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宣化上人:什么是无心道人

什么是无心道人


宣化上人


修道人,要没有求名求利的心,老老实实参禅习定。



“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无心道人。”什么是无心道人?就是在禅堂打禅七的人。他们没有求名求利的心,把财色名食睡五条地狱根,都拔出来,无心无念在参禅,所以叫无心道人。

在西方想要真正弘扬佛法,就要修“无心道人”的法门。并不是希望某某人,来护法供养无心道人。如果贪图供养,那就是有心。所以我们在打坐的时候,要老老实实参禅习定,不可妄想丛生,接二连三,像演电影一般,一幕一幕现在眼前,那就离道有十万八千里。越走离家越远,作为外乡的游子,多么可怜!

我们修道,要躬行实践,凭真功夫。不要搞名搞利,不要自我宣传。要学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王诸大菩萨的精神,护持道场,教化众生。菩萨认为众生有成就和自己有成就是一样,没有彼此之分别。菩萨是见闻随喜,来赞叹有功德的人。

俗语说:“有麝自然香,何须大风扬。”无心道人,修到极点,自然有感应。做佛事就是佛,做菩萨事就是菩萨,做罗汉事就是罗汉,做鬼事就是鬼,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修道不可找快捷方式,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认真修行,才有成就。


如果用功到相当时,能回过头来,能转过身,背尘合觉,而选为佛。

大家在禅堂里,参禅打坐,就是考试。看谁能考上佛的果位。怎样才能考上呢?就要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有了这种功夫,才有被录取的希望。

为什么说“视之不见”?因为“回光返照”。为什么说“听之不闻”?因为“反闻闻自性”。为什么说“嗅之无味”?因为“收摄身心”,不为味尘所转。这时,眼观色而无色,耳听声而无声,鼻嗅香而无香,舌尝味而无味,身觉触而不着触,意知法而不着法。到了这种境界,被选为佛,才有希望。不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不到登峰造极的时候,不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那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在禅堂里,不要把宝贵的光阴空过。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阴过去难再寻。”我们要把握时机,认真用功修行。修行之法甚多,唯独“参禅”这法门,是最高无上的法门。这个法门,如果用功到相当时,能回过头来,能转过身,背尘合觉,而选为佛。

修菩萨道的人,外能舍国城妻子,内能舍头目脑髓。只要有人需要,一切皆布施,决不悭吝。只知道利益众生,而不为自己打算,这样的思想,在选佛场中才有希望被选中。大家要知道,是诸佛来选拔,大公无私,绝对不会侥幸被取,是完全靠真功夫的。

佛来选佛,而不是魔来选佛。可是魔来助佛。佛是在正面教化众生,魔在反面教化众生。反面来鼓励你,给你机会,发大愿力,用功修行,所以魔是反面的善知识。我常说:

魔是磨真道       真道才有魔


越磨越光亮       光亮更要磨


磨如秋中月       空中照群魔


群魔照化了       现出本来佛


所以对魔不要有敌对的心理,当作助道的善知识。如是观想,便心安理得无烦恼。有人来诽谤我们,那是我们的善知识。我们本来做得对,可是有人批评不对,那么,则要往对的去做,更要百尺竿头进一步。所谓“见吾过者是吾师”,能说出我们毛病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应该感谢他,不可仇视。

诸佛不像我们那样的糊涂。你若总戴着假面具,也不会被选为佛。要选拔真里求真,真中更真,要“真真真真真真真!”有七个真,才有希望。所谓“七真八正”,在禅七中,七天要真修行,第八天就改邪归正。这时的习气毛病,一扫而光,脱落净尽了!

要回光返照,认清过错,痛改前非,不要抱着臭习气而放不下。

行住坐卧        不离这个


离了这个        便是错过


“这个”是什么?就是用功参悟的话头。用真心来办道,提起绵绵密密不断的话头来参悟,来研究。一时一刻,一分一秒,也不生杂念妄想,总是念兹在兹去参悟自己的话头。哪有时间讲话,打闲岔?也没有时间躲懒偷安,更没有时间说人家是非。专一其心,在参悟话头。

事事都好去      脾气难化了


真能不生气      就得无价宝


再要不恨人      事事都能好


烦恼永不生      怨孽从哪找


常瞅人不对      自己苦未了


参禅打坐,具有这种思想,才能入门。在禅堂里,每个人都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是在用功?还是在打妄想?看看自己,是回光返照照自己?还是反光镜照外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在禅堂里,要记住这两句话:“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时时刻刻管自己,不要去管他人,更不可打闲岔,障碍人家用功修道,耽误他人开悟的时光。这种行为,最要不得。我常对你们说:

真认自己错      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      同体名大悲


人人有这种思想,就不会乱讲话,打闲岔,一心一意用功办道,并无二想。

参禅的人,要把根本问题认识清楚。什么问题?就是习气毛病。我们打禅七,就是打掉恶习气、坏毛病。洗心涤虑,解除妒贤嫉能的心理。把嫉妒障碍心、无明烦恼心统统灭尽,这样,真心现出,智慧现前,才有好消息。

人为什么讲是讲非?因为愚痴。为什么嫉妒障碍?因为愚痴。为什么有害人心?因为愚痴。凡是做出不合理的事,都因为愚痴。为什么愚痴?因为没有禅定的功夫,所以没有智慧。在人我是非圈中转,跳不出圈外。这一点要回光返照,要认清自己的过错,痛改前非,不要紧抱着臭习气而放不下。

打坐的时候,为什么要睡觉?因为求法心不真实。如果真心求道,绝对不会睡觉。大家不妨试一试,这个道理正确不正确?



