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愿海同归

现在对于《行愿品》知道一些了,la ma、觉姆、居士,你们看在《行愿品》的文句解释上做得到辅导吗?过一段时间共修《普贤行愿品》,看看随文观义后做得到一个好的吗?知道随文观义的话是非常好的。仅仅对于文句,嘴巴散、眼睛散来念的话也会出现利益,佛的语言是没有欺诳的。“即使虚空没有了,明咒的力量也不会变坏”,是像这样子绝对没有欺诳的。但是,做了随文忆念义后发起愿的话,那会真的成了跟普贤、文殊菩萨的发愿一样。大家看懂法义吗?

有人问:念的时候是不是要伴随着思维呢?
回答:念之前应当辅导好,心里力求清楚每一句的意思,这一愿希求的是哪几点,这些在闻思的


时候就要断定好,而且要引起很大的胜解。
譬如发生生世世不离善知识的愿,就要想:为什么要不离善知识?不离哪种善知识?他对我有什么利益?我要发什么样的心依止善知识?等等,通盘的要点都要清楚。愿文是摄持要点的句子,所谓愿善知识常与我同集会,常对我生欢喜心。对这个要点心里要有一种希求:但愿一切为我开示普贤行的善知识都与我不分离,而且我以信心和恭敬来依止,作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和如教奉行三种让他生欢喜的事,我一定要这样做。这样,对整个愿的涵义都清楚了,心里已经定了这个的愿境:我一定要按这样做!之后随文去念的时候,心里就想得起它的意义,一念出来,内心就



非常希求要做到这样,而不是念的时候还在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一步在前面闻思的时候就要完成,所以文句上的解释非常重要。


所谓的“辅导”,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在心里把愿一条条建立起来。建立的前提是,必须非常清楚地了解愿的内容或者说希求的内容,这样就会出来。愿文是总持句,它摄持了大的要点,所以首先必须把它挖得大一点,从方方面面细致地讲解,这样,自己的心打开了,看到整个愿的涵义后,就能立即随着愿文发起心来。


譬如发恒顺众生愿,首先必须了解所缘境是什么,那就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种类的众生。而心里要呈现出“众生”来,就必须对这段文句有细致的了解,所谓胎、卵、湿、化,依于地住的、水住的、风住的、空住的,或者各种心性、名号、知见、相貌、威仪等等,这些都要清楚地了解。那么怎么随顺他呢?这就要确立起:我以后对每一个众生决定像对待父母、师长、阿罗汉、如来等那样,用最好的心对他们。在他们迷路的时候,我给他作向导;他们在暗夜里的时候,我为他作明灯;他们生病的时候,我当他的良医;他们贫苦的时候,我教他怎么开伏藏等等,要有这样的心。要利益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利益到虚空界尽、众生界尽等为止。而且这种善心起来后,一定要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像这样,当你对整个文的涵义全部了解,对整个路线非常清楚,心前完全打开了愿义的图景,这时候就能非常确定地发愿。


以上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其他像礼敬愿王、称赞愿王、随喜愿王、忏悔愿王等等都是如此。也就是首先必须全面开通愿力的图景,完全看到大愿的方向,怎样拓展到广大、周遍、无尽的地步,应该起什么样的心等等。


譬如发随喜愿王,是要随喜五类人的善根,下至于凡夫起的一念善心,上至于诸佛从因到果的一切善行,法界里的所有善通通作随喜。对这些内涵你必须了解,才能确立“普贤喜”的涵义。也就是什么叫普?什么叫贤?什么叫喜?“普”,就是尽十方三世的一切善;“贤”,是指对此没有一点嫉妒,发自内心地随喜;“喜”,就像一个人得了珍宝会非常欢喜一样,当看到有情有下至一念善的时候,发自内心有一种欢喜。这样了解后,对“普贤喜”有一种向往的心,认识到那就是自己本性的善,我一定要开发到那个程度为止,有了这样踊跃希求的心,就说明你愿意在自己心里确立这个愿。确立愿的时候由于知道“普”的涵义,就愿意把它扩展到十方三世一切境缘上面,而且在愿力的相续上,要把它拓展为无尽的相续之流,贯彻到念念相续不断。这样我们就能初步随文观到它的义了,要达到一见到文心里就明现义,前提是对义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认识。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譬如往生极乐愿,就要知道,所有普贤行愿必须透过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完成。这样,完全断定了它的路线后,心里确定我一定要走这“三步曲”的路:首先在临终外气已断内气没断的刹那,没有任何障碍地见到阿弥陀佛,一见就马上被佛力摄引到清净刹土;之后佛给我授记;然后心性就开发,一切普贤愿海在极乐净土里无余开发,现前成就。像这样,明确自己唯一要走这条路以后,每一次就会如是地在心里确立愿。


确立的时候要看到,愿力的实现的确如实按照这个步骤进行。也就是,第一步、临终怎么无障碍见佛往生;第二步、一到了净土莲花就开,佛为诸大菩萨围绕来作授记;第三步、得授记以后,“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像这样,自己完全能够确认行进的路线,特别想走这条路,之后就立定这个愿,这样就确立好未来的缘起了。


由于是毫无疑惑地真心这么立愿,就证明你有真实的愿心;有了真实的愿心,在缘起上就接通了,以后必定随着你的立愿显现出这个果来。相反,如果没有首先清楚地了解文句,就不会有定解,也就不知道怎么立愿,光是口里念念,离标准还很远。只有经过辅导,你对文句的涵义完全清楚,才知道在心里怎么操作、怎么立愿。也就是清楚了解了愿的涵义,心里确定下来,而且愿意这样发,才算真实立了愿。有了这种欲求后,每次就都会这样发愿。这时就不是落在外围,而是入到内层了,缘起的路线就开通了,将来就从这里得果。


像这样,发了以往生极乐来现前成满普贤行愿的心以后,你的生命方向就定下来了。这事关键看你肯不肯,不肯就定不了。打个世俗的比方,譬如男女谈恋爱,只要一方没签约就成不了家,没办法出现以后的家庭和它的走向。因为他还在徘徊中,仅仅对对方有好感,但不愿意签约的缘故,也就不会出现成家的结果。同样,对于《普贤行愿》,你要在自己心里签约,对于往生净土,也要在心里签约,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当你心里真正肯立誓的时候,就表示你签约了,而一旦签约、立誓了,就表示你开始往那边走了。


譬如周围有东南西北四座山,我到底往哪座山去呢?这就看我心里有没有立愿。如果心还在徘徊,既想去东山又想去西山,还没定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有行动。直到心里确定下来一定往西山走,这样定了走向以后才真正会往那边走,也就是有了真实的愿才会行动。同样,我们对《普贤行愿》的意义有了胜解以后,心里定了我一定要往那边走,一定走这条路,尽未来际矢志不渝的就是这条路,决不更改。也就是已经确认它是无上的愿王,没有比这更贤、更善、更圆满的,不会有超出其上的,每一愿都如此尽善尽美。这样心里有了定解,已经确认下来,之后就跟以往不一样了。过去只是在外围念一念,随喜随喜,或者只是熏一些种子,但现在心里已经确认它,开始愿意这么走了。


这对我们来说,是对于未来生命方向的极大确定,已经做出了承诺。做出承诺后就真心愿意这么走,那它就能真实地驱使着你的心随着愿轮运转,标定你从现在到尽未来际所有行为的方向。而且选择的是最迅速、最圆满、最周遍的方式,这就能迅速达成佛果,因此,愿文后面提到利益的时候说不久就成普贤菩萨。


这里关键在于是真心发誓要这样走,或者说已经签约了。就像男女已经签约成家,这以后决定会组成家庭,也决定要履行各自的责任。在这之前只是一种观望态度,没有签约。同样,对于整个普贤愿海的前景、愿力图以及所实现的果报全部看清楚就毫无怀疑,就会立即签约。这种签约来自于一种大智慧、大决定、心性上大善根的涌发。


当然,这也不是特别容易,一定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行。我们随着过去的习气不肯直接狠下心来这么做,心里会不愿意,觉得我还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心里还迷惑不清的缘故。真正看清了就敢签约,只要签约了,它就真正成为你内心的普贤行愿。这个意义就相当大了,愿文里说的五果决定会在你身上出现,也就真正步了普贤菩萨的后尘,绝对不会出错,因为你的心已经发出来了。


特别是以往生极乐世界来实现大愿的道路,这也是个非常大的难题。有些人心中一直举棋不定,甚至根本不往这上靠。这就是由于他在缘起上不能确认,不晓得透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弥陀大愿神力的加被,能够使无上的普贤愿王快速完成。他在这一点上不确认,还没认识到它的殊胜性,就导致念的时候心非常疲软,不能猛利地从心里发出力量来,这就差得远了。一定要有真实的愿,真实愿意这样干,这样普贤行愿才成为你心中真实行动的路线,而不只是一种观赏。只有签约了才成为真正的行动的开端。


就好比找工作,你一定要签约,签了约就成为公司的员工,双方都有责任。同样,去不去西方也在于你签不签约,真正的信心、愿心没起来的话就不会签约。真正签约了,跟阿弥陀佛签了合同,佛那边是绝对会应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是不是已经定了要往那边走。就像我决定要去西山之后立马就走,往那边走的心定了就算签约了,也就是立愿了,立愿以后就不会反悔,死心塌地一条路。已经看清楚了,所以没有犹豫。


这样的话,完成普贤行的大愿就归向西方了,这后面的每一条就是关于自身的事了。就好比已经决定去美国上什么大学、研究所,以后做什么工作,对于前中后的整个过程,心里起了真实的愿以后,它就成为自身的事。这就不再是一个观望者,而是自己心里决定要走这条路,这样,对于每个进程就会格外用心,就按那样来争取。同样,对于实现普贤行愿的特别途径——往生西方,心里真正开始立愿,那它初中后的过程就跟你息息相关,而不是无关。这样,你才会随着愿,发誓临终一定要到那里,然后现前成就普贤行愿,一切圆满尽无余,一定要马上花开、马上见佛、得授记,佛一加被立即就能分身无数,以极广大的智慧力普利一切众生界。这就是实现利益一切众生的途径所在。这样的话,整个《普贤行愿》就在我们心中建立起来了。


因此,首先必须辅导《普贤行愿》。人都很无知,不辅导的话,对于整个路线、前程是蒙昧不知的,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要发展到什么地方。一旦有了《普贤行愿》这个无上愿王的指示,才看得清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开发本具的无量善,这里是怎样以周遍无尽的方式来开展等等。这样的话,普贤敬、普贤喜、普贤供、普贤忏等就全部跟你有关。看清了整个路线以后,会主动把它纳入到自己心上,一次又一次地刻上去。刻一次不够,还想刻两次;刻得浅了不行,必须把它刻得深一点;不够真心自己就过意不去,一定要真心地发。这样当时就会发起胜解信、欲乐信、很强的愿,肯在自己心上一点一点地学。


这样,接下来真正修《普贤行愿》的时候,愿王的文句就会在心中一幕一幕地显现。因为此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对它的内涵了如指掌,一念的时候,心马上随着文句显出它的意义来,当时就住在义上,不会在嘴巴上溜过去,这时候心里会深刻地作意。我们能这样做是非常好的,上师是这样肯定的。

有人说:发愿里有那么具体、广阔的内容,对此都很陌生,以前以为好像只是找些感觉。
回答:它就好像一片大森林,你必须得进去,在各个触角上都得触摸过,不但是局部,对于整体、各种关键的要道,各部分的景观、施设和它的特点等等,有了全盘的了解以后,才能非常熟习。就像一个向导,对于城市里的各个街道、景观非常了解、熟悉,整个城市就在他心中,所谓“心中有丘壑”,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现在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很多人是这个状况。觉得陌生就是因为没有了解。对于十大愿王,偈颂里七支各条的愿、十六愿差别、愿利益等一层一层的内涵,都必须经过细致的学习才会真实了解。可以给你保证,如果真正用心一点一点地去学、去研究,尽力地了解每一个字的涵义,好的结果是对从前到后整个行愿的路线清清楚楚,知道一一要往哪方面发愿。如果达不到这样,那起码大部分内容会知道。这跟过去陌生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先前感到陌生,是因为自己连信心、胜解的力量都不够,所以文字一出来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发生很大的愿力,因为因缘不具的缘故。


