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湛山倓虚大师述

一 香土涂地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熏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上成泥。以涂场地。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末法时劫世间上的人愿意建立道场修行,怎么才合佛的清净规则?「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它食山中肥腻的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它吃的草料也好、饮的水也好,所以「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拿大力白牛的粪和这栴檀香粉以泥其地,把地泥平了,「若非雪山」,若非雪山的大白牛,就不可以用,「其牛臭秽,不堪涂地」,那就得用另一个方法,「别于平原」,特别的找一个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往深挖到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熏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取其黄土和上十种香料,栴檀、沉水、苏合、熏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等十种香料,「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拿十种香料和成泥涂道场的地皮,这是立道场的事相,一说都可以知道了,要往理上一推,这里有所表示,雪山表法性的理体、大力白牛表本觉之智,

「山中肥腻的香草和雪山的水」,表性体中本具的诸功德,大白牛粪表示性里本具的三因妙修,三因是正因的理性、缘因的善性、了因的慧性,这三性是表妙修的一法,栴檀香表示人人本具的不造作的妙戒,泥地表真因,好有真果。若非是雪山的白牛,不可以用表示世间的生灭法为本修因,不能圆成果地的修证,雪山的白平表示天然的理性,平原表示平常的六受用根,是眼六根受色等六尘,这叫六受用根,表示平常的事,穿地五尺表示破五阴,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人有色蕴身,就得有享受,有享受就得有思想,有思想还得实行,如果不能实行做事,还得学知识,这五样是要紧的,非用不可,有五阴这是容易在世间受苦的根本,把五阴破除了才能修行。黄土表中和之气,拿它表六根门头中道的佛性,这句话也最要紧,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是什么?就是中道佛性,大家修行向哪里去修?道在眼前,你观也是观这个地方,常常在六根门头观中道佛性,这是真修行,和十种香料表示受持十种戒法:一是不缺戒、二是不破戒、三是不穿戒、四是不杂戒、五是随道戒、六是无着戒、七是智所赞戒、八是自在戒、九是随定戒、十是具足戒,这十种戒拿十种香比喻,怎么叫第一不缺戒?

你无论十戒或二百五十戒,或是十重四十八轻戒,你受多少,照样受持不能缺,你受了五戒,你守四戒,这叫缺戒,这就不对;第二不破戒,你受了不杀害生命戒,你见他碍事你把他害死了,这叫破戒;第三不穿戒,穿是破了又破戒,往深处做那更不好了;第四不杂戒,你受了佛戒不要再参杂外道的戒律;第五随道戒,就是一边修道、一边持戒,这宗旨相宜了。第六无着戒,戒有开遮持犯,应当开的要开,比如受了五戒不饮酒,有了病应该用黄酒做引子,你要执着不用,应当开的不开也算犯戒、应当持的不持也算犯戒,这要知道;我遇见一位老先生,他脚趾头生了一个丁,有一个药方子能治好,我治好了很多位,要用黄酒,

他一听,说:「我在佛门二十多年,酒烟不入口,我决不吃这个药」,我劝他因病可以吃,佛法许可的,他不听,以后就烂死了,第七智所赞戒,自己持戒,你再赞扬持戒的好处,能说持戒的道理,这叫智所赞戒;第八自在戒,自在戒就容易了,不用使劲的用心持戒,是任运的,人在哪里,戒就在哪里,不用注意就守好了;第九随定戒,你用功有定力,这个戒好守了,戒定相随;第十具足戒,深知无作妙戒之体,无持无犯的道理叫具足戒。以下说明供养方法,先说坛中供物。

二 坛式庄严

方圆丈六。为八角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正文说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说在坛中供奉的仪式里头都含着意思,这得说一说,金、银、铜、木所做的器皿,有财力多的人用金银、财力不多的人用铜木,是量力而为,因名相表示一定的义理,莲花表因果同时,旁的花有先开花后有果、有的先有果后有花,唯有莲花有花就有果,花果同时,这个理表示人人都有佛性,佛性不分老少,因果不能相离的,佛性就是一个因,因里头就含着果、果里头就含着因,表因果同时,所道者,更表示这个理不是因果,能成一切的因果,这里头都含着。钵名应量器,是僧人吃饭的碗就叫钵,碗是敝口的、钵是收口的,佛在世时托钵化斋,也有给稀的、也有给浆的,钵是收口的,不能向外洒,是这么个意思;钵就是应量器,表事理相应,八月的露水表中道的妙定,水中随安所有花叶是表中道妙慧,佛法不偏左、不偏右,讲的是中道,也不高、也不低,也不前、也不后,表中道的妙慧不落一边,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智慧,

「取八圆镜,各安其方」,表众生本有大定的智光,以八正道而得安住,「围绕花钵」,表妙智恒以妙理,一个智一个理,有智慧就得有真理,以智为因、以理为果,「镜外建立十六莲花,十六香炉」,表示从性所起的慧花戒香,人有智慧表示莲花开现,实在的好处得着香气,戒是实体,花是暂现,各十六数是表自行因果,以八正道说,自行化他各不离八正道,「间华铺设庄严」,表示戒慧互为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不让它见火,光要烟,表示持无相的妙戒,持戒不露于相。

三 供献时享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麋。苏合。密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每以食时。若在中夜。用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取白牛乳…并诸砂糖」,这是表示称性所出的禅悦法味,这也是由八正道入手修行,「各各十六」,表一一正行,各具自行化他,自行也是八正道、化他也是八正道,这二种八正道就为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表示以禅悦味供奉无上诸佛菩萨,「每以食时,若在中夜」,佛是过午不食,时时都在中夜,夜间供奉也是正中,白天也是上午,一一皆表中道,中道是不前不后、不左下右、不偏不倚,「取蜜半升,用酥三合」,蜜为花之精,采花之精成蜜,酥为乳之精,这都是表味之上味,用半升是中数、用三合是成数,表中道积聚三德,修行离不开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坛前别安一小火炉」,表妙观察智,是转识成智,就是人的第六意识,第七叫传送识,第八叫阿赖耶识,也叫根本识,每个人都有八个识,八识的力用都在第六意识上,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他要转识成智,转成所作智,成其所作,前五识做完了就没有事了,第六识叫心猿、第七识叫意马,没有停止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前五识和意识,这是说到妙观察智圆通妙理,人要修行全仗着他,妙观察智用的相应,为能观之智,二十五位圣人都是妙观察作成的,

