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起信论讲义 慧律法师

丁三 依名辨相即为三

戊一 显示正义

二 对治邪执

三 分别发趣道相

初中二(然后,里面分二段)

己一 总释

二 别释(这是科判。好!看论文)

己一总释

【显示正义者(开始显示《大乘起信论》的正义)。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意思是说真如门它也摄一切法,真如门只站在体的角度讲,不讲相、用,因为,相用是生灭,心真如门只讲体:泯相、遣相,空性的角度要讲真如门,空相就不离一切,一切相无论是染法,无论是净法,染法也是毕竟空,净法它也是毕竟空,染、净在心真如门来讲,都是平等门,都是平等的,

所以,心真如门它只论体,是讲空性、讲毕竟空,也就是所谓讲一心,不生不灭的一心,它不讲到相跟用的东西,所以,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它讲的是三大,体大、相大、用大,生灭,为什么会是心真如门讲空,讲体性的东西,而心生灭门,它不是讲相跟用,因为相、用是事相,事相当体就无生,不生不灭的涅槃,就是不能离开这个理,因为,心生灭门,在相、用里面讨论,可是,相、用当下它就是体,离体就没有所谓的相用,所以,不能离体,而讨论这个相、用,也就是说不能离开这个理性,专门讨论这个事相,离开,离是正见,离是正见,离是正见,你不懂,你专门讨论这个事相,那么就会执事废理,这样不行,会盲修瞎练,所以,心生灭门它所讨论的是体大、是相大,是用大,是三个角度,是这样子)。此义云何。以是二门。

不相离故(所以,《大乘起信论》举最多的比喻就是水跟波,水跟波的比喻,《大乘起信论》举最多的无明就是风,我们的体就是水,风一动,无明就产生,产生波浪,波浪就是所谓的七转识,第八意识跟真如和合,染净和合,所以,风就产生无明,水跟波不相离,也就是染跟净,如果,风停止了,无明停止了,那么真如就现前,意思就是没有无明,你真如就现前,风一动的话,你这个真如就起一念不觉,就变成了无明,所以,就是说生灭门跟真如门变成和合,

在《圆觉经》里面讲,它不用这样子,《圆觉经》里面讲,它用什么?它用空中有花,当你眼睛有毛病的时候,你看到空中有花,《楞严经》不这样讲,也不用水跟波来比喻,它用眯目,把眼睛一眯看到两个月亮,一念不觉,就是说本来一个月亮,现在眼睛一眯,看到两个月亮,就是你看的都是假相,虽然假相,但是,当体即真,虽然你看到的是第二个月亮,但是,事实上那个月亮也是真正的月亮,不是水中的月亮,虽然眼睛一眯,看到月亮有两个,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它已经接近真的月亮,就见精,

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它是用水跟波来比喻清净跟染污的和合,所以,《大乘起信论》的问题很大,就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办法圆融地解释,如果说风动就叫做无明,换句话,人家问你:风什么时候才不动?对不对?你风动就变成无明,那风什么时候才不动呢!所以,这个就是没有办法解释的问题,《大乘起信论》最大的症结所在是在这个地方,

但是,我们了解它是在形容,真心是遍一切处,染心是透过无明,才去讨论的,所以,在这个起源里面,就不容易交代,不容易交代,禅宗它就是这样,妄想本来无根也不可得,也根本没有办法去讨论,当下就是涅槃妙心,

没有什么好讨论的,空性本身不离当下,不离当相的东西,你任何的讨论都是多余,因为,它是从根本下手,根本就是不生不灭的这颗心,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这颗心,所以,我们要了解每一部经典、每一部论典,它所代表的具体的意义是什么,这样你来研究的话,你就不会偏颇)。】

显示者。显明指示。正义者。即一心二门之义。二门不出一心。故言依一心法。有二种门。此论依《楞伽》等经所造。今一心二门之义。亦依经而立。经云。寂灭者名为一心(这个寂灭,其实是很深入的道理,这个寂灭意思就是说那种内心充满着静,静到无相的静,不管任何的事相都不可能让你动到一个念头,就是离念,但是智慧心本身有念,离分别、执着的那种念,但是,智慧心的念也是分别,但是,并不执著,自性本自有分别,但是,不执着,

所以说,寂灭是一种属于圣人那种安祥、清净、不生不灭,寂就是静到极点,灭就是没有凡夫、二乘、权教菩萨那种我、法二执的心)。一心者名如来藏。此中心真如门(意思就是我们寂灭又叫做一心,一心又名叫做如来藏,意思就是同样的名字,寂灭等于一心,一心等于如来藏,但是,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如果,站在真如的角度来讲,是讲一心:心真如门)。以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想想看!诸位!你冷静想想看!禅宗有一句公案,说: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是什么,什么都没有,对不对?我们因为业力,这一念而来,来的时候是由受精卵那么小的东西,一直在母胎里面渐渐地成长、渐渐地成长……,虽然,有所成长,但是,每一分每一秒它都在变化,虽然有增加,就像我们的细胞、骨骼有的会分裂,慢慢地增加细胞,慢慢地长高、长大,新陈代谢,但是,你想想看!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父精母血,父精母血不结合的时候,我们在哪里?

所以这个其实就是虽然现在有这个躯壳,你把它考虑,冷静地思惟看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是毕竟空,是那一念的妄想,我们现在这一念妄想,由无始劫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如果,我现在没有妄想的话,生死不就了了吗?没有妄想就是放得下,毕竟空性的那种冷静、清静、如如不动的安详,因为,你再继续动念,你就造了未来的生死,念就是生死,念就是轮回,念头就是生死,念头就是轮回,你执放不下,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一定有你的一分,因为物以类聚,这个娑婆世界都是因为念头不断而来的,我们现在既然要了生死,为什么不要在念头里面好好地下功夫,佛法里面的可贵之处,就是这样子)。

(会修行的人,他)唯是一心(他听一句名词,他就一直会归到回光返照的功夫,一心就是寂灭,寂灭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那么你想想看!要不然,禅宗在参什么,参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你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根本就是毕竟空性,所以,你现在虽有眼睛,现在前面根本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一件事情是实在的东西,如镜中像,对不对?如影中的月,水影当中的月亮,根本就不实在,虚妄的东西,虚妄、生灭的东西,你一直拼命地取舍,所以,在唯识学里面,能取、所取的习气不断,你就一定要轮回,所以,其实略加操之在你现前这一念,你能不执着,你为什么不要放下,你可以有这种功夫,因为众生本具佛性,对不对?为什么?因为他无明重,烦恼习气重,他不取,他没有依靠,因为,他离尘无体,

所以,他不能找到一颗不生不灭的自性清净心,他无从修起,所以,我们从这个名相里面,我们就会知道,悟道的人,任何纵横都不可能障碍到他,因为,什么都假,论到你的清净心而已)。即彼经寂灭者名为一心义。此中心生灭门。随缘起灭(因为,你讨论心生灭门,随缘,“缘”就是条件的和合,所以,在菩萨戒里面就讲,缘就是所谓的因果,因果,就不离这个缘,所以,因加缘等于果,在《俱舍论》里面来讲,它没有把因跟缘跟果很清楚地划分,其实因跟缘跟果,是没有办法划分,本来就是没有,现在的果报,就是现在的因缘,就是作为未来的因缘,所以,你现在的果报,你说我现在是果报,对不对?对!

不能转这个因缘,对不对?对!没有办法转,因为你是果报,同时具足现在、未来的因缘,你说这个果报可不可以转,可以转,怎么不可以转,不可以转的话,你也不必修行,所以,它这个缘有增加、有减少的东西,权教菩萨都在因缘法里面发挥,实教菩萨不是这样,实教菩萨在因缘法里面的空性发挥,这个一定要弄清楚,所以,你修因缘法,你顶多证到辟支佛果,你不来六道轮回生死,是你法执未断,因为你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对不对?

五蕴里面的色、受、想、行、识,这个法执你没有办法断,你明明知道,但是,你法爱不断,你就是做菩萨,你也不能成佛。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师父!我从小就是家庭贫穷,我现在又是潦倒,现在我妈妈去世了,我想要出家,结果,我不小心又结婚了,我本来很久以前就想要出家,师父!我一直觉得这个业很难转,好像不可转。我说:你信不信佛?他说:信佛!我说:你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他说:不太可能。我说:那不可能,你也不必念佛,

因为,你不能转,你念佛干什么,你等死好了。认同这个果报就是不能转,那你就等于死路一条,对不对?你说:师父!那我好好用功,我听你这样讲,我有希望了,我一定可以往生。我说那你一定可以往生,你也不要念佛。为什么?一定可以往生,你念佛干什么,已经成为定论了,傻瓜!果报不是你谈的那么简单,果报本身是“因”加“缘”产生的果报,这个是三次方的东西,因本身就是缘、就是果,缘本身就是因、就是果,果本身就是因、就是缘,它本身是交换性的东西,它根本就不是单层面的一直线,不是“因”加“缘”产生这个果,这个道理是为了让你了解,

所以,用直线去表达因缘果的东西,因:“因”加“缘”产生这个果,对不对?那你的因是什么,你能讨论吗?因难道不是缘吗?因,所有的因不是果报吗?对不对?所以那你变成因加缘加果,变成这样子,也是变成这样子,因就是果、就是缘,就是果,因的旁边就写:因,即缘即果,加缘的话,缘,即因即果,产生一线,变成果的话,果就是因、就是缘,所以说,因缘果报不是一件很容易去讨论的,所以,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讲,它都对,站在哪一个角度讲,它都不对,因为增减的东西,都有敌对状态,所以,两个人在讨论,他一定会:我不原谅你,你不原谅我,你不合我,我也不合你,为什么?

因为,他不懂得《俱舍论》的东西,他都会搞不清楚,两个人讲统统对,风云还是旗子动,根本不是,也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子动,根本就是你的心在动,那如果你了解一切幻化的,即心就是佛,那因缘果报,所以,在菩萨戒里面讲,非因、非缘、非果法,是诸佛之本源,你看看!我们一般权教都是讲因、缘、果,在菩萨戒里面不是这样讲,非因、非缘、非果,非青、黄、赤、白、黑,此是诸佛之本源,所以,我们权教菩萨只能证悟到十二因缘的辟支佛果,而实教菩萨一念不生灭,就是本来的面目,这个才是我们要得到的东西,所以,你不必在因缘法里面打转,所以,为什么众生会有诤论,他一定会诤论,因为,教义、教理本身搞不清楚,他当然会有诤论,他以为因缘果报是一直线的东西,其实统统不对的)。

以本觉随熏转动(本觉随着这个熏习而转动,熏就是染污)。(熏习所以)成于染净(染是对净讲的,净是对染讲的)。如来之性(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这不是指佛,这是指每一个人的佛性)。(每一个人的佛性,就变成了)隐而不显(就不很明显:显现不出来)。即彼经一心者名如来藏义(所以,我们寂灭也名叫做一心,一心也叫做如来藏)。

又本觉心。虽成染净。性恒不动(本觉的心虽然成为染跟净,而本性长恒不动)。即生灭门中。自体是也。又如来藏者。是善(跟)不善(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就是六道众生,你修善不善因,你就会造成六道团团的轮回)。譬如技儿(技儿就是杂耍的人,千变万化的人,一条绳子,他就可以弄得千变万化,或是怎么样子,就是杂耍的人。以前耍把戏的人)。变现诸趣。如是之义。如下文言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依如来藏,什么叫做如来藏?含藏有如来的德行,

可是,现在还不得,就是如来藏:蕴藏有如来自性清净心的德性,但是,现在还没有,所以,有生灭心)。乃至此识有二种相(二种相,哪二种相?)。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一个是觉悟来讨论,一个是不觉悟来讨论,只要你是生灭心,菩萨都会有对立法,禅宗悟道的人,他对于众生的侮辱、批评以及赞叹,为什么他都不在意,

因为,你只要动到一个念头去抗拒它,它就会落入二元,就会落入对立的东西,就会把情绪弄得逼迫,有一种压迫感,不是一个修行人,离开修行人的心境太远了,他不会有抗拒的念,他因为完成了融合,所谓完成了融合就是一切境界都是你的心,他都起慈、悲、喜、舍的心,没有抗拒,因为,他存在的是绝对的东西,其实绝对也不是存在,既存在又超越这个现实,所以,你不能否认它,又不能肯定它,也不能讲肯定跟否定同时存在,因为,肯定、否定同时存在是相违论,为什么?

因为如的东西是不能讨论,惟证相应的东西,就是除了喜悦,自己绝静的空性,那也是名词,真如这种东西,它是不能讨论的,意思就是你充满着喜悦,你怎么来,我怎么喜悦,你什么境界,他都是喜悦,就像大熔炉把你溶化掉,你不可能动摇他一个念头,你没有办法,因为,他的生灭就是所有全部的心,所胡的心里面都是全部的事相,所有的事相里面都不离一心,你怎么可能动到他,包括他的生命要给你,他都是喜悦的,这就是真正的佛,佛陀降世就是这样子,我是会讲,但没有办法,我是体会这样子,知道啦!知道归知道还是没有办法,看注射针那么大支也是会怕,你拿那么大支来,又不是要注射牛,

所以,我都用size比较小的,讲经我是很行,但是,做不到,没办法!还是会恐怖、还是会颠倒,晚上还是会做梦,没办法!所以,与大家共勉,就是这样,互相勉励,就是这样子,做不到,不容易,惭愧!

所以,觉义、不觉义,对立的嘛!所以,生灭法里面一定要讨论觉悟的一方面)。当知非但取生灭心。为生灭门。通取生灭自体。及生灭相(都是,加二个字,属于生灭门,皆属于生灭门里面所讨论的)。皆生灭门义也(皆属于生灭门所讨论的这一门,你只要取生灭里面的体,虽然是空:不生不灭,它还是不能离开生灭,因为生灭是事相,对不对?体是理嘛!理不能碍事,事不能碍理,所以,理事要圆融)。

二门如是。何谓一心(什么叫做一心?)。谓染净诸法。其性无二(为什么其性无二?因为染毕竟空,净也毕竟空,你为了要衬托净,当然用一个染去显示,净的时候,你用染污去比较,比如说,你为什么知道师父是男的,你怎么知道师父是个子矮矮的,长得皮肤白白的,你为什么知道这样子,这个功劳要归功于那些高的人,

因为你很高,所以,能够显示出我很矮;因为你很黑,所以,显示我很白,如果,我今天一出生,我妈妈就把我丢掉,丢掉到哪里去?跑到山上里面跟猴子住在一起,从来没见过男人,也从来没见过女人,从来没见过人类,只有我一个人,那我就无从比较,跟猴子比,我是比它高一点,跟猩猩比,又比它矮一点,因为,没有人类可以比较,也不晓得自己长得好不好看,因为,你怎么知道你长得好不好看?因为,没有看过满脸长青春痘的人,也不晓得我这么好看,

所以说,这个都是要用衬托的东西,这个比喻就是如果我从小就被抛弃在山林里面,做泰山,我的脸看起来不太像,做泰山,呜……也不太像,做小人国的国王,小人很快就得志,那你就无从比较,你无从比较,我问你,你哪有什么染、什么净,这就是绝对,无从比较就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真如没有所谓的净,连净的观念都不可以有,因为,真如是空性的东西,净是对染讲的,染是对净讲的,所以,同学们!没有比较心的人,你有福了,你马上会归到不二法门,溶入自性清净心里面。所以说,皆生灭门义。二门如是:二门就是这么一回事,何谓一心,其性无二,因为染是空,净也是空)。真妄二门。

其体不别(为什么?体如果不同的话,那完蛋了,那么,真的话就无自性,妄也是无自性,所以,其体是一)。故名为一。即此无二不别。诸法中实。不同虚空(“虚空”旁边写两个字:无知,因为虚空是无明的代名词,不同于虚空的无知,冥顽不灵的虚空,因为无知本身不是智慧,我们不讲虚空,我们讲法身,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诸佛的法身,法本身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意味着智慧,

简单讲,智慧心就是佛,所以,你虚空的话,它是一种无知,是冥顽不灵)。性自神解(什么叫做性自神解?就是本性自具足,具足,神就是不可思议,解就是妙悟,本性具足不可思议的妙悟,不同于虚空,虚空是个冥顽不灵的东西,你虚空的话,在外面的话,一片黑暗,白天阳光,晚上都照射不来,所以说,性自神解,本性就具足有不可思议的妙悟)。故名为心(所以,我们讲这是我们的心)。

言皆各总摄一切法者。释上立义分中。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世间法就是生灭法)。(以及)出世间法(出世法即所谓的真如,不生不灭法)。但上直明心摄一切法。今言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为什么上面讲心摄一切法?现在,二门又各总摄一切法,真如门也摄一切法,生灭门也摄一切法,此义云何?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呢?)。

征而释之(一问一答叫做论,《大乘起信论》为什么讲论?论就是问答,对不对?一问一答叫做论,征而释之,释就是答,征就是问,问而答之,那么就是论,要不然,什么叫做论?经、律、论的论,就是一问一答叫做论)。下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即释皆各总摄之义(马上就解释了,真如门跟生灭门总摄一切法)。

以真如门(是怎么样?)。是染净通相(通相是什么东西?也通染也通净,通相是什么?注意!通相就是空相,就是性空,染净性空,染性本空,净性也是本空,所以,它是讲通,空可以通到染,也可以通到净,简单讲,通相就是平等相,是法平等相,同学们!如果你见一切恶劣的众生,你如如不动,进入平等相,如果,你见一切造福功德的人,也不拍马屁、不奉承,你内心里面除了喜悦以外,没有第二个念头,那你就接近了真如,为什么?平等相,你看!

