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谈谈深入学习入中论

其实,我们不懂世间的乐并非真乐。这种乐只是跟苦相对,只是从我们心上的习惯比较而来。认为适合我的心,就是乐,一定要求到;不适合我的心,就不乐,务必要远离。像这样人心假立、观待境缘而现的假相,当然不究竟。今天是乐,明天就苦。有了是乐,没有了又是苦。这已经陷在苦乐的妄执里了。
在缘起上,既然我们认定“适合我的心才是快乐”,那么得到它时,我们会感觉一阵满足,以为真的得到了乐。而相反的方面就是:当我们要失去的时候,会一阵恐慌,会忧虑担心,会紧张、会焦虑、会患得患失。也因此我们把心中假立的乐执为实有,它就是苦的根源。
假如你不认识这是自己的心假设的,却非常当真,而且有意识地往里面钻,那就被套牢了,这就是作茧自缚。因此《涅槃经》中用功德天和黑暗女一直不离开的比喻来警示我们,乐和苦从没离开过。
人们都不清楚这样的苦乐是自己心假立出来的,并不真实。这样立了某一种显现是乐,一旦失坏了,心就一定陷于苦恼。所以世俗中的乐和苦是一直相连的。你要想不苦,就不要立什么乐,不要入那个圈套,你才不受困扰。
就是你不要计执这个是乐,那个是苦,这适合我,那不适合我。像这样的二边都要离开。心一点不随这些苦乐戏论转,也就超然物外了。这时候本身就是乐,还要求什么呢?
千千万万的人都陷入了心不断假立苦和假立乐的错乱当中,天天都是如此。唯一是这一个无明让我们的心不断地产生取和舍的冲动。我们始终没有反省到,这一切其实只是由自己的心立出的,反而成了这内心戏论的受害者。

怎么识破虚假的乐

比如某一种世间的法,你的心认为它是好,这就是把本来没有的假相,假立成了一个实在的好的东西。然后你的心自然会发生求取的冲动,而且得到它时会生起虚假的乐。看到:这就像在梦中捡到了黄金,手里握着黄金感到快乐那样。无论黄金怎么好,得到怎么有实义、怎么有一种快乐的心,这一切都仅仅是内心的假立而已。所谓乐的戏论就是这样。
以拥有手机的乐为例,大家这样观察自己的心先是怎么假立的,后来又怎么让自己迷失。首先要看到手机只是很多因缘假合出来的,根本没有自性。也就是除了只是假相之外,得不到什么真东西。接下来回顾:当初我们的心刚看到手机的时候,心里在叫:这么好的东西!太高级了,能随便拿着打。这时已经把本来没有的事执成实有了。我们就开始幻想:什么时候我能拥有一部手机,那该多好!走路可以打,坐车也可以打,随时随地可以打,这有多潇洒!这也只是当时的心做出一个虚假的设立。它一起来时,我们没认到它是假的,就这么糊涂过去了。恰恰在这里,自己入了一个骗局。被骗的因已经在这里潜伏了,后面就有事情发生。等到手里握着手机的时候,就出现了欢喜。这就是自我欺骗真正开始了。这样起欢喜的时候,谁也没发现它是当初那一念挑起来的假心。但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一念欢喜是假的,而当即空掉呢?反而不断地随着它转,不管在路上打、车上打,都有意地表现成很高兴的样子,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这不是假来假去吗?当初除了心里一念分别之外,在手机的假相上没有什么乐可得,而自己却这样假立了,得到时就认为终于得到了,这样表现欢喜,也只是心的一个虚假的表态。
现在到了关键处了。我们要反思:这样的乐是自性的乐,还是假立的乐呢?自性的乐指它本身就是乐,如果有了它,就不会成为苦。假立的就是由自己的心假想出来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乐。看到它只是由自己的心那么定了一下,做了一个设定,就知道这是假立的。关键要看到当时只是一个遍计的心,要找它,什么也没有。或者说只是一念那么认为,什么也没有。但我们就在这里被蒙骗了,以致于发生各种各样的虚假的心情、心态、苦乐感受,其实都是虚假的心。
比如没有起刚才的那种心的幻相或者认定,那拿到手机就跟拿一块石头一样,没有这样那样的心情和表现。所以那些心全是自己的心做的一种假的表态。如果觉得它非常干扰人,带着它就跟锁链一样锁住自己的心,就觉得是个累赘,哪里会拿着它欢喜高兴呢?这种讨厌的心,也是由自己这么认为而现出来的。我们的心全是这样假的,要这样多多地观察,来看清这整个虚假内心领域里的真面目。

我们安不了心的原因

这里的要害处,就是要分清真、妄。只要我们还分不清真、妄,就没有出头的日子。我们的心不断地产生妄想,只要不知道它只是假想,就会不断地跟着它乱动,这样怎么安得了心呢?只要没看清它是假的,就还会一直想方设法满它的意愿,也就会一直不断地往外奔波、为它办事,这样就永远没办法安心。按这样发展下去,就算你再过无数辈子,还是没办法安心,肯定还是老样子,还是一个痴迷的追求者。
只有见到这只是妄想,才真的放下了。这个心是假的,没有要安的对象,就安完心了。我们没看清心是虚假的,一直听这个妄心的话,它说要达到什么标准,我们就按这个想法去做,时时都是做它的奴仆。它说什么就做什么,它要什么就求什么。它怎么认为,全相信它的。这就让我们无数世都在受苦,连一分一秒的安闲也没有,完全成了无止境的狂奔,实在太累人!看这世上的人,不是一个个被它搞得精疲力竭吗?不是一个个都在喊苦吗?累吗?郁闷吗?……大好的天真佛,就这样在本来没苦当中,饱受幻苦。

世间无真乐

在这从始至终的过程中,自己被驱使着去追求时一定是苦,在得不到满足时一定是苦,害怕失去时一定是苦,希望破灭时一定是苦……像这样不计其数的苦,都是随自己妄心这样那样的假立而涌现出来的。种种世间的乐,只是在显现一个个假相时生起的错觉,完全是幻受,没什么实际的东西。就像梦里傻笑那样,哪是真实的乐呢?
不断地妄想、求取,会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苦。而我们死死地认定幻相的拥有是乐,心就没办法不追求。这注定了我们不断地向外追求,也就不断地落空,再造出无数的轮回幻剧。这里能尝到的只有各式各样的苦味,一点真乐也不会有。所以一概是苦,不必幻想还能得什么乐。
自从我们迷失了本性,认了这一念妄想是真实,那就有了一切祸患的总根子、一切苦的总根子。就是它使得我们没办法安心。
大家要这样反省:我不认得本性,偏要在外面找一个虚假的,这不是苦事吗?本来没有法,却把空花执成真实,然后向着它不断地攀缘逐取,这不是疯了吗?而我自从这样迷掉之后,陷在这种错乱里的一切事,无论是怎么成功、失败,如何快乐、悲伤,完全是苦的自性!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迷梦,不断循环的错乱运动。而这从因到果之间的一切事,只是妄动、妄现而已,哪有实义呢?
这样,你能认识到自己的心向外攀缘、追逐假法是一种苦,自己就会一次性全部认定,这当中发生的任何大大小小的事,任何成功、失败,任何得失、计较,种种的苦乐舍受,完全都是苦。就像心疯掉以后,心里的任何执取、感受,无论是傻笑还是嚎哭,或者念念叨叨,全是病全是苦那样。在正常人看来,无不是苦的样子。
这样,只要你生起了法无我,或一切法不可得的定解,就一定会有洞彻世间万相的眼光,不会再认为世间法里还会有一点一滴的实义。你时时都要记得现前的处境是在梦里,你一忘记就又完全被骗走了。大环境里好像什么都蒸蒸日上、飞速发展,有各种惹人心醉的高级享受、男欢女爱,或者种种所谓成功的喜悦等等,都是虚诳的假相。这里的种种执著、追求,都是苦的。人们背离了本性,只在虚假的幻相里找意义,只为了满足自心的假相而奔驰。它的结果是繁衍了无穷无尽的轮回。

