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愚经开示

金天缘品第二十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此国中,有一长者,其家大富,财宝无数。生一男儿,身体金色。长者欣庆,即设施会,请诸相师,令占吉凶。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到的,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舍卫国里有一位长者,那是大富之家,拥有无数的财宝。生了一个男孩,是金色的身体。长者庆幸欢喜,当时就设了一个布施法会,请来了很多的相师,让他们占卜一下孩子的吉凶。



时诸相师,抱儿看省,见其奇相,喜不自胜,即为立字,字修越耶提婆(晋言金天)。



当时那些相师就把孩子抱过来仔细地察看,见他身具奇相,禁不住欢喜,给他取了名字叫修越耶提婆,就是金天的意思。



此儿福德,极为纯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纵广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称人意,须衣出衣,须食出食,金银珍宝,一切所须,作愿取此,如意即得。



这个孩子福德非常深厚,当他诞生这一天,家里自然出现一口水井,长宽各是八尺,深也是八尺。这个水能够随人的心意而起用,是一个如意水井,要衣服就出衣服,需饮食就出饮食,一切金银财宝,凡有所需,作愿这样求取,就能如欲获得。显现了这样的福德奇相。



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长者爱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我子端正,容貌无伦,要当推求选择名女,形容色状,殊姿越群,金容妙体,类我儿者,当往求之。即募诸贾,周遍求之。



这孩子渐渐长大,博通技艺,才能超群。长者非常疼爱这个孩子,不敢违他的心意,而这样想:我这个孩子具有这样端正的容貌,无与伦比,一定要给他找一个名门女子,要具有超群的姿色、相貌,而且就像我儿这样金色妙体,我一定要去找这样的女孩。当时他就出钱请了一些商客,让他们到处去寻找。



时阎波国,有大长者,而生一女,字修跋那婆苏(晋言金光明)。端正非凡,身体金色,晃昱照人,细滑光泽。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称适人情。



当时的阎波国,有一位大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叫做修跋那婆苏,具有非凡的端正美貌,金色的身体,光耀照人,而且皮肤细滑光泽。在她出生的时候,也出现自然八尺水井,这个井同样能出各种的珍宝、衣服、饮食,称合人的心意。



然彼长者,亦自念言: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贤士,形色光晖,如我女比,乃当嫁与共为婚姻。尔时女名远布舍卫,金天名称复闻女家。



当时那位阎波国的长者也是自己这样想:我女儿长相这么端正,是人中殊妙的人。一定要得一个贤能之士,而且容色、光辉能够与我女匹配才嫁给他,共成一段美好婚姻。当时这个女孩的名称远播到了舍卫国,而金天的名称也传闻到了女家。



时二长者,各怀欢喜,即各相诣,求为婚姻。



当时两位长者各自怀着欢喜心都彼此到对方家,希望两个孩子结成婚姻。



娶妇已竟,还至舍卫。时金天家,便设上供,请佛及僧,供养一日。佛受其请,往至舍食。食已摄钵,具为长者金天夫妻,广演妙法,开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时破坏二十亿洞然之恶,心情开解,获须陀洹果。



当时娶妻仪式完毕,就回到了舍卫国。这时金天家就设了上等的供养,请佛和僧众来应供一天。佛接受他们的请求,就去他家应供。饭食完毕,收好了钵,给长者和金天夫妇广讲了妙法,使得他们心意开解。当时金天夫妻两个以及他们的父母顿时破掉了二十亿恶业,心情开解,证了初果罗汉。



尔时世尊,便还精舍。于是金天与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听许。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礼绕竟,求索入道。佛寻听可,赞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着身,便成沙门。于是金天在比丘众,金光明比丘尼付大爱道,渐渐教化,悉成罗汉。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当时世尊受供完毕,就回到了祇洹精舍。于是金天和金光明夫妇一同启白父母请求出家,父母也答应了。他们就一起来到佛这里,顶礼佛足,然后恭敬地作礼围绕,祈求能在佛教下出家入道。佛很快就答应了,赞叹说:“善来比丘!”须发自然落下,法衣著在身上,这样就作了沙门。金天在比丘众当中,金光明比丘尼被交付于大爱道,逐渐教化,都成就了阿罗汉果,具有三明、六通、八解脱等的一切功德。



阿难白佛言:不审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来多财饶宝,身体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愿如来,当具宣示。



当时阿难请白佛说:“世尊,不晓得金天夫妇往昔造了什么业行,打他们出生以后就富有财宝,而且生下来就是金色的身,成了第一端正妙好的人物,又自然显现这样一个如意井,能够随欲出现一切资具?唯愿世尊为我等具体地开示往昔世的因缘。”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号毗婆尸。佛既灭度,遗法在世。后有诸比丘,游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诸人民豪贤长者,见众僧至,各竞供设衣被饮食,无有乏短。



佛告诉阿难说:这要追溯到过去九十一劫的远古之世,当时有一尊佛叫做毗婆尸佛。佛灭度以后,佛法还遗留于世。后来有一时,比丘众到处游行教化众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村庄,那里面的人民、豪贤长者见到僧众来了,都各自竞相供养衣服、被子、饮食等物,这些供养都非常地丰富而不缺乏。



时有夫妻二人,贫饿困乏,每自思念:我父在时,财宝积满,富溢难量。今者我身贫困极甚,坐卧草蓐,衣不盖形,家无升斗,何其苦耶!尔时虽富,财宝无量,不遭斯等圣众之僧,今既得值,无钱供养。思惟是已,怆然而啼,懊恼堕泪,堕妇臂上。



当时有一对夫妻,他们贫穷、饥饿,生活非常地贫乏、困顿,丈夫每每自己这样想:我父亲在世时,财宝充满,富裕的资财不可计数。现在我这个身体已经沦落到这样极度的贫困,在家只有坐卧在草褥上面,而且衣服不能遮蔽身体,家里没有一斗米的剩余,何等地艰难!过去我们家虽然富有,有无量的财宝,却不能遇到这样的圣众僧,今天好不容易遇到了,但我却无钱供养。这样想了后,就伤心、懊恼地哭起来,泪水滴落下来,落到妻子的手臂上。



妇见夫涕,而问之言:有何不适,懊恼若是?



妻子见到丈夫流泪,就问他:“你有什么不舒服,心里这样懊恼不开心?”



婿答妇言:汝不知耶?今有众僧适过此村,豪贤居士,咸兴供养。我家贫乏,独无升斗,于此众僧,不种善缘。今者贫困,来世又剧。我惟此已,是故泣耳。



丈夫就回答妻子说:“你不知道吗?现在有僧众刚好来我们村庄,那些豪贤居士都广兴供养。我们家贫穷,连一斗米都拿不出,现在竟然没机会在僧众福田里种善缘、种福德。我们今生已经这么贫困了,现在再不种福,来世就更穷苦。我一想到这里,就伤心流泪。”

这里“惟此”的“惟”是思惟的意思,就是他的心里按照因果律在想:这是由于过去没有种福导致今生这样贫穷,如果现在还不趁这个机会广种福田,那来世何等艰辛啊?所以知道因果律就会把握任何一种善行,会有一种善法欲,一心想在这里求得功德。这个虽然跟世人求财有一份等同的心,但是道路不同。世人求财也是想:我有这样一个发财机会,我一定要争取,不然错过了,我就发不了财,一直穷困。但是深知因果律的人就知道,一切的富乐都是基于福因而来,所以他在见到有这样的僧众大福田可修供养的时候,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有业果愚的人就熟视无睹,认为这没有什么可种的,这是对因果没有胜解的缘故,如果有的话,我们每一天都会把握住摄取大义利的机会。