要想发生很大的力量,就必须有强大的胜解,胜解一旦确定是丝毫不会犹豫的。也就是心里已经断定了,这个力量极强,之后就不再是延缓、散乱,或者有口无心,而是文字一出来就马上奔向主题。而且,那种心可以直接从深处拉出来,对于每个要点都清楚以后,心直接就会起。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首先都要通过很多遍的闻思,真正确信:这的确太好了,实在是一切行为中极贤善的行为。有善根的人对这些会非常好乐、希求,即使暂时做不到,也一定要在心里好好地刻一遍愿文,这样的心会出来。善财童子是最好的榜样,他出现的是大踊跃的心,我们也可以开始有一些踊跃。


现在关键问题是,如果我们还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那心是不可能动的,或者虽然了解一点,但还是蒙昧、不清楚、不决定,这样心也发不出来。处在无知、犹豫,甚至颠倒理解的方面,就会障蔽你的心,对于它的利益、全盘开发的前景、它的无上性、极其周遍广大的相、称为“愿王”的原因所在等方面没有了解的话,欲乐就被遮住了。


诸如此类,都牵涉到心力的开发问题,而心力决定了能否得果,所以首先必须通过闻思开通它的路线,在这上发生胜解,这是最好的。一旦在这上面定了,就可以维持一辈子,不但是一辈子,可以直到尽未来际都不间断。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只不过外力稍微托托的时候,人的心稍微起一点,但毕竟不是内心里发起的。


我们里面的心要很真实,它必须要开发,要开发它前提是必须要了解,而且了解得很细致。达到细致以后,心里就会断疑,然后发出来的心就是全分的。打个世俗的比方,一个人说:“我对你有全分的信赖”。为什么呢?因为了解得太深刻,对他的优点、德行认识得太多,这样发出来的心就没有犹豫,这个就很浓。如果是半信半疑,那就根本出不来。假装不代表真实,也不可能愿意牺牲自己,会有所保留,或者有很大的保留,基本上不愿意付出。


像这样,真正认定以后,觉得的确没有比这更重大的,生命的大义全部依赖这个大愿王,这时候,才开始真心愿意每一座善根都用《普贤行愿》来印持,否则就比较困难。好一点有善根的肯听话,也还愿意做,而有些思想复杂的就不愿意做了,或者只是暂时的劲头,时间长了没见什么效果,心又会随其他转掉。但是,真正有了胜解就完全不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动。这样才能真正承载起,从此时一直到尽未来际之间所有的行为方向,否则是托不起来的。


真正的力量来自胜解,如果心里的疑惑没有真正遣掉,胜解没有真正结成,那深层内在的力量就出不来。胜解起来以后,心上面没有任何遮挡,流出来的时候就非常直接,而且是从深处出来的。


但是,要得胜解必须花相当大的功夫,一遍肯定不行,要反复地作法行。譬如很多遍地思维、很多遍地讲,对每一条不但要准确把握意义,还要在量上不断地积累。这事急不得,等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会出来。像我自己,无论是长行还是偈颂,已经很多遍地学习、思维、讲解,下了很大的功夫,还有旁带的各方面的条件。随着越来越深入地学习教法,在苦谛、无我、菩提心、缘起空性、如来藏、法界等方方面面都逐步地开通见解,这些对于学《普贤行愿品》都有很大帮助。而在《行愿品》本身上也花了很多时间。这些积聚在一起就会出现一个初步的量。这之前会犹豫不定,或者处在浅薄、浮面的状态,这就不行。


要发生大效力的话,一定要有胜解。而得胜解,就必须经过反复地抉择。因为我们一直不肯死心,见异思迁,不容易像古代单纯的人那样,一听到这个就直接奔过来,这一点对今天的人来说非常困难。但是不要紧,我们只要肯用功,反反复复地研究它,不断地学习,只要心里有一点点触动就有一线希望。但光有一点触动还远远不够,要方方面面一句一句不断地积累。但是,如果你不进入这个轨道,不愿意按这样去闻思、研究的话,那就很困难了。


我们必须要学习它,一遍不够,一定要常常学,这样三五次之后就会开始定下来。当然这也急不来,有时候到了某个契机顿时会出现,一下子在这儿相应,一下子在那儿相应等等。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肯定,积累多了,你就会对它死心塌地地相信,对它的圆满性毫无怀疑。这时候就是自己心里肯定,不是别人来说的,你愿意把它持为自己尽未来际永恒不变的誓愿,这就定下来了,就签约了。


怎么往净土方向走也是个难题。为什么一下子说到去西方净土来实现呢?这时候人心里会不肯,他有很多选择。现在这个时代知识脑袋特别复杂,连结婚都非常困难,总是举棋不定,左选选右选选,始终定不下来,这就是知识复杂的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心里就一直确定不了,确定不了就没办法主动按这样猛利地发愿。确定了以后心里就没有怀疑了,愿意按这样走,所以难题就在于心不容易定下来。


能不能出现这个缘起的方向,也在于心里能不能定,是不是真正踏上了路,开始步步前行,而且一往无前地在这条路上走。这都是决定生命方向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必须在自己心里反复地抉择。我们的心不肯死,学一遍好像好一点,但也只是浅面的,必须继续深挖,继续学,这样更深的心才能起来。要三番五次地在里面引发它的力量,出现胜解,要破掉一切怀疑、犹豫、邪见等厚重的障蔽。胜解一层层方方面面地开了以后,力量就凝聚了,全盘的效果就会出现,从前到后你都能确认不疑。


不光是横向上,纵向上对于整个十大愿王也会非常清楚。而且自己心里能认定,它就是出现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海的圆满要因,所以必须修十种广大行愿,这样你的心就会主动跟愿王合上去。到了偈颂部分,七支就是十大愿王的简写,知道了圆顿法的特点后,这些一上来就全部能够展开,以全分摄善的方式来观行。这样,必须认定它是积资净障,使善根无尽增长的极殊胜法门。之后的生生世世常忆宿命、常出家等等的愿一路上去,有了道次第的基础,就知道它已经把修行的关要拿出来了。这样在每个要点上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肯定以后就会发誓按这样走。


之后的“趣入”愿就到了清净量的境界,这不是凡夫虚妄分别心识所出现的情况,在这上面你会有更大的希求。认识到现在的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实义,是陷在迷梦里的事情,要快一点止息掉它,这时对于回归本真、回归法界就会有一种希求。不是说一看到“一尘中有尘数刹”或者“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等等,就认为是天方夜谭,这种东西我不懂,所以我不要发,不会这样。一旦二转、三转的教理透了以后,对这些就有很大希求,而且认为是唯一的趣证所在。学佛就是要证入法界,不是停留在知识研究的层面,而分别心缘到的都是世俗境界,实际都是颠倒、虚妄不实的东西。这时候,你会对恢复自性、出现真正的普贤行有很大的愿求。


那么如何来实现它呢?通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实现,这时候会发现更有希望。凡夫只有往西方极乐世界走,才有真正快速实现的希望。以阿弥陀佛愿海的加被,使得即生就能生到净土,一入了净土,现前就能圆成无上的大愿。当看清楚绝对有这条捷径可走,能够很快完成,这时候就更有信心、更愿意走这条路了。这样走了以后,所有大乘愿都会实现,普贤行海会全部完成,这就叫普贤愿海导归极乐。


像这样,要把整个愿都纳在自己心里。首先要反复学,非常用心地学,明白每一个字的涵义,而且以非常大的信心、恭敬尊重它,把它深深地刻在自己心里。那时候不是悠悠泛泛,可念可不念的,而是真心希望把无上愿王的文句刻在自己心里成为缘起,这样就真正有意义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有人说:自己原来的思维模式全是凭喜好、感觉来,不按规则的,想这样就这么来一下,想那样就那么来一下,现在感觉《普贤行愿》的这种思维模式、心上的走法非常陌生,有一定的距离。
回答:愿是要由智慧为因来定的。过去无非是由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两种无明力量的支配在行动,凡夫的行为都是从我执出发的。心里不定是因为愚昧,所以看不清决定的道路。其他颠倒的路有无数条,而自己的感觉也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些都是不可靠的。以为是好的,其实是不好的;以为乐的,其实是苦的;以为具实义,其实没有实义;以为特别重要,实际毫无意义,而且是在制造悲剧。

之所以觉得陌生,觉得距离远,是因为我们现在智慧不够,对于整个道的走法没有确认,每个环节上的定解都没有引出来,这问题相当大。浅层的定解没起来,深层的就更不用说;狭小面上的没有定,广大层面的就更难开通。就《普贤行愿》来说,由于这个教相当高,它是圆教,要证入到的是果位的普贤行海,而我们现在只是为一己之私,念念想着我,做什么行为出发点都是我,当然距离遥远。


像刚才说的,凡夫总是凭着感觉走,而这里是要求固定地按照普贤愿王的轨道走,每一座都发同样的愿,每一念都要往这上走,这对自由派的人来说确实不愿意,跟过去的习惯完全相左。实际上过去都在蒙昧里面,随着自己愚痴的心乱走。就像一个人在漆黑的森林里到处摸、到处走,完全不能确认方向,有时候感觉往这边走好,有时候觉得往那边走好,始终没有出现光明来看到一条笔直的路、到达究竟的路,不是这种状况,所以导致心上的行动没有一种稳固性。


而大愿的开发来自于智慧,智慧来自于能够看清大义的路线,看清楚自己的本性和最终还归之处,以及内心的善要圆满扩展到什么层面。但我们由于恶的习性重、自私的习性重、执著的习性重,就导致不能跟愿文很快合拢。如果我们的恶能够减少一些,善能够深一些,那对于这个愿文是很亲的,因为它完全是善;如果我们的烦恼能低一点、弱一点,对于清净的法就会非常向往;如果我们对于法的实执能减少一点,对于不思议解脱境界就会很快地趣向。


刚刚说的都是我们内心里有的一大堆问题,就像有很多结没解开一样。颠倒串习的胶著力量会把你的心封固住,长期以来随心所欲、自由任性的习气,也会使你没办法固定地走一条大道。诸如此类,都是很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把这些全部解决掉,心地是非常开通开明的。而且路线非常清晰,行动非常果决,行为也是非常稳定的,每一次发的心力都是坚强有力的。


违品阻碍了善心的开发,而违品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就是不认识路线,所以它没有固定性,总是在更新、换花样。也就是人的心没有定见,所以抉择不了。反过来,譬如一旦分辨清楚苦乐,认识轮回整个是苦性,心里断定无疑,以后就再不会执取所谓的乐,也就一举扫除了对欲有、色有、无色有的爱,或者说对整个世间所谓的美好、幸福、快乐等等的欲求。再比如,一旦确认了蕴上无我,就能一举扫灭所有鼓吹自我主义、自我张扬、自我表现、实现自我等等这一类的说法。在根本的正见上一旦确立,就全部能够扫除。


当现前了法无我的正见以后,就不再认心所现的法为实有,这时就不会感觉任何法有实体而不能融通。不但对于杯子、盘子等的法,连同时空所摄的任何法,都不认为有什么实体。这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心性是广大、圆满、周遍的,这里无不融通,任何法都能互相无碍地进入,而且能够如幻般变现一切,什么样的矛盾都没有了。这时候才会真正一心向往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就是,对于小大、一多、延促、自他等的实有执著全部都能打破,一下子就能胜解事事无碍。而且,虚妄心一旦消掉,本性里不思议的解脱,包括离障解脱、作用解脱全部会现前,这就是普贤行海到达极致的表现。


