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大乘起信论

【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摩诃衍,就是大乘法。这个大乘法若把它分开来说,大乘是总,分开就是别,总说有二种。哪两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什么是法?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大乘是总说,什么叫大乘?大乘所含的道理是什么?所说的大乘的法,就是众生心。大乘就是众生心,这个心能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着这个心才能显示出来大乘的道理。义,就是道理的意思。先依着这个法来辨别摩诃衍,完了依着这个法再解释这个法。就是我们大家现前这一念心,它是通的。通者,就无障碍。不管你迷、悟,都是这个心。你这个心本身是通的,是无障碍的。通到什么地方?通到十法界。现在所说的众生心,通到十法界。

依大乘义上讲,佛也是众生,佛是究竟的众生,他是清净的众生,我们是迷了的众生。究竟的众生就不是众生了。大家都读到弥陀经,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以他的一念间的作意,白鹤、孔雀、一切迦陵频伽,那都是他随缘的化身,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白鹤、孔雀这些众生有吗?那是阿弥陀佛所现化的。一切众生在每个随他的业缘,而示现的种种类类的,都叫众生。他所做的业,由着他一生一生一生的示现。今生示现男生,再一生又示现女生,再一生又示现畜生,再一生又示现地狱,都是随他自己的业现的。因为他种种类类的受生,随他一生一生现,那他业就很多了。但是都是五蕴所合成的,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和合而成的,就叫众生,就是众法而生的。菩萨、声闻、缘觉,他们也没离开五蕴。因此五蕴不是一个,是众多所合成的,那就叫众生。解释众生的意义了。现在我们解释众生,一般是讲九界,九界就没说佛法界。

把这个九界众生的心,名为法。一者法,二者义。这个众生心就是法。法有两种含义,一种给我们做一个规矩,例如我们学戒,它让我们生活习惯都依照佛所指示戒律而行,就是规,规则或者规律。你出了这个规则了,那要出问题了。例如火车的轨道,你出了轨道就完了,那行不通了。因为有佛所教导的一切法的规则是什么呢?能可以让我们依着这个轨道能够转凡成圣。所以学佛的人,佛弟子不能离开法,法就是规则。你要是佛弟子,得依照佛所说的教法去做。这是法。

持呢?持就是义理,持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性体,任持自性。现在就我们一切众生说,我们这是阿赖耶识的心,这个心不管你在地狱、在人间,堕畜生,堕饿鬼,都是依着任持这个自性不失掉。无论堕到畜生,乃至于堕到蚂蚁、堕到蚊虫、堕到老鼠,他自性没有失掉,这个就叫众生的阿赖耶识心。我们看地藏经上说,在一日一夜地狱是万死万生,他变换了很多跑道,但是他自性没失掉。所以三乘五道一切众生都离不开这个阿赖耶识心,这个自性的任持自持。持者,任持的意思。

如果你懂得这种道理了,你知道你的自性不失。因为这个自性不失才有信解行证,就是不辜负自己的那个灵性。我们经常说灵性吧!不论世出世间法,总之就是这个心,阿赖耶识心。这个心可以做染的种子,也可以做净的种子,就是染净种子的所依。世出世间法都在此心中,遇了缘那又发生现行。这是真如随着你所修行的缘,就是你这个自性随着你遇到佛法了修行的缘,那就显示出来摩诃衍,就是大乘的义。假使说不修,不修而造的那就成了世间法了。不修而造业,那不是就是世间法了吗?修了,不造业,这就叫出世间法。这个出世间法就叫大乘。

    什么是摩诃衍呢?这个就是摩诃衍,依着法,依着法上来解释。

依何因缘如是说呢?什么缘故,何以故?这就是心法是一,不是二,没有差别相的。但是世出世间法,一切差别的法很多。若是一,那这世出世间法这么多,就这样说,说不清楚的意思。何以故,是征启的意思。就是征启了,为什么把世出世间这么多差别法,说成是心法。这是征启的意思。征启,下头还解释。假设的问答,有这么一个问号,要把这个问号解释清楚。来解释心了。

