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玄义

说到这个未来的佛,未来的佛还没成呢!这才一历耳根永为佛种,耳朵一听进一句佛经、一句佛号,这佛的种子就下啦,这都是未来的佛呀!所以呢,「见即成因」,你看见佛像了,看见菩萨像、佛像,你一生恭敬心,这也是这佛因也种下去了,咱们就先不说这个,这个种子种这个因,这还都在所因以内呢、在所明白以内,究竟为真正的真实的明白,释迦佛最后说的未来的佛,他说了这么四句话,先说教,先说这四句。诸佛-未来的诸佛,还没成的佛呢,将来人怎么成呢?「诸佛两足尊」,这两样得具足,这才称为尊,尊都是世尊,都成佛啦,这两样具足啦!哪两样呢?福要足、慧也要足。

第一,得修福结这个佛缘,你不结佛缘,你怎么能明白佛法呢?第一这叫缘因的善性,你得先结佛缘、先修善,然后,还有一个了因的慧性,你这明了,说是这个明呀,你有这个善缘,你结上佛缘啦,你这才可以明白了因的慧性-智慧,一个智慧、一个福,福慧这是两样都足了,这才成佛,福足、慧足,成就什么呢?成就他自己这个正因的理性,三个性,天然的有个正因的理性,他代着一体二用啊,是一个了因,了因是智慧、缘因是善缘-缘因的善性。所以说,诸佛-未来的诸佛,两样得具足,才可以成为世尊,两足,福也修足啦、慧也修足啦!「诸佛两足尊」,怎么叫两足呢?这底下就说了:「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法,就是指着世间上所有的种种样样都叫法,他知道这个法呀,在这个地方说叫佛法吧,说知觉的知,这就是了因的慧性啊,说知道这个法,佛法接上这个佛缘,这就是缘因的善性,这叫两足,知、法,这两个法:一个知、一个法,就是两足,这底下一个常,常呀!你要知道这个,永远也不坏、永远也不变,常是怎么个常呢?是不是无故的说常就说常了吗?底下随跟着一个字就是个无,你看这一句话分好几层讲啊,「知法常无性」,他知道这个法呀,知是一个字,是智慧,法是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两足呀,两足尊称为世尊,因什么呢?因这个知就是一个法,知说是了因的慧性,法呢,就是缘因的善性,这个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该怎么样呢?常在呀,这么就把知、法、常,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这个知、法、常有什么好处呢?怎么叫做常呢?这底下有问题呀,福也足了、慧也足了,都能常了,怎么叫做常呀?你知道,这底下有个写成的一个字,「知法常无性」,都在这个无字上,他没有一定有个什么东西,知道这个法呀,知、法,知是一个了因的慧性、法是个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缘因的善性就是常,常在,因什么常在?无呀,没有呀,说这么明了,根本上就没有,你可别着在智慧上呀,还有个智慧上,有个善缘呢,你看在这说都没有,你说怎么办呢?你这不是骗人吗?什么也没有了,这么不是骗人吗?不是呀,你这什么心理都没有了,你这什么也抓不住了,你这心里也不就空了吗?你想想呀,你心里还有什么呢?这就是你的本心就露出来了,你要知道了!你的本心都拿着这个大光明镜子,都拿五色油泥都遮上了,你把这个油泥照了镜子里头,拿了镜子当明白了,哎呀!红的、蓝的、绿的、白的,你看这个知道多少哇,你心思你把油泥擦去,这个镜子一照,把天地都照下去了,你看你这个用处有多大?


这个道理就在这儿呢,就怕你又糊涂了,一个智慧,一个了因的慧性、缘因的善性,这两样都足了,就全凭一个无呀,你没有拿这个代表好说呀,说完就扫光啰!是一个无性,性字也是假定的名词,到了究竟,无有性!连性也没有,你说到了这个地方,你们自己,你们诸位,你们听完了,你们想一想,这个什么也没有,这怎么办呢?你这不是成了老习气了吗?你什么也没有,你心里不能空了吗?「心空及第!」-宗下说的,你就到了家了,你心里一空了,什么也没了,你就到了家了,「心空及第!」这是宗下不有一句成话嘛,就全凭这个空呀,全凭这个没有呀,你再到究竟处,连空也没有了,这心里就是明明白白的。

是吧!上边说了这两句:「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这底下,你别看这么难明白呀,就怕你呀,不常常地发心呀,得要多多结缘,与佛法结上缘,自然就明白了,佛也恐怕人不容易明白。佛种呀,种佛的种子是从缘起,你得要结,常常地与这个佛法结缘,打这上头才能够发起来,你才能够明心见性,才能可以见着这个佛法的所以。头一个字就在这个缘上,这个缘呢,也是性宗本具的,缘因的善性,你要一接上佛缘了,这个了因的慧性就容易明了,一明了!了因就是明了,就明白了。你只要有这个缘,你就能够有这个智慧,有这个缘、有这个智慧,这说是福也修下了、慧也修下了,这个地方所以「是故说一乘」,这是所以,这是说的一乘法就在这两样:一个缘因的善性、一个了因的慧性,所以这个地方告诉这么一句话。底下这四句话是佛的言教,佛说「法华经」,开权显实,有四个一:人一、行一、教一、理一,人、行、教、理,人、行这两个字就不用说了,人是菩萨才能学,发菩萨心,行呢?得行菩萨行,度化众生,底下刚才讲这个呢?这是言教,言教呢?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佛的种子,你总得和佛法结缘才能够起来这个种子,你要是有缘因,就容易有了因,所以这个地方这两样搁在一块这就叫一乘大教-「是故说一乘」。

这两句话倒好,容易明白,底下,就是显这个理啦,这个地方是说的教,教是显理,理是什么呢?「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这是说这个理就在后边这两句上,前两句上这个理就显出来啦,「是法住法位」,就在这一句话上呢,世间的相就永远常住了,什么叫「是法住法位」呢?世间上一切:一共就是,这法就当个样子讲呀,什么样子就住在什么样子的本位上,是什么样呢?所以呢,这一个法性是法,各法一个法相,这两样法:一个法性、一个法相,法性住在法性的本位、法相住在法相的本位,这个世间法就常住了,永远也不怀啦,没有坏的时候了,怎么叫「是法住法位」呢?各有各的本位。佛说的一切法总是两样:一个法性、一个法相,法性是人的觉性,你的知觉,代表人的知觉,法相就是有形有相的,一个有知觉没有形相的、一个有形相没有知觉的,这不是两样吗?这两样才成我们一个人,大家要知道呀!我们这个人怎么是两样呢?见、闻、齅、尝、觉、知,这是一样,身上地、水、火、风、空这五样,这是法相,有形相的;法性是无形相的、有知觉的,一个知觉、一个形相,成一个人,你要各住本位,法性别依赖法相、法相别依赖法性,是什么法住在什么本位上,法性住在法性的本位、法相住在法相的本位,这个世间是永远常住,没有损坏的时候了、没有破坏的时候。

佛字还没解完,就引出来「妙法莲华经」八句偈子,上来已经解释了四句,下面这四句,今天把他略略的解释,这四句偈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这是最后这四句偈,这个佛法的要义就在这四句偈子,就在头一句上,头一句大家要谅解呢,这佛法就容易明白啦,说「是法住法位」,就是这一句,怎么叫「是法住法位」呢?说这个法呀,就做个样子讲,就是方法,说这么一句话,说「是法住法位」,是什么法?说这两种法,在世间上一切事情都包括过来啦,一个法相、一个法性,这个法相在世间上所有的形形色色、宇宙、山河、大地,都在里头包含着,这是法相啊!法性是这个知觉,知觉总不出这六样,就照人表示吧,见、闻、齅、尝、觉、知,眼睛见、耳朵闻、鼻子齅、舌头尝、身上感觉、心里头知道,就这六个,这六个都在法性,就是人的知觉性这一边。这地方恐怕大家一时对这个名相怕生生涩,变了样、变了名相,变了名相容易记着,还容易懂,这个法相,变做一个相分,有形相的这一分子,就好明白啦,经上也有这个成文,有这个现成的这个名字,叫色法,有形色的这一样,就这么一句话叫色法;第二样知见,拿心代表,心法!色心二法也是代表法字,这好明白,大家知道就是色法就代表法相、心法代表这个法性,这个心法、色法,大家好明白呀,心法是人的知觉,所以,谁都明白,色法呢?有形有色、有形有相的,法字当样子讲,说是形相这一样就好明白,心里头呢?心法呢?知觉这一样,这一共是两样,这好明白呀,这两样都住在本位,就是这么句话-「是法住法位」,什么法呢?一个色法、一个心法,住在他的本位上,怎么叫住在本位上呢?说这个形色这一法吧,不借着旁的知见这一法,光这个有形有相的归一路,在我这个形相的本位上,我不借着这个知见,那个心里头那个知见那些法,我不要那个,我在我的本位,在我这个有形有色的这个本位上住着,这叫「是法住法位」呀!

