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愚经开示

又复世尊,不审此徒,往古世时,种何善行,修何功德,今值世尊特蒙殊润?复造何咎,从生已来,乞丐自活,困苦乃尔?世尊慈愍,幸见开示。



当时祇陀太子又问到了往昔的因缘。所以在佛的教化下,他们都知道现世的这一切苦乐的现象,必然都是由过去世相应的因感来的,没有一个是无因而现的。做乞丐也好,能出家也好,无非是过去的善恶因缘决定的。懂了这一点,我们在现世的时候要积极地断掉一切恶,要尽量停止一切恶。另一方面,你真正了解了善事这样的美好,它能带来一切圆满喜乐,世出世间的一切所谓的美好都是从善而来的,就会一心依止善。善就成为我们的哲学,善就是我们的圣殿,善就是我们的经书,所以我们日日要去行善,不能够离开。

可见,我们只要在因果上熏习多了,就会有善恶取舍的能力。它就摄持你的心断恶行善,你也很欢喜这么做,你心里有一种力量。但是你没有通过因果法的教化,这个心就起不来。

祇陀太子说:“世尊,不知道这些比丘他们在往昔世的时候,种了什么善行,修了什么功德,现在能遇到世尊,能得到佛特别慈悲的法雨滋润?他们又是造了什么过失,从他们诞生以来,就生在下贱种姓,以乞讨自活,生活是那么地困苦,每一餐都要到外面去求乞?愿世尊慈悲为我们开示。”



佛告之曰:若欲知者,宜善听之,吾当为汝具足解说如是本末。诺!当善听。



世尊当时就说:“你想听的话,应当善自谛听,我现在就给你们具体解说这桩因果的本末经过。”祇陀回答说:“好的,一定好好听。”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大师佛陀,他的一切智眼无不照见,任何一件世间的事情,他都能看到本末因缘。所以,宣说缘起,是我们释迦本师无上的功德。世间上没有任何的学者、哲学家、思想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想到世尊是如此地洞见了缘起,洞见了一切万法的真理,我们应当发愿永世皈依佛的正法,也就是要皈依佛给我们开示的缘起正道,要永远按照佛指示的缘起正道来修行,来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



尔时世尊,便告祇陀: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有一山,名曰利师(晋言仙山)。古昔诸佛,多住其中。若无佛时,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复无辟支佛时,有诸五通学仙之徒,复依止住,终无空废。



当时佛就以极其广阔的宿命通、智慧眼如实地告诉祇陀:这是在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的时期,在这个阎浮提,有一个大国家叫做波罗奈。国中有一座山,叫做利师山。古昔诸佛多数都是住在这个山里,如果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有辟支佛依靠这个山生活。假使没有辟支佛的话,也有那些世间具有五通的学仙道的人,依止这个山居住,终究不会有空废的时候。总而言之,这是一座道山。



尔时山中有辟支佛二千余人,恒止其中。于时彼国,有火星现,是其恶灾。此星已现,十二年中,国当干旱无有天雨,不得种植,国必破矣。



当时这座山上有两千位辟支佛恒时安住在里面。那时候,这个国家忽然之间出现了火星,这是一种不祥之兆。这颗星显现了之后,在十二年里,国家会干旱,天上滴雨不下,没办法种植庄稼,国家一定会毁灭的。



是时国内,有一长者,名散檀宁,其家巨富,财谷无量,恒设供具,给诸道士。时千快士,往至其家,求索供养,而作是言:我等诸人,住在彼山,值国枯旱,乞食叵得。长者若能供我食者,当住于此,若不见与,当至余方。



在那个大zai 难的年代里,国中有一位长者叫做散檀宁,因为他家是大富豪,拥有无量的财物、谷米,所以恒时设一些供养具来请修道人应供。当时有一千位辟支佛来到他家,请求供养,这样说到:“我们这些人住在那座山里,现在正赶上国家干旱,到处乞不到食物。长者如果能供养我们食物的话,我们就住在这里,如果不给的话,我们就到其他地方去了。”



长者于时,即问藏监:今我藏中,所有谷米,足供此诸大士食不?吾欲请之。藏监对曰:唯愿时请,所有谷食,饶多足供。长者即请千辟支佛,饭食供养。



长者当时就问藏监(仓库管理员):“现在我宝藏里拥有的谷米能够供养这些大师们十二年的饮食吗?我想请他们应供。”这个藏监说:“愿您应时请斋,谷米非常富足,足以请供。”当时长者就请了这一千名辟支佛,做饭食供养。



彼残千人,复诣其家,亦求供养。长者复问其藏监曰:卿所典藏,谷食多少?更有千人,亦欲设供,足能办不?其藏监言:所典谷食,想必足矣,若欲设供,宜可时请。于时长者,即便请之。差五百使人,供设饭食。



那座山上剩下的一千位辟支佛又到他家来,也请求供养。当时长者又问藏监:“你查一查仓库里谷米食物有多少?又有一千个人来,我也想供养,足够成办吗?”藏监说:“所储藏的谷米食物想必是够的,如果想设供养,可以应时而请。”当时长者就请这一千人应供。而且派遣五百个工人供设饭食。



时诸使人,执作食具,经积年岁,厌心便生,并作是说:我等诸人,所以辛苦,皆由此诸乞儿之等。



当时这些工人们每天都要去做食物,经年累月,就生起了厌烦心,而且这样说:“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辛苦,就是因为这些乞丐的缘故。”他们把应供的辟支佛等说成是乞丐,就有果报了。



尔时长者,恒令一人知白时到。时此使人,养一狗子,若往白时,狗子逐往,日日如是。尔时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时到,独往常处,向诸大士,高声而吠。



当时长者恒常让一个人告知应供时间到了。这个仆人养了一只狗,如果他要去汇报时间,狗子就会跟着他去,每天都是这样。赶上某一天,这个工人忘记了告白,时间到了,狗子独自就去了经常去的地方,向着大士们高声地吠叫。



诸辟支佛,闻其狗吠,即知来请,便至其家,如法受食。因白长者:天今当雨,宜可种殖。长者如言,即令诸作人赍持作器,勤力耕种,大麦小麦,一切食谷,悉皆种之。经数时间,所种之物,尽变为瓠。长者见已,怪而问之,诸大士曰:此事无苦,但勤加功,随时溉灌。如言勤灌,其后成熟,诸瓠皆大,加复繁盛,即劈看之,随所种物,成治净好,麦满其中。长者欢喜,合家藏积,其家满溢,复分亲族,合国一切,咸蒙恩泽。



当时辟支佛们只要一听见狗叫,就知道应请的时间到了,他们就来到他家里,如法地接受饮食。因而辟支佛们就对长者说:“现在天要下雨了,应当种植庄稼了。”

长者按他们所说,就让工人们拿着务农的器具努力地耕种,大麦、小麦、一切的五谷食物都种到地里。经过了很长时间,所种的东西都长成了葫芦那样。长者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辟支佛。那些大士们说:“这事情没问题的,只要再勤加一把力,随时地浇灌。”结果按照他们的话,精勤地浇灌,后来这些葫芦都成熟了,长得很大,而且更加繁茂,把它劈开来看时,就随着他所种的谷物,都成了非常清净、很好的粮食,都充满在里面。长者很欢喜,他就把这些收获的庄稼蓄积起来,结果他家粮食满仓,然后又分给各个亲戚、同族的人,合国的一切大小人等都得到了他的恩泽。

