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愚经开示

须阇提品第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尔时世尊,而与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老翁老母,两目既盲,贫穷孤苦,无止住处,止宿门下。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听到的,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的精舍里。那时候世尊和阿难尊者着衣持钵进到城市里乞食。当时有一对老翁老母,两眼已经瞎了,贫穷孤苦,没有住的地方,就住在城门下。

唯有一子,年始七岁,常行乞丐以养父母。得好果菜,其美好者,供养父母,余残酸涩,臭秽恶者,便自食之。

他们只有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常常出去乞讨,把讨来的东西赡养父母。得到好的瓜果蔬菜先供奉给父母,剩下来的残食、酸食、臭秽腐坏的恶食就自己吃。

尔时阿难,见此小儿,虽为年小,恭敬孝顺,心怀爱念。

当时阿难见到这个小孩年纪这么小,但是有这样恭敬孝顺的心,就很喜欢他。

佛乞食已,还到精舍。尔时世尊为诸大众,演说经法,阿难于时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向与世尊,入城分卫,见一小儿,慈心孝顺,共盲父母,住城门下。东西乞丐所得之物,饭食菜果,其美好者,先以供养其老父母,破败臭秽极不好者,便自食之。日日如是,甚可爱敬。

佛乞食完毕,回到了精舍。当时世尊给大众演说经法,阿难在会场当中长跪合掌,进前向佛启白:“前面和世尊进城乞食,见到一个小孩很有慈心、孝顺心,他和他的盲父母都住在城门下。白天到处去乞讨,所得到的东西,饭食、菜果如果是非常好的,他就首先供养他的老父亲、老母亲,而败坏臭秽、非常不好的,就留给自己吃。每天都是如此,确实令人很生爱敬。”才七岁的孩子就这么有孝心,确实让人看了很生喜爱、恭敬。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佛就告诉阿难:“无论是出家在家,如果以慈心孝顺心供养父母的话,衡量它的功德,那是极其殊胜、没有办法计算的。为什么呢?我自己回忆,过去世时,就是以慈心孝顺的心供养自己的父母,乃至在危难之际,用自己身肉来养活父母,我是这样做的。以这种孝顺父母的功德,使我在天上就成为天帝,在人间就成为圣主、帝王。乃至成佛,成为三界无上的尊主,都是源于我孝顺父母的善根功德所致。”

阿难白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慈孝父母,不惜身命,能以身肉,济救父母危崄之命,其事云何?

阿难尊者请白佛说:“世尊!不晓得世尊过去世的时候,以慈心孝养父母,不惜生命,能够以自己身体的肉来救济父母危难中的性命,这个事情的具体情形如何?请佛为我们开示。”

佛告阿难:谛听善念!我当说之。阿难:唯然,当善听之。

佛告诉阿难:“你们要好好谛听,听完了要好好地忆念我的教导,现在我给你们宣说。”阿难就恭敬地承诺:“我们一定很好地听佛的话。”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特叉尸利。尔时有王,名曰提婆。时彼国王,有十太子,各领诸国。最小太子,字修婆罗提致,晋言善住,所领国土,人民观望,最为丰乐。

佛告诉阿难:这要回溯到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当时阎浮提有一个大国家,叫做特叉尸利。那时候有一个国王叫做提婆。他有十个太子,各自领导一些小国。最小的太子叫做修婆罗提致(汉语叫“善住”)。他领导的国土里面,人们都仰赖他的仁政,安居乐业,生活最为丰足快乐。

时父王边,有一大臣,名曰罗睺,每怀凶逆,反杀大王。大王已死,摄正为王,即遣兵众,往诣诸国,杀诸太子。

当时在国王身边,有一个叫做罗睺的大臣,每每怀着凶险叛变之心,最后叛变杀害了国王。大王已经死去,他就摄政做了国王,马上派遣军队奔赴到各个国家,要杀死国王的太子们。

此最小者,鬼神所敬。时入园中,欲行观看。有一夜叉,从地而出,长跪白言:罗睺大臣,反杀父王,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复遣人,欲来杀汝。王可思计,避其祸难。

这个最小的太子由于他的功德,鬼神都非常敬仰他。当时他进入花园,想观赏一下美景。忽然有一个夜叉从地下现出,长跪着对他说:“罗睺大臣叛杀了你的父王,而且派军队杀害你的兄长。现在又派人要来杀你。国王!你要想个办法,赶快避开这个祸难。”

时王闻之,心崩惶怖。到于其夜,便思计校,而欲突去。

当时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充满了恐怖惊慌。一直到了那天的深夜,他思前想后,作了各番考虑,就想突然离开。

时有一儿,字须阇提,晋言善生,至年七岁,端正聪黠,甚为可爱。其王爱念,出复来还,而抱此儿,悲泣叹息。

当时他有一个孩子叫须阇提,汉语是善生的意思,当年他才七岁,长相端正,又非常聪明,特别可爱。国王就是放不下他,非常心疼他,他已经不辞而别出去了,还是回来抱着小儿子悲哀叹息。

其妇见王入出惶怖,即而问之:何以匆匆,如恐怖状?其夫答曰:非卿所知。妇复牵之:我今与汝,身命共并,危崄相随,莫见捐舍。今有何事,当以告示。其王答言:我近入园,有夜叉鬼,从地而出,长跪白我:罗睺大臣,今兴恶逆,已杀父王。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亦遣兵,当来杀王,宜可避之。我闻是语,心怀恐怖,但恐兵众,如是来到。是故急疾,欲得去耳。

当时王后见到国王出入神色惊慌,就问:“为什么这样匆忙张皇,好像非常恐怖?”丈夫就回答:“这不是你该知道的。”王后就又牵拉着他的衣服,说:“我现在与你生命与共,危险相随,你千万不要舍弃我。现在有什么事告诉我吧!”这时候国王就告诉她:“我前面进花园的时候,有一个夜叉鬼从地下现出,长跪着对我说:‘罗睺大臣已经发生了叛变,杀死了父王。而且派遣各部军队杀害你的各个兄长。现在又派兵来杀你,你应当赶快躲避。’我听了这个话,心里一直恐怖,唯恐军队过来杀我,所以我就想赶快逃走。”

其妇长跪,即白王言:愿得随侍,莫见孤弃。时王即便将妇抱儿,相将而去,欲至他国。

当时王后长跪在地,对国王说:“愿能够一直跟随国王,不要把我一个人扔下。”这样国王就带着王后抱着孩子一同离去,想一起逃难到其他国家。

时有二道,一道七日,一道十四日。初发惶懅,唯作七日粮调,规俟一人而已。既已出城,其心愦乱,乃涉十四日道。已经数日,粮食乏尽,饥饿迷荒,无余方计。

当时逃亡的道路有两条,一条路要走七天,另一条要走十四天。出发的时候非常慌张,只准备了七天的粮食,供一个人吃而已。这样已经出了城门,因为心识慌乱,一下子走到了十四天的道路上。已经过了好几天,粮食已经全部吃光了,当时饥饿惶恐,没有别的办法。

怜爱其子,欲杀其妇,而欲自济并用活儿,令妇在前担儿而行,于后拔刀欲杀其妇。时儿回顾,见父拔刀欲杀其母,儿便叉手,晓父王言:唯愿大王,宁杀我身,勿害我母。殷勤谏父,救其母命,而语父言:莫绝杀我,稍割食之,可经数日。若断我命,肉便臭烂,不可经久。

当时国王很疼爱他的孩子,想杀掉妻子吃她的肉来保全生命并救活孩子,所以就让妻子在前面担着孩子走,他在后面拔起刀就要杀掉妻子。当时孩子一回头见到父亲拔刀想杀母亲,他就双手合掌劝导父亲说:“唯愿大王宁可杀掉我的身体,也不要害我母亲。”殷勤地劝谏父亲,救下母亲的命,而且对父亲说:“你们不要一下子就把我杀掉,每一次少许割我的身肉,这样我可以延缓几天的性命,如果顿时断掉我的命,我的肉会臭烂,不能够长久保持。”

