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邪之别 阿含经概说

如法的祭典

《杂阿含经》一一四八经 白话:

有一个叫作优波迦的年少婆罗门,到只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请求指点心中的疑惑 :「许多婆罗门大德都称赞祭祀大典,佛陀! 您也称赞祭祀大典吗?」

佛陀回答优波迦 :「我不是所有的祭祀大典都会称赞,因为有些祭祀大典可称赞,有些祭祀大典不可称赞。」

「喔! 有哪些祭祀大典是可称赞的呢? 又有哪些祭祀大典是不可称赞的呢?」优波迦问。

「如果在祭祀大典中,捆绑一群少壮的公牛、公水牛、母水牛、宰杀牛、羊,杀生烹煮,乃至杀害微细的虫类,或逼迫他人捐款布施,奴役仆吏,使众人劳苦的种种行为,都是不正当的祭祀方式,是我所不称赞的,因为杀生将制造更大的苦难。

如果在祭祀大典中,能以清净心布施供养饮食、衣服、卧具、良药; 乃至以慈悲心亲手布施给鳏寡孤独者,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受施者是守持戒律的修行者,这才是优良的福田,这才是罗汉的聚会,这样可以得到很大的果报,并且使诸天欢喜。有智慧的人如是布施,信心具足,当得解脱。」佛陀慈悲开示道。


启示:

波斯匿王尚未学佛前,时常普设供养大会,因此他宰杀生禽,将一千多只的牛羊绑在行列的柱子上,以种种供具,供养四方而来的外道异学。

当时僧团的比丘外出托钵,看到这种情况,都回来向佛陀禀告。于是佛陀向比丘们开示道 :「纵使天天设供养大会,乃至百千数,不如正信佛教的十六分之一,如是信仰佛法僧三宝,慈念一切众生的功德,是设供养大会所得的福报所不能及。如果有人在世间,天天设大供养,不如直心敬礼三宝的四分之一。」

一般人为升官发财、富贵融通、长命百岁而祭祀求神,却不知在祈求神明的过程当中宰杀生灵,已经造下穷途潦倒、短命夭寿的恶业了。也许一时之间感觉到祭祀的灵验,但过后杀生的恶业,还是要受到报应,这是一般人所难以觉察的。因为以错误的观念,对着神明供养血腥秽浊的牲礼,不但不能得到福佑,还可能招致祸害,我们不能不建立起正确的知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家与出家

《杂阿含经》一一六三经 白话:

有一天,居住在毗黎耶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一大清早进城购买牛只,但是他买了牛以后,钱都还没有付清,当天牛就走失了,婆罗门找了六天,都找不到牛。

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为了找牛找到大林精舍,他远远的看见佛陀坐在树下,仪容殊特,诸根清净,内心寂默,成就止观,全身金色,放大光明,不禁一步步的走上前去。婆罗门充满疑惑的问道 :「佛陀,你为什么独自一人在寂静空闲的树林下禅坐呢? 难道你一无所求吗? 什么是你心中最感到快乐的呢?」

佛陀面露微笑,容貌放大光明 :「婆罗门! 世间万事万物有得就有失,如果一心计较得失,心灵必定不能得到自在,而佛陀的内心不会为得失所扰乱。婆罗门! 你此刻的心境是不如我的。」

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似乎心有所悟,他对佛陀真实的说道 :「最殊胜的梵行处,就如同佛陀所说的。沙门不像我,晨朝失牛,六日求不得,所以能安乐住; 沙门不种植胡麻田,不忧虑被荒草淹没,所以能安乐住; 沙门不养子,不爱念子,所以能安乐住; 沙门不娶妻,不必天天听闻赤眼黄发妇,昼夜恶骂声,所以能安乐住; 沙门不必担心债主守其门,求索长息财,所以能安乐住; 沙门没有空仓群鼠戏,忧虑长赢乏,所以能安乐住。」

「如是! 如是! 善哉,婆罗门!」佛陀为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一一次第说法,所谓布施、持戒、精进......,示教利喜。

善根发露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合掌向佛陀请求 :「我今天能于佛陀的正法教诫下出家学道,修行梵行,成为比丘的一份子吗?」

佛陀告诉婆罗门 :「你很有善根,你能在佛陀的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修行梵行,......乃至证得阿罗汉果位,心善解脱。」

不久,精进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证得阿罗汉果,缘自觉知,得解脱乐,而说偈言 :「我今甚欣乐,大仙法之上,得离贪欲乐,不空见于佛。」


启示:

在家人与出家人各有各的困难面。要一个在家人生活在无人的山林寂静处,减少衣食床卧等资生众具,这是非常困难的; 假如让一个比丘处于俗家,却要断除贪爱,这也是很难的。

刘玉英老奶奶(星云大师的母亲)说了一首赞女僧十修歌,即道尽了对出家修行的无上欣羡 :

「一修不受公婆气; 二修不受丈夫嫌; 三修没有厨房苦; 四修没有家事忙; 五修怀中不抱子; 六修没有闺房冷; 七修不愁柴米贵; 八修不受妯娌嫌; 九修成为丈夫相; 十修善果功行圆。人人若是能十修,必定快乐又欢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心意安住的地方

《增一阿含经》一七八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对比丘们说道 :「如果有人发起慈心,以诚笃的信念,奉事父母、兄弟、宗族、宗庭、朋友、知识,应该要将心意安住在三个地方。」

第一是皈依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在佛陀座前,发起欢喜心、净信心,不怀疑佛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第二是诚心正意于真理,净信如来善说法理,极为微妙,由善说法,证悟法性,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要有这样的认知。