染净通相,一个修行人不能够在染净里面解脱,如果说,你只能在净的角度解脱,你不是一个解脱的人,净,净是什么净?比如说,你亲近的是道场、是三宝,你现在是净,三业都是清净,你能够解脱,染污呢?假设有一天,你碰到公司行号里面的人都不讲道理,他一天到晚逼迫你、伤害你,搞得你烦恼一大堆,同学们!你内心里面要存在一个念头:喜悦,因为,染当下也是毕竟空性,这叫做真正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才是真正进入平等,如果,你不能在恶劣的环境之下得大自在、得解脱,那还不是一个解脱的人,你临命终怎么能够有把握呢?你硬要师父跟你讲好话,你才解脱,那师父骂你两句,你不能听、不能接受,你怎么是一个解脱的人,

这个离解脱十万八千里,是一个大解脱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若人识得性,无喜亦无忧,如人,如果有一个人了解你的本性是平等、是毕竟空性的,没有所谓的喜悦,也没能所谓的烦恼,人悟道的时候,就会在他的义务跟责任里面尽力去完成,因为,他责任就是他的喜悦,他的义务就是他的喜悦,因为喜悦本身在理上来讲没有事相的显现,喜悦显现不出来,所以,真正了不起的圣人,是在他的责任跟义务里面,去发现那份的喜悦跟超越的解脱,逃避没有用,好的,我就拼命追求,恶劣的,我就拼命地逃避,取舍不断,你不可能解脱,永远不可能,

它是你的责任,你就必需完成它,通相就是伟大,太了不起的空)。通相之外(意思就是毕竟空性之外)。无别染(法:真如之外,无别染法,无别染)净(没有所谓染污跟清净的东西,要进入修行,你一定要无二;不二。见到恶如如不动,见到善也是如如不动,就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染净是因缘法,不于因缘取舍就是真如,非因、非缘、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故得总摄诸法。喻如微尘是瓦器通相(微尘:水泥所做的瓦片器具,这个就是瓦器的通相,微尘就是表示空性,瓦器就表示一切的事:相用,做花瓶也好,是不是?做瓶子也好,做炉灶也好,做什么都好,譬如说,水泥,水泥到今天来讲的话,有350年的历史,发现水泥,罗马人发现的,改变了整个世界。水泥怎么来的呢?水泥就是海底的珊瑚磨成粉末状,以前的人就知道水泥加上鸡蛋,就可以构成有黏性,

因为,鸡蛋里面有蛋白,所以,它有黏性,要不然罗马怎么造成的,它就是用水泥,罗马的大教堂,歌德式的大教堂,这是微尘,微尘是瓦器的通相,不管你建造什么都是一样)。瓦器皆为微尘所摄(瓦器它都是属于微尘,因为微尘可以变化,微尘就是指体的意思,忏公常常比喻的,你们晓不晓得体、相、用的作用,师父,不晓得,体就是面粉,面粉可以做水饺,可以做面条,可以做面猴(面疙瘩),知不知道?所有的面条、饺子、面包,都是什么做的?都是面粉做的,所以,面粉是体,是不是?面包,饺子、面条、面猴,都是相、用,噢!知道了!知道了!

每次斋戒学会都是用这个在比喻,问起来,噢!原来外省人喜欢吃面粉,外省籍喜欢吃面粉类,是不是?)。真如门亦如是(真如也是如此)。真如能摄生灭。生灭之相。不离真如(这个真如能摄生灭,生灭之相,不离真如,真如:如果,我们一个修行人懂得真如,我们现在举一个例子,出家人懂得真如的话,他今生今世好办了,他一定如如不动,他一定不会攀缘,攀缘它是属于生灭的东西,一个修行人,他本身如果懂得真如,就会放下一切的因缘,不是你的福报,你追求是追不到的,是你的福报,你该得到的,它就是跑不掉,人家说:噢!慧律法师!你真有福报,福报真大!我说:是啊!怎么办?

福报这么大,怎么挡都挡不住,不知怎么办?你看,要怎么办?不然,怎么办?福报这么大,对不对?钱也不是我在用,钱都是无量无边的众生在用,不是我在用,对不对?福报这么大,怎么办?我们收摄回来也不去攀缘,所以,一个法师一直攀缘外境这就是错误的修行,错误地修行,你只要随缘,有众生需要我们,我们当然尽心尽力,众生不来求我们,我们就尽心尽力地好好地去修行,懂得真如的人,他那种功夫,可以说放下的功夫到了极点,他不会颠倒,永远不会颠倒,他到死也是做到这样子,广钦老和尚就是这样讲的,等你有德行的时候,你不要怕没有众生可以度,我们现在比丘有一个错误的观念,

学佛学了三年、五年,拼命地打电话,开始一天到晚就是找众生,而且要找他喜悦的众生,找特别漂亮地女孩子,他才要说法给她听,长得很丑的,他才不要讲给她听,你不够资格听《大乘起信论》,哪里有什么真如生灭门,你那个是生灭,我这个是真如,对不对?好,我告诉你,以前,你们看过顽皮豹没有,我告诉你,追众生来度,就像顽皮豹有一次追了一只小狗,追……,就像一个比丘一直想要发心度众生;追这个小狗,因为他度众生,拼命追众生,一直度,是不是?

追求,结果,小狗跑进山洞里面,隔一阵子,顽皮豹赶快跑出来,为什么?后面有一只大狗熊追出来,意思就是什么?当你要追众生来度的时候,你碰到什么?碰到可怕的因缘,业障的因缘现前,众生后来太多,一天到晚打电话给你,写信来问你问题,或怎么样子,问题就来了,换他追你,这是大狗熊追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想要度他,你觉得很疲惫了,所以,追众生就跟这只顽皮豹一样,拼命地发心要追,后来,被大狗熊追出来,被众生压垮了,进去时,哇!

看到一只比它更大只的,大只就是人多,很烦,一天到晚电话、信件,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所以,有德行的人,你不要怕众生不让你度,怕是你自己没有东西,所以,讲到真如的话,也讲到度众生随缘的重要,真如能摄生灭,生灭就是缘起法,生灭之相就不离真如)之性(所以,你掌握了真如,你的生灭就可以清清楚楚,你掌握了放下,随缘不动的东西,一切境界对你来讲就没有作用了,你怎么变化,它就是生灭的东西)。

以生灭门。是染净别相。别相之法。生灭所摄(“染净别相,别相之法”就是生灭,就是有所差别之相,有差别相,生灭所摄)。亦由真如是善不善因。与缘和合(善跟不善与缘和合)。变作而有(变为而有)。虽实变作诸法。而不坏真性。故于此门。还摄真如(你怎么变化,它还是空性,还摄真如也就是如果你这一颗放下的心,运用在你的世界,你就是到美国,到哪里都是解脱)。

喻如微尘聚成瓦器(一切微尘聚合就变成一切的现象,瓦器就是种种不同的器具叫做瓦器,可以做杯子、可以做假树、假墙等等)。而常不失微尘之性。生灭门亦如是。真如之性。不离生灭之相(菩萨!生灭之相,放下就是真如之性,就是这么一回事情,生灭之相不执着,那个你肯放下,因为,你眼睛看出去,耳朵所听的,现在都是生灭相,你肯放下而不执着,菩萨!你就接近了自性的真如,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二门既各互摄。何以前真如门。但示摩诃衍体(为什么真如门只显示大乘的体性)。生灭门。具示自体相用耶(而生灭门却要显示大乘的体、相、用呢?)。答此中摄义。与前示义异故(这里所含摄的道理,跟前面含摄的道理是不太相同)。真如门是泯相(“泯”就是除相,就是不讨论相上,但入无生的空理,泯相就是说不讨论相跟用,泯相就是说除掉这个相)显理(“显理”就是唯显空理,只在空的理性上显示出来,

所以,它是属于真如门)。此泯相不除(“此”是指在生灭门中。在生灭门中泯相不除,这个除掉的相,是不可以除掉,泯相就是灭相,灭相不能除掉,就是指生灭门里面)。故得兼摄生灭门(既然泯相不除,就兼摄生灭门)。前泯相不存(“前”就是真如门。在前面的真如门,泯相不存,灭一切相,不讨论一切相,当然就是真如门)。

故唯示于体大也(只显示体的大,因为体是指空性的大,所以,师父说过,当你不执着的时候,肯放下的时候,全世界的财富都是你的,你的内心里面充满着喜悦,你的喜悦所到之处都是财富,我们的财富是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喜悦,满足自己,当然,我现在知足,一切都是喜悦,)。生灭门是揽理成事(“揽”就是所谓的混合。混合这个理,而成为这个事相)。

此不离理而成事(理、事是圆融的,揽理成事)。故得兼摄真如门。(生灭门)前虽成事(相,但)不坏理(前就是指生灭门,生灭门虽成事,但不坏理,一切事相不能坏这个理体,不能坏理,为什么?这样理事才能圆融)。

故得具示三大也(三大就是可以显示体大、相大、用大)。须知二门摄义是齐(二门所摄的道理是相同的,为什么呢?因为总摄一切法)。示义有异(就是显示,但是,显示出来的道理略有差别就是示义有异,但是,真如门显示的道理,跟生灭门所显示出来的道理,略有所不同)。一总释竟。

己二 别释(别释就是把心真如门跟心生灭门,好好地来谈论叫做别释。别释分)二(个)

庚一 别释二门显动静不一 二 会相入实显动静不异

庚初中(分)二(个)

(动静不一就是显)辛一 真如门 二生灭门

辛初(初就是真如门里面)又(分)二(个)

壬一 举如体离言以明观智境(就是举真如之体,乃是离一切言语的来说明所观的智慧境界,“如”就是真如之体。“离言”:乃是离开一切语言。以明察(观):以说明所观照的是智慧的境界,就是指真如的这一方面)

二(呢?) (真如的第二个角度呢?)约依言(拿这个讲,真如门如果要用语言来讲的话。约依言说:约这个语言来讲)辨德以明生信境(辩这个德,德就是如实空跟如实不空的两个角度,《大乘起信论》后面会讲到。

什么叫做德?德就是如实空性的时候是怎么解释,如实不空的时候是具足无量性功德,德,德是如实空跟如实不空的中和叫做德,以明生信境,能让你产生信心的境界,释上面的真如相,所以,第一段是释真如的义,第二段是释真如的相,你一定要讲真如的相,那就必需透过语言,真如的义是离开语言,真如的相不离语言,不离语言就讨论,就讨论如实空是什么,如实不空又是什么)

壬初又二

癸一 总举法体(总举这个法的体性) 二 问答释疑

癸初又二

子一 正显如体 二 会执释名(那个是科判,了解一下就可以)

子一 正显如体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心真如是什么?就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大总相就是说统合一切的相,大总相统合一切就是空相,毕竟空。大总相,法界就是一个空相,虽有相又不离体,体即是毕竟空,所以,此心真如者,就是一法界大总相,大总相就是一心,“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我们的心性就是不生不灭,所以,禅宗从根本修,就是从不生不灭)。】

此标列名体。首句标名。下列体。一法界者。即无二真心(不二的,要想大彻大悟,不能离开不二法门,染净一如、善恶一如、是非一如、对错一如、大小一如、黑白一如、高下一如,无有一切对立相,你想要大彻大悟,想要进入真正的道,没有不二,你根本没有办法,永远不可能,所以,有的人一生起病来,今天人家来问我一个多好笑的问题:一个菩萨来参加法会,报名,报一万的,师父!人家说我参加法会这么多,来就整个星期,参加水陆这么认真地拜,拜一个礼拜,回去我的儿子也没有变好,问这个问题,有没有病,你看,因为,他的左邻右舍说:你拜佛拜得这么勤,你儿子就是不会变乖。

我说:菩萨!你这样子的话就好办了,如果一个人来拜佛,可以取代所有众生的业,哇!那好办了,那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佛了,全家都成佛了,佛就在他前面,不识真心,本不相待,对不对?你看,拜佛拜了这么久,参加法会:他很喜悦参加水陆、梁皇法会,他竟然不知道真心本不相待,只能跟他做一个外缘,一个辅助的外缘,法会当然也是重要,也是有力量,但是,没有办法全部地取代他,没有办法!就像师父没有办法取代你们的烦恼,

但是,透过师父的的描述、宣讲,可以减轻你们的烦恼,对不对?但是,要真正彻底地悟,那一定要靠你们自己,所以,有的人来,以前,一个小姐,她长得非常的漂亮,她是留学美国的,但是,不晓得她为什么烦恼很重,据说她是学医的,学医科的,专门operate,operate:开刀手术室是吗?operate roon,你到长庚去看看,operate roon就是手术室,很烦恼,拜访师父。我想:那么漂亮又当医生。她来,第一句话就问我:师父!我书读很多,但是,我很烦恼。我说:你念哪一科的?说:我念医科的。我说:好!你烦恼告诉我,我现在马上帮你切掉。唉!烦恼怎么能够切掉?是!烦恼不能切掉,你讲出来干什么?

你告诉我,你的整个头脑烦恼在哪里?你告诉我,不晓得医生开过刀,有没有开过烦恼的肿瘤,烦恼的肿瘤,一切掉马上成佛,因为烦恼都切除了,当然没有烦恼了,烦恼都切掉变成佛了,可是肿瘤一切完,整个头快割掉了,还是不能成佛,烦恼还是在,对不对?烦恼就是无体,无相可得,我们今天就是多余的负担,不必要的负担,我们所过的都是冤枉的路,冤枉生,冤枉死,冤枉的痛苦,因为你自己制造,你自己增加,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当你什么事情放得下的时候,不计荣辱,这个世间对人一点作用都没有,人家对我好,我感恩,人家对我有好,感恩,今天来了,我感恩,今天要跟我切,我也感恩,统统感恩,

不然,怎么办?对不对?所以,我说出家人,是最懂得感情的一个人,就是这样子,自己很清楚,他最懂感情,很清楚,他的感情就是慈悲,升华到极点的慈悲,你跟我有缘,来,我度你,你跟我没有缘,我从来不恨你,释迦牟尼佛只讲缘生跟缘灭的东西,他从来没有恨的东西,所以说,真如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平等一相。为万法之所因依(一切万法都是依平等相,万法意思就是自性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你怎么去讨论它,你就烦恼,就是对立,所以说,明天会更好,哪有可能!不可能!

