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元音老人和徐恒志老人指导学人书信集---大音希声》

答鹤壁智洪居士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师尊,弟子于正月二十六日 到苇泉山静居寺心密道场打七,原计划三个七,但行前考虑不周,与庙会时间相冲突,不得已于二月初八日提前结七。尽管未能圆满完七,但弟子也感受益颇深,今将打七中的疑难问题列述如下,请师尊慈悲开示,指点迷津。弟子上座结印持咒时,咒语念得分明,但好象咒语出于心后为某物覆盖,听不清爽。如一人在此间屋室谈话,又一人于隔室听而不分明一样,(弟子素时修法也是如此)此物为何又怎么尽快打破扫除,请师尊慈悲开示。弟子于座上时,有一点虚明在头上出现,继而充盈身心。



虚明浅时,身体略感存在,深时就身心俱无,对外界的声响知而不分别。有时妄念涌来也极易觉破转空。虽然虚明在,但不是湛寂分明,象有一团迷雾笼罩着“明”。弟子感到有一个我在观照着虚明。师尊,这个虚明是何,观照又是什么,此种境相出现时,应该继续绵绵持咒不停,还是着力观照,还是其它呢?在现阶段,弟子修法应注意什么?弟子无知,请师尊慈悲开示。祝师吉祥如意。


弟子智洪顶礼


1995年3月9日上



智洪仁者:


兹简复如下:虽未随愿满七,但功不唐捐。此覆盖者,实即无明,修法时,处于真妄交攻之境,故有此种情况出现。继续持咒,依法修持,亦不必存“尽快扫除”之心,功夫若至,自然水到渠成。有虚明出现固好,但切勿计较、分别,一分别即落入识神境界。知而不分别,不粘滞,不随逐,妄想来时一觉即空,都是正修。此迷雾正是无始以来的业识种子,被功夫逼迫而出现,惟有不取不舍,久之自清。能照之智,即是般若,所照的虚明,仍是妄境,这正是以般若熏于无明。


在现阶段,宜继续绵密持咒,一切不管,自能与无分别正智相应,若“着力观照”,往往因观力不足反易堕入识神而不知。如一心持咒、心不分别,久之妄想脱落,自然寂而常“照”,照而“寂”矣。


恒志合十


3月17日



恭敬顶礼师尊:


顶礼佛,顶礼法、顶礼僧。师尊,弟子在修法时,出现此种情况,就是打坐时,某一段时间对身心及外界浑然不知,犹如沉睡一般。手印却没有散,但咒语是否持诵却不知。这种情况为何,应该怎样对待,请师尊慈悲开示。弟子修习心中心法以来,功夫虽有长进,但较迟缓,究其主要原因是弟子情执太重,放不下,严重影响了修行的进程,这也是弟子业障的缘故吧。弟子想离家专修一段时间,以速证菩提,请师尊慈悲相助,使弟子如愿。祝师祥和安乐。


弟子智洪恭敬顶礼



智洪仁者:


兹略复如下:


①修法时所出现的浑然不知现象,犹如沉睡,这是“昏沉”和“无记”状态。修时有时寂然无念,但了了分明,这才是正念现前。古人云:“惺惺(警觉明了之意)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仁者此境,是“寂寂无记”之境。对治之法,宜提高警觉,一心专注持咒,昏沉若去,便湛寂而灵明。


②修法如调琴弦,不宜操之过急。吾侪凡夫,多生习气谁无情执?惟埋头苦干,终会水到渠成。离家专修,虽然可行,但须俟条件成熟。目前切勿心急,有条件时,可精进一番。


恒志手拜



智洪仁者:


来函已悉。兹复如下:
  

一、腰腿部血脉不通,常有痛酸,这是内有风湿,因修法而翻出,到一定时间自可逐步舒适。希 您于上座修法时,常注意渐渐将气息下贯脐下二三寸的小腹处(俗称丹田穴)此处是经络会聚之所,气聚于此,能加速气血流通,而消除酸痛现象。气功家常用此法,修心密者可于气血不通时借用之,这是一时方便也。
  

二、修法时,有似坠云雾的感觉,此乃无明在内翻腾之故。是必经过程,越翻腾越易扫除,我只坚持印咒,埋头前闯,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功夫若到,不觉到达彼岸矣。无始来之浮滑习气,由此改造。仁者只要时时照顾咒语,使之历历分明,妄想习气自可分分脱落,但切勿心急,可依法老实修持。
  

三、仁者目前以修法去妄、明悟自心为主,阅经只要略带,也不要有意住著文字、言语,因依文作解,分别取舍,反会塞自悟门。阅读时宜一心恭敬,少加分别,便易与“实相”相应。(若研究,当另作安排,但目前以实修为主)一旦明悟自心,阅经时便了了分明,都成自心注脚。


闻鹤地法缘殊胜,静居寺作为心密道场,正式开放,皆诸仁者护法利生之功德,不胜庆贺!愚年迈,艰于行动,惟遥祝道场兴盛,吉祥耳。复颂秋乐。  


              

徐恒志合十


10月13日



智洪仁者:
  

来函已悉。仁者能逐步平息“野狼之心”很好,只要勇猛坚决,常与自己习气奋斗,于有碍中忍得过,便能不断进功。
  

想受菩萨戒,是发菩提心的具体表现,目前既无因缘,暂勿心急,可先学习,受持五戒,五戒——戒杀、盗、邪淫、妄语、饮酒,是各种戒律之根本,若能清净受持,功德无量。
  

“劫”是指长远的时节。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一增;又百年减一,至人岁十岁,为一减。如此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八十中劫(经历成、住、坏、空四期)为一大劫。又成劫后有坏劫,坏劫末有火风水三灾,故常称劫灾,劫难。详《佛学辞典》。不一一。祝新年吉祥。


                 
恒志合十


1月9日



智洪仁者慧眼:


8月4日函悉,兹复如下:
  

一、淫欲确为生死之根,故《楞严经》中特别指出:“摄心为戒”、“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意思是说,除淫最要是“摄心”,如果“淫心”不除,则生死难了。必然使“淫机”(欲念初萌时叫“淫机”)身、心两方面初动时便都断除,才有出生死的希望。但众生无始以来淫业习气根深蒂固,故佛用方便办法,先戒除“邪淫”,不断正淫,所以“五戒”先戒邪淫,不与夫妻以外的人接触。但对于“正淫”,也应控制、节欲,不能纵欲忘身,逐步由“节”到“断”。节欲方法,首先:


  

①应从“心念”上下手;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有人患淫不止。要想自己割去生殖器。佛说:“若断其阴(指生殖器),不如断心。…….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便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意思是说,欲是从心意上生出来的,这心意是从“思”和“想”两个“心所”所生的(思和想在佛法心理学上,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叫“心所”)(八个识叫“心王”,五十一个心态叫“心所”)。如果这两个心态都息了下去,“色”和“淫行”也就没有了。这是釜底抽薪的根本办法。                    


②常观男女身根恶臭不净,并无可乐,佛叫多欲众生修“不净观”,常常观察,慢慢便生厌离。(故九窍常流不净之物)
  

③常观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都是根尘和合,凡见、闻、觉、知都是虚妄一时现象,并无真实。(淫欲是“触觉”亦是虚妄不实。)
  

④常念佛号、咒或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离欲。《普门品》上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祈您恭敬念之。
  

二、仁者萌做生意之念。只要因缘凑合,条件具备,做正当生意,佛法是允许的(即“八正道”中的“正命”)但不要做菜馆酒店杀害生灵等行业。《法华经》说:“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虽不离世间法,但要时时觉悟)。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两者可并行不悖。若为修福修慧,圆成佛道,而做生意,作为一种方便,功德不可思议。
  

三、仁者欲“离世专修,速证菩提”固是宏愿。但必须等待因缘成熟,不要贸然。如赔偿问题,应通过协商,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又与爱人相处,总以悲愍众生,互相忍让,行布施、爱语、利行(多做有利于她的事)、同事(同甘共苦)的四摄法,学修大乘菩萨行为主,逐步改善人际关系和夫妇关系,促使逢凶化吉,改造命运,转痛苦为安乐,转烦恼成菩提。
  

四、您欲于二十日左右来沪,到上海火车站后,可乘115路电车直达赤峰路、密云路下来,问密云路457号即可,(离开电车站不远)但元音老人现不在上海,在外地避暑,恐难以会见。仁者长途往返,又很是辛劳,故可以互相通信较为方便。希您作参考。时时放下一切,念佛、观空,可得真实受用。
   
五、附上“人生二十最”格言二份,敬赠仁者与智伟居士各一份,作为学习和勉励。顺祝夏健。


恒志合十



智洪仁者慧鉴:
  

5月12函悉。一切众生之苦恼,主要是被妄想、执著所缠绕,所谓因惑造业,因业受苦。现学佛法,即是以清净三业,净化惑业,明悟本具之灵明觉性,然后由体起用,打扫心垢,消一分业习,显一分法性,及至力极功纯,自能消除烦惑,于境界上作得主,随缘自在,了生脱死。鹤地因缘很好,人才济济,希在齐志军居士等带领下,互相探讨,共同切磋,勿辜负此一大事因缘。好吗?
 

 贱照随函附上,聊作纪念而已。今为仁者取名智洪,取智慧广大之意也。并颂法喜。


                   

徐恒志手启


1994年5月16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智洪仁者道席:


10月3日函早收,近日极忙,故迟复,甚歉!关于福慧双修乃成道之要领,有福无慧,每成下世堕落之因;有慧无福,常有种种障道之缘,故必福慧兼修,始易成就。所谓修慧,主要是以般若为导,通心地,明根本,终至寂照同时,自在无碍。

至于修福,凡布施、持戒、孝养父母,读诵大乘,排难解纷,助人为乐,代人之劳,成人之美,不作诸恶,力行众善,皆是修福内容。福慧虽似有别,实则圆融不二。因惟有开智慧、成佛道,乃真正无上福德也。
  

身心皆妄,惟性海湛寂不动,永离生灭去来之相。在修持过程中,自宜保养色身,借俗修真,否则色身不健,亦会影响精进。但应知果能如如不动,真体内充,自有强身保健作用,故宜务本为主,本末兼顾,而不宜本末倒置,为盼!若过于重视保养色身,久则以幻为真,势必不利于般若慧命。
  

心密道场,十分希有。照片收到,气象浑雄,皆诸仁之力。有安徽宁国县某居士,对心密绍隆,颇具愿力,已嘱其方便时随缘乐助,共成盛举。


顺祝自强不息!


                   
恒志


11月11日



智洪仁者:
  

函悉。身口恶业,能污染自性,学道人应予戒除。今能发露,痛切忏悔,甚好,古人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望仁者继续恳切忏悔,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为要。并以布施(包括法布施、力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同甘共苦)的四摄法,摄受众生,使皆大欢喜,安祥度日。
  

出家修行,目前趋势并不相宜,寺庙多赶经忏。出家者主要是出烦恼之家,居士修持更多磨练机会。又出家需经父母、妻子同意,才能彼此无碍,否则会产生更多烦恼,也于孝道有亏。复颂忍辱无我!


               
恒志合十


11月24日



答永城李智田居士

智田医生道席:
  

来函拜悉。仁者念因缘难值,欲广结硕德,以自策进,其志可嘉!惟大德如
黄念祖、贾题韬、游有维等皆已谢世,其他师资,确亦不多。是否祈仁者先明本性,打好基础,似不需多所攀缘,以免影响定慧力。盖种种佛法,无不从得定开慧中,明悟自性,然后打扫积习,悟后起修,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性,并念佛求生,使即生成办大事。感仁者之诚,略抒愚衷,互相策进。
   
“托钵”一文,善巧方便,接引群盲,很好!兹已寄往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法音》杂志社某编辑(邮编100034),请注意联系。顺颂法喜充满!
                              
学人
恒志拜启


1999年4月6日



智田仁者慧鉴:


   
手书及《豫东佛教》均收。此次相见,莫非因缘。仁者于一切境不起分别固好,若能通过修持,认知自性岂不更妙!修至一念不生,而灵知不昧,了了分明,正是认知心性的火花。
   
仁者曾学上师瑜伽法,四臂观音法,并无不可,修法总以一门深入为主,不宜诸法齐修,趋于夹杂。故心中心法,暂时不宜并修,待时机成熟,专修此法。又许多密法,都从有相下手,使万念放下,万法归一,然后破一归空,彻见本性。心中心法,以无相、无住为本,直趋菩提本性,宗旨各有不同。
   
《豫东佛教》内容甚好。佛法无有定法,莫非是善巧方便,济度有情。“泯见”……无我见、人见……实为破烦恼要领,由此进入“我空”、破除“我执”,才有超脱三界之分。祝佛日增辉,广利有情!顺祝定慧双修!


