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壬四 总示虚妄 分三  癸初 总结妄造  二 分别轻重  三 重明妄发  今初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
  
此结前地狱十种之习因,六交之果报,若因若果,一一皆是,不了自心,迷于妄见,不达众生相空;由此于诸众生,起于妄情,十因六果,靡不资始乎此,故云所造。若能了知,循业妄发,所有因果,皆如梦中境界,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也。
  
癸二 分别轻重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上来所说地狱,因以习成,果以交报,大分因果,俱是如此。然地狱数有多少,苦有重轻,今略分析之。意谓若诸众生,六根对十因,如是恶业,无不同造。前之所谓纯情者,以此纯情即沉,入阿鼻狱,此极重无间,分明独为一狱,与下八无间有别,故留阿鼻不翻。入此狱中,诸苦备历,故云受无量苦。若沉心中,有谤大乘等,劫尽更生十方阿鼻,故云经无量劫。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
  
此六根具造十因,但不同时,故云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者:谓除当根各造外,复兼余境即十因也余根故。是人则入八无间狱:即前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此即重生无间者也。
  
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
  
此唯言身、口、意三,六根不交作故;唯言作杀、盗、淫,十因不圆造故。不交作、不圆造,各未尽其极,反显上之堕阿鼻狱者,必是十因圆造,六根交作耳。入无间狱者,必是六根各造,十因互犯;是知此科之罪,较上轻微,对下则重;故曰是人则入十八地狱。准《泥犁经》,火狱有八,寒狱有十者是也。
  
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三业不兼者:谓身、口、意三,不全具也。中间或为:或者不定之辞,若错落具陈,应有九句:一身口犯杀盗,二身口犯杀淫,三身口犯盗淫,四身意犯杀盗,五身意犯杀淫,六身意犯盗淫,七口意犯杀盗,八口意犯杀淫,九口意犯盗淫;方尽根境,各皆具二缺一之数也。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而受苦稍轻,劫数稍短矣。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见见一根者:于六根现见,止见一根。单犯一业者:于杀、盗、淫等,唯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而受苦益轻,劫数益短矣。以上所论,因以圆兼者为重,单独者为轻;果以因重者狱少,因轻者狱多也。二分别轻重竟。
  
癸三 重明妄发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由是众生,造业不同,受报亦别。如上五段,恶业不同,即别作别造也。所感果报,各从其类。于世界中,入差别同分地狱,以受其报也。此因前问,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耶?故今答云: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则非私受也明矣。 前又疑问: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耶?今答云:妄想发生,非本来有,则是妄生也明矣。 

《正脉》云:夫生之由己,应悟灭亦由己。灭之何如?绝其恶业而已!学人慎勿闻其虚幻,遂忽略而不绝其业。当知虚幻,不但地狱,即今目前苦事,亦是虚幻,由前业力,宛然坚实,卒难得脱,卒得堪忍,岂可不自忖乎?是知佛慧,不可不领;而佛戒,亦不可不遵矣!初地狱趣竟。
  

辛二 诸鬼趣 分三  壬初 蹑前起后  二 详列十类  三 推本显妄  今初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名之为鬼;此总标。地狱罪毕,入诸鬼趣,人皆错认,合中阴与地狱,悉谓之鬼。今与辨明:一者、与中阴不同。盖人之初死,极善极恶,皆不受中阴;若罪福皆劣,未即受生,倏然有身,名中阴身,此属无而忽有之化生也。类多裸形三尺,自觉六根皆利,去来迅疾,无所隔碍,他观如影而已。七日死而复生,长寿者不过七七,短者于二三七,即受生矣;此非鬼也。二者与地狱不同。地狱纯是化生,而鬼趣则具胎、卵、湿、化四生,间有父母兄弟眷属。但其胜者称神,劣者为鬼;如下所列,十类是也。率皆不免饥虚,均属饿鬼趣摄,此非地狱也。但与前之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者不同;彼则由恶业直堕,此则由地狱余报耳。 复次,阿难!是诸地狱,受罪众生;非即谤也,破即犯也。不惟犯一切戒,而且谤一切戒为妄立,或言无罪无福,自陷陷人。