怎么会说明天会更好,在众生看法都是两极化,在众生看法就是这样子,在圣人看法就是说,这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为什么?因为妄想,我们有一个平等空性的真如,他不会用,他用什么?他用妄想,用妄想一定两极化的东西,所以,世间人你怎么样研究,他就是在对立的事相里面,他放不下,像今天金钟奖还是什么奖,不得了!平时影星出来,大家都穿那种布多很多的衣服,布多很多就是不必要多那块那么大块,分要走楼梯还得撩起来(法师做影星撩衣服的动作,摇摇晃晃),怎么这么浪费,布剪刚刚好就好,何必多剪那块,看起来蓬蓬的,今天为了要领奖,

所以,我们一看的话,就欢喜在心,众生就是这样子,这样子叫做众生,她就是要搞这种东西,她今天穿这套去,她不要拉尿?她还是得去厕所,去厕所不脱下来怎么拉,那泡尿那么大泡,蹲着也会湿,你今晚回去难道不用洗澡吗?还是得脱下来,不然,那套老是穿着,你今晚睡觉不用穿睡衣?你还是得脱下来,还是白忙一场,很忙,众生宛如走马灯,忙碌,所以,你说这个会快乐,她怎么会快乐,荣耀现前就快乐,没有荣耀他就烦恼,我们学佛的人,是心真如者不生不灭,就是这个样子,随缘、尽分,所以,师父已经告诉你,圣人他是他的工作,责任跟义务去完成他的生命,任何的工作他都喜悦)。界即因义。一切圣凡依正因果。莫不依此而得建立。无法不收。无法不摄。故云大。不取别相。故云总相(不取别相就是不取差别之相,取总相,总相就是通染净)。

法者。轨生物解(“轨”就是物体的外面的形象,物体外面的轨道,简单讲就是形象,形象,有了形象的外在而产生的一个观念,然后,物解就是所谓的差别相,所有的轨生物解就是你的外型有一定的轨迹,所以,让我们认识,那么这一切差别相都可以了解,就是这么一回事情)。门者。通入涅槃(门者通入涅槃,生灭门的门就是通入涅槃,不,真如门的门就通入涅槃)。举此一心。通摄二门。二门不出一心。为显是义。故言体也。今约真如门心性。虽举体随缘。而全体不变。不变则生实不生(虽然我们有生,生就是所谓的增加,我们今天好像是有真正地来到这个世间,每天身体都在变胖,你们变胖又变高,以前唱的歌,

是不是?我们到老了,是变瘦又变黑,生实在是不生,所以,生实在是没有生,所谓的增加,其实是没有增加)。生既不生。灭亦不灭(灭也是观念,所以,师父已经告诉你了,生灭其实是一种意识的转变,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只是在念头里面转变而已,所谓的好、所谓的坏、所谓的生、所谓的灭,都是在意识里面的分别,生命就是意识形态,就是这么一回事情,生命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灭也是不灭,生也是不生)。三际平等。常住不动。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法师捶桌讲道:)太好了!这句话就是讲得太好、太好。“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我说《大乘起信论》很重要,虽然,有某些地方不是很圆融,但是,你看!这个文字实在讲得美得不得了,一切诸法,唯依妄念,统统是你的妄念,妄念就是你的分别执着而有差别。你想想看!当你不起心,当你不分别,你不执着的那一刹那是什么,那是何等的境界,你能体会得出来吗?当你不分别、不执着,那一刹那,那是何等的境界,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自在、何等的开朗、何等的喜悦,你想像得出来吗?因为,你有妄念,

所以,有种种的差别,就是不平等相,差别就是不平等相,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那就进入平等了,无一切境界就是唯心,心就是意识形态,所以说,你什么观念就过什么生活,你什么观念,你就过什么生命,简单讲就是这样,你的生命由你的观念在主宰,你用什么观念,你就过什么生命,你用苦恼、计较、分别的观念,你就过苦恼无量的生命,你用解脱的胸量,你就是过解脱快乐的日子,就这么一回事情。有一个杂志社的人他来,说:希望师父做他的顾问,他说他听了师父的《死亡的艺术》,

他说:哇!这个比赚了一亿更值得,哇!这个做了很赚钱,杂志社的,他说他听了师父的《死亡的艺术》,噢!这个不只赚了一千万,赚了一亿还更值得,《死亡的艺术》那套才几块钱而已,对不对?所以,我们内心里面那种观念改变的话,你就是大富翁)】

此会妄显真。承上既言心性不生不灭(上面所讲的心性是不生不灭)。云何现有诸法。既有诸法。何谓性不生灭。故释云。一切诸法。本来无实(本来就是不实在的)。但因最初一念不觉。迷真起妄。妄有一切境界(虚妄的执着认为有一切的境界)。差别之相。一念未动以前。惟是一真法界。此约根本而论。若就现前诸法差别之相。唯依众生。遍计执情所作(“遍计”就是不圆满,不圆成,遍计执是对圆成实性来讲的,遍计所执是对圆成实性来讲的,执情就是说增加了这一分执着跟分别心,情执嘛!对不对?

执情:执着了这分感情,所作:所产生的,事实上就是如此,你要痛苦自己,谁也救不了你)。妄计实有。如依病眼。妄见空华(就像病的眼睛,妄见虚空有花)。空原无华。见病(就是眼睛有毛病,是不是?见病:眼睛是见,见就是眼睛差,毛病)所成。若离见病。华本无有(如果,你离开这个眼睛的见病,花本来就不存在)。故云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一切法从无量亿劫以来,从无始来,从本,这个“本”字涵义很深,只要你起心动念要去讨论它,这个本就存在,当你讨论它的时候,它就是作为假设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离言说相(离一切的语言,因为从本已来是什么?本来就毕竟空性,根本就不能用语言去讨论它)。离名字相(名字,语言是人类发明的意识,意识所创造的,名、名字、名字相当然也是,名字相就是文字相,就是文字,文字产生名相)。离心缘相(是指第六意识的攀缘心、分别心,离开这些心的分别)。

毕竟平等(为什么讲毕竟平等?因为,缘起本身就是不生灭的体性,本来就是空的东西,所以说,离心缘相,那么不生不灭的不是用你分别心执着,这个分别心、执着心去推测的东西,是毕竟平等,毕竟平等就是没事,一切法都没事,不曾发生过什么事,所以,发生当下就是空,虽然一切空又不离当下,所以说,毕竟平等,也就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这颗涅槃的心,毕竟平等就是涅槃,当下就是涅槃的妙心)。无有变异(不曾经变化过,你所有的变化正因为你的习性、分别意识心、执着心,

所以,本来是涅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有变化的,无有变异的)。不可破坏(破坏是缘起法,缘起法可以让你破坏,空性的东西,怎么能够让你破坏,就像虚空一样,你拿刀子杀它,拿火烧它,或是拿水淹它,水、火或是风,风是吹动,水、火、风是最大的zai 难,我们能够吗?也不能够动到虚空的一根汗毛,当人保持一颗无相的心,所有的相对你完全没有作用,今天你吃得多,吃得少,吃得好,吃得坏,吃得饱,吃得饿一点,你都是放下,乃至于有一天,你饿,饿得快昏掉了,你还是不离这颗菩提心,所以,我觉得孔子讲那句话也是很了不起,“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君子固穷,也就是说一个君子,当他穷途潦倒的时候,他还保守他的操守,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小人的话,一碰到境界,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就变了:穷斯滥矣,这跟一心没有什么两样,当然这是儒家的思想跟佛家的思想,这是我个人的观感,不知道合不合这个道理,我是这样想,所以,一个悟到不生不灭的人,什么境界来他都是一样,染净一如,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对不对?

所以说,不可破坏,你破坏它什么,不可破坏,所以说,你怎么能够伤到大彻大悟的人的心,怎么可能呢!你害我酒醉,你害我伤心,世间人你才能作到他,大彻悟的圣贤,你怎么能够害他伤心,你怎么能害他酒醉,你不酔就算很好了,还害他酒醉,你了好了,你脑袋坏掉吗?)。唯是一心。故名真如(统统是我们心的问题,对不对?都是我们的心,就是真如的东西)。】

此结妄归真(结一切的妄,恢复到一切的真。)。一切法乃依他性(“依他性就是缘起)。众生不了依他如幻(因缘起如幻)。妄起遍计执性(“遍计执性”就是说在依他起性里面迷惑,叫做遍计执性,迷于缘起法,不懂得、不晓得那是生灭的缘起法,起这个遍计执性,为什么会有遍计执性?迷于缘起法,故有遍计执性,不了解缘起本来就是性空,本来就是不可得,拼命地追,追逐到最后就是妄想、生死)。是故二字。承上是所执本空故。一切法从根本来。惟是一心。非言说音声之可表。非名字文句之得诠(得诠就是可以解释的,不是名字文句可以拿来解释它,你就算名字文句来讲,去讲它的话,它也是名字文句的东西,真如一心,它必需离开文字相,禅宗是不离文字,或者是离文字,这个都对,不离文字就是真如,离开文字就是禅宗的即心即佛)。

非心缘念虑之能及(不是心缘念虑之所能及,不是你那一颗用,不是用你那一颗分别执著心可以通达真如,就是心缘念虑之能及,也就是妄心是达不到真心的,但是,妄心又不离真心,这是《楞严经》讲的,不是用你那一颗心缘念虑,你那一颗攀缘的心,或者是那一颗心,念念不断地分别执着心,所可以达到真如的,真如要做一个功夫,要做观照,观照的功夫,要做放下,放下,到最后连放下的观念都没有,就见到真如,你第一个开始不做观照,不放下能所,那你完全没有力量去放下,没有对治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言语道断就是不能用语言去说,言语要说就没有,言语道断是赞叹真理深妙不可说的用语,又可作语言道断、言语道过、名言道断,常常跟“心行处灭“一语连用,我这里有一点资料,

我念一下:《六十华严经》卷五,远离取相真实观:你要远离那一颗执着的相,取相就是执着的相,要这样才能够得到真如的观照,你不离相就是没有办法,简单讲,修行在相上打转,没有真正的戒、定、慧,都是事相里面打转,生灭的东西,不能具足本性的楞严大定,所以,远离取相真实观,得自在力决定见,那个时候你远离了相,相对你没有作用,你心的念力就一直产生,得自在力决定见,言语道断行处灭,这个是《六十华严经》讲的。言语道断行处灭,《大智度论》卷五,也这样讲:言语已息,心行亦灭。一切的语言都停止了,一切心的念头也放下了,那个时候就是真如,也就是对于表示第一义谛、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都是表示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的实相,断绝言语、思虑的那个时候,那么心行处灭呢?

心行处灭就是不及思虑分别的境界,没有办法用思想上去推测,没有办法用那颗分别心去达到,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皆离之(统统离开)。上三句离妄名真(离妄:离开妄心,简单讲,就是放下这颗虚妄的执着,那么,真如就现前,)。下三句离异名如(异就是不同。离开不同的差别相,放下这颗不同的差别相,你就进入了如字,离妄名真,离异名如,这个都是在形容平等,你用一颗平等心,那就是答案了,离妄:离开一切虚妄,妄,当然有差别相,离开一切虚妄相就是不着虚妄的相,你就是真,异就是差别相,那就是平等,离异就是平等相,平等相就是如,离妄就是真)。

一切诸法。一味一相。毕竟平等(所谓一味一相就是无相,无味无相,这个一是指绝对的,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就是这样子。一味一相,毕竟平等,平等是什么?就是空)。虽通染净。其性不改(虽然通这个染跟净,性是不改)。故云无有变异。

由不异故不坏(因为你没有什么差别相,平等嘛!所以,也没有所谓变坏的东西,我这杯子里面,如果放一点米粒或怎么样,隔了三天以后,它就会坏掉,对不对?我这个杯子里面不装任何的东西,你十年来看也没有,是不是?你二十年来看也没有,它也不会有味道,统统没有,空性的东西,当然,用这个比喻是不恰当,有跟没有好象进入无的状态,因为,空不是这个道理,但是,用这个比喻的话,是接近而已,因为那个有承载的东西是有,这个没有承载的东西是没有,事实上是不能显示空,只能讲方便讲,其实,空不是这个道理,当你有装东西的时候,它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不坏虚空,你怎么变化空也不坏,这样才能显示空义,对不对?

用有无来对立是方便讲,其性不改,所以无有变异,由不异所以不坏)。如《法华》云(这五个字要会念,这十个字也要会,不会念的话,你不晓得从哪里是顿点)。是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意思就是“是法”:就是一切法,就是一切诸法的意思,“住 “就是安住于法位,法位就是毕竟空性那个位置,根本你不必去移动它,它就是安住在不生灭的空性里面,世间相常住,世间相就是生灭,这些生灭,其实就是常性(底下加三个字)“于一心”,常住于一心。世间相就是生灭,虽然是生灭,其实是安住在一心里面,是法住法位,一切诸法都安住于在它毕竟空性的法位里面,空性的位置里面,为什么?因为,生灭的世间相,其实就是常住于一心相)。故结归法体。惟是一心。末句依义立名(依照这个义而立这个名)。正显如体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子二 会执释名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一切的语言说明,统统不实在)。但随妄念。不可得故(因为随妄念所有,没有办法,不可得故,只是随着妄念而已,为什么?因为所有的语言都是妄念,所有一切的语言本来就是不可得,都是无实在的东西)。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说到真如的真心本体,也是无有相可得)。】

以(就是)因也(因为一切言说,)。承上(承上:根据上面。根据上面的)真如平等。因言说惟是假名。都无实义(都没有实在的)。叉言说但随妄念而有(这个言说只是一种妄念,你产生什么妄想,你就讲什么话)。自体本不可得(所以,语言上一定会有争论,所以,与其能辩不如能忍,菩萨!真正的修行不是在语言,所有的语言是透过妄想,透过分别、透过执着,除非你见到毕竟空性的智慧心,涅槃的妙心所显示出来的语言,是实相的东西,否则的话,一切语言都会有争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就是这个道理,你地方话讲得很多,并不一定人家会接受,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要讲好话嘛!

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说,只是随妄念而有,自体本不可得)。上二句明言教非实(用语言的教化,不是真如体的东西)。中二句明无实所以(因为不实在)。此文恐凡愚致疑。上文既云离名字相。何以复立真如名。岂不自语违(这不是自语相违吗?)。故以假名遣之(用假名,真如也是假名)。则不相违。末二句。非特无名。

即言真如。亦复无相(讲真如,其实是无相)。以名相俱属遍计所缘。《楞伽》云。名相常相随。而生诸妄想。故双遣也(《楞伽经》里面佛对大慧菩萨讲的,名相常相随,我们的语言名相都一直牢牢地随着我们的妄想、去分别,所以,而生诸妄想)。

【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这个讲得太好了,一针见血,几个字就全部把真如描绘得清清楚楚。言说之极,语言到了尽端没有办法表达,所以,只好怎么样?因言遣言,只有用语言再来遣除对语言上的执着,但是,此真如体是无有可遣,真如的自体性是没有办法遣除的,为什么?

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一切法本来毕竟空性,悉皆真故,亦无可立,立什么?因为,一切的名相语言,你安排这个名字,这个杯子、这个桌子,其实,没有杯子可得,没有桌子可得,没有麦克风,没有所谓的墙壁,一切的相都是不可得,为什么?一切相都是空,空就是真如,所以,一切法悉皆真故,那就是真如)。亦无可立(为什么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为什么皆同如故?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对不对?)。】

问。既名相双遣。但立假名。何故不立余名(为什么不立其他的名相呢?)。唯云真如耶。答真如者。是言说之极名(真如意思就是说讲到后来没办法讲了,没办法形容,只好用真如)。无名立名(实在是没有名可立)。(但是)强名真如。此名之外。更无有加(这个名是最后了,不要再加,要加的话,愈描愈黑)。如摄论中十种名(就像摄论当中,摄大乘论当中有十中名相)。真如是第十究竟名。故云极也。

因言遣言者。以此极名(就是最极之名,无以复加的形容,真如就是无以复加)。遣一切名言之执。若无此名。无以遣名(没有这个执着,没有这个名字,就没有办法遣除真如之名)。若存此名。安得离名(如果存在这个名字,怎么能够离名?)。如禅堂止静声(禅堂的止静声打得很大声,大家就静静的)。以声止声(用声音来止住声音)。自声亦止(不要讲话,对不对?当然,你讲不要讲话,当下就要停了,如果一直:不要讲话、不要讲话……,我叫你不要讲话,你听不懂吗?

不要讲话,一直形容,哇!那糟糕了!你一直叫,叫什么,对不对?所以,以声止声,一声就可以止了,所以,重复的话没有办法形容)。若无此声。不止余声(如果没有这个声音,没有办法停止其他的声音)。若存此声。不得全静(若存此声,一直讲:不要讲话、不要讲话,做老师就常常讲,做老师的人不讲不要讲话,会死掉的,我当老师的时候,我会很有个性。有一次,去上课的时候,因为很吵、很吵,我讲:不要讲话!后面还在讲话,我课本一拿就走了,我是多有个性的人,知道吗?

