《普贤行愿品》呢?为什么要在四众弟子面前这样强调修持《普贤行愿品》呢?因为对于修大乘佛法而言,这部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在喇荣,做任何善法的时候,都会念诵《普贤行愿品》。大乘佛法中,一切菩萨的学处都包含在这里。

    四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最后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这是普贤菩萨亲自传授给善财童子的法。上师老人家也曾经讲过,他是善财童子的转世,也可以说是善财童子的化身。当时善财童子亲近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很多善知识,获得了文殊菩萨殊胜的加持,打开了广大智慧之门,现量证悟了诸法最究竟的实相,令他有能力真正进入普贤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当中。

    其实《普贤行愿品》的内容非常深广。真正要进入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真正要发出这样的愿,至少要达到初地以上菩萨。善财童子本身善根深厚,而后获得了文殊菩萨的加持,开启了广大智慧之门,真正进入了这样的状态,亲见了普贤菩萨,得到了普贤菩萨的亲自摄受。普贤菩萨给他传授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这里有这样一个甚深的缘起和意义。

    我们现在无论是闻法、修法的时候,还是做任何善事的时候,也都会念诵《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的最后一品,但是它也可以单独成为一部经。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般若五百颂》等,都是从经中摘下来的,也可独立成为一部经。

    《普贤行愿品》有汉文版,也有藏文版。

    按藏文版的解释,是《圣尊普贤行愿之王》。其内容分三部分:初义、经义、末义。“初义”是最初的内容,“经义”是这部经的意义,“末义”是最后结束的意义。

    初义可以分两部分,一个是名义,一个是译礼。

    名义是“圣尊普贤行愿之王”。

    “圣尊普贤”可以指普贤菩萨,也可以指所有的菩萨,位前菩萨、登位菩萨、位后菩萨。位前菩萨指处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登位菩萨指初地到十地的菩萨。位后菩萨指成佛以后的菩萨,比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他们都已经成就佛果了,但是他们在示现上为菩萨,以菩萨的身相来度化众生。所有的菩萨都可以叫普贤。

    “普贤行愿”是指普贤菩萨所宣讲的行愿,也可以指所有菩萨的行愿。“行”是他们的所行所做,“愿”主要是他们的所思所想。一个是行为,一个是思想。也可以说是普贤菩萨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的思想和行为。

    下面的内容都是普贤菩萨的行愿,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的行愿。这都可以包括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罪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 lun。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行愿”还可以这样解释:“行”指普贤菩萨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可以指一切菩萨的学处;“愿”是我们对这些学处、境界有强烈的希求之心。

    “行愿之王”:在这里所发的这个愿,不是普通的愿,不是普通的欲望,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译礼,指翻译的时候,译师们为了遣除自己翻译过程中的违缘而做的礼拜。“顶礼文殊童子尊”,在此顶礼了文殊菩萨。

    经义分三个阶段,前行、正行、后行。前行是修七支供,清净相续。要成就这些愿,也要积资净障。若是没有净除业障,没有积累福德,这个愿也不会圆满,不会成就。所以首先修七支供,使自己的相续得以清净,自己的资粮得以增长乃至圆满。正行,就是展开宣讲这些愿望。后行是讲《普贤行愿品》的功德而结束。

    汉文版的《普贤行愿品》总共分十二个部分:(一)礼敬支;(二)供养支;(三)悔罪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 lun支;(六)请佛住世支;(七)回向支;(八)愿差别;(九)愿边际;(十)愿利益;(十一)劝受持;(十二)总回向。

    (一)礼敬支。

    包括三门总礼、身的礼拜、语的礼拜、意的礼拜。

    1、三门总礼。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在一切处、一切时中所示现的一切如来。“十方”包括一切处,“三世”包括一切时,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人师子”指佛陀,一切如来。在藏文版中,这个“师”是狮子的“狮”。群兽之王就是雪山的狮子,人中之王就是佛陀。这是拿雪山的狮子来比喻佛陀。为什么呢?雪山里的狮子一出现,其它的野兽都会心惊胆战。佛陀一出现,一切天魔外道也是心惊胆战。还有一种解释:佛在人间示现为人相,也可以叫“人师子”。一切处、一切时当中所示现的一切如来,这是我们恭敬礼拜的对境。

    “我以清净身语意”:“清净身语意”指清净的身,清净的语,清净的意。我们依靠什么礼拜?就要依靠这些来恭敬做礼拜。恭敬顶礼时,身、语、意都要清净。

    这里主要是要求心要清净。心清净了,身和语才能清净,因为心是决定身和语的关键。心清净了,在它带动下的身和语也是清净的。若是心不清净,身和语也不会清净。所以我们要以清净的身语意恭敬顶礼。

    意清净,这里主要说的是深信。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有胜解信心,并且以觉悟或智慧的心态来净除身语意的污染。若是没有这样觉悟的境界,身语意上的这些染污是不会清净的。所以要有胜解信心。

    然后是礼拜。在前面讲过,礼拜主要是对治傲慢心的。有恭敬之心,才能对治傲慢心。什么叫恭敬之心?就是了知诸佛如来这些无漏的功德,并且生起欢喜之心;同时发现自己的过失,并且有惭愧之心。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顶礼的根本是恭敬心。若没有恭敬心,就没有真正的顶礼,没有真正的礼拜。顶礼是要对治傲慢心的。傲慢心的两大特点是:其一,看不到对方的功德;其二,发现不了自己的过患。有傲慢心的人,不会有任何进步,不会有任何成就。因为他发现不了对方的功德,也就无法能够对这些功德生起欢喜心,所以他学不到对方这些无漏的功德,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患。

    现在的人到处怨天尤人,就是因为有傲慢心。自己还不服气:“我没有傲慢啊!”这就是傲慢。其实一切的错误,一切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对方没有错,对方没有问题,一切的不清净都是自己的心,一切的不幸运都是自己的业障。若是你心清净了,则一切清净;若是你自己的业障消除了,还会遭受这些不幸吗?还会遭受这些痛苦吗?不会的,都是自己的问题。但你没有发现,没有觉察到,还认为自己没有错,不是自己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忏悔?我找不到忏悔的对境啊!”这个问题就更大了,这叫傲慢心。这种人永远改正不了自己的过失,永远觉察不到自己的错误或问题。这种人还能有进步吗?我经常说的“水里的石头”,就是指这种人。水里的石头,泡得再久,既不会泡软,也不会泡开

