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頂首楞嚴經》浅释勘误版--净慧法师

【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疑惑銷除心悟實相。身意輕安得未曾有。重複悲淚頂禮佛足。長跪合掌而白佛言。無上大悲清淨寶王善開我心。能以如是種種因緣方便提獎。引諸沉冥出於苦海。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刹。如來複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以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唯願如來不舍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舍小乘必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在會一心佇佛慈旨。】


阿难与大众,闻佛开示教诲,心中疑惑销除,心悟世与出世诸法实相,自觉身轻意爽安稳,获得前所未有的法益。阿难又伤悲流泪,礼佛后长跪请法说,佛是无上大慈大悲,是清净法宝之王,能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开示我的迷惑心;又能用种种比喻因缘,方便提示与赞赏,引导一切沉沦欲爱的众生,出离苦海。我现在虽承蒙佛妙音说法,悟知法藏世界中,妙有性觉智慧真心普遍十方法界(佛法性身),含藏佛十方国土(佛化身), 培育清净七宝严饰的妙觉王刹(佛报身)。佛又呵斥我多闻博论没有功德, 修行无漏善业不得力。

我现在犹如漂泊旅途中人,突然承蒙天王恩遇,赐予华丽明亮的大屋;我虽获得广大豪宅,但不知可入之门在哪里。敬请佛不舍弃我等声闻,以大悲心开示法会中诸愚昧无智的人,捐弃小乘的有余涅槃,毕竟获得佛无余涅槃的从初始修至证菩提的心行之路。让诸有学声闻,悟知从哪里都摄六根,降伏妄心,销除往昔的攀缘心,得入总持之门,入佛正知正见。阿难请法后,五体投地;法会大众也一心站立,静候佛慈悲妙音法旨。


地狱的人可不可恶?可恶!可不可度?可度!地狱苦受本身就是度,受苦了苦;否则,恶业无法灭除。什么人都可度,只要有肉身在就可度;离开肉身难度,度与不度在于大因缘。于佛说大乘经中,十方诸佛呵斥声闻、缘觉二乘,旨在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悟出世间智慧。而于小乘经中,佛说声闻、缘觉为究竟,是方便说;否则,无一教三乘。对凡夫而言,声闻、缘觉为皈依处;十方诸佛、菩萨都是从声闻、缘觉中发菩提心,而成就佛道。多闻博论,空说佛法,不能入佛知见。若欲证悟,还得都摄六根修行,除掉习气。一位居士七十多岁开始修行,不识字也不读诵经典,专心静坐念佛十年,满头白发多变为黑发,身体开始转化。


有人问,修行不须读佛经吗?读诵可以,但那是修证以外的事。因为累劫多闻,不如一日修无漏业。我师父对我说过,佛经可以先不读诵,三藏十二部也读诵不过来,等把佛经研究明白了,人也老了;趁着年轻,就精进修行。修行有证悟后,再读诵经典,一读立即明白法理实义。我师父有智慧,我就照师父说的行作,果然是走捷径。我每读此经,功德都回向给我的师父,感谢师恩。没有师父指引修行路径,就没有我今天能讲法。有证悟后,才能抛弃文字相,不被文字所转。


有人问,你为什么讲经?我是被请法心切的弟子逼上讲坛;又因众生习气重,功德不够,邪知邪见太多;所以,共同提高,培育功德,增长正知正见,为修行扫清障碍,坚定修行信心。在座的有一位居士文化程度不高,五十多岁,三年前见第一面时,我就告诉他静坐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静坐念佛三年后,再与我探讨法理;否则,不必再见我。到今年正好静坐念佛三年,才有今天再相见的缘份,要不然,缘早就没了。


有人问,怎么才能入佛的知见呢?佛知见是无上正知、正见、正行。不发菩提心,声闻乘不得究竟;要舍弃声闻乘,要发菩提心,要勤修六度,要行菩萨道,证出世间智慧,才能入佛知见。行菩萨道的人,正反两方面都示现;如地府中十殿阎君,都是菩萨示现。我于定中去过地狱,阴森恐怖,铁蛇、铁狗不讲情面,狱卒拿着钢叉、飞刀、飞枪等刑具,剖割罪识之体,不可言说。地狱惩恶是销掉众生业报,再给恶人行善的机会。


【爾時世尊哀湣會中緣覺聲聞。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这时,佛哀悯法会中初发菩提心的缘觉、声闻人,又为当下与未来众生发菩提心,特别是为佛灭度后末法时代的众生发菩提心,开示无上佛乘的妙有修行路径。阿难与大众,你们已决定发菩提心,于勤修佛妙法的楞严正定中,要不知疲倦;还要先明白觉知初发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义。


【雲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舍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地潤濕為水。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什么是初发菩提心的二种决定义呢?第一种义是,你们如捐除舍弃声闻乘,修行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审慎观察因地初发菩提心的因缘与证入菩萨境界时,有什么相同与差别。如于因地以意识的生灭心为初发菩提心的因缘,并以此欲求佛乘的不生不灭,是没有可能的。依此法义的缘故,你应用智慧观察于器世间,一切造作都是有为法,都会随从无常变化而灭失。你再用智慧观察于器世间的有为法,有什么不能变坏灭失的呢?你始终听闻不到坏掉虚空的事。什么缘故呢?虚空没有作为。

所以,虚空始终没有坏掉灭失。于你身中,坚硬的骨肉为地大,润湿的血津为水大,暖热的体温为火大,动摇的呼吸为风大。由此四大相互结合,形成身相的六根;又分别注入七识、八识,与六根结合在一起;于眼为视,于耳为闻,于鼻为嗅,于舌为尝,于身为觉,于意为察;并从始至终不相分离。由根尘偶合与色受想行识对应形成五种重叠,即五种浑浊。


【雲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于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汨然明之為濁。汝濁五重亦複如是。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准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什么为浑浊呢?如同清净水,本来清洁无染;而尘土灰沙之类物体,本质特征是滞留障碍;净水与土尘二种物体的本质特征是互不相同。有人将土尘投入净水之中,土尘失去滞留障碍的本质特征,净水失去清洁无染的本质特征。净水与土尘二种物体都失去安静的面貌,呈现混合不清为浑浊;你身心中的五浊也是这样。你用眼见虚空,虚空无际;什么是虚空之虚,什么是眼见之见,二者无相,很难区分;虚空之虚存在而没有体相,眼见之见存在而没有觉知;眼见与虚空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时间分段,于五蕴中为色蕴区宇。这是第一重浑浊,为劫浊。身是四大和合为体,有见闻觉知的功用;见闻觉知的功用,又被各器官隔离开而分别存在,又对液体、体温、呼吸、骨肉的变化都能觉知。觉与知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身心感受,于五蕴中为受蕴区宇。这是第二重浑浊,为见浊。

