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定解宝灯论》达真堪布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继续讲解第五个问题:二谛哪一个主要,世俗谛主要还是胜义谛主要。先破除他宗,后建立自宗。

    自宗建立的是无偏堕的二谛双运的宗义。讲基、道、果的时候,都不离双运。现空双运,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现空不二。

    丁二(建立自宗)分四:一、宣说远离偏堕二谛双运乃经续窍诀诸道之无谬密意;二、证悟此理而宣说续部之分类;三、遣除邪见;四、摄义。

    戊二、证悟此理而宣说续部之分类

    证悟此要愈深入,于诸世俗显现法,
    亦渐断除自相执,故立续部乘次第。

    当越来越深入地证悟现空双运的道理,对世俗现法视为平庸自相的分别、执著也会逐渐断除,这些显现会越来越清净。依据心里证悟的深度、显现上逐渐清净的这种程度,来安立续和乘的次第。越通达现空双运,显现越清净,续部乘的次第也越高。

    “证悟此要愈深入”:“此要”指现空不二的道理。对现空双运的道理证悟得越深入。

    “于诸世俗显现法,亦渐断除自相执”:“自相执著”主要是指把这些世俗现法视为平庸这样的分别执著。对现空双运的真理证悟得越深,这些显现会越清净。只有对空性的道理真正生起定解、有证悟后,才能够真正地明白“现而空,空而现”这样的一个实相。比如,显现有不清净的显现和清净的显现。因为是空性,所以才有这些显现。因为自己有一些迷乱、分别、不清净的心,所以显现上有这些不清净的。当这些分别越减少,不清净的显现也会逐渐断除,显现会越来越清净。自己心里越清净,外面世俗上的显现也会越清净。

    倘若对空性没有正确地了知,没有真正的怔悟,那么内心这些分别执著也不会减少。内心若是不清净,这些显现也不会清净。我们经常讲“心净一切净”,心净就是指心里没有分别执著。你真正地证悟空性,对二谛双运、现空双运的道理生起定解的时候,心里才会减少这些分别、执著。心里的分别执著越少,显现上也会越来越清净。若心不清净,这一切的显现也不会清净。心里的妄念、分别减少了,心就清净了。心清净了,这些显现也就清净了。

    “故立续部乘次第”:根据内心证悟的深度、显现上逐渐清净的程度,安立续和乘的次第。显现越清净,续也越高,乘也会越高。安立的标准既不是单独的一个空分,也不是单独的一个现分。对现空不二这种道理生起真正的定解,有真正的怔悟的时候,一切显现会越来越清净,就是按这个层次来安立乘和续的次第。

    仅以信解作观想,以及器情现本尊,
    定解正见此二者,无有一致之时机,

    如果对现空不二的道理没有真正明白和生起定解,内心并没有明白情器本来即清净的道理,仅仅去相信,以意念观想为坛城、本尊,这是信解。当对二谛双运的真理实相真正生起定解,越坚定越深入,显现法就显得越清净、越圆满。器情即是清净本尊之定解的究竟见解与前述信解,二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一致的时候。

    “仅以信解作观想”:对现空不二的道理没有生起定解,仅心里想,然后去相信。这不是真正明白,也没有生起定解。观坛城、观本尊等,这些都是自己心里这样想,没有理由地信,这不是真正明白。

    “以及器情现本尊”:“器”指外器世界,“情”指内情众生。“现本尊”就是显现成本尊。对二谛双运的真理实相生起定解,定解越坚定越深入,这些显现法显得越清净越圆满。

    我们经常强调要将住处观为净土、坛城;在头顶前上方或正上方观想本尊,降下甘露沐浴自己或者发光照耀自己,从而遣除业障、魔障等。有很多人不明白它的意义甚至产生怀疑,为什么会有疑惑?就是因为他对现空不二的道理没有生起定解,没有真正地证悟诸法的真理实相。

    无论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众生,诸法都是空性的。因为是空性,所以有清净和不清净的各种显现。在《中观四百论》中讲:“若有任何法,都不依他成,可说为实有,虽彼皆非有。”“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如果世界上有一个成实的法存在,那么这一切就都不能显现。若是有一个成实法,它就有独立存在、不观待于他法这些特点,也就意味着只能有它不能有别法。为什么?有别法就有观待了,就有相对了。正因为世上没有一个实有的法,都是空性的,所以诸法都可以无碍显现。

    因为是空性,才是万能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显现。那么这些显现会不会互相混杂?不会。因为显现的时候是以业力或愿力而显现的。佛菩萨的显现也有不同的相,每尊佛都有自己不同的净土、眷属,这都是因愿力而显现。众生则是因业力而显现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等。

    空性是“空而现,现而空”,不是一个单空。证悟大光明也就是证悟大空性,证悟大空性也就是证悟大光明,一个是现分,一个是空分。二者是“一本体异反体”, 有现分,有空分,但是二者本体是一个本体,空而现,现而空。如水月一般,水月它无自性而显现,显现的当下就是无自性的。一切诸法都是如此,现的当下就是空,空的当下就是现。对这个道理生起了定解、真正明白了以后,再观再修才能成就。

    “定解正见此二者,无有一致之时机”:“此二者”此处指信解和定解正见。前者对现空双运的道理不是真正的明白,而只是盲目地信。后者则是对此诸法实相真正明白、有所证悟了。一个是没有正见,一个是有正见,这两个实际是不一样的。

    如同中观于诸法,确定实空为正见,
    梵志于病持咒时,观想无病非正见。

    此处用比喻来说明信解与定解正见二者有差别。

    “如同中观于诸法,确定实空为正见”:中观宗以离一多因等逻辑、通过观察量去观察,真正明白、证得了诸法无实有这个道理,这是正确的见解。

    “梵志于病持咒时,观想无病非正见”:“梵志”就是指以前印度很多专门治病的人,他们也让那些病人持诵一些咒,要求患者此时心里观想无病。病也是假立的,是无实有的,但是他们不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仅仅是心里毫无根据地这样想,这不是正确的见解。

    此二者都说“无实有的”,词句上、表面上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实际意义上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有天壤之别。前者是真正明白证悟的,是通过观察量观察,通过智慧去分析,然后真正获得了这样的结论,证悟了这样的一个真理。后者是没有明白、证悟,只是这样要求的,这样想的。

    同样,你若明白了诸法的实相并真正显现了清净的境相,和你仅是自己心里想、盲目地信,此二者在表面上没有差别,都在想,都在观,都在信,但是实际意义上有极大区别。前者是真正证悟、真正现见的;后者只是心里这样盲目地信而已。一个是有正见,一个是没有正见的。一个是有定解,一个是没有定解的。

    依证胜义之实相,深信世俗为本尊,
    否则处迷现相中,如何成立本尊性?

    “依证胜义之实相,深信世俗为本尊”:“证胜义之实相”就是对大空性有定解。当真正明白了胜义谛大空性的道理,对大空性生起定解,才能够深信世俗上的这些显现最终都是清净的。不清净的是因业力或者因为迷乱,而其实原本都是清净的,对此生起了真正的胜解信心,然后祈请和观想本尊、视为本尊,这才是正确的。

    若对胜义谛的实相——空性没有生起定解,没有真正地证悟,就不会对世俗上的这些清净的境相生起真正的信心。对空性生起定解以后,才会对世俗的这些清净显现生起定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观、去想,那才是合理的。

    “否则处迷现相中,如何成立本尊性?”若是没有证悟空性,有分别、有执著,住于迷乱的相状之中,怎么能成立世俗的显现为本尊性呢?

    观坛城、观本尊等也首先要有空性的见解,从空中生起坛城和本尊这些境相。若没有空性的见解,怎么生起这些啊?这些境相怎么能够成立呢?所谓“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因为是空性,所以可以有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相,可以有这些清净的显现。

    “处迷现相中”是什么意思?若你没有证悟空性,就有分别执著,那就是妄念。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怎么能够成立本尊性呢?