律仪,通大小乘也。犯菩萨戒者:即大乘戒也,十重、四十八轻等;上二约毁戒言之。毁佛涅槃者:涅槃至理,大乘深教,今言毁者,或诃为虚妄,或斥为断灭,此约毁乘言之。夫乘、戒二法,乃出苦之津梁,实成佛之枢要,互为缓急,尚且不可,何况俱毁?真为断灭佛种矣!前云: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即指此也。诸余杂业者:此总指十习因,六交报等;诸余杂业,堕在地狱,备婴众苦,如处猛火,故曰历劫烧然。烧尽宿业之后,则前之纯情无想,及九情一想等业,名为酬还罪毕。今重报虽毕,轻报当受,故受诸鬼形。初蹑前起后竟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5-6 20:1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壬二 详列十类 分十  癸初 贪习物怪之鬼  二 淫习风魃之鬼  三 诳习畜魅之鬼  四 嗔习蛊毒之鬼  五 怨习疫疠之鬼  六 慢习气饿之鬼  七 枉习幽魇之鬼  八 见习魍魉之鬼  九 诈习役使之鬼  十 讼习传送之鬼  今初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此详列诸鬼之趣。由前来造十习因,堕狱受报不同,上出为鬼,亦分十类:若于本因句,总贯十科,寄居于此:谓若于根本原因,以何种习造罪,今依余习,成为何鬼。若于往昔,以贪求财物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贪习,遇物生贪,附之成形。故有依草附木,成精作怪之类,名为怪鬼。
  
癸二 淫习风魃之鬼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不言本因者,例上可知故。仍以贪名,贪为烦恼之首,冠一切业故,下皆准此。若于往昔,以贪求美色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淫习,心爱游荡,遇风成形,名为魃鬼。魃为女鬼,亦曰女妖,故呼女子之多淫者,为魃妇也。《神异经》云:魃鬼长二三尺,其行如风,所现之处必大旱。盖以酷淫,则致阴阳不合,妖风能令云雨不成也。
  
癸三 诳习畜魅之鬼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若于往昔,以贪求诳惑为罪者,以是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诳习,遇畜成形。故有狐狸野干,鸡鼠成精之类,名为魅鬼。
  
癸四 嗔习蛊毒之鬼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
  
若于往昔,贪求嗔恨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嗔习,怀恨在心,遇虫成形。虫谓毒虫,如蟒蛇蜈蚣之类;附之蛊害于人,名蛊毒鬼。《灌顶》云:两广习妖术,令人成蛊胀者,即此鬼也。
  
癸五 怨习疫疠之鬼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若于往昔,以贪忆宿怨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怨习,蓄恶欲雪,乐为衰败,即遇衰成形。衰谓四时不正,阴阳衰败之气,散瘟行疫,名为疠鬼。
  
癸六 慢习气饿之鬼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若于往昔,贪求傲慢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慢习,常怀高举,故遇气成形。气谓地上之气,下有水火二轮,蒸热发气,升于虚空,希望高举;故附之成形,无所主宰,不得祭祀,名为饿鬼。 问:饿鬼,乃一趣总名,经云:腹大咽小,历劫不闻浆水之名,常被焚烧,水能害己,何于慢者,独受其苦耶? 答:地狱十因,各随业习,今受报既毕,仍依慢习,感报受生,遇气成形,名为饿鬼。此乃总中之别,非独苦耶?
  
癸七 枉习幽魇之鬼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若于往昔,以求贪诬枉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枉习,趣逐暗昧,故即遇幽成形。幽谓幽隐暗昧,阴阳不分之气,附此成形,乘睡魇人,令其气不得伸,名为魇鬼。
  
癸八 见习魍魉之鬼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情为形,名魍魉鬼。
  
若于往昔,以贪求邪见,妄作聪明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见习,而无正慧,故即遇精为形。精,谓日月精华之气,附以成形,显灵异于川泽,为魍魉鬼。魍,谓其形暗昧;魉,谓其形不定也。抱朴子曰:魍魉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善犯人,又好学人声,迷惑于人也。
  
癸九诈习役使之鬼
  
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名役使鬼。
  
若于往昔,以谄诈诱人,贪成己私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诈习,遇明为形。明:谓咒术也,附以成形,听役使,以作祸福;不知因中,以诈成己,今为咒术之所役使也,名为役使鬼。
  