                    
愚学人
徐恒志拜启


1999年8月10日


智田仁者:


2月18日函悉。观音大士对联附奉数则,请选用或参考。某居士虔修道场,皆菩提心愿所成就,难得!但宗教活动场所,需办申请批准手续,当在尊处考虑之内。顺祝有愿必成!


一、妙相圆融,遍尘刹无求不应。
     
悲心恳切,度群生有感皆通。
   
二、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三、随类现形,智炬高擎游法界。
     
寻声救苦,悲心广运入娑婆。
   
四、福慧庄严,成无上道。
     
慈悲广大,渡有缘人。


              
愚 徐恒志拜启


2000年2月27日



智田仁者:


函悉,贱体近尚安康,并已迁居:上海.....。以后来信请改写此地址。


元音老人已于阴历正月初一晚八时一刻往生,一切安祥,火化时瑞相甚著,兹附上照片一份,留作纪念。
   
敝处电话已改为..........,故未打通。灵岩寺在江苏苏州市木渎镇,是净土宗。高旻寺在江苏扬州,是禅宗,二寺道风很好,都不做经忏。根据某居士的兴味,自选出路。不过禅宗能明心见性,固然很高,但悟后尚须起修,破无明,见法性,生死尚不了,故以专修弥陀大法,带业往生,较为实惠,解决问题。请与某居士谈之。旅途请看地图,定能找到。顺祝安乐!


          
恒志拜启


2000年10月28日



徐老:您好!
  我的一位同门师兄,他欲前往拜见(您老人家),因在门诊写的,忙于应诊,检查疏漏,错将“他”写成“您”,以致句意不明,乞师宽恕。
   
我的那位师兄某某,现在上海某医院进修,我们曾同跟青原山上体下光老和尚参禅,本份工夫很好,只是心力不足,不敢认同,乞师见到他时给予明示,促其坚定信念,(徐恒志上师批语:当共同商量,坚其信念。)其愿即此。
  
这边的某师兄曾多次促我写信问您,他说观心时,可以心中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并未见有“念头憧憧往来,生灭不停”,而外面的声尘却也知道,只是不著。(徐恒志上师批语:能如此更好,但功夫加深,妄念将随之翻出,要有思想准备。)
他不知是否如法,恳请
师父作答以解其疑团,他又问“真道眼”到底是怎样的东西,如何方可具有“真道眼”,弟子不能为其道,亦乞师指点。
(徐恒志上师批语:心定念空、言语道断、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灵知不昧,即是道眼。)
   
弟子尚有一疑,即通过日用中观心后的悟境与专参话头后的悟境,在力用上前者是否“嫩些”?这里只说初始,不论“日久”。
(徐恒志上师批语:悟境非一次成就,故所谓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两者根性不同,悟境一样。事修比理解容易得力。)
   
另外,打点闲岔,关于心密付法之事,您有何看法?效法六祖?如同仁共尊您老,是否荷担?恕弟子多嘴。(徐恒志上师批语:付法非小事,大事因缘不宜草草。我无德无能,何能承担)顺致祝常住世间,利乐有情。
(徐恒志上师批语:目昏,草草批复为歉。恒志11月22日)


弟子智田 顶礼


2002年11月17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答崔博居士

崔博仁者慧鉴:


来书奉悉。来书各点择要奉复如下:
   
一、观心,是学佛之重要法门,在拙作《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中有“观心”一节,文虽不多,但是观心的要领,依之实践,能有具体的下手方法。今再略告观心方法,(具体请多参究《般若花》,与“人事磨练”一节一起看)观心先看自己妄念即回光返照,不取不舍,既不随它流转,也不着意遣除,每日起观数十次,渐渐纯熟,妄念也渐渐息下。如此继续用功,虽然无念或少念,但继续返观,此时即由“观妄”,渐渐转向“观真(观自己真心)”,观到一念不生,“心空及第归”。这时虽一念不起,但见闻觉知,了了分明,并不断灭。此时即是动静不二,定慧双修,如明镜照物,虽镜体寂然,而诸影了了分明,前者即体、即空、即静,后者即用、即慧、即动,故观心的人最后悟心时,体用不二、定慧圆融,动静一如。据仁者所说是体用、动静、定慧都未圆融无碍,未能悟入不二法门,也即没有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故有种种障碍、疑问,如云:“内观与心上不着一物,没有形成统一。”所谓“注意当下”即是叫您默契“无念时的光景”,否则始终是“识神”用事,安能修悟自性?故参禅必须起疑情,而且必须在“话之头”上起疑,以一念转万念,若落入话尾,早已起种种分别,即不能起“参话头”作用。
   
“心中心”法救参禅之困难,以三密相应,无相无住,每座二小时之大法,令学人直下证入三昩——得定开慧,只有得定开慧,才能明心见性;只有明心见性,才能真正悟后起修,扫除烦恼,了生脱死,这是必须之过程。
   
二、观心开悟后,(也即修心中心法开悟后),一切穿衣吃饭、扬眉瞬目,都成自心的妙用,所谓“妙用”就是虽用而不粘不着,无所挂碍,即体即用,否则依稀仿佛,仍是凡夫境界。
  四念处,作为学佛基础,明白宇宙人生真理则可,以此用功要明心见性,“如实知自心”,则不能,因法贵当机也。道属非空非有,无实无虚,虽“无有少法可得”而一切法又皆是佛法,故不能以意识分别,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转识成智时,才能逐步相应。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空)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所以不明不二法门,不能获得佛法受用,希仁者努力行之。
  三、心中心法时间较长,不妨先修“六字大明咒”较为简单,只要能息妄显真,都是妙法。至于“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是形容自心彻悟境界,其实既是虚空,又如何粉碎,是一种无义味之语,教人不起分别,若追求其境界,便上当了。《金刚经》说:“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于“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是《大日经》语,下面并无“我观自心,形如日轮”二句;且“形如日轮”是有相法,不能与《大日经》并论。按仁者境界和根性,应以般若观空为下手方便,(即前说之观心),不必再修“形如日轮”等有相法门,祈仁者慧择之。
  就问而答,事忙,所复未知当否?希多翻阅《般若花》有关文字,或有助于仁者之修学。复颂吉祥。向各得法道侣,致意问好!各自珍重。
                              

徐恒志拜啟


1998年7月1日



崔博老居士道席:敬祝六时吉祥!
   