烦恼与苦

广义地解释,任何一种妄动、逐取都是烦恼,全是不寂静相,全是苦的。凡是迷失本性而起的妄动、妄现,就用一个“恼”字表示,也就是错乱了、疯了、不住本位了。因的状态叫烦恼,苦的状况叫苦恼。
这里要在最细的地方辨认。就是:心妄动以后都是苦,没妄动才是乐。认识了这一点,大家会懂得真实的乐是不观待的,不是由心假立出来的。我们要的是永远不失坏的乐,这就一定是本性的乐、无为的乐。它超出了相对苦乐的范畴,称它为大乐。用“大”字表示不是心假立出来的乐。
现在要记住:“一念妄动之后的全是苦”。而我们一下子入了梦,但那最初一念的妄动没能看清,然后就完全迷失在梦境里了。在这梦里还可以打各种各样的妄想,可以在子虚乌有上建立各种意义,分别心就这样不断地运作起来,层出不穷地立出很多概念、意义,从心上自然出现一道一道的程序,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作为编程师,虽然是假的,但一经设立之后,我们就按那样自己变、自己缘,自己作各种判定、安立。这些做得越来越多时,我们就越来越迷失,认不清生活只是一种假相。原本的真实就一点不明了啦!这幻梦里的一切,本是自己心的安立,也全都当真了。在这里面,我们的心把那些苦很重、难以接受的,就叫做苦;把苦受有些减轻的、没有原先大苦状态的,就叫它乐。心里非常沉重、受到禁闭、非常不情愿的,就叫它苦;而对适合自己心意的、心里舒服的、很欢喜的,就安立它是乐。
这就到关键点上了。大家要看清,刚才说的都是那个迷梦里的事,因为这只是在对着种种假相时,自己的心做这样的设立,连那个心都是假的,所以它设立的并不是真正的乐。而在这里妄动追求,也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安心。因为从源头上这已经是不安定的动乱了!如果对这最初一点看不透,这一念迷进去之后,我们就陷入了世间的缘起链。就是一念无明而入了行的冲动,也就有识、有名色等等,虚假的十二缘起就虚假地运转了,它让我们一再地沉迷。
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反复观察。它的重要性超过了世间一切学问。如果你是有智慧的人,能对这最初的妄动看透彻,这里的事不必多说,当然全是迷乱、全是苦、全是轮转。如果不懂这一点,那要完全看破、放下就很难。
正因为不懂这个错乱缘起,人们就很难看清世间快乐的真相。因为我们就只认识苦苦,像是世间的成功、种种令人心醉的事、种种快乐享受、种种欲望的满足,我们会很难认同这些是苦。就是因为我们不懂这一切是错乱中的事,就像疯子不觉得自己疯了那样。世人不明白这种错乱是苦,偏偏以苦为乐,每一种希望都以失望告终。因为你把假的当成真的来追求,怎么可能如你的愿呢?可怜的是,天下的众生包括小蚂蚁、小蚊虫在内,天天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乐,为此发出了无数的行动。但如果没把这个乐搞清,就一直把乐建立在虚假的名利、爱情和感官享受上。这是一个总的、根源上的错误。如果我们还在按这条路走下去,那决定只有饱尝苦了,不必异想天开,认为这里还可能有一点真实受用。
这样讲解之后,大家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太大了。它困惑了我们无量世。自从我们迷失本性之后,就把虚幻妄相的拥有当作是乐,这本身是一个大谬论。这里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这是发生无数错乱的总根子。再不抉择清楚,就还会让我们无数次地妄动。既然是虚假的,怎么能拥有?既然还在向外逐取假相,怎么能安心?既然自陷错乱,哪是真安乐?想用执取假相的方式来求得安心,完全是南辕北辙。我们被心骗了!
佛来世上,就是让人觉悟到什么是究竟的安心法。因为世上的人求安心,走的都是苦的路。我们人都在求满足、求安心,到底达到什么标准才安心?要知道,希望者还是我的心,不是别人。安不安,全看我的心怎么认为。心里觉得满意,就可以。心不满意,就是还不行,还要求到那个标准,非要达到那个标准,心里才满意。所以,根本不是由外在来定,而是由你的心来定。比如赚钱,赚到一千块,你就安了吗?这只能由你的心来定,你的心认为一千块够了,就够了;你的心认为一千块太少,一万块还不够,那也是你的心认为的。
实际上你的吃穿住行、名誉地位,方方面面全是你的心认为怎么可以,就可以了。你要认为还不行,就还不行。没有别人在立,只是你的心在立。这就是自心“假立”的意思呀!还不懂吗?你的心认为这还不够,它就驱使着你追求更高、更多、更好的。结果你就被这个心骗掉了,其实这个心只是个虚假的想法而已。而全世界的人都被它骗掉了。不是被别人骗掉了,是被自己骗掉了,骗得够惨的了!
刚才这些道理,大家要反复地观察,看看是不是这样。这里没什么固定的事,你认为好就好,认为不好就不好,认为行也就行,认为不行也就不行。全是自己的心假定的。要看清这里的假想、假立,这里的事件全是假的,这里的经历全是虚假的想、虚假的行、虚假的受。
它只是我们心里的一念假想,但又坐在我们内心的指挥中心。它是很有性格的,无始以来养成了种种的性格,就只是一系列的实执、爱憎。它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宣言,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态度,也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号令。它说够了,就算够了。它说还不够,就还不够。它说现在暂时还行吧!就表示它还没彻底满意,还没达到它的理想。一看到别人有更新、更好的,它马上就眼红,说不行,我还要更新、更好。这里一定要看透,一直是它在奴役你呀,使你像奴隶一样为它办事,所以人都很苦的!
无论哪种标准,都只是我们的心假立的。比如一些现代女性,她看了很多爱情小说、很多浪漫的爱情电影等,她的心假想一定要达到这种标准才行,结果现实中没这个标准,她就永远成不了家。人都看不懂自己的心,不知道这一念心设定的全是假的,就放不下这设定的要求。
这世上的事到底要达到什么标准,才能使人心满足?社会学家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将来还会继续讨论。到底到什么标准,才能使人的心满足,其实这本来没定义的,因为全是由自己的心假定的。无论怎么成功、怎么享受,你的心都可以不满足。只要它不满足,就还要像奴仆一样为它服务。
就像顶生王,已经成了转轮王还不过瘾,还想到天界去发展。到了天上,已经跟帝释天平起平坐还不满足。觉得两个人当皇帝,总不如一个人当好。
所以,世上的事是没底的。你要看破它的话,其实就只是一念心的假想,但世上的人没智慧,看不懂这一点,怎么说也放不下。如果彻底看见这一念假想心的虚妄,心就转得过来。这里要的是把自己的心全盘看破,把以往随妄心做出的一切行为全部看破,一直要看到这仅仅是一种迷幻,什么也没有为止。只要对这一念假立的妄心看破了,在这个总根子上破掉了,那一切问题就顿时没有了。就会发觉原来只是自己的一个妄想,这样听任它,怎么能安心呢?看到一切只是个假的,也就安了,没事了。

世间策略的错误

怎样寻求离苦得乐?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一切众生界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多少仁人智士都关注这个问题,都想为人类提供一个方法。但议论纷纷,终究得不到一个究竟。如果你能认得一念无明的妄动是苦,你就知道这一切议论没有什么意思。无论召开多少次会议,聚集多少专家,研究这方案、那方案,问题是这一切方案本身对乐的定义已经错了,然后在这个定义下提供的各种策略,一概都是错误。这是千篇一律的错误逻辑,先以自己的心立出一个乐的标准,再说出追求到它的方法,之后鼓起人的干劲,去更多、更好、更快地拥有他的所爱。根源上这是以假为真、捕风捉影,当然求乐的结果是深陷苦海。

懂了根本,再观察差别

世上的人奔波一世,无非想求个安心的路子。愚痴的人都迷失在各种细节里。智者先在根本上认识了心的体性,这上面的千差万别就都知道了。比如听到一句话说“这是心假立的”,他就全明白了,无非是假立这个那个,分出了千差万别。其实,在什么上都是一个理。但一般人要讲很多例子,才会逐渐开窍。(所以我鼓励大家要多讨论、多讲演、多观察这些地方。这是大问题,透彻了就有极大的利益。)
现在就来观察,我们内心是怎么作的假立,又怎么让我们不安心。要观察到:就是这个“假立”,恰恰是不安心的根源。比如化妆,在你心里立了一个标准,没化到那个标准,肯定你不安心。比如只描了左眉,没描右眉,这时把你拉出去,那会特别恐慌,因为你认为这很难看。或者你的心还没达到满意,就还会继续化,一直化到你满意为止。这个满意就是你设立的。像这样,天天都会不安心,天天都要来一遍化妆。天天都演一次——从不安心到所谓的“安心”。你心上这样的假立,就成了制造你内心无数恐慌的根源。其实,没什么心,才是真安心。
懂了这个例子,各种生活内容都是这样的。你会全部懂得你的心,你的生活到底在干些什么。你会明白为什么我想达到安心,却怎么也无法安心。比如我要达到穿什么品牌的衣服、裙子、鞋子,戴什么帽子才安心。哪晓得这就是让你无数次不安心的根源。如果还执迷不悟,那将继续无数次恐慌。因为你的心这么设定了,然后紧执不放,当然一没达到就恐慌。比如衣服旧一点,款式土一点,或者稍微没搭配好,你马上就慌了,必须得整好才能亮相。时时都紧张,一年四季不断地换衣服,换好了心才安。你已经被吊在这上了,稍微一变,你就必须采取行动来维护,叫你不动也不可能。如果还穿那种过时的衣服,你能安吗?有点脏、乱、差,你能安吗?比不上别人时,你能安吗?想要穿更新、更好的时,你能安吗?你的心在不断地假立,这就是造成无数恐慌的根源。
又比如这一世演了做母亲的假戏,你开始心里想:我的孩子天天待在我身边,我就安心了。你的心这么假立,就成了无数恐慌的根源。只要这个孩子一有走动,一没打电话,你的心就慌起来了。他要有个闪失,你简直就没办法过了。或者他出家当和尚,那是一想就哭,认为永远离开了。一想,心里就纠结,因为达不到你的标准。你时时想,就时时苦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再说,我们要发多少财才安心呢?自己会定一个财富标准。你认为“要达到中等以上的标准,我就安心了”。其实这一念的设定正是不安心的根子。因为你已经被吊在心假立的标准上了,只要还没达到就不安心,一降下来就有失落的苦。或者看到别人更圆满,你就眼红。是这个心的一念假立,让你用一次又一次地行动来寻求财富,也就为了这虚假的财富奔波一世了。要看到这只是心立出来的,这只是一个分别。你见到这个分别是假的,没了这心,也就安心了。
应成派的意思就是不立什么,没什么定义,也就超出一切世间心的假立了,心就不安自安。而一认同心的假立,就成了作茧自缚。所以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见到本来没有事,就乐得快活。不认识这只是妄心,就被骗得团团转,天天都在做它的奴仆,来满足它的假立,这样永远没有安乐时,永远是没完没了地营作。
其他的电脑、手机、小车、房子……你的心已经认定这是自己身份的象征,而且这念心认为自己是很有身份的人,那什么东西拿出来都得符合这个身份才行。你的心这么假立你自己,而你又信以为真,这就成了无数不安心的根源。它造成了你从里到外的一切表现,一切配套设施都必须符合这个身份才行,连一个说话的词语、表情、姿态,连说一个“OK”的语气,都一定要符合你这个“上层人士”的标准。这样你就深深地沉迷在妄想的幻影里。这里,除了心的假立操作之外,有什么真实意义呢?我们就这样沦落成了一个“假人”,我们就只是在无数戏论里不断地做来做去。心什么时候安过?还有这种种的心,就没办法安。看到了本没有心,就开始安了。