癸十 讼习传送之鬼
  
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若于往昔,以贪求朋党,助恶兴讼,而为罪者,是人受罪既毕,而出地狱,仍依讼习,遇人为形。即环师所云,附巫祝而传吉凶者,是也。良以因中结党,传递隐暗之事,而讦露于人,今为鬼亦附人,发泄传说,吉凶等事,即名传送鬼。二详列十类竟。
  
壬三 推本显妄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干,上出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所有。
  
此推究鬼趣之因果。阿难!是鬼趣十种人,皆以纯情无想,坠落阿鼻地狱;及以九情一想,坠落无间;八情二想,坠落有间;以业报苦火,烧得妄情之水,至此始干,由是上出为鬼。三途以地狱得出,则为上升,此推本也。此等下显妄:此诸鬼等,皆是自心妄想颠倒,循业发现之所招引耳。若悟得真性菩提,如从梦觉,无法可得。妙圆明者:苦不能羁曰妙;业不能碍曰圆;惑不能蔽曰明。则诸鬼之趣,本来无所有矣!二诸鬼趣竟。
  
辛三 畜生趣 分四  壬初 蹑前起后  二 详列十类  三 推本显妄  四 重答前问  今初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与元负人,冤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
  
此总标畜生趣。以其秉性愚蠢,不能自立,多赖于人,畜养而生,故名畜生。又名旁生,此道多属覆身旁行,故曰旁生。复次,阿难!鬼业既尽者:诸鬼之业报,苦火之焚烧,烧得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即超出鬼趣情想,故曰二俱成空;此蹑前也。方于下,此起后:方于世间,与彼元有负欠财物,或形命之人,冤家对头,互相值遇,业债难逃,身为畜生,或被宰杀,或受驱使,偿命偿财,故曰酬其宿债。初蹑前起后竟。
  
壬二 详列十类 分十  癸初 枭类  二 咎类  三 狐类  四 毒类  五 蛔类  六 食类  七 服类  八 应类  九 休类  十 循类  今初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物怪之鬼者:昔因贪习,遇物成形,名为怪鬼。今则所附之物已销,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物为怪余习,多为枭类。枭则附块成形,即贪物余习;以子食母,即怪鬼余习;大率如是,故云多为。以一例余,下则准此。
  
癸二 咎类
  
风魃之鬼,风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征,一切异类。
  
风魃之鬼者:昔因淫习,遇风成形,名为魃鬼。今则所附之风已销,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色,为魃余习,多为咎征,一切异类。咎征者:乃凶事之前兆,如商羊舞水,石燕飞风等,即为魃鬼兆灾余习。异类者:或为色禽,或为淫兽,即贪色余习;一切异类句,当属此科。下第九科,多为休征,与此同。十科均以类字,结尾也。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5-6 20:1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癸三 狐类  


畜魅之鬼,畜死报尽,生于世间,多为狐类。
  
畜魅之鬼者:昔因诳习,遇畜成形,名为魅鬼。今则所附之畜已死,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诳为魅余习,多为狐类。狐狸为妖兽,改形变幻,迷惑于人,即贪诳余习。千岁狐为淫妇,百岁狐为美女,即魅鬼余习。
  
癸四 毒类
  
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毒类。
  
虫蛊之鬼者:昔因嗔习,遇虫成形,名蛊毒鬼。今则所附之虫已灭,所受之报亦尽。蛊灭,按诸科当是虫字。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嗔,为蛊余习,多为毒类,如蚖蛇蝮蝎,蜈蚣蚰蜓等,时时蓄毒,即贪嗔余习;或无故便螫,或触之乃伤,皆蛊鬼余习。
  
癸五 蛔类
  
衰疠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衰疠之鬼者:昔因冤习,遇衰成形,名为疠鬼。今则所附之衰已穷,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忆,为疠余习,多为蛔类。蛔,谓肠胃中虫,因闭身中,即贪忆余习;乘癞而生,致结蛔症,即为疠鬼余习。
  
癸六 食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
  
受气之鬼者:昔因慢习,遇气成形,名为饿鬼。今则所附之气已销,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慢,为饿余习,多为食类。食类者:世人不知,凡属有命,尽是贪生,以猪、羊、鸡、鸭、鱼、鳖之类,视为可食。由是傲慢,尊己陵他,恣意食啖,今亦以身肉,供人之食。斯则以报酬报,无怪其然也。
  
