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楞严经明心见性修学重点之十番显见

波斯匿王发起这一段有两个意思,这两点意思都很浅显。确实是我们最初方便。第一点,波斯匿王已经入了老年的境界了,容易看得出变迁之相;第二点意思,显示幻身无常啊。纵然是以帝王之尊也不能够避免。有这两点意思。这两点意思相当的明显。
前面给诸位说过,波斯匿王是四地菩萨助佛弘化,无非是利乐有情之问。波斯匿是梵语,中国的意思是叫圣君。意思就是在同时这些国王当中,他是最殊胜的,有学问,有道德,又很能干。在示现这一段意思里面很明白显示出,过去曾经跟这些外道们相处结交,不免有这些邪心种子。
由于心里面这个见解不正确,骤然之间听到佛讲,见无舒卷、动摇之处啊,寂灭的意思好象是听懂了。常住的意思还很不容易体会。为什么呢?意思又深一层了。所以才趁机发问。
在整个这一段教学过程当中,实在是借客来显主,借尘来显空。空就是寂的意思,主就是常的意思。这是显示出寂常心性啊。波斯匿王示现的亲近世尊还不久,受外道的习气相当的深。习气要自己认真地,在境界里面去磨炼,才能除的了。习气重的人尤其要下定决心,在境界里面磨炼。
习性是什么呢?最严重的贪、嗔恨、愚痴、傲慢、邪见。这是最严重的呀。很不容易去掉。对治贪心的方法,凡是所贪爱的,所喜欢的,都要把它舍掉。你要是不舍,你的贪心断不掉。断不掉怎么呢?是大障碍。
心里面很喜欢钱的,见到钱就要布施掉。为什么呢?对治我这一个习气;喜欢色的,见色也要把它丢掉。学佛的人喜欢经书,也要把它布施掉。这个样子才能把自己那个贪心去得干净啊。
看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头一个把它舍掉了,千万粘不得啊。你要不肯这样做,这个叫真正的修行。你天天敲木鱼念经,天天在佛像面前嗑大头,贪心念念增长,那修什么行啊?也叫修行,修贪、嗔、痴行。求佛菩萨你赶快多给我一点。那是修贪心啊,唯恐贪心还不够啊。颠倒了,错误了。佛菩萨要看到你这样修行啊,都流眼泪啊,痛哭流涕呀。你把佛菩萨的意思通错会啦。
嗔恚心重的,我上次也教给诸位,修怨亲平等。你最痛恨什么人,最痛恨什么事,你要你佛堂上供上这个人的长生牌位,天天给他磕头礼拜。
今天还有人问我,我天天给他牌位磕头,我一见到他人还生气呀。那怎么办呢?那是你功夫不到家啦。见到那个人生气,回家再多拜几拜。拜到几时见到这个怨亲债主不生气了,心平气和了。嗔恨心才断掉,这个气习才断掉。
你要不肯这样干,你修的是什么行?确确实实,成天到晚拿着课诵本、敲着木鱼,盲修瞎练。修的是贪、嗔、痴呀。念念增长贪、嗔、痴怎么得了?骗谁呀?骗自己呀。能骗佛菩萨吗?佛菩萨是了了分明,连我都骗不了,还能骗得了佛菩萨吗?造作一身的罪业,你到后来受果报,你怪谁呀?
破愚痴的烦恼,断愚痴的习气,就是要开智慧。开智慧要修戒、要修定。定中才能发慧。定是什么呢?就是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定。你们诸位好好看看六祖坛经——定慧品,坐禅品,这两品,我们大概快要讲到了。
这两品读了之后,你才晓得中国的禅宗它修的是什么?坐禅什么叫作坐?哦,我这个盘上腿,眼观鼻,鼻观心,这就叫坐啦。你要碰到六祖,六祖痛痛地打你一顿。这不叫坐禅啊。坐是什么呢?是取它的意思,不是取它的形象。
坐是不动。不坐呢?不坐就走动嘛,它取这个意思。行住坐卧不动心就叫坐。大遥大摆走着,我心不动,那还是叫坐。坐禅那个坐是这个意思呀。嘿呀,你一看坐禅,大概一定要坐在那里。那祖师都气死啦。望文生义,不晓得里头的道理。
那个坐是表法的,不是真叫你去打坐去面壁。坐在那个地方,心里还七上八下的,那哪里在坐,你还是在动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如如不动,这就叫坐禅。可见那个坐,不是形式上的呀。千万不能误会呀。
诸位由此就可以能够体会到,教义要不清楚,义理不明,方法不懂,你从哪里修?从哪里下手?所以要破无明,要断愚痴习气,一定要修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着不动心。只要你不动心,你就会把那个境界看得清清楚楚。看了清清楚楚,这就是智慧呀。
定是体呀,慧是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破愚痴的,功夫深了可以破无明,功夫浅的破愚痴习气。傲慢的习气重,见人就磕头,学常不轻菩萨,一切众生都在我头顶上,我是最下的一个人,除傲慢的习气。菩萨里面,常不轻菩萨就是这样教给我们的。如果带着傲慢习气不会成就。
千万不要以为,啊呀,我出家了,我是个比丘身份呢,我是天人师啊,不出家还没有贡高我慢,这衣服一穿了,这叫什么衣呀?贡高我慢衣。不出家,还不堕地狱,这一出家,在地狱里头挂了号了,注了册了。
你们想想,诸佛菩萨要看到这个样子,他做何感想啊?过失不在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没有教我们这么做啊。是我们完全把诸佛菩萨的意思错解了,错会了。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决定没有过失。经论里头,注解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他自己看走了眼,那怪谁呀?