上头所说的,所谓法者就是众生心,这个心是什么样子?把它分开来,个别的解释这个心。它这个心,有个心生灭相,有个心真如相。心真如相,就是显示摩诃衍的体。大乘的体,就是心真如相。它因缘的相,乃至于它的用,这个还属于自体相用上。那就是它的相。咱们都知道真如是无相的,就像我们经常说实相,实相无相。无相随缘了,就随一切相。但是一切相还不属于它这个实相。这个含义。大乘的体是真如相,是真如的体。真如以这个体显出来的相,也叫心生灭的因缘相。心生灭的因缘相能够显示摩诃衍的体相用,但是这个体相用是它自体相用。

我们的心,阿赖耶识的心,它也有两种的含义,就是自体相用。心生灭,就是阿赖耶生灭的因缘。因为一说到生灭,一说到因缘,有能有所。怎么解释能所呢?体大,随缘不变这个体,这个体因为就是从你这个体大的真如熏着无明,真如熏无明就叫因,无明就成缘。真如熏无明的时候,就转染成净。净法生起的缘因,是你这个心的净分熏习到染分,染法也成了净法了。染法灭了,净法就生起了。这个如果是无明为因,真如为缘,染法生起了,那净法就灭了。从文字相,从言说相,这样解释。

咱又把它用到我们生活当中去,我们心里既然具足真如,真如就表示净法。一念的善心生,你外边的境界一切相,这就是缘。你自己心生起的善念,是因。你这因假外边善缘的境界相,那你生起来就是净法了。外边境界相是缘法,你心里染法,那么被境界相一熏,就变成了业了,罪业相。所以我们经常说注重你的心念,你一天就是净染、净染。我们念佛的时候,上课的时候,上殿的时候,这都是净熏染,你那摩诃衍的体就逐渐的显现。如果你心里缘念,尽缘念贪瞋痴,缘念世间相,世间相财色名食睡的境界相,那就是染熏净,愈来愈迷惑,愈来愈往下堕。因此要知道无明熏真如的时候,那就是无明为因,真如就为缘了。染法生起了,净法就灭了。翻过来呢?染所显现的相,翻无明就成了大智慧的光明义了。这是真如熏染的话。染法,无明熏真如的时候,那就翻过来了,就颠倒了。颠倒了的意思很多了,咱们所说的教义,无常计常,无我计我,就这个含义了。常乐我净四德就变成了四染了,变成热恼了,不是清凉了,那就不自在了。

我们现在因为学法生些悲心,悲愍众生的痛苦,悲愍众生的迷,以大悲的愿力来利益众生,悲愿这些个心。大菩萨他是果中的身口意,咱们现在初发意的这是因中的身口意。我们把这个因中的身口意变成了净的种子,回归于真如本性,渐渐的就恢复了原来的清净、本来的面目。我们经常说本来面目,那就是本来面目。这都是解释摩诃衍的,什么叫摩诃衍?什么叫大乘?这就是大乘的义,这就是摩诃衍的义。这只是说法,义还没有解释。法如是,以下就解释义了。法和义两种。



【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所言义者有三种,云何为三,哪三种呢?就是体大、相大、用大。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依着摩诃衍的义,依着法上的义,前头是法,是摩诃衍的法,二种是义,法里头含着义。摩诃衍的本身的义是什么呢?就是是什么样子。辨别义相。

这是解释什么呢?解释大乘。要解释大乘的义,它有三种含义,一者体大,一切法,不论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十法界所依的一切境界,它所受的正报,就是依正二报。含义非常之广,三藏十二部就解释这么个问题。一切染法和净法分开来说,染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这叫六凡法界;净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叫四圣法界。十法界一切诸法,都离不开真如的体大。这个所说的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是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是一切的世法。在凡夫他的体大并没减少,他是以诸法为体,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时无处的都给一切诸法为体,故名体大。摩诃衍的体,给一切诸法作为体。

再把它进而往前说,推广,曰正报说。正报就你身体说,就是你一毛孔,一根汗毛,一个毛孔,也具足这个法,也具足整体的摩诃衍,并没减少。一毛一孔就具足你的全身,它并没增加。在你一身也没增加,一毛一孔也没减少。所以在一微尘里转大fa 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它含义就如是。在华严经说的这种义理特别多。但是不论事情的大和小,在大不增,在小不减,没有大小的差别。我们坐那屋里,看那风刮那个树,你看这一个树动了,其他的树都在动。你不要看见,也知道都在动。古来这样说,一尘起,大地收,一个微尘就代表整个大地了。所以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就是这个含义,这是体大。体大都如是,先了解自己的体。

