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遗教经讲记

检查内在的见解系统


我们最基本的见是因果见,如果有这样一个见,它就有力量抓住你的心,成为你内在真正的眼睛。你做什么事作权衡的时候,这个见它起作用。我该不该做,是心里的正见指导我,而这条正见会按照因果律来看:这个是好吗?是坏吗?将来得好果报还是坏果报?有利益还是无利益?心里自己会权衡,然后按照所权衡的来采取行动。或者是要前进、要采取,或者是要后退、要避免。我是一个有正见的人,也就是自己有一双洞见事理的眼睛,我的行动就靠着正见的眼睛去指挥。


但现在检查一下,大多数人不是这样,因为从他要采取行动的当时去看,他心里并没有一个正见在作指导,甚至根本是没有思想的人,也就是他不会独立思维、不会独立地去作抉择,坐在那里从来不想事。这样的人,虽然没有自己的见,但是他有一个被灌输的见。


整个社会像一个不断运转着的轮盘,它有一个轴心,这个轴心实际上是思想见解。这个思想见解有一些是占主流的,有一些不占主流被人忽视的,占主流的就会成为共同潮流。其实幕后支配的还是思想权威。他们能造出一整套言论来解释种种行为的合理性: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利益。这些就是所谓的言论见解。这些言论出台的时候,做言论的人肯定要说“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做是怎么合理的、怎么先进的,而且这么做能得到如何如何的利益……”每一套言论必定是由这些组成的。但这个说出来跟真相两个是有距离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整个迷乱的众生界里面,以共业的势力,他要推出一个权威的角色。现在这个权威就是各领域的专家、知名学者,反正是重量级人物,大家对于他是崇拜的。其实按佛法来衡量,凡是不符合正法的言教都叫“邪教”,宣扬邪说的思想权威叫“邪师”,所说出来的叫“邪论”。但是他出来的形象俨然就是整个世界的导师、是世间真理的宣言人。这样的话,由于大众崇拜权威的心理,所以说出来的言论很快被人接受,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共业的潮流,方方面面的各种言论很快就风行世间了。


那么,我们学佛人面对这些持什么态度?接触这些言论时,心里要有个检验员,不能盲目地接受。要以正见如理地衡量,看清邪正真伪之后,再看需不需要接受,这样才能杜绝一切邪见的渗入。它一出来,以敏锐的眼光就能看得出:这个是邪说,那个是颠倒的!这样就不进这个邪见毒素。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个正见防御系统。而且内在有很重的崇拜名人的心理,所以出来的时候他不认为是邪师,也不认为说的是邪论,而是把他奉为导师,把他的言论奉为金科玉律,把大家一致的推行奉成是天经地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世间各种新思想输入到千百万人的心里。这时见到大家采取新的行动了,而你心里认为“我不能落后,我要跟上潮流”,而且以领先为荣,这时候是什么一种东西在起作用呢?因为这个世界都很崇尚创新,很崇尚敢作敢为,很崇尚领先。这时又有一条很滑稽的行为理由,就认为说:“我最先做的,我提前能够做的,或者我有创新意识。”就证明“我”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愿意搞这些新的行为。实际上心里就是以这一种机制来起作用的,时时会以世间权威灌输给你的观念来发起行动。


从前你是不是这样呢?比如你以前面临抉择:“我要选择什么职业?我要选择什么配偶?我的理想是要过怎样一种生活?我人生的标准定位在什么地方?我的生活应当拥有哪些内容?待人处事的做法是怎么做的?”仔细一看吓人得很!简直是一个伪装的佛教徒!为什么呢?因为里面行动的机制全部落在邪见系统里面,就跟电脑已经储存好的软件一样,它已经全部打入进去了、深入进去了。而且在这个里面已经组装好了。所以很多人的内在系统是一个世间邪见系统,这个邪见系统没有把它清除出去,没有装上真正正见的软件系统,那么身心上发出的一切运作、一切行动的逻辑和程序,一切的价值标准、生活内容……全是过去邪见权威给你设置好的。


这个你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深处在邪见之中,深处在人类共同邪见的潮流之中?你可以想得到。比如要选择生活,你会感觉:今天这个时代崇尚这样的生活,比如:要怎么样的房间,怎么布置,需要哪几大件?生活的标准要达到如何?人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要达到多少财富,要有多少娱乐享乐的方式,要怎样才叫做拥有了幸福人生……这整个一套方式是不是权威、专家给你安上去的?然后人和人交往的时候,要采取什么行为方式,标准在什么地方。这个也是给你定好了的。


现在正见的力量很弱。如果因果正见已经很强大,已经把内在的邪见系统全部摧毁了,然后重新组装了因果正见的系统,你的行为应该说跟社会上的人完全不同,标准也完全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别人认为这样是有意义的,但在你的正见看起来这是无意义的;别人认为这样子叫做成功,而你看来根本不叫成功;别人一生的重点放在这里,千方百计地想求取、想占有,你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重点,因为你认为安乐的因在行善上面。


所以,由于在你心里这种正见,你就会有意识地把心力往真正有意义的方面去投入。你每天的生活都在断恶行善之中,是在遵循因果律不折不扣地奉行,这个时候是唯因果为重、唯修道为重的,就是因为正见已经具有绝对支配行为的力量了。那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能有眼力看到那些是颠倒的、是造成苦的,即使千万人都说这是非常成功,是非常快乐,你根本不会附和。因为明明是毒药。如果你见到了这是善行、是安乐的因,即使所有的人都骂你傻瓜,你还要去做。这就根本不一样了!因果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之后,全盘的做法都不一样。


再更高一层来说,如果苦谛的正见已经有了,已经出现了出离意乐,方向就会完全不同,不是下到轮回海里拼命地求,而是一心求从这个苦海中出来,这样所有轮回的做法都会停下来,一切追求世间乐的冲动和行为会止息下来!而少欲知足的心理和行为会日渐强大,会充满你的心,会贯彻到你一生的始终。哪怕这个时代再多的人反对,你心里的信念丝毫也不会动摇!这就是正见系统已经完全成功地安置在心里了,它起了绝对的指导作用。


再进一步,如果你真实有菩提心,那确实心心念念就是为了利益法界众生,做什么事都是想着这个,都是为此而发愿、为此而回向,这就成了你一心祈愿的点。它会统帅你的一切行为。


所以,现在检查自己,一种为了维护我自己,做事的取舍方面、原则方面是一心只想我自己成功,首先要自己得到财富,得到功名,得到学术成就,得到什么什么,这就是我爱执为主,然后在此外,很少能生起利益众生的心。这样的话,充满你的生活,最大的一个主题就是享乐,身心很大的比重都处在这样一种气氛当中,那证明正见是没有的。因为如果因果正见已经在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最起码也应该做得到过去的善人那样!他是每天孜孜不倦地行善,他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这里。什么看看大片啦,听听流行音乐啦,到什么地方去观光旅游啦,吃吃喝喝啦……这些低级趣味的事就完全像吐口水一样扔出去了。


但现在里面的邪见系统没有从根解除,所以不管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最根本的邪见还没清除,实际上连最基本的人天乘的见解和行为都没有,最重的、最占主要地位的可能还是现世享乐。这种见解的毒已经中得这么深,它还在不断支配着你的生活。


恶习难改


现在的难不是在讲道理上,道理上就这些了,古代这么说、现在这么说、未来也是这么说。难在自己改过。就像走路不难,但是对于一个跛子来说非常难!说话不难,但对于一个结巴的人很难!听声音也不难,但对于耳根有问题的人很难!我们说不能抽烟,从道理上讲就几句话,但是对上了烟瘾的人戒烟很难!