邪见习气深的,要多念经多看经,破自己的邪知邪见的习气。习气烦恼淡薄了,才有个入处,就是说功夫才能够得力,念这一句佛号才有感应。句句佛号得力,句句佛号有受用,绝不是有口无心。我们现在怎么样念,没有感应没有受用。为什么呢?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了。根本不能感应道交。
世间法里头可以作蔽,可以作假。明心见性,一心不乱里头,一丝毫的假都不能做,那都是障碍。再跟诸位说,没有外缘障碍你,外面境界从来不障碍人的,障碍人的决定是自己。是自己在修学里头作蔽呀,作假呀,不肯认真啊。自作障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见迦旃延毗罗胝子。
这个迦旃延毗罗胝子,这都是印度当时著名的外道。迦旃延要翻成中国意思叫拣法,他们的学说是诸法:亦有亦无。亦有亦无对不对呢?不对。佛给我们讲四句百非呀。说有是错了,说无也是错了,说也有也无也是错了,说非有非无也是错了。这四句叫根本。从这四句再开出一百句。四句百非。
为什么说都错了呢?因为他有分别,有执著。假如是从清净心中,平等心中,说有也对,说无也对,说也有也无也对,非有非无也对,横说竖说都对。如果你心里头有二,有染,怎么说都不对。
所以这个经典在佛菩萨口里,都对,没有一句不对,津津有味。到一个迷人口里呀,也照这么念、也照这么说,没味道,变成言语无味啦。
坐在讲台上你讲这部经,虽然也是念的经文,也是看的古人注解,我们自己心,要与经疏相应,字字有味,其味无穷啊。听了之后呀,越想还有味。自己要迷惑颠倒,当时听了就没有味,想起来就更没有味。你们想想这里头能做得了假吗?
毗罗胝子,
中国话的意思叫不做,也是一个外道名子。他们的主张说,苦乐恶报不是由于业因,而是由于过去、现在无因,未来也无果啊。这是一种断见的外道。
这种思想见解,现在人很多很多。不相信有因果报应啊。实在讲,不了解世出世间真实的道理。佛法里面尤其是唯识里头,所讲的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公啊。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里面说的呀。这是生死根本呢。
中国的易经,也是讲的因果的道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啊。世出世间学的根本,我们不但要修善,更重要的要积善。积小善为大善。千万不要积恶,积小恶为大恶,那果报就不得了了。说实在话,没有能力超越的呀。
世出世间的圣人所讲,以我们凡俗眼来看,真是不谋而合。伏羲、文王、周公、孔子,没有给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商量商量过啊,没有啊。你看看他讲的道理是一样的。
信的人真正是有福了,不信的人业障重,没有这份福份。理论懂得了,转识成智就是涅槃清净之体。迷的人不晓得,还有一惑不解些邪知邪见,以为这一死了,一切都了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呀?
