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这一段佛就告诉我们就是这个含义,但佛是说读金刚经的,不读金刚经的不在内。那忍受也是好的,不对抗,任何的逆来顺受,这是佛弟子。这就是佛教给我们的,那个就属于什么范畴呢?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叫它波罗蜜?这是到彼岸的方法。这一段不同,这一段专指读金刚经的人。现在我们都是读金刚经的,你在这听金刚经,听到佛这个方式、方法,你就捡个便宜吧!谁要侮辱你、轻蔑你,你说我罪业消失了。这个时候你该害场大病的,被人一轻贱大病不害了;你做生意该赔本的、该倒楣的,他这一轻贱你,你发了财了,你忍受不争,这叫逆来顺受,但是你得读读金刚经。好,今天就讲这里吧!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还是对须菩提说读诵金刚经的功德,赞胜,赞叹读金刚经的功德,较量的意思。佛对须菩提说我过去在很长很长时间,还在燃灯佛之前,那时候我遇见了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承事的佛很多,每一佛前我都供养承事,没有空过一尊佛,这个供佛的功德殊胜了。但是要比起来若有人在后末世期间,末世就是我的法灭度灭法的时候,有人能受持读诵金刚经者,他所得的功德与我供佛的功德相比,读经的功德殊胜,供佛的一百分功德,不及读经的一分功德;乃至供佛的千万亿分的功德,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的功德,都不如受持金刚经的功德。

在我们一般的学法的比较起来,求长寿,读金刚经得长寿;求财富,读金刚经得的财富无量。什么原因?金刚经所讲的空义,空就是遍的,既无形相也无数字,这个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凡是有数量的跟无数量的相比,无数量的就功德大,不可计较功德。因此佛赞叹读金刚经的功德,因为当你读了金刚经,你不能光读读就算了,还要想想它的道理吧?金刚经告诉我们的道里是胜义空。胜义空就是你对金刚经所做的一点点所得,就是读经,读这个金刚经你所得到的,不是有形有相的,也不是数字可能限量的。因为它是无相法,这个功德就大。

因为在这后末世,为什么都说末法时间,末法时间本身佛法将要灭的时候就叫灭法,在这个时候还有金刚经在,还有人能发心读诵金刚经、受持金刚经难能可贵的了。在末世之中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他所得的功德跟我供养佛的功德,两个比较而言,供佛的功德一百分,也不如读经的功德一分,乃至千万亿分也不如读金刚经的一分功德,随便你怎么样比喻、你怎么样想,都没有读金刚经的功德大。因为有数字、有形相它会消失的,功德渐渐的圆满了就消失了。金刚经是无相法门,而它没有数量、没有大小、没有形相,因此说它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一种。

因为在末法的众生,福德没有,智慧没有,业障深重,如果能读金刚经那是简直希有了。为什么?邪见很盛,对金刚经所说的道里他没办法接受。所以佛一再赞叹读金刚经的功德,是不是因为佛的赞叹读金刚经这么大功德,那我们佛弟子应该受持金刚经吧?不见得。我所遇到的佛弟子十个有八个没有诵金刚经,也不爱学。为什么?因为他那个知见,他看问题的看法,他说金刚经什么都没有,我学它干什么?金刚经就是遣除的,遣除就是要你一切形相、一切语言、一切文字都要遣除;就是正知正见具大善根的才能读,末法的众生邪知邪见多,很难得读诵金刚经。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所以佛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如果你要看见善男子、善女人,在我末法的时候,还能受持读诵金刚经的,所得的功德具体的来说,或有人闻,心即狂乱,他听到了不信,心即狂乱。本来佛的含义说金刚经的功德还不止我说这些个,我要再把读诵金刚经的功德说的过分了,有些人他心就狂乱了,更加狐疑不信。狐疑是形容词,一种禽兽叫狐狸,大家都知道的,它怀疑心非常重,经常人有什么不信,怀疑心很重,就叫狐疑鬼猜,一个狐,一个疑。因为金刚经的法告诉你无所得,一切法都无所得,有些人他就不信了,无所得我学它干什么?但是无所得还有下文,下文是什么意思呢?无所不得,在无所得处得,这个得得即无得,无得而得的功德是遍的。所以到这佛跟须菩提说这个经它的含义是不可思议的,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得到的、所能议论到的,那读金刚经的果报也不可思议。因为经义不可思议,所以他得的报酬也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佛说到这须菩提就向佛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本来这个前头,须菩提一开始就请问佛,一切众生发了菩提心要想行菩萨道,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须菩提当初问的时候是这么问的。现在这经已经讲完了,这是再重覆的问说在后世,这些人这样的对金刚经没有信心的,那他如何降伏心?如何住心?这是专指后五百岁说的。前头是须菩提问佛是当时佛在世,现在问的说在后五百世的时候,佛法已经灭了,后个五百岁就咱们这时候,那时候假使有发菩提心的人,他如何生心?如何住心?佛就告诉他了,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这以下就是答覆他的话,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那个时候后五百岁众生怎么样用心呢?就是咱们这时候,咱们发了想成佛这么个心,咱们怎么使咱们心住,住在菩提心上,告诉我们怎么住,度一切众生时候没有众生相,灭度一切众生就是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道。那不止信仰三宝,不但发菩提心而能行菩萨道,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教化一切众生的时候,众生得灭度了,不见众生相,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佛说的发了菩提心就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是度众生,把一切众生都度了,把一切众生度了都成佛,而没有见到有一个众生得灭度者,就是度生而不执着众生相。为什么?没有能度所度。心无所住,心没见着有一个众生可度的,不执着众生相,没有众生相的心,也没有能度我、能度者的心,能度没有,所度没有,乃至于能度所度中间的法,法也没有,这叫三轮体空。

