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四谛 十二因缘—劝修

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这个总结,请大家回到讲义八十四页,那么八十四页,这是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我们看下面的三十七道品,它的正修就是四念处,尤其是调伏色身的爱取,调伏感受的爱取,这两个,刚开始先调伏色身。

  因为我们所有的贪爱,以正报最严重,所有的财富这些依报都是其次。你色身这一关通过去以后,你要调伏感受,你能够把感受慢慢的内收,你往生就没有东西可以障碍你了,你只要把色身的爱取调伏,把对感受、感官的爱取调伏,临终你一定内部的障碍没有了,你的佛号,可以发挥百分之百的效果。

  那个车子在开,前面的石头都被你扫干净了,我们前面的忏悔业障,这个严持四重,是调伏外在的业力,不要有太多的业力的障碍。这个调伏爱取呢,是扫除内心的障碍,四念处是正修,那四正勤呢,四正勤其实就是持戒,在这个时候加强持戒。

  四正勤主要是一种业力的改造,它对恶业有两个态度,已生的恶业令断,未生的恶业令不生。已生的恶业令断,当然是忏悔,未生的恶业令不生就是持戒,尽量远离恶因缘。对于善业也是两个态度,未生的善业令生,已生的善业令增长,这个就是对四个法,四个法就是,对恶法两个态度、善法两个态度叫四正勤,这个改造业力。

  那么四如意足,这个四如意足,修习禅定,修习这个专注力。这个专注力呢,来帮助我们的四念处的观慧,这两个是助行,一个是持戒,一个是禅定。那么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修学的次第。

  五根就是对四念处的这种智慧,产生信进念定慧的五根,这个属于资粮位;五力,它有破烦恼的力量,它是属于加行位;八圣道分呢,是见道位,七菩提分是修道位。所以这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它是属于修学的阶位。

  好,我们四谛法门,到这个地方讲完,那么四圣谛当然主要就是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两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忏悔,三业不具足力道就薄弱了!

净界法师

    好,我们最后回答一个问题。

  问:净界师父,因为一胎化政策,我过去曾做过一次人工流产手术,犯了杀戒,现在要进行忏悔,又因身体不能够跪拜,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代?

  答:当然是可以取代啦,不过我们应该是这样讲,可以调整,但是不能完全取代。这个忏悔的原则是这样,我们造业,是身口意三业一起活动,不管你造杀盗淫妄,一定是身口意三业,你忏悔当然也要三业具足。

  所以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跟忏悔。也就是说呢,过去依止三业,身口意来造业、造罪,你忏悔当然一定要有身业的礼拜跟恭敬嘛。

  所以身业不能完全取消,但是可以取代,你真的不能礼拜,你就每一拜就问讯也可以,但起码你那个动作要做出来,你不可以完全没有身业的动作,那你这个忏悔,三业不具足,缺乏身业,力道就薄弱了。

  所以你如果真的不能礼拜,你的心,恭敬心一定要有,嘴巴至少要震动,要创造一个声相,口业的称念,身业的礼拜,你改成问讯也可以,但是那个动作一定要做出来,一定要三业具足。

  所以说礼拜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取代,但是不能取消,这样清楚吗,好。这个没有问题,还有没有问题,这个忏悔这一块,忏悔是很重要,其实忏悔业障跟调伏爱取,这个是要长期做的。

  只是说我们刚开始在忏悔,要密集一点,治乱世用重典。等到你冲个一百天、两百天、三百天以后,你后面就可以稍微放松了,因为你粗重的业被忏干净以后,你会感觉到真的会出现好相,就算没有好相,至少它的业力会沉淀下来,你身心会觉得比较调柔,比较轻松,你那个明了心也比较强。所以你把粗重的业给调伏了以后,你接着就是调伏爱取了,内心的问题,思惟苦谛,调伏爱取。

  尤其是这个感受要把它收起来,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流转,都是用感受来获取快乐。但是你会发觉,感受也带给你痛苦,你看你一个人经常放纵感受的人,你特别敏感,你那个感受力太强,你也不好受,你也付出代价。

  所以你趁早把感受收起来,你临终的时候,外境的这些波动,对你的影响会降到最低。这个六根的门,你其实可以把它关起来,你打开往生的门就好,六根的门对你没有好处。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佛教的因缘观就是说,你有多大福报,你就有多大福报。你说,诶,我福报这样大,我把六根关起来不是很可惜吗,有人这样想。诶,我福报这样大,我这可以享受吧,到临终再来求往生就好了。到临命终你走不掉啦,因为你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你把这个感受养得又肥又壮,糟糕了。