有形相的这个位子,我就住在有形相上,我不借着这个知觉,不借着心里头这个知见,这叫住在本位上,这叫「是法住法位」,那我这个心呢?有知觉,我这个知觉住在我知觉的本位上,我也不向那个有形有相的一块参和,我也不住在他那个位子上头,我就住在我这个知觉这一分上,这叫「是法住法位」呀!是这个有形相的色法,有形色的这一样,我住在有形有色的这个本位上,有知觉的呢?就是心里头这个心法了,我住在我这个知觉的本位上,我也不用那个有形色的那个样,我不要!住在本位上吧!不许参和!这有什么好处呢?知觉住在知觉的位子上、形相住在形相的位子上,大家这都明白了、都好懂了。说「世间相常住」,就这句话,说你要是色法住在色法的本位上,不向心法参和着,心法住在心法的本位上,不向有形色的一块参和,各住本位!这个世间这个相,你不觉得有间断吗?世呢?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间断开了,有时间、有段落,他就不能常在啦!说要是这个心法住在心法的本位上、色法住在色法的本位上,这个世间上就没有无常了,就是永远的也没有生死啦!也没有生灭啦!说永远常在,就这么句话,大家明白啦!

说这个话,你说的可倒明白呀,怎么就能常在呢?是不是?怎么就没有生灭了呢?怎么就没有生死了呢?这是怎么个讲的呢?要紧的就在这个地方,你要是形色住在形色的本位上,有形有色的,这叫色法,他不用知识,不用你这个知觉,你们诸位想想,他自己生来也不知道、灭也不知道,他没有知觉吗?形色这一法,他住在本位上啦,我不用知觉,不用知觉,他有生有灭,他也不知道了,是不是?谁管他叫生叫灭呢?谁管他叫常在呢?谁管他叫无常呢?这不成问题啦!他是不用知觉这一分啦,他住在他的本位上啦,这个心法住在心法上、这个色法住在色法上了,我们这个人的见、闻、觉、知吧!住在我的本位,我不向有形有相一块参和,你们诸位想想,我们这个知见还有个断灭吗?那永远常在呀!因什么呢?因为眼睛看见有形有色的,那有形有色的他有生有灭呀,你那个眼睛的知见随着色相转,耳朵闻听这个声音你就随着声音转,你就成了生灭法了,就有了生灭了,大家这个地方要注意呀!要把这个地方要谅解才行,哪还有生灭?你不自己找生灭嘛?哪有生死?你自个儿找生死嘛!你心思心思!所以这个色法和心法这是两样呀,有形色的是一样、心法是有知觉的一样,有知觉没有形相、有形相的没有知觉,这是各住本位啦,不向一块参和,这个世间上就永远常在啦,说没有生灭啦,也没有无常啦,这个人也就没有生死啦,大家这个地方要注意呀!

所以,佛才说这个话呀,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你是这个色法,住在色法的本位上,你是心法有知觉,住在知觉的本位上,这个世间就没有无常了、就没有生死啦,就常住啦,说这么句话呀!佛这话从哪来的呢?这底下不是有四句偈子吗?「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色法和心法各住各的本位,这个世间上的相就常住啦,这底下有解释啦,「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这话从哪来的呀?从道场上来的呀!佛不是悟了道了吗?因什么悟道呢?上头我说过,夜睹明星悟道啦,这大家都听过啦,我说过了,他夜间突然间看见天上有个东方在起明星,这个明星总有几千万里不止,多少万里也不止,他一看,我这个眼里这个知见,就达到明星这么远哪,这是往远近说呀,要是横竖的一普遍呢,也是普遍十方多少万万里也不止啦,我这个知见就是这么大呀,他是借着这个相分,他不向这个相分一块参,他这个明星是有形相的一分子,有形相的一分子,他这个眼晴一看呢,是有知见的一分子,就是属于心了,他这个知见见着这个明星,被他触动啦,夜&# 35241;明星悟了道了,一睹这个明星,他这么一了然,唉呀!这个明星多少万万里这么远,我这个知见就这么高,这么大呀,普遍十方,遍满一切处哇,「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都是我呀!就这么一心思,唉!这个事明白啦,这释迦佛才明白了,这就是「是法住法位」,明星住在明星的本位上,我不攀缘你这个明星,你把我引动了,我这个知见,不和你一块参和,我在我的本位上,我这个知见,无量无边的大,遍满一切,到处都是我,他也没有形相、他也没有生死、他也没有病,我告诉你说吧,到时候也不用穿衣裳、也不用吃饭,你看这有多乐,多安乐呀!

你看我们这有形相的色壳子,到了时候就穿衣裳吃饭,又怕冻着了、冷着了、热着了,有了病还得找医生治,治不好还得死,你就养的多好,到了七十、八十像我这个时候,论天活着,不知哪个时候死,你们诸位想想,是吧?这是说,这个形相是靠不住的,夜睹明星悟道哇,你看这个明星,到时候说没啦,就灭啦,他转到哪边去了?你看这个日月星辰、天地山河,到了时候都得坏呀,一块都坏,不过是气脉长一点,人的这个知觉呢,永远也不许坏的,大家知道,人自个儿不承认自个儿呀,这个人都迷惑啦,拿着这个有形有相的身体这是我,这冤枉到哪里去了?那么这个身体是什么呢?不是我?这个身体可以说就是我的,这是我的身体,你把这几个字叫开了,就不糊涂啦,这个我是谁呀?这个知觉是我呀,你这个见、闻、觉、知,他没有形、没有相,他也没有生、也没有死,到了时候,也不向你要衣裳穿、也不向你要饭吃,你心思心思!他是永远常在的,这个东西是永远也不死呀!佛他就是认识了他,就悟了道啦!

大家知道,这是「于道场知已」,在道场他知道,形相是形相、我这个知觉是知觉,我这个知见上看见这个明星啦,我可不随着明星转啦,这个形相是个无常的呀,一会儿说转过去了,我这个知见,他永远在,所以这个地方,「于道场知已」,就在这个道场里头已经就知道啦,知道已竟啦,知道了怎么办呢?「导师方便说」,这才刚说的这四句话,这是佛为大导师,引导人,让人离苦得乐,逃出生死的关头来,这是佛告诉他,他是用方便法说,方便法是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佛悟了道以后才说这个话呀,他没悟道的时候,他没说这个话,方便说,再给你一说,这个方法,便当容易讲,方便这两个字,方是方法、便是容易,我就给你们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你要知觉离开了形相,这形相无所谓生死,你这个心里头有个生死呀,你这是知觉的关系,你知觉离开形相呢?那个形相他也没有生死,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生是死,所以你这知觉迷在形相上呢,哎呀!我这死啦、我又有病啦、我又活不了啦,就是弄了这么一套,岂不知你这个不喘气的那尸首坏了,你那个魂灵还有呢,魂灵他还有个体质呢,体质一层一层的吁,就像人穿着大皮袄撂下啦,还有二马褂,二马挂撂下啦,还有小皮袄,你都脱净了,通身不挂一丝,到了这个地方能妥当了,他是那么个意思。这个人是现成的,佛夜睹明星悟了道,他就是赞扬说:「奇哉!奇哉!」太出奇啦!太出奇啦!我这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人本来没有死嘛,无故的就修行,这么修那么炼!怎么炼怎么修呀?哪里有该死的玩意,你一炼就不死啦,你就多活上几万年,到了时候,还得死不是嘛?根本上就有个不死的,你自己不承认自己,你自己不是有个知觉吗?你的知觉也没有形相,他本来能没有死,他到了时候也不想吃饭,那肚子我怎么觉得饿,你的肚子和这个身体你做了活计了,连在一块啦,你心思心思,你要把这早早的放下呢,你得观念,时时观念我这个知觉,与身体就不相干啦,你知道,这个人越到临命终时,就像从房子里…我要搬家啦,就走啦,就出去啦,不用又难过啦、又着了气了,又叫唤、又哭、又嚎啦,哪有这些个事情啊?

他自己迷惑自己、自己害自己,所以佛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太出奇啦!说一切众生,这个人-有知觉的人,世间上的普通人,像佛是一样,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如来是佛的通称,号叫如来)的明智,你明明白白的嘛,明智,有如来的夙慧,生生世世你说有这个善根,这个地方你得明白,你再承认,你要没有善根,这么讲你也不承认。

所以,讲到这里,佛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的明智,有如来的夙慧,有如来的相好。」什么相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都是自己这一个身体,你问问你那个知觉有多大,你想多大他就多大,你执着这个身体,你告诉他,他就是我,你到时候有病,你也作不了主,你就得病,到了时候死也作不了主,说得死,你无故的总迷糊他干什么呢?这个呢-「是法住法位」,你这个知觉住在你的知觉的本位上,你别着重这个肉体-这个有形相的本位上,这还不好明白吗?你们诸位想一想,这还用说吗?还用讲吗?佛就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这个佛叫大导师,引导人的老师呀,这个方法容易让你们知道,你们就知道各住各的本位呀,你拿你那个知觉,别和你的皮肉筋骨向一块参和呀,一参和一块就槽了糕了,你跟他一块受苦,这个道理就在这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佛说世间上一切众人皆有佛的智慧、皆有佛的相好,有佛的智慧是心、有佛的相好是身,身心和佛是一样,你听听这个话,一样我们怎么不成佛呢?是不是?你看你成你的佛,我们怎么还是凡人呢?在世间上受苦呢?有两种病啊!什么病啊?妄想、执着哇!佛说的,他自个儿就说完了,没有人问他就说了,说一切众生皆有佛的智慧、有佛的相好,因什么不成佛呢?这底下说:「不因旁的呀,单单的就是一个『妄想执着』四个字-妄想、执着!你不应当想的想,这叫妄想,你不应当想的想了,你改了还好,还不改,还直抓住了,还不松手,哈!这个佛怎么成呢?所以呀,就成不了佛啦,就因这个毛病,你们诸位想一想,由他自己,他自己不做吗?那你还怨谁呢?极爽神、极容易的事情啊!