你心中记忆、识别、读诵、习练的功用,逐渐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知见,并于身心中容纳与展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这样的知与见,离开尘相无法形成,离开觉知无法存在。知与见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意识印象,于五蕴中为想蕴区宇。这是第三重浑浊,为烦恼浊。你心中的念头从早至晚,前生后灭,生灭不息;想尽一切办法,让美好与身体永存世间。但业力运转每日不停,心识随业习流转六趣国土。想与业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七识不由自主,于五蕴中为行蕴区宇。这是第四重浑浊,为众生浊。你的见闻觉知功用,都是身心感受,于心识感受上本来没有差异;但由尘相的不同隔离,六根功用的不能超越,心识感受没有形态又产生差异;根尘不同的感受,于心识中相同相知,于功用上相背相异。相同与相异,于心识感受上失去固定标准。受与识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妄的八识业习种子,于五蕴中为识蕴区宇。这是第五重浑浊,为命浊。


人身是有生有灭的,都生灭于器世间。室外的山林、树木都是器世间的物体,器世间的物体在法则当中也是生灭的。人可以利用器世间法则,在有人身时去修行,修不坏之性我,增长出世间的智慧。出世间智慧在哪里?在静坐禅行的证悟中,离开静坐禅行找出世间智慧,一点都不会有。虚空永远不会变化,器世间的一切存在都可以变化。化工厂上空排出的有毒气体,污染虚空却无法破坏虚空;排出的气体经风一吹又销失了,虚空不坏。人的身体可以灭失,人的性我不灭也不失。人身有四大,皮肉是地,体液是水,体温是火,呼吸是风。四大是经常离散的,又是经常聚合的。行菩萨道的人要先破五浊,不受五浊才能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人知道不被五浊所染,不负因果,无戒可守,也无戒可犯。五浊怎么回事呢?就像把土洒在清水里,水就浊了;土就是无明烦恼,人身之中就有五种浑浊。劫浊于不同时间阶段,地球劫难主要有火山岩浆喷发地震等,人间劫难有刀兵水火风灾等,人身体重病和人畜共患的瘟疫等;表现为破坏人身体健康带来的烦恼。见浊于根尘觉知中,眼前这些色彩斑斓,五颜六色,让人迷恋色相,生邪知邪见,表现为破坏人精神健康带来的烦恼。

见浊破坏人的正念、正觉,使颠倒心更加执著,恶业加重,业习越积越深。所以,末法时代,法没末是众生心末,入不了佛知见;喜欢乖巧,赞叹权贵,天天为名闻利养去争,没有人争做老实的修行人。烦恼浊于执著习气中,主要是五蕴炽盛,牵引着人从名到利,从憎到爱,从种种犯罪到物欲横流的享乐,为了财富去抢、去偷、去杀、去贪、去颠倒黑白等。前念生,后念灭,念念贪嗔痴慢疑,念念召感到烦恼,被外缘、外力牵着走,不能清静。烦恼浊召感的恶果不可思议,不是浊可怕,而是召感到六道轮回里不停歇,念念注入八识田,业习种子根深蒂固可怕。众生浊于七识的作用下,身心不由自主的行作,念头生灭不停的变化,心识又随业习生于六趣众生。诸位知道《封神演义》中的商纣王,到女娲宫烧香,见到女娲娘娘漂亮就起邪念,若娶这样美女进后宫做妃子多好呀。又提诗留句,邪念惹怒女娲娘娘,天神要惩罚这位无道昏君,便派九尾狐狸精破坏商纣天下,最后亡国,多少人头落地。

那是一场战争,一个朝廷的毁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这个七识我爱可怕不可怕。我贪财物也是业报,骗来、抢来、偷来、贪来的财物,一受地狱报,二受畜生报;因缘和合时,要返本还息。如有的人不孝,打骂父母,这种人死后生为猫头鹰,猫头鹰人见人烦,孵出的小猫头鹰第一件事就是吃掉母猫头鹰。众生浊是业习循环,召感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种类。受持戒律的人知道起心动念处,生一邪念,就是犯戒。修行人戒住身口不犯;用念佛占据思维,戒住意不犯;都摄六根,才能免掉五浊;否则,可怕至极。命浊于八识业习轮转中,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人命运好,得大富贵,万事顺达;是往昔做过善事,无量劫积福而来;是孝敬父母,供养过佛、菩萨、神、天,助人为乐,今生才得大福报。但命浊不都是这样,命运千差万别,五岁的小男孩得肺炎死亡,一些人三、四十岁病死或意外死亡,现在的医学非常发达却救不活命;还有的人生来贫穷、残疾等,都是无量劫来业力召感的命浊。

召感五浊和去除五浊,都在人的一念之间;要用正知、正见、正行,把邪知、邪见、邪行破除掉,不去攻击他人,不去侮辱他人,不去算计他人,守住自己一念清净。无形的知见行,能召感有形的果报。因为用思维想象追求生活的美好,与法界清净美好相背离。世间人衡量人生的标准错位,不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动物的五浊更可怕,动物的地狱在人的口里;如把肉剁成馅,不是千刀万剐吗;有的活着下汤锅,活着被扒皮等。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五浊困扰着三界;所以,娑婆世界难堪难忍。持戒修行的人天天与自己的业习斗,与自己的生死斗,与自己的命运斗,争取时间,早日解脱于五浊的困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


佛接着说,阿难你现在还想用六根见闻觉知的功用,远距离的去契合佛常乐我净的境界吗!你应首先选择什么是死生根本,进而修行销除;再皈依不生不灭的圆融清净的自性,而成就道业。即以虚妄的死生根本,回归于圆融清净的自性,降伏妄想,恢复自性本觉,返本归真于智慧觉照没有生灭的自性;这就是因地初发菩提心的因缘。然后修行证悟,按次第圆成道果。如同要澄清浊水,先将浊水贮于洁净不动的器具内,长时间静止不动,土尘自然沉淀,清净的水出现于眼前。这样的澄浊还清;即去妄归真,可比喻为初伏客尘烦恼。再去除浊水中的污泥,使清水再得以纯净;可比喻为永远断除,死生根本;即根本无明。染心得以纯净,净心智慧生起;根尘识入一切变化显现,不再生烦恼心;一切心行,都契合于常乐我净的清净妙德。


