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楞严经明心见性修学重点之十番显见

楞严经明心见性修学重点之十番显见

楞严经明心见性修学重点之十番显见


净空老法师主讲




经文:


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经文从这个地方起,就是楞严里面著名的十番显见,那么这个是第一番。十番显见,经文就是十段。我们按段落来研究。


经文到这里是相当要紧之处了,学这一部经顶重要的就是要认识真心与妄心。那么在楞严里头举例子也就是举的见性与眼识。我们能够认识而后才有入门之处。在一切经里面说得最简单最透彻的,无过于这一部经。


那么在十番显见的一开端,如来双征拳见,在这里面提了三个问题,来考验阿难。正是接着前面所说的建大法幢,欲令开发真心道眼。那么佛这三问,很象以后的禅宗。禅宗里面许多机锋棒呵是有根据的,有来源的,不是盲目的。那么这三个问题是世尊考验阿难的迷、悟情形。实在说,我们也可以拿这三问来考验考验我们自己。


第一问,是这个拳,拳光明啊,是因为世尊身是金色,全身都放光,所以前面称之为光明拳。

光明两个字在此地不重要,重要的是拳这个字。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拳因何所有。因什么而有的。


第二个问题是云可成拳。怎么样成的这个拳相。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键的问题,汝将谁见,你用什么见到这个拳?世尊这三个问题用意,正是从此显发见精明圆,无需要借眼前根与识,才能够明了。举这一个例子就可以别例一切。六根皆属于六尘境界。那么在这个地方首先辨别的,见性与眼识究竟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研究的根本问题。我们还得用比喻来说。好象一面镜子,镜子正在照的时候,这是起作用的时候,映像照得清清楚楚,镜子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可是境界清清楚楚,决定没有杂乱的现象。这在佛法里面就叫作见性起见色相,也就是见性所起的作用。


如果在这个色相里面起分别了,那就是眼识的作用。眼识的作用与见性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眼识决定是随见性起作用。见性不随眼识起作用。那么哪个是宾哪个是主?我们就很清楚地能够理解。见性是能见而无分别。眼识是随见性,也可以说能见,但是它见立刻就起分别。那么这是性与识不相同的所在。虽然这么说,可是我们一时是乍听啊,还是不容易体到这个境界。


也许我们要问了,我们现在到底是见性在见呢?还是眼识在见呢?跟诸位说,同时起作用。那么成佛成菩萨了,舍识用根了,请问诸佛菩萨见外面的色相,他是见性见还是眼识见呢?如果说没有眼识,诸佛菩萨见色就不应该有分别,那么佛见舍利弗绝对不会认错了他是目健连。可见得佛有分别。佛既然还有分别,跟我们还有什么两样呢?


这个地方要讲到舍识用根了。最重要的是舍识。怎么个舍法儿?是舍对于识那一分无明,是舍那一分迷惑,而不是舍分别的作用。这是诸位必须要明了的。一切众生听到佛这样的开示,所以心里面感觉得恐慌,跟阿难前面一样的境界。那就是不明了佛叫我们舍识究竟是怎么个舍法?以为通通不要了。诸位要晓得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你要把烦恼舍掉了,菩提也没有啦。我们要求菩提,当然就不能舍烦恼。可是佛叫我们断烦恼,证菩提。断、证、舍意思都相当。就是要把那个真与妄,要能辨别得清清楚楚。而后我们用妄识而不为妄识所欺骗。这就是佛菩萨。凡夫是用妄识而被妄识欺骗了。这就叫凡夫。诸佛菩萨是念念觉。凡夫众生是念念迷。迷什么呢?迷的是不认识六识,误把六识当做真心。觉的知道六识,是我们自心的形相,它有无量的功德,能够成就无量的善事,事事无碍,没有害处,觉是觉得这个。所以我们受害就是因为迷。诸佛菩萨得利就是因为觉。


前面一段经文,可以说世尊已经将这个问题给我们显示出来了。如果还是不悟,那么那从这以下再细说。希望我们同学们在这个十段经文里面,要仔细地下功夫,不要把它空过了。下面阿难尊者答复世尊这三问。


阿难言:由佛全身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这是答第一个问题,光明拳因何所有。


我实眼观,这是答复第三句话,汝将谁见。


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这一句是答复第二个问题,云何所有。


在这个地方,阿难这三句答问,没有依照次第。三问三答都非常的明显。我们逐句来研究。


第一句里面讲到阎浮檀金,阎浮檀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胜金,胜是殊胜,就是非常好的黄金。那么印度称之为阎浮檀。经典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叫阎浮提洲,阎浮提的得名,就是因为阎浮提树而得名的。这个树,经典里面所说的是在须弥山南有这个树。这个树的果汁要是流到水里面去了,水里面的沙石染到这个树汁就变成金。这种金,就是阎浮檀金,放在一般金块里面,它特别的出色。特别的殊胜,所以就称为阎浮檀金。


那么金银七宝,不但佛书里面说得很多,我们世间古籍也常讲。众生有福报的时候,这些七宝就多了。处处都呈现。众生没有福报的时候,七宝就隐没了,稀少。


我们看到古人,无论是中国或者是西方,历史上所记载的,古时候国王对于大臣或者老百姓的赏赐,赐给黄金跟白银这都是很普遍的。现在黄金跟白银好象数量很少很少。所以一般人都把它当作真品来收藏,不象从前那么样的普遍。那么这也说出从前人在这方面来说比现在人有福报。现在人虽然也有讲福报大了,比其古人好象是福报大,如果认真两下比较比较,还是过去人福报大。那么这些话在此地我也不要多说了。


佛的身相之美好,就象阎浮檀金一样。那么这个地方诸位要记住,并不是指释迦牟尼佛这个皮肤颜色跟黄金一样,如果真的释迦牟尼佛这个皮肤跟黄金一样,那坐在我们这个地方,大家都会感觉很怪怪的。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阎浮檀金在一切金里面是最好的。释迦牟尼佛相好光明在一切人当中是最好的,就是这个意思。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