学道是为求究竟

人不是单单只求善知识给自己决定,也应当自己来一个决定。很多人都是依赖,你给我决定就好了嘛。其实自方也要有主动力,自身上的主动力能发得出来,效果就好。
你得自己问问:“我究竟为什么事来学佛呢?”回答:“我是要为求个究竟,因为这个世上的事不究竟。”就是世上的事得不到个什么究竟意义,我的人生抓来抓去的时候总是落空,总是在外面去求,求来了还是一场空。这就是我们的心得不到一个安心处。所以,我就要求一个究竟的事,要把这个事情彻底让它了当,把它给办完,给它办到最妥当。没用的事情全部一笔勾销,真实的事情就真正求到它。我们有这样一个心。
这个心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我们的心一直在迷茫当中到处摸索,还是不了当、不落底。因此我们还在寻求。实际上这个好不好呢?它是最初的动机,相当重要。也因为这个动机,我们要求道,求一个彻底的道。
世尊当年示现也是去求道。因为他也是觉得世界上生老病死解决不了。这些世间法求的话不究竟,到头来还是没解决问题。所以,他要彻底解决问题,这叫求究竟。所以就是要抛弃世间的事去求道,求道的时候,当时外道诸师各有各的法门,他们有一定境界,他也一个个去修过,他就是很敏锐的意识到这些都不究竟,这是他的高明之处,所以他全部都舍了。他认为这不是道,并没有心安。不了当的他都不要,他就是要求道的根本。最后见到明星而大悟,这个时候他就见了,真正的彻底了,这就是究竟义。
什么究竟义呢?就是本性是究竟义。就因为他的那种求,在还没见到的时候,一直还在困惑当中,在不安定当中。这个心在求道的时候,还没有回归本源,就一直在妄动,一直在不安,等到他一见到了本性,就开始歇下了,得真正的休歇了。
最初的时候,你就忘记了自己,在外面不断地流浪,那是一种往外的流浪。但还是老有一种要回来的心,想找回真实的自己、找到本源,这个叫求道的心。实际上,他还是想彻底地回归的一个意思。
有这个心就开始在寻觅,你开始为这个而努力,以这种愿驱使你去修行,最后回来了,见了本心了,这个是本来的菩提心。这个东西就叫它究竟义。凡是在外面求的全是假的。回来之后,就归家稳坐、万事大吉,一切都圆满,这就叫到达了圆满。这个到达并不是说原先不圆满到圆满,只是回归,见到本自圆满。这样心才能歇下。
你要说有为的道,你永远制造、制造、生产、生产,搞一个、再搞一个。搞完了之后,你发现还不了当,你发现并没有求到究竟义。因为它是一个缘生的法、是个假法。这样追逐的话,终究落空。但是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这个时候就真的歇下了。
所谓的学道为的是这件大事,其他无非是帮助你往这儿靠近。所以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回到本心,我们找回自己。真正找回了才能够真正地歇下,真正地安心。在找回来之前,一直都是在一种妄动,一种向外的奔驰,一种逐求当中,这种东西就叫流浪。
这样的话,现在无非是两件事:一、你要知道客尘是虚假,在这里面总归是落空。所以,在这里你首先就要决定,我外求的任何一切的法,这样去抓就是错乱,而且抓不到的,抓完了也是徒劳自苦。世界上的人天天追求,一到了晚上也非常劳累,可是他们一辈子真正求到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求到。所以,你首先要知道,向外逐求是一个错误,这叫背觉合尘。这个上面没有意义可得的。尽管世界上的人怎么去安立各种意义,自以为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就像狂花、像水月那样的没有意义。
第二,你要决定的就是“自性”,就是你的本性它是本来的意义,所以叫它本来义。这个就是究竟义。意思就是,它是本来圆成的无为法,就像金刚一样从来没失坏过。这是最大的宝藏。有无量的功能妙用,能做最不可思议的事业。这是最大的意义,最大的富足了。找到这个之后,你就歇下来,没有什么要想的了。这样才能彻底地了手。不然的话,不可能有休歇的时候。不论学到什么时候,你也还没有完成。

如何才究竟

刚才就说到了,我们首先问:“什么是究竟义?”世间上一切一切苦乐的事,像妻财子禄这些终究是不真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
这还只是在我们面前出现的幻影,实际上我们就在世俗谛里面去看,它也只是现一个刹那,因为它是缘起的法,不是自身成立的。所以,以缘起力假的显现一下,往后它没有理由再现的。所以,它们都是转瞬即逝,就是空花影现。所以,你就是没办法依靠它,你没办法保持它,一刹那就没有了。即使努力地用因缘现前了它,也只现一刹那就没有了。世俗谛当中,就叫做刹那灭,叫做无常性,叫做没有而现的虚相。但这还只是世俗谛看一个妄相的问题,如果你胜义谛中看它根本就是不可得的。那么它就像翳眼,眼睛有眩翳,见一个空花那样,更加是什么意义也没有。
所以,我们现在迷就迷在以为眼前的事是真实,而且能够抓取到、获取到它,能够保持住它,或者以为上面真的有这样那样的意义。这就是我们的迷失。因为这一念的迷失,我们的行动完全错误了。我们在这个上面起了惑业苦的轮转。基于一念入迷,认眼前的相为真实,这个就是错乱的源头。从这个源头,发生了各种的惑业苦,这就是错乱的发展、错乱的后续,从这里会辗转不断地陷入到错乱的缘起当中。这种就叫做生灭缘起,或者所谓的流转的情况。都是基于一念无明而来的。虽然是这样流转,真实中并没有发生过,所以说十二缘起支也是本来没有的。既然本来没有无明、行等,那么什么无明灭、行灭等等,也只是观待流转立出来的,所以还灭也是本来没有的。意思是,你应该彻底决定真实中没这些法,它只不过是一个错觉而已,你寻找它时,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这样抉择来抉择去,就是说你的心彻底歇下,不要再妄加分别执著。日常虽然在自己心前还会有这些显现,但是对它的态度,就是尽管现,心里无动于衷,了不在意。所以只是幻影而已,你心里对这个不去执著,也不以为它有什么意义。你已经看穿了它的时候,不是自身认为它有什么意义。什么样的东西都不著这个法见,不认为真有什么法。
但是也要知道,不是落于断灭。如果落于断灭,就是你自己立了一个“无”,而且你有意地住在这个“无”上,显然你就落入断边了。你先前没有这个想法,认为一切都是有,但是自从说了这个“有”没有的时候,你自己的心里又在意了,自己有意识地认一个“无”,那就落于无边了。意思就是说,刚才虽然说到了没有,而你的心态上是什么也不立,不去管有也不去管无,这样的话才对。那么对这个事情,你也不要著有,也不要著空。这两个都是你自己有意识起心这么认为的。
总而言之,你起心去取著它,只是自己的心在闹。如果识破了这一点,你的心就不会去搞这个了,什么法见也不立了。在你自心上不立法见,对方说什么,你也可以跟着他随便地说,但是你心里丝毫不认为面前真有什么法,不管是佛、是魔、是染、是净、是这、是那……总之就是不立法见。
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著在虚相上面。一著在上面,你就痴迷了。所以,这是以“无住”为宗,任何处都像水中按皮球一样,它不会停在任何一点上,这就叫“无住”。那么这样在你日常做任何事情时,这就叫妙道,叫中道。他不会傻傻地认为这是实法,也不会有意地偏空,事情来了用一下做一下就完了,不会有意识地粘在上面。
这样的话,你一念的起心取境就已经迷掉了。那个时候就已经发生了错乱的妄动。这是由于无始的著相的习性所致。因为你的心常常觉得没什么抓的时候,就好像猴子蹦蹦跳一样,他总得要抓一个什么。这是一个习气问题,他还不习惯,因为已经抓了无数世了。不给他抓,他心里不适应。
就像一个工作惯了的人,你叫他好好休息,他还没这福气享受,总得这儿做做、那儿做做,停不下来。干活的人,干了一辈子,身体停不下,总得要做个什么。知识分子总得要看个什么、研究个什么,不然就没办法过。这就是著境的习气太强了,一下子停不掉。真的能停下来,也就好了,安稳了。所以,道不是外求什么。道就是不必求真,只须息妄。你能把妄息掉了,真实是本有的,还求个什么?没有什么外求的。但还没证到时,我们就往这上走,就假立成“求道”。
所以,我们学佛要决定的就是这两件事,没有别的。你一个要知妄,一个要知真。所谓知妄,就是知道“相”是空的。为了让你趣入这一点,首先针对世俗谛的假相或者错乱,就要指出常、乐、我、净都是不对的,让你的心能够脱开一些,不是那么重的执著习气,你才有希望回归本性。前面要修加行、修四种厌世心等等,来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心,就是因为你对这世间迷得太深了,所以首先从世俗谛里面下手。真正来说,就是面前现的相它是个空花,它是不可得的,那么这样你就决定了客尘。认定了客尘之后就不妄求,歇下这个妄心。其次要说的就是你的本性,它里面什么都圆圆满满、现现成成,所以你不必妄求,你要回来。
这样,这两个决定了之后,那么你学佛最初的路线已经端正了,按这条路走下去不会出错,没有什么迂回曲折。不然的话,跟你随便说一条路,这里有一些是错谬的道,有一些是远道、缓道、劣道、迂回的道。错谬的当然是外道、邪道、各种世间的道。而劣等的就是小乘作意,只为自己求解脱的作意,它就叫劣道。缓慢的道,它就告诉你怎么样自身是一个成佛的因,而不是本来成佛。那么这样的话,我们通过有为的造作,一步一步把它造出来。这就是慢的道。
首先要决定好道方面的差别,然后直接走到一个究竟的道当中,就能够一步到位了,而且不会有错误,会更简单。这就是学佛最初要有这个决定,非常重要。