相大呢?我们那个自性体性,就是真如吧!真如体性,它在你这个惑业当中,在缠;换句话说,已经堕落了。堕落到什么样子呢?真如在无明的当中了,那就是在迷了。一切无明灭了,真如显现了,这叫什么呢?叫如来藏。如来藏者,藏是含藏义,如来藏就含藏着如来,所以叫如来藏,如来藏心,咱们自己这个心跟如来的藏心无二无别的。真如的体就是一切诸佛的法身,这一切宝藏的功德藏就是如来的报身,一切诸佛的妙用就是佛的化身佛,千百亿化身。这叫三如来,法、报、化三如来。三如来,在众生阿赖耶识的心中都具足。把阿赖耶识在性宗说,就叫如来藏心。这就是它的相。体、相、用三大,总的是一个,但是分别开了作用的不同。这是相大。

用大呢?有相必有作用。这个作用也是依着体,体遍十方,相也横遍十方,用也就横遍十方,所以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恶因果都是它的用。显现的是生起,你修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善恶因果,五戒十善,五逆十恶。善的就生人天,那就是出世间的善因。恶就生于六道,看恶的大小。果呢?善因就感善果。你看你因的大小,就生到四圣法界、人天诸乘;恶就堕落地狱、鬼、畜生了,三恶道了。这些十法界都从你用中,从你用大显现。但是这个显现还是你本具的,你本具有的用大。本具没有这个用大,你修不成了,就没有善恶因果了,也没有人天、四圣法界了,都没有了。你没有,没有就是你修,它也显现不出来。因为本具的,修才能显现。

因此说体相用的三大,就是你现前的一念心,十法界也是你现前一念心。密宗的密,就密到这个地方。密宗的大圆满次第大手印法,就是修成了,成了什么呢?现前一念心,就是心心作佛,心心是佛。因为你心心是佛,你心心才能成就诸佛。但是达到现前这一念心不容易了,所以我们经常说注重你现前一念心。这个是解释摩诃衍的体相用三大义,解释什么?摩诃衍,就是大乘。



【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上头我们光说的大,大乘光讲大了,乘的意思呢?乘的意思是个比喻,你所乘的,就是你心里头的智慧,能乘的是你的心,在心里的智慧,所乘的是法;能乘的人,所乘那个乘就是一切诸法,看你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乘的小器具就是小乘法,乘的大器具就是大乘法。像大车、小车,这个含义了。

上头讲的体相用三大,能够自己理解体相用三大了,能乘这种体相用的三大,达到圆满的究竟佛果。那能乘的是你的智慧,就是能乘的是人,所乘的就是摩诃衍,就是法。一切诸佛他把他本来具有的成就了,我们现在在因中,乘这个或者中乘的,或者小乘的,或者我们将起的信心;现在我们是将起信心,依着摩诃衍而生起的信心。这个信心在果上来说,乘这个信心来利他,乘这个摩诃衍来利他。在我们因地当中,我们能乘它达到销灭一切罪业。一切菩萨也都能乘此法到如来地故,我们一切众生都能够如是的观、如是的修,能达到成佛。为什么?因为我们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如果你没有这个种子,你成不了的。你是黄豆的种子,想生大米,绝对办不到的。你有这个种子,所以你才一定能够成就。



【已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

现在法和义都说了,解释了一下子。但是这种说是约它的圆义来说的,还没有详细解释,以下就是解释解释这个摩诃衍的三大的体相用。



【解释分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二者对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

解释时候,它要分几种层次解释,分三种,解释分。前头是立义分,现在是解释分,解释分分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二者对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这是标题,标明一下,以下就解释了,什么叫显示正义。



【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正义怎么显示?依着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这以下就是分别什么叫邪正,什么叫发趣道相,什么叫能成就,解释这个问题。



【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依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二种门,能够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但是二门都加个心字,就是一心。把一心分成二门,还是一个心。二门回归了,还一个心。这个心有染有净,净者就是心真如门,染者就是心生灭门。它们总摄,心真如门摄一切法,总摄一切法。摄,就是具足意思,收摄的意思。其实心真如门生心生灭门,心生灭门亦该摄真如,互摄。因为真如门是染净的通体,不论染法,不论净法,都是以心真如为体的。心真如是纯净的。生灭门不同了,染净的差别相。它因真如而起的。心生灭门因心真如门而起的,因此说二门互相互摄。但是就是一心,依着一心心法。