第三是恭敬承顺于圣众僧团。佛陀的圣弟子,奉行六和敬,没有错乱,他们持戒完具,修习禅定、智慧、心解脱、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所谓,圣众是指四双八辈和十二贤圣的佛弟子。他们可敬可贵,是世间的无上福田。

比丘若能依止佛法僧三处,就会获得很大的果报。比丘! 你们应该要这样学习。


启示:

《成实论》卷一说 :「佛者,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自相差别,离一切不善,集一切善,常求利益一切众生,故名为佛; 法者,佛陀教化所说的真理,是名为法; 僧者,出家奉行佛法真理者,名之为僧。」我们简单的说,三宝就是三种可以帮助我们得救的良方 : 一、佛是医师; 二、法是药方; 三、僧是医护者。一个信奉三宝的人,必能虔诚奉事父母、兄弟、宗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勿怀胜负心

《增一阿含经》二七五经 白话: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当两人来到佛前,向佛陀礼座之后,佛陀就问 :「你们是不是彼讨论要共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

二人同声回答 :「是的,佛陀!」

佛陀开示道 :「难道你们不曾听我说过吗? 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 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又如何化导群生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 :「读诵许多经呗不一定就是最好,譬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 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所以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如果想战胜自己,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

因此,比丘! 从今以后,不要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应该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修行。」

比丘二人听了佛陀的开示后,立刻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并请求悔过,发愿 :「自今以后,决不犯过,惟愿佛陀慈悲,接受忏悔。」

佛陀说道 :「在我佛法中,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我接受你二人的悔过。」

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 :「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你们要谨记在心。


启示:

无诤,是修行者最高美德。修行无诤能让我们不生起贪嗔痴等烦恼,并且无诤的智慧止息他人烦恼,是唯有佛陀以及阿罗汉才有的修行功夫,这也是其他有情所不能及的殊胜功德力。

《金刚经》云 :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指的就是佛弟子当中,最能通达空性义理的须菩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受忏悔之过

《杂阿含经》一○九六经 白话:

有一天清晨,佛陀从舍卫城乞食回只园精舍之后,手持尼师坛,来到安陀树林中禅坐。

当时,精舍外有两个比丘起争执,其中一个起恨心向对方厉骂,而另外一个人只是默然的承受。后来,这个厉骂的比丘,反省过后,心生悔意,前来向默然比丘忏悔。可是先前被骂的比丘,虽然当时默然,却怀恨在心,不肯接受忏悔。此举引起精舍的众多比丘共相劝谏,高声愦闹。

这时,正在禅坐中的佛陀,以天耳通听到只园精舍的高声杂闹,就从禅坐中起来走到精舍。佛陀于大众中敷坐而坐,问道 :「方才是谁? 为了什么事在精舍里高声争论呢?」

比丘就将刚才大家劝谏默然比丘,接受骂比丘忏悔的事,重述一遍。佛陀于是对默然比丘开示 :「他人虽然犯下错误,但真心反省之后,向你忏悔,而你不接受,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

我们做人,不仅不可以对人有伤害的心,更不可心怀结,就算真的很生气,也不可以说出粗恶的语言,更不可以揭发别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短处。要常常自我反省,以佛法义理自我省察,不怒不害,才能与圣贤长相左右。恨心生起的时候,要像驾驭马车一样,善于调驭。

过去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时,就是因为常行忍辱,赞叹忍辱法,才得以享受富贵荣华。比丘是正信的佛子,远离俗家,精进学道,更应该修行忍辱法赞叹行忍辱法!」


启示:

默然比丘虽然当时不回应,事后却不肯接受骂比丘的忏悔,可见得这个忍辱并不彻底。忍辱要有力量,必须要有慈悲来支持,心量才能大得起来。

忍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大智度论》卷三十云 :「忍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诸恶,能于众中现奇特事; 忍能守护,令施、戒不毁; 忍为大铠,众兵不加; 感为大藏,施贫善人无极大宝; 忍为大舟,能度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缁门警训》说 :「低心似地,缄口如库,摧挫人我,消停意气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恶业报

《增一阿含经》四一九、四二八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点孤独园时,教导比丘们 :「由身口意所造作的十种恶行,会致使外财衰耗,何况是内心的善法。这十种恶业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嫉妒、恚害、邪见。

一、由于杀生,迫害他命,如果生在人中,寿命短促。

二、因为不予而取,偷盗他物,如果生在人中,恒遭贫匮,食不充口,衣不蔽体。

三、众生喜好淫,未来必堕三恶道中,如果生在人中,果报是家亲眷属不贞良。

四、妄语使众生口气臭秽,如果出生人中,为人轻贱,言不信受。

五、绮语使人多诸怨憎,亲友离散,果报致使众生居住的土地不平整。

六、恶口使人相貌丑陋,常喜呼骂,这是因为言不专正所致。

七、两舌斗乱彼此的果报是,如果生在人中,心恒不定,常怀愁忧,居住土地多生荆棘。

八、嫉妒使人缺乏衣裳,谷米不丰熟。

九、由于害众生,如果出生人中,心乱虚妄,不能了解真理,假使能有所得,物品都是秽恶不堪。

十、心怀邪见的人,如果生在人中,将会出生在没有佛法的边地,因不知三宝道法义理,所以常受报于盲聋哑或身形不正此皆因不解善法与恶趣果报之故。

因众生造作十恶业,所以外财衰耗,内心的染污更加严重。所以,你们应当舍离十恶法,修行十善法。比丘! 你们应当这样学习。」


启示:

古人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又说 :「福祸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造恶因必得恶果,做善因必得善报,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十种恶业的果报,就要赶快远离,进一步修持十种善业。比如,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 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享受富贵; 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 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获得善名美誉; 不嫉妒、不嗔恚、不邪见,自然人缘好,有智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