妇答婿言:今当如何?正欲供养,无有财宝。虽有空意,不遂其愿。妇语婿言:今汝可往至本舍中,于故藏内推觅财宝,若苟得之,当用供养。



妻子就这样回答:“现在该怎么办呢?正是想供养的时候没有财宝。虽然空有一番供僧的心意,但也不能满愿。”她又说:“现在你可以回到老家,在过去的仓库里寻找财宝,如果能得到一点,就可以用来供养。”



时夫如言,至故藏中,遍行推觅,得一金钱,持至妇所。于时其妇,有一明镜,即共合心,当用布施。置一新瓶,盛满净水,以此金钱着瓶水中,以镜着上,持至僧所。



当时丈夫就按她的话,到过去的仓库里到处寻找,结果找到了一枚金钱,拿到妻子这里。当时,他妻子也有一面明镜,夫妻同心合意用来供养僧众。当时找了一个新瓶子,盛满干净的水,把这个金钱投入到水中,又用镜子盖在上面,拿到僧众所在处。



到已,至心用布施僧。于时众僧即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钵,复有取水而饮之者。时彼夫妇,欢喜情悦。作福已竟,遇疾命终,生忉利天。



到了僧众住处,他们夫妻俩以至诚之心来供养僧众。当时僧众也很欢喜地接受了,各自取这个水用来洗钵,又有的取水饮用。当时夫妻俩见到僧众接受供养,他们非常欢喜悦意。这一桩福德事就圆满做成了。后来他们都生病而去世,以这个福德都生到了忉利天。



佛告阿难:尔时贫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妇是也。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钱,及一瓶水并此明镜,施众僧故,世世端正,身体金色,容仪晃昱殊妙无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于尔时,有信敬故,得离生死,逮得应真。阿难当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贫人,以少施故,乃获如是无量福报。



这时候世尊这样开示阿难:“当时持一瓶水供养僧众的这对穷夫妻,就是今天的金天夫妇。由于他们前世持着这一枚金钱和这一瓶净水以及这一面明镜供养众僧的缘故,感得生生世世容貌端正,具金色身,容颜光耀,无比殊妙。他们在九十一劫的每一生当中都得到这种福报。由于当时供僧的时候,有信心和恭敬的缘故,他们就能出离生死,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阿难要知道,一切福德不能不做,就像这一对穷夫妇,以极少的供养就获得了像这样无量的福报。”

这里世尊给了重要开示,说明小因感大果的原理。因果律不可思议,当时这对穷夫妇在意乐上具有信心和恭敬,境缘是能生无量大福德的僧众福田,他们把握了这个机会,一天功夫不到,就积下了九十一劫中源源不断出现不可思议果报的福德,顿时就脱离了累劫苦厄。

同时看到,在因果上不会有任何紊乱,如是因感如是果。心以这种因缘供养这种东西,以后就会显现相应的果报,这是因果法尔定律。当时他找到了一枚金钱,然后夫妇合作,又放净水、又放明镜,这都是妙好之物,表征了光明、纯洁、端正,而他们的心也是如此。所以一再强调不要执理废事,实际上全事即理,全是妙德。结果他们这样做了供养后,来世就显现金色的色身,容颜非常光耀明朗。供养镜子、净水、金钱就是这样的缘起,必定出现这样的妙相。

而且,因为他们是在僧众的无上福田当中种福,这个田滋生的力量极强。他们又是心甘情愿的,全心全意地来供养僧众,没有什么吝啬。虽然只是供了一枚钱、一瓶水、一面镜子,因为他们能发出非常真诚、纯净的心,结果这一世都感得了如意井,也就是那个水能够源源不断地出现一切所需,随人要什么它就能出什么。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讲条件,不要顾虑这顾虑那,想很多,如果你那么想反而打折扣。

再一个,要知道,僧众福田不可思议,他代表的是十方三世一切僧。你不要把他想成几个人,这就是三宝的一个威德系统。你只要在这上面结上了缘,在僧众福田里这样皈依、供养、诚敬,必然会证得圣果,这就是缘起的规律。

再强调一次,《日藏经》中讲,有情只要皈依三宝,决定趣往无生彼岸。所以这里就说到了,金天夫妇因为过去世对僧众有信敬,以这个因缘,他们就会遇到三宝,会遇到佛和圣者摄受,就会趣向出世间。因为三宝是救护的根源,三宝的力量就是摄受众生直接脱离轮回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种缘起。皈依戒里就告诉你,不要去皈依外道天神,也不要去学它的典籍、走它的道,也不能与不信三宝的人共住。这就是在缘起上,一定要保证它的纯正,你的心中不要掉入这样一个违逆种子。这样,你就一直处在三宝威光的护佑之下。

再要知道因小果大,他一次、一天的善行,结果会九十一劫连绵不断地感果。所以,你懂了这个规律,现在我们都是处在三宝门中,每天都在这个系统里运作,这个时候就要把握住:我一定要有信心、恭敬心,一定要供养、恭敬、礼拜三宝,而且就是要为佛、为法、为僧做事。如果你真正已经决定地胜解这上面的因果,那你决定会日夜精勤地在这上面修福。世尊也是告诉我们,一切福德不能不做,很多人只是修慧不修福,就像古人说的“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福慧要双修,不能偏修。有了福,那一切都很自在、丰富、顺缘具足;有了福,你就有了修道的肥沃土壤。这是世尊的告诫。就像这一对穷夫妇,就是这么短时间一点点诚心供养,就得无量的福报。



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兴施心,勤加福业,欢喜奉行。



当时阿难和与会的大众听到佛这样讲述,都起了布施心,加倍地勤修福业,欢喜奉行佛的法教。他们一听佛这么开示,心里就有很大的积极性,而且开始想修福善,对任何人都生起慈心,在三宝门中精勤加倍地来修福,那确实是日夜不断地欢喜奉行。所以,我们一旦有了皈依三宝的心,那确实开启了无边利乐的源泉。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散檀宁缘品第二十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丐自活。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的,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世尊和弟子们一千二百五十位在一起。那时候这个国家里有五百个小乞丐,常常依止佛,跟在众僧后面,以乞讨来养活自己。



经历年岁,厌心内发,而作是言:我等诸人,虽蒙僧福得延余命,苦事犹多。咸作是念:我等今者,宁可从佛求索出家。共诣佛所。



就这样经过了一些年月,他们内在对此忽然发起了厌离的心,说到:“我们这些人虽然得蒙僧众的福报,能够延续生命,但还是有很多苦恼的事。”他们都说:“我们今天干脆就跟随佛,请求出家算了。”这样,他们就一起来到佛这里。



于是众人,即共白佛: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我等诸人,生在下贱,蒙尊遗恩,济活身命。既受殊养,贪得出家,不审世尊,宁可得不?



当时这些人就一起请白佛说:“如来出世是极其难遇的,我们这些人生在下劣的种族,得到世尊的恩惠,才得以济身活命。既然受了世尊的特殊恩养,我们也是很希求在佛教下出家,不知道世尊认为可以吗?”