再强调几句,讲法无我总义的时候谈的都是大问题,像生死问题、苦乐问题、追求问题,都是关系到我们一生一世,甚至生生世世的生活、修行道路问题,也决定了我们的前程。所以,这个是我们自己的事,是每个人切身的事,并不只是一种学校应付考试,或者只是敷衍了事听两下。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重大的话,就会知道这不得不反复地研究。不然在这上面一出了错,那就会出无数的错,会导致你浪费无数的精力和时间,反而造的都是毫无意义的事。
我的这个讲稿你们要多次地看,三遍五遍地看,里面有很深的意思,你听一下不一定领会得了。如果你已经懂了,那没什么可说。如果你跟我的这个认识还有相当差距,那就要知道这里面的话是必须你自身反复地观察、体会,才能吸收得到,才能变成你自己的见解,每一个都是相当重大的事。
所以这一次,我也是就这个最重要的事,契合到我们人生修行上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直接来讲的。所以,这里大家要展开讨论,把自己的心力发出来,不断地去拓开它,不断地去认识它,这样你会越辨越明了,越思维越清楚。但是你坐在那里是不行的,坐在那里就很难打开。也不要等到以后。其实也没什么以后,因为什么事都是一时的机缘,你错过这个时机,等到以后再来就相当难了,因为因缘很难积聚啊。
打个比方,我以前讲过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作过非常细致的抉择。有些人在这个时候他能跟上,按照这个去观察体会,细无常、有漏皆苦、行苦、五取蕴苦等等的问题,他就会有相当的通达。再以后我要讲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只是一笔带过,或者只是很简略地说两句,不可能再按原来那样讲,因为精力有限。
同样在这次讲法无我的时候,我也是花了很多心血。如果你们能够仔细地去研究它,把这些问题搞透,那对于你的人生来说,会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马虎,如果我不强调的话,大家只是听听而已,效果很差。比如说,要好多次,要五次、七次,而你只耳朵稍微听一下,连百分之五的量也达不到。这样过去了,始终都是这个样子,这样很难开出见解,因为见解开要很多因缘。
什么叫开?首先肯定是自己糊涂迷惑,一定要在一定因缘下,忽然间就像绳子解开了一样。你开的时候当时你的心就知道,心就是开的,忽然间就明朗了。当然这个是思慧上的小事情,不值一提。但是我们现在是需要这个。你要不断地开,不是开一次,这是很多次都开,不断地开,心里有一种豁然开解。这样很多次之后,你的见解就能真正地确立了。
现在我们要有一个真正的学的态度,学什么?就是学我讲的东西,不然你来学什么呢?种点善根当然也行,但不是这里正规的要求。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也会主动地提出问题。不然的话,大家也没有办法,很多时候很被动,自己不能开展。
就像我们今天讲的,我给大家提一点问题,大家可以记下来。比如我们要问自己,所谓苦乐的戏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苦乐都是戏论?我们世俗里认为是乐的,为什么佛法里认为是苦?我们求乐犯了什么原则上的错误?这样一直错下去,会导致什么结果?而且要结合到我自己的人身,就是从这一世来看,我从小到大是怎么过来的,是怎么一路迷失掉的?我最初在什么点上就已经入了迷惑,之后又怎样不断地发展?(这思维得越细致越好。)当前我这个心它是真的吗,假的吗?为什么说它是个假的?我是怎么被自己的心骗掉的?所谓的“我一直不安心”的根源在哪里?
我前面已经举了几个例子,你应该举一反三,你可以从自己怎么读书、求职、求财、追求享受、情感等等,我这里是怎么假立,又怎么被自己骗掉的?什么事情只要经过七次,就会有效果。为什么呢?因为你第一次的时候,它打不开。就跟走路一样,第一步会走得很笨拙,但是你只要不断走下去,就熟了。因为现在你对这个事情非常生疏,因为这是你从来没听过的事,所以你要多次地观察、认定它。一旦你有了七次以上的认定,那你的观念就会开始转变,开始意识到这里面有大问题。只有这个见解上一转,那么你的行为才可能调整。
所以,现在关键就是要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思维观察,个人的力量不够,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可以聚在一起,互相讨论。也就是要通过大众的力量,把智慧激发出来,把见解开出来,抉择出来,这相当重要。
这些问题都是最大的问题,所以都需要去讨论、去抉择、去讲演。你越是在这些问题上能够否认掉自己过去的颠倒的见、行为,你就越是进步得快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对于上节课的一些重要内容,这里再回顾一下。

外求是苦

一般凡夫一切都要,那就落在贪著里了。因为这个世间的欲乐纵然十分满足,也只是一时的空喜,不是究竟的安慰。过后就什么都没了,心里还是空虚。
世界上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不断地在外在建立意义。凡夫都是著有,他就认为自己取得名誉、地位、爱情等,能够得到满足。实际上,真正得到也就那么回事,也是个假的。所以,过后他又是空虚,这样永远没办法满足。因此,你永远都在追求。这样的话,到哪一天是尽头呢?所以,常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往那个方向走的时候,将会有无量的苦接踵而来。你回头是岸,那就真正没事了。
所以,对于这件事,你通过求来满足,永远也不得满足;你通过歇来满足,那么当下就满足了。所以,“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不要再等什么了。这事情你一歇下来轮回就没了,轮回不会再发展了,因为你的心已经歇了。如果你在这里面用追求来满足,那这事情就源源不断。因为你的妄想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你只要还在愿意,还在支持,它就可以永远地妄想下去。妄想的能力是无穷大的,他每天都想出一个事情来,或者立出一个什么事情,然后驱使自己的心去求到它。我们因为这种想法,所以辛苦了无数生。
无数生以来,我们心里一直以为这世间法有一个真正的意义。因为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就一直求取自己心中想要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也因此我们就开始努力了。有些人求财、求色、求名、求学问、求这样那样的事物等等。虽然每一次都没求到什么,但我们就是不死心,来世再来求。这样不断地求,不断地苦。究竟来说,什么也没得到。

决定苦乐

我们首先应该决定所谓的苦乐是什么。苦乐是外在的吗?还是只是我的心安立的?这非常关键。
如果你知道外面没什么苦乐,只是我的心安立的,心这么立了才有,心没有立就没有。这样你就知道,这种苦乐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有什么事。首先你要把相对的苦乐一眼看穿,之后什么避苦求乐都是一种妄动。真正的苦乐全部超过去了,给它的名字就叫做大乐。
这个大乐不是说外在通过什么因缘制造乐,而是你本来的状态。就是你的心本来就没有什么迁变,没有妄动的梦境。也就是你真正回来了,没有喜也没有忧,永远太平,很寂静的。你不要再去外求什么了。
所以,你稍稍想一下,体会体会。我们也很容易体会到,其实所谓的真实的乐没有什么条件,它也不必要观待什么,它本来就是乐、是安,这样就行了。没有很多的难处,也不是在外面做很多很多的事。它的关键点就是歇下来。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就是说这件事歇下就是,再也不要平添什么了。就这样你要能决定它,所以这苦乐问题上就这么来决定,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了。
世俗的苦乐是相对安立的,完全是依于你的心。你认为自己已经立了这个才是适合我的,我要这个,我喜欢这个。这样的话,合你的意的时候,你就认为很乐;不合意的时候,你就认为苦了。像这样的话,你一直缘着外在的假相上去转。你自己首先立了一个假的,结果你忘记了,把这个执为是真,之后你一直缘着这个在错乱,这就叫做得失。这样落在得失、喜忧当中。你一定要看出这样一个圈套,这样一个机制来。这也很简单,你在根源上首先看到这一点,那么其他各种差别相怎么配的话,那是很简单的事了——一个原理,无数差别。
比如你是有缘衣服的喜和忧,无非你立了我穿这件衣服时很好,这样的衣服穿了之后非常体面,我这样一穿就很漂亮了,别人就很羡慕了。立了这个之后呢,穿好的衣服的时候,你就乐;衣服不好的时候,你就苦了。就是这个地方,其实它是个假的,是依于你的心立的。一旦你知道它是假的,然后你就放下了。因为你看到这不是真实的乐,所以就要放掉。你一断定了之后,就把它放掉。放掉了之后,它本来就是乐。
如果你能这样知道的话,那么一切处对于苦和乐就不再纠缠了,根本就不立苦和乐的法见。什么苦和乐的想法你都不会去立,不会立这种戏论了,你的心完全超出它了。这样就完全随你转了,不随它转了。这就好了。你怎么随它转呢?因为你被假立骗掉了,被假立骗掉你就随它转。你超越它的时候,只有你转它的份,这件衣服我随便穿都可以,好衣服穿穿、坏衣服穿穿,都是归我使用的。这样,你就能转境,不被境转了。否则的话,一直被那个东西骗,就是因为你不能够决定什么是真乐。只要这一个还决定不下来,往后的一切就还会落在错乱当中。所以这一点十分重要。
(对于这生死幻梦的问题,我还要竭尽自己的力量来说破。大家也一定要深入地思维、观察,这是极其关键的。所以我今天还要不厌其烦地彻底揭露轮回的真相。)


