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为什么要像对待佛一样,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呢?这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抉择好随顺妙行的理趣(“理趣”,指道理的趣向处,通常也叫“理路”),这样正见一起来,行为就非常干脆,就会做得很彻底。要知道,开知见相当重要。一旦开了见解,就像开了眼睛一样,就能看清道路,知道该怎么走,立愿、起行等都会自然发展出来。否则见解没开,心里总是有困惑、犹豫、怀疑等等,以这些心态,就没办法猛利地发心立愿,更不会坚定地行持。

我们总是认为,对于功德圆满的佛当然应该恭敬承事,但众生卑贱下劣、愚痴蒙昧、行为颠倒,有各种烦恼、恶业等等,为什么要像对待佛一样尊重供养他们呢?我们现在因为没有平等心,所以做不到随顺妙行。一旦把它的道理抉择清楚,那观念上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这以后,对于修菩提心,视众生为如意宝,时时利益众生等也就不难做到。比如阿底峡尊者即使见到一条狗,也会说:“这就是我的母亲。”他是真正以慈悲心对待一切的。或者像《法华经》里讲的,常不轻菩萨见到四众中的任何一个人时,都会礼拜赞叹说:“我深深地恭敬你们,不敢轻慢,你们都当作佛。”

那么,为什么要像恭敬佛一样对待众生呢?这就要知道:如果能随顺众生,那就是在随顺供养诸佛;如果尊重承事众生,就是在尊重承事如来;让众生生欢喜,就是让一切如来欢喜。

我们在这上要有一个观念的转变。要体会到佛的心。诸佛视众生如独子,如果我们对每个众生都好,都能以平等心作饶益,那佛就最欢喜了。我们原来也讲过,就像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一个只知道索取,只考虑自己;另一个每天都顺着父亲的心去做事,那当然父亲喜欢他。父亲代表诸佛,如果我们一心随顺众生去作饶益,那就随顺了诸佛,合到了佛的心。又比如一个母亲有很多孩子,我们能随分地帮助这些兄弟姐妹们,就是在真正随顺母亲的心,就是对母亲的大供养,也是在作尊重承事,能真正让母亲生欢喜。

所以,我们要着重在自心上体会:我怎么来随顺佛的心?那就要随顺众生,去利益他。这才符合佛心。心和心相符了,才叫做供养,叫做承事。如果只懂得表面上做一些供养等,没有更深远的眼光,认为我只恭敬佛就可以,对众生不屑一顾,轻视嫌弃,那就没有合到佛的心,也就无法令佛欢喜。

我们现在要通过抉择观察,把这个道理想透彻,之后发愿就很容易。把它的理趣看明白,见解上就毫无疑惑,就像眼睛开了以后,看到一条笔直的路,而且知道走的方向完全正确,一直会达到最圆满的地步,那必然会毫无疑惑地直接踏上去。迟迟不肯前进,不能趣入,就是因为见解没开,看不清道路。

其实,佛法里要求做的任何事都是自利利他的,没有丝毫过患,而且处处都有极好的受用。学了以后会越来越欢喜自在,做什么事都很开通,会越来越简单。比如这里讲的随顺,真能发心利他,实际就是利益自己。心开得越大,自己得的利益就越大。相反,心不开通,封闭、狭小,执著很重等等,就会有各种错误的计较、判断,这样想法有错误,行为上就不敢放。或者即使做了一些,也很难真正得利益,有时候还会出现负面效果。

所以,学法一定要先打开正见的眼目,有了智慧,心里能融通,行为上就没有障碍,就会进展得很快。现在关键要看到,利他就是自利;不利他就封闭了自心,反而是在害自己。一旦发起了普贤行愿,心往这上去转,再再地串习,成为每天的功课,这样不断地加深它的等流力量,心量越开越大,那将来修大法就没什么障碍,会很容易。如果一直局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把心量限制住,自己的量小了,跟大法就不相合,也就修不上去。这两者有很密切的关系。

懂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天天就要这么练习,一旦串习娴熟,就按这种方式来起心,那就不会落在局限、偏小、自私等的状况中。这样十大愿王一愿一愿地作意下来,一旦熟悉了,以后礼敬、供养、忏悔、回向等等都按这么来做。这样一来,由于它的量是圆满、周遍、无尽、广大的,你按这么来修,一发心也都是以全法界为所观境,那么心就能发得很彻底,全身的脉都会开张,整个人的气象就不同。由于这个原因,“一念一切悉皆圆”,后面讲的五种果等都会出现。

下面的经文讲了“以大悲心随顺众生即是供养如来”的道理。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总的来说,由于符合如来心的缘故,随顺众生就是供养诸佛。为了在这一点上开出见解,就要知道如来以什么为体?他是怎么成道的?我们怎么做才是对佛的真实供养?

诸佛如来都以大悲心为体,我们随顺了佛心才成为真实供养。比如儿子跟父亲是同一个种姓,父亲怎么做,儿子也那么去做,这才体贴了父亲的心,才成为真供养。懂了这一点后,就会心甘情愿去利益众生,会非常欢喜,不会认为只是给众生做服务,没得到供养佛的机会很吃亏。只要符合佛的心,就是无上供养。

意思是说,诸佛过去都是因众生而发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再因菩提心成就等正觉,所以是以大悲心为体性而成佛的。我们也按这样去做,念念利益众生来长养菩提花果,就合乎了菩提道的法则,合乎诸佛如来一贯行持的道路。这样心和心随顺符合,就叫做供养。否则心背离了,不随顺诸佛的心意,彼此的气氛不相合,那无论外在做了多少,也不成为真实供养。而且我们去利益众生,十方诸佛就都会来加持。这也符合自身的佛性,佛性就会得以开发,会不断地长养菩提花果。以悲为方便,就能得到智慧。其中的道理十分微妙。

以譬喻来说,就像在一片沙漠中有一棵大树王,如果它的根得到了水,那枝叶花果都会生长繁茂。如果根没得到水,枝叶花果也就发不出来。“大树王”,是指我们的正等觉佛性,它需要借助方便才能开发,没有方便就怎么也开不出来。所谓的方便就是利他。如果不去利他,心就被封闭了,就处在一片荒漠当中,没有大悲心来滋润,那些功德的枝叶花果就都出不来。而众生就好比树根,大悲饶益就是以水浇灌,水一浇灌,本有的枝叶花果就会开放,繁花硕果,无量无数。

