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頂首楞嚴經》浅释勘误版--净慧法师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佛接着说,如有的人,受三皈五戒,修十善业法,静坐而不得禅昧;虽居俗家,身静无有欲爱心,但为传宗接代,勉强办事,感受如同嚼腊。这样的人命终之后,生到五欲乐具随意变化而满足需求的乐化天,那里的一日一夜是地球的八百年,人的寿命非常长,天福多。如有的人,受三皈五戒,修十善业法,静坐而不得禅昧;虽居俗家,有夫妻名分,欲爱相交时,能了然超脱,无世俗男女的心念。这样的人命终之后,生到五欲乐具自在享受的他化自在天为天人,那里的一日一夜等于地球的一千六百年,人的寿命更长,天福更多。


为什么说圣人的肉体就是人间的净土?因为境界和肉体的法喜等于极乐世界阿惟越致菩萨的境界和身体的法喜;所以,对这个世界的淫欲之乐,境界上如猪狗一样低级趣味,动物都是这样;对世间的财物如过眼烟云,只是随缘而已。

  

以上为欲界六天,人心里还有爱念为静;欲爱为生死根本,心有爱念就不能出离欲界天。如信佛念佛的人,欲界天还没有出离,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呢!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九】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于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佛说,阿难你应知,世间所有修行身心的人,不能久于静坐禅行,都为假用功力,不得正定。只是受戒,长期坚持身不行淫欲,包括行住坐卧时,心中不想,念头不生,身心清净。这样的人,不再爱恋染著于欲界;命终后生到离欲清净的梵众天为人。梵众天为色界天,色界共有十八天;色界天的天人,都是化生,无有女人,都是男人。如诸修行人欲爱的习气已经清除,厌离世俗欲爱之家,喜欢清净出家的心现前,对于出家人清净的戒律,生起随喜顺从心,守护戒体;这样的人,时刻都能依法修行清净的福德,命终后生到身心清净、天福无量的梵辅天为人。如诸修行人身行心想都如法,做法事具足威严,仪表气质庄严,用智慧的醒悟之语为大众讲法;这样的人,在世间能统领僧众;命终后生到有大福德而身喜乐的大梵天为天人;并能统领部分大梵天众。


以上三天为一禅三天,天人身体殊胜、喜乐殊胜、能力殊胜。没有欲界众生的一切苦难与烦恼,具足清净喜乐的天福。虽然没有行入于正定,未证得正定而生出智慧,但身心清净,不为诸欲漏所动;为初禅境界。初禅境界如山林灭火,明火灭而烬未灭;所以,劫尽时火烧一禅天。一禅境界是清净念佛的坚固力所现,不觉有身,山河大地都在念佛,清净念相续不断。所以,修行人须静坐禅行;否则,只能是初禅境界,怎么能出离三界呢!而在静坐禅行时,不要有寿命想,要有争分夺秒心,每分每秒都在和生死搏斗,有这口气在,要好好修行,绝不让片刻时间空过。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按次第大梵天的上一层天为少光天。如诸修行人能圆满清净行,心如止水,寂静清澈;这时,自性的清净光通过自心微弱的折射出来;静坐或禅行的境界中,忽觉心头一亮;虽不长久,但经常出现。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圆满梵行的少光天为天人。少光天的天人,身体发光但不能远照。如诸修行人能精进静坐禅行,随着定力加深,自性之光与自心之光,光光相照,闭上双眼,内里光明。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无量光天为天人。无量光天的天人,身体发光,似琉璃色,光芒照耀无尽,可映射到其它世界;如日光照月映射到地球一样。如诸修行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定力更深,能够通过自身的毛孔吸收宇宙的光能,维持身体的生命现象,身体健康,不觉饥饿,只觉神清身飘。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光音天为天人。光音天的天人,身体光亮更强,以法光为教,以法音为体,在光中产生无量清净的妙音。


以上三天为二禅三天,天人超过一禅三天的身体、喜乐、能力殊胜。不再有一禅天恐忧堕落回欲界的心念,离欲爱渐远,无有忧虑,身心清净,享乐天福。虽然修定而未得正定,未证得正定生出的智慧;只是清净心中生出喜乐,代替了身体的其它欲望,降伏身体的粗漏,为二禅境界。二禅境界虽欲火灭尽,但喜水心流;所以,劫尽时水淹二禅天。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如诸修行人能在二禅天境界的基础上,继续精进禅行,巩固并加深定力,在不觉有身的基础上,有时思维停止,出现无念的状况;这时,发现体内的光明中,发出微妙的念佛音声;这种音声不是用耳去听,是用意识去感知。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少净天为天人。少净天的天人,执著于心光妙音一体的妙理,虽舍去欢喜心,得到少量的净乐;但仍是色身的寂乐境界,不是自性的寂乐境界。如诸修行人能放下执著妙理境界,继续精进禅行,在禅行中,觉知身清净如风,容入虚空,再不知身的边际在哪里,不知一念佛号在哪里;走路时身有羽化之觉,心旷神怡于九霄之上。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无量净天为天人。无量净天的天人,色身清净,身轻心安;万事天下静,乐事有谁知,有一种寂静灭除心中烦恼之乐;但仍是色身的寂乐境界,不是自性无烦恼常住之乐。如诸修行人能放下执著色身的身空境界,继续精进禅行,在禅行中觉知身心与世界融为一体,世间的一切生物和物质现象,都有其存在的法理,是法性圆融的表现,是诸佛清净功德为度众生而化现,身心的有漏之乐不间断不停止。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遍净天为天人。遍净天的天人身心喜乐禅味,觉知所依世界一切圆融清净,都是法性妙德成就,身心享受的喜乐无穷。

  

以上三天为三禅三天,天人超过二禅三天的身体、喜乐、能力殊胜。由于身安稳,喜寂静于禅中得无量乐,心安于具足喜乐的身体中,他人的苦与恼,不能影响身心的喜乐;所以,对人对事具有很大的随顺心;俗语说,穿新鞋不踩狗屎,聪明人不与愚人一般见识;谁造作恶业谁受报应,我禅行喜乐享天福;为不让众生因我起烦恼而随顺,为我禅行喜乐不受影响而随顺。虽然修定而未得正定,未证得正定生出的智慧;还是定中有息,不入三昧,自性智慧不生起,为三禅境界。三禅境界于静坐禅行中,有一息尚存;所以,劫尽时风刮三禅天。


