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能这么做,把过去狭隘心理的屏障全部拆除,行在世间就完全通畅,没有障碍。就像一个人被四面的墙壁封在里面时会感到很局限,一直出不来,一旦把围墙全部拆掉,就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虚空。同样,我们的心以人我执而设立了各种屏障,被锁在执著自我的狭小监狱里,越陷越深,外面还有一重又一重的围墙。这样对别人采取防备,对自己又特别重视,以这种颠倒的心行,增上果当然不好。也就是会引动起各种负面的力量,到哪里都有障碍。甚至跟家人之间都不能融通。比如原本感情很好的两兄弟,成家后私心变得很重,结果连兄弟之情都没有了,见面如同路人。或者父母给他多一点,给我少了,当面都会撕破脸皮,大打出手,就是这么愚痴。

那么反过来,以普贤行愿把我执的围墙拆掉后,人生的境界就会变得极其圆满广大,而且这种愿力是要持续到尽未来际,所以增上果会极大量地变现出来。经上讲的都是“一切”,为一切佛菩萨所称赞,一切人天都应礼敬,一切众生都应供养,这就是因地愿行所感得的回应。发愿的时候,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佛,而且是普皆礼敬,普皆赞叹,普皆供养,普皆随喜,普皆忏悔,普皆劝转等等,那么回应过来的就是普遍的拥护。因为所发出的力量全是善的,对任何人都是最大的利益,一切时处无不圆满周遍、广大无尽,这样行于世间哪里会有障碍呢?虽然由于过去的宿业还会出现一些果相,但由于内心没有障碍,别人再怎么加害、扰乱等,自心永远住在普贤行海中,都只是礼敬、供养、随喜,一切都归在自己身上忏悔等等,这样就根本不会有障碍。哪怕被关在极狭小的监狱里,但心胸也是比虚空还要广阔,任何外相都锁不住。像这样,只要自心宽广无边,在任何处都不缺乏安乐,内心非常充实。

这样就有了普贤菩萨的气象,正面的力量发出来了,跟佛菩萨是同一心行,那诸佛菩萨怎么会不赞叹呢?而且成了最上的善人,能礼敬一切,一点没有傲慢,一切人天怎么会不礼敬呢?自心唯一想把众生全部带回法界,是在用最善的心来对待众生,那众生怎么会不供养呢?所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供养人者人恒供养之,才是真正利益了自己。可以看到,连舍己为人的世间圣贤,千百年后都在受人们的祭供,何况是真正行持普贤行愿的人。他把善心推展到了极致,不是只对一定范围里的众生作供养、帮助,而是以全法界的有情作为供养境。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熏习普贤行愿,不然心就会陷入人我执的极狭小的圈子里,甚至落在很阴暗、荒唐、颠倒的行境中,这是生命的堕落,极其可悲。但我们不能自甘陷溺,要依靠《普贤行愿》来抒发自己的善根,尽快苏醒过来。还要提醒自己,《普贤行愿》是我们每天的功课,不可缺少,而且是每一座、每一时的功课,必须最后用它来印持回向。这是一切菩萨愿海的总的汇聚、总的精华、总的心要,自心得到胜解信后就要坚定地来行持,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这是一种譬喻。“空中月”比喻我们的佛性,“云翳”,表示各种客尘障垢,也就是由于人法我执,发生了一系列的昏迷倒惑,人就陷在重重的障碍当中。但它并不真实,是一种似现的法,去寻找的时候丝毫得不到。月轮本来是圆满清净的,但被云翳障覆以后,光明就现不出来。生命就变得阴暗迷惑,一直在自己的幻境里踱来踱去,走不出来。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随顺趣入普贤愿王,来熏起内在的大善根力,这样就能突破各种障碍。也就是对于愿文的道理心里很清楚,得了胜解信,然后就按照那样熏习,一次又一次地发愿。当然,一开始可能不太自然,但这不要紧,只要坚持串习,行愿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强,到了一定量的时候,习惯成自然,也会变得很简单。

虽然我们现前还处在凡夫位,不是地上菩萨的境界,但当前这么熏习就已经极殊胜了,而且障碍会少很多。每次按这个贤善的轨道去熏习,当下就发起了善根。一开始力量不够的话就多做几次,要尽力把那种善心发出来。善根一起来,心立即会有开张的感觉,其实里面的脉也在开。自己也会发现,诚心地诵了一遍后心情很好,环境也更加明朗开阔,对什么事都不再那么计较,把自己看得很重等等。这样内心的善根一出来,整个人都会变好,环境也会很好,之后就感觉事情也没有障碍,心的明月就逐渐脱出云翳了。这是表示当时修持的相状。

这样的话,诸佛菩萨当然会称赞他。就像后面经文所讲的,能够闻信普贤愿王,读诵受持,所得的功德除佛以外没有人知道。想想看它有多殊胜,它的量连十地菩萨都没办法测知。能一开始就信受,而且读诵受持,那诸佛菩萨就会非常欢喜。就像父母看到孩子不但能学好,而且是往最好的方向学,那当然非常欢喜。同样,我们现在一下子就能接受这么无上圆顿的大愿王,当然是善根深厚的表现。否则善根薄了,就不能发现这个如意宝,或者心量狭小,无法契合上去,还需要很多的栽培引发。对于能在初发心时就这样作意发愿,一下子就随顺趣入普贤行愿的人,诸佛菩萨就会非常欢喜,而且称赞这是极好的行者。

而且我们看,十大愿王从礼敬到回向之间,是不是极圆满的善?无论是它的所缘,发起的心,愿力的程度、时间等,都已经推展到了极致。他希求做到最大的善,而不是以少分的善为满足。就像迦陵频伽鸟在蛋壳里发出的声音就超出了群鸟,我们虽然是初发心,但随顺的是普贤行愿,这就远远超胜一般的善根,也超出小乘声闻独觉的善根。对此有了肯定以后,特别是对于因果的相有了认定,就会发生信心欲乐,会精进不息地行持。之后,正面的力量全部会发生,一切人天都应当对此行者礼敬,都要对他作供养。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这是讲等流果的情形。