    除此二取迷现外,无他所谓之轮回,
    断此非从胜义立,胜义本是一体故。

    “除此二取迷现外,无他所谓之轮回”:“二取”就是能取所取。除了凡夫的这些迷乱的能取所取以外,就没有其他的轮回法。属于迷乱的这些能取所取、迷乱的显现、妄想、分别和执著,就是轮回。

    “断此非从胜义立,胜义本是一体故”:“断此”就是断轮回。断轮回的这个正见正道,不是仅从空性胜义谛上建立的。因为空性是个空分,是单独的“一体”,它不是一个双运,所以不能建立胜义这个空分上。

    依见修习诸有法,世俗现分胜义性,
    智力宣说事行续,瑜伽续及无上续。

    “依见修习诸有法,世俗现分胜义性”:在有空性见的基础上修习诸有法,这就不是仅在空分上建立,也不是仅在现分上建立,而是在双运上面建立。现是法,空是性,二者是法和法性的关系。对空的见解证悟得越深,世俗显现方面也就会显得越清净、越圆满。

    “智力宣说事行续,瑜伽续及无上续”:“智力”就是空性。显现方面有清净、不清净的。不清净就是轮回,清净就是涅槃。清净的显现也有不同层次。自己要有空性见,然后以这个见去修,世俗显现会越来越清净。

    有空性的见解,并且证悟越深入,显现上就越清净、越圆满,按这个程度建立续的次第和乘的次第。此处主要是续的次第,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再分父续、母续、无二续。若没有空性的见解,无法建立。有空性的见解,仅在空分上也不能建立。

    故以二谛各自分,不能区分续高低,
    然于二谛双运义,如何诚信修跟随。

    单独以显现世俗谛或空性胜义谛不能区分续的高低,仅单独在空分上或在现分上不能分续的高低。对于二谛双运的诸法实义越深信,修行的层次就会越高,道就越高。修是跟随见解的,见解越高,修行就越高;见解越深,修行就会越深。

    “故以二谛各自分,不能区分续高低”:“二谛”是指显现世俗谛和空性胜义谛。有的单独在空分上分乘的高低、续的高低,有的单独在现分上分续的高低、乘的高低,这都是不合理的,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是以现空双运安立乘的高低、续的高低。空是性,显现是法,二者是法和法性的关系,是一体的。你对法性证悟得越深入,在显现、缘法上也就越清净越圆满,按这个程度分续的高低。

    在密宗里,续的高低是以本尊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而分的,即以什么样的方式求悉地。如果以主仆关系的方式求悉地,这是事部;以朋友关系的方式求悉地,是行部;正行的时候,迎请佛融入自己的体内,自己和佛无二一体修,这是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中,佛和自己始终是一体,这样求悉地。无上瑜伽部里玛哈瑜伽是着重宣讲方便方面、生起次第的,阿努瑜伽是着重宣讲智慧方面、圆满次第,大圆满阿底瑜伽则是方便、智慧无二无别,这三者分别就是父续、母续、无二续。“父”指方便。“母”指智慧。智慧方便双运而修就是阿底瑜伽——光明大圆满乘,它是九乘之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虽然似在显现上、光明分上分续的次第,但这个不离空性的见解。若是离开了空性的见解,就不是现空双运了。以空性的正见修行,越接近了义的实相,就越接近清净的显现,按这个程度分续的高低。

    “然于二谛双运义,如何诚信修跟随”:对二谛双运的义理越深信,修行的层次就会越高,道就越高。修是随见解的,见解越高,修行就越高;见解越深,修行就会越深。没有见解就没有修,没有正见就没有修了。没有正见而修就是盲修,没有正见而炼就是瞎炼,盲修瞎炼!从显现上讲,没有正见是指没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从空性上讲,没有正见指没有无我见解、空性正见。没有这些正见去修,如观佛、观本尊,念佛、念本尊等,这都是盲修瞎炼。修是跟随见的,有正见才有修,正见越高,见解越高,修行就越高。

    故于无上金刚乘,即生赐予解脱道,
    倘若无误如实修,则如不同之众生,
    见水不同之比喻,如是依靠净见量,
    谁人还能不诚信,现有本圆坛城性?

    无上光明的大圆满乘就是即生赐予解脱道,在即生当中能够让我们解脱,能够让我们成就圆满。倘若如理如法地去实修,就能够在即生当中亲见本具的大光明,并且能够立地成就圆满。业力不同之众生见水,所显现的也不同。地狱众生看是铁汁,饿鬼众生看是脓血,人看是水,天人看是甘露,佛菩萨看是一尊佛。业力越清净,这些显现就会越来越清净,最终都是坛城、都是佛,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佛。以此为喻说明,一切轮回法本来就是圆满的坛城,本来就是清净的,这是以理证也能够说明的,难道还有谁会不相信?定会对此生起牢不可破的诚信。

    “故于无上金刚乘,即生赐予解脱道”:“即生赐予解脱道”就指光明大圆满乘(无上乘)。光明的大圆满乘就是即生赐予解脱道,在即生当中能够解脱,能够成就圆满。什么是“无上”?显宗的小乘、大乘相比,大乘是无上;显宗、密宗相比,密宗是无上;密宗里外密、内密相比,内密是无上;密宗里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相比,阿底瑜伽是无上。为什么说是“金刚乘”?其着重所宣讲的才是诸法的究竟实义,无论是依教证还是理证都是无可伤害的,所以就是金刚乘。即能摧毁一切邪思邪见,却不能被一切邪思邪见所摧毁,是这样的一个真理、正见。

    “倘若无误如实修”:对于无上金刚乘,如果能够如理如法地去实修,在即生当中就能够亲见本具的大光明,并且能够立地成就圆满。

    “则如不同之众生,见水不同之比喻”:业力不同之众生见水不同,以这个比喻就能够明白。一杯水,地狱众生看是铁汁,饿鬼众生看是脓血,人看是水,天人看是甘露,佛菩萨看是一尊佛。为什么会有显现呢?因为是空性!为什么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显现?因为业力不同。业力越清净,这些显现就会越来越清净。饿鬼的业力比地狱众生的业力清净一些,所以显现的是脓血不是铁汁;人比饿鬼的众生业力清净一些,所以显现的是水不是脓血;天道的众生比人业力清净一些,所以显现的是甘露;佛菩萨业力清净了,显现的是清净的佛,那就是净土,就是阿弥陀佛。

    “如是依靠净见量,谁人还能不诚信,现有本圆坛城性?”“现”是一切显现,“有”是三有。一切轮回法本来就是圆满的坛城,本来就是清净的。因为我们业力没有清净,所以就没有清净的显现。业力清净了,显现就都清净了,最终都是坛城,都是佛,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佛。密宗里讲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一切都是佛与佛的坛城,一切都是净土与佛,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圆满的坛城,当下就是圆满的佛。这就是密宗里所讲的大光明的境界。若依圣者的清净见解,则现见净等无二的坛城之本性,这都是以理证来说明的,难道还有谁会不相信吗?若还有人不相信,那就是愚者,就不是说话的对境了。

    戊三(遣除邪见)分三:一、遣除认为轮回自性不清净之邪念;二、遣除认为续部见解无有高低之邪念;三、宣说依见解安立九乘之理由。

    己一、遣除认为轮回自性不清净之邪念:

    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
    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真可悲!

    若没有明白这样的道理,没有证悟这样的实相,心里认为轮回是不清净的,仅是在表面上暂时观为圆满清净,观为本尊、佛菩萨等。这就如在痰盂外面涂香水,看着好看,闻着好闻,但是里面都是不清净的东西。若是心相续中没有正见,仅是暂时在心里这样想,这样去修持一切清净平等圆满的金刚乘,根本不能遣除轮回的根,无法断除烦恼、痛苦,就如同画家画的灯无法驱除黑暗一样,真是可悲!