可见,供养圣者辟支佛,自然得到殊胜的果报,能将大的zai 难完全化解。善法的力量是何其明显啊。



是时五百作食之人念言:斯之所获果实之报,将由斯等大士之恩。我等云何,恶言向彼?即往其所,请求改悔。



当时五百个做饮食的人都想:“现在得到这么多丰厚的果实,都是由这些大士的恩德。我们为什么还对他们说粗恶语呢?”他们感觉自己错了,就到大士这里请求改过忏悔。



大士听之。悔过已竟,复立誓言:愿使我等于将来世,遭值贤圣,蒙得解脱。



大士也接受了他们的忏悔。他们忏悔完了,又再立誓:“愿我们在将来世能够遇到圣贤,获得解脱。”



由此之故,五百世中,常作乞儿。因其改悔复立誓故,今遭我世,蒙得过度。



由于毁骂辟支佛是乞丐的缘故,这些人在五百世中,恒常做乞儿。因为他们后来悔改又立了誓愿,所以遇到我出世得到度脱。



太子当知,尔时大富散檀宁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是藏臣者,今须达是也。日日往白时到人者,优填王是。时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好音,美音长者是也。尔时五百作食之人,今此五百阿罗汉是也。



佛说:“太子你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大富豪散檀宁哪里是别人呢?就是我的前身。那一位宝藏的管理者就是今天的须达长者。而那一位每天都去说时间到了的人就是优填王。而那个狗子,以它的吠叫做了福德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有好的音声,就是今天的美音长者。而当时五百个做饭的人,就是今天这五百个阿罗汉。

所以从这个事情,就知道因果可畏。但我们很愚昧,认为随便说说是没有果报的,哪晓得他这样一说,就有种子了,没有把这个种子破掉的话,种子就会结果的,而且会一结再结。这是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前发生的事,结果经过漫长的时劫后,它成熟了,这五百个人又呆在一起,成了一个乞丐帮。

可见因果是不可思议的,确实甚深极难证,不是佛的一切智眼确实没办法了解。事情是这么奇妙,这些人过去世都曾有过关系,直到无量世之后,由于业缘还是会彼此发生关系。所以经上说“业如工画师”,它画得标标准准、一丝不差的。因为不是写意画,是那种工笔画,那是一笔一笔画得没有一点误差,这就是业。

其实说到底还是法界不可思议。无论有多少种业,多少个人混合造的,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法界都会给你安排得好好地,到了该报的时候自然就报,不会有丝毫误差。所以我们要敬畏因果,其实也就是敬畏天理,敬畏法界。

懂了这一点,你的行为就不会盲目。自从你胜解了因果以后,就开始知道,这是一条缘起的正道,一切都是从这儿发生的,就不再像原来一样愚昧了。过去,既不知前因也不知后果,认为就是眼前这样一个世界,以为这一切万法都是无因生的、偶然有的等等,陷在一个很深的愚昧当中。



尔时祇陀,及众会者,睹其神变,感佛功德,克心精勤。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复有专修快士行者,复有兴心求佛道者。各各精勤,求遂本心,欢喜踊跃,顶戴奉行。



当时祇陀太子和与会的大众都看到五百乞儿比丘的神变能力,他们都非常地感念佛的功德,然后都克制自心精勤修法。有的得了初果,乃至有的得了四果,还有一些专修辟支佛行,又有的兴起了求佛道的心。各个都精勤求道来实现自己的所愿,大家都欢喜踊跃,顶戴奉行佛的教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贤愚因缘经 卷第六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闻世尊教,默然不对。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到的,那时候佛住在毗舍离的庵罗树园当中,当时世尊对贤者阿难说:“获得四神足的人能够住寿一劫。我是极擅长修持四神足的,现在如来住世的寿量应当是多少?”这样问了三次,当时阿难的心思被魔所迷惑,他听到世尊的话,默然不回答。



又告阿难:汝可起去静处思惟。贤者阿难,从坐而起,往至林中。



佛又对阿难说:“你可以起来去静处思惟了。”贤者阿难就从座位上起身,去了森林当中。



阿难去后,时魔波旬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处世教化已久,度人周讫,蒙脱生死,数如恒沙,时年又老,可入涅槃。



阿难离开后,这时候魔王波旬来到佛这里,对佛说:“世尊处在世间已经教化很长时间了,度人的工作已经圆满了,得您的加持解脱生死的人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现在您年纪大了,可以入涅槃了。”



于时世尊,取地少土著于爪上,而告魔言:地土为多,爪上多耶?魔答佛言:地土极多,非爪上土。佛又告言:所度众生,如爪上土,余残未度,如大地土。



当时世尊取了少许的泥土放在指甲上,对魔说:“地上的土多还是指甲上的土多?”魔就回答:“当然是地上的尘土多,不是指甲上的尘土。”佛又告诉他说:“我所度的众生就像指甲上的尘土,余下没有度的众生,像大地土那么多。”



又告魔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于时波旬,闻说是已,欢喜而去。



又告诉魔说:“再过三个月我会入涅槃的。”当时魔王波旬听到这么说,他就很欢喜地离开了。



尔时阿难,于林中坐,忽然眠睡,梦见大树普覆虚空,枝叶蓊郁,花果茂盛,一切群萌,靡不蒙赖。其树功德种种奇妙,不可称数。旋风卒起,吹激其树,枝叶坏碎,犹如微尘,灭于力士所住之地。一切群生,莫不悲悼。



再说那时阿难在森林里静坐,忽然睡过去了,梦见有一颗大树普遍地覆盖着虚空,树上的枝叶蓊蓊郁郁,奇花异果极为茂盛,一切群生都在这树下得受树的恩惠而生存。这棵树有各种奇妙的功德,无法说尽。忽然间旋风刮起,吹击着这棵大树,树上的枝叶都碎成微尘,就这样消失在力士所住的大地上。一切众生无不沉痛、悲哀。



阿难惊觉,怖不自宁。



阿难惊醒过来,心里非常恐慌,无法安宁。



又自思惟:所梦树者,殊妙难量,一切天下咸赖其恩。何缘遇风,碎坏如是?而今世尊,覆育一切犹如大树,将无世尊欲般涅槃?



当时他自己又想:“我梦到的这棵树是这样殊胜妙好无法称量,一切天下的众生都仰赖它的恩泽。什么缘故遇风一吹,这样地破碎?现今世尊以慈心覆育一切众生,就如同大树,这不是世尊要入涅槃的征兆吧?”



作是念已,甚用战惧,来至佛所,为佛作礼,而白佛言:我向所梦如斯之事,将无世尊欲般涅槃?