经中也常常有赞叹:佛面如满月,这经文里头常有啊,满月,十五的月亮圆圆的。你要是看呆了,哦,佛的这个面象个满月一样,象个皮球一样,那样很难看,我们也不会欣赏。满是没有欠缺呀。佛的相好,无论从哪一个相里面去看都长得好,都没有缺陷,是取这个意思。满月取没有欠缺的意思。


阎浮檀金取最殊胜的意思。所以诸位要懂这个意思。经上讲佛的身是金色,好,我们现在造佛像都涂上金色了。造像是金色可以。为什么呢?表法了。造像是表法。那么象这些都是一般的常识,我们不要讲得叫人家奇怪,哦,佛经这说的都是神话,人家就不能相信了。


还有造像,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我们不要说古时候,拿这个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诸位稍稍留意一下,中国人造的佛像象啊我们中国人。我们看起来很舒服。泰国的佛像就象泰国人,日本的佛像就象日本人。那么也许要问了,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经论里面也常讲,诸佛菩萨没有像,随众生心而现相。有这一句就可以了。我们是中国人,释迦牟尼佛要在我们中国一定现中国人的相。佛要在日本一定现日本人的相。可以这样造的。


但是有一个原则不变的,那就是所谓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定要把三十二相造出来,八十种好不太容易,我们做不到那么精细。但是这三十二相呢应当要把它造出来。特别要留意的,佛像表法的意义重大。那么这是佛经造像这个原则是如此。诸佛菩萨出现世间也是如此,众生审美的观念不相同,古今不相同,中国外国也不相同。因此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不是呆板的。随众生心的变现啊。所以我学佛要懂得这些原理原则,不可以固执。更不能有误会存在。
赩(xì去声,大红色)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


这个两句是赞叹的。赩是赤红色的,赤金的颜色。如同一个宝山一样。这是赞叹佛相之好。

清净所生,这一句与前面阿难所说的前后有照应,阿难的出家,见到佛的相好光明,认为佛这么好的相绝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自己修成的。所以他也想得这个相好,特意地去修行。那么这个经文前面我们读过。所以在此地呀,他说出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意思是说,佛的相好光明不是从人间的爱欲所生。人天的爱欲不清净,一定是从智慧功德所生的。那么这个话也说得很有道理。相随心转。诸位只要修智慧,只要修功德,你的相一定会转变的。阿难的话没有说错。所以我们真正是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改造命运,创造命运,是确确实实能够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下面一句是签复第三问,这是也是问题的重心。


阿难答复的是,我实眼观,那么既然说是眼来观看,当然还是指的肉眼。那么肉眼能不能见呢?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肉眼实实在在没有见的功能。可是一切众生都把能见以为是眼根。这是很大的一个误会。


因为认定能见是眼根呐,就不再去追究谁是能见了。不肯追究那是一般所讲的不肯回头。如果肯回头,来追究一下,那就象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了。返闻就是回头。我们现在不晓得回头呀。为什么不晓得回头,不肯回头呢?就是习惯上用惯了,以为见,见当然是眼呀。听当然是耳呀。我们读了前面七处征心之后,虽然对这个道理能明了一些,象阿难一样,还是不能直下承当。我们还是不肯回头,去认真地找一找能见的是谁?那么这也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迷己为物。


大乘佛法讲自己,是讲的真性,真性才是自己。禅宗里面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自己,是真正的自己。我们六根不是自己,六识也不是自己。这些话要讲啊,实在是太难讲了。


迷的时候,佛给我们讲,一切都不是。悟了以后,佛给我们说一切都是。你要悟了的话,这六根是自己,六识也是自己,六尘也是自己。到底是还是不是呢?越说越叫人迷惑。难就难在此处。此处指什么呢?指众生处处执著。要晓得,佛法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不是死的。都是活的。可是我们接受的人都把它看死了。佛要说不是,我们就会执著,就是不是。这不是两个字就死了。哪里晓得佛说那个话,那个不是,不是跟是,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我们就不明了了。佛说那个话破我们执著的,破执著,不是叫我们又执著它。因为我执著这个根身是自己。佛说不是,破我们这个执著。好了,佛说不是了,好,我就都不是。又执著个不是,又是一个执著。这个东西麻烦不麻烦呢?你不执著就是了,就悟了。你一执著,随听随迷,随见随迷。永远不能开悟。


诸位要细细去参究这个道理呀,三藏十二分教这么多的经典,里面没有一句是死句子,是落“实”的句子。没有。句句都是活活泼泼,玲珑剔透。很可惜的是,我们众生都是死心眼,跟你说了,都死在里头。这就叫没有悟门可入啊。如果你要不执著的话,早就开悟啦。那么这是说到真正紧要的地方,真正关键的地方。我们几时在见色闻声都不执著了,几时能做到,你几时就入了这个境界了,这个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也就是所谓成佛作祖。


那么我再把这个事实的真相跟诸位说说,我们的真性,就是自己本来面目,是无量无边的。经上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自己的本体呀,就是自己本来面目。我们现前的身心,有没有离开它?没有离开它。我们的依报环境,广大无有边际,有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性呢?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自心变现之物,绝不是我们心外真有这些物啊,心外没有啊。


诸佛菩萨知道这个事情,就叫作觉。凡夫不晓得这个情形,这就叫作迷。觉者,六根接触六尘生无量的智慧。正象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生八万四千智慧。迷了的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八万四千尘劳,生烦恼。起烦恼,当然就要造业,造业必定受果报,这就是三界轮回的道理。觉悟的人不迷,因此他不造业。不迷不造业,当然他没有果报。那么也许诸位要问了,诸佛菩萨也有种种造作啊。拿一般所谓的修行人来讲,他每一天诵经,每一天拜愿,每一天念佛,勤修善业,还是在造作啊。那么他受不受报呢?没有悟之前所修,当然要受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起心动念都是业,都要受果报的。这个见性不能分身,我们无论造多少业的时候,都是这一身去造啊。诸佛菩萨之所以不受果报,诸佛可以分很多很多身,象经里面所讲的,千百亿化身,普门品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可见得诸佛菩萨一身造作还不够,还要分好多身去造。他受不受果报呢?跟诸位说,不受果报。为什么不受果报呢?人家造就等于没有造。无作而作,作而无作。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凡夫看这个境界,心里面不平啊。诸佛菩萨一个身造还不够,那么多身造,他不受果报。我们这一身造的还要受无边的苦报。