尔时世尊,告诸乞儿:我法清净,无有贵贱。譬如净水,洗诸不净,若贵若贱,若好若丑,若男若女,水之所洗,无不净者。



当时世尊告诉乞丐们:“我的法是很清净的,不分什么贵贱之别。就好比净水能够洗涤各种不净,无论是贵族、贱族,或者庄严、丑陋,或者是男、是女,凡是经过法水洗涤,都无不清净。



又复如火所至之处,山河石壁,天地所有,无大无小,一切万物,其被烧者,无不燋燃。又复我法,犹如虚空,男女大小,贫富贵贱,有入中者,随意自恣。



“我的法又像是烈火,所到之处,无论是山峦、河川、石壁,一切天地中的万物,无论大小,凡是被烈火烧的,无不焦烂。而且我的法好比是虚空,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凡是入到我的佛法当中,都能够随意自在地享用。”



时诸乞儿闻佛所说,普皆欢喜,信心倍隆,归诚向佛,求索入道。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沙门形相,于是具足。



当时小乞丐们听到佛这样说,都非常欢喜,他们的信心加倍地增上,然后以至诚心皈依佛,请求出家入道。世尊就说:“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他们就具足了沙门形象。

所以佛的法是非常广大、平等、慈悲的,不会拣择种姓,过去低贱的乞儿现在都成了世尊教下的比丘。所谓世间的身份只是暂时的果报显现,其实人人都有佛性,都有善根,只要能够皈依三宝,就开启了一切利乐的根源,从此以后就会迈向无比光明的境地。



佛为说法,心开意解,即尽诸漏,成阿罗汉。



当时佛就给他们说法,这些比丘们都心开意解,断尽了烦恼,成就了阿罗汉圣果。

很了不起!也可见三宝救护的恩德无与伦比,任何人只要用心去学佛法,就决定能成就圣果。

我也想起清朝的玉琳国师,他前世也是一个苦恼的僧人,但是他礼拜药师佛发愿,到了来世,就变得非常尊贵、有道德,而且修行成就,成为一代国师。所以,我们在三宝门中,只要自己能很好地发心修学,命运会极快地转变。



于时国中,诸豪长者庶民之等,闻诸乞儿,佛听入道,皆兴慢心,而作是言:云何如来,听此乞丐下贱之人,在众僧次?我等诸人,傥修福业,请佛众僧,供养食时,奈何令此下贱之徒,坐我床席,捉我食器?



那个时候,国家里的那些豪富长者、庶民等等,他们是属于高层阶级,听说这些低贱的小乞丐,佛都允许他们入道,他们都生起慢心而这样讲:为什么如来听许这些乞丐下贱的人,坐在僧众的行列?我们这些人如果修集福业,请佛和众僧来应供的时候,怎么能让这些下贱的人坐我的床席,拿我的食器?印度的种族观念很强,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想法。



尔时太子,名曰祇陀,施设供具,请佛及僧,遣使白佛:唯愿世尊明受我请及比丘僧。因令白佛:所度乞儿,作比丘者,我不请之,慎勿将来。佛便受请。



当时的太子叫做祇陀,他备置了很多的供养品来请佛和僧众应供,派使者启白佛说:“唯愿世尊明天受我等的邀请,比丘僧也来。”而且对佛说:“您所度的那些小乞丐做比丘的,我不请他们,千万不要把他们带来。”佛就接受迎请。

他们确实有这种贵贱的分别,但是佛没有。从这里我们也应当发愿随学世尊,我们对一切有情要有一个平等的慈悲心对待,不要分这些高低贵贱。



明日食时,佛及众僧,当应请时,告诸乞儿比丘:吾等受请,汝不及例,今可往至郁多罗越,取自然成熟粳米。还至其家,随意坐次自食粳米。



到了第二天进食的时候,佛和僧众已经到了应请的时候,佛就告诉那些乞儿比丘:我们受施主请供,你们不在里面,现在你们可以到北俱卢洲取自然成熟的粳米。回来时到施主家,按次第入座,随意享用粳米。



时诸比丘,如命即以罗汉神足,往彼世界,各各自取,满钵还来。摄持威仪,自随次第,乘虚而来,如雁王飞,至祇陀家,随次而坐,各各自食。



这些比丘们都按照佛的吩咐以阿罗汉的神足通到了北俱卢洲,各自都取了自然成熟的粳米,钵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又飞回来。他们都整摄威仪,随着次第排成一排,从虚空中下来,就像雁王一样飞到了祇陀家里,按次第端坐后,各个持着自然粳米而食。



于时太子,睹众比丘,威仪进止,神足福德,敬心欢喜,叹未曾有,而白佛言:不审世尊,此诸圣贤大德之众,威神巍巍众相具足,为从何方而来至此?甚可钦敬!唯愿如来,今当为我说其徒众本末因缘。



当时祇陀太子看到众比丘的威仪进止以及神足通和福德,生起了恭敬心和欢喜心,赞叹这是前所未见的圣僧,就对佛说:“世尊,这些圣贤大德僧众威神巍巍,具足相好,不知道他们是从何方而来此地的?让人十分钦仰、恭敬!唯愿如来现在给我们讲说这些徒众的本末因缘。”



佛告祇陀:汝若欲知者,善思听之,当为汝说。此诸比丘正是昨日,所不请者。吾及众僧,向者欲来应太子请,此诸比丘,以不请故,往郁多越,取自然粳米,而自食之。



佛告诉祇陀:“你如果想知道的话,要善加思惟谛听,我来给你说。这些比丘正是昨天你不请的乞儿比丘。我和众僧前面想来应太子请斋,这些比丘因为不被请的缘故,所以他们去了北俱卢洲,取了自然粳米而自己受食。”



尔时祇陀,闻说是语,极怀惭愧,懊恼自啧:我何愚蔽,不别明闇。



当时,祇陀听到佛这样说,他心里非常惭愧、懊恼、自责,说:“我是何等愚痴、蒙蔽,分不清楚明暗!”



又复言曰:世尊功德,难可思议!此诸乞儿,于此国中,最为下贱,今日乃得禀受清化,最蒙洪润,既受现世安乐身福,复获永世无为之乐。如来今日,所以出世,但为此辈,更不存余。



太子又接着说:“世尊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像这些乞丐在我们国家里是最下贱的人,今天得到了佛的清净教化,他们受到佛这么大的法水的滋润,既能够享受到现世极广大的安乐福报,又能获得永世无为的涅槃之乐。如来今天所以出现世间,就是为了这些苦难的人们而不是其他啊。”

我们可以看到,确实佛的这种救度的功德、救度的恩德是不可思议的!祇陀太子也十分感慨:像这些乞丐本来是最下贱的人,但是他们得到了世尊圣法的教化,佛的法雨滋润了他们的心田,结果就开启了无量的安乐。所以,一个人能够在世尊教下出家、修道,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时时这么想,就会不断地在心里引发踊跃欢喜,就有爱出家的心,会不断地发愿生生世世出家、修持净戒。

以前经常讲五里铜盆的公案,他就是供养比丘一点钱,然后五里路步步发欢喜心,就得到极大的福报。但是他还没出家。尤其在座已经出家学道的人,你时时都要想,能出家是多么幸福!虽然在这个末法时代,很多人都认识不到这一点,而且歧视、排挤、漠视皈依、出家等。但事实上,一入了三宝的门,就已经加入了这个系统,就可以享受这个系统的一切待遇,这就是缘起。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对于皈依的利益就不可能生胜解,一旦你相信了,你才知道,原来皈依是这么不可思议的事,出家就更不可思议了,他是很尊贵的。

