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愚经开示

降六师品第十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之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洴沙王,已得初果,信敬之心倍复隆厚,常设上妙四事所须,供养于佛及比丘僧。乐人同善,志兼劝导。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到的,当时佛在王舍城的竹园当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当时,洴沙王已经证到了初果罗汉,他的信敬之心更加地深厚,常常陈设所须的四事供品,所谓的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种生活资具,都极为上妙,供养佛和比丘僧。由于他已经证果,更加知道三宝是无上福田,所以对于三宝的信心和恭敬心就加倍地增上、厚重,也因此他时常不断地

施设最好的供养品来供养佛和僧众。

我们要学习他意乐上这种非常深的信心和恭敬。他是已经证得了圣果的人,跟凡夫大不一样,内心对三宝已经产生极大的胜解。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证了圣果的人就不作什么福业,千万不要执理废事。后面也会讲,世尊自己都说,我无量劫以来一直在修慈修福,从来没有感觉到厌足。所以我们得了因果见以后,不要堕在一种偏枯当中,或者堕在一种很庸俗的无事当中,那就不对了。善是从来不能离开的。只不过你真正证得了以后,它就转成更加任运自然的方式而已。虽然在求证的过程中,某一个阶段要舍开一切事,一心求证,但是证了以后,大乘佛法就是智和悲两个,佛是叫做福慧两足尊。这是我们首先必须确立的观念。在悟道以前要非常精勤地积资,在悟道以后仍然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看洴沙王,他证了初果罗汉,这个时候并不是说对三宝就无所谓了。相反,他的信敬之心比以前不晓得要增加多少倍,他已经胜解了三宝就是殊胜的福田。本师释迦佛要讲《般若经》等的时候,是亲自敷设法座的。这既是法尔的规律,也是他自心真正想这样做的,也是给天下后世的一切后学作楷模。

这样我们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常时供养三宝,学了《贤愚经》,你就可以处处看到圣者们示现的典范。也因此,你会把供养三宝确立为自己人生当中的修行常规。就像我们欲界众生一天少不得吃饭,作为修行人,也是一天少不得皈依、少不得以信敬之心供养三宝,不然我们就称不上是一个随学诸佛如来的弟子。我们连一个起码的修行者的情操也没有,那就很惭愧。

可以看到,洴沙王在证果以后,他的修行更加精进,是因为他对缘起见得更加真切。“常”就表示恒时不断,“信敬”就表示心极其殷重,“上妙”就是他一直在表示自己的尊重之心,用的是最好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来作供养。比丘众并不一定都是证果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的原则来说,他是僧众的代表。就像萨迦法王是居士身,他见到小沙弥也合掌。可见我们是需要有这个原则的。你没有这个,你的皈依根本修不成。你眼里就不清净,认为:我怎么可能去供养他?这显然是大我慢。

不但是我们,佛菩萨圣者们见到僧众的时候,也是非常恭敬的,这跟他本身证到圣者并不矛盾,相反,他是自自然然会这样做的。《贤愚经》里讲,佛自身都是这样做的,他见到盲眼比丘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替他穿针。这样我们就懂了:原来我要修这个善心。就像法王说的,你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修善心。 [1]

经文又讲到:“乐人同善,志兼劝导”,洴沙王有一种乐人为善的心,别人好就像自己好一样,他非常欢喜别人一起来行善法。而且,他有一种愿力,就是劝导人行善。我们也要学习这一点。我们见到人的时候,不要谈这种世间的事,关键是要互相策励,要劝导在善行上进步。

国有六师,富兰那等,先素出世,邪见倒说,诳惑民庶。迷冥之徒,信服邪教,众类广布,恶党遍满。

前面我们讲了洴沙王是证得圣果、拥护三宝的好国王。反面人物就是在国家里有所谓的六师外道富兰那等,他们是外道头子。在佛之前,他们就已经出现在世间,宣扬各种颠倒邪说,诳惑国中的民众。那些没有智慧、愚痴的人往往信服邪教,结果他们手下的徒众有各色人等,广布在整个国家境内。

时王有弟,敬奉六师,信惑邪倒,谓其有道,竭家之货,供给与之。

当时洴沙王有一个弟弟,非常敬奉六师外道,相信他们的颠倒邪说,认为他们都是有道之人,竭尽家里的财产,来供养他的外道师父。

佛日初出,慧流肇润,无心拔擢,没在重网。

当时,佛陀日轮最初在这个迷惑黑暗的世间里出现,佛在人间以他的智慧流开示滋润众生的心田,无分别任运地拔济那些陷溺在重重世间迷网中的众生。这里的“无心”指的是没有分别,不属于心意识范畴里的事。

兄王洴沙,甚爱重之,殷勤方便,晓令奉佛。弟执邪理,不从王教。

当时兄长洴沙王对弟弟非常爱重,所以他常常殷勤地用方便开导弟弟要供奉无上的世尊佛陀。但是这个弟弟受了邪教的熏染,一直执著邪的道理,不能听从兄长的教导。
数数敕令请佛供养。弟白兄王:我自有师,不能复往奉事瞿昙。然王有教,理无有违。当设大会不限来众,若其自至,我当与食。

但是洴沙王还是强制性地多次下命令叫他的弟弟要迎请佛来供养。他这个弟弟被逼无奈,只好勉强敷衍地对兄长洴沙王说:“我自己有师父,我不能再去奉事瞿昙啊!但是既然国王你有教令,我也不能违背。我会施设一个供养大会,不限制来受供的人,如果他们自己来,我就给他们食物。”

许王之后,办设供具,饶敷床座。事讫设会,遣人往唤,六师之徒。

当时弟弟答应了洴沙王以后,就开始去置办各种供养的物品,敷设了很充足的床座 [2] 。准备工作做完了之后,他就开始办理供养大会,然后派人去叫六师外道师徒。

寻皆来集,坐于上位。怪佛及僧不自来至,即往白王:王前数数,敕请瞿昙。今为设会,日时欲至,如何不来?

当时六师外道很快都集合在供养的场所,他们都坐在上首的位置。这个时候,国王的弟弟觉得奇怪,怎么佛和僧众自己还不来呢?他就去告诉洴沙王:“国王你前面屡屡地下命令要请瞿昙他们。现在我已经设了供养法会,时间都快到了,怎么还不来?”