「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兜楼婆香就是白毛香,用它煎水浴炭,把炭洗了表示正助二行,洗是帮助,洗净了这是正行,表示人洗心离欲、捐去妄尘,这都要具足,「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这是表示妙理投于妙智,「入流亡所」,入圣人之流,亡去世间人所有的执着,就能圆超五浊。我们人不知道圆修妙行,容易陷在五浊世界里头,五浊是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是色、受、想、行、识五阴成的这五浊世界,人因有色身,自己不能独立,就得享受衣、食、住,因受就想主意,想了得去实行,人行你不行,因为没有知识,得学知识,所以这世界就成了争夺的世界,力大降力弱,这就叫五浊世界,修行先把五浊销了,能圆超五浊,才上合诸佛菩萨所证的性体,刚才说的是内坛,内坛得用八角坛,用八角的意思表示八正道,不论自己修行或劝人修行,都得依着八正道,八正道是哪八样?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修行不离这八样,自己修行也是这八样、度化人修行也是这八样,什么叫正见?正知见,非邪知邪见,正对着邪说;正思,心里头思惟也得要正;正语,说话也得要合乎正理;正业,自己要有个本业,行正业;正精进,对正事、正理得精进不要懈怠;正定,修定力不要修邪定;正定必得有正观念,所以叫正念;最后是正命,于天理正命,时时合于天理,正当的合于天理的一个生命;八正道是自度化人,就成了十六,这十六样是转转化人,各各十六,以上表示八正道的意思,这是一个内坛。以下说庄严外坛。

四 悬像轨则

令其四外。徧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令其四外,时悬幡华」,庄严外坛就令其在坛场外边四周围都悬起幡,「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各种的华于坛室中,在四壁上敷设十方如来像及诸菩萨所有的圣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应当设在中央的是张设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以下是释迦牟尼佛,再有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有东方不动佛国叫阿閦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诸大变化观音形像」,还有诸大变化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种种的变化,「兼金刚藏」,兼密宗的金刚藏是护法菩萨,「安其左右」,安在左右两边,「帝释,梵王」,底下还有帝释、梵王,帝释是玉皇大帝、梵王是初禅三天之王,

「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乌刍瑟摩翻火头金刚,还有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蓝地迦是青睑的金刚、军茶利是解怨的金刚神、毗俱胝是三目金刚,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频那夜迦」,频那是猪头使者、夜迦是象鼻使者,「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五 镜光相对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又取八镜」,又取八个镜子,表八正道,「覆悬虚空」,覆悬在虚空里,表诸佛大定智光,无依无住,「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表生佛互融,感应道交;八镜悬空照于坛镜,表示果彻因源;坛中镜照空中之镜,是因该果海;镜子照镜子,那是重重无尽,表示化化无穷、互相涉入、互涉互入。以下明修法先正示行法。

六 三七持咒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徧。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

这一段文是说修行的道理,上来已经说完庄严坛场,这说做二十一天的道场,「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在头一个七中,全凭至诚顶礼十方诸佛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六时按现在普通道场是上午三个时辰、下午三个时辰,「至心行道」,发至诚心修行这种道理,「一时常行一百八徧」,这说第一个七先礼佛,这是作道场的规矩,「第二七中,一向专心」,第二个七中就是专心无二,不许散乱,「发菩萨愿」,就是行菩萨道,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就是人不知道,所以发度生愿,「心无间断」,永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佛又引出在毗奈耶律部里先有愿教,先发过这个愿教化众生,「第三七中,于十二时」,十二时就是一昼夜,二十四小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悉怛多般怛啰就是「楞严咒心」,

全「楞严咒」共有几千字,这个咒的名字,我经验过,极有效验,这六个字我亲自经验过,在哈尔滨有两夫妇过日子,开一小饭馆,他内人无故的常犯疯病,常从坑上落在地下就不省人事,常常闹这个病,想甚么法子也治不好,以后有人出主意,说求求佛吧,我在哈尔滨佛经流通处住,他来找我,我说我不会降妖治病的事情,我们出家人就是讲讲经,劝人信佛,他也不知听谁说的,缠得我没法子,我就拿一张白纸长四方,我就写了这六个字应付他,我说你拿回去帖在你屋里就好了,他拿了就走,我是应付他,哪想治病这些事,他到家就帖在墙上,从此病就好了,那也许是邪魔的事情,用一个咒心的名字就有这么大的灵验,这整个的咒三千多字,那是更灵验了,这说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专心持「楞严咒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七 镜中佛现

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至第七日」,至三七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十方如来,一时出现」,后边解释的不一样,就是因人的业力轻重,业力轻的就见着诸佛出现,业力重的就见不着,你见不着也要做如是想,这时佛出现了,空中设有八个镜子,底下也设八个镜子,「镜光交处」,镜光相涉,这是化化无尽,镜子对镜子一照是重重无尽,就在这个境界上你做这个观想,业力轻的当时见十方佛现,看不见的也能知道这个佛法人人都有份,「承佛摩顶」,这时候承佛慈悲给摩顶受记,将来都能作佛。以下说明忏后正修。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最后在此把罪忏悔完了,然后可以正式的修行正定正受,不但是当时的人,就是末世的人,以这个法修行,身也清净、心也明白,得道清净的境界,如同琉璃似的,上下前后四通八达,这三七完了。底下说道场得清净,若不清净就不成就,简其不成。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这说请来的三师七证十位比丘,都得要清净,有一个不清净的,这个道场多不成就,这也是最要紧,选择戒行清净的大德传授戒法,使人人得清净戒。以下明其获益。

八 百日证果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这一段文是说从三七以后,端然正坐,安居常住,经过一百天,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当时就得须陀洹,须陀洹果是初果的圣人,入圣流,还有七反生死就成无生果,这说是利根人,若是钝根人,纵其圣果未成,也决定自知以佛法修行,将来也能成就菩提佛果。以下总结。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佛对阿难说,你设立道场就是这样的做法。以下重宣佛顶神咒,先是阿难述请。

