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邪之别 阿含经概说

阿难的美德

《长阿含游行经》 白话:

佛陀最后前往拘尸那迦罗城的途中,告诉僧团的比丘大众 :「过去诸佛的侍者就像阿难,未来诸佛的侍者也像阿难。只是过去诸佛的侍者要佛的语言吩咐才知道,而我的侍者阿难善于用心,佛的语默动静,他都能察知,这是阿难奇特不可思议的地方,你们应该要向阿难学习。」

转轮圣王在行走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欢喜前来奉迎,瞻仰国王的威颜,聆听国王的开示而不生疲厌; 不论转轮圣王是住、是坐或是卧,国内臣民都会欢喜到宫殿瞻仰国王的威颜。

阿难也有四种奇特不可思议的地方,只要阿难静静的进入比丘众中,见到阿难仪容端庄的人就会生起欢喜心; 而且阿难为大众说法,听闻者不会生起疲厌。阿难进入比丘尼众、优婆塞众、优婆夷众中,皆人人欢喜,起而奉迎。」

站在身旁的阿难,听到佛陀这样的赞美,脸上现出腼覥的神情,他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向佛陀禀白 :「佛陀! 现在四方比丘以及耆旧多智,明解经律的大德长者都来晋见佛陀,我因为做侍者的因缘,可以有机会向他们亲近礼敬。一旦佛陀般涅槃后,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就不再来了,我要怎么办才好呢?」

佛陀回答阿难的问话 :「这个你不用担心! 佛陀般涅槃后,诸贤圣弟子,会常常思慕佛陀出生的地方、佛陀悟道的地方、佛陀说法的地方、佛陀涅槃的地方。不论你们游行到哪里,都可礼敬佛陀的舍利塔寺。最重要的还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其他可以不必挂心。」


启示:

阿难是佛陀的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的常随弟子。他善于记忆,对于佛陀的说法多能记诵,所以被称誉为多闻第一。

阿难天生容貌端正,佛经形容 :「面如秋满月,眼似青莲花,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阿难的身体光明清净,虽然已经出家,却屡遭妇女诱惑,幸得阿难志操坚固,才得以保全梵行。

阿难在佛陀生前并没有开悟,佛陀入灭的时候,他悲伤恸哭,后来受摩诃迦叶教诫而发愤用功,很快的开悟。阿难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的传承贡献很大。当初佛陀的姨母摩诃波波提要加入教团出家,也是阿难从中斡旋,才得以蒙佛陀许可。所以阿难对比丘尼教团的成立,功劳也很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持戒的意义

《中阿含经》四二经 白话:

阿难在黄昏的时候,从禅坐起,来到佛前,他稽首礼足,退坐一旁,请问佛陀 :「佛陀 ! 持戒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阿难 ! 持戒有无悔恨的意义。因为持戒,所以心中坦然没有悔恨。」

阿难又问 :「无悔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阿难 ! 无悔恨可令人欢悦。」

阿难再问 :「欢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心中有欢悦便得喜悦心。」

阿难 :「喜悦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心中有喜悦才能得到轻安。」

阿难 :「轻安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有轻安才能感到安稳快乐。」

阿难 :「安稳快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安稳快乐才能得到定心。」

阿难 :「定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有定心才能如实知见一切法。」

阿难 :「如实知见一切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如实知见一切法就会生起厌离。」

阿难 :「厌离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厌离就能离欲。」

阿难 :「离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佛陀说 :「离欲就能得到解脱。阿难! 因为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因喜便得轻安,因轻安便得安稳快乐,因安稳快乐便得定。阿难! 多闻圣弟子因定心便得如实知见,因如实知见便得厌离,因厌离便得离欲,因无欲便得解脱。所谓法法相益,法法相因,所以持戒可以让我们此岸得度到彼岸。」


启示: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云 :「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无所避畏。」《大智度论》云 :「花香、木香不能远闻; 持戒之香,周遍十方。持戒之人,具足安乐,名声远闻,天人爱敬,现世常得种种快乐。若欲天上、人中、富贵、长寿,取之不难; 持戒清净,所愿皆得。」

《佛遗教经》云 :「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 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之所住处。」足见持戒的功德意义


犯戒的后患

《增一阿含经》一○○—一○八经 白话:

佛陀驻锡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告诉比丘们 :「如果有人出生在世间,然而寿命短促,这是杀生害命的果报。

