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邪之别 阿含经概说

佛如善导

《增一阿含经》三八五经:

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陀国恒河边。

佛陀比喻说 :「就好像一个愚笨的牧牛人,要把牛群从恒河的此岸过渡到对面的彼岸,但是却不懂得观察河流的深浅,轻易地就把牛群驱入河中,并且让瘦小的乳牛先走,而这些小乳牛极为羸弱,他们在水中摇摇晃晃,不是被河水冲走,就是溺毙,根本无法到达彼岸。其实,牧牛人将不瘦不肥的中等牛群驱入河中,也因不谙深浅无法过河而生苦恼。最后才将大牛驱入河中,但仍会被困在河流当中。

我僧团的比丘也是一样,心意暗钝,没有智慧分别生死轮回的根本,不能认识佛魔的分界,一心要越渡生死的河流。比丘不坚守禁戒,就会被魔罗波旬乘机打败; 跟从邪道,却希望以求得涅槃,这是不可能的。自己造罪又牵引他人堕落罪业之中,就譬如那愚笨的牧牛人。

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牧牛人,要帮助牛群渡过恒河,他一定会观察河流的深浅置,让大牛先过河,以利分辨寻找最有利的轨迹,之后再渡中等的牛,最后才让小牛随从其后,如此,牛群才能全部安全的渡过恒河。

比丘! 成就正觉的佛陀也是的,佛陀善于观察今世、后世,能知生死大海、佛魔的路径,能以八正道越过生死之难,譬如牧牛人善于引导牛群,只要让一头大牛走上正道,其他的牛就知道如何跟随。我的弟子也是如此,能尽有漏烦恼,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以身作证而自游化,度魔境界至无为解脱,譬如有力的大牛,越渡恒河到达彼岸。

我声闻弟子断五下结,成阿那含,度魔境界至无为处,譬如不肥不瘦的中等牛,得渡恒河而无阻碍。我斯陀含弟子断三结使,薄贪痴,来此世间,尽苦际,断魔境界直至无为,譬如瘦牛渡彼恒河水。我弟子须陀洹,断三结使,度魔境界、生死之离,譬如小乳牛随从母后而得渡。

因此,比丘! 你们应当专心一意,以不放逸的精进行,成就贤圣八正道,依圣贤道,就能渡过生死大海。

那个愚笨的牧牛人就好像外道梵志,自己溺在生死之流,又再牵引他人一起堕落。恒河水就好像生死的大海,智慧的牧牛人就是佛陀; 想要渡过生死zai 难的办法,就是修行八正道。唯有八正道,才能自度度人,正如善牧之人。

比丘!你们应当寻求方便,成就贤圣八正道。诸比丘! 你们当作如是学。



启示:

佛如善导,导人善路,我们要接受真实的、有智慧、有能力、有经验的佛陀引导,以八正道为修行,才能越生死之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灾祸的因果

《增一阿含经》三○七经 白话:

有一天,生漏梵志到只树给孤独园,向佛陀请教心中的疑惑 :「是什么宿世因缘,使国土人民有尽、有灭? 繁华的城市、人民,今日败坏变成荒丘?」

佛陀回答 :「梵志! 因为世间人民所作非法,所以使人们赖以居住的城市或因大自然灾害的淹埋,或被人为的力量破坏而变成今日的荒丘坟冢。又因为人民生性悭贪,结习烦恼炽盛,爱欲习气纷扰,所以导至风雨不调,田苗栽种不得生长,满街满谷皆是饥饿横死的人。梵志! 就是这样的因缘,使国家毁坏,使人民贫乏痛苦。」

佛陀继续说道 :「梵志! 人类不怀慈悯,所作非法,就会遭遇大自然雷电霹雳的感应,上天会降暴雨败坏生苗,使人民死伤难计,让人民遭逢饥馑等天灾,人类赖以居住的村庄就会遭逢大自然灾害的淹埋,过去繁华的城市也会变成今日的荒丘坟冢。其他还有互相争斗,拳脚相加,瓦石相击,自伤伤他,各丧其命等事件的发生。因为人民彼此争斗,不安其所,致使国土不得安宁,引起其他国家部落的攻击讨伐,人民或被刀杀,或被箭射,死伤无数,这样一来,人民也会减少。