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该怎么做。不懂的时候,总是以偏狭的想法自作主张,自定行为章程,以为要这样做才能占便宜得利益。岂不知这些由无始积习形成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是在错觉中做出错误判断,以为这么做能得利益、得保护、对我最好等等,其实都不合乎正理,都是非理的想法。到最后才发现事与愿违,跟当初预想的结果截然相反。以为能利益自己,其实是自我损害;以为对自己有损,实际反而得利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前面一再说了,二我执是障碍自心妙用现前的根本。以它的力量,就使人一直在妄想的小圈子里打转,发出来的都是错误的心念、行为,得到的只是由错乱心变出来的果报,没有丝毫实义。我们看清它的伎俩后,就要把它从心里清除出去,让普贤的力量显发出来,这样才会出现光明、平等的妙行。稍微有一点善根就能体会到这完全契合本性,跟前者截然不同。不必说其他,完整地念一遍《普贤行愿》,见到它是这么广大圆满,周遍无尽,超过一切世间的量,就会发现这里指示了一条回归本性的最直接的路,是真正能开发心性无边妙力的路。

这样领会后,就会以极大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普贤妙行当中。这就看出,以一种观念上的猛醒,一种智慧的开发,就使得他行为的张力变得无限无边,在任何处都充满活力。再把这种力量推展到极大,成为圆满的量、尽法界的量,就成了普贤行愿力。这时候,“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他不会有任何疲厌,会一直乐此不疲。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疲厌,是因为觉得自己吃亏了,有苦了,不理想,或者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有乐趣等等。一旦真正知道这上的缘起律,知道这么做有最大的利益,最符合本性,疲厌自然就烟消云散了,不复存在。哪里还会疲厌?欢喜都来不及!

要知道,菩萨又称为“勇士”、“坚固”。是说他内心勇悍,不动摇,以这种心就能度越菩提行海。我们要发展本性的力量,首先就要明理,要有胜解信。在道理上完全认定了,再没有什么犹豫,发愿就很有力量。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所以要知道,要想得到诸佛菩萨智慧花果,只要用大悲水利益众生就有了,这就是“从方便出方便生”。方便是悲,方便生是智,由悲就能发智。

我们本具无量的智慧,只是现在被我执封住了,回不到本来的自己。一直把这个点看成自己,心就打不开,以习性的力量会一直固著不已,使得人入在这个怪圈里出不来。如果能在根本上把它拔掉,那么尽大地都是你;如果死死地守住,认为当下这个点才是我,时时盯在这个点上,那万法就不是你了。结果以为在利益自己,实际已经把自己封死在一个点上。这就叫我执,它是轮回动力的源泉,一切颠倒的心态、行为,各种的违逆、衰损等,全是从这儿来的,这就是背理而行的结果。由于善根发不出来,本性的菩提大树始终是枯萎的,开不出智慧花果。

现在就要用方便来扩展心量。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以众生为中心。把我爱执换成他爱执,以及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只要自心能转过来,发起了菩提心,就有了广阔的心量,不再念念想着:一定要利益我,什么都要供养我,要随顺我……

我们过去就是因为念念为我,结果本来的一尊佛就因妄想而迷失了,从他心里只会不断地出贪嗔痴、各种杂染业以及苦恼,这就叫做“法身流转五道”。虽然还是法身在起用,然而随着杂染因缘,跟颠倒无明配合起来,就只会出现各种贪嗔痴、嫉妒、我慢、谄诳、散乱等的烦恼心,出现无数的惑业苦。可见,这种方式完全是颠倒的,全都是自损损他,是自找苦吃、自找迷乱。现在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要赶紧回归。这就要通过发普贤行愿来完成,最终达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那是我们生命最终的归宿,一旦回到了那里,就已经成就了等正觉,或者说现前了寂光净土,回归了法界等等。

这样才知道:原来方便是以大悲水饶益众生,方便生是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要求得智慧花果,就要修悲心、发菩提心,饶益了众生,自然就出现佛菩萨的智慧花果。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以大悲水饶益众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缘故,因此菩提是属于众生的,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就无上正觉。因为没有众生作为对境,就无法发悲心,也就不能起菩提心,这样没有了方便,就没办法开发本性,也就不能成就无上正觉。

这才知道,只有在一切众生界里随顺众生来修,才能开启心性的无边大用。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才会因此而显发。

要知道,智和悲不是两个,开了悲心以后,智慧的妙用自己就会出现。可以看到,当一个人以悲心为别人考虑,那时他的智慧自然就出来了,他心里会很清楚,各种善巧方便也都能做得来。比如一个女人只要有母爱,那不需要别人教,自然会做出各种照顾孩子的行为。这就是她心上的一分悲已经出来了,所以一分智慧跟着就有了。只是她没有学过佛法,所以悲心和智慧开得很局限,只在对自己孩子身上有一点点。但是,我们要有极大的眼光,看清楚一个点后,就要把它扩展到无量。比如一旦发现随喜很好,它符合本性,之后就要一乘无量,再乘无量,一下子把它推到普贤随喜愿王上面,那往后的修行就很快了。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看到利他的好处,只要随顺众生,心就是开张的,内在的德性、智慧就开始出来了,到哪里都有很大的气象。无论到哪里,人们都欢迎他,因为他在任何处都能体贴、照顾、关怀任何人。相反,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到了人群里,大家都觉得他很自私,天天替自己考虑,不替我们着想,那大家就不会喜欢他。这就看出,随顺众生才会有博大的胸襟,才能让自己成长。我们常常会困在一个局限的范围里,这是累世的习性造成的,如果不把它破掉,自心就不会得到升华,生命的境界就不会开展。一定要明确这上面的方向。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要作圆遍的开发。不能只看一个小范围,应当直接以法界为量。心一旦拓展开来,当时就会感觉已经怀抱了整个法界,一下子消了好大业障,这都是真实不虚的事。所以,我们要有一种大气魄,把自己设定的各种屏障,像是民族、观念、心性、文化等的偏执全部扫空。任何一种偏执都会成为一道墙,把自心困在里面。譬如有民族的偏小观念,执著自己的民族好,对别的民族都有排拒心理,这就自作障碍,就不能包容、随顺所有人。

现在就要把各种狭隘的偏执全部扫光,要有一种全法界的关怀,这样就来得快。否则,受自己偏小的习性、宗教、文化、民族等的局限,由这些偏执来作主,那它只会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东西,其他一切都拒之门外,这怎么能发普贤大愿呢?这种心跟本性,跟最终圆证的法界是不相契合的。我们现在修普贤行愿,就是要真正返迷归悟,全盘地改过自新,要意识到自己就是体普贤,要证到跟普贤菩萨一样的境界。能这样立愿,不随那些偏小的执著而转,才能真正开始随学普贤行愿。

那怎么来随学呢?就是经文怎么说,就按那样来用心、作意,观念上全部透彻,之后行为尽可能地随顺,立愿的时候就直接契合到普贤果地。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随文作观,自己最终就会成为普贤菩萨。因为有了缘起的慧眼,已经看到了理如是故、法如是故,观念上完全认定,就不会有变化。这样一来,心力就猛利,可以一下子超越无数时空,把普贤行愿发到尽未来际。这就是智慧的力量,使得他的心无限地开发。