等流果是指,随着因行会同等流出相应的果相,没有丝毫偏差。总的来说,这一套愿文是最圆满地制造出普贤菩萨的程序。不按照《普贤行愿》串习,就不会成为普贤菩萨;按照《普贤行愿》串习,就决定成为普贤菩萨。这在因位就比其他的善法高出无数倍。就像坐飞机和坐马车相比,又像核弹爆炸时周遍地辐射,跟步q射击一次一颗子弹相比那样。它因上的量极其圆满,处处是成就普贤菩萨的标准,这就叫以圆满因现前圆满果,圆满因就是指普贤行愿。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善得人身”,可以从因、果两方面来说。从现前的因位上看,确实现在的人身非常有意义。就像怙主法王上师说的:“如果僧众每天能如法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住在世间也觉得有意义。”确实,《普贤行愿》是尽法界量的善根的熏发,它有极大的开发力量,万善由此熏起,极大的心量由此拓开,所以人生的一切境界无不善妙。从因位等流而行的状态来看,确实是善得此人身。

从果位上说,就增上生而言,他会得到极好的善趣果报。我们知道,获得暇满人身需要无量的善根福德因缘。那么该怎么来修呢?发普贤行愿是极好的方法,一切善法全部摄集在这里,丝毫不缺。这就要先把《普贤行愿》的理趣全部搞通,之后发起胜解,以非常强的心力,一条一条地精心作观。这在因位上就非常精确,后面就会发生极大的力量,在一座上就会增上无量的善根聚。就像后面说的,在一念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所得的福聚无量无边,而且有极大的利生力量,能在烦恼苦海中拔济众生。

“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从造作等流来看,我们的心随着《普贤行愿》的程序来运行,等起上就已经设定好了,所有身口意的行为都会缘着《普贤行愿》极善妙圆满的轨道自在地展开。之后不用刻意去管它,自然会这样运行。这是缘起上决定的。之后会发现,自己身口意发起的一切造作,果然是按照《普贤行愿》发出来的。这样不久就会造出一尊普贤菩萨。

从领受等流来说,会领受到内外各方面境界的显现。也就是心作普贤即显现普贤,这就叫等流果,不会有其他的流向。要知道,文化的熏习力特别重要。比如看小说,看到正面人物时,心里很想做那个人物,结果将来真的成了那样的人;看反面人物时,如果想跟他一样,那也会成为跟他一样的人。现在邪文化盛行,很多人特别喜欢看爱情小说,迷恋那种虚假的完美爱情,一心想追求到书上描述的那种对象,就一辈子都会那样追求。有些人喜欢看暴力片,模仿各种暴力狡诈的人物,他后来就会变成暴力分子。还有些人喜欢看描写忠臣孝子的书,心就按照那么模仿,最后自己就成了忠臣孝子。像这样,我们如果心心念念想成为普贤菩萨,就要按照《普贤行愿》天天这么模范,一条一条地诚心发愿,之后决定会出现这个等流果,会圆满普贤菩萨的所有功德。

而且,很快就会跟普贤菩萨一样。我们在讲《行愿品》前,介绍过《八十华严》最后经卷的内容,善财童子非常迅速地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的境地。就是因为他对普贤菩萨有极大的信心,加上极大胜解的力量,所以得到了极其不可思议的开发。我们之前安排这一卷的讲解,就是为了给大家树立一个榜样。那里讲的五种果是修普贤行愿最极致的表现,而且最为迅速。所以,我们要追随法王的足迹,将来决定会如是成就,这是极其圆满的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



这是讲异熟果。以诵《普贤行愿品》的善业力,如果生在人天,常常居于尊贵的种族,而不生在卑贱的家族。

常常至心祈愿随学诸佛,会生在不信三宝的家庭吗?绝不可能。他有内在尊贵的善种性,必然常生在尊贵之家,除非有特别的愿力,特意生到卑微的家庭去利益有缘。

现在很多人维护自尊的心理,其实是我慢的表现。他会说 “你们要尊重我,我有自己的尊严,你们不许看不起我、忽视我”等等,实际是对自我的维护,自我地位没得到满足的一种呐喊和要求。因此,稍微对他有所否定或贬逆,心态马上恼乱不安。这是我爱执深重的表现,是必须消灭的对象。

真正的自尊,是尊重己灵或自心本有的体普贤、用普贤,而起尊重自性佛的善行。自己对这个虚假的身心幻影执为是“自我”,时时要维护它的尊严,这是错乱的举动。不要去维护它,应该彻底地放下。

真正的自己是体普贤,不要害怕放掉了假我,自己会消失。其实真正的自己是体普贤、用普贤,跟毗卢遮那佛和普贤菩萨无二无别。认清了这一点后,就不甘埋没在二我执的错乱境界里,而会立志尽未来际念念发挥普贤行愿力。像这样常常祈愿实现普贤殊胜行,也就是立志要达到跟普贤菩萨一样。他修礼敬愿王,我也要修到礼敬愿王;他能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我为什么不能?我誓愿达到跟他一样。对此修任何善根都这样回向,这才是“丈夫自有冲天志”,才是真正的自尊,才是大尊重心,因为受普贤行愿的启发,心量顿时开展为无限深,顿时是万行圆备的因,愿心是如此的贤妙,这是发起尽一切时处、一切种类、最极圆满的祈愿,以如此尊贵的心,当然常居尊胜之家。

或者这样类推来了解:中有教法中说到,生前造恶的人会显现像阴暗夜色一样的中阴,行善的人会显现晴明夜色般的中阴。受生的时候,善人见自己升到很高的楼阁宫殿,听到寂静美妙的音声等;恶人以心识邪恶的缘故,在入胎时听到纷乱的声音,感到自己进了稠密的丛林等。这都是由自心所感,随着心识的状况,自然变现相应的境相。以诵《普贤行愿》的大尊贵心,不可能现出下劣的恶相。

