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你要知道来如何判别降服五阴魔境

五十阴魔之四十:计五现涅槃

净界法师

辛十、计五现涅槃

  他执着在三界当中,有五个处所的安乐,常住的、是不坏的,就是涅槃。也就是说,他认为三界当中就有涅槃,不必离开三界要灰身泯智才会出现涅槃。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

  他就在想阴破坏,行阴现前的时候,他在行阴的生相念念现前的时候产生了执着。他认为生命是以生为本,不是以灭为本,他认为灭是暂时的,一个人暂时的消灭,但是终究要生起的。所以他从长久的生当中,他就发觉在三界当中,有五处不生不灭的涅槃存在。所以他的这个执着跟他的思考模式有关系。

  分别其相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五处涅槃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讲到六欲天,他以欲界的六欲天为正式的转依,转依,我们生命的究竟依止处,也就是涅槃的意思。

  为什么他会认为六欲天是涅槃呢?因为他观见圆明,生爱慕故,他以他的天眼通来观察六欲天的依正二报,不管他依报的宫殿是何等的庄严,他身心的正报是充满了光明,而这光明是超日月。所以他认为六欲天的依正二报,是值得我们爱乐心慕的,这就是涅槃了,就是一种究竟安乐处。

  或以初禅,性无忧故。

  或以天眼通观察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地,他已经没有三界的忧恼,而受种种的喜乐。

  或以二禅,心无苦故。

  或认为二禅定生喜乐就是涅槃。为什么呢?内心没有微细的忧苦。

  或以三禅,极悦随故。

  离喜妙乐地,身心世界种种的妙乐现前,这就是最殊胜的涅槃。

  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他认为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他能够舍除痛苦,舍除快乐,而且更重要是,不受轮回生灭性故。因为四禅有一个特点,大三灾不能破坏,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在坏劫破坏三界的时候,四禅不可破坏,不受轮回的生灭性故,所以他认为四禅是究竟涅槃。

  因为他执着这五处是涅槃,因此而迷失了有漏的生灭果报,把有漏的果报当作无为涅槃的理解,而依此五处的涅槃来当作最胜依故,最清净的人所依止之处。而最清净的人是佛陀,他认为这就是佛陀依止的处所,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

  他也是一种颠倒的邪见。前面从生灭当中他是执着灭相,这个是执着生相。

  《般若心经》告诉我们,观一切法空的时候要远离六相,大乘佛法的空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体性上远离生相灭相,在相状里面,远离染污相跟清净相,在作用方面,远离增加跟减损相,这六相都要远离,这样才能够契入中道实相。

  我们一个人的执着……你正念真如的时候,真如是无相的,但是我们无始劫来熏习很多、很多的色受想行识,很多很多的想法这都有相的,会把你过去的想法逼出来。你看有些人他过去生就比较悲观,他在修禅定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断灭的思想,有些人是主动积极乐观派的,他就会产生常见涅槃的思想。这都跟你过去的种子有关系,你一不小心你就被你自己骗。被谁骗呢?被过去的你骗。因为这些色受想行识就是过去你造作的痕迹,你现在要把这垃圾清掉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前面十种的行阴,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显现出来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要把你心中的觉性启动起来!

净界法师

    庚三、结过劝示

  佛陀结示过非,劝勉我们要好好的注意。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

  前面的十种魔境是怎么来的呢?

  这十种心中的狂解(邪见)颠倒,都是我们在行阴的时候,用心交互,我们同时在正念真如,我们以空假中三观来照这一念心性,观察这一念心性当下即空、即假、即中的时候,这时候跟行阴的相貌真妄交攻显现出来的。

  这地方的五阴魔境还是你自己显现出来的,自己骗了自己。

  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一般的众生他遇到这个相貌,他当然不会回光返照,只好心随境转,就以迷惑当作正解,就以为自己成就圣道,或认为自己就是断灭,大妄语成,终究堕入无间地狱。