重请说咒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未及当来在轮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阿难听佛说设立道场的事情之后,他向佛顶礼,又对佛说,「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我自从出家之后,仗佛的慈悲爱护,自己的性情骄,「求多闻故」,不愿意修行,愿意多见多闻、多听佛法,佛也认同我,可以多闻,可是「未证无为」,「心虽明了,力不自由」,心里明白佛法却不好用,没有修行的功夫,自己不能作主、不能自由,「遭彼梵天邪术所禁」,所以遭遇摩登伽的魔力,「赖遇文殊」,我多赖遇着文殊菩萨,「令我解脱」,令我得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我虽然早先承蒙佛说佛顶神咒,在不知不觉冥冥之中,我得着咒的力量,我才离开外道邪术的危险,

「尚未亲闻」,尚且未得亲自闻着佛法修行的意思,光是多闻,没有实在修行,「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愿佛大慈重为我演说这个道理,不但为我一个人,「悲救此会,诸修行辈」,也悲救此会诸修行人也可以得着佛顶咒心,「末及当来在轮回者」,以及当来末法未出轮回的众生,「承佛密音,身意解脱」,承佛秘密神咒法音,身意俱得解脱,「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这时阿难尊者请问佛,在会的大众普皆向佛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等着佛说这个秘密的真言咒语。以下是如来现化佛表法。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徧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衰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就在阿难请佛说咒之时,世尊从肉髻之中涌出百宝光明,「光中涌出千叶宝莲」,光中涌出千叶宝莲花,「有化如来,坐宝华中」,有一尊化佛在宝莲华中坐着,「顶放十道,百宝光明」,坐在宝莲华中的化佛,从头顶放出十道一百样的宝光,「一一光明,皆徧示现」,明明亮亮的在一一的光中皆普徧的示现,

「十恒河沙,金刚密迹,现十恒河沙数的这么多位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处空界」,这些金刚护法神,都是右手持杵、左手擎山,就有这样的神通力量,普徧于虚空的世界,「大众仰观」,大众仰望着一观察,「畏爱兼抱」,一边畏惧,看着这些金刚神,心里还觉着亲爱,心里一面害怕、一面又舍不得,又爱看佛的这个境界,这称为畏爱相兼,抱着不舍,「求佛哀佑」,求佛哀怜保佑,「一心听佛」,一心听佛说法,这时「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五会真言

南无萨怛他。苏伽多耶。阿罗诃帝。三藐三菩陀写。萨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钐。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跢鞞弊。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喃。娑舍啰、婆迦。僧伽喃。南无卢鸡、阿罗汉、跢喃。南无苏卢多、波那喃。南无娑羯唎陀、伽弥喃南无卢鸡、三藐、伽跢喃。三藐、伽波啰。底波、多那喃。南无提婆、离瑟赧。南无悉陀耶。毗地耶。陀啰离瑟赧。舍波奴。揭啰诃。娑诃娑啰、摩他喃。南无跋啰诃、摩泥。南无因陀啰耶。南无婆伽婆帝。嚧陀啰耶。乌摩般帝。娑酰夜耶。南无婆伽婆帝。那啰野。拏耶。盘遮摩诃、三慕陀啰。南无悉羯唎多耶。南无婆伽婆帝。摩诃迦罗耶。地唎、般剌那。伽啰毗陀啰。波拿、迦啰耶。阿地目帝。尸摩舍那泥。婆悉泥。摩怛唎伽拏。南无、悉羯唎多耶。南无婆伽婆帝。多他伽跢、俱啰耶。南无般头摩、俱啰耶。南无跋阇啰、俱啰耶。南无摩尼、俱啰耶。南无伽阇、俱啰耶。南无婆伽婆帝。帝唎茶。输啰西那。波啰诃啰、拿啰阇耶。跢他伽多耶。南无婆伽婆帝南无阿弥、多婆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南无婆伽婆帝。阿刍鞞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南无婆伽婆帝。鞞沙阇耶。俱卢、吠柱唎耶。般啰婆、啰阇耶。跢他伽多耶。南无婆伽婆帝。三补师、毖多。萨怜捺啰剌阇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南无婆伽婆帝。舍鸡野、母那曳。跢他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南无婆伽婆帝。剌怛那、鸡都、啰阇耶。跢他伽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菩陀耶。帝瓢。南无萨羯唎多。翳昙、婆伽婆多。萨怛他、伽都瑟尼钐。萨怛多、般怛蓝。南无。阿婆啰视耽。般啰帝。扬歧啰。萨啰婆。部多、揭啰诃。尼羯啰诃。羯迦啰诃尼。跋啰、毖地耶。叱陀你。阿迦啰。密唎柱。般唎。怛啰耶。儜揭唎。萨啰婆。盘陀那。目叉尼。萨啰婆。突瑟咤。突悉乏。般那你。伐啰尼赭都啰。失帝南。羯啰诃。娑诃、萨啰、若阇。毗多崩娑那、羯唎。阿瑟咤冰、舍帝南。那叉、剎怛啰、若阇。波啰、萨陀那、羯唎。阿瑟咤南。摩诃羯啰诃、若阇。毗多崩、萨那羯唎。萨婆、舍都嚧。你婆啰、若阇。呼蓝、突悉乏。难遮那舍尼。毖沙舍。悉怛啰。阿吉尼。乌陀迦啰、若阇。阿般啰视多、具啰。摩诃般啰、战持。摩诃迭多。摩诃帝阇。摩诃税多、阇婆啰。摩诃跋啰、盘陀啰。婆悉你。阿唎耶、多啰毗唎俱知。誓婆、毗阇耶。跋阇啰、摩礼底。毗舍嚧多。勃腾罔迦。跋阇啰、制喝那、阿遮。摩啰制婆。般啰质多。
跋阇啰、擅持。毗舍啰遮。扇多舍。鞞提婆。补视多苏摩嚧波。摩诃税多。阿唎耶、多啰。摩诃婆啰、阿般啰。跋阇啰、商羯啰、制婆跋阇啰、俱摩唎。俱蓝陀唎。跋阇啰、喝萨多遮。毗地耶。干遮那。摩唎迦。啒苏母婆羯啰跢那。鞞嚧遮那。俱唎耶。夜啰菟。瑟尼钐。毗折蓝婆、摩尼遮。跋阇啰、迦那、迦波啰婆。嚧阇那。跋阇啰、顿稚遮。税多遮。迦摩啰。剎奢尸。波啰婆。翳帝夷帝。母陀啰。羯拏。娑鞞啰忏。掘梵都。印兔那、么么写。