【阿難次複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阿難從是天中有二岐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如诸修行人能在三禅天境界的基础上,继续精进禅行,会使定力更加深固,身心不受世间诸苦烦恼相逼,心能转境,随喜功德;在禅行中,一息停止,毛孔吸光,内动而外静,身心喜于禅坐。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福生天为天人。福生天的天人,知身心禅乐是相对的有为法,不论多么长久也会有坏掉的一天,不再执著身心禅乐,舍去乐想,与之相对的苦思也离去;同时,不再向色身和所依报求福,开始向自心求福。如诸修行人能把禅行中的苦乐想舍掉,继续精进禅行,加深定力,把身体、喜乐、能力三种殊胜心转为清净的静坐禅行,使福报增长,得世间善巧,于方便中随顺众生。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福爱天为天人。福爱天的天人,以舍掉苦乐心为圆融,以清净静坐禅行为清净,所享天福随心想而满足,身体所行自在,自然的随顺所依世界法则。如诸修行人能舍掉所增福报,即福爱天的天人能舍掉随心满足的天福,继续精进静坐禅行,增加定力,有二条不一样的天路可走;一是继续精进静坐禅行路;二是享乐天福并保持定力路。走第一条路的诸修行人,发精进禅行念佛心,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坚固力,保持清净光明的无量善行,增加无量福慧。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广果天为天人。广果天的天人,身心发光无量,不舍禅定福慧;并以广大福慧愿力,求证无上圣果。走第二条路的诸修行人,以为走上这条路为最高的果报。有的修行人心有满足感,对静坐禅行中的苦与乐不以为然,产生厌倦;而偏执法理,以井底之蛙的目光观天;不知佛道是证悟成就,不是理悟成就;由于连续不断的研究法理,舍去禅行道业,心灰意冷,出现无念的枯木禅。这样的人命终后,生到无想天为天人。无想天的天人,由于以色身的生与灭为因而静坐禅行,不以自性无生灭真常为因而静坐禅行;享乐天福五百劫。在五百劫中,前二百五十劫保持定力,享受寂灭为乐的天福;后二百五十劫,定力逐渐销失,身心散乱;天福报尽,又入轮回。


以上四天为四禅四天,其中有二天并列,天福寿命相等;由于发心不同,而有区别。四禅天的天人,天福享乐无量无边,世间一切苦乐境界无法想象。但是,所修静坐禅行仍是以色身有所得心,不是心性证悟后出世间的无为法;虽然静坐禅行功夫纯熟,但还未证得圣果,为四禅境界。四禅境界于静坐禅行中,无欲火、无喜水、无息风,劫灭时水火风三灾可免。


这里我特别讲了诸修行人的静坐禅行境界,主要是提醒诸位注意:一是人人可静坐禅行,静坐禅行佛法是高可攀、远可至、行可证、证可得的解脱方法。二是诸修行人要精修静坐禅行,不要执著禅定境界,天人、声闻、菩萨的禅定境界千差万别;心有执著之想,落入天福。三是诸修行人静坐禅行至四禅时,所证不真常,所行不究竟,所知不了义,不要妄谈佛理;容易从四禅退至一禅;四禅天天人不退,而人道的四禅有退。四是诸修行人对四禅胜境莫作圣解,圣解要堕落地狱;四禅天人还是大凡夫,未入圣人流。五是禅行至四禅的人,有一个特征,静坐时呼吸停止,没有脉搏;修密的人与修禅的人有区别,行住坐卧中随时都有气停脉住的情况,时间长短由修行状况而定。六是此经对四禅天及以下的修行境界说的比较详细,对一至四果罗汉的证悟境界没有详说。千万别依此经去衡量一果以上圣人的修行境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難此中複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在色界天中还有五种不同的天体;即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可以总称为五不还天。五不还天为三界圣人所居,有一至四果罗汉所居天,辟支佛所居天与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所居天平行,但不是同一星球;报身卢舍那佛也居在色究竟天的大宝莲花中,周围有十地以上品位的菩萨围绕,与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所居天平行,但不是同一星球。居五不还天的圣人,三界中九地九品习气随着圣位的证入同时灭尽;苦与乐的境界在心中忘失,在四禅天以下无有选择安立宫殿居住的场所;只有在苦乐双舍后,清净心相同的圣人处安立宫殿居住。三界九地是欲界五趣杂居地(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生妙喜地、十念清净地,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三界九地中每地都有九品思惑;九品思惑是身、边、取、邪、戒、贪、痴、慢、疑。欲界地中为十品思惑,再加一品嗔;无色界无身,再减一品身,仍为八十一品思惑。在此五不还天以下四禅四天的天王,对五不还天的圣人也只能闻其圣名,不能亲自见面或听闻音声。


虽然四禅天的天王是化身菩萨化现,但所化现之身是凡夫相。就如同在此世间,旷野深山的佛教圣地道场,都有阿罗汉居住,护持道场;而示现凡夫的圣人所不能见到一样。


有人问,这有可能吗?怎么见不到呢?山西五台山就有阿罗汉住世;这些阿罗汉奉佛旨并在佛前发愿护持道场,护持佛法;都是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舍去天福,住于世间;至于以什么方式而住,以什么相而住,只能靠自己证悟才能详知;详知也无言,这是佛的秘密藏。天天见君不识君,似是有缘实无缘,人人身见非心见,只缘不是同路人。


佛接着说,如诸修行人,在世间为脱离苦集烦恼而修戒定慧,定境现前,四加行暖法出现,一切魔法不能改变修道的坚固心,永脱三恶道轮回苦。这样的人证得一果罗汉,命终后往生到无烦天为圣人。无烦天的圣人,苦想与乐心双亡,禅悦为食,各自独修而不与同修来往,心无烦恼,无有争斗心。如诸修行人,在世间修戒定慧,定境现前,已灭除苦集,把修行重点放在证悟智慧上,四加行以忍法为主。这样的人证得二果罗汉,命终后往生无热天为圣人。无热天的圣人,心净如水,清凉悦乐,独自修行,证悟诸法本空。如诸修行人,在世间修戒定慧,定境现前,佛理已悟,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四加行以顶法为主。这样的人证得三果罗汉,命终后往生为善见天为圣人。善见天的圣人,于三界可入涅槃,可修可不修,非学非无学,报得天眼通,能观十方世界诸法圆融,一切清净。如诸修行人,在世间修戒定慧,证悟解脱知见,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诸漏已尽,远离生死烦恼,四加行以世第一法为主。这样的人证得四果罗汉,舍身后往生善现天为圣人。善现天的圣人,自性智慧现前,具足神通变化,自在无碍;如陶瓷厂的工程师铸土为器一样随心所欲。如诸修行人,在世间已证无学,值佛住世或遇大善知识教导,慈悲心生起,喜舍心相随,发菩提心,愿修六度,广度众生。这样的人舍身后,往生到色究竟天为大阿罗汉。诸法相佛理究竟知,色相穷尽,了知自性并发生功用,从色性悟知自性如虚空,一切色相相引相斥依空而立;色究竟而自性尚未究竟,要报佛恩,广行六度,虽住世间,可出离世间住于无为法中。