王告弟言:汝虽不能躬自往请,可遣一人白于时到。王弟受教遣人白。时佛与大众,来至会所,见诸六师先坐上座,佛与众僧,次第而坐。佛以神足,令此六师合其徒类,忽在下行。

国王就告诉他:“虽然你不能亲自去迎请,但是可以派一个人去通知应供的时间到了。”他弟弟遵照吩咐派人去通知。当时佛和大众就来到了供养的场所,见到六师们已经先坐在上位,佛和僧众就次第坐在下面。佛以神足通让六师连同他的徒众忽然之间坐到了下面。

六师情耻,各起移坐,坐定自见,还在其下。如是再三,移坐就上,犹自见身,乃在下末。更无力能,俯仰而坐。

当时六师就感觉到非常羞耻,因为他们我慢很大,怎么能够坐在下位?所以各自都起身想移座位,等他们坐定了自己一看,还是在下位。这样再三地移到上面坐,还是见到自己在下面。他们再也没什么能力,当时就装着有的仰着头,有的低着头,这么很狼狈地坐着。

檀越行水,至上座前,佛语施主:先与汝师。持水往师前,即举罂,罂口自闭,其水不下。还往佛前,从佛作次,尔乃水出,咸得洗手。

当时施主要供养水的时候,要依次第地供,就来到了上座前面(因为当时佛以神变已经坐在上位,按照规矩首先对上首作供养),佛就对施主说:“还是先供你师父吧!”施主就拿着水到了他外道师父前面,举起罐子,罐子的口自己封闭了,水流不出来。没有办法,他只有再回到佛面前,从佛那里依次地来作供养,水才出来,这样大家都能够洗手。

洗手既竟,次当咒愿。檀越捉食,在上座前。佛语檀越:本不为我,往汝师前,自令咒愿。

洗手完毕,应当是轮到咒愿 [3] 的时候了。施主又拿着食物来到上座前面。佛对施主说:“这本来不是来供养我的,还是去你师父前面,让他来祈愿祝福。”

受教寻往,至六师所。六师口噤,不得出言,但各举手,遥指于佛。佛便咒愿,梵音声畅。

施主按照吩咐很快就来到了六师的座位旁边,请六师咒愿。六师嘴巴封住了,说不出话,每个人都举着手,遥指着佛。佛就开始为施主祝愿,当时佛咒愿的声音是非常流畅、清彻的梵音。

咒愿既竟,次当行食,欲随上座,作次付之。佛又告言:先与汝师。即便持食,从六师付。食皆忽上,住虚空中,各当其上,取不可得。行食与佛并僧遍讫,食乃还下,各在其前。

咒愿完毕,轮到要供养食物的时候,施主还是按照次第首先要供养上座。佛又说:“还是先给你师父吧!”这样他就持着食物从六师那里开始来供养食物。这时,食物忽然之间腾在上面,安住在虚空里,每一份食物都住在六师每人的上空,没办法拿下来。到了施主从佛那里一直供完了僧众以后,六师上方的那一份食物才降下来,住在他们每一个的前面。

佛与众僧,一切食讫,澡漱还坐。次当说法,佛语檀越:令汝师说。寻请六师,六师复噤,但各同时,举手指佛。于是如来,广为众会,出柔软音,畅演法性,分别义理,应适众情。闻佛说法,咸得开解。

当时佛和众僧,受用饮食完毕,漱好了口,回到座位上。接着应当说法,佛对施主说:“还是让你师父说。”他很快就请六师来说法,六师仍然嘴唇封闭,说不出话来,只是各自同时举着手,指向佛。这样佛就为大众出柔软音声,畅演法音,分别各种法义,都能够适合听法者的心。这样大家闻佛说法以后,都得到了开解。

洴沙王弟,得法眼净。其余众人,或得初果,至第三果,出家尽漏,发无上心,住不退地,随心所慕,悉得其愿。各乃识真,信敬三宝。薄贱六师,舍不承供。

洴沙王的弟弟也因此得到了法眼净,其余的很多人或者得到初果乃至三果不等,有的出家断尽了烦恼,有的发了无上道心,有的安住在不退地当中,随着他们心中的希求也都圆满了他们的愿望。这些人由此认识了真相,对于三宝生起了信心和恭敬。轻贱六师,舍弃他们不再承事供养。

于是六师,甚怀恼恚,各至闲静,求学奇术。

这样六师们都怀恨在心,他们各自到寂静的地方,求学很多奇门外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天魔波旬,惧其情怯,不能宣布恶邪之毒,即下化作六师之形,于一人前,现五人术,飞行空中,身出水火,分身散体,百种现变。愚痴之徒,更相恃赖。

当时天魔波旬害怕他们胆怯,不能宣布各种邪法毒术,怕他自身的队伍势力缩小,所以就化成六师的形相,下到人间,在每一个外道师面前,显现其余五个人的把戏,有的时候飞行在虚空当中,身体出水、出火,或者能够分身散体、一人变现多人等,示现上百种变化。六师等人愚昧无知,由此更加相互倚仗、信赖。所以众生很愚痴,你给他现一点小神通,他就非常地相信。

忿前见辱亡失供养,六师悉集,各共议言:我曹技能,不减瞿昙。缘前一辱,众心离散。比来众师,神术显变,今察奇妙,足任伏彼,当诣国王求决胜负。

由于六师们还是因为前面被侮辱了,心里愤愤不平,而且因为这一次失败,很多徒众都归入了佛教门下,令他们失去了很多供养,所以他们要报仇雪耻。这样,六师们集合在一起,共同商议说:“我们的技能也不比瞿昙差。因为前面一次的屈辱,众人的心都散掉了。近来各位师父显现了神通、技能,现在观察我们的奇妙足以能够胜伏瞿昙,所以我们要去国王那里请求跟他决一个胜败。”

作议已定,即诣王所,自说智能神化灵术,贪共沙门,讲格奇变,对试之后,可否自现。

当时他们这么商议好了,就来到国王那里,各自讲述自己的智慧能力、神变灵术,并说极想跟沙门一起来比试一下神通变化,比试以后看看谁厉害。”

王笑之曰:汝等何痴!佛德弘大,神足无碍。欲以萤大与日诤光;牛迹之水,与巨海比大;野干之微,与师子捔猛;蚁蛭之堆,须弥等高……大小之形,昭然有别。迷惑高企,何愚之剧!

当时洴沙王笑着说:“你们何等愚痴!佛是那么弘大的功德,有自在无碍的神变力。你们想以荧火虫的光来跟太阳比试,想用牛脚印里的水来跟大海比大,你们想以小小的狐狸的力量来跟狮子比较勇猛,你们以蚂蚁的土堆想跟须弥比高……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在大小上的悬殊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你们迷惑无知,妄想过高,怎么愚痴到这种地步!”

六师复言:验事在后,大王未见我等殊变,是使偏心谓望彼大,决试之后,巨细自定。

六师很不服气地说:“这事要在后面才能断定的,大王没有见到我们殊胜的神变,你是以一种偏心认为他大,比试以后是大是小自可断定。”

王又告曰:欲试可试,但恐汝等自招毁辱。正使与佛捔神足者,当使我曹具睹异变。

国王又告诉说:“你们想比就可以比,但是恐怕你们是自招屈辱。如果你们真的要跟佛来比较神变力量,那就要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神变境界。”

六师言曰:期后七日,愿王平治讲试之场。

六师说:“约定七天以后跟佛较量,愿国王为此事布置一个比赛的场所。”

六师去后,王即严驾,往至佛所,以事白佛:六师纷纭,欲得讲术,以理呵语,其意不息。唯愿世尊,奋其神力,化伏邪恶,尔乃从善,因使我曹得睹其变。

当时六师们离开后,国王就严整车马来到了佛陀那里,把这件事情具体汇报给佛:“六师他们议论纷纷,说是要跟佛来较量神变,我给他们讲道理,批评他们,但是他们的心还是歇不下。唯愿世尊用威神力降伏、化导这些邪恶的人,使得他们都能够改恶从善,也让我们有幸目睹佛的大神变力。”

