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谈谈深入学习入中论

要想真正了脱生死,我们首先必须认识生死是怎么回事。是有真实的生死,我们无法超越?还是我们把本无生死看成是有生死而误入生死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需要以智慧仔细观察。

上堂课抉择了心无生死,以及由心控制的身体也无生死,全部是缘起生的幻相,了不可得。下面讲讲“刹那无生死”。

见“刹那生死”

《佛说阿含正行经》说:“不止生死,如呼吸间,脆不过于人命。”一刹那就是一次生死,所以人命在呼吸之间。


我们应当认识到“刹那生死”。因为,如果心里对于诸法的认识很粗,认为有一个个相续的相,这样对于“生死”,就会有非常强的实有感,不容易产生“无生死”的定解。相反,如果你的心能够把这些相续的相分成一个个刹那,看到前后刹那的不同。这样之后,再观察每一刹那怎么起现,之后就很容易能够看到诸法“无生死”。


比如看电影,人们会在银幕上看到连贯的影像。但实际上,银幕上的电影,只是放映机在快速、连续地放映一张张胶片而已。这样你会发现,原来只是每次出现一张图片,根本没有连贯的影像。


同样,身心相续也是刹那生灭的法,也只是一刹那一刹那的幻影。身体刹那即灭,无法延续到下一刹那,心识也是只显现一刹那,下一刹那就变了。所以,并不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死,实际上每一刹那都在变,都在死。这些刹那只是一一幕幕幻影,根本得不到。


把这个道理展开来看,不仅自己的身体和心识,包括其他众生,外在的环境,乃至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小到粒子,大到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你会发现,任何一种境相,都是刹那生灭的法,只显现一刹那。这一生一灭,就是一个生死。这样观察之后,你原来那种稳定感、恒常感、坚实感自然能够消除。

刹那无生死

看到诸法“刹那生死”之后,进一步要了知这“一刹那”也是无生死。


就像刚才说的比喻,银幕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放映机、胶片、光束等众多因缘一聚合,立即现出一刹那幻影。因为这一刹那的影像由诸因缘合成,离开这些因缘根本无法显现,所以它没有自体。比如,把银幕去掉,让光束打到山崖上,这样就不会现起先前的影像,只会出现其他形态的像。这样就知道,银幕上一刹那的影像只是因缘合成的一个幻影,寻找它根本得不到。


同样,我们每一刹那的身心,包括每一刹那的内外诸法,全部由众因缘合成,离开众因缘根本无法独立存在。所以每一刹那都是假相,没有自体可得。


或者以金刚屑因观察:如果一刹那的显现有自体,那它作为一个果法,必定有“生”。这样的话,或者由它自己生自己,或者由它之外的他体法来生它,或者自他共生,或者无因生。只要认为刹那的显现是实法,就必定落在这四种生当中。我们一般不会认为刹那的显现法是无因生,也不会认为是自生,或者共生,而是认为由前刹那的他性法而生。所以这里主要观察“他生”。


所谓“他生”,指的是这一刹那的显现法由他之外的法来生他。先看比喻,如果银幕上这一刹那的影像,从前刹那他性的放映机、胶片、光束等而生,那么光束等跟影像就成了毫不相关,也就是脱开光束等,应当能够单独得到一刹那影像。但实际上,这一刹那的影像跟光束等因缘根本脱不开。离开前刹那的光束等,根本没有现在刹那的影像。所以它们不是别别无关的“他”,也就不成立“他生”。


同样,我们每刹那的身心也不是“他生”。就身体来说,我们知道,由前刹那的身体,再加上空气、温度、大地等因缘和合,显现这一刹那的身。如果认为身体等是实法,那就是“他生”。既然是 “他”,也就是前刹那的身和这刹那的身成了各不相同的两个法,别别无关,就像张三和李四两个人一样。这样一来,由于前后刹那是他体,那就成了前刹那是张三,后刹那变成了李四,每一刹那都变成不同的人,但根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其实,如果前后刹那是“他”,互不观待,就根本无法安立“生”。


要说有“生”,也就是以前刹那的身等为因,出生这一刹那的身。这样的话,绝对不能说前后刹那的身是他性。因为只有前后刹那不是别别无关的“他”,才能互相观待,才能从前面的身等因缘当中,出生下一刹那的身。


这样就知道,前面身等因缘和合,后面就现起一刹那身的现相。这里没有他生,也同样不是自生、共生、无因生。也就是根本不成立实有的“生”。因此,每一刹那的显现都没有自体可得,都是幻相。一切法都是如此。


像这样,如果你能够在“刹那”上,抉择到诸法无自性,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你就可以放下一切,不再攀缘、逐取。

生活中了解“无生死”

了解“刹那生死即无生死”后,进一步应当对于自己身边的一切现相,包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全部了解它们“无生死”。


对此,一定要在自己的心上观察、抉择,并且要在最执著的事上下手。也就是说,你要在自己最执著的感情、事业、名声、财富等事上观察。如果不知道这些事“无生死”,对它们非常执著,那就会成为沉溺生死最大的因缘。如果了解到这上面也没什么法生,自然能够把心放下。之后既不要执取不舍,也不必刻意逃避。


以感情为例。比如两个人,忽然之间变得非常亲密,没过多久又忽然形同陌路,越来越疏远,甚至发生很大的矛盾。又比如一对恋人,热恋的时候难舍难分,爱执不已。分手后曾经的心态荡然无存,心里、眼里全部冷若冰霜。你不要想,曾经的感情去哪儿了?要知道,心识刹那生灭。随着不同的因缘,内心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因缘聚合的时候生一种心,因缘变化时,又会现起另外的心。所谓“感情”,也不过是从特定因缘里现起的幻心,并不是什么实在的事。爱恋的心来了,也不过是因缘和合忽然生起这种心念,或者说心上起了爱执方面的幻影。那些心没了,也只是原来的因缘发生变化,不再持续而已。所以,无论怎样的心,都只是因缘生的幻影,每一刹那都无自性,无生死,除了幻事之外再没有别的。


其他事业、家庭,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等一切方面都是如此,只是一刹那的无生幻影。如果你当真了,就会出生各种得失成败的念头,就会痛苦不已。像是很多事业心强的人,因为在这上面的执著太重,所以常常失眠。其实这些都没必要,不过是幻梦中的一个显现。都是因缘现起的假相。同样,也不要太当假,不要落在偏枯里。否则也没什么生活的妙趣。


总之,你一定要在观念上发生变化,要把原先认为“有生死”的见解转换过来,真正了解到一切生死的相都是缘起生的幻事,本无生死。之后就要把这些会归到自性上,了知性相不二。也就是进一步了解,一切生死幻事就像镜中现的影像一样,全部由本性而现起,不是脱离本性之外别有自体。

如来藏心无生死

《大宝积经》中,胜鬘夫人对佛说:“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又说:“世尊!生死二法是如来藏,于世俗法名为生死。世尊!死者诸受根灭,生者诸受根起,如来藏者则不生不死。”


在世人看来,死亡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因为他们无始以来一直执著身体是“我”,所以一旦死亡来临,就会认为平生最爱执的“我”彻底没有了。所以会感到极度的恐慌。


其实,虽然幻躯有生灭相,对于识的结生安立为“生”,对于寿暖识的舍离假名为“死”。但这也只是就现相安立的名言,真正从实相上看,本性没有任何变异,如来藏心本来不生不灭。


我们前面讲到,幻心的生灭、流转就是生死。其实,如果追溯到幻心的本源,就会发现它的本性不生不死。这个本性就叫做“如来藏”、“真如妙心”,或者“法性”等等。换句话说,幻心的显现正是从本性如来藏中随缘而现的妙用,并不是别的事。这样你就能从根源上了解,为什么本来无生死。一旦你真正了解这不生不死的本性,并且最终证到它,就能对生死无所畏惧。

本性不生不灭

我们知道,凡是因缘合成的法,全部受因缘的支配。因缘不断变化,它就会随之不断变 化。经过无数次的变化后,最终就会彻底坏灭。既然有生灭变化,就说明只是幻相,不是本性。如果一个法始终不变,那它就决定不会有灭。这个没有生灭变异等相的法就是本性。


