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噶举辩经法会中教授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百段引导文》课程开示

宗喀巴大师的著作[诚信问答录]中有很多高僧大德彼此间的问答记录,比如说达波边谦,当达波边谦与班禅罗桑曲杰谈论世间[三苦]时,其中的苦苦,畜牲道也能感知,而[坏苦]外道也可以感知,然而,对于[行苦]只有佛教的修行人才感知得到,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行苦:在未证佛果之前,所有一切都是痛苦的本性,没有一个究竟的快乐,要视之为火焰及蛇穴一般,如果能生起这样的心念,才是真正的出离心,也才会具足真正的别解脱戒。



往昔也出现了很多佛教内部相互斗争的悲惨历史,那些不去思惟轮回痛苦的出家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名与利,他们去寻求国王及官员的支持,聚集很多僧兵,由于没有头盔和铠甲,有的僧兵们甚至把僧钵戴在头上,手中拿着禅杖当武器,他们虽然表面看上去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但心中却充满着名利权位的欲求,反而增长了扶亲灭敌的贪执之心,妄念心也是愈来愈重,像这种人修持的佛法,只是一个相似的佛法,虽然看上去像是佛法,但事实上却连佛法的门都没能进入。



现在很多修行者认为我们很难行持像佛经中所描述的那种修持,也很难像密勒日巴大师这样地去苦修,以为修法就需要去做许多苦修,而造恶却很容易就可以去作,然后他们就随心所欲的什么都去做。很多所谓的格西,他们会去找功德主,为他们讲供养僧众的功德,讲说一些世间的财物没有任何意义的开示,而且讲的口口是道,但自己心里却惦记着对方的财物和供养,他们口中说的和心里想的是背道而驰。他们会将佛经中所说的去告诉别人,但自己却造着种种的罪业,总是违背着佛教。这种表面上像是修法的人,但连自己的心都不能调伏,又如何去调伏其他不信佛法的人呢?比如说一条狗,我们为了要打它而去召唤它,它是不会来到你身边的,必须喂它食物才会跑过来,不然你举着棍棒却要它过来,它只会逃之夭夭。



有的人因为想要求法,来到你的面前,而你却讲一些非法与世间法的话,如此别人又如何相信你呢?也有人说,我春天和夏天去修持,但是秋天和冬天就要去化缘,去化酥油或奶渣,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再则呢,换取一些钱财来供养上师,认为不这么做的话上师就不会摄受他们,上师也会看着钱财的份上才传授佛法。



波多瓦格西认为,就像鸟兽这些动物,我们很少听到它们会饿死的公案,所以人也不可能很容易就会死去,如果你担心会饿死,这有一个方法,就像印度话说的[每拉],意即是所有的人都聚集在闹市内,然后你置身其中,自然就会找到很多食物了,比如说世间成千上万的流浪狗,它们在路边等着就会找到食物,也没有被饿死。而我们因为是人,别人看着我们,也会心生悲心而给一些食物,所以不会饿死。



波多瓦格西所依止的上师中,没有一位上师希求和看重世间财物和名声地位,更不会流转其中。总之,如果你心里所想的都是世间法的话,不论做任何事,你都只会成就世间及轮回,反之,你心里总是想着出世间法,你就可以成就涅盘与解脱。



我们既然名为修行者,也应该将佛经中所说的法,去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再将自己实践佛法所产生的觉受传给他人。否则,如果自己不去修法而去为别人传授佛法,在最初,别人还会在你面前求授一些法,但因为上师本身并没有彻底的舍弃此生,所以不可能讲出对治世间法的开示,弟子的心中也不会产生对治力,这时,弟子就会对上师生起邪见。麻风病是一种龙病,据说是龙族带来的疾病,因此,麻风患者若能去修持大鹏金翅鸟的修法就可遣除麻风病,因为大鹏金翅鸟是龙族的天敌。如果一个麻风病人去为别人传授大鹏金翅鸟的灌顶与修法,别人又怎么会相信呢?因为他自己本身都还没有从麻风病中解脱出来。



在现代,如果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人,同时又有一些财物,也有一些能力的话,上师也会特别地关心他,法友们也会与他非常地要好,而对那些真正的畏惧痛苦舍弃此生之人,人们反而会说他只是一个很愚痴的人,一个傻瓜,没有目标前途的人,他所说的与所作所为都是伪善的。



如果想要修持真实的佛法,第一件事应该要怎么做呢?首先,要一一挑出自己的过失,就好比我们在学经时,对每一个事物及它的法相都要一一确认。又如一个瓶子,它必须是圆形中空有贮蓄水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自己的过失视为癌症,或是一种无药可医的疾病,以一种戒慎恐惧的心境去改造修正自己的过失。



在[入菩萨行论]中有这么一个比喻,精神病院里的神经病患有时会在医生的脸上吐口水,甚至去殴打医生,但医生都不会因为这些而心生瞋恨心,去对他们生气,为什么呢?因为医生知道对方是病人,是精神病人,所以不会生气。同理,我们对于被贪瞋痴嫉慢烦恼心所困之人,对于这些烦恼炽盛之人,我们也不需要对他们生起瞋恨心,就像医生面对精神病患不会生气一样,他们的身体虽然没有被疾病所困扰,但他们的内心却被贪瞋等五毒烦恼所折磨,你也要把他们当成病人,如此自然就不会对他们生起瞋恨心了。



科学家说,当一个人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他身体内的各种细胞,会由于他的瞋心而变成有害的细菌,此时,他吐出的口水和唾液就会充满毒菌,这些口水和唾液若被虫子吃到了,虫子就会死亡。贪瞋痴这些炽盛的烦恼,平常我们不会视之为病,但在真实的意义上,它其实是一种心病,而且是一个很重的疾病。我们自己在这方面有着如高山一般重大的过失,而我们却极力隐藏着,装成自己没有过失一样,但是别人即使有仅仅如印度咖哩汤汁内小碗豆般大的一点点小过失,我们也要去挖它出来,指给其他人看,说他有这样的过失,这岂是修行人应有的作为。



其实,在指正别人过失之前,首先,要将自己如高山般的过失先压制下来,你根本没有时间和闲情去找别人的过失,你自己被这么大的过失压着,更不用去提别人了,因此,要先医治自己的病,再去指正别人。西藏的佛学大师噶登钦贝在他著作中说,佛陀时代有弟子问佛陀,世间有没有边,世间有没有我?当时佛陀并没有直接作回答,而说了一个譬喻:如果你进入森林遇上了猎人,你被他的猎枪击中,而你身受重伤之时,这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去找出凶手来,或是先医治好自己的枪伤呢?你会怎么做呢?佛陀以这个比喻来提示他,先不要去管那些无我无边的大道理,要先去管好自己的烦恼障与所知障,去想想自己的过失吧。如果是你,你会先去探究凶手从哪个方向开的枪,又是谁开的枪,自己究竟是怎么中弹的?还是你会先去医治抢救自己的生命呢?同理,我们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把它视为一件非常重要且紧急的事,去修正它,而不是朝外去指责别人的过失。



一个人除了口才很好,打架也很厉害,在世间的业法上也相当有头脑,于是,大家就把他看成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如果你把有罪恶之人视为好人,你特别看重他所造的这个罪业,如此也证明了你自己也被烦恼所覆,所以特别喜好造作罪业。一位智者或圣贤之士,他们知道轮回并没有剎那间的快乐,他们只希望自己能成为真实的修行者,他们不想去承办世间法,这才是真正厉害且勇敢之人。



平常我们总是说去修法,以为修法就是念诵一本经书仪轨,或是日常念诵的课诵本,并且每天都把法本带在身上。然而真正佛法的修持,并非只是每天念诵一座课诵文而已,而是要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落实到行动上。比方说阿底峡尊者在为弟子讲课时,有一个弟子问说:噶当派是什么呢?阿底峡尊者响应说,应把佛陀所说的法,都视为真实无误的!然后,把佛法的每字每句,都去实践行持,如此才是真实的噶当派。并不是说,佛陀的教法有的去修、有的不去修,自己想修的就去修,自己不想修的就不去修。即使现在自己无法修高深的教法,但是依照自己的根器去修持相应的法门,并且为了日后可以修持更高的法教而发愿祈祷,这样才称为是真正的修法;把佛陀所教示的一切,完全都如理如法的去行持,这才是真正的仪轨修持,也才是真正每日的修持法。



三士夫的道次第中,有上中下三种根器的修持。在藏传佛教中,三乘的修持法是特别殊胜且善巧的法门,因为,在三乘法中,一个士夫可以按照阶梯式循序渐进地去修持,佛教传到雪域西藏,再从中衍生了噶当派的教法,此教法中,一步一步地,从最基础的别解脱戒,直至最上乘的金刚密乘,不需要去排除小乘的修法,也不用去哄抬密乘的修法,可以按照自己根器,从最初下士夫的根器修起,从畏惧三恶趣的痛苦开始慢慢修持自己的心,然后开始厌倦轮回,希望解脱获得涅盘,而且,从轮回与涅盘两者之中,获证更高深的果位——圆满正等正觉。像这样,一步一步地阶梯式的去修持,这才是噶当派的修持法。