佛告洴沙:我自知时。洴沙谓佛可共捔神,即敕臣吏,平治博处,安施床座,竖诸幢幡,庄严挍珞,极令丽妙。

佛对洴沙王说:“我自己知道时机。”洴沙王认为佛已经答应可以跟六师外道较量神通,立即就命令官吏,去布置好比赛场所,在那里安放好多的床座,树起各种幢幡,使得整个会所极其地美观、庄严。

其当会日,一切企望。于时如来及与众僧,从王舍城,往毗舍离。毗舍离中,诸律昌辈,与诸人民,皆来奉迎。

已经到了比赛这一天,大家都在期望着观看。在这时候,佛和僧众从王舍城去了毗舍离。毗舍离里的诸律昌和人民都出来迎接佛。

诸人后日,求佛不在,问实乃知,至毗舍离。六师之徒,兴张唱言:久知瞿昙智术单浅,诸人犹豫,不信我言。克期捔术,自省不如,靡然逃去,至毗舍离。诸六师辈,贡高转盛,各共相率,当必追穷。

这些人到了这一天,想见佛找不到,询问才知道,已经到了毗舍离。这时候六师的徒众很嚣张地说到:“我们早就知道瞿昙的智慧、神通是很浅薄的,你们还犹豫不信我的话。现在已经克定日期来较量的时候,他自感不如,所以就灰溜溜地逃走,到毗舍离去了。”六师外道更加贡高傲慢,相互激励一定要穷追到底,把佛和僧众追到一比高低。

时洴沙王,办设供具,满五百乘车。王与群臣十四亿众,各办粮食,悉随佛往,前后络绎,集毗舍离。

当时洴沙王办好各种供养具,五百辆车装得满满的。国王和群臣以及十四亿人民各自准备好了备用的粮食,都跟着佛一起前往,前后络绎不绝,都集中在毗舍离城当中。所以,当时这个城市里忽然之间来了很多的人。

六师复往白诸律昌:听我曹等,与此瞿昙,捔试神力,谈讲实性。若见听者,期来七日。

当时六师们亲自到了诸律昌的面前请战说:“你们要允许我们跟瞿昙比试神力,谈讲真理。如果同意的话,七天以后准时比赛。”

时诸律昌,复往白佛:六师群迷,自谓有道,求与如来共捔神力。唯愿世尊,垂神降伏。佛又告曰:佛自知时。

当时律昌们都来到佛这里汇报:“六师这些人都是邪迷心窍,他们自以为有道,想跟如来比较神力。唯愿世尊以威神力降伏他们。”佛又告诉说:“我自己知道时辰。”

诸律昌辈,合率臣民,严治设办,如洴沙王比。悉皆企慕,望在明日。

当时律昌辈带领他们的大臣、人民非常精心地准备,这一切就像洴沙王那样。大家都期盼着明天能够看到精彩的比试。

佛与众僧,至拘睒弥,拘睒弥王,名曰优填,将诸群臣,亦来奉迎。毗舍离人,明晨问佛,云佛已往拘睒弥国。六师闻是高心遂盛,合徒聚众,规必穷逼。

这一次佛和僧众又离开了毗舍离,到了拘睒弥,拘睒弥的国王叫做优填王,当时就率领着群臣出来迎接佛。毗舍离人第二天早上问佛在哪里的时候,都说佛已经去了拘睒弥国了。六师听到这个消息,他们的高慢心更加生起,集合手下的徒众发誓说:一定要穷追到底。

诸律昌辈,办致供具,五百车载,用俟供养。将领国人七亿之众,并洴沙王,集拘睒弥,观佛六师共捔神力。前后满道,络绎而至。

当时律昌辈知道佛已经离开,到了拘睒弥国,他们也备好五百车满载的供养具,用来供养佛。带领着七亿多国人和洴沙王一起都集会到拘睒弥国内,想观看佛和六师较量神力。当时整个国家里前前后后的街道满满的都是人,络绎不绝。

六师既到,见优填王,腾说事情如上之辞:沙门自省,内无顾恃,空空逃避,不可要勒。须王克定,令与我试。优填白佛,说六师辞:世尊!宁可与捔之不?佛复告言:我自知时。

当时六师也很快就赶到,见到优填王,具体地述说以上的情况,非常不平地说:“沙门自己感觉没有什么可依靠处,比不了,所以他屡屡地逃避,我们没办法抓住他。需要国王下死命令,规定让他跟我们比试。”优填王也就把六师的话转告给佛,并问:“世尊,可不可以跟他们比?”佛就告诉他:“我自己知道时候。”

[1] 《教授取舍之道》:世法佛法诸功德,究竟心要即善心,无此无望他功德,此心庄严恒执持。
[2] 床座:这是过去印度的座位,请来供奉的人,就坐在床座上面,不是像我们现在坐的椅子。
[3] 咒愿:在应供的时候,给施主们祈愿、祝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优填望佛在其国试,严治设办,如洴沙王比。皆到当会。佛复舍去,与比丘僧,至越祇国。越祇国王屯真陀罗,将诸人民,来迎世尊。

优填王也是盼望着佛能够在他的国家里跟外道比试。他觉得这是一件很大的事,因此非常精心地置办各项设施和用品,就像洴沙王那样。众人都到了比赛场所。佛又离开了,和比丘僧们到了越祇国。越祇国王屯真陀罗带领着人民出来迎接世尊。

拘睒弥人明日乃问,云佛已去向於越祇。六师徒众,寻逐其后。时优填王,与八亿众并洴沙等诸国人民,悉共往诣,集越祇国。

当时拘睒弥人第二天询问的时候,说佛已经离开,往越祇国走了。六师的徒众立即追赶在后面。当时优填王以及他的八亿人民,连带洴沙王等的各国人民,又一起赶赴到了越祇国。

六师见王,广自陈说:当令瞿昙与我共试。屯真陀罗,复往白佛,佛犹答言:佛自知时。王亦严办。会日垂至,佛与众僧,即向特叉尸利。此国中王名因陀婆弥,与诸臣民,亦来奉迎。

话说六师也赶到了这个越祇国来见国王,非常详细地述说了情况,而且对国王说:“你要让瞿昙跟我们比试。”屯真陀罗就又去向佛汇报,佛还是回答说:“我知道时辰。”国王也是非常用心地准备比赛的各项用品。等到这一天快来的时候,佛和僧众又往特叉尸利国去了。这个国的国王叫做因陀婆弥,和他的诸多大臣、人民也都出来迎接佛。

屯真陀罗,与五亿人、洴沙王等诸王臣民,亦皆逐佛,向特叉尸利。

屯真陀罗和五亿国人以及洴沙王等各国国王、大臣、人民,也都跟随佛来到特叉尸利。

六师已到,白因陀婆弥,极自诪张,高谈大语:听与瞿昙捔试神力。因陀婆弥,复往白佛,佛故答言:我自知时。

六师又来到了这个国家,非常猖狂地向因陀婆弥王说:“一定要答应我们跟瞿昙较量神力。”因陀婆弥就去跟佛说,佛还是说:“我自己知道时间。”