他这样想了以后,心里慌得很,提心吊胆,来到佛这里,给佛作礼后对佛说:“我前面梦到了这样的事,是不是世尊要入涅槃了?”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后三月,当般涅槃。我向问汝,若有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日能寿几何?如是满三,而汝不对。汝去之后,魔来劝我当取涅槃,吾已许之。



世尊告诉阿难:“正如你所说,我再过三个月,当入涅槃。我前面问你:‘如果得到四神足,这样的人能够住寿一劫,我极擅长修行四神足,如来现在能够住多长寿量?’我问了三遍,你都没有回答。你离开以后,魔来劝我要取涅槃,我已经答应他了。”



阿难闻此,悲恸迷荒闷恼惘塞不能自持。



阿难一听到这个话,他心里非常地悲痛,而且非常迷闷,堵得慌,无法控制这个心情。



其诸弟子,展转相语,各怀悲悼,来至佛所。



那些佛弟子也辗转相告,各自怀着悲伤、沉痛的心来到了佛这里。



尔时世尊,告于阿难及诸弟子:一切无常,谁得常存?我为汝等,应作已作,应说已说。汝等但当勤精修集,何为忧戚?无补无行。



当时世尊告诉阿难和弟子们:“这世上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谁能常存于世?对于你们,我应该作的都已经作了,应当说的都已经说了。你们唯一应当精勤修行佛法,为什么要这样忧心忡忡?这也无补于修行。”



时舍利弗闻于世尊当般涅槃,深怀叹感,因而说曰:如来涅槃,一何疾耶?世间眼灭,永失恃怙。又白佛言:我今不忍见于世尊而取灭度,今欲在前而入涅槃,唯愿世尊,当见听许。如是至三。世尊告曰:宜知是时,一切贤圣,皆常寂灭。



当时尊者舍利弗听说世尊快要入涅槃了,他心里也怀着很大的悲伤、感叹,因而说到:“如来涅槃是何等迅速啊!世间眼目即将熄灭,众生将永远失去依怙。”又对佛说:“我现在实在不忍见到世尊入涅槃,我现在想在世尊前面先入涅槃,唯愿世尊能允许我。”这样请求再三,世尊告诉他:“应当要知道时机,总之,一切圣贤都会相继入灭的。”



时舍利弗,得佛可已,即整衣服长跪膝行,绕佛百匝,来至佛前,以若干偈,赞叹佛已,捉佛两足敬戴顶上。



当时舍利弗得到佛的许可后,就整理衣服,长跪在地,用膝盖走路,绕佛一百圈后,来到佛的面前,用若干首偈颂赞叹了佛后,就用手捉住佛的双足放在自己头上恭敬顶戴。



如是满三,合掌侍佛,困而言曰:我今最后,见于世尊。



这样做完了三次,就合掌侍奉在佛前,沉浸在哀伤之中说到:“我这是最后一次见世尊的金颜。”



叉手肃敬却行而去。将沙弥均提,诣罗阅祇。



这样,他就双手合掌恭敬、肃穆退却而离开了。他带着沙弥均提来到了罗阅祇这个地方。



至本生地,到已即敕沙弥均提:汝往入城,及至聚落,告国王大臣旧故知识诸檀越辈,来共取别。



到了他的故土,就吩咐沙弥均提:“你去城里以及各个聚落,告诉国王、大臣以及过去的相识和诸位施主们,都共同来告别一下。”



尔时均提,礼师足已,遍行宣告:我和上舍利弗,今来在此,欲般涅槃,诸欲见者宜可时往。



当时均提顶礼师父以后,就到处去宣布:“我的和尚舍利弗,现在来到这里,要入涅槃,凡是想见一面的,应当及时赶来。”



尔时阿阇世王,及国豪贤檀越四辈,闻均提语,皆怀惨悼异口同音,而说是言:尊者舍利弗,法之大将,众生之类之所亲仰,今般涅槃,一何疾哉!



当时阿阇世王以及国家里的一些豪贤施主、四众弟子听到了均提的话,都怀着很沉痛的心异口同音地说:“尊者舍利弗是佛法中的大将,是各类众生所亲附皈仰之处,现在入于涅槃,怎么这么快呀!”



各自驰奔,来至其所,前为作礼,问讯已竟,各共白言:承闻尊者,欲舍身命至于涅槃,我曹等类,失于恃怙。



当时人们都各自奔驰来到尊者的处所,上前顶礼问讯完毕,大家都共同地说:“我们听说尊者要舍弃此身,入于涅槃,我们这些人就失去了依怙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时舍利弗,告众人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汝等宿庆,生值佛世,经法难闻,人身难得,念勤福业,求度生死。如是种种,若干方便,广为诸人,随病投药。



当时舍利弗告诉大家:“一切因缘生的法都是无常的体性,凡是有生都会有灭。三界完全是一种苦性,在这里面,谁能得到真正的安稳呢?你们宿世修了福、种了善根,这一生能值遇佛出现于世,经法非常难闻,人身是十分难得的,你们要想到这些而非常精进地修持福业,要一心寻求度脱生死。”像这样以种种方便,给在场的人们都做了应机的说法。



尔时众会,闻其所说,有得初果乃至三果,或有出家成阿罗汉者,复有誓心求佛道者。闻说法已,作礼而去。



当时在场的大众听到尊者说法后,有的得了初果,乃至有的得了三果,也有的出家证了阿罗汉果,还有一些立了无上的志愿,要求证无上佛道。大家听完了尊者说法后,都恭敬作礼而去。



时舍利弗,于其后夜,正身正意,系心在前,入于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起,入于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而般涅槃。



当时舍利弗就在这一天的后夜端正身心,系心在前入了初禅,又从初禅起定入了二禅,又从二禅起定入了三禅,又从三禅起定入了四禅,又从四禅起定入于空处定,从空处起定入于识处,从识处起定入于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定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定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定而趣入涅槃。



时天帝释,知舍利弗已取灭度,与多天众百千眷属,各赍花香供养之具来至其所,侧塞虚空,咸各悲叫,泪如盛雨。普散诸花,积至于膝。复各言曰:尊者智慧,深若巨海,捷辩应机,音若涌泉,戒定慧具法大将军。当逐如来广转法 lun,其取涅槃,何其速哉。



当时天帝释知道舍利弗已经入灭度了,和很多天众、百千眷属各自持着花香等的供养具来到尊者的所在的地方,天众充满虚空,各个都是悲哀地呼叫,泪水涌流如同大雨。天人们在虚空中普散各种妙花,散落的花堆起来有膝盖那么高。而且天人们又各自说到:“尊者的智慧像大海一样甚深,他以那种敏捷的辩才应机说法时,如同涌泉一般,具足戒定慧的功德,是佛法中的大将。应当长时跟随如来广转法 lun,没想到这么快就入于涅槃了。”



城聚内外,闻舍利弗已取灭度,悉赍酥油香花供具,驰走悉集,悲哀痛恋不能自胜,各持香花,而用供养。



当时这个城市内外的人,听说尊者舍利弗已经灭度了,都各自拿着酥油、香花等的供养具,奔驰而来,都集中在尊者的周围,大家都是沉浸悲哀、沉痛之中,无法控制心情,各自拿着香花来作供养。



时天帝释,敕毗首羯磨,合集众宝,庄严高车,安舍利弗,在高车上。诸天龙鬼,国王臣民,侍送号啕,至平博地。



当时天帝释命令毗首羯磨,合集各种宝物,庄严一个高广的车辆,把尊者的遗体安放在高车之上。那时候来送别的诸天、龙鬼以及人间的国王、大臣、人民,嚎啕哭着护送着尊者的法体到了一个非常平坦、广阔的地带。