这时候你一心希求的就是无上果位,所以你的发愿是毫无犹豫的。而且,从怎么样逐渐升进一直到圆遍开展的所有愿,都定在“为得普贤殊胜行”上。你会断定,一切诸佛菩萨的行愿全部统摄在这里面,再没有超出其外的,再没有第二种结论,因此,一切时都会坚定地执持,在任何处就是发愿“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才知道为什么称“文殊师利”等两颂为总摄愿句,为什么龙树菩萨说它是极殊胜的大愿,这些你心里会懂,不只是跟着别人说,是心里有了定解。心里有了定解就好办,念短的也好、念长的也好,中心是不会变的。求证的方向就定在这上面,确定到了这里就完事了,再没什么要修、要学的了,这就是无上果位。是这样的意思。


这个一旦开通,再看《普贤行愿》的时候就很明白。比如看偈颂,里面经常出现要成满普贤行、实现普贤行之类的句子,这就是要认定“普贤行海”是什么意思。比如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句子:“恒修普贤广大行”、“一切行愿同修学”、“为我显示普贤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圆满普贤诸行力”、“以普贤行悟菩提”等等,所有都摄在这一个上面,一定要这样贯通。


像这样,由于以智慧抉择、断定,就使得你的心全部定了,这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而是觉得越来越亲切;不再是犹豫不定、变来变去,而是完全决定;也不再觉得有什么矛盾,而是成了一贯性。

提问:学《普贤行愿》的时候会发现有一种想法,想找到“我”的存在。比如看偈颂的时候会找一找,在这一颂里“我”在哪儿呢?容易有这个习气。这时候就注意到自己心里有一个很明显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凡夫有我执,总想要证明“我”存在。但在这里找不到“我”,所以内心会有一种紧张、一种惶恐。


回答:所谓“找我的存在”,意思是一定要有我的位置,我要在里面扮演一种角色,或者说要有我占据的位置,体现出我来。


种惶恐基于对于虚假的我执著太深。这就要真正看到蕴上没有我,执著小我没意义,就好像在梦里执著那个身体是自己一样。实际也不用害怕,这里面任何一点都是你,没有一个不是你,全世界都是你。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我们消除了执取虚假幻影为“我”的错误认识以后,就会发现遍天遍地全是自己,尽法界全是自己。




普贤行海最终要以遍虚空界的智慧金刚身——文殊智,作为它发起的根本,换言之,依文殊智来成满普贤行,就是它的要害所在。也就是文殊智已经开发了,它是遍虚空界的永恒不坏的无为法,不会有任何衰变,永远如此,这个本然的金刚性体出来以后,就能发挥出无边的大用。一切法都在这里面,没有超出其外的,它能遍入一切法、遍摄一切法,没有任何障碍,这时候才真正能够彻证到普贤行海。


真正来说一切法都在心中,十方三世全部在心中,所以普贤行愿王一上来就说“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这是它总的描述自性普贤的句子。这一切都在你的性海当中,不是说现证了以后特别忙,要分出无数个身来,好像要派无数个替身到各个地方去做,不是这样的。这时是以遍法界的真如妙心或者智慧身来遍入一切处,要供养的时候一时间能够入一切处。就像前面法王说的,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在一个尘里面会出现佛刹极微尘的刹土,每个刹土里都有诸佛菩萨海会,这些就在自己心中,然后一时间化在无数个刹土里面,在每一尊佛前广兴供养,这就是普贤行海的实现。也就是一心能够遍现无数身,一一身都能遍礼无数佛。像这样,遍礼、遍供、遍赞、遍喜、遍随顺、遍请转等等,什么都能做。这就是所谓的“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智力广大”是指文殊智,“遍十方”是指遍虚空界。由于它是本然的、无为的妙体,所以没有迁变,在这上面也没有方所、生灭,这样才能遍一切处广行普贤行海。


生西方的要点是,由于阿弥陀佛能够直下加被你,使你开发本性,只要自心跟阿弥陀佛会通,自性弥陀或者说自性文殊顿然就会出来,出来以后极广大的神通力用全部会出来,这样的话就能遍入一切刹海,一切都能自在,所有事之间没有障碍。这时候十大愿王的行境会真正现前,或者说偈颂里“趣入”一组愿的确会现前。
由于这个原因,讲净土经典的时候,一再说到了事事无碍的层面。小大、一多、广狭、延促、自



他等等都是没有障碍的,不是固定的一多、小大等,所以小里面容大,短时间里容刹海,一中容无量等等都会现前。现前以后就真实达到普贤行海了,而普贤行海是无上果证的目标,因此所有回向都归结到这里,这是决定的道理。


像这样,在教理上全部透彻以后,自己心里就会决定,那时就不是随着别人的舌根转,跟着别人的脚跟转了。心里有了确定不疑的定解以后就有保证了,在任何时候都会这样确立。当自己的慧眼打开了,看到整个这条路线是最最正确的,而且自己极其幸运,竟然已经被引到这上面来,这时候就不会觉得:我不要入这条路,我要有自己的个性,为什么这里没有我?而是说:我是极其幸运的,竟然能遇到这样无上的大道!巴不得每一次都在自己心里刻上去。


这时候才会主动这么来印持善根,才出现了结行回向殊胜。这时是主动的、理智的,有定解、有愿力的,这样来回向的话,所做的任何善根,用这个大愿王一印持,就变成了无边的广大,在缘起上唯一就往无上普贤行海的方向发展了。就像说话的时候通过扩音器、喇叭,很小的声音一下子就能传遍整个山谷。如果它的发音量再大一些,就能够传遍一个县、一个市。如果是超级大喇叭,它就能传遍一个中国。再大一点,传遍整个地球。


然后传遍太阳系、银河系,乃至传遍整个宇宙、太空等等。像这样,普贤愿王的放大器能让你的善根一下子传遍全法界。这样就标定了无上果位的方向,而且非常直接,不是走迂曲、缓慢的路线,所以缘起上超过下乘无数倍。所以愿王后面说,发普贤行愿的人不久就会到菩提道场,在菩提座下成等正觉、降伏魔军、转妙fa 轮,意思是他会快速成佛。而且这种熏习普贤行愿的善根力,除了佛以外是没有人知道的。


这样才知道,我们如是地去修学《普贤行愿》,决定像法王说的那样,会变成跟文殊、普贤的发愿一模一样,绝对没有差别,因为在理上完全断定,不会有第二种。


这里上师一心希望我们做到随文忆念义后发起愿,而且说这样决定就成了跟普贤、文殊的发愿一模一样,大家看懂不懂这个法义?所以,我们要一心依教奉行。


虽然上师也说了,仅仅对于文句,嘴巴散乱、眼睛散乱来念:“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这样眼睛东张西望、嘴巴散乱,心一点没住在法义上,这么念念也是有利益的,因为佛的语言不会有欺诳。也就是说,即使这样漫不经心,也还是无上愿王的文句落在心上,这也是有利益的,比没落上去好得多。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无上愿王的句子一落到心里就成种子了。如果没去念的话就没有这个缘,单凭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今天摸摸这个、明天摸摸那个,心情也反复不定,见解也不决定,这样走无数年也走不出来。根本没这个缘起,是不会往这趣入的。而能够随便念念,就已经有因缘了。


但是要知道,上师进一步强调的是,如果能做到随文忆念义来发愿的话,那么真正成了跟普贤、文殊的发愿一样。意思就是,上师着重强调的是后面,告诉我们不要只停留在散乱地念,一定要落到具极大意义的路线上去。其中的距离不是以亿万里能计算的,相差太远了。那个只是在外围结一点缘,种个远因,当然比不种因的人好。但是,我们要往内层发展,一定要随着真理去走,认清楚整个道的路线:它为什么是这样子?它的行境在哪里?每一步的殊胜性在哪里?要点在哪里?等等。这样通盘认识以后就会确立胜解,胜解以后,愿就能发得起来。由于无上行愿就摄在这一部章句里,它是制造出无上行愿的一个生产线、一个蓝图,而且已经在心里设定好了,每一次起动就按照它来逐步地在组合、建立、运行,这样的话,决定最后真正成了普贤、文殊的发愿那样。也就是说,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怎样一种发愿,在你心里就完全按照那种真实的情况一样出现了。不只是说:我特别希望跟普贤菩萨学、跟文殊菩萨学,那只是口头说好听话。所以上师强调说:看你懂不懂法义?

有人问:这时候明显感觉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执著一个小我舍不得放下。虽然普贤菩萨、法王上师教我们这么发愿,但总感觉得经过我的同意,我才这么走。心里每次都这么想,特别打扰人,真的很麻烦。


回答:这就是当今时代特别鼓吹自我导致的。认为要做出一个我来,一定要拥有自己的什么,要有我的主权,一定要经过我的同意,我才肯跟你干。我心里要是不同意,再大的人物我也不搭理,不跟你走。这就是我们心里很顽固的我执。


但我们一再要想到,自己是凡夫,是迷梦中的人,应当跟着觉醒的人走才好。世间一切事情都要跟老师学,就连去陌生的地方都要跟着向导,不能自己盲目地走。做任何事情,最初都要跟着一个会的人干,不能自己盲目摸索。比如要修电脑,就不能自己随便修,一定要别人指导才行,自己修要花很长时间,还不一定修得好。就像这样,这不是说我们贬低了自己,而是我们随顺智慧的教导去走,这是最聪明的选择。


如果只是自己瞎摸,一再认同自己的愿望,里面如果是个好的那可以认同,但是要知道,凡夫内在全部是愚蒙,哪一点能真正见到真实义?你说:我一定能见到。那么问:你凭什么见到?不过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的眼睛能看几里?你的耳朵能听多少?你的分別识能知道多少?其实,我们不过是比猴子稍微大一点的一个人,借助科学仪器能看到人世间相对范畴里的世界,就自以为了不起,实际根本见不到什么。


而诸佛是彻照法界的。我们要跟着诸佛学,跟着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学,跟着上师法王学,不是跟着自己学。佛经里也一再说到:“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就是说我们的心很有问题,首先一定要有这种定位才行。如果我们没认识到自己的心有问题,我执就会一直抬得很高,所谓我的尊严会抬得很高。一旦认到了自己里面全是颠倒以后,才算真正有了自知之明,才真正愿意皈依,愿意走圣道,愿意听从教导。一定要再再深刻地认识自己全盘都是苦集,全盘都是愚痴、颠倒、烦恼性的东西,都需要一步一步净化,这样我们本身的真实佛性才会出来,那才叫尊贵。


现在这个苦苦恼恼的算什么珍贵?有什么必要听命于它?它时时都引你往错的方向走,吃的苦还不够吗?无数生以来一直被它骗,佛经里教导说不要“师心自是”,不要以自己的心为师,按它的想法去走。又说到:“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无始劫来生死的根本,就是把假我看成真正的我,把颠倒的妄识看成本来的人。实际是一念错乱以后,逐渐发展累积出来的一种惯性,无非是错乱成性的表示,哪一点能看清?


没学过圣教的话,就认为有个我,念念都为着我,念念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情有意义,追求的就是这些。学了圣教才初步地知道常乐我净是颠倒,世界上没有常乐我净,都是瞬息万变、忽生忽灭的,像风中的烛光一样一点靠不住。但我们认为它恒常,一直靠着它,所谓永恒的幸福、永恒的爱情、永恒的……我们也一直认为有一个最高贵的我,其实这上面一点也没有。天天执著一个虚假的泡影认为是我,这不是颠倒吗?我们沉溺在大苦海里还认为有乐,就像一只蛆虫认为厕所里很快乐一样。其实全是颠倒心、烦恼制造的产物,没有一点乐的自性,全部是苦性。全是过分执著一个虚假的我,在那儿狂乱地躁动不已,都是以一种烦恼性发生的事情,哪里有什么好结果?而且这上面全是杂染的法,没有一点清净,但我们却念念认为很清净。这里面有什么可取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听任自己这一套东西?这一套东西要尽快瓦解、消灭掉。所谓我的主意、我的思想等等都要破灭,这些叫做“知见稠林”,熏得越多、越顽固,就越难解决,将来会陷在无边无际的轮回苦流里,这是很悲惨的。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命运。所谓我的心情、我的思绪、我的爱好、我的喜乐等等都是后天发展的烦恼性。学《普贤行愿》正是要把这一套全部清洗掉,之后就要确立行愿,全盘要走新的方向,走真正善的方向、合乎本性的方向,真正对自己有助益的方向,这样真实的果就都会出来。真正确立了普贤行愿以后,生命就出现了最大的转折,它决定了你未来新的方向。真正对这个生了渴仰的心,的确超过了无数财供养的功德。真正起了这样的心以后,一刹那间就能除灭一切五无间罪,因为它是彻底的翻转。而且这上面出现了各种增上的力量、等流的力量、变出好果报的力量。因为一切都是善,善就呈现吉祥,而且是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善,所以出现的量是极其殊胜不可思议的。这样有什么不好?这是真正把你内心最高贵的自性佛显出来,你害怕什么?为什么还要一味随着过去的颠倒方向走,不愿意改变方向呢?