人的自性与佛性无二无别,但心中功德不同,不能破除无明烦恼。成就佛道是逐渐修行,次第证得果位;哪尊菩萨都是靠修证积聚功德,降服妄心,从证一果罗汉次第圆成道业。证得果位的人,心中清净的境界,平常人理解不了;不是人有果位感,而是身有定力,心有智慧,身心具足圣果妙德。静坐就是过滤心中的尘沙,让思维静下来。就如一见面,相互问静坐的怎么样啊?有人说,这几天心里清净多了,头也不那么昏沉了。怎么回事?浊水储于静器,初伏客尘,身心刚刚有点感觉。有人闭关四年,问他身心有什么变化吗?回答是没有。一听就不谈了,光修学佛理了。清净妙德,不是说来的,是修证来的。修行人定力十足,才能不为烦恼所转;如不持戒修行,顺着世间去行作,易!但越行作离道越远。如想持戒修行,难!难易境界不一样,差在心性功德上。静坐禅行功夫坐到了,定境现前,智慧生起,自然转境。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于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雲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雲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墮裂。何以故空無相形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于器世間不能超越。】


佛接着说,第二种义是,阿难你与诸声闻、缘觉欲求无上佛道,必须发菩提心;于行菩萨道中,生起广大勇猛心,决定捐弃小乘法中一切有为相。应审慎详观烦恼的根本在哪里,从无始劫来,发生业习并润泽生死轮回,究竟是怎么造作、怎么苦受的。


你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如不能审慎详观烦恼的根本在哪里,就不能悟知虚妄的根尘在哪里颠倒;如不能悟知颠倒在哪里,还怎么降伏烦恼心而圆成佛果呢!你再观察世间解开绳结之人,如不知绳结在哪里,还怎么能知解结呢!谁也没有听闻过,虚空被你毁坏裂开;是什么缘故呢?是虚空没有形像,也没有绳结可结。而你显现于面前的眼耳鼻舌身及意识心,是六贼的媒介,协助贼人自劫家宝;即漏失功德。由此缘故,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于有情世界相互缠绕绑缚,相互追讨业债,谁也不放过谁。于器世间不能离开,以有为法不能超越三界。


无始劫来,由身口意造作的种种善业恶业,谁做谁受,证悟的人知你我谁是谁,往来不相代。谁修行善业,谁成就罗汉、辟支佛、菩萨,最后成佛,谁受妙乐!谁造作恶业,谁堕地狱、畜生、饿鬼,谁有苦受!众生烦恼的根本是无明颠倒,由此造作的业力召感有形的身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有欲求,就有六尘、六识入相对应。既有无量劫来的习气所染,又有现世所造。众生知与不知,天天都在有为法之中,受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无为是在有为之中产生的,静坐是有为法,但是能产生无为的智慧。在世间做事,一切都在有为之中,做完了就放下,用清净念力销除执著力。如无一众生可度,无一法可说,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都是在世间有为法中产生的无为境界,不是出世间的无为境界。无为是证来的境界,而不是用嘴空说。发菩提心不是嘴说的,是身心证得的一种境界。遇到事时,菩萨怎么对待,我就怎么对待,在心行上体现菩提心。不用嘴说如何发菩提心,天天一切言行和佛、法、僧事相吻合,和行菩萨道相吻合,是真发菩提心。众生的烦恼在有为的世界与有为法之中,人人都有根尘欲望,谁都想吃好、穿好、住好、闻好、想好等;但事实上,都是无明颠倒生起的业习。

定中产生空的境界,心不起念,处处是般若、处处是禅。这时,才将无明颠倒空掉,正心生起;颠倒很可怕!《济公传》中说,“众生是颠颠倒倒、倒倒颠颠”。行菩萨道的人要逆世而行,逆世不是厌世,不是顺世。众生恋世多激情,轮转生死浩浮盈。如是顺流背本己,无明神识六道中。顺世而走,没有出期。学佛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不是厌世,是世界观不一样,是对待事物的心境不一样。见着事物生烦恼、生爱慕之心,是顺世。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不可贪恋,不可执著,是逆世。识破无常因缘情,世间的有为法都是由因缘产生的,识破因缘又不弃舍因缘,随顺因缘又不被因缘所转,才能自度度人。

首先是自度,然后才能度人。人若顺世而行,那就一无是处。观察世间因缘,解铃还须系铃人。结结之间,只有系的人能够解开;结在眼耳鼻舌身意。人天天为自己忙碌,怎么是六贼自劫家财呢?明明是人,却不做人事,昧着良心说话,昧着良心做事,把自家本来具足的功德往外丢;又随业习轮回生死,造作无量恶业,这不是自劫家财吗!修行人在寻自性的观世音,把自性中的观世音菩萨请出来,那才是积聚功德。把自性寻找出来,和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那才是自增家财。有位七十九岁老居士天天四点半起来静坐八小时以上,她说“我坐的身体没了,脑袋里面空了。”跟佛经上说的一样,是修行人必然产生的境界过程。

为度众生,出家一回,天天上殿;可度走自己没有?通往极乐的船票到手了吗?不一定!还是六贼帮助打理,自劫家财,无量劫来天天如此。《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信佛与修行明明是好事,有些人却认为不好,吃不到众生的肉就馋,为吃到就杀。花钱买的肉不也是生命吗?鱼虾不是鲜活的生命吗?为满足口福,夺去众生生命,是不是贪口福。这鲜活的生命多可贵,佛教人慈悲不杀。造业都给机会去忏悔,一些国家已经取销死刑,都是因为生命太宝贵了!众生无始劫来,互相缠缚着;如一个螃蟹容易从渔民的背篓爬出去,两个螃蟹就不容易,相互争扯。想静坐念佛,有人来闲谈,把时间谈掉了,是缠缚;一人信佛,周围人不让信,是缠缚。处处在在,时时刻刻,都在缠缚着。人总想用自己有为的思想,有为的行作,有为的因缘改变他人,相互缠缚在这个有为世界里。有为的业报,神识不能超越器世间的吸引力,出不去三界。五行相克,身体有内五行,器世间有外五行;超越三界,须还内五行于器世间,不受有为法制约。