能这么做,我们这次学《普贤行愿》就有了无上的意义。不然的话,没有了解到它的甚深理趣,虽然念诵也有功德,但并没有切中要害。要知道,学任何一部法,都需要猛利地变动自心,要有一种很大的感悟,发起尽未来际奉行不渝的心力。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角色,而不会觉得《普贤行愿》跟自己无关。根本处拓开来了,就会有“深心渴仰”的内涵,会开始真正至心地受持。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这是总结“以大悲心随顺众生就是供养如来”的理趣。

我们过去的观念很片面,不符合平等性,硬要把佛和众生分开看待。现在要知道,众生和佛是相连的,我们对众生的心平等,才能成就圆满的大悲,以大悲心随顺众生,恰恰就随顺了诸佛,成了对诸佛的供养。相反,如果舍弃众生,只是去供养佛,那就不成为真实供养。由于这么做没合到佛的心,佛显现上也会不欢喜。就像一位母亲有很多孩子,你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弃之不顾,同时还拿很多东西拼命地讨好,这样母亲也不会欢喜。不去照顾弟弟妹妹,不能替母亲分忧,就不成为供养。

这才知道:哦!原来任何行为都要先以智慧来做抉择。有了智慧的运用,做什么事就很善巧,方方面面都是通的。所以,有智慧的人无论在哪个场合,都会搞得一团和气,没有障碍。如果没有智慧,那行为上就总是出偏,一偏了就这也搞不通,那也搅不清,处处有障碍。这是因为没顺到缘起规则,没顺到真理的道路,那当然行不通。

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遇到挫折、困难,或者各方面处理不好,就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从自身上找原因。做不通肯定是自己这里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因为没把握好它的关要,所以心就打不开,路就走不顺。一旦背逆了正理,无论是伦理关系,还是自己的心情、环境,方方面面都感觉不通。这就是业障的相。什么时候自己把观念调整过来,气顺了,方方面面的关系也就顺了。这样观念一转,很多事自然就通了,业障也会消掉。

而普贤行都是符合法界,符合本性的,所以照这么去做,就没有任何不通之处。这样心是开张的,方方面面就都通畅,这就叫做无碍。照这样进展下去,最后就会出现无障碍法界,出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如果不这么做,首先落到了法我执的罗网里,进一步落到更小的人我执的圈套中,这样发展出来的是一整套的错乱系统,也就处处不贤,处处碰壁,处处不通。自己心里也感觉这里憋闷,那里忧郁,心念翻动不已,状况很不好。内在的系统一团糟,外在就不会感召好的境界,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都不善妙。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随顺愿王最终也要推展到无尽。《华严》里都是十无尽句,这就表示法界没有边,任何局限、边际都是自己的虚妄分别圈出来的,法界里没有尽头,所以我们发愿的时候,也要注意归于无尽。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

那么,随顺众生的行愿到何时为止呢?那是虚空界穷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的随顺才穷尽,由于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我的随顺也没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就是我们的行愿,也是我们生命的发展方向。

不是说天天要随顺自己,给自己划一个圈,以自我为中心,做什么都是为了我。始终在这股力量里旋绕不休,一直出不来,这就叫轮回。心心念念都想着:我怎么能得利益?别人都要供养我、恭敬我等等,一切时处的出发点都是自我。这就成了随顺自己“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比如,每天化妆要好几个小时,做三顿饭又要很长时间,然后求名求利,求财求色,日日夜夜在这上面奋斗不息。这就是颠倒的“无尽”,是造成轮回无尽的根源。

现在我们要反过来,放下自我,随顺众生。而且,这个随顺没有结束的时候,它是无尽的行愿,没有终点。自从心里起了这个善根,起了称性的行愿,那以后一发愿,就已经合到了法界的量,不会有偏小或者不平等。而且要达到念念相续的地步。

这样,我们生命的道路就可以一次性决定下来。从现在开始,我们希求的就是恒顺众生的普贤行。而且要扩展到无尽的时空界当中。尽法界的一切世界海,一切众生类,无论在哪里,都要建立普贤幢。任何处都以平等饶益的心,做随顺众生的普贤行,没有一刹那间断。

如果真能这么发愿,那确实一时间就摧灭了五无间罪。能够有力地除掉各种心里的症结。它像核弹辐射一样,能很快把各种偏执心态全部消除。之后,从体普贤中任运发展出用普贤,就能很快证入本有的普贤妙行境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

这要从三方面来了解:一、回向的善根;二、所回向处;三、祈愿处。

回向的善根,指从最初的礼敬诸佛到最后的恒顺众生之间的所有善根合集在一起,无所保留地全部用作回向。

回向处,指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中所有种类的众生。这是平等、周遍的回向,没有任何时间、空间、种类等的局限。我们回向时要把心量完全打开,以尽法界量来作愿。法界心里有多少众生,就按那么多的数量,一时间把所有善根回向到每一位众生心上。

这是基于自己和众生同体,所以只要这么运心作意,善根就能入到一切众生心中。在法界里,自他并不是无关的他体,而是互摄互入,无有障碍。就像一颗帝网宝珠的影像,能遍入到一切珠子里。又好像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心里起的任何一个念头,对于身上的每一部分都会起作用,起了一念善心,当下就会滋养全身。像这样,我们起心作回向时,这种力量当即就入在一切时空点上,就会发生效力。总之,法界的运转原理并非是机械式的,无法用方程式来表达,它是不可思议的玄门境界。懂了这一点后,就要这样平等、周遍地作回向。

祈愿处,把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众生,祈愿他们离苦得乐;远离一切不正的道路,步入一切真实正道;而且祈愿众生的苦由我来代受,我的一切安乐施予众生。这样来做圆满的祈愿。

这是出于法界同体观,不把众生视为自己之外的人。这样不分什么自他,一切都同体对待,怎么对待自己,就怎么对待众生,不作任何自他的区分。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精神——推一己置于法界一切处。

这就是“恕道”最极致的发挥。“推己”叫做“恕”,自己希望怎样,也就希望众生怎样。要有一种大的心量,有法界大家庭的观念,把一切众生都视为同胞,乃至跟自己同体。这样就不再拒绝众生,不把他当外人看,把一切众生的事都担在自己身上。或者更直接地说,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没有两样。就像同一个身体,脚痛的时候,手马上会帮它揉。或者脸需要一些护肤品,手马上帮它涂那样。