思考题

一、怎样才能从心里发起普贤行愿?
二、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固定地按《普贤行愿》的轨道走?怎样做到这一点?
三、如何理解普贤行愿中的“我”?
四、在念诵《行愿品》的方式上,法王对我们有什么期望?这样做有什么利益?
五、怎样说服自心放下自我主张,一心跟上师法王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对此非常广地讲的话,谁也不知道,我哪里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但现在大致上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看懂很用心地去做吗?

普贤行海是无上果位的境界,在愿文里包括一个人从初步怎么样逐步升进到登地,乃至八地,甚至佛地以上的整个进程。从纵向的升进上,包括了一切道的次第的发愿;从最终圆满的开发上,含摄了所有无上果位的行愿。所以法王这里就说:要特别广地说的话,即使无量舌、无量口、尽无量劫,以佛的辩才来说也说不完。

意思就是,真正彻穷到底、本性全分开发的行为境界如何,那的确谁也不知道。或者从下至上所有进程的路线上,谁也不知道。或者从以往生西方这个特别途径来实现普贤行愿,阿弥陀佛的智悲力有多么不可思议上,谁也不知道等等。这些方面是极深极广的,也是整个《华严经》的高峰,就是说怎么来彻证到华藏玄海,彻显自性毗卢性海的境地,真正彻证成佛的道路。对此要真正广讲的话,那的确谁也不知道。法王自己也显现谦虚说:我哪里知道?我以外的人也不知道。
实际上,这是教导我们应该对无上愿王产生一种信仰。不是说我一定要全部知道才来发愿,连初地、八地菩萨都不能全部知道,但不代表不能发愿。初地菩萨开始真正发普贤行愿。


这样才知道:哦!这是统摄天下一切诸佛菩萨行愿海的行愿之王。是所有因位、果位的菩萨、佛共同行持的愿。我们为什么不遵循?一定要顶戴它。我们不要轻视说:《普贤行愿品》很浅啊,这是学不会深法的人学的。要知道,这是善财童子证到了与普贤等、与诸佛等的境界时,普贤菩萨亲授给他的无上愿王。上师法王也是生生世世行持这个行愿,在他的很多金刚歌里,一直是发愿要度过所有普贤行海的境界,这是总结性的发愿。我们要明白这一点,不应当轻视它。这是善财童子、华藏海会高证四十一个阶位的高地菩萨们共同行持的大愿,不是低小的凡夫,学一点低浅法的人才来学的,那样就太不了解了。


而且上师说:我以外的人也不知道。因为真正要达到这个境地就必须彻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学,不能念,不能按照这样的诚心地发愿,也不代表我们没有一分的了解。我们应当增上尊重之心和彻底的趣向之心,而且要感觉到法门极其深妙。应当想:这是佛的境界,是普贤菩萨宣说的无上愿王,句句诚谛不虚,指向的是最终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我应当一心趣向。


上师又说:但是现在对于大体上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就看懂得很用心地去做吗?这句是上师对我们的交待。上师转了一下话说:整个彻底地了解是无法做到的,连八地菩萨也无法做到,何况我们?所以,我们应当一心信仰,觉得八地菩萨都要这样发,法王都要这样发,天下一切诸佛菩萨都走这一条路,那我就跟定了要走这条路。这样就对了。


然后又要知道,不能全分了解,不代表不能了解。一路一路的发愿境都会有自身上的一分了解,到了不可思议、事事无碍的境地,我们还是可以有一分了解。也就是说,随顺教理逐步深入的时候,在每一层上面都会发起信解,这是决定的。而且在整个道的形成上,通过条分缕析地开演,我们也会知道大体的进程。就好比一张地图有多少个环节,每一步上有什么要点,这在文字上也是有显示的。而且,无论所缘境如何,发愿时间如何,祈愿心如何等等,对这些也会有一分了解。所以,不能全分了解不代表不能了解。这就看出闻思很重要,真正愿意去研究它、熟悉它,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上师说,在大致上没有什么不了解的,接下来就看你懂不懂很用心地去做。这就是关键。当然之前还是要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透彻它,熟悉它的路径,知道发愿的机制和操作方法,以及在自己心上怎么建立,这一套必须搞清楚。就好比开车必须把握住各个环节,做饭也要知道各个环节怎么做,何况发无上的愿?当然必须了解,不了解盲目冲动,这不是智者的行为。这是牵涉到无上愿王的问题,连无数圣教都百倍殷勤奉持的事情,我们绝对不应轻视,不应该把它放在不受重视的地位。这是法王亲自的教诫。


现在已经讲过去了,很多人有了大致的了解,很多人可能只是耳边风或者结个缘,但是,后面如果法师们进一步辅导,大家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宣讲了法王的教言后,我相信大家都会增加对本法的尊重。如果不讲上师的教言,恐怕很多人一直在轻视它。


这里法王就说:现在传了以后,辅导了以后,字字句句明白了以后,它的路径、方向一个一个点清了,要往什么地方走,这样大体上应当没有不知道的了。知道了以后就要做,明知而不做是没用的。所以上师说,就看你懂不懂得很用心地去做。


同样一个法,听了以后没有很用心地去做,那只是积累一点知识,成为日后的口头谈资、炫耀自己的资本,或者提升自己名利、价位的筹码,无非如此,或者成为一种表演的因素。是不是真正的行者,就看闻了法以后懂不懂得用心去做。“用心去做”,就是指明确了发愿的意义和怎么来发,词句的意义也知道了,要点也知道了,关键是在自己心上做。“做”不是外在手脚上怎么做,它是心上的路,用手脚怎么做?也不只是口上出声音,当然口里是要出声音,但它的根源在心,因此,所谓的“做”,就是用心随着这个文去观它的义,在自己的心里一点一点地立起这个愿来。


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要诵《普贤行愿》,如果不懂得很用心地去做,就等于全部在外面漂,一辈子上万次的《普贤行愿品》全部在外面漂,全部一点不用心,这就很不合理。对于《行愿品》我们每一天课前课后都要念,每一座修法前后都要念,这是要固定的。如果固定以后走了一万次还不知道《普贤行愿品》是怎么回事,心里从来没有尝过一次味道,还说我很真实地对其中几分愿起了心,那的确成笑话了。一直蒙到死,自欺欺到死,了不用心到死为止。


这就是遇到了无上的如意宝却不知道使用。本来知道很用心地去做的话,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利益,使得任何一个善根都印持而成为无尽圆满开展的方向。只要以行愿的力量驱使,任何善根都唯一往最圆满的路上进展。而且一念的时候,我们的心力顿时就顺着愿王的气氛开展到同分的量,因为这是普贤菩萨实证后流露出来的行愿章句。


普贤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大行的总集,没有超出其上的,所以,要学行为就学普贤。跑到十方三世任何刹土,到任何佛前,在任何教派里,也找不到更无上的大行的代表,也不可能有超出其上的愿王。我们应当在自己心里肯定这一点,然后决定这样用心去做。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遍,一生上万遍,就极有意义了。这样去熏习普贤行愿,决定能把你导向极乐世界,而且顿时就见佛得授记。之后迅速登地,迅速开发自性智悲力的大用,会真实地完成普贤行愿。这都要依赖于我们因地怎么走,这上面有无数品质的差别。


同样一个法,能不能很用心地去做,这上面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很多人一辈子有口无心地念,也只是结一个缘而已,虽然也有很多意义,但比较起真正肯用心去做来说,相差无量无数倍。我们应当这样想:同样要念这些,如果能在有了大体的了解后,很用心地按照这样去做,那它的效率比以往绝对是千倍、万倍、十万倍地增长。

应当要辅导,不懂的地方向别人请问。到时候共修念的时候,心取到境后,在共修《普贤行愿品》时假使做不到完全圆满,看有没有在一遍上以随文观义的方式念。

这是上师的劝导。第一是说一定要辅导。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凡夫跟小孩一样,不认识这条路,我们不要自视太高,实际是非常不了解的。辅导的意思是要有人带一带,引导一下、辅助一下的意思。这样的话,通过一次辅导宣说以后就会好得多,这跟以前只是眼看文句,心里一点不知道的状况完全不同。


经过这样的引导以后,人的心会逐渐调顺,会逐渐往这个方向趣进,会看到大义的路线。知道整部《行愿品》一层一层怎么发,所缘境是什么?发愿的心是怎样?时间如何?每一条大愿的内涵、意义如何?等等。这些方面都要通过辅导才能够了解。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是极高深的法义,没有人辅导的话,自己纵然有天大的聪明,也不会了解。但只要经过一期的辅导以后,人的心就明白得多,这样修起来效率是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尤其自己看清楚了这条道路,心里真正发了肯走的心,必定会真实地趣入。


现在的人见异思迁,整天喜欢换花样,如果没有辅导、没有确立定解,那是很难保证的。怎么可能维系一生?甚至发出尽未来际念念无疲厌的愿?这就很困难。所以首先一定要辅导,一定要理智地看到全盘行为的方向,而且自己的善根已经发动:这是的确极其贤善,我从出生以来,从来没见到过有这么善的道路,竟然可以发出这样圆满的善心!这时候有善根人会感动、会触发,心里的确会感觉到:哦!的确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时候他的善心会踊跃而发。这里一段一段全是引我们起善心的。对有善根的人来说,在每一愿上都会触发他的善根。按照愿文好好去想一想、思维思维就会很清楚,这上面善根流现的量极其广大。


这样,自己心里首先在思维观察上要走一段路,一个一个上面都得去看一看。就像先去熟悉一下城市里重要的道路,对这个城市的整个状况心里就会有底,然后决定要不要在这个城市里住,或者心里特别踏实,不必再问别人了。像这样,经过辅导以后,《普贤行愿》全盘的路线,每一个章节,每一个重要的发愿,到底在讲些什么,你都得通过自己的心眼里里外外去看一下。这样看完了就放心了,疑惑就打消了,徘徊也没有了,这样确定以后,念的时候心才可能直接取到境。
现在首先是辅导,不懂的向别人问,遣除疑惑,心里明确地看到这条道路是什么,这是前提。等看到了以后,就好比一个人已经熟悉了城市的路,等到他要进发的时候,不必再去想:我该走哪条路?走到那边,前面该怎么走?等等,他是直接进发的,这就叫心直接取境。



同样,熟习后再念这个愿的时候,或者说一条一条愿显在心前的时候,就能直接取到愿义了,因为前面已经决定了的缘故。比如“愿持诸佛微妙法”,前面心里已经决定了法是一切利乐的根源,这以后一念到这里自己就祈愿:对于一切佛的任何教法,我都愿意摄在自己心里,这一条马上就出来。“光显一切菩提行”,也是说对于整个菩提的道行,我都通过自身的实证和说法,就像阳光昭然明显万物那样,把它一一显示出来。


这样,对于整个愿通盘决定以后,就像一个城市里的司机,对于整个城市的重要路线全都了解以后,一说要到哪里去,他直下就往那边开,不必心里再想要怎么开,这就叫直接取境,同样,对于《普贤行愿》任何一段内容都非常清楚以后,念的时候跟着句子直接就起心,这样就可以了,还有什么不决定?