像现在,我们总是自我满足,认为我已经修这么多了,应该足够了,为自己订一个限度。而在世间法上却永不满足。 如果能把思惟死亡的心态,在自相续之中生起那就好了。但如果你去区分宗派或部落,说自己是尼泊尔人他是不丹人,他是中藏人我是康巴人,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是白人我是黑人,他是棕色人我是黄种人,以及各种不同的宗派,我是噶举派他是萨迦派之类的,有种种的争执、偏袒及分别,我们根本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只会让佛教衰败灭亡。世间的一切事情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我们终究会死亡。我们既然出生了,那就必定会死去,因为,只要出生,就不需要另一个死亡的因缘,因为出生就是死亡的因缘。我们可以确定自己终究会死亡,但不知何时会死去,因为死缘也是很多,以前是因病而亡,或者是自然zai 难而死,或被国王惩罚等等而死亡。但现今,空难,车祸,电死......等等很多,比往昔16死缘还要多得多,可能现在21度母礼赞文的救护还要加更多了,比如可以从车祸中救度的救度母,以及其他各种的救度母,死亡因缘多不甚数,随处都会出现。



如果你想要得到解脱获证佛果,最初就要生起利益一切众生的思惟。为了生起这种思惟,必须要落实于行为,而不仅仅是发心就可以的。仅仅发愿,不可能获证佛果,还必须要入菩萨行进入真正的修持,否则,无法成就佛果。为了要利益普天下的一切众生,一定要生起平等之心。最初是希望一切众生脱离痛苦的悲心,希望一切众生获得快乐的慈心,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妙乐的喜心,以及一切众生冤亲平等的舍心。如果你生起这四无量心,就一定会生起要利益他人的善心。而不是只要自己的团体小区繁荣富强就高兴,却不想看到其他的中心社团也发达。为了让别的团体衰败,还去修持黑袍护法玛哈嘎拉。但是一个心中生起四无量心之人,他就不会有这种利已损他的心态。



总之,现今到处都是贪瞋与分别之心。部落和寺院宗派的分别也很多,照此情形看来,可能他们心中连一点善心都没有,可能连生起无量心的人都没有了。正如佛陀所说的,我的佛法不会被其他外道所毁灭,而是因为佛教内部的争执才会被灭亡,佛教总有一天会灭亡,为什么呢?因为佛教亦是无常,佛说不会有任何的外缘可以令佛教毁灭,比如说迦叶佛(又称饮光佛)的教法,是因为僧众的懒惰而毁灭的,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会因为佛教内部的争执而被毁,这并非是外在的因缘,而是我们佛教内部,出家人内部彼此的争执而导致的。



我们如果再这么争吵下去,有可能会成为让佛教毁灭的千古罪人。这都是由于我们内心的烦恼非常炽盛的缘故,才产生这种的争执,才令佛教内部不和。如果佛教灭亡了,那么即使你自己没有破比丘戒,那些比丘的戒体也会自然地毁掉,而白善法的作用也会慢慢地衰败,就像云在天空终于飞逝不见一样,将来佛教也会像这样。所以,无论是藏传还是汉传,大乘还是小乘,全都是佛陀传授下来的教法,我们彼此应该和睦相处,相互恭敬,只有这样,佛教才会昌盛,佛法才会永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有人说,要想好好的修法,就必须要有世间的福报和能力,否则你只能依靠奉承别人,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而一旦自己有了世间能力,除了自己可以修法,也可以扶持他人修法。但事实上,当你有了世间的福报和能力,此时你不可能会进入佛门,你很难再抽出时间去修持佛法,所谓佛行事业,并非以世间的福报大小而去衡量。



我们要想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进入闻思修持,这就有二件事一定要承办,除此之外别无它法,而且两者缺一不可:第一,闻思;第二,观修。修法者若不承办此二项,而去承办世间福泽,如此就已经与佛法相违背了。



有人说[如果没有死亡],他安上[如果]这个词,因为死亡是一定的,是确定的,为了修持死亡无常,还安上[如果]这个词,好像死亡永远都不会发生一样。即使已经肯定自己将来一定会死,但还要去计划着明年、后年、大后年......我要如何又如何。总是下一年、再下一年这样地去做准备,去想着要做什么....这只是在自我欺骗,因为我们不敢保证明年会不会死,但却还是一直准备着明后年的事情。



即便你懂得很多佛法,了知很深奥的口诀,如果没有忆念死亡,那么也就没有多大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要值遇一位殊胜且具德的上师,并且在此上师近前,依靠他所传授的教法,精进于烦恼与所知障的对治上,一定要将此佛法成为对治贪执今生的对治法。比方说商人作生意,他们为了东西不被人偷,他会养一只看门狗,看门狗早晚会一直看着门守护着这些财物。而我们修持,也要像看门狗一样,随时随地去看护着自己的心念,当烦恼一生起,立刻给予对治,当下就把它敲下去。



有的人说,不要去对治烦恼,因为烦恼会在空性中自然获得解脱,它自然就会灭亡,所以只要你能安住在空性中,就自然不会产生烦恼,因为一个能安住在空性中的人,他就不会产生烦恼及妄念。但是,这些人所说的妄念及烦恼会在空性中自然灭亡,这些都是欺骗自己的话语。



如果别人欠你债务,你的朋友知道后会告诉你,现在是你讨回债务的时候了,你必须去要回这笔钱,然后我会帮你看守着房子。他们不会说,你要去找一条解脱之道,去修法,然后我会护持你获得解脱,在修持之路上陪伴你。没有一个人会这样讲。总之,今生的福德,不论再怎么圆满,我们都不应该贪恋且深陷其中。死亡并不是一个故事或一个传说,也并非需要以一种比量心,或推理的方式才可以获知,因为你可以真实的确定死亡一定会到来。



总之,所谓的出家人,并不只是不娶妻生子就可以了。扶亲怨敌的这些事,在动物界之中也存在着,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也有地域念头,当自己的领土被其他动物侵犯时,它们就会去反抗去驱逐。又如说积蓄财物,小鸟老鼠也懂得这么做,在康区有一种人蔘果,我们往地下挖,就会发现很多地鼠在洞穴里贮藏很多大颗的人蔘果,小孩子会把地鼠储藏的这些人蔘果拿走,大人们就会说,这是它们很辛苦才储存回来的,如果拿走了,会促成很大的罪业,还是留给地鼠吧。但是小孩子就不会这么去想。又如说蜂窝,蜜蜂体积虽然很小,但它们却筑着很大的蜂窝,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啊!我们再看小鸟筑巢,有的鸟巢筑得非常漂亮,这些小鸟知道该挑选哪一种筑巢的树枝,用嘴一根一根地叼来,然后编织成巢,所以,动物界也懂得积蓄,这并非人类的特殊之处。



无论修持何种佛法,首先必须要了知。所谓了知,意即自己心里会生起“哦,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定解,自己心里已有一个大概或完全的概念,这才是真正的了知。有人说,密乘及戒律是相违背的,这就证明了他并不了知佛法!一个违背密法的戒律,就证明了它不是戒律;同理,一个违背戒律的密法,也证明了它不是密法。比方说你不论是挑水或耕田,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在秋天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所以才这样辛勤的耕耘。因此,不论你是修持密乘、显宗或是戒律,你都一定要令这些法,成为烦恼的对治法,而不只是戒律才是烦恼的对治法,密法就不需要成为烦恼的对治法,以为密法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法门,并非这样。不论从密宗或戒律哪方面看,都是需要舍离今生而断除烦恼的法门。



总之,如果我们真实的看到因果业力,还是不相信的话,这是最可悲的事!即使看到佛陀飞到天上,也不会生起信心,即使看到动物受伤拖着肠子,也不会生起悲心的这种人,无法扭转心念的这种顽固人,在这个世上可真的是很多啊!



有的人总是说:“一切都是因果业力,一切都不会如我们所愿,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认命....”,如果总想着[一切都是因果业力]的话,你就呆在那里,不去伸手拿食物,食物它会自己走过来吗?把一切都说成因果业力,而自己不去作任何努力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作因果业力!这种人才是真正不相信因果业力的人。为什么说他不相信因果呢?比如说,经过人们的努力,我们有饭可以吃,可以继续生存,如果我们不吃饭,就会死去,因为前世业力的感召,会有不同的善恶业果,我们人类若不去吃饭,饭不会自己跑进我们的嘴巴,这都是因为前世的业力。



有的人自以为非常有善心,就会说:其他的管它怎样,但噶举派教法一定要兴盛繁荣啊,因此,不论闻思或讲说佛法,都是为了噶举教法,为了本教派,我们一定要建一个寺院,或是要去化缘,或一定要积聚一个村庄和弟子,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如果你能与总体的佛法相融,你才会成为一个真实佛陀教法的继承者,只是去承办今生的事业,满脑子都是贪执和分别的话,那这样的行者,又要用来作什么呢?总之,一定要让我们的善业沿续不断,剎那也不让他间断,这样才是真正的修法。而并非说,总是为一个聚集恶业的团体或小区,做这样做那样。以一种私心去护持寺院、中心、社团,佛菩萨是不会欢喜的,所有具德的上师也不会随喜的。



