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创办净土教观学苑 净土止观安心法

佛陀跟我们众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净界法师

    好,首先,我们看第一个,甲一的前言。

  前言。先看第一个解释标题,佛法修学概要有六个字。

  我们先解释佛。我们说学佛,学佛,那么佛陀跟我们众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什么是佛陀?可不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来做一个定义。好,我们看这个释名的地方,请合掌。

  所谓佛者,梵语佛陀,译云觉者。如《佛地经论》云: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花开,故名为佛。

  好,我们把这个经文作一个简单的消释。佛呢,他的原来的印度话叫做佛陀,那么这个佛陀把他翻成中文就是觉悟,他是一个彻底觉悟的众生。当然这个觉悟就是他心中有智慧,做什么事情是先有智慧的判断然后才有行动,他有观照力,誓愿力,才有行动。

  那么在《佛地经》上说呢,什么是佛呢?他能够对一切的法,这个法当然包括凡夫的杂乱法和也包括了圣人的清净法,那么一切的种相,这个种就是它的因地,这个相就是它的结果,对一切染净诸法的因缘果报,他自己能够了解,他也能够以种种方便法门来开导一切有情,使令众生了解。就好像一个人在睡觉当中,迷迷糊糊的他醒过来了,又好像莲花,打开莲花,如睡梦觉偏重在破恶,如莲花开,偏重在生善,破恶基本上偏重在自力,我们修行有内观外慈,内在的观照是破恶,外在的慈悲这个是偏重在生善。

  这个地方是说明一件事情,就是说,佛陀他也是有生命现象的,诸位我们看到佛陀的历史,他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他也是有一个明了性的,他也是有感情的,他也有眼耳鼻舌身意,他有六根的作用的,只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当然本体都是一样的,都是清净的空性,但是作用不一样,我们的明了心性是比较情绪化的,我们容易受自己的感觉来引导;佛陀的心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不受自己的感觉引导,他是一种智慧的判断,完全由真理来引导,该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这个地方就说明一件事情,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这个外道,或者说慈善事业,他也做很多慈善事业,但是你学了佛法以后,你行菩萨道,你也做慈善事业,但是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在做慈善事业那是一时的感动,他有恻隐之心,他看到悲悯众生,也触动他的这种恻隐之心,他会做一些利他的事业,这个叫做善念。善念它是由感觉来触动的,所以一定要有外境的刺激。所以他的心是不决定的,他有时候造善,但是有时候就不一定造善。换句话说,只要你用恶因缘刺激他,他就造恶。但是,佛法的觉悟就不一样了,佛法的觉悟,他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是决定性的,我一定要断恶,我一定要修善,我一定要度众生 。

  我希望我们净土宗人慢慢了解一个概念,我们心中所发的愿是有不同的,有些人他发愿求生净土,是我很想要往生,那么你这种情况是感情的,你这个是一时的相应一时的冲动,你不一定会往生。但如果你是经过佛法的训练,对三界生死如实的观察,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如实的了知,而做出一种智慧的选择,智慧的判断,你说我一定要往生,不管什么情况发生,就算来生给我做国王什么,通通没有用,这个就是善根啊。所以宗教师跟慈善家是不同的,慈善家是我很想要做善事,这是一个慈善家,菩萨的道是我一定要做善事。所以,你看受了戒跟没有受戒就是有不同,你有戒体。这个包括了你的智慧的观照,包括了你心中的愿力,誓愿力,观照力。

  所以我们学佛刚开始可能我们有些行为跟世间人看起来是相同,但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教育过以后我们心中是有观照力,有誓愿力。所以这个地方佛陀就是说,身为一个佛陀,他的内心是有一种决定的力量的,如睡梦觉,如莲花开,因为他已经对宇宙的真理,产生了觉悟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个先观察自己!