这个佛的答覆跟前头的刚一开始佛的答覆不一样了,须菩提现在问的,他说当后五百岁这些众生的时候发了心了,在这个时间怎么住、怎么降伏?佛跟他说在这个时候度一切众生都把他们度了成佛了,没见着有所度的,也没有能度者。问的跟前头一样,须菩提问跟前头是一样的,佛的答覆不一样了。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为什么这样说?何以故。须菩提,菩萨度众生时候,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假使要有我、人、众生、寿者,不是菩萨,则非菩萨。寿者相,咱们不要把它当成是长寿活多少年的,寿是相续义,相续不断就是寿者相,就是法相续不断,永远如此。翻过来说,假使菩萨度众生见有众生可度,度众生见有众生可度,这是我相。有能度众生的心,你度众生有能度众生的心,这个就是人相。度众生干什么呢?求涅槃,了生死,证得涅槃的时候,那就叫众生相。有涅槃可证,有菩提可修,这叫寿者相。四相都没有,度众生不见众生相,没有人我,没有人相,没有能度者,没有我相,不见众生相,度众生不是相续的意思,也就没有寿者相。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佛又自己征启了,为什么要这样跟你解释呢?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菩萨所以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为什么?这是回到般若的本体,这就是金刚经的空义。本体是空的、是寂静的,没有什么叫菩提之法,也没有什么众生可度,也没有什么叫发菩提心。所以佛讲这四相不但人我空了,法也空了,这跟二乘人断法执。如果有法就有四相,若无法,无法就无四相,所以这四相就包括一切法了。如果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法不除掉,有这四法的话,那你烦恼不能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续不断,这是烦恼的根本。烦恼不断,如何能成佛?这四相就是法,就是四法。这四法除掉,真正得菩提。这四法我、人、众生、寿者不除,菩提不能得。虽然发了菩提心了,人、我等法照样存在,那等于发即未发,因此它是烦恼根本,这是佛答覆须菩提的含义。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完了佛又问须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你如何想。想什么?你对佛成佛,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佛在燃灯佛是不是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完全开悟了,否也,世尊,不是这样的,如现在我解佛所说的含义,佛在燃灯佛所没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什么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也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证,无得无证。

什么道理呢?约心说,心空。约境说,境寂。心空境寂,心空没有能,没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没有能;燃灯佛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没有一个所证的法;能所双亡,心跟境全是寂静的、寂灭的。“法本无生因境有”,法本无法,一切经论都如是说;法没有法,你得个什么?得也无得。这就是心跟真如、心跟理体,咱们讲华严经那个心跟理体相契合了,心即是体。因此佛告诉须菩提,我在燃灯佛所四相都除了。我假使四相不除,燃灯佛会给我授记吗?不会给我授记的。现在须菩提理解了这种道理,理解佛说这种道理。什么道理?无相,懂得无相的真理,所以须菩提言否也。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给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佛言如是如是,你理解得很对,就是这个含义。这是佛认可的,认可须菩提所说的话,如是如是,就是这个样子。佛又进一步说,须菩提,实实在在的没有一个什么法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在说,在理上说,从真义上说,没有个无上正等正觉。假设佛要有法可得,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我假使有个得,有一个法让我可得,得了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样子燃灯佛就不给我授记了。这个意思须菩提已经证得了、已经明白了,所以佛才跟他说因为我所得,燃灯佛给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是能仁寂默,能仁寂默的含义,行菩萨道,成就佛果。能仁是普利一切众生,成就佛果是寂默,这是他的德号,释迦牟尼的德号叫能仁寂默。但是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它根本来说,这是金刚经的究竟义,就是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众生,一切寂然。是故燃灯佛与给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个言语可以遣除一切有法,一切有法都不立。所以如来给须菩提印证,就是没有一切法、遣除一切法。如果是如来有法可得,那叫有相,有能、有所、有一切相。有相的心不是菩提,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相之法不随顺菩提,菩提是无相法。假使我还有执着,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了。实实在在无法可得,就是无相心成就无相果,这是顺菩提道的。所以燃灯佛才给我授记,说你在未来当得作佛,号为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为什么这样说,佛又加以解释,何以故,征启的意思,什么原因。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者就是一切法静寂状态,一切法全在静止当中,这是理性。咱们讲性空的时候,性空是纯理法的。假使有人说,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使有人这样说释迦牟尼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了,这是错误的。须菩提,实无有法,实实在在的没有个什么法佛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无所得。佛的证得是什么呢?证得无所得。但是我们一般的理解到无所得是无所不得,有所得是得此失彼,你得到这样失掉那样,无所得是全部具足了,无得而得。

那这样说,佛就没有什么证得了?随顺世间建立一切法。所以说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随顺、随缘法,随缘不变,不变是真实的,不变能够随缘,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必须还得回来,不是断灭的。这个含义怕众生落于断灭,把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纯实的无虚的,不可以,虚是随顺众生缘,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佛怕落于断见,最后这几句话佛怕学金刚经学的成断灭法了,所以佛又回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随缘义。前头说的是真空绝缘义,现在说随缘义,可不是断灭空,无实无虚。佛法非一切法,但是一切法不离开佛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又怕众生落于断灭。但是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说的一切法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一个立,一个遣,一个受。

众生即非众生,完了后头加一个是名众生。先要认识一切众生界是虚妄的、假的,要证真,证真证得真如性,证得佛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完了又来随众生,随顺众生缘度一切众生。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三个,一个是假法,一个是真法,一个是随缘法;再加一句随缘而不变,随众生缘性体不变。这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就是不变义,不会失掉的。为什么?因为没有菩提可得,也没有佛道可成了,为什么又叫如来,就这个含义。所谓如来就是诸法不动的体,一切诸法的如义,这叫诸法性空,全是真如的自性境界。但是随缘了,随缘佛才说一切经论,一切经论都是实在的,依真而起的;得无所得,得没有可得,无得而得,没个可得的得处的得。我们经常这样说,实实在在的没有法可得。那众生不会发心,无所得我干它干什么?完了随缘,随缘又不变,随一切缘实体没有变。随一切缘的时候,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随缘的含义。