从梵众天至色究竟天的色界十八天的天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色相男身,戒修清净,独行无伴,自行证入;虽脱离欲情,但仍有色身所依,受色身有为法的牵累,最终色身还会灭失。


休息时诸位互相探讨、互相议论,六道轮回到底是怎么回事。六道轮回不是佛在虚构,也不是有些人胡编乱造。诸位当中,就有曾经鬼秽附身,可以讲八国语言之人。这人一天德语没学,只有初中文化,第一次见到德国人就能讲出标准流利的德语来。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这就是不分地域的人死后的阴魂不散,借着人体表现一下。现在这人身上鬼秽已被清除,再让她讲外语,一句也讲不出来了。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到六道轮回是真实的,佛法是真实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神识是人生命现象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禅定修到一定程度时,神识可到宇宙中遨游,可以到不同天体上,只是不同天体的时间差不一样,逗留时间短暂,一观就得返回。


有人问,平常人为什么不知不觉?我要反问,平常人天天在作什么呢!天天都在打妄想,在酒色财气的五蕴炽盛中,怎么能知觉呢!


有人问,也没少读经念佛呀,怎么还是五蕴炽盛呢?佛法靠的是行入证得;可不是理入见得。很多教授都能讲佛法,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他人证悟的话语罗列起来;然后一讲,一听都对,但没有自己证悟之语。所以,佛法不须说,证悟靠行入。行入平凡里,才见转身处。佛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都有,在平凡里要找到转身处,找不到转身处不行;找不到转身处,还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还顺着红尘翻滚,在酒色财气、色声香味触法中兜圈。社会上的年轻人,对佛法尤不理解,说话容易谤佛法僧,千万不要与之计较。他是他,你是你,业力所感,各修各得,各负因果。


有人问,元音老人讲的法怎么样?我告诉诸位,自古白衣讲法极少;值佛住世时是维摩诘居士,唐朝有位庞居士,近代有位李炳南居土,现在有位元音老人。但是,我知能讲正法的白衣都证得大境界。所以,对白衣讲法,千万别起轻慢之心。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岐路。若于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逈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識性不動以滅窮研。于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在色究竟天有顶有色的边际处,有二条不同的路。一条路是回心大阿罗汉,发菩提心,智慧圆融通达,可以出离三界,往生极乐世界,入菩萨乘。另一条路是得少为足的阿罗汉从善现天,超过色究竟天,通往无色界。无色界的天人有两种来处,一种是得少为足的舍色身心而不舍识想的阿罗汉;二种是从四王天以上,天人中所修炼成就的天仙。在色界天的阿罗汉,心知色身不能常住,在识想中厌弃色相;以定空观灭色归空,舍去色身,识想无相,不受色相障碍;只留空识以定力入于无色界,依空而住;为无色界空处。在色界天的阿罗汉,厌色舍空,色身与空想都以舍掉为清净无碍,唯心识为究竟;而心识为究竟的微细之想没有舍净,以定力入于无色界依识而住;为无色界识处。在无色界天的阿罗汉,色空双亡,识心灭掉,十方寂静自然,一切空灭无所有,唯有心识之空识,无有其它;只有空识以定力入于无色界而住;为无色界所有处。在无色界天的阿罗汉,唯留心识之识性寂然不动,其余的一切分别心、差别念灭除干净,于无中有识性,似有似无,似尽未尽;只有识性以定力入于无色界而住;为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此处的识性穷尽色空,而不能穷尽法空;相对的有为,定力有销失的一天。所以,从色界五不还天中的四天到此天为钝根阿罗汉;从天仙到此天的外道,也是穷尽色身,不知趣向出世间法的归途,迷求有漏天的境界,无闻法我二空妙法。八万劫定力销失时,此天的心识之识性又堕入轮回。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提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三界诸天人,都是由凡夫依法修行善业,所证得受天福的果报,是法则对善人的恩酬和回报。如停止于享乐天福而不发菩提心,求出三界修无为法,天福享尽时,定力销失,还要再入轮回。三界诸天的天王,都是十地中各地菩萨示现,以神通自在力,住于正定之中;按菩萨品位逐渐增进功德,并将所证功德回向十方诸佛与法界无量众生,以修十度而行住于菩提路。无色界的四空天,有识无身,无有善业果报的色相,都是依空而住。这些众生都不了知自有本妙觉性的真心,积习妄执,心生颠倒知见;才召感迷妄诸有的三界。


三界中除声闻缘觉发菩提心可出离世间外,其它的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人,都根据自己的业力,在诸法则的定数中沉溺,同类受报。就人而言,人是三界生,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父母生人的身。人只知有个身我,不知天上有个性我,地府有个命我;一人三身,才有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所以,性存天理皈依佛,心存道理皈依法,身尽情理皈依僧;佛法僧为一体,依法持戒修行;心存有为法想时,可享天福;心空无为时,出三界常乐我净。


【複次阿難是三界中複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人这六趣众生(天仙一趣,略去不讲),都是昏沉于生灭的有为相。六趣众生中有阿修罗,可分四种;一是鬼道阿修罗。因有善业因缘,护持佛法,护持经咒,护持戒场法会。以护法的福力得有报神通,居住的宫殿可于虚空中飞行,又可依虚空而住;具有神力,面貌丑陋;习气与夜叉鬼相似。二是人道阿修罗。从胎而生,胎因情有;因情欲心重,有天福而无天德;诸天王以少欲为天德。所以,被欲界诸天贬离天道,坠落为修罗。虽天福与天人相似;但居住宫殿选择在四王天之下,地球之上离太阳最近的星球,与四大部洲人类为邻;修罗王的宫殿为日月宫。这些修罗的身体,可与欲界天人相似,可以随意变为大身或小身;在太阳系各星球之间隐身游历飞行,人类肉眼所不能见。三是天道阿修罗。从欲界天道化生,有阿修罗王单独统治的星球,有天人同样的福报,受欲界诸天王管辖。但是,阿修罗王有大神力,洞彻天地,无所畏惧;加之,阿修罗兵都凶勇好斗;不服从天王管理,经常在阿修罗王带领下与梵天王、忉利天王、四天王发生战争,争夺权力;战争都由于阿修罗王无天德而失败,天人福报不受影响。四是畜生道阿修罗。从湿气而化生,生于海底的洞穴或海水进入地壳循环的洞口处。白天用神通游历于虚空之中;夜晚回到水下休息。这是福报微少,地位卑劣的阿修罗;福报与龙王相似。


