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愚经开示

四、要清晰地看到内在的缺陷和现实状况



因果律是世俗谛里最大的课程,它贯彻在方方面面,延展到极其广阔的时空领域,渗透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面。这么博大的认识,不是三两天就能生起的。比如说世间的一门学问,要花好多年,一步一步地学,才能生起一点认识,离开了学习必要的程序、因缘,以及启发、实践、练习的量,那是没有办法达成的。所以,都要从少小开始学习,又要有好的老师,有有条不紊地教学,又有质量的监督,还有个人的勤奋等等,他才能完成学业。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无数倍超越了世间学科的真理法则。这是一个最大的系统,它像一张天罗地网贯穿到一切世俗的世界中。它不是说一小点的内容,而是囊括了一切世俗谛法则、真理的总的学问。对于它的学习,不应当认为只是目前几天几个月来学的,应当是贯彻一生的。懂了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发现,在这上面我们存在极大的差距。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一种认识,本来应当从年幼能听故事的时候,就要开始不断地灌输。在成年以前,花上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够确立起正确的因果观念。其实换个名堂来说,它就叫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是换一些名词。其实,这个观那个观说到底就是因果律。

所以,不要只是很喜欢一些新鲜名词,其实因果律是铁律,是定律,是最大的律,是收尽一切的律。在物质器界上说,它就是物理观;从整体的器情来说,它就是世界观;从个人的人生道路来说,它就是人生观;从取向来说,它就是价值观;从身心上的缘起表现来说,它就是心理观、生理观。

所以这才知道,确立因果正见,本来是第一位的事,是根本的事,是从幼儿时就要开始启蒙的。然而我们先前二三十年里一片空白。这和佛教国土的人完全不同。因此造成当代的汉人只是浮于一些妄想的表面,并没有切实地实行,喜欢一些一时妄想的谈论,喜欢越过因果方面去谈一些空性、如来藏等等。一旦要放在切实的行为上去检点的话,一无是处。所以,很害怕做基础的修行,有意避开,喜欢做姿势、做谈论,因为它不必对行为负责,而且很难检查。满口的空空空、光明光明光明,谁也难以检查,而且一句话就可以敷衍过去。但是要检查到细小的行为上,一个个自身的义务上,或者戒行品德上,那就会发现完全都是空的。下至于念一遍经、念一遍仪轨等,总是会发现它不是从真心里面出来的。因为他缺少根机,缺少养育。在长养胚胎的时候,先天不足,里面没有一个很厚实的道基,也因此不会成就。

而且现在的人普遍不重德行,而重视技巧。但是要知道,离开德行的这些技巧、花样,它叫做诡计,不是随顺法则的,是人的意识心投机取巧或者玩花招,很善变,很容易遮人眼目,这些东西完全都是自欺欺人。因为在大的原则上违背了因果律,所以一无是处,真正的白法难以开展。现在还不尽快补好这个根本,一直想避开它在外面绕,那是绕不过去的。即使你再过五十年,也无法成熟,你在修行上的量一点都不会出来。这是由法则断定的。有了因果的正见,才能够开始开启一切白法,没有因果的正见,什么白法都无法出现。或者因果的正见很薄弱,白法全是漂在表面上,不是真心的,不是由内在极大的主动力发出来的。人的心如果是这样,还能有什么作为?心是根本的缘故。心上没有,那么外面再做什么,也都是浮在表面上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看清楚了,从正面的因果正见的建立和一心随着因果律来实行,这在我们身上十分薄弱。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什么也没建立。没有善行的地基,往上的一切道都没办法建成。我们心里是盼望着能够尽快速成,但实际的状况要知道,这只是一种幻想,没办法实现的。一定要意识到,这是需要长期、大量地栽培,才能一点点生根、坚固,之后才能够出现正见的力量、行持的力量,之后才能出现道上的进展。如果我们现在再不重视,那是极其危险的,往往很多人都走在求升反堕的歧途里,做的都是一些违背因果正道的行为。心识变得越来越粗劣,状态越来越不好,没有什么提升。可见,因果律上根本就是敷衍了事。

特别危险的是,学了高法以后,他就把一个大自在、无执著套在自己这样一个拨无因果的邪见上面,大行其道。其实,对于胜义,他丝毫也没有梦见过,连闻思上的理解也不是真实的。那么这样靠着两句口头大话,实际行持的是背逆天理的恶行,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极其危险,在一切堕落中是最深的堕落,在一切邪恶中是最大的邪恶,在一切恶见中是最可怕的恶见。所以,《宝积经》上说:“宁可执有如须弥,不可执空如芥子。”这才意识到,原来有这么大的困难,原来这是一个极大的课题,又需要非常大量地栽培。

从小完全空白,连儒家的教育都没有。这样检点起来,我有哪几点善行呢?除了自私自利之心求名利、张扬自我、求享受,所谓的善行非常可怜,检查起来善行非常地少、非常地弱。这才知道,原来根源上就出在对因果律没有起胜解,因此千说万说总是动不了我的心,怎么也没办法改好一点,这都是根源上没有扭转过来。就像抱桩摇橹一样,你的观念没有起,抱着桩摇橹,怎么也无法前进。

现在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几十年里串习的都是颠倒的见解,什么唯物、现世享乐、个人主义、竞争、娱乐等等,这些都是垃圾,装得满满的,因此心灵被蒙蔽得越来越暗钝。所以今天的人一谈起娱乐、知识、竞赛、科学等等,那可能确确实实眼睛都变亮了,手舞足蹈,滔滔不绝。但是一提起所谓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离、解脱、利他、恭敬、供养等等,呆若木鸡。因为心中已经被邪见给封住了,从小到大,感染得太深。所以就可以看到,一方面感觉好像很高能,另一方面却非常低能。这才知道,跟过去相比,现在的人困难要大得多,所以首先需要有冷静的认识。你不要天天幻想,一下子就能腾在虚空中,还是切实用功为好。

而且目前你不要飞那么高,按照现在人普遍的根器,根本达不到。过去的人参禅,师父直指一下,他就完全能保任一生,这就已经解决问题了。那种人都是善根极其淳厚的,但现在不是这个情况,我们相比古人,相差有千里之遥。

所以对于当前的时代、当前的人类,应该意识到现在的缺陷,要尽快弥补。而弥补的根本就是学因果。离开了这个根本,一切都谈不上的。就像上面所说的,在这上面不生信解,一切佛法的信解都根本不可能产生,这导致很多人修行完全成为一片空白,除了口里能谈论一点之外,其他就没有了。除了口里能炫耀一下、谈一下之外,除了这样来骗骗自己之外,其他真正有的东西少得可怜。

应该意识到,口里轻飘飘说几句因果的话,跟心里真正有因果的信念是两码事。口里谈起来好像什么因果都懂,这个不值一提。一谈到因果,甚至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表现出这种姿态来,这完全是学空颠倒的相。因为解空解得越好,对因果的诚信就越大。我们检查到,学了一些空性的法,一听到因果,就起一种藐视心,非常瞧不起,非常不愿意学,或者说就想赶快跨越过去,干脆早一点讲完,这不是我要学的。这就可见,完全落入了歧途。这是根本没有自知之明,完全在骗自己。

现在不敢说全部,但是从大比例的情况来看,决定如此。因为这是从时代的缘起、个人的现状表现出来的业相,当代人内心因果的认识是十分薄弱的,量太少了。不可能单单看两页书、听两次课就解决问题,因为心里起的真实信解太少了。而且又不愿意吃苦,不愿意认认真真地来,这是一种忽略缘起而想得果的颠倒相。这样学空干脆不学好了,越学我慢越大,拨无因果的心越重,行为上无所谓的心越大,这就非常可怕。“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生起因果正见毕竟有个过程,这是没办法跨越的。就像女人怀孕,她能不能把十个月变成十天就生出来?十月怀胎三年而闰,什么东西都要渐积而成,欲速则不达。这毕竟是要靠着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地去聆听如来的教诲,一点一点用心去领取放在心上,一次一次地生起信念。先给你一个总的结论,然后就误以为是自己的,这叫自欺。你只有透过一个一个事例,一条一条的细则逐渐去认识,最终才能汇成一个总的结论,在你的心里凝结成一个坚定的因果信念。