又比如,认为这双鞋是自己的,就会不计报酬、尽心尽力地把它擦亮。如果认为是别人的,那就不会去擦,即使擦也不会心甘情愿。这就是因为做了自他的区分。《释量论》里讲,烦恼就是从区分自他中来的。由于分了自党他党,那必然对自党生贪,对他党生嗔,有各种的比较对待等。如果不作区分,没有自他的分判,也就没有了这些妄动,恢复了天然的赤子之心。你看,小孩的第六意识还没发展得那么厉害,他不会作很多区分,所以很多孩子睡在一起都能玩得很好,谁也不觉得那是别人。长大了就不行,自我意识发展得强了,就会分党派、分高下。受了各种戏论文化的影响,城府就很深,会变得自私、狡诈,有各种斗争、偏执等等。这都是偏离了真理的轨道所导致的。知道这个道理后就要开始回归,也就是按照缘起律来修,逐步地从畜生性恢复人性,转成天性,升华成佛性。那么,我需要这样来回归,众生也是如此。所以,让众生入到真理的法道上,就是回向的关键所在。

懂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知道该怎么来回向了。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如同我希望常常得到安乐,没有病苦那样,祈愿一切众生都恒时得到安乐,没有各种烦恼等的生死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众生一旦想作违背真理的恶行,就祈愿他全都不能做成。当他随顺真理修善业时,就祈愿他能够快速成就。这也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大愿。

由于了解到走真理之路最重要,所以祈愿自己在生生世世中,心心念念都在符合真理,能使人离苦得乐的法道上走,刹那也不偏离。由此就会开展出一条光明之路,会逐渐步入人天正道,进而入到涅槃正道当中。既然希望自己能走正路,那对于一切众生也应当如此祈愿。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这是祈愿让众生都踏上离苦得乐的正道,入到圆满的菩提道上,它包括三士道所摄的一切法道。

“恶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是指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由于被业果愚蒙蔽,违背了善恶因果的缘起律,不断地造下恶业,结果就落入了三恶趣的险道中。所以我们要祈愿,众生心中都能开出因果正见,按照因果法则来断恶行善,这样三恶趣的门就关闭了。同时开出了增上生人天善趣的道路,这就让他趣入下士道的修心当中。

广义来说,“恶趣”指六道。只要没从生死轮回中脱离,就始终落在苦里,所以都是险恶趣。这就要祈愿,让众生都能了解苦谛和无我等。一旦认识到轮回唯一是苦性,不能再积集生死业因,继续在苦海里发展,这时就会开始回头,会生起求解脱的心。进一步了解到,生死的根子就是人我执,它是烦恼和造业的根源。而“我”本来没有,只是虚妄分别的产物。认识了无我后进一步加以修习,轮回的整套运行程序就切断了,不再发展,这就关闭了轮回的门,通向了涅槃正路。这又包括解脱和成佛两种。单从自分上说,是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从普度众生而言,就是成就佛果。

像这样,把所作的一切善根,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以善根的力量把他们全部安置在三士道修心的轨道当中。每一次都要这样回向,要关怀到法界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是我法界心里的众生,不是在这之外的,所以众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全都要关怀。不要再区分看待,区分你你我我是很累的。童真的状态,他不去分什么你我,所以就不累。

比如给自己剃头,是把一个脑袋上的头发剃掉,给别人剃头也一样。如果不去想很多,那给别人剃也很自然。一旦想这是“他”,就觉得我怎么给他剃呢?浪费我的时间。这么一想,内在的程序马上变了,就没办法很自然地去做。所以众生很可笑,在任何环境里都有好多划分,其实都是虚妄分别。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往往会分成几派。人总是按妄识的习气,去分判这是自党,那是他党。一个班级也是这样,几十个人也要分好几个党派。甚至四五个人的小团体里也有问题,有各种划分。对这些我们全都要扫光,把这个身体和妄心扔到东洋大海里,自己就是全法界的量。基于这个量,回向的时候就要圆满、周遍地展开,一发心就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普遍无余地回向。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把过去自他分割的偏执去掉后,就要祈愿,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由于积集身口意的各种恶业,所感的一切极重的苦果,全部都由我来代受,这也是自他相换修法的来源。

这就跟原来的观念完全相反,过去总想着:有苦你去吃,有乐给我享,现在是有苦我来担,有乐分给你。这样反过来就好了,就能直接破掉执著自我,也就真正利益了自己。这上面的观念通了以后,就会心甘情愿地直接这么来回向。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这样代众生苦以后,就使得他们都得到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意思是把一切安乐和功德都回向给众生。

就像我发了一笔大财后,不会一个人独享,而是全部分给兄弟姐妹们。同样,有了安乐、善根也不要只想着自己享用,要想到众生都是法界同胞,然后把所有功德都分给大家。有这样宽广的心就很合适,也理当这么回向。

如果说:我一定要利益自己。那就找找所要利益的“自己”是哪一个?它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我只有利益自己才能占便宜,这么想最妥当,利益别人就吃亏了。那就想一想:这么做真能利益到自己吗?其实,正是这种我执的行动逻辑让自己很苦了,反而是在损害自己。这样亏了性德,不符合天性,就会造成无量的衰损。所以现在就应该赶紧回头,把过去的所作所为全盘否认掉,彻底摧灭。这就要反着过去的行动方式来走,去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都得到解脱,成就无上菩提。这样自己不但没损失,反而能快速成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最后要把回向推展到无边际的量。那就是虚空界穷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的回向才穷尽,以这些不可穷尽的缘故,我的回向永远不会穷尽,念念相续没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每天都要认认真真地作回向。这是自己本分的事,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或者像有阳光就要散播热力,有水就要滋润草木那样,自心有了普贤行愿的热力就一定要回向。而且,由于众生的需求没有穷尽,普贤行愿的热力就不会穷尽。这样自从真正信受了普贤行愿,之后就成了在菩提道上永不休息的行者。这也是由胜解信来决定的,有了胜解,发生了普贤行的观念后,就愿意往自己身上担,这样就走入了普贤行愿海,就会得到后面经文说到的无量无边的利益。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这是普贤菩萨对于十大愿王做的总结赞叹。

以上宣说了菩萨摩诃萨的十种大愿,这里的一切支分无不具足,所有菩萨行海都摄在其中,广大周遍,圆满无尽。如果有菩萨能对这些大愿王随顺趣入,就能成熟一切众生,就随顺了无上正等正觉,也能成满普贤菩萨的一切行愿海。

这是讲随顺趣入普贤行愿的人,他的行为趋向是怎样的。分别来说,会逐渐展开无边的普贤行海,总摄起来包括众生和菩提两方面。一方面,他会在在处处做各种成熟众生的行为;同时能直接趣向无上果海,这样就能很快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有这样深远的缘起。

“随顺趣入”,指如是决定、立愿、实行。也就是对普贤行愿生起确然不疑的胜解后,就按照愿文的指示,一一如量地建立大愿,把它们推展到止于至善的境地。这样不断地在心中随文作观,就是随顺趣入,这是我们当前要做的事。