癸七 服类
  
绵幽之鬼,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
  
绵幽之鬼者:缠绵幽暗,昔因枉习,遇幽为形,名为魇鬼。今则所附之幽已销,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枉,为魇余习,多为服类。

《指掌疏》引《异物志》云:山鸮体有文色,土俗因形名之曰服,亦名只狐,昼伏夜出,亦名祸鸟,鸣则有祸。盖昼伏夜出,即贪枉余习;鸣则有祸,即魇鬼余习。又服类其义有二:一、为蚕虫貂鼠等类,供人衣服。二、为驴马骆驼等类,供人乘服。由其贪枉为罪,遇幽为魇之余习;今为服类,酬偿先债也。
  
癸八 应类
  
和精之鬼,和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
  
和精之鬼者:昔因见习,遇精为形,名魍魉鬼。今者,所和之精既销,所受之报亦尽。和销准前后,应是精销。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明魍魉余习,多为应类,如春燕秋鸿等,知时知节,即贪明余习,忽南忽北,即魍魉余习。
  
癸九 休类
  
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
  
明灵之鬼者:藉明显灵之鬼,明即神咒,昔因诈习,遇明为形,名役使鬼。今则所附之明力已灭,所受之果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多为休征,一切诸类。休征者:吉兆之前验也。因有诈习,贪成役使余习,如嘉凤祥麟等。兆休明,征圣治,即贪成余习。诸类者:如灵禽文兽等,识语言,随呼唤,即役使余习。
  
癸十 循类
  
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
  
依人之鬼者:昔因讼习,贪党为罪,遇人为形,名传送鬼。环师谓:附巫祝而传吉凶是也。今则所依之人既亡,所受之报亦尽,形谢苦终,生于世间。因有贪党传送余习,多为循类。循者顺也,为人畜养,循顺于人,如犬鸽之类。良以因中结党,泄露人之隐恶,次则为鬼,附巫传送,是其余习。今则为犬为鸽,党恶受教,传递消息,亦余习之使然也。 

问:如来总标,畜生原为酬债,窃观此中,多有萧散之物,如麟凤鸿燕等类,毕竟酬何债耶?答:或被网罗售卖,或被笼系玩好,或因捕而致命,或因闭而丧生,则何往而非酬债耶?二详列十类竟。
  
壬三 推本显妄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旁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阿难!是等:是十类畜生等,皆以地狱、鬼趣,业报苦火烧尽,二趣妄情,今得干枯,生于世间,偿其宿债,披毛戴角,旁为畜生,亦为旁生,然旁生类宽,畜生类狭;以畜者养也,明其无力自活,待人畜养,不该有力自养者,故狭也。

此等十类畜生,亦皆是虚妄惑业之所招引,自作自受也。若悟得菩提真心,本来无一物,而此业报,犹如空华,故谓妄缘,本无所有。清净心中,无能无所,譬若晴明空,如果眼中有翳,自觉空里华红,空本无华,病眼妄见,则见空华时,华本不曾生,翳病若除,则见华灭,生既无生,灭何所灭,即此不生不灭,是自性菩提。菩提人人本有,祗因妄缘障之也。菩提如何悟得,只要能缘之心不起,所缘之境自无,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三推本显妄竟。
  
壬四 重答前问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
  
此牒前问,如汝阿难所言,即问宝莲香等三人堕狱。如是恶业者:前阿难偏问地狱,今如来总答三途,明其同一罪罚之苦趣故也。 

《正脉疏》云:本自发明者:良以众生自心,如来藏中,无所不具,倘自循何等之业,即自发明何者之报。譬如米中,诸味皆具,成糖、成醋、成酒,随其造时,即自发明,不从外得。非从下乃至还自来受,正明不从外得也。此意,学人还须著眼,不同世间所说,自惹官刑之意。盖世间虽知祸是自招,而犹执官刑乃是外境。今表三途,皆是自心,变化妄境,全如梦中,并无外物;故云菩提心中,虚妄凝结。
  
《指掌疏》云:自妄所招,还自来受,显是我自致。菩提心中,浮想凝结,显本无实体。据前阿难有总别二问;初总问七趣云: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此云自妄所招,还自来受,是答以妄习生起。菩提心中,浮想凝结,是答以非本来有。次别问地狱云: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此云:自妄所招,还自来受,是答以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皆为浮虚,妄想凝结,是答以纵有定处,亦属浮想凝结。