生死苦海的真相

生死苦的境界就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这并非指外在有一个无边的轮回苦海,而是说众生内心的虚妄分别无边无际,停不下来。众生的妄心停歇不了,就会不断地从妄起妄,辗转不已,一直沉溺在迷梦当中出不来。
就像大海的源头没有干涸,就会从中不断地涌出水流,形成波浪。同样,只要根源的无明没有破除,从这里就会不断地起惑、造业、变现果报,感果的同时,又起惑、造业……以致于识浪奔腾,无有尽头。
又比如,一个人一念不觉,陷入迷梦。之后由于不知道一切都只是虚妄,就会不断地在梦里起惑、造业,变现出一场又一场的幻梦。乃至入梦的因没有止息,他就始终没办法离开幻梦。同样,只要没出生智慧,照破情想,就没办法截断心识的迁流。因此,众生一直随着识浪不断地飘流,始终陷在这种错乱的境地当中。这就叫做“此岸”。一旦觉悟,回到本来的真如里面,就是到了彼岸。
其实,正当处在错乱中时,本来也没有生灭、来去、增减、染净等等。但只要你的梦心不断,就还会幻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死境相。所以,此岸、彼岸不在外面,只在你的一念间。
一念不觉,落入了无明,此后就会随着它的力量不断地变现妄相,或者说这种惑业苦的错乱运动,就一直无法停歇。生死就是一场迷梦,烦恼的妄动没有寂灭,生灭流转的妄相就停不下来。像这样,众生一直处在这种错乱的状态里辗转不已,无法止息。
而此岸和彼岸是相对而立的,有此岸必定有彼岸,所以,也会有相反的一切妄现的止息。诸佛以智慧光明见到幻尘本来没有,灭尽了虚妄分别。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也由此彻底寂灭,证入大涅槃,无边的生死苦海在心中当下就止息了。
众生由于愚痴无明,把一切本无的法计执为实有,所以分别执著无法息灭。也因此,不断地以虚妄分别出现二种障碍、感召二种生死,出现微细的迁流苦,以及粗大的苦集。在这里发生各种欢乐、恐惧、求取、逃避、得失、成败等等。所以,反过来,一旦寂灭了情想,生死苦海就顿然被截断了,也就证得了无生无死的涅槃。这就叫做“彼岸”。
那么,怎样才能脱离妄想,回归本来呢?这就需要心中出现智慧光明。要悟到一切都是空性,才能止息追逐幻尘、起惑造业等的妄动,才能真正回归。


计执妄心为本性是轮回的根源

智慧光明,就是指本具的性光显露,已经还归法界的真心。它不是客尘,不是世人认为的四大假合的肉团心,也不是忽生忽灭的妄想心。它处处周遍,并且本来常住,不生不灭,从未失去过。
世人不了知本具的智慧光明,一直错乱地认为攀缘影子的妄心是自己。比如,我们通常认为,自心就是第六意识,认为能够分别、妄想、思虑、筹划等等的心就是自己。或者认为,我有各种感受、想法、心理活动,以及对于事物的认识等等,这就是我的精神世界。其实这就是受想行识四种心,它们也只是妄心。
要知道,你这样想就已经从根本上搞错了。因为你错认生灭心是自己,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像别人执著一个肉体是自己,你会想:“现在我已经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心灵才是真实的我。”其实,你所说的“心灵”,也只是生灭的妄心而已。哪里是真实的你呢?它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如果这就是你,那么它灭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这种随因缘生灭的法是真实吗?
如果你听信这样一个妄心,那就成了轮回的根本。就像《楞严经》[1] 所说:“众生全都计执攀缘心为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无始轮转的根本。”同样,这部经一开始,佛七处征心,也是为了破除妄心。
我们无始以来一直认贼做子。原本只是一念妄心,你却把它当真了,结果它就成为你内心的领袖,指挥、控制你的一切,而你的真人就由此埋没了。之后你就一直顺着妄心的惯性不断地去发展,看不清楚它只是一种缘生缘灭的虚妄的法,反而认为这就是自己。就像一个人入了迷梦之后,虽然本来什么也没有,但他会觉得那里真的有一个国王,然后就去听从国王的命令,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
其实,这是非常颠倒的。我们最初由于一念无明,发生了错乱,之后在无量劫里面,经过了无数次的串习,形成极为坚固的力量,导致我们现在根本分不清真假。换句话说,对于这种错乱的造作方式,我们实在串习得太习惯了,以致于现在完全不必刻意,不假思索地自然就会起这种心。也因此有各种爱憎、得失,出现了各种习惯、癖好,形成了各种价值观、思想见解、判断标准等等,而且你把这些都执为是真实。总之,这里面的每一念妄心,都是由于过去不觉的因缘,偶然间发生的。由于重复的次数太多,你就误以为这是自己真实的秉性。
凡是因缘生的法,就像空中的云雾一样,并不真实。但由于它每一刹那都在现起,刹那不停,你就完全忘记了本来的虚空。一直计执你心中的这些情想分别为真实,你认为自己生命的内涵就是这些。因此,你就陷入了进一步的错乱当中。也就是你已经习惯,心里想什么都认为是真的,然后乖乖地听命于它。
这是一个离你最近,最难发现的东西。因为你已经跟它粘合在一起,已经分不出真假,分不出主客了。所以,你就一直随着生灭心的执实,不断地重复这种妄动。而且,以这种妄动,会产生出各种身口意的造作,导致你妄动不已,积业不已,感苦不已。
这一切都缘于一个根本性的错乱,也就是妄想本来无性,你却执为真实。《大涅槃经》说:“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意思就是,生死根本的无明,在真实中去寻找也是丝毫不可得。因此,以无明为根源而发展出的各种行业,一切的妄识,身体的形态,内心的感受等等,全部都是虚假。
总之,由于不认识大智慧光明的本心,一念无明,执取妄识的幻影为自己,然后把它所对的境界执为真实,从此之后,就走上了漫漫无期的轮回征程。这里面充满了虚妄的惑、业、苦,一切都毫无实义,而你就一直活在错乱的二取分别当中。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执是万惑之源

生死苦海只是一场大梦,这里的各种境界都只是空花。像是基于自我的种种妄想、追求,对于这样那样的事不甘心,耿耿于怀,执著不已;或者各种的焦虑、狂躁,爱恨情仇等等,全部都只是虚妄的情想,本来没有。
众生由于不认识这一点,一直在错乱当中沉沦。都以为依附肉团的心是自己的真心,并且执著血肉之身是自己。这个虚假的“我”,成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做出来的一切事都是为了维护、支持它。或者说,无论采取什么行动,做出哪种判断,都是源于我见而发生的。
比如,某法对“我”有利益,能让“我”变得更美丽、更光耀、更崇高、更安乐,能让“我”拥有更多的光彩、享受、荣誉、权利等等,那就是“我”要追求的事。“我”会竭尽全力地去争取,绝对不会放过。相反,某法如果对“我”有损害,会贬低“我”、威胁“我”、伤害“我”、丑化“我”等等,那就是“我”要坚决反对的事。也因此,每当遇到顺逆境缘的时候,我们的心自然按照我见给定的逻辑法则,做出极其精准的错乱反应。但这一切也不过是妄动而已。
这种妄心贼子,看起来聪明伶俐,其实只不过是恶慧而已。它就是我们非常会搞世间法的内在的知识分子。它会根据各种情境,来判断对“我”有利无利,是好是坏等等,然后立刻反应出相应的心态、表情、行动。这整个一系列的妄动就叫做以我执起惑造业。
烦恼是一种妄动;以我执生烦恼,就是本心上套了一个无明,之后它就会产生一系列极其精密的虚妄运作。一看到好的,合我意的事物,这个“我”马上就表现出一种贪婪的姿态,发生紧追不放的运作。看到一种不利于我、对我有威胁、有损害的境,“我”马上就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样子,心上就会发出嗔恚。
每当“我”拥有各种功德、荣耀的时候,就会自然作出一种“我”很崇高的样子,马上会表现成昂起头、藐视四方的姿态。如果看到一个比“我”更圆满、更优秀的人,这时,“我”就表现出无法容忍的状态,两眼通红,一直瞪着他。如果我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正在争夺某一个目标,这时的“我”马上就紧张起来,立即发动全身的细胞,动用全身的能量,去跟别人竞争。如果一段时间当中,我觉得不用太遵守纪律,就会表现出一种吊儿郎当的样子,随着这种指令,全身的细胞都处在一种毫无约束的状态,之后就会出现各种散乱放逸的行为。
每当要透出真相的时候,“我”就会变得很疑惑。如果出现一种跟我见相反的论调,甚至要把它彻底毁灭,这时,“我”就没办法认同,没办法忍受,进一步还会发出各种反抗等等。
这样就知道,由于误认为有“我”,之后的所有反应都会以“我”为中心而发生。这就是我执的运转规律,我们把它称为“无明系统”。我们一直以来就依着这个我执,不断地发出行动,不断地起心,在识田里熏种子,然后再现行……整个都是一种错乱的循环。
这一切妄动都会出现相应的后果。每陷入一次虚妄的造作,后面就会跟随一段生死。就像每吸一次毒,都会出现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然后你就陷在里面了。我们都是轮回里的“瘾君子”,不断地吸食烦恼的毒品,迷乱自己。心甘情愿地陷溺在错乱当中,没有一念回光返照,幡然自觉。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积累,一生又一生地重复,这就是无穷无尽的生死苦海。
如果你懂得它的根源、机制、运转真相,你就会知道,一切都叫做苦的自性。这里本来无我,但众生却错认有我;本来无乐,却认为有真实的乐。在这个当中,没有一个行为不是有漏业,没有一种感受不是苦性的。其实,这只是一种无而现的苦海。真实之中连一个微尘也得不到。但是只要没有觉悟,这种长夜大梦还会不断地继续、繁衍,这就是我们每个凡夫在生死里的状况。