严办日到,佛复舍去,并与诸众僧,至婆罗奈。波罗奈王名梵摩达,亦与人众,躬来迎佛。特叉尸利人民,明日乃知佛去。六师追逐,寻迹驰往。因陀婆弥,与六亿众、洴沙王等一切随逐。六师既到,如前白王。王如前辞,往白于佛。佛亦答言:我自知时。

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佛又离开了,和僧众来到了婆罗奈国。这个国家的国王叫做梵摩达王,也和人民一起亲自前来迎接佛。特叉尸利的人民第二天才知道佛离开了。六师们也赶紧追在后面。因陀婆弥王和他的六亿眷属,连带洴沙王等这一切人都跟随在后。六师到了之后,像前面一样向国王禀白。国王也像前面一样向佛汇报。佛也说:“我自己知道时候。”

严办日到,佛复舍去,与比丘僧,往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诸释种辈,率诸大众,皆来迎佛。波罗奈人,明日乃知。六师徒众,续复驰逐。梵摩达王,与八亿人、洴沙诸王六国人民,皆悉前后,随逐佛往。六师既到,向诸释种,纷纭自说,广引术能:听与瞿昙,共决神力。释种复往白佛,具宣其事。佛又告言:我自知时。

举办的这一天到了,佛又离开,和比丘僧一起前往迦毗罗卫国。当时这个国家的释迦种族率领着大众都出来迎接佛。波罗奈人第二天也知道佛已经走了。六师徒众仍然奔驰、追逐。梵摩达王和八亿人民以及洴沙等六国人民都前前后后跟随着佛前来。这样六师来到了迦毗罗卫国后,向释迦种姓的人纷纷地讲述,而且非常广地讲到自己的神通技能,说:“你们应当允许我们跟瞿昙较量神力。”释迦种姓又去禀白佛,具体地说到事情的经过。佛又告诉说:“我自己知道时候。”

严治设办,克日垂至,佛与众僧,往舍卫国。舍卫国王名波斯匿,与诸臣民,皆来迎佛。释种明日乃知佛去。六师率徒,从后追之。释种将领九亿人众、洴沙王等诸国人民,亘川满野,逐趣舍卫。六师等到,见波斯匿,具自陈说本末情事:欲与瞿昙决捔神力,临期逃避,不可要勒。今与大众,逐至王国。大王!当使与我等决。

当时释迦种姓就去精心地办理比赛的事宜,等到这一天快来的时候,佛和僧众又前往舍卫国。舍卫国的国王叫波斯匿,他和大臣、人民都来迎接佛。释迦种族第二天才知道佛已经离开了。六师率领他的徒众又从后面追赶。释迦种姓带领着九亿人民以及洴沙王等各国人民满山遍野都跟随前往舍卫国。六师外道等一到,就去见波斯匿王,具体地讲了前后的经过,而且说:“我们想跟瞿昙比较神力,他一到了时间就逃避,我们没办法抓住他。现在我们和大众一直赶到国王的国土,国王!应该让他跟我们决一胜负。”

波斯匿王,亦用为笑,说:佛殊变难可思议,云何以汝卑陋凡细,与大法王捔试力能?六师凶凶,言气遂高。

当时波斯匿王也觉得可笑,说:“佛是不可思议的神变力,怎么能以你们这样低等、浅陋的凡夫人的力量,跟大法王比较能力呢?”六师们气势凶凶,语气更加高昂起来。

波斯匿王,既往见佛,白言:六师殷勤乃尔,唯愿世尊,垂神化伏,普使一切别伪识真。佛告王言:我自知时。波斯匿王,寻敕臣吏,平治场地,多积香花,敷设床座,竖诸幢幡。严办已讫,大众都集。

当时波斯匿王就去见佛,汇报说:“六师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跟佛比赛,唯愿世尊降下神通力降伏他们,让一切大众都能够识别真伪。”
要知道,只有内教的三宝才是真实的皈依处。外道的这一切,由于没有证得真理的缘故,都是一些虚伪的法。所以我们皈依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些具体的经过,懂了以后,就坚定地执持佛法僧为唯一的皈依处。只有佛法僧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安乐的坦途,只有佛法僧能够赐予我们解脱成佛的真实果位。其他的外道都是落在一种虚妄分别里面,学习他们的技艺,暂时可能有一点小小的有漏神通,或者得一点小好处,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获得解脱。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有深刻的认识。所以要从这些故事里得到启发,一定要知道,唯有佛是无上的皈依处,这样自己的皈依戒才能清净。不然的话,就很可能脚踏两只船,或者成为附法外道,口里说的是我皈依三宝,实际上心里还是在皈依外道。
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说:“我自己知道时候。”波斯匿王马上就派有关的大臣去安排场所,尽量庄严,布置很多香花,敷设好多床座,树了各种的幢幡。这样做了很完备的准备后,大众都集合在赛场上。

腊月一日,佛至试场。波斯匿王,是日设食,清晨躬手授佛杨枝。佛受嚼竟,掷残着地堕地便生,蓊郁而起,根茎踊出,高五百由旬,枝叶云布,周匝亦尔。

腊月初一,佛来到比试的场所。波斯匿王这一天供养饮食。清晨,他亲手授予佛杨枝。佛接受杨枝,咀嚼完之后,就把残余抛在地上,顿时长出树来,蓊蓊郁郁,根茎涌出,有五百由旬高,树的枝叶如云般覆盖到四周,也达五百由旬。

渐复生华,大如车轮。遂复有果,大五斗瓶。根茎枝叶,纯是七宝若干种色,映灿丽妙,随色发光,掩蔽日月。食其果者,美逾甘。香气四塞,闻者情悦。

这棵树逐渐地开出花来,有车轮那么大。然后又结了果实,有五斗瓶那么大。这棵妙树根茎枝叶都是七宝所成,有多种颜色,灿然妙丽,而且随着每一色都发出相应的光,那一种光辉映蔽了日月,极其地灿然光明。品尝这树上的果实,比甘露还要味美。树的香色散布在四周,非常浓郁,当时闻到的人,心情非常愉悦。

香风来吹,更相蹚触,枝叶皆出和雅之音,畅演法要,闻者无厌。一切人民,睹兹树变,敬信之心,倍益纯厚。

香风吹来,树上枝叶拂动互相碰触,从中都传出十分和雅的乐音,这些乐音都在畅演各种微妙法要,闻到这法音的人都心无厌足,听了还想听。一切人民看到这样的神变树,敬信之心更加深厚。可见无上大师佛陀,具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确实能一切自在。

佛乃说法,应适其意,心皆开解。志求佛者,得果生天,数甚众多。

当时佛就给大众说法,所传的每个法都恰如其分地适合着人们的意乐,一听之后,就心开意解,顿时开了智慧。当时人们的善意乐都发出来了,按照不同的根性,有的发起了菩提心,立志求证佛果;有的得了圣果;有的生天,这个数量是极多的。