它的关键就是得到胜解信。一旦发起了胜解,主动力就会自然涌现出来。之后才能荷担普贤行愿海,愿意从现在起直到菩提果之间,在尽未来际的时间里,心心念念这样实行,真心地这么趣入。这样才不再是旁观者,不是仅仅做一点评论、欣赏,而是已经成了自心中的行愿海。有了胜解后,那确实会心心念念这样立愿,会由衷地在心上串习,让自心趣入普贤行愿的缘起中。对这一切都会主动去行持,会非常殷重,有极大的希求、愿力,这就叫做“深心渴仰”。一定要达到这个程度才行。

那么,怎么来出现行愿力呢?还是要通过缘起的运转规则来打开。要达到对普贤行深心渴仰的地步,就要有强大的胜解信。胜解信一旦到量,信心和欲乐就一定会加强。如果胜解没开发,那信心的花苞就始终是封闭的。可见,这里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只有在源头上用功才出现效果。否则再怎么想,也不会凭空有很大的希求心,所以掌握其中的关键至关重要。

我们前面经过十番抉择,从方方面面展开来讲,力求更深、更广地开发见解。如果能这么跟着很细致地抉择下来,那心上得到的理解和信心就根本不一样。有了这个志愿后,才能让人真正勇毅地在菩提道上行进。否则缺少了动力源泉,即使外在的因缘勉强牵拉,但内心是封闭的,就始终还差得远。一切事以心为根源,心的主动力一出来,就愿意一生一世来奉行十大愿王。不但是一生一世,就像经文所说的,普贤大愿会贯穿到尽未来无尽的时间海。人本来就有俱生慧,一旦得了胜解,开启了缘起的慧眼,再这么发愿,那在未来无尽的时间界里,就都会按设定好的愿的机制来运行。

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就应当格外的欢欣鼓舞。比如《贤愚经》里讲的那些公案,他们只是在久远劫前,用一些干净的石头等来供佛,由于有纯正的供养心,而且最后有一个祈愿,虽然他们当时并没有普贤行愿这么大的发愿,相差无数里,然而有善的业和愿的缘故,就会在未来的九十一劫当中不断地显现安乐果报。这就是业和愿所建立的缘起机制。平常我们做善法就叫做业,之后用普贤行愿来发愿印持,二者一相合,缘起机制就开始运转,就绝对不会空过。

普贤行愿是大愿王,它的增长量达到了最极圆满。每一愿要以大心量来作意,都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吞纳十方三世世界海。这样每一愿都具有愿王的德相,才成为普贤行愿,才成为无上的回向。如果不具足愿王的量,只是一般地礼拜一下,随喜一点,供养一点等等,那就不叫普贤行愿,就像兔子不能充当狮子王一样。这之后就按照《普贤行愿》来回向,作为一生修行不变的规则。而且是日日回向、座座回向、时时都在回向。时间不够就念短的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等两颂。这就是三世诸佛所称叹的最殊胜的大愿,没有超出其上的。

这样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每做一次善根就有了一个业绩,然后就用普贤愿王的放大器来增长它,用大愿王来印持。既然自己心里已经这么回向,已经非常清楚、明确、真心地祈愿,那就一定按这样来实现,不会按别的方式运转。

要知道,行为唯一依心来决定,而心的本体是法界,所以不用担心,只要这么回向,善根就真正被印持住了。就像国王的玉玺一盖上去,将来就不会变动,决定按这样实行,而且通行天下,无所阻碍。同样,我们就要用《普贤行愿》来印持善根。当然这必须有真心才行,也就是把《普贤行愿》研究透了,起了胜解信,每一次从第一句念到最后一句,心都是坚定的、明确的、对于口里诵的每一句,心中都如实地作意。否则心不真的话,只是徒口诵空文,也不会很快出现效果。

像这样,有了善业,又以愿力作了印持,那来世自然按照所发的愿来逐步完成,这上面会自动运转,就有这么奇妙。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争取把它全部搞透。这样一次搞通了,以后就不费力,再念的时候都能发起主动力来。但如果没开发出胜解信,那就差得远。会一直念得很勉强,很快就没有了意乐,最后不说发愿,连念诵的行为都无法支持下去。我们与其一辈子有口无心、疲软无力地念,不如拼一次,用功把它打开。

所以,现在首先要在根源上培养。有了胜解信,就能主动地趣入,而不会发生障碍。普贤行愿的行动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就再没有别的方向,未来的生命就恒时按设定的程序运转。也就是体普贤开始起用,各方面的功德都会全面地展开。这是前途攸关的事,决定我们未来世的一切行为方向,所以一定要把握好。

我们只要建立了这个缘起机制,以后就很稳妥了,即使肉身换了无数次,愿力也不会失坏。就像经文后面讲的,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其他财物等都带不走,只有愿王不相舍离。这就很明确,我们生生世世行为的指挥者就是普贤大愿,这是最恰当,最无上、最圆满的设立。有了胜解信和行愿力,再通过这一世上万次的串习,就已经在心上把它建立好了。到了来世,它的等流力量会非常强。也就是按照普贤行愿的设定,一遇到成熟众生和行持法道的事就很欢喜,就能够无碍地趣入。

总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因上就圆满地建立好趣向无上菩提的顺理之路,之后如箭射一般,直接向目标趣进。



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



普贤菩萨咐嘱说:因此善男子,你对于这个无上普贤愿王的大义,应当这样来认识。

有了这个认识,后面自然会展开十法行等的无量行为。对于无上愿王,无论是书写、讽诵、思维、听闻、演说,还是修习等,都会以百倍的信心,极其踊跃地趣入。这样才会出现后面经文讲到的殊胜利益。不然只是口里念了很多,心没有打开,也很难出现五种果等的功德。

所以我们一定要如理地来修学,契合到修心法则,达到扼要处,这样才能发生真实利益。

下面讲对于《普贤行愿》作十法行的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这是通过极大极别的供养功德,来跟闻信《普贤行愿》的功德相较量,从而显示闻信此法的利益极大。

前者的量级用三个无量来表示。也就是布施物无量、布施境无量以及布施时间无量。缘起的法则是以各方面因缘的力量综合起来形成果报,那么以三无量的缘故,功德也就无量。

布施物,是充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所有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里充满了上好微妙的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珍珠等七宝。这在物质中是极其珍妙殊胜的宝物。即使是充满地球的七宝,人们都会感觉这是极大的物质的量,更何况是从各个方向都延展到了无边际的世界里的每个世界都充满了上妙七宝。还包括这么多世界里所呈现的一切人天善趣最殊胜的安乐,这些都作为布施物。

布施的对象,是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所有众生,以及所有的诸佛菩萨,这是极广大量的普遍布施。

布施的时间,是经过这么多的佛刹极微尘数的劫数,一直相续不断。可见这是多么大的功德。

但是,如果有人听到了普贤愿王,一经于耳,所得到的功德无数亿倍超出了前者。虽然前者有极大的量,但跟后者相比,比不上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无数分之一。就好像一滴水跟大海相比,或者一粒微尘跟太虚空相比那样。