我们必须要了解一桩事情,诸佛所造他没有阿赖耶,他没有业习种子。我们凡夫造做因为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里头含藏业习种子。遇缘就起现行。起现行就受果报。不相同的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所谓大圆镜,就是无量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是圆满,象一面镜子一样的,没有它照不到的。


可是怎么个转法呢?这又是关键的所在了。唯识学里面告诉我们,转的方法一定从六七识转,六七识是因地转。前五识与第八识是果地转。第七识是执著,第六识是分别。转的方法就是现前我们要学个什么呢?要学分别既是不分别。执著便是不执著。那么你就与佛法相应了。佛法就是觉法。怎么叫作分别就是不分别呢?事相上有分别,心里上没有分别。这就是分别就是不分别。分别跟不分别是一不是二。事上要不分别,世间相破坏了。如果心里分别,那是迷,迷惑颠倒了。境界现前,我们要分别,样样清楚楚,事情过去之后,心里干干净净,分别跟不分别同时,是一不是二。


执著与不执著亦复如是。在事相上择善固执,心里上决定没有固执,这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也正是大乘佛法常讲的三轮体空的道理。事上有作有为,心里上无作无为。心无作无为,事上是无所不为。理路懂得了,现在就要干,不要再等待了。理明了就要起修。


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这是世尊诱导阿难舍识用根。诱导阿难就是教导我们,我们千万不要在楞严会上作一个局外人,在一旁去看戏,看热闹,那就错了。我们自己应当就象阿难一样,做一个当事的人,佛每一句话都是给我们说的,给我们自己说的。诸位要能以这样态度来修学,来看经,来听讲,你就会感觉得特别的亲切了,才能够有受用。


汝将谁见?这一句,正是叫他回光返照。去认真找见处。而见处了不可得的。那么阿难的答复是跟我们凡夫答复一样,他仍然还是用眼观。诸位从这一番问答就晓得,真正讲到转识用根是多么地困难,多么不容易。尊者在此地所表现的,完全是薄地凡夫的态度,就是我们现前一样的程度,这真是大慈大悲的示现。我们再看向下世尊对他的开示: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那么这是在说法仪式里面所谓三周说法,用譬喻来说。希望他从这个譬喻当中能够领悟。这一段最主要的是,把这个拳来比例的这个眼根之见。这是由于阿难尊者,仍然是认定了能见的是眼,所以才用这个方法来做个比例,告诉阿难,先放下玄妙的义理,我们不要去谈那些,只就眼前这个事实来辨别辨别。所以说实言告汝。


诸有智者以下,真正是言不尽意,有智者开悟了,而无智之人用什么样的比喻还是开不了悟。所以这个比喻还是要相当智慧的人,给他用这个比喻有效果。


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拳理。这个两句,拳一定依于手,没有手哪里会有拳呢?
那么见是依于眼根呐,没有眼根哪来的见呢?佛要是这样问我们,我们一定会点头,对呀,没错啊。


所以末后一句是,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那么下面阿难的答复就是我们的答复。
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我要是没有眼哪里会能见呢?


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事是事相,义是道理。就是这个事理啊有一点相象的。那么这是完全是我们凡夫见解,我们听了阿难这样答复,会认定没有错!一定给他满分,没有错误。可是呀碰到的是释迦牟尼佛。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这一句话把他给否定了。你说这个事理,嗯!能够相类的、相类似的,其实完全错了。下面说出错的道理。


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没有手决定没有拳。


彼无眼者,非见全无。反过来说,没有眼根的人,不能说他见完全没有啊。诸位在此地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拳跟手是一体,所以没有手就没有拳。眼跟见是二体,不是一体。所以没有眼根还是有见性,还能见。这样的话,我们乍听起来也不懂。没有眼睛还能见?没有这个道理。实在这个道理前面都讲过。下面再举列来说明。


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


这是教阿难做个试验,实际这个试验做不做都没关系,为什么呢?这个情形,我们能预料得到。叫阿难呐,你试验试验,假如你啊有一天碰到一个瞎眼睛的人,没有眼根,眼根坏了,你就问问他,问他你见到了什么?他一定会告诉你,他只见到一片黑暗,除一片黑暗之外,他什么也见不到。诸位想想,见一片黑暗也是见啊。色尘有两类,一个是明,一个暗。总不能说见明是见,见暗就不是见啊。见暗还是见。从这个地方就能够测验出来,这个见与眼根是两桩事不是一桩事,这拳与手是一桩事不是二桩事。确实不一样。所以世尊底下一句就下结论了。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前尘不是指色尘,而是指浮尘眼根。因为眼根是属于色法,佛在大经里面讲,浮尘根是能所八法合成的。这八法都是前尘。八法是指什么呢?是指的地水火风这个四大,四大是色法的根本法。是一切色法的根本。既有四大了,一定有色香味触这个四微。四大是讲色法的体性。色香味触四微是说它的体性啊微细相。那么四大四微,实在讲这个四大就相当微细了,何况这个四微呢?