次第二日,优填王请佛。于时如来,化其两边,成两宝山,严显可观。众宝杂合,五色晖耀,光焰炜晔。若干种树,行列山上,华果茂盛,出微妙香。

第二天,优填王接着请佛供养。这时,世尊又示现不可思议的神变,在两边化现了两座大宝山,十分的高显、庄严、美观。这两座山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妙宝彼此合成,五色耀眼夺目,有非常炽盛的光焰。在宝山之上有很多种树,排成非常美观的形式,树上有自然的花果,非常茂盛,从这些花果里传出微妙的香气。
这都是世尊示现的神变。其实这也是本性的妙德,纯粹是大智慧的游戏。因此我们要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其实就是毗尼遮那的化现,所以一切无不自在。因此,我们一定要分开内外道,一心地只皈依无上大师佛陀,这要成为我们尽未来际的信仰。这件事极为重要,我们要从经文中得到认识。

其一山顶,有成熟粳米,滑美百味,甘之附口,人民之类,自恣而食。其一山上,有柔软之草,肥𦠆甘美,以俟畜生,须者往啖,饱已情欢。

再说这两座宝山,一座山的顶上有成熟的粳米,具足滑美、百种妙味,送到口中,甘甜香美。当时在场的人民都随意自在地受用。另一座山上有非常柔美的妙草,肥翠甘美,这是为旁生们准备的,需要的就可以去吃。它们吃得饱饱的,心情非常悦意欢喜。这就是世尊有无上的福德力,确实能够赐予我们安乐。

一切众会,睹山显异,食已怀悦,仰慕遂深。佛更称适,为说妙法,各得开解。发无上心,得果生天,其数亦众。

当时在场的大众看到这样的宝山庄严,这般的奇异,又受用了这样的妙食之后,内心喜悦,对于世尊的仰慕就更加深切。佛又应机给大众宣说妙法,大众听了,各个都开了慧解。或者发起了无上心,或者得圣果,或者生天,数量都非常多。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到第三日,屯真陀罗,请佛供养,奉佛净水,俟以澡漱。佛吐水弃,化成宝池,周匝四边,各二百里,纯以七宝共相间杂。众色相照,光明焰奕。

到了第三天,屯真陀罗王请佛应供,他恭敬地给佛献上清净的水,等待着佛洗漱。佛把水吐到地上的时候,就化成了一个大宝池,四周每一边都是两百里,那相当大啊!而且这个宝池纯粹都是用七宝间杂而成。这并不是人工造成一个大宝池,而是世尊的神变力能够随意地示现,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由于我们的本性当中本来是非色非心,但是应缘的时候,色心可以无碍的显现。当时在这样一个微妙的宝池里,这些七宝的各种颜色,互相辉映,发出炽盛的光焰。那是多么美好啊!用言词是没办法描述的。

其池中水,八德具足,水底遍满七宝之沙,八种莲花,大如车轮,青黄赤白,红绿紫杂,香气芬馥,馨彻四远。随莲花色,各发光明,光明显照,晖曜天地。

再说这个宝池里的水具足八功德,水底遍满了七宝沙,水面上有八种像车轮那么大的莲花:青色、黄 se、赤色、白色、红色、绿色、紫色及杂色,这些花都发出芬芳浓郁的香气,散播到四周非常遥远的范围。而且随着莲花的颜色就各自发出相应的光,譬如说红色的莲花就发红色光,白色莲花就发白色光,像这样,五彩缤纷,光明照耀,天地间一片光辉。

大会睹此宝池奇妙,欢喜称叹佛无量德。佛因观察,随众人心,方便说法,各令开解。发无上心,得果生天,尽增福业,数多难计。

当时大众看到这么奇妙的宝池庄严,都不由自主地欢喜赞叹佛的无量功德。世尊因此观察、随顺大众的意乐,方便说法。这个法说得恰如其分,大家听了,都开了智慧,能得见真理。有些发起了无上的菩提心,有些得了圣果,有些生天。总而言之,在世尊的加被之下,大众都增长了很多福业,这种情形是难以计数的。

到第四日,因陀婆弥王请佛。佛于是日,令其宝池,四面自然,有八渠流,还相灌注,自然回转。水流有声,其声清妙,皆说诸法,五根五力,七觉八道,三明六通,六度四等大慈大悲,劝发开导,说种种法。

到了第四天,因陀婆弥王请佛应供。佛就在这一天,以自在力显示神通,让那个宝池的四边自然出现八条渠流。水渠里面,水能够互相灌注,东边灌到西边,西边灌到东边,不断回波荡漾,或者上升灌注。水在这样流转的时候,都发出声音。这个声音十分清净微妙,都在宣说各种的妙法,譬如: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三明、六通、六度、大慈大悲四无量心等等,总而言之,这个音声里都是在宣说无量的妙法,所以实际上它是佛智慧的显示。为劝化开导人心,当时这些音声应着人心说各种的妙法,开启众生的觉悟。这都是佛的悲心,应着众生的善缘自然就会这样做,而且一一恰如其分。
所以,从这里要体会到,佛完全是从无上的智慧中,以慈悲心应着我们众生的心来说法的,我们要懂得皈依佛的圣法。虽然我们现在见不到世尊的色身,但是要知道世尊所说的法教,还是完整地留存在世间,我们现在都能看到。这里,任何法都能够开发我们的功德,会遣除我们的过失。一切佛法确实是为我们开示安乐的正道。所以我们要发起全心的皈依,乃至于圣教的一个偈颂我们都要顶戴,一定要立这样的誓愿,这就叫“皈依法”。

一切闻睹,心皆开解。发心求佛,得果生天,增积福慧,数甚众多。

当时在场的人看到这种情景,听到这些法音,得到很大加持,心都开解了。什么叫开解?我们原先被各种迷惑的绳子给绑住了,闻法的因缘非常契合的时候,当下就能开解,各种的疑团、迷惑顿然间解开,一定会有这个相。紧接着他的心上是有反应的,在开解的当下就涌现出善根。有一些人发了无上道心,要求证佛果。他看到佛果是无上的,不会再想要其他的,发誓一定要证到跟世尊一样的果位。另外一些人因此而证到圣果,还有人以这种善根力能生天。像这样,当时就集聚、增长了很多福慧。这样的人,数量极多。

次第五日,梵摩达王,请佛供养。佛于是日,口中放光,金色赫奕,遍大千土。光明所触,一切众生,三毒五阴,皆自然息,身心快乐,譬如比丘得第三禅。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轮到梵摩达王请佛来应供。佛在这一天,从口里放出光明,那是非常赫奕的金光,遍照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凡是光明所触到的一切众生,心中的三毒五阴自然止息,身心非常快乐,就像比丘得到了第三禅那样。
所以看看世尊的加持,这是佛力。要知道,世尊确实有这个力量能够拔济我们,使得我们顿时止息掉身心上的三毒五阴,从这样一个虚妄的梦境里脱出来,从这样一种苦的流转当中脱出来。所以,世尊是指引我们走解脱道、得解脱果的大导师。
我们今天读的都是世尊的遗教,自己要倍感庆幸!而且发誓永远不失坏皈依。由这样坚定的誓言,使得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佛的家族里,生生世世都是皈依的人,不走到别的地方去。这是用正理去衡量后,发出的坚定誓愿。不是一种勉强,而是你确实有智慧,深明大义,能够看得到这里面绝对只有佛是无上大师,佛所开示的道是真正清净、圆满的妙法,它决定是引导我们成佛的妙法。
世尊所说的任何言语,全部是成佛之道的道体和道支,没有一个例外的。所以,《四十二章》经说到:“佛语如蜜,中边皆甜。”确实如此。我们要敬奉一切佛的言教,不要在这个上面有什么教派的偏执。我们对于佛所宣说的小、大、显、密一切的妙法都诚心地皈依,不只是皈依一部分,这就是完整地皈依法。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要在佛教里面搞内部斗争。当然应着各人的根机可以有各自选择的法门,但这也只是暂时的,每一个人成佛不是遍通一切法吗?
所以当时佛放出金光,遍覆到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的智慧光、慈悲光、精进光等等。光明所触到的一切众生得到极大的加被,贪嗔痴三毒自然就息灭了,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像阴云般障覆的状况都得以止息。当时大众得到前所未有的像比丘得第三禅之乐的妙乐。在我们这个世间界里,就是以三禅的乐最大,到了第四禅是舍念清净,离开了喜乐,这是一种表达。可见世尊是能够直接赐予我们安乐的。