    “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若没有证悟这样的实相,内心认为那肯定是轮回,是不清净的。那明明是土、木头、石头嘛,哪是什么坛城啊?那就是一个有贪心、嗔恨心的有血有肉的凡夫嘛。内心是这样确定的。

    “同时观为净天尊”:“天尊”这里指本尊、佛菩萨。现在有的人就会说:“上师你是佛,你是阿弥陀佛!”没有明白真理,就只是嘴上这样说,这不是证悟。密宗里强调一切清净圆满,住处圆满,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清净坛城,也是极乐世界;本师圆满,是无量光佛、阿弥陀佛。但是,心里没有真正证悟的时候,对于一个有贪心、嗔恨心的凡夫而言,心里肯定会认为,哪是什么坛城?还是这样一个房屋、一个建筑,就是一堆石头、木板嘛。哪里是佛啊?这不是人嘛,有肉有骨头。如果自己心里是这样确定的,仅在表面上暂时这样想、表面上这样观清净,这是没有意义的。

    “亦如吐物瓶涂香”:吐出的痰装在宝瓶里,在外面涂抹香水。看着好看,闻着也好闻,但是里面都是不清净的东西。以此为喻说明,如果心里头没有明白,见地上都是不清净的,仅仅表面上刻意这样思维清净,做的还是表面上的功夫,是不会真正有成就的。因为见和修不相符,见是见,修是修,修是清净的,但是见不清净。就像涂香的痰盂瓶,里面不清净,只是外面好看、有香味而已。

    “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真可悲!”画家所画的灯的图案无法驱除黑暗,同样,心相续中没有正见,仅暂时在心里这样相信,这样去修持一切清净平等圆满的金刚乘,也不能遣除轮回的根,不能遣除烦恼、痛苦。

    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
    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

    给我们这些众生显现的不清净,这不是诸法不清净,而是我们的心不清净。这都是以迷乱心所假立的宗义,所假立的境相。诸法的本性、实相是清净的、圆满的,但是我们自己的心是迷乱的,有分别、执着,所以显现了这样的一个不清净的境相。无上金刚乘讲的是一切清净、光明的这样的一个境相,这也是诸法最了义的实相。

    诸法的究竟实相是什么?本来就是清净的、平等的、圆满的。观五种圆满时,不是非清净观为清净,而是本来清净观为清净。本来就是清净的,但是对我们来说不清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迷乱、分别,心不清净所以就不清净,这是我们的相续的问题、心的问题,不是诸法的本性实相的问题。一个有患有眼病的人看白色的海螺,他看到的是黄 se,这不是海螺的问题,这是他自己患有疾病,自己的视力有问题。海螺是不是黄 se的?不是!海螺是白色的,但是他没有如是地见到实相。

    为什么称为无上金刚乘?主要不是体现在体上、空性分,而是突出在相上、显现光明分。从本体、空性方面而言,显密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在显现光明分方面,显密是有区别的。显宗里只是提及到大光明,但是没有具体地阐述,更没有着重去宣讲。密宗里则阐述了各种修持的方法或者窍诀,从而真正能够成就,这是密宗的特点,所以就称为“无上金刚乘”。

    从空性方面,显宗中观应成派已经圆满地抉择了诸法的本性,即远离四边的大空性,没有什么更深入再要抉择的了。但是显现方面,显宗没有太着重地、明显地去讲。佛第一转法 lun的时候主要讲的是四谛、十六行相的道理,只是讲了人无我,没有全面讲空性,讲的是部分空性。第二转法 lun的时候主要讲了大空性,是现空无二双运的实相真理,但是也仅仅是提了一些显现、缘起等。第三转法 lun的时候则着重讲如来藏,提了一些如来藏光明,但是也没有重点深入地宣讲。第四转法 lun讲密宗金刚乘的时候,着重宣讲的是显现光明分,大光明。外密、内密侧重宣讲的也都不一样,最终宣讲的是即身能够解脱,能够获得圆满佛果的一个方法,所以是无上金刚乘。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继续讲解第五个问题: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谛哪一个主要。

    己一、遣除认为轮回自性不清净之邪念:

    密宗里主要强调清净观,一切观清净,本来清净的观为清净,不是非清净的观为清净。

    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非为清净性,
    反观清净之修法,暴露抵触之本相,
    彼道仅是道形象,如洗黑炭不变白。

    “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非为清净性,反观清净之修法,暴露抵触之本相”:“器”指外器世界,是所依。“情”指内情众生,是能依。如果认为外器世界、内情众生是非清净的自性,只是将自性不清净的器情观为清净,观为坛城,观为本尊。一个是不清净的,一个是清净的,自性不清净的不会变成清净,二者本相上是有抵触的。自己心里觉得不清净,却在表面上观清净,这样修是暴露抵触,是矛盾的、不合理的,是不可能成立的。

    “彼道仅是道形象,如洗黑炭不变白”:将不清净的观清净,这仅是道的影像,不是道。就如黑炭的本质是黑的,再洗它也不会变成白色,越洗越黑。若是你不清净,再观清净也没有用,也会变得越不清净。没有真正的正见,没有那样的境界,不会达到目的。

    本来清净的观为清净,如果你真正是在这样的认知和证悟下去修,这是真正的道。若没有了知、证悟,心里觉得不清净,仅在表面上观清净,这样修是道的影像。一个是真正的道,一个是道的形象。“道的形象”也是都观清净了,器世界都观为坛城,情众生都观为本尊。但是由于他没有真正地证悟这个道理,没有证得这样的境界,心里还是觉得不清净。他还是处在一个平庸的、不清净的见解和境界当中,只是勉强地表面上观清净圆满,这是矛盾的。因为他的相续和境界与他当时所观修的,二者是有抵触的、相违的。所以这样修是道的影像,不是真正的道。

    道和道的形象有什么区别呢?道就是真正的路,道的形象就如同是道路的影像一样,前者能起到作用,沿着它走就能到达目的地;后者无法能够起到作用,不能到达目的地。就像灯和灯的图案一样,灯能够遣除黑暗,但是灯的图案无法遣除黑暗。

    本非清净假观净,依此若能获得果,
    无有实空之定解,外道太阳派诸众,
    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

    对方认为,将不清净的假装观为清净,这样修也能够获得究竟二身佛的果位。若是按这样的观点,那么太阳派等外道也没有空性见,只是让众生一切观空或观没有,以这样的道也应该能够断除轮回的根,能获得解脱、成就。这是对方自己也不承许的,对他们来说也是个过患。

    “本非清净假观净,依此若能获得果”:不清净的假使观为清净这样修,这不是道,这是道的形象,不可能获得究竟二身佛的果位。这是一个假设,即假设这样修也能够获得圆满二身佛的果位。

    “无有实空之定解”:没有证悟万法实有这样的见解,没有证悟大空性这样的见解。

    “外道太阳派诸众,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太阳派是外道的一种,他们让众生修离开显现这样的单空,而不是现空双运的大空性。如果前面的假设成立,那么他们也应该能够断除烦恼。因为如果没有真正的正见而假装有道,最后能够获得圆满究竟的二身佛果位,那么太阳派等外道一样也没有空性见,他们只是让众生观空或观没有,以此教义也应该能够断除轮回的根,断除烦恼,应该能获得解脱、获得成就。

    事实上,外道太阳派不能解脱,不能断烦恼。因为什么?他们没有真正证悟空性,所以不能。如果你没有证悟本来清净这个真理、真相,若是通过假装修光明、清净就能解脱成佛,那么外道没有空性见而假装观空,也应该能够获得成就。那些外道哪有正道?哪有解脱成就?所以这是不承许的。

    若是承认外道他们无法能够获得成就,那么就要明白,你们同样也不会获得成就的。因为同样都没有获得正见。外道没有证悟空性这样的见解,而你们也没有真正证悟一切清净光明这样的真相、道理,二者同样都是没有正见,没有离开烦恼。

    戊三(遣除邪念)分三:一、遣除认为轮回自性不清净之邪念;二、遣除认为续部见解无有高低之邪念;三、宣说依见解安立九乘之理由。

    己二、遣除认为续部见解无有高低之邪念:

    事行瑜伽之续部,若无见解之高低,
    则证现有净等见,已达究竟之同时,
    未见高低亦区分,自尊他尊有贤劣,
    清净以及不清净,则为自害自己也。

    格鲁派的一些大德们在抉择显教的时候,认为三乘见解没有高低。讲密乘的时候也是如此,认为外密、内密的见解没有高低,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在见解上是同一的。他们以修行和行为来安立乘和续,不以见解来安立。