我们现在就要找出这常住不变的本性,真正认识了它,也就了解了“无生死”的涵义。


《楞严经》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波斯匿王问佛:“怎样才能证知不生不灭的本性呢?”
佛问波斯匿王:“你现在这个肉身,是跟金刚一样常住不坏,还是会坏灭呢?”
大王回答:“世尊!我现在的肉身最终必定坏灭。”
佛又问:“你的身体现在还没灭,怎么知道它最终会灭呢?”
大王回答:“我的肉身是无常法,能明显地看到,二十岁时的容貌老于十岁时的容貌,三十岁又衰于二十岁,像这样一年一年都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样,每个月也在变化;再观察下去,就发现每天都在变化;详细思维就知道,每一刹那都在不断地变化,没有停止的时候。所以,虽然身体现在还没现前彻底坏灭的相,但它必定在这刹那迁流当中灭尽。”
这样就知道,会发生变化的法最终必定坏灭。
之后佛又问:“你见到身体迁变不已,就知道最终必定坏灭。那么你知不知道,身中有不灭的法?”
大王回答:“我确实不知。”
佛说:“我现在开示你不生不灭的本性。你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见恒河水?”
大王回答:“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带我拜谒耆婆天,那时经过恒河,第一次见到恒河水。”
佛说:“就像你所说,二十岁时的容貌衰于十岁,在这六十年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也刹那刹那迁流不息。那么你三岁时见恒河,相比于十三岁时见恒河,有什么差别吗?”
大王回答:“十三岁见恒河跟三岁时见恒河没有任何差别,到现在六十二岁时见恒河也跟小时候没有差别。”
佛说:“你现在的容貌比儿时衰老很多,可见身体有老幼之别。那你现在见恒河的‘见’,跟儿时见恒河的‘见’有老幼之别吗?”
大王回答:“没有。”


佛又说:“你的容貌虽然衰老,但能见之性并未衰老。出现老相说明它是变异法,而没有老相的是不变法。变异法最终必定坏灭,不变法始终无生无灭。”


这样就知道,这不变的“能见之性”,永不坏灭,无生无死。我们观察自己也能发现,尽管活了几十年,身体各方面的相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是能见的“性”始终没变。它会随着各种因缘,起现不同的作用。就像电始终存在,在不同的灯泡上,会表现出强光、弱光、红光、蓝光等
各式各样的相。电比喻性体,发光比喻相用。


有人会说:眼睛瞎了就见不到。但这只是外在的器官坏了,不过是因缘上发生变化,而能见的“性”是不生不灭的,从没有变异。盲人见到的是黑暗,这还是见,那个能见的“性”并没有减少。等到眼根等因缘恢复的时候,又能正常见色法。所以,“见”性永远不坏。就像电始终都在那样。虽然灯泡坏了,暂时没办法照明。但换一个灯泡还会继续发光。


同样,能闻的“性”也没有变化。虽然因缘不同 ,在境相上,音乐声,风声、雨声、鸟声等各不相同,声音本身也有各种生灭变异。并且随着不同的境相,也会现起不同的取境之识,耳识也有生灭变异。但是能闻的“性”从来没变过。它随着不同的因缘,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幻事。   


这样就知道, 虽然境相和取境相的心,都是随因缘而幻起,而不断变异。在这上看起来似乎有生死。但实际上,能见、能闻等的“性”始终没有变化。所以本性没有生死。


同样,本性也没有增减等。比如一个人被截肢了,或者切除三分之一的胃等等,但是他的“性”不会有任何减少。或者身体长胖了,视力提高等等,这样本性也不会增多。


或者观察,如果真的有灭,那必定是一灭永灭。比如说如果曾经发生过的事是真的灭了,那应当永远不会再次出现。但实际上,真正证入法界一心的时候,十方三世的一切现相,一时之间全部现前。其实,一切心境等因缘所生法都是妄相,虽然看上去有生灭,但本性没有生灭。


总之,你真正认识无生无灭,你就认得了本性。当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生的幻相时,你就会懂得诸法空相。这样你才知道,应当怎样在生死当中了生死。所以,空性的见解非常重要。只要心里生起了真实的了解,生死的根就会由此开始松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善巧用心则能了生死

古语说:“道心唯微,人心唯危。”没有比人心更危险的事,也没有比道心更微妙的法。
心的妙用非常大。如果忘失本心,一念颠倒起用,跟无明结合,这样让妄心做主,落在妄情当中,以我执用事,就会由此出生无尽的苦患。在面对境界时,如果心参与进去,必定没办法了生死。而且,像是疾病、障碍、罪垢、诸魔等等,就治不了、除不了、免不了、退不了。

如果有了般若智慧,也就是识得诸法空性,本不生灭,让真心做主,这样一切都能顺其自然,再不以私我的执著用事,本性的功德就能现前。也就是在面对境界时,心不参与,这样你就不会迷失,就有希望了脱生死。


就像《心经》所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具有空性正见的行者,心里没有挂碍,这样就没有恐怖。如果常常把各种人、事等等挂在心上,心里就会有挂碍。对于一切事,心都不参与,就没挂碍。这样由于没有特别爱著、贪恋的事,也就没有担心失去它们的恐怖,同样也不会有竞争的焦虑等等。


比如,你对金钱没耽著,那么即使所有的人都在为钱拼搏,争得你死我活,也跟你无关,你的心就能从这里面脱离出来。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心不去参与,再多的境界都跟你无关。只要你的心不被它所牵,在这上面就没有挂碍、恐怖,就能远离这些颠倒梦想。


相反,如果你的心参与到这些境相当中。或者说你有各种攀缘、执取的妄心,像是追求名利的心,向往爱情的心,喜欢财富的心,或者表现自我的心,好排场、讲阔气的心等等。总之,如果让这些乱心贼子在你心中作主,那你就是典型的陷在生死里的凡夫,必定是充满恐惧,常常感到患得患失,一直沉溺在颠倒妄想当中。


这样就知道,了脱生死的关键在于,遇境界时,心不参与。

心不参与,诸障自除

所谓“心不参与”,就像《大学》所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意思是,面对境相时,心不参与,那么虽然看着,就跟没看一样,虽然听了,就像没听一样,虽然吃了,但也不晓得是什么滋味。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做一个无心道人。也就是说,无论遇到怎样的境缘,你都不要动心,不要在意。只要心不参与,那么生病也没关系,障碍都能自然破除,罪业也不起作用,魔障也无法干扰。这样一来,天大的事都能化为乌有。


如果你的心参与进去,气乱了,自然生病;见地上透不过去,必定有障碍;执著罪业实有,就无法忏悔清净;心生贪嗔等,诸魔便会侵入。所以,要把心洗涤干净,一切问题自然解决。
一般人遇到麻烦、痛苦时,通常先找别人的过失,认为都是别人对我不好,让我痛苦等等。其实,正是认为别人不好的心,才让自己一直陷在痛苦当中。要知道,不动心,不在意,就不会有苦,就能逍遥自在。即使由于过去的业报,身体上有一些苦受,也不会成为障碍。

疾病

《黄帝内经》说:“百病从心生。”妄心一起,气就乱了,气一乱,就会生病。只要把心调正,不参与境相而现起妄心,时时让心泰然,这样气自然调顺,百病不生。


医学认为,五脏生五志(惊思怒悲恐),如果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生起的时间太长,或者太强烈,这样心态不平和,就会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导致生病。很明显,七情都是心上的事,由此引起的疾病也来源于心。心不参与,没有爱憎情仇、忧悲苦恼等等,疾病自然不生。


医病关键在于医心。因为发病的源头是心,所以不需用药,心转了,病自然会好。这就是根本的治疗方法。而医心之道,就是用反方面的性情来医治。比如病从嗔怒而起,那就用慈心来医。原本由于嗔心炽盛,见人就容易生气、发怒,结果身体上就出了问题。这种情况只要让他修慈心,