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除大觉佛陀之外,其余十法界里的众生,都处在轻重不等的幻梦当中。佛陀彻证了本性,本有的智光完全显发。以纯真无妄的智慧,照破一切万法本来无有,如同迷梦。
梦的譬喻很好。梦里会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心态、行为,有各种苦乐悲欢等的遭遇。这些妄相在梦里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但真实当中丝毫也无有。《永嘉证道歌》也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迷梦者本身来说,似乎真的有各种境界、各种现相,有这样那样的感受、遭遇等等。但从觉悟者的智慧看来,正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只要照破身心虚妄,了不可得,一念间就度出了苦海,顿时登上彼岸。正如《楞严经》所说“狂性自歇,歇见菩提。” 就像一个人喝醉了酒,天旋地转,他会一直在这个颠倒的境界里妄动。像梦中的水波不停地荡漾、旋转那样。如果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本来没有,那么妄动就自然停歇了,这就叫做寂静涅槃。
《圆觉经》也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不知道的时候,会一直缘着空花不断地分别计较,发起各种的妄想、行动,把自己陷在这样一种错乱的流转当中。反过来,只要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是空花,就没有轮转了。
众生都处在迷梦当中,在这里面还会不断地妄动。有个人的妄动、集体的妄动;有小事的流转、有大事的迁变;器世界有生住异灭,有情有生老病死,各种事物都有成住坏空。正所谓业海涛涛、识浪奔腾、生灭流转、千变万化。但是,在觉悟者的境界里,没有生死,海清河晏,因此是本来涅槃,不必再去寻什么涅槃。本无妄动,一觉就停止了,这就叫做“顿超彼岸,直渡苦海”。
有法的体性就是虚妄分别。这些都只是识的变现,不是外在有什么东西。如果外在真的有各种生死的设施,那我们就无法解脱了。所以要知道,十方三世里的无量无边、层出不穷的现相,生死幻梦当中各种数不清的苦,都基于当下一念无明。只要一念顿断,反转过来,一切妄相自然止息。
所以,佛法唯一是向内心寻求的。不像世间人,在外面寻找意义,制定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总以为外在有很多意义,可以成办无数种事业,获得无尽的辉煌等等。也不像外道,在有漏的色身上大做文章,试图把身体修成长生不老。
诸佛已经彻证真如,同时见到自性中的无量众生,都还沉溺在幻梦当中无法回归。像疯狂者一样,有着各种各样虚诳的快乐、痛苦、成功、失败、贪淫、残杀等妄动;又要感受各种火烧、水淹、饥饿、焦虑、迷茫等的痛苦;还有那么多的轮转堕落、升沉起伏等。
所以,诸佛以同体的悲心,愍念十方世界里一切沉溺在幻梦中的众生。也因此,佛以无缘悲,应众生的心,自然化现在他面前。在他的生死幻梦里示现各种形象,像是十二种稀有事业等等。这无非是要引导众生回归本来。为此施设的各种方便,一切的言词、譬喻、说法、表示等等,无非是引导众生,让他知道智慧本有,妄想本无,身心都空无自性,世界也只是一场幻化。
通过这种方便,让他真正认识到身心世界本来无有,这时才会停止一切的妄想、执著、造作、轮转等等,才会止息过去那种错乱的分别、造作,开始寂静下来,还归自心本源。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直说疯话,做出疯狂的行为了。就像一个疯狂者,当他服食一种妙药之后,就会逐渐清醒过来,慢慢变得平静,恢复正常。同样,妄动逐渐歇下,本有的智光就会渐渐显发,越来越恢复本性了。
诸佛就是这样引导众生发起最初的觉悟,然后把过去在无明当中起惑造业的妄动,全都歇下来。从这里就逐渐开始回归,最后彻底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安乐之地。
总之,光明的本心就是生命的真义,现前它是每个人都应该精勤努力的地方。诸佛就是因为证得了本心,才寂灭了一切虚妄分别,回归到本来清净的涅槃境地。止息了过去的一切妄动,一切梦中的生涯,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下面给大家出这一周须要仔细思维的六个问题。这些首先要按你自身的经历、状况来思维,而且唯一要做自心上的反省,不要像现在的学生那样为了完成任务来做作业,也不要重复照抄,那只是在蒙骗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真正明白生命的大义,那就不得不靠你自己在自身上做个抉择,之后你能够明白一点,就会清醒一点。你真能像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来做,最后一定能在见解上得到进步,这是我可以预先断定的。但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来做,而且是自觉、主动地愿意反省,愿意审察自己内心的道路以及这样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
在进入思维之前,须要反复看我的讲记。就像学走路,先要靠住一个东西逐渐走出来。而且有哪些方面触动你的心,那里就可能有你开解的机缘,你可以再深挖下去,然后会有好消息在里面。
下面我念一下题目,大家可以记下来:
1、我们常说“苦海无边”,到底什么是“苦海”?为什么说它是“无边”的?
2、什么是“此岸”、“彼岸”?怎样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
3、轮回的根本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轮回的根本?
4、我们是怎么把妄心执为真实的?
5、为什么说我见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结合自己生烦恼的情况谈一谈。
6、怎样才能止息生死幻梦?为什么?


[1] 《大佛顶首楞严经》:“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空性缘起的表征

一切显现法无不是空性缘起的表征,它们随时都在告诉我们,万法并无独立的自性。因为,它们都是缘起的综合品,并没有脱离因缘的独自的法。

水无自性

就拿最常见的水来说,水用在不同处,就会起不同的作用。从它的各种现相就能看出,水没有自性。
水既可漱口,起到清洁的作用;又可饮用,滋养有情的身体;还可灌溉、洗涤;又能配合不同的药物,做成种种药;配合各种蔬菜,也可以做成风味各异的菜汤;又还可以酿酒,做成冰淇淋……这一切无不是水,那么水到底持哪种固有的自性呢?其实水并没有固有的自性,也因此配什么缘就会显现什么。
这就是空性缘起的表征。如果水有自性,那就变不成其他。但正因为水无自性,所以遇到种种缘就变成种种。
水在人体内,会起各种的作用。在任何内脏里,或者身体的各部位都起作用。水多了就起多的作用,少了起少的作用。外界中,地球上处处有水,处处的显现都不同。天冷时,水会变成雪;落在地上,水就变成雨;遇热又变成气。水是柔软的,踩在上面马上就陷下,而它却能承载几万吨的航空母舰,种种的物体都被水所承载。所以,水是无自性的,不要固定地认为它是什么。
总之,水不断地遇缘变化,所以它就是一种无自性的显现,这就是“幻有”的涵义。

文字无自性

梵文“善达瓦”这个字,有四种涵义:水、盐、水壶、马。 “善达瓦”,最开始是一种声音,后来写在纸上,就成了一种文字符号。它没有自性,就看人们怎么来定义它。有自性的事物,必须固定为某一种意义。但文字语言没有自性,所以,随着人们的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内涵。
“善达瓦”这个词具体安立为哪种意义,完全观待当时的情形。比如,一个帝王说要“善达瓦”。那么,侍者就要考虑,帝王这时到底需要什么,了解情况后才能提供适当的物品。如果帝王正在洗浴,那就要供给水;如果正在进餐,那就要提供盐;如果正在喝水,那就要拿水壶来;如果帝王打算外出,那就要备马。
像这样,说一个“善达瓦”,配合当时不同的情形,就会显现不同的意义。所以文字语言并无自性。
其实,任何文字都是心假立的法,你可以假立它为任何一种意义。比如,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等组合成一个个的梵文。这里还可以有各种搭配,还能立成各种不同的意义。再比如汉文,每个字都有多种意义,几个字随意组合,又成了种种不同的意义。
而且,同样语言,配合不同的语调、神态等等,又会让你有不同的感受。觉得这话是在表扬我吗,还是在讽刺我等等。这样就知道,文字都无自性。都是空性缘起的表征。

种种法无自性

比如,面前的一张桌子。从空间上说,它是桌面、桌腿等各个支分合成的假相,脱离支分并没有它。而我们往往认为,离开诸支分另外有一个真实的桌子。或者从前后因缘来看,它是由前刹那的桌子、地面等众缘所合成的,是多个因缘综合的表现,并非有独立的它。而我们经常迷失,总以为法是有自体的。
再比如,三个人组成一个家。这个“家”只是对于三个人的聚集,安立假名,因此并没有单独的“家”的自性。或者,十个人同演一场戏,这出戏是十个人共同的作品,哪有离开这些人之外的单独的“戏”呢?
像这样,一切世间的法都是诸因缘和合演出的幻戏。我们总以为,这些演出的法有自性,其实,这只是众缘和合的表现,脱开因缘并没有自体。也就是说,离开众因缘并没有独立的现相。
这个道理就是“以缘起故,无自性”,我们可以由此观察大千世界中的任何现相。

植物无自性

比如一朵花是种子、水、土等众多因缘和合的演出。花有自性吗?不是离开种子、水、土等,有独立的花。只是这几种因缘说:“我们合作一下。”果然,它们一合作就现出了花。所以花是无自性的。
在四季当中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花,不同的地带,像高山、平原、盆地等也处处有花,而花的相状也千差万别。如果花有自性,那它就应该永远是一种相。事实上,这要看当时、当地,有哪些因缘,因缘不同,合成的花就不同。而且,即使同样的花种,在不同的土壤、海拔、光照等条件下,开出的花也呈现不同的形态。
这样就看出,花有千差万别的因缘合成相,我们这样看到的时候,就要感悟到,其实花没有什么固有的自性。有些花长在叶子里,比如秋海棠;有些花内部有果实,比如莲花。有些花的香气浓郁,有些花的气味就很淡;有些花的叶片很软、很薄,有些花瓣就很硬、很厚;有些花能够附生,而且开很多天,有些花是朝开暮谢……像这样,花并没有固定的相。花就是自然界里空性的记号,它所表现的就是空性。