如果能体会到一切法皆如,一切法都是如是,你这个心就住在无所得上。怎么样住?心住在无所得,无所得就是菩提,能得的心不生,所得的法空寂,这叫得菩提。离开你自己的本性,离开你自己的真心,依着心外,心外无法,没有菩提可得。所以诸法无实是这个基础上说的,能得的心寂静了、寂灭了,就是无所得,这就是般若义。一切智慧本来有的、具足的,不是从外边来的,离开你的心之外什么都没有,也没个菩提可得,也没个佛道可成。如实说是显理,随缘说立事。如实说就是咱们大方广佛华严经理法界,随缘是事法界,理成事,事还归于理,这叫理事无碍法界,咱们讲华严经这个意思讲了多少遍。每件事都具足全体真如,每件事,吃饭、睡眠,随便一切动作都是全理,理能成事。这种观叫什么?事事无碍,无碍观。平常我劝我们道友们读华严三品,净行品都在有门当中,遇到什么事发什么愿,遇到什么事发什么愿;梵行品就是金刚经,纯理;完了你读普贤行愿品事事无碍法界,全是普贤大行。这样的来理解金刚经你就进入了,把这个心住在这个上头,住在法界上,以法界心,修法界观,行法界行,证法界理。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佛又举例子说,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长得又高又大、又长又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什么身最大呢?非身,非身最大。大身非大身,这叫是名大身。佛所说的一切佛法就指人身长大来验证,拿这个是作比喻说的,什么身最大?无身最大。有相的永远大不起来,无相最大。须菩提现在已经领会佛的语言了,从语言领会佛所说的道理了。佛跟须菩提说什么是大身,人身长大?须菩提说三个,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佛跟他说一切菩萨行菩萨道就是这样子,云何住心、云何降伏他心,就用这样住。住在什么地方?人身长大,即非大身,是名长大。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就是我要把一切众生都度他们成佛,就是灭度一切众生,若这样说的不名为菩萨,若这样发心不是菩萨发的心。为什么?实无有法名为菩萨。佛既不名为佛,菩萨也不名为菩萨,为什么?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就像佛上文举的大身,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菩萨也是这样子,菩萨要化度众生,没有众生可化度的。什么叫菩萨?什么叫众生?是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是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因为没有一个实实在在法叫菩提萨埵的,菩提萨埵就是大道心众生,菩萨又翻觉有情,没有一个有情等待菩萨去觉度,就这个含义。要证实什么?证实了一切法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没有,就遣除四相我、人、众生、寿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假使发了心我要庄严一个佛国土,有这个心要想庄严一个佛国土,是不名为菩萨。菩萨要修万行,以什么为主?以庄严佛国土为主,那就有菩萨、有佛国土庄严,这个菩萨不是菩萨。心不要住在庄严佛土上,心无所住那就是庄严了,有住的庄严即非庄严。

这个道理不是凡夫能用得上的,但是你向这方面发心、向这方面思惟修。我们一般的回向,点点滴滴的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不是这样子吗?但是这是建立有的,有门的。在我们世间俗话,一般说话有这种形相,“有心栽花”,我有个心去种花,“花不语”,“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形容着我们这个心你不要住于它,把你这个心心无所住,这叫无住生心。无住生心,咱们一般的讲别在境上(不要在境界相上)起执着,你不执着什么烦恼都没有,一执着烦恼就来了。初步的用功看任何顺境逆境,你把它当成本来就没有,虚妄造作,全是虚妄的。见一切有相,若见诸相非相,在相上认识无相,就是这段经文的含义。

菩萨作念庄严佛土,那这菩萨就错了,是不名菩萨。为什么?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庄严佛净土,即非庄严佛净土,是名庄严佛净土。例如说我们念佛,或者念地藏圣号,或者念经,有个能念经者,还有所念的经,这个功德效果不大。要能够把能念的遣除,所念的经也没有存在,无能所,离对待,离四句,绝百非,这样的功德就大了,念即无念。这就是咱们做任何事情不起执着,心不执着,不执着相,咱们讲这叫离相真如,离一切相。为啥呢?相就是我、人、众生、寿者。一般的总说起来,我、法,我相、法相,离开人法,离开对待,这才真正的菩萨。

佛跟须菩提说若菩萨通达了无我、无法,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我相、无众生相,我相没有,众生相没有,那一切法不立了。一切法不立,我、人没有就没有众生相,前两个消失了,后两个就没有了,也没有相续,诸法不是相续的,我们众生是执着相续。有菩萨,非菩萨,证明非菩萨是名菩萨;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就是这个含义。

因为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法无我。我、法本来不存在的,没有;但是你没通达之后,都有,宛然,所以有烦恼。我们如果没有人法,烦恼没有了,平等平等就寂灭。这样理解了,什么障碍都没有了,无障碍就叫解脱,对什么都不起执着。没有我,没有法,这两样要放得下,这叫真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行菩萨道不执着有菩萨道可行,这个咱们一时的做不到。咱们做件事,不论好事坏事,今天做了今天了,明天没得了,这是学习的方法。今天的事再不想,上午的事做过去就没有了,这叫放下。咱们不行,咱们的事留恋着不舍,还回顾,还回顾。举现实例子吧!离开家了,出了家了,一天还想家,家把你逮住了,就这样子离不开;离不开,我们经常说放不下,放不下就看不破。因为没看破才放不下,看破了,过去就没有了。咱们回顾,经常把过去事拉到现在,一想就烦恼来了。