把嗔怒心化掉,那么身上的病自然会好。或者有很多事想不通,在心里消化不了,结果就得了胃病。因为心里消化不了,反映在身体上,原本用来消化的胃也无法消化。这样只要让他从道理上想通,心结打开,对于那些想不通、看不惯的事,心里把它们全部消化掉,胃病也就好了。


另外,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外感疾病的主要因素。但也要知道,气随心而转。心不安和,气就化不开,就会生病。所以同样是医心,把心调好了,气也会随之化掉。


尤其当今时代,很多人的病,明显由妄心引起。像是忤逆不孝,事业心过重,上网成瘾,自我意识太强……这些不好的心态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医治的时候也要从心上下手。


比如过去五逆不孝的人,现在良心发现,变成孝子,那么过去由不孝引生的病症就会有所好转。事业心强的老总、名人们都有很多病。就是因为他们一定要竞争,结果心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就会生病。这种情况,只要把竞争心拿掉,病自然会好。


经常上网的人,基本都有“网病”。因为一上网,心就处在非常严重的散乱、放逸当中。全身的细胞都处在这个状态上,相当不正常。这种病症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整个人看上去精神恍惚,魂不守舍。而且,生理上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病变,像是眼病,脑部神经病,脊椎病,消化不良、气血紊乱等等。医治的时候,也是要把心从这种妄动的频率中转过来,这样心不再躁动,恢复平静、安宁,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而且,现在的人普遍自我意识太强。在公共场合,一有发言的机会,大家全都抢着讲话,唯恐落后。认为我要把握好任何一个显露自己的机会,要为自己争取自由权、话语权等等。这样表现意识太强,心就会处在混乱、不安的状态,身体也会出现各种病状。医治的方法也一样,看清楚这些事虚假、没意义的真相,心不参与,自然百病全消。


总之,一切病症从妄心而生,心不执著,不在意,疾病就能痊愈。这样遇境时心不参与, 疾病自然消除,生死也不难了脱。

障碍

一切在前进的道路上形成阻碍的事,都叫做“障碍”。世间方面,像是家庭里的障碍,人际交往障碍。修行的时候,也会出现身心各方面的障碍。之所以称它们为“障碍”,就是因为在见地上透不过去。这样一来,心不通达,行就无法通畅,就形成了障碍。如果在见地上通达,心不去参与,那无论什么事现前,只要你的心不动,就不会成为障碍。


比如,美色现前心不动,就不会成为贪障。仇敌现前心不动,也不会成为瞋障。身边的人再怎么竞争、攀比,只要心不动,就不会成为竞争障、嫉妒障等等。而且,只要心不波动,别人再怎么打你、骂你,也不觉得有什么。总之,心想开了,见地上一通透,一切行为、境遇全部畅通无阻。


相反,如果心想不开,见上通不过,稍有一点事就非常执著,就会引生很大的痛苦。像过去文ge时期,很多知识分子被剃了阴阳头,然后拉去游街,当众批斗。由于有些人特别爱惜面子,尊重所谓的人格、尊严。心里没办法接受,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莫大的侮辱,这种屈辱比死还难受,结果就选择了自杀。如果一个修道的人遇到这种事,他会把这一切看成一场戏,怎么耍都可以。


其实,只要心不参与,就不会受到伤害。曾经有两个人,同样被打几十大板。其中一个人受了很重的伤。而另一个人,虽然同样被打,但他却没什么事,照样走回去。因为他在挨打的时候,一直说:“活该!打得好!”这样心不动,也不感到身体受了多大的痛苦。


我原来讲过北宋时期名宰相富弼的故事[1] 。他是参禅开悟的人。别人骂他时,他就像没听见一样。身边的人告诉他,富弼就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身边的人又说:“他叫着名字骂呢。”结果富弼说:“天下同名的人很多,不是骂我。”像这样,心里开得开,放得下,就没什么事。


其实,你只要心不在意,就不会有障碍。即使别人在你头上倒屎,你也觉得没什么。别人再怎么骂你,你心里也无所谓。要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越是生气,他骂得就越来劲。你这边一点也不生气,别人也会觉得骂得很没意思。这样他骂不下去,也就停下了。同样,你没那个心,别人诱惑你也没用,威胁你也没用,根本拿你没办法。这时候你就成了世上不败的人。因为你征服了自己,也就征服了一切。你能做到在一切时处不动心,一切境界就不成为障碍。


所以,要是没有心,或者说心不参与,天大的障碍都能消除,再多的冤仇也可以一笑了之。只要你心不在意,所有问题都能化为乌有。如果心很执著,很在意,必定是什么事也化不了。甚至一件小事都可能在你心里堵上几十年。


总之,“没问题”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心不在意,遇事不动心,不参与,再大的障碍都能消除,了脱生死也会变得很容易。

[1]富弼少时,常有诟詈之者。富如不闻。或以告之,富曰:“恐是骂他人耳。”又曰:“明呼公名。”答曰:“天下多有同姓名者,非骂我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于死时,虽有死魔,亦得自在不起死想。何以故?由彼正士,住于空性、无相、无愿,于一切法无所分别,不生不灭,不堕不起,不来不去不住,不染不净。”心不参与,住在空、无相等当中,就不会被魔损害。

所谓“烦恼魔”,指贪等的烦恼,因为能恼害身心,所以叫做“魔”。心不参与,自然不生烦恼,也就不会被烦恼魔所损害。


比如,心生贪著,就陷在烦恼魔当中。下至你贪一点零食,心的状态也很不正常。对人贪执,像是对儿女,对情人,一想起他,就爱在心头,心心念念连在一起。像这样,心参与进去,身心就会受到损害。


从前有一个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儿子骑自行车出门,结果在三叉路口被大车撞死了。后来这个母亲就一直陷在非常悲伤的状态里出不来,结果精神失常,天天叫着儿子的名字,以为他还活着。这就是因为爱得太强,心参与得太深,结果失去的时候就要感受撕心裂肺的痛苦。那种忧愁、悲苦强烈地抓着她的心,不得不感受烦恼魔的损恼。


其他事业、钱财、权利等等都一样,人卷在那里时都着魔了,完全失去了正常状态。很多修行人原本修行很好,后来却堕落了,就是因为在名利、财色上过不了关。而且,一念著了名利等,冤家就会乘虚而入。


像我们熟悉的悟达国师的传记[1] 。他原本持戒精严,德行显赫。后来当朝皇帝亲临法席,供养他沉香法座。这时由于生起了高慢心、名利心,结果膝盖上忽然生出一个人面疮。人面疮有眉眼口齿,每次喂它饮食时,都会开口啖食,跟人没有差别。国师为此非常苦恼,虽然看了很多名医,但都束手无策。后来得蒙神僧赐予三昧水洗濯,结果人面疮开口,告诉他:前世自己是晁错,国师是袁盎。由于被袁盎杀害,所以在多生当中一直跟随,寻机报仇。但因为国师在过去十世当中身为高僧,戒律精严,所以一直没找到下手的机会。现在由于得受皇帝恩宠,起了名利心,有损德行,就有了加害报复的机会。


这样就知道,心生则种种法生,内在有这样的心,才会被冤亲债主得便而侵入,没有心,再厉害的外缘也无法侵入。所以,要想让自己不出问题、不着魔,就必须管好自己的心。心不参与,就不会陷入烦恼,也就不会被魔所损害。


所谓“蕴魔”,指既是生死苦果,又是生死苦因的五取蕴。由于这五种蕴盖覆真性,所以是魔;或者这五种生死之法能夺慧命,所以叫做“魔”。这也是由于自己的心计执有生死,参与到虚幻的生灭法里,才形成了生死。这样就必定有因、有果、有轮转,也就免不了被蕴魔所害。


像是认为有“我”,有“法”,然后“我”要追求梦想、创造价值等等。这样你的心参与到生死当中,就免不了形成生死业因,必定成为生死里的一员,陷在蕴魔的掌控下,拔不出来。这时如果能够了知本无生死,心不参与,自然不会陷在错乱的生死当中,也就摆脱了蕴魔的损害。