或者按照因果律衡量,种姓高贵的因是摧伏慢心,对于尊长等精勤地修礼拜等,以及修恭敬他人的善行。而在修普贤行愿时,念礼敬愿王是作意礼敬一切三世佛,念恒顺愿王是作意恭敬承事一切众生,如同恭敬承事如来一样,这是出现无数尊贵果报的因。在将来不同的时间处所里,一定会常常生在尊贵的家族中。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接着说到士用果。“士用果”,指士夫用某种工具所成办的事业,或依某种力量所出生的果。在对普贤行愿作了十法行后,就开始成了因位或预备役的普贤,或者更高资粮位以上的普贤,这样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力。就像战士,他拿的武器是非常强大的,所以能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我们这个自性佛,持着普贤行愿的利器,它有核弹那样的摧伏力量。核弹有外在的暴破力、巨大的杀伤力,而普贤行愿是遍及虚空法界,从内心深处发起全分善根,具有最大破恶制邪力量的大愿王,因此对它至心地作十法行,就能无余地破坏一切恶趣,远离一切恶友,制伏一切外道。它的士用果有这种周遍、广大、无尽的量。

以下解释三句经文的涵义。

一、“悉能破坏一切恶趣”。要这样从正反面观察认定:一切恶趣都是由业果愚的蒙昧性,驱使心造作各种非福业而感得的。破掉了业果愚,深信了贤善之行的利益,之后借助普贤行愿经文的启发力,使对贤善之行的希愿一举推进到周遍虚空法界,穷尽自性普贤所具的一切妙德,称合法界真心的量,使愿力达到最极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程度。这个大心力像刮起了劫末的毗蓝风,能无余扫尽一切恶趣业因,破尽一切恶趣业果。

二、“悉能远离一切恶友”。古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善心和恶心现出来的是两种气,不会吸在一起。恶友只会亲附恶性的人,对于正气强的人邪鬼都不能近身。如果某地闹鬼,正人君子住进去,鬼就不能作乱,这就是正气的力量。“正”来源于善,普贤行愿是善的极致,这使得对普贤行愿做十法行的人能远离一切恶友。

或者就自方来说,熏习普贤行愿,会使得善根力很强,根本不去沾染恶的境界。在遇到邪恶的气氛时非常敏感,马上就会辨别,不会同流合污。他是有灵知的,不必要做什么逻辑分析,自心就是最好的探测器,一碰到那种气氛,马上感觉到不好,而不会入进去。

对比来看,现在很多人把颠倒的法看得很神圣,像是唯我独尊、崇尚享受、一味索取等,一遇恶的境界,就像苍蝇逐臭似的马上钻了进去,这显然跟修普贤行愿的气氛不相应。

如果很注重在心上串习普贤行愿,对一切众生都观为佛而作礼敬,那必然会恭敬、善待身边的每个人,而不会崇尚唯我独尊,自然会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又如常常发广修供养的大愿王,每次都是发心用最好的东西供养。只供养一点不能尽心量,因此是把尽虚空界中的一切胜妙供养具,供养到十方三世一切刹尘中的诸佛那里,而且让供养的愿力永无止息,念念相续。开出了普贤供养愿王的大心量,还会只想着索取,不愿意奉献吗?当然不会。因为已经受了熏陶,成为因位普贤的善妙习性,自然会远离自私、索取、斤斤计较等的狭小心态,也不可能亲附自私主义者。

又比如好好地修恒顺大愿王,每一次都祈愿对虚空法界刹海中的任何种类众生,都像孝敬父母、奉事师长和供养诸佛那样,给一切病苦作良医,对失道者指示正路,在暗夜中作光明,让贫穷者得伏藏,永远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自己一心希愿的是能做一切众生最亲的人,能毫无条件地尽量随众生的心帮助他们,直到把他们安置在佛果为止。以这样的行愿力,必然充满慈悲关怀,这样哪里会像现代心灵扭曲者那样,喜欢冷酷、自私、尊崇自我、狡诈猎取呢?或者常常发心随学诸佛,会整天沉溺在愚痴、散乱、毫无意义的影视娱乐等中吗?会喜欢各种颠倒的世间学说和行为吗?一定会远离这些方面的恶友。

像这样,念念精修普贤行愿,就会很快出现它的士用果,也就是不喜欢种种自私、冷酷、索取、征服、狡诈等念念执著自我的行为。

由此就知道,修普贤行愿能远离一切恶友。这意思是说,它会使我们的心远离这一切恶的作意、恶的见解,身口意远离一切恶的行为,境缘上远离一切邪师、邪论。由于先前熏好了普贤行愿,致使心非常灵敏,一遇邪师恶友,就像看黑白那样非常清楚,马上就会认定,而不会同流合污。这也是由缘起力所致。修普贤行愿开出了大心力,就根本不会陷入颠倒邪恶、荒诞不经等中。这有极大的灵性,由执著自我起的各种小小的心态和行为,各种自我表现、自我张扬,追求一点世间声色享受、名誉地位,乃至只求个人解脱、舍弃众生等的言论和行为,绝对是一眼就能认识,心里一点不会沾边,这就是修普贤行愿大的作用力,叫做士用果。