真的。因言遣言,又没有办法,无可遣,又不能遣,叫他不要讲话他拼命讲话,谈都不要谈,到后来,你不讲话你再来叫我上课。有一次,我去大学上课的时候,在讲话,我开始坐着到五分钟,都不讲半句话,声音就一直静、一直静,一直静下来,我不要讲:不讲话,因为不讲话,他发现我还有声音,奇怪!刚开始上课,师父怎么都没有声音,然后,大家一直看师父,不要因言遣言,用微笑的就可以,比他更高竿,上课,我五分钟不讲话,我看你会不会再继续讲话,我不相信,

真的,所以,讲经的时候,上课的时候,他一直讲话,你就不要讲,等到大家静了,已经把心收回来了,注意在听你讲话,一鸣就惊人,人个子小,花招却百出,因言遣言也是假名,是不是?所以说,若存此声,不得全静)。真如之名亦尔。必要依此遣言之言。乃得显其理之绝言。即此遣言之言。亦是假名。非实有真如之相可名也。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者。前虽双遣虚妄名相(又遣,名相是假的,我用名相去遣除名相,怎么样?)。此真如实体。本无可遣。何以故。以是妙智境故(因为,真如的境界就是妙智慧的境界)。一真一切真。无伪无妄。无法可遣也(没有虚伪,没有虚妄,无法可遣)。既无可遣。自应可立。然亦无可立(也是不可立,立就是让它存在)。

何以故。离妄情故(你让它存在的话,也是一种执着:离妄情故)。一如一切如(所以说,你悟到毕竟空性的话,你什么都解决了,如果,你悟到空性,放下,无所住的话,那也是一切无碍)。不别不具(也没有什么差别相,也不离当下的不同相,不别也不异,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什么不同)。无法可立也。

又非以真体遣生灭法也(也不是用那个真如的体性来遣生灭,)。何以故。以生灭门中。染净诸法。本无自性。全体即真。故不待遣也(你不需要遣除)。遣既无遣。立亦不立。可以故。以一切生灭等法。不坏差别相(不可以否定这个差别相,以一切生灭法不能否定,就像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你说空吗?也对!但是,不能坏说一切法的存在性,我确确实实在说法,你们确确实实在听法,说法者空,听法者也空,没有所谓的能听,没有所谓的能说所说,也没有所谓的能听所听,能所本来就是不生灭的东西,

但是,因为毕竟空性也不离当处的生灭,所以,不能坏差别相,坏差别相的话,那么就不是真如)。本来同如。故不待立也(不必立)。若有遣立。心外有法。终成对待(还是对立的,所以,有所对待就是不二,对待就是二,终成二法,对待就是二法,你如果终成对待,还毕竟变成二元对立)。何以得成。真俗圆融。一心中道。绝待之理(所以,当你的内心里面一直发挥慈悲喜舍的时候,你的内心里面就开始一直完成不二的观念,慈:予乐,悲就是拔苦,喜就是随喜,慈、悲、喜、舍,舍的话,一切无所住,慈、悲、喜、舍,一直溶入你的生命里面,无怨无悔,然后,宽恕,把善的心所一直发挥出来,真如要见就屈指可数了,指日可待,如果一意孤行不听劝告,以为是在亲近三宝,但是,执着刚强难化,离真如就愈来愈远,要融一切俗谛里面于无生,要常常认为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结束,那这么样子,你就慢慢进入真俗圆融,一心中道,绝待之理)。曰无可遣者。

以俗即是真故。无可立者。以即俗之真本现故(俗谛当下就是真的本)。喻如真金之与金器。何遣何立(就象真的金,以金器,器就是差别相,真金就是体,金器就是差别相,一切相用的差别相就是金器,一切的差别相不离金就是不离体,何遣何立,你根本就不必遣,杯子是金打造的,你要找到金,我要找到金的体,杯子就是。今天有人用K金做的佛像,他准备放在我们流通处里面;二楼展览,都是金的,我说:放那个不知会不会被偷拿。真的,放那个也很危险,

所以,人家赠送师父的一幅画四百五十万,我到现在都不敢拿出来,放在那边,明天就没了,像我们这个,那个木工阿华,你知道吗?他的工具放在那个地方,有人专门在偷木工的工具,他很奇怪!我们这个保全,今天一拆下来,明天,工具全部掉光光,三、四万块,阿华已经丢掉两次了,我告诉他:你的工具,最好每天辛苦一点搬回去。好!他就听师父这句话,好,结果,前几天又来,又来偷拿,结果上二楼的时候,全部都搬走了,因为,他上、下班都搬走,只剩下那支风枪忘带走,那支被偷走,一支一千多块,结果,从二楼进去,触动到保全,触动到超市的保全,保全的电话,马上通知来,我们三尊菩萨就马上起来,结果,锁被他撬开,再慢一点的话,小偷他就被逮到了。所以说,有时候听听人家劝告也不错,

所以,只要你贵重的东西放着,很快就没有了,所以,卖的如果是很高贵的,你不设保全一点办法都没有,一般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有一个徒弟,他开了港货,他做跑单帮的,放着,一夜之间,四、五百万全部都被偷走了,一夜之间,人家开车去载,现在小偷不是用拿的,是用车载的,不同,那个小偷,以前是用偷拿的,拿一点点,现在不是,现在是开卡车去载,所以说,小偷他也没有什么良心,他也是缺钱用,小偷转变过来的话也是佛,

不过,你同情他也麻烦,我跟他讲:你们为什么工会不去抗议?抗议收购木工的器械,有收购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偷,就像偷车子的话,车子就会掉,不好转手的话,车子就不会掉,对不对?他说抗议没有用,木工工会也去抗议,抗议也没有用,那个机械一支如果二万的话,只能卖三千块,所以,偷人家东西的人,他从来没有考虑到人家的立场是什么,为什么要当这个小偷?比较快)。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此结以有如是义故(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你没有办法用语言去形容,也不可以用思惟的分别心去体会,因为,那个是唯证相应的,故名真如,虽然说,不可说、不可念,但是,如果你证到真如,也可说、也可念,因为,所有的念都是平等,虽有可念,但是,都是无念,虽无念,但是,有可妙用的念,所以不可说:所有言说都不坏真实相,不坏真如,为什么?因为,透过真如的自性清净心讲出来的话,当然就是可说,可说相就是不可说法。所以说,以此结以有如是义故)。

当知法法皆真(我们应当知道,每一法都是真实相)。法法皆如。口欲谈而词丧(“丧”就是失去。口欲谈,嘴巴想要讲出来,可是,词丧:所有的语言都没有办法表达)。心欲缘而虑亡(心里想要去知道一个真如是什么,就凭这颗分别心就不是真如,所以,你心想要去攀缘真如,真如就消失了。有一个人看到这个说:口欲谈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然后,他说:师父!也不能谈也不能去攀缘,那怎么办呢?然后,就问他:你说,怎么办呢?师父!这个也不能讲,也不能谈,要讲,讲也不对,要想,想也不对,

不要讲也不要想,那我要用什么,怎么办?我说:那我问你,你怎么办呢?继续六道生死,那就不懂得真心是什么)。离言绝思。究竟离相(其实,我们没有办法离一切相,只能说我们对这个世间稍微放下一点总可以吧!你不能离一切相,你放下一点总可以吧!不要把日子过得这么难过总可以吧!对不对?诸位菩萨!你不能离言绝思,不能究竟离相,不然,你也活得快乐一点,简单放一点嘛!有赚没赚也得喝一点(广告词),有修没修也得放一点,不然,你常执这样会快乐吗?对不对?我常说:众生为何要过这种日子,谁知道呢?怎么要过这种吵架、痛苦、分别、执着的日子,很奇怪!为何要这样?很九怪(台语谐音,很古怪)!)。故名真如。总举法体竟。

癸二 问答释疑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注意听!若如是义,如果真如是不可说、不可念)。(诸众生,去何随顺)而能得入(那怎么能修真如?你既然不可说,不可念,那你叫众生怎么办?怎么样才能随顺进入真如?)。答曰。(你们要进入真如很简单,底下就讲,要进入真如有什么困难,很容易!)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这样就可以随顺真如,就可以进入如如不动,你要知道,你虽然说话,但是,虽说无有能说可说,没有能所,

虽念,亦有无念,亦无能念可念,可念就是所念,没有你能说的,也没有你所说的,所可以说的,没有你能念的,也无所可念的,可念就是所,能所的意思)。是名随顺(能是空,所也是空)。若离于念(注意听!这个念就是分别心跟执着,这个不是指思想,若离于分别的念头,若离执着的念头,你就是随顺)。名为得入(真如,这个念是指透过分别跟执着的东西的念,其实它讲念,其实是指放下那颗分别心执着心)。】

先问次答。问意疑真绝修(注意听!疑,怀疑真如,绝就是无从,无从修起,真如既然不可说,以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就怀疑了,听到这句话,他就开始怀疑了,疑真如绝修,绝就是无从,无从修起,既然不可说、不可念,怎么修呢?糟糕了!无从修起,绝就是无从,无从修起)。(所以)首句承上起下。随顺问方便观。(用什么方便?)得入问正观(这样可以入正观,先用方便然后进入正,得入就是问正观,随顺是指方便,问这个如何是方便,得入的话,是怎么样问,问怎么样才能得入正观)。

云何二字。疑二观何自而修。(怎么修?)答意举真劝修。先明无说而说。无念而念。故曰虽说虽念。非灭于说念(非灭于说,非灭于念,不是要把这个说除掉,也不是要把这个念头除掉,硬要说,把这个说除掉,硬要把这个念头除掉,那是断灭,断灭见)。以离断见也(以为这样子不论它就是真如,这是错的)。(所以说)无有能说可说(虽然你说,没有关系,其实,你说的人,你本身应该知道,能说所说都是空性)。能念可念者(也是空性)。(所以)明说即无说。念即无念。

以离常见也(常见就是:说就是真如,念就是真如,是不是?离常见,说也是真如,念也是真如,不是这样子,说,其实当体就是无说,那么念,本身就是无念,这就是离常见,常见就是永远如此,也不可以有断灭见,也不可以有常见)。此迥绝能所(迥就是远,远远地断绝所谓能所的事,能所是对立的东西)。不落断常(不落断见,不落常见)。能如是知。即随顺中道之方便观也。

若久观纯熟。得离妄念(如果你观照久了,就可以离开这个妄念)。契彼无念真理。即正观也。正观而云得入者。以如如智。契如如理。智为能入。理为所入。《华严》云。甚深真法性。妙智随顺入故也(妙智就是你要有正知正见,不可思议的妙慧才有办法。

赵州和尚就说,老僧今日方使二十四时,意思就是老僧今天才有办法控制这个二十四小时,以前,都被二十四个小时所驱使,意思就是说以前都被这个时间所控制,二十四个小时不得自在,老僧今日得见自性,使得二十四时,才有办法控制二十四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在时间里面,他都是自在的,我们以前都是被时空所束缚,能自在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

初举如体离言(如之体是离开一切言,举这个如字的体性,是离开语言,不是,初举如,体离言,不是这意思,初举这个所谓如的体性,是离开语言的)。以明观智境竟(观照的智慧,这个境界,能观、所观就是真如)。

壬二 约依言辨德(按照语言来讲,真如不可说,现在一定要讲,要了解它的德,想要了解空性跟不空的道理)。以明生信境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癸一 举数开章

二 依章别释(这个是科判)

癸一 举数开章

【复次此真如者(现在我们常常在讲真如,真如是什么东西?)。依言说分别(也就是真如本来不可说,你如果一定要讲,你不讲不行,要衬托出真如的真实性出来)。有二种义(这两种义就是相,因为,有言说才能显示真如,真如本不可说,要说就有两种相)。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注意那个“空”字!这个空的意思是妄,虚妄、染污;空,而不是如实的体性空,这点要注意,意思就是说虚妄、染污的、不实在的东西空掉,而不是说我们真如的自性的体空,

所以说,如实空,有的人会误会,他把空的观念冠在如实的上面,这是错误的,如实空,这个如实的实境是空的东西,那就完全误会,意思就是说如实就是我们所讲的法性,们所讲的法性,真如:如实的东西,真实性的东西,它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不立一切法的,所以,这个如实:空,其实意思是差不多,如实就是空,空就是如实,但是,如果你把如实空,把它解释作如实空,那变成否认掉了,把这三个字连起来念,有时候怕发生误会,意思就是说如实空性的真如无为法里面,一切妄然都是空性,但是,体性不空)。以能究竟显实故(这样才能显出实在的,实实在在的,真如的,无为的心境的道理是什么)。

二者如实不空(这个不空就是站在俗谛讲的,因为,我们有般若的智慧,无量的神通,不可思议的妙有,当然不空,要不然佛怎么样运用不可思议的自性清净心来度众生,那当然就是慈、悲、喜、舍,所以,不空站在俗谛讲就是妙有,其实这个妙有简单讲就是般若的智慧,我们人没有智慧,活着就像一枝树枝一样,如果,我们的般若智慧,加在我们的生命里面,就像一盆花那么漂亮,因为,它有无量的智慧,能前进也能后退,容大也容小,容下善也容下恶,可以容对也可以容错,可以容是也可以容非,容大,整个虚空都是它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一个有真如自性的人,天地万物都是他的家乡,无一处不是他解脱的地方,

所以,禅宗里面讲,在体性解脱,离解脱还很遥远,但是,在事相上解脱,当下就完成了佛道,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一直思惟无生、无生……,你一直在思惟无生的道理,就是让你一直思惟,也派不上用场,因为,境界一现前,无生就变成有生了,所以,大修行人,他一定要找个僧团来磨练,找个有逆境的人来磨练,找个逆境,如果,没有逆境来磨练的话,我们单单知道这个无生,我们其实显现不出来,所以,在理上用功的人,那要经过很长远的时间,可是,在事相上,当处发生,当处寂灭,禅宗它就是这样,道在屎尿中,道在行、住、坐、卧中,它就是这个道理,你硬要逃到山上去,你这个修行,当然也是长养圣胎的一种,但是时间要长,

如果是大根器的人,在行、住、坐、卧当中,他道无所不在,这是真正大修行人,你什么境界现前,他都知道这个就是生灭法,只要保持一个如如不动的心性,所有天地万物都恢复到寂静之处,这是大道场,真正的道场,舍此取彼,你舍这个地方取那个地方,你也会舍彼取此,一样的道理,取舍之间就不会有一个停止的时间,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他不能离开空,也不可以离开不空的道理)。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具足无量的性功德)。】

举数中依言说有二义。义即相也(依言说就是说真如不能讲,而你一定要讲,透过语言一定要讲这个真如,这是依言说有二义)。前显离言。即唯一体(前面显出离开一切的语言,因为,真如不可透过语言,透过语言总是会扭曲真如自性,所以说,前面是显示离言,离开一切言说,不要去说,当然就唯一的体性)。今乃依言(现在真如不可说,他一定要说,那么依照语言来讲)。则有二相(就有二种相)。不可随言执取也(不可以随这个语言来执着)。

但为生物信解(“生物”这个“物”是众生,为了要生起众生的信跟解)。(所以)示现依言求解故(所以,他一定要示现,来开示、来显现,怎么样?依言不解故,按照语言来讲,如果真如自性不说也不可说,那么,我们永远没有办法认识真如,禅宗就是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它就是这个道理)。云何下开章(云何,底下就是开这个章,哪方面的章?)。如实空者。非如实之体空(我们有真如:实在的体性,这是绝对不空,所以说,不是如实这个体性空,如果你加一个字就更清楚了,非如实之体性空故,不是如实那个体性空,而是虚妄、污染的妄想空掉)。乃称一真实之中(称一真实理之中,这个称字就是合,合于一切的真理当中。简单讲,我们世间人所谓的对衬,与真理对衬就是……,简单讲就是融入一切的真理当中)。

(然后)空诸妄染(我们今天所过的日子就是虚空、染着,书念得愈多,留美的、留英的,或者是留德国的,书念的愈多,我执愈重,而且自己沾沾自喜;自己学历高,然后,文字相,所有的思想都不能够放下,

所以,佛陀一直重复地,一直告诉我们,凡是从妄想中推测的,凡是从经验当中累积的,凡是从错觉当中去开发的,都属于无明,就是无知的意思,凡是从本性自然显现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东西,简单讲,就是由清净心显现出来的,就是无量的本性的功德,这就是我们真正般若的智慧,如果说,我们今天累积了种种的经验,那么累积的经验里面还是建立在文字相,建立在一种自己思索的推测的东西,那么这个不是本来的面目,这个会扭曲的,透过思想、透过语言,什么事情他就会扭曲掉,所以,我们还是要悟,悟是一件很重要的功课,其实悟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悟就是两个字,就是放下的意思,但是,话虽然说放下两个字,但是,有的人要体悟,十年前讲放下,你体悟不出来,十年后讲放下,有一点感觉,十年后,放下,你连这两个字都没有,师父一直重复地告诉我们,放下,整个宇宙的生命,整个宇宙的财富都是你的,放不下,就是你眼前所看到的东西都没有一样是你的,就像你执着,执着就像生命的休止符一样的可怕,执着的人、放不下的人,就像生命的休止符,

因为,他执,他就卡在那个地方,就像臭水沟不通一样,我的右手拿了这个东西,你拿了什么东西,你就不能再拿,他就没有办法拿茶杯,执着也是一种可怕的思想,他什么事情都转不出来,他就在那边绕、绕……,就这样子,你如果不执着,你就拥有一切的财富,我拿了这个,我马上放下,我再拿第二个,我马上就放下,你就愈来愈多,放下的人,他就会拥有更多的东西,你放不下,你就拿着,你拿着,你放着好了,你老是放着,你就执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道理就是那么简单,当我不执着的时候,我可以拿茶杯起来,我可以喝开水,对不对?我不执着,放下,我也可以拿卫生纸,是不是?我也可以拿毛巾,我不执着,因为我不会卡在那个地方,我就会周转、运用自如,就这么简单,你执什么东西?我放不下,放不下,我去死,去死也是执着,对不对?