“天魔”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和他的眷属。因为这些魔众常常作种种扰乱,障碍人的修行,所以叫做“魔”。其实,这也是因为内心认为魔有自性,才被外魔干扰。如果了知魔众本空,心不参与,外魔自然会消失。


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2] 里讲到:一天,尊者捡柴回到山洞,见到洞中坐着五个恶魔。一个以说法的姿势坐在尊者的床上,两个看上去在听法,一个在旁边侍候,还有一个在翻看尊者的经书。尊者看到觉得很稀奇,以为是山神戏弄,就唱了一曲赞歌进行赞颂。结果五个魔听完赞颂,不但没消退,反而怒目圆睁,发出怪吼,准备扑击尊者。然后尊者观忿怒本尊,用密咒驱魔,结果还是毫无效果。之后尊者对他们生起大悲心,为他们讲述善恶因果,魔众仍然不为所动。最后尊者想:一切法只是自心现幻影而已,心本来不可得,哪里真有魔呢?如果我把魔当成真的有,那真是可笑的事。之后尊者不再以为真的有魔,提起体性空慢,直闯入洞中,结果群魔都消于主魔身中,主魔也变成一股旋风消失了。米拉日巴起初心以为有魔,就是心已经参与。这样赞颂魔,魔也不退;修忿怒法,魔也不退;以悲心讲因果,魔仍不退。然后思维唯心所现,心也无有,心不再认为有魔,提起体性空慢,就不再见魔了。


总之,一切魔障都源于内心的实执。心不执著、不参与,所有魔障都无法损害,自然能够了脱生死。


黄念祖老居士的《谷响集》里有一个很好的例证:一年秋天,黄老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最后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说:念佛没得一心时,不可急躁求见佛。因为这躁妄求见的心,会给自己的冤家提供方便,他们就会借此机会干扰报复,破坏行人的修持。


黄老讲完后,一位年纪很大,看上去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女居士走到跟前,情绪激动地说:“您讲的正是我的病!我已经病了两年多,因为我念观音菩萨,就很想见菩萨。哪晓得自从见了观音,各种乱相都出现了。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睁眼闭眼都能看到。有时候见的是善相,有时候见的是恶相,自己心里特别害怕。就是屋里坐满了人,还是能见到满屋子都是恶相。结果弄得晚上不能睡,白天也休息不了。身心疲惫不堪,神经紧张,什么办法都治不好。我现在被折磨得万分痛苦,命在旦夕。”她最后还问,是不是该念大悲咒来除魔。


黄老听后对她说:“你不必修法去压制。如果去压制,就是在作对,那这个结子就拉得越紧,更不易解开了。”


又给她讲:“古时有一位大德,在深山里住茅蓬,带领大众共修。但是,那里的山精野鬼时常来干扰,有时现佛菩萨相,有时现虎豹等的恐怖相。大众都被惊动扰乱,不能清修,就劝大德换个地方修行。但是大德不为所动。结果三年后,野鬼都消失了,什么相都没有了。大德说:‘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不闻不睹无穷。’(这就是驱魔的妙方。)”之后黄老指点她:“你看,不听、不见、不去管它,魔障自然消除。古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是这个道理。”
当时女居士要求黄老的小女儿把这些话写下来交给她。


不久,黄老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完后,这个女居士特别前来道谢。她那时神态安详,容光焕发,看起来像是换了一个人。原来黄老的女儿所写的字条送到后,她心前的恶相全部消失了,顿时就消除大魔障。


这样就知道,“不闻不睹”就是最好的去魔良方。

罪业

心不参与,是最根本、最彻底的灭罪妙法。
其实,罪业本来空性。时时处在心空当中,心不参与,不妄动,就没有了感果的缘。只要不让罪因跟缘和合,就不会现起果报。不然的话,你的心不断地起妄执,这样罪因跟缘一结合,必定会现起果报。


另外,造作罪业的根本就是妄执诸法实有的心。有了这种妄执,就会有事、意乐、加行、究竟。造下恶业后,因缘成熟时,就会现起罪果。如果你能了知空性,心不参与,那么这四支就能全部歇掉,也就不会再出生罪业。具体来说,第一支事,心不参与,就不会有造业的所缘;第二支意乐,心不参与,也不会生烦恼等的心;第三支加行,心不参与,也不可能出生后后的行为;第四支究竟,心不参与,更不会有最后的完成。


像这样,心不参与,既不造作新罪,也不给过去的罪因提供助缘,这样就能彻底地断除罪业。这就是最究竟、最彻底的灭罪之道。


下面再详细讲讲忏罪的方法:

上乘的忏悔方法

罪业本来空性,没有实法可得。因此,最上乘忏悔的方法,就是了知罪性本空。这样罪业就能当下清净,此外再没有更好的方法。


一般众生忏罪很难彻底,就是因为根源的实执未破除,心空不了,达不到真正的忏悔,结果导致忏后转眼即忘,过后还会再犯,重新陷在错乱当中。


了知空性的人,知道罪业本不可得,也不存在实有的忏悔。因此,只要把心空掉,不再执实,就能彻底截断罪业相续。这样脱离能所,就是无上的忏悔。(这里特别强调,现代人根器差,修理忏能真正相应的人并不多见。我们讲“法无我”需要提到理忏,来提起大家修空性的意乐,也有必要让大家种一些善根,明了最上乘的修持理趣。但实修的时候,要仔细考量自己能不能契合上,口头上虚夸没有什么用,所以不能忽略事忏。)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5-24 10:31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心不空”是罪业的根源

要想真正忏悔罪业,首先必须知道罪业的根源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化解的方法。

其实,罪业的根源,并不是特指某种罪恶,而是指你的心不空。就像星星之火不灭,由此也会燎原。同样,只要心不空,遇到相应的境缘,就必定出现各种分别、攀缘、竞争等的妄执,有了烦恼妄动,就难免造作罪业。

而且,心不空,执著太重,就会一直陷在罪业当中出不来,这样根本没办法清净罪业。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本来没什么事,但是愚人心胸狭窄,执著很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陷得很深。比如有些人生烦恼的时候,一直想不开,陷在里面,很多天都出不来。好不容易开导一下,


他当时也感到心里稍微轻松一点,觉得好像确实没什么事,只是自己胡思乱想。但好景不长,由于他内心深处的执著太强,过不了几天又会陷进去,还是想不开,很痛苦。结果贪嗔等的妄动,各种计较、分别、竞争、逐取等等,还会从这种执著心里源源不断地出生,就会结成深重的罪业。而且,由于他的执著太重,始终没办法安心,就会再三落入到这种错乱当中。由此一来,罪业也就没办法消除了。


这样的人,即使稍微熏习一些空性,心里感到轻松一点,有些般若的气氛。但是,一到境界里,马上又会迷掉。仍然是对于想要的法起贪,对于不想要的法起嗔,然后跟人攀比、竞争等等,还会陷在罪业当中。就像一直处在烟雾当中,偶尔用扇子扇一扇,烟雾好像少了一些。但是一停下来,眼睛又马上被烟尘蒙住。所以,不明空性,心量狭小的人,一遇到事情就会陷进去,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就会感到相当痛苦。


相反,通达空性,心胸开阔的人,遇到什么事都能过得去,不会一直留在心里,纠缠不休。由于他心里有空性的定解,遇事不著意。天大的事都能想得开,放得下,这样心里一放,事情自然了结。心空了,也就不会成为业障。


总之,愚人执著罪业实有,心空不了。结果虽然已经忏悔,但过后还会再犯。换句话说,正因为他不知道罪业是怎么起的,不知道心到底是什么,结果把罪业执为实有,内心就会相当紧张。虽然造业之后忏悔了,但根本忏不净,后面还会再起。最后就会陷在“屡犯屡忏,屡忏屡犯”的恶性循环当中。

罪业的现起方式

妄心只是因缘合成的幻影,本无实法可得。但是,一旦你对它生起执著,就会形成业习。所以,“业”就是幻心的数数现起。由于它会不断地积累,串习到一定程度时,心里就会集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到一定时候,这股力量就会幻现出各种各样的果相。