  你把六根关掉,该是你的福报,不但不会失掉,它的层次越好,档次越高,更精致的快乐。该是你的东西,你一定不会失掉的,听佛陀的话绝对不会吃亏的。不要再用六根,尽量用你的心,少用你的眼睛、鼻子、嘴巴,来跟外界接触,尽量用你的心来看这个世界,不要再用眼睛、鼻子、嘴巴去看世界,不要这样,用你那个明了的菩提心,空正见,还有智慧去看清、去看世界。你如果把六根收起来,你发现你的心更清楚,看事情更清楚,因为你的干扰越少,你的太多的太多的刺激减少了,你那个对人生的观察,更敏锐、更清楚,你就会知道这个六根,是不需要的、多余的、障碍的。

  所以我们刚开始先拜忏,把重大的业给调伏下来。第二个就是开始六根要往内收了,尤其诸位你一旦到了五十岁以上,要做最后冲刺啊,你的六根真的要收起来,少管闲事,真的是这样,事情管不了。

  你看印光大师讲,好事不如没事,真的,因为你这个管闲事都是用六根,你临终的时候突然间要收,收不起来,五十岁以上少管闲事,开始要收摄六根,好,我们今天讲到这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十四面,我们看丁四,缘觉乘。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在这么多法门当中,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五大类,就是我们说的五乘的修学法门。

  这当中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修学的重点,把它分成三大重点,就是你整个一生当中,从一种颠倒凡夫到临终的正念,主要你一生当中,你必须做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处理业力的问题,我们在三界当中的流转,我们会因为一念的颠倒,受到外境的刺激,我们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

  当然这些罪业,有些罪业已经得果报了那就没啦,但是有些罪业并没有得果报,它是处在一种沉淀的状态。但是不幸的是,我们今生有时候又去造作,今生的造作杀盗淫妄,它就会把过去已经沉淀在深海当中的这些所谓的业种子,又把它给激发出来,这个就是要小心。今生的业力再激发过去的业力,就形成一个强大的业力了。

  很多净土宗的学者,会有一个严重的盲点,他完全不管业力,怕啥啊,带业往生,这句话会害死你。古人对带业往生是有明确定义的,带业是带业种,你不能带现行。什么叫业种呢,就是这个业力,毕竟是经过你忏悔对治以后,它是一种《楞严经》说的,它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业力,它不能是一种活动很强盛的,一种炽盛的现行,不可以。

我们过去因为一念的糊涂,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可以理解。生死凡夫,你没有学佛法,你心中没有道理的支持,你当然是跟着感觉走。所以你在学佛之前,所造的罪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明白道理以后,你没有产生一种对治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的辗转增盛,你就要小心了。

  业力最可怕的就是,数数现行,深深好乐。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是扛不住这么重大业力的刺激,你扛不住。所以我们往生的人,如果你有志于临终往生的话,你一定要在你生命还在的时候,你一定要至少要有一次的、两次的、三次的加行,好好的处理你的业力的问题,因为你现在还来得及,你身体还健康,精神还在。我必须提醒大家,这些业力你不处理,它不会自己消失掉,这第一个,业果不失。

  你房间里面有一堆垃圾,你不扫除它,它不会自己消失掉。你只是念佛,你是把它压住,如石压草,你要去忏悔,要去对治,所以你现在只是用佛号去压它,临命终你不一定压得住,这第一个。

  第二个,它会增长广大,因为你不忏悔,就意味着你不想改变,你不忏悔,就意味着你念念的随喜,因为你没有忏悔,表示你内心没有反转,你还是随顺这个妄想在跑。

  所以你很可能,会造第二次、第三次,所以你不断的去激发这个业力,所以到临命终的时候,你根本连提起正念的机会都没有,临终的时候,你看业力重的人,没有经过中阴身,直接到三恶道去了,直接!

  净土宗我们必须要争取在阿弥陀佛没有现前之前,你一定要让你的身心,保持风平浪静。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已经是负担够重,已经内忧外患,即便没有业力的干扰,也已经够你受了,你要失去你一生当中熟悉的人跟环境,你要面对一个不知道的未来,你的心中已经是压力够大。

  所以你没有必要再用这么大的业力来刺激你。所以我们往生的人一定要为自己创造一个风平浪静的环境,你才有助于提起正念,这是你要注意的。诸法因缘生,临终的环境是你自己要去规划,要去布局的,它不会自然出现。

  所以我们透过不断的忏悔,不断持戒,慢慢的我们把重大的罪业,一次一次慢慢慢慢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慢慢把它沉淀下来,你不一定要把它完全忏干净,但起码你必须把它忏成不增长业,这是往生的最低标准。

  在你的生命当中,不允许有重大的业力来主导你,除了你往生的力量以外,所有的杀盗淫妄的罪业,你都必须要把它处理掉,让它变成一种没有得果报力量的不增长业,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为临终做好准备,把临终的障碍,把临终的地雷,把它清除干净,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必须要处理你的颠倒妄想!