开悟要经得起考验,否则成为大妄语,要堕无间地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威音王佛以前,人人能开悟,不需要有人印证。在威音王佛以后,自觉开悟的人,一定要经过祖师或善知识(已开悟)印可证明才算数。好像在楞严法会上,有二十五位圣人,自叙圆通,请释迦牟尼佛印证。

现在讲一个印证的公案。在唐朝有位永嘉大师,他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因为他一生没有离开永嘉县,所以时人称为永嘉大师。他出家后,研究天台教理,好修禅观,曾阅《维摩经》,豁然大悟。

后来遇到玄策禅师(六祖的弟子)叙述此事,玄策建议,令他去曹溪参六祖,请印证。否则,无师自悟,乃是天然外道。他来到曹溪南华寺的时候,恰巧是六祖坐禅时间,他贡高我慢,来到六祖禅床前,也不问讯,也不顶礼,手执锡杖,右绕禅床三匝,振杖而立。

六祖说:“沙门应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行无亏,名为沙门(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大德从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六祖说:“何不体无生?达了无速乎?”

永嘉答:“体本无生,达即无速。”

六祖说:“子甚得无生之意。”

永嘉说:“无生岂有意耶?”

六祖说:“无意谁能分别?”

永嘉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说:“如是如是。”乃授与印可证明,成为六祖的法嗣。

永嘉大师得六祖大师印证之后,即刻要回永嘉开元寺。六祖留他住一宿,次日再下山回永嘉。因为在一宿的时间,便觉悟佛法的真谛,所以,时人称为“一宿觉和尚”。后来他极力宣扬“顿悟”的禅风,特作《证道歌》五十多首,说明顿悟的境界。这是不朽的佳作,成为佛门必读的功课。

我们坐在禅堂里,在表面看来,好像用功修行,其实坐在那里打妄想,一点也不用功修行。心中想,现在是科学时代,应该用科学方法来开悟,想来想去,一点也不科学,这就是痴人说梦。

开悟要经得起考验,否则成为大妄语,要堕落到无间地狱。凡是自我宣传,开悟啦!证果啦!都要受此报。希望各位!谨慎再谨慎,不可任意乱语,要受果报。

我们现在很早就起来,很晚才休息。为什么要这样苦修呢?因为多一分钟的参禅,多一分钟开悟的机会。现在,虽然都坐在禅堂中,聚精会神在参“念佛是谁?”其中不能说没有人专心用功,可是真正想要开悟,得到受用的人,为数不多吧!多数的人,对参禅不认真,也不热心,敷衍了事,来混光阴。这样打禅七,尽未来际,也不会开悟。我希望在这个国家(美国)有多人开悟,对佛教前途才能有所帮助。

在打禅七期间,不要讲话,不要打妄想,拿出真心来用功,才有感应,才能开智慧。有了智慧,才不会颠倒,不颠倒才能教化众生。自己对道理还弄不清楚,怎能去教化他人?这岂不是以盲引盲吗?这是很危险的。

参禅,好像农夫在春天播种五谷的种籽,在夏天努力地耕耘、灌溉、除草、施肥,到秋天才可以丰收,到冬天才能得饱暖。这是农夫一年之希望──丰衣足食。参禅也是这样,要兢兢业业守住念头,时时刻刻管住自己,在禅堂里,行的时候用功否?坐的时候用功否?总而言之,行住坐卧都要用功修行。觉得用什么功相应,就用什么功,没有什么限制。譬如,参话头觉得不相应,可以念佛,或者修止观。只要相应,才会有成就。

无论用什么功,心要专一,没有妄想,用到极点,便有消息。如果妄想重重,用什么功,也不会相应。凡是真正用功的人,行不知行,坐不知坐,行坐都不知道,怎会打妄想呢?只知道“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个疑问,要念念不忘,常在心中参。在这个时候,渴不知渴,饥不知饥。冷不知冷,热不知热。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专一其心的缘故,腰酸不知酸,腿疼不知疼,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只有唯一的念头──“念佛是谁?”常提起来又放下,放下又提起来,时时刻刻,绵绵密密,接接连连而不间断用功夫。用到极点的时候,或者撞着,或者闯着,忽然间开悟。

为什么你没有豁然开悟?因为你没有专心致志,不知明心见性的道理,不知返本还源的境界。不知家乡在何处?愿做流浪异地的穷子。最后一句话,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或者坐十个钟头,或者能坐一个月,甚至能坐十个月,这不过是功夫有点相应的现象,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而已。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好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哦!没有呼吸啦!”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机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没有风,就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和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这种境界,不可认为了不起,这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也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

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是犯了妄语戒,将来要堕落到拔舌地狱。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说明。在佛教中有人没有开悟,就说自己开悟,这种行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开悟,也不要对人讲:“我开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传,自卖招牌,那就没有意思。

你真开悟,知道某人是菩萨,某人是佛,他们化身来到世间,那时候,他们就走了。在唐朝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寒山大师,一位是拾得大师。寒山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原来寒山和拾得是最好的道友。拾得(是丰干和尚在路旁拾来的婴儿,在国清寺养育成人)他在厨房管理烧水的工作,每天将残余的饭菜装在竹筒内,供养寒山。寒山住天台山月光岩洞中,每天到国清寺来取残余的饭菜。因为两人志同道合,常在一起说笑,全寺僧人认为他们两人是疯子,所以不理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两人是菩萨化身,游戏人间,来度应度的众生。