确实一切都是由业决定的,世俗中的一切现象,全是由因果律支配的,这是一个结论。单是口里这么重复,不是心中的力量,它只是一种重复。重复多了,就成了油条。一辈子只会重复,心里没有,这不是自欺吗?自欺表现在哪里?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因果吗,可是又发现,你做任何事根本不按照因果律去做。但是,修行究竟得不得果,得不得利益,不是看你口里,是看你的心。

所以我们就知道,我心里没有,那我这就是空白!这样的话,一切白法不会出来,一切利益不会得到。再怎么说得好听,都是说食数宝,与你无关,甚至出现的是大量的负值。既然没有因果正见,自己心里压根也不认为样样事都是因果,都有业。当然,你的行为就不可能唯一按因果律来办事。这样,就发现说了多少遍,他认为只是个教言,不认为是自己行为的法则,所以根本不去做。但是你开车在街上走的时候,你不会认为交通规则是个假的,随便乱开。知道一搞错了,就车毁人亡,进鬼门关了。这上面是听一句就干一句,这表示他有信心。但是对因果律没有这样,其实因果律是更大的开车,走不好的话,就堕入万丈悬崖,亿万劫都没有出头之日,是极其惨烈的事件。但是我们压根也没有这样的信心,这就可见心中没有存这个因果律的信念。因此,行为上你有千条万条各种的理由、各种的做法、各种新式的东西,他认为因果律是老调,岂不知千变万变不离其宗,说来说去只有一个因果律,他却认为这个因果律是一个陈年老调,是一个在无数行为法则里一小部分古代的某些人做的。不敢说全部舍弃,但我们不必要全部按照它,我们大多数还是有一种现代规则。这就可见,人们内心是非常愚痴迷茫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现在目前我们要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也要知道现在要达到什么目标,这里有多大的距离,要付出多少努力,这样我们才会冷静下来,才会耐下心来,一步步地用功。当今的人都没办法安心,耐不住寂寞,这样怎么可能成就?都是些狂想曲。稍微听两天,好像热情很高,两天之后就没了。要你走一年的路,你能做到吗?你能够一步步地坚持吗?要你走十年的路,你能够贯彻吗?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所成就。

你单是想:最好两天就给我安置在佛地。这是不可能的,你的心连人道的善心都不具足,而口里的话是一级级升高,所以完全成了言行不一致。这样终究也没办法真正把行为都纳入法道,因为只有百千次起了信解,才会凝结成一个决定的信解,成为强大不可夺的解,这才有胜解,有所谓的真实信念。

这个结晶品,它是来自百千次的练习,不可能单凭想象或者凭着你投机取巧得到的。反而你越是能老老实实地做功夫,就越是成长得快。这样定解真正出来了,坚定的信解有了,它才能控制你的心和行为,不然业果愚的力量太强了,因果见只是浮在表面的一种谈说,没有什么实际内涵的。只要检查自己的心,就会发现一次心也没有起过,或者一次很强的触动也没有。其他的方面都要通过百千次地熏习,才会成观念,这个正见原先一点都没有,你就盼望一下子变成另外一个人,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再不在这个根本上用功,你就没有根底了,一切佛法建不起来,你会一直浮在表面上骗自己的。而且一碰到事情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挡住习性的力量,你没办法管得住自己,因此很难扭转。这样下去就非常危险了,你没学还情有可原,你学了还是这个样子,然后多少年下去,最后就会落在习性的控制之下,越老就越难改,越坚固就越难转,越堕落就越难拔。

所以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单靠外力怎么样强迫,怎么样做,起不到大的作用,那只是两三天的事。必须要在你心里发生见解,而且非常强有力,才能从根本上有转变,才能够真正建立佛道的修行,否则的话一切都落空。就像地基没打好,再怎么也无法建高楼。

你要想想,我是个凡夫,里面有一大堆的烦恼恶习,各种各样的贪嗔痴,各种各样的任性、盲目、愚痴妄为,各种各样的随心所欲,这些东西怎么来控制它?有的像蛇一样狠毒,有的像猪一样愚痴,有的像鸡一样贪淫,有的像飞蛾一样散乱等等,怎么来控制它啊?怎么来约束它啊?法道只是一种,就是必须按因果律来实行。颠倒的道是无量无数的,行为的盲目性是无边无际的,各种外境的诱惑力是层出不穷的。深陷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内因外缘凑起来会发生多少罪业?在一天当中,都不晓得造多少堕落的因。这样一股业力的洪流,怎么来控制它?如果没有强大的正见机制,这是没有办法的。光靠外面宣传几句,尤其这个时代,会发现根本无效。

不要说佛门里,现前世间的老师也发现管不了学生,道德约束力太低、太弱,外在媒体的引诱力太强,老师就是一年说到头,还抵不上他上一次网的拉力大,所以基本无效。当前在这种局面下,家长无效,老师无效,正面的宣传无效,人是很自以为是的,习性刚强的。

在佛门里也是类似的情况,当前如果不建立这个因果正见,我认为不可能像把一只猛兽放在动物园里关押那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无论它在哪里,它都是个猛兽的心,是从不肯屈服的。因为深信因果律,表示你对法道的臣服,你完全服服帖帖按照因果律办事,一点一滴不必从外面来,你自己里面的机制已经有了。你害怕,所以必须老老实实断恶;你也喜欢得到利乐,必须要切切实实行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门道,自己这样信了,就真正肯自觉走法道了。除此之外,靠其他外在强制的手段实在是非常困难,起不到效果,根本没有转动。确实像抱桩摇橹,一步也难行进。而且负面引转的力量特别大,那样一种迷乱散逸分裂,整天都是高速度密集地奔行,最终谁能控制得住?所以,因果律一旦丧失,个人以及全民世界都会走向衰亡。

今天来看,谁能够得到拯救?就是信了因果的人。而得不到拯救的人,恶业泛滥的速度会日渐加剧,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你要看到,这个时代只是在恶业的增长率上发展,不是别的有发展。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传统正见的堤坝已经垮掉了,已经解体了,观念几乎转成一套邪的了,这样无法控制收拾,它会全面扩散、蔓延、增长。

就我们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再不在因果律上立足根基,一切的佛法是没有办法行持的。所以今天能够看到,不像过去,几十年前你还能看到,肯吃苦、讲修行,一点一滴慎重因果,喜欢断恶行善等。但是今天的人喜欢谈论、睡懒觉、讲享受、别人伺候,高级物质享受应有尽有,其他免谈。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根本上出了问题。今天谈所谓的持戒,基本上就是想得一张戒牒,或者一张入场证,一种身份标志,或者一种程序。真正起了持戒的心,这个非常困难,这种比例太小了。人们大概忽悠一下,就受了戒,很少有人真正有因果的信念,很少有人有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那是在什么根源上出问题了呢?因为根本的因果见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行为失去了一切依据,只是靠一种口头的空说,怎么能建立起无量的善行?怎么能把这个心从一个小范围的善扩展到中范围、大范围?从现前扩展到长远,从为自己扩展到为天下、为世界、为法界?怎么能够开启这样的大乘无边的行愿?这个没有,还高谈什么呢?就像佛在经上说的,十善业道是地基,没有这个建不起五乘的道果,这就叫做失掉了根本。

