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最殊胜的成就,即是烦恼减弱

最殊胜的成就,即是烦恼减弱


显密万法目的都是「调伏心续」

当我们谈到正法时,都会听到有所谓「三乘」、「显密」的很多分类,虽然有这么多的类别,本质上都是佛陀开示的正法。当一个行者要开始实修、勤修正法时,要具备的一个重点,就是要让这些法真正能「降伏自心」。

要让这些法能够成为烦恼的对治,让粗糙散乱的心得到平静调柔。因此可以说,显、密各种教法,无一不是平伏自心的方式,大乘小乘的开示亦复如是,一切的法门都是修心、调伏自心的口诀和方法。

若说「一切法门都是对治烦恼、降伏自心的方法」,我们可能会疑惑说,既然万法本质相同,为何还要分大乘、小乘、三乘等显密分别?如此众多的修心法门,都是因应弟子们不同心性的次第和成熟情况而产生的,因为每人修心的进展不同,需要的口诀法门也不同,因此每种方法都应该要去学习,不可轻忽,任何佛法开示的方法都是我们修心的教法,都应该依止。

不然有人会想说“我是大乘行者、某些教法是属于小乘、共同乘的修持,因此我不需要”等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共同乘中的「转心四思维」,的确若从大乘角度看来时,像是小乘法门、是下士道修持,但从一般人、世间人的修持来看时,这就是大乘法门,且是无上珍贵法门。因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法,因此不能轻忽、舍弃任何教法。

「修行」就是「修心」,要让「心」进步,就像身体会随年岁而发育成熟,不然身体日益衰老,但心仍停在幼稚阶段,这是不行的,身心要能与时俱进,最终得到圆满。

最殊胜的成就,是「烦恼减弱」

修持佛法的目的,就是「降伏自心」,噶当派教言开示说:“最殊胜的成就,就是烦恼减弱。”我们一般听到「成就」时,就想到得到共同或不共、殊胜的成就,例如不共成就是金刚持果位,或共同的成就,如同「神足通」,也就是三个月要走的路程,因为具备神通,一天内就能到达等等的共同成就。

然而,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向外去得到什么神通;修行的目的,是降伏烦恼,调伏自心,如果符合这样的目的,而得到了成就,那是值得开心的,但如果不符合这样的目的,就算得到了某些成就,也不值得去重视。

因此,真正的成就,就是烦恼减弱,当你发现修持后烦恼减弱,就已经得到了成就,就应当感到满足、欢喜。相对的,若是烦恼愈来愈增长,即使此时得到了有的没的大小成就,都无益处,这些都不是一个佛法修行者需要的成就。

佛法的目的就是要降伏自心、让烦恼减少。若你已经做到这一句「真正的成就,是烦恼减弱」,就应该感到开心,因为你已经达到修持佛法的目的。

选自2014大宝法王噶玛巴春季课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真正的修行人,干什么活都不会觉得累,积福消业吗!打扫卫生的时候是抹业障,擦烦恼。不干净是你的心,心不干净才是真不干净,你把不干净的心弄干净了,这就是修行。你看你现在,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自己搞得脏兮兮的,一百个人看见,一百个人伤心,哪有这样的学佛人?哪有这样的修行者?像傻子一样,胡里胡涂地学,什么时候能解脱,什么时候能成佛?所有的三界众生包括天人、天王和梵轮王都赞叹、恭敬、供养佛菩萨。我们不是在学佛吗?可是你连周围几个人的赞叹和恭敬都没有得到。

  你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知道生死的来源与去处。把这些道理弄明白,这叫学佛修行。“明心见性”说起来很神,实际上没有什么可神的。什么叫明心见性?实实在在地说,就是让你找到你自己。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你自己,没有弄明白自己的心到底在哪里,总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过日子,难道这还不愚痴吗?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道理,但由于他没有腿,所以不会有什么成就,所谓的理想不过是空想而已,懂得一点道理也不过是说食数宝。