11月10 日手书拜悉。所述望城年轻良医、乃一贯修持之善知识,竞罹癌疾,仁者对此隐有所惑。夫癌症患者似常与执著、不快有关,亦或有夙世业缘所致者。因果通于三世,凡夫固难参知,深信事物有发展规律,“隐惑”可息矣。
   
“无修、无得、无证”,亦即无功用道,八地以上菩萨乃能证此;至于“不除妄想不求真”,盖我执破后,进破法执之境界,属始破“牢关”,但“不除妄想”此语亦是妄想,所谓“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尚隔一重关”!
   
阿弥陀佛第十八大愿,古德谓为真实中之真实,盖“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大悲愿力,无以复加矣!
   
令友已年过七旬,非致力弥陀不可,旨哉!顺复,事忙不一一。顺叩冬绥。
                             
愚朽
恒志拜启


2000年11月13日



崔老仁者道席 :
   
5月5日手书拜悉。知前函未收,当在中途遗失。读来信,知于六字洪名,万分亲切,十分难得。此法三根普被,即浅即深,下根之人仗一句洪名,信真愿切可以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中根人逐步深入,断见思烦恼,便可往生方便有余土;如能由生灭入不生灭,由有相到无相,逐渐做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便可破无明见法性,生实报庄严土,而成法身大士。到此时即念即观,即观即念一句弥陀不离实相,即由持名念佛而入实相念佛,念佛与观心并无二样。仁者既然念佛十分相应,便可由念佛入门,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应知一切妄念本来幻化不实,故仁者说:“念头生灭不居,而静言观之,则波偃涛泯。”《金刚经》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圆觉经》所谓“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总之,一切妄念如幻如化,若于妄念起时,能不取(不随之流转)不舍(不着意遣除,“遣除”之念,亦是妄心)。一切不理,只管念佛,则妄念不消而自消,终到“心空如洗”,得大法乐。
   
《恒河大手印》身口意三修之心要,关键在“意修”,意若离思量、分别、对比,则当下清净,而身、语也随之端正矣。意修则离戏论、思量、对比,即是平常心,也即是“道”,故佛法千言万语,不离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仁者说:老是在观照上“通不过”,其实可先以念佛息其妄念;妄念息处,而了了分明,灵光独耀即是观照,也即是“平常心”,请仁者试从这里下手,或可有所把握。如能在本位上透相见性,于生灭心暂歇时,体认此“一念不生,而又灵知不昩”的自心,则当下明悟本来面目,亲见此不生不灭之实相,大事因缘,其在斯乎!敬祈仁者以正知正见,成度生大业,以未已之壮心成无上之菩提,百千万劫永行佛道,十方世界普济群旨,愿共勉之!年高体弱,再加久病,祈善自保养,促使身安则道隆,成就出世大业。复颂法喜充满!
                  
            
愚朽 恒志和南


2002年5月31日



崔博老居士道席 :


接9月8日手书知前患已愈,居友人家后,现已返府,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信而有证,不胜喜悦! 承邮寄数年前之拙书,应机之谈,用于一时,承蒙雅意,尚予保存,深感惭愧耳。蒙示七绝一首,押“六麻”韵,平仄协调,琅琅上口,甚是难得。知认识自己,已成熟路,此是根本法门,各宗都不离“观心”,因观心才能引出佛性,见到本来面目。但念咒念佛也有扫荡和转化之功,交替用之,毕竟妄息而真显,则受用莫大焉。
   
时届秋凉,请多保养病后贵体,不胜企盼! 顺祝光寿无量!


                   
愚朽
徐恒志拜启


2002年9月21日



崔博老居士慈鉴:
   
来函拜悉。简复如下:
   
1、知您处十余人曾灌顶授法,若满千座,则可坐可不坐,于事上练心时,自觉无力,仍可坐,若已知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自性,则可不坐,以免法执,总之,可坐可不坐。评阅寄上《随笔》下篇后面部份。
   
2、能见能用,著在上面是凡夫,用而不著是圣贤,是般若放光。关键即是在粘着与不粘着上。
   
3、当修法至“一念不生,但灵知不昩”,必须自我承当,即是见性,不必怀疑。
   
4、念佛时须心起、口念、耳听三结合,加上手结定印,三密相应,能使妄念无法插入。
   
5、“寂寂断见闻”是六祖方便说法,实际上是见闻了了,而不着见闻,因见闻若断,便成顽空,不能起用。心断即“心常空空”、“荡然无住”之义。
   
6、不着即不着空有,不着断常,乃显真空,也即一切处无住。事来则应,事去则空,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即此见闻非见闻”也此意也。骧陆公说:“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见闻了了,不著见闻”。此时即是“性相不二”。
   
略复如是,复颂冬健,保重!
                             
愚朽
徐恒志合十


2003年1月20日


孟子四十不动心,孔子四十而不惑,皆“一切贤圣”修证各有差别也。但虽同一方向,“有为”、“无为”毕竟不同,未同孔子言,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极乐世界等事,故方向虽同,修证层次各有不同。略见如是,不多说。


崔博老居士惠鉴:
   
手书敬悉。七绝一首,一唱三叹,所谓“照无边”者,即本来面目也,此面目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凡夫忘却本来,不识“无边”之寂照,为可惜也。庞居士一家共说“无生”之话,今仁者出言如此,实非寻常,非修证有得者不能道,敬为仁者祝贺!
   
空色不二,色空一如,故云“不二天”。总之全诗格律严谨,击节不已。敬以致谢!并颂吉祥,多多保重! 愚已返原住处,顺告。
                              

徐恒志拜上


2004年10月29日



[url=]答广西劳文成居士[/url]


修心问题,文字不易讲清,届时大家面谈。总之,佛法重点在心,修心重点在“观”。返观妄心生灭不可得,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就能悟到不生不灭的无住本性。佛法不在多,一门深入,妄心息处,即见本来自性。


[据西安刘志强居士提供抄录,编者]



[url=]答辽宁宋世春居士[/url]


世春仁者慧鉴:


李老师[元音老人,编者注]弘法、灌顶录音带,已在您处使用,使24名同修得法起修,因缘十分殊胜!希大家互相促进、奋勉,不负一番学佛的大事因缘。祝愿一面修法,一面常与习气奋斗,定可获得法喜和受用!专复顺颂轻安、自在,一切如意!