从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我自身离这个要求还相差很远,根本还没建立,所以目前忙什么别的呢?你根本没有,你不去补根本,你忙什么呢?你说“我不必要根本,我就只要花果”,没有根有花果吗?你说“我自己以为那就是花果”,你还可以以为你已经成佛了呢!而且你这个佛是跟贪嗔痴慢并行的,这样终究在阎罗王那里骗不了的,阎罗王不听你口头的言说,他是按照因果律来处理的,因此说这些空话就没有用了。

现在要意识到,地基没有,道基没有,就是因为在因果上没有好好学习。所以,现在是一个最短的时间,要求你在一年里要好好地学。不然的话,这个机会错过了,你再过几年转过来的话,就更加难学了。没这个基础,再怎么也做不好的。尤其这个时代非常艰难,就现在来看,几年下来能不能心里有一点点东西,这都是很困难的,但是没有更可怕。所以,希望大家少打妄想,多多实干实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五、学习的方法和效果



(一)从文字转成自己的心



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能把文字转成自己内心的东西。这个过程要具体化,从头到尾在缘起上要注意积聚,因缘都积聚好了,就能发生心上各种变化,或者说会引生相应的心。打个比方,打电话的时候,先是把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如果这个转换完成得很好,对方就能听到很真切的、跟原来的声音十分相仿的影像。而且他一听就能够了解情况,连对方的心念、感触,他都能够接受得到,而且当下他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心,这叫转换的原理。

懂了这一点,我们才知道,这个上面有好几层的转换。这不在于你高谈什么道理,而在于你实际要出现什么心。现在佛现量见到了因果的事实,所以他传出来的话最真切了。然后就转成了贝叶经,转成了梵文,转成了汉文,而且这些转换都完成得很好。今天我们去看的时候,发现经文翻得很好,就连很小的细节、感触上都微细到位。

我认为只要是好好地一层一层顺着经进入的时候,就好像看电影一样,经文的内容会一幕一幕地在心中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心的缘起。当这些信息全部具足,而且在我们心中一个个现起总相的时候,我们就好像真正在看一个现场的因果剧那样。也就是,缘起上一旦到位了,马上就会引起心,这就是最要紧的地方。

譬如说,光是简单地看一下杭州的照片,只是一点点信息,这个还不足以吸引人,或者听别人介绍两句,这也很弱。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果亲自到现场去观察,看到各方面的细节,那是无量的信息,不是一个画面和两句描述能比的。一旦身临其境、有这种现场感的时候,马上心就生得很强,他就感觉杭州真的象天堂。观感就起了,心相应就起来,他就会说:我一定要在这多住两天,甚至说:我一定要在杭州安家。

这就说明,真正引导你行为的,是你里面有没有起这个胜解。这个东西一起来,心力很强,能够立即发生行动,而且非常决断,非常肯定,那会发出很大的力量来。光是浮光掠影或者很模糊的了解,它不构成力量,也就是那种心出不来。所以说,这不在于你怎么口头讲道理或者重复,而是在于你有没有生起心来、生什么样的心,是不是真切地从里面起来了、起到什么量。

所以,现在的重点是怎么来生这个心。你要知道,它是要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因缘积聚得越好,一点点都引发得很好的时候,一到了那个恰当处,心马上就起来。早了也不行,晚了也不行。就像看电视剧,不可能在中间拿一个结尾给你看,那是生不起心的。它要一路地发展,有很多因缘上的推进,到一定时候,他就会流泪、会欢喜啊,他这个心就起来了。缺乏前面的缘起铺垫,他不会心跳,不会流泪,也不会欢喜踊跃,这些感触没有。这就叫做没有效果。所以,这里偷不得巧。

我们一方面要对经文非常地重视,另一方面就要按照经文一层层地进去,到一定时候,心马上就会起来,这是你事先想不到的。但是因缘一会合的时候,决定当时就起来这个心,这就是很真的心了,这不是听别人说,然后口头重复。所以,这里能不能取得成绩,就在于是不是顺着缘起。如果随顺缘起,积聚到一定量的时候,当下就引起因果上的了解,而且它是很真切地、直接从里面发出来了,这就算有效了。

这跟刚才杭州观感的譬喻一模一样。我们借助佛圣言量的一步一步现场指示,心里随着现起总相并发生比量的心,会前因后果看得清楚,那个时候必然会生心。由于真正起了心,而且引起来的胜解不断增强,信心就不断增大。这个信心一旦强了,就发生了欲乐,就能摄住自己的心,按照这样来做了。就跟那个人见到杭州,是真正动了心,要在那里住了,那个时候就出现了行动。不这样的话,光是口头听别人讲讲,就是讲一辈子,他也不会去的。讲的人也可以跟自己的心脱离的,他照样可以讲,而心里丝毫没有感触,丝毫都没有发生过这个信念和愿力。

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这个过程少不得。每次学什么东西,都要求直接进去,从前到后一步一步地看下去、思维下去。顺着经论本身直接进去,等自己好好体会的时候,到那个时候,自然就会发起相应的心来。光是听一点简介是不行的。

就好比学这个《观经四贴疏》,只了解那两句话,心就起不来。但经过几次顺着原文进去,对于大师的著作,一步一步地读下去的时候,过程完成得好,到了那个点上,它自己就出来了。而这种东西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简单重复,是自己经过了因缘,一会聚的时候,心上马上就会去了解,真的会感觉:只要有了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一定往生。这个也很奇妙啊。它必然是因为作者在写的时候,他有他的心境,他就是一步一步这样顺着他的心过来,到了那个位置,他就说出那句话,点到那个地方。但是,如果你脱开了前面的细节,只看这个地方的时候,心境就出不来,或者很浅,自己就相应不上。但是按照作者的心一路对应下来,就跟刚才电信号转成了声音信号那样,作者的心反应在文字上,文字传到我的心里,我的心一步步顺着起来的时候,只要自己一个真心想跟它相应,心境一步一步地就会出来。大师们说什么,我们都是会有了解的。所以,这里面有个心意的传递,有一个转换。

再回到前面看电影的比喻,影片有一系列的情节,有表演的意图,通过缘起的一步步发展,就会在那些点上起相应的心。而光看一个电影简介,一点用没有,大概就知道电影讲了什么,跟你亲自看一场电影发生的心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是真实起了心,一个只是重复两个句子。因此,对于我们要学的上百个因果片子,我们一个个好好地看,不能够投机取巧,认为只要中间一点点,那是引不起心的。考试是没有问题,你只要答两句就可以,但是对于心的成熟来说,就不起效果,因为不是它的正因缘。把其他舍掉,只取其中一段,这不符合发生这个心念的法则,也因此成了一个大错误。

这个确实是如此,学任何经论,你一层一层看下去的时候,肯多去相应,功夫做得厚一点,做得细一点,力量就会强一点,你的心就会深一点。这样积累起来,才会有一个胜解,有一个信念。这个心起得很密集,发生得很厚重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了积淀,这就有内涵了。像这样学下去,经过很大量的引发,决定能够生起因果的胜解。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人的感官,越是清晰的时候,他的心起的越强。比如发生一场交通事故,法医亲自去验尸的时候,他的心念是最强的,因为他亲自去触摸,看到的景象非常清楚。旁边的人也很强,但不如法医强。然后,只是在网上浏览一下画面的人,只是眼睛一看,根本没有当场的那种心。所以,这个量就差远了。我们关键要注意的就是这个心的量。看到现场的人,起的心是非常强,因为他的取相非常直接、清晰。你不能说,我看到那个影像跟看到那个现场,起的是等同的心。

那么同样道理,我们看因果只是马马虎虎的,首先心就不重视,听的时候,心根本不注意一个个细节。在认识的时候,也不想一个一个细节完成。他就想取巧,想学两句话就可以了。这样就不可能有效果。相反,好好地一个一个细节学下来的时候,一到那到个点,直接就从心里引出了信心。