没有悟之前,跟诸位说个老实话,死了就不得了啊。没有死得时候,我们还有救啊,死了就不得了。为什么呢?就又轮转了。轮转,来生决定不如今生,一定堕落。
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
这些外道,不相信三世因果,大邪见。这是波斯匿王过去跟这些人论教。这些邪知邪见深深地左右了他。那么幸亏,他遇到佛了,当然这是示现啦,我们就事论事。他今天遇到佛了。
我虽值佛,今犹狐疑。
现在虽然遇到佛了,佛讲的不生不灭真如本性,可是从前外道所讲的这个念头还没有把它忘掉。想想外道所讲的跟佛所讲的,互相矛盾呢,怎么也圆不过来呀。到底哪个对呢?哪个不对呢?所以他有这个疑惑。于是在楞严会上遇到这个机会请教世尊。
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
这就是求佛明显地指示出来。心性果然是一个不生不灭,那么一定要在现前,把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拿出来让我们看看,我们才能死心踏地的相信啊。那么这个心呢,就是前面第一番所说的,显见是心。此地讲的这个心就是指的见性。请佛把这个见性指出来。让我们看看,它是不是真的不生不灭。
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有漏是指三界之内的凡夫,包括了二乘有学在内。就是三果、四果相的圣人,都叫作有学,这些人都没有见到性。听了佛所讲的免不了有疑惑。换言之,从来都没有明了过见性是常住真心。突然听佛这么说,犹疑不决呀。
所以大家当然都希望能够听到佛的开示,能够见到佛就我们现前分明指出。这个时候才是心安理得啦。
这个世尊的开示在底下这节文里面。那今天这个时间又到了,我本来是想把这个进度拉快一点,可是快了难得受用啊。学佛没有耐心也是毛病,也是不能成就的。我这个慢慢讲啊,也是磨练磨练诸位的耐心。
快讲有快讲的时候,我录影讲得快,你看我这个六祖坛经录影,三十二个钟点讲完。你看我们讲堂里讲六祖坛经,讲了多少钟点了。快讲是为什么呢?接引初机,引起他学佛的兴趣。
细讲是带诸位深入。要入这个境界,大家才能够得到一些真实受用。不要学一点皮毛,懂得一点佛学常识,到外面去盖别人,那免不了造罪业。一定要深入,求一个真正的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前面,阿难尊者这是念请,波斯匿王是言请。这一段是辨明常住真心,是不会随任何境界相有所改变的。佛虽然常常这样说,可是没有见性的这些学人,还是怀疑,不晓得在我们自己身心当中,哪一部分是不生灭的。阿难尊者,以及波斯匿王都希望世尊,就在我们这个身份上,给我们指出来,确确实实,我们身心真有不生不灭的这一分,这一分是纯真无妄啊。下面:
佛告大(dai四声)王,
这就是具体给我们指示出来。我们从这个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称呼问对当中,你看看世出世间法,都在恭敬当中求。佛称波斯匿王为大王,而波斯匿王称佛为世尊,彼此恭敬。唯有恭敬,教化才行得通,才可行。教学才能够达到化泯陈俗,变化气质这个目标。
在佛法里面就是所谓转识成智,超凡入圣;在世法里面所谓成圣成贤,这是教学之所在。四众弟子如果不知道恭敬的道理,不晓得修恭敬法,那就是自己毁灭佛法,何智之有呢?又何德之有呢?
因此,不但是学佛,我们平常做人,平常处事,人与人之间最要紧的是彼此要能够了解。别人不了解我,我能了解他。换言之,两个人当中,有一个是糊涂,有一个是明白人,这两个人就能处得很好。
怕的是什么?两个人都糊涂,那就麻烦大了,彼此就不相融啊。有一个明白人,明白人能够让,明白人能够包容,所以说是要了解人。不要求别人了解我,要我了解人。不必求别人谅解我,要我能够谅解别人。
这个样一来,我们在世间里面修礼敬,我们就不会有缺乏了。在出世法里面修礼敬,就可以获得圆满的功德了。唯有这样下手,才可以谈得上弘道、兴教。
我再不厌其烦重复一遍,必须要我了解人,我谅解人,不要求别人了解我,谅解我。如果求别人了解我,谅解我,必定怨天尤人,自作障碍。我们从这一段经文里面,可以以得到很清楚的启示。
佛告大王。
这叫着波斯匿王告诉他。
汝身现在。
你这个身现在存在,现在道场。
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诸位要记住,佛在此是要答复波斯匿王的祈请,不生灭性。佛为了就在我们身上指出不生灭性,所以首先要叫他能够辨别现前的生灭。现前会变会灭,将来当然也会变也会灭。现在如要说不变不灭,将来当然也不会变也不灭的。所以这一句话是个大前提,来问他。
问波斯匿王就是问我们每一位同修。波斯匿王示现的是凡夫,跟我们一样。波斯匿王所答复的,正是我们自己的知见。波斯匿王所悟的也相差无几。希望诸位能够懂得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这个肉身究竟是象金刚常住不坏呢?还是会坏的呢?我想这个问题谁都能答得出来。请看下面经文: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这就事论事,我们现在这个身,终究它是在变,一定会灭的呀。这个变就是从年轻渐渐变得老了。灭就是死,从有变成无了。
说到这个地方,根性利的人必然觉悟啊。人生苦短呢,千万不要以为日子很长啊。你要认为日子很长,那是你愚痴迷惑。
我到台湾来的时候,年纪很轻呀,很活泼。二十一、二岁。一批朋友,常常在一块玩的,现在这个朋友一见面啊,都变成老头了,相当地衰老了。回想刚来台湾的时候,就好比是昨天的事情一样啊。转眼三十年过去了。
诸位要知道,这三十年是太平盛世啊。我们这个地区非常的安定。经济文化一天一天地在增长,这就叫太平盛世。那么这三十年大好时光,几个人掌握住呢?故然有不少同学、朋友们,飞黄腾达了,那毕竞是世间法,于生死了无干涉,年岁一老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晓得这个身终究会要变灭。
年岁越大,这种感触也就越深。年轻的时候不在意呀,没有注意到这个事情。年岁大了,天天想这个事情。如果这个事情要不能解决,我们这一生啊,就要空过了。这一生空过了,麻烦就大啦。诸位细想一想,我们来生有把握得人身吗?