在印度,种族界限非常森严,哪里有贱种跑到王子家里来吃饭的道理?那是一种污辱,他看到了都要把你扫出去。叫花子坐到太子家里的坐席上面,还要供碗、供食让他吃,这简直是惊天动地的事。这五百比丘过去虽然是乞丐,但他们现在已经出家,已经穿上了三世诸佛清净幢相的法衣,已经是如来教下的弟子,他就代表佛,所以就很尊贵。所以祇陀也不得不由衷地感慨:这些人过去是以乞丐为生,在整个国家里是最底层的人。现在他们都是威仪堂堂,在现世的时候,每天都是清净的法的生活,有无量的法乐、无量的喜乐;而且证了阿罗汉果,在未来世那是永远地安乐。

所以想到这一点,我们要不断地随喜出家的功德,要不断地发起爱出家的心。要常常这样来发愿:愿我最好不做佛法以外的事,愿我生生世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生生世世在佛教下出家修行,然后来利益众生。懂得修行的人,时时都会这样修,根本不会觉得看一点世间的小说、电影更有趣,根本就不会沾染这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又复世尊,不审此徒,往古世时,种何善行,修何功德,今值世尊特蒙殊润?复造何咎,从生已来,乞丐自活,困苦乃尔?世尊慈愍,幸见开示。



当时祇陀太子又问到了往昔的因缘。所以在佛的教化下,他们都知道现世的这一切苦乐的现象,必然都是由过去世相应的因感来的,没有一个是无因而现的。做乞丐也好,能出家也好,无非是过去的善恶因缘决定的。懂了这一点,我们在现世的时候要积极地断掉一切恶,要尽量停止一切恶。另一方面,你真正了解了善事这样的美好,它能带来一切圆满喜乐,世出世间的一切所谓的美好都是从善而来的,就会一心依止善。善就成为我们的哲学,善就是我们的圣殿,善就是我们的经书,所以我们日日要去行善,不能够离开。

可见,我们只要在因果上熏习多了,就会有善恶取舍的能力。它就摄持你的心断恶行善,你也很欢喜这么做,你心里有一种力量。但是你没有通过因果法的教化,这个心就起不来。

祇陀太子说:“世尊,不知道这些比丘他们在往昔世的时候,种了什么善行,修了什么功德,现在能遇到世尊,能得到佛特别慈悲的法雨滋润?他们又是造了什么过失,从他们诞生以来,就生在下贱种姓,以乞讨自活,生活是那么地困苦,每一餐都要到外面去求乞?愿世尊慈悲为我们开示。”



佛告之曰:若欲知者,宜善听之,吾当为汝具足解说如是本末。诺!当善听。



世尊当时就说:“你想听的话,应当善自谛听,我现在就给你们具体解说这桩因果的本末经过。”祇陀回答说:“好的,一定好好听。”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大师佛陀,他的一切智眼无不照见,任何一件世间的事情,他都能看到本末因缘。所以,宣说缘起,是我们释迦本师无上的功德。世间上没有任何的学者、哲学家、思想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想到世尊是如此地洞见了缘起,洞见了一切万法的真理,我们应当发愿永世皈依佛的正法,也就是要皈依佛给我们开示的缘起正道,要永远按照佛指示的缘起正道来修行,来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



尔时世尊,便告祇陀: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有一山,名曰利师(晋言仙山)。古昔诸佛,多住其中。若无佛时,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复无辟支佛时,有诸五通学仙之徒,复依止住,终无空废。



当时佛就以极其广阔的宿命通、智慧眼如实地告诉祇陀:这是在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的时期,在这个阎浮提,有一个大国家叫做波罗奈。国中有一座山,叫做利师山。古昔诸佛多数都是住在这个山里,如果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有辟支佛依靠这个山生活。假使没有辟支佛的话,也有那些世间具有五通的学仙道的人,依止这个山居住,终究不会有空废的时候。总而言之,这是一座道山。



尔时山中有辟支佛二千余人,恒止其中。于时彼国,有火星现,是其恶灾。此星已现,十二年中,国当干旱无有天雨,不得种植,国必破矣。



当时这座山上有两千位辟支佛恒时安住在里面。那时候,这个国家忽然之间出现了火星,这是一种不祥之兆。这颗星显现了之后,在十二年里,国家会干旱,天上滴雨不下,没办法种植庄稼,国家一定会毁灭的。



是时国内,有一长者,名散檀宁,其家巨富,财谷无量,恒设供具,给诸道士。时千快士,往至其家,求索供养,而作是言:我等诸人,住在彼山,值国枯旱,乞食叵得。长者若能供我食者,当住于此,若不见与,当至余方。



在那个大zai 难的年代里,国中有一位长者叫做散檀宁,因为他家是大富豪,拥有无量的财物、谷米,所以恒时设一些供养具来请修道人应供。当时有一千位辟支佛来到他家,请求供养,这样说到:“我们这些人住在那座山里,现在正赶上国家干旱,到处乞不到食物。长者如果能供养我们食物的话,我们就住在这里,如果不给的话,我们就到其他地方去了。”



长者于时,即问藏监:今我藏中,所有谷米,足供此诸大士食不?吾欲请之。藏监对曰:唯愿时请,所有谷食,饶多足供。长者即请千辟支佛,饭食供养。



长者当时就问藏监(仓库管理员):“现在我宝藏里拥有的谷米能够供养这些大师们十二年的饮食吗?我想请他们应供。”这个藏监说:“愿您应时请斋,谷米非常富足,足以请供。”当时长者就请了这一千名辟支佛,做饭食供养。



彼残千人,复诣其家,亦求供养。长者复问其藏监曰:卿所典藏,谷食多少?更有千人,亦欲设供,足能办不?其藏监言:所典谷食,想必足矣,若欲设供,宜可时请。于时长者,即便请之。差五百使人,供设饭食。



那座山上剩下的一千位辟支佛又到他家来,也请求供养。当时长者又问藏监:“你查一查仓库里谷米食物有多少?又有一千个人来,我也想供养,足够成办吗?”藏监说:“所储藏的谷米食物想必是够的,如果想设供养,可以应时而请。”当时长者就请这一千人应供。而且派遣五百个工人供设饭食。



时诸使人,执作食具,经积年岁,厌心便生,并作是说:我等诸人,所以辛苦,皆由此诸乞儿之等。



当时这些工人们每天都要去做食物,经年累月,就生起了厌烦心,而且这样说:“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辛苦,就是因为这些乞丐的缘故。”他们把应供的辟支佛等说成是乞丐,就有果报了。



尔时长者,恒令一人知白时到。时此使人,养一狗子,若往白时,狗子逐往,日日如是。尔时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时到,独往常处,向诸大士,高声而吠。



当时长者恒常让一个人告知应供时间到了。这个仆人养了一只狗,如果他要去汇报时间,狗子就会跟着他去,每天都是这样。赶上某一天,这个工人忘记了告白,时间到了,狗子独自就去了经常去的地方,向着大士们高声地吠叫。



诸辟支佛,闻其狗吠,即知来请,便至其家,如法受食。因白长者:天今当雨,宜可种殖。长者如言,即令诸作人赍持作器,勤力耕种,大麦小麦,一切食谷,悉皆种之。经数时间,所种之物,尽变为瓠。长者见已,怪而问之,诸大士曰:此事无苦,但勤加功,随时溉灌。如言勤灌,其后成熟,诸瓠皆大,加复繁盛,即劈看之,随所种物,成治净好,麦满其中。长者欢喜,合家藏积,其家满溢,复分亲族,合国一切,咸蒙恩泽。



当时辟支佛们只要一听见狗叫,就知道应请的时间到了,他们就来到他家里,如法地接受饮食。因而辟支佛们就对长者说:“现在天要下雨了,应当种植庄稼了。”

