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邪之别 阿含经概说

自作自受

《杂阿含经》一一三七经:

佛陀在清晨的时候,从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在路上与外道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相遇,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看见佛陀,心中很是不悦,立刻以粗恶不善语言骂佛陀,同时抓地上的尘土,往佛陀的脸上洒去。

不料,这时在虚空中竟吹起一阵逆风,将这把尘土吹他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眼睛里去,婆罗豆婆遮婆罗门不知如何是好,脸上一阵青、一阵灰,满是羞恼的表情。

这时,佛陀才对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开示道 :「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恨,他人却以辱骂加害,这个辱骂的恶报,还是骂人者要自己承受,譬如在逆风的时候,对人扬洒尘土,最后还是会坌回自己的身上。」

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羞愧的低下头来,他惭愧的向佛陀忏悔 :「佛陀! 有愚痴昏昧,不辨是非善恶,竟然在佛陀的面前骂呵责,说些不善的语言,请佛陀原谅我。」


启示:

《四十二章经》载 : 外道风闻佛陀有道德、很慈悲,就故意前来刁难,责骂佛陀,佛陀默而不答。直到对方骂完了,佛陀才问道 :「如果你送礼物给别人,对方却不愿意接受,最后这个礼物应当归还谁呢?」外道说 :「当然是归我自己!」

佛陀说 :「这就对了! 你今天骂我我不接受,这个呵骂,只好归还你自己了。譬如敲打就会有声响,影子是跟随形体而有,这是无法避免的。」

佛陀以偈语继续说道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所以,为人处事千万不可为恶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众生意欲不同

《增一阿含经》三三○经 白话:

有一天,生漏梵志来到祗园,向佛陀问讯之后,请教佛陀 : 「佛陀! 众生根基各不相同,意欲志向千差万别,佛陀都是如何知道的呢? 譬如作为一个武士刹帝利,他的希望是什么? 他都做些什么事? 婆罗门、国王、盗贼、女人,他们都意欲何求?」

佛陀不厌其烦的为生漏梵志一一详加说明众生的意欲志向 :「刹帝利种姓的武士,身怀多种技能,性格喜好斗讼,做诸事业。他们的欲求没有满足,他们不会感到自己需要休息。」

梵志问 :「梵志意欲何求?」

佛陀说 :「梵志喜欢居家咒术,因此心意投生在梵天。」

梵志问 :「如果是一个国王呢? 他意欲何在?」

佛陀说 :「做为一个国王,他的希望是能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心意在兵杖胜利,一生总是贪着众多的财宝。」

梵志问 :「盗贼的希望是什么?」

佛陀答 :「贼意盗窃,心意奸邪,所作所为希望人类不知。」

梵志问 :「身为一个女人的希望又是什么呢?」

佛陀答 :「女人的心意在男子,贪着感情财宝,放纵身心。」

梵志与佛陀经过一番问答之后,心有所感 :「真是奇特! 佛陀完全知道众生的心念意欲。

梵志再次请教佛陀 :「如果是一个出尘的比丘,他内心的意向又是什么呢?」

佛陀面露庄严的神色 :「比丘意欲戒德具足,心游道法,最大的希望是澈悟四圣谛理,进入解脱的涅槃境界。」

梵志颔首点头 :「是的! 如佛所言,比丘所行意不可转,涅槃境界是最大的快乐。佛陀! 您智慧的开示,能让眼盲者看见,聋者得到听闻,哑口的人开口说话。真是感谢佛陀为我慈悲开示。」



启示:

人人都希望,希望就是「欲」。「欲」有清净的净法欲,也有不好的染污欲。譬如希望读书进步、希望开智慧、成佛作祖,就是善法欲。假如是贪图不义之财,或是侵占他人的便宜,那就是染污欲了。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希望。我们跟随星云大师的脚步提倡人间佛教,因为人间佛教是一个整体的佛教,是缘起的法界,目的就是希望人人现证法喜安乐,当下发掘自我般若本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会生气吗?