  诫令保护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销息邪见。

  佛陀劝勉我们一定要将佛陀真实的法语,在佛陀灭度以后的末法,魔强法弱,要使令一切修止观的众生,都能够觉了斯义,对这十种的魔境要如实的觉了,用智慧来观照。绝对不要使令你内在的心魔,引生你重大的罪障。孽,祸害的根源、罪业。保持我们止观的功德,也保护修行的大乘善根,来消灭我们心中的邪见。

  劝修真道

  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开导修止观的众生,能够开解真义,真实了解诸法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实义,对无上道不遭外道邪见的歧路,心中也不要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成就自利的功德,作众生清净的标指,指利他的功德。

  这段经文的意思说,这段经文佛陀讲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说,我们要不修止观,当然什么事都没有,我们就顺着过去的习气,我过去做什么,我现在还做什么,顺从五阴,五阴要你干嘛,你就干嘛!所以你跟五阴两个就处得非常好,你也喜欢它,它也喜欢你。但你一旦要修行,这事情就麻烦了,有人不肯。你过去生当中所熏习的感受、想法,它不同意了!就是所谓的用心交互,真妄交攻,所以你一旦要修行,你肯定有事情。你说,我修行的时候风平浪静。你没有修行,因为你风平浪静,表示你跟五阴两个是和合无争,这样才会风平浪静。五阴的方向是顺生死流,你是顺涅槃流,这两个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真妄肯定是要去交攻的嘛!交攻的时候,它一定把你过去储存的垃圾表现出来,这每一个修行人迟早要面对的。

  佛陀只告诉我们一个观念,怎么办呢?只有一个方法觉了斯义。佛陀并没有说你要把谁断掉,就是启动你的觉悟。

  诸位,《楞严经》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佛陀只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你要把你心中的觉性启动起来,不迷、不取、不动,只有不迷最重要。五阴不可怕,但是你一迷惑的时候就变成很可怕。色受想行识,它只会在你颠倒的时候活动,你越颠倒它越喜欢,但是光明一出现的时候,它就消失掉,五阴就像露水一样,太阳出来它自然消失掉。奇怪,我明明刚刚有这种感受,我们过去也经常有这样的经验,我很想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我去拜佛静坐的时候,诶!做这个没有意义的,但是当时我真的很想做。是怎么回事呢?五阴的活动,它是欺善怕恶的,只有你颠倒的时候它对你有作用,你心中光明一出现的时候,五阴就完全消失掉。

  我们修学佛法最重要是你能够加强你的观照力,你不能要求烦恼不来,不可能!烦恼它不会放过你,你过去一天到晚跟它在一起,它现在是你的好朋友,熟境界,肯定放不过你。所以在这地方最重要就是觉了不迷,你一定要事先知道,经常保持觉照的功夫,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你一定要把手电筒打开来。修止观的过程当中,你心中一定要保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行人要先否定自己的感受!

净界法师

    我们修行人啊,有些人修行很快,很快就进入状况,有些人他的修行,他很用功,善根也很强,方法也对,但是他就是跟过去的烦恼妄想纠缠不清,跑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呢?方法错误!你一个人要进步,我刚刚讲过,你不能太肯定自己,你肯定自己,你过去的烦恼习气正是大欢喜。

  蕅益大师提醒我们末法众生要先修空观,再修假观,再修中观。修行人要先否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你动一个念头,你要告诉你自己,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先否定它,不管对不对,先否定它,不是这样子、事情不是这样子。如果它是真实,你否定它,时间久了,它还是会出现,因为真理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妄想你一否定的时候,他就消失了。如果你否定以后他就消失,那真的是妄想,如果你这个想法是真实的,它经得起你否定。就像智者大师说的,你遇到相状的时候用火去烧它,如果是真金它不怕你火烧,你这想法是随顺真理的,你否定它,它还是会出现,但是它不是真金,你一烧它就消失了。

  所以你一个修行者,尤其是初学者,诸位,你要能够在菩提道当中一路走过去,一定先用否定的法门,你一定要否定你自己的想法感受,你才能够进步的,你会进步很快。否则,你会觉得好像修行很久,原地打转,昨天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明天也是这样,因为你就是一路的肯定你自己,所以你就很难改变,很难超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阴魔境——明识阴境(一)

