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度一切众生,竟究入圆觉,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槃。”】]般涅槃就是大般涅槃,就是所谓的大涅槃,所以,我们常常讲:大般涅槃,就是指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这一本经就是讲这一句话。什么叫做《大般涅槃经》?就是一切众生,皆令入无余涅槃,名《大般涅槃经》。

[度一切众生者:即广大心也。尽虚空界众生,平等而普度之。究竟入圆觉者:普度众生,究竟成佛,同入圆觉妙性,即第一心也。无彼我人相者:是已达圆觉中,无取觉者,]没有执着一个觉悟的心。[虽度众生,不见度生之相,故能常度众生,即常心也。]因为无所着。[故得无我、人、憎、爱诸相,即不颠倒心也。发此四心,应当依止正智慧修习,便得超越邪见,而得正知正见。证觉般涅槃者:证究竟圆觉,大般涅槃,即无余涅槃也。二依师离病竟。]离这个病。

[并上一科,后二问答两重除障竟。再并上二科二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证竟。

戊三一问答道场加行下根修证(分五)

己初圆觉启请己二正陈请词己三如来赞许己四承教静听己五正答所问

己初圆觉启请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现在轮到圆觉菩萨,我们这本经就叫做《圆觉经》。

[三业恭敬,准如前释。

己二正陈请词(分二)

庚一庆前庚二请后

庚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悲世尊者:为悲念现前法会,]这个时候正在说法。[及悲怜末世众生。为我等辈:指现前法会。广说净觉种种方便者:总指前文,重重开示,皆为广说净觉,修习方便。令末世众生:远指未来;辗转流传,而至末世。大心众生闻之,依此修习,于大圆觉,有大增益。初庆前竟。

庚二请后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因为这个法会遇到佛,能够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意思是这样,佛陀在世时,很多等觉菩萨就替我们忧心了,预先问佛末世众生应该怎么办;我们就遇不到佛啊,能怎么办?我们如果在二千五百年前遇到佛陀,现在就不是在这里了,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逍遥自在,游历诸佛净土了。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安居,譬如说我们现在是四月十五结夏,四月十六安居,七月十五解夏,解夏。但是,这是小乘的,大乘不是这样,大乘的定三种期,后面会讲到,有一百二十天、有一百天、有八十天的,大乘菩萨,那不是所谓的结夏,他以克期取证。

所以,大小乘都安居;但是,安居的期限不一样。目前来讲,全世界的人都依小乘的,就是比丘戒,都是依比丘、比丘尼戒,结夏安居的仪式为标准,就是从四月十四结夏,四月十六安居,到七月十五。若是闰年,闰年,譬如说闰四月,四月结二个月,就是结夏安居变成四个月,变成四个月,有前安居、有中安居、有后安居。遇到闰五月,五月二个月统统算;六月,六月二个月统统算;如果七月,第一个七月十五不解夏,要第二个七月十五才可以解夏。所以,闰年结夏安居四个月,结夏安居要结四个月。[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前面讲过,奢摩他、三摩、禅那,就是空、假、中。对不对?空观、假观、中观,三种清净的观照。以何为首呢?是以什么为开始呢?[惟愿大悲,]惟愿世尊,[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世尊,我等今者亲自佛闻,]从佛这个地方闻法。[种种方便,已得开悟。若佛灭度之后,]该怎么办呢?[末世众生未得亲奉金言,]不能亲自听到佛开示。[无由得悟。不知如何生信,如何发解,如何起修,如何得证?将信、解、修、证之事,未得悟者。]还未有所悟。[若逢夏首,]正好遇到……,因为菩萨的结夏安居,跟小乘的结夏安居不一样。如果遇到小乘结夏安居时,应该如何呢?[必当安居修习,然安居仪式有大小乘之分,]有什么差别呢?

[故以云何为问。或依何种,]依什么指示来走。[望佛克定指示,]特别地指示下来。[遵照修习,]能够遵照佛的开示来修行。[圆觉清净境界?]圆觉的清净境界,遵照修行,圆觉清净的境界。[此境,即是理境,]这个境界就是理上的境界。[本来清净,不假修为。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者:此圆觉中,前所修三种净观,皆约已悟者,奢摩他中,]奢摩他就是定。[先悟净圆觉,以静觉心,取静为行;]他一切都寂灭清净。

[三摩中,]三摩钵提就是慧。[起幻为行;]依幻化、虚妄的外在的假缘来修行。[禅那中,]翻译成中文叫做等持,定慧均等,等持,那么有这种功夫,圆融,[寂灭为行。]寂灭就是所谓的断惑证果,叫做寂灭,这样就有这种功夫了。[今约末世未悟,不知以何为首?]要如何结夏安居?这是指大乘的结夏,不是小乘的。[惟愿如来,大悲普济,为诸现前大众,以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令得随顺修习,证入圆觉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竟。

己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重言善哉者:乃赞叹当场一问,今后两益。]“今”就是今世,当下的法会、现在的法会;后益就是末法时代利益众生,今后两益就是:现在可以利益现在当今法会的一切等觉菩萨,以及一切发大道心的菩萨;“后”就是利益末世有大根器的众生,叫做今后两益。[故曰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非具足圆觉者,]当然不是像佛一样的,[必定不能也。]非具足圆觉者,必定不能说出。你若不能如同佛;具足圆觉就是佛,你若不能如佛一样具足圆觉,一定没办法讲出来。

[如是方便者:《析义疏》云:]方便有两种,[略明有二:一、通相方便,谓修习圆觉之通方便。二、别相方便,谓三种净观之别方便。观佛答处]后面有讲到,佛有答处,观佛的答处[自知:得别方便,则三观可成;]各个的方便,三观都可以成,[得通方便,则圆觉可证。]你只要能通,法法都可以证得圆通,大家都是为了圆通、圆觉而修的,这是通途;都为了圆觉,但是,方法不一样,根器不一样嘛,这个就是别。[是为菩萨,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三如来赞许竟。][

己四承教静听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己五正答所问(分二)

庚初长行二偈颂(庚初又分二)

辛初答道场辛二答加行(辛初又分二)

壬初结前壬二正说

壬初结前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如果佛住世。[若佛灭后,]灭度。[若法末时,]没有法的时候。[有诸众生,]只要[具大乘性,]具大乘性,这里少一个字,具大乘“种”性,大乘性语意不是很清楚,具大乘种性,具足大乘种性的众生,无论佛在世、无论是末法,只要他是大乘种性的菩萨,[信佛秘密,]深信佛的秘密之藏,就是[大圆觉心,]信每个人都具足大圆觉心,佛有,众生也有。[欲修行者,]如果想要修行,[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譬如说我们讲堂,伽蓝。

[安处徒众,]安处徒众就是所谓饮食、医药、卧具、衣服,都不缺乏,可以四事供养远缺,可以观一切,在僧伽蓝里面修行的都能够安居,叫做安处徒众,徒众就是在一起修行的人。底下,若有缘事,因为事情多,[有缘事故,]就是如果有外缘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个要加一个字,看起来就更清楚:“若”有“外”缘,上面加一个字,中间又加一个字,若有外缘事故,如果因为有外缘的事情比较多。[随分思察,]随自己的能力,自己去观察,因为你的事情多啊!怎么观察呢?必需如我所说,[如我已说。】]必需如佛已经说过的那一些话,一定要按照佛所讲的修行,才能成就。

[呼当机曰,]当机者,[善男子者,令其注意也。一切众生,指现在以及未来具大乘性者。性,谓种性,即根器也。]有佛陀的时候。[若佛现住世间,是有佛时;若佛灭度之后,是无佛时。法运有三种差别:]我们前几天讲过,[一、正法时:谓去佛不远,正法犹存,能信教、解理、修行、证果,共一千年。]大概在我们唐朝左右、以前的事情,唐朝以前;从唐朝到明朝,差不多,将近八、九百年、一千年;明朝末到清初,这是第二千年,我们现在已经末法到二千五百三十三年了,现在离佛的佛诞,好像是二千五百三十五还是三十六,几年几年只是一个纪念。[二、像法时:去佛渐远,像法仅存,]这个像法就是相似的法,相似正法,像是有正法,但是,已经没有证果的人了。[有教、理行三,而证果者,麟角凤毛,亦共一千年。

]你想想看,到明朝的末期、末年,明朝的末年,到现在五百年以来,证果的,你算算看,真的是凤毛麟角没错!我们现在是末法,更加不用谈,更加不用谈!明朝以前已经是难能可贵,明朝后来的末法就更不用说了![三、末法时:去佛遥远,根机愈薄,教、理虽有,]实践……,[行、果两亡,]就是实践的人太少,证果的人就更不用讲。“行”就是实践者,有一点像样的,看起来有一点像样的、实践的人,就更少了![共有一万年。]我们现在是末法的初期五百年,我们现在是第二期,末法的第一期五百年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五百三十几嘛!我们第二个五百年了。讲起来很悲哀,佛陀、圣人都不来示现,示现我们这种凡夫,幸好经典还看得懂,讲起来真该大哭一场![若法末时者:此独指第三末法时代,正法寖衰,]“寖”就是渐渐地意思,正法渐渐在衰微。

[邪法炽盛也。]很盛、很兴盛,你看现在,什么宗教都有。[有诸众生,具大乘性者:]就是说末法里面[间有一类众生,]“间”就是末法里面,这里面有一类的众生。这个“间”不是指中间,是说末法里面有一类的众生。[曾在过去,从佛闻说大乘,熏成种子,故云:具大乘种性;依种子发现行。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谓能发信心,信佛独证,秘奥隐密,]深奥的地方隐藏起来。[大圆觉心,非机不说,]若不合根机则不说。[并信自己,]同时也相信自己,[亦具圆觉妙心,亦当作佛,于是发菩提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者:伽蓝,是略梵语,具足应云,僧伽蓝摩,]“僧伽蓝摩”,中国话叫做和合众园。

[此云和合众园。]这个地方很和合,很团结,没有纷争。[谓十方僧众,和合共住,清净园林也。四事无阙,方能安处徒众,一心办道。有缘事故,]有外因缘,怎么样呢?[随分思察者:若有外缘,不能与众同修,只得随其分量,正念思察。如我于前《普眼章》中,及三观诸轮所说,圆机菩萨,不滞空闲,]不会停顿在空闲。就是说:真正圆满根机的菩萨,也不会停滞说:我现在很空闲;一定要这样空闲才修行,他不会的。[种种施为,作诸利益,广度群品,备学法门,随其分量,思察三观。]空、假、中三观。[初结前竟。

壬二正说(分三)

癸初道场期限癸二限内修行癸三诫取邪证

癸初道场期限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事,应当怎么样呢?[即建道场,]你就要建立道场,如何建立呢?[当立期限。]要立下期限。[若立长期]长期就是[百二十日;]这是下根器的人才要那么长。中根器的人,[中期百日;]上根器的人,[下期八十日,]依根机来分,菩萨的安居,下根的菩萨一百二十天;中根的菩萨一百天;上根的菩萨八十天。[安置净居。】

若复无有利他事因缘,如上科,或主持伽蓝,匡领徒众,皆利他之事。菩萨逢益即为,遇缘且赴,故令随分思察。今既无有利他事,当以自利为重,故令即建道场。道场者,修行办道之场。当立期限,加功用行,克期取证。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然定三期者,因根有利钝,期有长短;上根八十日,中根百日,下根一百二十日。安置净居者:安置清净居处,务令外人外事,不得相涉也。初道场期限竟。

癸二限内修行(分二)

子初明道场行相子二明遇夏安居(子初又分三)