这个事情不必要问别人,也不要问佛菩萨,问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心,念念在五戒十善,日常之生活起心动念,五戒十善的念头特别强,来生可以得人身。假如我们起心动念,这个贪嗔痴慢的念头强,那就跟诸位说,三途就笃定了,不是说有份了,笃定了!三途决定了。聪明人一定会想到短暂的人生何必造三途的业因,不值得啊。
自己没有福报,宁愿饿死冻死。为什么呢?我饿死冻死,死了之后来生一定有大福报。世间看了,唉呀,某人冻死啦,某人饿死啦。实际上呢,肉眼凡夫,实际上这个人太大了,这个身是个劣身,不能享福,马上换一个身,享大福去了。确实是如此。换一个身子享大福去了。
所以诸位要觉悟,念念在善。于人为善呢,一定要断恶。这才叫是智慧,这才叫提得起警觉心。如果是真正念念在弘法利生,确实,不起念则已,起念都是在弘法利生,那么我就敢断定说一句,你这一生一定会开悟。你要是念佛,一定是到理一心不乱,这就得大自在了。
那念佛的,功夫为什么不上道呢?念佛三昧不能证得,不但到理一心,事一心也没消息,连个功夫成一片还没有握。为什么别人没有念多久,都能够成就了,我们搞这么多年都没搞成就。
今天上午,我有一个老同参,我们在没有出家以前就认识,他是台中莲社的,以后在大觉寺出家,现在在那个南投,他今天早晨到台北来,说是几个人、陈世峻居士搞一个道场,到那里去的时候还非常的关心。这就不行啦。心里有事放不下啦,这就是念佛的大障碍。你要想得一心不乱,什么念头也没有。拜托人家搞一个道场,成也好,败也好,不要去理会他。钱被人家吃掉了,不要紧,前辈子欠他的,心里头没有一点挂碍,这样念佛才行。如果委托一个人办事,心里老是挂着,他有没有替我办好啊?我有没有吃亏啊?这个念佛要想得一心就相当遥远啦。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几时我们才能够把这个病根拔除,我们的功夫就上轨道了。你念佛也好,你修定也好,功夫就得力了。他今天早晨特地来看我,到我们图书馆来参观了一下。学佛三十多年了,他学佛比我早,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一直念到今天,功夫还没有成一片。我问他最近看些什么书?我这里书很多,要不要带一些去?他说:“我现在不看书了,看书会打闲岔,我每天打坐、念佛”。讲到功夫问题,我说你要得一心很难,我就举一个例说,修行重要要啊,哪个人不晓得修行重要呢?今天他也给我修行重要。修行是走路啊,走路当然重要,不走不能到啊。可是你有没有晓得,走路之前要认识路啊。要能辨别方向啊。你要是方向搞不清楚,路不认识,你往哪里走?你就走三大阿僧祗劫,你还在岔路上,你看你这个冤枉不冤枉。我叫他好好的想想,他过去在李老师会下十几年,听了不少经。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之后,说法四十九年,一直到他示现入涅槃。他四十九年为什么不领导我们打佛七呢?为什么不领导我们参禅,而天天在那里讲经呢?这就说明了走路容易呀,认识路难啊。你看看你们都有两条腿,哪个不会走路啊?三岁小孩儿都会走路。
可是叫你走到什么地方,这个方向不晓得,路不认识,这个事情麻烦大了。必须在没有开步走之前,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你恍然大悟了,彻底明了了,你这一开步走,你走的是近路,不多久就达到了;
那一个不辨方向的,不认识路的,不晓得走到哪里去呢。走的是迂回委曲之路。走一辈子都走不到。纵然是修净土门,不可不读经啊。何况读诵经论,就是修的戒定慧,三学等运呢。
我在讲席里面也说过多次,古来的大德们,人家念佛念个几年,功夫就成就了。原因何在呢?就在他放得下,千经万论就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实相,真实相。说穿了干什么?说穿了,叫我们不要执著,叫我们放下啦。念佛三昧不成就,他放不下。
