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 达真堪布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老。

    “是法则无异”:诸法本身在驻留的时候,即在自性还没有失去的时候,这个驻留的法不存在往异体他法的变异。他不可能变成别的法,因为其本身的性质就是驻留,而不是变异的缘故。这是第一种情况。

    “异法亦无异”:如果该法已经成为异体的他法,也不存在往异体他法的变异,因为已经成为异体他法的缘故。他已经是异体他法,就是以这种形式实有的,所以这是不能变的。它原本就是这样的异体的他法,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所以它也没有变化,也不能变。这是第二种情况。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老”:我们可以打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好比正处于壮年阶段,就不会存在衰老的情况。为什么?因为他的性质是壮年,壮年和衰老这二者是相违的。如果一开始就是衰老的,他已经老了,本来就是衰老的,就不能再说变成衰老。既然已经衰老,再次衰老则毫无意义。

    总之,若刚开始是异体,就不能说变成异体的他法。若刚开始不是异体,他自己本身在驻留的时候,也不能说变,他没有往异体他法变异。所以,对方认为“这不是空性的意思,而是迁变、变化的意思,即诸法都是迁变的、无常的”,这个观点不成立。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若是法即异”:如果认为是以前该法的同时即为异体的他法。“即”就是同时。他自己本身还在驻留,没有变,与此同时他就往异体他法变异。他没有失去自己本身,同时就变成他法,这必须要求在不舍弃前法的同时而成为异体的他法。

    “乳应即是酪”:犹如正是牛奶的同时,变成了酸奶。牛奶的本体、性质没有失去的同时,就成为了酸奶。又是牛奶,又是酸奶,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比喻,颂词里讲的是奶酪的“酪”,无论是奶酪还是酸奶,都是一个意思。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除此之外的其他法也不可能变成异体(多体)的他法。比如,若是牛奶自己的本身没有变,自己的性质没有失去,那就不是它变的,而是其他法变成酸奶的。但是在牛奶之外,如水等其他法又怎么能变成酸奶呢?由于可以变成酸奶的其他法根本不存在的缘故,这也是不合理的。

    若是他的性质变了,就不是他了,也不能说“是他变的”;若是他的性质没有失去,也不能说“他在迁变”。所以仔细一观察,这个变化也是不存在的。在显现上有变化,但是本体上没有变化,只有空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变化来抉择空性。为什么这些现法有变化呢?因为是空性。若不是空性,就不能有变化,不会有变化。如前面所讲的“欺惑”一样,因为都是欺惑性的,所以都是空性;若不是空性,那肯定不是欺惑性的,肯定能经得起观察,肯定就是如实的存在、实有。但他是不是如实实有?不是,因为是欺诳性的缘故。

    这是双方的第一个辩论之处。第二个辩论是关于空性,如下文所述。

    己三、驳斥其他争辩: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如果对方提出:这些法应该是存在的,因为空性存在的缘故。若是所依的法不存在,能依的空性也不会存在。既然能依的空性存在,所以所依的法也应该存在。若是空性不存在,这些法肯定也不存在。而空性是一定要存在的,因为它是轮回的对治。我们要脱离轮回,也要有空性的见解。以这种空性可以对治人我执。只有去除人我执,才可以断除烦恼,结束轮回。空性是轮回的对治,作为中观派的你们,难道不承认这个道理吗?连佛陀也曾说过:“涅槃乃真实胜妙之法。”若是空性不存在,那佛陀怎么能这样说呢?所以,如果空性成立,则其违品或者空基也应该能成立,即这些自性的法应该都是存在的。

    他们所谓的空性见解是什么?就是指人无我,即五蕴上面由人无我来空。针对对方的观点,中观现在应该怎么驳斥呢?中观论师们说:是,我若是承许空性存在,那肯定有不空之法存在;但是我不承许空性存在啊!空性也是空的,我没有任何承许,我不承许空性。若是没有任何的实有法,哪来的空啊?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若世上有一个实有的不空之法,则应有空法。为什么?因为可以观待这个不空之法而安立,可以空了,可以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但是没有不空之法,没有实有法,所以这个空也是不可得的,空也是不存在的。既然空是观待不空而建立的,若是没有不空之法,那怎么建立空法呢?佛讲,外空、内空、内外空、空性空、真如空,一切都空,那你们所说的这个空是什么?

    己四、宣说空性之必要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大圣”指佛陀。“中观”和“空性”都是一个意思,不堕落任何一个边叫“中”,不执着于任何一边,不堕落任何一边,叫“空性见”。为了远离一切偏见,伟大的佛陀宣讲空性之道理。一切偏见、边见皆由空性来遮破、驱除。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若是你不明白空性之意,再来执着这个空性,那一切诸佛都无法教化。如果有谁再执着空性之法,自以为其空性的本体存在,则对于这些人,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不可调化、无计可施。

    其实,以空性之见能将一切偏见、邪见都断掉。但是,若你现在又再来执着这个空,这种见解简直是如同于治疗疾病所不容的泻药一般的邪见。比如,一个人若是中毒了,这不怕,我们可以用药来治疗、解读;但是如果一旦药变成了毒,那就没办法了。其他的偏见没关系,我们可以以空性之见来遮破、对治;但是你若再来执着空性,那就没有可以对治的法了。

    有一个比喻。某人告诉乞丐:“我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你。”结果对方却回答说:“那你就把你没有的什么东西给我吧!”本来没有什么东西可给的,可是他还希望要“没有什么东西”,那就无能为力了。要消除他人对无的执着,实在是难乎其难的事情。

    很多人对空性的道理没有明白,一讲空性就觉得什么都没有了似的,不是这样的。在前面讲过:其实一讲空性,讲的就是缘起。因为是空性,因果、轮回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建立,都可以显现。若不是空性,一切法都不能显现;若不是空性,不能有轮回,不会有因果。佛所讲的六道轮回、善恶因果,都是在空性的基础上建立的。很多外道以及内道的有实宗等也承许有前世来世,也承许有善恶因果,但这都不是在空性的基础上建立的。若不是空性,这些法都不能成立。如果我们不了知空性,就很难了知因果、轮回,因为这些法都是在空性的基础上建立的。

    本品讲“欺惑”,欺惑也就是显现。一切显现都是欺惑性的,所以都是空性的;因为都是空性的,所以都是欺惑性的。若是谁再执着空性,即执着一个单空——一无所有的状态,对于这样的人,三世诸佛都很难调化。

    佛在《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彼一切法从颠倒起,不实无所有,虚妄不如实。极勇猛,若有人行一法者,此颠倒行不如实行。’”佛在经中讲:“诸比丘,胜义谛乃唯一真如,无欺之法即为涅槃,诸行乃为欺惑之法。”一切法因为是欺惑之自性,所以是虚诳、是空性。

    第十三品讲解圆满结束。


1《观行品》也可以说是《观真如品》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