现在大家都有很多幻想色彩,很多人都不是在自己脚跟下修行。有一句话叫“高明容易解脱难”。谈一点高明的很容易,谁都会说两句,可是解脱难哪!因为解脱是针对自己的习气、业障要能消除。如果要求修一年十善业道,恐怕很少有人能坚持。但实际上不只是做一年,而是要做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为什么呢?因为前面熏的习气太深太重,病太深了!现在不是背药方的问题,而是讲怎么服药去病的问题。说起来是很简单,就那么几句,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要时时纠正内心的习性。


再打比方,你要说写字很容易,写了就可以,开始能规规矩矩吃一点苦就写好了,但现在已经写了几十年,歪歪扭扭乱写惯了。现在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要用很强的意志力,针对自己的习气一点也不放过地去改。当要这么乱写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好好写,一笔一画写”,这就难啦!这一点教书的人很有感触,同样教一个课程,如果业障少也就一下懂了,但是教智力低的学生就特别费劲,就是他障碍重了。


所以现在讲起修行的难,就是指自己心中邪见、邪行的势力很强。一个人受了几十年的熏染,种的习气相当深!到了三、四十岁才来学佛!这以前最好的时间——成长的阶段、吸收的阶段、串习的阶段,多数都是往邪的方面走的。


这是一个非常恶浊的时代,很少有人有福气在很小的时候就遇到好的老师、好的教育。所以,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实际问题,面对几十年来所熏成的恶习气,心里恶习有多重也表示修行的难度有多大!只有咬紧牙关克服这些恶习,才能走得出来!不然学得再高也只是文字上的,文字听完了重复一遍并不难,只要记忆力好;而且分别心活跃的话,还能编造、演讲,各种各样都能做的。但问题是里面的习气没有化掉,行为没有去改,这样一直处在很深的障碍当中,怎么能实证到佛法呢?其实,现在我们的起心动念、行为的取向作法以及习惯,也就是我们自身具体的业力。要在这上转变,才能有成就。


比如说,要讲“诚敬”也就那么几句话,习染不重的话,就会恭恭敬敬地拜下去,定定心心地念,诚诚敬敬地做,不必要讲太多!但现在会感觉很难。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几十年骄纵惯了、自由散漫惯了,观念里根本没有“诚敬”二字。现在要让骄慢、狂妄惯了的人规规矩矩地做恭敬的行为,心里不生杂念,还要弯腰、磕头,事事都低姿态,这有多难?就像刚才说的,已经成了瘸子的人要再走路是很困难的,已经高姿态高得强硬的人,要做到谦恭也是很困难的。


又像过去,女人行持一般人伦的善规,比如孝顺公婆、恭敬丈夫、抚育儿女、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很多人都能做得到,就因为是从小养成的。比如过去一个家庭很多子女,尤其是大女儿,又当姐姐又当妈,从七、八岁开始就会做事,烧饭、扫地、洗衣服、带弟弟妹妹,哪样不能做?很小就成了“小大人”。到她成家的时候,这些都做得来,并不觉得是难事。而且从小看着母亲怎么做,耳濡目染,自己懂得怎么做,心里也接受这种做法。但现在都是娇娇女和傲慢女,贤善女很少,从小就养成了娇惯、傲慢各种的坏习气,享受惯了,不愿吃苦,所以到了那个年龄,非常害怕嫁给没钱的人。她就希望嫁给大款,能够什么事都不用做,别人侍候她,因为从小就是这么生活的。


那么,对于这样新一代成长出来的女性,再让她做过去平常人都能做到的事,就千难万难了!这个难不是道理上讲说的难,而是习性上扭转的难!习性这个问题,是需要在从小就注意养正,但是父母也是盲目,不知道该怎么教育。这样骄宠惯了,心态这么高,怎么能孝养公婆?别说孝养公婆,连看两天都不能!又怎么能抚育子女呢?所以也就不要子女了,因为这太难了!其它的就更做不出来。一个最重的习气就是自私骄纵,贪图享受。这就是当代人的业力。那现在要扭转它,有多少难度?


所以这些人要成家也很困难,因为她的心已经很高,看到电视里描绘如诗如画的爱情生活,她心里向往的就是这个!但现实中能找到这样的白马王子吗?英俊、潇洒,又有才情又有很大财富,两个人的生活过得非常浪漫……她就想要过这样的生活。这样把妄想养得越来越大,而现实又是非常平淡、平常,所以就一直不满足。一生都活在非理的幻想当中。已经深入内心了,烙下去的印象太深了,就时时以那个起作用。可怜这种妄想支配了多少人的一生。活在这样的幻想当中,再怎么也难以改变她的“理想”。像这样,就没办法过平凡的生活,更做不到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因为她要的唯一是过那种生活,要有那种情趣,她是一定要的,达不到幻想的要求就没办法接受。


总的来说,媒体给人设定一个理想值,天天告诉你最好的是什么,得到才不负此生。像这样强化人的我所执,让成千上万的人吊死在虚妄标准的圈套里。


所以你对比来看,过去没有这些东西熏到人的内心,那么作为一个欲界的人,到了成年自然是要成家的。过去人的心比较单纯,多数都是这样子过一生。但现在媒体已经强烈地给人灌输了这些,只要灌输进去的观念消除不了,那自己的心就会死死地定位在这上面。像这样,多少人已经被媒体做了一次“换心手术”,但自己却浑然不知。可怜,人的心里一旦设定了种种虚妄的观念之后,就已经成了假人,被虚妄观念支配着的人,真人也就被埋没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像这样告诉你: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生活标准才叫做成功等等。这些话听得多了,入得深了,就叫你那样行动。其实一个假话听了一百次,就会被愚化,心里会死死地执持。到这个时候它就起作用,就会说我的人生还没成功,一定要达到这个标准才成功,这就要拼命了。这是中了观念的毒,这样子中的毒有多少?它支配着你人生的理想、计划、行动,怎么样创业,追求方方面面的成功,学业上的成功、事业上的成功、财富上的成功、爱情上的成功等等,这些观念一旦灌输深了,轻易是消不了的!即使学佛多年,还是它在指挥你。大家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心是不是还在被邪见控制?


关键是对治心病


现在关键是这无形的心病怎么来解决。想治病,首先要知道自己是病人,而且在得到了治病的良方之后,要听从医嘱,按时按量地服药,然后还要避免各种禁忌。这样避免了违缘,集聚了顺缘,才能逐渐好转,最后消除病因。


现在的状况是内在有很重的习气病,所以要长期吃药,逐渐治理,才能扭转。这是第一。第二、现代的环境时时会诱发你的病。包括媒体、恶友、各式各样的因缘,心里没有足够强大的防护力量,一遇境缘,习气大发,病就又会复发!


以前的环境很简单,诱惑力很小,比如上街人也不多,商品也不多,外在异性的诱惑也不大,而且没有电视、电影、网络,所以就没受很多干扰,可以好好地护住心,能静下来反省、改过。这样经过几年,烦恼的病就会渐渐止息,而能好转。


但现在我们如果内在还没有生出道心来,又不能严密地以正念防护,外在染污的因缘又特别强盛。这时管不住五根的话,又会受到世间各种境界、观念的影响,就又会跟着世间不正的言论、见解、生活行为方式走,这样病怎么能治好呢?像我们身上任性的病、放逸的病、贪欲的病、邪见的病、散乱的病、自私的病、懈怠的病、嫉妒的病、竞争的病,像这些都还很严重啊!