而且,只要你执著它为实有,并且不断地加深这种错乱的习性,业就会成为障碍。你的心就会一再地陷在错乱当中,而难以脱离。


不仅是恶业,即便是善业,只要内心有我执、我所执,终究也会成为恶业。比如,对于一种善法,你心里有实执心,立了功德见,它就成为你心里执著的境。一旦别人去做这件善事,你就会认为,原本属于自己的功德被抢走了。这样一来,不仅不生随喜心,反而引发各种嫉妒、竞争等的妄动,甚至生起嗔恨心,发生各种争斗、夺取等的行为。结果就成了严重的恶业。


这样就知道,只要不明了空性,时刻都会因执著而造业,又会以这串习成的行为惯性——业力而成为障碍。反过来说,只有了达一切法都是幻现,尤其是明了自心本来性空,了不可得,这样你才能在遇境时不立任何法见,不去执取,也不著在当下的心上,这样才能从过去业障的怪圈里脱离出来。

根本的灭罪之道

知道罪业的现起方式后,也就懂了从根上消除罪业的方法。既然业由心的妄动而起,现在要净除业障,就要反过来做。也就是要念念觉悟,消除掉自心错乱的力量。


方法就是,过去由于执著实法而现行罪业,所以,现在首先要认识一切法都不可得,心里不立任何法见,丝毫不著意,这就不再造业了。一切现相不过是因缘现起的幻影,都是假相,毫无真实。所以一切时处,心都要空净,不住于相。这样的话,再遇到境缘时,就不会成为业障。过去的妄动就开始逐渐消减、止息,原来的错乱力量越来越小,以致于化除,也就不发生作用,这样才从根化掉了业力。


当然,无始以来经过无数次串习,这种妄动的习性非常强,不可能一次就化解。所以懂得方法后,就要时时在身心上转化,就是当它现起时,心里不被它所牵,随起随消,逐渐就化除了。所以“时时保持觉照”最关键!

什么是忏悔

这里说的“忏悔”,就是指了达一切法空性,知道了本来清净,没有什么实有的罪业可得。之后时时不断保护,不再迷失,不再妄动造罪。这样罪业才能了结。


分别解释,如《六祖坛经》所说:“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妬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说到底,就是了知过去所造的罪业都无自性,没有什么实法可得。正造罪的时候,也只是一念迷惑,计执有我、有法,之后现起各种分别妄动,结成各种恶业。细心体察就知道,当时的一切只是一场幻梦,全部由幻心变现。而幻心也了不可得。所以,一切本来没有,既没有造罪的人,也没有所造的业,也没有造业这件事。意思就是,我们要定解诸法无我,一切贪嗔等法都不可得。只要不再执实,内心空净,就不会在心中留有影像,这样罪业就忏尽了。


但是,凡夫实执太强,遇到相应境缘时,常常习惯性地执著诸法实有,认为确实存在值得生贪嗔的境,这样又会陷在老毛病当中,没办法从根断除。所以,时时刻刻都要警觉,不陷在执著当中。只有在任何处心都毫不著意,才能真正脱离生死迷梦。也就是要断除未来造罪的相续,不再妄心执取。这种“断相续心”,就是“悔”的涵义。就像《六祖坛经》所说:“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妬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
总之,忏悔的关键就是得到空性定解。所谓“忏前悔后”,也是指了知罪业本空,而且时时保护,以后再不起妄执造业。

“心空”是究竟的忏悔

要知道,业全部从心而来,一切都由幻心所生。心一空,业就没了立足之地,自然就空尽了。所以,你首先要明了,心是因缘所幻起的影相,本不可得。之后,无论现起怎样的心,你都不要黏著,这样业才能化解。


所以,究竟的忏悔,就是让心觉悟,心一觉就空了,空了就不会有业,也就不再陷入生死幻梦当中。相反,心一迷就入了生死幻梦。虽然正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但妄心会落入错觉。也就是还会执著人我、是非,会发生竞争、求取等等。


另外,过去造的业就像幻梦一样,醒来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像虽然我们在梦里似乎有很多虚妄的造作,但一醒来就会发现,并不是真的有那些事。像这样证见空性之后,罪业自然消除。(但这不是谈口头理论,而是要实修实证才算数。现在的情况是:到底有没有空性定解都成问题,不必说实证。我怕很多人口头谈空,所以再次提醒一下。)


《佛说净业障经》里讲了这样两个公案:
世尊在世时,有位比丘名无垢光。一天,他去乞食,不小心到了妓女家。吃了妓女以邪咒加持的食物后,心智迷乱,结果就犯了淫戒。


他回到精舍才清醒过来,当时内心生起极大的忧悔,全身发热。他想:“我今天居然犯下大戒,现在已是破戒之人,将来必定堕入地狱。”之后他把这件事告诉其他比丘,比丘们让他去找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又把他带到佛前。
佛问他:“你有心犯淫吗?”
他说:“无心。”
佛又问:“无心怎么会有犯呢?”
他说:“我后来生了淫心。”
佛说:“我平时不是常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吗?”
他回答说:“是。”
佛又问:“你梦中受欲时,心里有没有觉知?”
比丘回答:“有觉知。”
佛问:“你先前犯淫欲时,不是由你的心觉知吗?”
他回答说:“是由心觉知。”
佛又问:“既然如此,醒时和梦中犯淫有差别吗?”
比丘回答:“没有差别。”
佛说:“我以前不是说过诸法如梦吗?你认为如梦般的诸法真实吗?”
他回答说:“不真实。”
佛又问:“醒时的心和梦中的心真实吗?”
他说:“都不真实。”
佛说:“既然不真实,那它们是实法吗?”
比丘回答:“不是实法。”
佛又问:“如果一个法无生,那么它有灭、有系缚、有解脱吗?”
他说:“无生的法,当然无灭、无系缚、无解脱。”
佛问:“现在你怎么认为?无生之法会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中吗?”
他说:“无生之法本来没有,怎么会堕恶趣呢?”
佛对他说:“一切诸法本性清净,只是凡夫没有智慧,由于不了知真如,对于本无的法妄起分别,以分别的缘故,而堕入三恶趣。”


之后佛对诸比丘说:“诸法虚诳,如同野马故。诸法如梦,本性自在,逮清净故。诸法究竟,如水中月、如泡沫等故。诸法寂静,无有生死诸过患故……比丘当知,诸法如是不可宣说。往昔我坐菩提道场,无有所得。无一法有出有没、有系缚有解脱,也无一法有障有缠、有忧有悔。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诸法清净本无染污。”


无垢光比丘听了佛的开示后,内心踊跃、悲喜交集。他双手合掌,一心观佛,口中说偈赞叹佛陀。后来世尊舒颜微笑,授记他将在弥勒佛出世时证得无生法忍,十劫后成就佛果。


另外,过去久远劫前,日无垢光如来出世时,有一位比丘名叫勇施。他具足多闻,惭愧乐学,并且相貌非常庄严。


一天,勇施比丘到城中乞食。一个长者的女儿见到他庄严的相貌后,心生爱染。后来由于贪欲不得满足,身体日益羸瘦。她母亲见了心中不忍。于是骗勇施比丘说:我女儿喜欢听经,苦于很难听到,所以生病。并且哀求比丘常来应供、说法。比丘信以为真,就同意了。之后经常到长者女家中应供。结果日久生情,丧失正念,就破了淫戒。后来女子的丈夫见比丘来得太过频繁,怀疑和自己的妻子有染,打算把比丘杀死。比丘知道后,拿毒药给长者女,让她在自己丈夫的饮食里下毒。这样就把他毒死了。


长者女的丈夫一死,勇施比丘突然心生追悔,心想:“我身为比丘,既犯了淫戒,又破了杀戒,死后必定堕入三恶趣。”之后惊恐万分,到处奔走,口里一直说着:“我是地狱众生。”
当时有一个菩萨名叫鼻揉多罗,知道这件事后,把比丘带到一个树林里。之后菩萨腾身虚空,比丘见后生起极大的信心,就像亲见佛陀一样。