乌(合牛)。唎瑟、揭拏。般剌、舍悉多。萨怛他。伽都瑟尼钐。虎(合牛)都嚧雍。瞻婆那。虎(合牛)都嚧雍。悉眈婆那。虎(合牛)都嚧雍。波啰瑟地耶。三般叉。拿羯啰虎(合牛)都嚧雍。萨婆药叉。喝啰剎裟。揭啰诃、若阇。毗腾崩、萨那羯啰。虎(合牛)都嚧雍。者都啰。尸底南。揭啰诃。娑诃萨啰南。毗腾崩、萨那啰。虎(合牛)都嚧雍。啰叉。婆伽梵。萨怛他。伽都瑟尼钐。波啰点。阇吉唎。摩诃、娑诃萨啰。勃树、娑诃萨啰。室唎沙。俱知、娑诃萨泥。帝隶、阿弊提视、婆唎多。咤咤罂迦。摩诃、跋阇嚧陀啰。帝唎。菩婆那。曼茶啰。乌(合牛)。娑悉帝。薄婆都。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啰阇婆夜。主啰跋夜。阿祇尼、婆夜。乌陀迦、婆夜。毗沙、婆夜。舍萨多啰、婆夜婆啰、斫羯啰、婆夜。突瑟叉、婆夜。阿舍你、婆夜。阿迦啰。密唎柱、婆夜。陀啰尼、部弥剑。波伽波陀、婆夜。乌啰迦、婆多、婆夜。剌阇坛茶、婆夜。那伽婆夜毗条怛、婆夜。苏波啰拿、婆夜。药叉、揭啰诃。啰叉私、揭啰诃。毕唎多、揭啰诃。毗舍遮、揭啰诃。部多、揭啰诃。鸠盘茶、揭啰诃。补丹那、揭啰诃。迦咤补丹那、揭啰诃。悉干度、揭啰诃。阿播悉摩啰、揭啰诃。乌檀摩陀、揭啰诃。车夜揭啰诃。酰唎婆帝、揭啰诃。社多、诃唎南。揭婆。诃唎南。嚧地啰、诃唎南。忙娑。诃唎南。谜陀、诃唎南。摩阇、诃唎南。阇多、诃唎女。视比多、诃唎南。毗多、诃唎南。婆多。诃唎南。阿输遮、诃唎女。质多、诃唎女。帝钐、萨鞞钐。萨婆、揭啰诃南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波唎、跋啰、者迦。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茶演尼。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摩诃般输、般怛夜。嚧陀啰。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那啰夜拿。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怛埵伽嚧、茶西。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摩诃迦啰。摩怛唎伽拏。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迦波唎迦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阇耶羯啰。摩度、羯啰。萨婆、啰他、娑达那。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赭咄啰。婆耆你。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毗唎羊、讫唎知。难陀、鸡沙啰。伽拏、般帝。索酰夜。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那揭、那舍啰、婆拿。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阿罗汉。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毗多啰伽。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跋阇啰波你。具酰夜、具酰夜。迦地、般帝。讫唎担。毗陀夜阇。瞋陀夜弥。鸡啰夜弥。啰叉罔。婆伽梵。印兔那、么么写。

婆伽梵。萨怛多、般怛啰。南无粹都帝。阿悉多、那啰剌迦。波啰婆。悉普咤。毗迦、萨怛多、砵帝唎。什佛啰、什佛啰。陀啰陀啰。频陀啰、频陀啰。瞋陀瞋陀虎(合牛)虎(合牛)。泮咤、泮咤、泮咤、泮咤、泮咤。娑诃。酰酰泮。阿牟迦耶泮。阿波啰、提诃多泮。婆啰、波啰陀泮。阿素啰。毗陀啰。波迦泮。萨婆、提鞞、弊泮萨婆、那伽、弊泮。萨婆、药叉、弊泮。萨婆、干闼婆、弊泮。萨婆、补丹那、弊泮。迦咤补丹那、弊泮。萨婆、突狼枳帝、弊泮。萨婆、突涩比犁。讫瑟帝、弊泮萨婆、什婆唎、弊泮。萨婆、阿播悉摩犁、弊泮。萨婆、舍啰、婆拿、弊泮。萨婆、地帝鸡、弊泮。萨婆、怛摩陀继、弊泮。萨婆、毗陀耶。啰誓、遮犁、弊泮阇夜羯啰。摩度羯啰。萨婆、啰他娑陀鸡、弊泮。毗地夜。遮唎、弊泮。者都啰。缚耆你、弊泮。跋阇啰。俱摩唎。毗陀夜。啰誓、弊泮。摩诃波啰、丁羊。叉耆唎、弊泮。跋阇啰、商羯啰夜。波啰丈耆、啰阇耶泮。摩诃迦啰夜。摩诃、末怛唎迦拿。南无、娑羯唎多、夜泮。毖瑟拏婢、曳泮。勃啰诃、牟尼、曳泮。阿耆尼、曳泮。摩诃羯唎、曳泮。羯啰檀持、曳泮。蔑怛唎、曳泮。唠怛唎、曳泮。遮文茶、曳泮。羯逻啰怛唎、曳泮。迦般唎、曳泮。阿地目、质多。迦尸摩、舍那。婆私你、曳泮。演吉质。萨埵、婆写么么、印兔、那么么写。