人类罔顾道德,使护法神只不愿意保卫护佑,鬼魔就会乘虚而来干扰,使人类遭遇厄难,染疾卧床,因瘟疫疾病而死亡者不计其数,这样一来人民也会减少不再昌盛。」

生漏梵志听了佛陀的这席话,心有所感的说 :「是的。佛陀! 您解说人民减少的因缘,实在很有意义。因为人类罔顾道德,以悭贪嫉妒造作不正当的邪业,所以天雨不时,五谷不熟,民不聊生。世间不道德的邪业流行,就会天降灾变,败坏生苗。因为人民所行非法,就会使国家不得安宁,各地兴兵讨伐,共相攻伐。国土流失荒废,人民四处逃窜四散,遭致天灾人祸。

佛陀! 您今日的说法,就好像使残障的人得到了拐杖,使瞎眼盲目的人得到光明。佛陀今日以无数方便为众生说法,我今日将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戒法成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再杀生。

生漏梵志继续说道 :「佛陀! 您看我乘象骑马,是因为我受到波斯匿王、频婆娑罗王等国王的福禄赏赐,我由于恭敬佛陀,恐怕失去我的福德,所以...请允许我偏袒右肩,向佛陀恭敬礼拜。假如我在路上行走时遇见佛陀,我也会自动脱下鞋履,虔诚恭敬的礼拜佛陀。」

佛陀听了生漏梵志的诚挚表白,点头默然应许。佛陀赞许的表情,让生漏梵志欢喜踊跃,不能自胜。梵志很感动的说 :「我今发心自愿皈依沙门瞿昙,惟愿佛陀允许我为优婆塞!」


启示:

《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所谓 :「人类不怀慈悯,所作非法,上天会降暴雨败坏生苗,使人民死伤无数。......」

上天是谁 ? 上天指的就是「因果」,佛教的因果报应是自作自受。所以,天雨不时,五谷不熟,民不聊生,只有自己奋发起来,勤修忏悔,才能改往修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清净说法

《杂阿含经》八八八、八八九经 白话:

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 :「譬如月亮住于虚空,却不染着于虚空,就像那刚加入佛陀教团的新学比丘,应具备惭愧柔软,摄心敛行,持钵次第乞食。」

佛陀问比丘们,比丘应该以什么相貌进入檀越家说法? 比丘们表示,佛陀具足法根、法眼、法依,大众愿依佛教示,如法奉行。

于是佛陀说道 :「如果有比丘进入信徒家,心不染着贪乐,对于他人获得的功德利益,不生嫉妒,就好像自己获得一样; 不自我贡高,不卑下他人,这种人才有资格进入信徒家。」

佛陀做出以右手触摸虚空的姿势,问比丘们 :「我这个手有染着虚空,系缚虚空吗?」

「没有!」比丘答。

「学习比丘之道也是一样。如果有比丘为人说法,心中却希望得到衣被、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这是不清净的说法; 假如比丘为人说法,念念弘扬佛教正法、戒律,善观时节因缘,以慈心、悲心、怜悯心、希望正法久住而为人说法,这才是清净的说法。」

佛陀继续说道 :「假如比丘入信徒家说法,认为信徒应该布施,而且要一次布施而不是渐渐布施; 希求布施很多而不是布施很少; 希求布施的物品必须很殊胜而不是很简陋; 希求很快速的布施而不是很慢的布施。如果比丘认为信徒没有按照自己的希求来布施,就心生屈辱,就会退没自己的信心,也会自生障碍,这是非常不如法不清净的。诸比丘! 你们应当以清净心,以无所得心,入檀越家而为说法。」


启示:

在《贤者五福德经》里记载,贤者以清净心说法,可以获得五种福德 :

一、长寿,贤者宣说善法要义,令好杀之人闻法而止杀,故得长寿;