有一天,闾邱胤太守见到丰干和尚(弥陀化身)便问:“禅师!过去诸佛菩萨,常常化身来到世界,现在诸佛菩萨是不是也化身到这世界来?”丰干和尚说:“有啊!不过你不认识而已。现在在天台山国清寺厨房烧水那个和尚,就是普贤菩萨,他有位道友寒山,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怎说没有呢?”闾太守闻之大喜,拜别而去,急往国清寺,专程拜访寒山、拾得两菩萨。

来到国清寺,知客僧见太守光临,殷勤招待一番,得知太守的目的,觉得奇怪,不知太守为什么要见两个疯人?觉得莫名其妙。乃引导太守来到厨房。此时二人大说大笑,疯疯癫癫的样子,令人好笑。可是闾太守恭恭敬敬地给二人顶礼,毕恭毕敬地说:“弟子闾邱胤请两位大菩萨慈悲,指点迷津。”拾得大师说:“你在做什么?”太守说:“我听丰干和尚对我说,两位是文殊和普贤二大菩萨的化身,所以特来参拜,恳乞开示。”

拾得一听,向后倒退而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丰干是弥陀化身,你不去拜弥陀,来麻烦我们做什么?”说完便退到寺门之外,到天台山月光岩,退隐石壁中。太守一看,大失所望,二位菩萨隐藏起来了,所以心中在想:“回去拜弥陀吧!”等他回来时,丰干和尚已圆寂了。这是当面错过,所谓“对面不识观世音”。我们禅堂中也有观世音菩萨,可是我不能告诉你们,免得被你们给撵跑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一分一秒也不可空过,时时刻刻用功修行。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都忘得一干二净。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甚至大小便也忘了。这时候,风也吹不透,雨也淋不漏,绵绵密密地念“谁”字。这一念,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什么也破不了。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也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地步,与宇宙合为一体,打成一片。

古时高僧大德,他们修到一念不生的程度,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到无人、无我的境界,哪有时间去打妄想呢?认为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就会把开悟的机会错过了。所以拼命地参“念佛是谁?”找不到“谁”字,永不休息。找“谁”字,就是控制妄想最佳的办法。

在扬州高旻寺有位妙度老和尚,当初他在参禅时,参到“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的程度,什么也不想,只想“念佛是谁?”有一天,要去小便,因为专心参“谁?”绵绵密密地参,所以误走到天王殿,在韦陀菩萨座前,当作厕所,正要小便时,抬头一见韦陀菩萨瞪着眼睛,举起宝杵,吓得清醒,知道走错路,急向韦陀顶礼,忏悔过错,祈菩萨原谅。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因为妙度禅师用功专心,一心一意参“谁”字,别的一概不知,所以把天王殿误作厕所。有人在打妄想,我也学妙度禅师,不去厕所小便,来到观音台上小便。故意这样做,那就离道十万八千里。要知道妙度禅师不是学某某人的行为,而是一心在想“念佛是谁?”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所以才有这种现象,你想故意学走错路,那是大错而特错。就是有这种想法也不可以的。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禅堂里不用功修行,坐在那里打妄想:引磬还不响?开静可以伸伸腿,直直腰;或者打吃饭的妄想,还不到吃饭的时候?肚里饿得受不了。甚至有人在数时间,已经过去十二天了,还有九天就功德圆满,快点过去吧!免得遭罪。

人家打禅七,希望时间越长越好,能有开悟的机会。他坐在禅凳上,好像坐在针垫上,时刻不安宁,不是换腿,就是伸腰。人家在入定,他在想入非非,妄想重重。既然是这样,何必来打禅七?装模作样做什么?干脆不要来参加,免得自找苦吃。

可是要知道,想了生死,应该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上,睁眼看见生死问题,闭眼不忘生死问题。要念兹在兹用功修行,才能了生死。你在禅堂不是念兹在兹想了生死,而是念兹在兹打妄想。唯恐妄想打少了不够本,这是多么可怜!

用功修道的人,一秒钟也不可打妄想,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大事没有了,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哀。所以在参禅的时候,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可以空过,也不放松。时时刻刻用功修行。用功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自然就有感应。有了感应,功夫才能相应。就是已经开悟,也要再接再厉向前进,不可躲懒偷安,化城自困,到此为止,不向前走。有这种思想,就是修道的绊脚石。

妄想,明明知道办不到,为何还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为何不收拾干净?这就是一般人的习气毛病,明知故犯。说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执东执西,着男着女,把宝贵光阴浪费掉了。

打禅七的时间最宝贵,乃是不容易遇到的良机。在这期间内,把一切妄想抛到九霄云外,让心清净一下,专想“念佛是谁?”不要打闲岔,大家努力来参!参!参!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

在前边所讲“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坐在禅堂里,不打这个妄想,静坐一须臾,就有功德,胜造七宝塔。想来想去,连一须臾的时间也没有静坐,那么,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好像认指为月一样,只见手指不见月,还说功德无量!无量!坐在那里念无量!又说,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这种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说的,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净入定,那时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乱想是没有用处的,想来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又在想,我怎么样能入定呢?我怎么样能开悟呢?如果打这个妄想,怎么样都入不了定,怎么样都开不了悟。为什么?你只在皮毛上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净向外找,不向内求,永远找不到的。