于是父母,欲割儿肉,啼哭懊恼,而割食之,日日割食。其肉稍尽,唯有骨在。未至他国,饥荒遂甚,父复捉刀,于其节解,次第剥之,而得少肉。

这样父母就想割孩子的身肉,当时哭着心里懊恼,硬是割掉孩子的肉,天天割肉作为饮食。这样过了几天以后,身上的肉就快要割完了,只剩下骨头。还没有到达那个国家,当时又饿得难受,父亲又拿着刀在骨节处次第地剥下少许的肉。

于是父母,临当弃去,儿自思惟:我命少在,唯愿父母,向所有肉,可以少许还用见施。父母不违,即作三分,二分自食,余有一分,并残肌肉眼舌之等悉以施之,于是别去。

这样父母快要舍弃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孩子自己想:我还有一点命在,唯愿父母前面所有的肉留少许给我。父母没有违背他的意愿,就把这些肉分成了三分,两分自己吃,剩下一分以及残留的肌肉、眼、舌等等都布施给他,这样就离开了他。

儿便立愿:我今身肉,供养父母,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济十方一切众生,使离众苦至涅槃乐。发是愿时,三千世界,六反震动。色欲诸天,而皆愕然,不知何故宫殿动摇。即以天眼观于世间,而见菩萨以身之肉,供养父母,愿成佛道,誓度众生。以是之故,天地大动。于是诸天,皆悉来下,侧塞虚空,悲泣堕泪,犹如盛雨。

在父母离开以后,孩子就自己立愿:“我现在用身肉供养父母,我以这个功德用来求无上的佛道,普遍地救济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能脱离生死众苦,得到涅槃的大乐。”发下这个愿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番震动。色界、欲界的天人都非常惊愕,不知道什么缘故宫殿忽然震动起来,就以天眼观察下方世界,见到菩萨正以身肉供养父母,发愿誓成佛道来普度众生。以他发起无上菩提心的缘故,天地震动。这时这些欲界、色界的天人都从天上下来,充满了虚空,看到菩萨舍身救父母,而且立下悲愿要成佛普度众生,都感动得悲泣流泪,如同大雨一样。

时天帝释来欲试之,化作乞儿,来从其乞。持手中肉,复用施之。即复化作师子虎狼,来欲啖之,其儿自念,此诸禽兽,欲食我者,我身余残骨肉髓脑,悉以施之。心生欢喜,无有悔恨。

当时天帝释要来试验他的道心,就化成了一个乞丐到他面前来乞讨。小王子拿着手里的肉又布施给他。帝释又化现成狮子虎狼想来吃他,这个孩子自己想:这些禽兽要来吃我,我身体剩下来的残余骨、肉、髓、脑全部都布施给它们。当时他心里生起很大的欢喜,没有任何悔恨。

尔时天帝,见其执志,心不移转,还复释身,住其儿前而语之曰:如汝慈孝,能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是功德,用求何等?天帝、魔王、梵天王耶?儿即答言:我不愿求三界快乐,持此功德,用求佛道,愿度一切无量众生。

当时天帝见到他心志坚决,毫不动摇,就恢复天帝释的身体站在小孩面前,对他说:“像你这样仁慈孝顺,能够用自己的身肉来供养父母,你以这个功德想求得什么果报呢?是想做天帝、魔王还是梵天王?”小王子当即回答:“我不愿求任何三界快乐,我以这个功德唯一寻求无上佛道,愿度尽天下一切众生。”

天帝复言:汝能以身供养父母,得无悔恨于父母耶?其儿答言:我今至诚供养父母,无有悔恨大如毛发。

天帝又说:“你能够用身体供养父母,你对父母没有一点恨心吗?”意思是说,父母这么心狠,竟然吃你的肉,你把所有的肉都给父母吃了,心里没有生起一点恨父母的心吗?或者没生一点后悔心吗?小王子回答:“我是以至诚心供养父母,所以连毛发那么大的悔恨心都没有。”

天帝复言:我今视汝,身肉已尽,言不悔恨,是事难信。其儿答言:若无悔恨,我愿当成佛者,使我身体平复如故。言誓已竟,身即平复。

天帝释又说:“我现在看你身上的肉全部被剥光吃完了,你说一点都不悔恨,这很难让人相信。”小王子回答:“假如我没有丝毫悔恨,一心愿成佛道的话,使我的身体完全恢复原状。”这样发誓之后,身体就立即恢复如初。

时天帝释及余诸天,异口同音,赞言:善哉!

当时天帝释和其余在虚空中的诸天都异口同音地赞叹说:“善哉!善哉!这样的菩萨行实在是伟大。”

其儿父母及国中人,皆到儿所,叹未曾有。时彼国王,见其太子所作奇特,倍加恭敬,欢喜无量,将其父母及其太子,入宫供养,极为恭敬。

再说小王子的父母以及所投奔国家的人民都来到了他这里,赞叹这是前所未见的孝顺慈忍的大心。当时那位国王见到太子做出如此奇特的善行,对他加倍地恭敬,无量地欢喜,就把他的父母以及太子都迎请到宫中供养,尽极恭敬的礼仪。

哀此太子,时彼国王,躬将军马,共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还至本国,诛灭罗睺,立作本王。父子相继,其国丰乐,遂致太平。

那位国王很怜愍太子,当时就亲自率领军队和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一起回到了他的本国,而且诛灭了叛臣罗睺,重立了本来的国王。这样善住王父子相继做国王,当时这个国家非常地富裕快乐,到了太平盛世的时代。

佛语阿难:尔时善住王者,今现我父白净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我身是。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善住王就是现在我的父亲净饭王,而当时的母亲也是今天我的母后摩诃摩耶,当时的须阇提太子就是我的前身。”

佛语阿难:由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以持身肉,济父母厄。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常生豪尊,受福无量,缘是功德,自致作佛。

佛对阿难说:“我由过去世以慈心孝顺、供养父母,拿自己的身肉来救济父母的危难。因为这个功德,我在天上人间常常出生于尊贵之家,受用无量的福乐,也是因为这个功德,自然地成就了佛道。”

尔时众会,闻佛自说宿世本缘,尔时会者皆各悲叹,感佛奇特慈孝之行。其中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无上正真道者,有住不退地者。一切众会,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当时在场的会众听到佛讲述自己宿世的因缘,孝敬父母的善行,与会的大众都非常地感叹,佛因地竟然行持这样奇特的慈孝善行。佛这样说到往昔孝顺父母的因缘,当时就加被与会大众,有的人得到初果,有的得到二果、三果、四果,有的因此发起无上菩提心,又有的得到不退转地。一切众会闻佛所说,都生起了大欢喜心,对于佛的教法顶戴奉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贤愚因缘经 卷第二

波斯匿王女金刚缘品第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摩利,时生一女,字波阇罗,晋言金刚。其女面类,极为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

阿难尊者这样说,就像我所听到的那样,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波斯匿王的大夫人名叫摩利,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金刚。这个女孩面貌非常丑恶,皮肤粗糙,就像骆驼皮一样,头发粗硬,犹如马尾。

王观此女,无一喜心,便敕宫内,勤意守护,勿令外人得见之也。所以者何,此女虽丑形不似人,然是末利夫人所生,此虽丑恶,当密遣人而护养之。

波斯匿王看到这个女儿没有一点欢喜,就下令宫内要倍加小心守护,不要让外人见到。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女儿虽然丑,长得不像人样,但毕竟是摩利夫人所生,所以还是秘密地派人来抚养她长大。

女年转大,任当嫁处。时王愁忧,无余方计,便告吏臣:卿往推觅本是豪姓居士种者,今若贫乏,无钱财者,便可将来。

转眼女儿就长大了,到了应当婚嫁的年龄。当时国王很忧愁,也没有别的办法,就告诉吏臣:“你可以寻找一个本是豪姓居士种姓,现在沦落贫乏、没有钱财的人,可以带他过来。”