众会叹怪,志慕佛德。便为说法,各得开解。发大道心,得果生天,进福修慧,数甚众多。

当时与会的大众都叹为稀有,内心里都立了志愿,希慕要证到佛那样的功德。这样,世尊就为大众说法,各自都心开意解。或者发了无上道心,或者当场证得圣果,或者能够生天,增长福慧,数量甚多。

第六日中,诸律昌辈,次复请佛。佛于是日,普令大会一切众生,心心相知。各各一人知一切心,所念善恶,志趣业行。咸自惊喜,钦美佛德。佛便为说若干妙法,皆得开解。誓求佛者,得果生天,数甚众多。

到了第六天,轮到诸位律昌来请佛供养。佛在这一天,普遍让大会里的一切大众都有他心通。这些人顿时之间就变成心和心相通,每一个人都知道在场一切人心里所起的善恶念头,或者说他是什么样的志向、有什么样的业行,非常清楚。所以大家顿时就惊喜起来,非常地钦仰、赞美佛的功德。所以佛一加持的时候,能够以这种加被力,众生顿时之间就会显出他心通来,善缘到了,就有这样的事。
这个我们要知道,比如看《无量寿经》,佛一加持的时候,在场会众近两万人看到极乐世界的情况,极乐世界跟这个世界没距离,能够互相对视。这都是佛的神变力,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这样的话,要一心皈依佛。
当时佛就给大众宣说各种的妙法,大家一听都心开意解。发誓求证佛果、得了圣果、生天的人数是非常多的。

到第七日,释种请佛。佛于是日,化诸会者,悉令自见为转轮王,七宝千子,诸王臣民,肃恭承已,侍仰无减。各自惊怪,喜庆无量。佛便为说法,投适其意。亦发无上正觉之心,得果生天,甚难计数。

到了第七天,轮到释迦种族请佛应供。佛在这一天以神变力让在场的会众都能见到自己是转轮王,而且拥有七宝,一千个王子,诸小王、大臣、人民都非常恭敬、肃穆来作承侍,而且这些下属的承侍、敬仰的心有增无减。这些人看到自己成了转轮王,都非常地惊异,觉得前所未有,大众得到佛的加被,有无量的喜悦庆幸。佛就给大众说法,而且完全适合人们的心意。当场的人,很多也发了无上的菩提心,又有得了圣果及生到天界的,难以计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又第八日,受帝释请,为佛作师子座。如来升座,帝释侍左,梵王侍右,众会一切,静然坐定。佛徐申臂,以手接座,欻有大声,如象鸣吼,应时即有五大神鬼,摧灭挽拽,六师高座。金刚密迹,捉金刚杵,杵头出火,举拟六师。

当时第八天的时候,受帝释天王的迎请,给佛做了一个狮子座。如来升在高座上面,帝释天王服侍在左边,大梵天王服侍在右边,当时一切大众都是非常安静地坐着。佛徐徐地伸出手臂,以手接触这个宝座,忽然之间有个大声音像大象鸣吼一样,当时就有五大神鬼摧灭牵拉六师外道的高座。金刚密迹手里握着金刚杵,杵头冒出火焰,举向六师外道。

六师惊怖奔突而走,惭此重辱,投河而死。

当时六师吓得魂不附体,惊慌恐怖地奔跑逃走,他们感觉受到很大的污辱,没脸再活下去,就都投河自杀。

六师徒类,九亿人众,皆来归佛,求为弟子。

当时六师手下有九亿徒弟,纷纷都前来皈依佛,想做佛的弟子。

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门。佛为说法,示其法要,漏尽结解,悉得罗汉。

当时佛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都成了沙门。佛就给他们讲法,开示正法的要义,他们闻法后都断尽了烦恼,得了阿罗汉果。
所以,世尊确实是解脱道的导师。当时的九亿人如果是依附外道,那结局可想而知,就会一直在一条黑暗、险恶的道路上,不晓得哪一天才能回头。当他们回心皈依佛后,佛一说法,全部都证了阿罗汉果,解脱了生死。这就表示内道的胜利,表示三宝的威神力。《贤愚经》从头看到尾,当时有多少外道、穷苦的人、底层的人,当他们一皈依了佛,在佛的圣教下披上了袈裟,就顿时转为尊贵的身份,就知道这个皈依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要发愿生生世世入到三宝门中,给三宝服务,一定要有这个心。我们应该比加入世间任何党派,更有一种信心,有一种胜解,一定要有这样的欢喜、庆幸之心。你一皈依,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你只要归投三宝,就属于这个体系的人了。这样,就一定会得到三宝的加被,也一定会顺着诸佛开示的正道,越走越光明,一切暂时和究竟的福德力,全部会在身心当中源源不断地出现。所以,我们的心中要知道,这个皈依实在太重要。没有皈依的话,后后一切都不会有。

于是如来,从八万毛孔,皆放光明,遍满虚空,一一光头,有大莲花,一一华上,皆有化佛与诸大众,围绕说法。众会睹兹无上之化,信敬之心,倍益隆盛。佛即为说,随其所应,有发大心,得果生天,进福增善,数甚众多。

当时世尊显现上非常欢喜,从佛的八万四千毛孔里都放出大光明,遍满了虚空,每一个光的顶端都显现了大莲花,每一朵大莲花上面都有化佛在大众围绕当中宣说妙法。其实这也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示,佛的真身现无量无数的光明,每一个光明化出一尊佛,这也表示从真实的报身当中会现出化身来,应着那一个区域里众生的善业就出现一个身体,然后给他们说法。这样我们更明白,皈依的佛宝是三身佛。一旦你明白这一点,会生起彻底的皈依,因为这是无上的怙主,不可能有超出其上的了。
当时大众看到了这样无上的变化,信敬之心加倍地增盛。佛就给大家说法,大众也随着各自的情况得到了相应的利益,有的因此而发起了无上菩提心,有的得了圣果,有的生天,增长了福德善业,数量非常多。