那么今天我们的朱老居士也来了,跟我谈什么呢?我们图书馆,要不要送一点资料到各杂志社去给我们宣传宣传啊?我说不要。他要来找我们要资料,我们给他。他不找我们,我不找人家。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要求一个成就,要求一个结果。成就、结果不是靠报纸杂志宣传的。名满天下,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没有法子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知道,哎,我已经了生死出三界了,这多自在呀。
名闻利养是障碍,只要有一念贪图之心,不但行门被它障住了,解门也障住了。假如解门要没有障碍,跟诸位说,你的行门纵有障碍也不大。为什么呢?方向能辨别清楚,路途很熟悉。那一点什么障碍啊?懈怠啊。走得慢一点而已,不愿意走啊。你只要开步走就能达到目的地。所以纵有障碍也不大啊。这一生决定成就。
所以说是麻烦的在解悟都达不到。这个问题非常非常严重,决不可以等闲视之,不可以疏忽。大开圆解也要放得下才行。
楞严经处处都有解悟的机缘,根性利的,七番破处的时候就可以大彻大悟;稍微钝一点,十番显见每一番都有悟处。换言之,都有开悟的机缘。
我们读了听了不悟,障碍在自己呀。最粗重的障碍,名闻利养,最重;次一等的,五欲六尘,这都是说的粗重的障碍。放不下,没法子啊。
古大德都是开了悟的人,都是证了果的人,看看人家注的这个注解,注疏,我们读了之后能不能入境界?所以说学佛要紧的就是在去障碍。而不是记诵啊。我听得多,多记得多。听得多、记得多是别人的;看得多是古人的,不是自己的。古人的东西,我们拿来了。能不能起作用呢?不能起作用。这一点诸位要特别记住,对自己一点没有用处。
自己开了悟了,读经,经是自己,看古人注子,注子也是自己的。这个时候才头头是道啊,左右逢源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得受用。那个境界就大大地不一样了。希望诸位能体会这一点意思。
必须得放下万缘,才能够谈得上提起正念。以正念之心,看经、闻法、念佛、参禅,才有入处。那么这是我们看到波斯匿王他觉悟了,佛一问他,他不迷。再请看下面经文: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这个话的意思是说,你现在这个身体还在啊,没死啊。你怎么晓得你将来会死呢?佛这个话是一句一句逼他。这是教学的手段,善巧的方法。再看下面经文: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
特别要注意这个无常变坏。
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
那么这就是答复出断灭的道理,意思就是说,我已经明了我这个身,是无常变坏身而不是金刚不坏身,虽然现在还没死,可是从一出生那一天开始,就是往坟墓里头走哇,一天比一天接近。
你说世间哪一个不是如此呢?哪一个人能停留一天不往前走呢?我们要是能真正觉悟到这一点,想到这一桩事情,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有什么争头的呢?
世缘之心自然就断了。修道之心自然就增强了。为什么在这个生灭的环境界里头去打转。为什么不找一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呢?如果说不生不灭找不到,那就难怪了。不是找不到,找得到啊。
不生不灭的太难找了,那我告诉诸位,这是你错会了意思了。不是难呢,而是你不肯呢。如果你肯,转这个生灭的十法界,为一真不灭的法界实在是举手之间呢。楞严里面讲的弹指超无学啊。就在这一念。一念转,超凡入圣。一念转不了,就在生死轮回。
所以学佛第一个要学的是什呢?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看破,可以放下,只要自己肯。诸位信心要是建立不起来,背《六祖坛经》去,有好处。不过背《六祖坛经》,要到图书馆来听经,不听经也没有什么用处。图书馆听经,为什么背《六祖坛经》呢?