长者按他们所说,就让工人们拿着务农的器具努力地耕种,大麦、小麦、一切的五谷食物都种到地里。经过了很长时间,所种的东西都长成了葫芦那样。长者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辟支佛。那些大士们说:“这事情没问题的,只要再勤加一把力,随时地浇灌。”结果按照他们的话,精勤地浇灌,后来这些葫芦都成熟了,长得很大,而且更加繁茂,把它劈开来看时,就随着他所种的谷物,都成了非常清净、很好的粮食,都充满在里面。长者很欢喜,他就把这些收获的庄稼蓄积起来,结果他家粮食满仓,然后又分给各个亲戚、同族的人,合国的一切大小人等都得到了他的恩泽。

可见,供养圣者辟支佛,自然得到殊胜的果报,能将大的zai 难完全化解。善法的力量是何其明显啊。



是时五百作食之人念言:斯之所获果实之报,将由斯等大士之恩。我等云何,恶言向彼?即往其所,请求改悔。



当时五百个做饮食的人都想:“现在得到这么多丰厚的果实,都是由这些大士的恩德。我们为什么还对他们说粗恶语呢?”他们感觉自己错了,就到大士这里请求改过忏悔。



大士听之。悔过已竟,复立誓言:愿使我等于将来世,遭值贤圣,蒙得解脱。



大士也接受了他们的忏悔。他们忏悔完了,又再立誓:“愿我们在将来世能够遇到圣贤,获得解脱。”



由此之故,五百世中,常作乞儿。因其改悔复立誓故,今遭我世,蒙得过度。



由于毁骂辟支佛是乞丐的缘故,这些人在五百世中,恒常做乞儿。因为他们后来悔改又立了誓愿,所以遇到我出世得到度脱。



太子当知,尔时大富散檀宁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是藏臣者,今须达是也。日日往白时到人者,优填王是。时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好音,美音长者是也。尔时五百作食之人,今此五百阿罗汉是也。



佛说:“太子你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大富豪散檀宁哪里是别人呢?就是我的前身。那一位宝藏的管理者就是今天的须达长者。而那一位每天都去说时间到了的人就是优填王。而那个狗子,以它的吠叫做了福德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有好的音声,就是今天的美音长者。而当时五百个做饭的人,就是今天这五百个阿罗汉。

所以从这个事情,就知道因果可畏。但我们很愚昧,认为随便说说是没有果报的,哪晓得他这样一说,就有种子了,没有把这个种子破掉的话,种子就会结果的,而且会一结再结。这是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前发生的事,结果经过漫长的时劫后,它成熟了,这五百个人又呆在一起,成了一个乞丐帮。

可见因果是不可思议的,确实甚深极难证,不是佛的一切智眼确实没办法了解。事情是这么奇妙,这些人过去世都曾有过关系,直到无量世之后,由于业缘还是会彼此发生关系。所以经上说“业如工画师”,它画得标标准准、一丝不差的。因为不是写意画,是那种工笔画,那是一笔一笔画得没有一点误差,这就是业。

其实说到底还是法界不可思议。无论有多少种业,多少个人混合造的,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法界都会给你安排得好好地,到了该报的时候自然就报,不会有丝毫误差。所以我们要敬畏因果,其实也就是敬畏天理,敬畏法界。

懂了这一点,你的行为就不会盲目。自从你胜解了因果以后,就开始知道,这是一条缘起的正道,一切都是从这儿发生的,就不再像原来一样愚昧了。过去,既不知前因也不知后果,认为就是眼前这样一个世界,以为这一切万法都是无因生的、偶然有的等等,陷在一个很深的愚昧当中。



尔时祇陀,及众会者,睹其神变,感佛功德,克心精勤。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复有专修快士行者,复有兴心求佛道者。各各精勤,求遂本心,欢喜踊跃,顶戴奉行。



当时祇陀太子和与会的大众都看到五百乞儿比丘的神变能力,他们都非常地感念佛的功德,然后都克制自心精勤修法。有的得了初果,乃至有的得了四果,还有一些专修辟支佛行,又有的兴起了求佛道的心。各个都精勤求道来实现自己的所愿,大家都欢喜踊跃,顶戴奉行佛的教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贤愚因缘经 卷第六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三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闻世尊教,默然不对。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到的,那时候佛住在毗舍离的庵罗树园当中,当时世尊对贤者阿难说:“获得四神足的人能够住寿一劫。我是极擅长修持四神足的,现在如来住世的寿量应当是多少?”这样问了三次,当时阿难的心思被魔所迷惑,他听到世尊的话,默然不回答。



又告阿难:汝可起去静处思惟。贤者阿难,从坐而起,往至林中。



佛又对阿难说:“你可以起来去静处思惟了。”贤者阿难就从座位上起身,去了森林当中。



阿难去后,时魔波旬来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处世教化已久,度人周讫,蒙脱生死,数如恒沙,时年又老,可入涅槃。



阿难离开后,这时候魔王波旬来到佛这里,对佛说:“世尊处在世间已经教化很长时间了,度人的工作已经圆满了,得您的加持解脱生死的人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现在您年纪大了,可以入涅槃了。”



于时世尊,取地少土著于爪上,而告魔言:地土为多,爪上多耶?魔答佛言:地土极多,非爪上土。佛又告言:所度众生,如爪上土,余残未度,如大地土。



当时世尊取了少许的泥土放在指甲上,对魔说:“地上的土多还是指甲上的土多?”魔就回答:“当然是地上的尘土多,不是指甲上的尘土。”佛又告诉他说:“我所度的众生就像指甲上的尘土,余下没有度的众生,像大地土那么多。”



又告魔言:却后三月,当般涅槃。于时波旬,闻说是已,欢喜而去。



又告诉魔说:“再过三个月我会入涅槃的。”当时魔王波旬听到这么说,他就很欢喜地离开了。



尔时阿难,于林中坐,忽然眠睡,梦见大树普覆虚空,枝叶蓊郁,花果茂盛,一切群萌,靡不蒙赖。其树功德种种奇妙,不可称数。旋风卒起,吹激其树,枝叶坏碎,犹如微尘,灭于力士所住之地。一切群生,莫不悲悼。



再说那时阿难在森林里静坐,忽然睡过去了,梦见有一颗大树普遍地覆盖着虚空,树上的枝叶蓊蓊郁郁,奇花异果极为茂盛,一切群生都在这树下得受树的恩惠而生存。这棵树有各种奇妙的功德,无法说尽。忽然间旋风刮起,吹击着这棵大树,树上的枝叶都碎成微尘,就这样消失在力士所住的大地上。一切众生无不沉痛、悲哀。



阿难惊觉,怖不自宁。



阿难惊醒过来,心里非常恐慌,无法安宁。



又自思惟:所梦树者,殊妙难量,一切天下咸赖其恩。何缘遇风,碎坏如是?而今世尊,覆育一切犹如大树,将无世尊欲般涅槃?



当时他自己又想:“我梦到的这棵树是这样殊胜妙好无法称量,一切天下的众生都仰赖它的恩泽。什么缘故遇风一吹,这样地破碎?现今世尊以慈心覆育一切众生,就如同大树,这不是世尊要入涅槃的征兆吧?”



作是念已,甚用战惧,来至佛所,为佛作礼,而白佛言:我向所梦如斯之事,将无世尊欲般涅槃?