【阿難雲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位方有十流數有三。一切眾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秖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轉十二。流變三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難汝複於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傍觀三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邇遙諍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闕中交。驗于耳根三分闕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覺觸識於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于舌根三分闕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惟聖與凡無不苞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佛接着说,什么是众生世界呢?世为时间变化流动,界为方向位置;分有情世界与器世界。阿难你现在应悟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即十方三世。时间与空间,是一切众生神识虚妄法相形成,众生身中与外界有交易不断,与世界有相互涉入;即身有需求,世界有应;根尘相对,识出识入。世界虽确定十方,人只注目东、西、南、北;上方与下方没有办法确定位置,中间没有办法确定方向。四个方向与时间三世,相互一重叠为十二;十二与十世,相互二重叠为一百二十;一百二十与十方,相互三重叠为一千二百。总括统计,从始至终,人身六根各具功德一千二百。

你以所在位置确定为中间,再判定六根功德的优劣。如眼根观前不能见后,左右旁观各见三分之二;统计判定,功德不全;只能是三分功用,一分无德。所以,判定眼根只有八百功德。如耳根周听十方动静声音,没有遗漏与障碍;所以,可以判定,耳根具足一千二百功德。如鼻根嗅随出入吸的通畅,而于呼与吸交替中间有停止,三分缺一;所以,判定鼻根只有八百功德。如舌根虽功能有二,只说其一;即舌能宣传弘扬世与出世间的智慧,虽有地域分别,但说法理没有穷尽;所以,可以判定,舌根具足一千二百功德。如身根有触觉功能,识别疼痛与舒畅;与触和合时能觉知,与触分离时不能觉知;分离时是一,和合时是二,三分缺一;所以,判定身根只有八百功德。如意根默然不见形体,但能容纳十方三世一切世与出世间法,可圣可凡,没有不能包容,又没有边际限制。所以,可以判定,意根具足一千二百功德。


中国讲天圆地方,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地球分为东南西北四方,而不是说地球是方的。天体是圆的,地球是圆的。星球与星球相互排斥,互相吸引,一个星球的变化引起宇宙磁力变化,其它星球相应发生变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滿。若能於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十方如來於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於其中間亦無優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佛接着说,阿难你现在想逆生死烦恼的五欲流,返还五欲流的源头,穷尽生死烦恼,至不生不灭处;应考量验证受用之身的六根,哪个和合、哪个分离、哪个深入、哪个浅出、哪个圆通、哪个不圆满。如能于六根中,悟知哪根圆通,并依圆通之根修行,就可逆无始劫来心识中妄想业习的五欲流,证得返还源头的圆通。与依不圆通之根修行相比,有一日等于一劫的倍增之效果。佛今日将六根应有的清净圆通明示予你,各根本具功德数量就是这些,随你详参择选可入圆通之根。佛能详述其法理,以增进你的道业。十方诸佛于六根、六尘、六识入的十八界处,一一修行过,都已证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各界处也没有优劣差别。但你现在根器质劣低下,不能于其中各界处,证悟圆通自在的智慧;所以,须要佛为你宣说,让你择选一门,再于一门深入。深入一门证悟清净后,除尽妄想;六根于心识处是相通的,相随也一时清净。


要逆生死流,就得返本还源;但不要南辕北辙,心向外求。要辨清方向,找到路径,确定目标,心向内求;即从根、尘、识入的心识处深入。根与尘相应时,可偶立因缘,也可不偶立因缘;偶立因缘即一切皆空苦无常,生死烦恼;不偶立因缘即不被烦恼客尘所转,身心清净。不立因缘才能对是非有正确的判定标准;知是为正心、正知、正见,持戒修行;知非为知破戒过失,知妄心可畏而不颠倒。如平常人对信佛人不理解,和众生的贪欲处处相背;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有恒顺众生这一愿。恒顺众生,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又无逆无顺。否则,顺着无明颠倒,随着烦恼业转。顺逆是顺善逆恶,顺善就是逆恶,舍一得万报;顺恶就是逆善,一失人身三途苦。顺善与顺恶往两个方向背驰,善是离佛越来越近,恶非离佛越来越远。无逆无顺,空于中道,必然回家见佛。

由于众生缺乏智慧,修行需要一门深入。不要一会修禅,一会修密,一会又修净土;今天念大悲咒有功德,明天读诵《妙法莲华经》有功德等等;不是一门,都参杂了,愈快反慢。修行人往西走,一参杂就不走直线,往左一步、又往右一步,速度就慢了。修净土的,就抓住六字洪名,静坐念佛,别的都随缘或放下。只有一门深入,六根才不放逸。一清净一切清净,一究竟一切究竟。否则,今天研究这个法门,明天研究那套佛理,不是专一其心修行,是心杂乱修行,法无文字言说,故心不清净。如要挖井,处处都挖,那是翻地;选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才能成功。


【阿難白佛言世尊。雲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三界眾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為一為六。阿難若言一者。耳何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無語。若此六根決定成六。如我今會與汝宣揚微妙法門。汝之六根誰來領受。】


阿难向佛请法说,什么是逆生死烦恼的五欲流,深入一门修行,一门清净就能使六根一时都清净呢?


佛说,阿难你现在已证得一果罗汉,入圣人法性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五欲流,已断除三界众生见惑;见惑为八十八结使,其中欲界三十二品,色界二十八品,无色界二十八品。但八十一品思惑还没有断除,还不能知根识里无始劫来积累的虚幻习气;这样的习气,要因地修行证悟才能得以断除。更何况其中有生、住、异、灭相,各相中又可分很多头绪。生相为心生业相、见相、境界相。住相为心生智相、相续相。异相为法执取舍相、计名分别相。灭相为业相,又与业相联系的苦相。


在家人、出家人有几位证得一果罗汉的?为什么证不得?一须臾坐不下来,能证得吗!佛经翻烂了也证不了一果罗汉,一天经没念,持戒修行也能证得一果罗汉。读诵佛经没有过失,但世人贪著功德,不能一门深入;思维心、分别念、执著想等把至宝变成垃圾;对营养物质贪多不能消化吸收,不能代谢放下,就不得清净。证得果位的人自知,修行有道可成;是身心行道,是心性证道;道果不同,功德不同。但证道不觉道,觉道不说道。不觉道为不执著,觉道为心觉自性。


佛接着说,阿难你现在再观察,六根是一还是六呢?如说是一,耳怎么不能代替眼见,眼怎么不能代替耳闻!头怎么不能代替脚走路,脚怎么不能代替口说话呢!可见六根不是一根。如六根决定是六根,那佛现在于法会中,宣说的微妙义理的法门,你的六根是哪一根来接受呢?