我们首先要通过闻思,全盘得了定解以后再进入修,到了修的时候,就不能心里还在想:这个不确定吧?要怎么发啊?这到底是往哪个地方发?等等,这些问题全部要提前问好、解决好。当然,全部解决也没办法,但在重要问题上,比如该怎么发愿,发愿出现的结果是什么等等,这些在文句上起码要理解,才会明确发愿的目标。发愿就像心对着靶子一样,如果连靶子都没看到,那你的心往哪儿发射?真正了解了,把文句都搞清楚之后,每一条愿就像一个靶子,它有一个靶心,而熟习愿义的人就像一个神枪手,任何靶子一出来,他一枪就能击中靶心。这时候不是说还在瞄准,或者左瞄右瞄还瞄不准,那句子早就过去了,你还瞄什么?应该是任何一个愿一出来就知道它的愿义在哪里,心要往哪边发射,也就是往哪边希求,这样随着文心就马上起。这就叫做“心取到境”。


譬如说礼敬愿王,就是要礼敬十方三世一切佛,身口意怎么样恭敬,然后一身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个愿文一起来的时候,心马上往那边投射,之后就往这希求:我一定要这样礼敬,一念间礼敬十方一切佛。


随喜也是如此,整个愿境就是极大的法界立体宽银幕。也就是要明确,这是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来发,所以一开始就站在一种真心全部显发的位置上。那么十方三世一切刹中一切众生的善根全部在我的心海中显现,一时之间全部可能现。这样,对于心中出现的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无一例外普遍地随喜,这样一次性就得到了无量善根。


至于普皆回向,也是站在已经彻显法身的姿态上,那么在我的法界心里,尽其量有多少众生,我在一时间就把善根全部回到任何一个众生上面,全部布施干净,无尽无余,平等周遍,没有一个例外的。这样的话,一次性就全部完成。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再说道位上逐步升进方面,也是要对于整个道的次第非常清楚,那就是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和往生净土。这样的话,我要生生世世识宿命、出家、持戒无破无穿漏等等,就按这样作意。知道三界是火宅,所以我生生世世一定要以出离心真正出家,受持净戒,而且我要知道宿命,不忘记过去的行愿。这时候自己心里按照这样立愿就可以了,因为你已经明确了,完全清楚是什么意思。所谓“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等等都是这样立愿。

同样,不离善知识,不离同行道友等也是这样发的。“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对于一切跟自己同修普贤行愿的人,愿生生世世都聚会在一起,以这个愿力维系在一起不要分手,然后身口意业、行愿全部一模一样地共同修学。这也是先前明确了愿义以后,到时候就按照这样立,不是有别的东西。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与我常生欢喜心。”这是一切依止善知识愿的核心。要在普贤道上升进不退,就要一直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加被,使我在这上面圆成,这样的话,我要一心依止最大助缘的善知识,他能够为我显示普贤行,所以我一心祈愿生生世世跟他在一起,希望他时时对我生欢喜心,实际就是愿我念念做让他欢喜的事。“令师欢喜”摄尽了一切依止法的心要,做任何事情都是让善知识欢喜,这就是它的心要。那么我就要立愿:愿我常常念他的功德生信心,念他的恩德一直生恭敬心,我身体的行为、口里说的话、做任何事都要持恭敬的行为,尽可能地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来使他生欢喜。当你对这些愿全盘了解以后,直接就会从心中猛利地这样来发。


或者看到众生全部深陷在无边无际苦海里的时候,就会直接发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利他的愿直接就起了。


诸如此类,这些愿都有它甚深的义,而且具有极大的义。我们要看到在因上这是最大的善,一定要这样做,而且在果上会出现最大的利益,这样为什么不发?像这样,对于这里面的一切愿,大体上全部了解,而且得了确认以后,一念到的时候,就像神箭手直接射中靶心一样,他是一箭就发的,根本没有什么弯弓走马盘旋半天再发,这是在之前就要全部完成的。


所以上师说,首先之前一定要好好辅导,意思是了解的人去带没了解的人。不懂的向别人问,这是说作为学人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多请教,把这个事情搞通。搞通以后心里就了解了,不再是陌生了,不再是外行了。这样修的时候就直接引心向所缘境,直接往每一愿的愿境上面发祈愿的心。
这时有人提问说:这样学的过程,是不是就是随普贤菩萨学他的愿?


回答:就是这样!就像打拳的人模仿师父。师父有一本写在纸上的拳谱,这代表他的套路。而徒弟要领会书上的意思,实际就是领会师父打的套路,这样看书后识了套路,识了套路以后就跟着打。


跟这一模一样。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无上行愿的套路时,就是用文字来表示。我们看到这个以后,首先要研究这个怎么打,每一招怎么打,不熟悉的先熟悉,不明确的要明确。等到全部明确,知道怎么打以后,一上路就展开招势了。意思是说,这是心上打的拳,当然有他的境界,有怎么起心、运心、引心到所缘境等等的内容。我们初步是依照文句来发愿,文字一出来的时候,必须当下就能合到它的义。这就必须首先通过闻思了解纯熟、遣除疑惑、明确方向,明确要修的所缘和状况等等。根本上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所愿是什么。或者说,发愿就要明确希愿处在哪里,因上想做到什么样的善和贤,果上要得到什么样的善和贤,要往哪边走等等,这些必须明确。这就是我们心里一直要考虑的地方。


所以,佛法并不是偏僻、古怪的事,他是我们心上很真实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凡夫的心,长期以来锁在一个非常狭小颠倒的状态里,就会感觉无上愿王来的时候好像差距蛮远的,很陌生。但这也不要紧,通过几遍的学习以后就会真正熟习,真正开始习惯按这样去做。


总之,我们要记住两点:一、所愿境是什么;二、对它起希求心。在所愿境上要把它的内容搞清;发希求心方面,就要真正确认到它具有无上的利益,这样才愿意去做,特别希求,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两个起来后,对于一条一条的愿就按那样来发。一念到这个愿的时候,自己心里就是“我愿……我愿……”这就是在加强意乐。这样不断地加强,到一定程度时,在任何遭遇里自己的志愿就都不会改变了。


“在共修《普贤行愿品》时假使做不到完全圆满,看有没有在一遍上以随文观义的方式念。”
这是说,就像战士在场下操练纯熟,一上战场就能实战,我们提前准备好,通过闻思在信解上全部确立,之后的共修就是真实上场。


过去的法会叫做“普贤行愿亿修大法会”,也就是僧众集合起来修一亿以上的《普贤行愿》。那时法王特别强调,早上一遍一遍地念《普贤行愿》,下午也一遍一遍地念《普贤行愿》,不断地修。上师这里说:比如在一天当中要念五十遍,在五十遍上做不到每一遍都圆满,因为自己的心还达不到,但是要看一看,下至于一遍上能不能以随文观义的方式念?


念很多遍是量,能否出现真实的发愿是它的关键。就像打拳有很多套路,练习的时候可能有一次会打得特别好,这就叫相契了。同样,我们初学的时候很多遍都是在圈外走,因为练习不纯熟,心还没有练到那个程度。但是由于量多,不断地真心去念,偶尔就会触到,也就是可能有一遍整个一连串念下去状态非常好,能够一句句地跟着随文观义。如果有这样一遍发生的话,就特别好了,真正发生大义了。上师的意思是,不是任何时都能触及到的话,看看能不能一遍触及到?


当然,这不是坐着干等就能触到,必须付出行动,要勤学苦练,多练才可能出来,不练是根本出不来的。所以,通过不断地修习,看看中间能不能出现下至一遍合上去的情况。愿文一出来的时候,自己的心非常清净地跟着愿文一次一次地起,这样就随文观了义。


为什么这个重要呢?因为其他方面没有击中要害,在缘起上就达不到甚深点。而普贤愿王的文句一出来,通过很多遍的努力,在这个当中忽然会出现整个一遍念下去随着文就能观义了,这时在缘起上就切中了要害。意思是愿一旦真心地出来,缘起就建立了,只要有一遍出来,就真正打开了缺口,在你心上就形成路线了。比如我们修净土,虽然天天都在念佛,但不一定每一次都有真信切愿,这个很难出。要达到质变需要很多的量,通过多年的积累,反复地努力,最后一下子真心起了愿,那就不得了了,你跟阿弥陀佛的缘起就接上了。


比如谈恋爱,有的人谈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谈不下来,因为心断定不了,承诺不了。经过多次的接触过程后,心里真正断定下来,这个点非常关键。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定了,此前始终犹豫不决,不入状态。像这样,反复念诵练习都是外围的事,是努力进趣的过程,关键要看有没有一遍真正出现了随文观义。也就是文句一出来,心就真正缘着这个义在忆念。这上面也有深浅各个层面。从最基本的来说,真心地按照文缘着义在心上刻下了,由于是真心的,缘起就是真实的了。


由于有了这个缘起,所以上师说到:
由此,我们生生世世会不分离。不知道谁先在菩提树下成佛,谁先成佛就转成他的眷属。我先成佛也好、后成佛也好,在成佛的时候,你们除了没有意乐外,凡是有意乐的人全部会转成我的初会眷属。


首先,我们生生世世不会分离,因为《普贤行愿》已经入心了。特别来说,就是指《普贤行愿》里常不离善知识、善友愿:“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像这样,以普贤的愿力,愿会一切善友,愿不离开,这就形成了生生世世不分离的缘起,关键就看自己的心有没有出来。


比如说“同生极乐国”,那就要看我们念这个愿文的时候,有没有真正起了往那边走的心。如果真正起了,那就有了同一个目标,这就决定成为西方眷属,决定尽未来际相伴不离。同样,随学《普贤行愿》的时候,就看我们有没有第一遍的随文观义,有了第一遍,后面陆陆续续会出来,最难的就是第一遍。而要出现第一遍,之前要下很多功夫,功夫到了就能敲开,敲开了以后,缘起就开通了。


所以上师接着说:不知道谁先在菩提树下成佛,谁先成佛,大家就转成他的眷属。大家都成了《普贤行愿》的行者,这就可以预断会一个一个相继成佛,只有一个成佛的结果,没有别的结果。这样谁先成佛,大家就转为他的眷属。


这也是普贤的行愿,而且我们缔结成一个大的联盟。普贤的愿里没有私我主义,特别要显示自己,“我一定要当老大”,不是这样的,它是很贤善的,没有什么大大小小,一切都随着善去做。所以,在这期间谁先成佛,我们都做他的眷属,谁第二个成佛,我们也都做他的眷属,就像这样轮流“坐庄”。法界是无我、无私的,没有什么个人主义,这上面的确没有了我,是一种大同,是“法界含灵共一家”的观念,大大小小可以随便。观音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可以退居当菩萨,实际是古佛身份,没有什么不可以。不但可以退居做补处菩萨,还可以退居做牛做马,什么都可以做。


像这样,上师说:我在某时候先成佛也好、后成佛也好,我成佛的时候,你们没有意乐就不说了,如果你们有意乐,全部会转成我的初会眷属。


“初会”就是第一会,指成佛的第一次法会里参与的眷属。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以行愿力驱使的缘故,必然会这样进行。《普贤行愿》里说到请转法 lun,或者一切佛成佛的时候都要一刹那到佛面前兴供养、请转法 lun,恭敬地右绕十圈、百圈等等。这都是出于贤善的心,到了极致的时候,以善的天性自然会这样做。他把一切善扩到了极致。


我们应当对此多想想,这就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从因从果衡量都是万善之王。你对善有意乐的话,它真正能满足你的心意,能一下子扩充你的心量,到达尽虚空遍法界,圆含圆摄万善的地步,世间任何教科书、道德书或者宗教学问里面根本说不到。是这样让你一次性有一种透彻法界的眼光,随分发起尽法界量的善的欲乐,这种开发的恩德是极其大的。如果不借助《普贤行愿品》,仅凭自己瞎摸索,是怎么想也想不出来的。再怎么想,也只是以分别心为圆心旋转的轨迹而已,怎么也想不到脱掉分别心、我执的状态是什么。