净界法师

    第130卷 讲义296面

  己五、明识阴境

  前面的色受想行完全消灭,这时候识阴现前。识什么意思呢?我们内心最深处那个微细的明了分别的功能,前面的行是造作迁流,这个识就是了别,明了分别。

  (分三:庚一、总示阴相。庚二、别明发相。庚三、斥邪结正)

  庚一、总示阴相

  拢总的指示识阴的相状

  (分四:辛一、结前行阴尽相。辛二、正明识阴区宇。辛三、悬示识阴尽相。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辛一、结前行阴尽相

  本经在整个结构当中,它就是一直在分别我们生命真跟妄的问题,其实《楞严经》就在讲二件事,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妄的,这二件事情。真实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讲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现前一念心性,这是真实的。但这真实的心性当它一念妄动以后,我们就出现了五种的虚妄相,色受想行识。色是最外层,然后受想行识,好像我们穿了五件衣服一样,色阴破坏了受阴现前,受阴破坏了相阴现前,乃至于行阴破坏了识阴现前,五阴的现前它是一层一层的。

  前面行阴它穷尽的相貌是什么?我们一个人把生灭的力量破坏以后,到底他的行阴穷尽是什么相貌呢?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啰,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他一个人在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的过程当中,他的行阴穷尽是什么相貌呢?

  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

  这时候一切有为世间的体性,包括幽隐轻微的生灭扰动之相,而这种扰动之相是一切有情众生一种生灭的根源,叫同分生机,机就是生命活动的开始,像一个开关一样,你一打开它就开始活动,你把它关掉它就不活动。这整个生命活动的根源,他突然间完全破坏。

  这是什么意思呢?

  沉细纲纽,补特伽啰,酬业深脉,感应悬绝。

  补特伽啰是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当中深沉微细生命的纲纽(开关),生命流动的开关消灭了。为了酬达业力,这种微细的流动,行阴整个消灭了,整个三界因果的感应,完全断除穷尽,感应是因果的感应,完全断除穷尽。

  行阴到底它扮演什么角色呢?

  行阴我们不容易感觉,譬如我现在有一个感受,我有一个想法,这很容易清楚。那行阴代表什么?我们常常说,生命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从现在也会流到未来,既然是水流,那有时候这波浪打得很漂亮,有的波浪打得很丑陋,这我们就不管。问题是那个水流为什么会流动,它为什么会从过去流到现在?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那个水流流动的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看大海它不断的在动,那个动力是哪里来的?生命的水流它的流动力就是行阴,所以行阴一破坏的时候……我们前面在讲耳根圆通的时候,讲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生灭就是行阴破坏以后,寂灭(第八识)现前,第八识是个寂灭,微细不流动的水流。

  当然这个地方还不是真实的心性,所以古人说:莫谓无念便是道,无念犹隔一重关。无念其实就是第八识现前,真如它不是无念,真如它是无住而生心,它无念中而有念,有念中又是无念,它是即空、即假、即中。但是在行阴破坏以后它的确,这个修行者他完全进入到一个无念的状态,因为他生命的水流的力量完全被破坏了,酬业深脉,感应悬绝,那个推动因果招感的力量完全消灭,这时候叫行阴穷尽。

  辛二、正明识阴区宇

  识阴是什么相貌?

  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前面是把整个行阴破坏了,这以下是把识阴的相貌表现出来。

  于涅槃天,天指的是真如佛性。这时,对整个真如佛性将要大开明悟,还没有明悟,但要明悟。讲出一个譬喻,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公鸡天亮的时候叫三次,他这个是最后一次叫,这时候你远远的看到东方,往东方看过去光明之色已经出现,也就是说太阳将要出来,但是还没有完全出来,但是已经将要出来。在整个昏暗的天地当中,已有精色,已有一些少许的光明之色出现,这个就是识阴。

  表现在我们整个身心世界是怎么回事呢?