【阿難言我用耳聞。佛言汝耳自聞何關身口。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故應知非一終六非六終一。終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難當知是根非一非六。由無始來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一六義生。汝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如太虛空參合群器。由器形異名之異空。除器觀空說空為一。彼太虛空雲何為汝成同不同。何況更名是一非一。則汝了知六受用根亦複如是。】


阿难说,我现在是用耳闻,接受佛说妙法。

佛说,阿难你用耳闻,与身口没有关系;怎么用口请问法义,身行礼拜呢?以此缘故,应悟知既不是一根,而是六根;又不是六根,而是一根。始终不能说,本是一根或本是六根。你应知六根既不是一根,也不是六根。由无始劫来,在无明颠倒的作用下,沉沦六道,生死交替;所以,于圆融清净的心性中,随业习合理幻生一根与六根。你虽证一果罗汉,于见惑中销除六尘相;但仍没有于思惑中亡失一尘相。如同太虚的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星体,有不同星体存在,形成虚空差异;即名相上的差异。如去除不同星体,再观察虚空,虚空仍为同一,没有差异。这样的太虚空间,怎么人为的形成同一或差异呢!更何况名相上的是同一与不是同一呢!而于你心中,应彻底清楚六根为一体多用,多用唯一心,同虚空存在群星又不障碍虚空一理。


身体是一还是六,名义上是六,可以合为一用,是统一体。六根长在一人身上,一人身是一整体;六根各有各的功能,功能又是不可替代的;人身即是小宇宙。修行人通过都摄六根,接受到宇宙的能量,一日一食、三日一食、七日一食,或定中不食等,身能正常,是能量积累与能量守恒的结果。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搏觸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覽法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佛接着说,由于光明与黑暗二种尘相交替,于妙觉圆融的心性中,连接清净显影形成识见,识见功用映入色相;识见与色相结合成眼根。眼根了然可见,属于清净四大。为什么眼体为清净四大呢?因眼体如葡萄粒,表浮于外,由肉体(地)、血液(水)、体温(火)、氧气(风)四种色尘组合形成, 功用是转动、散注、远近、视色。由于动与静二种尘相对应,于妙觉圆融的心性中,连接清净显音声,听闻功用映入声尘;不同音声与听闻结合成耳根。耳根了然可闻,属于清净四大。为什么耳体为清净四大呢?因耳体如新叶舒卷,表浮于外,由四种色尘组合形成, 功用是留转、散放、分辨、闻声。由于通与塞二种尘相变化,于妙觉圆融的心性中,连接清净显嗅识入,嗅识入功用映入香尘;不同香气与嗅识入结合成鼻根。鼻根了然可嗅,属于清净四大。

为什么鼻体为清净四大呢?因鼻体如鹰垂爪钩,表浮于外,由四种色尘组合形成, 功用是流动、散入、呼吸、嗅香。由于恬淡与味觉二种尘相比较,于妙觉圆融的心性中,连接清净显味识入,味识入功用映入味尘;不同味觉与味识入结合成根。舌根了然可尝,属于清净四大。为什么舌体为清净四大呢?因舌体如初升半月,藏于口内,由四种色尘组合形成, 功用是转动、择入、泌液、尝味。由于离与合二种尘相摩擦,于妙觉圆融的心性中,连接清净显触识入,触识入功用映入触尘;多种触觉与触识入结合成根。触根了然可觉,属于清净四大。为什么身体为清净四大呢?因身体如腰鼓有腔,表浮于外,由四种色尘组合形成, 功用是支撑、安逸、运动、觉触。由于生与灭二种尘相连续,于妙觉圆融的心性中,连接清净显识知,识知功用映入法尘;见闻觉知与法尘结合成根。意根了然可知,属于清净四大。为什么意体(大脑)为清净四大呢?因意体如幽冥暗室,深藏不露,由四种色尘组合形成, 功用是思想、觉知、反应、识法。


修行人探索宇宙奥秘,探索人生真相,是用身命财为代价的。舍弃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证得出世间的无为智慧;一般人做不到,能做到的是大英雄。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难,在家人修行是烈火炼金莲;出家人修行是水里长清莲。因哪里最有烦恼,哪里最适应修行;由于火候最旺,温度最高;而一般人被那里的名闻利养领走了,身心容易放逸。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暗明。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余五粘應拔圓脫。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佛接着说,六根功用虽由妙觉圆融的心性连接清净显现,但于性智上又幻生识智,于心觉上又幻生识觉;识智与识觉受尘入因缘扰动,产生妄想颠倒;使心性失去了本有清净慧觉慧知;并与妄想颠倒联系在一起,发挥如电波磁流一样的作用。无为功用被有为功用所代替;所以,阿难你现在如离开光明与黑暗的尘相,有眼根而不能见物体;如离开动与静的尘相,有耳根而不能闻其音声;如没有通畅与阻塞的尘相,有鼻根而不能发挥嗅功用;没有变化与恬淡的尘相,有舌根而不能发挥尝功用;如不分离与不和合,有身根而等于没有功用;如没有生与灭的法尘相,有意根而了知功用安立寄存于哪里呢!你的六根虽具功用,只要不随十二种有为尘相所转;即动与静、合与离、恬淡与变化、通畅与阻塞、生与灭、光明与黑暗。并于六根中,随修证拔出一根,脱离与功用的联系,降伏欲求,转化身心境界;降伏妄想而返本归真,发挥心性本自具足的智慧光明,心性光明发挥智慧的功用,其余五根的功用联系,应随一根功用的拔出,同时证悟解脱。这时,六根不随六尘生起知见,心识智慧立即显现,智慧又不随六根所转;只寄存于六根发挥智慧作用。此时的六根,可互相发挥功用;即用耳听字、用眼嗅香等。