所以,到了经后面,引出来的这个话,「楞严经」正文上以后,说的话与这个话统统的不一样,不一样可不一样,佛那是变样的说,统统都归这个理呀,你们不论你说什么话,要不归这个道理呀,那就算是错啦,讲的可不一样,理是归这个理。所以,不因旁的,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不能证佛果、你不能得佛的享受,就是因这个呀,所以这个…佛说到这个地方…这底下……

这「大佛顶」三个字,这一个大字、一个佛字,略略的比量出来了,底下还有个顶字,「大佛顶」这三个字是最要紧的,「楞严经」上这个名字上边这三个字,这个顶者怎么讲呢?「大佛顶」说大佛呀,这个头顶有无限顶相,做一句讲啊,要单讲这一个字呢,这个顶者相也,这头顶他不是个形相吗?相,可是这相是最高的一种相,最高的一种相是什么相呢?他就是佛相,还是照着佛说,说这个大佛,大是照着佛说,这个顶到了这个极顶这个相呢?是佛有的相,佛是什么相呢?佛有三身、有四智,有三种身相,头一种身相呢,普救众生现什么相啊?现百千万亿化身,百千万亿化身,这个数怎么这么多数呢?百千万亿化身,身就是身相啦,不是光在这个娑婆世界,在印度现了个丈六身子-老比丘相啊,这是救度我们人哪,这是他的一种相,最低的相。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道,为引导我们这个人,其实成佛成了多少万万回了,他才成,他是引导人,这是说百千万亿应化身相,百千万亿应化身相;再向高处说呢,圆满报身相,千丈卢舍那,卢舍那佛,翻这个净,他这个清净遍满一切处,佛身就不用说多大啦,他给菩萨说法,他现相现一千丈高,我们这个人哪里听得了啊?你心思心思,他是教训那些大菩萨呀!现千丈卢舍那,坐千叶莲花台,教一切菩萨法呀!

那个时候我们这个人都听不着啦,所以,这是二种相;三种相呢,清净法身相,清净法身遍满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处不是他的本相啊。才刚说佛有这三种相,我们人人都有,你看说的这么热闹、这么多,你转过来,就是佛有,我们人人皆有,因什么呢?有我们怎么弄不上呢?头一样,不知道,第二样,知道了还不容易信,好容易信啦!还不容易照着学!就是这个事情,不容易知道、不容易信、不容易学,他因什么不容易学呢?我早明白这个理,当下还没这样学,我要学好,早就成佛啦,是不是呀?他不是一天半天的工夫容易学成的,所以我这是说这个理呀!

佛有三种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这个相是和佛一样的,说是因妄想、执着,我们要想学,难学的是什么?说是个妄想、执着,不容易去呀,你把妄想、执着去了,你转过来,你就学佛夜睹明星,你设身处地,你就看我看见这个明星,这是谁看见的?就是我们这个知见,你就看我这个知见有多大呢?有多远呢?有多高呢?要能够这样讲,直接着比他那个百千万亿化身、比他那千丈卢舍那坐千叶莲花台、比他那清净法身上遍满一切处,这是人人能做得到的事情啊!然而,不是一做就行了,必需要有夙根,前世就修好啦,他这个人闻到了就信,就怕你没有信心,有信心是人人有份,是人人做得到。唯独这个佛法,人不容易明白,明白了还不容易信,信了还不容易照着学,这个妄想、执着太多,怎样去掉呢?我不知道旁人,我总想去,直到现在也没去净,一半也没去呢,要紧的就是去妄想、执着,解释这个「楞严经」,必须依着五重玄义,第一重玄义已经略略解释过。

当下解释第二重玄义,是显这体,解释名字,是依这个名字解释名字,显体是依这个文义,显这个实体,这「楞严经」是依什么为体呢?依「如来藏妙真如性」为体,这七个字是一部经的具体,这个体不是这么一解释就算完了,得要依照着解释的这个名词,要显出这个体来,这个体本来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不可思是心里思想不到呀、不可议是不可议论的,你说到不可思议,你怎么拿文字解呢?说依这个文义呀,能显出这个理体来,这个体就为理的一个具体呀,拿什么文字显呢?就拿这七个字-说「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三个字,先得解释这个名字,然后才显这个体呀,这个名字要不知道,这个体也没法显。说如来这两个字,这得要解释解释,怎么叫个如呢?这个如,简单说就是一个不变之体,他这个体不能变化;这个来是个随缘之用,这个不变之体和这个随缘之用和在一块,怎么叫不变之体、随缘之用呢?这个显体的这个文,你要说体必得说用、说用的时候还必得说体,虽然这样,可到底是体、到底是用呢?说用的时候、说体的时候,随胜立名,哪面胜,哪面就算是名;体的这边说的胜就是显体、用的这边说的胜就是显用。怎么叫随缘?什么叫随缘之用、不变之体呢?在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随缘。随缘的时候还藏着一个不变、不变里头还藏着一个随缘,所以底下搁一个藏字,叫「如来藏」啊!这个字本来是一个收藏的藏字,怎么念藏(宝藏的藏)呢?这个藏是一个名词,有能藏所藏,有藏这个东西的地方、有所藏的这个物,佛一看,就说藏,所以这是个名词,藏(收藏的藏)呢?是动辞,

所以这叫「如来藏」啊!这「如来藏」这三个字,这个意思是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在这个地方依着用还显这个体,所以如里头藏着个来、来里头藏着个如,互相包藏!所以就叫「如来藏」。这个如刚才说的,就是一个不变之体、这个来就是随缘之用,随缘的用就是变化的,一个变化的、一个不变化的,如是这个不变的体、来是一个随缘变化的用,这两个字大家可以知道,在随缘的时候,随缘就是变化啦,变化的时候就不变,这是说变化的时候能有个不变,说来呢?不变的时候有个变,这个道理怎么讲呢?简单说,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你看这个意思,一听就难懂,这个名词,把世间上所有一切一切的都包括在一块,立了这么一个名字,说哪有这种事情呢?说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呢?说世间上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么一回事,若不是这么一回事,决不立这么一个名字,是人不在这个上头研究。要说他也不留心听,他一听这个名词,也就觉着顶生涩的,说以什么为凭据呢?说是在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随缘,说一句普通的话,不变的时候就变、变的时候就不变,说这话就像迷糊人似的,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道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世间上一切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一回事,人不留心,所以你也这么说、我也这么说,马马虎虎的就过去啦,说哪一种东西,能可以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呢?是不是呀?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随缘,变的时候就不变、不变的时候就变,这就好懂啦、好明白啦,先拿几种事情举出来,先把名词懂了,然后再显这个理,拿什么呢?先拿这一种有动作、没有知识的东西说个比喻,拿他做个样子,有动作、没有知识的是什么呢?你就说这个大海里头的水吧,他是一个活动性的、没有知识,所以这个海水,要不刮风的时候,平平静静的,这就是个水的本体,这就叫不变,他没改变哪,没改变的时候,怎么就随缘呢?那个缘哪,就叫帮忙,他就是帮助的助缘哪,这个不变随缘哪,随什么缘呢?要来了这个暴风,起大风啦,这个风就助着这个水就起了波浪啦,拿这个风一刮这个水,这个波浪就起来了,这是不变随着缘就变化了。不变的一个水体,拿风那么一吹,就起了波浪啦,就变化了,这是不变因随缘而变,不变而变、变而不变,可就说一边啦,怎么由不变就变啦?这底下由不变而变,就是这个随缘了,这一随缘,还有个不变,成了不变啦,这个不变里头还有个变、变里头还有个不变,怎么变里头还有个不变呢?这个水呀,已经变了,变成波浪了,这就变了,怎么叫不变呢?变里头有个不变哪,这个波浪虽成了,水成了波浪了,然而这个波浪还是水呀,虽然成了波浪,水可没有变,波浪不能说不是水呀。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头回说的是不变随缘,第二句是随缘不变,虽然是随着这个风的助缘起了波浪,随缘里头还有个不变,随缘就是起了波浪,波浪还仍然是水,仍然还是海水,海水没变,这个地方,变而不变、不变而变,这是一个无情的动物,这是指着水说。再举一个矿物呢,就好比,假定说,佛前有个铜香炉,你想着要把它化了,造一个佛像,当然是你有这个心,没有这个手艺,你不能成功啊,你找这个会手艺的人帮忙是助缘哪,这个铜香炉它原来就是个不变化的了,它还得随缘,来了一个铜匠,就把它生上火,把它化开了,化开了翻成沙,那是造什么呢?造佛像,拿铜香炉造一尊铜佛像,这铜匠他有这个手艺呀,他一帮助,心里这么一想,他就是一个助缘,他助着这个铜就变化了,变成个佛像,这就是不变的铜香炉,他变了个佛像,是不是?他不变是随缘了,随着这个工匠、随着他的手艺,就变成一个佛像,这不变随缘而变哪?由这个因缘他就得变,不变随缘,这虽然是随了缘了,里头还有个不变,怎么还有个不变呢?虽然是造成了一个佛像,这个铜还是没变那,这个相变了。香炉是个相、佛相也是个相,这个相变啦,原质没有变哪,他这个铜可没有变,所以这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是说个矿物,它变里头含着不变、不变里头含着变,所以拿「如来藏」这个名词讲,如是不变之体、来是随缘之用,他是表示这个意思。你假比这都是矿物,无情之物,再说有情的物呢,也是不变而变、变而不变,你就说我们这个人吧,我们这个身体,他不变就随缘、随缘就不变,怎么叫随缘呢?怎么叫体呢?