丑初明随相用心丑二明礼忏仪式丑三明离相用心

丑初明随相用心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如果佛在世,如来今世,你应当要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要藉着佛像,要忆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平等。所以说:因为万法唯心造,佛灭度之后,佛不在了,你当然就要记佛像礼拜,心存佛,眼睛观佛,因为如来去世之后,我们不曾看过真佛,所以,要设立佛像专注观照,引心入法。所以说:[心存目想,]心存目想就是我们心想,眼睛要看。

[生正怀念,]正忆念是念什么?《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为现在讲的这部经是等觉菩萨发问的,这部经都是在讲无相的圆觉,不是像净土法门讲的观像念佛,不是这样。心存目想,生正忆念,都是实相,都是生实相的念头,都是法界平等的如来的本来的圆觉自性,不是像我们看佛像,以有相的修行,这个全部都是等觉菩萨在修行的法门,都是念法身,忆念如来常住的法身。[还同如来常住之日。】]你若按照这样去修无相,证悟到法身的法门,就像佛陀当时在世一样。

[此明道场,限内修行之相。若佛现在者:指如来住世时也。不假设像,惟当正忆念佛之法身,遍一切处。又复当知唯心,无外境界。若佛灭后者:指如来去世时也。礼佛应须施设形像,心存是佛,目睹想佛。谓如来去世,不睹真仪,设像谛观,引心入法。“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生正忆念者:谓忆念如来,真身不灭,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无以异也。初明随相用心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丑二明礼忏仪式

【“悬诸旛华,经三七日,]就是二十一天,旛,幢旛啦、花啦,要庄严道场,像我们水陆大法会,庄严内坛,所有的法师来看都说:喔!你们文殊讲堂的水陆大法会的内坛最庄严,非常庄严!每个法师都这样称赞。我们足足停课一个多月,就是要布置。所以,每个法师来到这里都说:你们这里太庄严了,太庄严了!悬诸旛华,经三七日,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做什么呢?[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十方诸佛的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遇到善的境界,[得心轻安。】

悬诸幢旛,烧香散华,严持坛场,]庄严道场、这个坛场。[备如方等经说。]方等就是大乘经典,平等遍十方,叫做方等,十方平等的法门。[经三七日者:方等经极少七日,]至少,方等经说至少要七日。[久则不遮。]没有界限,“遮”就是界限,你要更长,那就没有界限了,随你定的。所以,久则不遮,不遮,“遮”点题止,你要修更长的时间,那没有关系。[下正明法事。稽首十方诸佛名字者:准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总有八重:一、供养,二、赞佛,三、礼佛,四、忏悔,五、劝请,六、随喜,七、回向,八、发愿。今略唯礼佛、忏悔,然文虽略,法必具行。

《起信论》中亦云:应当精勤礼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常不休息,得免诸障,]各种的障碍。[善根增长。稽首十方诸佛名字。圭峰大师云:名以召体,观而礼之。]名会如感我们的清净之体。那么观呢?我们要顶礼,观而礼之,就是依照这个名字,我们向他礼敬,名字可以召诸佛菩萨的体性,我们观照这个佛像的话,按照这个名字顶礼。[准勒那三藏]大法师,勒那三藏,勒那摩提。[礼佛观门,优劣有七:一、我慢礼,]自认为很伟大;你看,我很伟大!就是说慢心不除的顶礼,叫做我慢礼。[二、唱和礼,]就是说人家念,我们就跟着念,无心,好像是什么?鹦武学讲话,唱和礼。[此二非仪。]这两种不适合。

[三、恭敬礼:敬从心发,运于身口,五轮著地。]五轮就是头、两手、两脚,五轮着地就是五体投地。[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礼所礼,无相。[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皆从缘起,如幻如影,]如梦幻泡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故文殊云: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统统没有,能观所观都没有,能礼所礼也没有。[后四礼、皆属观行,谓第四空观,]第四种叫做空观,因为前面讲了七种,七种礼,第四种是无相礼,无相就是空观,[礼真谛佛,入法之性故。五、假观,]第五种叫做起用礼,起用,都是藉着因缘法,产生空性的观照,第五种起用礼,前面讲过,就是假观。

[礼俗谛佛,]因缘生因缘灭的佛,[从体起用故。六、中观,]第六种是什么呢?第六种就是内观礼,就是顶礼我们法身的真佛,不缘他佛,这就是中观。[礼第一义谛佛,不见空]不见[色,直见本觉真性故。七、则三观一心,礼三谛一境佛,不取真弃假,]没有说取真去假,真假皆空。[泯绝无寄故。]“寄”就是托,没有任何的依托,没有任何的依靠,就是平等,绝待的意思。[今经既是随相门中,]随一切相,[且当第三第五礼也,]第三跟第五,第三就是恭敬礼,第五就是起用礼。[余在下离相摄念中。求哀忏悔者:忏、谓忏涤前愆;]“愆”就是过错。[悔、谓悔除后过。]悔除过失。[其所忏法有二:若约责心,]责备我们自心。

[三障]惑、业、苦。[俱忏,由于无始,起贪、嗔、痴等之惑,发动身口,造一切之业,备受生死轮回之苦。若就所作,唯忏恶业。恶业、复有性罪、遮罪。]性罪就是一定不好的;遮罪呢?譬如说喝酒,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遮罪、依教作法忏之;性罪、须起行。起行有二:一、事行,]事行就是[身旋礼,口读诵,]身体跟着拜,跟着顶礼。

旋礼就是一次再一次,“旋”就是重复的顶礼的意思。身旋礼,所谓旋就是动,动态中里面去进行,身体一次又一次地礼佛。口就读诵,意就观想,[意策观。二、理行,观罪性空,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我心自空,罪福无主。遇善境界者:此感应也。或睹光明,或见佛像,不作圣心,]不能当作我们很伟大。[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故下文云: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身心轻安者:此获益也。]得到利益。[谓身心轻快和安和,神清气爽,身心既净,道果堪成也。二明礼忏仪式竟。

丑三明离相用心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一向摄念。[

经过二十一日,以既得感应道交,自当会缘入实。]二十一天,三七二十一天精进。[初以尘心粗重,令托胜相为缘,相既皆虚,诚宜入实,]就是入空性。[故曰:一向摄念。一向者,蓦直去,]就是闯,直接地闯进去,蓦直去就是不弯。[绝拟议思量;]绝拟义思量就是不可思议,断绝了,拟议思量,拟议就是想要把它讲出来,也没有办法讲。绝议绝思量,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摄念者,收摄妄念、完成正观,直契圆觉妙心也。初明道场行相竟。]底下这一段,接下去另一段是讲碰到小乘的安居,大乘也在安居,刚好碰到小乘也在安居,这讲下去又是另外一段,又是另外一段,现在是讲道场如何安设,经过几天,经过几天。所以说:这又是另外一段了。今天我们上课上到这个地方,我们水陆大法会,我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出家是佛的弟子,在家也是佛子,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大家都是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你我,讲堂有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这就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情,不能分师父、出家、在家,统统要团结,统统要团结。明天是最后一天,再来就是休息一个多月,希望诸位你的左邻右舍,没有参加水陆法会报名的人,拜托尽量鼓励他一下,让他有这个因缘。

像师父昨天讲的那个南鯤鯓万善爷公,听说法观在回向时,底下有人在笑,回向给万善爷公,竟然有人在笑!结果他们真的好起来了,你想想看,整整缠了他七年!只不过是不是会再发作,我就不晓得了。他来了之后,很高兴,连花一毛钱都没有,很高兴!既然有鬼神,有鬼就有神,有神就有佛,这是很肯定的事,可见这个回向的力量就是不可思议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要把这个法会通知每一个人呢?譬如说亡者,或者是他的子孙有zai 难,对不对?参加个水陆,这不是很好吗?以此因缘,将来我们才有办法度他。

[子二明遇夏安居(分三)

丑初标异声闻丑二正陈词句丑三结示休夏

丑初标异声闻

【“若经夏首,]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若是修菩萨的结夏,就是结三期的期限,在二十一日当中,一开始先摄念,让妄想先停下来。如果菩萨结三期要修行,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三月安居,]就是说:若经夏首,正好遇到结夏初期,三个月的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我们现在修大乘,上根的一期八十天;中根的一百天;下根机的人一百二十天,若是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我们还是要做结夏安居;但是,不是为了小乘的结夏安居,是大乘的。

结夏安居有两种,有两种,一种叫做大乘的结夏,一种叫做小乘。大乘的结夏,就是无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可以住在一起,譬如说我们讲堂的人,如果举办结夏安居,大乘菩萨的结夏安居,都可以一起住在讲堂,这是大乘的结夏安居。大乘的结夏安居,不是修念佛法门,他是修清净心,修空性,本性具足的妙明清净的心,就是住于无所住,用涅槃不生不灭的心修行,就是说令他的心一直寂静……,接近禅的修法。

就是说:他以《圆觉经》来作依止,以《圆觉经》来作依止,所修的都是我们本性本来的东西,内心具足六度万行,具足清净的菩提心,这叫做菩萨的结夏。也就是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可以住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起来禀报:我弟子比丘,或者说:我弟子优婆塞、优婆夷,四众都可以。小乘的结夏安居则不行,小乘的仅指比丘、比丘尼而已;沙弥是依止比丘、比丘尼结夏,所以,沙弥不算数,不算数,不算在结夏,沙弥是附属于僧团,不在僧数里面。简单讲:比丘结夏、比丘尼结夏,才有算戒腊,才有算结夏的戒腊,一夏、二夏、三夏、四夏、五夏……,所以说:五夏是阿阇黎位,十夏和尚位,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结夏安居,就不能算一夏,所以你说:我出家五年、出家十年。若没有结夏安居,这样不能剃度徒弟,因为你没有精通戒律、没有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所以,凡是比丘、比丘尼出家,没有结夏安居,都不能算一夏,只是出家而已,也就算出家五年,也不能剃度徒弟,不够资格。所以,小乘的结夏,专指比丘、比丘尼,而沙弥不算戒腊,一夏、二夏没有,因为沙弥不在僧数。现在这部经是大乘经典,所以说:当为菩萨,当为菩萨意即不是小乘的结夏。清净止住,在“止住”旁边写两个字:就是“安居”的意思,清净安居,这个止住就是安居的意思。

什么叫做清净呢?清净是:第五、心清净,心清净——大乘;如果境界清净——是指小乘的清净。所以,清净有两种,一种是大乘的清净,就是心无烦恼、心无罣碍,名为大乘的清净。那么境界,譬如说:你结夏安居外缘很好,没有什么混杂,这只不过是小乘的。所以说:当为菩萨,当然就不是小乘,所以,当为菩萨,清净止住,清净安居的意思。所以,[心离声闻,不假徒众。】]心要远离小乘,小乘人不发心、不度众生,这样不行!你现在是菩萨结夏安居,二十四小时都要发菩提心,勤于降伏我们的妄想,而且要时时荷担如来家业,自我承担。所以说:心离声闻。不假徒众,不假徒众有两种解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事相的不假徒众,一种是理性的不假徒众。事相的不假徒众就是说:菩萨修行是以自性清净心,所以,四周围尽量没有外缘;这个“徒众”不仅是指信徒来吵你,而是指一切外缘。

“徒众”就是说:菩萨结夏安居,尽量不要有外缘,整天观照你这颗清净心,自性清净心,不假徒众。再来,这叫做事相,“假”就是假借,不借重着外缘,尽量减少外在的,因为徒众多,事情就多,修行就有困扰,这是事相的不假徒众。什么叫做理性不假徒众呢?这个“徒众”是指一切不必要的妄想,就是单刀直入的,悟入不生不灭的本体,不假一切的事相,一切不必要的事相、造作,单刀直入,菩萨就安住在一个具足智慧的清净心,这个叫做不假徒众。因为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就是住于无所住,无所住,一切外缘都停。

[此言入期之法。西域]就是印度。[佛制,三月安居,通名结夏。]通名结夏。我们明年的结夏安居,就不办短期出家,因为法师们说,要好好地结夏安居修行,所以,短期出家取消,取消,已经举办三年了,已经举办三年了。[今当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乃入期之初也。]就是开始。[既经夏首,]正好碰到结夏安居的开始。[不便出入,]所以,照理说:结夏安居不能请假,出家人,比丘、比丘尼结夏安居都要安住精进,安住精进。所以,今年结夏安居以前,师父就跟这些徒弟讲:你如果有什么事,结夏安居前要赶快处理好,一做仪式就不准请假,都不能出去。所以说:不便出入,结夏安居就是要精进,进进出出的算什么?