时天帝释,敕诸夜叉,往大海边,取牛头栴檀。夜叉受教,寻取来还,积为大[卄/積],安身在上,酥油以灌,放火耶旬,作礼供养,各自还去。



这时天帝释命令夜叉到大海岸边去取牛头栴檀。夜叉听命很快就从海边取回来了,当时把这些牛头栴檀堆成一个柴堆,把尊者的遗体安放在上面,灌下了酥油,放火点燃,然后大家就作礼、供养,各自就回去了。



火灭之后,沙弥均提,收师舍利,盛着钵中,摄其三衣,担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白佛:我和上舍利弗,已般涅槃。此是舍利,此是衣钵。



火灭以后,沙弥均提收拾好师父的舍利,满满地放在一个钵里,然后收好了师父的三衣,担到了佛这里来,给佛恭敬地顶礼后,长跪着向佛汇报:“我的和尚舍利弗已经入涅槃了,这是舍利,这是衣钵。”



时贤者阿难,闻说是语,悲悼愦闷,益增感切,而白佛言:今此尊者,法大将军,已取涅槃,我何凭怙?



当时贤者阿难在旁边听到这话,心里非常悲哀、昏乱,更加增加了他的感伤,对佛说:“现在舍利弗尊者,佛法中的大将军,已经取了涅槃,我们还有什么可依靠处?”



佛告之曰:此舍利弗,虽复灭度,其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如是法身,亦不灭也。又舍利弗,不但今日,不忍见我取般涅槃,而先灭度,过去世时,亦不堪忍见于我死,而先我前死。



当时佛告诉他:“舍利弗虽然是灭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是不会有灭尽的。而且舍利弗不但今天不忍心见我入涅槃而自己首先入灭,过去世的时候,也是不忍心见我死亡而先我而死。”



贤者阿难,合掌白佛:不审世尊,往昔先前取死,其事云何,愿为解说。



当时阿难尊者合掌向佛请白:“世尊,不晓得往昔尊者先您之前而死的事情经过如何?愿佛为我解说。”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王,名旃陀婆罗脾(晋言月光),统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王有二万夫人婇女,其第一夫人,名须摩檀(晋言花施)。一万大臣,其第一者,名摩旃陀(晋言大月)。王有五百太子,其最大者太子,名曰尸罗跋陀(晋言戒贤)。王所住城,名跋陀耆婆(晋言贤寿)。



佛告诉阿难:这要回顾到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之前,那时候在这个阎浮提有一个大国王,叫做月光王,他统领阎浮提境内的八万四千个小国,属下有六万山川和八十亿座聚落。他有两万夫人和婇女,他的第一夫人叫做花施。一万个大臣,其中首位大臣叫做大月。此王有五百个太子,最大的太子叫做戒贤。国王所住的城市叫做贤寿城。



其城纵广,四百由旬,金银琉璃颇梨所成。四边凡有百二十门,街陌里巷,齐整相当。



当时这个贤寿城长宽各四百由旬,而且城中各种建筑都是由金、银、琉璃、颇梨四宝合成。在大城的四边总共有一百二十道城门,城里大街小巷一条一条排列整齐,布局协调。



又其国中,有四行树,亦金银琉璃颇梨所成,或金枝银叶,或银枝金叶,或琉璃枝颇梨叶,或颇梨枝琉璃叶。有诸宝池,亦金银琉璃颇梨所成,其池底沙,亦是四宝。其王内宫,周四十里,纯以金银琉璃颇梨。其国丰润,人民快乐。珍奇异妙,不可称数。



在这个国土当中,有四种行树,也都是金、银、琉璃、颇梨的妙宝所成,有的树是金枝银叶,有的是银枝金叶,有的是琉璃枝颇梨叶,有的是颇梨枝琉璃叶。国中又有许多宝池,也都是由金、银、琉璃、颇梨四宝合成,池底的沙石也是四种妙宝。国王所住的内宫,方圆四十里,纯粹是以金、银、琉璃、颇梨合成。这个国家的物品非常地丰富,人民生活得很快乐,国土里的各种奇珍妙宝,不可称数。



尔时其王,坐于正殿,忽生此念:夫人处世,尊荣豪贵,天下敬瞻,发言无违,珍妙五欲,应意而至。斯之果报,皆由积德修福所致。



当时国王坐在正殿当中,忽然生起了这样的想法:我作为一个人处在世间,可谓是尽善尽美,是一国之君,尊荣豪贵,天下人都这样尊敬、爱戴我,我所说的话都能通行于天下,没有违逆,各种珍妙的五欲都是随心所欲而来。这样的果报当然是前世积善修福所致。



譬如农夫由春广种,秋夏丰收。春时复到,若不勤种,秋夏何望?吾今如是由先修福,今获妙果,今复不种后亦无望。



就好像农夫春天做了很多的种植,到了秋夏之季就硕果累累。第二年的春天又来的时候,如果不勤加种植,那到了夏秋两季哪里有望收成呢?就像这一样,我今天这样圆满,就是由于前世修了福,所以今生就收获妙果,如果我在享福的时候不种福的话,那来世就没有希望。



作是念已,告诸群臣:今我欲出珍宝妙藏置诸城门,及着市中,设大檀施。随其众生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并复告下八万四千诸小国土,悉令开藏给施一切。



当他这样想了之后,就告诉群臣:“现在我拿出珍宝妙藏放在城门边和市场里,我要做一个大布施法会。众生无论他们有什么需求都尽量满足。而且宣告天下八万四千个小国,让他们都开出库藏作充分的布施。”



众臣曰:善!敬如王教。即竖金幢,击于金鼓,广布宣令,腾王慈诏,远近内外,咸令闻知。



大臣们说:“遵命!一定按照国王的教令来做。”立即就竖起金幢,敲击金鼓,到处宣布国王慈悲的诏令,使得远近、内外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于时国中,沙门婆罗门,贫穷孤老,有乏短者,强弱相扶,云趋雨集。须衣与衣,须食与食,金银宝物随病医药,一切所须,称意与之。阎浮提内,一切臣民,蒙王恩泽,快乐无极。歌颂赞叹,盈于衢路,善名遐宣,流布四方,无不钦仰,慕王恩化。



当时国家里的沙门、婆罗门,那些贫穷、孤苦的老人,还有贫乏短缺者,都强弱相扶着、像云雨一般集会在布施场所。需要衣服的给衣服,需要饮食的给饮食,金银财宝、各种医药,凡有所需,都是称着人们的心愿而作布施。阎浮提境内的一切人民都蒙大王的恩泽过着快乐无比的生活。当时是一种升平景象,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歌颂赞叹之声,所以国王的美善名称传播到四面八方,四海人民无不对国王心生崇敬、仰赖之心,都非常希求得到国王的恩泽教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于时边表,有一小国,其王名曰毗摩斯那,闻月光王美称高大,心怀嫉妒,寝不安席,即自思惟:月光不除,我名不出。当设方便请诸道士,慕求诸人,用办斯事。



当时在边境有个小国家,国王叫做毗摩斯那,听到月光王美名广大,传播四海,他怀着嫉妒之心,夜不安寝,在床上辗转反侧,自己这么想:月光不除,我的名声就不能显赫。所以我要巧设方法,请一些道士,慕求一些士客,来办这件事。