良以前云: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似有一定之处。故今并遣言,众生初以一念妄动,业识潜兴,名为浮想。次以见分俄兴,结为现境,是曰凝结。为七趣所共依;呼为同分,若众生之自招,乃称别业。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销殒;况诸地狱鬼畜等,又在虚空中耶?是菩提心中,都无所有,果其彻证,无劳更疑。若乃未悟先空,只恐误人自误。古德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仍须还宿债,可弗慎欤!三畜生趣竟。

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卷终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5-6 20:14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

  辛四 诸人趣 分三  壬初 蹑前警起  二 详列十类  三 结叹可怜 壬初分二  癸初 负债反复征偿  二 负命杀食不已  今初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
  
《宝镜疏》云:人者忍也,谓于世间,违顺情境,能安忍故。若论人趣,亦有多种,约而言之,有三差别:一是五戒,及中品为因,直克其果。二是从胜类中来,如圣贤示现,天仙谪降之类。三是恶道中来,如地狱、鬼畜及阿修罗。今且单约从畜复形者,以详明之。 

《正脉》云:以人趣为修进通途,诸趣皆愿为之,求转身之速也。故诸佛但于人中成佛,裴公序《圆觉》云: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且胜劣无量差别,富贵慈善者似天,聪明者似仙,刚暴者似修罗,愚痴者似畜,贫贱者似鬼,囚系者似狱。夫相似既多,则知来处必多。今亦顺序而谈,故偏取从畜来者。 

夫此文颇似畜生趣余文,再四研求,前趣之文已结,当是蹑前警起之文,故以复次阿难起之。观文中征剩索命二意,乃诸畜所以润生为人也。言警起者,是我佛欲人警悟,于诸畜生,不可鞭策,过用其力,嗔怒枉杀其身也。负债应分两种:一负物债,反复征偿。二负命债,杀食不已。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者:此负物债也;酬偿先世物债,债毕即停,两不相干矣。 

若彼酬者,分越所酬:越超过也,超过所应偿之分。此等众生,还复为人,反征其剩者:即乘此因缘,反复为人,索还其前生余剩之债矣。 

《正脉》问:酬满寿终,或转别生,则无可越。若酬满,而彼不死不转,则凡心何以知其当止乎?答:喂养不到,非礼苦役,鞭策过度,则必越分,于此切宜存心,至于死转,必有冥冥主宰,不足虑也。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
  
此偿物债,而分胜劣。胜者:人中偿还;劣者:为畜偿还。如彼有力,兼有福德者:彼指被征之人;有力指有善业之力,兼有福而仁,有德而贤,不必舍命,则于人趣之中,不舍人身,酬还彼索债者,前世过用之力也。如被盗贼劫夺,亲友负欠等皆是。此约胜者说。若无福者下:此约劣者说。若无善业之力,及无福德者,则难保人身,还为畜生,或被驱役,或被售卖,偿彼前世余剩之债,故曰余值。 《指掌疏》云:则现前过用得意,即当来反偿之不得意,普愿举世仁人君子,当其得意时,须防有不得意时耳。初负债反复征偿竟。
  
癸二 负命杀食不已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
  
此重明剩债易偿,言反征可停。阿难当知者:借阿难以警世人也。若用钱物者:言被征之人,若有善业之力,不舍人身,而反征者,不过用其钱物而已。若无福者,则为畜生,而反征之人,或应役其身力,故曰或役其力。是皆可以偿足,自然停止,但不至分越所酬而已。
 
 如其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
  
此正明负命难解。设或为其中间,杀彼身命,食其血肉,如是生生世世,经微尘劫数,怨习难忘。以肉还肉,故互来相食;以命还命,故互来相诛。递相报复,无有已时;犹旋转车轮一般,互为人畜,循环高下,无有休息。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此唯许佛法能止。奢摩他,为自性本定,法也;佛出世,为照世明灯,佛也;除此佛法之外,不可停寝。奢摩他开解照了,此自性天然本定,返妄契真,能止生死业苦,明自力得解也。遇佛出世,为众生说法,能解历劫冤愆,明他力得解也。佛意警诫,不宜恣意杀生食肉也。初蹑前警起竟。
  
