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邪之别 阿含经概说

入流

《杂阿含经》一三五一经 白话:

佛陀居住在迦兰陀竹园的时候,另一个比丘居住在恒河旁的树林中。

就在比丘经行的时候,恒河附近村落有一妇女,因为被夫家舅姑责备,就默默的走到河岸边,准备投河自尽。良家女面对滔滔恒河,哀伤的说道 :「恒河我今欲,随流徐入海,不复令舅姑,数数见嫌责!」意思是说,恒河是我的怀抱,随着恒河水,我可以随流入解脱的大海,再也不必忍受舅姑等人的挑剔指责。

比丘听到妇女哀叹的偈言,心想 :「我何不也以偈言来规劝她呢?」于是比丘以偈语说道 :「净信我今欲,随彼八圣水,徐流入涅槃,不见魔自在!」意思是劝良家妇女,不要为一时的因缘而想不开,要向往清净的信仰,进入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圣道的支流,才能进入涅槃的圣流。

比丘说完这段话之后,即静默的进入禅定当中。

启示:

天下没有不能解决的事情。自杀是弱者的行为,是对生命意义无知的表现; 自杀不但不能求得解脱,反而「死更不如生」。因为自杀也是杀生,犯了杀业就要受杀生的业报。世间有许多解决问题的管道,譬如奉行八正道,就能解脱烦恼,获得自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人间的佛陀

《增一阿含经》三○○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当天人享尽了他的福报,会有五种情况出现 : 一、天人头上顶戴的璎珞华冠,会自然萎缩凋谢 ; 二、身体穿着的衣裳会由华美亮丽变成垢坌污秽; 三、身体的气味由香转臭,汗流不止 ; 四、不乐本座,常常感到坐不安稳 ; 五、围绕在身边歌舞欢笑的天女,一个个的四散奔离。」

当时有一位夫人,听到佛陀这番话,内心非常忧愁恐怖,他胸叫唤,来到诸天人的面前,告诉其他的天人们 :「你们大家要赶快找寻将来投生的安稳住处,才能获得善利,否则天福享尽,就要堕落恶道了。」天人们感到惊慌,大家都生起警惕的心。

这时候,有一比丘请问佛陀 :「三十三天的人要怎样才能得生善处? 怎样得到善利? 又怎样的安住善业呢?」

佛陀说 :「人间对天人来说是一个善处。想要得到善利,必须投生在人间具有正见的家庭,亲近良友、善知识,于佛法中增长信根,才能得到善利。至于如何安稳善业? 则必须要剃除须发,以坚固的信仰心,出家学道 ; 学道还要六根具足,持戒清净,在生活中奉行佛法,并且要常常经行、闻法、禅坐,才有可能。」

佛陀继续说道 :「比丘! 三十三大的天人耽着五欲的享乐,他们当以人间为善趣。如果能依佛法出家,达到无学位,尽除愚暗,就能通达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无碍智慧。比丘!诸佛世尊都是在人间成佛,并不是在天上。不论是过去世、现在世,还是未来世都一样。所以,比丘们! 假如你们寿终命尽,应以人间为善处。」

又有比丘问道 :「佛陀! 比丘应该要去向于哪一个善道呢?」

佛陀说 :「息灭贪嗔痴烦恼的寂静涅槃处,是比丘的善道。你们应当寻求方便,得至涅槃。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释迦牟尼佛初成佛道的时候,帝释天请问佛陀 : 「我应该以哪一种饭食来供养佛陀呢 ? 是用人间粗糙的饭食,还是用天上精美的自然之食呢?」

佛陀说 :「可用人间的饭食。因为我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修行在人间,在人间成就佛道。」又说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善果,所有一切贤圣道果,都是依于人而能修证。」

佛经中说,人有三种特性胜过天人 : 一、勇猛胜 : 诸天耽嗜欲乐,人类则能耐苦 ; 二、忆念胜 : 诸天不肯用心思惟创作,人类则能思惟分别一切法,使智慧累积增胜; 三、梵行胜 : 诸天耽于逸乐,不复增进善业,人类居于凡圣、苦乐之间,容易起自觉而向善。可见得出生在人间,是多么的殊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小恶不可轻

《杂阿含经》一三三五经 白话:

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僧团中有一比丘罹患眼疾,有人建议这位比丘可以用鼻子嗅闻红莲花的香气,眼疾很快就会痊愈。于是比丘前往莲花池畔,迎风而坠,随风嗅香。

这时,池神出现,喝斥他说 :「你怎么可以偷盗我的花香?」

比丘很无辜的说 :「我既没有破坏莲花,也没有摘走莲花,我只是迎风而坐嗅闻莲花的香气,这能算是偷盗的行为吗?」

池神说 :「不予而取就是偷盗的行为,没有经过我的允许,便擅自闻香,怎么说不是盗香贼呢?」

就在他们对话的同时,来了一个俗人,这个人不仅把莲花摘下,还撷取好多的藕根,把莲花池践踏得泥泞四溅,然后扬长而去。比丘看傻了眼,不禁对池神说道 :「你看! 那个人不仅采摘莲花,还把莲花的根部掘走,你为什么不去阻止他,却偏偏要来指责我的不是?」