各位,你们应做电疗医生来帮助这个世界,拯救空气污染中的众生。成就空气清洁中的佛,那么,大家现在要静坐,不要打妄想。这一点,希望你们要明白,要了解。现在我把清净空气的电疗法告诉大家,你们不妨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禅七第二天,你们所用的功夫有没有上路?是上正觉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们参“念佛是谁?”有没有提起来?你们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没有提起“念佛是谁?”赶快把它提起来。好像“猫捉老鼠”一样,聚精会神在等待;又好像“鸡孵卵”一样,一心一意在想小鸡;又好像“龙养珠”一样,谨慎专一地保护,能念兹在兹来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们是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的戒律。这种苦行敢说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禅七的期间,每天坐十二小时,走六小时。这样辛苦,需要营养,所以在中国,从前打禅七的时候,每天晚上每一个人可得两个大菜包,皆大欢喜。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规矩,所以吃中饭时要加菜,叫大家吃饱一点,有力气跑香。佛教的戒律,规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时候吃饭,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后来(有病的比丘允许他)过午不食,就是过了十二点钟以后,不可以再吃饭。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这是因为没有超过中午,所以不是犯戒。(编者注:唐·道宣律祖《四分律羯磨疏》云:“佛教之中,一食为本,托缘开二,不是长途。至今西域统五天竺常行一食”。意即佛教之中是以一食为根本,托缘开二即后因个别出家人有胃溃疡之类的病,必须少食多餐,佛允许他早上食早粥,再加上中午正食故言开二,此是因病缘而开。无病之人不可以开,故言不是长途。至今即在唐朝时,西域以及五天竺[即整个印度]还是常行一食。)

在禅七期间,如果没有吃饱,那么,跑香、行香、坐香,都没有力气,就会生退转心。怎样生的?参禅的人,到了晚上,肚子发牢骚,批评你太自私,只知道修行,只知道开悟,对它一点也不关心,令它受痛苦。说你修的是什么道?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于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转心,不愿意修行了,前功尽弃。所以在禅七的期间,一定要吃饱,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脱。

参禅,好像人饮水一样,冷暖自己知道。用功有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没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应该继续努力,没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懒惰。在打禅七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下。所谓“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么?提得起“念佛是谁?”放得下什么?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来,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会相应。

在这七天之中,应该勇猛精进,不生丝毫懒惰的心,不生丝毫怀疑的心。大众一起用功,用功到无人无我的境界时,便会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来”合而为一。若是没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应当生大惭愧心:为什么我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重,业障深,更应该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就因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所谓:

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


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


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熏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熏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我们为什么不认识本来面目?因为“我相”没有去掉,“自私心”没有去掉。如果没有“我相”和“自私心”,就会认识本来面目。你要不想认识本来面目,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为没有什么希望。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种希望,希望明白人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想知道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要把这个本来面目认识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难,才能返本还源,也就是得到金刚不坏身。

我们在禅堂里做什么?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既然是金刚不坏身,那么,就应该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这个金刚不坏身是由锻炼而成的,现在就是锻炼金刚不坏身,把身体锻炼得坚坚固固,永远不坏。

这时候,有人在打妄想说:“我修这个不是为了这身臭皮囊,锻炼它不坏有什么用?”不错!你的理论很正确。可是,我说的“金刚不坏身”,不是你说的那个臭皮囊。那么,它是什么?就是“自性”的金刚不坏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净本源的金刚不坏身。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修行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失道心。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你。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是真。

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是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作护法看。

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着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是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要知道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生死大事”来得重要。这个生死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不知怎样生,不知怎样死。所以在没有真正了解之前,应该努力用功,否则,永远要受生死束缚,而得不到解脱。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智慧,那个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为什么会被魔的境界转呢?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圆满。智慧不圆满,遇事就迷惑,认识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来,众生相、寿者相也生出来,烦恼相也跟着跑出来,如果有智慧就没有这些问题。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五二○年)九月,菩提达摩(中国禅宗初祖)从印度乘船来到中国,抵达广州登岸,来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问答,因不契机,离开金陵,北往洛阳。路过神光法师讲经处,顺便进来,发现神光法师辩才无碍,有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境界,知道是载法之器。此时,神光法师见一位印度和尚来听经,情不自禁,生起我慢之心,讲完经之后,就在达摩祖师面前打个招呼。

达摩祖师提出问题:“请问法师,你在这里做什么?”

神光说:“正在讲经。”

达摩又问:“你讲的是什么经?”

神光不耐烦地说:“你从什么地方来?”

达摩说:“从印度来。”

神光又问:“难道印度不讲经吗?”

达摩说:“当然要讲经。不过,讲的是‘无字真经’。”

神光又问:“什么是无字真经?”

达摩说:“无字真经,就是一张白纸。你所讲的经,黑的是字,白的是纸,你讲它做什么?”

神光一听,心里不高兴,就说:“我讲经,教人了生死。”

达摩说:“你凭什么教人了生死?你自己的生死还没有了呢!”