这是极惊人的结论。依我们的想法,前者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而后者只是闻到普贤愿王,经历了一次耳根,结果就得到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现在已经听了一遍,而且生了很多信心,心力上也提高了很多倍,这就应该百倍地欢喜,确实得了无量的功德。这是没办法计算的,即使拿来全世界的计算机,也算不出它功德的一分。

可见,这部经文极其殊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们通常认为,听这部经很有功德,但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功德。相比而言,不要说那么大的布施,如果有人做了十天布施,我们都觉得很了不起。比如布施了几百个人,花了很多钱,布施了很多好东西,就认为这个功德很大。但这远远比不上这里讲到的布施。而这个布施的功德跟听闻《普贤行愿》相比,又相差了无数倍。

我们对此要好好思维一下,之后就会发起踊跃受持的心。再去书写、读诵等等,那确实是至心好乐。以这个意乐的力量,又使得它的功德加倍增长,这就不可思议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啗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



“深信心”,指胜解信,也就是不可动摇、无法夺走的信心。以这种极深的信心,对于普贤愿王作受持、读诵、演说、思维等十法行,下至书写一个偈颂,“速能除灭五无间业”,就能快速灭除五无间罪。

这是不可思议的缘起力。我们的善根遇到普贤愿王,经过一系列的激发,自心跟大愿相合而发起了行愿力,这样善心极大量地开发出来,就出现了极强的灭罪力量。我们知道,生一刹那的菩提心就能灭无量罪,而普贤行愿力是把菩提心推展得更加深细广大。菩提心是誓愿求取无上佛果,而普贤行愿力是誓愿证入果位普贤行,而且是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在作意,是乃至虚空界、众生界穷尽之间的无尽的大愿,善心的量极大,所以翻恶的力量就非常大。

或者,五无间等各种极深重的罪业,都是内心迷惑,被严重的愚痴蒙蔽而造下的,全都是虚妄颠倒,不合乎本性。而普贤行愿力是一种极大的苏醒,是极大量级的善根的开发,它是以极彻底的、全分的量在翻转恶业。也就是,自心一旦发起了觉悟,开出了行愿力,过去那些骄慢、诽谤、悭吝、嫉妒、自私等的颠倒习性就都会翻转过来,出现尽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贤妙之行,这就使心从由二我执造罪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这样对治力强的缘故,自然能快速灭罪。就像碉堡虽然坚固,但遇到强大的破坏力,也会瞬间被摧毁那样。

所以,我们首先要发起极大的善根,让自心全分开放地领纳普贤愿王;然后至心好乐地在心中建立起普贤行愿的机制,这就必然发生极大的灭罪力量,截断无量罪业的相续之流,把过去的念念造恶,转成念念开展普贤愿行。这在缘起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换。

一旦达到了这个量,再作十法行,就会很快从过去惑业苦的网罟中脱离出来。也就是后一句说的,“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过去一直陷在身心等的病态以及各种苦恼当中,现在都能够消除;过去造下的佛刹极微尘数的一切恶业,都能一举灭尽。这里讲的是由细到粗惑业苦的流转相,惑最细,由惑发生了造业,由业出现了苦。翻转的时候可以由粗到细来说,苦会消失,然后恶心的造作会消失。

“身心等病,种种苦恼”,是指果报的相。这无非是心用错了,颠倒造作,才出现了各种病相。其实,身体五脏六腑的病相、心理的病相、行为的病相等都是颠倒造作的反映。凡是背逆法界而行,身心上就会出现病态,会感到苦恼,这就是他的受用。想一想,世人整天忧愁烦恼、焦虑抑郁、不开心,都是什么导致的?是别人造成的吗?其实就是他内在的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违背本性,违背安乐法则而行,这样不顺符本性,发生各种恶行,必然出现各种苦恼。反过来顺符本性去做,也一定出现无边的善,各方面都顺利安乐。可见,善恶苦乐的道路非常分明,就在于顺性和违性。

这就知道,称性而发普贤行愿,会使得自己的生命发生完全的转换,过去的各种恶业会全部回转成普贤妙行。这样,身心的病因一旦消除,各种苦恼自然会消尽无余,整个人都跟过去截然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普贤大愿铭刻在心,不能忘失。至少在每一次做功德后,都用《普贤行愿》来印持,随着愿文作意发愿,来提醒自己。虽然现前还达不到念念相续的地步,但这么做就是在随顺普贤愿王,也就顺符法界的运转方式了。

像这样,普贤行愿能把凡夫的状态转掉,让他迅速成为普贤菩萨。这样愿力一旦坚固,行为的方向就调正了,它会时时引导你向前,走上极圆满周遍的普贤大道。这就是无上的法道,在一切法道中达到了登峰造极、圆满周遍的地步。踏上普贤愿海轨道的关键就是胜解信和行愿力。有了胜解信,就固定了方向,此后不会往别的地方走。而且,这条道要以行愿作为驱动力,它会驾驭我们的行为,让自心不断地发挥出普贤行。这就把过去源于人法我执的各种颠倒业行全部翻转过来,业行一翻过来,受用相就完全不同,终究会达到大乐,而且是以极充分、圆满、广大、迅速的方式来完成。

所以,我们就要以发普贤行愿,来消除各种障碍,翻转整个身心状况。而它的关键就在于有胜解信。胜解信没出来,坚持力就不够,虽然听的时候能启发一些善根,但不经过长期串习,也很难发生大的转变。胜解信一旦有了,就决定要把它纳受在心里,成为尽未来际奉行不渝的志愿。这就不是停留在文字上,而是一字一句都刻在自己心里,在心中真正建立起这个机制,由它占据内在的指挥中心,成为指挥一切行动的总系统,心心念念都由它来发出。这样才能发挥出无尽的普贤行海,才会发生彻底的翻转。

懂了这些后,心里有了确认,就不会把普贤行愿停留在经本上,而是自心会对此发生极大的意乐。既然真正认识到它极大的摧破力,何必还用小炸弹一点一点去打呢?必然会选择全方位的辐射,瞬间摧破一切恶业的屏障。或者,已经了解它对于善根的开发力,是以尽虚空遍法界的量,极圆满地开发,又何必一点一点去累加,不用几何级数倍的方式来发展呢?又好比已经有了最快速的太空梭,何必还费尽辛苦一步一步地走呢?像这样,一旦认识到它的方式后,必然会直接趣入。

“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毘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噉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这样行持的话,一切魔军、夜叉、罗叉、鸠槃荼、毘舍阇、部多等饮血噉肉的恶鬼神都会远离。普贤行愿的力量一起来,所出现的正气会使得一切邪恶力量都无法接近。或者它们会发心亲近守护。