这个就是你执着什么你就对治什么,对治的含义,想些办法把它断绝消灭掉,不是形相,是心,心里头无挂无碍,没有任何事情牵挂。咱们说个小事,例如说我们上太原,站起来就走。还一会想到那个包包,一会想那个小零碎,拿这个,拿那个,提个一小包,还放不下,还来个大包。这就是一般的小生活当中,看不破,放不下。要死了呢?死不下去。为什么?放不下,脑子里头尽想啊!想啊!想也没有,能想得到吗?明明知道想不到,人人都放不下。已经离开了,已经放下了,他还在想。因此就把你拴住了,什么拴住了呢?三界,“财、色、名、食、睡”把你拴住了,过去、现在、未来永远离不开。假如现在咱们在座的都得死,你放下了也得死,你放不下也得死,到时候了你放下也得放下,你放不下也得放下,每个都如是,每件事都如是。但是你自觉的放下成了,被人家勉强的放下,你没放下,没有成,这就叫障碍。以下就说我们这个想法,看问题的看法。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你怎么样看法?你怎么样想?拿佛的眼来说,如来有肉眼否?如来有肉体,示现与人一样的,当然有肉眼。须菩提就答,佛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样想,如来有没有肉眼,有父母生下来的肉体眼睛?如是,世尊;是的,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否?天眼是天人的眼。天人的眼是什么样子呢?通达的,天人能看见人间,各个天看得远。肉眼隔一张纸就看不见了,肉眼是障碍的,不是通达的;天眼是通达的,没有障碍。佛不但具足肉眼,也具足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否?慧眼有智慧,就是智慧,分别世间上一切事物,慧眼分别了解世间所有什么事,有智慧一判断叫慧眼。但是它照耀俗谛,对于世间相分明,了解它的道理,知道它的真实,这叫慧眼。慧眼但观俗,但照俗谛,那比天眼进步多了,明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否?法眼了真空,必须证得真空的道理才具足法眼。慧眼但观俗是俗谛,法眼了真空是真谛。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否?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佛成佛了,还没佛眼吗?佛眼是照一切,前头四眼佛都具足,这叫五眼圆明。

迷的深就是众生,肉眼是障碍的,一点通达不了,隔张纸就看不过去了,有障碍的。佛以肉眼观跟人一样的,佛以天眼观跟天人一样的,佛以慧眼观跟二乘境界、跟初发意的菩萨一样的,佛以法眼观就是大菩萨境界了证得无生法忍,佛以佛眼观唯佛与佛能究竟,一体,一个体,看法不一样。没详细分,如人间看到河江是水,鬼道看见水是火。各人的看法,这说见,这形容见,你具足什么知见,你对每个问题怎么认识的,你看法,看都是眼看。时间到了,下回再讲吧!这个没讲完。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在金刚经上讲五眼圆明,大概分成五类吧!

这个是说见,眼是能见,但是见非是眼。见非是眼,见是什么?是它的明了,明了为心,心明了,明了为见;这个见是知见的见,不是看见的见,就是智慧明照。这五眼一切人都有,一切人都有五眼,迷了一半,五眼就不具足了,迷了。同时咱们众生不能自见,自己见不到自己的见。佛说众生把这个迷心(就是咱们现在这个心)除掉,迷心除掉,除掉了迷心五眼就明了,告诉我们怎么除迷心。你修行,念念的修行波罗蜜,就是修波罗蜜法;念念修行波罗蜜的时候,你渐渐就把迷就除脱,除一部分见一部分。见分别是非,如何是善,如何是恶,要分别是非。我们现在的这个肉眼,肉眼是障碍的,不是通达的,肉眼碍非通;肉眼要是能够达到的,通了,那就把肉眼障碍除掉了。但是我们这肉眼是碍非通,不是通达的,隔一张纸,隔一个事物,我们都见不到了;通达没障碍,除迷心。这个就是肉眼。像我们走路你得假光明,不然你分不清,但是我们分正道和邪道,就是正知正见、邪知邪见。在金刚经讲正知正见得观诸法空义,这叫正知正见。不要见相,相是假的,相是无常的、是变化的、是虚妄的,这样来认识它;这样来认识它就除掉那个迷,这是肉眼的作用。但是人类一般的能够除迷的很不容易,他在迷的当中趣向于迷,他趣向迷而不是趣向悟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的肉眼因为学习了开了智慧,这时候你才知道,知道什么?因佛的教导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虽然没见道,但是因为学没证道了,这个没见道就是没证道;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就是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现在一切众生在迷的当中,你发起大悲心,怜悯众生的苦难,让他们都能够成佛,但是这种眼叫天眼。肉眼是障碍的,天眼是通达的。肉眼是碍非通,障碍通不到;天眼是通非碍,翻过来了。这样使一切众生不要再痴迷,愚痴心不生,这就能生慧眼。慧眼看一切俗谛诸法,以智慧的明了,明了什么?不要生贪恋,不要生愚痴,要生光明心,这有智慧眼。例如我们现在我们还没有证得,但是我们依着经依着佛的教导,我们具足慧眼分辨邪正,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我们应当走什么道,不应再走痴迷的道,不要执着,在任何相上都不要执着。慧眼能够这样子,俗谛了解就能进入,进入什么?进入法眼,这正是金刚经所要讲的法眼了真空,知道诸法的真空的含义,第四眼就是法眼。第五眼就是佛眼,把一切细惑都除掉。就像起信论讲的一念不觉生三细,业相动了,一动就叫业,心念一动叫业相;一动就不停了,它要转,第二个是转相;转相的时候还没有境界,要自现境界叫现相,业、转、现三相,极细的,这是惑业极细的。如来把这个除掉了,细惑永远都除掉了,这叫佛眼,佛眼是圆明的,佛眼圆照一切。

因为佛要利益众生、随顺众生,如来有肉眼,这是随顺众生的眼;如来要度天人,如来也有天眼;如来教授一切菩萨、教授一切大众,如来有智慧眼;如来知道这一切法都是虚妄的,随缘而建立的,如来是进入真谛的,是法眼但观真,是进入中谛的;佛眼是五眼圆明,第五个就叫佛眼。所以佛要用佛眼观众生,以佛眼观众生的话,知道众生一切坏习性幻化的,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因此凡夫眼一有点障碍什么也见不着了;天眼能见着凡夫障碍外的事,他天上人间都能了解;二乘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二乘眼就是天眼,有慧,有慧眼,他能够见三千大千世界;佛眼才能照一切。