神光一想,这个黑和尚,一定是魔王化身,来诽谤三宝,我要试一试他的法力如何?于是用念珠(铁制,作为降魔武器)朝达摩祖师脸上打去。此时,达摩没有防备,不幸被击中,门牙被打掉两颗,菩提达摩一想,圣人(达摩祖师是证果圣人)的牙齿如果落在地上,那里就会大旱三年。为慈悲众生起见,将两颗门牙吞到肚中。所以留下“打落门牙和血吞”的成语。达摩一言不发,转身走出道场,踩一芦草,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思禅机。

神光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是胜利者,不知达摩修忍辱波罗蜜行门。菩提达摩刚走,无常鬼就来了,就对神光法师说:“你是神光吗?”神光说:“我是神光,有什么事情?”无常鬼说:“我奉阎罗王的命令,请你去喝茶,谈谈你讲了多少经?念了多少经?还有多少经没有讲没有念?”神光一听,吓得魂飞九霄云外,知道寿命将终,乃恳求地问:“谁能了生死,不受阎王所管?”无常鬼说:“就是刚才那个满脸大胡子,被你打掉两颗牙齿的黑和尚。”神光一听,后悔自己,不应该发无明火,将证果圣人打跑了,于是乎向无常鬼要求:“能不能让我去找那个和尚,学学了生死之法?”无常鬼同情地说:“可以!不过速去速回,我好交差。否则,我担待不起。”

神光日夜赶路,急追达摩。追到嵩山,远见达摩祖师面壁而坐。欣喜若狂,急忙来到达摩祖师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忏悔地说:“请和尚慈悲,宽恕弟子鲁莽,不知和尚是证果圣人,多有冒犯,请和尚赐我了生死之法。”达摩回头一看,没有说话,继续打坐。神光跪在达摩面前不起来。一跪就是九年。

我们参禅打坐,坐不到两小时,腰也酸了,腿也疼了,就受不了。或者打吃饭的妄想,或者打喝蜜水的妄想。总而言之,心猿意马,控制不住,时时刻刻想往外跑。神光法师为法忘躯的求法精神,一跪就是九年,谁能跪九小时,恐怕办不到吧!

有一天,天降大雪,神光仍然跪在达摩面前。雪厚约有两尺之深。此时,达摩抬头一见,深受神光这种求法的精神所感动,便问:“你跪在这里做什么?”神光说:“恳求和尚慈悲,传授躲阎王之法。”达摩说:“求法不是容易事,等天降红雪时,再传法给你。”

神光一想,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做菩萨时,为求半句偈,曾舍身命。这念一起,福至心灵,见石壁上挂了一把戒刀,乃取下来,砍断自己的左臂,血涌如泉,将雪染成红雪。捧红雪来到达摩面前,请求传法。达摩说:“你为法断臂,求法真诚。”于是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之法传授于神光,改名为慧可。

慧可又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默良久,然后才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豁然大悟,成为禅宗第二祖。后将衣钵心法传授于三祖僧璨大师,又传四祖道信大师,再传授于五祖弘忍大师,又传授于六祖惠能大师,此时,禅宗分为两派。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拂尘看净,成为渐悟”,他的偈颂: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立即开悟,成为顿悟”,他的偈颂: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后来分为五宗,就是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达摩的偈颂: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果然到了六祖时,分为五宗。这种法在中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现在又把这法传到美国来,但是不需要跪求,只要诚心修行,就可以得到这种法要。

若人静坐一须臾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




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

一般修行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欢喜它,也不肯去修行。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打禅七,是调身调心。调身,令身不乱动。调心,令心不打妄想,常常清净。心能常清净,则尽虚空遍法界都在自性里边。自性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也就是本来的佛性。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世世生生,都被邪知邪见迷染得太深了,所以不容易明心见性。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打禅七。打七叫“克期取证”,定下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一定要得到好处。

在用功方面,一定要求个明白。你要想真正明了,首先要学一个不明了。在禅堂里用功,用的是什么功?不知道。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间不知有人。从早上到晚上,做的是什么事?不知道。吃的是什么饭?不知道。穿的是什么衣?不知道。就是昏昏沉沉,什么也不知道。这叫“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就是说养成世界上最笨拙最愚痴的人,这时便会生出巧妙来。

此时,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都通了,都明白了,彻底地开悟了。学到什么?也不知道,好像傻子一样。可是,就在此时,奇怪的事就出现了。

打禅七,就是要把你那些小聪明、小智慧都收起来,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如果你觉得什么都明白,你就是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所谓“大智若愚”,外表看来,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心里什么都明白,这也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种人才有大成就。我们在禅堂里,人家跑就跟着跑,人家坐就跟着坐,东西南北都不知道。这时候,才能转过身来,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了解。明白什么?明白自己的本地风光。了解什么?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禅堂里,要用功修行,少说废话,不要浪费时间。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坐禅确实是这样宝贵,不知在哪一分钟就能开悟,所以要分秒必争,任何时间也不能放过。若是到厕所,方便之后,即刻回到禅堂,继续打坐;到斋堂去,吃完饭之后,立刻回到禅堂打坐。总而言之,不放弃开悟的机会。不知哪个时候,就是开悟的时候。换句话说,行香、跑香、坐香,都是开悟的良机,不可错过!

清朝的雍正皇帝,有一次召见高旻寺和尚天慧禅师到北京去,和他谈论禅理,问他还识玉琳国师的宗旨吗?他没回答。皇帝便命他在宫里的禅堂坐七天,一定要参出答案来。否则,要斩他的头。在六天之内,他参不出究竟的答案。最后一天,急得他跑禅堂,跑来跑去跑昏了头,撞到大柱上,头上起了一个大疙瘩。这回清醒了!得到标准的答案,于是他来见皇帝,雍正知道他已认识玉琳国师的宗旨,他也所以开悟了。从此之后,才立下跑香的制度。

在禅堂里,就是行香、跑香、坐禅、参话头。行香就是快走,跑香就是慢跑,坐香就是坐禅,参话头就是思惟一句话。例如,参“念佛是谁?”一心一意参这句话,参到一心不乱、一尘不染的时候,就是开悟时。这些方法,是用来禁止妄想。没有妄想,就能开悟。