三、“悉能制伏一切外道”。先要明确外道的相,再确认修普贤行愿的作用。不入三宝门,在邪僻的行境里发展不休的人叫做外道。修普贤行愿是反过来走,而且走得最开阔、纯正,让正面的心发到极点,以正的力量决定能制伏邪恶,就像太阳出现时黑暗无法并存那样。内在不受人我执和法我执的牵制,顿发称性、周遍的大善心,就制伏了内在一切愚痴迷惑中设立的行为。这样以内心调伏的缘故,在外就能无余制伏一切外道。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这是离系果。离系果指脱离系缚,也就是经中说的“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我们要这样来体会:烦恼总是在缠缚着我们的心,观察其根源,烦恼来源于人我执。由于把五蕴的总聚看成了我,执著我后就分判自方他方,由这种分判会发出爱憎等的各种妄动。那么怎么来解脱烦恼等的系缚呢?如果没有发普贤行愿,使心顿时启开到合于法界量的同分状态,那就总是陷在自我狭小的困境里脱不出来。这样有自我的执著,就被缚在烦恼网中了。而一修普贤行愿,内心的普贤被唤醒,就像心中出现了狮子王。狮子的心力最大,非常雄猛高胜,这是指内心起了极大的善心力量,出现了极广阔的、圆发万善的心境,丝毫也不落在邪行阴暗里。狮子王一哮吼,那是有极大的威力,百兽闻之皆脑裂。普贤行愿的大心力一发开,法界心量一打开,各种狭小的偏执、爱憎、自私、自卑、我慢、嫉妒等,会被顿时扫空。这些就好比内心的虎豹豺狼、鸡猫蛇狗,是一个个小的邪僻心态。总是被它缠住而难以脱离,就因为没有普贤愿力,善的正气没发出来。

就好比要治一个病,正气调动出来,邪气就侵入不了,由此能摆脱疾病的缠缚。同样,如果注重修普贤行愿,使善心正气的力量不断加深,这样修是非常强大、圆满的开发。一次次累积上去,最终串习成了秉性,身心就完全被普贤行愿摄持了,它在内心里驾驭一切。以它运行的力量,开阔雄朗,就摧伏了烦恼群兽,可以一扫过去各种狭小阴暗,从中脱出,所以叫做离系果。远离烦恼系缚,就成为福田,堪受一切众生供养。



最特别的利益——往生极乐净土,成满愿王,速成佛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下面讲到以串习普贤行愿极强大的功能,在临终的时候它会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能迅速见佛、得到授记,以佛力加被的缘故,开启内心无限的力量,普于十方世界中救拔无量有情,速疾完成佛道。从这里能看到一条极其迅捷圆成佛道的光明大道,我们都要认识这个生命的大方向,这极其重要。

正是由以下一段经文,能十分明确地看到普贤行愿最终由导归极乐来完成。其中的秘密是,弥陀愿海极强增上缘的力量使得行者的心迅速开发。以速疾登地的缘故,显发本性无量功德力用的缘故,现前成满普贤行愿。我们要由此决定好成佛之路,方向极其明确:此生修任何功德,都依普贤行愿印持回向,而且一心归入极乐净土来成满愿海;临终自己的愿力和佛的愿力相合,顿时得到上品往生,蒙佛授记,从此能利益无量众生,现前行持普贤行海。务必要在这上引发胜解,再修普贤行愿才能完全合在自身上。里面的任何愿文都成了殷重执持的心要誓句,全数都安立在自己内心中,那决定从这一生起一直到往生登地成佛,在这整个历程中产生无限广大的功德胜利。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自心上学这部大愿王,而不是有口无心地念两句,这上面有一比无量的差距。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经文说到“又复是人”,“是人”指真心修学《普贤行愿品》,导归净土的人。当他到了临终的最后刹那时,此生因缘生的诸根、亲属、威势等全部会失坏。毕竟无法抗拒无常的铁律,生者必归于灭,聚者必归于散,有得必有失,因此这些世间法都靠不住。那么什么法才最靠得住呢?就是我们心里立好了普贤行愿,愿力达到坚固的程度,从此它会一切时引导我们趣向最好的境地,这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法。所以我们的心要靠在愿王上。

这里的要义极其关要,我们要进一步观察清楚,直到发起定解为止。这里要看到内缘起上极妙的涵义。祈愿是内心的法,而不是外法。身体、财富、眷属等是外在的法,不可能带到后世,所以到临终都会离开我们。业和愿是内心的法,一旦造了就安立在心里,会一直跟着心走。这样会发现,只有修心才不落空。所以古人有一颂说得非常好:“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那么怎么在心上修才能做到不落空,而且时时都能利益我们,又是得到最圆满的利益?有没有这样的妙法呢?的确有,就是在心上串习普贤行愿,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大、更圆满的发愿。如果你有慧眼见到这个大义,那一定会极其注重在自心上建立普贤行愿的最大缘起。每修一次,就是在自心上安立好一整套最完美的密码。这是以尽法界量来设定,是虚空界尽之间永无穷尽的大愿,所以在缘起上永远不会消失。又是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愿力,又是以导归净土作为速成的方便,因此一舍报刹那间就生到了极乐世界。就像箭射一样立生净土,没有第二个方向。

但现在很奇怪,有的人说:“我特别注重修普贤行愿,但我对往生没兴趣。”又有些人念到前面的愿文时,好像还有点真心发愿的意思,等念到“愿我临欲命终时”,并不是立决定的志求生西方,他认为前面可以发,到这里就保留了,“我不想去西方”。但这很相违,因为普贤菩萨是教导我们以导归极乐来完成普贤行愿的。这是整部大愿王极关键的要害处,却被当成无关紧要的啰嗦话,随便溜过,这样做是很离谱的。

到生命最后一刻,色身的势力无法维持,四大就会分离,诸根全都散坏。身体都是如此的话,何况外在的亲属、权利。当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任何亲属都无法跟随。其他的辅相、大臣,拥有的王宫、国土,轿车、豪宅、存款,丝毫也带不走。

这时,什么才能引导我们向前呢?只有心中建立的大愿王,它会在一切时中引导我们的心向前,直接趣向极乐世界。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天都要按这部经祈愿,这是因为愿力真正强到量了,处在任何时候都会按照愿力去走。好比世间男女相爱,爱得深了,发烧说胡话的时候还在叫他爱人的名字。就因为作意太深,深入骨髓,所以会达到任运就起的地步。世间恶法尚且如此,何况是发起了普贤行愿力,每天不断地熏习,一旦坚固成性,那一定是时时都会起引导作用。