二、大富,贤者宣说善法要义,令盗窃者闻法止盗而行布施,故得大富;

三、端正无比,贤者宣说善法要义,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愉悦而生光泽,故得端正无比;

四、名誉远闻,贤者宣说善法要义,令闻法者恭敬佛、法、僧三宝,故得名誉远闻;

五、聪明大智,贤者宣说善法要义,令闻法者开解妙慧,故得聪明大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洗浴身心

《杂阿含经》一一六九经 白话:

佛陀在拘萨罗国游化,住在孙陀利河旁的丛林中。有一婆罗门前来探望佛陀,问讯之后,退坐一旁。婆罗门请问佛陀 :「佛陀! 你曾到孙陀利河中洗浴身体吗?」

佛陀反问 :「为什么要到孙陀利河中洗浴身体呢?」

婆罗门说 :「孙陀利河是济度众生的河流,是吉祥之河,是清净之河,如果在河中洗浴身体,能除去众生所造的一切诸恶。」

佛陀于是说道 :「不是孙陀利河,也不是婆修多河更不是伽耶河、萨罗河等印度四大河川可以清净众生的诸恶不善。愚痴造罪的人,就是天天泡在河中央也不能灭去种种的恶业障碍啊! 假如是一个清净的人,哪里需要泡在孙陀利河中洗浴身体呢? 人格清净,哪里需要布萨呢?

要去除我们的诸恶业障,必须要自我更新,奉行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语,常怀慈悲心,以布施去除悭垢,这才是真正洗浴身心的方法。否则以井水洗浴和在孙陀利河洗浴又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内心清净了,外在自然也就清净了。如果是一个烦恼业重的人,纵使以天上落下的琼浆玉液,也不能清净内心的尘垢。」

启示:

印度三大河流之一的恒河,河岸两旁建筑无数的寺庙,各教徒常到这个地方巡礼,恒河至今仍被视为神圣的河流。古印度人认为以恒河水洗浴身体,可以去除罪垢然而佛陀却认为必须以奉行实践佛法才能消除我们的业障。

身体外在的尘垢,必须以河水洗浴使之清洁; 而内心贪痴等烦恼恶业,就必须要仰赖佛法的甘露才能净化心灵了。所以,罪由心造,也是要由心才能洗涤罪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正见的种子

《增一阿含经》一三四、一三五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邪见众生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的一切行为,没有一样是可贵的,是世间的人所厌恶的。譬如苦果、苦参子、毕地盘特子等苦种子,虽种植于良田,只有使苦果更加的苦,因为种子本身是苦,怎能长出甜美的果实呢 ? 而邪见的人就是这样。」

正见众生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的一切行为,是尊贵而可敬,为世间的人所欢喜,这是因为正见的关系。譬如甜果、甘蔗、葡萄等一切甘美的东西,植种于良田,会使果实更加甘美,因为种子本身是甜,出生的果实当然会更甜; 正见的众生也是如此,身口意的行为,为世间人民所喜欢。所以,比丘! 你们应该修习正见。」


启示:

华严经说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犯罪。」

同样是水,为什么牛与蛇饮用后,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同样的法门,智者学了成为菩提,愚者运用之后反而成为犯罪的方法,这就是正见与邪见差别的地方。即所谓 :「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成正; 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因此,正见与否,是决定圣与凡的重要关键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比丘的希望

《杂阿含经》一三五五经 白话:

有一位比丘,在拘萨罗人间游化,夜晚居住在村落旁的树林里。

有一天,一个贫穷的人踉踉跄跄地走进树林,他思惟着,想要完成一个希望,忽然他以偈语说道:「若得猪一头,美酒满一瓶,盛持瓯一枚,人数数持与; 若得如是者,当复何所忧?」意思是说,如果有猪肉,加上一瓶满满的美酒,而且能够经常的拥有,那么世间的生活,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这个时候,比丘听到穷人念念有词的偈语,不禁心有所感 : 我也以偈语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希望吧!