坐禅的目的,是要开悟。开悟之后,就有超人的智慧。所以,祖师们研究以毒攻毒的办法,用参话头来控制妄想,也就是用一个问题控制多个问题。参什么话头?参“念佛是谁?”你在什么时候把“谁”找到了,知道究竟“念佛是谁?”到那时候,你才是真正明白。明白什么?明白颠倒是非要远离。在《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些过程,要经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就。讲多了,打闲岔,还是规规矩矩脚踏实地去用功修行。

有一点大家要知道,在《三字经》上说“贵以专”,无论做什么事情,你能专心一意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的。我们参话头也是这样,只想一个话头,白天想,晚上想,吃饭想,睡觉想,走路想,坐下想,非想到海枯石烂不停止。换句话说,就是“不开悟不休息”。想一个问题是真理,想多问题是妄想。

有这么样两句话,说得很有意思:“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是形容坐禅的功德,就是说坐禅的人,在须臾之间,能清净片刻,能修静虑的功夫,就比造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许多倍。因为造那样多的七宝塔,不过是供养佛舍利(灵骨)。如果能静坐一须臾,这是造佛的真身。所以说静坐一须臾(很短的时间),胜造七宝塔。静坐片刻就有这样大的功德,如果天天静坐,那种功德非算数所能算出来的。你能在一须臾之间不打妄想,清净其心,久而久之,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

我们在禅堂里静坐,不但对自己的功德是无量,就是对全世界人类的功德也是无量。有人说:“我们的功德,怎能给全世界人类呢?”现在全世界的人,因为争名夺利,所以杀气腾腾,自私自利,你争我夺,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人类斗争坚固,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危险,一天比一天严重。如果再不设法挽救世界的危机,总有一天,地球会爆炸的。地球怎会爆炸呢?因为现在科学突飞猛进,大国研究杀人的武器,一日千里,互相比赛。例如核子武器、死光武器等等,一旦战争发生,这些武器便会将地球毁灭,到那时候,真正的末 ri就到了。

我们在禅堂里,用功修道,在无形之中能把这些杀气消灭,世界便没有危险了。怎样消灭呢?因为空气被污染,有许多毒素存在,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会影响众生的健康,威胁众生的生命。你们看看,现在奇奇怪怪的疾病,越来越多,使医生束手无策。因为空气被污染了,混浊不干净,充满毒气。我们修道人,要用电疗把空气消毒,什么是电疗?就是静坐,从静坐中放出智慧光,这个智慧光就是电,这种电波放到空气中,有杀菌的作用。把混浊的空气变成清洁的空气,这叫电疗世界之病。

现在有人怀疑这种道理是不可能的。静坐怎么会把空气给消毒呢?现在来讲一个故事:在宋朝有位大文学家,名叫苏东坡,当时有位大禅师,名叫佛印。两人是道友,常有往来。有副对联:“出入有僧皆佛印,往来无客不东坡。”证明他们的感情是很融洽的。

有一次,苏东坡居士作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送给佛印禅师评论,因而引起二人的辩论。我们现在看这首偈颂中的“毫光照大千”,用这句来说明道理。这毫光就是电疗,照大千就是消毒。毫光能把大千世界混浊有毒的空气,消灭得一干二净,乃至丝毫的毒素再也不存在。

你能以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你的一分空气毒;他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他的一分空气毒;大家能毫光照大千,便能消除大家的一分空气毒。大家同心协力来帮助世界电疗这个病,这世界污浊的空气,就会越来越少,光明的空气,也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空气便能完全转为清净。要知道污浊空气就是毒素,光明空气就是智慧。

现在的空气为什么会污浊呢?因为一般人不知道修行,不会使用电疗,所以空气越来越污浊。我们修道人要负起责任,使空气清洁。不但自己要勇猛精进地坐禅,还要劝亲戚朋友来坐禅。坐禅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对身心有不可思议的好处,如果他们不相信的话,教他们试一试,不久即可得到不可思议的好处。大家努力坐禅,毫光照大千,空气的毒素,自然被消灭了。

各位注意!只要把妄想停下来,就会放出智慧光明,这种毫光能照大千,有消毒作用,你们会有无量功德,这种功德,能使全世界人类都得到好处。什么好处?就是把空气的毒素毒菌消灭,人类便再不会患绝症──这是间接得到的好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来去自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在北宋末年,中国有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岳飞。他幼年丧父,母亲很贤惠,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幼年时,他母亲教他识字、练字。家贫无钱买笔纸等,在沙子上练字,成为书法家。青年投军,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他时时不忘救国家民族的大志愿。

此时金人侵宋,占领汴京(开封),执徽钦二帝北去,康王构在杭州建国,成为南宋,称为宋高宗,用秦桧为相,当时文人主和,武人主战。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离汴京很近),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用十二道假金牌召回京城。岳飞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道悦禅师。

道悦和尚劝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镇江)出家修行,可以免是非。岳飞将生死置之度外,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绝道悦和尚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和尚作一首偈颂:“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才悟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和尚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什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和尚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和尚。道悦和尚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写完之后,即刻圆寂。第二天,何立来到金山寺,老禅师已经圆寂。无可奈何,回去交差。这证明坐禅的功夫到了极点,

便可控制生死,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是很自然的现象。古时禅师,都有这种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禅师,名叫邓隐峰,可以倒立而圆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圆寂。这都是由禅定的功夫,来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密是持咒。现在是打禅七期间,只讲禅的道理,其它四宗,暂且不谈。