下面讲缘《普贤行愿》作十法行所得到的五种果。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首先讲增上果,这又有外、内、密各层的涵义。

总的来说,持诵《普贤行愿》的关键是心会开张,心一开在世间里就都没有障碍,这又要通过对比来显示。

从反面说,如果受邪法的熏染,我执很强,事事执著我、执著名利等,就会造成心理障碍。由于心闭得很紧,无论到哪里,心都好像被云翳遮蔽了一样。像现在的很多人,都有抑郁症、自闭症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这就是心被锁住了,陷在对自我的执著里。这样心一旦封闭,行为上就很难跟别人沟通,在任何处斤斤计较,特别执著自我,不能利他,这样连世间的贤善都没有,就会处处走不通。所以它的增上果就是处处封闭,到哪里都感觉有障碍。

而且,他不会被诸佛菩萨所赞叹,人天也不礼敬,众生也不供养,人见人厌,人缘很不好。这样没启发出善心,心就不会开张,或者说过于自私,执著自我,那当然不会有人供养他,不必说供养,就连接近也不愿意,感觉他很阴暗或者自私狭小。这就知道,心被封闭了,或者特别自私,只想别人供养我,而不想供养别人;只想别人尊敬我,不想尊敬别人;又不忏悔,不随喜,不请转,不回向等等,完全不顺符本性,走相反的方向,它的增上果就非常可怕。会常常感得孤独贫乏、无依靠、无温暖,这里也有猛和弱两种,猛的会使人发狂,弱的会让人阴郁。而且会发生各种妄动、狂乱。不仅如此,他的气也不顺,脉不能开张,所以走到哪里都感觉心情不舒畅,环境不融合,成了孤家寡人,不被别人喜欢。或者他处处都有一种侵略的力量,有破坏力、杀伤力。或者慢心特别大,让人不敢亲近,避而远之。这些都是负面的增上果。

反面的情况认清楚后,再看正面由恶转成善,再把善转成周遍的善,才知道普贤愿王的增上果不可思议。也就是,以胜解信来诵读《普贤行愿》。由于经文有启发善根的力量,当自心缘着经文模拟、作意,真心起了普贤大愿的时候,心很快就会打开,这样脉就会开张,气也会调顺,会变成贤善的气。再通过不断地串习,愿力强到一定程度时,行为上就做得出来,整个人就不一样了。这样增上果有了,紧接着等流果就会出现,他决定会成为普贤菩萨。所以,发普贤行愿就像进入一道成佛的流水线一样,决定能快速发生最完美的转换。这就是缘起的力量。

分别对照十大愿王来看,比如礼敬诸佛,自心从我慢转成了礼敬,而且是普礼十方三世一切佛,也就是对一切都礼敬。对于家人、朋友,遇到的任何人,都普遍礼敬。这样去除了我慢,心不再举得那么高,俯视别人,那当然大家就拥护你、赞叹你,也都自然供养你,这就叫增上果。意思是内在的心已经转成了礼敬,那外在各方面的境界自然随着发生转换,会全部变成善的增上。世人都想得到恭敬赞叹,但他们走错了路,用的是不合理的手段,所以得不到善的果报。而普贤行愿是无上的大道,只要自心住在普贤礼敬的正气中,那么因果不虚,天道好还,你去礼敬一切,别人就都来礼敬你;你去供养一切,别人就自然供养你。当然我们也不必执著这些相,只要自己真心去做,这些都必然会极大量地汇聚过来,这就是因果法则。

再比如供养,是要用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出世间最妙好的东西来作供养,而且是尽最大的心,没有任何保留,合乎法界量来作意。这时候,自心就会得到极大的开张,会把原来狭小局限的心量,拓展到尽法界的量,是这么广大。而且,无论是在家庭、在单位,在什么地方,对于所有人都一概视为三世佛,没有一个不是。作供养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小气,有偏执,要分各种情况,对这个人好一点,对那个人次一点,对另一个人差一点等等,而是敞开心胸,平等地供养。对于任何事物,哪怕是一张纸、一朵花、一个微笑、一种帮助等等,都让它成为供养,成为圆满的妙行。要这样用普贤行愿来摄持生活中的一切。其他的可以依此类推,就能一通百通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能这么做,把过去狭隘心理的屏障全部拆除,行在世间就完全通畅,没有障碍。就像一个人被四面的墙壁封在里面时会感到很局限,一直出不来,一旦把围墙全部拆掉,就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虚空。同样,我们的心以人我执而设立了各种屏障,被锁在执著自我的狭小监狱里,越陷越深,外面还有一重又一重的围墙。这样对别人采取防备,对自己又特别重视,以这种颠倒的心行,增上果当然不好。也就是会引动起各种负面的力量,到哪里都有障碍。甚至跟家人之间都不能融通。比如原本感情很好的两兄弟,成家后私心变得很重,结果连兄弟之情都没有了,见面如同路人。或者父母给他多一点,给我少了,当面都会撕破脸皮,大打出手,就是这么愚痴。

那么反过来,以普贤行愿把我执的围墙拆掉后,人生的境界就会变得极其圆满广大,而且这种愿力是要持续到尽未来际,所以增上果会极大量地变现出来。经上讲的都是“一切”,为一切佛菩萨所称赞,一切人天都应礼敬,一切众生都应供养,这就是因地愿行所感得的回应。发愿的时候,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佛,而且是普皆礼敬,普皆赞叹,普皆供养,普皆随喜,普皆忏悔,普皆劝转等等,那么回应过来的就是普遍的拥护。因为所发出的力量全是善的,对任何人都是最大的利益,一切时处无不圆满周遍、广大无尽,这样行于世间哪里会有障碍呢?虽然由于过去的宿业还会出现一些果相,但由于内心没有障碍,别人再怎么加害、扰乱等,自心永远住在普贤行海中,都只是礼敬、供养、随喜,一切都归在自己身上忏悔等等,这样就根本不会有障碍。哪怕被关在极狭小的监狱里,但心胸也是比虚空还要广阔,任何外相都锁不住。像这样,只要自心宽广无边,在任何处都不缺乏安乐,内心非常充实。