人体是个具体,你有这个身体,有行、住、坐、卧,这一天总变化,你自己不知道,说这个行、住、坐、卧,你们诸位来这里,走步这不是行吗?行在这里又住下了,住着住着又坐下了,坐在这里听经完了,回到家累了睡觉,就卧下了,这叫行、住、坐、卧呀,虽然是不变,行、住、坐、卧总是变化呀,他这是不变就随缘啦,什么是变而不变呢?你就是这么变化,这个身体仍然还是个身体呀,这个人的身体何尝变呢?所以有体有用,拿这个话说,他是让人明白,这个体、用是不相离呀,经上他立这个名词就是为显这个体,这个体不好讲,这体上就有用、用上就有体,讲这个体,讲这个用,有什么用处呢?你说了这么一大堆,比如这个佛法上,大家可要知道,他有这个总题,都得归在这个题目上,哪个总题呢?释迦佛他三十岁夜睹明星悟道哇!我不是讲过两三遍了吗?大家也都常听见,就是这个夜睹明星悟道,才悟了道,他说了四十九年法,说的一切经都是说这个夜睹明星悟道哇!是变化着说呀,别疑惑着,此不是彼、彼不是此,说是这一种呀!你心思还有多少事,你把这件事明白了,你就开佛的知见啦,能成佛,他是这个意思。夜睹明星悟道与「如来藏」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呀?这底下就显这个体呀!体是什么体呢?就是人的性体,人人天然具足的三种佛性,是什么佛性呢?是正因的佛性、缘因的佛性、了因的佛性,正、缘、了要分别开说呢,正因的理性、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了是明了、是智慧,人生下来天然的就有这三种佛性,正因是天然的理性,天然的理性,他非有因缘,他不能发动变;缘因的善性,他因有这种缘,他心里头就明白了;了因的慧性,他这么一明白,就认的自己正因的理性啦!

大家要知道,上来不是也说过吗?「佛种从缘起」,佛的种子由缘上起来的,缘是什么呢?由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他是什么因缘呢?就是见着这个明星,这是他的助缘,说好比这个海水,有风它就起波浪,他这个见性,就好比海水是个不动的,他一见了这个明星,他就发动了,他发动什么?这个明星就是个缘,好比刮的风,他就是个缘,他这底下就是了然啦,这缘因的善性,结上这个缘啦,他眼睛这个见性见着明星,他心里就了然啦,他心里明了,是了因的慧性,这是个智慧,大家要把这个理明白了,这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叫「如来藏」。所以他夜睹明星悟道,这个缘就在这个明星上,明星是他所见的,从这个地方,大家就可以醒悟,明星是一个所见的,就能引起他能看见的这个见啦,其实是一而三、三而一,他不变就随缘,他不变的这个佛性,是正因的理性,也叫正因的佛性,这个正因的佛性,他有这种缘,什么缘呢?若不是借这个明星,他就不能认识自己,他借着这个所见的明星,他本有的见,自己不能见自己,他因这个明星是所见的,他体会到这个能见了,能见的就是了因的慧性,他明了啦,这是一个能见、一个所见,这个地方得弄清楚了,所见的是明星,能见的是了因的慧性,这个了因的慧性能看见,能看见、所看见的,这是两个见,明星是个所见,有所见引起了能见,能见从哪里来的呢?能见说是从这个本见上-正因的理性,这是三因:正因理性、缘因善性、了因慧性,因这缘因就发生了智慧,发生了智慧,他就认识这个本体啦,本体反过来呢,又认识这个利用啦,他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是不变里有个变、不变是变里有个不变,他这个变都在人的这个知觉里头,这个知觉分三层:一个能见、一个所见,这好明白,这个本见呢,本看见的就是那个正因的理性,他本来就有个知见,他因这个知见,起了所知见,又在所知见的上头立下一个能知见(头上安头),他自己就在能所两面作生涯,永远也不认识自己的本知见啦。他借着这个所知见,他这一了然呢,这就是一个能知见,能知见见到所知见,由这个就显出能来了,由这个所有的桌子,显出我这个能看见的见啦,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地方还未到家,由能见见到所见,还没到家,这个「楞严经」后边就有,「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把这两句话弄清楚了就好办了,你「见见之时」,你拿本见见着能见之时,能见看见所见容易,我眼睛有个能见,你那个物是所见的,谁能见着这个能见呢?所见由能见见着了,你见这个能见的这个见,就不容易啦!能见的这个就是本见,本见就是正因的理性,这个正因的理性,他见着这个能见,这叫「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本见见着能见的时候,「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本见就非是那个能见了,这是三层:所见、能见、本见。所见是明星、能见是智慧,智慧的本性是正因的理性-那就是一个本见。他由本见生出能见,见着这个所见,本见见着所见,由这个所见就显出能见,显出能来,然后这个本见再见着这个能见,这个经文后面都有哇,见本见之时,「见非是见」,你那个本见见着能见的时候,见的那个见就不是能见了,何况所见呢?

大家把这个理分析开了,这是为的什么统统都归这一个理,这三个见弄清楚了,所见由这个夜睹明星就显出个能见来了,能见见到所见了还容易知道,都容易明白,见是见那个光明相,这个本见要见着这个能见,这自己就见着自己了,这个地方他就是一个不变之体呀,起这个随缘之用,随缘就随着这个明星的缘了,要没有这个明星的缘,自己的本体仍然是自己不认识自己的本体,所以由明星起了这个所见,由所见就显出能见来了,由这本见,然后这本见又了然这个能见了,他了然这个能见呢,他就见着他这个能见了。他(本见)见所见,再见着能见,在这个能、所上显出他自己本有的本见来,这个地方这就叫见性,见着自己的本性了,说难明白就在这个地方,这虽然是难明白,不能够不研究、不能够不说,要不说就永远的不明白。所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你这个本见见着能见的时候,这个本见决不是能见了,根本上他自己有一个正大光明的本见,要能够以这个本见,使用这个能见所见,就作了主啦,这就成了佛啦!这就是随缘,然而就不变,仍然是成了佛啦!我们这个人都不能作主,自己把自己的本知、本见迷失了,我们这个人连能见也够不上,只认识个所见,就是认识我所见的,就算对啦,他不知道那能见的是谁,那本见更不知道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七个字是五重玄义第二重玄义,这是显体的文,上来解释「如来藏」三个字,也没解释完就到了时候啦,今天这又接着,稍为一解释,这个如,当然是不变之体;来,是随缘之用。在如的不变之体就含着来的随缘之用、这个来的随缘之用就含着如的不变之体,所以这不变的时候就随缘、随缘的时候就不变,互相含藏啊!因此三个字立名就叫「如来藏」。这藏字本是个藏(收藏的藏)字,怎么念藏(宝藏的藏)呢?这个藏(宝藏的藏)就是一个动辞,含藏就是一个名词,一定的一个名词,这个能藏、所藏一定了,就念藏(宝藏的藏)。

由这个不变之体发明随缘之用,引出了世间上几种事情,是为使大家起信,相信这个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又引出来呀。夜睹明星悟道,所以佛说一切法说了四十九年,总不离这个夜睹明星悟道的这个总题,大家得把这个地方记住了!你管他是讲哪一部经,也离不开这个题呀,因什么呢?佛夜睹明星悟道,他就是照着这个道理,他说一切法,说了四十九年,没有两种事情,夜睹明星悟道,怎么合乎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呢?他怎么能说归这个题呀?「夜睹明星」,睹者见也,突然间看见了,就是这么一句话!这突然间见着了,这是因着明星,才发明出来这个观见的这个见性啊!看见的这个见性啊,在这个地方这是一种因缘,这个见性就是一种不变的体,根本上就是个不变的体。我们人人都有眼睛,哪个眼睛都有见性,就是我们这个人在地球上,你假定说,也不管是见不着明星,你看见日头(太阳)、看见月亮一样,你那个见性,就集在那日头(太阳)、月亮里头了,由这根前放这么远,你可要知道,这是因这种因缘所见的这种相,普通的你自己这个知见,这个知见这叫缘因的善性,这个人人都有天性,秉天性所生,天性有三种天然的:一个正因的理性、一个缘因的善性、一个了因的慧性,这三种东西是一体二用。

正因的理性是个体,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这是一体起了两种用法,这两种的用法,这个夜睹明星,睹见的这个见性,你要知道,这就是一个体,这个体就是一个具体,他发动了这两层的作用,头一个这是天然之势,他没见着这个明星的时候,这个见在眼睛上头,他也不知道有见,是不是?也不理会呀,天然的嘛!他一见这个明星,这是他的缘因的善性,他一触动说我这个见性,我这个眼睛一见,见几千万里也不止,若有这么远,当然是还有比这个大的了,所以竖穷横遍没有边际了。这一比呀,这是拿见着的这个明星,所以这种世缘,缘因的善性,就发动了他的了因的慧性,了是他心里明了,开智慧啦,说是怎么开的呢?这是天然的,见到这个明星,这是所见的一个物,明星是个光明的,他这个明星没有了、黑暗了,有的时候就是明了,一个明、一个暗,这个地方他是天然的,就起了这个智慧啦,这把他引出来了,怎么引出来的呢?他自己觉得我这个见就这么大呀,由这个大上他一看就小看了,说我见明的时候,我这个见也不明,见明这光明是所见的了,眼睛是能见的了,说我能见的这个性决不是光明,这光明要没有了就黑暗了,这个见性,能看见的这个见性,他也不是黑暗,他不随着黑暗转,从这里就显出人的这个见性啊,是不生不灭呀!大家知道,这是显人身有一个不生不死的这个性啊!