以上四种阿修罗,都是为人时好争强斗狠,凶勇无畏,嗔恨心重;为国发动战争,建立战功;而不相信佛法,不修行十善业等;根据善业的多少,才召感入四种阿修罗道。四种阿修罗福报享尽后,随业又入诸趣众生;但习气不尽,在人与畜生及禽类中,又有心狠好斗之徒,嗔恨痴行之辈,无畏因果。建立善恶不同因缘,随因缘受生六趣中,随善恶业习,受不同果报。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想。妄想受生妄想隨業。于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花元無所有。但一虛妄更無根緒。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殺盜淫事。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十方诸佛与大菩萨是觉悟的众生,是过来者,已见到本妙圆明的自性;若用自性的真心再回过来看六趣业报众生,生灭相如空中花一样不真实;五蕴妄想如水中月一样虚妄。可是,众生又为一个虚妄的名相,在无有尽头的思绪中冥想。都是因为业习因缘生灭果报;不依佛法持戒修心,不能认识并找到自性真心,于无量劫中枉受轮回之苦。究其根源,是众生没有智慧,只有业习,随顺杀盗淫的缘故。与此相反,不杀、不盗、不淫;转贪嗔痴为修十善业。前者随顺杀盗淫,业重而沉;后者转贪嗔痴,业轻而升;沉为三恶道,升为人天道。有与无相对而动转,才有轮回的法理之性。如贪官贪婪物色,则失官德,而不得人心;平常人贪婪物色,则失人德,而损人利己;人类都贪婪物色,则失天德,而召感劫难;即色迷心窍而随心所欲,经济危机伴随战火相生,怨天嗔地而天时不振,暴水狂风成灾。良药只有一剂,收敛欲望。如众生放纵欲望,杀盗淫三业旺盛。虽然业由众生各个私作;但众私则成共业。所以,有人间三灾八难,天堂、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不同受报。


众生无量劫来造作的业力因缘无量无边,无法寻求清楚。只能简说,从当下一念心开始,转恶向善。如有人想持戒修行,欲证得无上佛道,必须依戒定慧,去掉贪嗔痴三毒,远离杀盗淫三业。如不断杀盗淫而修行,假设能证得神通;而在有为法的作用下,习气不灭;就是落入魔道。魔王的宫殿住虚空中,修行人静坐念佛的清净之光会震碎魔王的宫殿,使魔王生嗔恨心来扰害修行人。修行人都会遇魔考。初修行人要遇到人魔,与周围人爱好习气等格格不入,而生嗔,为魔考。有点修行时,遭魔考一夜不让睡觉,有一种怨力让人心生恐怖,这就是天魔。这时如没有善知识指导破魔,一个魔王所施的魔法,就能让人丧失修行路或退失菩提心。魔王是菩萨作,现魔王身度脱魔道这一类众生。要随顺魔子魔民的习性度脱;同时,还要用善法控制,接受法化,逐渐出离魔道。菩萨度脱哪一道就现哪一道众生身,再苦再难也得去,菩萨愿力弘深,圆满自性的功德。魔王尽职尽责,从反面助道,若无魔考,修行人成就不了道,也成不了佛;所以,魔王是修行人的朋友,真善知识;只有历劫的魔,才成就了历劫的佛菩萨。


佛接着说,如不断杀盗淫,随想修行又欲销除妄想,不但销除不掉,反而更加虚伪不真;为世界上最可哀怜之人。虚伪妄想是自己造杀盗淫三业所致,不是修行佛法的过失。这样说法为正说;反之为魔说。


末法时代,有的人只把佛法当作宗教文化,只在文字语言上研究,不断广义上杀盗淫三业,只是以妄逐妄,倍加虚伪。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于師子床攬七寶機。回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複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又複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諦聽吾今為汝子細分別。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这时,佛对法会大众说,阿难你与诸有学声闻缘觉,现在已经舍去小乘的自了心,发起大乘的菩提心,欲求成就无上佛道;现在,佛已将真实的修行法,全部说清。


佛将天地造化的密因和宇宙人生的真相及轮回变化的因缘法则,说的清楚透彻,了义究竟。所阐述的世间与出世间的绝对真理,充满无量的功德,启发众生的智慧,震撼众生的心灵,是真实境界的结合,是世间一切理论无法与之相比。


从这里开始,将说修行人所遇的五十种五蕴魔。人在修行过程中天天有魔事,微细魔事不知因缘和所以然。如有的人被打、被骂,平常人会落于邪见,嗔恨报复。修行人会知这是往昔造的业因,今日作为报缘;既了去旧业,又经受一次魔考。打人骂人的人,还觉得自己挺得意;其不知已落入魔手,被魔所利用。我曾遇到一人,声称自己能为人治病,念“为人民服务”就行,振振有词。可没到三分钟,就落泪,讲不下去了;哭求“救救我吧,我吃饭、睡觉都不能自主。从你进屋,才清静一会呀。”这就是鬼秽住其体、控其窍,自己的神识主宰不了自己的意识,被鬼秽主宰。这类现象在出家人与在家人中都有,共同特点是贪心重、业报重,众生之间互相缠缚。


佛接着说,虽然将成就佛道的真实法说的一清二楚;但是,阿难等大众,还没有认识到依正法禅行正定过程中,存在的内外微细魔事。有的人魔境现前,心中辨别不清是胜境还是魔境,再加上自心不正,就把魔境误为正行的胜境,使自心落入邪见。这些微细魔事,有时是自心中的五蕴魔,再召感天魔,或再痴迷执著鬼神,或再遭遇魑魅等;都是由于自心无有智慧,想蕴过重,辨别不清,才家贼召外鬼,认贼为子,自劫家财。还有的人,在禅行过程中,得少为足,不再精进。禅行到四禅天的无闻比丘,胜境现前不能辨别,便妄言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可是,当天福报尽,定力销失,天人的五衰相现前时,无闻比丘诽谤阿罗汉,认为阿罗汉怎么还如此。命终后,中阴身遭现作后有的业报,堕阿鼻地狱。阿难等大众,应该仔细的听法,佛要详细分别解说。