我讲六祖坛经给诸位说过,六祖坛经是大乘经的纲要,常常读诵听闻大乘经典,六祖坛经就有受用,那是大纲。如果不常常来听大乘经典,这大纲拿去也没用处。里面的旨趣还是莫明其妙。所以一定要来常常听经,回去背六祖坛经去。
渐渐地去修看破放下。看破一桩事,这一桩事马上要放下。如果这一桩事情破不了,现在要不能放下,功夫就不能进步。换言之,你的行解功夫就止在这一个境界上。这就障碍。
看破一分就放下一分。你放下一分,这看破的功夫就一定有增长。所以它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菩萨才有五十二个阶级啊,相辅相成之道啊。那么你看破放不下呢,你的功夫一定会退转,你越看不破就越迷惑颠倒。越迷惑颠倒越看不破。
我们看波斯匿王在此地很有进步。这个文很容易懂,这一段他所觉悟的道理,在五阴里面讲是属于行阴,刹那生灭之相啊。也就是三法印里面所讲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比喻这个好象香火一样,学佛的人常常燃香,你看这个香上点的这个火,香火成灰,灰落了,火还新的,新新不住啊,渐渐地把这一柱香燃尽。我们这个身就象一支香一呀,天天在燃烧啊。
现在科学发达,比从前更容易懂得。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刹那刹那之间新陈代谢呀,就跟那个香火没有两样啊,一直烧到尽。这一段文字千万不要含糊笼统地看过。可以与世尊教诫弟子人命在呼吸间啊,是同样严重的警告。底下经文说:
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
波斯匿王有这样的觉悟。请看经文。
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佛这再问波斯匿王了,从你的年龄上来看,已经衰老了,比起你在童子的时候,你的颜色容貌是同还是有别呢?意思在此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下面这是波斯匿王的答复。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波斯匿王他在楞严会上的时候是六十二岁,经典里面记载的,他与释迦牟尼佛同年,那么也就是讲楞严经这个时候,世尊也是六十二岁。那么世尊这样一问,这个一问就是提高他的警觉。
想想自己在同年的时候,这个皮肤非常的润泽,看看那个小孩,不一样啊。长成,在中国的古礼是二十岁行冠礼,二十岁叫弱冠,初长成。三十曰壮,严格的讲长成,应该是三十岁,成熟了,这个时候精神血气充盛之时;七十叫衰老啊;八十叫耋;九十叫老耄(mao四声)它这个地方叫耄,衰耄。衰是七十,耄是九十,虽然还没有到这个时候,已经接近了。所以叫作迫近。
逮将不久,逮是即的意思。渐渐地快要不久了,不久就是由衰而灭。
所以感觉得眼前精神昏昧,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啊。所以想一想,住在这个世间大概不会太久了。哪里能够比得上童子或者少壮之时呢?
读这一段文,我们也应当自知警觉。假如我们这一生没有遇到佛法,那没话说啊,运气不好啊。没遇到佛法啦。诸位想一想,不要说世界了,就说台北市,一百多万人,有几个人遇到佛法呢?我们这里在座的,不到万分之一呀,大概总是两万分之一,两万个人当中才有一个。我们很幸运呢。
真正是开经偈里面所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啊。要以整个世界上来说,恐怕是千百万分之一。确实是如此,千万人当中,才有一个遇到佛法的。而我们遇到佛法了,不知道珍重,不知道爱惜,这未免太冤枉啦。
遇到佛法了,就应当以了生死,破迷开悟为我们第一桩大事。这样我们这一生才不空过,我们这一生才值得。遇到佛法如果不把破迷开悟、生死列在第一位,我们纵然遇到了,跟没遇到实在是相差无几。
薪薪不灭,生死不了,这是白在世间走一遭。明眼人看到了实在是真正的可惜。我们又空走了这一趟啊。波斯匿王有这样的警觉很好,功夫再加深一下,一猛回头,他就有成就了。当然这个地方是菩萨示现,是在这里表演给我们看的,表演为一个世间人。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这个意思是说,一器不能顿朽,一形也不能顿溃,一定是渐渐才到衰老啊。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这就是说造化密移,行阴所迁。几个人能觉得呢?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这个意思总而言之,一年不如一年啦,确确实实是如此。人生在世就是这么回事,这就是人生在世的真实相,全是说的果报。果从哪里来的呢?果从因当中来的。果报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善于造因。
我们懂得道理,懂得方法,改过迁善,不造恶因。念念都在造善因,不为自己着想;念念为一切着想。为众生里面,善最大的,无过是叫众生觉悟。所以,弘法利生是一切善法里面的,第一善法。破迷开悟啊。世间法里面,诸位读读《礼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世间善法也是以教学功德第一。
诸位可以想一想,世间这些帝王大臣,当时不可一视,纵然是圣人,尧舜禹汤、汉武帝、唐太宗之流,后人对他们尊敬之心比不上对孔子、孟子。原因何在呢?老师啊。他有什么功德呢?教书啊。教人明理;教人破惑;教人开悟。