池神这才说道 :「你没有看到吗? 那狂乱的恶人,譬如一块黑布,在黑布上面沾一点墨汁,也不会觉得它脏。如果是一匹白布,即使是一小点的污秽都会看得清清楚楚。譬如珂贝有了一个小黑点,是非大明显的。一个修行的人要自求清净,才能远离烦恼的系缚。修行人如毛发之恶,在一般人看来,有如高山的巨大。」

比丘闻言不禁惭愧 :「善哉! 善哉! 感谢池神以道义劝告,请您今后常常为我讲说佛法真义。」

池神笑说 :「我又不是你买的奴才,为什么要常常跟随在你的身旁? 只因为你是一个清净的修行人,所以我才特意贡献一些对你有帮助的良言。」

此时,比丘闻其所说,心生欢喜。于是离开莲花池,独坐静处,专精思惟。不久,断诸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启示:

般人对修行人的要求会比较多。反观世俗之人,每天吃喝玩乐,抽烟喝酒,在街上大呼小叫,也不见得有人会去注意。但是身为佛教徒或是修行者,人们就不是这样的看法了,只要你稍微讲话大声一点,旁人或许就会指指点点 :「你是个持斋的人,怎么可以讲话这么大声? 」、「你是个拜佛的人,怎么还抽烟喝酒?」、「你是个修行人,怎么可以发脾气?」所以,估为一个佛教徒,唯有时时省察自己的身心行为,才可以成为大众的榜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人中第一

《杂阿含经》一二一八经 白话:

有一天,容色美妙的天子,在清晨乍现鱼肚白光的时候,来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拜望佛陀,他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全身放大光明,遍照祗园。

天子请问佛陀 :「什么是人的基本拥有? 什么是人的第一伴侣? 要以什么养活生命? 众生以什么为依靠?」

佛陀回答说 :「人的第一需要就是土地和房屋; 最重要的伴侣就是贤慧的妻子; 饭食是生活离不开的资养; 业力则是众生永久的依靠。」

天子听了佛陀的开示,非常的欢喜,感到每次见到佛陀,都有一种喜获涅槃的觉受,让他远离一切惊怖,超脱世间的恩爱。


启示:

所有花卉当中以牡丹花最美丽; 鸟雀当中以孔雀下最为炫丽; 人类最忠实的动物是狗。而人以什么为第一呢?

世间有人以夫妻情爱为第一,有人以父母的言教为第一,或有穿上美丽的衣服才是最好,或是能住在窗明几净的舒适房子最重要。有的人则认为饮食美味最重要,也有人只要有一部性能优良的车子,让他觉得很神气才重要。可以说每一个人心中的第一价值各有不同。

人以什么为第一? 因喜好不同,就有许多的差别,而唯一不变的依靠就是业力。人生就好像一串念珠,一颗颗念珠,代表着众生一期一期的生命,就是这个线(业),把所有流转轮回的生灭圈在一起,因为有业力才有我们整个的生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难遭难遇

《增一阿含经》一六○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有两种人出现世间为一般人难以得遇。一种是懂得佛法,能讲说佛法的人; 另一种是听闻佛法之后,能受持的人。所以,比丘! 你们应当学习说法,应当随时听闻佛法。」

启示:

生活在边地的人,不曾听闻过佛法,即使有缘听闻,也不一定能够相信接受,因为他们身处蛮荒,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再加上本身善根福德因缘不具备,学道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佛经记载 : 不得遇佛,不能听闻正法者有八种障难。

一、地狱难。

二、饿鬼难。

三、畜牲难。

四、长寿天难。

五、边地难。

六、盲聋瘖哑难。

七、世智辨聪难。

八、生在佛前佛后难。

因此,我们能听闻佛法,这是多么稀有尊贵。我们听闻佛法,受持佛法,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能讲说佛法。

怎样才能算是法师? 说法的人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这是有一定资格限制的。能引导众生修行的人称作说法师,关于法师的资格,据《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载,必须具备十种德行,即 : 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等十法,才能成就众相圆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饭食观想

《杂阿含经》1208经 白话翻译:

有一天深夜,通体光明,容色绝妙的天子,来到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天子在佛前顶礼之后,请问佛陀:“比丘离群独居在山窟、林树下的寂静处,一心修行清静戒行,他们过着简单清贫的头陀生活,而且一天当中只吃一餐,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身相庄严,容貌颜色鲜明呢?”

佛陀回答:“因为他们不愁念过去,不求索未来,在饭食的当下正念正知。因为他们在吃饭的时候筹量而食,做观想的心地功夫,所以他们的容貌颜色鲜泽,精神饱满。

假如他们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事,著心驰想,对过去已发生的事,心生忧悔,就譬如那新生的茅苇,剪下来于日中曝晒,不久就会被愚痴的火自我煎熬焦干。”

天子听了佛陀的开示,非常欢喜,感到每次见到佛陀,都有一种喜获涅磐的觉受,让他远离一切的惊怖,超脱世间的恩爱。

启示:

《佛医经》记载:“食有五过: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淫;四者不能讽诵经典;五者多着世间。”所以,饭食观想,不仅是修行,或者只在佛堂恭敬礼拜。修行在饭食间,在行住坐卧间,在日用生活当中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