老实说,当我们提到利生事业时,大家都会说自己在利益众生,在利益佛教。很多人会说:某某上师真是太慈悲了,他心里总是想着佛教和众生的事业,然而,这位上师心中却怎么也放不下世间的一切。这种上师,就像一些器皿,外面看上去非常的漂亮,里面却是空空如也。就像气球一样,外面看上去鼓鼓的,让人以为里面还有很多东西,但事实上,里面只有空气,其他什么都没有。同理,我们从外表看上去,觉得这位上师非常的殊胜,但是他的内心却充满着诸多不善。又如一个人口痰,用漂亮的丝绸包裹起来,即使外面看起来是美丽的丝绸,但里面却是一口痰,所以这都是在自欺欺人,只是一个值得可怜的对境。



格西波多瓦说:他虽然看到很多上师及弟子会聚在一起,但是,其中真正能忆念死亡无常之人,比白天的星辰还要稀少,因此,我们自己一定要对死亡无常生起定解,用一生去做准备,白昼黑夜都去修持,一天至少也要修持三次,好比说我们感冒时,早中晚要吃三次药,上师也应该每天给弟子三次对治及去除烦恼的药,去关切他们是否今天的烦恼比昨天还少。然而,以这种方式令弟子的烦恼慢慢地减少之人,除了热振寺的仲敦巴大师外,再也没见像这样为弟子解脱而忧心的上师了。



那些所谓的上师,会向弟子说,你要去积累财物来扶养寺院的僧人,为了上师的衣食,上师的事业,你要去某个地方做某件事,现今到处都是让弟子作这作那的上师,没有一个上师会说,你要为了今生的烦恼去修持对治法,很少有上师会这样讲。



一个忆念死亡的弟子,他知道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方法,必须得自于上师,所以会视上师犹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珍贵,现在我们的生命,仅只是一个生命,但是今生若未能找到解脱与轮回之法,未来还要再投生多少次,还要死多少次,还要在无边的轮回中流转多少年呢?因此,今生若能找到解脱轮回之法,即使丢掉性命,也是非常值得!更由于解脱轮回之法来自于上师,因此,也要把上师视为和自己生命一样的重要,而去珍惜他。



所谓的[珍惜],它的涵义是:不论上师说什么,上师一切的指导与开示,都如理如法的去修持,上师所传授开示的教法,即使是遇到命难,弟子都要言听计从,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具器的弟子。但是现今有一些人,他依止了很多上师,认为自己依止上师的时间已经足够了,以为自己不需要再求任何法了,接下来要去偏僻的地方修持了,像这种人,我不太看好他们。



其实,依止上师的作用何在呢?遇上一位具德上师,为了令自己的身口意三门——身体的行为、口中的言语、及心中的念头,都要视上师的身语意为典范而去修学,这才称为是上师和自己相融。而非把上师的心和自己的心拿出来,把两个心缝在一起。譬如,现今的医术可以移植心脏,虽然移植了心脏,但很难将两人的心念相融在一起,因此并非只是把心脏交换而已。这里最主要是说,令自己生起如同上师身口意三者同等的功德,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产生这个境界,才称得上是弟子与上师心意相融,才真正是与上师相应。应该要把上师身语意的功德,视为榜样与典范,日日月月,慢慢地增胜增长。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曾说,弟子的镜子就是上师,如果上师有过失,弟子也自然会有过失,所以最初一定不要选错自己的上师。



引导文中提到的[福泽],这并非是二资粮中的福泽资粮,中文叫这种福泽为[福报],即是指世间的福报,即是自己具足财物,儿孙满堂,事业顺利,而且运气非常的好。这种福报和修持佛法之间是互相违背的。积累智慧资粮之前,一定要先积累福德资粮,而要积累福德资粮,就一定要先断除贪恋此生的意念,要断除贪恋此生,我们要舍弃此生!舍弃此生!舍弃此生!为什么要说3遍呢?主要是为了强调[舍弃此生]的重要性,表达真正的重点。要把世间法及出世间法拿来称重量,然后,将重点放在[舍弃世间法]上来衡量。



现今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家庭如果有二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去出家,然后这位僧人就当一家之主,家里包括吃饭婚事一切事项,都由这个僧人作决定,他也会告诉家人应如何去积聚财物等等。甚至是一碗面汤里,放入多少调味料和肉块他都要去管,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在家人。所以,仅仅在身上缠一个禅带,头上戴着遮阳僧帽,这些外在装饰是无法判断出是否为真实的修行者。



我们的心有善恶两面,当生起瞋恨心时,是恶的一面。会收集很多令你生起瞋恨心的理由,令你生气。另一面,则找出很多不该生气的理由,说不要生气不能生瞋恨心。于是,你自己就站在两者之间,有时走向恶的一面生瞋恨心,有时又走向善的一面不生瞋恨心,在那里摇摆不定,不能自主,然而,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自主,不能判断,一直犹豫不决的话,那么你什么事也成就不了,我们修法,一定要了解自己要修持什么,自己身口意的自主权,要交给谁?要交给恶的一方,或是要交给善的一方呢?



因此在一开始,自己就应该决定,之后就永远也不要迟疑,或是中断放弃。这样,我们闻法并融入自己的相续,到了最后临终的时刻,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信念,我没有虚度此生!我一直都在修法,心里没有任何的遗憾和悔心,也没有任何放不下的。这样才是真正的修法,也才是真正好的修行者。



比方说棋子,如象棋和围棋是华人传统娱乐休闲,世间人用来比赛输赢,也有不少修行人不论在家或出家,都会以下棋的方式来了悟禅意。也有人用白黑色的棋子来分别记录善恶业。过去噶当派的大师们,如果生起一个善念就放一颗白石子,生起一个恶念就放一颗黑石子,然后计算白石子多或是黑石子比较多。一日中生起多少善念,又生起多少恶念?然后慢慢地让自己去改善,有这样的一种修持法。我们也应该像这样去修持,一天之中从早到晚要去看自己生起多少善、恶念,一一去计数,去分别并改善。否则,一直都让自己放逸散乱,如此修法就只是口头上的词语了,它无法对治烦恼,言行也就不相符合,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到,如此一来,和没有修法无任何的差别。



波多瓦格西说,你要一直流转轮回,或要断除轮回,现在你有自主权!当你把握住自主权的时候,厌离此生,去修持真实的佛法,人生才有真正的价值。否则,那就很难了。他又说,我觉得这些引导文都非常有益,所以我一个人自言自语的,讲了那么多,都是我的心里话。波多瓦格西的自语教言,到此也就结束了。我平常都在看[百段引导文],有的教言我也是在尽力实践它,有时也会生起很强烈地修法意念。总之,我觉得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因而在第十六届噶举冬季辩经大法会中,为大家传授引导文,我觉得非常荣幸!



之后,还有一些引导文,是传授厌离出离心的引导文,厌离出离心的教法是从密勒日巴尊者传承下来,传给桑杰年巴,再传给吉耶冈要,杜松虔巴.......一直传下来。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说自己是佛教徒,现场也几乎人人都自称佛教徒,我们的祖辈们也都是佛教徒,比方说,我的父母也是佛教徒,但如果按照波多瓦格西引导文的标准,则很难说是佛教徒,不知该不该说他们是佛教徒?总之,他们对佛教的信心非常大,至少对我来说,他们是真正的佛教徒。我家乡的乡民们也是,所以我是在一个佛法氛围之中长大的,平时我们也会这么想,认为自己是一个佛教徒。但是如果问他:你是不是一个好人呢?哦,那可能有一点困难,这个[好人]真的很难!然而,如果你没有成为一个[好人]之前,却成为了一个佛教徒,这真是太神奇了!如果你没有成为一个[好人],就成为一个修行者,又是怎么回事呢?你不是一个有善心的人,但成为一个修持解脱道之人......,总之,这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我们应好好去观察与衡量自己,在一种自以为是佛教徒的狂妄下,以这种迷惑心态,自欺欺人的话,那是很可悲的事!大家一定要好好去想一想。再者,对一个佛教徒而言,我们平时总是想自己在修法,在修持大乘法,修持密乘法,修金刚乘的法,但是如果反观自己,真实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呢? 因此,在尚未观察别人,对别人释法之前,首先,要先去观察自己,辨析自己。比方说以我而言,我总觉得自己像是一个瑕疵的器皿一样,总觉得世界上所有的过失,都是因为我的过错而产生的。虽然,我们有很多过失和错误,但我们不需要去自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今生知道了自己有过失,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这是一个很好的缘起。我们从无始以来乃至今日,造作了多少恶业,很可能也造过五无间罪,我们的罪业就如须弥山一般的多,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相较之下,今生的罪业及过失,真的还是很微小。但是,我们既然观察到自己这些过失及罪业,就一定要慢慢的去改善它,也不要去太过自卑,一定要将它正视为过失而去断除。



有的人说,我要忏悔往昔所造诸罪业,要发誓日后不再造作这种恶业,他说不敢保证自己未来还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在道次第中说,一定要作保证,立誓自己不再作恶业,才可以净除罪障。所以,为了消除过去的罪业,立誓对未来不造作恶业的保证,这是一定需要的。虽然未来能不能保证不犯,你现在并不知道,但是,现在你一定要立誓,这样做对自己忏悔罪障才会有很大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并非只是为了人类,而是要利益普天下的一切众生。平常我们总在讲人权,总讲着人类的权益,其实,我觉得这只是吃饱了撑着,非常丢脸的话。如果我们看看动物,动物它们连权益都没有,谁剥夺了它们的权益呢?都是我们这些人类,我们没有给它们权利,反而还剥夺了它们的权利,如果相较于动物所遭受到的痛苦,那么人类的痛苦,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痛苦了。如果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它们一定会把我们告上法庭,然后我们找不到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只能说因为你很好吃,所以,我才杀了你,吃了你。那么,动物们也说:你很好吃,所以我也要杀你吃你的话,你又会怎么办呢?更广泛地去看,所有众生赖以生存的地球,这是我们所有众生共同积累的共同资粮,这是所有众生都可以拥有的,并非只是人类能独占的,但是人类总是霸占着地球,而去杀害其他众生。