  还有一种人有腿没有眼睛。尽管他的腿很健康,一天能走很多路,由于他没有眼睛,不过是盲闯而已,毫无方向地在那里走。也许走来走去,仍在原地方,根本没有挪窝。这种人,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因为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在佛教里边,有眼睛没有腿,比喻有理论没有实践。这种人往往把佛法的道理讲得一套又一套,修行的理路也懂得一点,但就是不肯去做,或者想做又下不了决心。这种人虽然能说,但由于不能行,所以他永远也不能到达目的地,永远只能停留在替人数珍宝的阶段。

  有腿没有眼睛,比喻对佛法的道理、修行的要领并不十分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跟着人从形式上去念经拜佛。这种人修行只不过是盲修瞎炼而已。盲修瞎炼是不能够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修,修行的路途当中有哪些问题,他并不了解。

  从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这些业习使我们只要遇到一点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分别、妄想和不平等的心,我们根本就不能做自己的主。所以,我们要在每一个境界到来的时候,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觉照能力,磨练自己。这就叫“历境验心”——在一切所缘的境界上来考验自己的心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光明自在,是不是能够解脱。在事修上,如果我们能够把“当面关”一一打得破,在一切所缘的境界上不起好丑是非之心,不起好恶之心,那就说明我们在事修上有了一定的工夫。

  事修离不开理悟的指导,反过来,事修的积累又能增进我们的理悟,两者互相增进,到了最后,我们就能够从解悟跃进到证悟。证悟和解悟有什么不同呢?解悟等于是看地图,看旅游指南;证悟就是我们根据地图或旅游指南亲自去走了一番,对于所经历的境界,一切都了如指掌,不会再有迷惑。修行的要求和目的,就是要“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解行并重,由解入行,最后入证。平常我们总在说如何修、如何学,真正到了节骨眼上,却不能主宰自己,往往为当下的烦恼所转,这说明我们在事修上下的工夫还不够,还没有达到证悟。

  只说不修,就等于到佛门中白走一遭,一无所得,那是很可惜的。好比一个人到了宝所,却不识宝,空手而归,那不是浪费时间吗?对出家人而言,只说不修不但是空手而归,而且还要袈裟下失却人身,那更是非常可惜、非常悲惨的事情!所以我一再要求,每个人一定要发起痛念生死的心。怎样才叫做“痛念”呢?就是“大事未明,如丧考妣”——生死这件大事没有弄明白,就好象死了父母一样悲哀!要发这样的痛念生死心是很不容易的。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你却说这三界还是挺好玩的!出离心发不起来,修行也就自然谈不上。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生的痛苦,认识到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认识到生死烦恼时时刻刻在逼恼着我们,你才有可能真正地发起出离心,你才肯真正地用功修行。

  一个修行人真的很忙,他顾不得别人对自己怎么样,毁谤呀、赞叹呀、或者外缘上制造障碍等等,他都无所谓。他主要是看护好自己的这颗心,不能让它有一念的偏离。当然如果有很好的外缘来帮助我们降伏这颗心,我们也应该好好地接受。降伏自心的过程,只有依靠自己去做,别人只能外缘上给予一些引导、开示。或者谈一谈他的体会。每个人的根性不同,你可以选择与自己相应的方法,来让心住在正念当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训练能生惭愧心。也许我第一念错了,但第二念马上要能纠正过来,绝对不让它重缘思觉,继续错下去的。如果你不用上心,即使你在念佛修行,也根本没有在用功。因为你只是随着别人在念佛,你没有真正地把这句佛从口里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然后让心念在这句佛号中。不管外面的境界如何,不会影响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要这样的应用,虽然身在动中,但是我的心要保持正念,不能让它动。从早到晚,一定要让心住在正念当中,不要浪费每一个心念。念念不空过,念念成佛道。

  诸位!修行是修什么?这个不好修,那个不好修,修一辈子只有徒增烦恼。有人说:“我业障很重。”你问问他,什么是业障?他也说不出来。罪业很重,什么是罪业,他也搞不清楚!《地藏经》上讲得清楚,“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罪业是什么?罪业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打妄想。由此可知,学佛人他学什么东西?就是把妄想去掉而已。妄想去掉,心就定,心就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学佛到底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这个一定要搞清楚!绝对不是我念了多少部经、念了多少部论,我也会写、我也会讲,那没有用处的,那些世间人都会!把佛法当作世间一种学问去研究,他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学佛是要搞戒定慧,佛学是搞世智辩聪。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