思惟是已,即敕请唤国内梵志,供设肴膳百味饮食,恭敬奉事,不失其意。



当时他想好了之后,就请来国内的各方道士,然后以各种美味佳肴很优厚地款待他们,对他们非常恭敬承事,不失其心意。



经三月已,告诸梵志:我今有忧,缠绵我心,夙夜反侧,何方能释?汝曹道士,是我所奉,当思方便佐我除雪。



经过了三个月的侍奉、供养,他就告诉这些道士们:“我现在有忧心之事,一直缠绵在心里,昼夜都是翻来覆去,有什么方法能解除我的心结啊?你们这些道士是我供奉的尊长,你们要想个方法替我除掉这个心事。”



诸婆罗门,共白王言:王有何忧?当见示语。



这些婆罗门都一起对国王说:“国王有什么忧心的事,请你直接告诉我们。”



王即言曰:彼月光王,名德远着,四远承风,但我独卑陋,无此美称,情志所愿,欲得除之,作何方便,能办此事?



国王就直接说了:“那个月光王,他的美名遍天下,四方的人民都仰赖、承事他,我独独地显得这么卑鄙,没有这种美称,所以我的心里一直想要把他除掉。有什么方便能够办成此事?”



诸婆罗门,闻说是语,各自言曰:彼月光王,慈恩惠泽,润及一切,悲济穷厄,如民父母。我等何心,从此恶谋?宁自杀身,不能为此。即各罢散,不顾供养。



当时婆罗门听到这些话,各自都说:“月光王非常仁慈,对于一切人都施与恩惠,给人民以温暖。他以悲心救济穷苦困厄,就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啊!我们怎么忍心依从你的阴谋诡计?我们宁可自杀,也绝不可能这样做。”这样,大家各自退席,不顾他的供养。



时毗摩斯那益增愁愦,即出广募周遍宣令:谁能为我,得月光王头,共分国半治,以女妻之。



当时毗摩斯那更加地忧愁、慌乱,然后他出一个大的召募,到处宣传:“谁能给我拿到月光王的头,我和他分国半治,然后把我的女儿嫁给他。”这个赏赐很大啊!一旦成功了,就和国王分国而治,得到半壁江山。



尔时山胁,有婆罗门,名曰劳度差,闻王宣令来应王募。



当时山胁,有一个婆罗门叫做劳度差,他听到这个消息,自己就赶来应募。



王甚欢喜,重语之言:苟能成办,不违信誓。若能去者,当以何日?



国王一看有了应募的人,他非常高兴,就再次郑重对他说:“如果你能办成,我决定不违诺言。如果你能够去办这件事,什么时候起身?”



婆罗门曰:办我行道粮食所须,却后七日便当发引。



婆罗门说:“为我准备好行路所需的粮食,我过七天就会出发。”



时婆罗门作咒自护,七日已满,便来辞王,王给所须进路而去。



当时婆罗门持一种咒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七天的修法满足以后,就来向国王辞别。国王给了他一切所需,这样他就上路往这边来了。



时月光王国豫有种种变怪兴现。地处处裂,抴电星落,阴雾昼昏,雷电霹雳;诸飞鸟辈,于虚空中,悲鸣感切,自拔羽翼;虎豹豺狼,禽兽之属,自投自掷,跳踉鸣叫。



当时月光王的国土里预先就有很多的恶兆兴起,出现各种变怪的现象。大地处处开裂,流星殒落,白天阴沉沉雾蒙蒙,而且时有雷电霹雳;各种飞鸟在虚空中非常悲哀地鸣叫,而且自己拔掉两翼上的羽毛;那些虎、豹、豺狼,禽兽之类,它们都自己投身扑地、跳跃、鸣叫。



八万四千诸小国王,皆梦大王金幢卒折,金鼓卒裂。大月大臣,梦提为鬼夺王金冠。各怀愁忧,不能自宁。



还有那些八万四千个小国的国王都梦到了大王的金幢忽然间折断,金鼓也忽然裂开。大月大臣梦到鬼来夺取国王的金冠。大家都怀着忧愁的心,无法安宁。



时城门神,知婆罗门欲乞王头,亦用愦愦,遮不听入。



当时城门神知道这个婆罗门要来求国王的头,他们也因此心里非常不安,就遮止婆罗门,不准他进入。



时婆罗门,绕城门数匝不能得前。首陀会天知月光王,以此头施,于檀得满,便于梦中,而语王言:汝誓布施,不逆众心。乞者在门,无由得前。欲为施主,事所不然。



当时婆罗门绕着城门转了好多圈都不能进入。首陀会天知道月光王以这一次布施头部,就会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他就特意入了国王的梦中,对国王说:“你立誓要圆满布施度,不违逆众生的心。现在乞者就在城门口,却没办法进前。你想成为大施主,这事却与你的立愿不符合。”



王觉愕然,即敕大月大臣:汝往诸门,敕勿遮人。



当时国王醒来,感到惊鄂,就命令大月大臣:“你到各个城门那儿去,下令不要阻拦人进城。”



大月大臣,往到城门,时城门神,即自现形,白大月言:有婆罗门,从他国来,怀挟恶心,欲乞王头,是以不听。



大月大臣来到城门,当时城门神就现出身形,对大月说:“有一个婆罗门从外国来,他怀着恶心,想来乞求大王的头,所以我才不允许他进入。”



大臣答言:若有此事,是为大灾。然王有教,理不得违,当奈之何?



大臣回答:“如果真有这事,那真是个大zai 难。但是大王有教令,以理不应当违背,这怎么办呢?”



时城门神,便休不遮。大月大臣,即自思惟:若此婆罗门,必乞王头,当作七宝头,各五百枚,用贸易之。即敕令作。



当时城门神就不再遮止。大月大臣自己就想:“如果这个婆罗门一定要乞求国王的头,那我要做七宝的头各五百枚用来交换。”他就下令做七宝的头颅,每一种五百枚。



时婆罗门,径至殿前,高声唱言:我在遐方,闻王功德,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故涉远来,欲有所得。



当时婆罗门直接走到大殿的前面,高声地宣唱:“我在远方就已经耳闻国王的功德,大王以无余的布施不违逆人心,所以我从远道而来,想在大王这儿乞求有所得。”



王闻欢喜,迎为作礼问讯:行道不疲极耶?随汝所愿,国城妻子,珍宝车乘,辇舆象马,七宝奴婢仆使,所有欲得,皆当与之。



当时国王听了很欢喜,菩萨一听到众生求布施的声音,他那种欢喜超过了小乘圣者入灭定的安乐,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非常地欢喜,亲自来迎接乞求者,而且给他作礼问讯:“你远道而来累不累啊?一定满足你的愿望,无论是国城、妻子、珍宝、车辆、辇舆、象马、七宝以及奴婢仆人,所有一切,你想要什么,都奉献给你。”



婆罗门言:一切外物,虽用布施,福德之报,未为弘广。身肉布施,其福乃妙。我故远来,欲得王头,若不辜逆,当见施与。



婆罗门说:“纵然用一切外物来作布施,它的福德不算是最深广的,用自己的身肉来做布施,这个福德才是胜妙的。我特意从远方来,就是想得到大王你的头,如果你不违逆的话,应当作布施。”