人到了关键时候,往往是平时串习得最深的心引着他向前。邪恶的心串习深了,到那个时候任运就起;贤善的心串习深了,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普贤行愿有无比深的信仰,有确然不拔的胜解,已经深植在内心当中,那就根本不怕,一切时都会由愿王引导着心,会走上无比宽广的大道。因此,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护持,也是最大的升华,它会使未来的前途无限美好。

懂了这些才会决定下来:以后修集每一分善根都要用普贤愿王来印持回向,也就是念《普贤行愿品》猛利地祈愿,使善根唯一往普贤行上去实现,而绝不再走到别的道上去。这样的话,因上已经正了,就不愁不得果。而且特别注重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那一定会迅速地圆成。到临终时,以愿力不虚的缘故,决定会牵引着自心往生极乐世界。因此,经中以决定的语气说到:在一切都不相随之时,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就往生到极乐世界,而不会流入生死恶趣。

有人会问: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要修《普贤行愿品》呢?要知道,修《普贤行愿品》有极大的增上力量,真正跟大愿王相应的人都是上品往生。这是快速圆成的极重要正因,它也是信愿行中愿这部分最完善的内涵,所以念佛人应当把它视为往生的圆满正因,奉为日日必行的功课。



往生后的殊胜果报



下面关键要看到普贤行愿是怎么快速推进我们成佛的进程,或者怎么让我们得到极迅速的开发。在看到法门的圆顿后,我们会注重因地的建设。

总的来说,这是由两步飞跃而迅速圆成道果:第一步,即生生入净土,一到净土就见佛、得到成佛的授记;第二步,得授记后,迅速开发自心的功能力用,速疾成佛。

第一步: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在生时以至诚心修习普贤行愿的人,一往生就见到阿弥陀佛和文殊、普贤、观音、弥勒等诸大菩萨。当时看到这些大菩萨色相端严,具足功德,都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见到自己坐在莲花里,得蒙阿弥陀佛给自己授予成佛的记莂。

如是小乘的根性,往生时会感得阿弥陀佛和比丘众前来接引。但修普贤行愿圆满大乘因的行者,所感的当然是直接见到阿弥陀佛和诸大菩萨,而且立即得到成佛的授记。

第二步:



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像这样在得到授记后,就会在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里,普遍入在十方没办法说出数量那么多的世界里,以无碍的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作利益。这是文殊智和普贤行圆满的发挥,也是回向简轨中“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的圆满实现。

总的来说,普贤行愿摄在两种愿力中:一是智慧穷证法界的愿力,二是大悲遍入众生界作利益的愿力。两分合起来,称为菩提心、大道心或无上道意。广演开来,普贤行愿有无数支分的内容,是圆满周遍的行愿之海。由于因地已经在自心深处设立了愿海的全套内容,因此能和弥陀愿海加被众生彻证法界的愿力充分相合,就像函盖相称那样。因此一往生就见佛,就得佛授记,就有弥陀神力无碍地进入自心。如同四十八愿所说,迅速开发极其广大的功德,包括极大的六种神通、智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如此在迅速登地后,继续由普贤行愿力摄持,时间上入于无数劫海;空间上入于无数世界;智慧上成为大如意宝性,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任运地普作饶益。这就是从体普贤发挥出用普贤,而极为圆满、高效地作利他事业。



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fa 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在得授记不久就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就无上正觉,转妙fa 轮。也就是速疾圆成佛果,之后化在无数世界里,示现降魔、成道、转法 lun等稀有事业。能使佛刹极微尘数世界里的众生发起菩提心,随众生的根性教化成熟。一直到穷尽未来劫海之间,能极广大地利益一切众生。



劝导受持大愿王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这里普贤菩萨摩诃萨劝导一切有缘者以至诚心受持这部大愿王,因为缘它作十法行会得到只有诸佛才能了知的极大功德聚。

普贤菩萨这样说:那些众生如果闻信了这部大愿王,能持在心中,或者常常读诵,用来发愿或印持回向,或者为他人详细解说这部愿王的理趣,那么他们所得到的所有功德的量,除佛以外没有能知道的。

这里要这样来认识:对于无上的普贤愿王行持十法行后,究竟会出现多大功德的量,以愿王的周遍性、圆满性、无穷尽性、念念相续性,这将导致从现在直到成佛之间源源不断出现多大的量,除佛以外,绝对没有人能测到它的边际。这里面一念一行的功德都超出了数量,无边无量,何况念念相续。就在这无量上,还会出现无量的无量。当它逐渐深入时,有超几何级数倍的增长率,谁能测到它的量呢?除了彻证法界的佛。

我们还可以这样透过对比来认识:比如《贤愚经》里讲,一个人缘三宝作了一些供养,之后以发愿作印持,这使他在九十一劫中连续得到善报。但他只是发愿来世要得到受用自在,或者能遇到佛闻法、证得圣果等,这跟随顺着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发普贤行愿印持相比,实在有无数倍的差距。比如我们现在通了这部经的教理,再念十大愿王,一起心作意的时候就已经含遍了全法界的量,摄尽了无量普贤行海。我们的这种发愿确实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具万善。这个缘起的势力是不可思议的,它会怎么圆满、周遍、无尽地发展,这的确是超级事件。对于这件事的因果量,一定要依缘起律确认到在世俗缘起上决定没有比这更大的量了。这也是称为“愿王”的原因所在。善行种类上,具足一切种类的最圆满量;境上,是尽法界虚空界,含摄十方三世一切刹海的最圆满的量,穷证法界时现前什么样的量,现在就按这么来模拟;时间上,直到虚空界尽之间无穷无尽,而且又是念念相续不断,达到最圆满的量;行为境界上,是事事无碍、重重无尽地现相起用,达到至极圆满的境界。这样多重的圆满、多重的周遍、无限连起来,就发现在发愿因地上极其广大,而果唯一是按因的缘起来呈现。这样就会恍然明白:的确没办法测到它的量,除非是彻证法界的佛。因为在佛的一切种智里现的是全法界的量,所以能见到它的所有果报相。其他人没有穷证法界,最多只是在自己的证境中见到局部的量,证境外的事他也看不到。