吏即如教,即往推觅,得一贫穷豪姓之子。吏便唤之,将至王所。王得此人,共至屏处,具以情状,向彼人说:我有一女,面状丑恶,欲觅嫁处,未有酬类。闻卿豪族,今者虽贫,当相供给,幸卿不逆,当纳受之。

吏臣就听命到处寻找,找到了一个贫穷贵族子弟,就把他叫来,带他到了国王这里。国王得到这个人,就和他一起到一个僻静无人处,把具体情况,向他说道:“我有一个女儿面貌丑陋,想找一户人家,也没有门当户对的。听说你出身豪门,现在虽然贫乏,我会供给你,你就不要拒绝,要接受她。”

时长者子,长跪白言:当奉王敕。正使大王以狗见赐,我亦当受。何况大王遗体之女,今设见赐,奉命纳之。

这时长者子长跪启白说:“我一定尊奉国王的命令。即使大王把狗赐给我,我也接受。何况这是大王亲生的女儿,现在既然赐予我,当然奉命纳受。”

王即以女,妻彼贫人,为起宫殿,舍宅门合,令有七重。王敕女夫:自捉户钥,若欲出行,而自闭之。我女丑恶,世所未有,勿令外人睹见面状。

国王就把女儿嫁给了这个穷人,然后给他建宫殿舍宅,内外的门阁做了七重,而且交待女婿:“你自己拿好房门钥匙,如果你要出去就要把门关好。我女儿是世上少有的丑陋,不要让外人看到她的面貌。”

常牢门户,幽闭在内。王出财货,一切所须,供给女壻,使无乏短。王即拜授,以为大臣。

这样女婿按照吩咐,常常关牢大门,把金刚幽闭在深宫内院。国王自己出钱财、物资,一切所需,供养女婿,使得他无所缺少,而且拜授他作为大臣。

其人所有财宝饶益,与诸豪族共为宴会,月月为更。会同之时,夫妇俱诣,男女杂会,共相娱乐。诸人来会,悉皆将妇,唯彼大臣,恒常独诣。

这个穷人自从当了国王的女婿,他就拥有很多财宝,非常丰裕,也就跟那些豪门贵族常常共同设宴娱乐,每个月轮番一次。当他们聚会的时候,一般都是夫妻一同来,男女在一起作各种歌舞等的娱乐。大家来参加的时候,都带着妻子,只有这个大臣一直都是独来独去。

众人疑怪:彼人妇者,傥能端政,晖赫曜绝;或能极丑,不可显现,是以彼人,故不将来。今当设计,往观彼妇。

大家私下里就猜疑:“他的妻子要么就是绝色佳人,长相非常好,不让我们看到;要么就是极其丑陋,没办法露面,所以他不带来。现在我们想方设法去看看他媳妇怎么样。”

即各同心,密共相语:以酒劝之,令其醉卧,解取门钥,便令五人往至其家开其门户。

他们就彼此同心秘密地商量:“我们用酒劝他,让他喝醉,解开他的钥匙,就叫五个人到他家里去开门。”

当于尔时,彼女心恼,自责罪咎,而作是言:我种何罪,为夫所憎,恒见幽闭,处在闇室,不睹日月及与众人。

正当此时,这个丑女金刚心里非常苦恼,责备自己罪业深重,这样说:“我往昔种了什么罪,被丈夫嫌弃,恒时被幽闭在深宫里,在黑暗中见不到日月和众人。”

复自念言:今佛在世,润益众生,遭苦厄者,皆蒙过度。即便至心遥礼世尊:唯愿垂愍,到于我前,暂见教训。

而且又自己想:“现在佛来到世间,用法水滋润利益有情,凡是遭受苦厄的人都能蒙佛救度。”这样就至心顶礼远方的如来,说:“唯愿世尊哀愍,现在我面前,能够暂时得到世尊的教诲。”

其女精诚,敬心纯笃。佛知其志,即到其家,于其女前,地中踊出,现绀发相,令女见之。

丑女的心精一虔诚,恭敬心非常纯一、真实。佛知道她的愿望,就直接降临她家,在丑女面前的地中涌出,现出绀发相,让她看到。

其女举头,见佛发相,倍加欢喜,欢喜情敬。敬心极深,其女头发,自然细软,如绀青色。

金刚举头就见到了佛的绀发相,心里倍加欢喜,涌现欢喜恭敬之心。当时的恭敬心极深,这时她的头发自然变得细软,犹如佛发的绀青色。

佛复现面,女得见之,见已欢喜,面复端政,恶相粗皮,自然化灭。佛复现身,齐腰以上,金色晃昱,令女见之。女见佛身,益增欢喜。因欢喜故,恶相即灭,身体端严,犹如天女,奇妙盖世,无能及者。

佛又现出面轮,金刚见到后,心生欢喜,顿时面貌也转为端正,上面的恶相粗皮自然消失。佛又现出腰部以上的身躯,金色晃耀,让丑女见到。丑女一见佛的身躯,更加增上欢喜。因为欢喜的缘故,身体的恶相顿时消灭,变得像天女般端严,美妙盖世,没有能相比的。

佛愍女故,尽现其身,其女谛察,目不曾眴,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其女尽身,亦皆端政,相好非凡,世之希有,恶相悉灭,无有遗余。

佛哀愍丑女的缘故,现出了整个身相,丑女目不转睛地谛察佛身,欢喜踊跃无以控制。这时她的全身都变得端正,相好非凡,世间稀有,原先的恶相都隐灭无余。

佛为说法,即尽诸恶,应时逮得须陀洹道。女已得道,佛便灭去。

佛又给她说法,除灭了她心中的恶业,当时就证到了初果罗汉。她已经证果后,佛就化去。

时彼五人,开户入内,见妇端政殊特少双,自相谓言:我怪此人不将来,其妇端政,乃至如是。观睹已竟,还闭门户,持其户钥,还彼人所系着本带。

再说那五个人开门进到了内宫,见到女子是世上少有的端正美妙,他们都私下里相互说:“怪不得这个人不把她带来,她的妻子竟是这样端正。”他们参观完毕,就又关上房门,拿着钥匙回到这人那里,系在他的腰带上。

其人醒悟,会罢至家。入门见妇,端政奇妙,容貌挺特,人中难有,见已欣然,问:是何人?女答夫言:我是汝妇。

再说这个人酒醒了,宴会也结束了,他就回到了家。一进门,见到一个端正美妙、世上少有的女人,见了很欢喜,问:“你是谁?”女子回答:“我是你媳妇。”

夫问妇言:汝前极丑,今者何缘端政乃尔?其妇具以上事答夫:我缘佛故,受如是身。

丈夫说:“你前面那么丑,现在是什么原因这么端正?”她就把上面的经过全都告诉了丈夫:“我是得佛加持的缘故,转成这样的身。”

妇复白夫:我今意欲与王相见,汝当为我通其意故。夫受其言,即往白王:女郎今者,欲来相见。王答女壻:勿道此事,急当牢闭慎勿令出。女夫答王:何以乃尔?女郎今者,蒙佛神恩,已得端政,天女无异。王闻是已,答女婿言:审如是者,速往将来。即时严车,迎女入宫。

金刚又对丈夫说:“现在我很想见父王,你为我转达一下。”她的丈夫就答应了,立即到国王这里说:“您的女儿现在想来见您。”国王说:“你不要说这个事,赶紧关紧大门,千万不要让她出去。”这个女婿说:“为什么这样呢?您的女儿现在蒙佛威神加持,已经变得跟天女那样端正。”国王听了,对女婿说:“真的是这样?快点带来!”立即整治车马,把女儿迎进宫内。

王见女身端政殊特,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敕严驾,王及夫人女并女夫,共至佛所,礼佛毕讫,却住一面。

国王见到女儿是这样端正出众,禁不住欢喜踊跃,无法控制,就下令备好车马,然后国王、夫人、女儿、女婿,一同来到佛这里,礼佛完毕,退立在一面。

时波斯匿王,跪白佛言:不审此女,宿殖何福,乃生豪贵富乐之家?复造何咎,受丑陋形,皮毛粗强,剧如畜生?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当时波斯匿王跪下来对佛说:“不晓得我这女儿宿世种了什么福,生在豪贵富乐的王家?又造了什么罪感得这么丑陋的相貌,皮肤、毛发粗糙得就跟畜生一样?唯愿世尊为我开示。”

佛告大王:夫人处世,端政丑陋,皆由宿行罪福之报。

佛告大王:人生在世间,相貌端正和丑陋都是由宿世造罪、修福所感得的果报。

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时有大国,名波罗奈。时彼国中,有大长者,财富无量,举家恒共供养一辟支佛,身体粗恶,形状丑陋,憔悴叵看。

佛说:这要说到过去远古时代,当时有一个叫波罗奈的大国。在那时,国家里有一位大长者拥有无量的财富,他们全家常时供养一位辟支佛,那位圣者身体粗鄙丑陋,而且面相憔悴,相当难看。

时彼长者,有一小女,日日见彼辟支佛来,恶心轻慢,可骂毁言:面貌丑陋,身皮粗恶,何其可憎,乃至如是!