净界法师

    这个人天乘,当然你可能经过三年、五年的时间,你必须要扫除你生命中的地雷,重大的地雷。那慢慢的你应该还可以,再提升到第二个阶段,就是你要处理你的颠倒妄想,妄想的问题。业力这一块还比较好处理,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修学,那你处理妄想,你的问题就更复杂。因为妄想的行相比较微细,而且我们平常是习惯跟妄想打成一片,我们平常是心随妄转。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办法进步,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但是我们不容易看到自己的妄想。所以我们就跟着妄想走,那等到你到了二乘的角度,从人天乘提升到声闻缘觉的时候,你开始要内观了,你开始从好人提升到道人的时候,你记住一句话,什么叫道人,就是你尽量没有对错的概念,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你还活在一种对立的思考,喔,这个是你对,这是他错,你就很难调伏妄想。

  所有的生命的因缘就是,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所以这种声闻、缘觉乘,他已经从一种向外的观察,转成一种向内的观察,或者说向内的调伏。你遇到事情,你只有一句话告诉你自己,这都是我的妄想分别,事情没有好坏,你就反省你自己就好了,因为这个因缘生、因缘灭,谁对谁错说不清楚了。

  人生错综复杂,因缘果报,纠缠不清,可能你今生对,但是你前生是错,你必须为前生负责。所以谁对谁错,把今生跟前生加起来就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你就别管它,你好好的调伏自己就好。

  所以到了这个声闻、缘觉乘的时候,开始提升,从忏悔业障的这个层次,提升到一种向内观照,开始思惟苦谛,调伏爱取。我们的妄想有两大类,在《楞严经》把妄想分成表层妄想跟坚固妄想。有些妄想你是不着急对治的,比方你早上起来喝一杯咖啡,吃个面包,看个报纸,去上班,这种柴米油盐,这种日常生活的妄想,它问题不大。

  但是有些妄想,已经形成一种强烈的习气,这个你就要注意了。就是你经常打某一个妄想,而这个妄想活动的时候,是非常坚固的。它要你做什么,你一定要做什么,有一类的妄想,在你的生命当中,已经掌握了你的主动权,就是说这一类妄想起现行的时候,你几乎是控制不了你自己,你控制不了它,它控制你了,这个妄想你就要小心,它就不是表层妄想。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些妄想是你只管念佛就可以冲破,比方说表层妄想,你忘了买什么东西,忘了,喔,这个人欠我一块钱还没有还我,这种表层妄想,你念佛就可以了。

  但是有的妄想不是这样子,来势汹汹,你试试看,你用佛号跟它碰碰看,你不是它的对手,因为它无始劫来的生命当中是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深好乐,你已经把它当主人翁了,它要你干什么,你就得听它的话。

  它要你去,从这个地方,开车开几公里,去买什么东西,你一定要去,下雨你都得去,你为了满足你的妄想,你可以不惜代价,这个妄想你要小心。这种已经是一种爱取形成的坚固妄想,临终的时候,它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如果你不对治它,你是埋下了祸根。

  所以我们从一种调伏罪业,提升到调伏妄想,这是第二块。就是从处理业力到处理颠倒妄想,不是处理所有的妄想,我再说一次,你要处理那个带有坚固执着的妄想,你锁定这些妄想就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有些人的盲点是跑到财富,有些人的盲点跑到女色,有些人的盲点是跑到他的房子,各式各样。你最好在临终之前,把你的盲点找出来,你如果没有盲点,你今天不会来投胎,光是有业力,不足以来投胎,一定要有爱取的滋润。业种子,临终的时候,没有爱取的水的滋润,它是不可能得果报,除非你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

  只要你是正常的流转的人,我保证你的心中,会有一个、两个、三个,或多或少一定有盲点,你最好务实的面对你自己,把盲点找出来,好好的跟它沟通,用苦谛的思想跟你的内心沟通,你跟着妄想走对你是没有好处的,只有增长痛苦。第二个,这个妄想是没有真实性的,它是缘生缘灭的,外境有它才有,外境一灭,离开了外境,它们没有自体。它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你不一定那么在乎它的,它只是缘生缘灭的一个假相,假名、假相、假用。