所以,如果我们心里的这些病没有解决,而且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多大的病,更没有努力去改正自心,就只幻想马上转凡成圣。虽然愿望是良好的,也确实有速成的事,但内心的状况合不上去。就只是想得到一种好的感觉,但好的感觉也不等于去除了心病。再好的药,也要自己肯服才有效!只是妄想这样那样,不去看根源上自己的心有什么过失,不着手在自己的心上调整,这样的话,学佛就成了口头谈论。内在还是几十年来养成的非常坚固的习性。


总的要认识到自己以往的想法和做法很多是颠倒的。现在少感染一些,修行就快一些、就简单一些。感染的越多,就越困难。所以真的要回头。


真要护持好修行,就要戒电视、戒电影、戒网络、戒世间的书籍报刊等。这些戒就是为了避免世间染污缘的影响,是首先必须把污染的源头切断,这是第一个境缘上的处理。


第二是属于心里习惯的问题,也要痛戒。比如嘴巴会说男女的情爱叫做贪,但心里未尝不感觉很美好。就如同口里说这是毒品,但吸上去只觉得飘飘然,好极了。所以,口上说的和内心的习性相差很远。


大家对生烦恼的因缘一定要了知。里面有烦恼的种子,现在一时还断不了,但首先要防止外面的境缘!另一个要注意,现在还有没有崇拜世间专家的心?这上要好好检查,真正有归依戒的人就不会崇拜世间外道的法和专家。以这条来衡量的话,是不是还有相当的距离!怎么有相当距离呢?因为心里还在崇拜世间的专家、崇拜一些世间新潮的思想,既然内心在崇拜,就愿意效仿,这些思想就会入在心里,而且发起行动。而归依的要求是立誓唯一以佛为师,不以世间外道为师;唯一以法为道,不以外道的法为道;唯一以僧为伴,不以外道徒为伴,所以这会让归依不清净。比如有人虽然在学佛,但听到世间言论说人生应该这样才成功,这些话语听起来特别认同!那这样把颠倒的见执取为殊胜,不是见取见吗?奉行不随顺解脱的行为,不是戒禁取见吗?


很多人还是崇拜世间的歌舞、影视、科学等各套领域的明星。对于世间的一套没认为有什么过患,就是根子上熏得太深了。从小就已经产生了好感,而且不断地串习,并没有清除。当很多声音都在说:“这个好!这个高贵!这是成功!”很多的语言在赞美这些世间法,自己接受的话,没有审视的话,就直接从自己的眼、耳两门进去了,这就是中毒了!


有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这是毒,会受感染,但到了有毒的地方,不戴防毒面具,毒很快就入进了身体,就会在里面起作用。如果常常呆在有毒的环境里,毒熏染得越来越深,最后毒就和你融为一体了!身体里就都是毒了!现在讲的就是意识深层的中毒,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感染也相当深,它是无形地侵入,现在要拔除也有相当难度!但是必须拔除,不拔除就会不断地起作用。


救自己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学法,从内心里生出很深的正见。这样才能根除内心深处的邪见病毒。


如果佛法学得深入,下很大功夫来思维、抉择、串习,在这方面不断地集聚力量,集聚到次数相当多的时候,就会在心里出现正见的力量。当正见有力地生起时,邪见就会被清除。但这要自己能坚持,能吃几年苦才会见效!就跟戒烟一样。


如果能生起正见,确实邪见会被排除,自己的看法会完全不一样。再看世间的事,心里会非常清楚,“这个是苦因、这个是愚痴、这个是无明”。


而且对于各种世间的邪毒,有正见防护的力量,当它一出现时能够遮住,这就是里面的正见强了。就跟人的身体,里面的正气调动起来了,外面虽然有一些邪气,也无法侵入。里面的正气很弱,邪气马上就侵入,就是这个道理。


刚才讲了,一定要吃几年苦!这吃几年苦是首先要远离世间的染缘,不受干扰,然后才能着手做见解上的整顿,但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能扭转过来,一下子是很表面的,但转到几十次之后,确实它会固定下来。固定下来就有决断,就会跟过去的见解完全告别!


这样正见达到了很坚固时,自然会发生力量。然后行为上就愿意改了、会开始主动往出世间的方面走。不然浅浅地学一学是力度远远不够的,一两次激动一下,也会过几天就无影无踪的!


这以上讲的是首先把邪见转成正见,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心态和行为。下面还要从被动转为主动。


从被动转为主动


就是要自己主动发起愿力,发起要断除恶行、颠倒行为的心、远离染缘的心,这要从自己心里发出来,这样的话,才会主动有意识地调整心态和行为!这才是真正开始修行!


比如一个人从小依赖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就很难独立。学法也是这样!你过分地依赖,自己不按法主动去修,内在的力量不发出来,就改变不了自己。


实际上,法就是讲我们每个人自己心上的事。现在修不到的一个原因跟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关系很大。从小就开始学心外的知识,跟修心了不相干。如果一开始养成了反省修心的好习惯,那就会容易得多,会学什么都归在自己身上观照。但没养成这样的习性,就非常被动,不会学了就用在自己心上。有一次讲,就有一次听,有一次因缘和合,听的有些感受,就算是好的!等讲法的声音没有了,其它声音传过来了,又是世间的心、世间的行为。


这就是因为从小没在这上培养,影响到以后学佛也是这个状态——就是缺乏主动!自己没有修行能力,只盼望别人能够拖着走,甚至代你走,最好把你送到目的地,但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没有自己努力,只是过分的期望,时间一久就心灰意冷,然后就疲啦!搞不动了,最后反正也不愿意搞了,就这么得过且过了!


这个佛法是要人自己去走的,要自己立大志,承担起普度众生的责任来,发出伟大的愿力来,要自己修好自己的心,自己做大丈夫来走到佛地!现在只有做大丈夫的梦想,没有做大丈夫的行动,怎么能做大丈夫呢?这样自己并没有真正立大志来完成佛道,只是耳朵里听多了,佛反正是最圆满的代号,是无上之人!听久了,出于包装自我的心理,一开口就是“我要成佛!我要普度众生!”


真要告诉你“成佛”是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是要把自己完全改掉,不要像以前那么自私、那么放逸!不要那么颠倒!你愿不愿从最基本的地方改起呢?“普度众生”是自己担起为法界无量众生与乐拔苦的重担,为此不惜流血流汗,你愿不愿先度自己这个众生呢?如果有,才能谈得上有一些发心。但现在的发心很多是虚伪的,成了装饰“自我”!因为入了佛教、有了新概念,马上就以这个新概念来包装自己,事实上还是以世间的一套在行动。这样换汤不换药的话,就只是虚假的修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多食苦对治


这里要明确所对治的是饮食过量的苦。它会增长烦恼业障,会障碍三昧,所以要认真对治。


如何对治?方法是观察饮食过量的过患。以前没有修道,生活都是在迷乱当中,修行之后要懂得哪些生活方式和修道不相应。要检点出来,一一改正。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放任烦恼而生活,那是修不好道的。


要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过量饮食的毛病?平时有没有做到了理智地把握饮食,不毁坏自他的善法、不妨碍道业吗?世间人没有求道的心,饮食上乱来,因为他是以烦恼为主,做的是纵欲、任性的事;修道人不能跟俗人一样,要以道为重,所以凡是妨害道业的事都要遮止,凡是有利修道的事都要实行,在饮食上也不例。


也许大家从没想过多食有什么苦、会怎么严重地障道,因此也从来没有“要对治过量饮食”的心。现在要调整过来,首先要用智慧观察到多食的过患,然后要能发起对治过量饮食的心,之后要让每顿饮食都只成为成就三昧的顺缘,而不成为违缘。


观察有三点:第一、是观察到饮食是服药,是为对治饥渴、维持生存而服用,因此过量食是不合理的;第二、观察到过量饮食会毁坏自他的善心,因此不合理;第三、是认识到过量饮食会失坏道业,因此不合理。真正以智慧认识到了这三点,饮食的观念和行为就会开始转变。



第一观:服药治饥渴、好恶平等观。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



首先要了解自己身上有饥渴的病。观察自身:每天都要吃几顿饭,到时间不吃,饥渴的病就会发作。逐渐地饿下去,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乏力。饿过七天无法支撑,就会死掉。这样就清楚,自己是有饥渴的病。对治饥渴的药就是饮食。如果能在时间和量上保证好,这一天不会发饥渴的病,也就能维持良好的身心用于修道,所以要把饮食当做服药。