身体无自性

我们的身体乃至身体内的任何部分的现象,无一不是因缘和合而现起。身体内部能起到种种不同的呼吸、消化、排泄、循环等作用,这一切表明身体里面绝没有一个独立自立的法,因为独一的法不可能起任何作用。
比如,我们用自己的一只手作手势,那一定要有手掌、五个手指等等,然后以这五个手指可以不断地变出各种姿态。每个手指就像一个人,五个手指一起合作,在虚空的舞台上,前后左右地跳跃、翻腾,这就叫“五人舞蹈”。所以,通过五个手指显现出的任何一种手的造型都是假的,离开这五个手指根本没有独立的手势。
再比如,我现在正在讲话,发出的声音是由上嘴唇、下嘴唇、牙齿、舌头、意念等等,很多因素一起合成的。整个发音系统就好像一架钢琴,意念是弹琴的人,舌头、嘴唇、牙齿、气管等的发音器官,就像钢琴的琴键。意念一发动,声音就响起来了。可以看到,这个声音既不是从意念里出来,也不是从声带、舌头、嘴唇等发声器官里出来。然后你就会慢慢发现,声音是无自性的,它除了只是众多因缘的综合表现之外,并没有独自成立的实体。
大体上看,我们人类都是三种法的合成品。所以人都是幻化,只是自己的业识,加上父精、母血和合成的假相。为什么说它是假相呢?因为脱离了这三个缘就没有它,三个法和合才现出了它,所以,身体没有独立的自体。如果有独立的自体,就应该脱开这些业识等的因缘还有一个身体,但离开这些就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我们自身也是不断地在随因缘演变。比如到了不同的地方,整个人就不一样了,身体各部分的器官等等都在发生改变。一个平原地区出生的人,在高原住了十年,那他的身体已经和从前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身体了。不仅如此,就连前刹那和后刹那都不一样。每一刹那都是受因缘的支配,所以,你不要认为我的身体有什么固定的体性, 既然每刹那的现相都是因缘的和合演出,也就全都无自性。同时,每刹那本身又作为一分因缘,和其他因缘和合,又变出下刹那的相。所以,整个世界就是一场又一场因缘生果的幻戏。
像这样,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去体会,只要是因缘的合成品,就知道它无自性。也因此,随便举出什么事物,都可以作为空性的表征。只是我们的心现在被无明障蔽得太严重,根本看不清这一点。所以,要用幻化八喻来引导你。对于这些幻事,你会很容易接受它是现而无自性的,或者说本来丝毫也不成立。

空性的譬喻

一切法正现的时候就是空性,只是当时的因缘一聚合,一下子就现出来了。
这就像做梦一样,现而无有,根本寻觅不到它的踪迹。或者像看电影,感觉好像有这样那样的人、事、物等等,但在银幕上寻找,就连一个微尘也得不到。
又好像虚空中的云雾,忽尔现了,忽尔又没了。就会让你感觉,这是飘乎不定的,或者说真正要找它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我们看天空中的白云,一般会认为,那里真的有一些存在的法,但你开着飞机到云里去看,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白云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见到的一种境相,真到近前去看,穿到白云里,就什么也见不到了。人站在山脚下往上看,会感觉山上有一团团的雾气,但真正到了山里就没这个感觉了,根本不见一团团的相。
这就证明,这些只是缘起的现相,根本没有自性。透过这些幻化的譬喻,人们就会了解,这些都是无自性的。有些会让你明白,它正现的时候就得不到;通过有些你会知道,它本来没能依、所依等等。
依靠这些非常明显的,你也很容易就接受的事作譬喻,再类推到一切法上,通达一切显现全都没有自性,是空性,也就不难了。真正懂了这些,你再去看这个世界,就会清楚地感觉到,一切都是假的,根本没有真实。

声音无自性

从音乐能很明显地看到空性。比如琴的乐声,一个乐师坐在那里拨动琴弦,立即就传出了美妙的音乐。观察这个音声,它不是单从手指里出来,也不是单从琴弦上出来,也不是单从琴孔、琴徵、琴身等中出来。然而这些因缘一聚合,乐师用手指一弹,立即就发出了声音,而且随他怎么弹,就会发出相应的乐音。所以,每一刹那的音声都没有来处,也因此没有自性。
这里的关键在于,音声是由他缘合成的,所以,此处的“无自性”,是针对“他缘”来说的。
懂了琴声的譬喻后,依此类推,就要知道一切音声都无自性,都是通过物体撞击等的因缘而产生,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像是人说话的声音,外界的风声、雨声、车辆运行的声音等等,都不是单独的哪个法能出声音,都是众因缘合成的。如果声音是从单独的哪种因缘里出来,就应当在那个因缘里找到它,但事实根本不可能。
尤其是说话的声音,观察一下很容易体会得到。比如我现在说话的声音,前刹那一点也没有,这刹那就现出来了,而且只要发声的因缘还在持续,声音就不断地显现出来,但它一点也得不到。所以声音只是幻相。

食物无自性

食物也是幻事。我们每天都在吃东西,还认为这些米饭、蔬菜、水果等是实有的。就拿蔬菜来说,我们现在观察,它是从哪儿来的?种过菜的人就知道,菜种撒下去后,经常浇水、施肥,再加上合适的土壤、光照等等,忽然之间就长出来了。我们看,土壤里没有菜,种子里也没有,水、肥料、阳光里也没有菜,哪一个因缘里都没有,但就是这些因缘在时空点上一会合,就忽然显现出了菜。
所以,我们买来的菜本身就是幻化的假相,它是因缘合成的。然后你再用不同的因缘跟它配合,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
比如用菜煮火锅,就是非常好的空性的表征。锅底做好后,可以把几十种菜都放进去,它们都可以任意地协调,都能合为一锅菜。这都是因为它们是空性的,所以放得再多,它们都可以配合,能够合成一种果相。比如,放一种菜、两种菜、十种菜、二十种菜,乃至于一百种、两百种,只要你的锅足够大,就可以不断地往里面放,一放进去,自然就合成一种综合味道,而且配合得很好。这就表明它没有自性,如果每一种菜都固定地持有自己的体性,那怎么能合成一锅呢?
再比如说豆腐,它可以容受其他各种味道。把豆腐放在锅里炖,然后把盐、生姜、胡椒、辣椒等等都放进去,自然就会合成一种混合的味道,它没有不能容受的,所以也是空性。
意思是说,如果这些蔬菜、豆腐等有自性,那再怎么加工,都各是各的味道,是一些独立的事物,不可能容受其他,而合成一种果相。正因诸法无自性的缘故,两种、三种、四种……放进去自然就合成一个果相,所以是很明显的空性缘起的表现。
想想看,如果它们有自性,就像A、B、C,每一个都是固定的体性,那再怎么把它们放在一起,也丝毫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是A、B、C三种法。比如三种菜,一种是辣味的,一种是苦的,一种是酸的,如果有自性,那再怎么放在一起煮,也还是分别的辣、苦、酸三种菜,每一种菜的味道一点也不会改变,也就是完全不能合成。

因缘和合故无自性

“空性”,也叫做“无自性”,指诸法由于是因缘合成的,所以没有自性。就像各种乐器共同演奏出的一曲幻乐,众多演员共同表演出的一场幻戏,或者很多人共同合成的一个团队那样。这里的任何一个法都不能单独现起,所以没有一个不是假立的,完全没有自体。
我们过去认为,这些现相全都有自性,当它正现的时候,就认为有它自身独立的体性存在。这时,我们完全没看到,它是怎么由各种因缘合成,或者说没看到它的由来,结果就误以为当时显现的相有它自身的体性,这就叫做“有自性”。
现在就要反过来看,比如交响乐,一个大型的交响乐团,几百个人一起演奏,就合成了交响乐曲。只要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组织一万人、十万人、乃至十亿人都可以一起演奏,显现出合奏的声音。
又像大海,可以汇集千江万河的水,水越多,所表现出的海的样貌、气势就越大。无论水有多少都可以合成,可以容受,就是因为大海无自性。
再比如,用原料调配出混合香。把各种材料加在一起,就成了混合香,闻到的也是合成的气味,不会感觉那几种香气不能融合。
所以,因缘的配合非常微妙,一切万法都是如此,任何景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按我们人类的因缘来看,一个人自身是由各个方面合成,他有合成自身的因缘。两个人、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乃至几百人、几千人,或者一条街、一座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直至整个地球,都有各自合成的缘起。
比如,各种各样的人、街道、建筑、车辆等等,这些合在一起,就表现出一种城市的相状。再比如,全球的人类汇合在一起,就成为这个地球人类总体的相状等等。像这样,包括整个地球上显现的这些境相,像是大气层,日、月、星辰等等,都是因缘共同合成的。

这样看来,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境相,这里根本没有常,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够住到第二刹那;同时也没有自性,所有事物都是因缘共同演出的戏剧,所以,不能说离开这种种因缘的演员之外单独有某个戏剧的自性。也因此,整个世界每天都在不断地表演,称它为“幻戏”,就是这个道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法无我的内涵

有三个字能够含摄所有的佛法:一、相;二、空;三、性。
其中法相教全部围绕着一个“相”字在讲,都是在相上分析、判断等等,会说“有自性”。其次,就要知道“空”,也就是认识到,一切相都没有自性,从而认定它只是梦,是本来没有的。最后又说回来,叫做“性”,也就是自性、佛性、光明性等等。过去祖师立大乘经教为法相教、破相教、法性教,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说“有自性”,名言中确实如此。其次,为了回到真实当中,就说这些本来“无自性”。最后要会归本来,就说“真实自性”。