到第九日,梵王请佛。佛自化身高至梵天,威严高显,巍巍难极。放大光明,晖赫天地。一切仰瞻,皆闻其语。佛为种种显示法要,亦令多众发心求佛,得果生天,数亦难计。

到了第九天,大梵天王请佛应供。佛变化自身高达梵天界,威严极其地高广显赫,雄伟无比。佛身放出大光明,朗照天地之间。一切人都瞻仰着佛身,听到佛的法语。佛为众生显示种种法要,也让很多的人发心求证佛果,得圣果、生天,难以计数。

到第十日,四天王请佛。尔时世尊,普令大众见佛色身,遍诸天中。从四天王,至色究竟。皆见佛身,放大光明,各为大众,说微妙法。咸遥仰视,了了见之。

到了第十天,四天王来请佛。当时佛普遍让大众都见到佛的色身遍满在各层的天界里。从欲界的四天王天一直到色究竟天之间,各层天里都能见到佛身放大光明,每一个佛身都给当场的大众宣说微妙法。当时大众都在很遥远的地方仰视着佛身,由于佛的加持都能够了了分明地见到。

一切众会,甚增敬仰。佛为说法,随应其意,皆发大心,住不退地,得果生天,不可称计。

当时一切大会的众人都极度地增长了敬仰之心,原来世尊确实是天上天下无与伦比,确实是天中天、圣中圣,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一切生命无有超过佛的。如果我们当时在场的话,我们肯定发起一个誓愿:永远皈依佛。一旦你已经知道佛这样的功德,你不可能去皈依一个天仙、神鬼,也不可能皈依一个外道,绝对不可能。更不可能皈依什么世间学者、哲学家、科学家,或者具有奇异功能者,这是绝对不可能,连一个念头都不会起。如果有这样的皈依,我们的心就会非常地纯正,就会一心地学世尊传的法,天天都按照佛语来衡量自己,遵照佛语来修自己的身口意。所以,生生世世都遵奉佛为导师,以佛语为法道,以随法行的僧为伴侣,这是一个不变的誓愿,它表现了我们的一个原则。
当时大众都极度地增长敬仰之心,佛就给大家说法,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相应会众的心。所以,听法以后,大家都或者发起了菩提心,或者住在不退转地,或者得果、生天,不可计数。

第十一日,须达请佛。佛于是日,于高座上,自隐其身,寂灭不现。但放光明,出柔软音,分别演畅诸法之要。在会之人,闻法解悟,有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亦甚众多。

到了第十一天的时候,须达长者请佛应供。佛在这一天坐在高座上面,一下子隐去自己的身形,当场寂灭不现。只是放着光明,而且传出柔软的音声,再分别演畅诸法要义。在会的人一闻到这个法,都得到解悟,有的发了菩提心,有的住不退地,得果、生天,数量又是非常的多。
这也是世尊显示证入了寂静光明。这个色身的本体是什么?它是本来的清净光明,本自寂灭的。所以这要知道,我们眼睛见到的世尊,他本身就是大光明藏。这也非常明显地表示,就是从这里面说出来的法嘛,所以每一句都是无上圣言。不是从一种分别心出来的,不是从像我们凡夫这样的业报身体出来的。明明已经显示色身没了,这表示佛身只是在众生心前现的影像,他的本体就是大光明,就是大智慧。从这里应众生的善缘,就如同天鼓发音那样,不必要有分别功用,悲心和善缘一和合,就传出这个法音。完全是不可思议的行境。
《宝性论》举了天鼓妙音的譬喻,天人的福德力感召天鼓自然就发出各种的音,它也不必有任何分别和造作。佛语也是如此。这样才知道,这是极其不可思议的。从这样的智慧慈悲里所出现的语言,那确实值得我们用最恭敬的心去礼拜、去受持、去皈依。我们一旦懂得这些涵义,就不会把世尊的法等同于世间的一种善法,或者一种科学论调,或者一种哲学思想,这些都是对佛语的损减想、庸俗想。所以我们才知道,作十法行为什么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也知道从古至今那么多智士仁人,他们为什么用那么诚敬的心去刺血写经,不惜生命去求经等等,这些当然都会明白。

第十二日,质多居士,请佛供养。佛于此日,入慈三昧,出金色光,遍照大千。光触众生,三毒心息,自然兴慈,等视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爱润之心,都无增减。然后为说若干妙法。亦发大心,住不退地,得果生天,难可称量。

到了第十二天,质多居士请佛供养。佛在这一天入了慈心三昧,放出金色光明,遍照大千世界辽阔的国土。光明照到众生,众生贪嗔痴三毒之心顿时止息,内心自然变得仁慈,平等地对待众生,就好像都是父亲、母亲,同一家的兄弟姊妹那样。那样一种为慈爱润泽的心态都是平等的,没有增减,没有对某个人厚一分,对某个人薄一分。所以这就叫做“加被”!我们一心皈依佛,佛的力量一加在我们心上,就会变成同分的体性,一定要相信这个加持。所以当时佛自身入了慈心三昧,发出的光明接触到的人,全部都转成了这样,贪嗔痴这些念头一下子都没有了,都转成了慈心。然后世尊就给大家演说了若干妙法,众人又有的发起了菩提心,有的住于不退转地,有的得果、生天,难以计算。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第十三日屯真陀罗王,次复请佛,施设供养。佛于是日,身升高座,放于脐光,分作两奇,离身七仞,头各有花,上有化佛,如佛无异。化佛脐中,复出光明,亦分两奇,离身七仞,头有莲花,上有化佛……如是转遍大千国土。一切瞻睹,愕然惊喜。

第十三天,屯真陀罗王按次序也来请佛供养。佛在这一天,身体上了高座,从脐部放出光明,分作两道,离开身体有七仞,光明的端头各自出现了妙花,妙花上面有化佛,跟真佛没有两样。化佛又从脐部放出光明,也分作两道,离开身体有七仞,光明的端头各自出现了妙花,妙花上面有化佛……像这样辗转周遍三千大千世界。当时看到这一奇异现象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常地吃惊又很欢喜。

佛为应时,随意说法。亦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数甚众多。

佛当时应这个时机,随众生的心而宣说妙法。闻法以后,大众也是有的发起菩提心,有的住在不退转地,有的得果、生天,人数也是非常地多。

第十四日,优填王请佛。时优填王,花散佛上,佛即应时,变其所散花,作千二百五十七宝高车,高至梵天,晃踰金山。杂宝众色,曜丽相照赫然,金光振朗殊沙难量。神珠璎珞,杂厕其间。

第十四天,优填王请佛应供。当时优填王用鲜花散在佛的身上,佛应时就把所散的花变成了一千二百五十七辆珍宝做成的高大车辆,这些车高达梵天之际,而且每一个车都是光明晃耀,比金山还要明朗。而且各式各样不同色泽的妙宝非常地光耀、美丽、互相照耀,尤其金光非常强盛明朗,极其地殊妙,难以衡量它微妙的德相和体性。还有各种的宝珠、璎珞,间杂地装饰在宝车上。

诸高车中,皆有佛身,放大光明,遍三千土。

一千二百五十七辆高大宝车,每一辆车都有佛的色身在里面,放出大光明,遍照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

众会睹变,喜敬交怀。佛便说法,应病投药。皆发大心,或住不退,得道生天,数复甚多。

当时大会中的人目睹了这样的神变景象,欢喜和恭敬交织于心。佛就给大众说法,应着人们心中的烦恼病,而说出了各种的法来对治。结果说法以后,大众都发起了菩提心,或者住在不退转地、得道、生天,人数又非常多。