在这里为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水獭的皮非常昂贵,有时一些女士会穿戴在身上。韩国有一个做水獭皮买卖的人,他曾经杀了很多水濑,在他们的传统中,会活生生剥下水濑皮,有一次,他把一只水獭的皮剥下后,将那只被剥去皮的水獭弃放在空地上,第二天他再去原地方时,发现那只被他剥过皮的水濑不见了,他循着地上的血印足迹,一路寻找下去,最后来到一个洞穴,看到了它躺在3只小水獭旁边,那只活生生被剥了皮的母水濑,不畏惧粗石刻剐皮肉的痛苦,来到洞穴,就是为了来看它的3只小水獭最后一面!这个人看了非常的伤心,极度地懊悔,于是,发誓从此不再做水濑皮买卖生意了。像这样的公案,有很多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



我们总是说地狱道的痛苦是一切痛苦之最,人间没有,动物界也没有。然而我们人类,却总是在让动物遭受着地狱的痛苦,比如说:有一个地方,人们在吃鸭子前,会把活生生的鸭子,放进很大的锅子内,盖上盖子,下面生起火,当锅里的水煮开热烫之时,厨师将盖子打开,因为太烫了鸭子受不了,当盖子打开新鲜空气进来时,鸭子就张开嘴巴,这时厨师就会朝鸭子的嘴里倒入滚烫的油,他们说这是很美味的食物,鸭子被活生生的烧烫死了。佛经里说,八热地狱中有复活地狱,在此道的众生,被痛苦致死后,会一再重生,而这些鸭子,它们虽然无法再复活,但它们遭受到的痛苦,却和复活地狱一模一样。想到这些众生的痛苦,如果我们能去修持佛法,能不分亲疏的对他们生起菩提心,去利益它们,如此佛法才能成为那些无依无靠众生的皈依处,也才会成为它们的救护处。所以,我们一定要为了一切受苦难的众生,如理如法的修持佛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冈波巴大师曾说:如果我有一个具足坚定信心的弟子,那么,我就会像牵牛一样,传授口诀引导他,他会在五个月之中获得不退转果位。和冈波巴大师时期相比,现今是五浊恶世,因此可能不像当时那样,可以很容易就成就。但是,如果一个真正的厌离世间者,真正舍弃今生的弟子,他若能依止一位具德上师,并视之如真正的佛一般,依教奉行,并精进去修持的话,即使再怎么差劲,他也会在3年之中获证不退转的果位。



噶举派的传承祖师,和大修行者们的修行中主要具足两点:第一,厌离轮回的出离心;第二,希望获得解脱的希求心。



这里提到的不退转果位,并非指不退转三恶趣的第四加行道,而是指不再退转厌离此生的出离心。依靠噶举传承祖师们的恩德,现在我们不需要去辛勤的苦修,仅仅是虔诚专一的祈请上师,就能得受到殊胜的法教,值遇殊胜甚深的密法比值遇佛陀还更难得。所以既然值遇了密法,就一定要精进的修持,不要浪费了这千载难逢的殊胜因缘。噶举传承祖师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通过精进苦修所得到觉受,毫无保留地传授予弟子,就像是餐桌上已经准备好的美食一样。有如家庭里的母亲,除了接送小孩,去工作,还做好美味的晚餐,等待着家人回来共餐一样。这里所谓的[修持],意思是说经过噶举传承祖师们的辛苦之后,我们可以照着法教修持。然而,虽说传承祖师已经都为我们准备好殊胜的法教,但最后还是要我们精进去修持。



引导文说,为了你们的缘故,我在无量劫中修持,就如之前我一切的苦行,都不是为了我自己而去苦修的,都是为了你们这些化机弟子去修持的,因此,你们只要祈请我,就可以获得这殊胜的教法。密勒日巴尊者在道歌中说,那些未能值遇具德上师的人,我会以今生所获得的所有觉受与加持,全都传给他们,他们都可以受到我的加持。



果尊巴大师说,不论修持什么法,我不会仅停留在了知上,我会先去修持最难的法,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我都会去克服万难去实践与修持。我并非只是以一种希求心或者一种愿心,我是真实的落实到自己行为上去修持的。而且,为了让你们可以获得菩提果位,我已经为你们提供了一切圆满的顺缘,你们这些祈请的人,都非常的幸运,因为你们只需要祈请,就可以得到如此殊胜的法教了。



总之,一定要依止一位无误的具德上师,并修持他所传授的教法依教奉行,而非仅在口头词句上,而是将法真实的融入自相续中去精进的修持。



接下来谈到观修,所谓观修有二种:一,要了知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本性;二,尽力去舍弃并生起出离心。尤其是暂时的违缘与障碍都要特别地去面对,去修持自己的相续。在出离心上,我们要思惟外器世间与外境的过患,从无始以来至今,我们一直投生流转在三界轮回的监狱之中,有时上升至三善道,有时又下堕到三恶趣,但从来都没有脱离轮回过。



现今我们虽然获得人身,但心态却像犲狼虎犳一样,如果我们好好地去思惟这个世界与万物,会发现真正可怕的动物,是我们人类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所制造出来的,但是,从没有听过动物去制造这些不必要的战争。比方说一只老虎,它肚子饿时才会去杀生,才会去吃动物的肉,一旦它吃饱了,就不会再去杀生,即使其他动物坐在它面前,它也不会去搭理。反观我们人类,不论饿或不饿,我们都会去杀生,去杀所有的动物,还要去吃所有的动物,去剥它们的皮,把皮穿戴在身上,反正不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所以人类才是真正可怕动物。



谈及因果和恶趣,我会把它分为[因]与[果]两种恶趣,即[因]的三恶趣及[果]的三恶趣,前者是贪瞋痴,后者是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由于我们造了[因]的三恶趣,因此会遭受[果]的三恶趣。比如地狱道中,会将烧得通红的铁水,灌入到地狱众生的口中,我觉得这与我们生起瞋恨的表象极为相似,当你生起瞋恨心时,心中就会像是火烧一般。大乘认为,世间一切皆是自心所显,因此,瞋心所显即为地狱道的境遇。



首先,我们应观修思惟人各自的习性,比如说色声香味触五欲,即使仅仅吃一口食物,喝一口茶,我们也会生起无法克制的贪欲。平常对一些无意义的话语,则日夜缠绵,尽是说一些会勾起自己贪瞋痴的话。反观善知识与上师的教言,则是左耳进右耳出,就如风吹过耳边一般毫不在意。譬如当上师在讲经说法时,有一些老先生老太太都会去听课,但是问他们今天上师讲说了什么法?他们会说,就跟平常一样,菩提心啊,缘起性空啊,然后就把它放在一边。



我们的一切恶行,并非只是一天一年而已,我们一生都在造作罪恶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善的习性,不在今生去改造的话,未来我们就没有希望,也很难再去改造。虽然我们希求快乐,但并不知真实的快乐是什么,虽然我们想断除痛苦,但我们并不知何谓真实的痛苦,而把痛苦执为快乐,也不知应如何承办快乐的方法,视快乐如仇敌一样的远离,反而把痛苦视为利益自己的良药一样招来。



这个不善的习性让我们变成一个难以改造的人,即使进入了佛门,也不会想要去实践佛法的精髓,虽然曾经也发了很多誓,但之后都一一失信破誓。即使后来值遇具德的上师,也不能依教奉行去修学上师的言行。未来还能否值遇佛法和上师,我们谁都不敢确定,我们虽然嘴上念诵经咒,但是我们的心却未见有丝毫的转变,纵使聆听了大手印与大圆满法教,仍然不能了知法义,更别提解脱和证悟了。如果我们继续造作恶业的话,下辈子就只能堕入恶趣流转轮回了,如自行车的车轮一样转个不停。有人以为,轮回在某个地方,也有人以为出家以后就能断除轮回了,其实不然,真正的轮回就是一直流转在恶业中,这才叫轮回。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造作堕入恶趣的罪业,如果未来我们不会死亡那倒还好,但是,我们终究会死!而且死后自己将投生何处,我们无法确定。因此,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修持佛法,断除对世间事物的贪恋,不再去造作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为了生起出离心,而去思惟轮回的痛苦。



总之,我们修持佛法,应具有三种发心:第一,不住于轮回与涅盘的出离心,获证正等觉的佛果。第二,视轮回为痛苦,获得涅盘的果位。如果连这个都无法做到,就必须——第三,畏惧三恶趣的痛苦,而去修持佛法。但讲到第三个思维又觉得有一些不妥,因畏惧而进入佛门修持佛法,如此就有人说,我虽然不想修持,但想到如果自己堕入恶趣的话......因为畏惧心而去修法。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也这样想,如果自己不去修法,就会堕入地狱,就像大人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子一样,父母会说,如果你不乖乖睡觉,会被猫头鹰带走之类的话。有时候我们也会这样去吓唬人,如果你不修法,就会堕入恶趣。我觉得,应该不会是这样。我们无法真实的现见三恶趣的境遇,因此会有这样的疑问,就如前几天说的[久任]僧人,他就说有谁去地下看过地狱呢?