《观经四贴疏》里,善导大师怎么建立净土宗的?光是口头上重复几句,那是不行的。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不是你心里的感受。你要怎么得到它呢?我就觉得这个过程少不得,必须得自己完全进去,按照他的注疏从头到尾,一句一句地看下去,这时每一个东西在心里会显现,会一串一串地出来。之后,它会总结成一个结果,对于这本书极大的意义,完全了然在心。看过两三遍以后,马上就能抓住要点。缘起上已经积聚了,心自己会总结出要点来,这样很容易就得到胜解。之后,你会有一个坚定的观念,它就管用了。



思考题



一、由观察成长经历和时代状况,认清自己在因果正见的培养上有严重缺陷。

二、如何把文字转成自己的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以抉择自心来实学



公案里有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这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正面和反面的善知识,看到正面就要效仿,看到反面就要引以为戒。

学经教的目的就是要在自心上用,而且用的时候可以很快。如果你有修行的好乐和实干精神,会转的很快。这就跟学骑车一样,你不要怕骑不好被人笑话,关键是你要敢骑。之后别人稍微帮一帮、把一把,再教一下,你就会了。骑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复杂,不必要整天想着骑车规则,自然就会反应的。

我们学《贤愚经》也是一样。《贤愚经》是一个引导,而且对于所有的人都合适。它是给你讲公案,你一看,黑白两种人物非常清楚,就像戏剧上的人物那样有黑脸、有白脸,有奸臣、有忠臣,两方面的对比非常明显。之后你就知道该做什么人,该用什么心、发什么行为,而且还要更深进一步:不停留在口头言说上,而是自己按照经上讲的那样去做,这就是正面的学习。反方面,看到违背因果的心行以及带来的相应苦果,要观察自身是否有同样的恶习?对此要发起远离欲,彻底截断它的相续。下面就这两方面稍微展开做一下分析。



1、如何学习“贤”



对于贤,要看清楚他是怎么用心,怎么做行为,得什么果报的,会学的人就按照他的用心方式,马上就在自己心上练习。比如说,他做什么行为,也返在自身上看:在我的生活中,我怎么来用?这是由于对善业果得到了胜解信,已经坚信这样做一定是好的,而且利益极大,自己就愿意这样做。而真能这样做,自己就逐渐变得贤善了。并且一个个贤善在自己心中学到之后,都要有意识地归入普贤行愿,因为每一种贤善推到极致就是普贤行。普贤,就是一切贤,究竟的贤,圆满周遍的贤。所以,学《贤愚经》最终全部都要归入普贤行愿,而且终究是以导归净土来实现这个大愿王。

但我们在因地上,刚开始时,首先一定要做到力所能及的效仿。你能效仿起来,修行就开始运转起来了。从一开始就要进入,先不要管他做得熟练还是不熟练,笨拙还是巧妙或者是圆不圆满,你首先是去做,做了以后很快就能掌握,而且会越做越好。

比如说,在四分律里面讲,有一天,佛搀着一位病比丘起来,给他擦身体,又帮他洗澡,洗完澡又给他洗衣服、晾衣服。又看到病比丘床上的卧草因时间久了已经腐坏,佛就把草清理出去。做完之后,佛又给他打扫住处,用泥浆涂墙壁,把房间整理得非常干净,还给他敷上新的草,又铺上一件衣服,扶着病比丘让他好好地躺在床上,再给他盖好衣服。

就像这样一个故事,你一看到就能学会,然后就可以按照这样去做。事在人为,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我们要有一个见贤思齐的心,导师佛都是这样做,我们有什么架子放不下的?我们就直接去做,做一分有一分心得。做久了,确实你最喜欢的就是善,你会喜欢发善心、做善行的。当然,你就非常容易趣入普贤行愿了。

现在为什么感觉难呢?是因为你一开始的善心状态还没有培养出来,一旦真正培养出来了,善知识一引导、让你归到普贤行上,你就会有全分开张的力量,那样一种吸收力、好乐力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供养、礼敬、持法、随喜、随学等任何一方面,都要先在《贤愚经》上得解,而且自己有实行,也就是真正引起了真实意乐和行动,然后任何的善都用普贤行愿去印持回向,我们就能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行持就在脚下,应该从很细小的行为开始。

怎么将学人的心纳入行持?最契机的方法就是要讲这些公案、善人故事、贤愚故事,下至老人、小孩、没文化的人全部都能听懂。就跟一部好的电影一样,里面的善人是怎么样的,你一看了就被感动,就会向他学习。要像这样去学佛因地的善心善行、学习那些圣贤因地的善心善行,这是我们乃至菩提果之间一直要做的功课。

《贤愚经》的“贤”字,谈到了佛因地很多可歌可泣的善行。其中包括怎么对待圣法、怎么对待众生,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两大重点。比如说佛因地做金毛兽,它是怎么舍己为人的?有猎人要杀它,在中途干旱,渴得要死的时候,它亲自把猎人背到清凉的地方,而且给他水喝,确实如奉父母、如敬师长一样地侍奉他。到后来猎人想要它皮的时候,它为了猎人还是能够舍身,而且舍身的时候是那么贤善的心。佛生生世世发的心就是,无论众生怎样对待自己,自己只有一个心——尽未来际利益众生。现在以身体利益,将来以法利益,这就是佛因地的行为。

我们如果在这上面受到了感动,那么所谓的发菩提心、发利他心等等,就不是嘴巴上的一种空洞论调了,确实会从心里出来。转到现实周遭的生活里,你会遇到很多的人,他们对你好或是对你不好,这个时候,如果《贤愚经》学好了,那些世尊因地利他的事迹已经很深刻地烙在你心里,你就会按照那样去作意、去思维。只要想过很多次以后,它就成了习性,你就可以这样去做的。

又好比提婆达多和世尊生生世世做兄弟,不但今世害佛,前世也一直是这样,但是佛对他始终是慈愍心,你就可以看到这些公案。有一则讲到,因地的时候佛和提婆达多作为兄弟,一起去大海里取宝,他们的心态非常不一样。从这上面你就可以看到要学哪一个。一个是很正直的利他心,一个很奸诈,特别自私,想要占为己有,两个人的心行相差很远。我们通过对比会有很大的感触。后来他的弟弟为了夺宝,弄瞎了他的眼睛,但是他对弟弟没有一点怨尤,还是以一个完全的慈悲心来对待。

就像学ji 督教的人,知道耶稣是怎么做的,就会引发他的心,哪怕遭到侮辱也不还报。我们学佛,佛是怎么做的,我们就按那样去做。所以一定要有一些很现实的公案,受过这些熏陶,心里就有一个典型可以模仿。

所以,过去做学问有一种叫“经史合参”的方法,“经”是讲原理原则,“史”就是具体的事件,也就是原理原则的反应。那么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教理和公案合参。有了公案,就能切实地进入,有了教理,就能把握住纲宗要点。这样的话,纳到我们自心上,才会转为实行,这样才叫“常随佛学”。

又好比,佛第一次发菩提心是在做光明王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是什么样的心态?我能不能学一下?或者像沙门守戒的公案,他是怎样以正念正知谨慎护戒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单单把原则讲出来,一般人还不行,必须得配合具体的例子。就像我们看到身边有一个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你就会以他为榜样,这样学就快了。同样,现在已经把实际发生的事情讲给你听了,你就会看到,噢,这位沙门是这样的:先提起他的正念,之后运用正念,之后用正知怎么防守,然后又怎么谨慎行事……这些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清楚,我们就很容易学到。他师父告诉他的话,一开始他会提得起来,这个叫忆念。他会想到过去护戒的人怎么好好地守戒,哪怕舍身都要做到,有这样一种心。然后他是怎样护住根门,怎样正知而行,碰到违缘的时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心理活动很重要,这就是有道心的表现。我们要学这种心,看看自己跟他有什么差距。现在我们恐怕连这样想都不会,现在不学的话,那恐怕口里说的只是一些空洞论调,满腹都是过去的那种邪思妄想,一点高尚的情操都没有,终究也是换汤不换药,一个假外壳包着里面一个不贤不善的心。