突瑟咤、质多。阿末怛唎、质多。乌阇、诃啰。伽婆、诃啰。嚧地啰、诃啰。婆娑、诃啰。摩阇、诃啰阇多、诃啰。视毖多、诃啰。跋略夜、诃啰。干陀、诃啰。布史波、诃啰。颇啰、诃啰。婆写、诃啰。般波、质多。突瑟咤、质多。唠陀啰、质多药叉、揭啰诃。啰剎娑、揭啰诃。闭隶多、揭啰诃。毗舍遮、揭啰诃。部多、揭啰诃。鸠盘茶、揭啰诃。悉干陀、揭啰诃。乌怛摩陀、揭啰诃。车夜、揭啰诃。阿播萨摩啰、揭啰诃。宅袪革。茶耆尼、揭啰诃。唎佛帝、揭啰诃。阇弥迦、揭啰诃。舍俱尼、揭啰诃。姥陀啰。难地迦、揭啰诃。阿蓝婆、揭啰诃。干度波尼、揭啰诃。什佛啰。堙迦酰迦。坠帝药迦。怛隶帝药迦。者突托迦。昵提、什伐啰。毖钐摩、什伐啰薄底迦。鼻底迦。室隶、瑟密迦。娑你、般帝迦。萨婆、什伐啰。室嚧吉帝。末陀、鞞达、嚧制剑。阿绮嚧钳。目佉嚧钳。羯唎突嚧钳。揭啰诃。揭蓝、羯拿、输蓝。惮多、输蓝。迄唎夜、输蓝。末么、输蓝。跋唎室婆、输蓝。毖栗瑟咤、输蓝。乌陀啰、输蓝。羯知输蓝。跋悉帝输蓝。邬嚧输蓝。常伽输蓝。喝悉多输蓝。跋陀输蓝。娑房盎伽。般啰、丈伽、输蓝。部多、毖跢茶。茶耆尼。什婆啰。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萨般嚧。诃凌伽。输沙怛啰。娑那羯啰。毗沙喻迦。阿耆尼。乌陀迦。末啰、鞞啰。建跢啰。阿迦啰。密唎咄。怛敛部迦。地栗剌咤。毖唎瑟质迦。萨婆那俱啰肆引伽弊。揭啰唎、药叉。怛啰刍。末啰视。吠帝钐。娑鞞钐。悉怛多、砵怛啰。摩诃跋阇嚧。瑟尼钐。摩诃般赖、丈耆蓝。夜波突陀。舍喻阇那。辫怛隶拿。毗陀耶。盘昙迦嚧弥。帝殊。盘昙迦嚧弥。般啰毗陀。盘昙迦嚧弥。跢侄他。唵。阿那隶。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盘陀盘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合牛)都嚧瓮泮。莎婆诃。

持楞严咒心,于大家销灾延寿、增福增慧,于世界早见和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神咒功德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徧知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轮。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哑。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应念销散。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

这一科文是总起来发明,「阿难,是佛顶光聚」,佛对阿难说,这佛顶光明所聚的是什么?「悉怛多般怛啰,秘密伽陀」,悉但多般怛啰就是「楞严咒心」,这个秘是不可见、密是不可分别,「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由这个伽陀的妙药之中出生十方一切诸佛,这功德多大,以下别显。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徧知觉」,诸佛都从这个咒心生出来,「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这说执此咒心就能降伏世间上一切诸魔,你别说念他,你用一个布袋装了咒心带在身上,那诸魔就离得远远的,对国为镇国之宝、对家为镇宅之宝,还能制伏一切的外道,「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又说十方如来乘这个咒心,如乘舟乘车,乘咒心的能力如同坐在宝莲华一样,可以应赴微尘的那么多的国上,「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轮」,十方如来含此咒心,能于微尘国里转大*轮,「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十方如来受持此咒心能于十方给未成佛的众生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自己的佛果未成就,也能蒙十方授记,「十方如来依此咒心」,十方如来都依着这个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能在十方世界拔济群生的痛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地狱的苦不用说了,饿鬼不闻浆水之名,更没有饭吃,畜生受人的宰杀,大畜生吃小畜生,也是互相吃,「盲聋喑哑」,盲是有眼不好用、耳不好用叫聋、说话没有音声是喑、哑是十聋九哑-有口不能说话,「怨憎会苦」,你怨恨他,天天还得聚会,这也是苦恼;「爱别离苦」,好儿女、好夫妇分别离开了,这也是苦;「求不得苦」,你求儿求女求财,求不到也是苦;「五阴炽盛」,有了这个身体,为了生活忧得忧失,就像拿火炽的一样,你说苦不苦?「大小诸横,同时解脱」,大横小横,这说横死有轻有重,以上说的这些苦楚,就用咒心都能销除,「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饥渴贫穷」,还有贼难、兵难、王难、狱难,受贼盗压迫,受官兵劫,王难,秦始皇那都叫王难,狱难是监牢狱里不自在,水、火、风三灾,谁能免的了?饥渴贫穷这也是难,「应念销散」,若能够持这个「楞严咒心」就能够除这些苦、就能得这些好处,「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十方如来随着这个咒心能于十方度化众生、事善知识,你看佛对众生多么慈悲?你发大心还没成佛,这就为善知识,你自己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道理,能于十方世界度化众生,这个善知识连佛都恭敬,还没成佛就能行菩萨道,十方诸佛都保护,「四威仪中,供养如意」,都能随着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供养都如意,世人不论男女老少,能发心弘扬佛法,可以为善知识,「恒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佛,都推这个善知识为大法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可以保护摄受至亲的眷属,「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怖」,小乘人不发大心的,也能闻着这个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总之十方如来诵这个咒心,为的是成无上觉,坐在菩提树下说法度化众生至终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十方如来传此咒心是让人学习,佛灭度后能传此咒心,这就是传付佛的法事,以这个咒心,世间僧人究竟可以作住持,以此咒心能可以严净戒律,悉得清净不犯戒。以下总结。

众生奉咒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啰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迭。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佛说我要说佛顶光咒,从早晨到晚上,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也不重迭,就是经恒河沙劫终不能说尽,虽然是经过这么长远的时间,所说的还是如来顶,没有两样,就是大佛顶三德秘藏。以下发明与人灭恶生善的功德,先说不持之失。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佛对法会弟子们说,你们还没到无学的位子,还有所学的,还没脱了轮回,发至诚心为取阿罗汉果,光依照你的修行法,若是不持此咒,你要想坐道场,诸多魔事,离不开身心,你要想脱离魔事,非持此咒不可,这是佛说此咒的用处、这个能力,是表示咒的利益功德重大。以下明能持之德。