TOP

犯错误不算错误,不认识错误才是错误。作为凡夫,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若是你能反省、能忏悔,都可以改变,都可以清净。

    做礼拜、顶礼,这就是普贤行愿,是我们要学的、要修的,我们要跟普贤菩萨学,要跟这些菩萨学,才能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若你不向普贤菩萨学,不去学这些菩萨的学处,你就无法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礼敬诸佛,这就是普贤菩萨的行愿,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摩诃萨的学处。

    礼敬诸佛,有身礼拜、语礼拜、意礼拜。但根本是意礼拜,要以恭敬心,恭敬顶礼。什么叫恭敬心?就是直接对治傲慢的心态与信念。处处能想到诸佛的功德,并生起欢喜心;处处能发现自己的过患,并且有忏悔、惭愧之心。这叫恭敬心。这种心念,能直接对治傲慢心。

    恭敬心有两大特点,傲慢心也有两大特点,彼此的两大特点是相反的。若是在自己的心相续中具有恭敬心,傲慢心就生不起来了。有热的地方,就不能有冷。同样,在心相续中有恭敬心,就不会有傲慢心;有傲慢心,就不会有恭敬心。

    “我对佛很恭敬啊!我对上师很恭敬啊!”若是真有恭敬心,就不会埋怨佛,更不会埋怨上师。在心相续中要有恭敬心,然后以恭敬心做礼拜,这叫礼敬诸佛。

    在这里讲,以清净的身语意礼拜。心里有恭敬,心地清净了,语和身也是清净的。其实无论是祈祷、赞叹,还是做顶礼,都是恭敬心的一种表现。无论是称扬、赞叹,做大礼拜、小礼拜,还是弯腰、低头,都是恭敬心的一种表现。若是心里没有恭敬,这都是假的。当面说得都好听:“上师不得了,智慧圆满、慈悲广大……”然后五体投地顶礼,看似很恭敬。但若是心里没有恭敬,这些都是假的、装的。什么叫装的?就是只在口头上称扬、赞叹,不是从心里真正恭敬。

    想到自己与佛和上师相比差得太多了,不足的地方太多了,过患太多了,心里很惭愧,很忏悔。你觉得佛或上师确实有那么多的功德,有那么多的威力,从而发自内心地欢喜,然后称扬赞叹,那是心里话,是发自内心的。否则,都是假的。心里不但没有一点恭敬,还很傲慢:“我比上师还好,我的福报比上师还大,我的知识面比上师还广”,若以这样的心态赞叹或是礼拜,都是假的。

    我们为什么要磕头?也是觉得自己很惭愧。知道对方有很大的功德,内心非常欢喜,然后磕大头、磕小头、弯腰、低头,那才是真心的。若只在口头上说,在表面上做,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因为这是在欺骗上师,欺骗佛,欺骗众生。心和口不一致,心和身不一致。看似很有恭敬,很有礼貌,实际上是在欺骗上师三宝,欺骗众生!

    想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要学修普贤行愿。要学修普贤行愿,首先要学修礼敬诸佛——恭敬礼拜、顶礼诸佛。真的,应该仔细思维一下,应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是在修佛还是在造业?

    “一切遍礼尽无余”:在一切时、一切处中,对示现的一切如来一一遍礼。每一尊佛,每一尊如来面前都有一个自己,并且在恭敬礼拜。

    “尽无余”指一尊佛也没有遗漏,一下子恭敬礼拜了一切如来。“十方”包括一切处,“三世”包括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时都有佛。不是在大殿里面有佛,到家里就没有了;也不是做课或打坐的时候有佛,而在其他如吃饭、睡觉、在外面溜达、聊天等时间里没有佛。哪里都有佛,什么时候都有佛。

    《普贤行愿品》很重要吧!我们要明白、要深信这个道理。若是明白、深信了,就没有造业的余地了。在哪里造业?处处都有佛,任何时候佛都在看着呢,你是躲不掉的。你深信了这个道理,就没有当面和背后的差别了。

    现在很多人修行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就怕上师看到,怕同修道友发现,然后尽量装一装。觉得上师看不到、同修道友也不会发现的时候,就开始要造业了。这就是有当面和背后的差别。守护誓言不能有当面和背后的差别,当面怎样背后也要怎样。有当面和背后的差别而去守护誓言,是破坏誓言。佛、上师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处处都在,处处都有佛,时时都有佛;处处都有上师,时时都有上师。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一切时、一切处中都应该以恭敬心做顶礼。一切处、一切时中都觉察、发现自己的过患,并且心生惭愧;一切时、一切处中都能忆念佛和上师的功德,并且心生欢喜。

    天天都在念,时时处处都在顶礼,都有恭敬心,这样才叫“一切遍礼尽无余”。若是现在恭敬顶礼,一会儿就不恭敬顶礼了;在坛城里可以恭敬顶礼,一离开寺院到家里,就不恭敬顶礼了;在大殿里有恭敬顶礼,一出大殿,回自己房间就没有恭敬顶礼了,这样还是没有做到“一切遍礼尽无余”。应该是在一切处、一切时中,都在做恭敬顶礼,这才是“一切遍礼尽无余”。因为一切时、一切处中都有佛,都有佛的示现。

    “没有佛啊!我没看到啊!没有感觉到啊!”你没有看到,没有感觉到,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为什么没有看到呢?因为你只有肉眼,没有法眼,没有慧眼,所以看不到。想看到真正的佛、菩萨和上师,你要有法眼和慧眼。你以肉眼只能看到站在你前面的这个皮囊,然后对他生贪心。你应该把这个肉眼闭上,少看,因为它只能看到这些。看到后心里或者生贪心,或者生嗔恨心。感觉好一点了,就生贪心;感觉不好了,就生嗔恨心;傲慢和嫉妒同时存在。一个肉眼只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若是你想处处时时都能看到佛,就要有法眼、慧眼和佛眼。佛眼先不说了,你先有法眼或慧眼也行。以法眼和慧眼看,才知道确实是无处不在的!