                             
愚 徐恒志合十


1998年6月21日



世春仁者慧鉴:


来信已悉,知23名用录音灌顶的同修,都情况良好,能制心一处,但录音灌顶,又不可用,来上海这么多人,又有困难。因此仁者心中耿耿于怀。


佛法无非以善巧方便,救度众生,在上述情况下,不得已只得用“遥灌”(遥传灌顶)办法,来补课。时间:[略,编者注]方法:[略,编者注]


以上遥灌办法是不得已的办法,(不是常用)但遥灌后,便与正式灌顶没有两样,不必在心生挂碍,耿耿于怀了。(况已有陈某居士两次灌顶,仁者也曾两次来沪请求修法究竟,如此做法,加上这次遥灌,可以说功德圆满,一切如法。)


关于修复古庙,请师父主持,到时可共同发心,请仁者放心,万事都是因缘合和。顺祝吉祥。


愚徐恒志和南


1998年8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来文明事理,融性相,体用一如,色空不二,乃显此平常之心。然此平常却不平常,凡夫昧而不知,二乘未免惊退,必须寂然不动,而灵知不昧,终于动静一如,打成一片,乃能与三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斯真庆快平生矣。愿与仁者共勉之。
           
             
恒志


1998年11月14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世春仁者慧眼:


11月26日函拜悉。生死大事,非同小可;佛法难闻,愿共勉旃!见性悟理,是佛法之要领,依法修定,时时回光返照,于诸妄心不取、不舍、不分别,诸妄若息,不真何待!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正是本来面目现前,贵在行住坐卧,打成一片,动静不二,能所双忘,正是“照顾本来,不错用心”,随缘起用,而不粘不着,“一切法皆是佛法”,岂不随缘自在乎!


又《玉佛苑》文稿,原词已不复记忆,若寄到鞍王佛院旅游处,众目睽睽,作用似较别处为大。至于“文稿已经愚首肯认可”等辞,似不妥当,宜请仁者删去为感!顺颂吉祥!


愚 恒志 拜启


1998年12月2日



世春仁者慧眼:


《禅》刊及手书敬悉。《谏言》乃仁者弘法利生、大悲心之所流露,直言敢谏,实为难得!惟闻朴老[赵朴初,编者注]久病住院,未知能否及时蒙其亲阅耳。


愚阅各期《禅》刊,对“无”字公案、观心等多所说明,恐有其不得已之苦心。盖末法时期人根渐钝,往往不明参之本意和方法,作者乃作平实商量,以此言之,似乎也未可厚非。仁者不妨自行考虑、抉择之,盖仁者皆以发菩提心,弘法利生为出发点也。


如发出,书中已略作改动,谨供参考;尤其如提及贱名,并非所宜,请予删去,为妥。原稿附还。(四件《禅》刊,要寄还否?候示办。)顺颂新年吉祥。


愚 恒志 拜启


1998年12月30日



宋世春作《酬拜赵州古佛》徐老批语:


酬拜赵州古佛(参“无”字公案得语)[选录]


⑴家事国事皆佛事,俯首奉献任逍遥。


(徐恒志上师批语:若悟自性,则妄想皆成妙有。无住生心,妙用纵横,无尽无尽。)


⑵假事真做心无物,迎风挨波任曳摇。


(徐恒志上师批语: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毕竟不离中道,中道亦不可得。是什么?)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仁者以慈悲心,扬人之善,并从中获得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利人适以自利也。昔张居士作偈:“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使知虚费草鞋钱”,由破参到重关,由重关到牢关,若能动静不二,魔佛一如,则一切法皆是佛法矣,愿与仁者共勉之。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一切法不离自性。突发病,亦可作如是观!


老太太之言,也可作深长思也。语云:“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理事不二。搞佛事、念经回向、超度孤魂,宁非功德事乎!


念慈氏咒,直念即可,皆法界定印,即二大指相拄,右掌安放左掌上。念慈氏咒是发愿生弥勒净土,若念弥陀心咒,愿生极乐,两愿取其一可矣。


修心密以悟性,不妨与求生极乐并行。盖净宗之“一心不乱”与“净念相继”即宗下之“灵光独耀,心行处灭”。功行至此,则妄念皆成妙有,烦恼即是菩提矣。复颂春节安和。


愚 恒志 合十


1999年1月4日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由于事忙,致迟复为歉!


1、所写悟心偈,弦外之音,清彻可听。其中:①②两组正说明“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坛经》)。盖自性若悟,保任得力,则一切诸法,皆为自性之大用(妙有),所谓“家事、国事皆佛事”也,不亦庆快平生乎!


2、恢复寺院,但建心密道场之事,且看因缘,发心可佩,但凡事不离因缘也。


3、元音老人生活近尚安静,处于悉心养息之中,年高德勋,至可敬佩。


4、某居士诚恳、仁厚难能可贵,与仁者有缘共修,宁非夙因。凡修持必有过程,小乘只破我执,大乘破我法两执,《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即是我、法两空,并空亦空,因“非法”即空也。此种境界,全在努力返照(即念即观)循序渐进,若能都摄六根,心地融通,自然净念相继。无力作书,请以此与某仁者共勉,如何?某居士也均此问好。劳神,感谢!


草复,顺祝动静一如!


愚 恒志 合十


1999年3月21日



世春仁者:


为听取元音上师开示,已将:《…玉佛奇妙观感》转寄彼处,请静侯其意见。总觉此文以理事不二、性相不二等不二法门,宣示“无字真经”,指物传神可谓“奇妙”矣。上师或有简要批示。谨再奉告,此祝法喜。


学人 恒志 合十


1999年4月16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近甚忙,迟复为歉!《观感》二份留下,当寄给元音老人一份。其中第3页“修心中心第六印”应改为“结第四印能生西方净土”。


知此稿已寄朴老,似不必追回,刊与不刊,听其自可也。仁者为心密的弘扬,真实不遗余力,不胜钦佩!顺祝定慧圆明!


愚 恒志 手拜


1999年5月18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愚反复看信,觉所谓“醍醐”者,固是仁者慧眼圆明,以逆境为加持,乃修行中之本分。但其中亦或有误会之处。


98年10月的上师复印件,是他的弟子代写,语句不当,且多生硬,可能与拙于行文有关。愚已将此件连同9月30日的上师眉批书,一并寄去,已说明事实真相。但不管怎样,剔垢磨光,正可得大受用。


“观感”文《禅》刊拟刊用,可谓广结众缘。老眼昏花,不复一一。顺祝


法喜充满!(附拙书留念)


愚 恒志 拜启


1999年6月26日



世春仁者如晤:


手书收悉。所示仁者修证之事,十分难得。吾师骧陆公曾有偈云:


欲修最上乘,尘劳为资量。冤家一齐到,庄严此道场。


“醍醐”事似不必再向上师提,当知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能如是转化,即大进步。众弟子前更无必要提及,非其境界,徒滋疑谤,非大福德人不能承受也。不一一,即颂自在无碍!