我们如果愿意跟着法王走,生生世世不分离的话,应当如此共行共修《普贤行愿》,汇成大的缘起力量,一致在菩提道上以最快速、最深广、最圆满的方式推进,而且以共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来迅速完成。这是我们真心愿意随学《普贤行愿》应当做的事。

过一段共修上亿普贤行愿时的大众,在我初转法 lun的时候,你们聚会后会成为法器。在那个所依身上不是得小乘的见道,应当是大乘初地以上得远尘离垢的法眼净。从此以后,我们在虚空界尽之间作有情的义利,这是无欺诳的。

这是上师进一步给我们印定。


凡是这一次参加普贤亿修大法会的人,都跟法王结了很深的缘。法王生生世世要行普贤行愿,这是他的大愿,他根本的愿力就是以文殊智成满普贤行,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他是善财童子,是《普贤行愿品》的第一当机者,他是在普贤菩萨的加被下,顿时就证得与普贤等、与诸佛等的境界,他要摄持无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来成满普贤行海。这都是上师累世愿力的特点。因此,我们要知道怎么随学法王,怎么跟法王走同一条路,那就是必须在心上一致,如果心上偏离了,即使面对面也如隔千里;心上一旦统一,即使相隔千里也是一路,不会分离。


上师已经说了,在我初转法 lun的时候,你们都会过来聚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法器。那时一转法 lun的时候,就会得到大乘一地以上远尘离垢的法眼净,不是得小乘见道。因为熏了《普贤行愿》,不是小乘的法器,每一天都以无上的愿王印持自己的心,一定要往最快速开发本性的方向走,不会拐到别的地方去。所以上师说:那个时候你们决定是法器,我一传法马上登地,得到的是大乘远尘离垢的法眼净。也就是得到清净的法眼,见到法界的真相,这是大乘见道以上的称呼。


一旦得到大乘远尘离垢的法眼净,将来就没有别的事了。登地以后现前了五种平等性,看别人和自己是一模一样的。给别人做事跟给自己做事一样,再没有以自我为主的心。已经证了法界平等性,不会执著自我的个体,对待一切跟对待自己一样,一切都是法界同胞,没有什么自他分别。
因此上师说:在大乘一地以后,做的唯一是利益众生的事。不利益众生还做什么?没别的事可做。直到虚空界尽之间,一切时都作有情的义利。那就不是现在庸俗的想法,缘着一个我,整天想着吃什么、穿什么、怎么得现世的名利,整天围着自我在转,只会以自我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对待任何事情都只有为自己得现世乐的想法。那时候已经去掉凡夫庸俗的我执,开拓出遍法界的胸襟,唯一为一切众生作利益,跟对待自己一样。这是没有欺诳的。


这不是说一个天大的大话,而是决定会这样实现。这就是我们齐心协力来修《普贤行愿》的结果,的确会使一切人都共同成佛,以行愿的力量消掉执著小我的心,扩展到圆遍法界的无边善心,这就叫普贤行海,由此终究会快速成佛。


这样建立了缘起以后,我们已经踏上了成佛的高速公路。重要的是你每一天要保持它,每一座要用它印持不要忘记。确立了愿以后,就知道心的车子要往哪一条路上走,之后就不断地往那儿走,不再改变方向。因此,日日时时都不要忘记用《普贤行愿》印持,不要忘记提起这个行愿,一天都不能忘,就像每天都不能不吃饭那样。就像行路的人时时不忘记看地图,完全按照地图指定的方向走,我们陷在生死迷梦中的人,时时都要想:我怎样还归法界?怎样圆满周遍地开发出普贤行海?这件事是心心念念不能忘的。因此,一切回向最终的总结句就是“为得普贤殊胜行”,它成为无上的回向,也是断定直趣无上果位的回向。

思考题

一、对《行愿品》的文句了解到什么程度才能发起愿?为此我们该怎么做?
二、一一思维《行愿品》的文句,做到心取到境后数数念修,力求达到随文观义而在心中建立普贤行愿。
三、心中建立好普贤行愿后的前景是怎样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以后不做重的大罪,一切善都要用心地做来行持。对往昔所造的罪心口不二地反悔,对于未来厌患、防护,有这么一个心的话,现在开普贤行愿大亿修和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共修的时候,跟这样的僧众一起共修,从今往后没有做严重罪恶的话,大多数决定受报的宿障都会得以清净的,我是这么想的。这是估计的,但不是上人法妄语。是这样的话,将成为欢喜和勇悍之处。

这是法王进一步告诉我们,这样共修《普贤行愿》,以大众和合修持的力量,会有非常大的推展速度,或者有极大的净障功能。所以上师说:已经修了《普贤行愿》,通过百遍、千遍等在自己心上刻定了以后,它就成了心中无法动摇的方向,此后愿轮会驱使着你的心一直在这条路上走。
这里关键是一开始要进入,其次是量上要达到。首先透过闻思通盘地了解,了解后没有怀疑就开始进入。进入之后有量上的要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为不再改变的事情了。此后,愿轮唯一往这个方向走,这样缘起就建立了。之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做普贤菩萨。这样的等流是非常殊胜的,《行愿品》后面也讲:“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这就是说,愿轮一旦制定好,而且已经发动,通过若干次的旋转后上了高速公路,此后就长驱直入,直接往最好的方向走。这就叫“善得胜寿命”、“善来人中生”,你就成了因位的普贤菩萨,再不会往别的地方走,它的等流已经形成,你会不断地这样运转,不久就成了普贤菩萨。

我们建立了行愿以后应该换一个面目。上师交待说:以后严重的罪不做,一切善都要特别用心地做,这样来行持。所谓“用心地做”,就是真心实意地,不是表面上做。既然立了普贤行愿,愿意随学诸佛菩萨,一点一滴的善行就都要特别用心。世法、佛法的根本就是善心,所以要特别用心地行善。

这里讲了两个方面:罪不要做,善要励力地提起。这样以它的等流性再配上《普贤行愿》的印持,终究会成为圆满的大善。这非常重要,我们每一天都要在心行上切实地运作,一切都是在善上达成结果的,不是在表面上做。这样的话,建立行愿之后就会变一个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换了相续以后,自己就励力地只做善法,用心地做。而且不要着急,任何一个善都要好好地做,这样发展下去,最终才会达到无上的善——普贤行海。


我们对于以往无知造下的各种罪——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十恶业、谤法罪等等,都要知道是由愚痴的力量造的,所以现在以心口不二的方式来追悔。“追”是反省,“悔”是认错。用自己的心往过去的方向追忆,这叫“追”。 不应当造了罪无所谓,放在那儿不管。就我们目前的水平来说,要用心地回想:我曾经造过什么罪,那时候多么愚痴,做得多么颠倒!这样有过一番反省和认识以后,就知道造罪完全是服毒的行为,只会毁坏自己。自性佛为什么颠倒了?它的根源在哪里?是怎么颠倒下去的?又造成了什么结果?要一路反省下来,这叫“追”。紧接着就会产生“悔”的心,也就是认错的心。


忏悔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在业果上得正见,二是在空性上得正见。有了这两个以后就能起追悔的心截断罪业。初学的时候应当先起业果正见,知道一切罪恶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那完全是毁坏自己。过去像狂人一样拼命吃毒,现在认识到错误以后,发心不再去做,才能截断恶的流,这叫“断相续心”。如果不经过一番反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心里、口里根本不认错的话,恶业的相续就没办法截断,最后苦的只是自己,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这个意思。非常大的我慢和愚痴两个合作的结果就是死不认错,这就没有悔改的机会,会使人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我们应当听从法王的教导,对过去所造的罪要以心口不二的方式来追悔。“心口不二”是针对“有口无心”来说的,我们追悔往往停留在有口无心上面,只是口头上说,心里没有真正忏悔,这样就不会断相续,也不可能破掉恶业。最关键的是心,心里产生非常大的后悔,认了错,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痛哭流涕,这是善根的萌发。感觉这样做下去的确会毁坏自己,为什么那么愚痴?心里有了猛利的触动以后就会发之于口,表现在身。口里会诚恳地陈述自己的过失,泪流满面,心里非常伤心、悔恨,然后在忏悔境前五体投地,恭敬、诚恳地忏悔。这些表现都是从心里出来的,所以上师说要以“心口无二”的方式来忏悔。


当然,如果能进一步了达空性,知道一切罪业的源头和性质,知道是由一念无明引起各种错乱积成了罪业,这样从根源上了知罪业本空就是最殊胜的净罪方便。但这很不容易,我们首先应该着重在前一种方式上。


然后,对于未来要有厌患和防护。我们的积习很严重,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刚刚忏悔,过后就忘。就像一个惯偷,今天被抓认了错,明天又去偷。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缺少很猛利的厌患和防护的缘故。所以,对未来的罪应当生很大的厌患心,一想到它的后果就非常害怕,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要有这样的厌患。“厌患”,就是很害怕过患,“防护”,就是小心翼翼地护自己的身口意。也就是有一种“不二过”的心,已经犯了过,以后不再犯了。
能这样防护的话,参加普贤行愿大亿修和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共修,由于和僧众一起共修的加持力,共同合作修法的力量,只要以后不做严重罪恶,多数决定受报的宿业障碍都能得以清净。上师是这么讲的。


这里说到三层因素:一、《普贤行愿》的念修有很大的法力;二、九本尊法有很大的法力;三、僧众和合修持的力量。前两个是法上的因素,第三个指共修的因素。这三个加被在心上,就能清净大多数决定受报的业,这以后自己应当很欢喜、很乐欲。


我们无数劫以来相续被染污得非常严重,就像一个人身上沾满了污秽一样。现在通过修持大法和共修力量的加被,就像洗了澡,过去非常难去掉的污秽,现在用强力的“洗涤剂”一下子就洗掉了。这样自己心里应当起大欢喜心,的确是极其难遇的机会。大法难遇、共修难遇,自己现在竟然遇到了,多劫难以除去的积习、各种身口的业障,如同倾盆雨淋在身上一样,通过共修很快能够清净,因此要特别欢喜地去做,而不是无动于衷,遇到这样的法门和共修,一点也不起欢喜心,没有一种明见大义的眼光。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普贤行愿大亿修。为什么它能净除大多数的宿障呢?这在经文里有直接指示。长行中说:“若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罪。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这里说的很清楚,以甚深的信心为前提,对于无上愿王特别用心地受持、读诵,下至书写一颂愿文,都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所有世间身心等的疾病、各种苦恼,乃至一个佛刹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恶业都能消除。这是非常惊人的结论。


以非常深的信心,下至于诚心诚意地书写本经的四句话,就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颂文也说:“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在一念中就能消灭极恶劣的五无间罪业。凭小乘等的忏悔法根本没办法除灭五无间罪,因为法力不够。但是有缘诵持普贤大愿王的话,在相应的一个刹那中就全部除灭了,可见法力之高深。


这就看出,我们现在的着眼点关键在于深信心。有了深信以后,写一偈、说一偈、读一偈都可以,最小量在长行里说是“一偈”,颂文里说是“一念”。在这个基础上,成百上千倍地增加它的数量,当然灭罪的功能更是不可思议。


我们看经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条件。很多人不看前面的条件,只说后面大的结果,但心差了是出不来结果的。这里关键是在“深信心”三个字上。上师的开示是一脉连贯下来的,不能断章取义。前面一再说了要辅导,了解普贤愿王大体的意思,懂了以后就要很用心地去做。最关键是心里明确以后,念的时候心要直接取到境,随文忆念义,看看能不能发起誓愿力。这些是最关键条件。


所以闻思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人认为不需要闻思,可以直接念,这是不行的。没有闻思,就像盲人根本看不到路一样。闻思的作用就是确定修法的路线,确定心上该怎么走,这是它的关键;闻思的结果是对此得了定解。“闻”就是听到了这条路线,“思”就是抉择断定了这条路线。用心通盘考虑抉择这条路线,直到对此确认无疑,这叫做引起了定解,这样闻思就得圆满的结果了。之后修是在定解上修,所修的没有别的,定解什么就修什么。很多人不认识这件事,颠倒次第,随着自己的习性随便乱做。闻思修是三世诸佛开示入法的一贯途径,任何处都必须以这三关来趣入修行,《普贤行愿》这么大的法更是不例外了。