这样就有了普贤菩萨的气象,正面的力量发出来了,跟佛菩萨是同一心行,那诸佛菩萨怎么会不赞叹呢?而且成了最上的善人,能礼敬一切,一点没有傲慢,一切人天怎么会不礼敬呢?自心唯一想把众生全部带回法界,是在用最善的心来对待众生,那众生怎么会不供养呢?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供养人者人恒供养之,才是真正利益了自己。可以看到,连舍己为人的世间圣贤,千百年后都在受人们的祭供,何况是真正行持普贤行愿的人。他把善心推展到了极致,不是只对一定范围里的众生作供养、帮助,而是以全法界的有情作为供养境。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熏习普贤行愿,不然心就会陷入人我执的极狭小的圈子里,甚至落在很阴暗、荒唐、颠倒的行境中,这是生命的堕落,极其可悲。但我们不能自甘陷溺,要依靠《普贤行愿》来抒发自己的善根,尽快苏醒过来。还要提醒自己,《普贤行愿》是我们每天的功课,不可缺少,而且是每一座、每一时的功课,必须最后用它来印持回向。这是一切菩萨愿海的总的汇聚、总的精华、总的心要,自心得到胜解信后就要坚定地来行持,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这是一种譬喻。“空中月”比喻我们的佛性,“云翳”,表示各种客尘障垢,也就是由于人法我执,发生了一系列的昏迷倒惑,人就陷在重重的障碍当中。但它并不真实,是一种似现的法,去寻找的时候丝毫得不到。月轮本来是圆满清净的,但被云翳障覆以后,光明就现不出来。生命就变得阴暗迷惑,一直在自己的幻境里踱来踱去,走不出来。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随顺趣入普贤愿王,来熏起内在的大善根力,这样就能突破各种障碍。也就是对于愿文的道理心里很清楚,得了胜解信,然后就按照那样熏习,一次又一次地发愿。当然,一开始可能不太自然,但这不要紧,只要坚持串习,行愿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强,到了一定量的时候,习惯成自然,也会变得很简单。

虽然我们现前还处在凡夫位,不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但当前这么熏习就已经极殊胜了,而且障碍会少很多。每次按这个贤善的轨道去熏习,当下就发起了善根。一开始力量不够的话就多做几次,要尽力把那种善心发出来。善根一起来,心立即会有开张的感觉,其实里面的脉也在开。自己也会发现,诚心地诵了一遍后心情很好,环境也更加明朗开阔,对什么事都不再那么计较,把自己看得很重等等。这样内心的善根一出来,整个人都会变好,环境也会很好,之后就感觉事情也没有障碍,心的明月就逐渐脱出云翳了。这是表示当时修持的相状。

这样的话,诸佛菩萨当然会称赞他。就像后面经文所讲的,能够闻信普贤愿王,读诵受持,所得的功德除佛以外没有人知道。想想看它有多殊胜,它的量连十地菩萨都没办法测知。能一开始就信受,而且读诵受持,那诸佛菩萨就会非常欢喜。就像父母看到孩子不但能学好,而且是往最好的方向学,那当然非常欢喜。同样,我们现在一下子就能接受这么无上圆顿的大愿王,当然是善根深厚的表现。否则善根薄了,就不能发现这个如意宝,或者心量狭小,无法契合上去,还需要很多的栽培引发。对于能在初发心时就这样作意发愿,一下子就随顺趣入普贤行愿的人,诸佛菩萨就会非常欢喜,而且称赞这是极好的行者。

而且我们看,十大愿王从礼敬到回向之间,是不是极圆满的善?无论是它的所缘,发起的心,愿力的程度、时间等,都已经推展到了极致。他希求做到最大的善,而不是以少分的善为满足。就像迦陵频伽鸟在蛋壳里发出的声音就超出了群鸟,我们虽然是初发心,但随顺的是普贤行愿,这就远远超胜一般的善根,也超出小乘声闻独觉的善根。对此有了肯定以后,特别是对于因果的相有了认定,就会发生信心欲乐,会精进不息地行持。之后,正面的力量全部会发生,一切人天都应当对此行者礼敬,都要对他作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这是讲等流果的情形。

等流果是指,随着因行会同等流出相应的果相,没有丝毫偏差。总的来说,这一套愿文是最圆满地制造出普贤菩萨的程序。不按照《普贤行愿》串习,就不会成为普贤菩萨;按照《普贤行愿》串习,就决定成为普贤菩萨。这在因位就比其他的善法高出无数倍。就像坐飞机和坐马车相比,又像核弹爆炸时周遍地辐射,跟步q射击一次一颗子弹相比那样。它因上的量极其圆满,处处是成就普贤菩萨的标准,这就叫以圆满因现前圆满果,圆满因就是指普贤行愿。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善得人身”,可以从因、果两方面来说。从现前的因位上看,确实现在的人身非常有意义。就像怙主法王上师说的:“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确实,《普贤行愿》是尽法界量的善根的熏发,它有极大的开发力量,万善由此熏起,极大的心量由此拓开,所以人生的一切境界无不善妙。从因位等流而行的状态来看,确实是善得此人身。

从果位上说,就增上生而言,他会得到极好的善趣果报。我们知道,获得暇满人身需要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那么该怎么来修呢?发普贤行愿是极好的方法,一切善法全部摄集在这里,丝毫不缺。这就要先把《普贤行愿》的理趣全部搞通,之后发起胜解,以非常强的心力,一条一条地精心作观。这在因位上就非常精确,后面就会发生极大的力量,在一座上就会增上无量的善根聚。就像后面说的,在一念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所得的福聚无量无边,而且有极大的利生力量,能在烦恼苦海中拔济众生。

“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从造作等流来看,我们的心随着《普贤行愿》的程序来运行,等起上就已经设定好了,所有身口意的行为都会缘着《普贤行愿》极善妙圆满的轨道自在地展开。之后不用刻意去管它,自然会这样运行。这是缘起上决定的。之后会发现,自己身口意发起的一切造作,果然是按照《普贤行愿》发出来的。这样不久就会造出一尊普贤菩萨。

从领受等流来说,会领受到内外各方面境界的显现。也就是心作普贤即显现普贤,这就叫等流果,不会有其他的流向。要知道,文化的熏习力特别重要。比如看小说,看到正面人物时,心里很想做那个人物,结果将来真的成了那样的人;看反面人物时,如果想跟他一样,那也会成为跟他一样的人。现在邪文化盛行,很多人特别喜欢看爱情小说,迷恋那种虚假的完美爱情,一心想追求到书上描述的那种对象,就一辈子都会那样追求。有些人喜欢看暴力片,模仿各种暴力狡诈的人物,他后来就会变成暴力分子。还有些人喜欢看描写忠臣孝子的书,心就按照那么模仿,最后自己就成了忠臣孝子。像这样,我们如果心心念念想成为普贤菩萨,就要按照《普贤行愿》天天这么模范,一条一条地诚心发愿,之后决定会出现这个等流果,会圆满普贤菩萨的所有功德。

而且,很快就会跟普贤菩萨一样。我们在讲《行愿品》前,介绍过《八十华严》最后经卷的内容,善财童子非常迅速地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的境地。就是因为他对普贤菩萨有极大的信心,加上极大胜解的力量,所以得到了极其不可思议的开发。我们之前安排这一卷的讲解,就是为了给大家树立一个榜样。那里讲的五种果是修普贤行愿最极致的表现,而且最为迅速。所以,我们要追随法王的足迹,将来决定会如是成就,这是极其圆满的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