恒志 拜启


1999年8月4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云门三句:⑴“截断众流”者,可喻作破初关,契合心源境界;明悟真性,妄想脱落。⑵“函盖乾坤”,可喻作破重关,执著消落境界;绵密保任,长养圣胎。⑶“随波逐流”,可喻作放任而为,无所不是境界;至此能入佛也能入魔,微细惑断,自性清净。


学禅忌说道理,故有“开口便错”之说,古德公案,例子甚多,总在不落阶级,超脱知见,刻刻返照本来,不暇多说义理,船子印证夹山之公案,可鉴也。“庭前柏树籽”、“麻三斤”皆此类也。一入义路,即成为“教”矣。


原稿复奉,批注仅供仁者参考。此颂定慧圆明!


愚学人 恒志 拜启


1999年11月17日



世春仁者:


   
函悉。仁者意欲弘法利生,固然难得!但对利用现楼组建“心密”场所,目前并非其时,将发生不少障碍,且“某某功”邪教,冒充佛法,鱼目混珠,不免影响各个方面。鹤壁道场中折,即一说明。至于出任名誉职务,实非吾侪老年人所宜,宜韬光养晦,诸祈谅察,为盼!顺祝慧照。


                        
愚 恒志合十


1999年12月5日


世春仁者座右:


1月23日函收悉。 偈语三首,颇寓深意,说有深意却又不知所云,禅宗门下,原来无理可说,不落阶级,于无说处,却具顶门一眼。如是而已。
   
古诗讲平仄,一、二、四句末字押诗韵,今作为倡颂可不讲究,但三句末一字能合诗韵更好,便于吟颂。今略改数字附上,供作参考。
   
呈上师函可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一一,颂祝新春吉祥,合府欢乐,处处于有碍中忍得过,乐在其中矣。
                       
愚学人
徐恒志拜启


2000年2月2日
   
嫂夫人亦受法同修,福德因缘,真不可思量,若能夫妇同修,定慧双修,必能百尺竿头,迅速进步,终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企予望之焉。



世春仁者道席:


来稿略改数字,奉还,此稿以明见本性为主,打通气脉等等,乃是一种副产品,六祖说:“唯论见性法,出世破邪宗”也。请于一念不生,灵光独耀处,体认本来。古德所谓“截断众流”,开悟见性,然后悟后保任,打扫习气!不一一,敬祝法乐。
                
 

恒志合十


2000年4月17日



世春仁者有道:


兹有一事奉告,元音老人已于二月五日(初一)晚8点15分坐化,初坐椅上,突然起立,遂又坐下气绝,前后仅十五分钟,全身柔软,弟子们并闻异香,遗体已送普陀山化身窑,49天后荼毗,遵遗嘱骨灰抛入大海。


仁者可勿再致函,谨此奉告。(不追悼,不告别,其他一无举动。)顺祝吉祥。


愚 徐恒志 拜上


2000年2月



世春仁者:


函悉。“脉解心开”不妨试写,古人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身之与心固分而不分也。能“于心无事,于事无心”,不亦善乎。“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上师[元音老人,编者注]荼毗日期,将由普陀山安排,日期未定,又复路远,仁者勿必操心也。草复,即颂光明自在!贱躯尚好,祈勿锦注。


愚 恒志 和十


3月19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世春仁者道席:


承寄来《禅》六册,已收到,谢谢!《和大德商榷禅法》一文,已阅竟。“那个”和“哪个”(也即that和what)历来有不同意见,多数以“谁”字指“哪个”。但正如仁者所说,似乎不够妥贴,因当时“参话”尚未盛行,大慧禅师在宋时才努力提倡,六祖以前皆是直指禅,故觉仁者所说,颇有义趣,若用“疑”情,岂能“言下大悟”?仁者所说,俱是正论,佛法无人情,提出来“商榷”,岂不可乎!


仁者所批意见,均略看未细阅,总觉的其中有批注得好的,如禅宗破初关,即有见地——破参见性,说似有二,实际不二;但也不宜苛求,如原文“没有咬到一颗米”,作为达到无分别境界,并无不可;若进一步讲,当然是“分别而不着”,所谓“念而无住,用而不着”矣。其他不再一一,请垂谅。大作附还,以免重抄之劳。顺祝为法珍重!


学人 徐恒志 和南


2000年5月24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故知不仅破“我执”,亦需破“法执”、“空执”之重要。



世春仁者慧眼:


7月1日手书,16日方收到,请释念。嫂夫人有腰间盘突出症,宜治疗。务使恢复正常,才能继续打坐,否则易于复发。打坐宜气沉下丹田,以加速血液循环。“心密佛刹”之创办,固有利佛教,但申批不易,且当机颇难,障重者多也。至于保任除习,全在顺逆境中磨练,原非一蹴而就。其中隐现进退,只要不忘根本,似不得以退转名之也。


元音老人火化时确有许多舍利,但比较小,约芝麻大小。传愚接任“心密四祖”,纯属谣传,切不可信。草颂法喜!


愚 徐恒志 拜启


2000年7月18日



世春仁者慧眼:


函悉。以顺逆境界,陶冶身心,可谓修行人本色,初以顺逆境界磨练,继则“顺行逆行天莫测”,可谓善学道者矣。


我执已松,分别心息,回光返照,看是何物!“妙体虚幻”,但“无实无虚”,“恒沙妙用”,不离当体。


“灯笼缘壁上天台”,所答固好,不如对曰:“重叠关山路”。


“你看我现在是不是”、“吃饭自知饥饱”答得固好,但不妨说一句“作贼心虚”。愚于禅为门外,戏作对答,聊供一笑。顺祝禅寂。


恒志 拜启


2000年9月1日



世春仁者道席:


10月16日函拜悉。“开示偈”的“试参”,也拜读,明心以后,各呈见地,随意发挥很好!愚已迁入新址:----。以后来书请照上列地址,不再住在浦东矣!仁者参照得力,生理、心理都有变化,难得!祝今后身心康泰,六时吉祥,优游涵泳,亲得法益!