壬二 详列十类 分十  癸初 顽类  二 异类  三 庸类  四 狠类  五 微类  六 柔类  七 劳类  八 文类  九 明类  十 达类  今初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汝今应知者:此警告阿难,以及世人,应当以智而知,今畜报既尽,幸得为人,须及早省悟,不可仍依余习,旋得旋失;直贯诸科,寄居于此。彼枭伦者:昔因惑习,为怪为枭者,今虽酬债已足,恢复本形;可见原从人道,堕落三途,现三途罪毕,生于人道之中;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顽类。顽谓恶而且愚,不可化为一毫之善者也。参合顽类者:非彼一类,皆枭所化也。余准此可知。
  
癸二 异类
  
彼咎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
  
汝今应知,彼咎征者:昔因淫习,为风魃为咎征者。今虽酬债已足,恢复本形;可见原从人道,堕落三途,现三途罪毕,生于人道之中;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异类。异类者,谓妖异之类,如身具二形,六根反常者是也。
  
癸三 庸类
  
彼狐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
  
汝今应知,彼狐伦者:昔因诳习,为魅为狐者。今虽酬债已足,恢复本形;可见原从人道,堕落三途,现三途罪毕,生于人道之中;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庸类。庸类者:无超拔之气,媚世求荣,甘为庸鄙之类。
  
癸四 狠类
  
彼毒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狠类。
  
汝今应知,彼毒伦者:昔因嗔习,为蛊鬼为毒物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杂混合于狠类。狠类者,刚暴自用,毫无仁慈之行也。
  
癸五 微类
  
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微类。
  
汝今应知,彼蛔伦者:昔因冤习,为疠为蛔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微类。微类者:卑微下贱,倡优婢仆,虽亲附人,人不介意是也。
  
癸六 柔类
  
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汝今应知,彼食伦者:昔因慢习,为饿鬼为食类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柔类。柔类者:柔弱懦性,被世欺凌,不能卓立之类也。
  
癸七 劳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
  
汝今应知,彼服伦者:昔因枉习,为魇为服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劳类。劳类者:劳苦不息,碌碌营生者是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癸八 文类  
彼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
  
汝今应知,彼应伦者:昔因见习,为魍魉为应类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于文类。文类者:合辙云:小有才能,通文合礼,与人应接,不失其序,非经天纬地之大文也。
  
癸九 明类
  
彼休征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明类。
  
汝今应知,彼休征者:昔因诈习,为役使鬼,为休征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合明类。明类者:乃世智辩聪,堪为世用,非仰观俯察之大明也。
  
癸十 达类
  
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达类。
  
汝今应知,彼诸循伦者:昔因讼习,为传送鬼,为循类者。今虽酬债已足,复形人道,犹带余习,参于达类。达类者:《灌顶》云:谙练世故,了达人情,非博古穷今之大达也。二详列十类竟。
  
壬三 结叹可怜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酬毕,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
  
此警示,既得为人,当念人身,难得而易失,切宜珍重爱惜!是等皆以宿债酬毕,复形人道者:是等,指上十类人伦,皆以宿生之债,酬偿已毕,恢复人道本形。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者:此指多生,皆从无始以来,恶业妄计,种种颠倒,不忘债与命也。为征债而相生,如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也。为索命而相杀,如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也。
  
不遇如来出世,不闻诸佛正法,悔过自新,无缘解脱。于尘劳之中,法尔轮转者:然尘属惑,有惑必有业,有业必有苦,如恶叉聚,自然不离,故云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悯者:此辈幸得为人,凶多吉少,苦多乐少,若乃一念不慎,转眼便成堕落;仙天无路可升,佛道从兹永隔,故名为可怜悯者。四诸人趣竟。
  
辛五 诸仙趣 分三  壬初 结前标后  二 正列诸仙  三 判同轮回  今初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梵语茂泥,此翻为仙,仙者迁也。故佛告阿难:复有从于人趣,非上之十类人伦,初得人身,犹带十习余习。《正脉》云:惟此仙趣以上,方与十习无干矣!欲求仙道,厌惧无常,想身常住,迁入山林。不依正觉,修三摩地者:不依本觉真心,发起始觉正智,而修楞严大定,以证究竟坚固之理;而反别修,虚妄之念,拨弄精魂,存想固形,以求长生不死。殊不知欲求长生则可,欲求不死,实是空言,纵使寿千万岁,亦不过后死而已。
  