不这样讲,很多人的理解就很肤浅或者很错乱。“深信心”三字一定要记住,这也来自于了解,进一步要达到胜解。“胜解”就是特别强的了解,已经达到量了,成了特别强大、坚定、没办法夺走的理解。以它作为真正的发动点、开发的因,所谓的乐欲、精进、全神贯注、一心趣入等自然会出来,这样就会有真正的至诚、用心。但现在人的诚敬心非常差,因为他在法上没有开发胜解,没有深信心,表现得就非常散漫懈怠、吊儿郎当,或者表现出各种现代奇异的行为。说句不好听的,内在就是一包草,什么也没有起。真正起了深信心,写一个四句偈都完全不同。


有深信心和没有信心相差百千万倍,就像真人和假人根本无法相比一样。同样是念诵,一个像在唱歌,像画里的人一样,没有内涵;一个是真心地念,从心里出来,力量就非常大,二者无法相比的。修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的心,法力高深的人只要一句话、一个念头就达成结果了。但很多人没有这个内涵,再多的加在一起也没用,无数个零加在一起还是零。这才知道,我们的着眼点是在深信心上。


由于愿是无上的,有极大的开发心性的力量、开发善的力量,所以有了信心又有善根,一触到愿王的时候就能疾速开张,一下子把过去的恶全部翻转了。它是万善的总集、一切行海的大总汇。过去无量劫来一直是恶的总集,各种颠倒、胡作非为的总集,形成了一个个罪障。凡是违背本性、真如的全是罪,大大小小、粗粗细细,一串串的颠倒见解、念头、思想、行为等等,这些一起就成了障,多次串习以后就成了很牢固的障碍。量发展大了,在境、意乐等上面增上了级别就成了很重的罪。所谓“五无间”,就是在境上对待佛、父母、阿罗汉、僧等等造了罪,以境缘非常重大的缘故,集的罪就很大。但无论哪种罪都是起于愚痴、没有智慧,偈颂里说“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真正对《普贤行愿》起了信心,它非常大的力量体现在,缘着经文一念,整个意境就展开了,心中的善就出来了。意境非常重要,唯一看安住什么意境来决定功德的大小。一念《普贤行愿》,就全部打开了意境,如果有深信心,无数的善就从这出来了,所以它的对治力非常强。在一瞬间或者说一种诚敬心之下,的确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心就能真正翻转过来。


过去造业的时候,心处在非常愚蒙的状态,颠倒而行,做的全是恶。现在愿王一来,心就往善上走,这时候不可思议的善就开出来了,能真正悔除过去的恶。念得好的时候,自己会痛哭流涕、汗毛直竖,内在的善会一下子触发,自己也不晓得这善从哪儿来,但念得相应时肯定出这样的相。如果做科学分析,那不知道要写多少报告,但这些没有太大意思,自己只要以深信心去念马上就有感受。心越诚念得就越好,本性跟称性的大法一合的时候,善根自然会流露。善根一动起来,就会一直住在诚敬心中。这就是法的加持,念其他的不一定有这效果。


像这样,要明确这是真实不虚的事。念完了以后看看自己身心的感受,会感觉轻松了,从各种障碍、病态、苦恼中脱出来了。但很多时候这种状态护持不住,不能一直保持,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信心很差,胜解的力量弱,所以还是要在源头上开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为什么强调作十法行?关键就在这里。整个经文宣说完毕以后,重点就在宣说十法行,再再劝我们要一门心思地趣入。经文在愿王的正体以后,最大的指示就是十法行的利益,这是劝导你趣入。意思是说,在这上面要拼命地干,百倍地精勤。十法行实际就是闻思修,不是别的。拼命干的原因是要达成它的量。首先闻思的时候要有无谬的质,准确无误地认识到每一句法义,一点一点去断定,不断地修习是增加量,这是质和量两方面并进。达到量的时候果利就出来了,经上说的增上果、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离系果都会出现。这就是实修的过程。

不要躺在床上幻想天上掉黄金,美事不会落在无心者身上,无心糊涂一世,糊弄自己一世也不过如此,好事只会落在有心人的身上。所以法王一再说了:你们要好好用心地去做。一再教导一定要用心,否则不会突然出现什么奇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事在人为,普贤行愿的大道要在自己心上开出来,开出来才算数、才学得精彩、才是好汉。其他口头上的说法不重要,形式上的东西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


现在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意境能不能相合到愿王本身?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胜解,发起甚深的信心。信心是万德的根源,信心一开,心中的莲花就开了。信心一开了,万善全部从这儿出来,功德海全部从这儿流出来,善根会猛利激发出来,会源源不断地开张。甚至身体的气脉都会开,整个人的状态都会调整,宿障很快会消。


经文上说的真实不虚,我们身上的病都是由造业来的。现在有很多伦理病、心理病,都是胡作非为、造恶来的,不能归咎于别的。也就是心上犯了错,颠倒而为,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己,拼命竞争、夺取、显耀,想得名得利,心里有各种骄狂、谄曲、不诚实等等,伦理上有各方面的颠倒等等,很多问题都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造成的。心里不干净,对上不恭,对下不慈,违逆本性来做,这样背道而驰就是自作孽,必定自食苦果。动一次恶心,脉就纠缠一次,就闭住了,气全部乱了,之后身心就不好了。恶心一旦串连成性就形成了坚固的病。比如心里有消化不了的事,导致胃也出问题。像这样,每种不良心态都对应身体的一种病,凡是造恶、放纵烦恼就会出问题,从中出现各种身心的病、各种苦恼。


这时候只有普贤行愿能救你,必须醒悟过来重新做人,按照行愿王一条一条真心地生信心、生乐欲,特别希求做一个好人,发出无数的善来。这样,对一切礼敬,对一切尊贵的境乃至众生兴供养,或者修随喜、修忏悔、修称赞等等,这些都是善。后面颂文里的愿也是一路行善。这些善一旦入心,真正随着发愿,心就开始转。缘起上一转,身体、气、脉等等都会转。


这首先必须有见解,前面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去修就有很大功效。念的时候文句一出来,就缘着它的义不断地起善心、发善根,这时候就在转了。而且整个意境非常广大,能一下子拓开我们狭隘的心胸,化解掉一切恶、一切业障魔头的自我偏执。《普贤行愿》很善巧,一上来就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这样就没有可以著的一个点了,顿时会忘掉私我、很恶劣的心态。这样才转得掉身心的病,化得掉苦恼,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范围里面基本粒子数那么多的恶业都能消除。也就是说,整个大太空里悬浮了多少基本粒子,就有那么多数目的一切恶业(这是无量无数的,世界上所有最高级的计算机联合起来,也算不清整个太空里悬浮的粒子数),这些都能够顿时全部消除。可见,整个大缘起的力量打的是“法界拳”,不光是扭转乾坤,乾坤只是代表天地,而行愿力完全是在自己心海当中转,这是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的方式来翻转。它周遍、广大、无尽、圆满,一切万善全部在这里,而且是以含裹十方三世一切境,圆遍的方式来开展,所以顿时间就能翻转。


这些需要深明法义才能进入修持,不是糊里糊涂的状态。当然,对法有甚深的信心去做就有极大的灭罪功能。所谓“深信心”也有两种,一种是仰信,一种是胜解信。仰信就是理上不怎么明白、不怎么透,但相信这是普贤菩萨说的、是佛说的,所有绝对没错。虽然不懂,但能够相信到底。这样他的诚敬起来的时候心也很深,再去念、去作十法行,功能也大得很。之前讲对治熟溜病的时候也强调过,修法的时候一定要有内核,不要变成没有心,只是外在随口溜。


在这之上最好的是胜解信。以智慧力对于愿文各方面的内涵都能确定,心里完全踏实,毫无疑虑,这时出来的力量就非常大。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比如鸠摩罗什很小的时候举寺院里的鼎,当他毫无怀疑的时候,那么小的孩子就能把很重的巨鼎一下子举起来,但他一动念头:我这么小怎么能举得起?马上就不行了。可见,信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有了高度信念时,发出的力量是非常猛的,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


我们现在首先要在胜解上加深,这样起了很深的信心,毫不怀疑后,就能直接从心里发出很大的力量。如果还有犹豫,想做又不想做,有各种轻忽、懈怠等的状况,心力是散的,那就不能算数。就像过去古人画符,一念不动的时候画出来就灵,一动念头画的就不灵了。


就当今时代来说,知识分子学佛最好是解行并重,否则难以解决问题。先要得到很深的解,把心里的各种复杂想法全部消掉,逐层地破除各种怀疑、不理解、困惑等等。这样破完后,有了全分的信心,这时涌出来的力量就不可思议了。先前意识深层里潜伏了很多障碍的因素,只是自己不知道,里面有今生熏下的很多观念,这些都跟普贤行愿抵触。包括观念上的执著障碍和习性上的


执著障碍,首先要化掉观念上的障碍,习性上的障碍再来。


观念上的障碍完全是熏颠倒法导致的,它在里面结成一块一块的肿瘤,你不把它破掉,这些隐形的障碍就会阻止力量的发挥,首先要得胜解就是这个道理。真正把它破掉以后,心就特别干净。这时候没有了障碍,信心就能够从很深的地方发出来,这叫“深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源头。有了它再来对于无上愿王受持、读诵、书写等等,下到一颂的量,就能快速除灭五无间罪、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


以上是针对当代知识化很深、很重的人说的。在此之前,比如二十年前的藏地,人心纯朴,没这么复杂,这样他就来得快、直接。但是今天的人必须经过一个过度,不完成这个过度,力量就发不出来。今天普遍修法难,问题就出在里面熏了很多东西,这些干扰因素不拔除的话,必然造成内在很大的障碍。因此,先要在里面做解除,当里面完全通了,化解掉了各种观念的执著,开启了慧眼以后,就会逐渐结成胜解。这必须花很多的功夫,但要知道,不这么走就更加困难,所以,一旦知道了这条路线就应当及时地趣入。


对于这样的无上愿王,我们首先要进行讲闻。这是开通渠道的首要关键,不经过这一层始终都在外围转,无从深入。这一层转好了,出现了深信心,之后再来整治相续。观念一旦完成,彻底心悦诚服,再没什么想的,之后就变成相续的转换了。也就是把里面的整个系统全部换掉,换成普贤行愿,以普贤行愿武装自己的身心,来设定内涵。


之后,在一切时处就以普贤行愿为内在的指挥系统,由它驱使身心往规定的方向走,这才叫做一切时行愿引导向前。所有行为都是以愿推动而行进的,所以愿称为“轮”,所有善根都要以愿印持来决定它的方向,因此这不是小事,意味着我们的生命要进行全盘的转变,要把过去的颠倒系统全部消掉,把最好的系统安装上去,而这个系统是普贤菩萨给我们安立的。它直接趣向无上果位,是一种最好、最圆满、最周遍、无以复加的系统。憨山大师也赞叹说:这是以称法界心、极法界量来进行的。


它能一次性让你猛然醒来,所以称它为“顿”,也就是偈颂里说的:“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过去的行为全是在愚痴颠倒、迷失了自性普贤以后做出来的,就像入了梦变成疯狂者,做各种错事,受各种苦一样,但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发起普贤行愿就是猛然间醒过来了,有大善根的人从此之后就唯一以这个来印定自己的心。转得快不快全看个人的根器,但就法来说的确是圆顿的。从文字章句上处处能看得到,为什么叫“一念一切悉皆圆”?为什么说“不久当成普贤菩萨”?为什么说很快就成佛?为什么说在一念间除灭五无间罪?为什么说一念间超过三个无数合起来的极大供养福德?为什么在一颂的法行里能够除灭佛刹极微尘数的罪业?这些再再显示出它的圆顿。