阿难你与诸有学声闻缘觉,欢喜礼佛,一心静听佛的教诲。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雲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淴-心+目]當處湛然。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于三昧時僉來惱汝。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浪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鹹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雖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秖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佛说,这个有为的世界上有十二类有漏的众生,本有的妙明觉性,具足功德的真心,与十方诸佛,没有什么两样,也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无始劫来,被无明烦恼遮蔽。有颠倒妄想,迷恋相与相之间的理论性质,从中找出理相上的缺欠处;身心在欲望的作用下,生出痴迷欲爱财物的妄想;欲爱财物又使身心处处执迷。由于这样的缘故,才有物色的无常生灭,变化不止,执迷不息;才有与众生业力相对应的世界产生;所以,三界之内的无量国土,都是有漏众生居住的地方。有为世界的安立,都是由众生愚迷、顽劣、颠倒、妄想的业习相对应而产生。见性无为的众生,才能召感到无为法的世界,即佛净土中去。


佛接着说,地球在虚空之中,人也生活在虚空之中,人的心性也如虚空。证悟真心的人,会觉知无际的太虚空,如心内的一片浮云。虚空中的星球能坏掉,虚空永远不会坏掉。如有人返本还源,成就佛道,了见佛性如虚空,佛性虚空中含藏诸世界。如要精进修行禅定,得正定三昧时,自性真心就与十方诸菩萨和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相通相合,当下就处于清净自然的状态。这时,欲界六天的魔王、鬼神与四禅天以下凡夫天外道居住的宫殿,无故被震裂,大地震动,水中的河神海神,陆地的山神土地,空中的飞行夜叉、大力鬼王等,都惊慌失措。只是世间的平常人昏暗不能觉察所发生的变化,对鬼神惊慌所引起的天时变化还认为是阴阳失衡,或自然变化。这些魔王、鬼神都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五通,只是未得漏尽通。所以,留恋世间的物色享用和恩怨情仇等烦恼。见到所居宫殿被无故震裂,天魔、魍魉、妖怪、精灵、鬼神等都来扰害禅定时发出清净光的人,在三昧中干扰境界或示现魔境恐怖像等。禅行有魔境现前时不要害怕,自有佛力护持、护法保佑。只要自己定力坚固,诸魔如同刀断水一样无可奈何,空嗔恨、白费力。自然是邪不侵正,客难欺主。如自己的五蕴主人不给方便,心神安稳,魔境自破;如业力深重,心意迷乱,诸魔就得其方便,毁掉戒体。当下心境处于正定中,觉知清净,悟境由心生,不由外事干扰,自然无有疑惑;无论魔力有多厉害,也无可奈何。只要五蕴不起偶对,定中自起三昧智慧光明;自然照破诸妖魔鬼秽的幽暗之气,若有妄为敢接近者,自然销失能量而陨落,失去魔力。怎么能留在处于正定人的身边,干扰禅行呢!


佛接着说,如有禅无定,一边静坐一边打妄想,诸魔就对应禅行人的妄想而现出虚幻的境界,想美女有美女像,想金银有金银像,想仙境有仙境像等,五蕴偶立因缘,心随境而转。自为得意时,已落入魔道,必为魔子魔民。如摩登伽女,本来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只是很渺小卑劣的欲界魔咒,想用淫像破佛戒律八万行中的一戒;由于阿难心中清净,未能毁坏戒体,尚不致于沦溺于欲爱的苦海。这时,摩登伽女持魔咒的力量,全身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可是,一遇文殊师利菩萨宣说的楞严咒,又如被罢官免职遭通缉的宰相、臣僚,东躲西藏,各处飘零落魄一样,既无可奈何又哀怜无助。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複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如于道场静坐禅行,修行正定,一定要销除妄想杂念,专一其心念佛,身不觉诸根存在,又不再是思维念佛时,内心清静至极,外一切名相不起;外面名相的浊动和内心的清静不影响心中净念,思维有记忆或忘掉记忆,净念佛号始终如一。就在这时,可得定中三昧。此处得三昧的人,如睁眼走夜道,什么也看不清;虽本自清净妙圆的自性,具足光明;而定力尚浅,心光不能突破色蕴无明的遮蔽;处在色蕴区宇。随着定力日益增深,于定中心光明照,观察十方都是光明世界,不再有黑暗。得此处三昧的人,已经突破色蕴无明的遮蔽;有能力超越五浊恶世中的劫浊。这时,反观自己的往昔处于黑暗之中不见光明的缘由,都是把坚强固执的妄想当为人生根本。


劫浊,除心内浑浊产生颠倒知见外;外部表现是刀兵、水火风、瘟疫、疾病、地震等人类zai 难,遭劫之人是业力因缘所致,是往昔心中贪欲太重,特别是贪财恋色的人易召感劫浊。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的人,在继续精进禅行中,对心光明照感到神奇奥妙,身无有识别觉知,四大不为障碍。这时,心识处于光明中,自心的光明如杯中水溢出一样的境界现前。得此处三昧的人,是定力功用产生的善境界,是暂时的善境界;如停止禅行,随着定力的销失而善境界自然不生。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会受到群魔的扰害。如同树开谎花,尚未结果,经不起风吹雨打。