接着要想:既然饮食是药,就应当定时定量地服用,这样才对身体有好处;如果不以理智把握,非时、非量、不相宜地乱吃,那只会损坏自己的身心。比如病人如果因为药味苦涩,就减少药量,那以药量不足,会不利于治病;如果因为药好吃就多服,也一定损伤身体。药本身是毒,能治病才叫做药,如果服得过量、不足、或不合适,也就成毒了。饮食也是如此。刚才讲了,身体饥渴的病要用饮食来治,但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维持一天身体正常运行的饮食,也各有自己合适的量。如果没达到量,身体的能量不够,那就气力虚弱,妨碍修道;如果超过这个量也会成病。比如身体只需要这么多,结果多出了20,那这多余的20就成了负担、成了废料,它在身体中储存,需要很大的能量去消化它。这样也会损伤身体。


以上这些道理能想清楚,这第一种观就能做得来。每次受用饮食时就会想:我现在进餐是服药,目的是治饥渴的病,让今天身体有精力修道。我不能因为药好吃,就生贪心多吃;药不好吃,就生嗔恚少吃。这样以理智把握住自己的心。如果正念的力量大,就能克制住贪欲。不管有什么饮食来,都能不增不减地受取,而不妨碍修道。即使有满桌的美味,也都能控制好自己,不过量地吃。


这很重要,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一生几万天里不因为饮食而障碍修行。如果没有控制好,每天都有可能因为饮食味道的好坏而过量或少量,造成很多修道的障碍。


自己也能反省到:常常因为食物味道好就无节制地乱吃,吃完发现已经上当!享受只是舌头舔舔,过去就都没有了。造成的损失是几个小时或半天都浪费掉了,非常可惜!自己也后悔。这样让自己落在昏沉、懈怠当中,打坐打不好,觉得这一天很乱,就是因为身体给搞乱了。


这方面一定要好好观察,直到心里认同了“过量饮食有很大过患”。这样让观念上转过来,然后在自己身上对治过量饮食!



第二观:不损自他观。



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



这是讲多食会毁坏自他的善心,所以要禁止。


要学蜜蜂,蜜蜂采花时只取花的味尘,不损伤到花的色香。这是比喻修道人理智地把握饮食:只受取身体所需的能量,不会以贪心多求而毁坏自他的善法(“自”是指三昧善法;“他”是指施主的善心)。


这要知道,过量饮食会使身体负担过重,导致困乏、昏沉、睡眠。再打坐,效果就很不好。饮食调理好了,身体能量充足,一坐下去会很相应,也容易得定。饮食不当,即使昨天坐得很好,能够得定,但今天贪饮食吃得过量,结果坐得一点不好,妄想、杂念、昏沉一大堆。所以,为了保护三昧善法,就不能过量饮食。其次每天应时应量这么吃,不坏施主的善根。如果过分地享用,贪得无厌,这会使施主生厌倦的心,失坏他的善根。


有智慧的修道人,每天要像那只小蜜蜂,饮食来了,只理智地吸取所需的能量,之后一整天不障碍修法,反而增长善法。这样施主也欢喜做供养,他对你有信心,不会失坏善心,就真正种了福德。


每天都要把饭吃好,吃得平等,不生贪嗔;吃得应时应量。这样吃好了,饮食就成了为修道充电加油,不但不会损坏三昧善法,还能增上三昧善法。



第三观:知量知时观。



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有智慧的人会做出理智的权衡。做什么事不是盲目地只随烦恼去做,而是用智慧来权衡:我受用饮食以多少为合适,不会坏我的道业。不是像贪心鬼一样毫无理智地去受用。吃得过量不好,吃得不适宜也不好,吃少了也不好。而且这个时代,还要观察:食物有没有毒,这非常关键!有毒的食品不能乱吃,这方面对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它有很多添加剂、毒素会损坏身体的内脏;对人的心态,有些会增长贪欲,有些会增长嗔恚等等,心、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作为有智慧的人也要衡量。


比如一头牛,如果只能驮200斤,就不能让它驮300斤,不然牛支撑不住,就会垮掉;如果刚好合适,它就能长期稳定地负载。所以说“过犹不及”。


另一方面是指受取施主供养的时候,自己要心里衡量:我有多少福德?能消受多少?要懂得如果受用过分了,自己的道就会败坏。


很多人不知道这件事,因为受取供养过多而障碍修行。即使修行有点功德也会因此退失,如果没什么功德,那更是负债累累,将来还债就很艰难!所以要防止过分享用而亏损道业。


因果上的加减乘除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如果自己德行不全,还过分地受用信施,那福德的账上就会出现严重亏损,也就修不上去,已有的道也会失坏!要看:自己是一头什么样的牛?如果是很健壮的牛,可以背300斤,但背400斤也受不了,会垮掉。如果力量弱小只能背200斤,就不能去背300斤。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福报有多大、德行有多少。如果德行不全,还过分享受,那自己的道就会很快败坏。


这样就知道,过分的饮食肯定对自己不利,它会使自己负担更重。如果少欲知足,享用少,修的善行、做的福德又很多,那修道就有本钱,就能顺利地修上去,每天向上走的力量也就大了。


这样衡量就可以认定:过量饮食是有很大过患!然后就应当设法对治。


如果以前饮食味道好就吃很多,毫无顾忌;饮食味道差,就干脆不吃。或者经常乱吃各种有毒零食,那现在都要努力对治。


如果自己不求解脱,只图现前享乐,至于来世怎么轮回、怎么堕恶趣都在所不计,那当然不必这样要求。但如果想一生几十年里成就定慧功德,开悟成道,那就要在饮食等的心态、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妨碍解脱道、妨碍成就戒定慧的事,都要禁止不做。这样才能保证每天都非常顺利地投入解脱道的修行,才会有所成就。


要这样以理智的观察抉择来决定饮食的取舍。



三懈怠睡眠苦对治



先要知道所对治的苦和对治的目的。心里懒惰而懈怠,身体闷重而睡眠,这两者合成一苦,就是所对治。


为什么要对治呢?因为如果存在懈怠、睡眠,就直接障碍精进;而没有一心精进修法,就无法得定;没有得定,就生不了无漏智慧。以懈怠睡眠就使得身心疲软、闷重、昏沉,处在这个状况就障碍定慧,使定慧不能生起。


要求得这一生解脱,这是很艰巨的任务!要凭短暂的一生成就定慧,断除烦恼,那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二六时中念念在道。只有持续精进,才能成就三昧;而一心住在定中,才能发无漏慧;也才能断烦恼超出生死。否则每天在懈怠睡眠里虚度时光,心处在迷乱中,就生不起定慧。古代修道成就的人,开悟之前都是昼夜精进用功,开悟之后更是念念住在道上。所以一定只有对治懈怠睡眠,才能使道业升进。


睡眠从三种事生起:一、从饮食生起,就是以饮食过度导致身体困乏而睡眠;二、从时节所生,就是欲界的人到了天黑就自然要睡觉;三、从内心所生,就是心里有各种烦恼,有时是懈怠懒散就睡觉了,有时感觉今天心情不好,就蒙着被子睡了等等。


以下经文分成两段,前一段是以精进力对治从饮食和时间所起的睡眠;后一段是修观察对治和净戒对治,来消除从内心所起的睡眠。



(一)对治从饮食和时间所起的睡眠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佛教诫我们要发起珍惜人身的心,以精进力来对治从饮食、时节所起的睡眠。


白天对治饮食所起的睡眠。比如中午吃多了就要睡觉。这样的话,要以正念提醒自己:白天这么好的时光,我一定要精勤修法,不让时间空过!有这样的道心抓住自己的心,就不会乱搞吃的,一直心里提着:“大好的时光不能空过,我要注意饮食,不能乱吃,吃多了会困倦睡眠,浪费许多时间”,这样就会把握得住。


就像学生觉得“求学的几年时间特别宝贵,不能空过”,有这一念心就不会去搞吃喝玩乐,这一念善心会摄持住他的身心,投入到具大义的学习中。那我们是求出世解脱的人、发无上心的人,应该比他更有道心!一想到:人生光阴有几?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现在极难得的修法机会,不能浪费在无意义的睡眠中。这样就会控制饮食,不会放纵多吃。吃多了不是打盹就是傻傻地坐着,一下子就浪费掉好几小时。


如果是真正有道心的人,他的做法跟别人就不一样,别人到这时候刹不住车,没有原则,就是因为道心不强。如果境缘比较好,也许不出问题。但来了几个恶友,说今天要大吃一顿,自己把握不住就混进去了,然后左吃右吃,吃了三个小时!这样就是荒废人生!