我觉得,还是把它分成[因三恶趣]及[果三恶趣]这样去思惟会更好,前者是贪瞋痴,若能把它视为三毒与罪业,我们自己就能了知贪瞋痴并非善法。如同在平常时是一个好人,但一旦突然生起瞋恨心时,他就会变成一个很可怕的人,脸色变了,口上说出各种恶语,心里也像火烧一样,等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来,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很可怕!此时自己也变成像是魔鬼一样可怕之人。



再说贪心,比方说饿鬼道,牠们因为吝啬心才会投生到此境,那些吝啬之人就像是饿鬼道的众生一样,因为需求很多很多,而腹大如巨山,但他们不想也不能布施别人任何东西,因而喉如针小。因此,我觉得饿鬼和那些吝啬之人,不论外在及内心,都非常相似。有时候觉得,讲再多三恶趣的痛苦及过患,也不知道有没有利益了。有人说地狱有冷热的痛苦,我们会说,是的;饿鬼有饥渴的痛苦,我们也会说,是的;而畜牲,有愚昧的痛苦,我们也会说,是的;然后就把它搁在一边,像这样,又有什么利益呢?



所谓要去畏惧三恶趣的痛苦,首先,应先畏惧自己心中的贪瞋痴,如此才会慢慢地对地狱恶鬼畜牲三恶趣生起畏惧心,我们先对[因]生起畏惧心,自然而然也会对[果]生起畏惧心,因为如果不去讲[因],老是去讲[果],很难会在自心中产生一种感悟,经书也如是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小时候我们过新年,会吃绵羊头,当时我并不会感到害怕,还会去吃绵羊的眼睛,因为绵羊的眼睛后面有一块非常好吃的肥肉。但后来,我看到一个新年的绵羊头,看了以后,我自己都非常的害怕!小时候虽然很爱吃,当时在吃时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是一个罗剎啊!回想自己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一比,我好像是换了一个生命一样。因此,如果不好好去注意,可能自己就会变成真实的魔鬼了。



现在我们去杀害动物,但我们并不去管它们的感受,虽然它们也有苦乐的感受,只不过无法说出来。但是,我们杀害畜牲,割掉它们的头,剥去它们得皮,开膛破肚拿出内脏,我们什么都做了,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生起悲心,反而还笑嘻嘻地去做这些。如果照这样下去,一直去杀害众生的话,最后会变成一种习惯,总有那么一天,人类就会理所当然地去杀人剥人皮取内脏。现在我们让自心天马行空,四处乱走,言行胡作非为,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变成非常的可怕,自己都无法自主,也不知道为何自己会变成这么地可怕?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因此,大家应该好好去思惟。



昨天也跟大家讲过,正因为动物不能讲话,所以才不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动物能讲话,那么人类就完蛋了,它们可能会起诉我们,我们可能会被带去法院,会被法官判刑。听说,有一位法官看到杀鱼的情景,他看到鱼张开嘴,好像在跟自己说话一样,他心中生起非常奇怪的想法,就把钓鱼的人告上了法院,但遗憾的是,法官输了这场官司。因此我就想,如果动物可以说话,人类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说你非常好吃,所以我才把你吃了,而动物也会说,你也可能很好吃,我也要吃掉你。这个官司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没有一个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要吃动物?为什么要杀生?总而言之,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就是一个蛮不讲理,心狠手辣,极为恐怖的罗剎。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应该要思惟:如果造了恶业因,就一定会遭受苦业果。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流转在轮回中,也造作了难以计数的罪业,而这些罪业的业果,不只现今依然在遭受着,而未来也有可能还会继续承受。因此,为了不令自己遭受痛苦的业果,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忏悔净除,否则将很难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小乘认为,恶业不论大小,都一定要遭受业果。比方说,佛陀时代有一位国王名为阿阇世王[未生怨王],他曾造下五无间的重罪,虽然他最后依止了佛陀,但往生后仍必须投生地狱一次,有如皮球弹下弹上一瞬间的时间里,遭受地狱道的苦果,之后才又投生到了善道。



我们的罪业,如果不去忏悔,将会如我们借贷之后不去还它,如此我们的负债一天天地增加。弥勒菩萨在慈氏五论中说,所谓感受的业果,可分为二:第一,存心故意的去造作,与无知的造作;第二,最初的动机,与之后的行动。之前我们提到过,造作的罪业,以及不造作的罪业两种。所谓造作的罪业,可以依靠忏悔力,去改变它,净除它。至于像是五无间罪极重的罪业,则必须依靠极大的忏悔力,才能完全净除,如果仅仅以微小的忏悔对治力,很难完全地忏除清净。因此,必须要长时期去忏悔对治。就像未生怨国王造下五无间罪,虽然他后来忏悔,但因为对治力太微小的缘故,罪业未能完全净除,死后必须要下堕地狱,在地狱停留一剎那的时间承受业果。由于善恶因果的缘故,虽然我们在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全净除罪业,但是由于忏悔的对治力,成熟的业果就会变得非常的小。



又如一个具足菩萨戒之人,如果破了根本堕罪,即使他后来忏悔了,此生他也不可能会获证登地的果位。噶当派格西仲敦巴曾经说,所谓的菩萨戒,即使你破了根本戒,仍然可以再求授。但是一旦你重复破根本戒达到七次,而且累犯不止,则永远不可以再求授菩萨戒。因为你的戒体,已经变成非常的不清净,已经无法在你的相续中产生菩萨戒,不可能再生起菩萨戒体了。



这里所说的忏悔,必须要依靠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四种忏悔对治力,长时间去对治,去忏悔自己的罪业。我们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为了积聚财物与自己的名声地位,我们杀害了很多的人,若把自己所杀之人的白骨堆积起来,已是遍满虚空界。而我们为了亲友伤心所流下的泪水,从无始以来积蓄至今,也是遍满整个虚空界。如果想到这一些,我们还有喝茶、喝咖啡、聊天嘻笑这样的闲情逸致吗?就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我们人生就如闪电一般,非常短暂,我们一定要在此极为短暂的时间内,珍惜此人身的时间与机会,令自己的人生有实益,来生能有好的善果。



以上,是厌世出离心引导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对整体外器世间的痛苦,而生起厌离心。接下来,第二部分,现见暂时的因缘,找出令自己产生痛苦的原因,并生起厌离心。



首先是指出[在家]的过患,文中说要将[在家]视如火焰一般,看清在家的过失,就如无着菩萨在《佛子行37颂》中说:“贪爱亲友如水涌,嗔恨怨敌似火燃,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轮回中一切的境遇,三善道或三恶趣,不论自己投生何地,或是住在哪里,都是痛苦的本性,都应该要远离。就整体而言,应厌离世间,细说则是厌离家乡及家庭,而到清净的山间去修持。以上是说我们对于境遇的过失。所谓的怨敌,并非专指伤害自己的人,还有那些去区分自方和他方,或者说这是自己的一派,那是他们那一派,自己这一派一定要很兴盛,而他们那一派一定要衰败.....。



我们的心,就像是被困在监狱中的犯人一样,只能在狭窄的环境中走动,平常只能够和狱友及狱警相处,有时候,会有少数的人来探监,接收世上的讯息之门完全被关闭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与外界一切的连系,都完全被切断了。同理,我们的我执,也像是这样,我们被关在我执的铁笼子内,把身体视为[我],外界的东西则视为[我的]如:我的亲友、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对少许的东西生起一些执着;但对其他的一切,觉得好像与自己毫无关联,也不会去关心在乎他们。其实,世界上的人彼此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都是相互依靠才能存活的。



比方说,当我们呼吸的瞬间,并非是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还要去依靠外界的顺缘,比如说:外界的植物、动物、与人类。就如昨天所说的,两星期不吃饭我们不可能存活,一星期不喝水也不知又会如何?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依靠其他外界的众生而产生。在家人的衣服,大部分都从工厂制造出来,有时尚的,有名贵的。制造出这些衣服的服装设计师、裁剪师等人,他们虽然和我们平日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连系,但我们却穿着他们制造出来的衣服,抬头挺胸很自信的走在路上。如果我们去追溯其因缘,那就包含了:制造商、工人、材料、动物.....这于是就产生了很深的关联。



即便是呼吸,我们也是要依靠着他缘才能产生。正如科学家所说的,新鲜的氧气,源自于外界的植物。如果我们好好去想一想,生命中的呼吸,并非仅是一二次、一二天,也并非只是一二个月或一年而已,我们一生都需要呼吸。如果我们很详细的去查证,就会发现光是呼吸也要经过成千上万的因缘及顺序,最终才成就了我们的一次呼吸。而且,我们一生之中无数次呼吸的顺缘,都已经完全俱足且是准备好的。我们的呼吸,并不需要人去辛苦制造,可以很圆满的就得到,如此一想,我们就会觉得仅仅是呼吸,就非常地神奇,非常难能可贵的,会觉得非常的安心舒服,如果你能好好地去思惟的话,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否则,如果你不去思惟这些,老是去钻牛角尖的话,你永远不会生起快乐的心,一直都会处在忧伤之中。



我们人类的欲望是永远不知满足的,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需要。只不过买不起,没有这个能力,不然我们还会想要去买飞机呢。以往在楚布寺,有一个闭关处,僧人会到那里3年闭关,出来之后得到上师的名号,据说有的人,在即将出关之际,他就开始作计划,并准备金刚绳、护身符、甘露丸,准备着要为自己召集信众和弟子了。曾经就有人问楚布寺的一个小沙弥,你学经结束后要做什么呢?小沙弥回说,做维那师。之后呢?去闭关3年。然后呢?做上师,再然后就要去买汽车......大人们这样想,小沙弥也觉得自己要走这条路。由此可见,平常我们并没有去厘清自己的欲望,自己真正用到的和真正需要的只是极少部分,我们只要不饿不冷就足够了,只需要这一点点东西,但我们的欲望却没这么想,我们的欲望觉得我什么都要!我们去一个大商场,里面的东西我们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买,只不过没有钱或钱不够,因为我们的钱包感冒了。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去区分:自己的实际需要的,和自己的欲望,如果一切都放在欲望上,那就很难有知足的一天,也很难有成事的一天!