一 书带平安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这是佛说持咒的益处,无论什么国土,所有的众生,用树皮贝叶纸素白氎,用这些东西书写此咒,把他装在一个香口袋里,若是一个人心里昏昏沉沉的不甚聪明,常常的忘,也不能念、也记不住,佛给他出一个法子,都有灵验,或带在身上、或写在屋里,当知这些带咒的人们,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可知咒的功德利益是说不尽的。以下广显,先总标。

二 出世避毒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这是总说明,此咒不但救护世间一切众生得大无畏,并且成就众生超出世间得出世的智慧。以下别示有八种,第一能灭诸难。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只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着。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具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佛说若有人自己能诵念此咒,或是教旁人诵念,应当知道这些持咒的人,遇着火险,火也不能烧,遇着水灾,水也淹不死,你遇着大的毒、小的毒都不能伤害生命,乃至这些天龙鬼神、精灵地只、妖魔鬼怪等所有的恶咒,因为你身上带着这个「楞严咒」,其他的毒咒皆不能到你的身上,不但这个,还可以心得正当的享受;一切咒诅、作虫毒药想害你、还有金毒银毒、草木虫蛇各种的毒气入在带香囊咒的身上,一到嘴里,不但不受害,而且还如同甘露,还受益,还有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的毒人(毒气烈害叫碜),遇见这个带咒的人,他也不能起恶心害你;频那是猪头侍者、夜迦是象鼻使者,这都是护法鬼王,并他的眷属,对这个咒皆常加守护。以下第二菩萨加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三 助发神明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

这一段文是菩萨加持,一共有八种加持,头一种能灭诸难,上面已经解释过了,世界上一切的困难、zai 难都能销灭了,刚刚念的这段文是第二种菩萨加持,第三种是不堕恶道、第四是成佛的功德、第五是能净业障、第六是能除宿业、第七是能满众愿、第八是能护国界。

这一段文是菩萨常常的护佑持「楞严咒心」的人,佛叫一声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这个「楞严咒心」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这么多位菩萨,并且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若是没研究过佛经的,一听这个事情就不容易起信心,所以说佛法无边,就在这里,佛不是说骗人的事,都是说真话,人就怕少见多怪,有疑心的总要发一个信心,自然能离苦得乐,佛说有这么多的菩萨眷属,昼夜不断的随侍保护,能持「楞严咒心」的人,「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就是散乱心的众生,尚且常得菩萨保护,何况决定发菩提心的人,更要保护了,「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这保护发菩提心的菩萨,他「精心阴速」,他精纯的心在不可见的地方,极快的发动他的精神智慧,让他得着佛法的好处,「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就在加持发菩提心人的时候,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一点还不错,所以见出佛法无边的了。以下是第三不堕恶道。

四 同佛生处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剎。及富单那。迦咤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这段文说明仗此咒的功德利益,「从第一劫,乃至后身」,从起头乃至最后成佛,在这个中间,「生生不生药叉罗剎,及富单那,迦咤富单那,鸠盘茶,毗舍遮等」,生生世世不生在飞行的药叉、地下的罗剎恶鬼道里头,「及富单那」,富单那是一种怪物叫瘟疫鬼,还有一种叫「迦咤富单那」,比上边的瘟气还臭,走到哪里都有瘟疫传染,「鸠盘茶」是地缸鬼,就像人在地下盛水的缸子,上下一般粗,也不活动,这叫「鸠盘茶」,「毗舍遮等」,这个鬼吸人的精气,他能吸收人的精神气力,这都是恶道里头的,人要是能信「楞严咒心」可以远离这些恶道之难,「并诸饿鬼」,还有诸饿鬼,不闻水浆之名,咽喉里冒火,其细如针,他的寿命很长,一日万生万死,受苦无尽,因他片善不为,刻薄悭吝毁谤善人,就受恶鬼之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有形无形的鬼、有想无想的这些畜生,「如是恶处」,这都是凶恶之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若能受持读诵、若书写、若带藏,诸般的供养,能这样信,「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劫劫也不贫穷、也不下贱,也不生在不可乐的地方。以下第四同佛功德。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只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这是说承咒的力量,纵然他自身不作福业,他能供养咒心,诵持不忘,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并且由此一直得于无量数下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印度有这种树叫恶叉聚,所结的果子,三个长在一块不相离的,这表示持咒的人一分功德,十方如来所有的功德全给他,这是一分功德,咒心是一分功德,同诸佛常常聚在一块,与咒心永不分散。

五 成就功行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以是之故,能令破戒之人还能戒根清净;受戒的时候没得戒香,令其得戒;不精进的人令其精进;没有智慧的人让他得智慧;不清净的,因持咒心的力量,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然也成就斋戒。以下是能净业障。

六 灭除罪业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瞰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者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佛对阿难说,若有人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设若犯戒,自从持咒之后,所有破戒之罪,无论是轻是重,这个罪都销灭了,这都是咒心的力量,「纵经饮酒,食瞰五辛,种种不净」,纵然你饮酒是不应当的,食啖五辛:是葱、韭、芥、蒜、兴蕖,这五样是菜蔬里的荤东西,这些都是不清净的,但是因他带持咒心的缘故,「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都不以为他有过,「设着不净破弊衣服」,或者他身上穿着不干净的破烂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就算穿脏衣服,也成了清净的了,「纵不作坛,不入道场」,纵然他不作坛场,也不入道场,「亦不行道」,他自己也不行道,只是「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就还如同入坛行道的那些功德一样,「若造五逆无间重罪」,你若造了五逆的重罪,应下无间地狱,「及诸比丘比丘尼」,由在家人说到出家人上,犯了「四弃八弃」的重戒,「诵此咒已」,只要能诵此咒,「如是重业」,就是这样的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如同猛风把沙聚都吹散了,「悉皆灭除」,他所造的罪都给他灭除了,「更无毫发」,一丝一毫的罪也没有了。以下说明第六能除夙业。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侮。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若有人从无量无边的时劫以来,造了所有轻罪、重罪的业障,从前世以来他也没忏过罪、也没悔过罪,他若能读诵或是书写或是带持此咒,或是安在什么住处、或是村庄宅里、或是任何园子公馆,就因为安放有咒之处,所积的一切罪业,就如同拿汤销雪一样,不但有这些好处,不久皆都悟无生法忍。以下第七能满众愿。