    为什么感觉不到呢?就是因为你只有分别心,只能感觉到这些不清净的境相,只能感觉到这些痛苦,其他的感觉不到。怎么办?以清净心、平等心去感受、去感应,才能感觉到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原来,在我头上,在我眼前,处处都有佛。”

    若是要时时处处都有恭敬心,都做礼拜,也很难做到,这要有一定的修行和定力才能做到。你现在做不到,因为你心不定,没有定力,没有禅定的功夫。只有普贤菩萨才能做到,其他的菩萨,比如登位菩萨有时能做到,有时做不到;位前菩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只能做到相似的,做不到真正的。你现在想做到,要有定力。

    “处处要做礼拜,那我应该做大礼拜还是小礼拜啊?”不用做大礼拜,不用做小礼拜,只要在心相续中恒时具有恭敬之心,你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礼拜,包括吃饭睡觉都是在做礼拜。若是在你的心相续中不具备恭敬之心,你磕大头、磕小头,五体投地,全身着地,都不是做礼拜,就是摆摆样子,都是假的。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处处都要做礼拜,我吃饭的时候怎么做啊?我是吃饭还是做礼拜?我睡觉的时候怎么做啊?我是睡觉还是磕头?”若是真能恒时有恭敬之心,一切所言所语、所做所行都是在做礼拜。

    “一切遍礼尽无余,难啊,做不到!”是的,对没有修行的人来说是难,但对有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难,只是一瞬间的事,都是在当下。我们做礼拜是一种普通的修法,但若是真正要做到礼拜,真正要修普贤行愿,也是不容易的。

    大家要知道,我们经常强调,首先要懂,要明白该怎么做,这是很重要的,能不能做到不重要。你们现在自己认为每天都在修行,根本没把顶礼当回事。这也是普贤的行愿,你每天都在修行,你真正做到这些了吗?现在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其实,问题就出在自己的身上,没有出在别人身上。不是因为道场,不是因为道友,更不是因为上师,而是因为自己不明理,因为自己没有修行。要明白这点,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应该在当下解决。你从别人身上找不到原因,想跑到别的地方解决不了问题。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这是第一个偈颂。这个偈颂我们每天都念好几遍,但是自己明白了吗?这样思维过吗?自己是这样做的吗?没有吧。都只是在口头上“哇哇”地念。

    我经常说,学佛修行要实在,不能虚伪。念得很流利,唱得很好听,根本没有去思维它的内容,也没有去想它的意义,更没有去做。每天都在念,每天都在表面上做,这叫虚伪。现在很多人学佛修行都很虚伪。

    我经常强调,学修要认真一点,实在一点,修法的时候不要这样不死不活的。你们修《普贤行愿品》时也是,说没念也念了,说念了也没念;说没修也修了,说修了也没修。这叫不死不活。希望不要这样!你想解脱,想成佛吗?那就要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指什么?指佛果。阿罗汉、独觉佛也是解脱的境界,初地到十地菩萨也是解脱的境界。但是这里为什么加个“不可思议”呢?那是佛的境界。解脱和解脱不一样,若是你想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就要学修普贤行愿。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礼敬支——恭敬礼拜,包括三门总礼、身的礼拜、语的礼拜、意的礼拜。昨天讲的是身口意三门同时礼敬,今天讲身口意分别礼敬。

    2、身礼拜:

    首先是身顶礼,主要是以身体来做恭敬礼拜。昨天讲过,以清净的身做礼拜,首先意(心)要清净。若是意(心)不清净,身体也不会清净。比如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行,可以说是身清净,但若是心里不清净,虽然在表面上没有去做这些恶业,但实际上还是不清净。所以有恭敬心,心里清净是非常重要的。

    身礼拜有低头、弯腰等很多种方式。显宗里主要有两种:一个是五体投地,一个是接足礼——直接把佛的足接到自己的头上。密宗里讲的全身着地,就是所谓的大礼拜。我们用身体做礼拜,是一种恭敬的表现。但若是心里没有真正的恭敬之心,看似很有礼貌地低头、弯腰或做大礼拜、小礼拜,那也不是真正的礼拜。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贤行愿的力量,以及自己胜解信的力量。“普贤”可以指普贤菩萨,也可以指一切菩萨。普贤菩萨的行愿也就是佛的境界。普贤菩萨在示现上是菩萨,但实际上是佛,所以他的行愿也就是佛的行愿,也就是佛的境界,也可以说是一切菩萨的境界。无论是在佛的境界还是在菩萨的境界里,都可以如是地显现。

    “普现一切如来前”:在一刹那当中,像山河草木等一时映现在镜中一样,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时显现在眼前。在普贤菩萨的境界里,在一切佛菩萨的境界里,都可以时时这样显现。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佛刹土中极微尘数的佛在一瞬间可以显现在一个极微尘中。礼拜者自己也是,在无量无边的诸佛面前都可以显现一个自己。

    佛有那么多,自己也有那么多,同时在做礼拜。这在佛的境界里是可以的,在菩萨的境界里也是可以的。这就是普贤行愿。你看,浩如烟海、无量无边的诸佛一瞬间可以显现在眼前。“哎呦,那么多佛,我怎么礼拜啊?”没有事,在每一尊佛面前都可以显现一个自己,自己也可以变现那么多,然后做礼拜。这多圆满啊!但是我们现在很难相信,很难做到。因为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像,是无分别的,以我们的分别念,以我们的见闻觉知无法想象,无法衡量。

    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自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恭敬礼拜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没有分别的。若是“这边有佛,那边没有佛”,“在这边做礼拜,在那边没有做礼拜”,这就有分别了,这是我们的境界。在大殿里有佛,在家里没有佛;在佛堂里有佛,在厕所里没有佛。礼拜者自己也是,现在在山上,山下有没有我,在山下就没法做了。在寺院里有自己,在家里没有自己。很多人还担心:“我出去了怎么供佛,我家里的那些佛怎么办?没有人供啊!”“我也想把佛请到家里供上,但是我经常出差,没法供。”这都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境界。