  所以我们必须用佛法的道理,坐下来跟你的内心的世界沟通。就是这个妄想,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先让你自己明白道理,然后你用这四个智慧,不断的去照这个妄想,慢慢慢慢的,这个妄想的势力就薄弱,因为妄想它禁不起智慧的观照,妄想的活动,它最喜欢你是感情用事。

  所以妄想的活动,它的生存是有空间的,你越是感情化的人,妄想它就生长越炽盛,你一旦理智的去观它,它就没办法生存。智慧的光明跟妄想的黑暗,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有光明它就不可能有黑暗。

  所以我们从一个业力的修学,而提升到一种妄想的修学,这一块也很重要。思惟苦谛,调伏爱取,这两个都偏重在破障。我们今天开始会慢慢的讲到菩萨乘,菩萨乘,就从妄想提升到真如,正念真如。原来你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缘觉都是在破障,达妄本空。

  到了这个大乘菩萨的思想,知真本有,重新的肯定,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我们透过人天乘、声闻、缘觉乘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是完全否定,弄得自己很没有信心,这个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是你到了大乘佛法的时候,佛法开始肯定,原来你的本性是清净,你只是一时的糊涂。所以我们开始慢慢的把心带回家,安住真如,不随妄转。

  这个修学次第是这样子的,如果你是初学者,在学习的次第,我们是从外而学到内,先学业力这一块,再学妄想这一块,再学真如这一块,学习是这样学习。但是你实际操作刚好相反,从内而外,先安住真如,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所以修行的操作呢,是先从菩萨乘的思想,然后再引用声闻乘的对治,跟人天乘的忏悔。这个诸位要注意,我们后面会讲到,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从粗,外面的表层的部分,一直研究到内部的深层,业力、妄想、真如,但是你实际修的时候,是安住真如,然后再调伏爱取,如法忏悔,最后导归净土。

  修行是由内而外,这个地方,你把整个佛法的整个大结构建立起来,这些细节就清楚了。修行你要掌握大纲,整个道次第,你整个细节,你在操作上就容易清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乘之缘觉乘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讲义,我们现在讲到这个调伏爱取,就是调伏爱取是有两个方法的,但这两个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调伏爱取,我们前面讲到四念处,就是这个四圣谛里面的四念处,缘觉乘,他在调伏爱取,跟四念处有点一样,但是他的方法呢,更简单扼要。一般来说,声闻乘是属于钝根人在修的,缘觉乘是属于利根人在修的,我们来看看什么叫缘觉乘,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谓依因缘法、悟无生理,证辟支佛果者。此有二种,一者缘觉,出有佛世,禀十二因缘法悟道者;二者独觉,出无佛世,以宿世善根力故,观飞花落叶之因缘悟道者。

  好,我们看看什么是缘觉乘呢,这个缘觉是什么呢?因为他觉悟了因缘法。他从日常生活当中呢,他看到因缘生因缘灭,这个事情出现了,没有多久这个事情消失了,这个人来了,没有多久这个人往生了。他从整个人事的因缘的变化当中呢,他悟到了无生的道理,原来人生,就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东西,叫做无生,就是我空的真理,那么这样子呢,他就证得了辟支佛果。

  首先我们要简单说明一下,阿罗汉果,它是有次第的,它是有分果的,它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它是四个次第,缘觉乘没有分果,你要嘛是个凡夫,要嘛你就是缘觉,他中间没有道次第,他是直接跳到缘觉,他缘觉乘的果位,比阿罗汉高一点,他的智慧更高,这个到我们证果篇再说明。

  证得缘觉乘是观因缘法,因缘法的观照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缘觉,他是根据佛世的时候,佛陀开导十二因缘法而悟道的。这个是因佛陀开示的道理而悟道因缘,这是第一个,从法上的体验。第二个从日常生活的体验,这个人智慧特别高,独觉,他不必靠三宝的加持,他出生到没有佛法住世的地方,那宿世的那种智慧的观照力特别强,他观照什么呢,飞花落叶的因缘而悟道,这种人应该在喜马拉雅山还是有。

  诸位你要知道,修学声闻乘的人不一定有禅定,你看很多人他的悟性高,他只要到欲界定,未到地定,他就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没禅定,他就没有神通。很多阿罗汉没有神通的,你问他什么事,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也是证得无生。

  但是缘觉乘一定有神通,也一定有禅定,缘觉的人他要从日常生活悟道,他没有禅定是做不到的。这些人是怎么悟道呢?他也没有看佛经,也没有佛陀教化,他就是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春天看到百花开了,春暖花开,秋天的时候产生肃杀之气,百花凋落,他就知道原来生命是动态的,是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体性的,所以就证得空性,他这样子,他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他就可以证得到空性,这种人根性特别强,而且禅定也比较深。