《宝镜疏》云:但凡存想,便是妄认缘影;但曰固形,便是妄认色身;即佛所谓,错乱修习者此也。不依正觉,修三摩地者:此不依真本也。别修妄念,存想固形者:此别修妄本也。《正脉》云:山林人不及处者,即名山洞府,神仙隐迹之处。经中谓:七金山中有一山,乃神仙所居。道家所谓:昆仑倒景,以此山非须弥山也。夫人既不及,彼独能游,则神仙具五通矣。有十种仙者:但以其所修别之。初结前标后竟。
  
壬二 正列诸仙 分十  癸初 地行仙  二 飞行仙  三 游行仙  四 空行仙  五 天行仙  六 通行仙  七 道行仙  八 照行仙  九 精行仙  十 绝行仙  今初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彼诸众生者:指别修妄本也。总冠十科,步居于此。前五科行字,作平声读之,约步履行走而言。后五科行字,作去声读之,约功行浅深而论。坚固服饵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服食药饵,以诸药物,炮炼修治,为丸作饼;服食不休,而得功效,谓食道圆成。不惟百体康壮,寿年延永,必至身轻行疾,名地行仙,不能升空。故此与下四科,为以步履轻重,远近高下,而分胜劣耳。
  
癸二 飞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草木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服食草木。此与上科药饵,不过生熟之分,惟不餐烟火食,但服紫芝黄精、松枝柏叶;服食不休,而得功效,谓药道圆成。行步如飞,升高越壑,身轻胜前,故名飞行仙。
  
癸三 游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金石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烹煎铅汞,炼养丹沙,而不休息。故能化形易骨,点石成金,各获其效,谓化道圆成。为超脱而游世外,因利济而游寰中,故名游行仙。
  
癸四 空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动止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动止;动以运气调身,止以养精安神;动止以时,起居必慎。由是运养不息,初则练精还气,继则练气还神,终则练神还虚,故得气精两化,形神俱妙,谓气精圆成。乘云御龙,游于虚空,故名空行仙。
  
癸五 天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津液者:谓存想坚固形骸,由于津液;上出为津,下咽为液;即所谓鼓天池,咽玉液,能令水升火降,久而不息,水火既济,而结内丹;内外融通,与物无累,谓润德圆成。乘正御气,游乎天上,故名天行仙。 

《指掌》云:此上五仙,前二似属彼之小乘,以只知存想圆形,全无利济之心,但以有烟火无烟火;分之为二。后三似属彼之大乘,以兼有利济之心,但游行未能忘身,不能远达高举。而空行,则形神俱妙,虽能高举远达,而犹有分齐。至于天行,则与天地合其德,与六气合其用,利万物而不宰,处寰中而无迹矣。
  
癸六 通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精色者:谓坚固其心,以求精色。采日月之精华,食云霞之彩色,久行不息,粹气潜通,粹即日月云霞之精粹,谓吸粹圆成。形与气化,神与物通,穿金石,蹈水火,任运无碍,而与造化交通,故名通行仙。 汉武内传,东方朔遇黄眉翁曰:吾却食服精气,三千年一转,反骨洗髓,三千年一转,剥皮伐毛;吾生已三洗髓,三伐毛矣!所以视天地若蜉蝣,等古今犹旦暮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癸七 道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咒禁者:谓坚固其心,以持咒禁。持咒,则延年益寿,护国佑民;禁戒,则止嗜戒欲,降妖袪魔;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术法圆成。咒是咒术,法是禁法,咒枣书符,以愈疾病,禁毒驱魔,以利群生。将此道以养身,推此道以济世,故名道行仙。
  
癸八 照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思念者:谓坚固其心,沉思静念,存想顶门而出神,系心脐轮而练气;即系心脐轮下,透尾闾关,上升夹脊双关,以至直透泥洹宫,冲顶出神;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思忆圆成。神出入而自在,气上下以交通,形神照应,故名照行仙。
  