    “事行瑜伽之续部,若无见解之高低,则证现有净等见,已达究竟之同时”:若是他们的见解没有高低,那么事部、行部也应该证悟了三有一切显现清净平等圆满的究竟实义。

    “未见高低亦区分,自尊他尊有贤劣”:在这样的一个见解和境界当中,现有一切法都一样清净、平等、圆满,无取无舍,没有高低之别。

    但是在事部、行部里,自尊、他尊有贤劣、好坏的分别。“自尊”是自己,誓言尊就是自己。“他尊”就是智慧本尊,即清净刹土的那些佛。他们是以什么样的见解和方式求悉地的呢?事部里,智慧本尊和誓言本尊二者有极大区别。一个是好的,一个是不好的;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它是以这样的一个见解,以主仆的方式去修悉地。行部里,誓言本尊和智慧本尊也是有区别的,自己和佛也是有区别的。虽然是以朋友关系去求悉地,但是它的见解和境界里也是有好坏、清净不清净的区别。其他瑜伽部也有很多这样的取舍和差别。有些是可以享用的,有些是不可以享用的。有些是可以进行的,有些是不可以进行的。可见,他们也有很多这样取舍的差别,所以见解上还是有高低的。

    “清净以及不清净,则为自害自己也”:他们一方面承许事部、行部、无上瑜伽部的境界和见解没有高低,见解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又承许事部和行部有所取、所断,本尊和自己是主仆的关系或朋友的关系,以这样的心态或方式求悉地。

    若是见解没有高低,那么事部、行部和无上瑜伽的见解就应该没有区别。而无上瑜伽最高的见解是什么?就是无取无舍。在一切清净平等圆满的那种境界里,是没有高低、贤劣、清净不清净等这些分别的,没有可取的也没有可舍的。

    可见,他们前后的承许是相矛盾的。这是自己损害自己的观点,自己损害自己的宗规,自始至终都是矛盾。

    或者如同下续部,贪执取舍之同时,
    行持等性取舍行,双运降伏酒肉等。
    未证疯狂之行为,岂非成为呵责处?

    事部行部等下续部将自己与本尊执为贤劣,也有净秽取舍的分别贪执。在有这样分别取舍的情况下,却去做一些清净平等无取无舍的境界中才能做的事情,如降伏、双运、饮酒、食肉,享用五种肉和五种甘露等。他们的证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却做这些没有取舍、没有分别的行为,真是疯狂的行为。这难道不是佛陀在诸经续中再三谴责的对境吗?印藏所有的大德高僧都异口同声地呵责这种人和这种现状。

    “或者如同下续部,贪执取舍之同时”:“下续部”就是指事部、行部。有分别执着叫“贪执”。 他们有好坏、清净不清净、正确不正确的分别执着,也是有取有舍的。

    “行持等性取舍行,双运降伏酒肉等”:在有这样分别取舍的见解前,却去做清净平等无取无舍的境界里的一些行为,如降伏、双运、五种肉、五种甘露等。

    “未证疯狂之行为,岂非成为呵责处?”“未证”指他的证悟没有达到清净平等无取无舍的境界。他们的境界里是有分别,是有取舍的,所以行为就必须有分别取舍,不能做那些降伏、双运、酒肉等无取无舍的行为。因为见解没有达到这个地步,若是这样做,就是疯狂的行为。印藏所有的大德高僧都异口同声呵责这种人、这种行为,不应该有这样的现状。为什么?你的见解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是你的行为却达到了,你的见解和你的行为是不相符的,这就是“疯狂行为”。

    格鲁派所承许的“事部等下续部和无上瑜伽部的见解同一”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若都是在最高的境界里,即一切都证悟清净平等圆满的境界,这个时候是无取无舍的。既然事部和行部的见解也已经达到最极点了,那为什么他们不能做这些最极点的行为呢?就是因为他们的见解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他们的境界里还有分别取舍,所以行为必须有所取舍。若是这样做,那就是一种疯狂的行为。那不是一个瑜伽士、一个真正成就者的行为,那是一个疯子的行为。瑜伽士、成就者和疯子有什么区别?一个是有智慧的、有证悟的,一个是没有智慧、没有证悟的。显宗及密宗里事部、行部、瑜伽部都不能这样做,这也是境界、见解的问题。

    有些人说,密宗里可以喝酒,可以吃肉,可以降伏,可以双运。这都是不合理的,都是“呵责处”。

    即使见解能够达到无分别、无取舍,但是此时行为还是不能随便。虽然对自己来说无所谓,已经不会受任何影响了,但是还要考虑众生,还要以悲心度化众生。你成就的是法身佛和色身佛的二身果位,这个时候你还得以悲心来度化众生,你的行为一定要和众生的相续相应。若是你的行为与有缘众生的相续不相应,那你就度化不了他。佛菩萨有四种度化众生的方便,其中有同行、共事,就是要和他是一个行为,和他一起修。比如虽然他是小乘的,你是大成就者,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能用你的见解和行为来调伏他、度化他,你表面上也要站在声闻的见解上、罗汉的境界里讲,行为必须也要行持相应境界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度化他,否则根本度化不了。

    “我是一个瑜伽士,是一个成就者,我可以随便了,可以喝酒,可以吃肉,可以通过各种咒去降伏。”这都不能随便!密宗里是有降伏法,但是最终真正要降伏的是烦恼、二执。我们的《简供》里也有降魔,不是要降伏这些可怜的众生,不是要去伤害他们。你虽然有一些法力、咒术,你要以这些去降伏自己的心魔,降伏佛教的敌人、恶魔,但你不能去伤害这些可怜的众生。酒肉也要注意。即使你现在可以吃肉喝酒了,但是你也不能这样表法。你得考虑周围这些众生能不能接受啊,你这么做对众生有没有帮助啊?若是众生接受不了,对众生没有帮助,就不能这样做。我们会供的时候,原来应该有酒肉的,但是现在我们不供酒肉。为什么?现在所化众生多数都不能接受。所以我们有这样的观念就行了,没有这样的行为也不会有事的。

    什么叫方便?主要是你没有成就的时候让你自己成就,成就了以后你得去度化众生,让众生成就,这个时候你要考虑的是众生而不是自己。刚开始要考虑自己,你自己成就最终也是为了众生,但是这是间接为众生,直接为自己;最后你直接是为众生的,间接是为自己的。这样去利益众生,功德会越来越圆满。

    己三、宣说依见解安立九乘之理由:
    如实现见实相义,彼之定解称见解,
    见解如何而断定,如是以修行护持。

    现量见到或现量证悟诸法体上是大空性、相上是大光明的实相真理,这样的定解才是见解。修行以见修,行为也是跟随见。见解有多高,修行和行为应该有多高。见、修、行是一致的,以见解护持自己的行为,以见解护持修行。

    “如实现见实相义,彼之定解称见解”:“现见”即现量见到,现量证悟。“实相”是指诸法在体上是大空性,在诸法的相上是大清净、大光明。前面我们所讲的“本来清净”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此处所讲的清净是光明的意思,与佛、坛城是一致的。证悟大空性的智慧是见,证悟大光明的智慧也是见,对大空性和大光明生起定解了才是正见,才是真正的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见解如何而断定,如是以修行护持”:修行以见修,行为也是跟随见,要以修行和行为来断定见解的高低。见解和行为是要一致的。见解高、行为低,不行;行为高、见解低,也不行。但是为了度化众生,行为和自己的见解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如果所化众生的根基、见解比较低,你也应该装作低见解,行为也要跟此见解一致。从这个角度而言,二者也是一致的。

    修也是以见解修,以见解护护持自己的行为,所以见、修、行是一致的。现在很多人连中观的见解都没有,还说“我是修密的,我可以吃肉了,可以喝酒了,我可以随便了。”真是太可笑了!显宗最高的见解就是中观应成派的见解,连这个见解都没有,连小乘阿罗汉无我的见解都没有,甚至连世间的因果见、轮回见都没有,还自诩修密、修禅,什么坏事都做。将来果报现前的时候,自造自受,谁也代替不了。现在很多犯严重错误的人,肯定在即生当中就会承受严重的果报。

    很多人都不了解藏传佛教,认为可以吃肉、喝酒、找女人,可以随便唱歌、跳舞,可以不守戒,找这些借口胡作非为。

    根本不是这样!藏传佛教有显宗、密宗,主要修的是密法,戒律非常得多。三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中,别解脱戒的戒条还不算多,比丘戒二百多条,比丘尼戒三百多条。菩萨戒有根本戒和支分戒,尤其支分戒有很多。密乘戒就更多了,有成千上万的戒条。阿底峡尊者说,他受别解脱戒时,可以说相续一点也没有染污过,没有犯过戒;后来他入菩萨乘受菩萨戒的时候,偶尔犯一些错误,偶尔犯一些戒律,但是他始终通过忏悔忏除了,堕罪和相续没有同存过。他后来入密乘受持了密乘戒以后,随时都犯戒,随时都犯错误,无法能够控制、对治。阿底峡尊者是以前印度佛法最兴盛时期难陀寺最有威望的一位大德,后来被迎请到藏地,在藏地他也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德,他是一位真正的成就者,他持密宗戒都这么有难度,更何况我们区区凡夫!