那怎么来发展善心呢?心上还是要有一个运转过程。沙弥就是一个典型。从这一个公案,你要会学,就会消归自心:我也是一个修行人,我日常应该怎么样来规范心和行为?我一举一动要怎么做?沙门在遇到违缘的时候,哪怕舍身也不玷污圣教;临死的时候也要发愿皈依三宝。这些都是我应该学的。如果你真能这样学下去,不要说整个《贤愚经》都学到,就是其中七八个公案注入了自心,并且开始运转,那后面就快了。你就入门了,就会非常注重学习贤善。

学一个公案,就是看人家是如何行善的,我怎么来跟他学?他不好的行为在哪里,我怎么引以为戒?处处切合在自心上。然后要静下心来想,多想几次,用的心要多一点、深一点、厚一点,你正念的力量就会强一些。这样的话,你就进步得快,效果就好。

不是光坐在那儿有耳无心地听一个故事,这样利益不大。所以关键是要学到故事中的善心、善行。而且开始学时,要不断地在心上效仿,不断地在心上模拟练习。他怎么想的我也像他那么想,他怎么做的我也要做一些同分的行为。虽然换了时代环境,但是原理是一样的,你是可以直接做的。这样一直做下去,如果能坚持一年,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其实不是只限于一年来学《贤愚经》。就跟朴穷瓦格西一样,到老了还依附《贤愚经》,我们应该尽未来际都学《贤愚经》的。修行,不像做生意要去考虑能不能赚钱,或者搞学问、发明创造要观察成果大还是不大。修行就是要看:我的心善吗?学到了好的行为吗?天天就在这上面去观察。阿底峡尊者问他的徒弟:“你今天善心生了吗?”这就是关要。你看书的时候,不是看某一个创富人物怎么样一下子飙升到十亿,那不是你效仿的对象,你是要学过去的圣贤,学高僧、高士,自己引起效仿的心,处处注重的就是这一个问题。

或者你看一下优填王、须达长者等等这些国王、大臣、大富豪,他们是怎么恭敬地供养三宝?怎样恭敬地闻法、奉事三宝?他们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是怎么用心的?故事里面说得很清楚。那我们遇到三宝的时候怎么来做?我的心跟他的心相比有什么距离?就像须达在请佛的时候,他的心理活动是很明显的,他是怎么发好心又得好报的?就像他这样,我们要归在自心上去仿效。

对于经中的贤善,一个一个你能真正学到,那就学得精彩了。“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学一个就有一分表现,就有一种不同以往的境界。那这样学下来,人家就会看到学佛真的是在改变人。

所以,同样一个法,它起多大的效果有无数种级别,这里面相差太远了。有些人只是用耳朵听一听,有些人却从一个故事学到了很多,得到了无穷的利益,对于他一生的修行乃至最后升入普贤愿海,都有直接的助缘作用。所以,能不能起大的效果,就看大家能不能真正用心学。



如何避免“愚”



在愚的方面,要知道这说的都是一些反面人物,他不过就是用错了心,做错了行为。根源是在于业果愚。也就是根本不晓得起心这么做将来会遭很大的果报,自以为是在占便宜、得利益,实际是在最大地伤害自己。这个伤害的量特别地大,那简直是在饮苦食毒。在经文里有非常具体而微的表现,一桩桩、一幕幕、一层层地演变,丝毫都逃不出因果律的铁掌。

这个时候我们内心要有所警戒,应该想:我像那个人吗?如果有的话,就要立即忏悔改正,不然就后患无穷。所以,真正的杀手是自己内心的业果愚。

比如微妙比丘尼的公案,她前世因为嫉妒小妾生了儿子,就用一根针直接刺到孩子的囟门里面,没进去看不到,结果孩子就死掉了。小妾怀疑是她干的,她就说瞎话、赌咒发誓:我要是杀了你的儿子,就让我的丈夫被狼吃掉,儿子被水淹掉,我的家人被火烧死,让我被活埋等等,结果一一都毫厘不爽地出现报应。

这样才知道,这口业是非常厉害的,因果律好吓人,口里怎么说,它就会相应地出现果报。这样得了胜解以后,就不会口头上说:这个公案讲得非常神奇、匪夷所思,有的人甚至来个“匪夷所思”。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得一个胜解,就是你非常相信,这么说肯定遭果报,然后就会发一个断恶的心,这时你会入到十善业道里。也就是得了胜解就会有欲,就开始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个恶断掉,就会开始立愿:我以后再也不打妄语了。

还有迦毗梨的公案。在与僧众辩论的时候,他母亲说:你辩不赢,你就骂他牛头、马头、猪头、驴头等等。他就照着做了,结果在他遭报应的时候,就变成一条大鱼,大鱼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头。还有一位年少比丘给人取外号,看到阿罗汉跳着过河,他就说像个猴子,结果他五百世堕为猴子身等等。

诸如此类,看到后就知道:哦!原来是这样。自己会发愿:我再也不说这些杂染的语言,不给人取外号,不讥讽人。这个时候你才有一种切身体会,以后就会有一种守口如瓶的行为。现在因果见没深入,人都是随心所欲胡乱地说、胡乱地造业,所以造的业是一塌糊涂。如果你直接禁止他这样做,那他肯定有很大反弹,认为你在管束我。但是,实际上这是很可怕的,因果上没有生起正见的话,各种业果上的愚痴非常的深,这就是造罪堕落的根源。

又比如,一个僧众的管家,他侵占僧众的财物,而且打妄语、说恶口,结果后面他堕到地狱里,直到贤劫千佛出世还得不到解脱,看了后会触目惊心。这样才知道,一分一厘都是有因果的,就不敢随意乱来。你的心就会从原来的随心所欲,转变为唯一只按因果律来做。这个时候,人的心才有所谓的小心翼翼、不放逸。

而当今时代人类的情况却是狂妄、肆意而为,而且鼓励人要大胆地做。甚至修行团体里的有些人,从他的说话、他的行为来看,因为心里没有因果正见,他没什么约束、没什么害怕的。而那些真正懂了因果的人,就有畏惧心,行为就不敢随便乱来。

所以,从反面的例子学习,要看到这一个个的人物,他们的愚痴体现在哪里?用心和行为是怎么不正的?结果导致怎样的果报?然后自己要引以为戒,发愿断掉这些心念和行为。但这个过程还是要求你慢慢地想。想一下子就放过去了,就没有大的作用,只是种一个远因。故事听完后,就要在自身上慢慢地去想、去反省:我以前是不是有这种业?我有没有这种恶习?或者我要发心今后怎么断除?尽量多去思维、多反省,不断地在心里发愿,这个力量才会强,之后才能真正转变你的心。这个时候你会有一种很强的断恶的心,会发愿尽未来际不造这样的业。

尤其我们当今时代的人,内心的障碍很大,不要希望那么快能消毒。中毒很深的话,解决起来也会慢。但是,必须一次次在心上破掉这个恶。你不能避开不做,那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就像身上有瘤必须割掉一样,如果你能够尽量地去对治,效果就会好得多。

同时,在学因果的时候,还要配合多看因果方面的书,要经常翻阅许多相关的经论、教言、故事。因果正见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把它熏成一个坚固的观念,然后变成一举一动唯一就按照因果律来做,这才是真正从恶趣中脱离的路。



总的来说,我们要明白贤、愚的根源就是明和无明。我们从最基本的方面讲,明就是指明了因果法则,无明指的就是业果愚。有了因果正见,你就知道要怎么起心、怎么用心,之后,就开始按照那样去做,结果你就变成了贤善。不明了因果法则,没有真正以心见到因果律,就会肆意妄为,所作所为完全跟因果律背道而驰,跟安乐的善道背道而驰。而且反而自以为是,本来是颠倒,自认为是对的。本来是邪恶,自认为是崇高的。这样的心行,就是直接下三恶道的邪的路线。所以没有认识因果律,人的行为完全落在邪恶、错谬当中,表现出极大的愚痴。