禅那,译为“思惟修”,常想这件事。什么事?就是话头。研究“念佛是谁?”这句话,这叫参禅。其实参话头也是妄想。不过是以妄制妄,以毒攻毒的办法,用一个妄想来消灭多个妄想。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谓“久参有禅”。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可是,这个法门,要念兹在兹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在《证道歌》上说: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就是立刻觉悟一个理,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事”上要一步一步地修,在“理”上要立刻就明白。顿悟的时候,知道井在哪里,可以去取水。没有顿悟的时候,常听辘轳(汲水的工具)响,但不知井在何处。这个譬喻,是说明佛性从什么地方来的?怎能证得佛性?证佛性别无二法,唯一的方法,就是参禅打坐。

六度,是菩萨修行的法门。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这六度修行圆满,才能开悟。

我们都在做梦,所谓:


人生一场梦     人死梦一场


梦里身荣贵     梦醒在穷乡


朝朝是做梦     不觉梦黄粱


梦中若不觉     枉做梦一场


在梦中明明有六趣(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觉悟之后,三千大千世界也化为乌有。为什么?因为没有执着。没有执着,把万事万物都返本还源,又怎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都没有了。有人听到这四相没有了,就不敢修行。误认修到极点,人也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寿者也没有了,怎么办呢?那么,什么工作也没有了,成为失业的人。

一定要有工作吗?那就继续颠倒吧!修行到了无四相的境界时,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证得诸法实相的道理。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不是说我明白这个道理,而是要真正证得这种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境界,那时候,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们在世界上,不是执着名,就是执着利,或者执着财,或者执着色。所以看不破,放不下。想看破,想放下,又舍不得。为什么舍不得?因为有精细鬼和伶俐虫在作怪,所以把很多事情当面错过,失之交臂,对面不识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还要到处去找,这就是受颠倒妄想所支配。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兹在兹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意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

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地参,绵绵密密地参,这才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秘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又叫五阴。蕴是集聚的意思,阴是遮盖的意思。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解脱?就因为被五蕴所覆的缘故。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有障碍为色,有形相为色。色蕴不空,见到色被色尘所迷惑,闻到声被声尘所迷惑,嗅到香被香尘所迷惑,尝到味被味尘所迷惑,触到觉被觉尘所迷惑。如果把色蕴空了,就是内无其心,外无其形,远无其物的境界。

色,有种种颜色,能令你眼花缭乱,认识不清楚,迷迷茫茫,好像瞎子一样。在《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些境界,都是被色蕴所执着。若能破了色蕴,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都空了,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所以说,色蕴不空,便执着在色上,若着色上,见惑不能破。 见惑,就是“对境起贪爱”。境界,就是色,对着境界生起一种贪心和爱心,就执着了。见惑有八十八品,如果断尽,就证初果罗汉。我们修道人,先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然后再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也就是对一切理认识不清楚。如果断尽三界八十一品思惑,就证四果阿罗汉。

(二)受蕴:就是领纳的意思。境界来了,不加考虑,就接受了,有舒服之感觉。譬如吃一种好东西,觉得很自在,这就是受。穿一件好衣服,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住一间好屋子,觉得很漂亮,这就是受。坐一辆好汽车,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受。乃至一切身所接受的,觉得不错,这就是受。

(三)想蕴:就是思想的意思。因为五根领受了五尘的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妄想,种种的念头。忽起忽落,起了作用,去想色,去想受。

(四)行蕴:就是迁流的意思。随来随去,随去随来,没有停止,川流不息。作善作恶的动机,由妄心所支配,而反应于身口的行为。

(五)识蕴:就是分别的意思。境界来了,就生起分别心。例如:见到美色,生欢喜心;听到恶声,生讨厌心等等的分别。

若能把五蕴破了,才能度一切苦厄,也就是没有一切的zai 难。我们为什么有zai 难?就因为有我执、有法执,二执不空的缘故。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五蕴本来没有自性,犹如空中的浮云,自然而有,自然而无。不明白这个道理,被五蕴所覆,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我们修道,就是破五蕴,好像浮云,来,随它来;去,随它去,不需要注意它,不需要执着它。贪嗔痴好像水中的泡一样,本来没有实体,它自己生,它自己灭,不执着就没有了。

在《永嘉大师证道歌》又说:


证实相,无人法,剎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实相,就是无相,无所不相,也就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可以说返本还源,证得自性清净。到这种境界,也无人,也无法,人法双亡。也没有人执,也没有法执,这就证得实相理体。在剎那之间,能将无量劫以来,所造的无间地狱罪,统统消灭无余。永嘉大师说:“如果我用诳语来欺骗众生的话,我心甘情愿到拔舌地狱,去受尘沙劫那样多的苦。”

我们在禅堂里,要实实在在来修行,好像抽茧丝一样,要有忍耐性,一点一点来抽丝,才不会乱。不可自作聪明找快捷方式,用科学方法来开悟,那是妄想。如果科学能开悟,那些科学家不会在牛角尖里乱钻,早就开悟了,不会有你的份。不要异想天开,还是按部就班来参“念佛是谁”吧!腰酸要忍耐,腿疼要忍耐,忍耐到时候,自然会开悟。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各位注意!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晓得一分努力,便有一分功夫,修行讲真功夫,不是口头禅,能说不能行,是无用处。不但对开悟无帮助,反而成为障碍。所以说:“不说话,才是禅。”