证圣之人有佛法护佑、天王护持;而没证圣的人没有护持。末法时代的人,听到佛的正法,心生害怕、恐惧。这得什么时候能往生啊,这修行佛法怎么这么难呀!末法就在众生的心里,是人心末,不是法末;佛法是正法,一点没有像法、末法之分;是人的分别心。末法时代的人不肯吃苦、怕吃苦,有求心重,静坐禅行投入不多而想得到最大的果报,妄图贪取佛的功德为己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難複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四大不为障碍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对身体内观,发现身体光明通透,可以透视清楚,身骨坐立,五脏挂悬,胃肠曲折;可见到肠内的蛔虫并伸手入体,将肠道的虫类用手拿出,人与虫都无有伤痕。这时,处于内外光明中,体内光明如杯中水溢出一样溢出体外。得此处定空三昧的人,定中身体发光,出定后身光销失;平常人看不见,但诸魔类非常清楚见。这样的善境,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若為賓主。忽于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魂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内观身体光明通透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这时,神识不主七魄,七魄可以各自为政,各显神通,轮换主持意根的想象与精神状态;除了正常发挥受报之身脏器功用外,还可以涉入到其他魄功能作用的器官中去代行功用,魄与魄之间互为宾主,相互代行功用。七魄可以互用,用眼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用耳可以认字,用鼻可以说话等。可以不见有人听空中有说法的声音,或预知一些密事等。在正法时代的人可以得到这个境界,特别是住茅棚或闭关的人,容易得到。这样的境界,不是证圣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上述定中由初始一片黑喑,至体内光明并发光,于禅行中我都亲自经历过;这时,只记住一个信条,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去执著;自然通过这些过程中的阶段。这里所说的魄共有七个,魄以光能的形式住体内七个器官中,使各器官正常发挥功能作用。七魄是七个不同天体的天主,护持神识住体与人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神力;分别住在心、肝、脾、肺、肾、性腺、脑垂体中。这是我自证而知,不知有无书籍记载。一些外道不知究竟,把魄元神误为人的本源,盲修瞎练,误人误己。在人与动物体内,神识是主,魄是客;主人暗钝,客为当家作主,才出现一切颠倒妄想的知见觉,枉在轮回中受苦。我讲这几句话,是请诸位记住,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然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七魄互为宾主的人,继续精行静坐禅行。这时,心似水澄清,见如皎月之光从体内发出,遍照十方都似地球一样颜色。向虚空望去,一切众生变化为佛的形像;似庙中有佛像一样,但能运动。忽见毗卢遮那法身佛坐于天光遍照的莲台上,能运动的千佛围绕,百亿国土的无量大宝莲花也出现于虚空中。得此处定空境界的人,是平时读诵经书、观看佛像加上联想,落入心识中反射出来的境界。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会受到群魔的扰害。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踰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心如皎月之光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由于不停的至心观察。清净的自心与虚空,抑制并降伏心中的其它境界的生起,防止打破这种清净的境界。忽然,虚空之中充满青黄红白等各色光芒,交织混合为一体。得此处定空境界的人,是自心过分的压抑所致,是暂时生出的境界。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又以此心研究澄澈精光不亂。忽於夜合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如破色蕴区宇,心中宝光充满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由于心如澄清之水,明澈见底;心光与身光集中于一处;忽然于夜间,见到黑暗室内的各种物体,与白天所见没什么两样;而所见暗室中的各种物体也不因不见而销失,依然如故。得此处定境界的人,心光细致,密行清静,如探照灯照入虚空,近可观物,远深无尽。这样的境界不能保持长久,出现几次后就不再出现。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这样的境界我只有一次,于夜间静坐中,睁开眼睛,以为是白天;但光不是太阳光,只是明亮不见光源的光;向窗外望去,视觉如一管之观;方知是夜间,一思想时,明亮销失,恢复夜间常态。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並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能见暗室诸物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于禅定中忽然觉得身融入虚空,胳膊、脚、头不属于自己,刀砍火烧不觉疼痛,如同草木铁石。得此处空定境界的人,是心力排斥四大的境界,是心向力纯一的征兆,不能长期保持住。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我定中出现这样的境界,出定后如梦幻一般;只觉得身体似心得自在的累赘。我见过位这样的人,身上有魔类占体,能赤脚站在红红的炭火上几分钟,炭火不能伤其脚。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能觉身融入虚空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达到心清静的极点时,忽见山河大地与佛国土一样,都是金银、琉璃、玛瑙等七宝,自然成地,只有光明,没有黑暗;无量诸佛遍满虚空,楼殿高广华丽,下可见地狱,上可观天宫,无有障碍。得此定空境界的人,是日常欣喜佛国土,厌想此世界垢秽,凝神贯注时间长而幻化而成。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于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达到心清静到极点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致使心遂高远,在夜间能见遥远的城市与街道,房舍树木花草等,环境优美;并能见自己的亲友相互嬉笑谈话。得此定空境界的人,是日常成道心急迫,欲度脱自亲眷属;由于这种念力作用于心,才出现隔远见闻的境界。这样的善境界,不是证得圣果的标准;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佛接着说,于禅定中突破色蕴区宇,致使心遂高远的人,继续精进静坐禅行。心对佛法欲彻底悟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心中影现出佛与菩萨的形像,还可以随意变化形体;能说从来未听闻过的通达妙义之法。得此定空境界的人,是由于执著心外觅求佛法所致;是禅定的心清净光,震坏了魔宫,魔王眷属与魑魅等乘其方便,侵入心窍,生发迷心智的狂慧。这样的境界,是受魔王的操纵;如不作证得圣果想,立即放下执著,空掉境界,听信善知识的指导,就能回心向内;佛法的究竟处在于自性内具足一切;只有这样,才能摆脱魔力控制,魔事自然销失;不再出现。如自为证得圣果,立即就受到群魔的扰害。


我见过一位这样受魔扰害的人,修行十几年后,自称世间已无师,修炼起天师所传的功法了,实在可怜悯。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未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佛接着说,以上十种破而未尽,又破色蕴区宇的禅定境界,都是色蕴与心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出现的境界。由于众生顽固迷劣,自不量德,以生死未了的凡夫因缘和虚幻不实的境界,自迷不悟,辨别不清善境界与圣果的关系;如自己言说证得圣果,则是大妄语成,必堕无间地狱。佛教诲法会及后世修行人,佛入涅槃后,特别是末法时代,要广说开示这样的法义禅理。


这些境界的出现,因人而异,有人只有其中的或三或五;但必然会出现,范围是十种。记住十六个字,放下执著,空掉境界,莫作圣解,继续禅行;在自心的深处,不给诸魔侵扰留下可乘之机,保持住、维护好正修正行,而成就无上的菩提路。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佛接着说,阿难你应知,这样的人突破色蕴对自心的遮蔽,在继续静坐禅行静虑和微细观照时,知自性心与诸佛心无有差别,见含有诸佛心的神识,如明镜照人面显像一样存在于自身之内。这是修行中知见上有所获得,而不能发挥神用;如人梦魇的感受,手足存在,所见所闻心里明白,心里感受很着急,而身体受邪制不能动。这样的境界,就是受蕴区宇。这样的人受蕴尽,可以超越见浊。这样的境界,究其根由,仍是以虚幻不实的颠倒妄想为本。再明确一点讲,这时的神识仍受业习之力牵引,自性智慧尚未发生作用。