愚而不知愚,这是最愚;愚而知愚,那终究会变成贤。这中间的转化点,就是要听闻因果的开示,要听《贤愚经》。听了以后,才会有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是起步的最关键处。不这样起步,就不可能无端从畜生性变成人性、天性、佛性。转换就是从明因果开始的。明了因果以后,就开始起了向善、学善、学贤的心,然后再一分分转成贤善的心态、心理和行为,这个人才开始真正往圣贤的路上走了。这样他才可能从恶趣中跳出来,然后在人天的基础上往出世间的圣道上升进,否则是没有希望的。



思考题



听《贤愚经》,如何在自心上学好样子、不学坏样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贤愚经讲记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 译

智圆法师 讲授



贤愚因缘经 卷第一



梵天请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迁逝无余涅槃。



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到的,一时佛住在摩竭国善胜道场,最初成就菩提时,佛想到:众生都被缠在迷惑网里,非常颠倒,难以教化,如果我住在世间,对于世间也无所利益,不如入于无余涅槃。



尔时梵天,知佛所念,即从天下,前诣佛所,头面礼足,长跪合掌劝请:世尊!转于fa 轮,莫般涅槃。



当时梵天知道佛的想法,就从天上下来,到佛跟前,以头面顶礼佛的莲足,再长跪合掌劝请佛说:“世尊!请为众生转正fa 轮,不要入于涅槃。”



佛答梵天:众生之类,尘垢所弊,乐著世乐,无有慧心。若我住世,唐劳其功,如吾所念,唯灭为快。



佛答复梵天说:“世上各类的众生都被客尘垢染所锢弊,一直耽著虚假世间的享乐,没有智慧。如果我住在世间,也只是白费功夫,没办法教化。(他们的迷惑太深了,一向以来都把眼前的幻尘执为实有,而且由贪著一时的享乐,根本不想出离、修行正道。)所以我还是入在涅槃界里为快乐。”



尔时梵天,复更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满,法幢已立,润济开导,今正是时。又诸众生应可度者,亦甚众多。云何世尊,欲入涅槃,使此萌类,永失覆护?



这个时候,梵天再次倾倒在地,启白佛说:“世尊!您今日成佛,一切法海完全圆满,法幢也已建立。以法水滋润救济、开导众生,现在正是时候。而且在众生界里,可以得度的人也正是非常多的,为什么世尊想入涅槃,使这类含灵永远失去依怙呢?



世尊!往昔无数劫时,恒为众生采集法药,乃至一偈,以身妻子,而用募求。云何不念便欲孤弃?



“世尊!您往昔在无数劫里,恒时为了众生采集各类法药,下至一偈都是不惜身命、妻子、儿女来寻求的,为什么今天已经成佛,反而不愍念众生,要把他们孤独地抛弃呢? ”

这是梵天在为此世间的众生向佛请法。世尊从初发菩提心以来,为了救度无边的众生,在无量劫里不惜舍弃头目脑髓、身体躯命、妻子儿女、珍宝财产……一切都在所不惜,只为众生而寻求正法。下面梵天就请佛回忆往昔是如何不惜一切而为众生寻求正法的。



过去久远,于阎浮提有大国王,号修楼婆,领此世界八万四千诸小国邑,六万山川,八千亿聚落。王有二万夫人一万大臣。



过去久远时劫,在阎浮提里,有一位大国王,叫做修楼婆。他统领这个世界八万四千小国,在他的管辖内有六万山川,八千亿个聚落。国王有二万个夫人,一万名大臣。



时妙色王,德力无比,覆育 [1] 民物,丰乐无极。



当时,这一位妙色大王的功德、能力都是无与伦比的,以他的仁慈、福德力覆育天下的人民,使得他们都丰衣足食,快乐无比。



王心念曰:如我今者,唯以财宝资给一切,无有道教而安立之,此是我咎。何其苦哉!今当推求坚实法财普令得脱。



有一天,国王心里想:像我现在只能用财宝供给一切人民,却没有一种安乐的法教,把他们安立在正道里,这是我的过错,这是多大的苦难!我一定要去寻求坚实的法财,使所有人都得到解脱。

妙色王有非同一般的远见和智慧,他知道所谓财物的供给、所谓物质的发展,都只是一时的利乐,享用完了还是陷入困苦。关键是要以内心上的究竟的法道,来教化人民,使他们都入在解脱和成佛的道上。所以,一切当中最重要的是开启内在的法道。众生在没有得到正法的时候,都像瞎子一样。暂时给予一点衣食享受,并不能解决生死大苦。

所以,他当时心里很忧愁,虽然现在暂时做到了一些物质上的满足,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赐予人民法眼,这是让他内心十分苦闷的事。他已经觉察到了,目前的这种世间乐其实也还是苦,在这样一度的快乐过后,仍有极大的后患。如果有一种法能够寂灭众生内在的苦和苦因,那才能得到真实的安乐。在没有得到这样的法之前,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无穷的后患。所以他当时就想:这是多大的苦啊!人民没有法,我一定要寻求坚实的法财,使他们都得到解脱。这就是发起了菩提心,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或者只作暂时的考虑,这种眼光是极其深远的。

这里的“坚实法财”,是相对物质财富而言的。物质财富只是一种虚幻不坚实的法。说它不坚实,是因为它是因缘和合的假法,因缘一旦消散就没有了,而且外财本身会被水灾、火灾、盗贼、官家、不孝子等耗散一空。但如果人民得到了内在法财,这是永远都夺不走的,这个叫做“坚实”。所以他当时一心想为众生寻求内在的坚实法财。



即时宣令阎浮提内:谁能有法与我说者,恣其所须,不敢违逆。募出周遍,无有应者。时王忧愁酸切恳恻。



国王在这么想了之后,当时就宣告整个阎浮提境内:谁能来给我开演正法,随他的意愿都给予满足,不敢违逆。

妙色王是这样尊重正法,他有真诚的求法的心和供养法的心,他是真心这么想:如果有谁给我传授正法,我愿意以一切来满足他。所以,法上的事意义极大,而且非常深远。我们懂了这些,自己也应当发起供养法的心。世尊因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既然随学诸佛,就应当效仿实行。下面讲到的六个公案,我们边讲边要引发出这样的善心来。

当时他就以重金在全国境内招募,但是没有人响应。当时国王非常忧愁,为着众生的生死大苦,他内心极为迫切、悲痛。





毗沙门王[2] ,见其如是,欲往试之。辄自变身化作夜叉,色貌青黑,眼赤如血,狗牙上出,头发悉竖,火从口出。来诣宫门,口自宣言:谁欲闻法?我当为说。



当时毗沙门王观察到妙色王有这样求法的心事,他想去试探一下。这样,他就变成夜叉的形象,相貌非常黝黑,眼睛红得像血一样,而且狗牙向上翘出,头发一根根竖起、都很坚硬,火从口里喷出。他来到王宫门口,自己宣称:“谁想闻法的话,我可以给他讲。”



王闻是语,喜不自胜,躬自出迎,前为作礼。敷施高座,请令就坐。即集群僚,前后围绕,欲得听闻。



国王听到有人说可以讲法,当时心里涌现了无法抑制的欢喜,他亲自走出王宫来迎接,然后上前给夜叉恭敬作礼。这都是因为恭敬法,自然就发出这样的行为,然后恭敬地敷设了很高的座位,请夜叉坐在上方。立即集合群臣百官,前后围绕,想在他面前听法。



尔时夜叉复告王曰:学法事难,云何直尔欲得闻知?



这时,夜叉又告诉国王:“学法的事情很难,因缘是极其难得。怎么可能就这样随随便便直接听到呢?”