实际上,我们对荒废人生、放纵烦恼的事要感到羞耻才好。有羞耻就不会做这种事,有羞耻就念念在道上。大家有没有这份心?有这份心,就会昼夜勤心修道,不愿把宝贵的光阴用在造轮回的业上,做增长烦恼、无明、业障的事上。


不但白天,夜晚也想:这夜晚的时间这么宝贵,初夜、后夜我也要修法,不让它放过。有了这种想,怎么会去看电视?连中夜都要诵经来度过,不要以睡眠因缘,让这一生空过而无所成就。这就是极其珍惜暇满人身,分分秒秒都用来修法行善。


比如西藏金厄瓦格西,一生持不动佛心咒九亿遍。他是常常想起人身难得,以珍惜人生的善心摄持,昼夜都用在修法上。在这些修行人心目中,时间比万两黄金还宝贵,他不愿意浪费在睡眠上,更不用说闲谈、散乱、享受世间五欲,绝不会像今天的人把大量时间都花在看电视、歌舞娱乐、运动,或者在网上到处搜寻。


“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这句话要牢记在心。要一想起佛的教导,就提醒自己:不能以睡眠让这一生空过,一无所得!更近地说,不能以睡眠让今天空过,一无所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对治从内心所起的睡眠分二:1、观察对治;2、净戒对治。



1、观察对治



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



前一句是以念无常来对治懈怠睡眠。


要观察自己的生命并不是常住的法,这一期人身只是因缘的暂时显现。生在人间,又得到暇满身,修法内外的顺缘都很具足,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但这只是因缘所生法。因缘生的这些刹那,用好了,就算成办了大义;没用好,也就一无所得地空过了。


这里讲:要常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从细无常上讲,指器情世间念念生灭,包括我们的身心只是因缘所生法,不住第二刹那。


有句话叫“缘生可贵”,因缘生的法很可贵,你一懈怠就过去啦!如果你对刹那无常有深刻的体认,知道每刹那住在道上才有意义,不住在道上就是空过,有每刹那都珍重不空过的心,精进就会贯彻在一切时中。


今生这一期的暇满是过去累世修集善根的果报,每个刹那都是因缘一现,都要珍重。


能这样念刹那无常,就可以把自己的心昼夜摄持在道上。绝不会去看电视、逛街、闲聊、打游戏、看小说、看报纸,或者做任何与道无关的事。一想起心思放到里面,会浪费掉几个小时,就不肯那样去做。不但这样,连吃饭都想“我要住在法上”,上厕所也是这样,坐车也是这样。常常想到人身极其宝贵,虚度了实在可惜!这一生只有有限的天数,一段一段过去就一段一段地消失。一段一段用好了,才能有所成就;一段一段虚度了,就什么成就也没有。


这样,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因缘所生的这一个个刹那,用好了就有意义;没用好就是完全错过了。一个小时是好多刹那!如果浪费在看电视上,那就太可惜、太愚痴了!就是用金盆装大便!这一个小时所做的事就是往心里装很多杂染的念头、装很多生死业力,要感觉这样做很愚痴!有这份心,就会念念用在道上。


或者就一期生灭无常来说,那你想:我今生得到的这一期宝贵人生,如果不用来修道,马上一生就过去了,有为法都是因缘一尽就没有了,再不会显现第二次。目前因缘这么好,有这段宝贵的时光可以修道,所以一定要好好利用。不然一旦错过就再没有了,然后会落在很不好的因缘中,到时就后悔莫及了。


这样要常念人生短暂,无常来得特别快;进一步想到死期不定,有可能今天就会死,所以今天一定要好好把握。像这样心里一想到无常,就不愿意浪费时间,就会想要趁今生有这个机会,早求得定慧,早度出生死。


“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是观察我们自己身上有很大的隐患,而发起警惕的心——我不能睡眠昏迷,一定要常常警觉,因为我心上有烦恼的敌人!


在我的识田里八万四千烦恼没有根除,现在只是没遇到因缘,烦恼没起来,一遇因缘它就会发动。烦恼贼一发动,就会坏我的法身慧命,比冤家伤害我的肉身还可怕!我怎么能安然睡眠不自觉醒呢?


集谛真正思维好了,会觉得烦恼可怕。如果有怖畏烦恼的心,心会时时警惕。因为畏惧生死,就不敢随便懈怠,自己知道一失去觉照,烦恼就会纷纷起来,那是很可怕的。如果能防烦恼贼如防冤家,那就会昼夜六时常常警惕。



2、净戒对治



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



净戒对治,是一想起烦恼在心里睡觉。不彻底根除的话,它一发动就会让我陷在生死当中。所以要早日用持戒的钩子把它钩出去。心中的毒蛇摒除出去,才可以安然睡眠。意思是:意识到自己心里睡着八万四千条烦恼毒蛇,有一种一发动就让自己入生死,而不得解脱(比如一念嗔心起,就造下谤大德、谤正法的业,就会长劫堕落地狱。以贪心生起,就会破戒堕地狱。或者以损坏三宝物,要做牛做马偿还)。所以要昼夜执持净戒来对治。


这又有三层,首先以木叉戒防住身口,身体不造杀、盗、淫的恶业,口不说绮语、妄语、两舌、恶口等。为了防止毒蛇发动而损伤自己的慧命,自己心里会有第一个强烈的愿心——一定要守好木叉戒,尽量让身和口不造恶。


这样的话,外在身口的业是控制好了,里面的心还控制不住。所以还要修第二个“定共戒”,就是修寂止。修成了寂止,就能完全控制住烦恼。控制住了不发起,就是得了“定共戒”(安住在定中,定和戒在一起,叫“定共戒”)。


这还没彻底,还要成就第三个“道共戒”,就是见道证得无漏慧。到这时才以持戒的钩子把心里的毒蛇钩出心外了。毒蛇已出,就能安然睡眠。


再看经文“不出而眠,是无惭人”:在烦恼毒蛇还没有钩出去时,自己竟然若无其事地安然而睡,那就是无惭愧的人。因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灵知,叫做无惭;因为不知道羞耻自己的过失,叫做无愧。或者不希求作圣贤,叫无惭;不耻卑下,叫无愧。


古代大修行人都有大惭愧心,在意识到自己散乱在世间法上时,会非常羞愧!以前多次讲过:宏智禅师一次和别人征诘公案时,失声大笑。他师父骂他:你这一声失去多少好事?(因为这时心已经不在道上。)宏智禅师就向师父磕头,以后再不敢轻忽!但我们没这份心,我们善根薄。即使放纵自己造恶,也丝毫不脸红。这样才导致不断落在非法中,夹杂很多生死因缘,使道业难以成就。