这时菩萨入定,身中出无量佛身,全部具足相好,遍满林间。这些化佛同时出微妙音声,说到:“诸法就像镜中像、水中月一样,了不可得,如虚空般本来清净。凡夫由于愚痴迷惑,于无实的法中妄起贪嗔。虽心生染爱,而实无染著。就像在梦里对色法生贪,实际无贪,又像用刀割物体,而刀无知。同样,凡夫的愚痴、爱染,就像阳焰,或空中浮云,本来寂灭、无相……就像手摸虚空一无所得,同样,虽现起分别,而实际并无分别。虽计执有诸蕴,实际诸法本来无生。总之,一切法不生不灭、不聚不散。法性本自解脱。”勇施比丘听后,思维法义,顿时离诸盖缠,得无生忍。


讲到这里,释迦佛说:“当时的鼻揉多罗菩萨,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当时的勇施比丘,就是现在的宝月如来。”


世尊又说:“一般凡夫对于本无的法妄生分别,计执实有,结果堕落恶趣,在无量劫中受种种大苦。而勇施比丘受淫欲,又断人命根,却能即身得无生忍。就是因为他能够观三界如影像等。就像幻师观幻人而无有障碍,勇施比丘由于能观诸法空性,所以能迅速离诸业障。”


像这样,勇施比丘观诸法空性,发觉罪性本空,了不可得,就脱离了罪业系缚,得到解脱。

忏悔要念念贯彻

忏悔要贯彻在每一天、每一时当中。


前面也讲过,一切时中不迷失,不造罪,这样忏悔才能达到彻底。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不再走老路,在任何境界当中,都明了一切法空性,面对任何现相,都能心空无住。这样业障才能化解,最后才会空尽。过去由于心不空,一直不断地造业,导致错乱的力量相当大。现在,就要反转过来,也就是妄习随起随化,错乱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小,最终完全没有力量时,整个业根就全部消除了。


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继续迷惑,继续沉溺在错乱的罪业迷梦当中。要知道,法尚且不应执实,何况非法?所以种种恶心恶性都要化除。意思就是,我们在行善法的时候,也要知道这些都是幻事,应当三轮体空,没有我相、人相、法相而行持。而对于非法,像是追名逐利、贪执钱财、求取男女、散乱放逸等等,这些造罪方面的事,更应当彻底断绝,永不再造。


总之,罪业并非实有。当初只是一念入迷,之后不断地造业、轮转。但一切只不过是无而现的幻事,实相当中本来没有罪业,没有染污。所以不必要过分执著,认为罪业真实,根本没办法忏除。


要知道并不是有很多实有的罪业,然后我去把它们消灭。起初由于心不空,执诸法实有而造业。而悟后心空了,不再执著有什么实法,而且不会再起妄执造作,这样就彻底断了罪业相续,这叫做理忏。有两句偈这样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空。”说的就是“心空则罪消”。但这不是凡夫容易做到的,所以还要修事忏、要念百字明等陀罗尼来灭除罪业,因为如果你没有契证实相,心空不了的话,业障就还是盯着你,还是起作用,就像梦里虽然都是假,但心空不了的话,就还是有怖畏、有苦。所以各人要自审根器,来实修合机的忏悔法门。

[1]《慈悲水忏序》: 悟达国师,居安国寺,道德昭著。懿宗亲临法席,赐沈香为法座。思渥甚厚。自尔忽生人面疮于膝上,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餧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遍召名医,皆拱手默默。因记昔日同住僧之语,竟入山相寻。值天色已晚,彷徨四顾,乃见二松于烟云间,信期约之不诬。即趋其所,崇楼广殿,金碧交辉,其僧立于门首,顾接甚欢。因留宿,遂以所苦告之。彼云无伤也。岩下有泉,明旦濯之即愈。黎明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间。其人面疮遂大呼:“未可洗,公识达深远考究古今,曾读西汉书袁盎晁错传否?”曰:“曾读。”既曾读之,宁不知袁盎杀晁错乎?公即袁盎,吾即晁错也。错腰斩东市,其冤为何如哉?累世求报于公,而公十世为高僧,戒律精严,报不得其便。今汝受人主宠遇过奢,名利心起,于德有损,故能害之。
[2] 《米拉日巴道歌集·米拉拾柴记》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5-24 10:0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苦乐的决定

人生首先要决定好苦、乐是什么。这非常关键,不然在这上面一搞错,求乐避苦就完全成了一种盲动,一生一世就只在颠倒梦想里度过,毫无意义。

学了法无我,我们应当知道,生活中显现的一切人、事、物,都只是因缘幻化的假相,没有任何自性。这个无自性是总的一种认定,苦乐是自性中的一种。无自性的话,也就没有苦性、乐性了。是在它上本来没有苦的自性、乐的自性。如果你懂得这一点,不执著它实有,这样就知道,苦乐都是自心假立的。


也就是要认识到,这全在自己的心怎么认为,心认为它苦就苦,认为它乐也乐。认为它好,得到了就满意、就快乐;认为它不好,遇到了就忧愁、就苦。比如认为得到了一百万才乐。没到那个标准就始终不乐,这不都是自己的心定的吗?如果定成得了一万块就很好,那又会得了一万块就高兴。或者认为我要得第一名才满意,那在得第二名时还非常沮丧、不高兴。如果认为只要上了前二十名就很好,那也是一进了前二十名就很高兴。这不全都是心假立的吗?到底怎么才满意,全是自己的心定的。这叫以心假立。而事情本身没有自性,它不会说“我苦、我乐”,它只是一种假相,哪里有苦乐呢?像这样决定了苦乐是自心假立的之后,决不往外相上逐求,这样歇下了狂心,才是真正的乐。


也许你以前一直以为,要在心外的事物上求乐。现在给你道破真相,你会明白过来。原来不外求乐,就是安乐。安乐就是我自己,就是我的本性。如果我不迷失,不必动一步,安乐是现现成成的,它就在这里。它是本有的,不必求就已经是了。


人类似乎总在解决这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为此,也付出过无数的努力。但是,到如今什么也没得到。这件事给你说破了也极简单,不必办科学院会聚无数专家进行讨论。就是外面没有乐,放下来,自己不妄求就是安乐。这里要看到,往外求乐和自性的乐相违,所以这样去外求,反而求到的都是苦。也就是你要悟透,这些外在所谓的乐,只是因缘合成的幻像,如果以为它是乐,那就是迷乱,而这样肯定落空,肯定是苦。本性的乐应当是真实的,所以不是观待而有,也就不是外求的。不外求,歇下来,当下就是乐。


所以你说要读多少书呢?这有多复杂呢?当下一说你就明白了。放下妄执就完事了。只是人不肯放,乐没什么要求的,就是这么简单。


人是怎么自陷苦轮的呢?就是这一念无明,迷头认影,这是一切苦的总根源。这里面建立的任何苦乐概念,都是虚假设立的。


只要稍稍看一看就明白,人们实现了自己的假想、遇到了合意的事情时,往往喜上眉梢,真的以为得到了乐。


看看世上成名的人,得到荣誉时,多么喜悦兴奋!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是在骗自己而已。这都是自己一念心立出来的。比如心里假立能举起四百斤的叫做世界第一。其他人都来起哄,之后一起来演这场戏,里面有紧张的竞赛假相,又有观众、裁判,然后是一系列的评比、颁奖、祝贺和大肆宣传。大家看着这位新“冠军”诞生了,不断地赞叹他、恭维他,他就不知迷到哪里去了。他真的以为实现了人生的辉煌,真的得到了所谓的成功,沉浸在幸福的感觉当中。这以后的情况如何呢?就是他为此不断地陷入各种竞争、失落、患得患失当中,而且程度非常深。这都是他蒙骗自己,把自己套在假立的概念圈套里,出现各种各样的执著苦恼。