当时长者家有一个小女儿,天天见到这个辟支佛来,她就起了轻慢恶心,说各种讥毁的粗恶之言,说:“长得这么丑,皮肤这么粗恶,怎么这么可恶,太讨厌了!”

时辟支佛,数至其家,受其供养,在世经久,欲入涅槃,为其檀越,作种种变。飞腾虚空,身出水火,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坐卧虚空,种种变现,咸使彼家睹见神足。

当时这位辟支佛经常到他家接受供养,他住世经过了很长时间,即将要入涅槃时,为他的施主显现各种神变。他飞身在虚空当中,从身体中出水、出火,又从东边涌出西边隐没,西边涌出东边隐没,南边涌出北边隐没,北边涌出南边隐没,在虚空里端坐、躺卧,作各种变现,使得他们全家见到他的神足通境界。

即从空下,还至其家,长者见已,倍怀欢喜。其女即时悔过自责:唯愿尊者,当见原恕!我前恶心,罪衅过厚,幸不在怀,勿令有罪也。时辟支佛听其忏悔。

辟支佛显现神变以后,就从虚空中下来回到长者家里,长者见了倍加欢喜,她的女儿当时也悔过自责:“唯愿尊者原谅宽恕。以前我用恶心毁骂尊者,造了很重的罪业,愿尊者不要记怀在心,让我再增添罪业。”当时辟支佛也接受了她的忏悔。

佛告大王:尔时女者,今王女是,由其尔时恶不善心,毁呰贤圣辟支佛故,自造口过。于是以来,常受丑形。后见神变,自改悔故,还得端正,英才越群,无能及者。由供养辟支佛故,世世富贵,缘得解脱。

佛告诉波斯匿王:“当时的长者女,就是今天的王女。因为当时她以不善的恶心毁谤圣贤辟支佛,所以造了很严重的口过。以这个罪业力,以后多世当中都是受丑陋的身形。又由于她后来见到辟支佛示现神变,生了一念真诚改悔的心,所以在今世相貌能够恢复端正,有无人能比的出色的相好、出色的端严(这里说的“英才越群”,就是指恢复以后,世上少有的庄严身相)。又由于她那一世供养辟支佛的缘故,以致生生世世富贵,而且也因为这种供养圣者的福德力,在今世能得解脱。”

如是大王!一切众生有形之类,应护身口,勿妄为非,轻呵于人。

“就像这个因缘所说,大王!一切凡是有形貌的众生,都应当护持身口,不要用这个身口随便去作非法的事、用这个口去轻蔑呵毁他人。”

尔时王波斯匿,及诸群臣,一切大众,闻佛所说因缘果报,皆生信敬,自感佛前。以是信心,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发无上平等意者,复有得住不退转者。咸怀渴仰,敬奉佛教,欢喜遵承,皆共奉行。

当时波斯匿王和群臣以及在会的一切大众,听到佛宣说这一段因缘果报,都生起了信心和恭敬,在佛前自然感动。因为这种信心,有的得了初果,乃至有的得了四果,也有的因此发起了无上菩提心,还有的住于不退转地。他们都怀着渴仰之心,恭敬地奉行佛的教导,欢喜遵承佛的意旨,励力奉行。

学了这一段公案就要知道,如果对境是贤圣(公案中是辟支佛),就能够很强地引生果报。缘深重的境,稍微做一点恶,就能感召很强的恶报;稍微行一点善,也能得到很深的福报。所以尤其在这样一种深重的圣贤境前,尤其要护住身口。

当时的长者女就是见到了辟支佛身相丑陋,皮肤粗硬,心里起了恶心,说“这么丑陋,真讨厌”。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在心中种了种子,而且以境缘力很强的缘故,结生的果报就非常厉害。她在累世当中都一直是这样非常丑陋的身形,所以在这一世转生为王女的时候,也是没办法见人的相,简直是个怪物:一根根头发粗硬得像马尾巴毛,身体皮肤粗得就像骆驼皮一样,她就被幽闭深宫里。所以不但是受丑陋的异熟果,还一直要受被幽闭在深宫、见不得人的这种果报。那是为什么呢?她当时讥毁了辟支佛,辟支佛是人天恭敬的福田,不能用恶言去掩蔽他的光辉。所以她以这种恶行就得到幽闭深宫的果报。

所以这个果报是非常厉害的。讥讽的话一说,然后这个话公开了,必然就有这样的报应。所以法界非常奇妙!一说什么就会加倍地反应什么,尤其对境是圣贤。所以佛在这里一直说,要护住身口。我们现在要清楚,心里一起什么的时候,就已经有种子了,你怎么样想怎么样说,它就会按那样变的。

同时她也是长者家的一员,也参与了供养圣者,所以她就能够多生以来生在豪贵之家。确实是“善恶报应,如影随行”,“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祸福都是由自己的善恶来的,而且这两个不能代替,以恶业就感苦果,以善业就感乐报,丝毫不错乱,这就是法界的规律。
后来这个长者女见到辟支佛示现神变,顿时就知道“这是一个圣者”,心里就生了追悔,然后变得非常虔诚。她因上的心一转,转成非常地恭敬,所以她在来世受报的时候,虽受丑陋形貌,后来还是会激发对于佛的信仰、尊重,这也是从过去的心识等流来的。此生,一现起这种心的时候,就和佛力相合,顿时身体又变成端正。这果报又是从哪里来?从因地她的心转掉了,转成了非常殷重地敬礼圣贤而来。

所以我们要知道,因位上的心识会不断地延续到后世,这就叫做造作等流——在果位的心行上又会按照这样来反应,以这个为缘,触发了因地的善根,然后再结合佛力的增上缘,就使得她相貌变为端正了。

总而言之,我们要学到佛的一句教言,佛说“应护身口,勿妄为非,轻呵于人”,记住这十二个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金财因缘品第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难又讲,就像我所闻到的那样,那时候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跟座下的随行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

尔时城中,有大长者,长者夫人,生一男儿,名曰金财。其儿端政殊特,世之少双。是儿宿世,卷手而生。

当时城里有一位大长者,财富德位都是人中的上首。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金财。这孩子长得非常端正,举世无双。不晓得随什么宿业而来,他是手握着生下来的。

父母惊怪,谓之不祥,即披儿两手,观其相好,见二金钱在儿两手。

父母觉得很奇怪,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把这个婴儿的手披开,观察他的手相,没想到在他的两个手里有两个金钱。

父母欢喜,即便收取。取已故处续复更生,寻更取之,复生如故。如是勤取金钱满藏,其儿手中,未曾有尽。

父母一看有金钱,很欢喜,就把这个钱取下来。刚取下,又在原处生出两个金钱,马上又取下来,又照样生出两个金钱。结果金钱堆满了仓库,而这个孩子手上的金钱还取不完。

儿年转大,即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不逆,即便听之。

这孩子长大以后,就告诉父母,祈求出家。父母也没阻碍,就随他出家。

尔时金财,往至佛所,头面作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当见怜愍,听我出家,得在道次。