癸九 精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交遘者:谓坚固其心,以成交遘。易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遘精,万物化生。《灌顶》云:此以肾水为坎男,心火为离女,取坎填离,降火提水,令其交遘,以成仙胎;久行不息,而得功效,谓感应圆成。感应者,即交遘义,此以坎离,遘精成行,故名精行仙。 《正脉》云:至于用女子为鼎器,而采助淫秽;内教固辟为魔论,而仙道亦鄙为下品。此为投人之欲,狂迷者多惑之,正人君子,绝口远之可也。
  
癸十 绝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坚固变化者:谓坚固其心,以穷变化,推求其术,深研化理,久行不息,而得功效。心存化理,久则觉悟,而与造化相通,谓觉悟圆成。移山倒海,翻易四时,故名绝行仙。二正列诸仙竟。
  
壬三 判同轮回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练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此结示妄想,极劝真修。是等,指上十类仙人,皆于人中,怖惧生死无常 ,以求长生不死。《正脉》云:岂觉言长仅以胜短,说生终以待灭,讵识无生之至理,本常之妙体哉! 

练心者:即别修妄念,不修正觉真心也。别得生理者:即存想固形,别得延生,妄理相应,故能寿千万岁;但是后死,非真不死,如松柏后凋,非真不凋耳。

休心依止,深山海岛,绝于人烟之境:即所谓蓬莱弱水,惟飞仙可度。七金山之外,其水甚弱,舟楫不能至,而羽毛皆沈,为神仙所居之处;并非不死之国,斯亦是轮回。以所依既未超乎三界,而能依岂能脱于生死?夫法身真常,形骸虚幻,怖速死而求长生,即属妄想,依妄想而堕生灭,正是流转。
  
不修三昧者:乃极劝真修;言欲免轮回,须断妄想,欲断妄想,须凭三昧。三昧者:即首楞严大定也。因中,依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若因中,依生灭为因,欲求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设若不亟早修习楞严三昧,仙报一尽,依旧还要改头换面,而来散入于诸趣之中,可不痛哉!
  
《正脉》问:修仙者,妄谓释教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惑此言者甚多,请此附辩,以觉深迷。答:彼所说性命,二俱非真,盖指身中,神魂为性,身中气结,命根为命。故说单修性者,但得阴魂鬼仙,无长生身形;兼修命者,方得轻妙长生之身,而夸形神俱妙。安知佛所说性,是人人本有,真如性海,乃无量天地,无量万物之本体。

证此性者,岂但能现无量妙身,兼能现无量天地万物。其所现者,岂惟但能令住百千万岁、虽尘沙浩劫,亦可令住。且欲收即收,一尘不立,欲现即现,万法全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方谓真如佛性。斯言信不及者,请细阅前文显性处,自然悟彼无知而妄谤矣。
  
昔吕严,三次晋京,求名不遂,乃郁郁而返。韩钟离欲度吕洞宾即吕严,在于中途,旅馆候之。时吕严至,长吁短叹!韩曰:相公何为如是,莫非功名不遂乎?夫功名犹如梦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何为怏怏于怀?吕严闻之不语。韩又出枕子一个,语曰:子今路上辛苦,少憩一卧可也。吕严受之即睡,梦至一家投胎,既生,聪明俊秀,母爱如掌上之珠,少读书,有过人之才,年既长成,所试皆捷,出仕为官,运途顺利,连升吏部尚书,为人忠直,竟遭奸臣奏害,令杀其身。一生所处皆顺境,忽罹杀身之祸,绑至刑场,利刀一砍,头落惊醒,出一身大汗。韩语之曰:功名富贵事如何?莫若及早从吾修道。

吕严一想,人世总是无常,遂从之,别修异道,易名洞宾。炼一双雌雄剑,斩妖袪魔,志在利生。一日路经黄龙山下,见有紫云盖顶,知有高人,于是入山参访。适黄龙禅师,上堂说法,洞宾旁听。

说毕,黄龙禅师云:今日有人盗法。洞宾即出众云:囊有长生不死药,何用盗法?黄龙禅师斥云:汝这个守尸鬼。洞宾即飞出宝剑,要斩黄龙禅师之首。剑至项,鸣一声即坠地,插在地中,并不飞回。洞宾用尽心力,亦不飞回,黄首如故。于是相信道高,方向忏悔,请求开示,礼拜为师,有偈为证:蹙碎浮囊弃却琴,从今不弄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方悔从前错用心。是可见仙道不如佛道也。五诸仙趣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