他这样想了以后,心里慌得很,提心吊胆,来到佛这里,给佛作礼后对佛说:“我前面梦到了这样的事,是不是世尊要入涅槃了?”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后三月,当般涅槃。我向问汝,若有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日能寿几何?如是满三,而汝不对。汝去之后,魔来劝我当取涅槃,吾已许之。



世尊告诉阿难:“正如你所说,我再过三个月,当入涅槃。我前面问你:‘如果得到四神足,这样的人能够住寿一劫,我极擅长修行四神足,如来现在能够住多长寿量?’我问了三遍,你都没有回答。你离开以后,魔来劝我要取涅槃,我已经答应他了。”



阿难闻此,悲恸迷荒闷恼惘塞不能自持。



阿难一听到这个话,他心里非常地悲痛,而且非常迷闷,堵得慌,无法控制这个心情。



其诸弟子,展转相语,各怀悲悼,来至佛所。



那些佛弟子也辗转相告,各自怀着悲伤、沉痛的心来到了佛这里。



尔时世尊,告于阿难及诸弟子:一切无常,谁得常存?我为汝等,应作已作,应说已说。汝等但当勤精修集,何为忧戚?无补无行。



当时世尊告诉阿难和弟子们:“这世上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谁能常存于世?对于你们,我应该作的都已经作了,应当说的都已经说了。你们唯一应当精勤修行佛法,为什么要这样忧心忡忡?这也无补于修行。”



时舍利弗闻于世尊当般涅槃,深怀叹感,因而说曰:如来涅槃,一何疾耶?世间眼灭,永失恃怙。又白佛言:我今不忍见于世尊而取灭度,今欲在前而入涅槃,唯愿世尊,当见听许。如是至三。世尊告曰:宜知是时,一切贤圣,皆常寂灭。



当时尊者舍利弗听说世尊快要入涅槃了,他心里也怀着很大的悲伤、感叹,因而说到:“如来涅槃是何等迅速啊!世间眼目即将熄灭,众生将永远失去依怙。”又对佛说:“我现在实在不忍见到世尊入涅槃,我现在想在世尊前面先入涅槃,唯愿世尊能允许我。”这样请求再三,世尊告诉他:“应当要知道时机,总之,一切圣贤都会相继入灭的。”



时舍利弗,得佛可已,即整衣服长跪膝行,绕佛百匝,来至佛前,以若干偈,赞叹佛已,捉佛两足敬戴顶上。



当时舍利弗得到佛的许可后,就整理衣服,长跪在地,用膝盖走路,绕佛一百圈后,来到佛的面前,用若干首偈颂赞叹了佛后,就用手捉住佛的双足放在自己头上恭敬顶戴。



如是满三,合掌侍佛,困而言曰:我今最后,见于世尊。



这样做完了三次,就合掌侍奉在佛前,沉浸在哀伤之中说到:“我这是最后一次见世尊的金颜。”



叉手肃敬却行而去。将沙弥均提,诣罗阅祇。



这样,他就双手合掌恭敬、肃穆退却而离开了。他带着沙弥均提来到了罗阅祇这个地方。



至本生地,到已即敕沙弥均提:汝往入城,及至聚落,告国王大臣旧故知识诸檀越辈,来共取别。



到了他的故土,就吩咐沙弥均提:“你去城里以及各个聚落,告诉国王、大臣以及过去的相识和诸位施主们,都共同来告别一下。”



尔时均提,礼师足已,遍行宣告:我和上舍利弗,今来在此,欲般涅槃,诸欲见者宜可时往。



当时均提顶礼师父以后,就到处去宣布:“我的和尚舍利弗,现在来到这里,要入涅槃,凡是想见一面的,应当及时赶来。”



尔时阿阇世王,及国豪贤檀越四辈,闻均提语,皆怀惨悼异口同音,而说是言:尊者舍利弗,法之大将,众生之类之所亲仰,今般涅槃,一何疾哉!



当时阿阇世王以及国家里的一些豪贤施主、四众弟子听到了均提的话,都怀着很沉痛的心异口同音地说:“尊者舍利弗是佛法中的大将,是各类众生所亲附皈仰之处,现在入于涅槃,怎么这么快呀!”



各自驰奔,来至其所,前为作礼,问讯已竟,各共白言:承闻尊者,欲舍身命至于涅槃,我曹等类,失于恃怙。



当时人们都各自奔驰来到尊者的处所,上前顶礼问讯完毕,大家都共同地说:“我们听说尊者要舍弃此身,入于涅槃,我们这些人就失去了依怙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时舍利弗,告众人言:一切无常,生者皆终。三界皆苦,谁得安者?汝等宿庆,生值佛世,经法难闻,人身难得,念勤福业,求度生死。如是种种,若干方便,广为诸人,随病投药。



当时舍利弗告诉大家:“一切因缘生的法都是无常的体性,凡是有生都会有灭。三界完全是一种苦性,在这里面,谁能得到真正的安稳呢?你们宿世修了福、种了善根,这一生能值遇佛出现于世,经法非常难闻,人身是十分难得的,你们要想到这些而非常精进地修持福业,要一心寻求度脱生死。”像这样以种种方便,给在场的人们都做了应机的说法。



尔时众会,闻其所说,有得初果乃至三果,或有出家成阿罗汉者,复有誓心求佛道者。闻说法已,作礼而去。



当时在场的大众听到尊者说法后,有的得了初果,乃至有的得了三果,也有的出家证了阿罗汉果,还有一些立了无上的志愿,要求证无上佛道。大家听完了尊者说法后,都恭敬作礼而去。



时舍利弗,于其后夜,正身正意,系心在前,入于初禅;从初禅起,入第二禅;从第二禅起,入第三禅;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定;从空处起,入于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而般涅槃。



当时舍利弗就在这一天的后夜端正身心,系心在前入了初禅,又从初禅起定入了二禅,又从二禅起定入了三禅,又从三禅起定入了四禅,又从四禅起定入于空处定,从空处起定入于识处,从识处起定入于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定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定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定而趣入涅槃。



时天帝释,知舍利弗已取灭度,与多天众百千眷属,各赍花香供养之具来至其所,侧塞虚空,咸各悲叫,泪如盛雨。普散诸花,积至于膝。复各言曰:尊者智慧,深若巨海,捷辩应机,音若涌泉,戒定慧具法大将军。当逐如来广转法 lun,其取涅槃,何其速哉。



当时天帝释知道舍利弗已经入灭度了,和很多天众、百千眷属各自持着花香等的供养具来到尊者的所在的地方,天众充满虚空,各个都是悲哀地呼叫,泪水涌流如同大雨。天人们在虚空中普散各种妙花,散落的花堆起来有膝盖那么高。而且天人们又各自说到:“尊者的智慧像大海一样甚深,他以那种敏捷的辩才应机说法时,如同涌泉一般,具足戒定慧的功德,是佛法中的大将。应当长时跟随如来广转法 lun,没想到这么快就入于涅槃了。”



城聚内外,闻舍利弗已取灭度,悉赍酥油香花供具,驰走悉集,悲哀痛恋不能自胜,各持香花,而用供养。



当时这个城市内外的人,听说尊者舍利弗已经灭度了,都各自拿着酥油、香花等的供养具,奔驰而来,都集中在尊者的周围,大家都是沉浸悲哀、沉痛之中,无法控制心情,各自拿着香花来作供养。



时天帝释,敕毗首羯磨,合集众宝,庄严高车,安舍利弗,在高车上。诸天龙鬼,国王臣民,侍送号啕,至平博地。



当时天帝释命令毗首羯磨,合集各种宝物,庄严一个高广的车辆,把尊者的遗体安放在高车之上。那时候来送别的诸天、龙鬼以及人间的国王、大臣、人民,嚎啕哭着护送着尊者的法体到了一个非常平坦、广阔的地带。