自己不承认,承认什么呢?承认这个色壳子,有形色的,到了时候就死,到了时候就许病,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人人脱不过的,不承认自己这个见性,完全的就认识这身体呀,这是我,这个迷糊就迷糊在这里了。由他见着明星,他心里头的智慧他知道了,我这个能看见的这个见性,就大的不可说,决不是那个明暗啊!我见明的时候,我这个见决不是明,明没有了黑暗来了,我这个见决不是暗,哈!这个地方自己认识自己了,说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这个地方要认识自己,站住脚跟,起了观念,在这个地方就是小乘圣人,这可能开圣人知见,这就能超凡入圣,他的站住了脚跟,这是行完了,他悟了这个理呀!

也就忘了,也就没有什么用了。由这里他又知道了这个明暗是有生有灭呀,我这个见性不是明暗,是没生没灭,这才认识这个不生不灭了,这一转就认识了,这身体也就是所见的物,像明星一样,无非是近一点在眼前呢,这东西到了时候也得坏呀!这个地方认识这个不生不灭的了。他要是有强劲的人、有智慧净的人、根器深的人,在这里不能住下,这就说不一啦;在这里要是得少为足,这就是小乘圣人了,他得一个偏真理呀!得着了见性,这是不生不灭呀,他就住下啦;你要是根器深的人,还得一转,这种人有两层生死:一种分段生死、一种变易生死,像我们这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变易生死,就知道有分段生死,什么叫分段生死呢?人活几十年,告一段落,人生不过七十年、八十年算一段,这个人一个人一分子,指什么算一段落呢?这个身体呀!这算一分子,这是有数的、有年头的,活几十年叫一段落,这是一分子一段落,这叫分段生死,这个分段生死从哪里来的呢?由变易生死来的,变易生死是根,人要知道这个分段生死不是我的根本,知道我这个见性,见着这个有生灭的,我这个才没有生灭呢,这就把分段生死了啦,在这里要站住脚跟,起这种观念,天天如是,怎么叫用功?用功朝于斯、夕铃斯呀,无中间之伟人,吃饭的时候也不忘,造次必于斯、颠沛必于斯,你就是多忙,这个心里也得起这个观念,也就像寻常我为衣、食、住,就像这个观念一样,这就转过来了,回生换熟哇!把那个生的生灭性搁生了,你把这个不生不灭性观熟了,这就相应了,这个人这就了生脱死,不是把这个生死炼没了,明明了了的,根本上,我就没有生死,所以这个地方嘛,你要在这个地方住下了,不能再向上进,这就叫小乘圣人,这叫出世法位,这是照小乘说的,要是大乘法呢?是世出世间法,这才叫佛法,由此自己醒悟了,醒悟了我所见的明、所见的暗有生有灭呀,这是比做人有生有死。

他自己回头一想,我这个能见的这个见,他是没有生灭的,他见明之时见不是明、见暗之时见不是暗,在这个地方他不住果,不住下了,我就算个结果,他的智慧深他这么一转个说,我明白了,见着这个明星有明有暗,我知道有生有灭呀,我这个见性没生没灭呀,我见明,见不是明;见暗,见性不是暗,自己向深处一想,我这个见还有看见的没有呢?我看见有明、有暗,谁看见我这个见呢?这个道理又一层,说见明,见不是明;见暗,见不是暗;见见吧,这个见还不是见,你要根本上那个见性,你要明白了,那见不是这个见,不是明星时的那个所见,既不是所见、也不是能见,到了这个地方才归到这个佛法上,这才了了变易生死,两层生死都了了,在这时候上,说这个道理是怎么个意思?到了这个「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等到「楞严经」后面有这个成文,那个地方比这里说的还明白,佛恐怕人不明白、不承认,所以说在这个地方-「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人都不容易会到了,你说见明、见时还容易会到,见明呢?我这个见性不是明;见暗,我这个见性不是暗,谁是我能见明、能见暗的这个呢?这就是说人的那个本体。他一体天然的有二用,所以这叫三佛性:正因佛性、缘因佛性、了因佛性。

若分开说呢,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正因的理性,这是人人都具足的,人自己迷惑了,佛是怜悯人,所以出世特意的示现,说是我夜睹明星悟道,给你们看看,这是引导人认识自己,人都自己不认识自己啦,人在世上受种种冤枉的苦,怨谁呢?就是怨自己迷惑了,所以说到这里,是这么个意思,这个「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说不容易会到了,只可以说到这里,自己去领会呀,说这就是见性的体所见的明星,这是所见。有一个能见明星的这个见,能见、所见发于哪里呢?发于这个本见,这个本见就叫不变之体。

大家知道,由不变之体就起了随缘之用,随着这个所缘的这个明星,随缘起了用啦。二用也没离开一体,所以一体起二用,不变随缘,二用仍归一体,这叫随缘还有个不变,还归这个不变之体,这正合上那个「如来藏」。如者不变之体、来者随缘之用,在随缘的时候就不变、在不变的时候能随缘,所以就名叫「如来藏」。所以这个正因的理性,他是一个体,就是人的一个见性,他一体起了二用,起了个所见的-缘因的善性,由缘因的善性,又引起了一个了因的慧性,这是一体起二用,说这个话为什么呢?正合上「如来藏」这三个字,这个「如来藏」是一体一用,他所以一体起一用,要是转过来说,这个藏是个体,如来就成了两个用,这就像这个井卒之治呀,都是一定的,有一体一用的时候、有一体二用的时候,一体二用、一体一用,这是合在一块啦。上来讲这个「如来藏」三个字没讲完,今天这算交代了。

底下还有这个「妙真如性」,这七个字已解了这三个字-「如来藏」了,怎么叫「妙真如性」呢?真如这两个字,一切大乘法以他为正式的理体。小乘藏通二教,小乘二乘圣人,都不行,他没有这个理体,够不上真如这两个字,说到这个地方,正式的显体,这个体、这个真如,有两种名字:有别教的真如、有圆教的真如,这两个真如有深有浅,都叫真如,分别由哪里分别呢?你要在别教里头,他比圆教浅一层,直接着就叫真如哇,这个地方,又正式的加上一个字叫妙真如,性字承着上头把「如来藏」都搁在一块,如字归在一性,这个性字不好表示的,说出这个话来这是表示呀,这就是一个曲引旁征,决不是直接着说的这个事呀。

人都由说的这个话慢慢悟这个理,照佛说的这个话,自然的人人都能会到了,这个本性是人人本具的东西,也不是学的,所以这个地方解释真如两个字,他比别教里头高,加一个字,叫妙真如,这个妙怎么讲呢?说是不可思议,妙真如,不是你拿嘴说的到、拿心想的到,你说不到、思想不到,你可以由这个思想慢慢的会,你直接着想,想不到,你说也说不到,不可思议的,你要能会呢,慢慢的也可以会到这个道理呀,说到这里真如两个字,什么叫真如呢?所以这个佛法是讲究要求真实呀,这个真对什么说的呢?对着假说的,说世间事情,哪个是假的?我们这个世间上的人,所说的这个话、所承认的都是假的,哪一种也不是真的,你说的这个话怎么决断呢?还有可凭的,什么可凭呢?当时就可以评论,随便评论,怎么个评论法呢?你就照真如这两个字,你就可以评论世间上一切一切说真如、说求真的,怎么样求呢?这底下搁一个字就得如,非如不能真,有这么一句话呀,怎么叫如哇?各如本位呀,就是真的呀,你要不如本位就是假的。怎么叫如本位呀?怎么叫不如本位呀?是不是?

所以我们这个世间上的人,哪个人也没如本位,所以佛出世说法,把这个意思给说开了,哪个明白人、有善根的人,听到就接受、就能领受,没有善根那就难说了。所以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如字上就能真哪,所以佛临入灭的时候,阿难尊者问佛,你入灭以后这四十九年说的法,可以集成了经卷,这个文字一起首,得用什么文字的字句呢?佛告诉他两个字,「如是」二字呀,凡佛说的这个大乘教、小乘经都搁到一块,都得将这个「如是」二字起头,不信你们诸位看佛经,他就重在这个如字上,这个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各如本位呀,要不如本位,这事情就多啦。你就说世间上一切名、一切相,那个都是假定的,

大家要知道说是这个人富贵呀,这个人依着什么来的呀?依着贫贱来的呀,借着贫贱就说富、因着空就说有、因着好就说坏、因着上就说下,这统统是借来的名字呀!假借的名字,大家要知道哇!你们诸位说是不是?你说个来就有个去、你说个大就有个小、说远就有个近,就怕你不开口,一开口就是个对待,对待就是假借的,要不说都是假的呢,那么怎么就不假呢?就得如哇!说真啦!真才能如,非如还不真,怎么叫如呢?你在本位上论,你不借外缘,你们诸位想想,一切的法不借外缘,你就没有名字可叫啦,你要不叫外面有恶,你因什么叫善人?要外边没有穷人,你因什么叫富人?没有贱人你因什么叫贵人?要没有长怎么叫短呢?要没有方你就不会说圆,说方你借着圆的、借着长你就说短,你得假借,你不假借你这个名字不能成立,你们诸位打打这个算盘,所以要不假借呢?各如本位呀!你说大在本位上不借着小说,大的名字就没有了,说是我富有钱,你不借着穷说,你的这个富的名字就没有了,不成立呀!说这个你们大家想一想,都是假借的名字,人都是自己以假作假,不求真啦。