这就是所谓的苦乐的戏论。其实,什么也没有的。如果迷在假相里不断地攀缘逐取,那完全是让自己陷在苦恼中。从始至终的一切事情,全是疯狂的苦性,哪里有乐呢?如果还认为这些是真安乐,那是被假相蒙蔽得太深了。如果还不断痴迷地把希望寄托在这一个个假相上,最后得到的就是一个个幻灭的苦。如果还不觉悟,还要向外苦苦寻觅,那是得不到真实安乐的。哪里要外求呢?有什么要苦苦寻觅的呢?正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一旦识别法是假的,这一回头停止妄求,不求安也就安了,不必找乐,本性就是安乐。但这么简单的事,却蒙骗了无数人。


所以什么叫乐呢?歇下对幻尘的妄求,这就是乐,什么条件也不要。心不妄动,就是乐,没有什么苦的。这是无喜无忧的真乐,连动一点心思都不用。什么妄想都没有,什么牵挂、外求都没有,这不是乐还到哪里去求乐呢?所以,放下来就是乐了。


其实,佛法是省心、省力的事,你不要妄起心。你起心往外求,就已经错了。自从识得苦乐的真相后,就时时都快乐。别人会问:你也没享受什么,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可以回答他:只要心里看透了就畅快,没有什么不通的。心里没有要攀求的,就时时都快乐。你们醉生梦死,心一直著在名利的假相上患得患失、竞争焦虑,哪有不苦的呢?暂时得到时,你们就发狂了,觉得欢喜了。想想看,只是个假相,这么执著、兴奋,后面就有你痛苦的份了。你执著一个假相哄骗自己,能不苦吗?你是这样子骗自己,法界也按这样戏弄你。你是这样设立的,它当然按这个程序给你现出报应来。这样你只有得到的时候,才感到舒服。一旦得不到,你就发现自己不行了,受不了啦!这样的话,完全是一场恶作剧啊!从始至终,你都被无明给骗了。


整个世间都是荒唐闹剧!只要去千家万户里看,去每个人的心里看,都是一大堆的颠倒迷惑,都是冤冤枉枉的苦恼。世上没有一个不苦的人!


所以,你学佛首先要决定苦乐。世间的苦乐全是假的,全是人的心设立的,不设立就没有什么苦乐。无为法的本性不是因缘生的苦乐假相,所以它“无苦无乐”,它不是迁变的苦法,所以称为“大乐”。这里不要跟世间人说的快乐搞混了。他们说“我要追求快乐”,又是“我”、又是“要”、又是“求”,得了欢喜失了忧,怎么会不苦呢?这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苦的状态。就像疯子无论出现哪种疯癫的状态,全叫做“苦”那样。这样就能认定,由妄执出现的苦乐全是苦性,而不是真实。


反过来说,如果你不立什么乐,就没什么苦,只要你不去执著假相,就是“一种平怀”,天真常乐。这是自受用本有的乐,连一个“乐”字都不必想,你本身就是乐。是这么简单,简单到不必动一念心思。


世上的人很可怜,他们至今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人们天天都在幻想:我怎么来得到快乐?这应该是真正的快乐吧?我快实现了吧?照这样幻想下去,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他是一直看不透自己妄心的假立。在一念冲动逐取幻相的时候,就已经迷失了。他一直都以为心前有那个快乐的法,然后盼望能得到它。他有无穷的想像力,无穷的非理作意的力量,这是最严重的病哪!每当遇到从没经历过的东西,他就会把它想像得格外好,这是自己沉溺在幻觉里啊!


就像男女的恋爱,没得到的时候,会把对方想像得特别好。这是由于妄念而出现了幻觉。非理作意有极大夸张的能力,而人往往很难识破自己的妄心,结果自陷在感觉里无法清醒。这就像日日夜夜的迷醉,日日夜夜陷在想像的病当中。


又比如,我们没得到成功的时候,一直会怀着一种憧憬,会有很多很多的假想。所以谈到世间中的感觉,就是要保持距离,这样的话,就会有一种幻觉。一旦靠近了,就会让想像破灭。这个距离其实就是留给你一个幻想的空间。


我们早应该看破这一点了。谈这些话既可笑又心酸。看破了,佛法是极其简单的,只怕你不信。当然,你要喜欢往外面去求,思想特别复杂,欲望又实在太多,那也没有办法。只有慢慢地唤你回头。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回头。最后也只是放下。没这些啰嗦的话,一点就到位了。
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事了。这是一个省力的事业,越省力越好。你不断地往外追逐,心里会不断地立这个法、那个法,而且自己假想这个是适合我的,也因此,你会非常渴望得到它、拥有它。当你快要得到的时候,就非常急于拿到它。真正拿到了,心里也会激动起来。然后你会感觉有多么多么……你会加上很多的感觉,这都是欲望做出来的。其实,什么也没有,都是假相蒙骗了你。



所以一定要先把苦乐的事决定下来,你的人生就不会走错路了。


我们一直都是在骗自己。比如穿衣服,穿什么本来无所谓,那为什么穿好衣服,就感觉快乐呢?衣服上本来没有什么苦、乐。这是一个妄想骗了自己,认为这样穿自己很美,自己就傻傻地乐起
来了。“我”是没有的,“衣服”也只是假相,“我很漂亮”也只是自己的妄想,一切都是假
的。所以现在要决定下来,在衣服上没有苦乐。那么怎么叫做穿衣的快乐呢?就是歇下了妄想,穿什么都好,都是一样地自在安乐。


又像住房子,房子上没有什么苦乐可得,就是一些木材、沙子、水泥。这些假相会有苦、乐吗?这些假相会说“我苦、我乐”吗?但人住进了好房子,心里就一阵高兴。对于因缘生的假相,自己的心认为真的很好,就生起高兴的心(这叫妄情),马上觉得这个好,“正是我想要的”。之前在盖房子的时候一直在想,这里要这么设计,那里要那么装潢,每个地方都尽量达到自己定的标准。等到时过境迁,就什么乐也没有了。当初对每个细节都很在乎,如果房子垮掉了,就一点也不在意,你随便在上面乱涂乱画,也不会有意见。而新盖的房子稍微画一下,马上就生气了,所以人完全被假相骗了。


什么叫做真正的乐?房子上并没有乐,不要被它骗了。狂心能歇下来,“语默动静体安然”,在哪里都乐。所以真正的乐是平等的乐,是不依赖的乐。它是绝对的,不依附因缘的。你要看破有为法只是幻影,放下对假相的执著,这样就会发现,自性就是安乐。所以乐哪里要外求呢?外求的都不是真的。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凡是从根门入进来的都是假相,并不是家珍。自家的珍宝是本有的、原本是现成的,它从来没离开,也永远不失坏。这里有无尽的安乐受用,有真正的快乐自在。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是这回事,心不要搞得太死了,太僵化了。佛法真正会了就很简单,不像做加减乘除那么复杂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6-2 13:3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就是因为一念心动了,然后立了一个意(就是有了一个假想)。在假想发起的那一刹那,自己没有觉察到它是假的,就这一个念头把自己给骗死了。然后它会不断地繁殖,从一个变成十个,从十个变成百个……这种幻网繁殖得越来越多的时候,生死就一念接一念地幻变下去。法界是公平的,既然你喜欢打妄想,就按你怎么妄想,来给你变现错觉。

所以,从前到后这一切,只是一场幻剧。“幻剧”的意思,不是说真有个什么剧,而是一无所有。所以所谓的消除,也不是把什么实法消除掉,因为压根就没什么东西。就只是要一个觉。能时时觉照不迷,到一定时候,就会打破幻觉。不但身体会化空,整个世界都会化空,之后才发现法界就是自己。所以第一步要决定好,不要被“相”骗掉,然后才能回头。如果被“相”骗掉了,不断地往外求,就会耽误你回来的进程。


我们就是这样使自己陷在烟雾弹里,看不清头绪。迷迷茫茫,东奔西求,一切全是迷头认影,全是错觉。等你回来,根本就没动过。就好像做了一场迷梦那样。


其实,生活只是一场幻梦,梦里只是一点分别。觉醒只是看破了迷幻,不再狂心追逐。真正的乐并不在妄相里。这样决定好了,以后就不在外面建立什么苦乐,逐渐消掉以前种种向外追求快乐的妄动。