  好,我们简单的把缘觉讲出来,那我们看到缘觉是两个众生,一个是缘觉,一个是独觉。那我们今天介绍,偏重在缘觉这一块,就是秉持佛陀的十二因缘而悟道的。我们从这个地方修,因为飞花落叶这个是可遇不可求,不是每一个人有这个根机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缘觉乘之十二因缘——无明

净界法师

    好,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的把十二因缘的这整个内涵解释一下,我们来先看看这个十二因缘,你往下看。

  那么十二因缘,它牵涉到是三个生命,第一个,你过去的生命,你的前生;第二个,你的今生;第三个,你的来生。它把生命的因缘切成三块,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过去的因缘有惑业、烦恼跟业力,就招感今生的果报,这是一重因果,就是过去的因招感今生的果,这是一重因果。你面对这个果报的时候,你又动了一个新的烦恼,烦恼也就推动你的业力,也就去招感来生的果报,这又是一重因果,就是今生的因又招感来生的果,所以这个十二因缘就构成了三世两重因果,就是在三个生命当中,形成了两种的因果的轮回,你过去的因招感今生的果,你今生的因又招感来生的果,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情况。

  好,我们先看看,我们过去是怎么来的,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过去生,有两个因缘让我们来投胎,先看第一个无明,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无明为过去烦恼之总称,体即是痴,迷暗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这是一切的轮回的根本,什么是无明呢,就是烦恼,它的本质是愚痴,就是心中的一种迷惑暗钝,因为你内心没有智慧,所以你就只好跟着感觉走,这个感觉的刺激,就产生了无明妄动,使令我们在三界流转,故为生死的根本。

  在《楞严经》,有一位阿罗汉尊者问佛陀说:您老人家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本来清净,本来清净,怎么会搞得我们现在变成业障凡夫呢,这怎么回事呢,这是怎么弄的呢?

  佛陀说:就是一念的无明妄动,这个无明妄动,你不要把它讲得很深,蕅益大师说,无明,无始的无明妄动,就是你现前的妄动,你现在还是在操作,这个妄动,我们解释一下。

  六祖大师他开悟以后,他在猎人队混了十六年,因为他因缘没有成熟,他师父说你现在不能出来弘法,你跟众生的因缘,因缘还没有成熟。十六年后他知道差不多了,他从山上下来,下来他听一个法师讲经。这个法师在讲经的时候,下面有几个听众,在听的时候,突然间吹了一阵风。

  诸位都知道讲经的法师,他都有供那个幡或者幢,那么风一吹的时候,风起幡动,两个人就争执了,说因为有风,幡才动的,另外一个说不对,因为幡动所以带动风,两个是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吵起来了,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个是禅宗很有名的公案。

  他就因为这句话,让这个讲经的法师听到了,说这个人不是一般人,就请他升座,然后为他剃度,然后请他接禅宗的祖师,他就因为这句话接祖师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先不谈谈我们现在的内心世界,因为我们现在内心世界,已经搞得乱七八糟了。

  我们先看看我们原来的世界,其实我们本来的相貌是平等的,叫一真法界。但是突然间,我们产生一念的攀缘心,我们认为在家里面待着,是不快乐的,就离家,《法华经》说的离家出走,我们突然间一个想法说,我应该向外攀缘才对,结果这个想法起来的时候,就一念妄动,一念妄动以后,这个世界就产生了对立,我相、人相的对立。

  本来这个世界其实没有好坏,那样就是那样,你说这个咖啡比较好喝,那是你自己想出来,身为一个咖啡,它表现出它的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所以我们平常面对事情的时候,太多的妄动就把世界分割成对立,有对立就有爱憎取舍,就会去造业了。这个人世间为什么搞这么复杂,就是我们心乱动,就是本来是无一物,是我们自己去惹尘埃。

  所以你要看完《楞严经》,你会知道,凡夫的生死流转是我们自己找的,自找麻烦。在平等法界当中,我们自己要把它切割成这个是我喜欢的,这个是我不喜欢的,一念妄动以后产生对立,对立以后,你就刺激你的贪爱跟厌恶,喜欢的贪,不喜欢的就讨厌,就产生了你的烦恼跟业力。所以这个是整个生死轮回的根本。

  从这个地方来看,你的念头动得越厉害的人,你就可以想像,你的十二因缘的力量是比较强,你的生死业力比较强,要注意喔,这个是整个生命的一个关键的开关。这是自我意识,一种对立的思考,当然有自我意识的生起产生对立,也不能够构成轮回,还必须有下一个就是业力的形成,我们再看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