所以这个教学的功德无量无边呢。教学之功德是要教受教者破迷开悟,这个是教学之功啊。如果咱们这个教学,把人教得是越教越糊涂;越教越执著;越教贪嗔痴越增长,这叫作什么呢?这叫误人子弟,地狱道就有份啦。
所以古人在教学里面把这个教学目标很清楚地给我们指出来,教育在变化气质呀。变俗人为君子,变君子为贤人,变贤人为圣人。这是读书教学目的之所在。佛法里面讲求的是超凡入圣。成佛作祖。这是佛化的功德啦。
所以诸位要了解这个道理,从事于教学,无量的功德。再看下面经文: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
这个纪是十二年,十二年为一纪,二纪就是二十四年。
实为年变。
不是十年十年在变呢。实在讲是年年都在变。
岂唯年变,亦兼月化。
月月都在变啊。一个月比一个月老啊,一个月比一个月衰啊。
何直月化,兼又日迁。
一天比一天在那里衰。
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这个才叫真正的觉悟。这个文也容易懂,不要细讲。要跟诸位说明就是刹那刹那。刹那是极短的时间,在佛法里头所谓一弹指有六十刹那,那么诸位想想,这个刹那的时间是多短?佛教里面还有一个说法,以这个刀来刀这个纸,一刀下去刀九十张纸,透过去了,这个叫一念,一念这九十张纸,叫九十刹那。
所以说是一念之中,具九十刹那。刹那刹那,念念之间都在那里迁流,从来没有说是在那里止住过的。诸位可以想象得到,佛所讲的诸行无常,诸位懂得什么叫诸行。
这个最近呢,有一些学生来找我,同学们也都在叫苦了,想学佛找不到老师,学校里佛学社,请不到人去讲演。中国佛教会的大专讲座也不办了。到我这儿找了很多次。
我有个原则,我不找人。我有愿,我不求。我有愿帮助大专学生。我不求大专学生,你们到我这儿来,我来教你,我不求。你们实在找到我了,好说。你不找到我,我多肖遥自在啊。
过去来找过几次,我说时节因缘还没到。我们图书馆还不太建全,那么现在来找我,差不多了,图书馆不会太大的改变了,大至上我们已经定了,可以接受了。如果象中国佛教会那样的办,我们场所太小了,照顾不过来。
所以我就给他们建议,我说你们联落,也不要太在外面去号召,一下找来那么多人来,我们应付不了。我说最好的是六十个人,报名参加。六十个人,学生六十个人,我们自己同修可以旁听,大概我们这个讲堂可以容纳得下来。排上一天课程,中午一餐饭,我们还能够招待,我们可以办。那么让他们同学们自己去联系。
刚才明旭师跟我说,希望将来的时候,《十四讲》跟这个《唯识》在这个讲堂,要我来讲一遍。他今天找了几种本子,说马来西亚有一个人,送来五千块钱想印书。他建议我们印的是《唯识心才结汇》,这本书流通很久,现在还买不到这本书,很好。
如果专门研究唯识呀,唯识入门下手,这本书很有用处。我说同学们,你们大家发发心印这本书不错。这本书值得印。我们可以在此地发起,能够凑凑数字,再去估估价。那么将来办这个讲座呢,我们可以来讲一讲唯识。唯识也实在是很重要。
行法就是唯识里面所讲的:五十一个与心所相应的行法。二十四个与心心所不相应的行法。佛讲诸行无常就是讲这一些行法。不懂得唯识,诸行无常含糊笼统。晓得什么叫诸行无常啊?五十一个相应的心所,八识每一个识相应多寡不一样。各有各的相应行法。那要不了解,佛这一句话能懂吗?
如果对它的体性、作用、境界、形象要是一无所知,诸位想想,这个修行用功怎么下手呢?如果别人说我们盲修瞎练,还一肚子不高兴,还得听几句恭维的话,自己很开心了,都是自己骗自己。于解行的功夫都没有交涉。
我们看看这个波斯匿王这样微细的观察,他能够观察到念念不住,所以底下得到一个结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这个地方讲的变灭,跟前面讲的变灭意思不一样。前面讲的变灭没有这么深的观察。所以佛问他,你现在身体在,你怎么晓得变灭?这样一说呢,这个道理说出来了。它有一个所以然的道理。
这一段正是世尊向下启示他明心见性的彰本,也就是大前提。见了性之后,境界相就不一样了。没有见性之前,你看看波斯匿王所讲的这个,跟我们感官里面完全一样的。佛常常这样说,是说我们凡夫迷而不觉的境界,就是这个样子。见了性之后不是这个样子。
见了性之后,跟诸位说,不但是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呀,我们现前这个色身也是不生不灭的。奇怪啦。我们说真如本性不生不灭,哎,我们好象还能够接受。说我们现前的色身不生不灭,想不通,真的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因为你有想,你就不通。你不想,就通啦。
想是什么呢?想是意识,想是行法。怎么会得到一个结果呢?不想是无分别智,本性里面般若的观照,不生不灭。法华经里面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不灭。没有一法生,没有一法灭。
诸位要见到这个境界,亲见这个境界,确实见到这个境界,不是某家理之想,是你亲见到的,见到这个境界,你就证得无生法忍。念佛法门里面,你就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个境界是真的。
诸行无常这个境界是方便说的,不是真的。可是在没有悟的时候,你觉得这真的。悟了之后,你才晓得这不是真的。所以悟了之后自在啊。不但六根的根性是常住啊。我们这个根色身,世界万相没有一法不是常住,妙极了。
几时你见到这个境界了,亲证这个境界了,真实不虚,跟诸说,这叫见道。大乘法门里面的见道位,见了道了。见了道以后,才谈得上修道啊。我们现在没有见着道啊。菩萨看了我们,就象我们看到小孩子的样子,在那里玩耍,全搞的是那个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啊,小孩在游戏呀,那怎么不是盲修瞎练?