准备学商从贩,一切莫非因缘,心地明白后,穿衣吃饭,迎宾送客,皆是佛法,所谓“一切法皆是佛法”也。草颂法乐!


愚 恒志 拜启


2000年10月23日



世春仁者道席:


来书所述二祖慧可断臂流血之行,根据记载是大师表示决心;“觅心了不可得”是后来亲见本来,忽悟实相,悟在大愿断臂之后,亦自然之境界,并无所谓“晚了一截”,也无所谓“被境迁转之嫌”。套用一句古德之言,是仁者“自生分别”也。


断臂与燃指,同为表示信仰之诚,又前者乃表决心,后者兼修苦行,其不同之处也。草复,即颂定慧庄严。


愚 恒志 合十


2000年11月30日



世春、淑琴二仁者道眼:


12月23日手书敬悉。公案就机作答,十分恰当!今一语相赠曰:“作贼心虚”。“昨日的是什么?”岂非“作贼心虚”乎!一笑。


仁者近年来,游心禅海,神机天纵。古人大事已明,仍有一个“如丧考妣在”,所谓“如丧考妣”者,悟后保任,随缘起修也。必历境锻炼,渐至根尘脱落,尚须打成一片,菩提道长,愿与仁者共勉之。顺祝寂照不二、法喜充满、新年吉祥!


愚 徐恒志 拜启


2000年12月29日


世春仁者慧眼:
   
寄老沪闵路之来函,已见到,知曾因病得益,确是观音大士、大愚师公不可思议的加持,亦是
仁者至诚忏悔,专心修法的感应;特别痛苦之后,进入空灵寂灭境界,此古人所谓“不经大死,不得大活”之谓乎!幸甚幸甚!但古人有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之说,则此乃万里长征中之一步也。
   
至于五个“何期”,乃真实证到,十分亲切,我在五十年前,亦曾经如此境界,但此皆光影门头,切勿认真。古人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指无法向人言说甘苦之味,惟当人自知而已。至于此“冷暖自知”境况,若认为指色身冷暖之变化,则误矣。
   
总之,祈仁者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若得少为足,或以为即此便是,则又被调弄矣,祈慧眼印证之。当仁不让是在智者!不一一,顺颂新年百益,法喜充满!
                       
  愚
恒志拜启


2月3日


世春仁者道席:
   
来函敬悉。所述“千座”终座之境界,诸境皆灭,无境依附,即此玄奥,其桶底脱落之先兆乎!我人本具无量光明,与诸佛同体不二,一旦根尘脱落,则菩提心中接佛光,光光互摄,缘起无尽,心佛不二,能所尽忘,虽华严境界,亦何多让,因本来是佛也。但去垢有深浅,光明有大小,既不能不敢承当,也不能得少为足。圆教初住菩萨,即能破无明,见法性,现身百界,八相成道,何况此后层层深进,非凡情可测。
   
归宗与南泉问答,均属弦外之音,不宜强作解会。昔华严禅师所谓:“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举心动念,又却不是也。”所谓“拟议即差”。六祖曰:“迷人口说,智者心行。”,此心行口说,亦属方便语,实际是“言语道断(非口说),心行处灭(非心行)。” 仁者且道是同是别?这个光景又是什么?
   
南泉问:“毕竟事作么生?”,已是“无事生非”,师打翻茶铫,亦只好不得已而用之。南泉不契,仍被境夺,师乃曰:“清水难消!”禅宗本系直指见性,人根渐钝,大慧禅师力主参话禅,此法不但用以起疑,亦以勘验学人,是否落着,是否上当?但法无定法,目前禅风,直指似比参话,更易得力,但也因人而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拟编写“勘南泉易,学赵州难”之宏文,略呈其所悟,饶益众生,岂不可乎!追忆元音老人,意弥善矣。
   
春寒料峭,诸多珍重!
大慧师偈曰:
   
转处孤危万事休,随缘得旨复何求。
   
群生造化乘斯力,一道灵光触处周。
   
即事即空无剩法,全心全佛有来繇。
   
填沟塞壑无人会,可笑骑牛更觅牛。
   
顺祝俪安,随缘自在!
                     

恒志拜启


2001年2月15日


世春仁者道席:
   
来稿拜阅,禅味清彻,难得之作。近因太忙,故未细细推敲,反正,皆弦外之音,不劳着意分别也。
   
遵嘱原稿不再退奉。“夹山参船子”公案写得比较生动,其中有数处似需改正:
   
1、第13页“望望皆明其所指”,“望望”是否“往往”之误。
   
2、“心风(光)临机制(诸门),应缘映影,为念为语”。似有漏字,较难读通。
   
3、筏船(28页)似用“划船”为好,筏是竹排用以代船者,乃名词,以用动词为好。
   
4、第29页“以及目前健在的徐恒志.........”此句宜删去,我乃凡夫,名不副实,以删去为宜.千万!
   
5、古人有“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之语,何谓“家珍”?不可说,不可说!
   
6、原文太长,可否略加整理,使进一步条理化,重点突出夹山明悟光景,仁者以为如何?原文不违禅意,投寄刊载,并无不可也。草颂法喜!附随笔一篇,供参考。
           
              

恒志拜上


2001年9月22日



世春仁者道席:


4月23日函已收悉。节日期间曾至宁波居士林讲法,回来后休息身心,迟复为歉!


《路途风光札记》已阅,甘味之言,有益学人。普作供养,功不唐捐。试透广照禅师文亦已拜读,以心印心,共沾法益。至于拟编议透公案百则,似可暂缓。千座以后,重在悟后起修,勤于奋斗保任,对三毒、五欲、六尘境界,均须一一透过,不为所转,所谓:“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功夫无止境,菩提道正长,多用实际功夫,实为必要。一般来说悟后正修,一破一切破,一证一切证,圆教行人本无定法,但对见思、尘沙、无明粗细惑业必须逐步打扫,圆教初信菩萨,已能现身百界,八相成道,况其上者乎;且试透之际,难免识神用事,故敝意目前以刻意除习、破无明、见法性为主要任务。了生死、证菩提是己躬下大事,仁者以为如何,愿共勉之。复颂法喜无量。


愚朽 恒志 拜启


2001年5月9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敬悉。关于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出处,自古来传说不一。有谓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谓此乃禅宗传心之根据,由来颇有争议。大藏所收之经论未记其言,而《五灯会元》、《联灯会要》等书则记之,历史拈之颂之者,亦复不少,《佛祖统记》亦引此说,议论纷纭,未略考据也。仁者拟三种处理,删去则不宜,因传说以久,“静观纷诤,则易搅混池水”,似以“对事不对人”,中道处理之。仁者以为如何!