    为什么说不可思议?为什么说不可言喻?以我们的分别念,以我们的见闻觉知,这种境界不可思议,不可言喻,我们没法想像,它是超越的。若是你想不到,说不清,感觉不到,领会不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说“普贤行愿威神力”?你要相信普贤行愿。我们经常念“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它和“普贤行愿威神力”是一个意思。“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佛已经获得了三身的究竟果位。佛所获得的、所成就的这样一个真谛,就是诸法的实相和真理。“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一切法自性是不变的,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僧众”这里指得地菩萨,他们已经现量见到了诸法的实相和真理,而且没有丝毫的疑惑。

    法性是不变的,本来就是这样。佛已经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境界与真谛,我们要相信。僧众虽然还没有获得究竟成就,但是已经现量见到了诸法的实相,就像哑巴吃糖块一般,尝到了那个味道,已经亲眼看到了,没有丝毫的怀疑。通过这三个加持成就所愿。加持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没法想,没法说,没法去感受和体会,但是佛已经证得了,菩萨已经证得了,诸法的本性与实相原本就是这样的,自己对此生起胜解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深信这样一个真谛,深信这样一个实相。这就是为什么首先要说“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贤行愿的力量,自己胜解信的力量,若是二者都具备了,下面的内容就容易理解了。否则就很难。为什么呢?“普现一切如来前”,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时显现在我的现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以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身体,礼拜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佛陀。你看,一瞬间在眼前显现的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无量无边的佛,也是自己恭敬顶礼的对境。谁在恭敬顶礼?我在恭敬顶礼,我也有那么多身体,在每一尊佛前都有一个我,都在“一一遍礼刹尘佛”,同时在做礼拜。这样的景象不可思议!为什么说是“普贤行愿王”呢?就是这个原因。世间也可以有很多欲望,也可以有很多希求,但都不是这样的。而普贤行愿是超越的,所以它是愿中之王。普贤行愿不是普通的行愿。我们只要明白了,深信了,就不用到处乱跑,不用到处去找佛了。

    佛在印度,在西藏?还是在哪里啊?其实,佛到处都有,你也到处都有。若是心到位,恭敬和礼拜也是恒时的,没有不恭敬、不礼拜的时候。我们真正明白了,深信了,佛处处都有,恭敬和礼拜也是处处都有。很多烦恼自然就没有了,内心自然就清净了。处处是清净,因为是佛;时时都清净,因为是佛。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3、意礼拜: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于一尘中尘数佛”:在一个极微尘中,有十方三世一切极微尘数的佛陀。

    “各处菩萨众会中”:这些佛也不是孤独佛,都安住在菩萨众会中,由无数菩萨围绕着。

    “无尽法界尘亦然”:无尽法界的每一个极微尘都是如此。

    “深信诸佛皆充满”:深深信解,在每一个极微尘中都充满了一切佛刹土中极微尘数的诸佛。

    这是意礼拜。意礼拜就是要相信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景象。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这才是佛法,才是最究竟的佛法。要相信不可思议,才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如果你不相信不可思议,就得不到不可思议的加持。

    密勒日巴钻牛角的时候,显现的是诸法最究竟的实相与真谛。他不是在玩神通。若是玩神通,他把自己变小钻进去,或者把牛角变大钻进去就行了。但是他没有!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这是最究竟的佛法,是不可思议的。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这里讲的就是诸法最究竟的实相与真谛。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有的人看过很多遍了,但是没有看懂,没有看明白。只觉得猪八戒很好玩儿,孙悟空神通很大,唐僧虽然很清净,但有时笨了点儿,不够聪明,不够智慧。其实,《西游记》里讲的也是诸法的真谛。孙悟空为什么没有逃出如来的手掌呢?他通过神通可以一下子进到龙宫里去,一下子进到天堂里去。但即使他的神通再广大,也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因为如来的手掌和虚空是等同的,是一体的。这里面讲的就是诸法的实相。我们都看明白了吗?没有吧!你们现在学什么法都是这样,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都是这样糊里糊涂,就这样浪费光阴。我虽然没有太大的智慧,但是一看就懂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为什么没有跳出如来的手掌呢?这个时候,显现的就是一个真谛,一个实相,不可思议的境相。

    就是要深信。若是你深信了,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若是你当佛的面,还敢做这些坏事吗?不敢吧!但是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怀疑啊!“说是这样说,但这是我自己的屋,是我睡觉的地方,不可能在这吧!”东想想,西想想;一会儿分别这个,一会儿分别那个;一会儿贪这个,一会儿恨那个。修法时摆出来的姿态很好,在表面上装得也很好,笑咪咪的,但心里都是胡思乱想,不是贪就是恨,不是傲慢就是嫉妒。佛是无所不知的,你心里想什么,每一个起心动念,佛都一清二楚。哪里没有佛啊?你的心脏里、头脑里都有佛。“一尘中有尘数佛”,不是一尊佛,是整个微尘数量的佛。自己相信了吗

TOP

若是具有信心,具有善根,佛是无所不能的,佛是万能的。若是没有信心,没有善根,佛是无能的,什么办法也没有。若是你真的深信,佛是无所不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你深信了吗?没有吧!“哎呦,有违缘了,有障碍了。”给这个发发信息,给那个打打电话,今天用这个方法,明天又用那个方法,根本就没想到佛。若是你真懂了,深信了,心态自然就稳住了,自然就安住了。

    为什么我经常说“风一停,沙自然就会落到地面上”?同样的道理,你一深信,心自然就安住了。不是要去控制念头,也不是要去控制思想。思想和念头要控制吗?有大海就有波浪,有心就有思想和情绪。互相都不影响。犹如大海不影响波浪,波浪不影响大海。若是你真深信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的心自然就安住了,自然就定了!还会那样飘忽不定吗?还会那样心慌意乱吗?还会那样手忙脚乱吗?