基于这样的法力,加上清净僧众和合共修的力量,以彼此的增上影响,就能非常快速地如火炽燃般灭掉心续中大多数的宿业。因此上师说:这不是说上人法妄语。我们要理智地看到法的原理、作用,它是如何在身心上进行,缘起上如何转换等等。这样我们会确认到的确有这样的速效。既然遇到了,那就要起欢喜心,然后勇悍地进行。


我们遇到法的时候关键要看心态,没有欢喜、勇悍的话,再大的法也没用。所以,大家不能像过去一样无精打采,听到这个好像非常麻木,根本不想趣向,连一念殷重把持的心都没有,非常缺乏认识和信心,应当是每一次讲了《普贤行愿》就立即进行。讲《道次第》时也说:“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听闻以后要随着法转,修它的心要,这样凭少少的力量就能出离生死城,解脱一切罪障、苦厄。如果法和心还是两个,那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应当如获至宝般起欢喜心,特别用心地把它安置在内心里。这样学《普贤行愿》的确会成就大义。


为什么一再这样强调?这实在是普遍适合天下一切人修持的大法。我想这样说不会有什么过分、不适合和耽误大家前程的地方,反而是非常妥当、非常殊胜,因此一再强调。


以下法王进一步以自身的事例来说明,为什么这不是大妄语,而是的确有这样的情况。这是按照玛尼la ma班玛斯德的印定来类推的。

我也是以前,玛尼la ma班玛斯德两次说了“以往的罪堕得以清净”而作了授记。一次授记是在丹津那个地方,开玛尼法会,他对色达人讲玛尼时说:“今天以前的一切罪堕是清净了,以后要很用心。”还有一次,我去江玛佛学院时仔细考虑过,我想:“那次以后虽然说罪没造罪没造,但已经造了很多罪。”然后,再到玛尼la ma面前去求授记的时候,他老那时也说:“以前的一切罪堕得到清净了。”是这样说过的。所以,一切世的罪堕全部清净的话,这一世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法王很小时候的事情,当时玛尼la ma(玛尼la ma班玛斯德由十三位伏藏大师异口同声授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真实化身)作了两次授记,就是很确定地断言。


一次授记是在我们喇荣附近的丹津神山,他开玛尼法会,专门念六字大明咒,当时他对色达人讲:由于这次共修玛尼的缘故,今天以前的一切罪障已经清净了,从此以后要特别用心。就是说因为共修的力量使得心中的罪障清净了,往后要特别小心翼翼地护持好相续。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叫做用心、小心、当心,不再犯过失。这就可以告别以往了。


这里说的“要很用心”,就是在断恶行善上用心。知道过去种种犹如昨日死,都处在愚痴颠倒里,以后要做一个好的,事事都做好的。这样在行善上,意乐和行为都特别用心,或者说处处以三殊胜摄持,每一个环节都做圆满,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心力去做,特别地认真、殷重。读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就很明白他精诚改过时的心态,以前都是浮浮泛泛,或者只是图虚名,做给别人看。后来知道真正的善要从心里做后,每一次都力求让善圆满,尽量地防止不造恶,这时候就有了所谓的特别地小心。后来他的确翻转了自己的命运。


第二次是法王少年时期去江玛佛学院的时候,他仔细考虑过,想到那次玛尼la ma说了以后,自己虽然也是讲:“没造罪,没造罪”,但实际已经造了很多罪,这样想了后再到玛尼la ma那边求授记。那时候玛尼la ma也是说:以前的一切罪障得以清净了。是这样讲过。


这两次授记都是肯定,以修持的力量的确能够净除一切罪障。所以,一切世的罪障全部清净了的话,在这一生短短的时间里,只要自己很争气,能很用心地护相续,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不争气,还是很颠倒的话,那还会惹出新的问题。


所以每个人都要洁身自好,在修证的问题上不能马虎,要把修行看得比生命更重。其他的像是小车怎么保养,擦得干干净净,屋子怎么装修,显得富丽堂皇等等,全是无意义的琐事,只是贪著世间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护自己的心。外在的财富不足为贵,要以德来润身,时时以品德、善法来庄严自身,其他都不重要。


我们要让自己内心清净,时时保持自心的纯洁,这是最重要的。这样,由于心地干净的缘故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只是在外面做,内在腔子里全是罪业,有各种邪思妄想,见不得人的心思、恶念、行为等等,那临终时就非常可怕了,满心都是黑的,都是邪恶种子,是生不到善趣的。
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前程,已经得受了《普贤行愿》的法以后,应该知道自己生命的方向,已经洗除掉过去的宿业,就再不能胡乱做了。比如过去有个女人,她有一次犯了淫,但那时她不知道,当她知道、悔除了以后就不再犯了,不然就没办法了结,会进一步染污身心。就像这样,我们要保持自己的一份纯洁。


普贤行愿是万善的庄严,所谓庄严自身,无非是以普贤行愿来开发善根。从此以后应该成为一个万善庄严的人,这样的话的确会速成普贤菩萨。

未来的情况以我本人来说,现在有普贤行愿大亿修和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法会的时候,跟这样的僧众一起共修,善根回向得了的话,以前的罪堕是会清净的。在剩下的五六年里,对于罪应当会很小心,所以罪堕是会得以清净的。所以,大家都要修欢喜、修勇悍。对于我说的,不要想:“他什么话不说呢?”而要想:“现在真的是我们有良缘的时候!”

上师说:未来的情况以自己为例来说,参加了普贤大亿修,自在九本尊十万持明大法会,跟这么庞大的僧众共修,这个善根能够回向得成功的话,的确有很大的对治力,像原子弹的核爆破一样,清净得了以往的宿罪。上师又说:我已经很老了,差不多还剩下五六年,这样对于罪我应该会很小心地对待,所以我的罪堕应该是得以清净的。这也是教诫我们,在往后不多的人生里面应当好好地对待。这以后,大家应当修欢喜、修乐欲。


我们要对此生欢喜心,遇到了这样殊胜的法、这样的良机、能够真正往菩提方向进趣的道路,应该非常欢喜。日日觉得:我现在按照普贤行愿来生活了,从今往后,我一切时处都要为了完成普贤行愿而努力地行善、修法,念念不离开它。直到尽未来际之间,一切时都这样不断地成满一个一个的普贤行,最终会出现圆满、周遍的量。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前程,知道自己的道路。我们已经找到道路,所以应该欢喜。就好比迷路的人终于见到了大道,它非常宽阔、广大,有无限的前程,最后会出现最大的圆满。又好像穷人找到了宝藏那样。像这样,我们的心本来是自性普贤,里面有无数善,但是现在被无明愚痴封住了,而今天知道了开发的方法,自己当然应该非常欢喜,每天就按照它来开发。


而且要生乐欲心,知道它出现的利益实在太大了。就像商人找到了最大的致富捷径,一次性能够胜过过去无数亿年辛苦经营的成果,当然他非常有乐欲,会一心去做这笔生意,会去投资、运营。同样,我们已经找到了极大量扩充功德的途径,每一次修善根后都拿它来印持,这是无尽增长善根的殊胜,也就是三殊胜最后的结行回向殊胜。


懂了这以后,才知道为什么三殊胜里以随普贤愿王祈愿作为方便。它的确是大法,是尽法界圆满周遍的操作法,而不是小法,小法太慢,要等到哪一年?用这个大法的印一盖,盖在你的善根上,这样它顿时就无数倍地增长了,所以说它无尽增长。一定要悟到这里面的缘起。


这样从最起码来说,普贤行愿在所有修法里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回向印持的殊胜全部靠它。因此,我们每做一笔“生意”,也就是每修了一个善根以后,都要非常有智慧地拿普贤行愿印一下它,心里按这样随文观义而祈愿以后,善根就被印成无尽广大的量度了。而且决定按照普贤行愿印定的方向发展,不会往别的地方发展,因为一切都是由心决定缘起的缘故。


缘起上最大、最圆满的量就是普贤行愿,它成为深证法界,能够出现如来不可思议功德的最圆满因。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这样就会非常欢喜、乐欲,一切方面都以普贤大共修的方式全面地翻转过来,而且缘起上成了以无法测度的方式在进行。我们只能用有限的语言说它周遍、圆满、无尽等等,实际它就是法界大全,这是在分别心能缘的章句里极其特殊不可思议的。


我们作为凡夫,要缘着《普贤行愿》的章句才能全面开通,离开了愿文章句,光凭自己是不行的。也就是要缘着《普贤行愿》作十法行,心不能离开它。就像要遨游太空的人不能离开航天飞机,否则凭双脚根本不能飞往太空,所以时时要把握住航天飞机,这样很快就能旋绕地球多少圈,到达很远的太空领域。同样,我们不能离开普贤行愿的法界飞船,进入到它的机舱以后,按照整个愿王的程序去运作,顿时就能让你的分别心开始同分地游行法界。


又像开发宝藏的人不能离开开发器,一按它的开关,地球上的所有宝藏一时顿现;不按的时候,宝藏就被很深的坚固地层覆盖住,打不开。同样,普贤行愿就像开发内心无量功德宝藏的开关。我们按照它的操作系统去做,一下子就开动了开发万善的机关。


这样,随着愿文忆念义的时候,心中的万善就开始开发,方方面面的善都随着这样作意不断地从心里出来。比如从礼敬、称赞、供养等等一路下来,每次一开的时候就是遍十方三世,入一切刹、一切境来兴起礼敬、称赞等的善。或者随喜的时候,是对法界里的一切五类善根一时间全部随喜。我们看,这是不是大开关?没触动这个开关的时候,心一直封闭在很小的范围里,一点点善都起不来;而一触到它心就打开了,无量无边的善自然就出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依靠它来开发万善,不能离开。这也看出,凡夫位的时候离不开教法,必须一直缘着法来开启内心的善根。


像这样,我们应当如是地修欢喜、修乐欲。经过普贤行愿的转换以后,自心的状况已经变了,然后就要善自为之,好好地对待往后还有的几年、几十年。已经忏悔,发了行愿以后,就再不能往颠倒的方向走,一直要爱惜自己的心,护持自己的心,这才是真正的洁身自好。


我们这一生没有多长时间,之后就直接归入极乐净土,往后就只进不退,再不会出问题了。现在只剩这么几年、几十年的路,大家要好好地做。做好了一定会生入净土,永生永世的大患难就全部解决了,到了净土会不断地开发本性,直到圆成普贤果位为止。
这是上师讲《普贤行愿》最后对大众总的付嘱。


由于《普贤行愿》的力量、僧众共修的力量、自在九本尊共修的力量,能使我们心中的一切罪堕得以清净,从此以后,自己的相续就换成了普贤行愿运转的相续。这就非常吉祥,以后就彻底变了一个人,的确像《行愿品》说的:“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因此,我们应当修欢喜、修乐欲,对于《普贤行愿》加强胜解,有一心渴仰的心。这样日日保持,不断地发愿,就入了普贤行的轨道了。


上师说:你对我说的,不要想:他什么话不说呢?应当想:上师是伟大的上师,他百分之百地观察因缘,不是心里随便想而说的,的确是往昔多生累世的因缘成熟才有今天这样的时机。这是上师教我们,在遇到这样的良缘时一定要有百倍珍惜的心,要有特别庆幸的心、难遭难遇的心。接着自己要好好地学、好好地看、好好地修。每一座法、每一次善根都好好地用《普贤行愿》来印持。今生好好发愿回向西方,以往生来迅速完成普贤行海。


这就是真实的良缘。一方面,上师、弟子、法等的善缘在此时此刻真正圆满现前了;另一方面这是怀业大道场,能摄集如海般的善而同入普贤愿海,同归西方,的确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因此,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样的良缘,而珍惜就体现在学了以后,每天每时都不忘记普贤行愿。

思考题

一、共修普贤行愿能清净宿障的前提是什么?反省自己能做到吗?做不到的话,如何弥补?
二、共修清净了罪业后应当怎样做?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