六根都有执著,感受时思维才能发挥作用,离开对立面,处在静止状态;根不作用,功能还在。身体是有为的,意识也是有为的;器世间也处在有为状态。在有为的世界里,用有为的身体,修行有为法,去证无为智慧,是行菩萨道。有缘不须结,有结即有为。与人结缘是有为法,修证要结法缘,不结俗缘;执著有为就不是行菩萨道。善缘世间法,同修是法缘;行做善事,到寺庙上香舍钱,都是有为。佛法经千劫,度人人自度;出世无所求,心空性自明。无为是行菩萨道的人,舍掉有修、有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行做功德事,无有功德想,这才是世间行菩萨道的人破有为的方法。天天给佛叩头,是有为,是克服人的骄慢心。静坐念佛入定,得空中三昧时才有无为的智慧产生。修行人在境界上,自然有一种无为的智慧显现,无为的智慧才是出世间的解脱,出世间的菩提。行菩萨道的人要知道只有修有为法,证得无为的境界,才能出离三界;否则,离开欲界奔色界,离开色界奔无色界。人本身就是法界之物,身体里的六根有需要,顺着走就是魔境,逆生死流又无顺逆才有出离三界的可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難汝豈不知。今此會中阿那律陀無目而見。跋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女非鼻聞香。驕梵缽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有觸。如來光中映令暫現。既為風質其體元無。諸滅盡定得寂聲聞。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瞭知不因心念。阿難今汝諸根若圓拔已內瑩發光。如是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如湯銷冰。應念化成無上知覺。阿難如彼世人聚見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現前。六根黯然頭足相類。彼人以手循體外繞彼雖不見。頭足一辯知覺是同。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塵既銷雲何覺明不成圓妙。】


佛接着说,阿难你岂不知,今此法会中阿那律陀,失目而用头能见三千大千世界。跋难陀龙王,不用耳闻而用角触能听闻一切音声。殑伽主河神女,没有鼻能嗅诸香。憍梵钵提,舌根不正常而能知味觉。主虚空舜若多神,无身而能觉触。还有摩诃迦叶,行住坐卧常于定中,早已灭失意根作用而意根圆通,不由意念而能了知诸法。阿难你现在如证悟圆通,去除六根的功用以后,心中自性就可发出如玉莹光。六浮根与六妄尘及器世间一切变化的尘相,都如热汤销冰一样,瞬间化为空寂;自性应心念立即化成无上慧知慧觉。

再如世人,对物像都集中于眼见;若有人见一人时,突然合眼,黑暗出现于眼前;但此人用手去摸这人的外表,虽不用眼见,也能分辨清楚头足与肢身,与用眼见的觉知相同。这是缘于光明而有眼见,形成黑暗就不能眼见;但心中仍有影像显现。而心性智慧的功用,不须光明相,自然发挥无相光明的作用;就是在黑暗相现前的状态下,也永远不能出现昏暗,心见不受光明相与黑暗相所影响。六根功用与六尘相既已销除,还有什么性觉智慧不能形成圆融妙有的功用呢!


修行人如久习于禅,诸根功用不外溢,心静下来时,于定中发现自体内里发光,初始阶段似烛火发光,后来一片光明;于行住坐卧中,闭眼也不见黑暗相,内里仍一片光明。这时,恢复心性智慧,观自身根尘与诸世间颠倒的变化相,才如热汤浇雪一样,把颠倒尘相、颠倒知见自正于中道。心性真实存在,但须积聚无量功德,才能明心见性。否则,只见他人过失,被颠倒尘相所转,而不能见闻山水无非广长舌,都在说佛妙法音声;也不能见闻自身心法体光明,更不能觉知禅悦为食的真谛。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說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塵本無所有。雲何將此畢竟斷滅以為修因。欲獲如來七常住果。世尊若離明暗見畢竟空。如無前塵念自性滅。進退迴圈微細推求。本無我心及我心所。將誰立因求無上覺。如來先說湛精圓常。違越誠言終成戲論。雲何如來真實語者。惟垂大慈開我蒙吝。】


阿难向佛请法说,若如佛所说,欲求不生不灭的常住佛果,因地所发菩提心,一定要与所证圣果品位的名称项目相对应吗?与菩提心相对应的果位中,有七种称谓;一是菩提,即觉悟佛道;二是涅槃,即不生不灭;三是真如,即清净无妄;四是佛性,即真心自性;五是菴摩罗识,即白净心识;六是空如来藏,即本妙真心;七是大圆镜智,即自性智慧。虽称谓有别,但清净圆满、坚固凝聚的佛性识体,却如同金刚王一样,常住不坏。而人体中的真心自性,尚未证悟七种称谓的功德,随六根所幻化的见闻功用,如离开光明与黑暗、声动与音静、通畅与阻塞等自身尘相,毕竟没有所依皈之体;犹如意识心,离开大脑就一无所有。

怎么能将这样毕竟断无灭失的幻化心,以为是因地所发菩提心呢?并以此欲求获得佛果的七种常住功德呢?如真心自性离开光明与黑暗,心能见毕竟空相;若没有自体尘相,心念自然灭失;我前思后想,反复推理求索,还是没有我的真心自性及固定依皈处。那还在哪里因地所发菩提心,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呢?如是这样,佛先前所说清净圆融常住的真心自性,是否违背或超越诚实语,最终成为戏论呢?佛还怎么是真实语者呢?敬请佛以大慈心,开示我等愚昧吝法的声闻人。


【佛告阿難汝學多聞未盡諸漏。心中徒知顛倒所因。真倒現前實未能識。恐汝誠心猶未信伏。吾今試將塵俗諸事當除汝疑。即時如來敕羅睺羅擊鐘一聲。問阿難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我聞。鐘歇無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俱言不聞。時羅睺羅又擊一聲。佛又問言汝今聞不。阿難大眾又言俱聞。佛問阿難汝雲何聞雲何不聞。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如來又敕羅睺擊鐘。問阿難言爾今聲不。阿難言聲。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答言無聲。有頃羅睺更來撞鐘。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佛問阿難汝雲何聲雲何無聲。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


佛说,阿难你虽搏学多闻,但还没有证得诸根漏尽,心中徒劳妄知因地所发菩提心;一旦颠倒真相出现于你面前时,实在不能识别。佛若将真心自性的真实相说出来,唯恐你的诚肯求道心,尚不能立即接受信伏。佛现在尝试用尘俗诸事作比喻,帮助你销除心中疑惑。