  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

  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什么叫做虚?虚就是他不再有感受,受阴破坏了叫虚,他已经不受一切法,静寂静,不再有妄想,想阴破坏叫做尽。无复驰逸就是不再有生灭迁流,这就是行阴破坏。所以在整个见闻嗅尝觉知,受想行三阴完全消灭。所以他的内六根外六尘,是湛然光明合为一体,入无所入,内六根外六尘完全没有能所对立的差别。

  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

  他能够深达十方世界有情的十二类生,生死流转以来它的根源在哪里?它的根元是第八识,第八识的执受。他能够观察生命执受的根元,而且不再招感三界的果报。

  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在十方世界已经在诸生命差别当中找到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指的是什么呢?

  古德解释说:识阴的共同点就是六已销,一未亡。因为我们过去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六根的障碍破坏了,但是一精明现前。但是这个一精明,还不是真实的真如本性,所以这个一还没有销亡,但是六根已经销亡了。

  第八识的精明之色,已经不再隐没不现,而是分明的现前,识精元明,清楚的现前,识阴微细的相状也完全发明出来,这就是识阴区宇。

  唯识学认为生命的缘起是有三能变,真如不守自性以后一念妄动以后,变成阿赖耶识,叫初能变,变成第七意识叫二能变,执我,有一个我的感觉,到了前六识开始对外境了别。而这样的一个第八识正是我们很微细、很微细的障碍。从唯识的角度,万法唯识,所变现的万法是无量差别的,但是能变现的心识是没有差别的,而这能变现的心识正是第八识现前,所变现的万法完全消失,完全摄用归体,这时候生命只剩下一个明了寂静,寂静又明了的心识,但是这个无念的心识还不是真如,还有一个薄薄的障碍存在,还有一个根本无明,一念的妄动存在,但是他已经把整个生命的差别相完全消灭,所以在整个十方世界当中,已获其同。

  三能变:

  (1)异熟能变,又称第一能变、初能变,即第八阿赖耶识。(2)思量能变,又称第二能变,即指第七末那识。(3)了境能变,又称第三能变,全称了别境能变,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阴魔境——明识阴境(二)

净界法师

    辛三、悬示识阴尽相

  什么叫识阴穷尽之相呢?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在整个众生所招感的生死果报当中,已经获得一个共同的心识(指第八识)。假设你在第八识中继续用功,照样观察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继续往前走,最后会怎么样呢?

  销磨六门,六根的差别功能消灭掉了,合开成就,六根一合就是识精元明,开的话就是六根。所以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六根互相的通达,而且六根能够互用,眼睛能够听,耳朵也能够看。在整个十方(器世间)世界跟有情(正报世间)众生,就像琉璃宝一样,身心世界内外是光明透彻,唯一心性,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识阴是我们最微细、最微细最后的一道障碍,它的相貌是明了而寂灭。它差在哪里呢?我们经文来看,它还有一个内外的对立,有一个能变现的识,一个所变现的万法。所以当我们把能所完全破坏以后,内外明彻,这时候就真如本性现前。就像古人说的: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菩提。不但我的心识无上菩提,所变现的山河大地也是无上菩提,能所双亡,这时候妙用现前。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识阴是怎么来的呢?

  罔象指的是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如幻如化的假象,虚无,前面的罔象指的是作用,虚无指的是它的体性,它的体性是空寂的,一种违背真如的妄想,以为其本。

  本经用罔象、虚无这二句话来形容第八识是非常的恰当。因为第八识它的功能就是集起,它在因中集合前七识的种子,在果中它生起前七识的现前,从因地上它集合前七识的种子,所以它是虚无的,它体性是不真实。什么叫第八识?它就是有很多、很多的种子集合在一起叫第八识,它没有实体的。比方说,什么叫净律学佛院?就是有很多人结合在一起叫净律学佛院,如果这些人全部散开了,就没有净律学佛院了。净律学佛院这个假名是安立在很多人集合在一起,产生一定的作用才叫做净律学佛院。第八识就是把我们过去善恶的功能集合在一起才叫第八识,所以它的体性是虚无的,它变现作用的时候是罔象的,是如幻如化的。