如果有人在世间讨生活,极为贫匮,衣不蔽体,食不充口,这是犯了盗qu他财的窃盗罪。

有人居家邪淫,身口意没有清净的行为,常为街坊邻居讥笑毁谤,这是淫无度,犯他妻妾的邪淫果报。

如果口气臭恶,为旁人厌憎,是犯妄言、绮语、斗乱是非的果报。

做人狂愚痴惑,不辨是非,不识真伪,所生之处,常怀愚痴,这是因为常常饮酒的果报。

因此,不要有杀生的行为,不要有杀生的念头,不侵扰众生性命,就能延年益寿。

不可悭心偷盗,进而广行布施,就能在现世中得到富足饱满,威德普遍十方,食福无量。

经常保持正念,不作淫欲想,便可得到身体香洁,受生天上人间的果报。

对人至诚不妄言,就能口气氛芳,名德远闻。不饮酒、不吸毒,就能常保清晰的头脑,意念不错乱,自然常生智慧。」


启示:

佛陀曾说过 :「宁以利剑断手足,不以无戒受人供养; 宁以热铁碟缠身,不以无戒受人衣裳; 吞热铁丸,不以无戒受人信施; 宁卧热铁床,不以无戒受人床敷; 宁受须臾痛苦,不以此罪入地狱中,受无量苦。」因此,受持戒法,是多么的重要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2-2 15:47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信根深浅

《杂阿含经》八九一经 白话:

有一天,大迦叶从东园鹿子母讲堂来到只园精舍。佛陀说 :「我常为诸比丘教诫说法,你也应当像我一样,为诸比丘教诫说法啊!」

大迦叶很无奈的说 :「今日僧团的比丘,实在很难教化,如果我为他们说法,一定会有某些比丘不欢喜。」

佛陀问 :「你是根据什么而这样说呢?」

大迦叶说 :「佛陀! 如果比丘对善法没有信敬心、没有惭愧、智慧,听我讲说佛法之后,不久就会离开教团。若人有贪欲、恚、睡眠、掉悔、疑惑,或性格傲暴、忿恨失念、心性不定、缺乏智慧,听我说法之后也会离开。所以,佛陀! 那些没有善根的人,不能心住善法,怎么能进步呢? 只有对善法有信敬心、惭愧、智慧、不贪、不、不痴,身行谦恭、定心正念的人听闻佛法,才能使善法日夜增长,永不退减。」

「是的。迦叶! 你说的很对!」佛陀微笑默然。

启示:

就像装满其他饮料的杯子,怎么有可能再倒进清净的法水? 所以中国禅宗祖师磨练学人的方法就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只有让习气消磨一分,法身才能增加一分。重要的是要先用忏悔的法水,洗去累劫的无明,才能增加信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待我断烦恼

《杂阿含经》一三五二经:

有一个比丘在拘萨罗的树林中禅坐。

就在林中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瓜田,当时有个盗贼乘着夜晚时分,准备要来偷摘瓜果,不料,那天晚上的月色分外明亮,盗贼叹气道 :「明月汝莫出,待我断其瓜; 我持瓜去已,任汝现不现。」意思是说,月亮你不要出来,等我偷了这些瓜果,随便月亮你出不出来都没事。

比丘听到竟然也口出偈言,不禁莞尔,同时以偈语勉励自己持戒修身,比丘说 :「恶魔汝莫出,待我断烦恼; 断彼烦恼已,任汝出不出。」意思是说,恼人的欲望恶魔,你不要出来扰乱我的修行,等我精勤持戒,除了所有的烦恼,随你要出来不出来。说完话后,比丘就静默的进入禅定当中。


启示: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譬喻。三只手盗窃,不希望月亮看到; 比丘修行,不希望烦恼的恶魔来干扰。其实,三只手不窃盗,管它月亮出不出来; 比丘只管打坐,管他烦恼恶魔出不出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分半座

《杂阿含经》八九四经 白话:

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无数大众围绕听闻。在寂静阿兰若处头陀苦行的大迦叶,也前来听佛开示。

诸比丘看到大迦叶须发长垢,穿着被舍弃于粪尘中,以破衣碎布所拼凑而成的袈裟时,都表现出轻慢的表情 :『衣服粗陋,容貌威仪不整,这是哪里来的比丘?』

佛陀察觉到比丘的心念,立刻向大迦叶招手 :「来! 迦叶! 我这里还有半个位子,请你过来坐下。」

佛陀又问大迦叶 :「是你先出家呢? 还是我先出家?」

此刻,在座的比丘们都鸦雀无声,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彼此窃窃私语的说 :「怪哉! 这个迦叶是什么人,有什么大功德? 佛陀竟然分半个座位给他?」

大迦叶合掌谦恭的说 :「佛陀是我的老师,我是佛陀的弟子。」

「是的! 既然我是老师,你是弟子,那么你就听我的话,随顺因缘安心的坐下来吧。」大迦叶这才依教奉行,稽首佛足,退坐一旁。

佛陀为了要警悟比丘,同时要让大家知道,大迦叶与自己所证得的殊胜广大功德是一样的,他告诉比丘们说 :「我离开欲界的恶不善法,有觉有观,进入初禅,不论日夜都能具足安住,摩诃迦叶也像我一样。我得二禅、三禅、四禅具足,摩诃迦叶也是一样。我随所欲,不论日夜都能具足安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进入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神通境界,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尽智,智具足住,摩诃迦叶也都像我一样。」