宋朝慈明禅师和几位道友结伴参访汾阳禅师。当时是严寒的冬天,河东的气候非常寒冷。大家都害怕寒苦,只有慈明志在道业,昼夜不懈怠。当夜深昏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难过地说:“古人为生死废寝忘食,我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这样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我是自暴自弃呀!”后来慈明禅师得到了大成就。


又有一位哲侍者,睡觉以圆木做枕头。稍微睡一下,因为枕头转动,他就醒来再安坐,天天如此。有人说:“你用心太过度了。”他回答:“我对般若的缘分薄。如果不这样,恐怕被妄习所牵。”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



披上惭耻的衣服,在一切庄严里中第一庄严。戒定慧都能庄严法身,但只有惭耻才会学习,所以惭耻是第一庄严。


比如有惭愧心的人,想到历代圣贤和自己是一样的人,他们能修持得到大成就,而自己现在还满身烦恼、业障,为什么还让自己放纵烦恼、造恶业呢?这样有羞耻心,就不会做非法的事,一定会昼夜精进行善。


由于昼夜精进,就能成就戒定慧,速得道果,因此惭耻是第一庄严。有了惭耻,戒定慧都会生出。


惭耻又像铁钩一样会把人的心钩住,不做任何非法的事;如果心里没有惭耻,就还会去做。惭愧心很强的人,稍微做了浪费时间的事,就自己会痛心悔过。我们以前讲过伊庵禅师的事。他一到晚上就痛哭流涕:今天又这么空过!不知来日功夫如何?他对自己虚度人生感觉很羞耻,所以一生没和别人交谈过一句。像这样有惭愧心,就能制止非法,会像铁钩一样控制住心,不会乱做。


像这样就知道,有惭愧才有戒定慧的功德庄严、才能制止一切身口意的恶行,所以惭愧是殊胜庄严。正因为是殊胜庄严,所以要常常怀有惭耻,不能一刻舍离。



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



这是从反面说:假使远离了惭愧羞耻,就会失诸功德。意思是:没有惭耻之心,就不能持戒;戒不清净,就无法得定;定不成就,也无从发起无漏智慧。这样,戒定慧一无所有,世出世间的功德从何而生呢?因此说“失诸功德”。


惭愧心是希求作圣贤的心、羞耻造恶的心。发现自己没有安住在道上,竟然在烦恼和恶业里打转,自己会感觉羞耻!自己本是自性天真佛却沦为凡夫,比起诸佛菩萨相差极远!有这样的惭愧之心,就会昼夜精进修行。


不羞愧自己的过失,不求上进,叫做无惭无愧。以前怎么做下劣行为,现在依然如故;自己身上不具的功德也不希求修证。这样堕在不思上进、因循苟且的状态中,就不会认真持戒,远离以往的恶心、恶语、恶行。不能持戒止息身口意恶,就无法安住一缘而得定。不能得定,就不可能发起无漏智慧。这样就任何殊胜功德都不可能成就。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所以有惭愧,就一切善法都会生起。因为有羞耻过恶的心,就一定会改过;因为有求作圣贤的心,就一定会勤修。而无惭无愧,就会安于恶劣的行为、安于鄙劣的境界。这样就跟禽兽没有两样了。


禽兽的善心被埋没,不羞耻过恶,不发奋上进。而人有羞耻心,不甘心被烦恼和恶业埋没,就会发奋改过,就可以作圣贤。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这点上。《涅槃经》说:“无惭愧者,不名为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三对治灭烦恼法要三:初恚烦恼障对治;二贡高烦恼障对治;三谄曲烦恼障对治。



今初



以下经文是世尊教授我们对治嗔恚的法要。(一)首先教诫遇到任何怨害,都要摄护自心,不起嗔恨;(二)教导如何策励自心修持安忍;(三)指出嗔恚的过患,教诫对治;(四)教导行者观察道、俗的差别,呵责自己不应起嗔。



(一)首先教诫遇到任何怨害,都要摄护自心,不起嗔恨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



这是世尊总的嘱咐佛弟子,要建立“遭遇任何怨害,都安忍不嗔”的修行观念。因此一开始就举出“节节支解”这样极难忍的伤害,来涵盖一切轻微伤害。密意是:即使被人节节支解,还要摄护自心不起嗔恨,何况其它轻微的伤害,更应当安忍。总之要求行道的人遇到任何怨害,都要念念往道上去体会,不能以无明动嗔心。这是指明了修行的方向。


按照经文的指导,要这样设想:假使我被某个怨敌捆绑,没有任何自由,这个怨敌拿着尖刀把我的身体从手、脚等处一节节地剖开、割断,受到这样极难忍的伤害、身体剧烈疼痛时,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时要唯一护住自己的心,不让心里起一念嗔恚,不让口里说一句恶语。在这样被极度残害时还要护住心口不造恶业,遇到比这轻微的打、骂等时,当然应当不去计较。


临时能不能安忍,全靠平时有没有做过如理的思维。所以现在关键是先要在道理上想通,然后在心理上欢喜地接受安忍的做法。这样就要搞清楚:为什么被节节支解,还要唯一调伏自心而不做任何还击?方法是用智慧衡量哪种做法对自己有利。要这样观察:如果这时我生嗔恚还击,事实上是维护了我的利益,还是损坏了我的利益呢?结果会看到:如果动了嗔恚,做了心态上和语言上的还击,丝毫不可能挽回已经受到的伤害,因为这是前世伤害别人的业力成熟了而受报应,受了之后丝毫不可能挽回。但如果我现在放纵嗔恚,就会让长期修集的功德功亏一篑,自己的修行会退步很多。这样观察到放纵嗔恚有极大损害之后,就开始主动遮止嗔恚。


所谓“妨碍修道,失功德利”,在《入中论》上讲:如果起一刹那嗔恚心,就能摧坏百劫中修习布施、持戒所集的善根。《入中论释》里说:好比大海的水量,用秤称量是不可能算出的,嗔恚所感果报的量就像这样难以定出。所以能引恶性果报和能摧坏善根的法,没有比嗔恚更强盛的。


这样认识到嗔恚的过患之后,心里常常要想:即使我被节节支解,也一定要唯一住在正道上,要尽量护住心不起嗔恚、护住口不出恶语。


《菩萨藏经》上有一段讲菩萨遇到伤害,会这样想:如果我现在动嗔心,就会迅速摧坏我百千劫中所集的善根。如果我的善根被嗔恚摧坏,那以后我还要再经百千大劫,才开始勤苦修行圣道;如果这样迅速退堕下去,那无上菩提是极难得到的。所以,现在我一定要披上忍辱铠甲,以坚定的力量摧伏嗔恚魔军。(《菩萨藏经》说:“夫忿恚者,速能损害百千大劫所集善根。若我善根为瞋害已,复当经于百千大劫,方始勤苦修行圣道;若如是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极难可得。是故我当被忍辱铠,以坚固力摧忿恚军。”)



(二)教导如何策励自心修持安忍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这一段,前一句是要学会认识安忍的殊胜功德,来勉励自己做个有力量的大人;后一句是要学会呵责:不能欢喜安忍的人,就不是入道有智慧的人,按这样来激励自己,做个欢喜忍受的智者。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这是指六度中忍排在第三位,戒排在第二位。六度里前前易修,后后难修;前前微劣,后后殊胜。有前前的功德并不兼具后后,有后后的功德一定具足前前。所以能安忍就一定能持戒,能持戒未必能安忍。因此说“安忍的功德,非持戒苦行所能比”。比如世间人也有能做到布施财物、奉献身心的力量等,但是能戒除身口意的恶行就特别少见。虽然戒除身口意恶行很难,但要做到受伤害时内心还安忍不动,就更加难。能够这样行持安忍,才叫“有力大人”。