普贤行愿是以全法界量的方式在进行,这才认识到:原来这么不可思议!这部愿王,下至能闻到一个句子,能在心里受持一下、读诵一下,或者给别人详细开演。这有多么大的利益,请无数位十地菩萨来,让他们衡量一下,也只能摆摆手说:我们测不到这个量的边际。所以,不能认为只是这么念一遍,不会有太大的量吧!要知道这是极其圆满的量,是超出量的量。所以,一定要记住这句:“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千万不要怀疑,认为真有这么大的量吗?就这么念一下、听一下,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吗?等等。诸如此类,一怀疑就打了折扣,就不能用全分的心力来受持。因此不能至心信受,就不会有全分的果量,会使得极殊胜的法变得没有很大效果。好比我们持咒时关键要有信心,要坚信咒的力量,以信心来念就有功效,心里怀疑就不灵了。临终念佛能否往生,还是要看信心,如果怀疑:我这样念就能往生吗?一有怀疑,心一动就丧失了大利。

这里有三方面的信心:一要信自性就是体普贤,一发挥出用普贤,决定能得到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二要信佛语,日可冷,月可热,虚空可粉碎,大地可平沉,佛语也绝对无欺诳。决定如佛语所说般,修学《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只有诸佛才了知它的量。三要信这部《行愿品》的经文有极大的作用力,随着它作意入观,对于我们成佛道、圆成普贤行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有这样的胜解信,它会最大地支持我们行持这部大法,而且会发起极大的修持欲乐。这以后就根本不一样,我们会非常敬重地受持它,视它为如意宝。受持以后会去披读,披读以后能不看书讽诵出来,讽诵以后能持在心里,不断地熏习,乃至扩展到书写、供养、开演、思维、修习等各个方面。对于无上的愿王,只要我们用心尽量地作十法行,最终一定会熏成普贤行愿的内涵,而源源不断地发生利益,一刹那都会出现无限无量如虚空般的功德,因此下面讲到: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像这样,对无上愿王行十法行的人,在一念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得到的福德聚无量无边。这体现了圆顿法的特点。或许有人信不过:怎么一念中所有的行愿都能成就呢?怎么一下子就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呢?他不知道这是称性发愿的缘故,本性里是如何圆满、周遍、无尽,完全符合它的量来发心,以这个缘起,在一念中所有行愿都能成就,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无量”,指以万、亿、兆等有限数量无法定量;“无边”,指发生的量没有边际、局限。以自身成就了行愿,获得无边福德聚的缘故,因此有极大力量,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拔济无量众生,让他们都出离生死,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最后引清凉国师的赞语,作为十大愿王讲解的吉祥结束:

“殷勤颂德,意在劝持。然此经一卷,文少义丰,实修行之玄枢,乃华严之幽键,功高德远,何不修持?西域王臣未有不习。”

意思是说,在这段经文里,普贤菩萨殷勤歌颂修持《普贤行愿品》的功德,这是深有用意的,意在劝导有缘者都能尽未来际奉持这部大法。这卷经文字如此简要,义理如此丰足,实在是修行玄妙的关要,是深入华严玄海的幽深关键。功行极其高深广大,作用力极其深远。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一点,为什么还被动地坐着,不发起修持呢?古时印度,无论国王、大臣,没有不修习此经的。

得到这么圆顿的法,我们应该倍感庆幸,日日夜夜奉持这部愿王,这样一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今天开始讲偈颂部分。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尔时,普贤菩萨想再次宣说普贤行愿的意义,他在普观十方世界以后,宣说了以下的偈颂。



偈颂分六:一、七支行海;二、愿海差别;三、愿海边际;四、愿海利益;五、劝导受持;六、总结回向。



一、七支行海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首先是身口意三门总的礼敬。

观想所有十方世界里,过去、现在、未来出现的一切佛,我都以清净的身语意周遍无余地作礼敬。就像一个大圆镜中现出了无量的事物那样,在自己的心量里,出现了尽十方三世的一切佛海,每尊佛都被菩萨海会所围绕。由于这是本性中所具足的,因此我以至诚心在每一尊佛前以身口意来作敬礼。

“礼”以敬为内涵,即身口意住在恭敬中来行礼敬。这是由我们的行愿驱使,而遍礼法界一切佛。这个观想里蕴含了圆教的理趣,并不像我们生灭心的境界那样,而是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时,在法界真心里,如同大海中呈现星月的影像那样,在自己的心量里,一切佛全部显现,所以我一念全都能礼到。应当有这样的胜解信。之后是身、语、意三门分别的敬礼,也还是不离前面的所观境。

总之,七支行法都必须在圆满的心量中行持,自己要想到这是法界真心现前时的情况。我们具有了胜解信和行愿力,这样作意就能得到无量的功德。整个七支行法并不是人天善法,也不是一般的修礼敬乃至回向,而是全部要以全法界心尽法界量为所观境,再加上对这个极其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普贤行海,具有高度的希欲之心,两者和合起来作意,这样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积聚无边资粮。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是身敬礼。本来七支行法都是以普贤行愿力和胜解信二者作为因,来发起观行。这里是简略表述。

我们要深信,当真心现前时,十方三世一切佛必然都在心海中显现,如同诸佛一刹那即能遍知十方三世那样。得到了一切种智的成就,就能没有任何障碍地出现果位普贤行海,而我们所希欲之处就在这里。由于它是无上果位至极圆满的境地,就成为我们念念希求之处。