空的境界,对身心而言,是离于尘相。真心自性生起功用时,才知自性本空。这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自性本来清净。我有一宝密似行山,晶莹透澈,就是明心见性。六祖大师为正法时代,最后一位现世有证悟的法师。在像法与末法时代,一些乘愿再来的菩萨与发菩提心的大阿罗汉,仍然有证悟境界。现在也有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住世修行。用声闻有为法可证得阿罗汉,但证不得无为佛果。因为,声闻乘修的是生灭法,有为法;不是苦乐法,无为法。

一些在家人,初始信佛,信心百倍,信了二、三年就不再信了,对自身没见什么利益;既不食肉、不饮酒、又不贪财色等,人生不白活了吗?还是在世一天享乐一天吧!后世的心也好,识也罢,它是它,我是我;它解脱了,肉体不就受苦了吗!有漏就有欲求,有欲求就是颠倒。这种身心颠倒,至地府转轮处,还争着抢着喝迷魂汤呢!真心自性不渴不饿,对世间的一切尘相无欲求,才能圆成道业。非想非非想天人还有识想;出世间的境界,连想的名称都没有;自具无想净念。


这时,佛让长子罗睺罗敲钟。钟鸣一声后,佛问阿难说,你有听闻吗?

佛传长子的是密法,密法不在文字言说上,文字上找不到密法,文字上的密法是显密。真密无一句话可说,无一文字可立;口传心授,以心印心。如无大因缘者,难值难遇。于《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有详细解说。

阿难回答说,我与法会大众都有听闻。

钟静无声后,佛又问阿难说,你现在还有听闻吗?

阿难又回答说,我与法会大众都没有听闻。

这时,罗睺罗又敲钟,钟鸣一声后,佛又问阿难说,你现在又有听闻吗?

阿难又回答说,我与法会大众都有听闻。

佛说,钟鸣时,阿难你是怎么听闻的呢?钟不鸣时,你怎么又不能听闻了呢?

阿难又回答说,敲钟声鸣我与大众都听闻到了;过一段时间,钟鸣声销失时,就为不能听闻。

佛又让长子罗睺罗敲钟。钟鸣后,佛问阿难说,你听闻有钟鸣声了吗?

阿难又回答说,我与法会大众都听闻有钟鸣声。

钟鸣声销失片刻,佛又问阿难说,你现在听闻还有钟鸣声吗?

阿难又回答说,我与法会大众都听闻没有钟鸣声。

又过一段时间,罗睺罗又敲钟。钟鸣后,佛又问阿难说,你又听有钟鸣声了吗?

阿难又回答说,我与法会大众都听闻有钟鸣声。

佛说,阿难你说什么为有音声呢?什么为无音声呢?

阿难又回答说,敲钟的声鸣,我与大众都听闻有音声;过一段时间,钟鸣声销失时,就为没有音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雲何自語矯亂。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雲何名為矯亂。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惟聞與聲報答無定。如是雲何不名矯亂。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鐘聲更擊汝雲何知。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雲無誰知無者。是故阿難聲于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時搗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搗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複撞鐘。即于夢時自怪其鐘為木石響。于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雲何為汝銷滅。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塵根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雲何不成無上知覺。】


佛说,阿难你与大众现在为什么违反常理胡乱说话呢?

大众与阿难同时向佛请法说,我们怎么违反常理胡乱说话呢?

佛说,佛问你们有无听闻,你们就回答有无听闻。佛又问你们有无音声,你们就回答有无音声。一会听闻,一会音声,怎么回答没有一定呢?为什么不是违反常理胡乱说话呢?阿难你于钟鸣销失无音声后,你说没有听闻;如真实没有听闻,耳根听闻功用已灭失,应同于枯木,再敲钟有鸣声,是怎么听闻的呢?能闻知有与没有音声,自然属于声尘;有音声或没有音声,岂能是你的耳根听闻功用;难道有没有音声是为你而有与没有吗!如真实能听闻没有音声,怎么能说没有听闻呢!能知没有听闻的功用又在哪里呢!以此缘故,音声在听闻过程中自然有生有灭;不是为你听闻音声而有的生与灭。现在,你的耳根听闻功用,是有还是没有呢?你还在颠倒的认为,有音声才为听闻,没有音声就认为没有听闻;难怪你愚昧迷惑的以常住真心自性为断灭呢!你始终也不应说,真心自性如离开动与静、闭塞与开通,就没有听闻功用。犹如熟睡的人,于熟睡的床枕上,听闻功用依然存在;其家人的槌洗衣声或舂米声,熟睡的人另外认为是其它音声,或为击鼓、撞钟;又于梦中责怪自己将撞钟误为木石的音声。熟睡的人突然醒后,即知槌洗衣声或舂米声;将梦中疑惑此音声为击鼓音声告知家人。这人于梦中,岂能记忆什么动与静、闭塞与开通吗!其身虽熟睡,其耳根听闻功用不能昏睡。就是有一天你的身体销失,生命结束时,其真心自性听闻功用怎么能随之销失灭掉呢?只是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周而复始的随色声香味触法而起心动念,追逐妄想而流转生死;仍不能觉悟其真心自性清净、妙有、真常。因不能逆其生死流,身心追逐尘相的生灭;而于生生中又杂染流转生死的新业。如你能弃舍生灭的业习,清净持戒修行而保持真常心;久常静坐禅行,真心自性的智慧光明现前时,根与尘相对应的识入心,就随之销失而脱离生死流转。这时,心中有想有相就为尘劳烦恼,心中有分别、有情感就为染垢。如心中想与情都能远离,而你的择法眼即时清净光明,还怎么能不成就无上佛道呢!