第十五日,洴沙王请佛。佛豫敕王,唯须食具。王但严办器物,极令饶多。食时已到,诸器悉满,甘膳百味,种种异美,普令众会饱足有余。食已身心自然安乐。

到了第十五天,轮到洴沙王请佛供养。佛预先命令他,只需要备办一些餐具。国王就去精心地备办各种器皿,令其极为繁多。饮食的时间到了,在这些食器里都充满了百味美食,有各式各样的风味,使得与会的大众都受用得非常饱足。饭食完毕,他们身心自然感受安乐。

于时世尊,以手指地,十八地狱一切都现。无量尘数,诸受罪人,各各自说,我于本时,作如是恶,今受此苦。一切众会,具悉闻见,甚怀悲愍,衣毛惊悚。佛便为说法,应适其意。有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不可称数。地狱众生,缘见佛闻法,心生敬仰,皆遥自归,终皆得生天上人中。

这时,世尊就用手指指向大地,顿时十八层地狱一切都显现在人间。无量、极微尘数那么多受罪报的人,各自诉说,我过去是造了这样的恶,现在受这种苦。当时在场的一切会众,都非常清楚地看到、听到了,心里都极其悲悯这些苦众生,同时看到地狱那种受苦的惨状,恐惧得衣服、毛发都颤抖不止。当时佛就给大众说法,都能顺应众生的心,恰如其分。所以一闻法之后,众生的心马上就开解,有的发了大菩提心,有些住在不退转地当中,有的得果、生天,数量不可计数。那些地狱众生因为见到了佛,闻了佛的圣法,都生起了敬仰之心,都起了自皈依的心,这样他们在命终都能够生到天上人间。

当时现场的众人现量见到了无数地狱众生受报的情形,与佛所说无二无别。所以,佛的智慧不可思议,开示的缘起理绝对没有任何欺诳、虚妄之处。佛的慧眼彻见了三世因果律,给我们开示的善恶业果的道理,我们应当完全奉行在心。在任何世间的教法里根本说不到、认识不到这样周遍一切的因果律。我们只有信仰佛的圣言,才知道一举一动确实是有业,确实是有果,这样我们才真正能够调整自心,入于安乐正道。否则,就无门可入。

一定要知道,法王所说的“邪见遭报无穷尽,具见恒不入恶途”。具见,最起码最根本的,就是

要具足因果见。因为你一旦具足了因果正见,从这里才能开启安乐之门,这是绝对的。进而,只有你生起业果的正见,你才会步入受持三乘律仪的正道。否则,凭什么还受这个律仪呢?为什么要战战兢兢、一念一行上都如此地小心取舍呢?为什么要防心如城、守口如瓶、守身如玉?这一切的道德律令都是建立在业果上的。只有深信了业果,才会出现一切的律仪。所以从业果上一透过来,你才知道原来是要这样,一举一动绝对是业,绝对有果,这样生了深忍信以后,你才真正地步入了修行的道。阿底峡尊者建立的三士道,所谓下士道的修行都是基于业果正见的,如果没有业果正见,连下士道也没有办法步入。

所以,真实的修行人,就是从你深信因果这一天开始。但是这距离现在人的观念还是很遥远,因为现在我们很多人受了这样一种世间颠倒学说的影响,这种东西熏得越多,越会感觉好像没有因果。因为它是与因果律背道而驰的,它鼓吹的是自由、放任、随心所欲、颠倒法则、颠覆人伦等等,这是一种邪法。其实戳穿了它,其实就是一种拨无因果的见,就等同于印度外道中最低的顺世派,认为没有前世、没有后世,也没有什么因果,所以我们就应当在世的时候尽情享乐,什么样的束缚都不必要。但岂不知越是这样颠倒,越是遭受无穷的苦报。所以因果实在是大根大本。
这里世尊以佛的神力显现无量恒沙的地狱境界,而且可以完全转众生的心,让那些地狱众生都能各自说话,现场给人类以教训。实际上世尊本身就是毗卢遮那,就是法界的代表,到了因缘熟了的时候,法界要来向众生宣说这件事。所以世尊说的就是法界本身的法尔的定律。

这样我们就知道,佛所说的全是铁律,绝对没有任何欺诳处。因此说日可冷、月可热、地可崩,但是佛语是不可能有错误、有变化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再到外面去找什么,你要寻求真理,你要得到法,唯一地皈依世尊的圣言就足够了,最高的、最圆满的真理就在这里。其他任何世间凡俗之众,就是无数亿个人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佛的一根毫毛。这样明确了解了胜劣差别之后,你不会颠倒糊涂,在皈依的原则上自己心上有个断定,砍头也不会丢失皈依这个原则,砍头也不可能违背皈依的誓愿。我们要能够有意识地生起这样的誓言,并一再地坚固它。

当时地狱众生因为见到了佛,听到了佛说法,他们生了一个敬仰的心,这个就是救他们的。所以人人都要自救,什么时候能自救呢?就是你心里真正生了善心的时候,它就救了你。相反,生了恶心的时候,它就毁了你。所以在我们的心上,到底是走出苦的路,还是走入苦的路?到底是成就自己,还是毁灭自己?何去何从,自己要想一想。

那么这些地狱众生当时因为见佛闻法的缘故,生了敬仰之心,结果他们都在遥远处很自觉地皈依佛,也因此被佛的慈力摄受、加被,这样命终都能够得生人天,所以皈依就是得救度的因。
这些地狱众生过去也无非是颠倒糊涂,违背了法的原则,所以就要遭受报应。法界里就有这个规则,凡是违背真理去行,肯定遭报应;凡是随顺真理去行,肯定得善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法尔的规律,不是某个人强制性地施予。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个随法行者,皈依以后,依止师长、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这是皈依以后的四大学处。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时时要皈依三宝,我们在这个生死苦海里,只有三宝是慈航,可以平安地把我们度到安乐彼岸,我们唯一的信托处就是三宝。既然如此,我们在任何处都应该皈依三宝。无论到哪里,我们要礼敬当地的三宝,这是我们的法上的原则。

不像世间人,常常到了某个城市,会认为那里有个什么博物馆,那里有个游乐园,那有个什么世间名人,对那个有很强的心。我们既然皈依三宝,当然就跟世人的想法、观念、行为截然不同,这是必然的。如果你跟世人同一类型,那就根本没有修行,跟世人反着来,这是必然表现。一个真实的修行人必然在世人眼里不太正常,如果在世人眼里看来跟他们一样,那这个就不叫修行人。
所以这部《贤愚经》经非常好,在一字一句里都透出了因果正法,透出了三宝威德。通过一个一个故事,仔细去体会有很大的启发力量,让我们非常具体地了解明白,为什么我要走皈依修法这条路?有些时候是很微妙的加持。所以,过去普穹瓦讲,他到了老年依附《贤愚经》。我们都看了《贤愚经》,它像一面镜子,给我们照明什么是贤善、什么是愚蒙。在最起码的规则上,对因果律随顺就是贤善,对于因果律背逆就是愚痴。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