《杂阿含经》一一三五经:

有一天,只园门口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名叫宾耆迦。他昂首傲慢地走到佛陀的面前,便开口大声骂诃责,还讲了许多粗恶不堪入耳的话。

佛陀闻言,非但不以为意,还诚恳地问道 :「如果在一个良辰吉日,你会准备饮食与宗亲眷属聚会吗?」

宾耆迦傲慢的说 :「会啊!」

佛陀问 :「如果你的宗亲眷属不接受你的饮食供养,你会怎么办呢?」

宾耆迦回答 :「如果我以饮食奉献他们,他们不接受,我会自己拿回来。」

佛陀说 :「这就是了! 你在我的面前作粗恶不善语,我不接受,这个恶骂应当归属于谁呢?」

宾耆迦 :「虽然你不接受,但是我已经送出去,这就是属于你的了。」

佛陀 :「这不叫做互相赠送,更不算是互相给予。」

宾耆迦 :「什么叫互相赠送? 什么叫做不互相赠送?」

佛陀 :「如果你恨我,我回报你恨; 你骂我,我回骂你; 你打我,我回打你,这叫做互相赠送。假如你恨我,我不回报你恨; 你骂我,我不回骂; 你打我,我不回打,这就是不互相赠送。」

宾耆迦心境渐渐调伏,他若有所悟地说 :「佛陀! 我过去曾听到一些有德望的长老婆罗门说佛陀是『如来、应供、等正觉』,有些人在面前辱骂、恨诃责,佛陀都不不怒,如今,佛陀你会生气吗?」

佛陀容貌放大光明,慈悲的说道:「身语行为没有暴怒的人怎么会有心? 有智慧的人会以正当的思惟调伏心性。以恨心回报恨心是恶人的行为,对待怨敌的态度要以慈悲心,自然能感化对方。布施可使人降伏悭贪,真实的语言使妄语无所遁形。能调会内心的恚,更胜于驾驭疯狂的马车。」

宾耆迦听了佛陀的这番道理之后,很惭愧的低下头来说 :「佛陀! 我愚痴昏昧,没有辨别是非善恶,在佛陀的面前诃骂毁辱,我真挚诚恳的向佛陀忏悔。」

启示:

佛陀会生气吗? 佛陀曾说 :「忍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诸恶,能于众中现奇特事; 忍能守护,令施、戒不毁; 忍为大铠,众兵不加; 忍为良乐,能除恶毒; 忍为善胜,于生死险道,安稳无患; 忍为大藏,施贫善人无极大宝; 忍为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佛陀教导弟子们修习生忍,而达无生法忍,这是忍的最高境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陀怕鬼吗?

《杂阿含经》一三一七经 白话:

佛陀在摩鸠罗山(灵鹫山)弘化,由那伽波罗比丘担任侍者。

一天,在夜幕低垂微微细雨的天空下,大地显得更为寂静,不时地,虚空中还会闪烁着银白、青光色的闪电,佛陀在精舍外的空地上经行。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以神通力得知佛陀的行踪,立刻在虚空中变化成一座琉璃重阁,他执持琉璃重阁,跟随着佛陀经行。

传说在摩鸠罗山有许多鬼怪出现,他们会在太阳下山之后,开始发出恐怖的声音,当时的人们都非常害怕。如果有小孩在夜晚啼哭不止,只要用摩鸠罗鬼来吓唬他,孩子们就会立刻停止吵闹。

佛陀在空地上经行很久,而跟随佛陀身边的侍者,必须等到佛陀休息以后,才能够睡觉。因此,那伽比丘心中嘀咕 : 都这么晚了,佛陀竟然不休息,还在外面继续经行,我好困哦! 怎么办呢?

那伽波罗突然异想天开 : 耶! 我可以装扮成摩鸠罗鬼的模样来吓唬佛陀,好让佛陀早一点回去休息。

那伽波罗兴高采烈,志得意满,他到处寻找装扮成鬼怪的道具,终于找到野蚕丝做成的被套,他把被套反倒过来披在身上,让毛茸茸的黑毛露在外面,一蹦一跳到佛陀经行的路上。

装扮成鬼的那伽波罗蹦跳着说道 :「沙.....门! 摩鸠罗鬼来了! 沙.....门! 摩鸠罗鬼来了!」

佛陀气定神闲的说道 :「那伽波罗! 你这个愚痴的人。你装扮成摩鸠罗鬼的模样,是想要来吓唬佛陀吗? 难道你不知道佛陀久远以来己经去除恐怖了吗? 你是无法惊吓佛陀的一根汗毛。」

释提桓因看到那伽波罗的胡闹,不禁感叹 : 「佛陀! 想不到在您的圣法调教之下,也有这样的比丘。」

佛陀慈祥的说 :「释提桓因! 佛门之中非常宽广辽阔,能包容万象,像那伽波罗这样的人,不久也会获得清净妙法的。」


启示:

真正的鬼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虚伪和欺骗。对于鬼神,我们应该建立起正确的观念。

世间有好人和坏人的分别,也有好鬼、坏鬼的不同 ; 鬼道中虽有恶鬼,但善鬼终究比恶鬼多。有时候,人和鬼比起来,人比鬼邪恶。俗语说 :「平生不作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外面的鬼不可怕,内心的鬼怪才是恐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人身难得

《杂阿含经》四○五经:

佛陀在猕猴池畔的重阁讲堂,对比丘们说 :「譬如大地都变成了海洋,有一只瞎了眼的乌龟,每过一百年才从龟壳里伸出它的头。大海中有一根漂浮的木头,只有一个小洞口,这根木头在海浪中随风四处漂流。当瞎了眼的乌龟一百年后从龟壳里伸出头时,能够碰上这根浮木的洞口吗?」

阿难回答 :「佛陀! 不能,这种机缘是很小的。因为这只瞎了眼的乌龟如果在大海的东面,浮木则可能随漂流到大海的西面、南面、北面,也有可能环绕在盲龟的四周而不得相遇。」

佛陀告诉阿难 :「瞎了眼的乌龟与浮木即使是向不同的方向漂流,还是有机会可以相遇的 ; 而世间上愚昧无知的凡夫,如果流转在天、人、畜牲、饿鬼、地狱五趣当中,想要再恢复人身,比那瞎了眼的乌龟遇到浮木还要困难。因为愚痴的众生不遵行正义,不遵行道法,不行善事、所言所行都不真实,互相残杀,弱肉强食,造下无数的恶业。

所以,比丘! 如果你们对四圣谛不理解,就应该要努力修行,追求上进,断除烦恼,不要被无明烦恼阻断了解脱的道路。」


启示:

佛经说 :「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众生因贪痴而招感三界六道的轮回,恰如车轮的回转,永无停止,比盲龟穿木孔的机率还要渺茫。所以,我们既得人身,怎能不好好把握此生,做一些有利于人间的事呢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优婆塞之道

《杂阿含经》九一九经 白话:

佛陀居住在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国中的时候,迦毗罗卫国的国王摩诃男前来拜望佛陀,他向佛陀请示 :「什么叫做优婆塞?」

佛陀说 :「居家清白,修习善法的在家男众,自愿皈依佛、法、僧三宝,因为皈依三宝的缘故,叫做优婆塞。」

摩诃男继续问道 :「佛陀! 什么又是优婆塞信心具足呢?」

「对佛陀所说的正法,信心坚固,不论任何人都无法动摇,这就是优婆塞信心具足。」佛陀回答。

摩诃男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继续问道 :「那么什么又是优婆塞戒行具足呢?」

「优婆塞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叫做优婆塞戒行具足。」佛陀回答。

摩诃男再问 :「什么是优婆塞听闻具足呢?」

「优婆塞听闻佛法之后能受持,能积集于心中酝酿,叫做优婆塞听闻具足。」佛陀说。

「什么是优婆塞舍具足呢?」

「优婆塞内心远离悭垢,虽然处于居家,但经常修持可获致解脱的布施,就是优婆塞舍具足。」

「什么是优婆塞智慧具足呢?」

「优婆塞如实知世间是苦、知苦是烦恼业集、知苦灭寂静是涅槃的安乐境界,知修习道品可获得寂静,这是优婆塞智慧具足。」

由于摩诃男是释迦族的国王,本身信佛虔诚,又代表全国优婆塞请示佛法,所问的问题非常中肯,所以佛陀赞叹摩诃男,常以慈悲心护念一切众生,是佛教中的第一优婆塞。

启示:

优婆塞意译为近事男、清信士。是在家奉事三宝、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与优婆夷(在家奉事三宝、受持五戒的女居士)同系在家信仰佛法者。依《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二载,佛陀成道后,至差梨尼迦树林结跏趺坐,当时,来自北天竺的提谓与波利两个商人以酪、蜜抟合的食物供养佛陀,进而受三皈依,这是最初的优婆塞。

又依《优婆塞戒经》卷三载,如果受三皈依并受持一戒者,称一分优婆塞 ; 受持二戒者,称少分优婆塞; 受持二戒已,若破一戒,称为无分优婆塞; 受持三、四戒者,称多分优婆塞; 受持五戒者,则称满分优婆塞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