所以我们凡夫现在我们是从理论上、从文字上理解,人人都具足真空,人人都具足佛性,就是根本上都具足真空理、都具足佛性。二乘人证得的超过人天的空,人天所见的空不究竟,二乘他断了烦恼了、断了见思惑了,他见到空理,他住在空理上,他不能够随缘发大心利益众生。法眼,有了法眼就利益众生,虽然是凡夫境界,他有法眼的分证,这是后得智。虽然是人人本具足佛性,没有后得智不能利益众生。因为二乘人没证得法眼,菩萨法眼没究竟,究竟就成佛了。咱们在讲华严经十地菩萨每一地不同,地地不同,前地不知后地事,就是那个见没有圆明,就这个含义。如来在这个地方跟须菩提说五眼,五眼就分如何是凡夫界、如何是二乘境界、如何是菩萨境界、如何是佛的境界,这只是标个名,完了就说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跟你说这个五眼意思你怎么想的,问他于意云何,你如何观察、如何思惟,你怎么认识的,认识一切法。如恒河中所有沙,恒河的沙,如来说是沙否,佛说它是沙不是沙?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说,佛也随顺世间,恒河沙就是沙;其实不是沙,这是佛随缘义。

佛又说于意云何,一恒河中所有的沙,把这一恒河所有的沙,一沙一恒河,这个恒河多不多?那无穷无尽了。于意云何,把这个恒河沙都说成是沙,你认为佛世界如是,你得这样认识佛世界。佛世界无穷无尽,不可知数的佛世界,多不多,宁为多否?把一个恒河的沙子,一沙一世界,一恒河把恒河所有沙子一个沙变成一恒河,那恒河好多沙子变成就好多恒河,再把这些恒河的沙集中起来说佛世界,佛世界无量,佛世界如是;宁为多否,多不多?一个佛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咱们上月星,有一千亿月星,现在我们的飞船上月星,飞了好几天了,还有七万多公里,还得一夜吧!一天一夜的飞。就咱们这个地球,咱们这个地球的月亮,咱们这个地球到月亮去,这才是一个小世界。一世界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一千个,就是小世界,小世界数到一千个是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数到一千个是大千世界,大、中、小三千世界。如是的推算,佛跟须菩提说这样的佛世界多不多?佛世界如是,一个恒河沙的沙变成都是恒河,再把这些个恒河沙的沙一沙一佛世界,宁为多否,多不多?须菩提答覆甚多,当然很多了;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的众生,把一恒河沙,一沙一个恒河世界,再把这个恒河世界,所有的恒河世界,一沙一世界,这么多佛国土,每个佛国土拥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每一个众生有好多心?若干种心。佛说这么多数字显示什么?显示众生的心。我们可以想想观照一下,观照什么?观照我们个人的心,你这个心一天起好多念头,就是好多想法随时在变,随便你怎么变;如来悉知,佛能知道这么多众生的心。如来怎么认识的呢?诸心皆为非心,不是真心,真心只有一个,遍的。佛说非心是名为心,这是光说真。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所以者何,为什么佛说这样心都能知道?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义心即非心,心不是心,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心妄,虚妄,不可得。过去心已灭,过去心已经过去了,没有了。未来的心,未来的心还没生,也不可得。现在心该有吧?现在心不住,前念、后念,前念走了,后念又来了,相续不断的。什么呢?虚妄、分别,全是假的,虚妄、分别。虚妄、分别能得到什么?俱不可得。过去的已经灭掉了,没有了。未来的还没来,还没生起,也没得了。那现在的心呢?念念不住,念念消失了。心如是,身亦如是,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心不可得是虚妄,前念的虚妄心。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要找过去心在什么地方,你去找去吧!你找不到的。未来的心,那还没来,你找啥?你也找不到的。现在的心你把握不住,早晨的心,现在是晚上了,念念不停。这样你怎么认识?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三心了不可得,心无所在。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这个道理你懂了、明白了,开悟了,就是得大智慧了。假使有人(假设的)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假使有这么一个人把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金银、玛瑙、珍珠、珍宝七宝来拿它供养给大家、给别人,这个人的供养功德大不大,得福多否?他得的福报大不大、多不多。须菩提答覆如是,世尊,这个人以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得福甚多,这个人得的福德很大,供养多,得的福德大。

福德什么样子?有现相吗?没有,不是实的,是虚的。若福德有实,真正的福德有实实在在有福德可得,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了。福德也无,你享受福德也无福德,福德也无,是因为这样的如来说福德多。这段经文的意思,佛总显一个问题,不要执着,福德也不要执着,福德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得用三句,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没有实实在在的福德,假名而已。因为金刚经是显的无相无得,所以佛说的一切法皆无相皆无得。

须菩提在前头问佛,一切众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诉他无住。福德即非福德是不住福德,这是不住的意思,福德实际上没有,假名。这是说的福德,身外的。身内的呢?说到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你怎么样认识佛的?怎么看佛?是不是以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者见印度现相那个老比丘以为是佛,你是不是这样看法,是在色身上见佛,见佛现在这个化身。须菩提这时候已经开悟了,深入证得了。否也,世尊;须菩提说我不是这样看的,世尊,不是以色身见如来。如果见如来的话,不应以具足色身见,色身是幻化的。须菩提自己又解说,何以故,为什么我不以色身见如来呢?如来教授我们的,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个色身不是的,不是具足的色身。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就这个意思。这样的才真正具足色身,为啥呢?法身随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否也,世尊,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见佛。为什么我这样说?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没有个诸相具足,也没有诸相,还说什么具足不具足,这才是真实的诸相具足。

假使很简单的说,就是不执着,教我们什么都不要执着,连佛身都不执着,那还执着一切众生什么?这个含义是不要用色相看人。咱们经常听世间说看人的本质,不要看人的现象,本质是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个人,要观察一个人要看他本质,我问他,我说你对你的部属、对你的眷属,你怎么样认识他们?那个世间相的都是随缘义,就是虚妄的、不实的。就让我们一切无着,连佛的相好都不执着,三千大千供养的福德都不执着,那还有什么可执着的?没有可执着的;换句话说,全是虚妄的。虚妄的你还留恋什么呢?还放不下什么呢?