索性去死,也是执着,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执着犹如生命的休止符,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要自己去体会,放不下,虞兮、虞兮佛陀又奈若何?又能怎么样?师父!我放不下。我说:放不下又能怎么样?师父!我很烦恼。又不能叫护法用金刚杵打你一棒,心法的东西,还是要有大智慧的般若才有办法,要慢慢地体会,我告诉你,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五年以内,不证阿罗汉果的人,是下下根器,五年不证阿罗汉果,那是笨蛋才不证阿罗汉果,你们已经听了三年了,剩下两年了,很快,很快,以后就证罗汉婆(法师笑),

很糟糕,很糟糕,搞三年了都没什么消息,很奇怪!师父!我都没什么消息,很奇怪!那就麻烦大了,听经听了三年一点消息都没有,那是很惨,真的)。以妄染空故(因为,虚妄的染着,其实没有这个必要的东西,这是虚妄空故)。遂能显示实理(把虚妄的空掉,实际的理就可以显示出来)。故云究竟显实也。

如实不空者(前面是站在空的角度,按照语言,透过语言来描述真如,所以讲如实空故,透过语言来描述具足无量性功德的如实不空是怎么样)。言如实体中。虽空无妄染(虽然说空没有虚妄的染着)。自体不空(但是,自体性不空,为什么不空?无量的妙有,不空就是妙有,是不是?)。

(所以)异妄无体(“异”:不同于。不同于虚妄的妄想,是没有体性的,异妄无体是这个道理。不同于虚妄的东西,虚妄的思想,虚妄的分别、虚妄的执着,为什么?它没有体性,它没有体性就不能主宰,我们今天只要没有学佛,没有一个得到真正地生命,永远找不到真正地生命,不然,像我这么聪明,为何不像世间人去追求那些东西呢?

所以,我们每天在讲真、善、美,我们每天在讴歌。所以,佛陀说: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真、善、美,可是,没有一个真正了解真、善、美的生命是什么,讲得太好了,太好了,英文叫做wonderful!真的!我们每天都在追求真的、善的、美的,我们立法院抗争,监察院搞争,国与国之争,每天都在斗争,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其实也不必争,你看从“台北看天下”那个地方,那个新闻报导,new report,它报导得太好了,现在的臭氧层,破到多大你晓得不晓得,比美国的面积更大,臭氧层面积更大,英国的柴契尔(撒切尔)夫人,我常叫她市场夫人(柴契尔台语谐音为市场),柴契尔夫人她就发表,她发表的言论讲得太好了,她说:这不是哪一国要求哪一国,是整个地球的生存跟毁灭,现在是被迫切的问题,我们人,无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好的,

因为,这个氟氯碳化物,清洁剂也要用到,战斗机也要用到,电冰箱也要用到,冷冻要用到、冷藏也要用到,什么都要用到冷冻剂,然后,冰箱坏了,汽车坏了压碎以后,氟氯碳化物就会飘到虚空来,这个O3,这个臭氧层它分成二个层,一个叫做同温层,一个叫做对流层,同温层它有保护防止紫外线的晒,可以过滤红外线,可是,这个对流层的O3没有办法,它会破坏,所以,臭氧层有两层,一个叫做同温层,一个叫做对流层,对流层就是我们十公尺到二十五公尺以内,我们所面临的现在,同温层是在几十公里以外可以保护地球,我们说天空破一个洞,女娲娘娘会补天,天破了还能补,现在天破了却不能补了,以前,常讲一句话,说:天破了也能补,现在不能补了,现在没有办法,现在最可怕的地方就是纽西兰(新西兰)跟澳洲,南极、北极、加拿大的东部,现在发现智利的绵羊,眼睛一直瞎掉,智利的绵羊,它的眼睛一直瞎,

因为,强烈的红外线,澳洲那个皮肤科的医生,权威的博士,他一直发表我们现在生活在可怕的……:臭氧层被破坏,澳洲现在,本来一百个人里面得皮肤癌只有5%,只有五个人,澳洲现在,你只要去海水浴场做日光浴或者是游泳,25%的人,100个人有25个人会得皮肤癌,因为臭氧层被破坏,我们整个红外线全部没有办法抵挡,再来,整个纽西兰、澳洲,各个智利,稻米没有办法收成,就是我们吃的粮食,最重要的稻、米、麦,一直没有办法收成,要在1995年,剩下三年,要全面禁止氟氯碳化物的生产,其实根本没有办法,那个臭氧层,那个氟氯碳化物破坏臭氧层,是1950年放射出来的,换句话说1950年以后所放射的都没有加进去,因为那个氟氯碳化物会慢慢地飘向虚空,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破坏的臭氧层,是1950年所散发出去的,不是今天所散发出去的,是42年前散发出去的,到今天我们的科学一直发达、一直发明,一直发明,一直破坏臭氧层,

所以,不晓得哪一天,我们同一天死掉也不一定,同一天死掉,太阳,不再是一个可爱的太阳,以前,我们念小学的时候:早上太阳……,可爱的太阳,公鸡起来叫的时候,我们看到太阳,图片画的,澳洲现在太阳都画一个人死后的骷髅,澳洲现在孩子的教育,出去,他一定要戴帽子,不戴帽子就是不行,所有澳洲的小孩子的教育,他出去,他一定要戴帽子,不戴帽子就不行,所以说,本来氟氯碳化物,在1920年发明的时候,世界上称为是最了不起的发明,本世纪最了不起的发明,就是氟氯碳化物,因为,你汽车要用到,电冰箱要用到,冷藏要用到,你清洁剂要用到,喷雾剂要用到,什么你都要用到氟氯碳化物,结果,到1950年美国就公开一份报告,它会破坏保护我们最严谨的臭氧层,结果,现在我们认为最了不起的发明,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结果,变成最可怕的杀手,

同学们!我算一算,因为,他说在公元2050年,整个地球的浩劫,如果,不赶快停止的话,是很可怕的,美国科学家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还有人以为氟氯碳化物没有再破坏臭氧层,时间还离我们很远,那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因为,现在就已经破坏得很严重,所以,到2050年,我算一算,刚好九十几岁,幸好,碰不到(法师笑),到时候看看要怎么死也没关系,反正遇不到,没办法!世界上的事情很难预料,算一算,我刚好九十几岁,那时候不在了,早就回去(往生)了,

所以,留给下一代受zai 难,所以,最好孩子不要生太多就是这样子,生太多也是一场浩劫,逃不掉的,不过,现在世界上都一直在公开讨论这个事情,没有学佛,你就没有路可走,这个世界、整个宇宙,你冷静想想看!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故云有自体(哪一种叫做自体?)。异恒沙有漏烦恼(不同于恒沙的有漏烦恼,我们的烦恼就像恒河沙那么多,有漏是世间法,就是生灭法叫做有漏,你所修的善还是会享尽,有漏就是享福会享尽;无漏就是般若的智慧,无相的智慧,永远用不完)。故云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佛性论》云(《佛性论》那是一本书,这本书共有四卷,是世亲菩萨所作的,陈朝的真谛菩萨所翻译的,在《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在解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到第七等三品,阐明一切众生是有佛性的道理,内容由缘起分、破执分、显体分、辨相分等四分,总共十六品组成的,详细地讨论佛性的体相,以明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他们认为佛性有三种:第一个,凡夫生来本具的佛性,叫做住自性性,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来都有具足有佛性,叫做住自性性,“住”,安住在自己的本性;第二,经过修行显现的佛性,叫做引出性,引出性就是经过修行;第三叫做达到佛果所具有的佛性,叫做至得性,因为小乘不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佛性,所以,大乘所讲的,凡夫都有具足佛性,所以,这个《佛性论》,是破除小乘、外道、以及大乘的偏见,他们因为认为所有众生皆有佛性,

所以,《佛性论》是讨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佛性论》里面说)。由客尘空故(“客”是客人,是对主人讲的,这在《楞严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尘”是对虚空讲的,虚空是不动,尘是会飘扬、会动的,为里的空不是如实空那个意思,空就是本来就没有,这里的空不是上面的空的意思。“客尘空故”就是说没有所谓的生灭的烦恼,其实,这些烦恼本来就没有)。与法界相离(法界相离的意思就是说可以摆脱一切烦恼的束缚,法界还是离不开你的心,可以摆脱那些不必要的束缚。

如果,站在空的角度,与法界相离的意思就是说扯不上关系,本来无一物,是不是?)。(所以)无上法不空。与法界相随(无上法,上法就是所谓客尘烦恼,没有上面的客尘烦恼,中间加几个字:“但真如自性不空”,也就是无上法,但真如自性不空,意思就是没有上面所谓的客尘烦恼,但是,真如自性不空,因为,上法是空,因为,他写得很简便,所以,就与法界相随,法界相随意思就是可以随缘;法界相离意思就是站在空的角度,法界相随意思就是站在随缘的角度)。是则妄染虽空。德相不空也(我们的德相不空的,真如自性是不空,就可以随一切因缘法而不变)。举数开章竟。

癸二 依章别释即为二

子一 明如实空义

二 明不空之义(明不空的道理)

子一 明如实空义

【所言空者(我们所说的空)。从本已来(从无始劫以来,这个“本”就是当你讲到这句话,那个时候就是假设,从本已来,一般人是讲:从无量劫以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这个“不相应”有两种讲法:第一个就是不与心王,不与心所相应。一切染法本来就不相应的东西。就是说不会配合着心王、心所而起来,就是一切法不相应,一切染法不相应;另外一种讲法,一切染法不相应就是说空的意思,一切染法没有办法染污到真如自性,那就是空,意思就是一切染法本来就是空,不相应的,本来就没有,我们今天活在虚妄的生命力里面,处处都表现有,所以,以前跑到美国念书的人,念到后来也神经兮兮,跑到英国去留学,回来的时候,精神分裂症,所以说,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佛法,我们真的生命不晓得怎么过,真的,你冷静想想看!

我们今天如果没有配合佛法的般若智慧,我们的生命真的不晓得怎么过,真的很悲哀,很悲哀!前几天,有一个男孩子来到师父的客厅拜访,他说,师父!我要出家。我说:为什么要出家?他说:我的女朋友离开我而去。因为,他不认识佛法,然后,他的女朋友离开他而去,他付出这么多的代价,然后,那么疼爱她,对不对?他只是没有说他请她喝了多少杯的木瓜牛奶,而被跑掉了,我不是告诉你:不要随便请人这是这样,不需要花那种冤枉钱就是这样,我早就告诉你们,你不不听,是啊!

早就告诉你们,就不听,所以,他这次谈的就是要出家,然后,他就讲了老半天,他一直放不下,放不下。我就跟他讲:你误会出家的用意。出家的人,他发心来到这个地方,是想得到解脱,而并不是说他在迷惑,痛苦当中,他才来寻找这个佛法,当然,这也是一种因缘,我只是告诉他,有开始就有结束,你能体会吗?你能体会这句话吗?有开始一定有结束,当你开始很认真的时候,结束就会很痛苦,当你开始很平淡的时候,结束也就随缘,如过目的云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这是老生常谈,有开始就有结束,这是很容易的,大家都可以了解,只是大家体悟的深浅而已,

所以,你不要以伤心的角度、痛苦地挣扎,才来说我要出家,而应该等到你欢喜心的时候,认识佛教你才来出家,谢谢师父开示。我说:你最好去楼下买录音带听。毕竟是众生,我们还是怜愍他,困在感情圈子里面,其实一切染法本来就不相应,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为什么离一切法?简单讲就是离一切法,心产生自我的分别,差别之相就是内心自我分别,你如果能够离开一切法,内心不要去分别)。(你就)以无虚妄心念故(所以说,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你的心远离了分别相、执着相,那么,你就没有所谓的虚妄心念,没有虚妄的心念,染法就不相应,派不上用场,那么,你所用的都是清净之法)。】

此略明真如离染(意思就是说真如自性是离开一切染污的,)。即以离义而释空也(“离”“义”就是用这个“离”字的道理,来解释这个“空”的道理,这个要会看,文言文不容易的,即以离义而释空就是说用离的这个道理,来解释空的思想。不要念时把“离”“义”这两个字连在一起,那就错了。就是离这个义理,离这个道理,来解释真如的空性是什么意思)。

一切染法不相应者(一切染法它本来就是空,本来就没有)。总举能所分别(能分别以及所分别)。皆不相应。谓字指释之词。释上不相应义。离差别相者。绝所取境故(意思就是说你用一颗慈悲心,用一颗平等心,用一颗无相心,你要怎么样能够离开差别相,你就是无相,你每一个眼、耳、鼻、舌、身、意所见到的,你都告诉自己,这是虚妄之相,不值得执着,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修行修到最后,他一定要用这八个字,绝对逃不掉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即相要离相,这是大修行人,道在屎尿中,道在行、住、坐、卧当中,道在一切的生命当中,不离当下这一念,放下就是道,放不下就终日寻道不见道,你听过禅宗这句话吗?

整天都在找这个道,但是,总是不见道,道不可寻故,道非思想故,道非分别、执着故,何以故?道即心即佛故,所以,释上不相应的道理,离差别相者,绝所取境故,断绝一切所取的境界)。以无妄念者。绝能取心故(当你没有妄想的时候,你连那个能执着的心都没有)。(所以)倒心妄境。情有理无(这颗颠倒的妄想的心,以及执着外面的虚妄的境界,情有就是众生都认为它是实在的有,但是,理无就是说按照道理来说,它根本就不实在,连这个我都是假相的东西,哪里有真实的外境呢?

你这个我的主观意识破除了,客观的所也没有,所以说,善于观心,必能入道,能好好地观照这颗心的人,那就可以入道,不观心的人:不观照这颗心的人,你累劫,你也没有办法修行,即使你今天剃个头,一直住在讲堂,你也没有用,因为,你不会观照你的心的起心动念,那么离道太远了,为什么?既然即心即佛,道就在你的心中,既然道就在你的心中,你不观心,你观哪里?你整天观这个事相吗?)。(所以说)真如之德。

理有情无(我们真如之德,真如不可思议的德性,理,在无生的道理,道理来讲,它是存在的,情无,但是在众生里面,它是否认的,它是体会不出来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接触到佛法,没接触到佛法,我们的生命完全丧失了般若的平等智慧,那么,所过的日子就是这样子,书念得再多,只是求生的工具,所以,学生、学生,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学生、学生,学习如何生存,我一个月赚一万块也可以生存,我一个月赚两万块也可以生存,我赚三万块也可以生存,对不对?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学死之道:难,我要学习怎么样去死,哇!那就大了!问题就大了,你学怎么样去死,学佛就是学习怎么样去死,你放得下吗?你到死的时候,眼睛闭得上来吗?派得上功夫吗?

我们一般人都是讲大话,师父!我不会贪心,我不会爱钱,我死也看得很开。我告诉他:放下是功夫,不是在吹嘘,你说你面临死亡你不恐惧,那要真的看功夫,你是不是今天在垂死的边缘当中,比如说你发生车祸,你真的心很静吗?当你得癌症的时候,医生宣布死亡,你不恐惧吗?嗯?那个才是功夫,我告诉你:没有病苦的人可以讲大话,不得癌症的人讲大话,你没有出车祸的人,你可以讲大话,但是,你今天发生事故的时候,你身体败坏,你得到癌症,你家庭财产荡然无存,你贪不贪钱?