    我们平时稍微有一点点违缘障碍,就心慌意乱、手忙脚乱了,“怎么办啊?完了!”一会儿祈祷,一会儿跑去算命。拜佛不行,就去找算命先生;觉得算命先生也不行,就去拜神;觉得还不行,就去走后门,然后又去送礼。不让你们东跑西颠、到处瞎跑,都不听。你的心定不下来,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懂得佛法。现在讲的这些叫佛法,你们还是没有懂。到印度去拜,到西藏去拜,到处去拜,到处去找,还是没有明白。找吧,能找到就好,希望你能找到。但是找不到吧!其实就在当下。不用到处找,不用到处拜上帝,不用到处拜高人。处处是净土,处处都有佛。“一尘中有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佛在眼前,一切菩萨也在眼前;佛在当下,一切菩萨也在当下。还找什么啊?还到处求什么啊?解脱是求来的吗?成就是跑来的吗?若是到处跑就能成就,那就跑吧!现在交通方便,有汽车、火车、飞机,想坐火箭都可以。

    意敬礼,即意恭敬礼拜,就是要放下心态,要深信这样的究竟实相。如果你能深信,心态自然就放下了。不要飘忽不定,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

    一心不是分别。其实分别和不分别也是一体的,体上没有可分别的,相上是有分别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但不是所有的法门都要去学。若每个法门都要去学,就叫分别。一精通一切精通,你把自己的法门修好了,把自己的心态修好了,一切都OK了,这叫“法门无量誓愿学”。如同昨天我讲的那个比喻,你怕扎脚,想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这个能实现吗?能找到那么多牛皮吗?即使找到了,能铺满大地吗?不可能的。其实你不用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自己做一双鞋穿上,就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既容易又方便。“法门无量誓愿学”也是,若是一个个地学,叫分别,那是愚痴的做法,不是智者的做法。若把一个法门修好了,把自己的心态修好了,一精通一切就都精通了,要深信这个道理。这是意礼拜。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语恭敬礼拜。礼敬诸佛、称赞如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对境也是无量无边的佛陀。在无量无边的佛陀面前,也有无量无边的自己,以微妙舌根发出无有穷尽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流出无量微妙的言辞海。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尽未来一切劫,称扬赞叹如来的甚深功德海,对一切如来一一赞叹。所赞是一切诸佛的所有功德,称扬赞叹的对境是犹如烟海般的佛以及他们的眷属。

    谁在赞叹?我在赞叹。赞叹者“我”也是无量无边的。每一个佛菩萨面前都有一个自己,也以微妙的舌根发出无量、无有穷尽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流出无量微妙的言辞海,无穷无尽。

    以什么方式赞叹?忆念这些佛菩萨的功德。他们从发菩提心开始直至成就菩提果之间的一切功德,比大海还要深广。佛在经中说,整个大地的微尘可以数尽,四大海的水都可以饮尽,整个虚空以尺子可以量尽,但是佛陀的功德不可衡量。即使世间那些根本不可衡量的东西都可以衡量了,佛的功德也无法衡量。阿罗汉通过自己的神通去说佛的功德,也说不尽;一地到十地的菩萨通过他们的神通力宣说佛的功德,也说不尽;哪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时说佛的功德,也说不尽。

    我们要称扬赞叹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境界,所用的时间是“尽于未来一切劫”,不是千年万年,而是尽未来一切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时时都要忆念佛的功德,时时都要忆念菩萨的功德,时时都要忆念上师的功德,这样心的相续自然就清净了。若是这样,还有胡思乱想的余地吗?没有!要恒常忆念,即没有不忆念佛的功德的时候,没有不忆念上师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去忆念、赞叹佛和上师的功德。

    赞叹也不仅仅是在口中说,而是要在心里忆念,生起欢喜心。若是能这样忆念,还会一会儿想家,一会儿想孩子;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的吗?不会的!“赞佛甚深功德海”,就这样以清净的身口意,恭敬顶礼赞叹十方三世一切如来。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当时普贤菩萨做礼拜的时候,“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我们就要这样发愿。“如此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穷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就要这样无有疲厌地去恭敬礼拜。这是当时普贤菩萨给善财童子讲的。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做赞叹的时候也是如此。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未来一切劫当中不断。虚空没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的烦恼没有穷尽的时候,因此我之赞叹无有穷尽。没有不做礼拜的时候,没有不做赞叹的时候,没有不起恭敬心的时候。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无有疲倦和厌足。

    我们的法会只有十天,你看供灯组,尤其是修法组,累得、困得好像没有精神了,没法活了一样。这里说了,“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你们也就修了十天,还只是白天,一共就七八个小时,还是很轻松的。我们很多修法都是要昼夜念修,不能间断的。这个时候你们怎么办?可能法会结束了,你们就都要往生了。你看佛是怎么发愿的?菩萨是怎么发愿的?我们也要学普贤行愿,要这样做。

    礼敬诸佛和称赞如来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两个愿,也是七支供里的一支——顶礼支。今天就讲到这儿。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今天讲七支供之供养支。

    (二)供养支: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供养,有有上供养和无上供养。有上供养指世间的这些福报;无上供养指出世间的这些福德。这里一共有三个偈颂,前两个偈颂的内容,讲的主要是有上供养,属于三界之内的。比如说人间、天界,还有其他处殊胜的供养,是属于世间的。第三个偈颂,主要讲的是无上供养,指的是出世间的阿罗汉、独觉佛还有菩萨,尤其是佛的境界。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是福田清净,第二是意乐清净,第三是供品清净。

    第一,福田清净。福田是指佛和菩萨,他们具有智慧,功德圆满,属于福田清净。尤其在密宗里,强调上师是诸佛的总集,是最殊胜的福田。

    第二,意乐清净。自己要有一个清净的发心。无论是给佛做供养,还是给上师做供养,都不能是为了平安健康等世间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否则,意乐就是不清净的。以信心做供养,意乐要清净,知道佛有无漏的功德,并且生起欢喜之心。以这样的心态与发心去做,而不是勉强地做,也不是掺杂吝啬心等烦恼去做,内心完全是清净的。若不是发自内心,做供养还不如不做;若是自己发自内心,做供养才有功德。我经常给大家讲,修行要靠发心。什么叫修行?什么叫行善?就是发自内心地做。若是勉强地做,就不叫行善,也不叫修行,就没有佛法。为什么说没有佛法呢?就是没有发心。做任何善事都不能勉强,尤其是做供养,更不能勉强,不愿意做就不做。若是自己心里还有舍不得或是有贪恋,暂时就不要做了。就看自己的发心。若是自己发自内心,知道佛的功德,知道供养的功德以及做供养对自己的利益,然后发自内心地特别想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做供养。总之,意乐要清净。