以普贤行愿的威神力,我的身普现在一切心中所现的如来面前;而且这里的每一个身又现出佛刹极微尘数的身,来周遍地顶礼佛刹极微尘数的佛。这都是到了果位普贤的无障碍的解脱境界。因为我的心就是法界性,所以就遍入在一切点上,在十方三世任何一尊佛那里都有我的身在作礼敬。而这个身又是法界性的缘故,又能遍现出无数的身,遍入到法界的一切佛海中。像这样,重重无尽地作顶礼。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这是意敬礼。意思是真正信解诸佛的功德。什么是诸佛的功德呢?实际就是真如法界。法界本来如此,重重交摄,互入无碍,如同帝释因陀罗网那样。对于本来的法界,心中有很深的胜解信,就叫做意敬礼。

我们要深信,并非像妄识所变的境界那样,只是虚假的幻境,真实的法界是在任何一尘的聚点中有尘数的佛,而且每一尊佛都处在菩萨众会围绕当中,无尽法界的任何一个微尘都是如此,深信每一个尘里面都充满了诸佛菩萨海会。以这个缘故,再行持下面的语敬礼: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在刚才深信的情况下,我的身已经遍在每一尘当中的诸佛海会里。任何一尘当中的微尘数的诸佛菩萨海会,他们都有从本性所现的无量的功德海,对此我都一一地作称赞。

其实这也是称赞法界,也是称赞自身的性德,也是称赞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由此我们要趣入这样无碍的法界,这就是我们从始至终的希愿。整部《普贤行愿》,都是为了能够深入到法界重重玄海,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而立愿的。它最终归趣到了西方,这是以弥陀愿力的加被,能够速疾完成的缘故。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整篇愿文的内涵,这样我们就有一个统一的愿心,然后分开成各个支分的内容,或者它从因到果各方面的涵义。

在这样一尘当中极微尘数的诸佛海会里,都有我现在那里,犹如果位普贤那样。对于任何一尊佛,都以一切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里都普出无尽的微妙言辞。而且在穷尽未来一切劫的时期里,称扬赞叹诸佛甚深不可思议的功德大海。当我们念这一颂时,就应当发起这种行愿力。

接着在这一切佛面前呈现最极殊胜的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由于先前已经对诸佛起了礼敬之心,缘念了诸佛的甚深功德,那当然从心流现出来的贤妙之行,就是要对于诸佛广修供养。这也是出于本性的贤善力而自然发起的。

为了尽性的缘故,在供养境、供养物、供养时间等各方面,全部要推到极致。这样的话,在法界量当中,有多少世间的微妙供品,全都以极大量的方式来供养每一尊佛,圆满普遍,无尽无量。

这里是举出世间能认识的各种庄严具。当我们念诵时,心里要这样作意:以这个世间里最胜妙的各种人工和自然出现的妙花,由花组成的花鬘,人天的各种音乐,涂在身上的涂香,伞盖,这些都在虚空当中完全充满。每一种的形量层叠起来都像须弥山那样高广(这是表示它极大的量),全数拿来供养一切如来。最胜妙的衣服,最胜妙的香,末香、烧香,以及最胜妙的光明,每一种都堆得像须弥山那样极其广多,都用来供养诸佛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念这一颂时要作意:我决定信解,就在当前,并非妄识的境界那样,一切十方三世的佛海就在我的心量当中,如同大海普现影像一样。由于这并非在我心外的缘故,而且是无上如来的缘故,那么我以最贤妙的普贤行愿力,对于每一尊佛都作普遍供养。而且做到最尽性的供养。

也就是发愿把整个世界一切妙好之物,无有剩余地,一一堆到极大量的方式去供养一切佛。当我作意时,这一切妙物全部都供养到我心量当中十方三世每一尊佛那里,这就叫广修供养。一定要有这种心量。当你的心量得到开发,变得无限无量、平等周遍的时候,你的功德也会因此而出现无限的量。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同样是在十方三世一切佛海胜境前,都各有一个我的身体。我诚心地悔除,从过去无始以来一直到今生为止,起于贪嗔痴,从身口意三门造作的无量罪业,对这一切我现在都无余地忏悔。从今以后,再不随顺虚妄的我执起惑、造罪,一心祈愿还归法界。

从过去到今天为止,念念起的一切罪业,都是在迷失当中的颠倒妄作。无论是自作、教他作,还是见作随喜,这所有的罪业都通通忏悔。从今往后,再也不随着下劣的我执心做各种事,一心跟普贤行海相合。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在自己圆满的心量里,一时间十方三世五类人的所有功德相全部在心海中呈现。由于这一切都是善德的缘故,我都普皆随喜,如同自己做的功德那般。

这里要想到,所有的善,世间方面,包括下至地狱罪人心中发起的一念善念,以及人天当中的各种五戒十善,比如忠孝仁义等的善行善德,这一切六道众生的功德。出世间方面,小乘包括声闻缘觉二乘,从有学到无学,四果四向的所有功德海。“有学”,指声闻从预流向到阿罗汉向之间的果位,以及缘觉有学位。“无学”,指二乘的阿罗汉果。他们所成就的各种小乘功德。大乘包括从发菩提心、入波罗蜜多行门开始,所有从初发心到十地之间的菩萨善根,以及诸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功行圆满成就佛果所流现的一切事业功德,凡是善行都通通作随喜。

这时候要完全称合法界量来作随喜。意思是说,全法界量的一切五类人所摄的所有善根功德,全部在心海中呈现,之后如同获得了至宝那样作随喜,这就是所谓同体随喜,叫做普贤喜。这里不要分自分他,所谓“法界含灵共一家”,别人行善就好像自己行善一样,所以为之而欢喜。

像这样,自己安住在一种很深的随喜愿行当中。这是发自内心的,对于法界里一点一滴的善心善行,我都是随喜、支持、赞叹,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外在的宝贝并不可贵,而内心下至起了一念善心,都是回入法界的因缘,因此我们都应当随喜。有了随喜愿王后,还要把它延续到一切的日用当中,也是念念这样作随喜。