王闻是语,踊跃无量。



当时国王听到这个话,心中踊跃无量。



婆罗门言:若施我头,何时当与?王言:却后七日,当与汝头。



婆罗门说:“如果你布施给我头颅,什么时候给啊?”国王说:“再过七天一定施舍给你。”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尔时大月大臣,担七宝头,来用晓谢,腹拍其前,语婆罗门言:此王头者,骨肉血合,不净之物,何用索此?今持尔所七宝之头,以用贸易,汝可取之,转易足得终身之富。



当时大月大臣担着七宝头来跟他交换,而且诚心地拍着胸脯对婆罗门说:“大王的头是骨头血肉和合的不净物,你何必要那个呢?我现在拿来了这么多七宝头来跟你交换,你把七宝头拿走,卖掉之后,足以使你得到终身的富贵。”



婆罗门言:我不用此,欲得王头,合我所志。



婆罗门说:“我不需要这个,我就是要国王的头,这才合乎我的愿望。”



时大月大臣,种种谏晓,永不回转,即时愤感,心裂七分,死于王前。



当时大月大臣各种的规劝,跟他讲道理,但是他根本不回心转意。这时大月大臣由于悲愤过度,心裂成了七分,就在国王之前死去。



于时其王,敕语臣下,乘八千里象,遍告诸国言:月光王却后七日,当持其头施婆罗门,若欲来者,速时驰诣。



当时国王命令属下的大臣,乘着能够奔驰八千里的大象,周遍地告诉各个国家:“月光王再过七天就拿他的头布施给婆罗门,你们想来的话,赶紧飞速而来。”



尔时八万四千诸王,络绎而至,咸见大王,腹拍王前:阎浮提人,赖王恩泽,各得丰乐,欢娱无患。云何一旦为一人故,永舍众庶,更不矜怜?唯愿垂愍,莫以头施。



当时八万四千个国王陆续到达,都来拜见大王,顿足捶胸,对国王说:“阎浮提的人民都仰赖大王的恩泽,各自都得到非常富裕、快乐的生活,而没有忧患。为什么一时间为了一人的缘故,永远舍弃天下的黎民百姓而不再怜愍?唯愿大王垂下悲愍心,不要布施头颅。”



一万大臣,皆身投地,腹拍王前:唯见哀愍矜恤我等,莫以头施永见捐弃。二万夫人,亦身投地,仰白王言:莫见忘舍,唯垂阴覆,若以头施,我等何怙?五百太子,啼哭王前:我等孤幼,当何所归?愿见愍念,莫以头施,长养我等,得及人伦。



当时一万名大臣都以身投地顶礼国王,捶着胸对国王请求说:“唯愿国王以大慈悲心哀愍我们,不要布施头颅,永远弃离我们。”二万个夫人也是身体投地,仰面对着国王请求说:“大王不要舍弃我等,唯愿国王慈悲护佑,如果您布施了头部,我们依靠谁啊?”五百个小太子也在国王面前啼哭说:“我们还是这么样幼小,我们仰赖谁啊?愿父王哀愍,不要布施头部,能够抚养我们成人。”



于是大王,告诸臣民、夫人、太子:计我从本,受身已来,涉历生死由来长久。若在地狱,一日之中,生而辄死,弃身无数。经历灰河、铁床、沸屎、火车、炭坑及余地狱,如是等身,烧刺煮炙,弃而复弃,永无福报。若在畜生,更相食啖,或人所杀,身供众口。破坏消烂,亦复无数,空弃此身,亦无福报。



当时大王告诉大臣、人民、夫人、太子等说:“要合计我从无始受身以来,所经历的生死是极其漫长的。堕在地狱里的时候,一天当中生而复死,死而复生,舍弃过无数的身体。经历灰河、铁床、沸屎、火车、炭坑及其余的地狱,被烧死、刺死、漂煮、刺杀等等,那些身体舍了一个又舍一个,从来没有得过福报。

“如果生在畜生里,彼此互相残食,或者被人所杀,身体充当别人的食物,或者死亡之后,破坏、腐烂的驱体也是不计其数。所以在旁生中,也只是白白地抛弃这个身体,没得到福报。



或堕饿鬼,火从身出,或为飞轮,来截其头,断而复生,如是无数。如是杀身,亦无福报。



“或者堕为饿鬼,火从身体上喷出,或者被飞轮截断自己的头颅,断了以后又复活,像这样身体被杀戮无数次,也没有得任何福报。



若生人间,诤于财色,嗔目怒盛,共相杀害。或兴军对阵,更相斫截,如是杀身,亦复无数。



“如果生在人间,为了争夺财富、女色等,彼此嗔心对待,怒气横生,互相残杀、损害。或者为了财色的缘故,兴兵作战,彼此杀戮,这样也杀了无数的身。”



为贪恚痴,恒杀多身,未曾为福,而舍此命。今我此身,种种不净,会当捐舍,不能得久。舍此危脆秽恶之头,用贸大利,何得不与?我持此头,施婆罗门,持是功德,誓求佛道。若成佛道,功德满具,当以方便度汝等苦。今我施心,垂欲成满,慎莫遮我无上道意。



国王又说:“曾经为着贪嗔痴,恒时被杀掉了那么多的身体,没有一次是为着修习福善而舍弃生命的。现在我这样充满不净物的身体终究是要舍弃的,不可能长久,现在能舍弃这样一个脆弱、污秽、恶浊的头来换取大利益,何乐而不为?我拿这个头布施给婆罗门,以此功德誓求佛道。如果我能成佛,圆满功德,一定会以方便来度脱你们。现在我的布施波罗蜜即将要圆满,千万不要遮止我的无上道心。”



一切诸王、臣民、夫人、太子,闻王语已,默然无言。尔时大王,语婆罗门:欲取头者,今正是时。婆罗门言:今王臣民大众围绕,我独一身,力势单弱,不堪此中而斫王头。欲与我者,当至后园。



当时一切小王、大臣、人民、夫人、太子听到国王这样说,都沉默无语。这时大王就对婆罗门说:“你想取头的话,现在正是时候。”婆罗门说:“现在国王您由大臣、人民大众围绕,我只是一个人,势单力薄,我不能在这里砍国王的头。你想给我的话,我们到后园去。”



尔时大王,告诸小王、太子、臣民:汝等若苟爱敬我者,慎勿伤害此婆罗门。作此语已,共婆罗门入于后园。



当时大王就交待身边的这些小王、太子、臣民说:“你们如果是真正对我爱敬的话,千万不要伤害这个婆罗门。”说完以后,就和婆罗门一起进入后花园。



时婆罗门,又语王言:汝身盛壮,力士之力,若遭斫痛,傥复还悔。取汝头发,坚系在树,尔乃然后,能斫取耳。



这时婆罗门又对国王说:“你身强体壮,有大力士的力量,如果遭受砍伤之痛,可能还会生反悔心。所以应当把你的头发牢牢地系在树上,这样之后才能砍取你的头颅。”