在这个地方我要略略地说一说。有人讲经,甚至于我们在注解里面也能看到。人家把四大怎么个说法呢?说四大啊,这个地水火风,地啊是指的固体,象我们这个身上骨骼,这个肉,爪甲,这是属于地大。水大,我们身体里面血液循环,这是水大。火大呐,我们身体温度,体温。风大,是我们这个呼吸。这样说法能不能说得通呢?哎也能说得通。但是这个不是四大的本意。
四大的本意是指基本的物质。佛法里面也有说极微之微,我们前面讲过,此地不再多说了。极微之微又叫作邻虚尘。但是它是一切色法的基础。那么极微之微虽然这么小,它有这八种性质,它再小,它是个物质。既然是个物,我们就叫作它作地,因为什么?它有一个体,有一个体积在里边。这个体积拿现在话来说,一定是附合着阴阳电,它带电的。换言之,它一定有温度。温度就是火大。它一定有湿度,湿度就是水大。它一定是动荡而不稳定的,动就叫作风大。不动不叫风。动才叫风。所以它是一个动荡而不安定的。那么我们现在研究的原子,电子,确确实实是这样的。我们肉眼能够看得到这个物体,不晓得多少千万亿的这个原子,聚集在一起现的这个现象啊。单独的太小了,我们见不到啊。


那么它是这么小的一种物质,它也有四种性质。它一定有颜色,我们叫作色。它一定有一种气味,这个气味是你闻闻它有一种味道,我们叫它作香。你用舌头舔一舔的时候,它有一个味道,再小的物质它有它的味道,所以叫味。必然可以能够触到它,可以能跟它接触到。所以这叫作四微呀。


那么我们这个浮尘眼根,也是千万颗极微啊,极微之微的微尘呐所造出来的呀。那么眼必定是有地水火风这个性质。一定是有色香味触这四微,这四现象的存在。这是佛在大经里面常常说,不但是人身,一切众生的身相都是四大假合,四微所成啊。我们要了解这个真实相。这是经上常讲八法。


那么眼根坏了,盲人是眼根坏了,眼根有了障碍了,所以叫前尘自暗。此地的前尘,不指眼所对的这个色尘,不指这个。就是指的眼根坏了,这前尘自暗。那么我们能见的见性,对前尘这个自暗的这个相,所以说啊见的是个暗相。那么见的暗相是能见的是个暗相啊,而不是所见的性。能见的是境界,是个暗相。


能见的见性,和诸位说没有明与暗,明暗是所见的境界相上才有明暗。所以在此地说前尘自暗,见性无圬。所以佛在此地说是见何圬损。


那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以盲人作比喻呢?这就是因为阿难尊者认定了眼根能见,不离根尘,识生其中。大乘法里面九缘生眼识。好!现在盲人,盲人没有眼,盲人为什么会看到黑暗呢?所以由此可知,一定要九缘生识,才能够见到外面的境界相,那是前尘分别之见,而不是无分别智里头本性之见。本性见外面的境界,见性,就是见性见一切境界是无分别的。眼识见外面境界是有分别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


这段意思很长。必须要有相当的一个理解,向下经文才会有味道。我们慢慢地来研究。刚才说过这是关键所在。有一些同修听到的时候害怕,好象真正要是一切都用无分别了,好象我们不起作用了,反而这个真性,见性还没有这个眼识的作用功能来得大,那实在是错了。眼识的功能小,见性的功能广大无边。我们现在正好把它看颠倒了,看错了。诸位要能够悟入这个境界之后,然后我们自己才会转识。就是在境界里面,我们才能换一个看法儿。那对自己就有大受用了。那么这一桩事情不要着急,慢慢的来。


楞严经虽然长,我们讲的进度慢,真正一部楞严讲完了,就是花上个五年、十年的时间,诸位果然要会了,那也是真正了不起。为什么呢?十年八年你成佛了。人家要修成佛在三大阿僧祗劫,你十年八年就成了,你比别人快得多啦。你还真正是上根利智啊。所以这个事情到不着急,一着急,我们又走错路了。又要迷失方向了,慢慢的来。