嗯?你还保持真正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道风吗?有孔子的贞操吗?这都是问题,平常人你想想看,我们人的一生只有三种事情:第一个自欺,第二个欺人,第三个被人欺,一生就只做这三种工作,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工作,自欺、被人欺、欺人,就是这样,自欺、欺人、被人欺,一生就是做这三种工作,欺骗众生。师父!我没有问题,我已经看开了,我什么死亡我都不怕,刀子割一个洞,哇!流血了!我流血了!赶快,药赶快拿来擦,所以说,众生相就是这样,欺骗众生,你骗我,我骗你)。

故不相应(真理不相应)。又心境俱绝。能所两亡(心跟境同时不存在,因为心不起心、不动念,以一颗清净心本来就没有,一切境界就是虚妄之相,不可得相,心也没有,境也没有,怎么样?能、所双亡,就知道我们今生今世没有学佛就是白活了一趟,白走一趟,我以前,刚初学佛的时候,我就感叹一句话,说:今生今世没有学佛是的人,生命是一种浪费,也是白来了一趟,白来了一趟,多余的,你吃得再好,会过去,男女的感情再好,过去,孝子贤孙,过去,无量的财富,过去,你能做什么,你能怎么样?白活了一趟,现在得到了生命,为什么说得到了生命?得到了佛法,拥有真正的生命,能所两亡)。故言如实空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A)。非无相(B)。非非有相。非非无相(C)。非有无俱相(D)。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哇!不知在读什么?不困难!

透过师父的口才、思想、慈悲心都不困难,这没有什么困难,你放心,我早就有尽量准备了,我会把你们解释得很清楚,把笔拿起来,我叫你标号你就标,一句一句来解释,这就会清清楚楚,没有什么很困难的事情。

“当知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好!“非有相”,标A;“非无相”,标B;“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标C,第三段是C,第三个所设;“非有无俱相”,标D,然后,我们就有四个,离四句,绝百非的思想,离四句就是四句。

开始来解释:“非有相(A)”意思就是说真如自性不是虚妄之相,所以,非有相:非虚有之相,这个“有”是虚妄之相,非虚妄之相,叫做非有相,所以,“非有”的旁边写四个字:“真离妄有”。

真,真如是离开虚妄的这个东西,所以,真是离开了妄有,就是“非有相”,意思就是说真如它没有任何的相,然后在“非有”的旁边写:“无”。“非有”就是“无”,“非有相”就是没有虚妄之相,意思就是真如是离开妄有的,这个“有”就是妄有,“非有”就是没有,不能说“有”,当然就是“无”。

“非无相(B)”,“非无相”这个“非”,第一个“非”字,但是,不能说:真如自性不能说没有,真如自性没有的话,就顽空了,那就断灭了,真如自性它有无量的性功德,你怎么可以说没有呢?非无相也不能说它没有,因为,他运用般若的智慧,在一切事相当中,他可以具足一切相,怎么“非无相”呢?非无相,“非无”旁边写个“有”,意思就是真如自性是有相的,有无量的性功德,他可以运用在一切相当中,“非无”就是“有”。

看C, “非非有相,非非无相”,这分两个角度来讲,我们先看,“非非有相”,注意看!第一个“非”先不要看,看“非有相”,“非有相”就是A,然后,“非非无相”,第一个“非”不要看,看“非无相”,“非无相”B,噢!原来就是说,否认前面两个就以为是真如,否认前面的非有相,否认前面的非无相,他以为是真如,意思就是说有的人以为真如是什么,

所以,有的人告诉你,真如是非有相,真如是非无相,有的人,那么我把非有相、非无相全部否认掉,那就叫做真如了,意思就是说俱非,以为俱非就是真如,既然非有相,既然非无相,好,那么我把这个非有相、非有相、非无相,同时否认掉,以为俱非才是真如,所以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所以说,C是否A,否认B的同时存在。

注意看!非非有相,先看那个非有相,非有的旁边画一线,然后,写:无,非有,不能说有,当然就是无了,非无相的非无,旁边写个:非无就是有。再一遍:非非有相,非有相的这个非有是“无”,那么这句话就变成非无相,那么跟B,又恢复到B的角度,那么非非无相,非无是“有”,又变成非有相,又跑到A这个地方来,所以,冠上双非,他还是不离A、B。

看D,“非有无俱相”,非亦有亦无,这个有无俱相,俱相就是同时存在,因为,前面以为俱非是真如,现在俱非既然不是真如,那么,我们晓得,他们又有人认为,同时存在也许是真如,所以,非就是无所谓,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亦有亦无是互相违背,你讲有,为什么又同时讲无,你讲我是男的,同时又讲我是女的,你讲是天,又同时说那是地,这不通的,所以说,非有无俱相,因为互相同时存在,就是互相违背,哪有这种道理,指茶杯就是茶杯,是不是?

指男的就是女的,指天就变成地,指善就变成恶,不是这样子,所以说,非有无俱相的意思就是说把亦有亦无,把它同时存在,也许这样就叫做真如。整句师父再念一遍: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无所谓的一个有,不能说一个有,非无,非无相,也不无所谓的一个无,为什么讲无所谓的有,因为,真如离虚妄之有,为什么讲非无相,不能说无,真如有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不可思议的妙有,不能讲无。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无所谓的非有相,也无所谓的非无相,俱非也不是真如,

否认前面的A跟B,否认非有相,否认非无相,同时非掉,同时加一个“非”字,也不能显示出真如,因为,真如不是这样子,再来,非亦有相,亦无相,哪里有、无同时存在的,这个根本就互相违背,双亦也不对,双非也不对,双非就是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就是双非,双亦也不对,就是非有无俱相,就是双亦,亦有亦无,执着亦有亦无以为是真如,也不对,离四句。然后,底下就容易了。

真如无所谓的一,一就是同相:相同之相,同,“非一相”,同相。

“非异相”,也不能说不同,如水跟波,水不离波,波不离水,真如跟妄想也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相同。

然后,“非非一相,非非异相”,无所谓的非一相,无所谓的非异相,也是一样,属于C。

然后,“非一异俱相”,也不能说也是一,也是异同时存在,因为,简单讲真如就是离言绝思,离开一切语言,断绝一切的分别执着,不能让你讲什么,所以说,见处即真,当相即道,就是这个道理,根本就是当下那个东西,根本你怎么讲都不对,所以,众生斗争、辩论都是难免的,会讲话的人不一定能够了生死,有忍辱的人,了生死有希望,

所以,与其能辩不如能忍,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忍的人,你成不了大器,没有办法,成不了大器,你再会说话,你不能忍辱也没有用,所以,要把般若的自性功夫拿出来)】

此广释空义(这是广释空的道理)。真如自性。离(一切)过绝(一切)非(离过绝非,真如的自性,没有一切的过失,没有一切的非)。众生妄执。虽有多途(为句话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出来,学佛的人跟不学佛的人,你看看那个不学佛的人,唉呀!那个没有办法,你怎么讲都对,他怎么讲都是他对,他怎么讲,他怎么样子,他一定保护自己,在这个世间我告诉诸位!

争论没有办法停止,永远没有办法停止,除了你摆平了你的内心里面,过一个风和日丽天下太平的思想,这个世间没有办法摆平,摆平自己内心的烦恼,这个世界就平,摆不平内心里面,自己的烦恼,这个世间是永远争论forever,不可能没有争论,他讲的,他一定对,你怎么样都没有办法,所以说,我发现你们世间人真是很伟大,很伟大,不出家的人是太了不起,很伟大,我们出家人怕了,我们生命希望愈单纯愈好,你们有勇气在社会上磨练,你们继续,你们会成大器,我们会很怕,我们不敢,我们不敢在社会,像师父这么老实的孩子,被人吃定了,你看我多么的善良,不过,这样也好,让我认识了众生相,

唉呀!没有办法讲,你怎么讲也不通,他认为他们对,我们认为我们有我们的立场,所以,众生妄执,各有各的看法,很难!所以,我觉得人有成见的时候,干脆不要解释,去吃绿豆汤,如果人对你有成见,你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你要保持那颗忍辱、欢喜的心,噢!原来众生给我的感觉就是娑婆世界不能再住下来,

所以,我最近又念佛,又念得很勤,赶快跳出三界,所以,有时候我们听到众生,在描述我们生命美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我们众生的美好,总是带有迷糊。小城故事,这里说的说,谈的谈,小城故事什么真、善、美,这里已包括……。那天,电视上有唱,我们知道众生没有学佛,就是这样子,我现在学了一个高招,就是远离这些烦恼的众生,远离,你叫我说法,我说给你听,需要我,我绝对不会逃避,但是,要跟你争执,对不起!不要!我不要!电视常常讲:“我不要!”电视都这样讲。)。

总摄不出此二四句。四句即成四谤(只要你执着,就成为谤法,所以,四名即成四谤,只要你执着某一种角度,你就成为谤法)。有是增益谤(你产生一个有字,那就是增益谤,佛性:不增不减的东西,你哪里有“有”的东西)。无是减损谤(你讲无的话那是减损,损伤了真如自性,真如自性不增不减的东西,哪里有减损?哪里说你一个无字可以代表,因为又有无量的性功德)。双亦相违谤(双亦就是亦有亦无叫做双亦,双亦,你怎么可以讲有跟无同时存在,相违谤)。

俱非戏论谤(俱非,两个都否认掉,两个都否认掉,那是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那是什么?有一次,一个信徒说他爸爸是很了不起,怎么样子很伟大,可是,就是不信佛。我就问他:你爸爸是什么东西?他说:我爸爸不是东西。我说:对嘛!你爸爸就是不是东西。我爸爸是东西。那是什么东西?(法师笑)也不对!自以为是,那你认为你是什么东西。俱非是戏论谤,双亦是相违谤)。四谤即成四过(你讲就不对了,意思就是说真如自性是唯证相应的东西,证到真如的人,他的内心里面如涌泉一般的喜悦,我们刚刚出家的时候,内心里面一直标榜:我要好好地持戒律,

可是,那个烦恼,那个贪、瞋、痴没有办法降伏,因为,那时候没有看过《六祖坛经》,一直在事相上打转,以为这样叫做修行,过午、持钵、搭衣、走路要有威仪,以前都不晓得这个只是个威仪而已,真的戒是无相叫做戒,要彻底地解脱叫做戒,以前不懂,一直在事相里面持戒打转,然后,看到人家不遵守,又会诽谤人家不持戒,每天过的都是活在自我观念里面,虽然出家,可是又不懂心法,后来在《大智度论》里面看到一句竟然开悟,《大智度论》里面说,贪、嗔、痴不除是大破戒人,

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贪、嗔、痴不除是大破戒人,这才真正体会到戒律学的精神是什么,原来持戒是要你破到里面,彻底地除掉你的贪,彻底地除掉我们的嗔恨心,彻底地除掉我们的愚痴,后来,知道了,然后,看到〈六祖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是不是?何处惹尘埃,慧律言下……还没大悟,不敢太大声,言下体会不错(法师笑),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噢!法的东西还是要在无相里面,不然的话,日子难过多了,像现在内心里面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安详,虽然有一点争论、看法不同,马上就可以摆平,很快的)。如《广百论》云(这是一本书)。复次为显世间所执诸法。皆非真实。及显外道所执不同。

故说颂曰。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有就是刚刚讲的非有相,非有就是非无相,不能说有,你讲有也不对,讲非有也不对,有,有相也不对,有相就是非无,非有也不对,非有就是无相,对不对?那只是标榜不同而已。俱非就是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底下,一也不对,非一也不对,是讲底下的非一相,非异相,一就是同相,非一就是异相,两个都除掉也不对,所以,一是相同的相,一就是讲非异相,非异就是一,非一相就是不同的相,双泯就是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随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随次应配属就是随着次第慢慢地去分配,有智慧的人就知道这个不是真实的,这些都是戏论)。彼论广破四宗外道(四宗就是刚刚所讲的这个,是不是?就是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是不是?外道怎么讲都离不开这个)。

此约外人转计(外道以及凡夫转计执着,转就是说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无,要不然就执着非,要不就执着双亦,双非或者双亦相,也就是转计,转计就是说那个被你否定掉他就执着另外一个,这个被你否定掉,他又另外执着一个,他所能执着的不能离开这四个角度,叫做外人转计,转来转去转不出这四种情形)。不尽同也(不完全相同也)。(底下就开始解释了)言非有相者(哪一种情形叫做非有相?)。明真离妄有(真乃是离开虚妄之有,因为,有都是虚妄的,我们的真如自性是离开这些虚妄)。

故说非有。虽说非有(虽然说非有)。亦非是无(也不能说无)。恐惑者(恐怕迷惑的人)。转计既非是有。即应是无。故说非无(非无也不是真如)。又恐惑者。既闻有无俱非。遂执俱非是真如法(所以说,两个都全部把它否认掉)。故说非非有。非非无(所以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又恐惑者。以俱非若存。有无随丧(两个都否认掉,那么怎么办呢?有、无都没有了)。今俱非双非。有无还立(今俱非,俱非就是说两个都把它否认掉,双非就是有两个非字,比如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叫做双非,今俱非双非,两个都把它否认掉,俱非就是两个都把它否认掉,双非就是变成两个非字,负负得正,双非:非非,就变成怎么样?

等于没有,比如说,我慧律法师,我是一个男众,如果讲非女众,我非女众,不是女众。非非女众:不是女众,不是非女众就变成男众(女众),非非,两个非非字就没有什么作用,我看起来不会很穷,这样就是富有,我不是很穷,很穷就不富有,我不是说不很富有,你听得懂吗?我不是说不很富有,就表示无很富有,我看起来不是很穷,我也不会不很富有,

双非就是连在一起,负负得正,是不是?今俱非双非,有无还立,有、无还是存在,立就是还是存在)。遂执亦有亦无(还是执着也有也无)。故说非有无俱相。俱相即双亦相(亦有亦无叫做双亦相)。意同字别(意义是相同,但文字是不同)。一异准此可知(按照上面的四种,外道所执着的四种情形)。

(可知道)今四相全非(现在这四种相全部都否认掉,这个非字就是无所谓,无所谓有有相,无所谓的无相,无所谓的非有相,无所谓的非无相,也无所谓有无俱相)。即四过咸离(这四种过失全部都离)。

百非尽绝(因为,你怎么演变都离不开这四句,所以,离四过就是绝百非,绝百非就是离四过,这意思是相同的)。足显真空之体耳(离一切文字之相)。

【乃至总说(乃至总说:简单地说,乃至总说就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以前,我们作文都常常这样写,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只要你有分别心就无法与真如相应,所以,同学们!你为什么不放下?你告诉我,你有什么委屈你放不下,你说你损失金钱,没有关系!你没有损失慧命,你损失了一切名利,没有关系!

你有法身慧命,你损失了东西,都不值得你去烦恼,你像你家庭遭遇到很悲惨的事情,你也不需要去分别、去执着它,那是命,那是命运,那是定数,因缘果报逃不掉的,该来的,你逃不掉的,珍惜你所拥有的,对不对?珍惜你所拥有的就好了,所以,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意思就是妄心就会产生执着,执着就产生分别,分别就执着,那么都不相应,真如都与这些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离开了妄想心,就无可空,没有所谓的空)。】

此结显空义。前顺结。末二句反结(前面是顺结,末后两句是反结)。以真如实体。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众生种种妄心。念念分别。俱属遍计执性(周遍计度,遍就是到哪里,计是一种执着性,分别心叫做计,遍就是时空的交会点,任何时空的交会点叫做遍,计就是分别心,你任何时空的交会点都有那颗分别的执着性,叫做遍计所执,简单讲就是无所不分别,无所不执着叫做遍计所执,就这个道理,是不是?)。与此真体(真如之体)皆不相应(你分别执着怎么与真如相应,放不下的人说他能修行,你认为可能吗?可能吗?所以,我们修行,会修无量阿僧祇劫,就是不肯,简单讲就是不肯。菩萨!你放下!