所以佛法他要求真说,世间上什么是个真的呀?你要如在本位上是真的,本位上是什么?本位上你不借着外边的假借,不借!一借就是假借,要不借这个名字就没有了,名字没有有什么好处呢?名字没有你就不起分别心了,你要不起分别心,你这个人别说是急,连善也没有了,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你看讲到这里,这好似没有意思似的,这个地方这是修行的真法子,大家要知道,要说是不起妄想,怎么不起妄想啊?你把外边的事情都看假了,你就如在你的本位上,你心里也不想长、也不想短,这个地方就是如哇!所以就给他加上一个真字,这叫真如哇。这个真如,这是法相的一个名词,这在别教里真如是个理体,你要研究这个理,到了这个地方就不能说啦,无名无相,到了这个地方,心就住下了,就不打妄想了,所以你因为什么打妄想啊?这个胡思乱想,不应该想的你乱想,气血耗没了,就一挺尸,人都是如此,你们诸位想想,这道理就在这里,哪还有实在的呢?哪有真的呢?就是自己这个心哪!你不要妄用就是真心,你妄用就是假的,这真如两个字,说因着如就真,你要不如本位呢,就得假借。

所以说长是对短说的,你要如在本位呢,就没有名字啦,不借着外面说,没有话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这条道要断了,你这个心就不行动了,这心要不行动了,你这个地方认识你这个不行动的心哪,这就叫明心哪!你的心就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妄想心,他胡思乱想,拿着这个最宝贵的这个心就用错了,这是人根本上错的地方,要不怎么受苦呢?要能够把这个心在本位上坐住,如在本位,这个心的名字也没有啦,像我们这个真如两个字,真从哪里来的呢?非如不可呀!因如才真,要因如才真,为什么不叫如真?你还叫真如干什么呢?是不是呀!他这里头有个道理,所以这里头有两层意思:有一种尊重的地方、一种他随着言语之变,因这两种事情,他本如才真,他不叫如真,他叫真如,言语之变在哪里说呢?这言语之变是在这里,假比这个人是个善人,因什么叫善人?因这个人能做善事,人善就叫善人,你不能因这个人做善事叫人善,是不是呀?你得管他叫善人,说这个人好,人好转过来叫好人,说人如就真哪,这个名字就叫真如,是这么个意思,这是一种随着言语之变,若用这个理呢?一个如字为贵,这个真字还是假借的,真对着假说呀、假对着真说,这是个对等的名词,这个如是各如本位呀,不假借,所以这个名字才叫真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佛顶经」第三重玄义明宗以不生不灭因果为宗,这上来是解释了两重玄义,第一重玄义就是解释名字,第二重玄义是显体,显这部经的这个理体,现在到第三重玄义,是发明这部经的宗旨。这「楞严经」的这个宗,依这个不生不灭为宗,这三重玄义是最要紧,因什么呢?第一重玄义解释名词倒容易,第二重玄义是显理体,这第三重玄义,发明趣向宗旨,这是最要紧的地方,我们这个要紧的意思,我集下几段都印成片子,让大伙看看,容易了解,解释完了,还可以拿到家里去看,可以研究研究。

因这段文要紧,他上边承着这个具体,底下接着一个利用,都在这个宗旨上,所以这个不生不灭,从因可以能克果,以这个为宗旨,这个道理是最关重要的。我们这个人心哪个人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生死是很要紧的,这是个关键,所以人都知道,生死是个苦恼的事情,谁也免不了。佛出世说法,就为使人免去这个生死苦,所以这生死苦因什么有的呢?就是因世界上人不知道、不明白,他错认了啦,这个人在世界上就受了苦啦!

怎么错认的呢?说他依这个世间上的生死,是一种痛苦的事情,谁也脱不了,有些个旁门外道,他想炼这个不生不死,炼长生不死,这都是骗人的事情啊,我问你传这个不生不死的道理,你老师活了几万岁呀?他长生不死吗?可是你的老师也没找出一个活几百岁的来呀!你这不是骗人吗?哪个地方有个不生不死的呢?所以这个人错、不明白,说错在这个地方,错认了生死啦!怎么错认的呢?在根本上说是生死是假定的名词呀!能没有个生死,没有生死,怎么还有生死呢?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又哭又嚎、痛苦烦恼,你看这些事情,就是在根本上错认了,你要明白、要不错认呢,根本上就没有生死,这个道理怎么使人信呢?怎么可以使人明白呢?所以佛大慈大悲呀!

世间人都怕这个生死,佛才出世,把这个道理给人说明白了、说清楚了,你要认识自己有一个不生不死的,你错认了这个生死的当了自己啦,这是错的地方,怎么错了呢?你以这个身体为我,这就是一个大错的地方,这个我就是主宰之义,我能作主吗?你自己作不得主,一天比一天老,非老不可,老大了劲说死说死,非死不可,你怎么说能作得了主呢?你不教他死不行,有了病你说得难过,你说是我不难过不行,由不得你,因什么呢?因错认了啦!这个身体呀,不是我是谁呢!得加上一个字,我常给人说这个字,这个身体不叫我,叫什么呢?加上一个字是我的身体,这么讲就好办啦!哪个人没有身体呢?这个身体是我的身体,要是我的身体还得有个我,是不是呀!谁是我呢?我,我的,这个地方得要弄清楚了,这个我呀,就是人天然的知觉,这个知觉性,大家知道哇,哪个人没有知觉性?你这个知觉自己不认得自己的知觉,你就错误了,你拿着我的就当了我,你看你这冤不冤枉,你身上这个知觉他从来也没生过,他哪个时候有死呢?从来他也不生不死呀!

你自己不承认,只承认有生有死的这个身体,你拿着这个当我,其实这叫我的、我的身体,好比这个桌子,这是谁的呀?这是我的桌子,我使用它,坏了再换一个,你看这个身体吧,是我的身体,得使用他,使坏了我再换一个,主人翁呢?能换的是谁呢?就是那个本有的知觉性,大家要知道,这一个知觉分了六样:见、闻、齅、尝、觉、知,眼晴看、耳朵闻、鼻子能齅味、舌头能尝咸淡、身上感觉痛痒、心里分别是非邪正,哪个人没有呀?你们诸位想想,人人皆具足哇!谁没有见、闻、觉、知,这个见、闻、觉、知叫我,你不知道吗?你往往说,你知道不知道哇?我知道了,你承认我知道,你总拿着这个身体当我,这个身体是我的,我是我、我的是我的,这个地方要清楚了,就客易商量,就好办了。

所以佛在一切大乘经上,常说这个有不生不灭的道理,世间人多有不明白、不肯接受,佛说这个意思呢,他是个真理呀,你说这个人他认定啦,自己有个生死,这地方有个生死,就按佛说的意思吧,说你认定了有生死,佛说没有生死,这个道理怎么分析的开呢?说你要想明白这个道理,你要认真的有研究,佛也说过,说是你要认真了世间上有个生死,佛经上说生灭,又怎么说生死呢?这是两个说法,这个生死范围小一点,在此是个名词,说生灭呢,这个范围大一点,怎么个理呢?照动物说就有生有死,若照着矿物植物连动物说一块呢,就叫生灭,大家就明白啦,这生灭包罗的广,生死光照着动物说的,我们人有知觉都叫动物,驴、骡、牛、马、蚊、虻、蛐、虫,这都叫动物一类。这个宇宙、山河大地所有的这一切物件,这都是光有形相,所以他就不叫生死啦,他没有知觉叫生灭,这个人生死合在一块也叫生灭,佛怎么说是没有生灭呢?佛说你承认有生灭,你把这个道理说一说,是先有生是先有灭?还是这个生和灭是一块发生?这三个问题,你要说清楚了,就算有生灭,让你说,你说是先有生后有灭,是不是呀?你要是说先有生后有灭,先有生,你问他以什么为生呢?你原先有个灭才说有生啊!灭了这个东西又生出来了,你先有生没有灭,生的名字怎么起的呢?是不是呀?就不好起啦!你要是说先有灭,因什么你就说先有灭呢?若有灭以先当然是有生了,你没有生拿什么东西当灭呢?这个地方说不过去呀!

你说先有生先有灭都不对,那生灭一块呢?这两样不同,生就不灭、灭就不生,不能并着引啊,你这个理说的出吗?说这就是略略的一解释,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上又解释的明明白白,龙树菩萨遵着佛的这个道理解释这个不生不灭,使人好明白这个生死是怎么回事情,随后这龙树菩萨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诸法这法当样子讲,世间上诸般样样不自生,没有自个儿就生出来的,你说有生,你说哪个东西是自生的?是不是呀?你假比说这个桌子在这里,他自个儿就生出一张桌子吗?这话就说不出,假比有一个聪明人来啦,这个桌子是木头成的,木头生出来的,这木头太多了怎么都不成桌子呢?再来一个聪明人就说啦,这是木匠做成的,不是这个木头自个儿成的,这是木匠他做的,你问问他自己没木头可以制成桌子吗?所以说亦不从他生的,亦不是自个儿生的,「不共不无因」,也不是共生的,若说是共生的当见桌子,为何不见木匠?也不是无因生的,不因着木头自生,不因着木匠它生,也不是木头和木匠共生,倒是怎么生的吧?这是因缘所生法,当体就是个空相,哪有生灭呢?这个不生不灭因果为宗,以不生不灭的因果呀,为这一部经的宗旨,说这种道理呢,就有根据呀,就根据这一篇文上第一段第一决定义云,上头很有几个决定了,说:「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这先说这头几句话,说是这个人都怕这个生死,哪个人不怕死呢!佛出世说法,说这个不死的法门,这里头借着这个第一决定义,说得怎么办呢?先得自己审定观察呀!说「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你应当审定了,你自己观审观审,从因地上你一发心,从因地发心,你这是个动机了,里头一发动,与果地觉为同为异?将来你这个心一发动,你这个心是个什么心?