这样哪像在结夏?结夏常常请假出去,比不结夏更糟糕!是不是这样?所以,[大小两乘,]因为你在大乘的修行,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所以叫做大小两乘,[皆当作安居法也。]安居法。[圭峰大师云:然建道场,或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行的地方,像我们今天这间讲堂,这一栋,伽蓝。[或于余处,]余处就是说:你正好在别的地方结菩萨的修行。

[期限未满,]期限还没完,正好碰到小乘结夏安居的开始。[夏首已临,]正好碰到小乘的结夏安居来,这个时间刚好到。若,底下要加一个字:若[入众安居,则乖誓约,]若,如果说小乘在结夏安居,你来跟大众安居,变成你之前所立的修菩萨的安居还未完成,所以,违背你的誓约,因为你一期是一百二十天,或是一百天,或是八十天。[作念结夏,]作念结夏就是说:不做任何的仪式,心念安居,心这样观想:这就要出家和尚位,而且要比丘,作念结夏一定要男众,女众不能心念安居,女众不行,女众一定要依止比丘才能结夏,依止比丘,而且停止比丘要和尚位,要二十年,结夏安居要二十年,这也没那么简单!依止和尚是十年;依止教授,教比丘尼要出家二十年。

所以,作念结夏就是心念,心观想说:我现在在安居。这是只有比丘、大比丘才能如此。[又杂观心。]这样又混杂了。[道场中人,由此疑惑,如来远念,]“远念”就是怜愍,远念就是说:为了将来的这些众生而怜愍,[故为辨明,]所以,佛就为你说明大乘、小乘要如何安居。[为俗乖律则非,因大废小无失。]如果你在结夏安居,为俗,如果你只是为了俗事,为了俗事违背戒律,这样不好。因大废小无失,如果因为大乘的修持结夏,而放下小乘的修行,这样没关系。因大乘的修行;废小就是说:放下小乘的结夏,这样无失,没关系,无妨、无所谓。所以,[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当为菩萨清净安住。

[清净有二:一、心性清净,约菩萨说。二、境界清净,约声闻说,止住,即是安居。心离声闻:其心离声闻小乘法,故不假徒众。以声闻安居,必先白僧,须假徒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就是因为,因为声闻,就是比丘、比丘尼的安居,小乘的,小乘的安居必先白僧,就是一定要做仪式,“白”就是告知,告诉大家。所以,我们结夏,他一定要在佛前禀白大众的,每一个人,包括师父都是一样,包括我也是要……,白僧就是要做仪式告诉大众,说我这三个月,是前安居、是中安居、是后安居。需假徒众,安居要僧团嘛,僧团。所以,我都鼓励这些比丘尼,这些落单的比丘尼,自己一个,落单的,自己一个,鼓励她们要好好地结夏安居,不要自己一个人修行,会出事!自己一个人结夏安居会出事,不行!一个人修行一定不是办法!

有一个比丘尼生病,生病的时候,有一个男众在家居士对她很好,来看她时嘘寒问暖的,尽心地照顾她,因为她病得很重,这个居士照顾她三个月,病痊愈后竟然约好要还俗,后来真的结婚了,就因为照顾了她三个月,那个比丘尼本来还是他师父呢!所以,自己一个人修行,没有僧团的约束力量,没有办法!没有善知识、没有道场,久不听经闻法,道心就退了,因为娑婆世界都是退缘,都是会令你退转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是阿鞞跋致,不是不退转的世界;极乐世界就是不退转的世界,不退转的世界。对不对?所以,[今既不入彼众,故云不假也。]不假。[初标异声闻竟。]所以说:因为菩萨的结夏,没有进入小乘的团体里面,所以,他就没有藉口白僧的因缘,依清净的自性安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丑二正陈词句

【“至安居日,]到安居的那一天。[即于佛前,]因为菩萨的安居,四众皆可。所以说:[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踞菩萨乘,这个意思要弄清楚,踞,我为了这个字,还专程去查字典。这个“踞”本来的意思是说:站在哪一个地方,占据的意思;但是,它的意思是专修于菩萨乘。简单讲就是说:我弟子某甲专修,这个“踞”就是专门修菩萨乘,就是这个结夏,我专门修菩萨行、菩萨乘。修何种行呢?[修寂灭行,]令心一直寂静下来,名寂灭行,令我们的心一直寂静下来,一切无是非,非善非恶,一切斗争、斗乱,一切都无所着、无所住,这样就能见到我们的自性,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实相住持就是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我们说:皈依佛,就是皈依自性的佛,我们大家都有佛性;皈依法,每个人心中都有大智慧,能说法,产生法的智慧;自发皈依僧,就是众生自性有一颗无诤的清净心,无诤叫做和合,就是僧,这就是自性的三宝,自性的佛,自性的法,自性的僧,名实相住持。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大圆觉就是我们圆觉的本性。[为我伽蓝。】]当作我们修行的伽蓝。小乘是依境界,依伽蓝为结夏安居,周围设界限,周围设界限结界。大乘不是,大乘没有界限,他的界限是圆满究竟的觉性,安住于圆满究竟的觉性,就是在结夏。所以,小乘依止僧伽蓝;大乘依止大圆觉性,为僧伽蓝,两种结夏安居不同。

[此示安心之法也。上言心离声闻,]既然修菩萨乘,不能自私自利,要远离小乘。[此为菩萨所修。遵佛制,]我们遵从佛的戒律。[至安居日,即四月十五日。]四月十五日。[大小两乘:皆于此日安居。即于佛前者:]禀白。[显异小乘,]“异”就是不同于,显示不同于小乘的结夏。[作僧事,]就是作结夏安居的仪式。[白僧即是。]僧事就是羯磨的意思,羯磨不同,作羯磨白僧,这是小乘、大乘的结夏差别很大。[此是大乘,]不是白僧,“白”就是告,告知大众。大乘的结夏安居不是告知大众,是告佛,禀白,向佛禀白。[作佛事,应白佛言。作如是言者:对佛前作如是之言。自己陈白:]“陈白”就是陈述,“陈白”就是自己讲出来。所以,结夏安居要如何结夏呢?在家、出家,若要修菩萨的结夏,很简单,[我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二众。

按小乘安居,唯许出家二众,今是大乘,心性安居,故许四众同修。]四众共修。[我某甲,各称其名,]各称其名就是报自己的名字,报自己的名字,要报自己的名字。像我们的八关斋戒,我念:我弟子慧律!底下有的人也念:我弟子慧律!他也跟着我念,不知道要念自己的名字,他来受八关斋戒,不知道是我在受八关斋戒还是他?我是念我的名字为例,你看这种徒弟有多笨!他说:师父!我不懂啊!自己很不好意思。我说:你要念你的名字啊!他说:我不晓得啊!有一个老菩萨说:师父!我不识字,都看不懂,这样可以受八关斋戒吗?我说:可以!我现在先问你八条,你先跟我讲你有没有办法?

第一、不杀生,乃至过午不食,八条,他说:这样我能持。我说:这样不识字不要紧,人家在念的时候,你都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她虽然不识字,但是,没关系,虽然不懂,就是一直拜,她了解受八关斋戒的意义,这样就行了!所以,无论识不识字,只要认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今依踞菩萨大乘之法,以简羊鹿之车;]这是一种比喻,“羊鹿”,“羊”是指中乘的,“鹿”是指小乘的,中乘叫做辟支佛;小乘叫做声闻;大乘叫做牛车,实相,大乘叫做大白牛车,出自《法华经》,三车的比喻是《法华经》所讲。所以,现在根据菩萨大乘之法,以不同于羊鹿之车,[修习真如寂灭之行,]这才是真正在修行,这才是真正在修行。修行的人,心中能放下一切,无所着,离一切相,寂灭就是说:什么境界都无碍。

我也常常跟出家或在家徒弟重复地讲:哪一种人才是真正地大修行人?我讲的你要注意听,心没有妄想的人,叫做大修行的人;心没有分别的人,叫做真正修行的人。心没有执着、放得下的人,那才叫做真正在修行。你想想看,我今天拜佛,明天执着一样东西;我后天拜佛,大后天又执着一样东西,这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你用这种心修行,修百千万亿劫都没用,不能入道嘛,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真如寂灭之行,是每个人都要修的,放下善恶,放下是非,不计较,永远宽恕,不看别人的过失,二十四小时,都注意我们的心跟行为。[以简谛缘之修。]“简”也是不同于;“谛”就是四谛;“缘”就是十二因缘,也是不同于小乘的修行。因为谛缘,这个“谛缘”是指小乘四谛、十二因缘,大乘的结夏绝对跟小乘不同。

所以,[《析义疏》云:寂灭者,依真如而立名。谓真,即无妄,]真就是没有虚妄,没有虚妄,[离言说相,]菩萨!如何使我们的心静下来?这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了!我们为何会烦恼不断?有些菩萨修行当中会说:奇怪!我为何一直烦恼,心都静不下来?你看,离言说相,[名寂,]常常要求师父开示,这就是开示了。什么叫做言说相呢?就是一切语言,人家讲什么,听而不闻,不要在语言分别;我们所有的烦恼,是不是因为受不了别人的攻击,受不了别人的打着、毁谤?这样我们没办法修行。既然离言说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离一切言说的执着之相,离一切言说的执着,无论别人讲什么,我们都将它当作是幻化的、暂时的,假相,很短的时间,骂我们也好、赞叹我们也好,这都是假相的东西,这样你才能离开言说相,你的心就平静,平静;若不能离言说相,你的烦恼就会很重!

[如,即不变,]不变,所以,要把持得住,不变,[离心缘相,]你的烦恼为什么会这么重?你的心一直幻化出来的意识,主观意识你放不下,你一直不放啊,不放就会便秘,不会通,大便若不排放出来,就会便秘、腹胀;心的烦恼如果放不下,痛苦就到,我不骗你!你常常执着恨、爱嘛!对不对?所以说:菩萨!你说要不变,若不相信,不妨听听师父的劝,你听我跟你讲几句话,回去试试看,你从今天开始,从我现在讲这句话开始:别人的生死、别人的好坏,你全部不要看,都不要去讲,都不要放在心上,你想想看,这是何等境界!这还只是第一点喔,这样还没有处理。第二点,心二十四小时观想:我就是佛,我如果起一念不满,就告诉自己:我是佛呢,我就是佛!当下承担,以佛作榜样,随时回光返照:我是佛,我是要作佛的人,我要慈悲,我要学佛陀,无所不至地施舍。我有一个徒弟来水陆大法会,我跟他说录音带基金不够、道场建设不够,内门乡的道场;他说要供养师父建设道场,我跟他说:你很发心,很好!如果你把执着性放下,师父保证你往生,我可以为你保证,因为你发这么大的心!