怎么来止息它呢?关键要知道这个受是假的。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种种快乐,其实都不是真实的乐。现在,首先不要在幻相里迷掉。我们的毛病是一到了境界里面,很快就会迷掉,然后发生各种错乱。平常碰到五欲幻境的时候,比如看电影、电视、听歌、上网,或者到优雅的环境吃这吃那时,马上就迷掉了。其实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真东西,也不是真的有什么系缚。这不是真的被系缚了,而只是一念心迷掉了。本来没有什么系缚。要知道,系缚指的是一个法被另一个法绑住,要两个实法才能安立,现在没什么法,哪里有系缚?你的心只是迷了,而迷不是什么实法。所以,本来没有系缚,大家看一下当下,也是没有什么系缚,没有哪个在绑住你。就像梦见脖子上缠了一条蛇,缠得紧紧的,当时吓得要死,气都喘不过来,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压根就没有被绑住。只要你醒过来就没事了。


事实上我们不懂得这一点,才一直认为离苦得乐是无比艰难的事,或者想:“我这样修,差不多要一万年才可能有一点离苦得乐!”这是你根本不明白,哪里是在外面走一条特别远的路呢?这里不要搞错了,其实针对你有这样的迷失的苦,才说离苦得乐。你要不颠倒妄想,心歇下了,不再往外瞎找,就已经是安乐了,还找什么呢?在外面没有什么能找到的。法界就是你自己,这是现现成成、本来圆满的,你还期望找什么呢?看清楚,放下逐求就是乐!这是最简单容易的事,也是最切近的事。近得连一点距离也没有,连一个刹那也没离开,这哪里是无比艰难、无限遥远的事呢?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说,人类几千年都在努力圆这个安乐梦,但不知道这不必外求、近在咫尺,结果空费了无数努力。


今天我们能在这上决定下来,那是非常大的决定。从此我们人生的一切行为就不再迷惑了。今天你听到的话,要时时处处都记得,都一以贯之,什么都是这样。


你要这样想:我以后再不能迷失了,如果我还在虚假的相上立各种苦乐,那肯定又成了它的奴隶,肯定被它套牢了,一套牢我就成了傀儡。境一有了,我就兴奋;一没有了,我又失落;跟别人竞争,我还会时时紧张;一见别人得到,我肯定眼红;一比不上别人,又会吃醋;一旦境相好一点,又骄傲、陶醉。我做这些干什么呢!完全是骗自己呀!


像这样,你能看透自己的心,就会超出自心立的二边戏论。这个心立的苦乐以及高低、好坏、染净等的二边,完全没有实义,这就锁不住你了,你不会再上当。


这就很干脆!一定要悟到本来没有这些戏论。实际上,我们这个自性佛是本来圆满,也是本来清净的。它是现现成成的,哪里要在外面苦苦寻觅呢?哪里是不断地变现假相,而寻求意义呢?这上没什么缺陷,也没什么增益,哪里要患得患失呢?这是本来现成的,根本就没失去过,你担心什么呢?它是完全的,妙用无边的,你在外面找什么?所以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什么还庸人自扰呢?还没事找事呢?这有多么轻松自在!对于你个人来说,并不是要特别复杂,越复杂、越在心外搞,就离题越远。反而越单纯越天真越好。


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本性是现成的,是本来如此的。这上面没什么染污,也不必新造些什么。真正信得过,你就歇下了。要决定的是这个。不要再做妄念的奴隶,不要再做幻尘的奴隶。


所以,我们想解决这个苦乐的问题,根本是要知道无有苦乐。到这里,问题不必解决就已经解决。总的是看破万法不可得,心里放了,无所求了,无所求就有真安乐。


先要识得主人公,这是学佛最初的决定。识得了主人公,看到时时都是它,没有什么别的。这个主人公本来在,它就是佛。既是佛,还用去找佛吗?既是佛,就是一切圆满,一切现成,还要向外去找吗?有什么不足和增益呢?有什么失和得呢?只要你放下,它本来快乐自在。所以“快乐无忧就是佛”,根本没什么事的,不必要往外去找,歇下就是了。


道是无时无处不在的,根本没什么断续的相。这个道指的是菩提,是万法的根源,它是我们的本性。哪里会有什么中断和接续呢?这里有恒常的受用。怎么说学佛没得受用呢?好像要到三千里之外才找得到受用,五万年之后才得到受用,这有多遥远啊!这是漫漫长征啊!感觉学了几十年,学得越来越愁眉苦脸,这哪是学佛的样子呢?其实,你要明白过来,现在就是快乐,你会知道任何时任何处都本自快乐啊!不用花一分钱,不必费一分力,恒时都安乐。因为它不必要条件,它就是本性的受用。你要动念往外追求,反而是苦海无涯。所以哪有那么难、那么远呢!说是一直都没得什么安乐受用,实在可悲可怜!


有时人学多了,没学好,还是有很多负作用。比如说,只要常常熏习某一种概念,就会出现一种似乎如此的感觉,这时被自己的心蒙骗了都还不晓得。不断地那么熏,那么说,结果就误以为是那样。比如一再跟你说:“离苦得乐非常困难哪!”熏了几十遍,就觉得是很难啊,绝对不可能得到。你既然是这样想,也就会这样感觉:“是好难啊,非常难啊,五万年都难以得到。”这实在好笑!不说五万年,连一个刹那也不要。说我没得受用啊!真可怜!怎么会没得受用呢?处处都是天真受用,还没受用?说我没智慧啊,自己不承认,说我肯定没智慧,讲自己有智慧不是在打妄语吗?他认为自己很谦虚。哪晓得这是作贱自己,这叫“坐在饭箩边还会饿死的人”。


你是大智慧的本性,却一直否认说没有智慧,真是可笑的事;而且你也不是没有福德,你本身就是福德性;你也不是没得受用,恒时都是安乐受用,但你却没看懂你自己。所以,不要再说离苦得乐是千万劫难圆的梦,要迷途知返,你的一切都是安乐。这才知道不是硬要怎么去离苦得乐,你的自性原本就是安乐。可怜哪,我们已经习惯成这样了,这就叫“自作艰难去”。


所以,不是一定要学富五车才能明白。如果是学知识,搞熟了就会像操作工人那样,会成为第六意识的一种习惯。还是会陷在里面蒙骗自己。


这件事是如此平常,简易到不必动一步去求。这并不是要在外面越过千山万水,并不是在外相上求。如果不回归本性,就永远没有了结的时候。


安心法门


法是心生的,所以没有自性。名是心安的,所以都是假的。能生的心都找不到,哪里有所生的法呢?一切只是幻现,当不得半点真。但也不能偏于假,还是随缘应物。所以,所谓的生活只不过是随缘应用。用过就算了,没什么要执著的,没什么可得的。


但众生的心都不安,一直都有幻想放不下。总是在得失、忧喜当中,安不下来。关键他不知道心是空的,没什么实法。知道了心不可得,不立任何法见,当下就歇息了。如果认为有一个心要安,然后左搞右弄,毕竟不能安。如果一直认为:“一定要得到什么,我才安心。”那就永远没有安的时候了,因为你的心“安”要建立在幻相的拥有上,那你已经成了幻相的奴隶,怎么会心安呢?其实认为有个心要安,就时时要满足它,这样永远不能安。见到心不可得,没什么要安的,就叫做“安”。这是最关键的要点。


下面再具体讲一下:


要看到我们的狂心,一直都在求满足。这个满足,其实就是满自己的心意。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幻想着:“我得到了它,达到了那种标准,那时就满足了。”我们以这个根源上的错误,开始了人生一系列的追求。我们的心总在求一个安,而所走的却是一条永远不能安的路。这是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最可悲的事情。


没有一个众生不是在时时求乐、求满足。种种的痴心妄想,拼命地争取、创造条件,都是为了求
得自心的满足。每天都是因为这种妄执,而不断地追求、逐取。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不断地轮回,不断地辛苦,却始终不见有安心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没有搞清,乐是什么?安是什么?怎么个安法?这样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远,永远没办法真正安心。这是我们身上最大的错误,它让我们浪费无数心血。所以今天就来抉择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6-2 13:3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