凡是感知到的一切世物能作用身心的现象都为受蕴区宇;见世间人的一切善恶与动物等,心中妄起悲喜与嗔恨差别状况的都为见浊。各种境界的出现,都具有阶段性;必然经过,不可越过;如春种粮谷,不能越过夏季,直接进入秋收一样;没有经过夏季的成长,就有秋无收。经历过数次后,这样如梦魇的境界出现停止。大约七天以上一次;否则,人的身体不能承受;每出现一次,三天都感觉身体疲乏,困倦无神。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湣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府。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自心发生大光明,照耀四方,无有黑暗。这时,心内自责,无量劫来枉轮六道,恨生生世世造诸恶业,不知闻法修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对自己及至一切众生,心生悲悯,往昔与众生一样迷妄颠倒;乃至见蚊虫,犹如自己的子女,漂泊在生死苦海中,不能救助,觉得太可怜而流泪。此处是自责过分而内心压抑所致。如及时醒悟,无有过失之处。因为,这不是圣人证悟的境界,明白了法理就不再迷乱;所以,这种悲情境界,过一段时间,自然销失。如迷而不觉,自为证圣,则会有悲魔乘机入其脏腑,控制意根心识,见人就哭哭啼啼,失去正常静坐禅行的感受境界,而坠入魔道。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淩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有的修行人,一见谁受苦就流泪,见死条小虫也难过悲伤。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见到殊胜祥瑞之相,如身临其境,心中自我庆幸,执著于名相,感激诸佛菩萨护佑,激情过分,忽然于定中生出无限勇猛之心,心猛如潮,心利如刀,志向如佛等同,急不可耐,狂热一时,恨不得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能于一念之间得到超越。此处是心力过急,禅力过度所致。如及时醒悟,无有过失之处。因为这不是圣人证悟的境界,明白了法理就不再迷乱;所以,这种狂热境界,过一段时间,自然销失。如迷而不觉,自为证圣,则会有狂魔乘机入其脏腑之中,控制意根心识,见人就自我炫耀,世间人都不如自己,其心大慢,上庙不礼佛,或自称是佛;下轻众人,为我独尊。失去正常的静坐禅行感受,而沉沦魔道,最终堕入无间地狱。


特别是比丘尼或女人,好流眼泪、好起同情心。如是禅修密行的人,要注意了,把这些悲情赶紧空掉,各有业报因缘。平常心是道,也不高兴,也不悲痛,只有慈悲心,没有同情心。这样对待一切,不是没人情、没人味;而是,得无生法忍。此处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一紧一崩就容易精神上出问题;悟的人会想这是平常事,只是静坐禅行中的善境界,是路边的风景,不影响精进,心不留此。我听别人介绍过这样的人,自称是佛,要开龙华会;上庙不礼佛,不读佛经,轻慢世人。产生这种状况,有两种原因;一是未经明师;二是习气过激。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墮地逈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時沈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眼观物色而心不动,念不起;在感受的禅定境界中心里明白。但是,静坐禅行相对处于停滞状态。天天静坐禅行不见新境界,还不想退归色蕴区宇的境界。这时,人的智力表现迟钝,表情木讷呆滞;想前进无路,欲后退归路已失,对一切所行失去信心而常感自卑,对一切佛事法理不感兴趣,似世人的忧郁症;如高大要干枯的树木,渴望得到甘露润泽和新的静坐禅行境界出现;而于一切时间里,沉于忆想的渴求之中,心想不敢散乱忘失而又空荡荡,还自为这是精进的表现。这是只顾禅行修心清静,执著于空相而净心念佛之力不能生起,缺少用智慧的方法对治执著,心不能顺其自然产生的过失。因为,这不是圣人证悟的境界,明白了法理就不再执著空静;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这种渴求愿望的境界,自然销失。如执迷不悟,则会有意想魔入其脏腑之中,控制意根心识,就会日夜心不落地,杞人忧天,对一切人与事物销极的一面,总觉得揪心不快。失去正常的静坐禅行感受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过去有的修行人,禅行到此处,为枯木禅,因得不到善知识及时点破心中迷暗,而舍身跳崖,误为解脱。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自心智慧的力量超过了禅定的力量,智慧力来的突然,又大又快,如心中的我是佛,吾心即佛,即身成佛等念头突如其来,与自得胜境界联系在一起时,暗自疑想,自己是不是即身成为报身成就的卢舍那佛了呢?是由于心念力偏于想象中的成就,忘乎所以,把恒常不变的佛法和审视观察丢于脑后心外,沉溺于自知的我是佛等,陶醉于自见的一些禅定境界,自喜自乐。因为,这不是圣人证悟的境界,明白了法理就不再执著空慧;同时,加大静坐禅行定力,这种空慧所产生的妄想,自然销失。如执著空慧妄想,则会有低下卑劣的易知魔入其脏腑,见人就说自己已经证得出世间无上佛道;失去正常静坐禅行感受的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这是典型的不知天高地厚,妄自称大,得少为足的境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曆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加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没有证知获得新的境界,原有的一些境界又已失去;历新未生,揽旧已灭,在新与旧空白的区际里,精进畏惧艰险,退后无有归路;于进退两难之际,心中忽然生起无尽忧虑,不知所措,坐卧不宁,心事重重,如坐火热的铁床上一样翻滚,如饮下剧毒药酒一样折腾。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死比活着好,遇事往死了作,甚至请求他人说,杀了我吧!想用这种愚痴的想法,早日求得解脱于忧虑。这是行中呆板滞固,缺乏智慧方便所致。

因为这不是圣人的证悟境界,明白了法理就不再执著忧愁;同时,性情活泼一些,增强体能运动,游历名山道场等,排解心中愁结忧情,正常静坐禅行,忧愁自然销失。如不以为然,自为证圣的境界,则会有相等分的常忧愁魔入其脏腑;一分忧虑,一分魔力;十分忧愁,十分魔力;严重忧虑的人,魔控制意根心识,身不由己,手拿刀剑利器自割其肉,名则欣然舍寿,实则魔恼其心。较轻忧虑的人,自己走入深山树林河边等静闲处,不爱见人或不愿与人交流;失去正常静坐禅行感受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经常处于清净状态,心已经恢复安稳;心中又生起无限欢喜,欣欢悦意不能自控,见人就想乐,没人时自己偷着乐。这是身心产生轻安后,执著境界,沾沾自喜,不知用智慧将其空掉,保持平常心,自喜之心自然销失,如明白法理就不会因轻安自喜而产生过失,这不是证圣的境界,圣人喜乐的境界是自然的从身心发出,不因想而有,不因不想而无。对这样轻安感受思维自喜的境界,自为证圣,则会有相等分的好喜乐魔入其脏腑;有几分自喜,就有几分魔力;有的人见人狂笑不止,或于街路边自歌自舞,自庆自谓证得无碍的生死解脱;实则是好欢喜魔控制意根心识,纵情放意,心邪身狂所致;失去正常静坐禅行感受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疊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经历过上述各种胜境界,自谓已经具足无上佛道;忽然之间从心里无端生起傲慢,即盛气凌人慢,同仁相轻慢,争强好胜慢,大言不惭慢,言过其实慢,恃强凌弱慢,邪见邪语慢,一时间全部都有,轻慢十方诸佛也不过如此,声闻缘觉更不在话下。这是知见自证胜境,不能以智慧观察辨别,一时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如及时醒悟,放下傲慢心,不会产生过失。这不是证圣的境界,圣人心法性平等;而傲慢心由思维想生。