时王用语,求一壮树,枝叶郁茂,坚固欲系,向树长跪,以发系树。



因为他这样说,当时国王就去找了一棵很大的树,枝叶繁茂,非常坚固,就想把头发系在这里,然后向着树长跪,头发系在树上。



语婆罗门:汝斫我头,堕我手中,然后于我手中取去。今我以头施汝,持是功德,不求魔、梵及天帝释、转轮圣王三界之乐,用求无上正真之道,誓济群生,至涅槃乐。



国王对婆罗门说:“你砍掉我的头落在我手上,然后从我手上取走。现在我用头布施给你,以此功德,我不求得到魔王、梵天、帝释天、转轮王等的三界之乐,我唯一用来求取无上正真之道,我立誓要以此来救济天下一切众生,让他们都到达涅槃安乐之地。”



时婆罗门,举手欲斫,树神见此,甚大懊恼:如此之人,云何欲杀?即以手搏婆罗门耳,其项反向,手脚缭戾,失刀在地,不能动摇。



当时婆罗门举手就要砍的时候,树神看他这样冷酷,起了很大的懊恼,说:“像这样有大功德的人,怎么你还想杀他?”树神就气愤地用手拽着婆罗门的耳朵,使得他的脖子扭向反方向,而且把他的手脚都扭到后面,刀就掉落在地,不能动弹。



尔时大王,即语树神:我过去已来,于此树下,曾以九百九十九头,以用布施。今施此头,便当满千。舍此头已,檀便满具。汝莫遮我无上道心。



当时大王就对树神说:“我从过去以来,在这棵树下,曾经用九百九十九个头布施给众生。现在布施这一个头就满了千数,我舍了这个头就圆满了布施波罗蜜。请你不要遮挡我的无上道心。”



尔时树神,闻王是语,还使婆罗门平复如故。时婆罗门,便从地起,还更取刀,便斫王头,头堕手中。尔时天地,六反震动,诸天宫殿,摇动不安,各怀恐怖,怪其所以。寻见菩萨,为一切故,舍头布施,皆悉来下,感其奇特,悲泪如雨。因共赞言:月光大王,以头布施,于檀波罗蜜,今便得满。是时音声,普遍天下。



当时树神听到国王这样说,就使婆罗门恢复了原状。当时婆罗门就从地上起来,再次捡取了刀,砍掉了国王的头,头就掉在国王的手上。当时天地六番震动,诸天的宫殿忽然间摇动不宁,天人们都怀着恐惧之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久就见到菩萨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而舍弃头颅,天人们都从天界下来,感叹菩萨如此奇特的行为,感动地泪水如雨般涌下,因而共同赞叹说:“月光大王以头作布施,他现在布施波罗蜜已经圆满了。”这时候,这个音声遍传到天下各处。



彼毗摩羡王,闻此语已,喜踊惊愕,心擗裂死。



当时那位毗摩羡王,听到这个话后,一方面非常踊跃,很欢喜,忽然间心里也很恐慌,吓得心裂开而死去了。



时婆罗门,担王头去,诸王、臣民、夫人、太子,已见王头,自投于地,同声悲叫,绝而复苏。或有悲结吐血死者,或有愕住无所识者,或自剪拔其头发者,或复爴裂其衣裳者,或有两手爴坏面者,啼哭纵横,宛转于地。



当时婆罗门担着国王的头就要离去,那些小王、臣民、夫人、太子见到国王的头,都各自扑倒在地,同声悲哀号叫,昏迷过去,又苏醒过来。有的因为悲伤过度吐血而死,也有的一下子受了刺激,傻傻地什么也不知道,也有的自己拔头发,又有的撕裂自己的衣服,还有的用两手撕坏脸面,当时四处都是啼哭声,人们悲伤得都在地上翻来覆去。



时婆罗门,嫌王头臭,即便掷地,脚蹋而去。或复有人,语婆罗门:汝之酷毒,剧甚乃尔。既不中用,何乃索之?



当时婆罗门嫌国王的头太臭,就把它扔在地上,用脚踢了一下,就离开了。有人对婆罗门说:“你凶残恶毒简直到极点了,既然不用,为什么还要索取国王的头?”



于时婆罗门,进道而去,人见便责,无给食者。饥饿委悴,困苦极理。道中有人,因问消息,知毗摩羡王,已复命终,失于所望,懊恼愦愦,心裂七分,吐血而死。



这样婆罗门就上路离开这个国家,人人见到他就指责,没有人给他食物。他非常地饥饿、憔悴,极度地困苦。道路上有人,他就打听消息,结果知道毗摩羡王已经去世了,他大失所望,心里非常地懊恼、昏乱不安,心裂开成七分,吐血而死。



毗摩羡王及劳度差,命终皆堕阿鼻泥犁。其余臣民,思念王恩,感结死者,皆得生天。



再讲到身后的情况。毗摩羡王和劳度差,他们一断气就堕入无间地狱。其他的大臣、人民因为是一种善心,思念国王的恩德,悲感而死的,都得以生天。



如是阿难,欲知尔时月光王者,今我身是。毗摩羡王,今波旬是。时劳度差婆罗门者,今调达是。时树神者,今目连是。时大月大臣者,今舍利弗是。当于尔时,不忍见我死,而先我前死。乃至今日,不忍见我入于涅槃,而先灭度。



佛说:“像这样,阿难你要知道,当时的月光王就是我的前身。毗摩羡王是今天的波旬,劳度差婆罗门就是今天的提婆达多。当时的树神就是今天的目键连。大月大臣是今天的舍利弗。在那时,舍利弗不忍心见我死去,先我而死,一直到今天,他也是不忍心见我入涅槃,而自己先取灭度。”

所以,这一切都叫做因果。一世一世这么来的,人和人的关系经常都是在这样同类地发生。在眼前也能感觉得到,如果关系好的话,会有一种等流的作用;如果彼此仇恨,同类心理也会有延续下去。而且今世的心理到下一世还会照样发生。



佛说是已,贤者阿难,及诸弟子,闻佛所说,悲喜交集,异口同音,咸共嗟叹,如来功德奇特之行。咸共专修,有得四道果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皆大欢喜,敬戴奉行。



佛这样讲完之后,尊者阿难和诸佛弟子听到佛所说的这段经历,悲喜交集,异口同音地赞叹如来奇特的功德,都专修善行,有的得了初果乃至四果,有的发了无上菩提心。总而言之,大众都生起大欢喜心,以恭敬心来顶戴奉行佛的教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须提罗王,恩慈广普,阎浮提人,咸蒙慧泽。我曹此国,独不恭顺,幽遐之民,不蒙其润。愿王降意,还相承奉,便可子孙食禄长久。



“再者说来,须提罗大王的慈悲恩泽普被到非常广阔的地带,阎浮提境内的人民都蒙受他智慧的恩泽。单单是我们这个国家不恭敬顺从他,使得边远人民没有得到他的恩德加被。所以,希望国王您能够降下自己的心,还是承奉须提罗王,这样就可以使子孙有长久的福禄。”