【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为何这样说呢?此义,说这种道理怎么讲,就是这样意思。既是二门,为什么又说互摄呢?互摄,就是一个啰!不行,说一个不行。说两个?真如是不离生灭的,生灭也不离真如的,它各各都有各各的总摄一切法,因此说互摄。以下就解释了,什么叫心真如?什么叫心生灭?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

前头显的是不相离,又互相摄,是总的含义。现在显它动的方面,前头是静的方面。动的方面可就不同了,心动了,心动了就是生灭了,念念生灭。所以先标心真如,它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心性不生不灭。你要观想真如的时候,一定用你的观智,对你所观的境。通俗一点说,你在想什么,你所想的都是境,一起心动念,念动则一切是非就生出来了。心生则种种法生,生了种种相,动静二相。静就是心真如,动就是心生灭。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个真如讲的是离言真如,离一切相,离言真如。例如禅宗修观的时候,观想那个真如的体。禅宗有句话头,那是观你自心的话头。我们说这种话头很多了,好比父母未生前谁是我。话头,话的前头是什么?话头的含义,话的前头是什么。说了话了,都不是了。没说话的时候,观想。这是离言真如。言语道断,言语那条路不通了,断了。心里所想的,思惟,心行处灭,心里头也不行了,心不运动了。像我们说死了,死了心还在动。说睡着了作梦,梦在动。说梦也没有,梦也没有你思想真藏留住,那个名字叫真藏留住,还不停歇。没有一刻一时一分钟一秒钟的停歇,没有。念念相续,从不间断。你要把这个断了,证得心真如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阿赖耶识的那份真,那份真就是心真如。阿赖耶识那个生灭,那就是心生灭。说如来藏性也好,说阿赖耶识也好,说一真法界也好,当然一真法界跟这就有差别了。所谓差别者,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一切诸相。

我们说心真如、心生灭、心是阿赖耶识,或者真如心,这是总说。说一法界,一法界是指着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还有个一,一是不要的,一不定一,一不能定为是一,这是说理。二者是事,在事法界完全说的是事,用事来显理。理必须成事,理能成事,事能显理。没有理成不了事,没有事也显不到理,就叫理事无碍。理全遍于事,每一个事一定有理。像我们经常说,你做任何事要讲个道理吧!我们所讲的是一真法界的道理,就是摩诃衍的道理,不是世间所说的道理。世间所讲的道理讲不通的,没一个道理能讲得通的。

好比两人争执,说你这人太没道理了。这个道理在什么标准定?他拿什么定标准?拿人情的道理,就叫情理。说我们国家有法律,法律定的那叫法理。这个法律可以随时改的,宪法也可以修改的,法都可以改,这个法理不定的。情理,这情理很多不同不一样的。在法国的时候,有法国情理。在义大利的时候,有义大利的情理。在我们中国的,东方的、西方的情理都不一样。所以这个道理没法讲。在我们佛教讲的道理,菩提道,所讲的理就是一真法界的理。咱们现在所讲的大乘起信论,就是讲道理。讲什么道理?菩提道的道理,怎么样才能证菩提,你从这个道上走吧!

这叫四种,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怎么划分呢?我们把它划分一下吧!在大乘起信论多数是依着华严义的,我们这好多道友们念华严经。咱们上说这个摩诃衍,依真心的真性,真的心性,纯粹是理法界,把它解释为理法界就是心性。我们讲的法界,界是生起义,法者是界所生起一切法,这叫法界。这个界不是此疆彼界,界是生起义,界能生一切法,这叫法界。这个法叫什么呢?叫心性,心,或者说是性。解释这个理法界就是说的心,简单说就是心。十法界从佛到地狱,依正二报,正报就是身体,依报就是一切世界身体所依止的山河大地,一切生存所需要的,依正二报!十法界就是依正二报。