这不是一句话,这含义非常深,现实的情况。现实什么情况?每个人都要达到死亡的阶段,每个人都要死,不管你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你最后还是得死。在没死之前的变化,任何人都是这样子,从你生下来小孩子变成老了,最后消失了。消失了吗?那个消失是现相,你没消失。什么没消失呢?业还没消失。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有所度众生,你可不能这样看。明明的佛说法有说四十九年,或者说五十年,这是事实。佛问须菩提,你对我有所说法吗?你怎么样看?你千万不要认为我在说法利益众生。佛成道之后说法四十九年,一般说五十年,实际上说法四十九年。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认为我在这说法说了四十九年,如果你认为我有所说法,那是谤佛的,不是赞叹。那佛说法没有?说了,无说,说即无说。说法是现相,不是本质;是随缘,不是佛性。这样说就没明了我说法的含义,不能解我所说,对我说的话没有明白、没有理解。怎么样才算理解呢?说法者无法可说。说什么?没有可说的,是名说法。

前头说一切相一切好,佛的色身具不可得、也不可见。有人疑惑了,色身是不可见,那佛你如何能说法?没有色身,说法是色身说的法。因此佛才对须菩提说你不要认为如来有所说法,为什么?若有言说,说佛有言说是谤毁佛的,不是赞叹。在这个说法问题上佛反覆的说,让你不要执着。要执着了佛有法可说,说法度人的,那就像什么似的?一个人坐船过河了,把那船还背着。这个大家都懂,也不可能;但是拿它比喻说法,也不可能。佛说了就没有说,度完了众生,没有众生可度。佛的色相没有,何来的说法?说法是佛的化身说。身体都没有,又怎么能说法?前头把身体遣除了,显什么义?佛已经达到法性空。有佛的色相,又有佛的说法,那怎么达到法空?那就不空了。在圆融教义里头空三障、不空三障,那属于随缘里头的不空三障的。什么意思?一切无着,不要执着,佛也没有色身,也没有法可说,佛也没来过人间,没有能说法的佛,也没有所说的法。

须菩提问佛云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诉须菩提这样来降伏其心。二乘人不发大心,知见不正,都是邪道邪见;又执着佛有色身、有佛身、有法可说,佛称为邪见。佛是遣灭一切生灭法,有相、有说法属于生灭心,告诉我们一切皆是假安立的,假设安立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自性空,空中没有一相、没有一法,这是建立真空绝相义。在我们华严经里三义的真空绝相,一切言说都是无相无为,专讲性空义,不讲随缘义,从这个理论上大家认识到的。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否?须菩提在这个问题上说:照佛你这样说,未来世的众生听说金刚经了,还能起信心吗?佛就答覆他,佛言,须菩提,哪有众生?当来众生,颇有众生,哪来当来的颇有众生?佛言没有众生,彼非众生,那不是没众生界了吗?随缘吧!非不众生,别把众生当成真实的,真实的没有众生,随缘又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前生,前一个众生,众生众生者,你所说的假名的众生不是众生,众生即非众生,所以如来说非众生。因为怕众生落到断灭空,那不什么都没有?非不众生,随缘而安立的。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又产生问号了,众生是这样子,那佛你证得的佛果不是也没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那佛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没这么回事?众生可以这样说,那佛你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什么也没有,没得到,无所得。须菩提还有执着众生法界、佛法界都是真实的,十法界都是真实的,那就错了。所以佛对须菩提说,佛言如是如是,你说的对,众生即无所有,佛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所得,什么都没有证,无说无证。所以佛说如是如是,你说的对,佛没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所证,没有能证的人,也没有所证的法,就是这样子,如是如是。

以下重覆一下,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一点得的都没有,什么也没有得,空的,真空绝相,这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正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没有什么法叫菩提,也没有何法叫众生,遣除,一切无着。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这总答覆须菩提了。是法是什么法?无得无证,无得的法佛与众生平等平等,没有高下,没有什么圣人、凡夫,这才叫真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是这个样子的,没有我、人、众生,也没有无寿者相,一切法不是相续的,可以把这寿者相解释为相续义,寿者是相续不断,没有,一切法都如是,这样来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不执着一切善法。所以社会上一般的做点好事到处宣扬是善人了,做的善事多了是大善人,全是假名。修一切善法,做好事还是存在的,则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然一切无着,作恶的得不到,得修善法。佛法落于断灭,而这样说修什么?你还得修善法才能达到这个真空绝相。

佛利益众生时候说法非常难,难到什么地方呢?你说有,众生执着有;说无,众生执着断灭空,所以反反覆覆就是让众生无执着。发菩提心,说菩提法,上至诸佛,下至一切有情,哪管一个蚂蚁、一个蚊虫,就是从佛到一切昆虫,他们都具足佛种性,他们都具足一切智智。佛是修成了,众生是没有修,众生的法身叫素法身,没有功德相,没有作用,具足而已。所以说平等,上至诸佛,下至有情,平等,没有高下。什么呢?佛性,菩提性,菩提性没有分佛和众生,平等平等。但是你得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离开,没有四相执着就是佛,执着四相的就是众生,不执着四相了就是佛。修一切善法则得菩提,这个得得即无得,善法即非善法,总目的是不要执着。假使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离,修一切善法,得不到佛的究竟解脱。但是你修一切善法使它无染还得无着,不要执着,就是你对一切所有境界相、所有一切相不为它动摇,不动摇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不为它动摇,不执着。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不贪,不执着,没有爱,也没有舍。但是常行大悲,这就方便,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这是利生的方便善法;但是随顺众生,不舍众生,都得让他欢喜、领受、幸福。