如果有疑难有问题的地方要提出来。诸位在讲堂里不好意思问,我们每一次在讲台上、在讲经的时候,你写个纸条放在这个桌子上,凡是你听得不懂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我们都要详加讨论。一定要到无疑惑地,我们才能够豁然悟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页,第四行: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从这里读其,那么经文是接着上一次显见示心未竟的意思。在前面世尊要考验考验阿难,看他是不是真正明了这个无眼的人,非见全无。
佛举了一个比喻,用手握成一个拳头,那么无有手当然没有拳,没有眼是不是就没有见?那么阿难的答复跟我们凡夫见解是相当的。
而佛给他解释,是说明:没有手毕竟没有拳;而没有眼不能说没有见。佛又叫他在这个旅途当中,要是遇到一个盲人,你可以试问问看,盲人眼根坏了,他见到什么?那么盲人一定会告诉你呀,我的眼前所在是一片黑暗。
我们凡夫总是认为,见明是见,不知道见暗同样也是见。那么这个见是见性之见。
见性,在华严里面讲,我们的根身之作用,是尽虚空遍法界,根尘识的作用,只是法性随缘而现的幻相而已。所以这是见性之见。
见性能见明也能见暗,明暗都是见。这个理懂得的人就不多。那么佛发明这个道理之后,这在结论当中告诉他,盲人所谓是前尘自暗,见性并没有圬损。
上一次我们讲到这一段,同时又说出浮尘眼根,能、所八法。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举一个盲人来作比喻呢?这是阿难所代表一类的凡夫,这就是没悟的。
没有悟的凡夫免不了有执著。总是执著眼是能见,耳是能听。见闻觉知的作用,总离不开六根。所谓是根、尘相接触,识生其中。
凡夫执定的就是识。我们能见是眼识,能听的是耳识。哪里晓得六识并不是真心;六识并不是能见。诸位要记住这个,六识只是能分别呀。虚妄分别呀。而见闻觉知那个能见、能觉、能嗅、能尝、能知是本性的功德。不要说六识没有这个功能,就是末那跟阿赖耶也没有这个功能。
这总要记住,八个识是依他起性。既然是依他起性,它就没有自性。换言之,它没有自体。它之所以能够起作用,完全是依本性起的作用。离开了本性,八个识都找不到。象这样深的道理,如果不是世尊给我发明,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到啊。
世尊虽然给我们发明了,我们会不会就懂得了?不会懂的。我们所懂的是皮毛上的知见。真正明了就叫见道,在教下讲叫大开圆解。这是真正明了;在宗门里面讲就是明心见性。在菩萨修行阶段上来讲叫见道位,见道了。见了道那是什么样的菩萨呢?也是大乘菩萨圆顿的法门。圆教的初住菩萨才见道。
所以我晓得这个道理,我们并没有真正见道。如果一下见道了,这个境界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那我们就入了见道位了。
入见到位以后,才叫作真正的修行。那就是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叫真行啊。没有见道以前,我们这个修行,如果说得好听一点是相似的修行,不是真修行。象这些地方,我们都应当要晓得。努力往见道位上去走。
那么见——真正讲见道了,这是一桩很不容易说明的一桩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都是用的第六意识。诸位必须要晓得,只要你是用第六意识,你就不能见道。如果要想见道,一定要舍识用根。
你要一用根,立刻就见道了。见道了以后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呢?六根接触六尘里头,不见有一少法生,不见有一少法灭。这就是平常我们讲的入无生忍的境界。一切法摆在面前,确确实实真相是如此,没有一法生没有一法灭,不生不灭。这个时候,这就是见道位。见了道的时候会不会退失呢?不会退失。以后这个功夫才叫真精进。
那么诸位要想到这个境界,不是到不了的,到得了的。一见道之后,生死没有了,一切法不生不灭,哪有生死啊?再跟诸位说,六道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没有了。这个时候你所处的是一真法界。完全入了华严的境界。
从哪里修起呢?在楞严经现在所讲的就是说这个道理,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十番显见,大主意就是告诉我们,能见的是心不是识。能见的不是识;能闻的也不是识。
我们凡夫所以称之为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原因就是不晓得事实的真相,迷在这个事相里,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完全忘失掉了。
诸佛菩萨觉,觉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他完全了解。了解的浅的相是不生不灭的相,我们要以仁王经来讲的时候,就是这个无生法忍,再深一层就是寂灭忍,一切万相清净寂灭。入到这个位子那就很深了。寂灭忍是十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也就是法云地、等觉、如来果位上的境界。
学佛要学到这一层才算是真正得了受用了。这一生没有白来了。无始劫以来我们得不解决的问题,哎,在这一生得到了解决。真正是法喜充满呢。如果是在别教的时候是初地,欢喜地啊。那么初住菩萨也是无量的法喜。
希望大家努力。努力就是要用真心,一丝毫的虚假都渗不得。渗了一点假东西就是我们自己悟门的障碍。外面什么力量都障碍不了,佛不能障碍,魔也不能障碍,能障碍的是自己障碍了自己。古德所谓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那么楞严经它最大的长处,就是教我们舍妄心用真心,这部经讲的是最透彻,也最详细,又最有条理,层次分明。所以古大德都称这部经叫开智慧的楞严经。
那么这是把这个一般人的误会,以阿难来作一个代表。那么由这个情形来看,盲人眼根坏了,他怎么能看到黑暗呢?由此可知,要依靠眼根而见,那是前尘分别之见。
刚才讲了,就是眼识与第六识五具起之见。不是清净本然的性见。前尘分别是第六意识,第六识跟眼识起联合作用。所以眼根存,识就存在。眼根坏了,眼识就生不起来了。
唯识里面给我讲,眼识要九种缘才生。少一种都生不起来。那么盲人眼睛瞎了,根坏了,他不会生眼识。第六意识也不能跟这个眼识同时起作用了。那么这就是讲分别之见,一定要九种缘具足而后才能够显见。
但是本性里面这个见性不需要。它是清净本然的。所以禅家有一句话,炯脱根尘,灵光独耀。炯是远离的意思。它可以离开根,可以离开尘。离开根不要用眼根,离开尘不要用色相。而这个见性是独立的,这个见性是不生不灭。
但是在这个根尘分别之见呢,它是随着根尘而生,随着根尘而灭。根尘生它就灭,根尘灭它就灭。象这些道理,诸位总要细细去体会,一定要多多地熏习。
你比如说是我们看这个高僧传记里面,古来这些大德,一闻之后就言下大悟。这个言下大悟,悟是什么呢?悟就是证得无生忍,悟就是证得圆初住。我们为会什么没有这个能力呢?实在讲我们对于心性是过生疏了。
无始劫来就用妄识。我们对这个妄识是太熟了,熟透了。佛菩萨怎么给我们讲,我们这个境界还是转不过来。所以在言下不能大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开不了悟。
要走开悟的方法,就是要熟,对于心性的体相作用要熟。把这个妄识要跟它远离。这个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很不是一个容易事情。
可是我跟诸位说,真正是想发心了生死,超越三界的,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那么这个办法实在是行不通了,没有法子了,这个不得已而求其次,念佛往生,求带业往生。
带业往生,诸位必须要记住,一定要正助双修,才靠得住。正修是念佛,助修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假如我们念佛,诸恶还多,众善不行,这个往生是很有问题,障碍重重。