一、相

“自性”的涵义有几层。第一层,在世间名言里,对于每一种现相,我们都会定义它的体性,这就叫做“自性”。比如,在世俗的事相上,水是湿性,火是热性,地是坚性,风是动性。像这样,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性状。
而且,在单个的一个法上也都有,写都写不完的,很多种的性状。比如,写一个人的简历,姓名:张三;性别:男;民族:汉族;身高:1.7米;性格:忧郁型、知识型;或者身体上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眼睛、鼻子等等,可以一直写下去。像这样,对于张三这个人的显现,就他的每一分上都有一种名言的性质,这些都叫做他的自性。比如,对于他的心肝脾肺、眼耳鼻舌等等,每一种都可以定出它的性状来,写出这些器官现在是在持着什么体性。或者从内心世界上看,他的思想、情感、习惯、性格……方方面面都可以写一下。
这样就知道,一切事物都持有自身的体性,这就叫做名言中的“自性”。或者说每个法都有它自身的种种属性,这是属于它的体性,不属于别的法,所以就叫“自性”。意思是说,它自身上的体性不跟其他法混淆。比如,桌子就是桌子,椅子就是椅子,每一种电子产品、药物等等,都有它不共的性状、作用等等。
像世间的很多学科,就是在鉴定不同事物的性质。比如植物学、矿物学、生物学等等,研究的就是每一种事物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就像李时珍写《本草纲目》,首先就要观察各种药草等是什么性质,看它的形状、颜色,嗅一下它的气味,亲自放在舌头上尝一下,再观察吃进去有什么反应等等。
对于每一种事物都定义好了之后,就可以根据它的属性去找到它。比如,在不同的生长地区,会长出不同的植物,每一种都定义好之后,就可以通过它的性质来找到它。看一看它的样子,闻一下它的气味,再尝一下味道,所有的属性都符合,就能说明是某种植物。比如,这种植物叫荆棘,那种叫珊瑚,那些是松树、柏树等等。
以上说的是外法,按五蕴来分,全都摄在色蕴当中。内法也一样,也都有各自不共的体性。大体上看有受想行识四蕴,这其中每一种又有很多,可以细分为无量。比如,行蕴就可以再分成四十九种心所(五十一心所减去“受”、“想”两种心所)。
当然,这也只是就人类,非常明显,也容易体会到的,说心所法有五十一种,具体也是无数无量种。比如烦恼心所,就今天来看,还会有不同的烦恼的表现。因为现代有很多新的思想、言论等等,这些因缘就会合成新的心态。所以,现在很多人类的心理状况,是古人根本想不到的。
像今天的很多病症,古代就根本没有。因为古代没有这些因缘,所以不会出现这种病。比如,老年痴呆症、精神病,各种的时代病、职业病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长期处在一种非常执著、紧张的状态下才出现的。还有各种的家庭病、社会病、人际交往病等等,都是过去的医书里写不到的,因为那时候根本没这些问题,也就没有这些病症。如今还有的网络病、焦虑病、空虚病、狂躁病等等,这些都是过去没有的,是在新的因缘下合成的产物。
那么同样道理,众生内在的五十一种心所,也只是针对一般比较明显,或者典型的心态在说,细分下去仍然是无量无数。为什么呢?因为每一种心所都是因缘合成的结果。比如,贪心所就可以分成无数种,因为众生对于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生贪心。有些人说,对于大便应该不会生贪心吧?但实际上,只要习气成熟,也有可能贪大便。就像厕所里的那些蛆虫,它们从出生开始,就非常贪爱粪便,不仅没有丝毫厌恶之心,还一直爱著不已,生怕别人抢走。
像这样,对于身心世界的色受想行识,把它们分开来说为多种多样,对于这其中的每一个都很精微地定义出它的性相、作用等等,这一系列就是法相教。也就是在相上,对于万法立定它的涵义、属性。比如,学百法就是要界定名言中每一种法的性质。它能够让我们对于名言中万法的体性和作用不愚昧,把这些分辨清楚之后,就知道该怎么转化、改变等等,也就能够以此趋吉避凶、离苦得乐。法相所要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样就知道,名言中的显现是无量无数的。法相能很精确地说出它的体性,这种“精确”也不是别的,就是在它正显现的时候,对于它的性状,我们会有一种明确的认知,再把这种无误的认知写成文字,就成为准确的定义。这也无非是以诸佛菩萨的尽所有智,或者凡夫能观察、辨别的心识,再借助仪器等等,把它的体性描述出来。
总之,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体性,这就叫做名言万法的自性。我们现在就是在这里迷失了,也就是你认为名言中的法真实中有自性、是实法。

二、空

第二层,就是要知道我们误以为有自性的这些法,在真实中没有自性。换句话说,现在学“无自性”就是要反转过来,要从认为名言中“有自性”提升上去,要更深一层地认识到它“无自性”。
这样之后,随便说任何一法,比如,你说“植物”,我就说“植物无自性”;你说“水”,我就说“水无自性”;你说“男”,我就说“男无自性”;说“女”,我就说“女无自性”;说“贪”,我就说“贪无自性”;说“一”就是“一无自性”;说“多”就是“多无自性”……这样的话,名言里任何一个事物,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全都无自性。如果把所有显现排成一个无限长的图谱,那么在任何一个点上,原来的“自性”都可以翻掉,换成“无自性”。
这就是因为,一切都是因缘假立的法,就像先前讲的譬喻那样,万法只是众因缘演出来的一场场幻戏,不是离开众因缘之外,单独有什么法存在。也因此,正现的时候,也只是一种“诈现”。意思是说,诸法诈现出一种真实的样子,会让你感觉,真实的状况就是现出来那样,而且有各种各样的作用。但真正去寻找的时候一点也得不到。
名言中的一切,你的所见、所闻等等都像梦一样。就梦来说,梦里的确有这些显现,而且各种各样的现相丝毫不会混乱,各自持有自身的相。同样,正是因为这些现出来的相千差万别,所以在世间我们才好交流。也就是说,你可以读书、辩认;之后按图索骥,按照先前的认知去找到这些法,之后在语言上给它定义,这样就可以共同交流,共同去成办这样那样的事情等等。不然的话,我们在世间就没办法分辨了,你会感到杂乱无章,觉得理不清头绪,就会让你陷入到一种混乱、混杂、搞不清状况的地步。
但是,这一切无非是名言范畴里的事,或者梦中的事。只是人们如今都陷在这种梦境里,执著这些是真的,甚至一刹那也想不到,整个世界都只是一场幻梦。
梦的譬喻很好,因为梦里什么样的人事物都能现,而且,可以有丰富的内容、漫长的过程等等。其实我们白天的这一切也不过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大梦,这里面各式各样的相都能显现。最让你迷惑的就是,当它现出来的时候,不会让你感觉这是虚假的,它会让你感到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真实,以致于你完全忘记这只是梦,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就是生命的全部,根本想不到在这之外还有什么。
现在说“诸法无自性”,说的就是这些你认为实实在在的一切法本来无自性。像刚才说的,如果给任何一个法开出一张性状表的话,可以写无限长。比如,物质产品、身体产品、心识产品、感受产品、行动产品、事件产品等等。这些全都叫做“产品”,就表明都只是众因缘的和合产物,仅仅是一种假相。因为一切法无不是众缘和合的演出,所以都只是一种综合的表现,而独立的自性是丝毫没有,或者根本就没有独立的自体,所以说“无自性”。
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佛来开显,世人就根本不清楚。但是佛说了“缘起”,明显就透出了“无自性”。这样你才发觉,原来这一切都是无自性的,所有的法都是观待他缘而成,不可能有独立性。
诸法就是这样观待其他,并且还在不断地生成,生成再生成……这就是一个万法不断演变的相续,在这里就出现了时间。
“时间”,是观待事物不断地生灭而来的。万事万物只要陷在因果的缘起链当中,就必定有它自身的寿命,或者说时间。大到宇宙天体,小到身体上的一个细胞,在这上面都能发现有一个时间的量。
但事实上,“时间”只是一种假立的概念,因为它完全依附于事物的生灭,一旦脱开了生灭,就没有时间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时间”、“空间”之所以成为人类永远的主题,就是因为人们都陷在生灭里了,所以会一直感觉,确实有时间,有空间。但是,真实中连人、事、物都不成立,又哪里有依于这些而安立的时间、空间呢?或者说,既然时间、空间都找不到,那么以时间、空间所摄的一切世间万法,又怎么可能存在呢?
明白了这些,再去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它的确是一个大幻化场,这里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幻变,非常稀奇。任何一个显现法都无自性,几个合在一起又会发生变化,出现新的事物等等,万事万物就是这样,时时都在发生变化,演变无穷。个人、集体,里里外外任何的事全都如此。
其实,世间的教科书不会教人缘起性空,是人类最大的遗憾。要知道,任何一门学科所要研究的现象,都可以定性为“无自性”,或者说,任何一本教科书上的文字所表诠的种种意义,在它后面都可以写上“无自性”三个字。
只可惜,世间法只能研究一些现相上的事。研究得再多,也不过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知道一部分的缘起。比如,研究化学,就是去发现各种物质配合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就是这样那样的元素合在一起,会生成哪种新的东西等等,仅此而已。像是研究药物,也无非是观察不同的药物在人体里会发生哪些反应,先前怎样,后来又怎样等等,然后把它们记录下来。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下次就套用它。这也是由于缘起丝毫不会错乱、不会有偏差的缘故,人类才能在这里面发现规律、把握规律。但这也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缘起。再说,一切正道都建立在内心的缘起上,而现在的人只知道研究外在的事物,根本不懂得真正去观察内心的规律,因此,依世间法,终究没办法走上真正离苦得乐的正道。
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无自性”,这就超出了一切世间的见解。世间见解是计执这些显现法真实,之后把所有的意义都建立在这上面,一切的想法、行为等等,都围绕这些在运转。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就会觉得人类在不断地前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不断地出现新的时代、新的现象等等,其实这只是人们的错觉。超越世间的见解是,一切显现都没有自性,就像梦一样,一丝一毫也不成立。由这种见解所出现的观感、行为就跟世间完全不一样。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