这里再捎带说一下,前面的礼敬、称赞、供养等,也是在我们发起行愿力以后,平时一直要记得:我是发供养愿王的人,我对一切都普作供养;我是发礼敬愿王的人,我对一切人、三世一切佛、所见到的任何境界都普遍礼敬等等。这样我们就会逐渐沉浸在普贤行愿的修习当中。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fa 轮。



这也是要观想:在我圆满的心量里,十方世间当中有无数位修行圆满,已经成为破除世间黑暗明灯的诸佛,当他们最初成就菩提的那一个刻,我不间隔一刹那,立即现在每一尊成道者面前,殷勤地劝请:为着利益众生的缘故,请转无上甚深广大的微妙fa 轮。

这也是为着一切众生的缘故,因为只有宣说了佛法,众生心中的正法才能转动,由此才能趣入正道,逐步地入到法道中,最终成就佛道。可见,转法 lun是众生成佛的最大助缘。因此,不是为着我个人,而是为着法界一切众生能够回归的缘故,在我圆满的心量当中出现的任何一尊初成道的佛,我都必然在他面前,不延误一刹那,立即殷勤地祈请,为众生转深广fa 轮。

这就是我们的愿力。每当念到这一颂时,都要从诚心里如是作愿,以这样现前祈愿的缘故,未来在任何时处,我们都会受愿力的驱使,去行持请转法 lun的普贤之行。

这么做有极大的功德,它能让你迅速积累资粮。因为你的劝转,成为此尊佛转法 lun,一切时处发生功德的一分正因,所以这个功德的量非常大。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诸佛在度生圆尽,即将示现入涅槃之时,我都在他们面前至诚地合掌,或者做各种诚敬的表示来作劝请:唯愿诸佛能够久住佛刹极微尘数那么长的时劫,让一切众生得到现前的安乐和究竟的利益。

在念诵时,我们的心一直要保持不散,住在一个圆满的心量里。在这个心量里面有无数的世界,有无数应众生的机缘而应运出世的佛,他们示现了八相成道的事业,在一期化缘已毕时,就会示现入于涅槃。而我平等地,没有任何差别,在法界里任何一尊即将入灭的诸佛前化无数身,每一个身都在他们面前,为着本区域的众生,诚挚地祈请不要入涅槃。而且我祈请的心要推到极至,因为诸佛能够在他的世界里住世一天,都会给无量众生带来利益。因此,我的希求是,您老人家能在尽未来无数劫之间长久住世,希望能够给无边的众生,带来一切现前的安乐和究竟的利益。

这就是念念心怀众生所起的贤妙之行,也是我们的本心在面对缘起时,必然会发出来的善妙之心。只要它不被障蔽、扭曲,那必然会这样发出来。以这种大劝请的缘故,就会修积无量的资粮。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 lun,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修普皆回向时,必须了解能回向的心、所回向的善根以及所回向之处这三个问题。

能回向的心是一种猛利的希愿之心。为着自他一切众生能够得无上佛道的缘故,把功德完全回向在这里。由于他心里有极度希欲的缘故,必然会这样作回向,而且他胜解这样回向,以缘起力必然会如是实现,因此一心趣入这种法行。或者也是确认到以回向能够使善根辗转增长无尽的缘故,必然把它的缘起达到极至点。这也是善巧通达缘起的智者必然会行持的普贤之行。也因此,当我们对此具有确认以后,我们每一座修得的善根,都会如是作普贤回向。

这里也是特别修了七支行法的时候,从礼敬一直到请转之间,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他们每一位的身上,而且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以此而得成无上菩提。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住在圆满的心量里。要想到:上面修的六支所有的善根都摄集起来,全部送给法界无数世界里的任何一个有情。当我们这样一发心的时候,善根就能一一地施舍给一切众生。

希愿之处是什么呢?最关键是让他们成就无上菩提,而这个果完全由因来决定,因此,我的这份善根施舍给一切自他有情,愿它成为圆成无上菩提的正因。我们的心这样启动后,这个回向就完成了。



接着讲修持七支行法的利益。这是要配在任何一座修法或者讲闻前面来修的,因为它摄尽了一切积资净障的扼要。

我们无论是修法还是讲闻等作任何法行,一定要在具足顺缘、遣除了违缘的时候,才能够顺利地发起。就好比种一个种子,必须是除掉了各种障碍,有水、土、阳光等的滋润,再配合它的因,才能够很快地生果,这是缘起的道理所致。

那么,怎么把极其简要、圆满、快速摄尽积资净障的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修成呢?那就是要用普贤行愿王的观行仪轨。由于它是全法界心、尽法界量,圆满周遍,广大无尽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在世俗缘起的量上已经达到了极点,每一个地方它都能够在瞬间出现无量的资粮。违品方面就要修持忏悔,这样能够净除障碍。

总的来说,礼敬、供养、请转法 lun、请佛住世和随喜这五支是具足顺缘——积集资粮。忏悔支是遣除违缘——净除罪障。而随喜支有两分,其中特别的一分,就是对于自己所修的善修欢喜的话,会使得善根增长。

回向支,是使得善根增长无尽的功用力。这可以分为两分来说:一、现前通过刚才修七支行法,积资净治所出现的善根,用祈愿回向来印持的话,即使是微量的善根,也会顿时转成极其广大无尽;二、在此之前所修习的各种善根,感果还没有穷尽的时候,以回向的力量一印持,也会顿时变得增长无尽。就好比在一片田地里,用水滋润的时候,现前种的种子当然得到滋润、增长。以前的那些种子,如果还没有干涸死掉的话,用水去滋润时,它还是会增长。所以,回向兼带着过去的善根和现在的善根,都能使得它达到增长无尽的地步,所以这极其殊胜。

总之,七支行法可以含摄在积资、净障、增长无尽三个要点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