对不对?因为你发心让我们建道场、送录音带,大量地救度众生,凡是听到录音带的人,都能因此入佛道,世间就是有这种人,他就是敢施舍,用身命施舍;不过,还是要有一点积蓄啦,还是要有一点积蓄啦!所以,离心缘相就是说:他的心真的无相。所以,我告诉诸位,这两句话你注意听,你要修行,这两句话就代表一切;离言说相,名寂;离心缘相,[名灭。]你要怎么样,心才能保持静?很简单,所有的讲话,一切语言,人家跟你讲什么,你都不改变,都不要受影响,你的心就能一直保持静。怎么样才能没有烦恼?离心缘相,所有的名、利、男女、一切感情、山河大地、一切所有的财产;我常常告诉他们:释迦牟尼佛贵为太子、皇帝,他把一切都让给别人,权势、王位他都不要,你想想看,他有什么放不下的?有什么放不下的?在家人执着钱还情有可原,出家人若再执着这个金钱,会笑死人,会笑死人!所以,那天我就跟二马讲,我说:二马,二马!他打电话给我,我说:我现在讲一个例子给你听,出家人身上有钱,是应该将它布施完,来救度众生,使佛教更兴盛;或是拿去存在银行,看着数目一直增加,死后却什么都用不到呢?依你看呢?

如果你是出家人,你会怎么做?你有钱,是会赶快存起来,让它愈来愈多……,死后躺在棺材里,什么都没有;或者是说:我现在有钱,一直大量地把它施舍?二马!你会选择哪一条路?他说:当然要赶快施舍了!对了!就是这样,你都有这种想法了,我慧律法师怎么不知道要这样做呢?双不是脑袋坏掉!再多的钱给我,我也不会多看一眼,七宝琉璃、金子拿来,右手拿到,我左手就布施出去了,右手拿到,我左手就布施出去了!对不对?没什么好执着的,这个肉身是臭的。如果有一天福报用完了,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供养,就坐着往生嘛,没办法,没有人供养嘛!对不对?不可能啦,我收这么女众,怎么可能没饭吃?她如果看师父生病,还会难过的流泪,男人就不会哭,其实,男众也是会哭啦,有一次,广化老法师想往生了,有一个法师难过地跑到他跟前哭,被他骂了一顿: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们的?气得瞪大眼睛骂人。

那时候在雷音寺,老和尚病得很严重,但是,老和尚很镇静,打算要离开世间了,我们跑着求他不要走,师父走了,这些比丘怎么办?对不对?有的人就哭起来了,让他觉得很烦: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们的?叫你们要放下,你现在在哭什么?所以,你们这些徒弟有没有听到?我往生的时候,你们胆敢哭哭看?我会爬起来:你在哭什么?我平时是怎么教你们的?掉什么泪?对不对?你师父一辈子乐天知足,我不会伤心,也不会罣碍什么,面对死亡也是一样;只不过我死后,你们不要笑太大声就好;哈!我师父往生了,哇哈哈……,太不像样了!(法师笑)算是很不孝,人家会说:慧律法师死了,他的徒弟竟然笑得那么开心,好像很希望他师父赶快死一样!所以说:我们修行常常说:请师父开示!其实经典中两句话受用,样样都解决;只会常常说:师父为我开示一下!

要开示什么?这里句句不是都写得清清楚楚吗?对不对?就摆在你面前,是你自己不看![称此理而修,因名之为行也。同入清净,实相住持者:谓心心作观,]每一念,心心作观就是每一念都回光返照,每一念都回光返照。菩萨!就是反省的意思。有的人问:师父!回光返照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回光返照的意思就是反省,我们自我反省有没有错;如果自我反省没有错:我没有对不起因果,没有对不起良心,其他的就不是我们的事、不是我们的问题了,那是别人的问题了![行行契真,]“契”就是合于真如,你如果每一念起回光返照,那么,你每一种修行就合真如,如如不动。

[名为同入,清净实相。本经谓圆照清净觉相,此清净实相者,即清净觉相也。实相无相,]实相是无相。[不在内、不在外、]就是不在心,不在内心、不在外境,[不在中间,俱无所在,]因为世间是无常变化的东西,不住一切法,名为真住,若有所住,即成非住。[此不变也。实相无不相,]我们如果放得下。[具足恒沙称性功德之相,此随缘也。]菩萨!我现在讲一个理论,你要注意听,我今天要给你一千万;不只一千万,我底下讲的这几句话价值一亿,待会你这一分钟听完后,你马上变成世间最富有的人,你马上变成世间最富有的人!你今天辛苦地赚钱,拼死拼活地地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了三餐温饱:还有为了什么?为了生活能快乐一点。对不对?而我们的欲望没有一个界限,钱赚得愈多,欲望就愈多,所以,你看,有钱人没办法节制,没办法节制,所以,赚愈多钱,有时候变成穷人。

学佛的人现在要用智慧来观照,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事就是知足,把欲望减到最少,有钱人去餐厅,花七、八千块吃一顿饭;我们经济不好,但是,要吃饭并不困难,一餐七、八十块,买一个便当就算四十好了,两个便当,两餐八十块;早餐吃大饼、馒头、米浆,花个十块钱,一天的饭钱,花不到一百块,花不到一百块!我们一百块可以过一天,他一万块也是过一天,我说你现在是世间最富有的人就是说:你现在所有的欲望统统放下,统统放下,用很平凡的想法,去过日子,所有的金钱、外境,对我们的引诱都没有作用。我今天就是这样想:我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录大量的录音带救世、送佛书到大专院校。现在我们录音带基金反应很热烈,反应很热烈,今天车姓乡、中兴新村的一些菩萨来,师父送他们十几万的录音带,应该有十几万吧!

让他们拿回中兴新村、南投,全部分发出去,数量很惊人,足足有多少人在听录音带不得而知!你看,这就是二百块的功德;这个月你们还没有缴,讲到这个,最主要就是要讲这一句。所以,智慧就是一切的财富,菩萨!知道吗?智慧就是一切的财富,拥有智慧,拥有真理,我们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不缺少什么,为什么?那句话:具足恒沙称性功德之相,我们的本性就是具足一切之相,这就是随缘,随缘,随缘的意思就是放下,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实相、无相无不相,若言其空,大用]就是妙有。[历历,]“历历”就是分明。妙有现前,清清楚楚,大用现前。[真空不碍妙有;若言其有,全体寂寂,]你说它有,一切都是缘生缘灭的东西,当体就是空性。所以说:[妙有不碍真空。]真空不碍妙有。

[此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也。]你如果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随一切因缘,都不要动到念头,不要强加分别,不要常常觉得别人在讲我们的坏话,要常常觉得对方是菩萨,骂我们也好,毁谤我们也好,都把他当作是菩萨,随缘则常常不变,不变则常常随缘。[简异小乘,事相住持,]事相就是在事相上打转。小乘的三宝,看到的佛像,石头、木雕的、金做的,佛像;法宝:经典;僧呢?就是出家,这叫做事相三宝。自性三宝就是:本性具足的佛,具足的法,具足的僧,自性三宝。[以显大乘实相住持也。]实相就是无相。[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者:谓不依世界住止,]不依世界,不是依照外境。[乃住心境双亡之地,]清净的大圆觉心中无念。[八识海澄,流注相灭。以大圆觉,平等普照,寂灭无二,体遍法界,故得名大。以为我之伽蓝,于四智中,即大圆镜智也。]大圆镜智。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系属就是束缚,没有任何的压力、压迫,没有任何的困扰,叫做系属。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圭峰大师云:身,即五识,]眼、耳、鼻、舌、身。[依色根所发故;]色根就是眼耳鼻舌身的色。[心,即意识,以五识取尘,意识分别,熏动心海,]熏习,“熏”,能所二取名熏;能取所取名熏;能所不亡名熏;有增有减名熏,熏动心海,二取不亡,能取所取。[波浪从生,故不名安。]我们现在每一天都是分别,强烈的痛苦,不能自在。[今意无分别,五不妄缘,]五种不虚妄的执着。[识浪永寂,与体一如,故名安也。身安故,即成所作智;心安故,即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者:此以四惑相应,]就是痴、见、爱、慢,我痴、我见、我爱、我慢,与这四惑相应。

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执着阿赖耶识,[妄计赖耶,为自内我,]我。所以说: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中间相分,那个相分就是我相,两头就是从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而产生的,叫做中间相分两头生。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就是指第六意识的执着,这等到唯识学里面再讲。为自内我,执着。

[于平等理中,]实在是我一切相;但是,我们不了解空性的道理,一切都在错觉里面打转,分别好坏、高下、贫富、有无,分别这个是总编,那个是乞丐,其实都是空性的东西,结果,[起不平等见。]不平等的,不平等的。[今既所缘性寂,能缘七识自如,]自如。[如性皆同,即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者:谓涅槃自性本无身、心、世界可系属故,以小乘计著方处,]执着有一个外境,方位、地方,就是所谓的空间,执着有一个空间,“方处”就是空间。[今依大乘,随顺法性,]大乘是随顺我们自己涅槃的清净自性,也就无所束缚。[故无所属。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不系徒众,师父前面跟诸位讲过;因为菩萨是自内证的功夫,根本是别人达不到的。所以,别人跟我们的自性扯不上关系,叫做不系徒众。因为妙觉太圆觉,只有菩萨自己能达到,别人无法体会。所以,不系徒众,就是菩萨独诣自证之地。

[我今敬请,不依声闻,事相安居。当与十方如来法身,实相安居,故为菩萨所修,无上妙觉大因缘。乃菩萨自觉圣智之境,为菩萨独诣自证之地,故云不系徒众。二正陈词句竟。

丑三结示休夏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什么叫示现安居?就是如同小乘三月安居,名叫做示现安居。因为大乘是心性安居,小乘是随境安居,以境,依止僧伽蓝安居。现在菩萨也安居,示现安居,示现就是如同,小乘的三个月的安居,叫做示现安居。[过三期日,]过三期,就要看你定的时间。过三期。请诸位看: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下根机的一百二十天;中根器的人就是一百天;上上根的人,根机很利的人,八十天就行了。这个就是看你定的时间,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注意!大乘是称性安居,不需要伴侣,不必有人作伴,你有多少人,多、少都无碍,男女都可以在一个范围内一起修行,不需伴侣。小乘不行,小乘结夏安居完以后,不可以自己单独一个人出去,要结伴而行,这是佛制的戒律。佛当时在世,有很多比丘尼都自己一个人修行,结果都被强暴;有的因为病苦太重,结果还俗。所以,自己一个,变成不是被强暴,就是被迫还俗;不然就是因为病苦;不然就是命难、梵行难,命难就是死,因为自己一个,身体柔弱。佛当时在世,二千多年前人口少,人口少,所以,有时候比丘尼去外面,因为太冷而冷死;或因为太热而热死;或是太过操劳致死;或由于无人互相照顾而病故。所以,佛一直反对一个人住,佛一直反对一个人住,包括这些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子,因为你若生病,没有人照顾你。大乘不一样,因为你是修大乘法,大乘法随往无碍,就是不需要伴侣,因为你是修菩萨,菩萨行,不需要伴侣,不结伴而行,不犯戒,不犯戒。

[此名菩萨]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者:上言菩萨,修寂灭行,安居平等性智,有何期限?今云示现者,权引小乘,]结夏安居首,夏首就是结夏安居的开始,叫做[夏首安居,遵依佛制。过三期日,随往无碍者:]看你一期是定一百二十天,或是一百天、八十天。[道场三期已满,]若是[小乘夏限未终,以本非小乘安居,故不妨随往无碍。]随往就是可以单独,随往无碍,看你要去哪里都没有关系。[以小乘解制之后,]解夏以后,解制就是解夏以后。[有新学者,]若是刚出家。[如要出游,侣须三人,上座一人,阿阇黎一人,并自己成三,以防误失。]所以,我一直劝告这些刚出家的法师,可是,有的不听我的劝告,一个一个一直离开,没办法,不听我的劝告,我也没办法,做师父的人没有德行,所以惭愧,惭愧。[今菩萨称性安居已竟,故不须伴侣,]不用伴侣。[而云随往无碍也。]随往无碍。[二限内修行竟。