    我们现在颠倒了,认为:密乘最好,没有戒,不用受持;菩萨戒相比之下较好受持;别解脱戒最难。我们连八关斋戒都受持不了,怕犯戒。受菩萨戒的时候不怕,受密乘戒的时候就更不怕了。一听说哪里有灌顶,都争先恐后、蜂拥而至接受灌顶。其实你接受灌顶就已经是受持密戒了。那你有没有犯密戒?犯密乘戒是要下金刚地狱的。入密宗的人如蛇入竹筒一般,只有两个道,一个是上,一个是下,上就是双运金刚身的圆满佛果,下就是金刚地狱。什么叫灌顶?灌顶有坛城的要求、弟子的要求、上师的要求,条件都具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授灌顶,才能够得到灌顶,得灌顶的同时相续就成熟了,已经入坛城了。入坛城是什么意思?入坛城你就亲见大光明了,证悟大光明了,那是多高的境界啊。

    所以要慎重再慎重!因果是不虚的,别造业,别造业,不要找借口去造业。“我现在修禅宗,我是学密的,我现在随便了,什么都可以了”,你这是找借口,你这是拿佛法来造业。你拿无上金刚乘这样一个殊胜的法去造业,那是对佛法、对密乘最大的污辱,这是最严重的一个舍法罪。将来的果报非常可怕。我们佛教界,尤其密宗里,有很多有极大神通和威力的护法,这些护法一定会惩罚你的,一定要惩罚这种人。因为这些人的行为太不如法了,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很多人因此说藏传佛教、密宗不是正法,是邪法。使他人相续中生起邪见甚至诽谤的这些过失也都要由这些人来承担,因为是他们造成的。

    很多人说藏传佛教有些出家人像强盗似的。不是都这样。现在很多人在藏地就是强盗,就是那些触犯法律、在社会上走投无路,已经在山上当强盗、土匪的人,他们窜到汉地,披上法衣,摇身一变:“我是XX上师,我是佛菩萨再来的活佛,我是XX法王,我是XX……”然后去忽悠众生、欺骗众生,去要钱,去抢钱。

    在藏地真正有修有证的人,他能做这些事吗!你邀请他下山他也不会下山的,不可能的。现在经常到汉地的这些人,要么就是假的,要么就是化缘。寺院需要钱,或者藏地条件不好,到汉地就是为了化缘,没有别的什么目的。很多人都是假的,为骗钱假装为活佛、法王,吃肉、喝酒等什么都做,他人就以这些人的行为来认识和评价藏传佛教,那真的完了。你们一定得有分辨的能力,不要盲目去接触这些人,不要盲目去相信这些人。

    活佛也是转世的意思。藏地有认定活佛的这样一个传统,但是现在也特别乱。我们上师如意宝他一生当中没有认定过一位活佛,为什么呢?没有利,只有害!所以现在藏地的很多人也都非常反对认定活佛。现在真正的活佛、空行母很少,很多是通过关系、势力或者财力而认定的。还有一些汉人到藏地,拿几十万元钱供养寺院,有些寺院特别穷,那些管家也都不懂法,就把他们说成“活佛”,让他坐床。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真的是活佛、空行母了,觉得自己太了不起了。

    是否是活佛,就看他有没有弘法利生的事业。若是有弘法利生的事业,那他肯定是活佛了。有弘法才有利生,没有弘法就没有利生!什么是弘法?弘扬教法,弘扬证法。教法指经藏、律藏、论藏这三藏。不停地讲经说法,让众生认识三藏、明白三藏的内容,让众生的相续中生起闻思的智慧,这叫弘法。证法指戒定慧三学。让众生的相续中具有戒定慧的功德,让众生的相续中真正有修慧,这就是弘法。有弘法利生事业的人就是转世活佛,就是佛菩萨再来。在内地、在汉地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每天都在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活佛不是非要去认定的。这样的人不用认定,也用不着认定。若是他自己有功德、有愿力,谁也拦不住,谁也挡不住,他一定会弘法利生的。

    建座庙、塑几尊佛像,这不叫弘法利生。这谁都能做到,一个有善心的普通人也能做到。大家要有分辨的能力!一些以前的老板、老板娘现在都成为“活佛”、“空行母”了,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活佛、空行母。算了吧,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你的钱。我在藏地长大,又住汉地这么多年,很了解汉藏两地显密学修的现状。大家自己要有分辨的能力和智慧!无论是什么法,无论是哪位大德高僧,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我们不赞不谤,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就行了。

    你看我们有那么好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我们现在不用再观察了,他是位真正的佛菩萨再来。因为什么?你看看他的弘法利生的事业。喇荣圣地是他在一片荒芜之地上亲自建立起来的,现在在那里诞生了那么多的大成就者,他们遍布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弘扬正法、利益众生。他老人家其他的功德就不用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没有说过我的上师有多大多大的神通与神变。我也不是因为我的上师神通神变有多广而对他生起信心的,我就看上师弘法利生的事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业传遍世界,他老人家亲自培养的这些人在全世界各地弘扬正法、利益众生。我就以这个观察上师,以此而对上师生起信心的。

    大家都得有智慧,都得有分辨的能力,不要轻易地去相信、接触。有的人真是愚痴,没有观察的能力,不分真假,不辨真假,盲目地去接触,盲目地去信任。那真的是愚者,不是一个智者。一个智者他有观察和分辨的能力,该观察的时候一定会观察的,该分辨的时候一定会分辨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诽谤或者说是说非、说短说长,这样容易造业,但是我们也不能轻易地去相信、去接触,现在很乱,真假难分,自己得有分辨的能力。

    若谓乘以见高低,区分九乘不一定,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
    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

    “若谓乘以见高低,区分九乘不一定”:旧译宁玛派将整个佛法分成九乘,有的人认为这是不成立的,是不合理的。如果以见解高低而安立乘,不一定是九乘。众生的根基各种各样,见解各种各样,所以乘也应该是各种各样、无边无际。若是细分,就不止九乘。若是归纳,也不用九乘。比如,可以区分为二乘——大乘、小乘,或者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者四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金刚乘。为什么所有的乘都归纳到九乘里?他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辩论。

    “内道宗派从最低,直至究竟金刚顶,此九种乘之数量,具有安立理由故”:“内道”指佛教。佛教里最低乘是声闻乘,究竟的乘是金刚乘。阿底瑜伽光明大圆满乘就是“金刚顶”。这中间安立了九乘,是有理由。旧译宁玛派讲的是九乘六续,新译派(新密宗)则是三乘四续或四乘四续,这都有不同之处。我们自宗认为,分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九乘都是可以的,自宗分九乘是有原因的。

    佛在《楞伽经》中讲:“乃至有情前,常变无穷尽,一旦心灭尽,无常无众生。”众生的分别心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乘也是无边无际的,法门也是无边无际的。一旦心灭尽了,心没有了,心的这种行动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乘也就没有了。为什么?乘是法门,乘是度化众生的,众生没有了,乘就没有了。

    心结束了,众生才结束。心不结束,众生是不会结束的。众生不结束,法门不会结束,乘也不会结束。分别心无量无边,所以众生无量无边。众生无量无边,法门是无量无边,乘也是无量无边的。

    “如高低乘有多种,然需安立三乘等”:诸乘都可以归纳到九乘里,这是有理由的。你们之所以承许归纳为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因为这是以众生的根基而归纳的。众生的根基有上根、中根、下根,所以归纳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同样,自宗归纳九乘也是以众生的根基而归纳的。众生的根基有上等、中等、下等;上等有上等的上等,上等的中等,上等的下等;中等也有中等的上等,中等的中等,中等的下等;下等也有下等的上等,下等的中等,下等的下等。这样一来就有九种根基,以此分了九乘次第。