净界法师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那么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这从两方面和三方面来说。先看两方面的二义,那么二义当中先看觉察,然后再看觉悟,这两个一起念一遍:

  一、觉察。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

  二、觉悟。对所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

  那么这个佛者,觉也。其实应该知道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有两个不同的观照,有对内跟对外两种观照。所以佛法的光明有内观跟外观。从对内来说呢,叫做觉察。它能够觉察烦恼的障碍,就是这个贪嗔痴的烦恼,经常在我们内心当中活动,就像贼,就是因为这个我们好不容易做了很多功课,我们好不容易布施持戒,有很多的珍宝,但是你这个脾气一发了以后,你的这个善根功德就受到破坏了,就像盗贼把你的珍宝偷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方法,要把这个烦恼的障碍把它消灭掉,否则你永远都是在积集资粮,然后又把资粮给破坏掉,又积集资粮又破坏掉。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功德加以累计起来,这个叫做觉察。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我们跟别人没关系啦。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件事情,这个很重要,先观察自己,这个次第不能错。诸位,我们之所以很多痛苦,就是我们对人生的操作有问题,操作错误,这个很严重啊!我们最严重的错误就是遇到事情我们先看别人对不对,这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永远常在燃烧中,这个操作方式你不改变,你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你的正念永远培养不起来,因为你永远是向外攀缘,你顶多是个好人,你不可能变成一个道人。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的操作,第一件事情,发生第一件事情先内观,观察自己的烦恼是不是在活动,这是空观的智慧。把自己的自我意识空掉,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内调,你要内观才有资格外慈,对众生的帮助跟度化。所以这个觉察是第一件事情,你先把你自己的烦恼贼调伏了,这是第一件事情,这是空观的智慧。

  那么当然身为菩萨我们不能只是把自己安稳下来而已,我们开始外观,这个观呢就观所知障,所知的一切的现象,所知本非障,因障障所知。就是说,人事的差别这个不是障碍,但是我们没有假观的智慧,我们自己产生障碍。所以这个觉悟是一种假观的智慧,我们没有好好的学习一切法的差别的事相,就好像一个人在睡梦当中,糊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只有透过假观的学习,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

  我们在菩萨道的过程当中要学习两种智慧:一种是内观的智慧,第一道光明先照自己,第二道光明照别人,怎么样去帮助对方,但是第二道比较复杂,第一道比较深妙。空观的智慧比较深但是它比较单纯,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假观就不一样了,法门无量誓愿学,那甚深广大,你要学心理学,学科学,学人际关系,那菩萨道的所知障太广了,尘沙惑啊。如果你是走小乘的路线,你只要做一件事,内观就好。所以小乘佛法它不重视假观,因为小乘以出离心为根本,所以它生命的诉求以赶快自己离开三界为根本,所以小乘法是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事情越少越好;大乘佛法除了空观的内调以外,还要假观,调他,安住在多事多业多希望住。菩萨戒就是这样讲,你要广学无量法门,你不是让你自己离苦得乐,你还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当然,净土宗它偏重在内调,它的确偏重在内调,因为净土宗的诉求,净土宗啊,我发觉,它前半段走得有点像小乘,前半段,在娑婆世界这一块,你看印光大师说生死没有把握之前,少管闲事,是吧。所以净土宗在没有求生净土之前,他的行为跟小乘有点类似。但是他不完全一样,因为他心中有希望,他把利他的希望规划在到了净土以后,然后再怎么样回入娑婆度有情,他把利他这块往后,把那个往后延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毁谤了某一个法门,其实是你在障碍你自己!