我先问问你,这个心是一个因那,将来你奔的这个结果呢,他有因必有果了,你先审定了你现在的这个心,说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与将来结果的那个心,是「为同为异」呀!是相同是不相同?这个因和果都是一个心,一切唯心造,是心成的呀!说是你现在发动了这个心与将来的结果,你自己审定审定、观察观察是为同为异呢?是相同是不相同呢?这底下问这话干什么呢?说:「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灭果,无有是处。」这是佛告诉你使你审定这个因果,因上要是生灭、果上也得生灭;因上你明白这个不生灭、结果就不生灭,就是这么个道理。说若你在因地上以生灭的心为本修因,他就做了修行证果的因,有因才克果呀!拿这个因而求佛乘的不生不灭的果,要想拿这个道理来证佛的不生不灭,说是证没有生死的果啦,要是这么的,无有是处呀!就没有对的地方,没有这个道理啊,这是一往之谈。

这底下就说心里头怎么叫生灭心?怎么叫不生灭心呢?这也是个问题呀,是不是?你假比大家没研究过佛经的,你要是拿这个生灭的心呢,你不能结这个不生不灭的果呀。你生灭的心还得结生灭的果,你要知道有什么因结什么果,你根本上你把这个心地,发心的这个因地先审实了、先审真了,所以这才能行,有什么因结什么果呀!说到这里这个话好懂啦,这个意思不好明白,怎么叫个生灭心?对不对呀?这个话要问哪,怎么叫生灭心?怎么叫不生灭的心呢?大家这个地方要注意呀,这个不生灭的心是自己的本心,这个生灭的心呢?是自己生生世世随着习学的心,是学的,不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那个心他没有生灭,我们这个心哪一天都是生灭,大家要知道!

你说我在这里讲经吧,也是生灭心,你们诸位听经也是生灭心,我一讲你们的心就生出来了,讲个什么你记个什么,是不是呀?我也得这么记呀!那你说这个干什么呢?拿这个生灭好显出这个不生灭呀!是这么个道理。你别拿着这个心我又记住这个,你也会讲我也会听,我也记住了,你没有用处哇!你得把这个理明了。所以这个生灭心,说是我们后来现学的,假比我所说的这些话,你们诸位听去学去也是个生灭;我在这个经上看见的,对你们诸位讲,这也是个生灭心,这个道理这个话好懂,说是怎么样才是不生灭心呢?这是个问题呀,是不是呀?这个生灭心就不用说了,人人都是,怎么才能不生灭?要紧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就不好说,无论怎么说都不对,既然怎么说都不对!不说就算对吧,是不是?不是这么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我是常常的说,你们大家常听经的,你听见过,这地方要不好懂,你别忘了这一句话,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是怎么悟的?这个道理就在这里,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是怎么悟的,我已先讲过了,大家都觉得合上这个题,也都觉得是怎么一回事,不信呢,佛夜睹明星悟道的那个心,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紧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里,你也常说,我们也常听,是不是?怎么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还不能接受哇,这个事情,你要知道,不容易接受,怎么才能接受呢?得设身处地呀!说释迦佛夜睹明星悟道,假定我本身也这样夜睹明星悟道,这叫设身处地,这个境界上,他怎么悟的道呢?他看明星,我也会看明星,就那一触动,一睹见,夜睹明星,这个睹见是突然间吶,这么一见,这么一触动,这个心里头什么妄想都没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们诸位想想,就假比释迦佛,你忖度忖度,他一触动,这个亮光这么一晃,这就明白了,这个明白一看见,这一转个就好讲啦,好讲什么呢?这个明星,离我多少万里地,装千万里地,长有这么长、宽有这么宽,周遍法界,那就大了啦,一讲这个,这就落了分别心啦,这是生灭心,这不生灭的心在哪里呢?就在这个夜睹明星,自己这个心还没发动,就一见,设身处地,你就一见这个心,这叫不生灭心,大家要知道,说修行你得这么观念才能行呢,不这么观念,总以寻常的心,还是这个心,万法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我们的心就不能成佛呢?就没有这个定力,释迦佛有这个定力,夜睹明星,说这些个话,说了四十九年,说了多少的经卷,总也没离开这个夜睹明星啊!大家要知道,你自己要看经的时候,你看不明白,你就心思这个夜睹明星,慢慢地就明白了,非这么不可呀!

这个地方就显出自己那个本来的面目哇,本来约那个真心,就这么样,就是这么一挺,假比突然间,这个经上说来说去的,越说越不明白,打这里越没法明白了,你那个真心就现出来了,大家要知道,你要是越明白越坏了,明白来明白去的,好,目下万言拿眼我这么一看,一会儿就看万言句话,没有用!这是世间心,这是生灭心。你就在这地方讲经教,经讲来讲去讲到无言说处,那个参禅怎么叫宗下呢?他得了佛经,佛说的经的宗旨了,他不说这些个啰嗦,就让你坐在那儿,前事不思后事不想,你说在那儿你自己悟这个理,认认你这个本来的面目,那个心还没发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就是要这个!这里我又引出来啦,早先有个天皇祖师,他有个弟子问他,在他那儿一待得二年,他也没给他讲佛法,他这个弟子要告假走了,说讲讲佛法嘛!也没听过佛法,也没开示过,走吧!告假!

天皇祖师问弟子说:「你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哇?」「我为参学去!己「在这儿你不参学吗?」「你多时也没给我讲过经,你也没说过话,我在这里学个什么?」「你这个人,哪天我不给你讲经啊,你自己说!哪天我不给你讲经啊?」他这徒弟发楞啦!「哪天讲经啊?我没听见讲经。」「你给我端茶来,我就喝茶,你给我盛饭来,我就吃饭,这不是给你讲经是什么?你心思心思!」这徒弟就发楞了!「这是什么呢?这叫什么经呢?」他这么一发楞说:「你要认当下就认!你思索不得!」

顿然间开悟啦!「要认你当下就认!」你在这发楞啦,这叫什么话呀?「你饭来,我就吃饭,你给我端水,我就喝水,这不是给你讲经吗?」这怎么叫经呢?是不是呀?这个地方不明白,就是那个不明白!那个本心就现出来了,说你要认当下就认!就在这个地方要认你的真心!思索不得!你再一思想、一盘算就错了。这个地方大家要注意呀!讲经不是讲的嘴里冒白沫就叫讲经,讲到你这个心,拿这个有言有语送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地方,以不可思议的心,观不思议的境,这是真修行。

「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说你在因地之中,因由发起,我要修行,以这个生灭心,就与我们这个妄想,一会儿想东一会儿又想西,刚想这个又想那个,你这个心不归一呀,拿这个做了根本上修行的因由就错啦!拿这个而求佛乘,你想要是拿这个做成佛的一个法门,就错啦,而求佛乘,求大乘的佛法,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不能到呀!就是做不到!

「大佛顶经」第三重玄义明宗,以不生不灭因果为宗,上来已经在这个讲义片子上解释了一段啦,所以上头那一段「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乃至到在这个「不生不灭,与有是处」,在这里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这个上面的文已经解释过啦,底下的文,应当还接着,又云:「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在这一节文,这是由天台智者大师,与这个意思发明玄义有五重,最要紧的就是第三重,所以印着点讲义片子,让大家都知道,认识这五重玄义之中第三重玄义,明这个宗旨是最要紧的,因为是最要紧,所以由这个天台智者大师种种地引出了这个「楞严经」上的正文,在后头说的这个宗旨,让人在这儿注意,他上边已经说了一段啦,说有什么因,结什么果,说以这个不生灭的因,才能结这个不生灭的果。这个生灭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要是单单的在动物上论,就叫生死;你要是在普通的动物、矿物、植物搁在一块论,这个总名字叫生灭,

所以我们这个人在世间上,最大宗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个生死的根本,这个人自己得要认识、得要明白,说人人都怕死呀!人人都怕死,找不着根本上不生不死的这个根。所以佛看见了世间人,在世间上生生死死受这个苦,佛才出世,演说这个不生不灭的道理,不生不灭就是不生不死,就是这么一句话,人哪,谁不怕死呢?所以有生必有死,上边已经说过,要想结不生灭的果,你得追问出来不生灭的因。

上头这一段已经说完啦,底下随跟着说,又云,这是指着「楞严经」后文上,为是发明这宗旨的道理,恐怕人忽略,不但是说这一次,后文上说这要紧的,很说了几次,这又云:「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说是这个人研究这个不生不灭,怎么才能不生不灭呢?依着什么能可以不生不灭呢?所以这得说出个道理来,说「依不生灭,圆湛性成」,所以人要想免世间上的生死,免去生了就灭、灭了就生,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得怎么办呢?得依这个不生灭「圆湛性成」,你得依从这个不生不灭的这一种「圆湛性成」这四个字,怎么叫「圆湛性成」呢?借着这个圆,这叫圆满,遍满一切处,这个湛,就是湛然清净,圆是圆融一切、圆满一切,没有缺的,这是什么东西呢?圆湛底下说一个圆湛性,上头有个性,人人都有个性,人都知道这个心的名字,这个性,常常嘴里说,都不理会他。