时天帝释,敕诸夜叉,往大海边,取牛头栴檀。夜叉受教,寻取来还,积为大[卄/積],安身在上,酥油以灌,放火耶旬,作礼供养,各自还去。



这时天帝释命令夜叉到大海岸边去取牛头栴檀。夜叉听命很快就从海边取回来了,当时把这些牛头栴檀堆成一个柴堆,把尊者的遗体安放在上面,灌下了酥油,放火点燃,然后大家就作礼、供养,各自就回去了。



火灭之后,沙弥均提,收师舍利,盛着钵中,摄其三衣,担至佛所,为佛作礼,长跪白佛:我和上舍利弗,已般涅槃。此是舍利,此是衣钵。



火灭以后,沙弥均提收拾好师父的舍利,满满地放在一个钵里,然后收好了师父的三衣,担到了佛这里来,给佛恭敬地顶礼后,长跪着向佛汇报:“我的和尚舍利弗已经入涅槃了,这是舍利,这是衣钵。”



时贤者阿难,闻说是语,悲悼愦闷,益增感切,而白佛言:今此尊者,法大将军,已取涅槃,我何凭怙?



当时贤者阿难在旁边听到这话,心里非常悲哀、昏乱,更加增加了他的感伤,对佛说:“现在舍利弗尊者,佛法中的大将军,已经取了涅槃,我们还有什么可依靠处?”



佛告之曰:此舍利弗,虽复灭度,其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如是法身,亦不灭也。又舍利弗,不但今日,不忍见我取般涅槃,而先灭度,过去世时,亦不堪忍见于我死,而先我前死。



当时佛告诉他:“舍利弗虽然是灭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是不会有灭尽的。而且舍利弗不但今天不忍心见我入涅槃而自己首先入灭,过去世的时候,也是不忍心见我死亡而先我而死。”



贤者阿难,合掌白佛:不审世尊,往昔先前取死,其事云何,愿为解说。



当时阿难尊者合掌向佛请白:“世尊,不晓得往昔尊者先您之前而死的事情经过如何?愿佛为我解说。”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王,名旃陀婆罗脾(晋言月光),统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王有二万夫人婇女,其第一夫人,名须摩檀(晋言花施)。一万大臣,其第一者,名摩旃陀(晋言大月)。王有五百太子,其最大者太子,名曰尸罗跋陀(晋言戒贤)。王所住城,名跋陀耆婆(晋言贤寿)。



佛告诉阿难:这要回顾到过去久远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之前,那时候在这个阎浮提有一个大国王,叫做月光王,他统领阎浮提境内的八万四千个小国,属下有六万山川和八十亿座聚落。他有两万夫人和婇女,他的第一夫人叫做花施。一万个大臣,其中首位大臣叫做大月。此王有五百个太子,最大的太子叫做戒贤。国王所住的城市叫做贤寿城。



其城纵广,四百由旬,金银琉璃颇梨所成。四边凡有百二十门,街陌里巷,齐整相当。



当时这个贤寿城长宽各四百由旬,而且城中各种建筑都是由金、银、琉璃、颇梨四宝合成。在大城的四边总共有一百二十道城门,城里大街小巷一条一条排列整齐,布局协调。



又其国中,有四行树,亦金银琉璃颇梨所成,或金枝银叶,或银枝金叶,或琉璃枝颇梨叶,或颇梨枝琉璃叶。有诸宝池,亦金银琉璃颇梨所成,其池底沙,亦是四宝。其王内宫,周四十里,纯以金银琉璃颇梨。其国丰润,人民快乐。珍奇异妙,不可称数。



在这个国土当中,有四种行树,也都是金、银、琉璃、颇梨的妙宝所成,有的树是金枝银叶,有的是银枝金叶,有的是琉璃枝颇梨叶,有的是颇梨枝琉璃叶。国中又有许多宝池,也都是由金、银、琉璃、颇梨四宝合成,池底的沙石也是四种妙宝。国王所住的内宫,方圆四十里,纯粹是以金、银、琉璃、颇梨合成。这个国家的物品非常地丰富,人民生活得很快乐,国土里的各种奇珍妙宝,不可称数。



尔时其王,坐于正殿,忽生此念:夫人处世,尊荣豪贵,天下敬瞻,发言无违,珍妙五欲,应意而至。斯之果报,皆由积德修福所致。



当时国王坐在正殿当中,忽然生起了这样的想法:我作为一个人处在世间,可谓是尽善尽美,是一国之君,尊荣豪贵,天下人都这样尊敬、爱戴我,我所说的话都能通行于天下,没有违逆,各种珍妙的五欲都是随心所欲而来。这样的果报当然是前世积善修福所致。



譬如农夫由春广种,秋夏丰收。春时复到,若不勤种,秋夏何望?吾今如是由先修福,今获妙果,今复不种后亦无望。



就好像农夫春天做了很多的种植,到了秋夏之季就硕果累累。第二年的春天又来的时候,如果不勤加种植,那到了夏秋两季哪里有望收成呢?就像这一样,我今天这样圆满,就是由于前世修了福,所以今生就收获妙果,如果我在享福的时候不种福的话,那来世就没有希望。



作是念已,告诸群臣:今我欲出珍宝妙藏置诸城门,及着市中,设大檀施。随其众生一切所须,尽给与之。并复告下八万四千诸小国土,悉令开藏给施一切。



当他这样想了之后,就告诉群臣:“现在我拿出珍宝妙藏放在城门边和市场里,我要做一个大布施法会。众生无论他们有什么需求都尽量满足。而且宣告天下八万四千个小国,让他们都开出库藏作充分的布施。”



众臣曰:善!敬如王教。即竖金幢,击于金鼓,广布宣令,腾王慈诏,远近内外,咸令闻知。



大臣们说:“遵命!一定按照国王的教令来做。”立即就竖起金幢,敲击金鼓,到处宣布国王慈悲的诏令,使得远近、内外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于时国中,沙门婆罗门,贫穷孤老,有乏短者,强弱相扶,云趋雨集。须衣与衣,须食与食,金银宝物随病医药,一切所须,称意与之。阎浮提内,一切臣民,蒙王恩泽,快乐无极。歌颂赞叹,盈于衢路,善名遐宣,流布四方,无不钦仰,慕王恩化。



当时国家里的沙门、婆罗门,那些贫穷、孤苦的老人,还有贫乏短缺者,都强弱相扶着、像云雨一般集会在布施场所。需要衣服的给衣服,需要饮食的给饮食,金银财宝、各种医药,凡有所需,都是称着人们的心愿而作布施。阎浮提境内的一切人民都蒙大王的恩泽过着快乐无比的生活。当时是一种升平景象,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歌颂赞叹之声,所以国王的美善名称传播到四面八方,四海人民无不对国王心生崇敬、仰赖之心,都非常希求得到国王的恩泽教化。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于时边表,有一小国,其王名曰毗摩斯那,闻月光王美称高大,心怀嫉妒,寝不安席,即自思惟:月光不除,我名不出。当设方便请诸道士,慕求诸人,用办斯事。



当时在边境有个小国家,国王叫做毗摩斯那,听到月光王美名广大,传播四海,他怀着嫉妒之心,夜不安寝,在床上辗转反侧,自己这么想:月光不除,我的名声就不能显赫。所以我要巧设方法,请一些道士,慕求一些士客,来办这件事。



思惟是已,即敕请唤国内梵志,供设肴膳百味饮食,恭敬奉事,不失其意。



当时他想好了之后,就请来国内的各方道士,然后以各种美味佳肴很优厚地款待他们,对他们非常恭敬承事,不失其心意。



经三月已,告诸梵志:我今有忧,缠绵我心,夙夜反侧,何方能释?汝曹道士,是我所奉,当思方便佐我除雪。



经过了三个月的侍奉、供养,他就告诉这些道士们:“我现在有忧心之事,一直缠绵在心里,昼夜都是翻来覆去,有什么方法能解除我的心结啊?你们这些道士是我供奉的尊长,你们要想个方法替我除掉这个心事。”



诸婆罗门,共白王言:王有何忧?当见示语。



这些婆罗门都一起对国王说:“国王有什么忧心的事,请你直接告诉我们。”



王即言曰:彼月光王,名德远着,四远承风,但我独卑陋,无此美称,情志所愿,欲得除之,作何方便,能办此事?