    第三,供品清净。若是你有吝啬心和贪心,有执着和分别,就是不清净的,这样供品也是不清净的。无论是金银还是珠宝都一样,若是有吝啬心、贪心,有分别、执着,就是不清净的。没有分别、执着是最好的,没有吝啬和贪心也可以,这样才算是供品清净。

    福田清净、意乐清净、供品清净,这三个条件都要具备。自己要以恭敬心、信心,发自内心地施舍,放下吝啬心和贪心。

    有上供养分真实物质供养和广大意幻供养。真实物质供养分三种:身体、受用、善根供养。

    第一,身供养。自己的身口意要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愿成为佛或上师弘法利生的工具。你的身口意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就是用于弘法利生的。

    都会说“将自己的身口意供养给佛和上师”,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上师如意宝曾经讲过这件事,当时可能很多人都想将身口意供养给上师。上师说,不要轻易说这种大话,将身口意全部供养给上师,没有那么容易。

    将身口意全部供养上师、供养佛了,这是断除我执最好的一种方法,也是放下自我最好的一个方法。为什么呢?你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佛,交给了上师,就没有自我了。你的一切就是上师的,就是佛的,不是你的。你的一切就是用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的。

    如此珍贵的供养,佛和上师是不会让它浪费的,一定会将它变成弘法利生的工具,用来弘法利生。你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若是没有,就要努力,争取做到,让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早日变成弘法利生的工具。若是身口意清净了,自然就能弘法利生了。“我怎样弘法利生啊?我是不是要下山了?我是不是去接触很多人啊?”不是!你先不要考虑这些问题,先不要提下山的事,先不要提结缘的事,这些机缘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

    那我现在怎样才能成为佛和上师弘法利生的工具?就是依法、依上师的窍诀好好修,让自己的身口意三门变得柔软,变得清净,这样自然就变成工具了。

    “现在我的身口意还没有清净,是不是就不能做身供养了?是不是就不能供养给佛和上师了?”可以供养,没有问题。现在你是不清净的,但是你可以通过佛法、通过修行让身口意变得清净、调柔。你也是弘法利生的料,因为众生都有佛性,你也有佛性,所以你也是块料。现在若是你去努力,也可以变成弘法利生的殊胜工具。

    若是你现在身口意完全清净了,有弘法利生的能力了,你现在就可以去弘法利生。“我现在没有达到那种彻底清净、圆满的状态,怎么办?”没关系,你现在也可以把自己的身口意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从此以后,一定要更加精进修行。同时告诫自己:“我已经将身口意都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了,是要用来弘法利生的,要时刻抓紧时间修行啊!”

    现在无论是让你学佛修行,还是让你去弘法利生,你一句话也不能有。给你怎样安排你就依教奉行,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因为你已经将身口意都供养给佛了,供养给上师了,不属于你了,你不要执着这些。

    “你现在还不行,要好好学,精进修,今年或者明年,最晚后年,必须要成佛。”“好!行!”你应该去做了,最好在今年或明年,最迟后年就应该成佛,最起码也要成菩萨。必须要这样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成佛,肯定不能贪吃贪睡,要少吃少睡,多学多修。因为你的身口意已不再是你的了,已经是佛和上师的了,你就要依教奉行,就要按佛的要求去做,按上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OK了,不能有第二句话了。

    当你相续成熟得差不多了,有弘法利生的能力了,佛或上师就会告诉你,“好,去弘法利生吧!去辅导吧!去讲经吧!去摄受弟子吧!去弘扬大圆满法吧!”你只能说“好!”然后去引导众生,去教化众生,去弘扬大圆满法,去利益更多的众生,不能有第二句话。

    “哎呦,我身体不行。”身体行不行,佛知道,上师知道,不用你自己说。如果你这个“工具”快要坏了,佛和上师也知道要维修和保护,你不用担心。既然给你安排了,你就行,不要再说其它的。就要这样。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身口意三门供养,你这个“我执”自然就放下了,对自身的贪心也自然就放下了。“不行,我得多睡会;不行,我得多吃点;不行,我得多养养这个身体。”这些想法都不会有了,因为身口意都不是你的了,是佛的了。这是一个断我执的方法。

    其实佛不需要你的身口意。弘法利生是靠众生的福德和机缘。众生有这个机缘和福报,佛的事业随时都会有。佛的事业是恒常的,佛的事业是任运的。让众生将身口意供养给佛的事业,这是给众生一个放下自我、断除贪心的机会。若是你有这个发心,能够供养,完全可以。无论是将你的身口意供养给佛,还是供养给上师,这都不是为了佛,为了上师,而是为了你自己。这是佛和上师给你放下自我的机会,放下对自己身口意的贪心的机会。

    佛和上师不需要你的供养。佛的事业是任运的,恒常的。任运,即是自自然然的,不用刻意去做。哪里有众生的福德,哪里有众生的善根,哪里就有佛的事业,哪里就有佛在度化众生。所谓“任运自成,恒常不变”。佛的事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主要看众生有没有这个福报和善根。众生什么时候有福报、有善根,什么时候就有佛的事业。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哪一个众生有福报和善根,佛的事业就在他身上,就在他的相续中,其实不需要靠其他什么外在的因缘。

    既然佛的事业也不用这些众生来做,为什么众生要做身口意供养?其实这是同一个意思。若是你能放下自我,断除对世间、对自己身口意三门的执着,当下你就有福德了,当下你就有善根了,佛的事业当下就融入你的相续了。