怎么说是有力量呢?要看到当时是直接在伤害自己的身体,在毁坏自己的尊严,只有做到不爱执自己,才能安忍不动,这就表明修行已经有力量能伏住势力最强的我爱执。


布施身外的财物、禁止外在身口的恶行,还不是直接向内降伏我执,不一定能称为有力量的大人。如果不具安忍的道力,只要稍微遇到伤害,就会忍不住大发嗔恚。而行安忍的人遇到任何侵犯,心里都不计较,像海阔天空,一任鸢飞鱼跃,所以叫“有力大人”。(这里,比喻是指修道人的心境非常开阔,就像大海和天空,任凭鱼在里面跳跃,老鹰在里面飞翔,心里不起任何计较。)


这只有放得下自己,才能做到,起码也要执著自己的心很薄,才可能这样豁达。心量犹如海阔天空,无论别人怎么打骂、污辱,心里都丝毫不计较。就像布袋和尚所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于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别人怎么说各种恶骂的话,都让声音自生自灭,心里都不在意,只认为“好、好、好”;任凭对方使什么动作,用皮鞭、棍棒在自己身上怎么抽打,自己主动躺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受加持。不但不生气,还生欢喜心,“打得真好、真舒服”。即使别人在自己脸上吐唾液,就让唾液自己去干吧,懒得去擦它。这叫做“海阔天空,一任鸢飞鱼跃”。


《六波罗蜜多经》里赞叹菩萨有安忍的力量,坚固不动,就像妙高山王以强猛的大风也无法动摇,菩萨安忍犹如山王,嗔恚的大风无法动摇。因此叫做“有力大人”。


下面再讲后一句: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遇到恶骂,不能像饮甘露般欢喜地领受,那就不叫已入道有智慧的人。


这是佛给出标准,假如有别人恶骂你,能欢欢喜喜地顺受,那就是入道有智慧的人。不论别人怎么恶骂,我听起来像饮甘露一样,这就是已经入道的人。


入道人跟俗人不同。佛法是以德报怨。世间就是以牙还牙,而且认为受别人侮辱还不起来反抗、不报复,表明你软弱无能。佛法立场不同,学佛人因为有高深的智慧,他了解了业果,知道现在受恶骂是前世业力的反弹——叫领受等流,我原先骂过他、诽谤过他,现在他骂我、诽谤我,这是理所当然要受的,所以安安心心地接受。骂完就了了,业报就消了。


其次,别人骂我、打我是成就我的安忍波罗蜜多,是我的善知识示现恶逆的相。我的道力要在境上练,没有恶骂、侮辱我从哪里修安忍呢?所以这是成就我安忍力量的善知识,是诸佛化现这样的相让我一次性消多劫罪业、增无量福德,这样子,我借恶逆境,越能忍受,道力就越强、功德就越深。这就像喝甘露一样,这是极有利益的好事!甘露是不死之药,喝了长生不死。多饮一点恶骂的甘露,会滋长自己的法身慧命。所以要很欢喜地接受。


有智、无智全在自己怎么看待。没智慧的人认为“我受了很大伤害,这是莫大的污辱!”那当然以这个非理作意,心里越想越生气,很快就生起嗔恚的烈火。这样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对自己来说,以生嗔恚的缘故,方方面面异熟果、等流果都是恶劣的,以嗔恚的烈火一下子烧毁了多劫善根,开启了很多障碍。一次起嗔心恶骂,过后自己也后悔不已。


在现前来说,一次起嗔的话,一整天的心态都恼乱不安,吃不安、睡不安,心情很坏。而且以这嗔恚的串习将来脾气越来越大,嗔恚重了就是恶趣相,善趣都生不了。这就是没智慧,没有入道。


有智慧的人反过来,他看到这事有大利益,能消业障、增福慧,只是稍微忍一下,道力就增长、福德就加深,所以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平常没有这样的恶逆境,道力不能增上。而遇到逆境,越磨炼,道力越深。所以形容“猪揩金山,金则愈光;石磨良剑,剑则愈利”。道力要在境上练!就像猪用身体使劲地揩金山,越揩金山越光;石头磨剑,越磨越利。越是遭遇逆境欢喜忍受,道力就越深、福慧就越深。我们身边有很多冤家债主、各种找麻烦、做干扰、或者诽谤、恶骂等等,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时欢喜忍受,这就是不死之药,滋长我的法身慧命。


这样想通了,不但没有丝毫不满、愤恨,反而非常欢喜。养成了习惯,凡是碰到别人骂,就觉得是甘露来了;遇到别人打,就认为这是对我作大加持。这样欢欢喜喜地如饮甘露,就是入道有智慧的人。


以下再举两个例子作为典范,说明入道有智慧的人面对恶骂时是怎样的心情。


首先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有这样一段描写:“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不管别人怎么污辱我,我的心都不被境转。他毁谤归他毁谤,我心里不接受,那这些毁谤就只返回到他自己身上。就像人拿火把想烧天空,只是徒劳自累而已。天空没有形体,怎么也烧不到。我闻到恶骂的声音,就像饮甘露一样,心里清凉,不生热恼。我的心已得自在,顿时销融入于不可思议的解脱。)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我以智慧观照恶骂的声音,就像虚幻的回响,唯一成就我的功德法财,成就我安忍的道力,所以成了我的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我能了达善恶的声音都不可得,就像听风吹树梢的声音,只是单纯的声音,不分别善恶,由此能起冤亲平等的心。无论何时遇到哪种逆顺的境缘,都以平等心坦然自在,无有挂碍。如果不这样,怎么能表明我无生慈忍的道力?)”(以上是按宋代彦琪法师的注解而讲解的。)


其次,佛在《菩萨藏经》中说:我回忆前世做大仙人时,有恶魔变化五百个健骂丈夫,时时尾随我,以种种恶语辱骂我。


不论白天、黑夜,在我往返去来、行住坐卧等的时候,无论我在僧院的静室、在城市的俗家、在街头巷尾或者在无人的静处,随着我端坐或站立,这五百个魔的化身,不断找机会以各种粗语谩骂我、呵责我。这样持续有五百年,从未间断。


我回忆那五百年,虽然被魔众用各种不堪入耳的话语辱骂,但我没动一念嗔心。我总是生起慈悲救护他们的善心,以正理观察嗔恚的境缘。


比如观察对方这样造恶只是在毁坏自己,就会生慈悲救护对方的心。比如想:“他们很可怜,见不到业果,只放任烦恼以粗语谩骂、呵责,这要受多少恶业的果报。所以我把功德回向给他,把安乐施舍给他,让我来代受他的苦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三)指出嗔恚的过患,教诫对治

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

为什么要安忍呢?这又要从嗔恚的危害方面思维。
嗔恚有大的危害,它会破坏内心宝贵的净戒、三昧、智慧、精进、喜乐、损坏自己的声誉、今生后世人都不喜欢见到。
破善法就是所谓“一把嗔心火,烧毁功德林”,长期修集的善根福德,一次起嗔就会烧毁无余。已有的功德会退失、未生的功德生不起。比如遇到某个冤家,生了很大的嗔心,那这一两天自己的心情都很不好,动一次怒就损伤身体、损坏福德。坐在这里也不安,没办法静下心来打坐修法,根本不可能思维法义。
你有福德内心安静的时候,也就有智慧,看什么都很清楚、很明白。一旦嗔恚重了,人也会变得愚痴,再看什么都显不出来。嗔恚一起,表情、心态都会变,善心会被嗔恚完全压住,连起码好的态度都出不来,所以它会破坏善法。想一想,自己起很大嗔恚的时候,这时候起得来善心吗?能心平气和地说话、做事吗?能为别人着想吗?什么都想不到!
坏好名闻,就是以前的名声很好,大家对他看法很好。一次大发雷霆,说出很多恶语,就让声誉直线下降。心中有慈悲,人们就喜欢接近;心里有嗔恚,大家都只想避而远之。
这样知道嗔心比猛火还厉害,所以要常修忍辱,不要让嗔恚入在你心里。劫夺功德的盗贼没有比嗔恚更厉害的。嗔心就像一个恶贼,会把自己拥有的很多功德财富都劫走,一下子百劫所积的善根失坏掉了。