我偏不,我要痛苦,你要让我怎样?我不能让你怎样,倒是你会痛苦过日子,卡住,执着犹如生命的休止符,犹如装氧气筒、装呼吸器,已经快临命终的人,执着犹如装氧气筒的临终的人,喘不过气来,它会让你很难过日子,我才不让它痛苦,对不对?所以,要让钱痛苦,何必让人痛苦,人家说:唉!师父!这么多东西,要搬到何时?我说:让钱痛苦,何必让人痛苦,请人来搬。(法师笑)钱痛苦就是钱给他们就好了,他会帮助我们搬,不用我们自己搬,简单讲,气不顺就是执着,呼吸困难,什么事情卡在那个地方)。今为遣妄心。故说为空(遣除我们的妄想心,所以,我们说空,所以说为空。)。非谓真体亦空(真如自性不能空)。

若离妄心。诸法无寄(如果,离开妄心,你又找不到真心,则诸法无寄)。(那么)一念不生。当体寂灭(意思就是说你随一切因缘,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能离开因缘法,当体就是当下,当下你就寂灭)。法既不有(法虽然有,但是不有)。空(也)无可空(你要逃掉它也没有,我以前在二十七、八岁,在年轻的时候念佛,念……,很奇怪,观世音菩萨都没有穿,内心里面觉得这个是大不敬之罪,拼命地:唉呀!妄想你不要来好不好,我拜托你,我对观世音菩萨是很清净的,我对他老人家是很恭敬的,怎么会有这种事情,然后,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唉!又来了!奇怪!看到阿弥陀佛脚部长毛,脚毛怎么那么长,怎么排除都排除不了,就一直在那里耿耿于怀,很痛苦!一直在那边挣扎,唉呀!我以不清净的心……,可是,我又没想,它自然就会显现出来,我也没有想到阿弥陀佛的脚长毛,他怎么会一直脚毛很长,奇怪!对阿弥陀佛实在很不恭敬,然后,一直在那边抗拒,很痛苦!用不清净的心在念佛,后来发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修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烦烦恼恼的,这个不对,唉呀!佛陀我对您不敬,忏悔不如悟道,怎么样?后来,我多行,我这个人的确很聪明,咦!妄想起来:客人!请坐!你请坐!我就请他在那里坐,我没有时间,我不跟你挣扎,我不抗拒你,你妄想起来,我就摄住那个念佛的心,你妄想起来,没关系!你尽管来,没关系!你尽管来,客人你来,眼睛瞪得很大,注意看他,来吧!

我正等候着你,吃茶,伺魔(吃茶等魔来),吃茶,等你来,阿弥陀佛……,现在要找妄想找不到,念佛:阿弥陀佛……,来啊!不清净的念头,你来啊!就让你来,不理你,你像疯子,没有作用,结果,他一起来,马上就消失,妄想一起来,马上就消失,到现在,我还叫他:喂!你起来, !没有了,反正我要叫兄弟起来,他竟然没有办法,你起来、你起来,你妄想起来, ,没有作用。唉!我这个方法用对了,所以,我说:不要用抗拒的心去念佛。妄想来不要管它,你愈理它,它就愈理你,你就不要管它,不要管它,

他说:师父!要怎样才能不理它,我说:这样,那你不理它不行了。因为,你不了解,师父要怎么才能不理它,我说:啊!这样,你一定要理它,因为,你会问这句就是因为你不能体会,你不理它也没有办法,你就是要理它。所以,我们念佛就是要有方法,懂得解脱的道理,噢!就是那么容易,懂得心法的人就是那么容易,不困难!所以说,空无可空)。故云实无可空也(你只要一念不生,当体即灭,法即不有,空无可空,所以说,实无可空)。一明如实空义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子二 明不空之义(我们已经讲了空的道理,现在讲不空之义)

【所言不空者(我们所说的不空)。已显法体。空无妄故(我们已经显示这个法体,空掉一切没有虚妄之相。)。即是真心。(我们的真心)常恒不变(“常恒不变”就是如如不动)。净法满足(菩萨!你只要保持这颗如如不动的心就是全部具足,就这样子。无量的喜悦:慈、悲、喜、舍全部就会放射出来,无相,没有冤亲债主,对我们有恩的,我们感恩;对我们有害的,我们还是感恩,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这一颗真心就常恒不变,保持一颗常恒不变的心,你看,净法满足,你想要拥有幸福,那颗知足的心没有的话,永远没有幸福可谈,所以,我们只要真心存在,常恒不变,净法就满足)。

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虽然不空,但是也无有相可取,因为离念以及离一切境界)。(所以说)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注意!什么叫做证?证是哪一种情形?唯证相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唯有除掉分别心、执着心才能够相应,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唯证,哪一种情形才能证?去掉分别、去掉执着,进入平等的空性状态,这样叫做唯证相应,意思就是说唯有存在一颗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平等空性的心,无所住的心,这样你才能够与真如相应,不空的思想也才存在,

否则的话,我们一直在念这个境界,能所二取里面没有办法证得,永远没有办法,师父一直告诉诸位,修学佛法说难很难,因为,你不肯放下就很难,说简单,一念之间就放,全部放下就很简单,你对一切是是非非,有看到当作没有看到,有听到当作没有听到,他的因果也不需要你负,你也不需要负他的因果,天地万物就全部都摆平了,天地万物就摆平了)。】

此别明不空。非有别法(这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空并没有另外的法)。(就是)即牒前空门已显法体。空无妄染。自体不空。即是真心。常恒不变之实体。而此体中。本具恒沙净德。向被妄染遮障(“向”就是以前,以前一向被虚妄的、污染的境界所遮障)。不得显现(没有办法显现)。若妄染已空。则本有净法。

圆满具足(所以,佛法就是讲当下就全部具足,所以,六祖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你看!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全部都具足了。有的说:师父!听你讲很简单,要怎样才能达到这样。我说:这样,你还很早。这种东西,我的东西不能送给你,可以送你一份爱的礼物,这个没有办法,这个要靠自己去悟,我很爱你,但是,后面加四个字:爱莫能助,I love you,but I can not.我没有这个能力,

是不是?你不悟,你没有办法,我爱每一个众生,但是,每一个众生若不自己去悟,爱也是没办法,也无能为力)。以是义故。则名不空。虽名不空。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非妄有,妙有不是虚妄的有)。与空无二差别(跟空是无二的,与空无二差别就是没有两样,其实意思就是说不空其实就是跟空一模一样,并没有两种分别:无二,没有两种分别。

比如说,镜子跟照射的能力,有镜子就有照射的能力,照射能力就是镜子,有见到镜子就见到光,光就在镜子里面,就是同时存在的东西)。非同情执之有(不是众生的情执之有)。故云(所以说)亦无有相可取(也无有相可取)。末二句释无相所以(最后一句解释无相之所以)。若妄念所缘境界。则是有相。以离念无分别之境。唯无分别智所证。乃得相应故。一真如门竟。(再讲生灭门)

辛二 生灭门(分)二(个段落)

壬初 释生灭心法

二 辨所示之义 初中二(释生灭心法又分两段)

癸一 染净生灭

二 染净相资(染净相资就是互相帮助,就是同时存在的意思) 初(“初”就是说一染净生灭那个段落)又二(又分成两个)

子一 就体总标

二 依义广释(这是科判,再来是《大乘起信论》的论文)

子一 就体总标

【心生灭者(心为什么会生灭?开始解释了)。(因为)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因为有一颗清净的如来藏,因为一念不觉而变成有生灭,意思就是说生灭心是靠如来藏而跑出来的,它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子,意思就是生灭心依于如来藏而起,所以说,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此标体(标示这个体性)。言如来藏者(如来藏是什么意思?)。即不生不灭之真如心(所谓不生不灭就是离开分别、执着叫做不生不灭,不是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离开了分别就不生不灭,离开了执着就不生不灭,心里面清清净净的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以此心寂灭湛然。故云不生。究竟常住。故云不灭。不妄不变。故名真如。一切如来。恒沙净德。无不含藏此中。故名如来藏。而此藏性本无生灭。而为生灭所依(依靠。生灭就像学生一样,不生灭就像老师一样,学生一定要依靠老师,学生因为老师而起)。《楞伽》云(《楞伽经》里面说)。如来藏。为生死因。

(底下说:为什么如来藏是生死因?如来藏意思就是虽有本来清净的自性,还没有开采出来叫做如来藏,如同深山里面的矿,如果开采出来的叫做真如清净心,不叫做如来藏,如来藏,把那个藏调到前面变成藏如来,每个众生都蕴藏有如来德性,可惜现在显现不出来,当然是生死的因,如来藏:藏如来,是不是?为生死的因)若生若灭(这个若不是假设,是一下子生,一下子灭,若生若灭不是说如果生,如果灭,不是这个道理,飘浮不定叫做若,简单讲叫做一下子生,一下子灭,简单讲就是取舍的念头放不下)。故云依如来藏(这个取舍的念头放不下,我很能够体会,也很能够同情的。

比如说政要,政治家他内心里面受到委屈,他就召开记者招待会,在记者报告会里面,他攻击他,然后他就攻击他,他攻击他,他就攻击他,然后,第二天报章杂志你伤害我,我伤害你,到最后发动群众的力量,抗议、抗议、抗议,complain,就是一直抗议、一直抗议,然后,开始这样子,为了引起社会的注意,而制造媒体的介绍,就抗议,你说你拿黑死病来讲,就是二十世纪的AIDS(爱滋病)来讲的话,你能怎么样?美国占这个第一位,泰国占第二位,非洲是因为人数最多,但是,非洲贫穷,没有治疗,所以说,非洲本来政府就是无能,没有办法,你说美国政府是世界超级强国,你能奈AIDS怎么样?你能如何?也是没有办法,我告诉你,这个如果没有从因缘果报共业来说的话,没有办法,我们人一直用这个药物来治疗,你看看!

抗生素一直打,打了以后,到最后抗生素……,细菌就适应我们的抗生素了,又开始发展出来,是不是?你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你也没有听过什么叫做AIDS,连听都没听过,对不对?没有听过,现在浮上台面来讨论,美国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她有同性恋,还有异性恋,所以是双性恋的人,她怕得到AIDS,因为整个美国都在流行这个,医生建议她去检查,她检查的时候,因为检查不是马上出来,要等待两个礼拜,

她等,因为要看它是呈阳性反应还是阴性反应,然后,她检查的时候,她到医生那个地方,她坐在那个地方,医生要宣布的时候,她一直发抖,她一直发抖,……,因为,她怕宣布的呈阳性反应,完蛋了!为什么?得到AIDS,完蛋了!坐在那边一直发抖,都不敢跟医生讲,医生说:我要开始宣布了。然后说:你没有!你没有!那个女孩子就抱住医生,那个医生已经很老了,


她不管,因为她太高兴,她没有得到AIDS,抱住医生,因为,美国是很开放,很open,她不管医生、不管老公有没有在旁边,不管他,她没有得到AIDS,她太高兴了,哇!抱起来一直亲吻,一直亲吻……,那我们就问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子?对不对?你稍微收敛一下不行吗?也不需要这样检查,对不对?所以说,哪一个得AIDS,没有人知道,男众或者是女众,你们出去的时候,如果有什么或要怎么样,还是要小心,真的,什么时候你得到就是判处死刑,我的意思就是说,众生就是若生若灭这个道理,因为他强烈的一种取舍,其实这个可以避免的,没有必要,你不需要恐惧,你稍微克制一下,对不对?

你有夫妻,夫妻都是很正常,就尽量不要有婚外情,尽量不要,你碰到这个,就麻烦了!但是,我们一般对AIDS都是一种错误,认为这一定要透过性的东西,其实不是的,打针的时候,有一个医生他打针,他抽起来的时候,因为抽得太大力,结果,戳到自己,他打针的时候,他一拔起来,拔起来的时候,结果戳到自己,这个医生戳到自己也死掉,经过几个月,他也死掉,还有拔牙,拔这个牙齿,你若看牙科不很干净,最好不要进去,拔牙流血,流血的时候,如果,这个人用过,拔牙的用过,那个人刚好有AIDS,拔过的就透过你的血液,你就得到了,这个AIDS在美国发表,erport他说:它这个因缘是随时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四周环境里面,你不要以为AIDS它本身是一种你不可能会得到的,不是这样子,随时随地你都可能得到,会得到,真的,这下麻烦了,

哇!如果说出家人也得这个的话,人家不会想到说你怎么样,一定会想到别的地方,不然,他怎么会得到这种,其实不是,它透过血液直接传染,打针或者是血液、破洞,它都可以传染,我们讲到苦生苦灭,众生的取舍心,很难去除掉它)。(所以说,我们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谓不生灭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作生灭(动就是动念,变成了生灭)。然此二心(二心就是不生灭跟生灭,这个不生灭跟生灭的两个心)。竟无二体(竟无就是实在。实在是没有两个体性)。如不动水(就像没有动的水)。为风所吹(被风吹动)。而作动水(水就开始动)。动静虽殊。水体是一(动静虽然不同,水的体性是一样的)。

亦得言(亦得言:也可以说,)依静水故(按照安静的水)。(所以)有其动水(依静水故,有其动水。有一个研究《大乘起信论》的人,他内心里面充满着骄傲,他认为他道理很通,然后,他来考师父,我认为他不是问问题,他是在跟我考试,我觉得他的态度满自信的,也算是满骄傲的,他来到这里,他就问:师父!无明如风,对不对?无明风动,那么,风动水就动,对不对?无明就像风,风一动,水就动,请问师父!那么风什么时候才不动?他就问这样子,风什么时候才不动,然后,我就很大声地告诉他,你告诉我,风什么时候动过?赶快讲,他一下子,一时间没想到我会问这一句,你赶快讲,风什么时候动过?

讲、讲……,风什么时候动过?透过思维就不是本性的东西,你考我,我考谁,你考不倒的,对不对?你考我,我要考谁,我叫他讲,赶快讲啊!讲不出来,风什么时候去过,我问你,风什么时候去过,那是讨论才叫做动,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动,对治对?所以说,假圣人,你要假圣人,假不了的,要装圣人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圣人不能装的。有其动水:才有动的水)。此中道理亦尔(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生灭心。正谓识藏(识藏:意识的总合,识藏就是八识,我们所谓的阿赖耶识。生灭心正所谓的识藏,识藏就是所有的意识的隐藏之处叫做识藏)。今通取所依如来藏。与能依生灭心(什么叫所依如来藏?为生灭心所依,就像师父为学生所依,学生能够依于师父,

所以说,与能依生灭心,跟能依的生灭心)。合为生灭门(能伋于如来藏的生灭心,今通取所依如来藏与能依的生灭心,一个是所依,一个是被生灭心所依,是不是?一个是能依,能依如来藏的生灭心,合为生灭门)。

非弃如来藏。独取生灭心(不是说放弃如来藏,独取生灭心)。为生灭门也。以此门有二义(二义就是觉义、不觉义,请看下面:“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以此门就是生灭门,有二义:觉义、不觉义)。故能示三大(就是体大、相大、用大,体、相、用:三大)。是故通摄所依。亦入此门也(也是入于此门)。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意思就是说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与阿赖耶识的生灭和合,里面的和合,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与生灭和合,怎么样?不能说是一,说是一的话,生灭就变成不生灭,也不能说异,为什么?如果说异的话,生灭就离开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离开生灭了,对不对?不能说一,也不能说异)】

此辨相。所谓二字。承上指释之词。不生不灭。即如来藏清净心。动作生灭(动作生灭是动念就化作了生灭法,这个动作生灭太简单了,应该讲动念而化作生灭,这样就更清楚)。(但)不相舍离(如果讲不相舍离,但是,与如来藏,但是,与清净心不相舍离,也就是说如来藏清净心,动念而变化作生灭,但是,与如来藏清净心不相舍离,这样意思就更清楚)。故云与生灭和合。非谓别有生灭。来与真合(并不是说另外有一个生灭来跟真如合,这两个不能离开)。以生灭之心(生灭的这颗清净心)。

即心之生灭(心当下就是生灭)。本无二相(以生灭之心,即心之生灭,本来就无二相)。心之生灭。因无明成。生灭之心。从本觉起。亦无二体。故云和合。如下文云。如大海水。因风波动。(因为风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你见到了水在动,那么,就知道有风,风一吹就知道有水,它有波动,所以,水相、风相不能有两个,水没有受到风吹,当然是水不会动,水有动,就知道有风,不能相舍离)。乃至广说。水之动不离于风相。风之动不离于水相。心亦如是。不生灭心举体动故(整体全部都在动)。