    首先,你自己要将身口意供养佛,同时要断除对自己身口意的执着、贪着。然后再将自己的身口意变成弘法利生的工具,这时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也就清净了。这是一种方法!看似将身口意供养给了佛,看似为了佛,看似在帮助佛,看似你对佛太好了,实际上是佛在利益你、帮助你,实际上是佛对你太好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你真正能将身口意供养佛,那你就能放下对身体的贪着,放下对自己身口意三门的贪着。供养的目的是什么?供养以后要做什么?就是要变成弘法利生的工具。这样,身口意三门就要彻底清净,若是不清净,就不能弘法利生。若是自己能说到做到,若是真正能落实,自己的三门自然就清净了。如果三门清净了,就会永远地解脱烦恼、摆脱痛苦,会获得永恒的安乐和幸福,自己的福德和智慧就都圆满了!这都是为了你,都是你解脱的方法,都是你圆满的方法。

    很多人都不明白,“佛对我太慈悲了,上师对我的恩德太大了,我应该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意思是:供养身口意以报答佛和上师。其实佛不需要,上师也不需要,包括佛和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也不需要我们这些众生来做,而是要靠众生的福报和善根。若是众生没有福报,没有善根,即使佛的事业再广大也利益不到众生。

    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暗劫呢?为什么还有地狱呢?因为地狱的众生没有善根和福报,所以接受不到佛的摄受,接受不到佛的事业,佛的事业无法能够进入他的世界及相续。这个屋子黑,但不是阳光的问题,而是屋子自己的问题。要么是里面装着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阳光进不来;要么是门窗关得死死的,阳光进不来。若是把屋里的东西都清理干净,把门窗打开,阳光就会照进来。阳光照进来的同时,黑暗就会消失了。

    现在我们也许会想,“若是我不在,这些事情谁做呀?编辑工作谁做呀?摄像工作谁做呀?”其实你不做也会有人做。所以不要错过这样一个机会,好好发心,这也是自己修来的福报。“若是我不当管家,谁当啊?那不是完了吗?”“若是我不去给大家辅导,谁辅导啊?那不是完了吗?”会有人做的。你不当管家会有人当,你不去辅导会有人去的。若是众生有这个善根和福德,一切都会有的;若是众生没有这个善根和福德,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这些机缘也是宿世修来的福报,自己要好好珍惜。

    第二,受用供养。愿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佛或上师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

    有的人也许会有疑惑:若是都供养了,那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啊?供养是心里能放下。若是能从心里真心发愿:我所吃的、穿的、用的以及一切的一切,都供养给上师,供养给佛,变成上师和佛弘法利生的一种方便,这样自然就会变成上师弘法利生的方便了。你现在已经学佛修行了,快要弘法利生了,那么你现在吃、穿、用等一切也都变成弘法利生的一种方便了。若是有这样的发心,你也可以留着自己吃,留着自己穿,留着自己用。

TOP

若是你真正学佛修行了,真正要开始弘法利生了,你的身口意已经供养成为弘法利生的工具了,那么你所用的、所拥有的、所获得的这一切,也可以说是佛或上师赐给你的,现在你吃、穿、用,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工具。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主要是心态能放下,能这样发心就可以了。

    “我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用好的。”不要这样贪求。一切都听佛的安排,一切都听上师的安排,给你多少你就用多少。让你快乐、让你痛苦,这都是上师三宝的事,不用你要求。若是你自己安排,就有点过分了。你的身口意都已经供养给佛了,已经变成弘法利生的工具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你就如同看门的员工,佛就如同主人,他自己知道该怎样做,不需要你来安排。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你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的。你要是不做了,离开了,也有人管,佛有一个很大的系统,不用你操心,你安安心心地离开这个世界就OK了。“那我的财产怎么办?我的家人怎么办?”你不用担心,那都是佛菩萨暂时给你的。你现在要离开了,也是上师三宝的安排,安心离开就行了。其他剩下的都不是你的了,都归单位,归主人,他们自有安排。

    如果你自己心里真正做到供养了,就没有挂碍,没有贪恋了。你就是一个员工,给你多少你就吃多少,给你多少你就穿多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这样就可以了。你到人间,到这个地方来,是单位安排你出差的。谁的单位?佛的单位。也是为了你工作方便给你安排的。你的任务结束了,一切就都不是你的了。若是你这样想,自然就放下了。

    为什么还非要执着“我的”,“我多要点,我要好的”?这样就有点过分了,这是不如法的,说明你还在勉强、执着,没有随缘。这是错误的,你也会因此而烦恼痛苦。若是你不执着,不这样勉强,一切都听从命令,一切都服从安排,就不会有这些烦恼和痛苦。

    出家和在家也一样。如果你现在出家了,说明你就需要示现这样的身份;如果你现在在家,说明你就需要示现这个身份。这都是上师三宝的安排,所以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第三,善根供养。你的身口意三门是佛的,一切受用也是佛的,自己所积累的这些善根和福德也是佛的。

    一切都要听从佛的安排,让你下地狱你就下地狱,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到西方极乐世界。若是要你下地狱,你就要心甘情愿地去,这是佛给你安排的任务,是让你到地狱里度化众生,有时可能会有这种情况。有时也会安排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让你休息一段时间,让你在阿弥陀佛面前再修整一下,进一步巩固你的定力和智慧,增加自己度化众生的能力,然后乘愿再来,到时候有可能又给你安排到地狱里去。若能这样,你对轮回没有恐惧心,对涅槃也没有贪求心,心里自然就没有挂碍了。

    其实,轮回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轮回。此岸和彼岸就是一刹那,就在当下。“我下地狱和去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我依教奉行,佛让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佛让我下地狱我就下地狱。”我们应该这样。而不应该想“阿弥陀佛,可别让我下地狱啊!到时候必须要把我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啊!”你这不是在安排佛吗!“到时候绝对不可以让我下地狱,一定要阿弥陀佛亲自来接我。”这个时候阿弥陀佛说:“我不一定有时间,让观音菩萨去接你行吗?”“不行,你必须亲自来接我。”阿弥陀佛也太为难了,如果没有时间,阿弥陀佛只能幻化一个阿弥陀佛去接你。《极乐愿文》里讲过,到时候阿弥陀佛会幻化。幻化的阿弥陀佛虽然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但差不多也是一样的。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幻化?因为众生太固执了!