净界法师

    所以在净土宗这一块呢,它偏重在空观的智慧,它对于利他这一块相对于藏传佛教,这种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转世的,你看藏传佛教他们那些菩萨不得了,你看看他们的佛学院内容,他们要学风水,学打卦,学算命,因为他要接触无量众生哪,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口味要求不一样,法门无量誓愿学。在净土宗,你学这个就杂修了呗,是吧。但是呢,诸位你要知道哦,我要提醒净土宗所有的菩萨你要知道一件事情,藏传佛教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总有一天这条路你要走。所以我们不能够去毁谤人家,你要随喜赞叹。为什么我们在修学佛法当中我们所需要的法不多,但是你学习要广,就是扩大你的胸量,你要先随喜赞叹,你要把未来的路先铺好,如果你毁谤了某一个法门,其实对别人没有影响,你障碍你自己啦。你说唯识学跟你没关系,你总有一天要成佛,你可以不学唯识吗?你可以不学中观吗?你可以不学华严吗?你学佛要通达无量三昧啊,那样不得了,那假观的智慧不得了,不是解脱道而已,你要菩提道啊。所以我们无量法门,我们可以不涉入,但是我们所有功德皆随喜。我们到了净土以后啊,我们自己内心当中随喜所有的功德,到了净土的时候,你亲近十方诸佛的时候啊,你的学佛的道路是畅通的,因为你随喜赞叹。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所以这个地方要很注意啊,我们今生走的路可能很短,但是我们必须为未来布局啊,你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成佛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你最好是先把这个道路先打开。所以我们在修学当中偏重在佛法概要,我们这次的主题,站在净土的角度我们也偏重在觉察这一块,怎么样善调其心,怎么样达到临终的正念,所以怎么样帮助众生这一块我们可能轻略的带过,我们只希望大家保持随喜赞叹就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悟性真常,了惑虚妄!!!

净界法师

    那么这个是讲到觉悟的内涵,接下来我们谈谈这个觉悟的次第,它的修学次第有三个次第。

  一、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

  二、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觉行圆满,穷源极底,行满果圆。

  我们在追求心中的光明智慧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这句话太重要了,这两句话是我们这一次佛法概要的重点中的重点。主要就是让你了解这两句话,你现在可能不很懂,没关系。但是你三个月以后你再来读这两句话,我希望你是真的懂了。

  我先简单的讲一下,悟性真常是开显真实,了惑虚妄是破除虚妄。所以整个佛法概要从净土宗的临终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是要做两件事,一个是破妄,一个是显真。破除颠倒妄想,开显真实的心性。这个是最根本的。那么这样的一种内调以后呢,我们如果还是有时间再来做觉他,以大悲心跟善巧方便来度化跟自己有缘的众生,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觉行圆满,把前面的自觉跟觉他两个都做到了这个就是功德圆满,当然我们偏重在第一个破妄显真。

  那么到了佛法概要的正见篇主题以后啊,我们先讲因果的善恶的概念,因果的思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因为你不能造太多的罪业,我们不可能永远离开所有的过失,但是你不能去碰这些,有些重大的过失是你不能碰的。净土宗虽然是随念,它不谈业力这一块,但是业力会影响你的心念,这两个它有关系。如果你罪业太重,如果你临终的时候障碍太大,因为罪业会让你身心世界产生极度的痛苦跟伤害,会破坏你的正念。所以我们先谈谈业力,我们怎么样趋吉避凶先减少过失,尤其是有些重大的过失你是不能碰的,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你千万不能碰,否则你光是业力这一关你就过不了。所以我们在正见篇,先谈谈怎么样断恶修善,怎么样趋吉避凶,先谈这一块,基础。

  那么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那么真妄的问题就是整个我们的主轴,怎么破妄显真。破妄偏重在空观,就是消灭我们心中的我执,法执,来消除我们生命中的对立,所有的烦恼跟妄想都来自于一个根本的思想,就是你的自我意识太重了,我们跟众生有对立,才会产生烦恼的,你没有对立不可能有烦恼。所以遇到问题消除自己的自我意识。

  有三个朋友,三个好朋友要出家,那么他们三个就选择一个很有名的禅宗道场去出家啦。当然古时候出家是要考试的,这个是要考试的。三个人,第一个人就到知客寮啊,知客师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出家呢,我爸爸要我出家,知客师,啪!打过去,你爸爸要你出家,你这个人一点主见都没有。第二个看了,第一个被打了,第二个就进去知客寮啦,说你为什么要出家呢,说我自己要出家的,啪!目无尊长,你爸爸都没有要你出家,你就自己要出家。那么第三个,第三个想两个都被打,第三个进去,你为什么要出家呢?我爸爸想让我出家,我自己也很想出家,啪!油头滑嘴。我想这个公案诸位在禅宗经常看到啦,其实会看禅宗公案的人啊,他会了解它的真实义,而不是那个假相,因为禅宗打你重点不在你说什么,他看你的念头有没有动,有没有对立心,有没有自我概念在里面。我们看禅宗的公案,往往他前面讲一句话是挨打的,后来他心静下来他要讲同样的话是没有挨打,是赞叹的。因为祖师会看到你内心,是不是仁者心动,你是不是安住空性不随妄转,他打的不是你的行为,打的是你的自我意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一开始就修福报,求福报,对你非常不吉祥啊!