可是在目前,哪一个人不晓得往这个方向走呢?可是有一个很困难的,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分不出来。这就是愚痴呀。
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去念了凡四训。《了凡四训》要恒念呢,要熟透啊。然后才能提高一个警觉,就是善有真的有假的,很不容易辨别。有纯的有杂的,有半的有满的。了凡四训里面有十种拣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多少人想作善事,到底什么是善事呢?盖庙是个善事,那个庙要起作用才叫善事,不起作用不叫善事;塑造佛像是善事,那个佛像也要一些人懂得,见到佛像的时候,自己能够感动,那才叫善事;如果那个佛像建好了,外国人买去放在客厅里当装饰品,那就不是善事。
印经、布施是善事,经必须要能让人看得懂才是善事;如果经印出来之后,人家看不懂,印得一堆废纸不是善事。所以诸位晓得这个善呢,难啊,太难太难了。今天第一桩善事,就是善的根本。善的根本就是续佛慧命的人。
我到南部去讲经,南部同修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讲经的人太少了。佛经没有人讲,看不懂。看不懂还到罢了。最怕的是把里面意思都曲解了,这个毛病就太大了。
看不懂还算好啊。他不懂自以为懂了,我们想想这个百丈大师的公案,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说错一个字,就要背这样大因果。如果是把这一部经讲错了,诸位想想,那果报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今天第一个善事,就是培养人才呀。没有人,经典印得再多,将来都是废纸一堆,没有人懂。尤其是现在麻烦更大了,改文字,把这个汉字要用罗马拼音来代替,这么一改造以后呀,这个中国字以后就没有人懂得了,那要叫什么人懂呢,考古家,他们要来研究啊,那就变成古文了。
就像现在的韩国,韩国从前使用的汉字,你们去看看高丽的大藏经,全部都是中文写的,而且字写得好,楷书写的。现在韩国文字一改呀,韩国人对这个汉字,一个都不认识,只有那些个研究汉学的专家,他们才能认识汉字,这个做法跟诸位说啊,这比杀害千千万万的生命啊,罪过还要重得多,这叫断众生的慧命啊,这是无量无边的罪业。
诸位要晓得,典籍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将他们的智慧,将他们的人生的体验结晶记录下来,遗留给我们后代子孙。这是祖先给我们最丰富的宝藏啊,我们受用不尽呢。可是你文字要不懂,这些宝藏在仓库里,你没有这把文字的钥匙,你得不到受用啊。所以由此可知,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
文言文要怎么学法呢?要背诵。所以今天是真正有心人,你们要背《古文观止》,这是最起码的。三百多篇,你能够把一部古文观止都背下来了。你的古文就通达了,文字的障碍就没有了。你要再能将经典背上几部,祖宗他们的智慧,人生宝贵的体验,也都传授给你了。
那么佛经能够背上几部,佛菩萨所证得的心性大道,也传递给你了。可是今天人谈到求学,第一个就是怕背书。一听到背书就掉头而去,再跟诸位说,他就是得了三百个博士头衔呢,肚子里还是空空的,还是一堆草包啊,学无根底呀。
我们要想有一点成就,一定要从背诵经典入门。能够这样修学,有个三、五年,就有相当成绩表现,就有了效果了。那么在这一生必然是受用无穷。这是谈到修学的,尤其是在今日之下,我们一定要晓得修学重点的所在。
世尊在此地一段话,我们不要是看他是提醒阿难呢,实在就是提醒我们自己。这一段里面明明说出,见性是不生不灭呀。我们听这个话要懂得他这个意思。真正体会到了,才肯把无始劫以来这个执著,才肯放下,才敢放下。
我们之所以不敢、不肯,实实在在讲,理上没有通啊。见解上没有圆。真正的讲,解难呢,行容易。放下不难,看破很难。看破了一定就可以立刻就放下,放下了就入见道位。那么而后修道,就象四十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练心呢。那个叫就真修行,那叫作真精进。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这就是一般凡夫常情的见解。眼前一片漆黑,唉呀,我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个话说得都有毛病了。什么都看不见了,你看到一片漆黑的,那漆黑的不正是你看的吗?你怎么说看不见呢?
我们日常错觉的时候实在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啊。桌子上要擦桌子,桌子要擦什么?擦的是桌子上的灰尘啊,不是擦桌子啊。你们想想对不对?说擦桌子就是错啦。桌子不要擦,上头有灰尘,是把灰尘擦掉。
洗衣服,衣服何必要洗呀,衣服不要洗呀,洗的是肮脏的啊。所有的观念都错了。可是我们一般人怎么样呢?都认为这是对的。
擦擦黑板,黑板要你擦?擦擦这个黑板那个粉笔灰呀。如果擦黑板,那个黑板一擦,黑的就擦掉了,那叫擦黑板啊,并没有把那个黑的擦掉啊。诸位细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个言语错误的观念,不知道有多少。有几个人觉悟到呢?
那么佛法就是叫你求真,就是叫你辨别哪是真;哪是妄?能够辨别真妄,这才叫不迷呀。不迷就是觉悟。悟了才能够得自在。迷了就生烦恼啊。一切苦,是从迷来的;真正的乐,是从觉悟而来的。
我们看阿难的答复正是我们的见解。下面说,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
那个瞎了的人眼根坏了,他看到眼前是一片黑暗的。你要说他是无见,说他不叫作见。那再举一个例子,把他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面,门窗关闭紧紧的,里面也不给点灯,这个房间是黑的。那个有眼睛的人看到这个黑的境界,跟那个没有眼睛看的黑的那个境界一样不一样?所以佛说:
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下面是阿难的答复。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瞎子所见到那个黑暗的那个境界,跟那个人给他关在黑暗房子里所见的这个黑暗没有有两样啊。这个话就是显示出见性是离缘独立的。
阿难尊者一向把这个心、眼认作两桩事情。所以在前面答复,眼没有,见也就没有;其次就怀疑瞎子见暗不是见。这些许多都是错误的执著。
那么从他这个谈话当中,看到他的见解完全是凡夫的知解。佛在此地一桩一桩给他点醒,给他刨析分明。指出他错误的所在。所以说实言告汝啊。我们看底下经文。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我们一段一段的看。那么现在也能做得到了,那个眼根坏了的人,那么也有人捐眼角膜,他是用手术给他治疗好的时候,他又能恢复了光明了,又能够见了。
这是比喻,譬如眼睛瞎了,现在有人愿意送这个眼角膜给他,他开了刀治好了,又恢复能见了,这是眼见。我们一听,对呀,眼见。我们再看下一段。
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在黑暗当中,他什么也没见到。好,现在点盏灯,他又能见了。这叫灯见吗?诸位仔细看看佛的这个辨论。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这是假设的话,果然灯能够见,灯要是有见了,它就不叫灯啦。灯要果然能够看,与你有什么相干呢?能见的是人不是灯啊。这是以灯见,来指责阿难尊者,以为眼能见的错误。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这一句很好懂,灯能够显色,能够将这个色相照明,能见的是眼,不是灯。这是我们大家都晓得的。可是更深一层的道理,我们就不能晓得了。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道理就很少人知道了。实在讲,这个道理在楞严经,到此地已经讲了好几遍了。七处征心一开头就是说这个道理。能见的是心呢。