国王就直接说了:“那个月光王,他的美名遍天下,四方的人民都仰赖、承事他,我独独地显得这么卑鄙,没有这种美称,所以我的心里一直想要把他除掉。有什么方便能够办成此事?”



诸婆罗门,闻说是语,各自言曰:彼月光王,慈恩惠泽,润及一切,悲济穷厄,如民父母。我等何心,从此恶谋?宁自杀身,不能为此。即各罢散,不顾供养。



当时婆罗门听到这些话,各自都说:“月光王非常仁慈,对于一切人都施与恩惠,给人民以温暖。他以悲心救济穷苦困厄,就是天下百姓的父母啊!我们怎么忍心依从你的阴谋诡计?我们宁可自杀,也绝不可能这样做。”这样,大家各自退席,不顾他的供养。



时毗摩斯那益增愁愦,即出广募周遍宣令:谁能为我,得月光王头,共分国半治,以女妻之。



当时毗摩斯那更加地忧愁、慌乱,然后他出一个大的召募,到处宣传:“谁能给我拿到月光王的头,我和他分国半治,然后把我的女儿嫁给他。”这个赏赐很大啊!一旦成功了,就和国王分国而治,得到半壁江山。



尔时山胁,有婆罗门,名曰劳度差,闻王宣令来应王募。



当时山胁,有一个婆罗门叫做劳度差,他听到这个消息,自己就赶来应募。



王甚欢喜,重语之言:苟能成办,不违信誓。若能去者,当以何日?



国王一看有了应募的人,他非常高兴,就再次郑重对他说:“如果你能办成,我决定不违诺言。如果你能够去办这件事,什么时候起身?”



婆罗门曰:办我行道粮食所须,却后七日便当发引。



婆罗门说:“为我准备好行路所需的粮食,我过七天就会出发。”



时婆罗门作咒自护,七日已满,便来辞王,王给所须进路而去。



当时婆罗门持一种咒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七天的修法满足以后,就来向国王辞别。国王给了他一切所需,这样他就上路往这边来了。



时月光王国豫有种种变怪兴现。地处处裂,抴电星落,阴雾昼昏,雷电霹雳;诸飞鸟辈,于虚空中,悲鸣感切,自拔羽翼;虎豹豺狼,禽兽之属,自投自掷,跳踉鸣叫。



当时月光王的国土里预先就有很多的恶兆兴起,出现各种变怪的现象。大地处处开裂,流星殒落,白天阴沉沉雾蒙蒙,而且时有雷电霹雳;各种飞鸟在虚空中非常悲哀地鸣叫,而且自己拔掉两翼上的羽毛;那些虎、豹、豺狼,禽兽之类,它们都自己投身扑地、跳跃、鸣叫。



八万四千诸小国王,皆梦大王金幢卒折,金鼓卒裂。大月大臣,梦提为鬼夺王金冠。各怀愁忧,不能自宁。



还有那些八万四千个小国的国王都梦到了大王的金幢忽然间折断,金鼓也忽然裂开。大月大臣梦到鬼来夺取国王的金冠。大家都怀着忧愁的心,无法安宁。



时城门神,知婆罗门欲乞王头,亦用愦愦,遮不听入。



当时城门神知道这个婆罗门要来求国王的头,他们也因此心里非常不安,就遮止婆罗门,不准他进入。



时婆罗门,绕城门数匝不能得前。首陀会天知月光王,以此头施,于檀得满,便于梦中,而语王言:汝誓布施,不逆众心。乞者在门,无由得前。欲为施主,事所不然。



当时婆罗门绕着城门转了好多圈都不能进入。首陀会天知道月光王以这一次布施头部,就会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他就特意入了国王的梦中,对国王说:“你立誓要圆满布施度,不违逆众生的心。现在乞者就在城门口,却没办法进前。你想成为大施主,这事却与你的立愿不符合。”



王觉愕然,即敕大月大臣:汝往诸门,敕勿遮人。



当时国王醒来,感到惊鄂,就命令大月大臣:“你到各个城门那儿去,下令不要阻拦人进城。”



大月大臣,往到城门,时城门神,即自现形,白大月言:有婆罗门,从他国来,怀挟恶心,欲乞王头,是以不听。



大月大臣来到城门,当时城门神就现出身形,对大月说:“有一个婆罗门从外国来,他怀着恶心,想来乞求大王的头,所以我才不允许他进入。”



大臣答言:若有此事,是为大灾。然王有教,理不得违,当奈之何?



大臣回答:“如果真有这事,那真是个大zai 难。但是大王有教令,以理不应当违背,这怎么办呢?”



时城门神,便休不遮。大月大臣,即自思惟:若此婆罗门,必乞王头,当作七宝头,各五百枚,用贸易之。即敕令作。



当时城门神就不再遮止。大月大臣自己就想:“如果这个婆罗门一定要乞求国王的头,那我要做七宝的头各五百枚用来交换。”他就下令做七宝的头颅,每一种五百枚。



时婆罗门,径至殿前,高声唱言:我在遐方,闻王功德,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故涉远来,欲有所得。



当时婆罗门直接走到大殿的前面,高声地宣唱:“我在远方就已经耳闻国王的功德,大王以无余的布施不违逆人心,所以我从远道而来,想在大王这儿乞求有所得。”



王闻欢喜,迎为作礼问讯:行道不疲极耶?随汝所愿,国城妻子,珍宝车乘,辇舆象马,七宝奴婢仆使,所有欲得,皆当与之。



当时国王听了很欢喜,菩萨一听到众生求布施的声音,他那种欢喜超过了小乘圣者入灭定的安乐,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非常地欢喜,亲自来迎接乞求者,而且给他作礼问讯:“你远道而来累不累啊?一定满足你的愿望,无论是国城、妻子、珍宝、车辆、辇舆、象马、七宝以及奴婢仆人,所有一切,你想要什么,都奉献给你。”



婆罗门言:一切外物,虽用布施,福德之报,未为弘广。身肉布施,其福乃妙。我故远来,欲得王头,若不辜逆,当见施与。



婆罗门说:“纵然用一切外物来作布施,它的福德不算是最深广的,用自己的身肉来做布施,这个福德才是胜妙的。我特意从远方来,就是想得到大王你的头,如果你不违逆的话,应当作布施。”



王闻是语,踊跃无量。



当时国王听到这个话,心中踊跃无量。



婆罗门言:若施我头,何时当与?王言:却后七日,当与汝头。



婆罗门说:“如果你布施给我头颅,什么时候给啊?”国王说:“再过七天一定施舍给你。”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