佛陀在无量大众当中,称赞大迦叶如同自己一样,具有广大胜妙功德。诸比丘闻佛所说,大感不可思议,一改对大迦叶的态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去忧除恼

《增一阿含经》二八二经:

居住在波罗黎国者竹林中的那罗陀比丘,修行的功夫已经到达能断已生烦恼,并且能降伏龙神等以威势恼害人类的鬼道众生。

在仲夏之夜,文荼国王的第一夫人突然暴毙而亡,国王伤痛欲绝。跟随在国王身旁的大臣,看在眼里,也感到非常难过,他们纷纷前来安慰国王。

但是群臣的安慰并没有让国王心开意解,反而因无常变幻的人生而怀忧丧志,国王天天不饮不食、不治理国家政事,也不将皇后的遗骸下葬,每天只是呆呆地看着全身满麻油的皇后。

有一位大臣,名叫善念,很担心国王日日沉迷,伤害身体,致使国家逐渐衰败,于是上前规劝,恳请国王前往听闻博识多闻,辩才勇慧,有大神足,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沙门那罗陀的开导。

国王烧高香善念的好意,说 :「善哉! 善念,很感谢你对我的关心。那么,就请你代我前去请法吧!」

「是的,国王!」善念领受国王的教示,前往波罗黎国长者竹林中。

见到那罗陀比丘时,善念恭敬虔诚的顶礼问讯,并详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礼请那罗陀比丘,为失去爱妃终日苦恼的国王开示佛法,让国王从此不再忧愁。

那罗陀比丘说 :「你今天来请教佛法正是时候,我非常乐意为国王说法。」

善念得到那陀罗比丘的回覆后,立刻回报国王。国王就命人准备宝羽马车出城,请比丘为其开示。当国王来到那罗陀比丘的座前时,立刻卸下披戴在身上的宝剑、华盖、花幔、珠柄、高挑亮丽的鞋屣,恭敬虔诚的顶礼后,退坐一面。

那罗陀放光的面容,如满月的慈辉,他慈悲地向国王说 :「一切如梦如幻的现象,都是起于心念的忧愁; 刹那破灭的泡沫,以及用手揣起的白茸茸的雪花,都是心识乍现无常的幻象。所以,不可因患眼疾,见了空中花,而误以为是真的有花而起忧愁。

国王! 佛陀曾说过世间有五事最不可得 :

第一、因缘应该要离散的东西,想要让它不离散是不可能的;

第二、应该要败坏的东西,想要让它不坏是不可能的;

第三、年少的青春,历经时节的变化就会衰老,不老是不可能的;

第四、年老就会生病,不生病也是不可能的;

第五、生了病就会死,不死也是不可能的。

这是佛陀亲口说的,最不可掌握的五件事。

国王啊! 不要以忧悲苦恼而想获得福佑,假如心中怀有忧愁,外面的境界就会乘虚而入,有智慧的人不会作这样的思惟。大王,你应该威仪礼节,庄严心志,以布施无吝悔心获大利益。」

那罗比丘再次开示 :「大王! 你应当知道,失去的东西既然已经失去,生起忧愁苦恼,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最大的悲恼,就是染着心意。凡夫一但心有染着,就不能清楚明了生老病死的根源。

大王应当学习贤圣佛弟子,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不贪恋,况且这世间并非唯独你失去心爱的妻妾,别人也有这样的遭遇啊! 如果因为自己的执着造成食不消化,身体烦热、卧病在床、亲族友人愁苦,最后身坏命终,而让怨家仇敌欢喜,这是非常不值得的。大王! 我现在为您讲说的是去除忧愁的法门!」

国王泪流满面的感谢那罗陀比丘的开示 :「尊贵的那罗陀比丘,如您所说,这个法门确实是去除忧愁的法门。听闻您的开示,心中舒坦许多,我誓愿奉行教导,皈依尊者那罗陀。同时礼请比丘能到我的皇宫,接受国家的供养,使我国人民都能够受福无穷,四众佛弟子都能长夜安稳。」

那罗陀比丘回答说 :「大王,切莫皈依我,你应当皈依大觉的佛陀。

「佛陀今在何处啊?」国王问。

那罗陀说 :「迦毗罗卫大国,转轮圣王种出于释姓,彼王有子,名曰悉达,出家学道,今自致成佛,号释迦文,大王应当皈依于他。

这时,国王即刻起身,长跪叉手,而作是言 :「我自皈依佛、法、僧,尽形寿为优婆塞,受持善戒法。」

文荼国王皈依三宝之后,向那罗陀比丘顶礼,围绕三匝,返回王宫处理国家政事。


启示:

世间最大的苦恼,就是染着的意念。凡夫一旦有了染着,就不能清楚明了生老病死的根源,可见爱染执着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