这一段总结起来说,佛是用这个有眼获得了灯光,但借灯光来显色,见决定是眼而不是灯。用这个比例来比例到我们本身上,我们的眼它的功能也是显色。用这个来比例,无眼得了根,也就是借那个眼根显色啊。真正能够见的,决定是心而不是眼。那么心在什么地方呢?
前面七处,诸位总还要记住,七处里找,找不到。这一个道理,诸位总要很细心地去揣摩,才能够得到一点真相的影子。我是借用这个电来做比喻,你比如现在讲这个电视、广播。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比如现在讲的这个电视、广播。诸位想想,我们现在这个空间有没有呢?你要说没有,你摆一个电视机在这里,一打开,现象就显了。电视机的银幕是能够显色,它的作用只是显色。
那个色相、音声在哪里呢?色相、音声在空中啊。机器搬到哪里个地方,它哪个地方就能够显,哪里就能够有声音。我们的心就是如此。
我们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那个身体就象一个机器一样,随便你移在什么地方,这个电波都达到了。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啊。
再告诉诸位,心是一不是二。所以心是通的。心所以是通的,你所想的事情,我都知道。你心里一起心一动念,我都晓得。为什么晓得呢?心是一不是二。那现在为什么不知道了呢?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没有界线的东西,你自己在里面划定了界线,所以不晓得。
几时你到一切都不分别了,你本心里那个功德能力都恢复了。这个所谓叫宿名通,叫他心通。他心通是本能啊,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能力呀,本来就有的呀。知道过去,知道现在,知道未来。不但地球的事情你都知道,他方世界你也都晓得。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啊。
这个障碍是在自己,什么时候你把这个障碍去掉了,你就一切都通达了。所以能见,这个见的能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绝不会是我们隔一个墙,墙外面就见不到了。隔一张纸,那外面我们就看不见了。这都叫病啊。把我们本性的这个功德能力,不能够充分地来运用它,不能充分地发挥。
佛法就是叫我们恢复本性本有的功德能力,没有别的。所以佛法讲到最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无所得呢?你所得的是你原来本有的,是你本有的功德能力再恢复。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我们要恢复的,要认识的,结症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一个心。佛法里面这十个宗派,无量无边的法门,那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所求证得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见性,都是为了明心。
那么世尊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所显示的,一个是根,就是根中之性,离开了,它有全性,它有作用。见性离了根,离了尘,它还起作用,它能够见暗。
眼识跟第六意识,离了根不起作用。不起作用这就是妄,是假的不是真的。能够起作用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
佛法里面教我们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主要就是能够辨别这一点。然后整个宇宙人生,哪是真;哪是妄,你就晓得。真的我们要修,妄的我们要舍离,要远离。
到这个地方,这是把第一大段介绍出来了。下面这是第二大段,显见不动。在前面这一段如果阿难是言下开悟了,那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阿难听了前面一段这个开示之后,于是又起了疑问了。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这就是虽然听了前面一段,依旧没悟。得闻是言,这个是言就是指前面的结论,见,能见,是心非眼。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承当这一句话呢?我们打开经本在讲堂上,也说得这么肯定呀,能见的是心非眼。
可是自己真正有没有悟到这人境界呢?悟到这个境界就好啦。悟到这个境界就自在,一了百了。就得大自在了。我们为什么听了之后,不能够悟入呢?就是我们不肯放下眼见、耳闻,你不肯放下啊。这一层要是放不下,那就跟阿难一样,听是听清楚了,境界是入不进去。
与诸大众,
这个大众就是跟阿难程度相当的大众。
口已默然,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句话说不出来,心里面有疑问,有障碍:
第一个是一向都以为有眼才能见,无眼就不能见。可是佛叫我们,跟那个瞎子试验试验,哎,才晓得瞎子他也有见。那么这样看起来,这个见,有眼没有眼不相干。有眼有见,没有眼还有见。这是一下子境界转不过来的地方。
第二一向以为有明才有见,现在把一个人关在黑的屋子里,他也有见。所以晓得,见明的时候有见,见暗的时候还是有见。这两层还是比较好懂。
最难懂的意思就是第三个意思,就是一向都以为见只是眼,不晓得见是心。从前面的比喻,黑暗当中眼得了灯光,能够看得见色相,所以说灯能显色。再深究一层,眼也只是显色。这是才稍稍体会到,见是心。可是更深入一层,应该要觉悟到,心性离开我们这个肉眼,别有自体。
这就象我刚才这个比喻,我们拿电视机比喻一个人一样,音声、色相别有自体,与这个色相、音声不相干。有这个机器的时候,不过能显而已。没有这个机器,不显而已。不显,它有没有作用?它还是有作用。它还是存在。不生不灭。
好象这个电波不生不灭。生灭的是什么?生灭的是那个电视机,有生有灭。传的这个电波不生不灭。这个电视机有所在,电波没有所在。无处而不在。
跟诸位说,这个意思还是浅。在深一层讲,那讲的时候,大家就更莫明其妙了。就是那个电视机也不生不灭。这个意思我们要体会到了,我们现在这个肉身不生不灭。这是真话,不是假话。这个意思就更深了。
实在讲,这些深意,楞严经后面都讨论到了。那么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呢?楞严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也说得很好,简单扼要。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明天晚上我们讲《华严经》,讲如来现相品。现得什么相呢?就是我们依正庄严这个色相啊。色相从哪里现的?从如来现的。如来是能现,色相是所现。明天晚上给诸位讲讲这个道理。能现的是心性,所现的是色相。心性不生不灭,现的相哪有生灭?
诸位要真正入这个境界,心就清净了。就可以由无生忍而入寂灭忍。你的心就跟佛心一样了。清净本然,起的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这是学问真正成就之处。
此地经文里面讲默然,虽然把佛的话听懂了,可是能够思维想象的这个心,离尘无体,比不得真心离尘有体。可是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还是没悟。心未开悟。换言之,还是有疑惑。没有大彻大悟啊。
疑在什么地方呢?果然如此,我们现在所求,目前我们学佛所求何事呢?前面说了,阿难所求的是,常住妙明的真心,这时发现了,缘心不寂、不清净、不妙、不常。
所以才说,犹冀如来慈音宣示,继续希望佛大慈大大悲,再继续开示,把这个道理这个境界给我们说清楚。
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这两句是听法的态度,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是恭敬。唯有一心恭敬,听法才能够受用,才能够得到利益。伫是等待。等待佛进一步地再详细地说明这个道理。那么这一段可以是说,在第二大段里面的一个序分。在底下呢,佛正式给他说明这个道理。