  所以你从罔象、虚无这二个字,你就能够去体验第八识的体性跟相状。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十阴魔之四十一:因所因执

净界法师

    庚二、别明发相(分十:辛一、因所因执。辛二、能非能执。辛三、常非常执。辛四、知无知执。辛五、生无生执。辛六、归无归执。辛七、贪非贪执。辛八、真无真执。辛九、定性声闻。辛十、定性缘觉)

  辛一、因所因执

  因,他认为识阴是一切万法生起之因,也就是万法的究竟依止处叫做因,他这样认为。所因是一切万法是从此而流出,万法是所因,第八识是能因,它产生这样的执着。

  心游两边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阿难当知!修行大乘真如三昧的过程当中,这个人已经能够穷究行阴生灭之相,穷诸行空的意思是把行阴给消灭了。这时候第八识的识阴现前。八识是什么相貌呢?已灭生灭,这时候整个生命的流动之相完全停下来,第八识是一个寂灭的相状。但是这个寂灭缺乏什么呢?而于寂灭精妙未圆,在这识阴的寂灭当中,他精妙的真如本性却还没圆满通达。

  第八识跟真如本性差在哪里?真如本性能够生起妙用,第八识不能生起妙用。

  所以讲他在寂灭当中,那精妙的作用还不能够现前,第八识的相貌是这样。

  迷执成堕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沕+曰),能入圆元。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婆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这个人他在识阴现前的过程当中,他就在禅定中观察自己的六根身之间的隔合。他已经能够开合自在,六根能够开能够合,他也能够跟十方众生诸类通觉,他能够进入到众生共同的知觉,因为一切众生都是从第八识流露出来的,所以他能够跟一切众生同一个知觉。

  这地方诸位要知道,他没有说跟十方诸佛同一知觉,这一句是关键。识阴是跟十方众生同一知觉,但是跟十方诸佛不同一知觉。

  觉知通(沕+曰),能入圆元。

  彼此的知觉是互相周遍圆满的,我周遍到你的地方,你也周遍到我的地方,能入圆元,圆元就是第八识,圆指的一切众生是互含互摄的,元指的是一切众生的依止处。

  他就在这样的一个圆元当中,若于所归立真常因,对一切法所皈依的的第八识把它当作是真实常住的因,而产生坚定不移的理解。这时就堕入因所因执,认为第八识是阴,一切万法是从第八识所生起,堕落到外道娑毗迦罗(黄发外道)他们所说的冥谛,一切法都是冥谛所生的,最后还归冥谛,成为外道的伴侣,迷失诸佛菩提的功德,亡失大乘的正见。

  结成异种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这就是安立第一个有所得心,第八识当作一切法生起之因,也以第八识为一切众生最后皈依之果,违背了大乘的圆通(真如本性),而背离了涅槃的功德,生在外道种性。

  这段经文,非因计因,他认为第八识是能生,一切万法之所生。

  这一句话学过唯识会觉得,对啊!唯识就是这样讲,你怎么说他是外道呢?

  我们还是那一句话,佛法讲万法唯识,它是要破唯识的,唯识学它是安立唯识以后破唯识的。佛陀告诉我们第八识变现一切法这是不正常的,有情众生的根本就是第八识,所以佛陀讲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是说,这是不正常,你要破的,但是外道是认为这是正常。同样讲一句话,口气不同,诸位懂这意思吗?外道认为第八识变现一切万法这就是真实相。佛陀说:万法唯识,是因为你颠倒,所以你才有阿赖耶识,所以你要把阿赖耶识破掉。

  蕅益大师讲一句话讲得好: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

  阿赖耶识是生死的根本,佛陀是把这个根本讲出来,佛陀的目的要你把这根本拔掉,外道是认为把这根本当真实。讲的话口气一样,但是目的不一样,所以诸位要体会,他讲这一句跟唯识学讲的话完全一样,但是唯识讲这一句话的目的是要破它,外道是要建立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