一念灵光能彻照天地,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不能证得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因为我们凡夫的妄想太多,所以把智慧遮住,没有光明,成为无明。整天起惑、造业,要受生死的苦报。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五眼,就是天眼、肉眼(非人眼)、法眼、慧眼、佛眼。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若没有一切的妄想,就能证得这些境界。这并不是玄妙的理论,而是自然现象,是从实践功夫中得来的,一点也不为奇,这是平常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被无明所覆,遇不到善知识的指引,不知什么是明心见性(明悟自心,彻见本性)?什么是返本还源?我们在参禅,要明心见性,要返本还源。得到解脱,就无挂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得到究竟涅槃。

身体什么也不要了,就是持戒,就是忍辱,就是精进,就是禅定,而生智慧,就是般若。

做维那要注意,在开静的时候,先打一下引磬,令大家准备站起来,看看准备妥当,再打第二下引磬。这时,大家一起站起来,然后,再打两声木鱼。大家开始行起来,在跑香的时候,分为内外两圈,跑快的人在外圈跑,跑慢的人在内圈跑,这是折衷办法,自在来修行,快慢均可。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这是没有定法。

在《金刚经》上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说一定,就会发生毛病。在《金刚经》又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行这个法,都要平等。佛虽然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可是佛不觉得和众生有什么不同,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是佛,佛是众生;众生是佛,佛是心。

走得快也是参禅,走得慢也是参禅,随自己的体力来决定。要任运自然,一点也不造作,一点也不要勉强,要这样精进、用功、忍耐。腰酸腿痛,不要管它。什么也不要了,这就是布施。身不去作恶,这是身业清净;口不说是非,这是口业清净;心不打妄想,这是意业清净。三业清净,就是持戒。能忍受一切痛苦,就是忍辱。能不断地用功修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而不退心,就是精进。能坐下来,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就是禅定。由禅定而生智慧,就是般若。六度圆满,便到彼岸。

到止静的时候,维那要看班首已到他的座位前,便敲一下木鱼。大家各站各人的座位前。等都站齐,再敲一下木鱼。这时,要端然正坐,把脊背挺直,不可低头弯腰,所谓“坐如钟”,头要正,腰要直,好像一个大钟,四平八稳。

参“念佛是谁?”不是念这句话,而是参这句话。研究这个“谁”字。有人说:“我知道,念佛是我。”这是不对的。这句话头,若是明白了,就是明心见性,彻法底源,借道还家。不是像你所说那么样的简单,那样的容易。“就是我嘛!我在念佛。”那么,人死了之后,还有人在念佛吗?是没有的,既然没有,怎会是你在念佛?要晓得念佛的人,是不会死的。你会死,念佛不是你。念佛成佛,成佛又是谁?谁去成佛?你已经死了。所以就在这个地方要参,参到海枯石烂的时候,也不放松,追根究底地参,终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豁然大悟,原来如此!



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


◎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真谛。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人人都不能行这个道理,所以天下大乱。

我们在打禅七,就是“改恶向善”,是“改过自新”最好的机会。一念恶,天地会有狂风暴雨发生,造成灾害。如果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能受持五戒,奉行十善,天地会风调雨顺,世界会国泰民安。简言之,上自元首,下至老百姓,守五戒,行十善,这个国家一定丰衣足食,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若是犯五戒,造十恶,毫无问题,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家庭不和睦,社会不安宁,国家不富强,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参禅,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禅堂里一心参禅,其它妄念停止下来。专心参禅,拿得起,放得下,一念是谁?时刻在寻找!这就是守五戒,也是行十善。禅堂一坐,五戒十善具足了。因为这个,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打些无益的妄念,要把握时机来参“念佛是谁?”

参禅时,要努力用功,勇猛精进。要回光返照,反求诸己,问问自己,生了多少善念?生了多少恶念?打了多少妄想?要统计一番。

未生善念,令生善念;


已生善念,令其增长。


未生恶念,令其不生;


已生恶念,令其消灭。


这就是修行初步的基础。


世界为什么会毁灭?因为人们的“善念少、恶念多”的缘故。一念为善,天地增加正气;一念为恶,天地增加戾气。要转戾气为祥和,戾气就是毒气,生一念贪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生一念嗔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生一念痴心,宇宙间的毒气就多一点。如果用贪嗔痴三毒来处理事情,就会天昏地暗发生zai 难。如果用戒定慧来处理事情,天会清,地会宁。所以说,恶人多的地方,zai 难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总而言之,zai 难或吉祥,都在人为。

古人说:“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离三界,造恶者能堕落三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痴就是恶念。世间一切都在说法,有的说善法,有的说恶法,有的说旁门左道的邪知邪见法,有的说中道了义的正知正见法。换句话说,说善法,教人看得破,放得下,得到自在;说恶法,教人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人为什么颠颠倒倒?就因为执着,一切放不下。

古诗云:“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你们想一想,看一看,所有的人,谁能逃出生死关?在一生之中,图个好名,死了,名也没有啦!贪个大官,死了,官也没有啦!一切成空。中国有个秦始皇,他修万里长城,为保护子孙万代做皇帝。不料才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只做了三年的皇帝,就被丞相赵高所弒,这不是枉费一番心机吗?

古今中外,发大财,当大官的人,糊涂过一生,争名夺利,造了多少孽障,死的时候,两手空空去见阎王。由此观之,我们参禅一定要用功,不可懈怠,不可放逸,错过机会,后悔莫及。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有人说:“等我功成名就时,再放下一切,专心修道。”可是时光不等待,那就晚了。参禅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认真修行,都能出离生死关。到临终时,身无痛苦,心无贪恋,如入禅定,含笑往生,这才是对生死大事有把握!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