今天这个时间啊,还有五分钟,下面是一个大段落的开始,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好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比如现在讲这个电视、广播,诸位想想,我们现在这个空间有没有呢?你要说没有,你摆一个电视机在这里,一打开,现象就显了。电视机的银幕是能够显色,它的作用只是显色。那个色相、音声在哪里呢?色相、音声在空中啊。机器搬到哪里个地方,它哪个地方就能够显,哪里就能够有声音。我们的心就是如此。我们的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那个身体就象一个机器一样,随便你移在什么地方,这个电波都达到了。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啊。
       再告诉诸位,心是一不是二。所以心是通的。心所以是通的,你所想的事情,我都知道。你心里一起心一动念,我都晓得。为什么呢?心是一不是二。那现在为什么不知道了呢?不知道是因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没有界线的东西,你自己在里面划定了界线,所以不晓得。几时你到一切都不分别了,你本心里那个功德能力都恢复了。这个所谓叫宿命通,叫他心通。他心通是本能啊,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能力呀,本来就有的呀。知道过去,知道现在,知道未来。不但地球的事情你都知道,他方世界你也都晓得。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啊。这个障碍是在自己,什么时候你把这个障碍去掉了,你就一切都通达了。
        所以能见,这个见的能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绝不会是我们隔一个墙,墙外面就见不到了。隔一张纸,那外面我们就看不见了。这都叫病啊。把我们本性的这个功德能力,不能够充分地来运用它,充分地发挥。佛法就是叫我们恢复本性本有的功德能力,没有别的。所以佛法讲到最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为什么无所得呢?你所得的是你原来本有的,是你本有的功德能力再恢复。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我们要恢复的,要认识的,结症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一个心。佛法里面这十个宗派无量无边的法门,那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所求证得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见性,都是为了明心。
世尊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所显示的,一个是根,就是根中之性,离开了,它有全性,它有作用。见性离了根,离了尘,它还起作用,它能够见暗。眼识跟第六意识,离了根不起作用。不起作用这就是妄,是假的不是真的。能够起作用就是真的,就不是假的。佛法里面教我们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主要就是能够辨别这一点。然后整个宇宙人生,哪是真哪是妄,你就晓得。真的我们要修,妄的我们要舍离,要远离。
        到这个地方,这是把第一大段介绍出来了。下面这是第二大段,显见不动。在前面这一段如果阿难是言下开悟了,那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阿难听了前面一段这个开示之后,于是又起了疑问了。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这就是虽然听了前面一段,依旧没悟。得闻是言,这个是言就是指前面的结论,见,能见,是心非眼。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承当这一句话呢?我们打开经本在讲堂上,也说得这么肯定呀,能见的是心非眼。可是自己真正有没有悟到这人境界呢?悟到这个境界就好啦。悟到这个境界,一了百了。就得大自在了。我们为什么听了之后,不能够悟入呢?就是我们不肯放下眼见、耳闻,你不肯放下啊。这一层要是放不下,那就跟阿难一样,听是听清楚了,跟当中的这些大众,口已默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句话说不出来,心里面有疑问,有障碍。
        第一个是一向都以为有眼才能见,无眼就不能见。可是佛叫我们跟那个瞎子试验试验,才晓得瞎子他也有见。那么这样看起来,这个见,有眼没有眼不相干。有眼有见,没有眼还有见。这是一下子境界转不过来的地方。
        第二一向以为有明才有见,现在把一个人关在黑的屋子里,他也有见。所以晓得,见明的时候有见,见暗的时候还是有见。这两层还是比较好懂。
       最难懂的意思就是第三个意思,就是一向都以为见只是眼,不晓得见是心。从前面的比喻,黑暗当中眼得了灯光,能够看得见色相,所以说灯能显色。再深究一层,眼也只是显色。这是才稍稍体会到,见是心。可是更深入一层,应该要觉悟到,心性离开我们这个肉眼,别有自体。
        这就象我刚才这个比喻,我们拿电视机比喻一个人一样,音声、色相别有自体,与这个色相、音声不相干。有这个机器的时候,不过能显而已。没有这个机器,不显而已。不显,它有没有作用?它还是有作用。它还是存在。不生不灭。好象这个电波不生不灭。生灭的是什么?生灭的是那个电视机,有生有灭。传的这个电波不生不灭。这个电视机有所在,电波没有所在。无处而不在。跟诸位说,这个意思还是浅。
        再深一层讲,那讲的时候,大家就更莫明其妙了。就是那个电视机也不生不灭。这个意思我们要体会到了,我们现在这个肉身不生不灭。这是真话,不是假话。这个意思就更深了。实在讲,这些深意,楞严经后面都讨论到了。那么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呢?楞严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也说得很好,简单扼要。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明天晚上我们讲华严经,讲如来现相品。现得什么相呢?就是我们依正庄严这个色相啊。色相从哪里现的?从如来现的。如来是能现,色相是所现。明天晚上给诸位讲讲这个道理。能现的是心性,所现的是色相。心性不生不灭,现的相哪有生灭?诸位要真正入这个境界,心就清净了。就可以由无生忍而入寂灭忍。你的心就跟佛心一样了。清净本然,起的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那么这是学问真正成就之处。
        此地经文里面讲默然,虽然把佛的话听懂了,可是能够思维想象的这个心,离尘无体,比不得真心离尘有体。可是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还是没悟。心未开悟。换言之,还是有疑惑。没有大彻大悟啊。疑在什么地方呢?果然如此,我们现在所求,目前我们学佛所求何事呢?前面说了,阿难所求的是,常住妙明的真心,这时发现了,原先不寂、不清净、不妙、不常。
所以才说,犹冀如来慈音宣示,继续希望佛大慈大大悲,再继续开示,把这个道理这个境界给我们说清楚。
        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这两句是听法的态度,合掌是表一心,一心是恭敬。唯有一心恭敬,听法才能够受用,才能够得到利益。伫是等待。等待佛进一步地再详细地说明这个道理。这一段可以是说在第二大段里面的一个序分。那么在底下佛正式给他说明这个道理。今天时间啊,还有还有5分钟,下面是一个大段落的开始,我们今天就讲到此。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