当时金财就去了佛那里,用头顶礼佛足,启白佛说:“唯愿世尊怜愍,允许我出家,能做佛教下的弟子。”

佛告金财:听汝出家。蒙佛可已,于时金财,即剃须发,身着袈裟,便成沙弥。

佛就对金财说:“允许你出家。”得到佛的开许,当时金财就自动地剃除须发,身体穿了袈裟,成了一名沙弥。

年已满足,任受大戒,即令众僧当受具足。临坛众僧,次第为礼,其作礼时,两手拍地,当手拍处,有二金钱。如是次第,一切为礼,随所礼处,皆有金钱。受戒已竟,精勤修习,得罗汉道。

再说金财沙弥年龄满足,可以受比丘戒,就叫众僧给他受具足戒。对于临坛的师父们要次第地礼拜,在他作礼的时候,两手拍地,在手拍的地方就出来两个金钱。像这样次第地顶礼众僧,每顶礼一处,都有两枚金钱。受戒完毕,他精勤修习,证了阿罗汉果。

阿难白佛:不审世尊,此金财比丘,本造何福,自生已来,手把金钱?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阿难因为此事请问佛:“世尊!不晓得这个金财比丘前世修了什么福,他一生下来手里就握着金钱?唯愿世尊为我开示。”

佛告阿难:汝当善思,我今说之。阿难对曰:如是,诺当善听。

佛对阿难说:“你应当好好地谛听、思维因果道理,我现在给你讲他的本末因缘。”阿难回答:“如是如是,弟子等一定善谛听闻。”

佛言: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时世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政法教化,度脱众生,不可称数。

佛说:这要往过去回溯九十一劫的时期,当时世上有一尊佛叫做毗婆尸,出现在世间,以正法教化众生,度脱的众生不计其数。

佛与众僧,游行国界,时诸豪富长者子等,施设饭食,供养彼佛及弟子众。

再说毗婆尸佛带领僧众在国界里到处巡游,教化有缘众生。当时所到之处,那些豪富长者子等,都亲自施设饭食来供养佛和佛的僧众。

尔时有一贫人,乏于财货,常于野泽,取薪卖之。值时取薪卖得两钱,见佛及僧受王家请,欢喜敬心,即以两钱,施佛及僧。佛愍此人,即为受之。

当时有一个穷人,他家里没有钱财、资具,常常就在野外山泽里打一些柴在市场上卖。这个时候他刚好卖柴得到两文钱,在路上看到佛和僧众受国王的迎请去应供,他当时心里非常欢喜恭敬,就把这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了佛和僧众。

他是那样的心:“这是无上的福田,今天能供到佛和僧,这太有意义了。”他比商人投资更有善意乐,商人认为这两文钱投下去没多大的利润。而他是一种对于因果的信心,他认为能够在无上福田里供这两文钱,这是一生当中极难遇到的良机,所以他当时是那样一种踊跃、欢喜、信心、恭敬来作供养。要晓得,就是这样一念的善心,缘着无上的福田就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果报,这就叫做业增长广大的定律,稍微种一点善业,都会有百千万倍的果报。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因果坚信了以后,对于行善会有非常大的意乐。

当时毗婆尸佛很怜愍这个穷人,佛要给他种福,很欢喜地接受了他的供养。
这么看来,虽然他是一个穷人,靠卖柴为生,只有两文钱,远远比不上王家贵族,但并不是不能修福。只要自己有真实的信心,恭敬、虔诚地供养,一样能够修积到极大的福德,根本也不比王家豪贵差的。所以穷人们不必自馁,反而要有很踊跃的心来作善法。

佛告阿难:尔时贫人,以此二钱,施佛及僧故,九十一劫,恒把金钱,财宝自恣,无有穷尽。

佛告诉阿难,当时这个穷人以两文钱供养佛和僧众的缘故,结果出现了无边广大的果报。这种果报太惊人了!导致他在九十一劫当中延绵不绝,每次降生的时候,手里都把着金钱,而且一切财宝都是自在地使用,从来没有匮乏的时候。

这就知道,我们心上生福的力量极强。他这一世的因缘也是这样,两只手已经成了无尽的财富宝藏,源源不断地出金钱。这是什么缘故?就是因为他因地供养的心恒时相续,没有被其他隔断过。懂了这一点,我们心中的这种为善的意乐,一定要让它最终连绵不绝。我们要学到每一天在善法上精勤不断。一切福德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善心,如果你能善心绵延不绝,那一天当中就已经创造了无尽的福德藏,要晓得这个道理。因此,念念要修善心,这个善心修得恒常、猛利,那就有无尽的福。这个穷人一次供了两文钱,就在九十一劫里常享福报,所以这个善的利润太大了。以这个原因,要一心精勤地修善,不要去重视外面的东西。

尔时贫人者,金财比丘是也。正使其人未得道者,未来果报,亦复无量。

佛说:“当时的那个穷人,就是现在的金财比丘。假使这个人没有得道的话,他未来世的果报,也是无量的。”要知道,一心在三宝福田里种福,会以福田力不可思议、极其无量的缘故,所成就的福德也会在长劫当中绵延无尽。你要晓得这上面有极不可思议的缘起力。

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皆应精勤布施为业。

“因此,阿难!一切众生都应当以精勤布施作为他的法业。”
就像农民知道了春天种少许的种子,到了秋季就有很大的果实,他就会精勤地种田。而内在布施的善心,它感果的能力更加广大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要在福田里去耕耘。

尔时阿难及众会者,闻佛所说,皆悉信解。有得须陀洹果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复有得住不退地者。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当时阿难和会场的大众听到佛这样说,都对因果生起了信解。有的得到初果,有的得到二果乃至三果、四果,有发起无上菩提心的,还有得住不退转地的。总之,这一切会众闻了佛所说的这段因缘,都欢喜奉行,也就是从此孜孜不倦地行持布施善行。所以,对于因果起了深忍信,就成为一切善的根源。

华天因缘品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听闻到的,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跟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

尔时国内,有豪富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政。其儿生已,家内自然天雨众华,积满舍内。即字此儿,名弗波提婆,晋言花天。

当时舍卫国里有位豪富长者,生了一个男孩,面貌端正。这孩子生下来有很大的瑞相,家里自然雨下好多妙花,堆满了屋子。因此给这孩子取名为“弗波提婆”,汉语是“花天”。

儿年转大。往至佛所,见佛颜容相好无比,见已欢喜。心自思惟:我生处世,得值圣尊,今当请佛及诸众僧。即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与众僧,明日屈意,临适鄙家,受少蔬食,因见福庆。佛知其根,即时受请。

这孩子逐渐长大。一天,他到了佛这里,见到佛容颜相好举世无比,就生起很大的欢喜心。心里想:我在人世间竟然能遇到无上的世尊、天人师、佛,现在我一定要请佛和僧众到家里来应供。拿定主意后,他就上前祈请佛说:“唯愿世尊及僧众,明日能屈尊光临我家,接受微薄饮食的供养,也因此让我们得到福报和度化。”

所以,我们对三宝的胜妙功德一定要有信解,这样就会觉得:这是极好的福田,能够供一次佛和僧,那是多好啊!这就是在因果门里,你了解到这个境极其殊胜时,就有很大的欲乐想在这里多做福德。所以懂了因果,人就自然会出现无量的善心,一切的善心其实都是从因果正见出现的。如果你对这个因果已经有了深忍信,那就会开始积极地行善。所以,我们就要学到华天当时的心。每当我们见到了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的时候,就要生起善法欲,比如恭敬供养或者发心随学等,然后就欢喜地去做。这里仍然是信、欲、勤的因果法则、转心法则,你心上首先对于功德起了信解,之后你就有一个欲求,然后就对行善发起了精进。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的善心、善行。

当时,佛知道这个华天的根性,当即接受了他的请求。华天到底宿世种什么善根、是什么根性?下面会讲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于时华天,还至其家。明日食时,佛与众僧,往至其家。华天即化作宝床座,遍其舍内,整设严饰。