    依据下根者的下根者、下根者的中根者、下根者的上根者三种根基,安立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叫招引出离外三乘(集聚招引外三乘)。依据中根者的下根者、中根者的中根者、中根者的上根者三种根基,安立了外密三乘(也叫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部、行部、瑜伽部。依据上根者的下根者、上根者的中根者、上根者的上根者三种根基,安立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这三乘叫甚深随转方便密三乘。如此一分,共有九乘。可见,九乘的安立是合理的,是以教证、理证成立的。

    戊四、摄义:

    故依内在之智力,愈来愈增之程度,
    分别现见诸器情,清净以及不清净。

    依内在的智慧力不同,所显现的器情世界也有清净的和不清净的。内在的智慧力见解越高,外在的显现也越清净、圆满。比如,空性见和光明见的智慧力越来越增长时,这些器世界和情众生也显现得越清净。必须要以见解来区分、安立续部乘。

    故以二谛无别式,证悟现空无二基,
    如实而修彼道中,获得二身双运智。

    显现世俗谛和空性胜义谛二谛双运、无二无别。以此方式证悟诸法现空无二、圆融一味的本基,如实通达此道理并实地修持,最后能够获得二身双运的圆满佛果。

    “二谛”指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无别式”指无二无别的这样的一个方式。

    “基”是指原本的状态。诸法的本基即自性、本性,是二谛双运、现空双运的。证悟它的道是二资双运,即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圆融一味。最后获得的是二身双运的果位,即法身和色身无二无别的一个圆满智慧的果位。所以,基、道、果都不离双运的真理、见解。基,现空双运;道,二资双运;果,二身双运。任何时候都不离双运,这才是真正的中道,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的真理、实相,这是我们自宗所承许的。

    讲基、道、果的时候,如果离开了双运,无论单独站在空分还是单独站在现分里讲,都是错误的。我们所遮破的他宗观点都是偏堕的,有者偏堕了现分,有者偏堕了空分,所以都是不正确的。有时一些大德高僧也在表面上这样宣讲或者这样抉择,但这也是为了度化身边一些有缘众生而暂时这样讲的。有些后学者自己没有真正地明白和了知这些大德高僧的密意,就以这样的一种偏见去进行辩论。这是这些后学者他们个人的问题,我们对此应该明白。

    很多大德高僧都是佛菩萨的化身,都是真正有修有证的。有时他们为了部分众生而必须要说一些不了义的法,必须要传一些不了义的法,他们是有密意的。佛所传讲的法里也有了义和不了义的区分。同样,这些大德高僧也有了义、不了义的不同说法。我们在理解自宗和他宗观点的时候,必须要明白这些,不能一概而论地去遮破,甚至生起其他不好的想法甚至邪见等,这都是不合理的!

    第五个问题的讲解结束。今天就讲到这儿,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

    流浪者向老仙人问了七个问题。无论是在小乘佛法里还是在大乘佛法里,这七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深奥的难题。很多印藏的大德高僧都曾经在这七个问题上展开过广大的辩论。如果真正弄明白、搞清楚了这七个难题,可以说就能精通一切佛理。这七个难题都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些内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无论是学理论还是实修,这些都非常重要。若是没有真正弄明白,没有精通这些佛理,无论是讲经说法,还是自己修行要成就,都会非常困难。因此大家要在这七个难题上多下功夫,最好自己有现量证悟,最起码也应该有一些相似的定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讲第六个问题:异境何为共所见?

    “异境”就是不同的所见。比如,六道众生以及佛菩萨同时看一杯水,所见均不同。地狱道的众生看到的是炽热的铁汁;饿鬼道的众生看到的是脓血;人看到的是一杯水,他看不到甘露或者佛菩萨这样清净的境相;天人看到的则是甘露。天界中无色界又分为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等。空无边处众生的境界或对境只有虚空,他们看这一杯水的时候,只能看到一个虚空而已,看不到任何的物体。识无边处众生的境界里只有意识,没有其他的物质或外境,所以他们看到的只有一个意识而已,根本见不到物质这样一个东西。佛、菩萨看这杯水就是一尊佛,是什么意思呢?这杯水是不是变成了那样的一尊佛或菩萨?那也不一定。但是,他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清净、圆满的境。

    对于同一物质,六道众生及佛菩萨的所见却完全不相同,到底哪个是对的?这叫“异境何为共所见”。比如,一杯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所见的是水,所得的也是水。实际上是水吗?不是。对于饿鬼道众生来说,所见和所得就是脓血,不是水。此时若问一个饿鬼道的众生:“我所见与所得都是水,到底是不是水?”他肯定回答说:“不是!”此二者谁对谁错,哪个存在,哪个不存在,是不好说明的。

    我们凡夫所见到的外境、事物都是不清净、不圆满的,而佛、菩萨的所见都是清净、圆满的。那么到底是不清净的还是清净的?这要取决于自己的心。心清净了,看一切都是清净的;心不清净,看一切都是不清净的。

    若是在外境上实实在在存在着一个不清净的东西,那么任何人所看到的都应该是不清净的,因为它在外境上是事实独立存在的。所以外境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以心所现、以心所感,都是自己业力的感召,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

    六道众生所见异境,都是自心的感召、自己业力的感召。对饿鬼道众生来说是脓血,脓血在外境上是不是事实存在的?不是。若是脓血在外境上事实存在,那么它的本性是不会变的,谁看都应该是脓血。我们人类看到的应该也是脓血,而不应该是水。这就说明外境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一切都是自己心的显现。

    地狱众生所见与所得的只有炽热的铁汁而已,根本见不到水,连脓血都见不到。这是因他自己的业力所感,是他自心所现,心太不清净了,所以就有是这样的显现。饿鬼道众生的业障比地狱道众生的业障稍微轻一点,心清净一些,因此所见是脓血——比炽热的铁汁稍微好一点的显现。人的业障比地狱众生、饿鬼的众生的业障稍微轻一点,所以因业力所感,他的所见与所得就是水。天道的众生比人的福报大一些,所以他看到的是甘露。而佛、菩萨看到的就是一尊佛,就是一个清净圆满的境相。

    看同一物质时,为什么得到的是不共同的一些所见呢?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业力的感召,是我们自己心的显现。外境不是事实存在的,不是真正独立存在的。

    六道众生各有不同所见,同样,我们人类也各自有不同的业,所以就有各自的一些感受或境界。如果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去要求别人,这是错误的。

    饿鬼道众生看到的是脓血,人看到的是水,若你要求饿鬼道众生也要见到水,可能吗?除非他的业力清净了才能见到水,否则是不可能的。同样,人与人之间的因缘不相同,若你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对方,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矛盾、冲突和痛苦都是这样产生的。大家要明白,因缘不同,福报不同,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所以要理解对方。你是这样的,但是你不能要求人人都像你一样。你认为“我是这样的,人人都要这样”,若是人人都不是这样,你就会烦恼,就会去造业,那是错误的。所以要明白真理,明白真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有智慧才能没有烦恼。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共业也有个业。比如,饿鬼道的众生因其共业而只见到脓血。所有的人类也都有共业,所以我们共同见到的是水,没有见到脓血、甘露等。“水”这个名称是我们自己假立的一种物质、一个所感,也可以说这样的一个福报,是我们的一个共业。我们这些人不仅有共业,也有个业。个业是不同的,所以自己的感受、境界各不相同。你现在能信佛学佛,这是你的个业;他现在不能信佛学佛,这是他的个业,所以我们不能勉强。他不信不学的时候,你若烦恼痛苦,这是错误的。你能放下世间的一些琐事,有机缘到山上出家修行,这也是你的个业。但是有的人放不下,没有这样的机缘,我们也要理解对方,这是他的个业,所以不能勉强,不能因此评论他人的对与错。

    今天我高兴你不高兴,或你高兴我不高兴,这些都是有因缘的,要理解。今天不高兴,也许到了明天就开始高兴了,这是因为又来了另外的业或另外的因缘。都是有因缘的,应该明白和理解,这样你就不会烦恼,更不会造业了。你现在烦恼、造业是因为什么?因为你不理解对方,不了解他人。若是你能了解、理解了他人,就不会有这些烦恼痛苦了。