往往说这个人的性情很好、很慈善,又往往说人的性情太厉害,这就是嘴常说,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个性,所以这个地方要把他说清楚了,这个性,比这个心难明白,怎么个理呢?这个心他可以表示,怎么叫心呢?对着世间上一切物,有形有相,他没有知觉,这个心,向这个有形有相的物是个对待法,他无形无相,无形无相可是有知觉,所以有知觉,向这个无知觉的形相合在一块,大家知道这是叫个人,是不是呀?你光有这个知觉哇,俗语说:这就成了鬼块啦!你要是光是依着这个形相,这说像土木金石啦!所以这个人,有这个心,还有这个相,这个心、相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心、相,大家要知道,从这个性上生的。往往人说这个人性情善、性情不善,这是人的根本,是什么的根本呢?是身心的根本,身是个物、心是个知觉,一个人身有知觉、有身体,这个人不但是不认识自己的性,而且连自己的心都不认得,大家知道,他就知道我有心、我有知觉,我这个心好、善、心不善他知道,究竟呢?要是拿佛经一研究,大家要知道,这是个妄想心,这不是人的本心,你要想着研究真理,要想着免世间上生了死、死了生的这个痛苦,你得要追求研究明白这个究竟的这个真心,什么叫真心?什么叫妄想心?妄想就是虚妄不实,不是真的了,这个地方我一说,大家也个个能明白。

这个心,就是人的一个知觉,这都知道,说不错,我知道!知道可是知道,你不能用这个清净心,你用这个污染的心,污染的心是什么呢?就是你在世间上所厌烦的、所亲爱的,这都在心里头留下个影子,大家想想,哪个人没有哇?人人都有,这东西,人都拿这个有影子的这个知觉,就当了自己的心了,这个地方就错啦,有什么影子呢?我们这个人一天,这个心里头总断不了影子,撂下这个是就是非,这一天没有闲的时候,就拿这个有影子的知觉,就当了自己的心啦,根本上这是错的地方,就得在世间上受苦,也不管是公伯王侯,你就是天上的玉皇大帝、就是天皇,他也是一样,他所以在世间上做的善事多,他在世间上无非是享福、寿命长,到时候究竟也得死,因什么呢?他也是以生灭的心结的生灭的果,有生灭的因就有生灭的果,所以他是必须有生死的,生死是离不开。他的寿命长,一活就活几百万岁、几千万岁,比我们每个人寿命长得太多啦,我们人的寿命根本上打一起,人都活八万四千岁,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如今,我们活了六十上下岁,普通的人顶好的是六十岁,所以还怕顶不上来。

这个寿命,由八万四千岁减来减去,减到我们这个普通的寿命,就是六十岁,就这么个样子。佛出世说:我们这个人他不能知道的,人没那么大寿命哪,人的身量,按普通说,一百年减一寸,大家要知道,一百年减一寸,一千年就减一尺,我们这个身体再下去四千多年,就一尺来高,不用我告诉你吧!佛不出世说,人就不知道,你要不信,你要说是汉朝人,你不用说远年的,满朝人的脑袋瓜子,死人骨头啊!那棺材里头扒出来的,他那个脑袋就比我们这个脑袋两个大,我告诉你!你看那个谷子棒子,那一棵顶我们一棵半长,你足见古时候人有多大了,这地方可信了,我们这个人,没有那么大岁数,他就不信了,就看眼前。所以这个人呢,贪心呢,就是贪得重!按一般人说,世间上人,这个人的这个寿命,贪心关乎人的身体,减得就快,一百年减一寸,这是一个通说的话,这个人心要是贪心重,减的就快,这是说一般人,统统说在一块,这会儿人也有高的、也有矮的,不一样,这是说减寿命。人这个杀业要是重了,杀生害命!所以这个寿命也短得快,要是杀业不重,寿命就减得慢,所以贪心要不重,身体就减得慢,这是一定的!

所以人在世间上,受这个生死、这种苦,是人自己找的,苦不是谁给的,怎么是自己找的呢?就是一个生灭的心,我们这个心,一天生多少回、灭多少回,这个心要是清净了,与这天性就相合了,诸事也就顺善了;你的心妄想越多,这个性迷的越深,世间上的事情越发苦,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个心怎么叫生灭的心哪?怎么叫不生灭的心呢?就是自己慢慢的就能演习出来了,你假比人要清晨早起,夜间也没做过梦,衣裳穿上,洗完了脸,就这么一坐,昨天也没有想办什么事,就在这个时候,你自己观观你自己的心,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多有的时候,清净心就现出来了,你这个清净心要一现出来,你抓住这个理,你这个性也就容易明白了,心与性连着,心若有生灭,那个性永远也不能清净,他是连带的。所以我们这个人就为世间上这个物,就把这个心累住了,心累住,这个性更不能清净啦,所以越做越苦恼。, 所以,人以后一代比一代的烦恼多,一代比一代的身体减、寿命减,这统统都打心上来的。

所以佛告诉人这个道,都要人知道,不是常研究「明心见性」这四个字,徜若一个人要是信点佛的、看过善书的,也都懂这一句话,不沾佛法的边,也都是听见,也等于不听。这个心要讲明白,怎么叫明心呢?就是把心里头不应当想的事情不可想,这个心就明白啦;不应当想的乱想,那个心越想越糊涂,并没有旁的稀奇事,就打自己身上求、打自己心里求,要能够这个样子嘛,慢慢的这个性他也就清净啦,这里搁在一块儿说叫自性清净心,这个清净心能可以达到自性,你这个自性可以融在这个清净心,人的生死在这上头就能免去了,说能了了,这个地方是简单地说。你若按文上说,「以不生灭」,你那个心不让他生灭,你找着这个不生灭的心啦,这个性也随跟着就清净了,这个性无所谓生灭的,这个性也就清净了,怎么个清净法呢?说「以不生灭」,「以不生灭」是指着心说,你的心有个不生灭,这个人的这个清净的这个性就显出来了,「圆湛性成」,你这个心要不生灭,圆满遍满一切的这个性、湛然清净的这个性,他就成能啦!这个性他是心的一个根,这个心他是性的一个作用,这个心里头一作用,这个性他就不能清净、不能圆湛啦,「圆湛性成」,这是「依不生灭」呀,你依着你这个不生灭的心,就是这么句话,「圆湛性成」,圆满一切、遍满一切处,这个圆,没有没有的,完全的都是这个性,这个性人人都如此,是整个的、遍满了一切,尽虚空、遍法界全都是性,你分析,你拿妄想心一分别,这是我的身上,我叫我的性,你的身上叫你的性,这地方就错了。所以得依着这个不生灭的心,你不起那个分别的心,是非邪正、善恶好丑,把这个心把他消化了,「圆湛性成」,这是圆湛,就说的这个性圆满一切,无处不是自己的性。这个心其实也是无所不在,这个心!

大家都让这个身体据住啦,这个身体这个心就承认了,我这个心在我这个肚皮里头,这也是上当的地方,其实,那个心也是遍满一切处,随着性转,因为身体像监牢狱似的,把你这个心就监牢住了,牢笼不可破,这个心有痛苦、有难过,都是随着这个身体受这些苦恼,你从根本上入手,要想修行,要想去生死苦,得依着不生灭!依这个不生灭的心,这个性就遍满一切了,不能据在这个身体上了。我们这个性据在这个身体,这是我的性,眼睛有个见性、耳朵有个闻性、身上有个感觉性,都在身上,是大材小用,这是受了心的毛病,这个心要是不生灭呢?这个性他就圆啦!不但圆!也都湛清湛清的了、也就清净了,这个性他就成就了,这样一成就,这就可以作不生死的因。「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以湛就是承着上边这两个字,以这个圆湛的性,旋转!他转回来你本有的天性,「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以这个湛旋转回来你这个有生死的心、有生死的相,种种的有生有灭的事情,统统地把他转回来了,「以湛旋其」,这个生灭是虚妄的,他要是一转转回来呢?以湛,是以这个圆湛的这个性,旋其,旋转回来这个虚妄的生灭,你把这个虚妄的生灭回转过来了,回转过来这个生灭,就成了不生灭了,这是「复还元觉」,你这是复元,活回你根本上、原来的你自己起头的那个知觉,人人都这么样,人人都是忘了本啦,人在世间上受苦,人要是溯着这个根本,自然就离开苦啦!是「复还元觉,得元明觉,不生灭性,为因地心」,所以你得着这个元明的知觉,这个元是元起,起始开头的那个知觉、明明白白的那个知觉,一点污染也没有,就没有生灭性了,在这个地方你这个心已经没有生灭啦,旋转回来了,那就没有生灭性了,心要没有生灭,性就没有生灭啦。

这地方说「为因地心」,你拿这个心做了本位-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你要想着成道、想着成佛,就打这上头入手,然后圆满就能成就果地的修证,你就能结了果了,近的容易成小乘圣人,就没有世间上的生死了,大处说呢,就成利己利人,度化世间上一切人,永远都没有生死啦,这是果地上的修证,打哪里来的呢?还不打这个不生灭的心来的,所以,有不生灭的心就有不生灭的性,以这个不生灭的性为因地心,拿不生灭的性又做这个因地的心,心才有作用,那个性是个随和的,然后再圆成果地上,你才能结果,结圣果、结佛的果,到究竟是结佛果,在半截腰上可以做小乘的圣人、中乘的圣人,到了究竟,行菩萨道大乘的圣人,到了究竟就成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