七 所求随愿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这段文说明忆念或是身上带此咒者,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命得长命,求果报圆满,身命色力皆得圆满,命终之后还能决定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众生之类更无有分。以下第八能护国界。

八 销灾免难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这是第八以此咒力能保护国界,若是哪个国土里的州县聚落有了饥荒年,或是瘟疫症、或是刀兵不安、或是贼盗之难、或是人对人的斗争,相兼着其余的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镇四门上,支提是可供养处,脱阇是幢幡宝盖,也可以安置供奉此咒,令其所有的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或各各带在身上都可以,一切的zai 难都一样的销除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九 镇诸恶星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这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哪个国度的人民,「随有此咒」,随他在身上有此咒,「天龙欢喜」,天龙八部都欢喜,「风雨顺时」,并且应当刮风就刮风、应当下雨就下雨,「五谷丰殷」,五谷丰收,「兆庶安乐」,人民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还能镇压一切恶星不能起来,「随方变怪,灾障不起」,灾障都不发生,「人无横夭」,人也没有横死夭亡之祸,「杻械枷锁,不着其身」,人民也不犯罪,自然就用不着杻械枷锁着在身上,「昼夜安眠,常无恶梦」,昼夜安眠也没有恶梦,「阿难,是娑婆界」,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这两个字翻堪忍,这个世界上苦多,成佛的也多,因苦他才想离苦得乐,修学佛法成佛的阶级不等,到究竟人人有成佛之份,佛多数出在这个世界,因别的世界安乐就不想修行了,就拿着当久远的,其实乐也是无常的,无非比较长久就是了,「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此世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可以兴灾变动,可以害人,

「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这里头二十八大恶星,不是二十八宿,在旁的经上说二十八宿都是善神,除去这二十八大恶星为上首之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还有八大恶星为其作主人,「作种种形」,这些灾星他能化做种种样害人,「出现世时」,出现在世界上的时候,「能生众生种种灾异」,能生种种zai 难的事情,「有此咒地,悉皆销灭」,有此咒的地方,这些灾星都能销化,「十二由旬,成结界地」,由旬有八十里为一由旬的、有六十里为一由旬的、有四十里为一由旬的,就按四十里为一由旬算,这结界的地方还有四百八十里无灾无难,「诸恶灾祥,永不能入」,诸恶灾变为吉祥,诸恶灾的变化永远不能入这个地方。

十 保护修学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稳。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这是结成第八的地方,是故如来特意的宣扬指示此咒,保护末世初学佛的人,以这个咒能可以保护修行人,身心都安泰自然,更没有一切的诸魔鬼神及无始的冤横旧债来相恼害,都能免除这些不祥的事情。说请有学人出家与在家人受戒多少不同,若想修行,依我坛场如法持戒,受戒的时候必得选择清净的僧人,才能得清净的效果,于此咒心一点疑惑也不生,有清净僧给你受清净戒,当然是心里不疑悔,说这种依法修行的人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就是说心能通达佛法,这都是证果的地位,称为得他心通,就是说不得证圣果,那么十方佛就算大妄语。以下说明护法述愿先是八部众。

会众密护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剎王。富单那王。鸠盘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只。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这一段文是护法善神护持佛法,诉说他自己的愿心,「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上来是佛把这个话说完了,法会中无量百千金刚,这是说天龙八部,「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一时在佛前合掌顶礼,对佛表白说,「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我当诚心保护如是发菩提心的人,「尔时梵王」,尔时初禅三天的梵王,「并天帝释」,并欲界第二天的帝释天主,「四天大王」,还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也都在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对佛表白说,「审有如是修学善人」,审察有如是修学的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我等当尽至诚心保护他修行,「令其一生所作如愿」,他所做的事情令其一生都能如他的本愿,不能违背他的心愿,「复有无量药叉大将」,又有无量管鬼的药叉大将,这是指的灾害的鬼神也发愿护持正法,「诸罗剎王」,还有地行的罗剎不害人的,「富单那王」是瘟疫病的鬼王,「鸠盘茶王」,头和脖子一般粗,「毗舍遮王」,是吸精气的鬼,改邪归正都成了王,「频加夜迦」,频那是猪头侍者、夜迦是象鼻侍者,「诸大鬼王」,这不是说那些小鬼,「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鬼里头的大帅也都在佛前合掌顶礼,对佛发愿,「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护持学佛的人,让他早日圆满菩提,「复有无量日月天子」,又有无量天上的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这些都是头子,

「年岁巡官」,这是四值公曹,「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也于会中给佛顶礼,向佛发愿,「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保护这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让他没有所畏怕的事情,「复有无量山神,海神」,又有无量山神海神,若是人不信的,哪有这些神?那是丝毫也不许错,「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一切土地,水陆空行的神,万物里也有成神的精祇,还有风神的王,无色界的四空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都在如来前顶礼发愿保护是修行人早成佛道,永无这些魔事。以下是菩萨众。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求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就在这个时候,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从自座起向佛顶礼,对佛表白说,「如我等辈所修功业」,就像我们这一类的所修的功德事业,「久成菩提」,久已成就菩提佛果,我「不取涅槃」,为的是行菩萨道度化众生,「当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常随「楞严咒心」,为的是救末世修三摩地的人,又对世尊说,「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或在道场里或是散步,「乃至散心游戏聚落」,这是说散散心去城镇游戏,「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这是散心还得这么保护,何况真修行呢?