现今世界上已有70亿人口,在食物、水源、住处上都极为缺乏,如果我们再不节省资源,不懂得知足的话,那么,世界将无法承载这70亿人的欲望。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欲望,那倒还好,但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个欲望,如此算来,那么70亿人口总共就有多少欲望呢?世界上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而且永不知足,如果这个[无限]的欲望要去使用[有限]的资源的话,两者之间就不太平衡了!



我们不论流转到轮回的任何地方,皆是具有贪瞋之地,若在以往,我们去偏僻的地方,贪瞋的烦恼会稍微少一些,因为生起贪瞋的因缘非常的少。可是,现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寂静之地了,就连过去那些寂静之地如今也已经是人满为患了,比如说嘎丹寺,听说现在已经慢慢地和村庄连在一起了。因此,如果真要去找一个离村庄远一些的僻静之地,以后可能也找不到了。



一旦你生起了贪瞋心念,如此你也很难再待在寂静之地了。所谓断除对地域的执着,最主要是应断除贪恋心,并非是指要远离一个地方。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上,也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份,好比说人的身体,不论手或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手或脚被砍了,我们都同样会产生痛苦。因此,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应去区分自他,因为在真实的本性中,并无此一分别。在这个世界的大家庭中,我们理应彼此更亲近才对,特别是在佛教中,在藏传佛教中,在达波噶举传承中,我们不应区分彼此,应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尤其大家在辩经的时候,要了解辩经主要的意义是让我们知道事与物的本性与真谛,用我们的思惟专心地去追溯与推断真理,如果我们一边去追寻真理,一边又去做着与真理相违背之事,那就很奇怪了。



所谓了知事物的本性,此明觉之心,在佛陀的境界中,这是佛陀的[智慧],无始以来,他明了一切万事万物;而在众生的心境中,只能看到外在的表相,而不知道真实的义理,所以只能称为[心念]。佛与众生之别就在此。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成佛,是想成为全知,想了悟空性,获知真理,但是,如果我们即想看到真理,又把真理遮盖住,或是遮起自己眼睛的话,那是很愚昧的行为。世间的一切显相,都是幻境。从无始以来至今,我们一直都将幻境视为真实存在,100%去相信它,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一直迷惑其中,流转轮回,而没有获得解脱。



(大后天是休息日,在休息日的时候,我有一些担心,也不希望看见不吉祥的事发生。假日出门,你们大家一定要注意!去大塔周围,去商店,不管去哪里,你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总之,不要和别人发生争执,如果别人来招惹你,要打你,你就赶紧躲开逃回来吧!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和英雄。请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共同]与[不共同]两个观想次第中的[共同]部分已经结束。接下来是第二[不共同]部分,即伴侣的过患。比方说一个出家人,他必须断除与在家人的结交,而要与出家人结伴,因为有时候在家人与出家人要办的事情是不同的,出家人若长时间与在家人在一起,那么就会慢慢贪恋在家的世间法,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会沾染上在家人的行为。此外,若是大乘、密乘行者,与小乘声闻乘行者结交的话,菩提心就会衰败。总之,不论结交任何伴侣,一定要保持坚守住自己的初心,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来世获得解脱并证悟佛陀的果位。我们和贪恋今生的世间人,两者目标是不一致的,平时能够分开行事的话,这样最好。



在[普贤行愿品]里提到,我们必须懂得与一切善士结交,比方说,过去有一个人喝酒抽烟,什么事都去做,然后就有人提醒他:你这样做很不好。他就回答对方:我是在随顺众生,为了和他们一样,为了能成为他们团体的一员,所以我才去喝酒抽烟。你若随顺世间法,就会成为世间人。但是,真正的[恒顺众生]并非是此一含义。总之自己的目标与修持的信心,一定不能失去!之后,再去利益众生,再去随顺众生。这才是真正的随顺,而不是说要去随顺众生,然后连自己最初修法之心,也完全舍弃了,如此就与真正的随顺完全相反了。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即是一生的伴侣,而在修持密乘上的伴侣,则是生生世世、成就菩提的伴侣,是共同前住菩提道的金刚道友。我们应如何去结交伴侣及法友呢?在行持菩提道之前,法友即是直至获证菩提的真实伴侣。



虽然每个人都具有取舍与区分善恶的智慧,但我们不只是[有]就可以了。一定要让自己习惯于取舍善恶。人人都有不同的目标与人生道路,目标一旦择定,就要朝此目标前进。当我们朝着目的地出发之时,也会有喜乐的感受,这时如果能有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法友陪伴,因为有这样的同参陪伴,内心就会有一个依靠,所以伴侣是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人生中,若不懂得如何去结交善友,彼此间更不能互相帮助的话,那就很难成就善果,因此一定要懂得如何去结交伴侣。尤其是一般世间的家庭,夫妻之间若没有很好的关系,不懂得交心和理解,就会出现很多的麻烦、问题及痛苦。最主要的是应该找到与自己性格与行为相契合,至少要有70%相符合。除此之外,自己也要懂得如何去维持这份情感,如此才可以更长久幸福。



接下来,讲到摄受眷属[弟子]的过患。一个登地菩萨与瑜珈士,若有很多眷属,这是非常好的。在噶举祖师的教授中说,当你了悟到心性时,才能去摄受弟子。即使对心性与空性还无法真实的了悟,但至少对心性与空性已经有一些觉受,此时,才能去摄受弟子及眷属。否则在尚未达到此一成就之前,最好暂时不要摄受弟子与眷属。否则,除了在别解脱戒中会有过患外,菩萨誓愿也会生起颠倒的意念。因为没有能力承办弟子的事业,就会觉得自己连这些弟子和眷属的事业,都不能承办,更不用说要承办一切众生的事业了。因此,上师若不能好好地摄受弟子,也有可能会舍弃对众生的慈心,而弟子如果扰乱上师的心续,也会破坏三昧耶戒。总之,若具足三戒与三学的功德,则可以摄受弟子,反之最好不要去摄受。



平常我们会有此一现象,出家人经过3年闭关之后,获得[上师]的名号,然后出国,有人就这样教他们,你要去摄受一些弟子,于是他就答应了,然后呢?每个上师就有一个中心,一座寺院。虽说这是好现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若以引导文的角度来说,这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患与过失。一位上师,一定要先成熟自己的自相续,然后才能够去指引他人;就像一颗苹果,一定要里外都熟透了,这颗苹果才可以吃。同理,上师自己的自相续,一定先要成熟,否则不能去摄受弟子,也不要急着去摄受弟子。



譬如:一部手机或计算机若是电力不足,一定要充好电才能继续使用,如果我们想要100%的使用,也要事先充满100%的电力。比方说我自己,因为[噶玛巴]的名号盖在我的头上,然而,我并非像往昔的祖师一样是直接获证断证功德而降临世间,所以我有时候会有一些困扰,比方说,小时候我看佛经,即使再怎么用功,别人也不会觉得奇怪,他们会说:因为你是[噶玛巴],因为你是佛,所以你这么做,没有什么稀奇的,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当我自己看自己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一个能力有限的平凡人,如果说要行持像佛菩萨一样的功德事业话,那就很难了!我自己并不具足这样的功德,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困扰,但是我还是尽力的去做,不过即便已经很尽力了,但有的人还是认为: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即使自己会有一些功德,但却没有达到别人所期盼渴望的那样,有时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这又是另一种难题了。



就像以前我认为,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佛菩萨会有上亿的化身,我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他是佛,因为他是菩萨,因为他的神变可以变幻出很多很多,而不觉得这很神奇。到后来,把这件事套用到我自己的人生中,我就觉得,真的是很困难,就会去想,如果我可以变化成亿万化身的话,那该多好啊!因为要行持成办无量众生的事业,仅仅一个身体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祖师先哲们教示说,现在你虽没有能行持众生事业的能力,但至少也要去发愿,然后记在心里:希望在未来,自己可以成为能够变化亿万化身的佛菩萨,然后去利益一切众生。至少也要有这样的愿心与愿力,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殊胜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说,如果你没有他心通,亦没有体证空性,你就不要去摄受弟子,不要去行持利他的事业,因为在这个阶段的你去行持利他事业并非易事。



出家人的资具,一日三餐等都是功德主的供养。[供养]佛菩萨与三宝中的[供养]一词,是有关于财物的敬语。比方说,供养一个清净的比丘与僧众,以及献供的善信功德主,由于双方都是清净的发心,因此,自他都可以积累资粮。对僧众而言,有受用及受供的福泽,由此可以积累资粮。如果你只供养法宝,那么就只有受供的资粮,而没有受用的资粮,因为教证法宝是无法受用这个供养。我们没有机会与福报去供养佛陀,但是,如果你去供养一位戒律清净的比丘,也会有如供养佛陀同等的功德;反之,若是供养一位不清净的僧人,他其实并非一个供养处,却装成自己是一个供养处,这就成了[邪财]!所谓的[邪财],以前我也说过,比如我们僧众虽然不做世间事,但还是可以吃饱饭,我就会觉得,僧人是人类之中最差劲的,一般世间人经过自己辛勤工作而得到相应的工资,如果他不做事,是不可能得到工资,也找不到工作,像我们这种僧人,有时候受用功德主的供养,但是却不做僧众应做的本分事,所以(此类)僧众是世间最大的盗贼,世间最不知廉耻的人,这是非常重大的过失!