“作答”言句,弥见禅思。尤以“颂祖”、“堕语”能发明心地,有益宗门,难得!夏日炎炎,请珍重。即颂法喜。


愚朽
恒志 拜启


2001年6月29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世春仁者道席:
   
来稿拜阅,禅味清澈,难得之作。近因太忙,故未细细推敲,反正,皆弦外之音,不劳着意分别也。
   
遵嘱原稿不再退奉。“夹山参船子”公案写得比较生动,其中有数处似需改正:
   
1、第13页“望望皆明其所指”,“望望”是否“往往”之误。
   
2、“心风(光)临机制(诸门),应缘映影,为念为语”。似有漏字,较难读通。
   
3、筏船(28页)似用“划船”为好,筏是竹排用以代船者,乃名词,以用动词为好。
   
4、第29页“以及目前健在的徐恒志...”此句宜删去,我乃凡夫,名不副实,以删去为宜。千万!
   
5、古人有“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之语,何谓“家珍”?不可说,不可说!
   
6、原文太长,可否略加整理,使进一步条理化,重点突出夹山明悟光景,仁者以为如何?原文不违禅意,投寄刊载,并无不可也! 草颂法喜!附随笔一篇,供参考。
           
     
      愚 恒志 拜上


2001年9月22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谨悉。愚见如下,谨供参考:


“大地众生业识茫茫”,于回头转脑处,分明识得。故仰山曰:这个便是业识茫茫。至于夹山辞行,犹频频回首。盖偷心未尽,以为“尚有他法”。船子乃曰:“汝将谓别有?”,覆舟而逝,乃知“有”后,死尽其偷心也。


故两者虽同喊“阇黎”,境界实有不同,正仁者所谓前者“依识染”,后者“依智净”。同样回首,境界天壤之别,然此惟悟后自知耳。


“作用八之幻相”,前稿已不复记忆,不知所云。“但心中之幻相犹在”,既知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不放下化空乎!若能不理,不久便得自在。草复,希慧照。此颂净安。


愚 恒志 拜上


2001年10月14日



世春仁者:


手书拜悉。《祖师掠影》亦拜读,实因太忙,未及细看,大体上是不错的。其中有涉及我名之处,已予删去,吾人学佛以谦虚冲淡为尚,名望愈大,祸根愈深,故需深戒,当为仁者所同意。


愚师事略,有碑铭一篇,可作参考,原文附奉,恕不再抄。[徐恒志上师作三代祖师碑铭,见《书简吟草》。编者注]顺祝新春吉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絮说》以见性为本,千言万语,万变不离其宗,藉教悟宗,借文字言语以为方便,使初学人豁开心眼,彻悟本来,故全文“画龙点睛”,不无是处。但就实而论,宗下诸书,不重义解,若妄加穿凿,反失本旨。故大慧宗杲禅师曾焚毁其师圆悟克勤禅师之《碧岩录》,亦不得以之苦心也。


尊作以教悟己则可,以此教人则有所不宜,此可为知己道也。(原稿附还,请收。)顺颂清凉。


愚朽 恒志 和南


2001年12月20日



世春仁者道席:


《絮说》经再次加工后,可供教友读之,各随其根性而得益,反正不着文字,不离文字,明悟之人无不可也。敝意如此,仅供参考。顺颂新年法喜。


愚朽
恒志 和南


2002年1月19日



世春仁者:


手书敬悉。愚近月来目力大损,寄来甲乙两篇尊稿,我没有细看。总的感到最好不要争论是非,越辩论是非越多,对于修行、了生死没有什么好处。尊意以为如何?年近九旬,襄残日甚,一切请见谅!复颂春绥。


愚朽 恒志 拜上


2002年3月24日



世春仁者道席:


《菩提心》复印稿已收到,因目力关系,大致阅读一过,觉内容很好,朴实、真实、生动,对禅观、修证,颇有帮助,《菩提心》全文刊登,非无故也。


千座已满,菩提道长,生死事大,愿与仁者继续共勉之。《谈禅》之文,不妨供养诸方共参,以酬佛恩。复颂法喜。


愚朽 恒志 拜启


2002年4月26日



世春仁者道席:


久未音闻,谅案牍备劳。知《议禅》样本将出版,以早日一读为快。写序问题,为满足雅意,当努力试为之,不当之处则请仁者修改之。但总是滥竽充数耳。此颂冬绥。


恒志 合十


2002年11月30日



世春仁者慧鉴:


《议禅》已于昨日收到。由于近来目力关系,看3页便停止。从所得的印象来看,仁者处处抓住本来,照顾灵明本性,是此议之特点,所议多有是处。但禅本无所议,所谓“动念即乖”,“拟议即差”,才落言诠,便非究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有少分相应。今开方便门,具智慧剑,出而议之,固无不可。然一落理路,便非究竟。尊议,苦口婆心,具见慧根,然行文上,似可再加以精练为贵。可有可无之语句,则以去之为宜。行文精当,更显本地风光。本文未曾看终,实因目力关系,仁者必能见谅。此书写来也模糊不清,甚觉歉然。复颂春安。


恒志 合十


2003年3月20日



世春仁者:


手书拜悉。“商榷”两份退奉,其中一份请直接寄交悟德师为妥。


关于灌顶事项,过去都是元音老人同意,经过当面传法灌顶手续,今后如何,只好看因缘,我们且不管此事。此祝秋安。


徐恒志(学生代笔)


2003年11月7日



世春仁者道席:


手书拜悉。从网上看,知仁者的作品已逐渐受欢迎,难能可贵。闻有人已达名闻名利养颠峰,一切都是因缘而已。缘生缘灭,有何真实!


仁者评论禅文稿,的确煞费苦心,也很不容易。祈保重玉体。新春将至,顺祝合俯吉祥,新春快乐!


愚朽
恒志合十


2005年1月30日



世春仁者:


手书拜悉。知仁者在网上时有参与,仗义执言,实甚难得。愚则对网上事一无所知,从来不管,仅知互相纷争,不外人我、是非,愚自病后,更不去用心力,得过且过而矣。法运亦大事因缘,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切听其自然。复颂清凉。


愚 恒志手启


2005年3月28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