   

    全论分三: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分三:一、依教理广说;二、依殊胜窍诀略说;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分七: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三、入定有无执著相;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五、二谛何者为主要;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分四:一、缘起;二、遮破他宗;三、建立自宗;四、摄义。

    丁一、缘起:

    一水与各众生前,显现不同物质时。

    这两句是开始缘起的点。为什么说缘起?我们要讨论或聊天也要有个话题,这就是个话题。

    此处为什么以水为例?这并不是因为水是真的、见到水是正确的,而是因为人道众生的所见是水。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的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示现成佛的,他的主要所化众生、主要的眷属是人类。今天所讲的题目也主要是针对人类。人道众生所见的是水,所以拿水来做例子。如果今天在饿鬼道里讲这个问题,那就应该拿脓血来做例子,此时就不是“一水于各众生前”,而是“一股脓血于各众生前”了。

    “一水于各众生前”:六道的众生看一杯水这个对境的时候。意为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面对同一物质的时候。

    “显现不同物质时”:众生所见都不同。地狱众生只能见到好多的铁汁,也许他们正在铁汁里煮熬着,他见不到水。饿鬼众生见到的是一股脓血或一股痰,他也见不到水。人类所见的是一杯水,可以解除饥渴。尽管天界众生有些地方不如人类,但是福报确实比人类大,他们所见可能是甘露。天人也分欲界的天人、色界的天人和无色界的天人。如一禅、二禅、三禅、四禅那些色界天人所看见的可能是甘露,但是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一喝就能见性开悟、解脱成佛的这种甘露,而是一享用就都不渴、不饿、暂时也不痛苦的这种甘露,比较妙。无色界中如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的众生,他们的境界只有虚空、意识。空无边处的众生所见到的就是空荡荡的一个虚空,识无边处的众生所见到的只有自己的一个意识。他们肯定看不到任何物质,得不到任何物质。

    若是你看到的这杯水实实在在地在外境上存在,他们应该也能看到。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这杯水不存在,它也是因众生自己的业力所感、业力所现的。比如我们三个人看一个人,感觉都不一样。一个人认为这个人太好了,就开始喜欢;另一个人认为这个人太坏了,可能就开始讨厌了;还有一个人并没有觉得对方好或者坏,就这样擦肩而过,内心没有太多的触动。为什么?因为因缘不同。

    心清净则土清净。佛、菩萨看这杯水就是佛、菩萨,就是清净的、圆满的,就是一片净土、一尊圆满的佛。密宗里讲“水是玛玛格佛母”, 玛玛格佛母就是一尊佛,以此来形容水本身就是清净的。

    在佛、菩萨的境界里,处处都是清净的,处处都是圆满的。他看一杯水也是一片净土、一尊佛。如果自己的内心清净圆满了,那所见和所感也是清净的、圆满的。没有不好的,都是好的;没有不清净的,都是清净的;没有不圆满的,都是圆满的。为什么说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处处都是好处呢?就是这个意思。若今天我们这里有佛,他看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都是阿弥陀佛,因为他的境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境界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看则不同,这里就是一座普通的建筑,有一些普通的人,有些穿着法衣,有些没穿法衣,我们所见的可能就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境相。

    此处要问的是:这些众生有没有一个共同所见,即大家都要见到的一个实物?外境是不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水、甘露、铁汁或脓血?若是它在外境上事实存在,应该能成为众生的共同所见。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共同所见,此处也是在抉择空性。外境没有了,内在的心识也就没有了,二者是相对而成立的,这样就将物质和精神都抉择为空了。

    现在就要展开讲这个内容。首先遮破他宗不合理、不成熟的观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正确的自宗观点。

    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分四:一、缘起;二、遮破他宗;三、建立自宗;四、摄义。

    丁二 (遮破他宗)分二:一、遮破具偏颇之承许;二、破许无有共同所见。

    戊一(遮破具偏颇之承许)分三:一、破共同所见为水;二、破共同所见为湿性;三、应许观待之理。

    己一、破共同所见为水:

    有谓共见乃为水,见彼有境均正量。

    这里讲的是他宗的观点。他宗认为,众生有共同所见的对境,共同所见是水。见到水、得到水的眼识、意识都是正量,是正确的。若是见到或得到其他的东西都是非正量,都是不正确的。

    “有谓共见乃为水”:有些宗派尤其是格鲁派的一些大德认为,有共同所见,而且这个共同所见就是水。意思是指见到水是正确的,得到水是正确的,若是见到或得到其他的东西都是不正确的。

    “见彼有境均正量”:“正量”就是正确的意思。“非正量”是错误的意思。我们人类所见、所得的是水,所以能取的眼识、意识都是正确的,应理的。若是见到或得到其他的东西,就都是不正确、不应理的。

    我们看到水的时候,能取就是眼识,所取就是水。我们得到水,喝了水,可能有感知,这是意识。这些眼识、意识都是正确的。饿鬼道的众生所见的是脓血,所得到的也是脓血,他们的眼识或意识都是不正确的。

    他宗认为共同所见是水,意指水是事实存在的,其他的东西都不是事实存在的。他们认为我们亲眼看到的、亲口喝到的就是水,这都是亲身感受的,所以都是正量、正确的。“我亲眼看到的,没有错误啊!我亲自感受的,没有错误啊!”其他的可能都是错误的吧。“我也没看到脓血,也没看到甘露,可能都是错误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他们有一个比喻,一位患有因胆病引起的一种眼疾的眼翳者,他将白色的海螺看成黄 se的海螺,将外面的白雪看成是黄 se的。海螺到底是黄 se的还是白色的?海螺肯定是白色的。这不是海螺颜色的问题,而是因为他眼睛有问题,所以没有看到真正的颜色,他的所见是不正确的。同样的道理,原本是水,我们见到的是水,若是你没有见到水,那肯定是你有问题。

    现在要破除这个观点。

    若水少许有自性,则无正量与非量。
    倘若各自有情前,现境悉皆不相同,
    则如见柱瓶眼识,共同所见不能有。

    其他道的众生所见的物质上面有没有水的自性?是不是水?有没有水的成份、本质?

    “若水少许有自性,则无正量与非量”,若是其他道的众生所见的物质上有水的自性,有水的本质就是水,那他们看到的也都是水了。按你方观点,若所见是水,就都是正确的,都是正量。现在六道众生看到的都是水,就没有非量,也不存在正量与非正量的差别了。而对方认为人的所见是正量、正确的,其他道的众生所见都是非正量、不正确的。对他们而言,就存在这样的一种矛盾或过失。所以这个观点是不合理的。

    “倘若各自有情前,现境悉皆不相同,则如见柱瓶眼识,共同所见不能有”:

    若是其他道众生所见的物质上没有水之自性,就没有共同所见了。比如,地狱众生看到的只是铁汁,没有看到丝毫水之自性。饿鬼众生看到的只是脓血,上面没有丝毫水之自性,没有看到水。这些众生各自所见的脓血、铁汁、水、甘露等是多种各不相同的物质,那就没有共同所见。

    若所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东西,是同一种事物,才可以算是共同所见。如果不能都看到,就不能算是共同所见。这个房间里的人都能看到一台摄像机,所以它可以成为我们的共同所见,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若是有一个人没有看到摄像机,而是看到另一种物质,那么对他而言,摄像机不是共同所见。

    如果在各不相同的众生面前,所显现的境相是完全不相同的,那就没有共同所见。他看到的、我看到的、你看到的各不相同,都是属于各自的所见。

    此处以比喻说明。比如,看到不同颜色的柱子、宝瓶的眼识有没有一个共同所见?没有!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一个所见是红色的柱子,一个所见是华丽的宝瓶,这里没有共同所见。同样,地狱众生看到的是铁汁,饿鬼众生看到的是脓血,人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甘露,完全是不相同的所见,所以没有共同所见,都是自心的显现。

    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显现的是何种影像取决于胶片。胶片上有什么,银幕上就显现什么。若是屏幕本身有这些内容,那么不靠胶片,这些应该都存在于屏幕上,这是不可能的。同理,这些外境都不是事实存在的,都是自己心之所现,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