这样请佛之后,华天就回到自己家里。第二天进餐的时候,佛和众僧来到他家。华天就以福德力化成珍宝床座,整个屋子,布置得整齐、庄严。他也是不可思议的人,竟然自己能化现各种床座、宝物等庄严。

佛及众僧,即坐其座,华天欲须种种饮食,其人福德自然而办。

当时佛和僧众就坐在宝座上面,华天想要的各种饮食,以他的福德力自然现前。

佛与众僧,食已摄钵,广为华天,具说诸法。华天合家,得须陀洹。

当时佛和僧众进食完毕,收好了钵,然后就给华天广讲了各种妙法。华天全家都证得了初果罗汉。

于时华天,即辞父母,求索出家,为佛弟子,父母听之。即至佛所,稽首佛足,求作比丘禀受佛教。佛听入道,赞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袈裟着身。即成沙门,遵修佛教,逮得罗汉。

当时华天就向父母请求出家,做佛的弟子,父母也答应了。华天立即就来到佛这里,用头顶礼佛足,求佛开许能做一名比丘,受持佛的教法。佛就听许他出家入道,而且说:“善来比丘!须发自动脱落,袈裟着于身上。”这样他就出家做了沙门,昼夜都遵修佛的教法,很快就证了阿罗汉果。

尔时阿难,见斯事已,往至佛所,长跪白言:世尊!是华天比丘,本殖何福,而得如是自然天华,又能化作床座饮食?世尊!当为决散此疑。

当时阿难见到这件稀有的事,就来到佛前,长跪启白:“世尊!这位华天比丘宿世种植了什么福德,而能在诞生时自然天雨妙花,又能够自在地化现床座、饮食?世尊,请讲一下这个因缘,来遣除我的疑惑。”

佛告阿难:欲知善听。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度脱众生。时诸众僧,游行聚落,到诸豪族,皆悉供养。

佛就告诉阿难:你想知道那就好好听。过去有一位古佛叫做毗婆尸,出现在世间度脱众生。当时佛的僧众在聚落里游行,到那些豪贵家族,他们都做供养。

时有一人,贫无钱财,见僧欢喜,恨无供养。即于野泽,采众草华,用散众僧,至心敬礼,于是而去。

那时候有一个穷人没有钱财,他见了僧众非常欢喜,恨自己没有东西供养。他就自己跑到野外的山泽里采了很好的草和华,散在空中供养僧众,然后至心地敬礼僧众,这样就离开了。
所以,这个穷人有非常虔诚的供养心,虽然他没有财富,但是他有那样的心,在野外采很多好的花草,拿来供养僧众福田。所以他很有信心和恭敬心,诚心诚意地做了一次供养,而且供养完毕,恭恭敬敬地至心向僧众顶礼。

佛告阿难:尔时贫人散僧华者,今此华天比丘是也。由其过去用信敬心,故采华散僧,至心求愿,九十一劫,所生之处,身体端政,意有所须,欲得饮食床卧之具,寻时如念,自然而至。缘斯之福,自致得道。

佛告诉阿难:“那一位向僧众散花供养的穷人,就是今天的华天比丘。由于他在过去用信心和恭敬,特意到野外采集很好的花,向僧众散花并至心求愿,结果以这个供养的善业力和发愿力,他在九十一劫当中,无论生在哪里,身体都相好端严,而且心里想什么,想得饮食、床榻等,很快都如他的心愿自然现前。而且,他因为这个福德自然就能出家修行,最后就证得圣果。”

是故阿难,一切众生,莫轻小施以为无福。犹如华天,今悉自得。

“所以阿难,一切众生不要轻视小的供养,认为没有福德。就像华天,他做过一次至心的供养、祈愿之后,在今天就自然得到了他应得的果报。”

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当时阿难和僧众听到佛这么说,都欢喜奉行。

这是一个很妙的公案,当时他只是在野外的山泽里采了一些很好的花来供僧,结果这一生出世的时候,就自然有花降下来,所以缘起不可思议。而且,缘僧众这样恭敬地作福祈愿,有极大的感果势力。一次做了以后,就得到九十一劫相续不断的福报。九十一劫是多长的时间,没办法计算。这就显示内因果的势力极强,而且这个业不断辗转增大。所以常常说无忧树的譬喻都根本没办法表示。还可以看到,因地如果非常主动、至心地来做,心上没有一点障碍,感果时,就自然随心所欲地来了。他的确是真心想供僧,只是苦于没有钱财,以这个心驱使,就到野外找一些最好的花来供养,供完后,还至心地敬礼祈愿。可见,他发的是全分的心,至诚恭敬,那份心有可能超过了当时的豪富世家。如果你在供养的时候,还有一些不情愿或者不主动,那么得果的时候也会变得延缓。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心,做什么善法,都要主动、至心地去做。因此,在修行当中一直强调“至心”,“至心”就是全心全意的意思。也就是在因地没有任何迟疑、犹豫、后悔,一下子就从至心中发出,那得果就相当快,而且一切都是自然的。

所以,我们就要从这里了解到唯心变现的道理。供花就自然天雨妙花,这是法界的定律,法界自然会这样运转。而且这个等流果有一个周遍的效应,不光只是自然雨花,而且他需要饮食、床榻等等都能自然显现。这就说明,种什么样的因,就会现什么样的果,而且是百千万亿倍地增大,这是不可思议的缘起。

在这里,世尊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授,就是不要轻视小善,认为没有福德。这是对于因果的愚昧。所以我们要知道,平时一念一行都要循着因果律来做,这样你就把握了生活之道,把握了安乐之道。时时刻刻运用自己的心这样来做,内在的善法欲、行善的精进和一切时主动趋入等境界都会出现的。只要听这么一个因缘,就能够启发我们在生活当中修集起无量的善根,下至一天当中都可以积起不可思议的资粮。这就是因果,它是真正使人趋入安乐之道的所依。

宝天因缘品第十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长者,生一男儿,当尔之时,天雨七宝,遍其家内,皆令积满。即召相师,占相此儿。相师睹已,见其奇相,答长者言:儿相殊特。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到的,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长者生了一个男孩,在降生的时候,天降金、银、琉璃等的七宝,充满了家中。因有这种瑞相,就请来了相师,给这个孩子看相。相师一看,见到他的奇相,就回答长者说:“这个孩子相貌很奇特。”

长者闻已,心怀欢喜,即语相师:当为立字。相师问曰:此儿生时,有何瑞应?长者答曰:此儿生时,天雨七宝,满我家内。相师答曰:是儿福德,当为立号为勒那提婆。晋言宝天。

长者听了心里很欢喜,就对相师说:“请给这孩子取个名字。”相师问:“孩子生的时候有什么瑞相?”长者说:“这孩子生的时候,从天上降下七宝充满了我家。”相师说:“以这个孩子的福德,应当取名为宝天。”

儿年转大,才艺博通。闻佛神圣奇德少双,心怀渴仰,贪欲出家。即辞父母,往诣佛所,头面作礼,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佛即听许: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佛为说法,即得罗汉。

这孩子渐渐长大了,他对于各种技艺都很精通,非常有才能。当他听到佛有无上的功德,就怀着渴仰之心希求在佛教下出家。他就辞别父母来到佛这里,顶礼佛,启白说:“唯愿世尊能允许我出家。”世尊当时就开许了他,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这样他就成了出家僧,佛给他说法,当时就证了阿罗汉果。

阿难白佛:不审世尊,此宝天比丘,本作何福,而当生时,天雨众宝,衣食自然,无有乏短?

阿难问佛:“世尊!不晓得这位宝天比丘宿世做了什么福德,在他诞生之时天雨七宝,衣食自然,没有匮乏?”