真心自性虽无眼、无耳、无鼻等六根,但具足六根功能,又超越六根功能。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还能听到,是耳根颠倒不能做主;真心自性是闻而不闻,不闻而闻。如人死后,虽然耳朵还在身上,但功能销失。人的心识离体后,主持各根功能的魄散后就是这样。科学家断定人的死亡,是测脑电波,脑电波销失了才算真正死亡。脑电波在,等于思维功能在。虽不能说话,但内心有感知。众生生生世世杂染,六道轮回,是颠倒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六根起的恶念、贪念、邪念等,随着业力入于因果律中。心识离开肉体时,回观自己的肉体太可怜了,一点意义都没有,肮脏、臭秽。思维想象中的种种尘相,化为业力习气。文字上的佛经法义等名相,都装进人的心识里,种植善根;而不能解决生死大事。修行人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持戒修行,明心见性。开悟的人易修行,在于知身是假合和不真常,而真心自性才是真常。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五】


有的人就读不读这部经的卷名争的面红耳赤,有人说可以不读,有人说不读就不如法。何必执著于文字呢?讲经可以不照经文一字一句去讲,把经文的义理讲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让大众明白如何行作。我讲法时要读诵经名,诸位知讲到第几卷了,让人心里有数。如诸位自己读诵这部经,可以把经文一气呵成读诵完,可以把卷名舍掉不读诵。世间人执著心太重,什么事都想争论。读与不读卷名,要应时、应地处理,只要适合大众的心理就行。末法时代结束的时候,这个世界zai 难来临。这部经是降魔的,这部经陨没时,人的身行就与禽兽相似,乱lun。有这部经在,有楞严神咒在,人还知因畏果,有一点廉耻,魔法还受佛法限制。魔王提倡的性解放、性自由也受到限制。这部经是修行人必读的一部经,可以先读,可以后读,也可以边修行边读。要是成天在文字上研究这部经,永远也研究不了。科学家、教授也研究不明白,因为不是世间的智慧所及。用世间有为的智慧与有限的智慧,研究出世间无限的智慧,根本没谱。对人体里面有个心识,还有诸魄,还有个晶莹剔透的自性,科学家说科学无法证实。用肉眼或仪器观,永远也观不到。世间的有为法,有对就有错,有得就有失,有正面作用,就有负面作用。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複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唯願大慈哀湣淪溺。今日身心雲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回不落三有。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阿难向佛请法说,佛虽已说第二种决定法义,从人身六根处开始解结;但现在观察世间解结之人,如不知其结形成的根源在哪里,我相信解结之人,始终也不能解结。我与法会中有学的声闻人,都是这样。从无始劫来,心识与无明同时共生共灭;我虽证得人中多闻的善根,名为出家僧人,但犹如隔日复发的疟疾,时明白又时不明白。敬请佛以大慈悲心,怜悯沉沦苦海中的众生,开示我与有学的声闻人,今日的身心怎么是结呢?又从哪里开始解呢?也让未来的苦难众生,知结解结,不落于三界中,得免轮回之苦。阿难请法后,代表大众五体投地,泪如雨下,抬头凝神静听佛说法开示。


第一义为出世间修无为法,成就佛道;第二义为世间修有为法,成就声闻缘觉;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阿难原以为声闻缘觉为第一解脱门,现在才知出世间成就佛道为第一解脱门;所以,说有第二义门,实则唯有第一义门。世间存在三灾八难,各种痛苦像海洋一样广大,没有边际。有想就落三界,有情就堕轮回。有人说如这样,人连人情都没了。在佛教里不讲人情,讲慈悲怜悯,讲同修共度,讲自利利他。在事实上说,有情就有爱,有情就有私,有私就是邪法;有亲就有近,有近就有远,有远有近就有区别,有区别就有我,有我罪即生。


【爾時世尊憐湣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振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隻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複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登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这时,佛怜悯阿难与法会中有学及未来众生能出离三界,作十方诸佛眼目及佛法栋梁。佛摩阿难顶给予加持鼓舞,世界六种震动。无量数的有佛世界,各有宝光从佛顶发出,都到佛说法道场,与释迦牟尼佛的宝光连接,大众叹未曾见闻过。


震动就是有种感应,就像电波一样传遍十方佛国土。释迦牟尼佛的宝光与十方佛宝光怎么能接上呢?修行人都能证悟到与宇宙同体的境界,佛的智慧境界更是无量无边。修行人身心感应道交时,所感应的无限大,是指娑婆世界无限大,超越不了。佛能超越娑婆世界,与十方世界诸佛往来。修行人身心的感应范围有限,佛的智慧无限。


正于此时,阿难与法会大众同时听闻,十方诸佛同声说,阿难你不是想心知与心识共生的无明在哪里吗?想找到使你轮回生死的根本结吗?就是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离开人的六根,没有他物。你不是又想证悟无上菩提佛果,速证身心安乐、生死解脱、寂静妙有、常住不灭吗?还是你的六根,如离开人的六根,没有他物。


有人问,佛法在世间的哪里?在众生的烦恼处。烦恼即菩提,将六根带来的烦恼反过来就是菩提。

有人问,信佛的人怎么还生病?信佛人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受持戒律,依法修行。但仍然是业报众生,今生以前的恶业仍然是有报果的。只是停止造作新业,其它成就仍须修行。所以,不要以为在家人信佛了,或是人出家了,就和佛菩萨一样,就不生病了,那是不可能的。由于信佛人是初学、有学,六根没有转过来,仍然被根尘牵着走。有身体就有需要,就有占有,追求五欲之乐。如能把六根反过来,眼不见美丑,耳不闻是非,鼻不嗅香臭,舌不贪众味,身不染触欲,意不思诸法,证悟到心空性空的人,才能不生重病。怎么反过来?光用嘴反不过来,实修实证的人自然会反过来。


有人问,人都一样,同有六根,同是修行人也没什么特殊的呀?没有出世间的智慧能分辨出什么特殊来呀!肉眼凡胎怎么能分辨出修行人特殊不特殊呢!同样是人,功德有区别。六根是烦恼生死的根本,出离这个世间也靠六根,人的身体也是承载佛法的法体。人的身体是依法则而来,天地造化,宇宙相通,能够接受宇宙能量。可以顺世往前走,越走越远;也可以逆世走,回到本源,脱离苦诲。脱离苦海的不是人的肉体,是人的心识。事实上,人的肉体转化过来以后,给人带来的喜乐是无穷无尽的,要比平常人那种快乐,强百千倍。所以,让修行人舍离静坐,等于抢占了最喜乐的时间,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圣人静坐就是在享受喜乐;既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众生静坐是这疼那痛,这反差有多大。静坐有所得吗?在这个世界上即有所得,又无所得。并不是有所得就是挂碍,而是在有为法中,身心得到了无为之乐。有修证的高僧大德,知此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法喜充满;最快乐的事,是禅悦为食。无所得是,不执著,不挂碍。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雲何令我生死輪回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向佛请法说,我虽然听闻十方诸佛的法音,可心中还是没有明白,怎么理解让我生死轮回的是这六根,让我证得安乐妙解脱的还是这六根;如离开这六根,没有他物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