佛陀时代,有很多比丘因为畏惧自己可能犯下受供养的过患,而把戒体归还给佛陀,最后他们还俗了。当时佛却赞叹他们说:“善哉!善哉!”但若所有的僧众都如此、都跑掉的话,我们就找不到僧人了。所以,要想有资格受用供养,就必须具足二个顺缘:一,具足戒律;一位具足清净戒律的僧人,他就没有受供养的过患。二,具足成就。比如说阿罗汉,他们可以享用供养。否则其他人受供养,就容易会有很大的过患。



我们僧众,一定要知足,物质并不需要非常的圆满,资具也不需要非常的多。在过去,佛陀时代,僧众们的生活和行仪,处处彰显着知足的功德。知足的行仪,有利于修持,也有利于环境。比方说现在一个家庭,他们的衣服家具各方面物资,都比以前还要多得多。又如我的家乡,以前别说摩托车了,连自行车都没有,然而,现在听说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摩托车,这些都是最初一个富有人家先买了摩托车,然后其他人跟着仿效,慢慢地,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从某方面来说,认为[别人都有,自己也要有],这是很愚昧的心态。总之,要看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并不一定要去仿照他人,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他住处简陋,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反观我们世间人,若能善用明辨的智慧,而非只为了模仿他人,清楚自己的生活需要哪一样财物,哪一种生活方式才与自己相符合,懂得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否则像一些人,随波逐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这样对环境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比方说看见别人有车,自己也要拥有一辆,一一去仿效,听说新德里已经有6亿辆汽车,每天都是一路堵车,这样开开停停的,还不如走路比较快。



我们僧众一定要以一种善心,如理如法的行持,无论洗漱或是吃饭,时刻都要审查自己的心态和言行。而非即使自己吃不了,也要拿一个很大的盘子,装得满满的,堆的像山一样高,穷人们连你们一半的饭菜都没得吃,但我们却还要浪费掉很多食物。再说饮水,早上刷牙时,水龙头一直开着,任水一直流着,浪费这么多的水,现今世界上很多人别说是洗脸水,连喝的水都很难找到,而我们却是这样的浪费,若是投生到非洲那可怎么办啊!听说,由于缺水的缘故,非洲还有人去喝牛尿的。如果送你们到非洲待上几个月,回来后可能就会懂得水的珍贵了。



我们虽然需要依靠衣食,但也在这上面造作了很多的罪业,在国外有很多杀鸡的屠宰厂,一天之中要杀掉好几十万只的鸡,而这仅仅只是一天!那么一年中,总共要杀掉多少众生呢?这都是为了我们的衣食,才去屠杀的。有人说,噶玛巴说,吃肉就不是噶举弟子。以前,我在噶举祈愿法会时,呼吁大家要戒食众生肉,我引用了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的教言,提醒大家一定要断除不清净的八物, 如果你吃肉或是杀生,就不在噶举派的行列中。这并不是我讲的,是米觉多杰讲的,如果你们要起诉的话,就去找噶玛巴米觉多杰吧,我只是引用了他的教言而已。佛经中说月光童子,即冈波巴大师,佛陀为月光童子授记,未来他会远离不清净的八物,即是肉、酒、武器、盔甲……。在藏地堪布慈诚罗珠呼吁大家戒除肉食,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后来此话传到最后,却变成了如果你吃肉的话,你就会被排除于藏人之外,你就不是一个藏人,传到最后话就变味了,完全颠倒了。



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吃肉。但自从来印度之后就变了,也许是因为印度的肉没有藏地的肉好吃吧!这让我的戒肉变得更走运。我们虽然吃肉,但是并没有看过动物被杀的情景,如果我们看到动物被杀的影片,就会觉得那真是太可怕了!也会去想:吃肉真的是没有意义的事。虽然,今生我们没有成为杀众生的屠夫,但是未来也要尽力让自己不要成为杀众生的屠夫。应尽力去戒除肉食,不论我们投生为何种身相,永远也不要远离对众生的慈心,以此发心去思惟,并且戒除肉食。



在十六世噶玛巴祈请文的最后,我写了一个偈子,大概的意思是说:为了利益天下所有的慈母,生生世世不离慈心,在菩提大塔的佛陀等身佛像前,我发此愿,愿以此偈子的愿力及功德,祈愿一切众生皆能获得快乐。我以这种方式,戒除了肉食。我虽然也呼吁大家戒除肉食,但这不是在威胁你们必须断除肉食,我只是说我们认为理所当然所吃的肉,是我们慈母众生的肉,想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心情吃肉吗?



当然,也有人因为身体营养不足,或者是生病,需要以吃肉来补充营养,这是例外。但是你可以在一天的三餐里,一餐不吃肉;或者在一星期之中,有二三天不吃肉,这也是很好。吉祥的日子不吃肉也是很好,像是神变月佛诞等日子,这些时间不吃肉,我觉得这样做是非常好的。之前,我的父母总是说:我在吉祥的日子不会吃肉,但希望你加持我,不要把吉祥的日子弄错了,让我在吉祥的日子不会忘记戒吃肉食。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不然他们不会叫我去加持。 我只是给大家一些建议,你们自己该怎么做,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并非说某个佛陀或上师如是说,然后自己就照做了,如果自己没有对众生生起悲心和感触,那么戒肉食也就很难长久了。



我们要去思惟:由于我们吃肉,而给动物与众生制造了无量的痛苦!因为这个理由,而发愿戒食众生肉,并非只是玩玩或是和谁比赛而已。希望大家好好的去想想。但有时候,我们又会说:上师祖古们及佛菩萨的化身,应该要去吃肉,因为他们要跟此动物结上缘,为了救度它们,所以他们应该要吃肉。但是,在夏嘎楚珠让卓的一本书中说到,所谓佛菩萨的化身,上师祖古们吃肉的这种行仪,它不是好的行仪,也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因此我双手合十,祈求并希望你们日后不要去行持这种行仪。



另外又有一种说法是,有慈悲心的人要去吃肉,有誓言的人要去喝酒。这里提到有慈悲心的人去吃肉,一定要有以下的观想方式:把肉放在盘子里,一驮一驮地煮着,或者弄成菜,或弄成肉汤,然后放在自己面前,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想,然后一下子就吃下去了,此时,应在一座之中,对众生生起慈悲心,或者是五分钟,或者是一分钟,希望以眼前的众生为主的所有众生,都可以远离痛苦与痛苦之因,之后一定要念诵一段静命法师所作的忏悔文,及断除吃肉罪障的咒语,或是念佛菩萨名号、咒语,或是观想慈悲心、菩提心,以这种方式才去吃肉。或者是,把眼前的肉观想成是自己的儿子或母亲的肉,而去吃它。然而,我们却没什么时间去观想慈悲心,也还没有供养,一下子就直接把肉吃掉了。



竹巴噶举有一个公案,曾经有一个村庄发生饥荒,村里有一对年迈的老夫妻和他们的一个儿子,若是再找不到食物,他们就快要被饿死了。老夫妻心想,我们两人之中,若有一人先死了,我的肉就要给儿子吃。当时儿子也想,我的父母就快要饿死了,我如果死了,我的肉要给父母吃。然后有一天,这个儿子自杀身亡了,身旁放着一封信,信上说:你们一定要吃我的肉,否则,我的死就没有意义了,我就会死不瞑目。因为他是为了让父母有东西吃,才去自杀的,父母若不吃的话,也就辜负了儿子的一片孝心。老夫妇只好一边流着泪,一边吃了儿子的肉。他们并不是很欢喜地去吃,也不是抱着享受美味食物的心态去吃,而是很哀伤地去吃。同理,一位具有慈悲心的人,具足菩提心的人,如果要吃肉的话,他们吃肉的心态,也要像那对老夫妇一样,以这样的心境哭着去吃肉。但是我觉得,如果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吃肉的话,那还不如不吃肉呢!



如果我们不吃肉也不会死去,也不会阻碍我们成佛,我们没有这样的困难。直贡噶举的教巴吉敦松给大师,他有一次生病了,医生建议他吃肉,说需要补充一些营养,当时大师就说:我不吃肉,即使会死掉,也不吃肉!