癸三诫取邪证

【“善男子!若被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就是入三期,自己结界修菩萨行。[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注意听!非彼所闻,这句话要注意听,非人从佛所听到的,那么,一切境界都不可得,因为那是妄想。非彼,只要不是从佛听到的,非彼,只要你不是从佛听到的知见,都不能执着,都不能作为一种参考,作为一种智慧的引导,不可以!一切境界;“终”就是千万,千万不可以执着。再解释一遍:善男子!如果末世修行的众生,欲求菩萨道,你自己定时间,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三期就快一整年了。非彼所闻,只要你不是从佛听来的,不是你从佛那边所听到的道理,就是不依法不行,一切境界都不能执着,都不能执着。

[此预标加行中所证之境,]这是叫我们要注意,不要执着错误、邪知邪见的境界。[诫取邪谬故。若彼末世修行,]离开圣人太遥远了,[去圣时遥,]就是太久了。[魔强法弱,邪正难分,求菩萨道,更宜慎重。况既入三期,克期取证,难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非彼从佛所闻,一切修证境界,千定]“千定就是千万一定,[不可取。]千万一定不要执着。[终之云者,仰见如来,叮咛告诫之至意也。初答道场竟。]所以说:最后他就这样讲,叮咛我们,再三地告诉我们。因此我说:无论你亲近哪一个法师,那个法师有修没修不重要;那个法师讲的法是不是依法?这一点最重要!知道吗?如是我闻嘛,我闻,所以,大家要依法。

[辛二答加行(分四)

壬初三观初首方便壬二总结三观方便壬三遍修三观圆成壬四别开钝根修证(壬初又分三)

癸初修学静观方便癸二修学幻观方便癸三修学寂观方便

癸初修学静观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奢摩他就是定,修这个定,所谓的空、假、中的空观。[先取至静,]先取这个至静,怎么样能够使你的内心很静?所谓一念不生。[不起思念,]不起思念就是说:没有世间的妄想执着,[静极便觉;]你如果一直静,一直放下……,什么都看得开,透得过去,了解空性的思想,静到一个阶段,自自然然就觉,自自然然你就有悟的意思,这个“觉“就是悟的意思,有所悟,有所悟。[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从我们这个身体开始寂静,静到最后,整个世界我们都清清楚楚,觉性也是如此。

[此示奢摩他静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清净觉性的心。[修奢摩他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奢摩他者,最初从何下手?故教以先取至静为方便。静而云至者:即一念不生也。不起一切诸念,凡情圣见,悉皆断尽,]没有凡夫的妄想,也不能说:我是圣人。凡情圣见的意思就是说:凡夫的迷茫要放下、要断;包括圣人的智慧,这个“见”就是:如果你有圣人的智慧,都不能执着你有圣人的智慧。圣见就是你有高超的一面,都不可以执着,叫做圣见。悉皆断尽,全部要放下,全部要放下。所以,最伟大的人:同学们!最伟大的人,就是最平凡的人,因为他恢复本来的面目。佛是世间最平凡的人,这句话你要慢慢去体会,他平凡到让你学不来,因为你就是一直觉得自己很不平凡;我很行!

所以,你的心中容不下别人一句话,我们觉得自己很厉害,别人不能伤害我们。所以,佛觉得自己很平凡很平凡,非常地平凡,平凡到怎么样呢?平凡到我们都没办法像他那样地平凡,他无高无下,他没有我慢,也没有执着,都没有,统统没有,一切都是空性的东西,你看他多么平凡,平凡到像空气、像虚空那么平凡,我们就是没办法,我们就是没办法。我们众生是 个个都不平凡,所以,烦恼很多,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不平凡,所以,我们每天都过着不平凡的日子,不平凡的意思就是:自尊心不允许别人伤害,因为他的自尊心太强,他觉得自己很不平凡、很伟大;他觉得自己很伟大,所以,他的痛苦就多,每天都活在恐怖、怕别人伤害当中;如果是佛,他就无所谓,他已经悟入空性,他很平凡,恢复本来的面目,你再怎么样批评佛,佛都如如不动。对不对?我们就不同了,我们会受不了,要去跟他解释一下,半夜气得跑去找人家算帐!

佛不会这样,佛不曾找人家算帐,佛顶多是说:因果自负,你毁谤我,因果自己承担。顶多讲这句话。所以,悉皆断尽。[至静之极,则圆觉妙心,脱体毕露,]脱体毕露就是突显出这个体性出来,完全显现出来,离一切执着,这个体性就显现出来,“脱”就是离,离一切的执着,整个体性就显现出来。这个“脱”,你可以把它解释作全部,你全部不执着,全部的体性就显现出来,所以叫做脱体毕露,整体就显现出来,我们整个清净的本性就显现出来。所以,我们今天讲起来很悲哀,我们显示不出来。[故曰:便觉。如是修习,必由渐来。初静从于一身者:观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是什么人?

[当在何处?]我们可曾想过,死后,你这个身体在哪里呢?[我今此心,六尘缘影,]缘影就是我们执着外面的影像;不实在叫做影,六尘缘影,落入、落谢的影像。[各归散灭,]都会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所谓内脱身心,名一身静。以身静时,当体是觉,]我们的身体如果达到静,觉性就现前了,静就是不受影响。[名一身觉。]一身觉。世间人说:无债一身轻,一身轻;佛法不是这样讲,佛法是:没有烦恼样样轻,只要你没有烦恼,你样样都没有负担,都没有负担。烦恼就是债务,你起一念烦恼,就是要还,要付出痛苦,我们今天起心动念都是负债累累,负债累累,只有佛赚大钱,哇!赚钱,赚钱,文的、武的都行,拿到钱:哇哈哈!笑得合不拢嘴,赚大钱!佛就是最会赚钱的人,他赚了无量无边的智慧之财,佛在一念之间,就具足一切财富,为什么?

他不缺嘛!世间什么人最富有?不缺的人最富有。对不对?你说:我很富有,我每天追求。这样你就是有缺,有缺就是穷;知足的人不缺,我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所以说:我很富有,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我要求得很少。要求得很少,我们如果要求的少,就是世间最富有的人。所以,当体就是觉,名一身觉。[一身既尔,一切亦然。情界既尔,器界亦然。]情界就是众生界,器界就是宇宙,都是这样。[所谓外遗世界,内外平等,寂然不动,身心世界,融为一觉,故云:至一世界,觉亦如是。]简单讲就是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你就拥有一切的财富。我讲一句话,你要不要相信?我如果放得下,全世界都是我的财产,你相不相信这句话?嗯?我如果放得下,全世界都是我的财产;我如果放不下,财产在你面前,也是别人的,因为你享受不对啊!

对不对?财产就是要让我们享受的。所以,你所盖的房子,统统是我拥有智慧者的家,你盖的房子,我眼睛看能够享受;你所有的花园、种花、插花,我都可以享受,因为我欢喜心嘛!对不对?你没有智慧,你烦恼,就算你拥有很多钱,每天照样气得拍桌子,每天照样气得拍桌子!有一个菩萨来讲:哎呀!我先生以前一餐没肉都不行!他念政治大学,后来去英国剑桥大学念书。他念政大的时候,嗯,那时候还没念政大,是念政治大学之前,念高中时,他是念南一中的,一餐没肉,他就不吃,一餐没肉、没鱼就不吃;后来他念政大的时候,去亲近忏公,马上改吃素,你看他多厉害!马上改吃素,你看这个政治大学的同学根机有多利!后来他念台大博士班,又去剑桥大学念超博士,所以说:问题都是在我们的心,在我们的心,你的心若保持一个定,任何境界都动摇不了你。但是,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还是要调这个身心,身安而后道隆,我们的身体虽然是假的东西,还是要调得让它不生病,不生病。三、四天前,我就开始咳,一大早起来就咳,像今天还是一样,还是在咳嗽,一直咳嗽,很痛苦!

我的徒弟竟然都没听到,我如果在房间里咳死了,也没人听到!剃度男众就是有一个缺点:不懂得关心师父;如果是女众,就会整晚照顾你了,一边煎煮中药,还一边哭,一边煎煮中药,还一边哭:我师父太辛苦,太伟大了!一边煎药一边哭;煎好了药还端来你面前。女众,你怎么打她,她都不会走,拿一块饼干给她吃,称赞、安抚她几句就OK了!要想等这些男众煎药……,别太奢求了,不然你们这些男人说说看,你们有煎过药给师父吃吗?没有, , !都是邱医师煎好了拿来;如果没有邱医师,要这些男众煎药,也是有可能啦,也是有可能啦;但是,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使唤人家,不喜欢使唤人家,你看,咳成这样,想止也止不住。本来要休息,想一想:不行!因为有的人从中部、北部来,我不能休息,披上铠甲,行菩萨道,你就是要不怕死,你就是要不怕死!

所以,我要上台前,都求观世音菩萨:请不要让我咳嗽!喉咙还是有点痒。所以说:我们还是要有勇气,因此说:寂然不动,不受影响,除非我们爬不起来,病到爬不起来。所以说:我们的觉性一直起来,所以,如果有觉悟的人,他就有最大的意志力,他不会觉得痛苦,他认为这理所当然;我做法师,弘法利生是我的责任,弘法家务事,这是我本来应该做的事,哪有什么叫做伟大?什么叫做不得了?没有!这是我应该做的事,讲经讲到死,也毫无怨言,这就是我的责任嘛!

对不对?谁叫你要做法师?谁叫你要出家?你出家的责任就是这样,不然要做什么?米粮吃施主,修行不够补,你没听过这句话吗?米粮吃施主,修行不够补。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非彼所闻,师父已经解释过了。

[此觉性灵明,自然寂照,与一切融为一觉。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世界既全成觉,众生全在觉中,故所起念,无不了达。如影入镜,镜照无遗。一世界既尔,则一切世界,融为一界,故云:百千世界,亦复如是。觉发则同时遍满,所谓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如此方名为正观。非彼从佛所闻,一切修证境界,叮咛告诫,终不可取。初修学静观方便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癸二修学幻观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三摩钵提就是所谓的智慧观照,所谓的幻观,智慧,虚妄,智慧里面观照虚妄的因缘生因缘灭,叫做三摩钵提。用般若智慧观照虚妄的缘生缘灭,当体即空,名叫做三摩钵提,所谓的假观。[先当忆想,]忆想就是要拿佛来作榜样。[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种种的修持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诸佛菩萨都是精进地修行,没有一尊懒惰佛的,你有听过懒惰佛吗?佛很懒惰?怎么可能?懒惰如何作佛?哪有可能?这一眯我就很钦佩星云大师,星云大师在欧洲有道场,在美国、日本也有,分院遍及全世界,可以说不曾休息的,这实在是不简单!又譬如说证严法师也是一位菩萨,做慈善事业,虽然身体不好,还是不眠不休地做,可以说都是为了众生。

而我是比较好命,我没办法,这两位实在是菩萨!至于我呢?我就守着讲堂这些人,把他们顾好,求个三餐温饱,求个三餐温饱,顾好这些人就行了,如果想听师父开示,就去买录音带、录影带来听,所以说:每一位高僧大德都是这样牺牲,都可以说是不眠不休。而师父因为没什么优点,全身上下都没什么优点,就是只喜欢读书而已,这可能是宿世的善根,我只要一进到书局,就埋头于书中忘了时间,每次看太久,老板就会来赶人,问我: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说:要啊!他说:要买怎么看这么久?一进去就待好几个小时,那本书就差不多看完了,一直翻……,那本书就差不多看完了!后来那老板交代店员说:以后那个弟弟再来,叫他快点走,只看不买,书都被他看完了!