以下就讲善法,所言善法者,什么是善法?如来说即非善法,含义是不立,一立了众生就执着,去众生执着的,说善恶不让你执着善恶,就是这个含义。说人不要执着人,说畜生不要执着畜生,人也会变畜生,畜生也会变为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须弥山,一个小世界一个须弥山,三千大千世界里头拿这个须弥山形容,形容什么?七宝,有像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那么多的七宝,有人持用布施,有人拿这么多七宝布施。拿这个功德来比,比什么?比喻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比喻咱们现在金刚经。很少四句,就是四句话,它的功德,受持、读诵、给人解说的功德,比前头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功德还要大。这一分功德比供养七宝的百千万亿分功德,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个功德大了。为什么?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像须弥山是有相的,有相就有量,有数量。无相的,般若波罗蜜经是智慧,这是无相法门,无相法门就没有量、没有相。

须弥山经上讲二百二十四万里,周围都是铁围山,铁围山高一百二十二万里,所以称为妙高峰,这是形容拿这个比喻,拿有相形容无相的功德,就是你做有相的功德做好多、好高、好大,都没有无相的功德大。般若波罗蜜是智慧,没有相,没有形相,因此拿这个形容词形容的,例如我们断贪瞋痴,你断贪瞋痴有形相吗?没有形相的。得到戒定慧,戒定慧有形相吗?没有形相。这叫无相法门,拿有相的比无相的不能为比。不管你有形相大还是小,总有个形相吧?无形相的永远超过有相的,大里头还有大、大里头还有大,无穷无尽。

须弥山称妙高峰,我那么样想,幻想,这是我的想法。我说现在我们上月球,上天,看过须弥山没有?为什么没发觉未发明须弥山?须弥山的南边是南瞻部洲、北面北俱卢洲、西面西牛货洲、东面东胜身洲,月球是绕须弥山转的,日月两球昼夜都不断围须弥山转的,那日球对着更远了。现在我们人类的发明,有些人以这个问题来问,跟现在社会上所发现的须弥山、无量星球、银河系,这个科学家都发明了,日球对人类距离很远很远的,都说探月球,没人探日球,找那近的,这是最近的。佛经上所说的,跟现在世间相所印证的,有时候现在人类的智慧还没达到,还不能够把它表白,神话小说破灭了,什么月球里头吴刚,毛主席诗词吴刚捧出桂花酒,哪有个吴刚?人家传说月球里头有一棵树,还有一个兔子,还一个嫦娥,有吗?神话。

佛跟我们讲这都是执着,众生幻想,众生业力成就的,现在我们一切无着,告诉我们什么?空的、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我们有时候想想我们自己,观想时候,修行时候,我们还用我们最根本的贪瞋痴,我们说三毒,贪瞋痴每样具足一千,三千大千世界各具一千,也拿须弥山形容,形容我们的贪瞋痴,七宝可以,如须弥山叫做七宝布施供养功德。我们假使要断我们的贪瞋痴也像这样这么多,断贪瞋痴得戒定慧,那个功德、那个福德有量吗?无量的。有边际吗?没有边际的。所以你一念断贪,这七宝对你什么用处都没有,你能做什么呢?

我在美国跟一个科学家辩论,他问我,他说:这个人类都是为财产堕落。我说:不一定吧?他说:老和尚,你说以什么堕落?我说:假使不吃饭行不行?肚子饿了他会造业的了,他想吃饱,他什么业都可以造,粮食是第一,比七宝贵重得多。大家想想,如果没有饮食了、没有粮食了,七宝有什么用?我跟你讲个故事,河南发大水灾,黄河发灾,逃难的人一个人带着金银珠宝,一个人带着一口袋的馒头,俩人躲在一棵树上,带馒头的人饿了,从口袋拿一个馒头吃;拿七宝的人看到他口袋里的馒头,没办法,说我拿我的金子,一块黄金换你一个馒头;那人想着发财了就跟他换了。他饿了就跟他换。换换的,水不退,他把馒头都换成金子了,等到他肚子饿了,想跟上头的人换回来,那人不跟他换了,吃的没什么了,馒头也吃的没什么了。拿一口袋馒头的饿死了,拿一口袋金子的人换了馒头吃了,那个没饿死,底下那个人饿死了。那他下来了,他又把他那口袋珠宝又背起走了,拿馒头的人饿死了。

我听这故事我想到愚痴,人的愚痴,七宝有用?馒头有用?在那个时候七宝没用处了。世界上没有七宝可以,要没有粮食了人还能生存吗?这是智慧的判断。所以佛告诉我们,凡是有相的、有形色的一定要消失,虚空不会消失的,随便你怎么变,虚空不会变的。虚空就形容比喻我们的佛性,不管你起贪瞋痴,你修戒定慧,还是这个佛性。今天就讲到这里。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佛问须菩提说你怎么想的,也就是说你怎么样看法,你看佛出世间是不是这样想,佛出世间是度众生的。汝等,不是须菩提一个人,所有与会大众千二百五十人,你们是什么样想法,是不是看见我在度众生?如果这样想法是错误的。不要作是念,什么念呢?不要认为佛出世是度众生。何以故?明明佛出世就是度众生,那佛要说不要作这想法,什么原因?就是何以故,什么原因?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我跟你们说真实话,实实在在说没有众生可度,也没有如来来度众生。假使若有众生可度,那佛就有我、人、众生、寿者,就有四相。

佛在这个时间以前没说这个话,度众生度了二十年了才说这个话。这样子说一切众生就有疑心了,须菩提跟千二百五十人法会大众都认为如来出世是度众生,这是执着见,这个见一切众生都如是。佛遣除这些个执着见,你这样执着认为佛出世是在度众生,说前二十年佛说法都是在度众生,这个念都有,这是错误的,不要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如果认为如来度众生,那如来就有我、佛能度者,还有所度的众生,就有人我知见,度众生说法就有法见,而且相续不断的,有这样想法、这样认识法就错了。以前没有错,随缘;现在显般若义、显真实义,如还有以前那个念那就错了。你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法,还一个因缘,对什么人说什么法。现在到我们末法时候,说者没有般若智,听者也没有般若智,我们这是种善根。我们看那些小道友来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种个善根而已!你跟他讲你不要人我知见,他莫名其妙的你说的是什么话。