波罗陀跋弥,闻此臣语,心恚作色,不从其言。



这样劝谏以后,波罗陀跋弥由于傲慢的烦恼,一听到大臣的这些话,就非常不高兴,变了脸色,不听从他的劝谏。



臣劳陀达,益生嗔愦,能自心念:我见王治政,匡化不周,表贡忠诚,望相扶辅,反更怒盛,不从我言。言既不用,傥复见杀。当就除之,为民去患。



当时大臣劳陀达劝谏不成,也生了很大的嗔恚,心里慌乱一团,他心里这样想:我见这个国王治理国政非常不周到,所以为表我的忠诚之心,希望能够辅佐他治理,他反而更加嗔怒,不听从我的话。我的劝谏既然不采用,恐怕还会被他杀掉,我应该先把他除掉,为民除患。



谋未及就,事已发露。王合兵众,欲往诛讨。



但是他的计谋还没有成功,事情就已经暴露了。结果国王集合兵众要来剿灭他。



时劳陀达,知王欲收,即便乘疾马,逃走而去,兵众寻逐。彼劳陀达,素善射术,又知人身着射应死处凡有十八,兵众虽逮,不敢能近,迳得彻到富迦罗拔国。



当时劳陀达知道国王要收拾他,他就赶紧骑着快马奔逃而去,很快军兵就追赶上来。但是这个劳陀达向来擅长射箭,而且知道人的身体上有十八个部位,一射到就会死。结果军兵虽然已经追上了,但是都不敢近身,这使他能够一直奔到富迦罗拔国。



见快目王,拜问讯讫,共王谈对,事事得理。王即善之,立为大臣。



这样他就见到了快目大王,礼拜问安后,和王一起谈论,他谈的每件事都很入理,国王很赞叹他,就重用他,立他为大臣。



渐得亲近,具以来事,以用启闻。王闻是已,问群臣言:彼之国土,不属我耶?群臣答曰:悉属大王,但恃遐远,不来宾附。



后来,他与快目王越来越亲近,就具体地把他来这里的前前后后的事情汇报给国王。国王听了以后,对群臣说:“他的国土不属于我的治下吗?”群臣说:“都是属于大王的治下,但是他依仗着处在边远地带,所以不来臣服于大王。”



劳陀达言:彼波罗陀跋弥,顽嚚凶闇,纵逸荒迷,不识礼度,凭远守谬,不承王命。彼民恶厌,视之如怨。与臣兵马,自往降伏。



劳陀达乘机说:“那一个波罗陀跋弥,他是一个非常顽劣、凶狠、昏庸无度的人,放纵、淫逸,根本不晓得礼义、法度。他是凭着所处边远,守着他这样一种暴政,不顺从国王的法令。在那个国家的人民都非常地怨恨他,把他看成是怨敌。请求大王给臣兵马,我自己去降伏他。”



王闻其语,即然可之,告下诸国,选择兵众,克日都集,往彼波罗陀跋弥王国。



当时国王听了这话,当即答应了他,而且下令属下各国选择军兵,选定日期都集合起来,前往波罗陀跋弥王国。



尔时波罗陀跋弥,比国之王,遣人语之:阎浮提内,都敕发兵,当集汝国,汝快晏然,而安坐耶?



当时波罗陀跋弥邻国的一个国王派人对他说:“阎浮提里面已经下令发兵,快要到你的国家了,你很快就要灭亡了,还这样若无其事地安坐吗?”



波罗陀跋弥,闻是消息,愁闷迷愦,莫知所如,着垢黑衣,坐黑闇所。



当时波罗陀跋弥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非常地忧愁、迷闷、慌乱,不晓得怎么办。所以他穿着一件很脏的黑衣服,坐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



有辅相婆罗门,来至其所,问其意故:王有何忧?愿见示语。波罗陀跋弥王曰:卿不闻乎?前劳陀达,逃突至彼快目王边,因相发起,令快目王悉发八万四千诸国兵众,欲来攻我。若当来者,便灭我国。



当时有一个婆罗门宰相来到国王这里,问他是什么缘故,说:“国王您有什么忧心的事?愿您跟我说明。”波罗陀跋弥王说:“你没听说吗?前次劳陀达逃走到快目王那里,他因为在这里的事情,发起报复的心,让快目王发动了八万四千国家的兵众,想来讨伐我。大兵压境的时候,一定会毁灭我的国家。”



其辅相曰:当令群臣试共议之。即合共议,各各异计,共辅相言:我闻快目王,自誓布施,唯除父母,不以施耳。其余一切,不逆来意。今此国中,有盲婆罗门,当劝勉之往乞王眼。若能得者,军兵足却。



当时辅相说:“那就应当让群臣集合起来共同商议此事。”这样,大臣们都来议论,各自都对辅相说:“我听说快目王有一个布施的誓愿,除了父母不能布施外,其他一切都不会违背祈求者的意愿。现在我国有一个盲眼婆罗门,应当劝动他到快目王那里去乞求眼睛。如果能得到他的双眼,那他的军队肯定就会退掉。”



王闻是语,即然可之,寻遣辅相,往求晓之。辅相即时,遣人往唤,寻使来而告之曰:今有国事,欲相劳苦,愿垂留意,共相佐办。



国王听到这个主意,立即就批准了,不久就派辅相去寻找这个盲眼人并告诉他这件事。辅相当时就派人去找,不久就带他来了,辅相告诉他说:“现在有一件国家大事,想让你辛苦一下。希望你能留心,共同办好此事。”



婆罗门言:我今盲冥,竟何所能,而相佐办?



婆罗门说:“我现在是一个瞎子,处在黑暗里,我有什么能力辅佐大事?”



辅相又曰:须提罗王,欲合兵众来伐我国。若当来者,我等强壮,虽能逃避,犹忧残戮,况汝无目,能得脱耶?彼王有誓,一切布施,随人所须,不逆人意。往从乞眼,庶必得之。若得其眼,兵众可息。此事苟办,当重募汝。



当时辅相就说:“须提罗王想集合各国兵众来讨伐我国。如果他一旦攻进了国土,我们强壮的人纵然能够逃避,还是担心被杀戮,何况你没有眼睛,你能跑得脱吗?亏得那个国王他有一个誓愿,一切布施,随着人的需要,不会违背乞求者的心。你去向他求眼睛,一定能得到。如果得到了眼睛,这个战争就可以停息了。这件事情如果能办成,一定重赏于你。”



婆罗门言:今我无见,此事云何?王重劝勉:我当遣人将护汝往。即给道粮,行道所须,引路而去。



婆罗门说:“我现在什么都看不到,这件事怎么做呢?”国王再次劝勉他:“我会派人带着你去的。”然后马上就给了他道粮及一切路上所需的东西,这样就叫人引着他上路,往快目王那里去了。



时快目王国,种种灾怪,悉皆兴现。空中崩声,曳电星落,阴雾霹雳,地处处裂。飞鸟之类,悲鸣感切,挫戾其身,自拔羽翼。虎狼师子,走兽之属,鸣吼人间,宛转于地。国王臣民,怪其所以。



当时快目王国家里出现了各种灾变怪异的相。空中出现崩裂的声音,流星殒落,白天阴雾重重,发出霹雳声,大地处处开裂。飞禽都悲哀的鸣叫,让人感觉很悲切,而且这些飞鸟都摧残自己的身体,拔掉自己的羽翼。虎、狼、狮子等走兽都在人间哀鸣、吼叫,在地上痛苦地翻转。国王、大臣和人民都觉得这些很奇怪,不知什么原因。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