王叉手曰:一切所须不敢有逆。



国王马上恭敬合掌说:“您老人家的一切需求,我不敢违背。”这是国王深明大义,知道法的境非常深重,确实要有很重的供养心才能够得法。



夜叉报曰:若以大王可爱妻子与我食者,乃与汝法。



夜叉回答:“如果大王能够以你最喜欢的妻妾和儿子供给我吃,我就可以给你传法。”这是极大的难题,因为一个人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是极其疼爱的,现在为了法,看你能不能舍。



尔时大王以所爱夫人及儿中胜者供养夜叉。夜叉得已,于高座上众会之中取而食之。



当时大王确实有一种极深的心,一般常人是无法体会的。因为他的菩提心非常宽广、非常深远,他是想要为一切众生谋求一个究竟的利益,要把他们安置在法道里面。所以为了成就这个大义,一切都可以舍。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最心爱的夫人和孩子当中最优秀的,供养给了夜叉。夜叉得到了以后,就在那个高高法座上面,在众会云集当中,捉取夫人和王子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尔时诸王百官群臣见王如是,啼哭懊恼,宛转在地,劝请大王令舍此事。王为法故,心坚不回。



当时各个小王以及百官群臣见到国王为了求法,把夫人和王子都献上去了,内心十分不忍,悲伤地啼哭,心里极其懊恼,甚至扑倒在地、哭得翻来覆去,纷纷请求大王舍掉这个决定。但是国王为了正法的缘故,他的心非常坚决,没有变改的意思。



时夜叉鬼食妻子尽,为说一偈: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五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



当时,夜叉把他的妻子和王子全部吃完,然后给他宣说一个偈颂:“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五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

“一切行 [3]无常”,凡是因缘所作的法,都是不常住的。从细分无常上说,就是因为有为法是依赖因缘合成的,所以因缘一散的时候,它没办法自己持住,所以刹那间就灭了。就好比放电影那样,由于幕布、放映机、光束,因缘一合,就现出一刹那的假相,过后它不可能自己独立再安住一个刹那,不然就成无因而住了。无因能安住,就可以永远安住。但是任何法都是观待因缘而起的,所以因缘一灭,当即消失。这样就可以看到,一切行都是无常,都没有可依赖处。如果谈到粗分相续的无常,就是指同类因缘不断集聚的时候,会有同类的显现,但是因缘不可能永久维持,当它一旦耗散的时候,这个相续就随之而灭。这是讲了无常——这一殊胜的正法。

“生者皆有苦”,这是说到苦谛。凡是这个世间由烦恼和业所显现的生命,都是有苦的。为什么有苦呢?因为根本的苦因问题没解决,也就是从一念无明落进轮回之后,就始终没解决掉这个苦因,即无明引生的惑业。无论他生在哪里,他的苦因都在,因此后患无穷。这么看来,一切三界里随惑业受生的生命体,都是苦的自性,因为在它蕴的相续里,一直有无数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跟随而来,只是暂时没有爆发,等遇到一个个因缘的时候,就会不断地爆发苦。就好比一个身上有癌细胞的人,在没有得到根治之前,无论他现前的是苦、是乐、是舍,都唯一是苦的自性。真正知道病情、知道后患的人,就清楚这是个苦命的人。

满藏着癌细胞的身体哪里是乐的自性呢?所以,暂时稍微有点缓解,感觉有些快乐,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乐,这只是一种错觉。像这样就知道,整个六道里受生的众生,都有一个五取蕴苦的大负担,有着极大的后患(就是因为这一个制造苦的总机制,只要没有断掉它的相续,苦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我们凡夫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不断地在六道里受生,不断地感受惑业的果报,在没有能把苦因转成乐因之前,终究是落到苦里。所以这一句“生者皆有苦”就是告诉他,有生都必定有苦。

“五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这是说,在这样一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上观察的时候,无非就是一大堆性质不同的现相——就好比一个仓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因而五蕴里面根本没有一个独一常住的我。既然“我”都找不到,哪有“我”的系属物呢?有我才有跟我建立关系的我所,我都没有,有什么我所呢?如果从细分上观察,五蕴本身都是因缘现起的假相,空无自性,在这上面根本没有我和我所。

当时夜叉就给国王传了这样三个法印,也就是无常印、苦印和无我印。



说是偈已,王大欢喜,心无悔恨大如毛发。即便书写,遣使颁示阎浮提内,咸使诵习。



当时一听到这个法偈的时候,国王心中就生起很大的欢喜,他心中没有生起毛发许的悔恨之心。随着马上就书写了这个偈颂,然后派遣使者颁布到整个阎浮提境内,让人民都读诵修习。

确实,世尊往昔就是这样为众生寻求正法的。我们听了,应该有所感悟。我们学法的态度和行为,都要随学世尊的因地。不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名誉、利养来学佛法,那样就成了贩卖佛法了。我们要有一种纯正的动机——一心为着众生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不要夹杂贪求名利这种烦恼心。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妙色王,他的心非常纯净,一心为法,供养多少财宝,甚至供养最心爱的王妃和王子,他都认为完全值得。我们一定要确立这样的观念。你在任何时候都要知道法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有皈依法的心,哪怕对世尊的一个偈颂都要顶戴在头上,看成是真实法宝。而且要不断地在心里发愿:我生生世世唯一修学佛的正法,我要采集佛的正法,要为一切众生来宣说,要将一切众生都安立在法的正道里。念念要这样为法而发心,要实际去做。这样就会使我们完全入在法行当中,也就是每天从早到晚,自己的心会一直缘着法,一直走心上的法的道路,这叫“心依于法”。一旦确认了法是世出世间一切善妙的根源后,我们就发心:昼夜在法中度过,时时念法、在法上熏习,听闻法、思维法、实修法、弘扬法,我们要先确立这样的志愿。

所以,当时的妙色王犹如干旱之中遇到了雨霖。他知道无数的人民终于能够入于安乐之道,在他们流转的长夜黑暗里终于出现了法的光明。没有这样的法印,众生完全处在愚蒙当中。他们哪里起过一个念头说,这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不可靠的?哪里知道一切有生都是有苦、需要寻求永恒究竟的利益?哪里知道这样的五蕴假相里根本没有我?反而是念念都染著在有为法上,念念都在执著我,都在制造苦因而造成无边的苦海。所以妙色王有深明大义的智慧,他马上就叫使者赶紧到全境内去宣布正法,这个法是无数倍超过了物质财富的。只要对这四句话,作任何一种法行,都完全超过了世间所有所谓的利乐,因为只有正法开示了安乐之道。

我们要知道,凡是法上的利益都不可思议,如果能够看上一遍,念上一遍,都极其殊胜。要没有接触到这个法,在有情的生命中永远也不可能出现光明,人们永远不可能入于安乐的道。所以,我们知道这件事的重大和深远后,就要用最大诚心和行动来敬重法。每当听到一分正法的时候,都要合掌恭敬,要发自至心来皈依。



时毗沙门王还复本形,赞言:善哉!甚奇甚特。夫人太子,犹存如故。



当时,毗沙门王恢复了他原来的身体,赞叹说:“善哉善哉,极为奇特。”这是赞叹为法的心不可思议。(我们今天也要在心里发愿随学世尊因地敬法、重法的贤善心态和行为,一定要学成跟佛一样的心。而且要把自己一切的大愿都摄归在护持正法这个大愿上。)当时,夫人和太子也恢复如初。



尔时王者今佛身是。世尊!昔日为法尚尔,云何今欲便舍众生早入涅槃而不救济?



梵天讲了这段经历后,劝请佛说:“当时的国王就是世尊您的前世。世尊!您往昔为了正法,尚且如此甘于舍弃自己最心爱的妻子、儿女,今天您已经成就无上佛道,为什么要舍一切众生入于涅槃而不救济呢?”