诸佛如来,历代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处处指点我们入门的门路。而我们怎么样呢?处处都错过了。几时你要是悟道了,见到道了,你对于佛菩萨,历代祖师的恩德,才算你真正的知道。
你要没有见道,说佛菩萨祖师有什么恩德,心里总是隔了好多层。嘴里不得不说,心里是他于我有什么恩德啊。他对我有什么好处啊。你几时要是见到性了,见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见到我们现在这个身也是不生不灭,你晓得,翻开经典看看这个注解,那对于这个佛菩萨、祖师没有话说了。大恩大德啊。无以为报啊。不入这个境界,没有法子知恩呢。
为什么呢?不懂事。就好象那个小孩无知,你跟他说,你父母对你怎么好,有什么大的恩德,他不晓得,麻木不仁。必须等到他成年了,他自己也有了儿女了,他这才会觉悟,我对这个儿女,当年父母对我,他才会觉悟。他才晓得父母恩德有多么大。
佛法里头必须开了悟,见了性才知道佛恩,才知道祖师恩。所以这一番问答,是给后面做大前提。大乘佛法里面,也用这个方便法门,叫我们观身无常。
虽然大乘法里,观身无常跟小乘法里观身无常,在观法上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态度上决定不相同。小乘的观法是厌弃的态度。大乘人的观法不一样,他通达明了幻化色身,这是有变灭的,随世间法说。
清净法身没有生灭的,但是清净法身又没有离开幻化色身。《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大乘人的态度,幻化的色身跟清净的法身是一不是二。
诸位要问什么时候,我们能悟入这个境界?我跟诸位说一个原则,几时你对世出世间法,一丝毫贪嗔痴慢的心都没有了,你就入这个境界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的功夫用在什么地方呢?用在断贪嗔痴慢呢,这叫会用功啊。
念佛是功夫,可惜诸位不会念。诸位心里怎么想的啊?我今天念一万声,阿弥陀佛很欢喜啦。都是什么呢?都是讨阿弥陀佛的欢喜心,巴结阿弥陀佛,谄媚阿弥陀佛。这种心不能入道啊,障碍了自己见性。
虽然天天这样做了,心里还打问号,啊呀,阿弥陀佛到底晓得不晓得?有没有听到啊?有没有看到啊?半信半疑,大障碍啊。就是我们用的什么心呢?我们用的是贪嗔痴慢的心来念佛。佛也变成贪嗔痴慢。
会念佛的人怎么念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贪心起来了,马上念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贪心压住,功夫啊,得力啊。念心被阿弥陀佛压下去了。一念嗔恨心起来了,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嗔恨心压下去了,功夫得力。会念,句句得力。
先是压烦恼呀,这叫伏断呢,伏断烦恼啊。渐渐地时候,伏久了,就断掉了。这烦恼一断,跟诸位说,境界就现前,什么境界呢?一切法不生不灭,到这个时候你自己晓得,证得了无生法忍。
晓得幻化色身,跟清净法身合而为一了。这个时候得大自在啊。这个时候,一切经自然通达。这个时候,所讲的东西才称性,才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一鼻孔出气,自他不二啊。不入这个境界,总是别人的,决不是自己的。你讲得再好,天花乱坠,还是别人的,自己还是没有份。
所以讲的自己也不懂,还会叫别人听懂吗?所以诸位想想,到哪里去学啊?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断一切烦恼,除一切障碍。一心怎么会不成就呢?一心成就了,跟诸位说,生死没有啦。一入这个境界,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不但生死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叫一了百了。今天讲到这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