不离于生灭。生灭之心全体真故。不离不生灭(都是一样,讲来讲去都是一样)。(所以,不生灭)如是不离(就是不离不生灭,如是不离,这样子互不相离)。名为和合。此乃随缘门。不生灭心与生灭合(意思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是真如,来跟生灭心合)。非是向本门(不是刚刚生灭门所说的,“向”就是刚刚,本门就是生灭门,不是刚刚生灭门所说的)。生灭心与不生灭合(这个有次第的,不生灭心与生灭合,而不是刚刚生灭门所讲的生灭心来与不生灭合,是要反过来,是不生灭心与生灭合,这有次第性的)。

非一非异者(什么叫做非一?什么叫做非异?不能说是同一种东西,但是,也不能说不同,为什么?)。真心全体动故(我们的真心整个体性都化为无明)。而成生灭(变成了生灭)。则心与生灭非异(心跟生灭不同。不离:没有什么不同,心就是跟生灭没有什么不同)。虽成生灭。其体恒常不变(但是,就是不悟,我们没有办法悟到永恒的空性,所以,真心跟生灭不能讲是一)。故(真如)与生灭非一(就是我们这个真如不是跟生灭同一个东西,故与生灭:故真如与生灭。故真如与生灭不是同一种东西)。

若是一者。生灭识相灭尽之时。真心应灭(真如就跑掉了)。则堕断过(断灭,你妄想可以空、可以断、可以除掉,你连真如都除掉,那完蛋!那谁度众生、谁成佛呢?)。若是异者。依无明风熏动之时。真心之体。应不随缘(如果是不同,不同就是说真心跟妄心是离得很远,两种东西,依照无明风熏动的时候,真心的体应不随缘,为什么?两种不同嘛!对不对?)。

则堕常过(常就是说只能不变,不能随缘叫做常,真心只守住不变,可是它不能随缘,它变成常,所以,应不随缘,无法随缘叫做应不随缘,若随缘就是说不离生灭法,对不对?你永远守住这个真心,那么,不能随缘,不能随缘就怎么样?哪里是真如本性的作用,妙用就显现不出来,所以说,若是异不能说是不同,如果依无明风熏动之时,真心之体应不随缘,则堕常过)。

离此二边(就没有了,离此二边,断、常是众生外道的知见)。故非一异。依《楞伽经》。以七识染法。为生灭(“七识”应该讲七转识,它可以转动我们整个阿赖耶识,以七识:七转识染法为生灭)。以如来藏净法。为不生灭。此二和合。为阿梨耶识(后面会讲。名为阿赖耶)。以和合故非一非异(和合不能讲一,也不能讲不同)。

又若一者。真随妄灭(赶忙会随着妄,会妄灭的话,妄没有的话,真心当然就没有了,没有水当然就没有波,一定的道理)。则无和合(无所谓的和合)。若异者。真不随缘(如果两个不同,那两个不同,真是永恒不变的,永恒不变就不能随缘,所以,真不随缘,真心就不能随缘)。亦无和合。正由非一非异。故得和合也。如经云。譬如泥团(跟微尘来比喻,譬如泥团以及微尘)非异非不异(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不同,非异就是不能说不同,非不异也不能说不相同,就这样子,不异就是同,非异就是不能说同,不能说不同,非不异就是也不能说同,不能说相同,不异就是同,对不对?)。

金庄严具亦如是。若泥团微尘异者(如果,我们所做的泥团不同于微尘)。非彼所成(那么,我们就知道非彼微尘所成,对不对?我们所做的泥团,泥团当然是从微尘里面搅和,对不对?弄一弄,微尘就是泥团,泥团只是形状而已,微尘只是颗粒把它聚在一起,如果,有异的话,有不同的话,就非彼微尘所成,如果,两种不同,像这个就是塑胶,或者是瓷器所做的,就非彼,彼就是指微尘,非彼微尘所成,如果泥团微尘,异者:异者就是不同,非彼微尘所成,加两个字就更清楚,不是微尘所溶和的泥团)。

而实彼成(“而”就是但是。但是,这个泥团实在是微尘所构成的,而实彼成,这个字太简单了,所以,我们会看不懂,而就是但,加两个字:泥团,而泥团实在是彼微尘所成的,而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知道,这个泥团就是微尘所构成的)。是故非异(所以,这两个不能说不同)。若不异者(如果有不同)。泥团微尘(泥团这个外形,与微尘的外形)。

应无差别(应该没有差别。其实微尘根本没有形状,泥团把它做起来,泥团有圆圆的,微尘没有,微尘只有小颗粒而已,意思就是说泥团的形状跟微尘的形状应该没有差别,如果不相同,如果不异,不异就是同,如果说是相同,那么泥团就是微尘,泥团比较大,微尘比较小,这个不能讲相同,应该就没有所谓的差别)。

金庄严具(就是一切用金打造的庄严具,金可以打造项链、供杯、佛像,金庄严具“统统包括在内)。与此中理趣(这是跟这里面的道理)。可准思之(可以按照这个来好好地想想)。

若广释具在《别记》(别记,整个名字叫做《大乘起信论别记》,这个是全一册,唐法藏撰,唐法藏就是阿弥陀佛因地修行的法藏比丘同样的名字,今收在《大藏经》第44册,系真谛所翻译的《大乘起信论》中,选择要目解释而成就是别记,若广释意思就是《大乘起信论》的广释,都在《别记》里面讲得很清楚)。

【名为阿黎耶识(阿黎耶识就是阿赖耶识,要讲这一段以前,必需要先念前面的论文,你才知道它在讲什么。“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黎耶识”。所以,这一段是讲阿黎耶识,也就是说不生不灭跟生灭和合,非一非异,我们就把它命名为阿黎耶识)。】

此立名(这个要安一个名字)。然生灭不生灭。虽有二义(生灭跟不生灭有两种意义)。实无二体(是同一个体性,不生灭如水,生灭如波,波不离水,水也不离波,当下就是)。即合此二义(就是生灭、不生灭,合此二义)不二之心(不二就是一)。名为阿梨耶识。又阿梨耶。亦名阿赖耶(唯识讲阿赖耶)。但(但就是只是)梵音(梵音就是印度)楚夏(那是中国古时候称楚夏。印度跟中国的音稍微有一点)之别(别:差别。翻译成阿黎耶也对,阿赖耶也对,都可以)。梁真谛三藏(在梁朝的真谛三藏)。训名翻为(训名就是解释为,解释这个名词就把它翻译为)无没识(这个训就是说解释词义就是训,解释词义,所以,这个训导,训导主任就是在开导你,是不是?而解释词义就是训名,训名翻为:把它的梵音翻成中文叫做无没识,

噢!阿赖耶识翻译成中文也可以叫做无没识,这个“没”就是不失、永远不会消失,那么就是说因果不失,你只要种下这个因,碰到缘,你就必定得这个果报,无没识,你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种无记因得无记果,这要看你各人,所以,你只要落入八识田中,就永为道种,永远不会消失,诸位今天来薰习佛法,也是无没,也不会消失,最起码种下善根,所以,宁可下地狱听闻诸佛的名号,也不要上天堂不闻诸佛的名号,为什么?听闻诸佛的名号,可以解脱,有这个因缘超越生死,你上天堂,你不闻诸佛的名号,没有这个识种,没有这个种子,那没有机会解脱,所以,我们学佛就算今生今世不能成道,或者是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也种下了无量无边的佛学的种子,也不得了,不得了!)。唐玄奘法师。就义翻为藏识。

藏是摄藏义(什么都含摄在里面,这个“藏”是摄藏的意思,含摄、蕴藏,含摄起来,含摄就是不失,藏就是具足,含摄起来而且具足一切的种子)。无没是不失义(永远不会消失,所以,师父一直告诉诸位,对待众生好,就是对自己好,我们永远不要发一个恶念、报复的心,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你发个愈恶的念头、愈仇视的念头,我们的苦比受我们伤害的人更重,远远地超过对方,所以,我们永远要发善念)。义一名异也(道理是一,但是名称稍微有所差别,叫做义一名异)。又名阿陀那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那就是指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习气种子成暴流(习气就是两个意义,能取跟所取,能所不断叫做习气,什么叫做能所不断?比如说,从小我们接受赞叹习惯了,长大以后,突然碰到一个人对你不礼貌,他批评你,你听到的不是赞叹,那你会受不了,歌星、影星他就是这样,生活在掌声当中,掌声响起就知道我的心与你同在(歌词),如果开汽水呢(喝倒彩)?

所以,这个习气会养成一个人的惯性意思形态,惯性意思形态就是习惯于自己的思惟方式,习惯于自己的主观意识,批判,违背了我的主观意识的批判或超过了我这个范围,他都会认为对方不对,所以,这个娑婆世界,要没有是非,那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消失在这个世间,去死,要是在这个娑婆世界说没有是非,那就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能取、所取的习气太重了,每一个人都会因为保护自己,而不惜地伤害对方,都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在因缘法里面执着,不要在因缘法里面落入主观意识形态,那么他这样子就会慢慢的,把能取、所取的习气慢慢、慢慢放,慢慢放,像我们这张嘴巴,攻击人家的心已经习惯了,你不讲那几句尖酸刻薄的话就不能过日子,其实,那个讲起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的,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就是喜欢讲这个东西,讲起来说刮一刮(意即讽刺)、刮一刮,有一点虐待狂,你说他这样快乐,他也不快乐,你说叫他做快乐的事情,他不要,他损人又不利己,世间如果损人利己的事,还可以做一做,对不对?对我有帮忙,损人又不利己,可是,他又喜欢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习气,这个不是说他愿意这样做,而是没有办法,他控制不住,所以,这个习气的种子成暴流就像水一样,像瀑布一样一直流下来,没有办法,控制不住,

所以,我们说众生是值得原谅的,我不要跟他计较,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对不对?)。真与非真二恐迷(真实的是指我们不生灭的,非真就是所谓的生灭法,真跟非真两种又搞不清楚,哪个是不生不灭真实的自性,哪个是生灭的阿赖耶,都会搞不清楚)。我于凡愚不开演(凡愚就是二乘人,凡夫或者是愚痴的人,愚痴就是二乘人,智慧没有大开的,只断我执,不断法执,也没有办法了解微细的阿赖耶识,不开演)。正以生灭不生灭和合。不可言真。亦不可言非真。良由最初一念妄动。转如来藏而为识藏(如来藏就是清净心,为识藏就是分别跟执着的意识形态,本来是一颗清净心被转成了分别跟执着的意识形态)。能生转识诸波浪(转识就是所谓的精神的主观意识形态叫做转识)。论主立此识。为生法之本(生一切法的开始,这个本就是开始)。能藏诸法于自体内(这个“体”不是身体,能藏诸法在这个生灭的跟不生灭的体性;和合里面,因为这里是讲生灭法,一念不觉,他的自体性是不生不灭,可是,相、用是生灭)。又能藏自体于诸法中(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空性的清净自体,也可以运用在一切的相、用当中)。

诸法自体。不一不异(诸法的体性跟一切的相、用,也不能说一,说一的话,变成空一切相,否认相、用,不异的话,体、相、用变成三,各有体性是不对的,所以,不能讲一,也不能讲异,也就是生灭跟不生灭,不能说一,也不能说异,是这个道理,你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也不对,生灭跟不生灭是异,也不对)。下之三细六粗。五意六染。皆此识变(都是这个识变出来的,此识就是刚刚我们所讲的转如来藏而为识藏,而能生转识诸波浪,就是由这个一念妄动所显现出来的,一念妄动是假设,因为无始,那么无始前面又是什么,所以,因为在时间、空间没有办法定位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必需在假设当中,其实我们这一念觉,无量亿劫就是这一念,因为时间、空间本身是一种对立的衬托,过去、现在、未来,其实没有所谓的过去,也没有所谓的现在,也没有所谓的未来,

因为,在物质的现象,光明跟黑暗对立的转动之下,所以让我们产生一种时间的观念,时间的观念,我们必需把它定位,因为,必需用假设才能够列出来,比如说外太空,时间就失去意义,如果地心没有引力、没有日夜分别的时候,那么一片都是漆黑,没有任何的时间对立的观念,早上对晚上讲,晚上对白天讲,何以故?因为地球在转动,如果,地球不转动,没有地球有形象的转动,去衬托白天、晚上,那么这世间就失去了意义,存留在我们向上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一种观念而已,现在大概几月几号,为什么?很简单,你去长庚看看的,那个病人躺了五、六十天的时候,突然醒过来:喂!今天几号?你不告诉他,他也不晓得几号,根本就没有感觉到白天、晚上,因为,他看的都是日光灯,他怎么知道几月几号?这很容易就了解,时间是虚妄的执着的存在性的东西,

所以,等待,有时候它是一种痛苦,对不对?等待他怎么不来,然后一直等、一直等……,如果是大彻大悟的人,等待变成一种享受,为什么?因为二六时中,他都是在享受当中,等待也是一种享受,可是,我们现在众生不一样,等待是一种煎熬,我等待的那个人怎么不来,一直等、一直等……,没有用的,时间它一定会过去,等到了你要怎么样?有开始,它一定有结束,对不对?你也不必等,你去见面,见面就是离开的开始,离开又是是下一次见面美好的时刻,那有什么关系!离开,离开不是很好吗?我们期待明天见面,明天见面以后你又高兴,圣者以为那是苦的,为什么?也许是吵架回来,不一定好的,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内心里面充满着智慧,对相的当中,根本没有放入执着,都会把我们的般若智慧充满在生命里面,所有的事相都是你的享受,拍柆图说: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不,我们佛教说: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心,哪个现象你都可以享受的,何以故?染不着,净也不着,

所以,禅宗里面讲,执净为净是为染,悟染本空是为净,执着有清净的心,那就是一种染污,悟染体空就是净,你觉悟到一切染污的东西,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就是清净的,染、净还是唯心所造的东西,所以,不一不异,底下的三细六粗,五意六染,皆此识变)。正显万法唯识也。若返妄归真。至二种我见(人我见跟法我见)。永不执位。即失赖耶名(意思就是只要有一天你不执着,那么就没有所谓的生灭,所以,师父一再强调,修行在做哪一种功夫,就是做放下的功夫,重复地讲,全世界的宇宙就在你一念之间,那一念放下,拥有清净心就拥有一切的财富。今天,我们一个准备出家的人,他回去了,他以前住哪里,他住梨山,所说梨山很静,环境很好,他一下来住这个城市,住不习惯,他本来想来这里出家,结果,住到城市来,一直失眠,说睡不着,不能睡觉。然后,他又回去了,

所以,五个又跑得剩下两个,很快、很快。剩下两个很快就剩下没有,所以说,要发一个心出家,要持续下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本来有五个,现在剩下两个,还有没有?后面的研读班有没有?没有,没有人举手,所以,这个不容易,我就跟他讲:学佛的人是心的问题,在山上住得习惯,那到城市怎么办呢?那永远不要度众生好了,永远住梨山痴情花(歌名),要不然吃水果好了,你永远在梨山,我以前就想过要去梨山,去梨山买一块地在那里,因为,我去过梨山,我以前去横贯公路,你知道吗?梨山,在梨山宾馆那里停顿,停顿,以前在那里停,哇!那个东西很贵,以前去吃什么?吃蛋炒饭一盘,

哇!不晓得几十块,害我心痛得不得了,梨山东西怎么这么贵,吃个蛋炒饭贵成这个样子,以前,已经开始吃素了,不过,偶尔还有吃egg,egg就是蛋(法师笑),偶尔、偶尔,并不是每天吃蛋,偶尔,到梨山的时候,要去台东清觉寺打佛七,到梨山去看,什么东西都没有,一看,都是荤食,没有办法,只有饭也没有什么菜,蛋炒饭好了,就这样子,就在那里吃、吃……,跟陈文琮要去打佛七,在那里舍近求远,舍近,我们本来可以从台东进去,

可是,我们故意从那边进去,梨山,去绕一绕再去打佛七,到梨山的时候,噢!那个环境实在太好了,可是,到梨山住的时候,第一个观念就想:我若肠炎怎么办?我到哪一个深山里面,我第一个念头一定这样,我若急性肠炎怎么办?不会好,急性肠炎怎么办?也没有医院,也没有谁跟你打针,谁弄中药给你吃,在这个地方空气是好,可是胃肠不好,对不对?又不能每天吃水果,梨山你这样走过去,到处都是种水果,那里都是种水果,横贯公路真是美,那没有话讲,够美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