    佛菩萨看到的是净土,是圆满的佛,这是不是事实存在的?这也不是事实存在,这也是他们自己心的显现。心清净,所现就清净。不是因为外境上有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有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佛菩萨才看到的。因为佛菩萨的业力清净了,心清净了,因此所现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不是因为在外境上有这样一个清净的刹土,也不是因为在外境上有这样一尊清净的佛。无论是净土还是佛,都是自心的显现。你心不清净的时候显现的可能是尘土,不清净的地方,也可能显现的是凡夫等各种性格的人或者众生。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不是在外境上事实存在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若是外境上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就可以把它视为共同所见,各道众生应该都看到这个东西。对方认为共同所见是水,那么这些众生应该都见到了水,但是地狱众生没有看到水,饿鬼众生没有看到水,天界众生没有看到水,所以这是不应理的。

    有人会认为:也许本来是水,但是地狱众生、饿鬼众生业障太重了,所以没有看到水,得到的不是水。人福报大,所以看到的是水,得到的是水。若是这样承许,怎样理解佛菩萨和天人的所见?佛菩萨看到的是佛,天人看到的是甘露,他们比人的福报大,他们比人更清净,为什么没有看到水呢?如果按照对方观点,那么天人、佛菩萨的所见就成为非正量了,人的所见才是正确的,这是不合理的。

    总之,承许共同所见为水是不合理的。依此类推,其他如甘露、铁汁等也不是共同所见。

   

    己二、破共同所见为湿性:
    有谓共见为湿性。

    这是格鲁派后中观的一些大德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不能承许水是共同所见,应该承许湿性是共同所见。脓血是液体,有湿性;铁汁也是液体,也有湿性;水也是液体,也有湿性;甘露也是液体,也有湿性。他们因此就肯定地认为,共同所见就是湿性。现在就要破除这个观点。

    共同所见仅湿性,不灭真实而存在,
    现多不同所见境,一者现见另未见,
    水脓等基为何者?

    若承许共同所见是湿性,那么除了众生前不同的所见之外,是否另外有湿性?

    “共同所见仅湿性,不灭真实而存在”:若是另外有湿性,那么共同所见的这个湿性应该是不灭而真实存在的。当地狱众生见到铁汁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铁汁,还应该有湿性。依此类推,当饿鬼道众生看到脓血的时候,湿性应当是不灭真实而存在的;当人道众生看到水的时候,它也应该是不灭真实而存在的;当天界众生看到甘露的时候,它也应该是不灭真实而存在的。

    若是存在所谓的共同所见——湿性,它应该能够被见到、被知道。但是在不同的众生面前,除了铁汁、脓血、水、甘露之外,没有见到或者知道另外的湿性。因明里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可见而未得。比如,若是我的桌子上有宝瓶,应该能够看到或得到;但是我没有看见、没有得到,就说明这个宝瓶不存在。如果认为除了铁汁等之外另外有一个湿性,若湿性是可见而未知、可见而未得,那么就可以确定地推断湿性不存在。所以,他们肯定也不会这样承许,因为这是不合理的。

    “现多不同所见境,一者现见另未见,水脓等基为何者?”若是除了众生前不同的所见外,没有另外的湿性,即二者是一体的,那么所谓的湿性就是铁汁、脓血、水、甘露本身,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地狱众生的所见上面只有铁汁,饿鬼道众生的所见上只有脓血,人道众生的所见上只有水,天道众生的所见上只有甘露。各道众生所见都是不同的,除了这些就没有湿性了。对于一道众生前所见到的铁汁、脓血、水或甘露等,其他道众生却见不到。比如说地狱众生所见,饿鬼众生未能见到;饿鬼众生所见,人未能见到。那你现在以水来做为共同所见,还是以铁汁等来做为共同所见?究竟哪一个为共同所见呢?

    此外空无边处众,如何会见湿性境?

    他们没有考虑到空无边处等众生的所见,麦彭仁波切却想到了。若认为共同所见都是湿性,对于水、甘露、铁汁、脓血这些所见而言,若是不仔细观察还似乎有一点点道理,但是对于空无边处、识无边处众生的所见而言,就不合理了。空无边处众生的所见就是整个虚空,识无边处众生的所见是意识,这样的一个心的状态、意念,这里哪里有湿性呢?

    湿性若与水一体,则脓等物不能现,
    除水等外不同体,任何湿性不可得。

    以下再以一体和多体的逻辑来分析。湿性和水是一体的还是多体的?若是一体的,则共同所见就是水,那么六道所有的众生都要看到水,脓血、铁汁、甘露、虚空等统统都不能看到,不能显现。

    若是多体的,则除了水之外,应该还有一个湿性的物质。而和水不同体的 “任何湿性”都是不可得的。“我只看到了水,没有看到这上面的湿性啊!”若是水上面另外有一个这样实实在在共同所见的湿性,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可见而未得”,则可以确定它不存在。除了水之外,没有另外实实在在存在的湿性,所以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我们以教证、理证都能破除这个观点。若你是讲道理的,若你是位智者,现在应该放弃自己的观点,跟着我好好学修。

   

    己三、应许观待之理:
    各自不同所见前,共同所见不容有,
    共同所见之事物,不可能现不同故。

    共同所见是众生都要见到、得到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众生的所见都是各不相同,看似丝毫也没有关系的,哪来的共同所见?没有共同所见。

    若是有共同所见,不可能不现见,都应该能看见。但是众生所见的却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共同所见。

    观待安立所见外,若许堪为观察基,
    则须成立为实相,如何观察不应理。

    “观待安立所见外”:以观待进行安立才能成立共同所见。观待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地狱众生来说共同所见是铁汁,对饿鬼来说共同所见是脓血,对天人来说共同所见是甘露,对人类来说共同所见是水,它不是确定的,因为没有通过观察量来观察。人类看到了认为是水,饿鬼看到了认为是脓血,地狱众生看到了认为是铁汁,天界众生看到了认为是甘露。你问一个人,他肯定说是水,这是不是正确的?不是正确的,但是对他来说,在世俗谛、在名言上暂时可以这样安立。以观待进行安立,是经不起观察的。刚才我们所破的共同所见,都是通过观察安立的,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我们现在不观察,观待安立,即对人类来说是水,对饿鬼来说是脓血,对地狱众生来说是铁汁,这样也比较公平。不能认为共同所见是水或湿性,其他所见都是错误的。

    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我的观点是对的,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应该要这样,不应该那样。”这都是错误的。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是这样认为的,但不都是这样。对他来说是那样的,不能总强求别人,但我们现在都是强求的。“必须要这样,我的观点没有错。”不符合自己观点的时候就说别人,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时候就开始生气,甚至伤害别人,这是错误的。

    “若许堪为观察基,则须成立为实相,如何观察不应理”:对人类来说是水,对饿鬼道众生来说是脓血,以观待进行安立,在名言当中暂时可以这样。但是通过胜义谛的观察量去观察的时候,统统都是不存在的,经不起观察。不观察、暂时这样承许是可以的,一观察都不合理,一观察都不成立。

    “堪为”是经得起观察的意思,“基”是指共同所见。若是承许有经得起观察的共同所见,必须成立实相。“实相”在这里指实有,就是成实法。

    前面讲过,在这些现法当中若有一个成实法,那除了他之外,其他法统统都要断灭,统统都不能存在。这个过患是非常严重的。之前给大家讲过,缘起的定义和实成的定义正好是相违的,若是缘起法就不是实成法,若是实成法就不能是缘起法。实成必须是独立存在的,若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对的,就不是实成、实有的,而是因缘和合的,那就是缘起法。若是有一个实有的法,那它就是独立存在的,除了它自己之外不能有他法,若有他法就是相对法。在法界中,只能有他一个法,不能有别的。比如,这根柱子是实有的,或这杯水是实有的,在这个宇宙、法界当中只能有这一根柱子或这一杯水,不能有他法。这个过失是非常严重的。

    通过上述的观察,他宗所承许的共同所见都是不应理的,是不成立的。

    我们不能只学字面上的东西,也不能只学理论,还要和实际相结合。今天我讲的这些,不是字面上故事的描述或典故,也不是理论上的东西,这些都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讲的都是我们的实际行为、心态。所以大家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更加深入地去领会,才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纸上谈兵、只搞理论,没有意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