又者,「纵令魔王大自在天」,纵令最厉害的大自在天的魔王,「求其方便」,他求其方便的时候扰乱佛法,「终不可得」,也不能让他得着方便,「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余者的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这小鬼神菩萨都让他离得远远的,鬼神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除彼发心乐修禅者」,这喜欢修禅的不能槟除,「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求侵扰是善人者」,金刚藏王菩萨又称一声世尊,如是恶魔以及他的眷属,欲想来搅乱修行的善人,「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我以宝杵打碎他的脑袋,碎的像微尘一样细,「恒令此人所作如愿」,恒令此修行人所作如愿。以下说明正助行所成伏断圆三德位先申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悬示修路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阿难从座起来,顶礼佛足,对佛表白说,「我辈愚钝」,我们愚痴、很卤钝,虽然是笨,「好为多闻」,可是好多听多闻,就因为好求多闻,就不能真修行,「于诸漏心未求出离」,所以于诸欲漏之心未求出离,欲漏就是眼六根漏在色六尘上,因此未求出离,「蒙佛慈诲」,承蒙我佛慈悲教诲,「得正熏修」,得着正当的熏修,「身心快然」,身不妄动、心不妄想,身心快乐安然,「获大饶益」,得了极宽大的饶益,「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世尊教我修的正定正受,「未到涅槃」,未曾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这个名相都不知道,请佛给说明白了,

「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这是阿难请佛指教,不明白这些名词,先说干慧地,知道修行好,没得着理水,为干慧地,拿性理一滋润,心里头有这么一点智慧,没能滋润开了,名叫干慧;四十四心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四十个心,还有四加行,这四十个心做不到,再用四加行重来帮助,由十回向再往前进,就是十地,这都是修行的位子,修到什么渐次,就得什么名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修到什么方所,名为入在十地之中呢?不容易达到十地,能达到十地这就与佛道不远了,又问:「云何名为等觉菩萨?」十地以后就叫等觉,与正觉差不多,再上进一步就是妙觉果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把这个话说完了,又向佛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着瞻仰」,这时法会大众,也等着佛慈悲的法音开示,瞪着两只眼要知道这么个意思,瞻视仰望着佛给他解说上边所问的名目。以下是佛赞许。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世尊在法会大众赞许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你能普徧的为法会大众以及未来的一切众生修三摩提,由正定正受求大乘法,「从于凡夫,终大涅槃」,从凡夫干慧地起头,到十地再向上,最后是大涅槃,证佛果了,「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怎么叫悬示?他没到这个位子,预先给他说出来,称为恋示,悬示没有再高上的正修行路,阿难问得很对佛的意思,「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说汝今审实了听着,我应当对你说明白这个道理,「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阿难与大众,都合掌等着把这个心扒得干干净净的,一点妄想也没有,默然不语敬受佛的教谕。以下是正说,先总明三德。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这妙性是圆融无碍的光明,离开这一切所有的名相,打根本上追求,没有世界、也没有众生,我们住的地方叫世界,有生命的叫众生,佛说根本没有,怎么有了呢?以下明因妄立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因妄有生」,这世界众生是因虚妄有生,生是虚妄不实的,「因生有灭」,这是说世界众生本来没有,「生灭名妄」,生灭都是属于妄有,「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若能把妄灭了,这就称为如来的无上的智德及大涅槃,大涅槃是断德,这两种合在一块,才称圆满佛果,「二转依号」,是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死,这叫二转依号,人要不明白佛法,由菩提转成烦恼、由涅槃转成生死,这是轮过来转过去,这两个都口是转动的,转生死、转烦恼就是修行的法子。以下是别示迷悟,先发明迷真起妄,成十二类生颠倒法。

二颠倒因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佛对阿难说,你现今欲真实的修这个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直接入如来的不生不灭,「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你得应当先认识众生世界这两种颠倒的因由,若不知道菩提涅槃,着在烦恼生死上,这就是颠倒,「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颠倒要不生,这才是佛的正定正受。以下再约相别示,先发明众生颠倒。

一 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是根本,由性才发明出心来,性为体、心为用,「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明圆满了,由这里头起了变化,因明发出性来,这就错了,守不住本位了,「性妄见生」,性里头的妄见就生出来了,妄见一生这个世界「从毕竟无,成究竟有」,根本上就没有,就成了究竟的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这都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住所住相,了无根本」,住这个所住之相,「了无根本」,哪还有世界?哪还有众生?这是妄自执着,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就是无住的地方建立的世界,「及诸众生,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这是说众生从本明上来,究竟人是归在一个性理上,人要知道性理,世间上一切的烦恼事情都放下了,「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生出虚妄来了,妄性根本上就没有体,「非有所依」,他没有依止,「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真真如性了,「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那更不到实相的地方,「非生非在,非心非法」,一法也了不可得,「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从这里熏力发明了,「同业相感,因有感业」,因有感动的业,才有「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众生从哪里来的?由颠倒上来的,根本上是个正性,人不认识本性就在世间上,成为众生,生了死、死了生,永无了期。以下发明世界颠倒,先约因标名。

二 世界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这一段文是说世界颠倒,「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有世界就有众生,这就叫颠倒相,根本上我们一切的人类、物类统统都是一个性,有了世界、有了众生,这一变化就颠倒了,失了本来面目。上来先说众生颠倒,其会众生也离不开世界,这一段文说世界颠倒也离不开众生,颠倒是对着正当说,不正就叫颠倒,因什么有这个世界?因颠倒,怎么叫颠倒?「是有所有」,就是因为有了所有了,要不世界怎么成的?无故的就有了所有,这个所有是对待法,因能才有所,有了所就有形相,「分段妄生」,有了形相当然就有段落,此一段彼一段本来就没有,是虚妄而生出来的,「因此界立,非因所因」,因此立出边界,根本上没有因由立出边界,就是颠倒,没有究竟的理,「无住所住」,从因上来的好有住,他非因,本来没有所住的地方,就成了所住了,这都是说这些个颠倒相,

因此「无住所住」没有定相,就「迁流不住」了,选变流转就不住了,「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因不住就生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有了三世,就分出四方—东、西、南、北,「和合相涉」,这三世与四方一参和,「变化众生,成十二类」,因此变化成了十二类的众生,这十二类的众生是什么?「是故世界」,是所以故,这个世界是怎么有的?「因动有声」,一转动就有声音,「因声有色」,因声音就有形色,「因色有香」,因色就有香气,「因香有触」,因香你就有触动,「因触有味,因味知法」,这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成立这个世界六尘,最后「因味知法」,法字当个样子讲,此样彼样就分开了,这六尘含藏着有知觉在里头,「六乱妄想」,他说这个相里边含着知觉,就有这个想,他没有想怎么成这个相?这是连串的事情,六乱妄想这里头含着没露出来,就是见、闻、齅、尝、觉、知,就知道六尘,「成业性故」,由六乱妄想迷惑了就造业成了业性,底下就说受苦的事情,我们人在世间上一个是迷惑、一个是造业、一个是受苦,这三相有「十二区分,由此轮转」,轮过来转过去,轮转不息,由此就有了对相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