    不应该这样要求,应该是佛怎么安排都行。很多佛菩萨不都是下地狱去度化众生了吗?你要坚信:“我也行,到时候也安排我到地狱去,度化地狱里的众生。”勇敢一点!你若能这样想,当下对轮回的恐惧和对涅槃的贪恋就都放下了。这种分别和执着,是最后要断的一种障碍,由此也断除了,多好啊!否则,要么你对轮回有恐惧心,要么对西方极乐世界有贪恋心,这也是心灵上的一种障碍啊!“哎呦!轮回太可怕了,我可不去!”地狱就更不用提了。若是你有这种恐惧心,说明心量还是没有打开。真正开智慧了,开悟了,证悟了,就不会有恐怖,会远离颠倒梦想。

    对轮回没有恐惧,对涅槃也没有贪求,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解脱。其实无论是恐惧,还是贪着,都是心灵上的一种障碍,一种污染,必须要断掉。我们就要以这种方式来断除它们。

    这样,善根和福德也不需要了,都供养给上师和佛。不求解脱,也不求成佛,就是服从佛的命令,听从佛的安排,将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都毫无保留地供养给佛,愿这些能成为佛或上师弘法利生的方便与资粮,那多好啊!这样,你积累善根福德的同时,又变成了佛和上师弘法利生的资粮与方便,变成了这样一个工具。你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就像一滴水,融入到大海里去了,融入到佛和上师的事业里去了。这是一个整体啊!上师的事业什么时候穷尽,佛的事业什么时候穷尽,你的善根福德什么时候才会穷尽。佛的事业没有穷尽的时候,上师的事业没有穷尽的时候,你的善根福德也没有穷尽的时候。

    什么叫方便?这些都是方便法门。无论是行善还是修福,都要有智慧。若是没有智慧,一滴水就是一滴水,一会儿就干涸了。若是有智慧,把自己的善根和福德都变成上师三宝弘法利生的一种方便,融入到上师三宝弘法利生的事业里去。一滴水放入大海里,这滴水与大海就变成一个整体。大海未穷尽,这滴水也不会穷尽。这才是智慧的做法,一个智者和愚者就有这样的差别。若能这样做,你自己心灵上的这些障碍和烦恼也都消尽了。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无比的快乐和幸福,这也是解脱自己,圆满自己的一种方法。你行善、积福,都是为了解脱,为了圆满,通过这些方法也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将自己的受用、身体、善根供养给佛,这是真实的物质供养。还有广大意幻供养,将人间、天界的,以及其他处所有这些清净美好、珍贵稀有的东西都做供养,这是最殊胜的供养。为什么说是最殊胜的供养呢?当我们越觉得殊胜,越觉得庄严的时候,生起的贪心就越大,所以就要先拿这些东西来做供养,断除我们对这些殊胜物质的贪着和贪心。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这些殊胜的花鬘、伞盖、涂香、音乐等庄严美妙之物品,都供养给一切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向佛供养最胜妙的衣服、妙香,末香、烧香,还有最殊胜的酥灯、油灯等各种灯。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妙高聚”,即像须弥山一样高广。

    这些供品都是代表。无论是天界的、人间的,还是其他处的,所有这些清净美好、珍贵稀有,又广又高、无量无边的东西,都用来做供养。这些东西有无主的和有主的。无主的指美丽的山河大地、日轮、月轮等等。有主的物品,比如房子、车子、珠宝等。高科技的东西也可以做供养。我们所见到的、所闻到的、所想到的一切,都可以毫无保留地供养给佛。自己不要贪,都供养给慈悲智慧的佛陀,都供养给慈悲智慧的上师。其他天界、龙宫里珍贵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平时逛街、逛商场时,有的人就喜欢耳环、项链什么的,“哎呦,太好了,我若是有这个该多好啊!我若是能买得起这个该多好,我若是能带上这个该多好啊……”这都是贪心。有的人贪高科技的东西,“哎呦,苹果电脑;哎呦,手机,iphone.”再看价格,“哎呦,太贵了!”这都是贪心,自己总想要这些东西。有的人不喜欢那些钻石和高科技产品,但是喜欢吃的和穿的,“哎呦,这衣服太好看了,我若是能买该多好啊!谁能给我买这个呢?”到超市里一看,那么多好吃的,想吃还不舍得买,心里很难受地回来了,回家了还是不高兴,还是放不下。

    不应该这样。自己不能贪,当下都要做供养,这就是对治贪心的。每当一看到、一闻到、一想到,立即就供养给慈悲智慧的佛和上师,同时也忆念了佛和上师的功德,既生起了欢喜心,又增长了信心与善根,同时也净化了心灵,祛除了污染,净除了贪心等烦恼。

    供养支是对治贪心和吝啬心的。“若是将我的身体、受用和一切的一切都做供养了,那我怎么办?”你要明白,只有你做供养了,福德才会圆满。有一句法语:“放下了才能得到,随缘了才能顺利。”那些大德高僧为什么有那么殊胜的福报,为什么有那么殊胜的功德呢?为什么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呢?就是因为放下了,因为一切都随缘了。

    真的,你放下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可我们有时候偏偏就放不下。“哎呦,这个可不能布施,到时候我怎么办呢?”其实你根本不用考虑太多。“舍得,舍得”,你舍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但是你舍的时候,不是在表面上舍,而是从心里舍。不求的时候才会有,不执着的时候才会来。一切都随你的心转,到时候名闻利养都会有,因为这是修来的,是自自然然来的。

    我经常给大家讲:“火点上了,灰自然就会有。”有灰多麻烦啊,每天都要清理。虽然我们要的不是灰,但是没办法,火点上了就会有灰。这些大德高僧要的不是名气,不是利益,但到时候一切都会有。

    供养包括上供下施,今天我们讲的是上供,还没有讲下施。但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是对治贪心和吝啬心的。若是没有对治贪心,没有对治吝啬心,就不叫供养,也不叫布施。供养或布施,就是要修一颗施舍心。为什么你的福德不圆满,功德不圆满呢?就是因为有吝啬心、有贪心。若是没有贪心和吝啬心了,你的福德和功德自然就会圆满。

    今天就讲到这儿。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