我们的罪业大多是由衣、食、名利三者所产生的。所以,我们对衣食名声这三者的贪恋,一定要舍离。舍弃衣食名利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呢?由于衣食名利,我们造作了很大的罪障,因此,才要去舍离。应以一种知足的心态,不需要太过圆满,只贮存自己所需,而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之物。并非说要不吃不喝,或是赤身裸体的跑才是。[所需]与[欲望],两者是有区别的。对出家人而言,一件僧袍,一件披单,这也就足够了,但是我们却拥有很多东西。 但是有时候没有,又会想要有,但是拥有时,又有更大的痛苦,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像我呢,有时候就会很麻烦,很多人都供养我,如果不收又不行,但收了,却只好堆放在一边。



所谓的知足,并非在于拥有多少的关系,比方说转轮圣王若能知足的话,即使拥有很多东西,他也可以知足。因为是内心的知足,而非外在的拥有。即使把外在的一切东西都抛弃了,但内心不知足,这也是无益的。最主要是断除我执,断除执为我所有,就像当下一种知足的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身为出家人,应善护自己的戒律,即使只有一点点过失,也要实时忏悔,以闻思及观修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且他必须要具备厌世的出离心。但现今很多人都说闻思没有意义,不需要以闻思的修持来调伏自己的相续,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这就证明了他们并没有生起出离心,他们本应该要对世间法生起出离心,但反而对闻思修持生起厌离和出离心,他们的行仪和出家人已经完全颠倒了。



既然出家了,就应舍弃对世间的贪恋,应该去修法,去行持出世间法。有的人口口声声说在侍奉上师,在利益佛教,利益众生,但却做着世间的一些事情,平时和上师之间的言谈,也都是一些有关世俗的话语,即使表面看上去在修法,那也是在作为了获得世间利益的一些仪轨法事,他的身口意三门总是围绕着世间八法,像这类的行为,出家人务必要断除!



往昔,佛陀曾授记说,未来所谓的修法者,他们总是散乱、放逸于世间法上,却打着修法的旗号,持着修法的表相。其实,修法者应该将所有精力放在实践自己所求来的法上,而不应把这些法教,只是一味珍藏在经书上或笔记本上。不论是任何的善恶业,心中都必须要能很清晰的去分辨及取舍。



出家人最终的目的是获得解脱及正等正觉的果位。为了达到此一目的,除了戒律要有所增长,闻思修持也要有所增长。傲慢减轻,虔敬心增加,禅定也更加清明,善业一天比一天增多,对世间的出离心也日日增加。这些才是修法的成果。反之,如果你心中没有生起这些成果,虽然暂时看上去,好像会觉得你具足戒律了,观修也很厉害,但这对解脱和获证究竟的佛果,并没有任何的利益。



就如之前所说的,现今有一些上师,他们利用自己的弟子,而达成自己在世间的名与利,他们总是会对弟子说,无论上师说什么,你都要言听计从;最后,终于将弟子送到造恶之路。他们不让弟子去修持解脱法,反而让他们去做一些世间法,说是以这种方式,会生起一些悲心及出离心。总之,我们心中的一些放逸和妄念,最初一发觉,就要去思惟它最后的结果,如果结果是善的,就去修,如果是恶的,就去断除。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不共]的观修,这分为内观、外观、及密观三种。首先是外观,在轮回中,尤其是堕入恶趣之因——贪瞋慢妒吝心,看到自己生起这些五毒的对境,或是生起这些妄念之时,我们的三门会非常的放逸及散乱。一旦察觉自己生起这些妄念了,就要去这样观想,第一,外观:观想一个铜器,里面放着各种的物质和材料,然后下面开始升火,就像是你划火柴时会出现的那一种声音,所有的妄念烦恼都在这嚓嚓的声响中被焚烧。第二,内观:观想生起烦恼的对境和妄念,在剎那间变成一个像閰罗王一般的罗剎,就像是水牛头的阎罗王,他有一种腐臭的味道,身上燃烧着火焰,而你的口中就一直念着:“这是你自讨苦吃!”



引导文说,因为有非常好的缘起,所以你不需要有任何的疑虑,比方说我们去看医生,有时候患者只要吃了医生开的处方,病情就会有很大的起色,因此,一些在外的观修也是有殊胜的缘起,所以不需要去疑虑。或者,观想一尊弥勒佛,在木板上写着[顶礼弥勒佛],如果这对消除你的烦恼及妄念没有帮助,就要多多念诵一些佛偈词句。



第三,密观:当你生起妄念时,应观想自己的根本上师变成黑鲁嘎,或是胜乐金刚,或是大威德金刚,总之要观想一个忿怒尊,这尊与上师无别的忿怒尊,他的身体燃烧着智慧的火焰,自己的妄念及烦恼,完全被上师的智慧火焰焚烧殆尽。最后,再观想上师融入自己心间。若对世间的事物生起贪恋心,则祈请上师或本尊,然后安住于大手印的境界之中。从密勒日巴尊者所传下来的厌世出离心的引导文,已经教授圆满。



接下来,是对轮回的出离心的引导文。



密勒日巴尊者在道歌中说:即使是自己的怨敌,亦会对我生起悲心。好比说密勒日巴尊者的敌人,他见到尊者的生活后,也对尊者生起了怜悯心。但是,向往世间财富密勒日巴尊者的妹妹,却迷惑于外在的世态上。她认为,那些拥有很多弟子的上师,和拥有很多财富的上师,他们修的法才是真正的法。她认为密勒日巴尊者修行方式很奇怪,已经误入歧途了!



总之,不要让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散乱于世间法上。对于一位具德的上师来说,只有弟子在修法时,上师才会欢喜,这也是上师最欢喜之事。具德上师一生的愿望,即是弟子好好的修法,最终获得解脱和成就佛果,这才是上师真正的心意。身为弟子,若能值遇具德的上师,为了圆满上师的心意,令上师欢喜,不令上师伤心,所以他要好好去修持佛法。



反之,若是值遇一位不具德的上师,他最欢喜的是世间法和今生的事,如此一来,弟子也自然而然会去作世间法去讨好他;弟子即使去修持出世间法,上师也不会欢喜,更由于这位上师对世间的贪恋及执着,将很难令弟子成就出世间的解脱法。有时候我们总觉得,为什么令上师欢喜以及满上师的心愿,是这么的重要呢?所谓的“圆满上师的心愿”,并非像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让一个人高兴一样,也不像做什么事讨好别人,更不是说,即使你造恶,只要他欢喜,你也要去做,去满他的愿,并非如此。真正的“圆满上师的心愿”和修持佛法,两者是分不开的,在于你能不能如理如法的修持佛法。因此,如理修法自然会令上师欢喜,并圆满上师的心愿。



总之,关于今生的愿望与未来的目的,自己要知道自己最终的希求是什么?真正对自己有利的是什么?不要像被风吹动的羽毛一样,总是因外缘而随风飘动,如此一来,想要永久利益自他的心愿,将不可能会成就。总之,自己也要有一些主见,最初就要为自己订下一个目标,然后持续不断地走下去,因为我们修法时会出现很多违缘与障碍,不论是什么障碍,你都要克服万难,朝着目标前进,面对困难与问题,而去遣除违缘及障碍,然后一直地走下去,这非常地重要。



有的人以为,修法之人非常的愚昧,而那些政坛和经商的人,就非常的聪明,非常有智慧。我觉得这个想法完全颠倒了。修法者,并非只是为今生,也不是短短一百年、一千年,也并不是为了自己,修法是生生世世,从今生此刻开始,直至获证菩提,为了普天下所有众生的福泽和快乐,这是一个非常长远、且伟大的愿望。因此我觉得,真正有智慧的是修持佛法者,因为修法者生生世世承办着所有众生的事,可见修法者并非愚昧。



然而现今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暂时及眼前的利益,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本不会有长远的、永久的想法,所以会去执着暂时的利益,他们也不相信有来世,很难对来世生起真实的定解,只看到眼前与暂时的今生,如此自然而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才会迷惑在今生的事业上。



如果现今我们没有长远的打算,只想着暂时的利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及麻烦,比方说环境问题,以人类为主的所有众生,所有利用的资源,皆来自于地球与自然界,我们以不知足的欲望,去使用世间的资源,丝毫不为我们的后代子孙着想,也不思惟自然资源是否终究会缺乏,然而,我们的后代仍需要去使用,还必须在地球上求生存,因此,我们不应只想到今生暂时的利益和一己的快乐,而不作长远的打算,也不为其他人考虑。



在前天,第一阶段的辩经,已经结束。接下来,是第二和第三阶段的辩经。之前我曾说过,这次辩经,到最后会出现有输有赢的情况,但是重点并不在此,也并非是评判佛学院的好坏;反而,大家应从此次辩经所评论出的分数与输赢中,吸取教训,找出自己的佛学院未来的改变路线及教育理念,应如何转变自己的学风,如何提高学僧的知识水平。如此,可能对大家更有利益,希望大家不要浪费这个很好的时机,也不要把焦点放在输赢的分数上。从佛法上说,我们总是说,一定要懂得所取与所舍(所断),一定要落实在善恶的取舍上,因此这次的辩经,也可以成为是善恶取舍的一个很好的机缘。否则,如果大家都不去重视的话,就会像来到一个布满珍宝的宝洲上,却空手而回一样。因此,应该趁着这个机缘,好好去审查:自己平时的学习状态,如何让自己的学问与知识提升?期盼明年再来时,能比今年更好更殊胜,知识功德更增长,比以前更圆满。如此一来,这次辩经法会才会有真实的意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