很奇怪地是:我对小说没兴趣,对科学、哲学、佛经倒是很有兴趣,所以,我去买书,每次进去就忘了时间;我一进到图书馆,也是一直用功看书。以前建国中学的图书馆开到十点五十分,现在我就不知道了,那时候我都是坐十三号公车,晚上十一点十二分的未班车,“最后的月台票”,坐那班末班车,每次都要跑到和平路,从南海路跑……,跑到和平路去坐那班车,每次进图书馆看书就忘了时间,只愿着一直看书。所以,我这一生没别的优点;所以,我的脸色苍白,就是荫尸来的,是荫身,不是荫尸,很少晒太阳,荫身来的,很少晒太阳,所以,脸色苍白,白面书生,读书人嘛,整天都在用功看书。

所以,我保证你们没有人书看得比我多,保证!盖章加保证。一定要勤苦,一定要精进,一定要修持。所以说: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就是说我们要找模范,以佛来作模范,向佛学习,这样你的八识田中就会产生种子。

[此示三摩钵提,幻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修三摩钵提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三摩钵提者,最初从何下手?故教以先起幻观,然起幻门中,须凭圣境。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而如来所以证得如来,菩萨所以成为菩萨者,无非修因克果而得。如是则为我之师,为我之友矣!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者:]这一句勤苦三昧就是勉励我们,我们只做早晚课都不肯,如何称为勤苦呢?我们这个叫做轻松三昧,轻松就是懒惰,修轻松行。叫他持大悲咒、念佛也懒得用功![谓以如来为师,菩萨为友,自必依种种法门,渐次修行,难行苦行,勤苦三昧。

于三昧中,起如幻观,以自己身心,阅历其境,自验其心。]自己检查,“验”就是自己审核。[广发大愿,自熏成种者:以此幻观,广发度生之愿,久熏成种,久久纯熟,便能内发大悲轻安,而起利生妙行。所谓以如幻观而开幻众,变化诸幻以作佛事也。]我们知道这是虚妄的东西,但是,就是要结这个佛缘,你不能说:这世间是假的啊!假的世间,你就要做假的佛事,我也知道是假的,不用你告诉我。虚妄的世界、虚妄的众生,做虚妄的佛事,度虚妄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不然要如何结八识田中的种子呢?他八识田中没有这个因缘,他生生世世就不能得度,我们就没有因缘度他了。

佛说:该度的,我已经度了;未度的,我已经做得度的因缘。我现在也要这样讲,当然,我还没有进入涅槃。该度的,我已经度了;未度的,送他录音带,不听的话,活该!没办法,我不是佛,没办法,他不听,我也无能为力。师父今天免费结缘录音带、VCD、DVD,不管你成道没成道,不管你入门没入门,先让你知道一尊阿弥陀佛,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金刚种子放下去。这个因缘,是我把它撒下去的,妙云老和尚说:慧律法师,一定不是只结一生的缘,我也相信。我在家的时候专办放生,从我手中放生的众生是无量无边;每天都跟它们念大悲咒,因为我都一个个去跟他们收二百元。

还有在忏公那里,他如果说:益谦啊!去放生啊!我就买,一去就全部买,虽然我很穷,没有钱,但我很乐于办放生。再请忏公为他们皈依、请煮云老和尚为他们皈依。我有一点你们要学,永远不讲人家的坏话,要讲人家的优点、好话;不是好听的话,是讲人家的优点,不要跟人家结恶缘。他骂我,这是他的因果,我一定要赞叹别人,多结善缘。我告诉你,我去受比丘戒的时候,登坛的时候,看到莲花现前,看到光。接下来比丘戒受完之后,在翻戒本的时候,仿佛在哪里看过,非常熟悉。这本书不是今天才念的,对它非常的熟悉!结果那本比丘戒,我才花二十分钟就念完了。速度之快,让广化老和尚很惊讶,这不是宿世的缘是什么?你说今生才要开始用功,那可能吗?所以,这也是生生世世所结的缘,肯用功。我们不要说:我还年轻,还不必听经闻法。菩萨!功不唐捐,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不论你今天几岁,你今天用功,功不唐捐。你八识田中所有的佛法、善的种子,你就是一定不会退转。无论几岁,你就是要听经闻法。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准如前释。二修学幻观方便竟。]就是说:如果不是从佛所听闻到的,“彼”就是你,不是你从佛所听闻到的。一切境界终不可取,都不可以执着,因为要以佛为主。

[癸三修学寂观方便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禅那就是所谓的中道、中观,空有圆融叫做禅那;定慧均等叫做禅那。[先取数门,]数门就是数息观。你若要修中观,定慧均等,要先修数息观。数息观就是数进就不数出,数出就不数入,从一到十,然后从十到一,倒数回来。先取数息观,[心中了知生、住、灭念,]产生生、住、灭念,就是生、住、异、灭变化的念,种种的念头。我们说生住异灭,他省掉这个异,“异”就是它一定会变化,所以省掉。生,这个念头什么时候生;住,这个念头暂时停止,暂时安住在这个地方;灭,这个念头消失了。生住异灭简称生、住、灭。齐jì[分齐头数。】]就是说,你从一数到十都清清楚楚。分齐就是一个界限,你数到七这个界限,你知道很清楚;头数,就是这个数目字很清楚。生、住、异、灭,现在你的念头是安住在哪里,从一数到十,或者生、住、异、灭里面,哪一个念头,你都很清楚;就是了解自己的念头,了得解很清楚。意思是说:随时都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要数息观,然后观照,不使妄想起来。

[此示禅那]定慧均等的中道思想。[寂观方便。]“寂”就是静态;“观”就是动态,动静一如,叫做寂观方便。[言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修禅那观,如前所说。若诸末世未悟众生修于禅那,]就是修于中道,定慧均等的观照,空假圆融的观照。[最初从何下手?故先取数息观门,修禅之人欲摄妄心,先归一息,]看我们的呼吸,[依息出入数之。]数之就是算算。[数出不数入,]我们呼气时数,吸气就不数。[数入不数出,]如果吸气时数,吐气时就不能数。[不可出入并数。从一数至十,又从十数至一。]但是,呼吸不要拉太长,拉太长会生病,自己想说呼吸愈小愈好,吸得很慢很慢,结果吸得太饱,吐得太慢,后来喘,这样会得心脏病。不必如此,让呼吸自然,不快也不慢,很自然就好。[如此往复,息息不断,心心不昧。]

“不昧”就是不昏,很清楚,不迷。[由是息调心净,]藉我们的息,令心清净。[故心中了了明知,生、住、异、灭之念不紊。]“不紊”就是不乱,[息起为生,起已为住,] “息”就是呼吸,呼吸一起来,这个叫做生;起已,呼吸起来以后,这个叫做生。呼吸没有,就是散掉,[将尽为异,]这个都是以呼吸的前后次第,叫做生住异灭。[尽已为灭。今不言异者,以灭摄故,所以经论中,]以灭来摄,不言异。“异”是一种变化的名词,所以,经论当中,[有言三相,]生、住、灭;[有言四相不定,]就是生、住、异、灭。[分齐头绪数量,]就是次第,“分齐”就是界限。到哪一个界限、哪一个数量,清清楚楚。大部分都是数息,数数字。

但是,我不是这样,我都念佛,我是吸气时念:阿弥陀佛;呼气: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太长,我就吸进去念“阿弥”吐出来念“陀佛”观照,这样心反而比较定。你如果对清净的自性了解,根本就没有妄想,妄想自性本空。像晚上有时候休息,我都要打坐,坐着一观照,妄想,我就让它一直起来,它起不来,也不晓得从哪里来,没有;就是智慧心一直现前,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妙用,它就一直现前。譬如我们晚上打坐,其实也不用打坐,没有妄想;妄想本来就是假的东西,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执着它。它一起来,你也不要管它,你去管那个妄想,那个管也是妄想。妄想本来无根、无住、无所住,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清清楚楚。一句佛号如万里无云万里天,朗然,万里照空,照这个宇宙的世界。

所以,晚上有时候休息以前,坐着时候,妄想,妄想起不来,没有妄想,不晓得什么叫妄想,没有这种东西。我要等它起来,它却起不来;你想等它起来,它本来就是无的东西,要从哪里起来?起来也不要管它,当它是疯子一样。你抓住一句佛号,就什么事都没有!但是,这要对心法上有相当的悟,相当长的时候才有办法。一般都是硬压,观想的时候都会扭曲、变形;我在念佛就不是这样,我念佛都是用实相念佛,妄想一起来,它要来干扰我,我根本就不理它,佛号很清楚!师父都是用十念法,然后很清楚的,你观想任何的佛像,那都是虚妄之相,要到临命终现前,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果报现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前,八识田中,我们每天种下去的种子,清净的境界马上现前。因为我们用清净心修行,极乐世界当然有我们的份,一定的道理,如是因,得如是果,一点都没错!

而我们众生不是,众生念佛一边念,一边想着钱、孙子,妄想起来时,他就很自责:我为什么胡思乱想?气自己打妄想;没多久佛号又跑掉,又打妄想了。自己就觉得很痛苦,来到佛前拼命拜、拼命求忏悔;我说:你要把蒲团拿走磕起来才响!妄想,你磕破头也没用,真是脑袋坏掉!她说:哎呀!师父!我也不愿意这样胡思乱想,可是,有时候,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半,就变成我的男朋友、我先生,我跟他不清净,都会这样胡思乱想,很奇怪!我明明不想这样想,这不是我自愿的!她就是控制不住。我说:那个没关系,那叫干扰,没关系,你任它起来没关系,妄想起来,你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就好!知道吗?它起来,你不要管它,不要理它。她说:我不理它,它会理我啊!我说:这就是念佛的定力不够,这句佛号守得牢的人,妄想起来,你根本就不要管它。

不相信,你回去思惟看看,妄想都是多余的,无根。它要来干扰你,会让你起罪恶感,让你觉得自己很不清净,不要管它。所以妄想来,我就说:喔!你来了。它如果走了,我就说:你走了!佛号照样相续不断,不会跑掉,要跑到哪里去?妄想当体就是空性,那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我告诉她:你可以观想南无阿弥陀佛,金色的六字名号来念佛,金色光在虚空放大光明,南无阿弥陀佛。我教你们一招,如果有小孩子受到惊吓,一直拉肚子,你拿一杯茶,内心这样想:唵嘛呢叭弥吽,你眼睛注视着那杯水,水中浮现六字大明咒,你把它看清楚。你就观想唵嘛呢叭弥吽,金光明色;然后再观想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你若能观想得出观世音菩萨的像,就观想他站在虚空上,洒甘露水灌顶,然后整个杯子都放光。我跟你说,保证有效,不相信的话,你念一杯给我喝喝看,一定有效!一切都是我们念头的问题,你不要常说你没有修行,佛说:化万亿劫的念都在一念,你要记住这句话。

你现在这一念清净心,就具足一切法,你不用烦恼,知道吗?不要说:师父念的才够力,我念的不够力,并非如此,要对自己有信心。不相信的话,回去问问邻居有没有受惊吓的,晚上回去试试看:保证有效!你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如果你久病、业障病,配药、中药都吃不好,我教你,你每天都拿一杯水。念南无阿弥陀佛,眼睛注视着水,“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清清楚楚在水中,金光明色,放大光明,你每天都拿着一杯水念,你试试看,无论是大人、小孩子受到惊吓,或是闹鬼、业障病,一切都会好起来,不用烦恼。中、西医都束手无策,喝大悲水也治不好,代表我们的业很重,我们的业是无量无边的重。[一一分明。所以摄散入寂,化寂不住之方便,]摄一切的散乱心,进入这个静的状态,化这个静的状态于不执着,连这个静都不可以执着。