佛告阿难:过去世时,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度脱众生,不可计数。尔时众僧,游行村落,时彼村中,有诸居士,共请众僧,种种供养。时有贫人,虽怀喜心,家无财宝供养之具,便以一把白石似珠,用散众僧,发大誓愿。

佛告诉阿难:过去世有一位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度脱无数众生。当时众僧在村落中游行,村子里有很多居士,共同迎请众僧做各种供养。有一个穷人心里虽然怀有欢喜心,但是家里没有供养的资财,他就拿着一把像珍珠一样的白石子散在空中,供养众僧,而且发了大誓愿。
所以还是在于心,虽然没有钱财,但是只要有一份善心,石头也一样可以供养。

佛告阿难:尔时贫人珠供养者,今此宝天比丘是也。由其过去用信敬心持白石似珠散众僧故,乃至九十一劫,受无量福。多饶财宝,衣食自然,无有乏短。缘于尔时有信敬心,今遭我世,得道果证。

佛告诉阿难:“当时这个供养像珍珠一样白石的穷人,就是今天的宝天比丘。由于他过去用信心和恭敬拿着像珍珠一样的白石抛散供养众僧,所以在九十一劫中,感受无量福报。有很多财宝,而且衣食自然,从来没有匮乏。”虽然那是一些白净的石头,但是在穷人的心里就是宝珠,所以他这样至心供养、发大誓愿,结果生生世世都自然感得财宝,这都是唯心变现的妙理。只要你的心是无尽的、完整的、丰富的,你的果报就一定是丰富的、完整的、自在的,一切都是在心上。所以,要直接从内心里发出这个善心来,这个心一发,它就能破贫乏。不要带着各种染污,如果这里面稍微心缩小了,要有各种观待,要有这个条件、那种报酬,那就不纯,那就差多了。这里能看到当时的穷人,他的善心很纯,他以这样的真诚心去供养,这个量极大,它感果的势力就非常大。

所以我们要注意:当前的一念就是种种子,这个种子种得如何,就决定果如何。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差别。如果你当下一念至诚,它的果是无量的。如果当时有很多私心杂念,心上的种子不纯,就障碍了果报。

所以,到底种什么样的种子,就在当下一念心。我们讲过《了凡四训》里的公案,贵妃从前是个贫女,供两文钱,因为她是非常真诚的心,所以福德很大,住持和尚都要来为她祈福。后来她做了贵妃,再来供养千金,住持不出来祈福。因为她没有了那种真诚的心,在因行上根本不如从前。我们学了这个公案就要看到,因上面是怎么样用信敬心来作供养,果上就得到一个多劫当中的无量福,其实就在于当下的心。这是不可思议的因果律。

佛还进一步讲到:“因为当时他有信敬心,结果在今生遇到了我出世,能够出家,得证道果。”那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只要你在三宝门中有信心和恭敬,你就决定能得解脱,因为境缘有这个力量。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事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样一个关键,要至诚皈依三宝。

尔时众会,闻佛所说,自生信心。有得初果,乃至第四果者,复有发心、住不退转。尔时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当时会众听到佛这样说,自然生起信心。有证初果乃至证四果的,还有发菩提心以及住于不退转的。在场的大众听到佛这样讲,都欢喜奉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羼提波梨因缘品第十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卑罗迦葉兄弟千人,度人渐广,蒙脱者众。

阿难尊者说到,就像我所听闻到的,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林当中。当时世尊才得了道果,首先度了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接着度了郁卑罗迦叶兄弟千人,度人越来越广,得佛度脱的人非常多。

于时罗阅祇人,欣戴无量,莫不赞叹:如来出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咸蒙度苦。又复叹美憍陈如等,及郁毗罗众,诸大德比丘,宿与如来有何因缘,法鼓初震,特先得闻,甘露法味,独先服尝?

当时罗阅祇这个地方的人,对于佛有无量的欢喜爱戴,无不赞叹:“今天世尊已经出世,这是极为奇特的事!各类众生都蒙佛的恩德度出苦海。”又赞美憍陈如等及郁卑罗等的法众,这些大德比丘宿世跟如来有什么因缘,当世尊成道后初次转法 lun的时候,就特别首先闻到佛法,唯独他们首先尝到了甘露法味?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时诸比丘,闻诸人民之所称宣,即具以事,往白世尊。

当时诸比丘听到人民这样讲说,就具体地把事情禀白了世尊。

佛告之曰:乃往过去,与此众辈,有大誓愿,若我道成,当先度之。

佛告诉说:“这是因为过去,我对这些人立过大誓愿,如果我成道,首先度他们,因此他们成为初会眷属。”

诸比丘闻已,复白佛言:久共誓愿,其事云何?唯垂哀愍,愿为解说。

比丘们听了又启白佛说:“所谓宿世久远以来就有这个誓愿,情况如何?愿佛哀愍,为我等宣说。”

佛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乃往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当时国王,名为迦梨。尔时国中,有一大仙士,名羼提波梨,与五百弟子,处于山林,修行忍辱。

佛告诉比丘:谛听谛听,听后要好好地思维忆念。这要说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那时候阎浮提有一个大国家,叫做波罗奈。当时的国王叫做迦梨。那时国中有一个大仙人,叫做羼提波梨,和五百个弟子一起在山林里修行忍辱。

于时国王与诸群臣夫人婇女,入山游观。王时疲懈,因卧休息。诸婇女辈,舍王游行,观诸花林,见羼提波梨端坐思惟,敬心内生,即以众花而散其上,因坐其前,听所说法。

当时国王和群臣、夫人、婇女一同入山游玩。当时国王很疲惫,就因此躺下来休息。那些婇女辈就离开国王观赏花卉树林,只见羼提波梨正端坐思维,当时她们的心里生了恭敬,就用很多花散在仙人身上,坐在仙人座前听仙人说法。

王觉顾望,不见诸女,与四大臣,行共求之,见诸女辈坐仙人前,寻即问曰:汝于四空定,为悉得未?答言:未得。又复问曰:四无量心,汝复得未?答言:未得。王又问曰:于四禅事,汝为得未?犹答:未得。王即怒曰:于尔所功德,皆言未有,汝是凡夫,独与诸女,在此屏处,云何可信?

国王醒来四处张望,婇女们都不见了,他就跟四位大臣一起走过来寻找,见到这些女人都坐在仙人面前,他马上就质问仙人:“四空定你都得了吗?”仙人回答:“没得。”又问:“四无量心你得了吗?”又回答:“没得。”国王又问:“你对于四禅成就了吗?”还是回答:“没得。”国王就嗔怒说:“对这些功德都说没有,你是个凡夫,独自跟这些女人在僻静处,哪里可信?”

又复问曰:汝常在此,为是何人,修设何事?仙人答曰:修行忍辱。王即拔剑,而语之言:若当忍辱,我欲试汝,知能忍不。

又问他:“你常常在这里,你是什么人?你修什么?”仙人回答:“我修忍辱。”国王就拔出剑来对他说:“如果你修忍辱,我看你能不能忍。”

即割其两手,而问仙人,犹言忍辱。复断其两脚,复问之言,故言忍辱。次截其耳鼻,颜色不变,犹称忍辱。

国王就截断了仙人两只手,再问仙人,还是说“忍辱”。又断掉两只脚,再质问他,还是说“忍辱”。再截掉他的两个耳朵和鼻子,仍然脸色不变,还在说“忍辱”。

尔时天地,六种震动。时仙人五百弟子,飞于虚空,而问师言:被如是苦,忍辱之心,不忘失耶?其师答言:心未变易。王乃惊愕,复更问言:汝云忍辱,以何为证?仙人答曰:我若实忍,至诚不虚,血当为乳,身当还复。其言已讫,血寻成乳,平完如故。

当仙人被暴君节节支解的时候,顿时天地六种震动。这时仙人的五百弟子飞在虚空里,问师父:“遭受这样的苦,师父的忍辱之心没忘失吧?”师父说:“我的心没变动。”国王非常惊愕,就再问他:“你说在忍辱,以什么为证明?”仙人说:“我如果是真实安忍,至诚不虚的话,我的血应当变成乳汁,身体恢复。”这话说完,很快血就变成了乳,身体也恢复完整。

王见忍证,倍怀恐怖:咄我无状,毁辱大仙,唯见垂哀受我忏悔。

国王看到真实忍辱的证明,心里怀着很大的恐怖,说:“唉!我是多么丑恶,毁辱大仙,唯愿慈悲受我忏悔。”