对这样自谓具足的境界,自为证圣,则会有相等分的好喜魔入脏腑,控制意根心识,狂妄无忌,不礼塔庙佛像,毁坏佛教经典;还大言不惭的说善语,佛像塔庙不过是金铜土木,人工所造,经书不过树叶花纸上的文字;证得肉身活佛才是真实常住。不礼拜肉身活佛而去崇拜金铜像体和土木泥胎,实在是颠倒愚痴。如有深信不疑的徒众,跟随一起毁坏塔庙,碎毁经书,并挖坑深埋。魔控其身心的人,不但自己和徒众要堕无间地狱,还混淆视听,贻误众生正信;失于正常静坐禅行感受的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有人问,怎样对待人生,社会学家的回答是,低调做人,高品位做事;我的回答是,平凡做人,老实做事;把低调划入平凡,把高品位归于自然。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于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匆生無量輕安。已言成聖得大自在。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清輕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謗後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自心观察妙识智慧,悟得心识中圆融法理,得大随顺心一切无有违逆,身心觉得轻稳安乐,无量愉快。对这种胜境不能空掉转化,随顺境界无限遐想;自为证得圣果,得大自在。这是因为自心慧力产生的身轻安与心清净,是殊胜的境界,不可执著遐想,醒悟法理,放下空掉,则不会产生过失。

这不是证圣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性如虚空,心无杂染,身体法喜充满。对这样无量轻安的境界,自为证圣,则会有相等分的好轻清魔入其脏腑,控制心识,自言今生已经满足,具足功德,不必再精进修行,不再听信善知识的教诲,不再听闻佛法;甘守轻清境界,甘作无闻诸法的比丘。当定力销失后,轻清境界也随之销失,便对众生说,佛法骗人,诽谤三宝,贻误众生,要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报;失去正常静坐禅行感受的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悟得光明法理,如虚空一样无有障碍;只见空相,不见实相。如世人有名无实,难以久常;反之,有实无名,也难久常。只有名实相符,才能久常。既见空相,又见实相;才知立因了缘,因果循环。对这种只悟法理空性的人,心中忽然生起,把心识化归虚空,心念处于永灭状态为常住,妄想不受因果律法则的调控,专一其心的向往入于虚空住灭;在诸法空无所有的作用下,心生断灭为长久的谬误理解。这是只悟法理空性生出的断灭想,是空慧而非实慧所致。

如及时醒悟,放下空理,不会产生过失;如世间商人,对物品可漫天要价;但买主可以就地还钱。这不是证圣的境界,圣人的境界是既知空相,又知实相;空即是实,实即是空。对这样断灭想的境界,自为证圣,则会有空魔入其脏腑,控制意根心识;在魔力作用下自谓是大乘菩萨,悟法空无所有,何须持戒;开始诽谤持戒修行的人为小乘,借善言度人之机,广行饮酒、食肉、淫欲等污秽之事;魔力不但摄持自己,还能摄持身边无定力的人,相信其人有道而不怀疑、不呵斥。这种人魔鬼入心长久,会失常态,饮尿食粪如饮酒食肉一样;认为净秽无有差别,一空俱空;曲解法理,误人正听,诱导他人破戒作恶,破佛律仪;失去正常静坐禅行感受的境界,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佛接着说,这样的人,在继续静坐禅行的定空中,感受滋味的欲望非常强烈,从心里到骨髓都觉得刺激的欲味才能得到心里满足和身体平衡。这时,见到异性无限美丽,心中忽然生起很多爱恋异性的念头;这种念头达到自我无法控制的程度,便想方设法获得异性;一旦获得异性欲味刺激,便爱的发狂,贪无止境。如有善知识点破,及时醒悟法理,有念无实,立刻转化,不会产生过失。对这样的贪味境界,自为证圣,则会有欲魔入其脏腑,控制其意根心识,迷顽固执地说,欲爱是觉悟的菩提大道,诸圣先贤最后目的都是达到欲乐无限。把依法修行的戒体之身,转化并等同于在家人,平等行淫达到欲望的满足。

并用修行佛法作伪装,不择手段的谎骗言说,与其上床行淫的人,才能得到法的甘露,销灾免难,逢凶化吉,得到密法,成为法王之子,方能得度等。由于欲魔的神鬼之力,于佛不住世的时代,特别是末法时代,一些愚痴的凡夫之人,本来就欲火旺盛,廉耻全无,以耻为荣,一百乃至成千上万的人与其行淫,并供养其人。当魔心对欲爱生起厌倦时,离开其人身体,其人失掉魔的神鬼之力保护,其他人也不再受魔的神鬼之力迷惑,都纷纷揭露其人的罪恶行径,必然受到国法的严厉惩罚;同时,凡是被误导的人,都与其人一样,命终后还要堕入无间地狱受苦报。这种人,魔离体后,失去正常静坐禅行感受的境界,沉沦苦海,坠入恶道。


这种身心反应变化,是每位禅行密修之人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是功行气化还神过程中通过脑垂体,并改变脑垂体必然要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前的反应。气化还神至脑垂体后,脑垂体的性功用将发生改变,欲念不起,欲望全无,见异性不再有异性感觉,厌恶欲味想。这里用了虚明二字,如现代医学疫苗的作用,是打完防疫针后产生抗体前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作用于身心;对禅行密修的人,本来是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很快到来。明白这个法理后,自然会有很多对治的方法,即刻销除这种因生理作用于心理的变化现象。这是修行禅定境界的人,过于安乐顺利,精不能全部化气,有剩余部分作用于身体产生对心理的压力,与气化脑垂体产生的虚明结合在一起,邪念力超过自我智慧的控制力;因为,盲目的跟着感觉走,被邪念力误导而流入诸异性的欲爱之中。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