[无有过于此者。]初学的人,要叫他用实相,要叫他用无所着的心,很难!因为众生不是着东就是着西,师父也是体会了几十年,才体会出来。所以,我现在讲起来很简单,其实很难;我一直不说困难,那是勉励你们,其实很难,因为没办法,我如果说很难,你们就不来,没办法!所以,要悟道,说真的,这是凤毛麟角。末法要悟道,悟到清净的自性,真的如同凤毛麟角,太难了。我认为这是很不简单的!但是,在有相修行里面,你永远不能明心见性;在空里面下手,又怕落入顽空。所以,讲真的,见性这种东西,只能用体会的,没办法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这样子,没办法!我们讲数息观,以定慧均等的观照,入于中道,渐渐的非常清楚我们的念头现在是在哪个地方。以此修法修到最后。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就是行、住、坐、卧。行住坐卧当中,一切时间,[分别念数,]就是心在想什么,数到多少,生、住、异、灭都清清楚楚。[无不了知。]这种功夫,[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就是十方世界下的每一滴雨,都像显现在我们面前那么清楚。所以,佛的能力,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下几滴雨,他都知道。所有无量无边众生的起心动念,佛也清楚。[所受用物。】]妙用都在眼前,清清楚楚,就像看到显现在眼前的东西一样,那就是因为他修定的功夫深。

[如是定久功深,初则宴坐方知,]宴坐就是安坐;宴,这句话本身是静的意思,静坐才知道。说:一开始修行要打坐,坐着修数息观,慢慢的从静态变成动态。[今则周遍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寂然一心,湛然安住,]湛然就是非常清楚,心中有智慧光明,所以,具足般若智慧,住于无所住,清清楚楚他的念头,所以[分别念数,一一无不了知。]我们念佛也是如此,一开始用功会散乱,就打坐念佛;久而久之,行住坐卧都能用功。凡夫修行,总是有一个次第。

[从此起用,摄散入寂,]从散心的念,到最后寂,这个“寂”就是悟了,悟到平等则寂;悟到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我们都强迫自己去痛苦、去执着,所以,业障就现前。什么叫业障?烦恼不断叫业障。我举个例子,提婆达多想害佛,在山上放好了石头,等佛经过把石头推下来,落石把佛的脚砸流血,要是世间人,就会对他恨之入骨了。甚至要报仇,拿刀砍他了,这个叫做业障现前。佛不是这样,他透过大智慧,一念之间大慈大悲,佛会想:虽然你想害我,但是,更加坚定我弘法利生的愿力,你也有功德!佛告诉提婆达多:你这样也有功德。就是说你虽然想害我,但是,增益我坚定弘法利生的信心,我不会受你影响。你们常说:师父!我业障深重!业障是一种执着、放不下,叫做业障,烦恼叫做业障,莫名其妙在无明里被牵引,这叫做业障。我们都不懂得随时观照,事实上业障本身是无,业障本无,而我们凡夫就是明明知道,却控制不住。有一个小姐从美国来,她本来是外道,后来信佛,但还不是很深入。她说,她明明知道这个东西吃下去不好,但是,她控制不住;吃东西她知道已经饱了,但是控制不住,怎么吃都觉得不饱,其实肚子已经很撑了。有一种叫做业力控制不住,那就需要一点时间了,要一点时间。我们若能掌握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掌握当下这一念的分别心,这样烦恼一定很少。直接接受逆境、痛苦、命运的安排,很欢喜心的接受。

但是,有一种你无法控制,就是第七意识执着第八意识,这就是病苦。因为无始劫以来,我们散发出去的起心动念,那个恶的念头必须受报。譬如我前世起一个杀生的念头,今生当然会以此恶念的力量,而受果报,这种子会有果报,所以,我这辈子就病苦。这都是微细的,不是凡夫有办法控制的,只有欢喜心来接受。因此,业其实一切当下就是空性。如何才能达到毕竟空性呢?第一、要了解我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幻化的东西,当下放下。对于不可抗拒的zai 难,我全部欢喜心接受,因为不可抗拒。碰上了也没办法,不必多一句语言去形容。这个zai 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如何,不必讨论这种东西。很多人来看师父,问的问题都很离谱:师父,我儿子为什么头痛都医不好?他的意思是说我儿子头痛医不好是不是卡到阴了?或者是不是有鬼缠着他?或者是不是有无形的众生在作弄他?他的意思是师父很行,他不知道师父近视。他认为用透视眼看一看,后面有两个鬼跟着他,你直接跟他这样讲,他就认为你很行!

还有就是曾经堕过胎的女人很烦恼,她来就说:师父,我腰酸背痛的。我说:有没有去找邱医生看,有啊!我有去看,看了医生,却还是一直医不好!她现在的心念就是一直想靠师父,希望师父帮她加持。她的理念就是你是法师,应该有阴阳眼!她不晓得我是近视眼,竟然不知道!就是什么都要靠师父,这就是修行错误的理念,你靠我,我靠谁啊!她说:师父,您是大修行人。我没有修行,我几时跟你讲我有修行?所以,业障也是一种无明,对于事理不了解的一种错误观念,对事理不清楚的观念,业本身本来就无。[不被幻观烦恼碍;]不要被虚妄的东西障碍,[化寂不住,]这个变化的东西当下就是空性。不住就是不要执着我现在安住于某处,我现在心很静,你有这种念头,也是一种有所住;有所住则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不被静观涅槃碍。]我们希望修到愈来愈静,若执着一个很静,这样又是一种障碍,放下、无所着,那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从此渐次增进,绝待灵心欲发,竟至无所不知,无法不晓。]我们在修行当中,永远不要动到一个念头说:我现在已经很厉害了,不用再修行了!不管你修到哪一种圣人的阶段,你要放下。放下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在修行?放下到绝待。绝待就是不经过任何的比较,这种心灵。圣者不觉得自己是超越的圣者,那就是真正的圣人。[乃至得知百千世界,最难知者,一滴一滴之雨,皆能了知,犹如眼前,目睹所受用物,]现前的东西,就像眼睛看到前面的东西一样,统统清清楚楚,一个人若圆满觉性,就有这种力量。[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有去印度的人说,就是蕃石榴。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非被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准如前释。三修学寂观方便竟,并上一科三观一首方便竟。]这就是下手的方便。

[壬二总结三观方便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此二句结名。前问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已,于此结指方便,是最初下手工夫。即《楞严经》,佛敕二十五圣,各说最初成道方便,亦此义也。

壬三遍修三观圆成]

有的人不是只修一种,有的人是统统修。[【“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诸末世,有圆根众生]圆根就上根,最利根的人,根机大利。有的人根机很利,你跟他讲几句,他马上就发心要修行了。有的根机是就算你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还是老样子“不增不减”不增不减有二种:一种是悟到本性,因而不增不减;一种是因为懒惰所以不增不减,你就跟他讲得死去活来,他依然故我。不增不减就是没什么差别,无论你怎么勉励、鼓励他,叫他起惭愧心、起回光返照的心,他都没什么改变,不增不减,他就是常常保持这样,不会很坏,也不会很好,那也是不增不减。有上根、利根的众生,[能遍修三观。遍修者,不遗一法,勤行精进,悍劳忍苦,]“悍”就是抵抗,可以抵得过劳苦的,可以劳累,忍耐得过苦。所以,修行一定要吃过苦,修行不吃苦,他悟不到东西。除非你是六祖再来,一闻就大悟,那当然是很少,自古以来,也才一个六祖而已,那是菩萨示现的,不可相提并论。[以悟为期。悟后之修,任运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叫做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叫做萨婆若海。

[三观既备,万行已圆,故就此人,即名如来出现于世。又此人本觉离念,名为佛出。]因为我们的本觉是离一切的妄想;所谓离一切妄想就是放下的意思,离念不是离开这个念头,就是放下不必要的分别跟执着;但是,存在智慧的心。譬如一面镜子脏了,脏了就要轻轻擦拭,不可能擦到连子都破掉、消失了,不是这样;是把镜子上的污垢擦干净而已,镜子的体仍然存在。本觉离念是说我们本来存在的觉性,但是,它是离开一切妄想;虽然离开一切妄想,并不是否认念头的存在,因为智慧心本来就有念头。

[壬四别开钝根修证]

这段太重要了!这段是在讲钝根的人,我们差不多都是这种根器。前面讲的不太可能,怎么可能遍修三观,空、假、中一起修,名如来出世,变成佛母?怎么可能?最主要看后面这一段,前面段不太可能做得到,就看这段。这一段就是在讲大多数人的根机,大多数人的根机是怎么样呢?你要注意听!

[【“若后末世]就是现在根机差的众生,[钝根众生,]钝根就是很差,根器陋劣的众生。[心欲求道,]要求道业,[不得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呢?[由昔业障,当勤忏悔,]菩萨,我现在问你,为什么要求忏悔?你讲给我听听看:说,忏悔业障,忏悔恶业,忏悔以前的过失。有的人忏悔后还是一样很凶,他生气完后:我求忏悔。我不应该把我儿子打到流鼻血!过几天儿子忤逆他,又照样对孩子拳打脚踢,更严重!他愈忏悔,就打得愈用力;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换我问你,你要先了解道理,来忏悔才有意义。我们并不了解忏悔的意义,变成一种口头禅,逢人就说:忏悔忏悔!哎呀,师父!我向您求忏悔!变成一种口头禅。很多出家人会帮自己取个别号叫忏悔者,忏悔居士。印光大师自谦为常惭愧僧,很多人也跟着取名为惭愧僧、惭愧居士,都取这种名字,模仿祖师取的名字。意思是说:我也是有惭愧心的人。换我问你:什么叫做忏悔?忏悔的定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常说:万法唯心造。

我这一念嗔恨心起来,譬如我恨一个人,我要来求忏悔,就是我不能让这个种子根深柢固;我恨一个人,我现在要求忏悔,就是要把它拔除,这是忏悔。忏悔就是转染污的念为清净的念;如果忏悔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忏不如不忏。形式就是:我今天恨你,来拜个八关斋,求忏悔,明天我还是照样恨你,这样就没什么作用。我们常说万法唯心造,我们过去造恶、恨心重、不肯施舍,或者是整天把自己搞得神经衰弱。我们知道我们太敏感,好!我们来求忏悔!忏悔就是要怎么样?忏悔就是要转我们的念头,我恨,这样不对,恨将来要受果报,我们产生一种恐惧感,我会下地狱。或是说我过去杀盗淫,我要求忏悔。

所以,现在开始转念头,将恨心转成感恩心,改变它。所以,忏悔本身到最后,变成一种喜悦的清净,会变成一种很欢喜心。忏悔要彻底去转变念头,到最后也是这颗清净心;忏悔就是洗净自己的心。所以,忏悔不是嘴巴说说而已,就是唯识学所讲的:转这个念头,转烦恼成菩提;不然忏悔实在没什么意义。我们如果每天认真求忏悔,就要: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是从心起的,要会运用这个心。以后你若起一个念头说:我恨人!要马上转念:这样不对,我是求过忏悔的人,这样不行!这样忏悔才有作用。不是逢年过节碰到人就说:忏悔,忏悔!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都是一种应付而已,毫无意义,如何忏悔?底下这几句话你要注意听:[常起希望。]“希望”就是发愿,要常常发愿。[先断憎爱、]这个太重要了!