于是比丘说道 :「若得佛法僧,比丘善说法; 我不病常闻,不畏众魔怨!」意思是说,如果我能具足佛法僧三宝的信念,能善说佛法,身体健朗,那么我就不用惧怕众魔来扰乱修行了。


启示:

每一个人的希望,根据他的身份、根器,而有不同。穷人只希望拥有一头猪和一瓶美酒,人生也就满足了。然而,得以满愿后,果真满足了吗? 这是个人生大问号。而比丘希望自己信仰深入,能讲说佛法,无所畏惧,这虽然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却是可以达到的事。

「希望」是人生的原动力,有希望才有前途,只是希望有善的希望和恶的希望,因此,果报也必定不同。

比丘七法

《增一阿含经》三四五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们开示 :「如果比丘能成就七种法门,就能在现法中获得无穷的快乐,断尽有漏的烦恼。所谓知法、知义、知时、自知、知足、知大众、善观众人。

一、知法 : 比丘对众生说法前须了解,佛法有契经、重颂、记别、讽颂、自说、譬 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因缘与论议等十二部经,因为比丘能理解,就能了知法理。

二、知义 : 比丘知道佛陀说法的机趣对象,了解甚深义理,能善巧分别,没有怀疑。

三、知时 : 比丘知道时节因缘,什么时候应该修持止观,什么时候应该要讲话,什么时候应该要静默。比丘在应该修止的时候修止,在应该修观的时候修观; 语默动静、应对进退,比丘都能掌握时宜。

四、自知 : 比丘时时摄持正念,行步进止,恒随正法。如果比丘不能知道自我、不能修行智慧,那就不是真正的比丘。

五、知足 : 比丘能自我衡量睡眠、觉寤、坐卧、经行、进止,如法如宜。

六、知入大众 : 比丘进入大众当中,能知道每一个人的个别身份、家境、职业,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能以适当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和大众交谈。

七、知众根机 : 比丘善于观察众生的根机,知道哪些人是好人,哪些人是坏人,哪些人乐于听闻佛法,哪些人欢喜修行,哪些人虽然闻法,却不能深入理解佛法。

假如比丘能成就以上七法,就能于现法中获得快乐,想要断尽有漏烦恼也能达成目标。所以,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并非剃了头,就能成为出家比丘或比丘尼。从佛陀的开示当中,我们不难了解,做一个出家修行者有多么不容易。三皈依文说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即说明比丘、比丘尼是弘扬佛法的导师,身负度众生法身慧命的责任。

《佛说诸德福田经》说 :「众僧之中有五净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何谓为五? 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 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 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 四者委弃躯命,尊众善故; 五者志求大乘,欲度人故。」由此可知,出家成为比丘、比丘尼的难能可贵。

比丘九德

《增一阿含经》三九三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高贵的孔雀有颜貌端正、音响清澈、行步庠序、知时而行、饮食知节、常念知足、念不分散、少于睡眠、知足感恩等九种德行。而贤善比丘也有上述九种德行。何以说贤善比丘有九种德行?

比丘出入行来,进止得宜,不失礼节分寸,是为贤善比丘颜貌端正。

比丘善别义理,从不错乱,是为比丘音响清澈。

比丘,可诵知诵、可习知习、可默知默、可起知起,不失次第,是为比丘行步庠序,知于时节。

比丘应往即往,应住即住,随顺听法,是为比丘知时而行。

比丘所得供养,与人共分共享,不惜所有,是为比丘饮食知节。

比丘初夜习于警寤,恒以经行、卧觉而净其意。中夜思惟佛法奥义。后夜脚脚相累,右脇而卧,作光明想,复起经行而净其意,是为比丘少于睡眠。

比丘承事三宝,敬奉师长,是为比丘少欲,知足感恩。

以上是贤善比丘所成就的九种功德,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学习佛法的成年男子,是佛教五众弟子之一。据《大智度论》卷三载,比丘有五种意义: 一、乞士; 二、破烦恼; 三、出家; 四、持净戒; 五、怖魔。

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戒条,依律仪而有差别。四分戒本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之说。可见得做一个比丘实在很不容易,岂只是前面的九种德行?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全部都要一一增长学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