仙人告曰:汝以女色,刀截我形,吾忍如地。我后成佛,先以慧刀,断汝三毒。

仙人告诉他:“你因为女色的原故,截断我的身体,我的心安忍不动如同大地。将来我成佛时,首先就以慧刀断除你的三毒。”

尔时山中,诸龙鬼神,见迦梨王抂忍辱仙人,各怀懊恼,兴大云雾,雷电霹雳,欲害彼王,及其眷属。时仙人仰语:若为我者,莫苦伤害。

当时山里的诸龙鬼神等,见到迦梨王冤枉忍辱仙人,都各自怀着懊恼之心,兴起很大的云雾、雷电、霹雳,想击碎迦梨王和他的眷属。这时仙人仰头对着虚空说:“如果是为了我的话,千万不要这样伤害。”

时迦梨国王,忏悔之后,常请仙人,就宫供养。尔时有异梵志徒众千人,见王敬待羼提波梨,甚怀妒忌,于其屏处,坐以尘土粪秽,而以坌之。尔时仙人,见其如是,即时立誓:我今修忍,为于群生,积行不休,后会成佛。若佛道成,先以法水,洗汝尘垢,除汝欲秽,永令清净。

再说迦梨国王忏悔以后,常常请仙人到王宫里供养。当时有其他梵志率领徒众一千人,见到国王如此敬戴羼提波梨,心里很是嫉妒,就背地里用很多尘土、粪秽等污秽撒在他身上。仙人见到他们这样,当时就立誓说:“我现在为了众生修持安忍,不断地积功累行,未来一定会成佛。如果我成佛,首先就用法水洗除你们的尘垢,除掉你们的贪欲污秽,使你们永得清净。”

佛告比丘:欲知尔时羼提波梨者,则我身是;时王迦梨及四大臣,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时千梵志尘坌我者,今郁卑罗等千比丘是。我于尔时,缘彼忍辱,誓当先度,是故道成,此等之众,先得度苦。

佛告诉比丘:“你们要晓得,那时候的忍辱仙人,就是如今的我。那时候的迦梨王和他的四个大臣,就是今天的憍陈如等五比丘。当时污秽我的一千梵志,就是今天的郁卑罗等的一千比丘。我在那时缘着他们修持忍辱,而且发誓成道后首先度他们,因此我成就菩提时,首先就度这些人出离苦海。”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叹未曾有,欢喜奉行。

当时比丘们听到佛这样说,都感叹这是从未有过的,由此大众都对忍辱等的德行欢喜奉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慈力王血施缘品第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中止。尔时尊者阿难,于中食后,林间坐禅,而自思惟:如来兴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皆蒙安乐。又思惟:憍陈如等五尊比丘,种何善本,依何因缘,法门初开,而先得入;法鼓始振,独先得闻;甘露法降,特先蒙润?念是事已,从坐处起,往至佛所,具以所念,而用白佛。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到的,一时佛在舍卫国的祇洹精舍安住。当时尊者阿难在午饭后林间坐禅,自己思维:如来出兴于世,极为奇特,各种众生都得蒙佛教化而获得安乐。又想到:憍陈如等五比丘往昔种了什么善根、依什么因缘,在世尊最初说法时,先能得入圣法;在法鼓最初震响时,唯独他们五位尊者首先听闻;在甘露法雨降临的时候,为什么他们首先蒙得法雨的滋润?这样想了之后,就从座位起身到了佛这里,把自己心里的所想都禀白于佛。

佛告之曰:憍陈如等,先世于我,实有因缘。过去世时,我以身血,充其饥渴,令得安隐。是故今身,先得我法,用致解脱。

佛告诉他:“憍陈如等五比丘前世跟我确实有因缘。过去世的时候,我用身体的血除他们的饥渴,使得他们身心得以安稳。所以在这一世,遇到我成佛,首先就得到我的法乳,得以安稳,获得解脱。”

贤者阿难,重白佛言:过去以血济其饥乏,其事云何?愿具开示,并令众会咸得解了。

贤者阿难再次向佛启白:“过去世您以身血救济他们的饥渴、困乏,事情的原委如何?愿佛为我详细开示,而且使大众都得到了解。”

佛告之曰: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弥佉罗拔罗,晋言慈力。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王,有二万夫人、一万大臣。王有慈悲,具四等心,恒愍一切,未曾懈厌。常以十善,教诲民庶,四方钦慕王所化治,国土安乐,莫不庆赖。

佛告诉他说:这要追溯到过去久远阿僧祇的年代,在这个阎浮提的世界里有一个大国王,叫做慈力。他领导阎浮提的八万四千个小国王,有两万夫人、一万大臣。慈力王具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恒时怜愍一切人,从来没有厌倦懈怠过。他时常以十善业道教诲人民,四方的百姓都非常敬仰慈力王的教化,阎浮提诸方国土的安乐无不仰赖慈力王。

诸疫鬼辈,恒啖人血气,用自济活。尔时人民,摄身口意,敦从十善,众邪恶疫,不敢侵近。饥羸困乏,瘦悴无力。

当时很多瘟疫鬼众经常吃人的血气来养活自己。而那时候人民都摄持身口意,遵行十善业道,所以那些邪恶的鬼疫不敢冒犯人。结果他们没有人的血气为食,非常饥饿、瘦弱、困乏无力。

时五夜叉,来至王所:我等徒类,仰人血气,得全身命。由王教导,咸持十善,我等自是无复饮食,饥渴顿乏,求活无路。大王慈悲,岂不矜愍?

当时有五个夜叉作为代表来到慈力王这里,说:“我们属下的徒众都是要仰仗人的血气才能够生存。现在由于大王的教导,全国人民行持十善,结果我们没办法靠近,我们就没有人的血气为饮食,结果都是处在饥饿困乏、非常艰难的地步,我们求不到一条活命。大王发慈悲心,为什么不怜愍我们这些鬼众?”

王闻是语,甚怀哀伤,即自放脉,刺身五处。时五夜叉,各自持器,来承血饮,饮血饱满,咸赖王恩,欣喜无量。

当时国王听到他们的话,心里非常地悲哀愍念,就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身上放了血脉,刺了身体的五个地方,让他们受用。当时这五个夜叉各自拿着容器在这五处承接慈力王的鲜血,然后喝下去,身体非常饱满,都是仰赖慈力王的恩德,生起了无量的欢喜。

王复告曰:汝若充足,念修十善。我今以身血,济汝饥渴,令得安隐,后成佛时,当以法身戒定慧血,除汝三毒诸欲饥渴,安置涅槃安隐之处。

慈力王见到他们都得到满足,身心安乐,就再一次以大慈悲心告诉他们:“你们如果现在得到了饱足,有了精力,你们一定要常常想到修十善业。我现在以身体的血救济你们的饥渴,使你们身心得到安稳,将来我成佛的时候,一定以法身的戒定慧血除掉你们三毒诸欲的饥渴,一定把你们安置在涅槃的安稳之处。”

阿难,欲知尔时慈力王者,今我身是。五夜叉者,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我世世誓愿,许当先度,是故我初说法,闻便解脱。

佛说:阿难,你要知道,当时的慈力王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的五夜叉就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我每一世都发誓愿,许诺要先度脱他们,所以在我初转法 lun的时候,他们首先闻法,随即得到解脱。

时尊者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增敬仰,欢喜奉行。

当时尊者阿难和与会的大众闻到佛说往昔以血布施、成佛以法布施的事迹,都对于佛增上敬仰之心,对于佛的一切圣教欢喜奉行。
所以我们要知道,世尊生生世世都是以大慈愍心救度众生的。往昔世用身血来救济夜叉,使他们身心得到饱足、安稳。不仅如此,佛生生世世求无量的法就是为了成就佛道,然后用戒定慧的血乳来救济众生,使得他们都消除三毒欲渴,能够安置在最安稳的涅槃之处。所以我们要思维释迦本师的无上恩德,一心地受持佛给予我们的法乳,修到涅槃果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