因此应当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迷了,迷了要没有佛说法,他怎么能明白呢?业障怎么消失呢?又能够依照什么修行呢?佛说法度众生不错的了,你要是没有这个怀疑,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些知见都没有了之后,你就知道了佛是说即无说,那你怎么办?你也是听即无听。这个经的含义就是让我们把二十年前佛说法都有我、人、众生、寿者,把这些个遣除,要不因为佛说法他不能得悟。我们举例来说吧!六祖大师听见人家在念金刚经,他就开了悟了,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假使没人念经,他没听到,他就开不了悟。一开悟,他不执着,他也不去找谁念经,谁念的也不管,能念者,他听闻开悟了,念金刚经那个人并没开悟,也不知道他念金刚经别人开了悟了,他知道吗?他也不知道。这个就是不知者不有执着,没有执着,但是这个不执着可不是解脱的不执着。

但是我们在修行当中,对于这类启发智慧的法,你怎么样用功?因为你听见多了,闻到也多了,理解也多了。咱们现在是在我、人、众生、寿者当中锻炼学习,要增长智慧,想达到,达到就是证得,想证得这种境界,那你就平常的生活当中,遇到任何事情多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不要执着的含义,不要执着,知道一切法乃至于我自己的修行一切行为,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既然不是真实的,我们磕头、礼拜、念经,还赞叹佛的功德,忏悔、发愿,没有这些个你怎么能达到真实呢?所以说藉假修真。有时候我们自己要有知见,有时候又不要有知见,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当你跟人家争执辩论有些什么问题,那你静下来,用我、人、众生、寿者有没有,就是这四相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没有,那你是正确的;若有,你是不正确的。

例如像证道歌当中说,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我们互相之间要不要诤论?诤论是不是就是不对?他说四句偈子,在那个证道歌里头我摘的四句偈子,说我们在辩论当中要不要显现真理?说圆顿教没有人情,有疑,有怀疑不能解决,有疑不决直须诤,这个诤非是山僧诤人我,不是用人我知见来搞斗争的;为什么?修行恐落断常坑。学般若智慧的人,学,没有成,最大的利害关系是什么?断灭见。诸法都空了,什么也不做了,什么也不学了,什么也不修了,这不是断灭知见吗?偏于断见,断见就执到空的一面去了。最大的过患是藉着般若义,佛说的执我度众生无生可度,说须菩提你不要这样想,没有众生可度,那你把这个没有般若智慧来当成烦恼来争执;说佛都这样说了,无生可度,无法可说,我也无法可闻,那该一天睡大觉,那不是堕落了,那就堕落断常坑。执常执断都落坑,都了不了生死。执常的他还能有功德,也不对;执断的,功德相都没有了。所以学习的时候,学般若的特别注意的要有智慧,你做任何事物都要用脑子,再用佛的教导衡量一下这些认知的过程。

佛在跟须菩提说这些话的时候,须菩提他们那些当机众都证得阿罗汉果了,佛说破他们法的知见,他们对法的执着,佛是给他们破除他知见的。如果对我们来说,我们不是当机众,我们是善根众,种善根吧!将来向这方面求。所以学金刚经、学般若门最大的毛病堕于断见,要把这个毛病一定改。常听到学大乘经的,我就是佛了还修什么,不讲因果了,什么都不讲了,没有善恶,没有因果,那都是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说大话,不行,因为你没到这个地位。这是特别注意的,经常听到有人学了金刚经了,拿金刚经话来说,这是不可以的,要有智慧,不然那会跳到崖里头去了。有智慧的人他不会冒险的,例如古来人说“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平常那马跑到悬崖去,你这时候才勒马叫马不跑了,办不到了,马就跳下去了;那个船开到大江中心去了,你来补船的漏洞,晚了,船到江心补漏迟。你把马放它跑,跑到前头是悬崖,它止不住了。“马到悬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你的修行,断烦恼,你要这样理解了是渐渐渐渐的,不要跳崖,跳崖落到断见坑。说生灭即是不生灭,不生灭即是生灭,没有生灭,那又落于常见了,落于常见坑了。修行的人不断不常。

你要修行哪一法,每一法都有利,有利一定有弊,有进一定有退,你把退想好;就是要有智慧,要有般若智慧,不要做傻的事,意思就是这样含义。因为你听到每一法要知道每一法的因缘,这个金刚经须菩提请问的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心,当你修行的时候,千万注意,既不落断也不落常。同时先认识自己,我们众生最大的过错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尽做些冒险事,修行也如是。同时我刚才说这两句比喻的话,假使你在修行当中遇到些个zai 难,甚至是命难,你怎么样对待?你是佛弟子,依着佛法你怎么对待?正常修行当中无灾无害,像我们在普寿寺大众这个道场,你这样修行有什么灾害!什么事都找不着你,任何的事没你份,你就好好修行,很安稳。但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啊,想入非非,很多道友想打般舟三昧,一个念佛七都住不下来,要打般舟三昧,这是冒进。说我学佛法,修行勇猛精进;说得很好,愿很大,能做得到吗?甚至于什么叫般舟三昧还没搞清楚,怎么样修、修的次第也没搞清楚。

我今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拿般若经来讲,就像现在我们讲这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说的阿弥陀经,让我们生极乐世界,劝我们念佛得到念佛三昧,生极乐世界。如果咱们拿这段经文来印证我、人,我是现在修行者,要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佛,这个中间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相续不断,你怎么理解?以金刚经和阿弥陀经,你怎么样来理解,用你的智慧,有矛盾没有?观音菩萨在法华经普门品,法华经咱们刚讲完,普门示现大慈力,经常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地藏经,地藏菩萨在地狱化度众生,常在地狱化度众生,有地狱相,有众生受苦难相,有没有?他们都是般若智慧成就的。地藏菩萨跟佛讲,佛赞叹,地藏菩萨痛哭流涕,他还有感情吗?好多大菩萨在闻法,为了众生悲伤流泪,这是情感吗?是大慈大悲吗?这些个都是问号。你要学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对这些个现相你怎么样理解?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