你要修行,要求忏悔,你要先断这个恨,不准你恨哪一个人;爱就是自私的,只爱自己而已。这个“爱”不是说男女的感情,就是说什么都只为自己好,私欲太强叫做爱。我们的欲望,只为我们自己好,占有欲。恨跟爱要先放下,这是生死的根本。因为这是指钝根的人,钝根的人不断这个,你要断什么?[嫉妒、]“嫉妒”、就是耐不住别人的好,受不了别人好。别人如果比我们好,我们就会捏造他的坏话,想尽办法要破坏他的形象。这是全世界,不是只有台湾,全世界比比皆是。人如果没有嫉妒心,你看他的日子有多好过!嫉妒,别外一个名词叫做狭碍的小巷,死路一条!嫉妒就是这样,路越走越窄,他一直想要去破坏嘛!一直想要破坏的时候,他散发出这个破坏的力量,以后无法收拾。因为嫉妒,所以必须说谎,他为了希望别人相信他,他嫉妒那个人比他行,他就必须说谎来伤害对方。那个人很坏很坏,人家听了之后就相信了。我们一天为了自己好,本来就输人一等了,现在因为嫉妒别人,又编造谎言,为了拉拢朋友跟他的看法一样,攻击那人就必须说谎;到最后人家就会发现他满口谎言。那人根本没这么坏,他却整天毁谤,这就是嫉妒造成的,这就是争宠。男众特别重,要好好检讨!嫉妒就是心如羊肠小道,气度狭小。

我们今天男众要出家,要好好的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有一个女众就说:师父,我们女众嫉妒心比较少,那您什么时候剃度女众啊?我说:我提到剃度女众,始终有一种恐惧感,现在只要一谈到剃度女众,就有恐惧感。女众:哎呀!师父,有恐惧就好。知道恐惧就好,不要真的吓到了!你相不相信,如果剃度女众,你认为这四十个男众待得住吗?只要剃度女众,这些男众大概就一个一个收拾东西走人,统统离开!很奇怪!你注意看,我不是指什么人,只是说一般,只要这个法师也剃度男众,之后也剃度女众,大部分的男众都待不住。有一种情形可以剃度女众,就是隔开,另外一个道场,让女众住得很远。要离得很远,井水不犯河水,各住各的,这样就能相安无事,不会接触到这样就比较待得住,比较有可能。你们不知道,这个嫉妒是很厉害的,非常可怕的一种心态。你看古代皇帝身旁那些爱妃,如果其中有一个比较漂亮,受皇帝宠爱的,那个马上就会被毒死,我不骗你!

所以,嫉妒是很可怕的心态。而我们明明知道嫉妒不好,嫉妒不是女人的特产品,并非如此,男众也一样,包括我在内也是有嫉妒;因为讲到最后要收敛回来,不讲自己不行。我也是有嫉妒心,学佛之后,渐渐放下,变成随喜心。所以,嫉妒的反面,我们要改成随喜,别人有优点,我们赞叹,我们赞叹他。[谄曲。]就是扭曲、丑化别人。“谄”就是拍马屁;“曲”就是扭曲别人,这件事情明明不是这样,透过一种嫉妒或者是恨,不健康的心灵状态,把一件直的事情硬要讲歪了!

就是这样,“曲”就是不正,所以,学佛要直心,直心是道场。断[求胜上心。】]求胜上心就是比别人强,什么都求比别人强,就是我慢的意思。求胜上就是我慢的意思,他什么都要赢!你看,佛多么厉害,看到这一段,你真的要向佛陀跪地顶礼,众生的毛病,佛一针见血就指出来!你看,僧团、团队会乱就是强出头!强出头是什么呢?样样都看不顺眼。有的菩萨来厨房帮忙,人家在切菜,她就开始嫌东嫌西的,嫌切的太薄、太小块、太大块。后来其他几个人就互相约好:爱挑毛病,都拿给她切,她自己切的,就不能挑剔了。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大小都切得一样?她就得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忙了。切完后,好坏都不能吭声,无论是大小,都不能吭声,因为是她自己切的嘛!求胜上心,样样都要赢,你就很惨,你就很痛苦!菩萨!你相不相信?

从今以后你就想:我样样都要输!你知道我为什么上学时去练跆拳道?就因为别人笑我矮冬瓜,我那时想:我如果去练跆拳道就威风了,以后谁再敢笑我矮冬瓜,我就给他几拳外加回旋踢!因此就去学了,我这个人,虽然矮,不过学什么东西,一定要学得很厉害,我学跆拳道二年,就升初段,到高三就升二段。不是被打成二段,是真的到二段的等级喔!求胜上心,那个好胜心很强!然后比赛的时候,我的外号叫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的那个将领,表示很会偷袭别人;我个子矮,太高大的往往打不到我,我是属于短小精干型的,一蹲下去就看不到人,对方的脚都勾不到我;他就跟教练说:他太小了,我打不到他!在这一段,师父为什么一直强烈的反应?这个求胜上心,这个太厉害,烦恼特别重,优越感、自尊心,那个我们真的没办法,我们人的求胜上心,真的非常强烈!我在求学时代,背着台北最知名高中的书包,如果看到前面穿着绿色制服(一女中)的女学生,喔!不得了,那个是穿绿色制服的!

我们今生若没有学佛,确实谁都没有办法,憎爱、嫉妒、諂曲、求胜上心,包括我在内,没有一个有办法。很强烈的心态,样样都要赢!那个时候练跆拳道,为了要升初段,一个打三个,打得全身是伤,也没有吃药,真的!到最后身体变差了,身体一直虚弱。一个人的观念错误的时候,我们那个强烈的争执心,没办法断。像我现在就不一样了,你要赢就让你赢,我不会跟你比赛,不会的。说实在话,我们人悲哀的人生观,不清楚的人生观,他就有错误的理念;错误的理念它会引导你一直痛苦,只为了一下子的名誉。你知道我那时候多自傲?讲到自己的往事,就觉得很惭愧。

那时候跆拳道黑带,就穿着道服,背着黑带,走到火车站,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是跆拳道黑带,你知道那种心态有多可怜?还有坐公车的时候,走路都希望别人注意我!师父之所以讲自己过去的糗事,就是要告诉你们:我们真的是业障的众生,念稍微好一点的学校,跆拳道打得稍微有点成绩,自己就觉得不得了!讲起来很惭愧!这就是要告诉诸位:我们学佛要有智慧,全盘放下,没有什么了不起。

[此言末世钝根障重众生,]障碍很重的众生,[既悟觉心,欲求佛道,旋修旋废,]一下子修,一下子又荒废了。[不得成就,当以忏悔断障为要也。由昔业障者:乃因夙习种子,熏发现行,于修行时,为作障道缘,故不得成就。]有的人一开始要念佛,就生重病了,病到快死了!有的人才想来听经闻法,家庭就变故,会钱全被人倒了,不去打拼又没钱,所以,尽量不要造恶。[当勤忏悔,常起希望者:应当勤求忏侮。忏悔有二:一者、事忏:严结华坛,]庄严这个坛场。“华”就是花,庄严的意思,就是装饰这个坛场,让它庄严。[身旋礼,]“旋”就是动,身一拜一起,不停止叫做旋,[口读诵,意策观。]

“策”就是随时警惕,鞭策自己。[二者、理忏:]理忏就是无生的意思,理忏又名无生忏,就是要悟到实相。[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我心自空,罪福无主,遇善境界,心得轻安,业障消除,道缘可办。常起希望,愿断业障,先断憎爱二惑。]诸位!修行就是这样才是真正在用功。[憎者,于违情境上起憎怨心;]不要起这种心,起这种心将来苦吃不完![爱者,于顺情境上生爱染心。]尤其是男女的感情或欲望。[此二是根本烦恼,属贪嗔摄。嫉妒谄曲者:嫉,谓徇自名利,]“徇”就是依,专门都是找自己好的,对自己好的。[不耐他荣,]“荣”就是光荣、优点、好处,耐不住别人的优点、好处。[妒忌为性,故名嫉妒,嗔一分摄。]嗔恨心。[谄,谓罔冒于他,]“罔”就是欺,“冒”就是骗;罔冒于他就是欺骗。“諂”就是欺骗。

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巴结,不实在的、不诚实。[矫设异仪,]“异仪”就是不同的外表,另外有一个不同的表现,那就是说虚伪。[险曲为性,故名谄曲,贪痴各一分摄。]心暗藏着玄机、阴险,也就是外表。所以,我们交朋友,不要跟阴险的人交往;交到脾气坏的朋友还没关系。脾气坏的人,他很直心,他不会隐藏;他脾气不好,有什么事直接跟你讲,不会隐藏,他内心不会设计你。你如果交到一个奸猾狡诈的朋友,你完蛋了!整天都设计你,而且表面上对你非常好!以有有一个徒弟,他知道佛门的出家人容易受骗,就先来皈依;皈依之后中,如果下雨天在路上碰到你,他照样跟你跪地顶礼,一样,可以说做到让你觉得,这个人真的是虔诚的佛教徒!然后怎么样呢?再跟你借钱,他也不是主动开口,而是等到你去找他的时候,装出很可怜的样子,让你产生同情心:哎呀,某某人,你生活有困难吗?没关系,师父,我再想想办法,不用担心。你就中计了!

这个人很可恶,现在不晓得躲到哪里去了,说不定被抓去关了!大家都被他的外表骗了,每一个人包括出家、在家,无论你有多大智慧。因为人都有慈悲心跟同情心,看到他这样,都被他外表欺骗了。所以,阴险的人让你真的没办法,防不胜防,太善良了。我们出家人,或者是在家这些护法要注意,师父提醒你们的要注意!如果人家要借钱,拿五百块给他没关系,算是施舍。[又此憎爱,通名为惑。]爱跟恨都是迷惑的东西。

[盖惑者,不明之义,]就是不了解。[不明即是痴。求胜上心者,慢也。这一点,师父要在大众求忏悔,这一点我从小到学佛以前,即使出家,念大学、研究所,这个慢、求胜上心还是非常强烈!但是,话又讲回来,也因为这样才很有志气,我不愿输人。所以,我看大藏经不愿输人,讲经也不愿输人,都是因为这样。把这个我慢降伏以后,这个精进心,不要胜上心,精进心还是存在,把慢除掉。这一点,师父犯得很严重,我慢,所以,师父比你们差。[求超胜一切,憎上慢心,]增上慢,什么都比别人强。[合为贪、嗔、痴、慢,四根本烦恼既断,现行不行,则习气可除,观行易于成就。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如果[此观不得,]如果这个观照不行,[复习彼观,]“复”就是再,再习;“彼”就是另外,另外一种观,空、假、中任你修行。只要[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只要你的心不放逸,慢慢渐次能够求证。[三种净观,]奢摩他、三摩、禅那。[恐其根钝不能兼修,且劝随其本意,学习一观之事,以专事于一,必易成就。设或此观不得,故又教其复习彼观,总以心不放舍,即不退转也。渐次磨炼修习,必求证入,]只要[但肯办心,自有相应。]办心就是好好的跟你的心商量看看,“办”就是对治,好好的对治你这一颗妄想的心,习气的心,自有相应,好好的办一下。[时节若至,其理现前。一长行竟,并上一问答,道场加行,下根修证竟。并上广明行相竟,再并上令依解修行,随根证入竟。]以前我都不会观,因为还没学佛,不懂什么空观、假观、中观,观不来!

以前看演戏,皇帝身穿龙袍,觉得是很快乐的事,皇帝还拥有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娶一百多个老婆。这是以前没有学佛,很向往的日子;没有学佛,他就会想,要在世间怎么享受过日子,幻想着当皇帝有多伟大!这是讲我过去的幻想,现在当法师,很清醒了。现在骗不过我了!不是只有我会这样而已,你们不用笑我,不然你们都不曾这样幻想过吗?一定有的!是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