净界法师

    所以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染没有慢慢调伏啊,你就一开始修福报啊,对你非常不吉祥啊。但是这句话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样不对,佛法的次第你搞错了以后啊,你是越修越糟糕,因为你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调伏,你福报修了老大,你福报越大你就越有自在力,你说什么都算,你的自心中的这个我啊,也慢慢的养得又肥又大,对你非常不利,因为你这自我意识是一切的烦恼障,业障,报障,这是轮回的根本,你怎么处理你的自我意识呢?

  你心平气和的看看佛法,其实佛陀教育弟子啊,刚开始修学佛法,你要先静下来,先大死一番,先做内调,不是要你马上去做善事,不是,虽然善事要做但是你不能马上做,你要先内心有某种程度的安住力,调伏力,然后才有资格从空出假,随缘去做你的慈善事业。但是你这样子以后,你有这种心地法门的摄持啊,你所做的善法那就不是善法啦,那叫波罗蜜,到彼岸啊。

  所以,印光大师讲一句话说,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为什么呢?因为你修福报没有做观照力,福报越大,别人对你恭敬越来越厉害,你那个自我意识就越肥大,临终的时候你就完蛋了。因为你自我意识很容易产生人事因缘的对立,一对立就带动了烦恼,烦恼就带动了业力,业力就带动了生老病死,你等于是触动了生死轮回的重要开关。

  佛法的修学,你要先内调,你才有资格去做善事。所以说为什么他要先自觉才觉他,这个次第是不能错的。好,那么我们把这个觉悟的内涵跟修学次第啊,简单的把这个纲要说一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心中有三道光明是我们该学习的!

净界法师

    我们这科讲到解释标题,先解释佛。佛陀的生命是万德庄严的,我们的生命呢,是充满着痛苦。当然这个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佛陀的内心世界,他比我们多了一道智慧的光明。我们缺乏智慧的光明,虽然我们有一种离苦得乐的动力,但是我们在快乐当中却陷入了轮回的生死果报,恶性循环。我们在享受快乐的时候,带动我们的烦恼,由烦恼启动了生死的杀盗淫妄的业力,由业力创造了老病死,在老病死当中我们又寻求快乐又带动了新的烦恼,这个就是生死轮回的恶梦,我们很难醒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佛陀出世了,那么佛陀当然他是没有生死轮回,他是以愿力来到人世间。那么佛陀跟我们的差别,他心中有三道光明是我们该学习的。

  第一个空观的智慧,佛陀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用空观自调,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观察他的身心世界是无我无我所的,佛陀的生命只有一种菩提的愿力,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说我怎么样,我怎么样,没有这种概念,他没有对立心的。

  第二个,假观的智慧,佛陀照了自己以后,开始照一切众生。他知道众生差别的根基,知道每一个众生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他知道怎样去教化每一个人,这个非常不容易。假观的智慧是最难的,因为甚深广大。我们看佛陀成佛三大阿僧祗劫,空观只要修一大僧祗劫就够了,我们要花两大阿僧祗劫来修假观,广学无量法门,通达一切无量的三昧,才可以成就万德庄严的佛陀,要花三分之二的时间来学假观。当然从往生净土的角度,假观的智慧是不着急的。我们要做的是第一件事情,先求往生。所以在凡夫位你以空观智慧内调,是我们修学的重点。人生短暂,你不能什么都去学的,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了,你要抓紧时间去学习跟临终正念有关的,而这个就是我们的上课主题,怎么样破妄显真,怎么样消除颠倒,就是以空观为根本,那么当你空观的智慧跟假观的智慧达到平衡的时候,就是顺入中观了。所以我们成佛之道,从长远的布局来说,我们应该具足空假中三观。但是就着今生的重点,偏重空观,因为以了生死为第一要务,是这个意思。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