又复世尊!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于阎浮提作大国王,名虔阇尼婆梨,典领诸国八万四千聚落,二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王有慈悲,矜及一切,人民蒙赖,谷米丰贱,感佩王恩,犹视慈父。



“而且世尊,在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您在阎浮提做一位大国王,叫做虔阇尼婆梨,统领各个小国,八万四千个聚落。当时有两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国王您有慈悲,能够怜惜一切,人们都蒙赖您的恩惠,粮食丰足价廉,都感戴国王的恩德,所以人民都把您看成慈父那样……”



时王心念:我今最尊,位居豪首,人民于我各各安乐。虽复有是,未尽我心,今当推求妙宝法财以利益之。



当时国王确实把天下的百姓看成自己的独子那样,他常常都是为众生着想:我现在已经是最尊贵的地位,成为万民之首。虽然我给了人民个个安居乐业的快乐,但是并没有尽到我的心,我现在应当去寻求妙宝的法财来利益他们。

这就是菩萨心,时时要给众生寻求一个最究竟、最圆满、最真实的安乐。我们的利他心要让它推到极致,就要像世尊因地做国王时这样想。我们有没有念念心存众生?像《普贤行愿品》所说的,菩提是属于众生的,以大悲水滋润众生,就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什么是大悲水?就是念念都愍念众生,不只是愍念一小部分人。对一切众生都想到,他们有很多苦,我一定要给他们最好、最究竟的佛果,是这样的心。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我们念念不会忘记众生。当时国王就是这么想:还没有尽到我的心,我一直要把他们利益到底,这才尽了我的心。没到此之前,我实际上没尽到心,只是给了一点物质财富。



思惟是已,遣臣宣令,遍告一切:谁有妙法,与我说者,当给所须,随其所欲。



当时他反复考虑之后,就了达了法对人民的重要,所以就派遣大臣到处宣告:“谁有妙法传给我,无论他需要什么,我一定满足。”

这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为众生求到正法,有这样求法的心。这一篇学好了以后,我们就知道每次要用什么样的心来求法。不是“我学了法以后,到时候我就很有名声、地位”——拿佛法的知识来装点自己的门面,而要能真正发起为利益众生而求法的心。



时有婆罗门,名劳度差,来诣宫门。云:我有法。王闻之喜,即出奉迎,前为作礼。敷好床褥,请令就座。



当时有个婆罗门,叫做劳度差,他来到了王宫门口,说:“我有正法。”国王听了非常欢喜,马上就亲自出来迎接,在婆罗门前面恭敬地顶礼。亲自敷好床褥,请劳度差上高座传法。

国王本来是一国之尊,万民之上的人,但他是非常敬重法的,所以能完全放下架子,根本没什么架子的。在法的关系上就是这样,他知道怎么样来尽一个弟子恭敬的态度、礼仪、做法,并且统统都能做到。



王与左右合掌白言:唯愿大师,垂矜愚鄙,开阐妙法,令得闻知。



当时国王和左右的人都合掌请求说:“唯愿大师慈悲怜愍我们这些愚蒙的人,为我们开阐妙法的光明,使得我们都能闻到妙法。”所以法是很难得到的。没有法,我们开启不了法眼,我们的心都是处在愚蒙当中。要想到,我的心竟然能够触到甘露妙法,这是多么殊胜啊!



时劳度差复报王曰:我之智慧,追求遐方,积学不易。云何直尔,便欲得闻?



当时劳度差又对国王说:“我这个智慧是到很远的地方寻求的,要积累成这样的学问是非常不容易的。我怎么能无条件就这么传给你呢?怎么这么轻易就能闻到呢?”这也是考验国王,看看他闻法的心诚不诚。你的心越殷重就能得到越多,你的心越轻慢就越是得不到,完全是随着心而来的。所以恭敬法、供养法,这都是学人自身份上应该尽到的礼仪、本分。



王复报曰:一切所须,悉见告敕,皆当供给。



国王马上就答应:“无论您需要什么,直接告诉我,我们全力供养。”



劳度差曰:大王今日,能于身上剜燃千灯用供养者,乃与汝说。



劳度差说:“大王你今天能够在自己身上用刀挖一千个坑,燃一千盏灯来供养,我就可以给你传。”



王闻此语,倍用欢喜,即时遣人乘八万里象,告语一切阎浮提内:虔阇婆梨大国王者,却后七日,为于法故,当剜其身以燃千灯。



国王一听到可以传法,他没有顾及到别的,心里倍加欢喜。这都是由求法的诚心出现的心情。当时他就派人乘着八万里象,在阎浮提的境内到处宣告:虔阇婆梨大国王过七天以后,为了正法的缘故,要挖自己的身体来点燃一千盏灯供养。



时诸小王,一切人民,闻此语已,各怀愁毒,悉来诣王。



当时那些小王和一切人民都把大王看成是慈父一样,听说再过七天大王要挖身燃一千盏灯,他们心里非常地担忧,愁云密布,所以马上都赶来见国王。



到作礼毕,共白之言:今此世界有命之类,依恃大王,如盲依导,孩儿仰母。王薨之后,当何所怙?若于身上剜千灯者,必不全济,云何为此一婆罗门弃此世界一切众生?



当时他们来到王宫,向国王作礼以后,共同启白国王说:“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凡是有生命的都要依靠大王,就像盲人依靠向导、婴儿依靠母亲那样。国王一旦不幸,那我们依靠谁啊?如果您在身上剜千灯的话,那就必然保全不了这个生命,为什么为了一个婆罗门舍弃这世界一切的众生?”当时他们还认识不到法的利益,就以为国王您怎么这么随便,就是为了听他几句法,竟然不惜生命。我们整个境内的一切人民都是要仰赖您才能生存,所以您为什么为了一个人舍弃世界上一切人?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大王是发无上菩提心,所想到的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最究竟、永恒的利益,是以这样的心寻求真正具有实义的正法,这是可以不惜生命而换取的。



是时宫中,二万夫人、五百太子、一万大臣,合掌劝请,亦皆如是。



不仅是十方来的人民,当时王宫里的两万夫人、五百个太子、一万个大臣都共同合掌劝请国王,为了全国人民的缘故,不应当这样舍弃生命。



时王报曰:汝等诸人慎勿却我无上道心,吾为是事誓求作佛。后成佛时,必先度汝。



当时国王很肯定地回答:“你们这些人千万不要阻挡我的无上道心,我做这件事发誓要成就无上佛道,以后我成佛的时候一定先度你们。”所以国王此时深明大义,他知道法和非法的差别。如果不能寻求正法,终究是一条死路,往后还有无量无边的轮回苦海。如果自身没有成佛,怎么去救度天下苍生?在目前来看,最多只不过是给他们一些衣食等受用的满足,但是这摆脱不了生死苦海,也不可能得到最究竟真实的安乐。因为自身尚且没有成就,自己尚且没有得法,怎么去开导众生?所以他认为这个求法成就是第一位的事。

我们也要发起“生生世世随法而行”的誓愿,不能走到其他偏道上去,那些都是不究竟的。所以我们皈依要有一个坚定的誓愿,叫做“唯一”皈依三宝不言其余:唯一皈依佛为师、皈依法为道、皈依僧为伴,不谈还有什么其他的师、法、伴的,这个非常关键。

所以当时大王很清楚,世间法上搞来搞去,最终是没结果的。虽然看起来自己也有仁慈的心,把人民安置在一些暂时安乐里,但是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好比一个人身上有很多的癌细胞,暂时给他一点缓解,但是他的癌细胞还一直在,你没解决掉他的苦因,那他还不是照样要无穷无尽地苦下去?所以,就是由于国王的辨别智慧使得他的心意非常坚决。不然的话,如果人的感情重,那么多人都这样悲哀地祈求,心早就软下来了。



--------------------------------------------------------------------------------

[1] 覆育:抚养,养育。

[2] 毗沙门王:四天王天中毗沙门天之王也。

[3]行:即有为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