(四)教导行者观察道、俗的差别,呵责自己不应起嗔

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瞋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瞋恚,甚不可也。

世俗的人本身是受欲的人,不是行道的人,当然一碰到伤害、侮辱、诽谤,就会无法克制地生起嗔恚。这也情有可原,因为他追求名利享受,对于我的尊严、我的名誉、我的身体、我的财富等等都非常看重,又没有学法,根本不懂得怎么对治烦恼。这样克制不住自己,是很正常的事。
经上“受欲”和“非行道人”是指出世俗人无法克制的原因。一方面贪、嗔互为表里,越是享受五欲,就越增长对五欲等的贪著,这样在受到损失时,就一定会生嗔恚心。另一方面没学过佛法,根本不知道无我、五欲无实义、生嗔恚的极大过患等等,又没有修法对治烦恼,所以在生嗔时,不会把嗔恚止息下来。
但是,出家放下五欲享受的人,天天都在行道修法,这样还生起嗔恚,那是特别不应当的。

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清冷云”中(就是清凉的云层中),表示内心没有贪欲的热恼,对世间法看得很淡,内心清凉,以法调伏了自心。离欲修道的人还生起嗔恚,那就像清凉云中起了霹雳火一样,非常不应该。
世俗人希求的就是得到受用五欲的快乐,所以一生都在追求五欲。如果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夺走,或者受了伤害,那起嗔恚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对自我的爱重那么大,对世间名利的执著那么深,对享受那么看重,一旦被伤害,就认为侮辱了我、看不起我、伤害了我……肯定无法忍受。稍微触犯一下,就马上发火;稍微骂两句,就忍受不了!
但修道人是出世离欲、一心求解脱的人,已经以智慧看清楚了幻化的六尘毫无实义,名声只是空谷回音,身体就像虚幻的影像,轮回中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而且受损害也是过去伤害别人的报应,没有任何不公平。这样舍掉了五欲、又学了佛法、又天天修道,还心里怀着嗔恚,怎么合理呢?要像这样呵责自己,除掉嗔恚。

二贡高烦恼障对治

贡高就是骄慢。人最爱重的是自己,既然以这个身为我、最爱的是我,那就时时要把这个我装饰好、要把我放在很高的位置才满足。所以世间人在尊重自我、装饰自我上下足了功夫。怎么装饰头、怎么做发型、怎么在上面戴好看的帽子、怎么装饰上身下身、穿什么款式的衣服、选什么颜色、怎么搭配,从上到下这一身的打扮,就是为了装饰我。我装饰得好马上就有一种自豪感,其实这是贡高骄慢;稍微觉得难看一些,马上觉得没脸见人。这样生活资具、容貌打扮处处讲究,而且只有我处在高位才得满足。如果让他做下贱的事,比如乞讨、打扫、服务别人、做一些卑下的事,他就不愿意做。他认为我这么高的人怎么能做这种事!这就是贡高的障碍。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

这里要注意怎么对治骄慢,就是常常提醒自己:我什么身份,我现在现什么相。这一提醒,就知道没什么好骄慢的。
自己摸摸头,没有漂亮的帽子、没有发型;再观察身上没有任何装饰,这身体上没有系领带、没有围巾、没有各种佩饰等等;衣服也穿得是坏色衣,没有西装革履来做庄严;手中执持应器,没有仆人服侍,自己手里托钵乞讨生活;而且没有任何积蓄的财物。这样见到自己没有装饰、没有财富、没有权势,完全是一个一贫如洗的乞丐,有什么好骄慢呢?如果起了骄慢,就马上消灭它。
坏色衣,指三种袈裟和一切下裙、坐具等,都用青、黑、木蓝三种坏色。
应器就是钵。无论体、色、量,都要合法。钵器的体是瓦、铁两种成分,色彩熏得像鸠鸽,钵的量按照食量而定,所以叫“应器”。

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易经》说:“人道恶盈而好谦。”在世俗人道中,不喜欢人骄傲自满,喜欢人谦下。老子说:“柔弱者生,刚强者死。”也说明过分刚强,贡高我慢,决定导致灭亡。所以世间尚且不推崇骄慢,何况出家入道的人,为了解脱,自己降低身份做乞丐来生活。
解脱道的重点是对治我执,真正见了无我不再执著我,烦恼就会止息。中心就在这里。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求尽量把“我”放低、放下。这不是现代人的做法,要处处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尊重自我,那样只会使我执越来越重,最后膨胀到难以压伏,烦恼、业、苦就一定会泛滥成灾,因为惑业苦的根源就是执著自我。
“自降其身”,就跟世间人的做法相反——他们要装饰我,而我现在把一切装饰我的假相都去掉了。我是毁形坏色——剃除须发,身上没有装饰,穿的是坏色衣,也没有绫罗绸缎、五颜六色,这上面的做法也跟世人完全相反。世间人求恭敬、求尊贵,也是为了装饰自我,而我现在手持应器家家行乞,没有仆人使唤。而且作为释迦佛的出家弟子,是当乞丐的身份。
这样要想一想:连世间人都不赞叹骄慢,何况我为了求解脱,放弃了自己的身份,以做乞丐来求道,我怎么能增长骄慢呢?
要常常这么想,要看清楚自己现在现出家相来求解脱,为的是降伏我执,不应该跟世间人那样还显示自我、抬高自我。要按这样努力去掉贡高我慢的心态。

三谄曲烦恼障对治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

迎合对方说一些他喜爱听的话,叫做谄;随顺当时的情况,心里狡诈地施设各种方便,叫做曲。目的是为了骗取双方的信任、遮掩自己的过失、求得种种利益等。谄曲分开来说,表现在外的语言是谄,深藏内心的活动是曲。修道贵在质直(就是质朴、正直),而谄曲是虚伪、弯曲的心,所以与道相违。《维摩诘经》说:“从初发心,至坐道场,纯一直心,中间并无诸委曲相。”
以这个缘故,修道人应当守护质直的心,来禁止谄曲。(也就是要恒时保持内心的真诚、正直,不做虚伪、狡诈的行为。)

当知谄曲但为欺诳(“但”是只的意思,唯一的意思。“欺诳”是欺骗的意思),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为本。

谄曲看起来是骗别人,其实第一个骗的是自己。比如心里明知不好,口里却说好;明知无利益却说有利益。以为这样能骗取到利益,其实是丧失大利益,这就是骗了自己。谄曲让自己丧失真诚、纯朴,也就会丧失一切真实利益。比如会失去自在、失去坦然、失去寂静、失去清白、失去喜悦、失去端正、失去真诚。又比如,会损减福德、智慧、仁慈、寿命、健康;会让自己的心阴暗、狭小,会障蔽内心的力量;会障蔽真心显发;会无法相应实相,无法与一切众生无碍地融合。如果谄曲串习成性,那就只能活在虚伪当中,没办法活在真诚当中。所以谄曲唯一是自欺诳、欺诳他。
以谄曲的心来入道,一无是处。就是任何道的深处都到达不了,连道的门都入不了,因为道贵在真诚,而谄曲是虚伪,以虚伪的因不会得任何真实的果,所以“一无是处”。以这个缘故,世尊教诲我们:修道人应当端正自心,以质直为本。
“端心”,浅说是诚实不欺,深说是正念真如。自心直契真如,不落在计有、计无、计常、计断等的虚妄分别当中,是真正的“端正”。一落在种种戏论里,已经是邪曲了。所以《信心铭》说:“才有是非,纷然失心。”《维摩诘经》说:“直心是道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