四法界有时候说依正二报,就是理法界跟事法界合起来了,合说的,那就是理事无碍了,理跟事处处都相合了,大小相容,一多无碍,就是事事无碍了。像过去的祖师,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意?他随便举一个手指头,这也是西来大意。随便举哪一法都是西来大意,随便哪一法离不开一真法界。他那表示这样子,悟得体时,小大相容,一多无碍,事事无碍。这叫总,谁来总呢?一真法界就是能总的,所有这一切事物一切法界的大总相法门体,就是一真法界。这就是心真如,这就叫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大总相法门体所显示的就是心性的不生不灭。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这个一切诸法是指着我们那个周遍的计度,遍计执,就是执着不舍。遍计,计什么?计这些生灭的妄境,你所执着的、所计的是生灭的妄境,这些妄念的差别,遍计、妄想、分别,就是这些东西。因此才有种种的差别的名相。而圣人决不是凡夫,凡夫决不是圣人,这是执着。凡夫即圣人,圣人即凡夫,没有凡夫圣人的差别。这是差别名相。遍计执,他执境为心。所以这样你来观察,我们经常说到观字,大家把这观字在佛教的术语说,观就是你修行。修行是怎么修行,什么叫观?就是想,你思想在想什么,叫观。也叫静虑,也叫三昧耶,也叫三昧,都是观;观察,都叫观。观,就是对一切境界而起分别的染净色心一切诸法,都是依着众生的妄想分别的执着,所以才有这些差别的名相。如果众生没有了这些妄想执着了,差别名相也就没有了。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因此才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没有变异,也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就是离妄显真,离妄结归真实。离开了,心不缘一切相了,那就心空了。离开名、言了,离开一切相了,离开一切这些智取、计名字、执取,没有这些相了,这叫境寂。心空境寂,就是会妄归真了,把一切的妄都归真实了,叫会妄归真。其实一切法本来就没有妄,是我们那个心计着执着,才有这些名字相。到九相里头会讲得很清楚。所以一切法从本以来没有言说相,真如的本体话,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平等平等。本来没有变异的,是不可破坏的,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就是依着真如而起的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妄起的。本来真如是平等的,真如随缘了,给一切诸法作依;但是真如本身没有变异的,虽然它随缘了,随缘而不变。变了,还叫什么真实不虚了呢?那就不叫真实不虚了。就像咱们经常讲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你破坏不了它了。因为它没有形、没有相,怎么能破坏得了呢!以这种道理,所以说唯是一心,这一心就名真如。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

有相就非真如了。一切法都是假名的,一切言说都是假名的,假名就无实,都是依着妄念,你真正求得的没有,不可得。所以无相的真如、离言的真如,不是随缘的真如。



【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

言说到了极点的时候,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因为遣这一切妄计执,所以说个真如。真如是为了遣一切言说的。一切言说没有了,那真如也不立了。这个真如的名相是因为对那个不真不如,不真就是假的,不如就是动的。那假的、动态的是为遣除这些个,所以才说个真如。你修如实观的时候,就叫实相观。咱们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依着二种观道、一实境界;一实境界是没境界的,就是实相。所以说自性具足。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可说可念的都不叫真如。真如的体,真如的相,真如的用,解释清楚了。真如的相,不是言说,不是语言,不是形相,不是造作,所以十法界的一切法,它给十法界的一切法作为依止的体。如果没有真如,一切法则不成。因此知道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解释真如的。什么叫真如?不可说不可念,就叫真如。所以你在一切法上不能起执着,一执着就是妄了。所以执凡执圣、执色执心都不对,要会归真如。说空说有,全不是中道。会归中道了,非说非有。那可以说到了这种境界了,亦说亦有,那是随缘义。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

问曰:若如是义者,若像你所解释造论所说的义理,那一切众生他怎么能得入呢?怎么能达到真如,怎么能证得真如,云何随顺而能得入?因为真如如果有说、有念、有修、有证,那才随顺得入。如果无说无念,那么想证真如,又怎么证呢?随顺叫方便观。方便观,入正观。没有方便,正观你怎么能入得到呢?就是你的下手处,你怎么样修行,怎么样从修而证,从证而契入真如。这是假设问答。也没有问他,他自己在屋里造论,谁问他?他自己做如是解释,他好发起下一段文,好做下段启示。就解释了,若你要想修行入真如观的时候、入实相观的时候,要想证得一真法界的时候,应当如是修。以下就解释了。



【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没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这叫随顺真如。若离开于念,名为得入。这就是方便了,随顺真如而起方便的观。观就是思惟,你要这样的去思惟修。

若知,这个知字含着有智慧的意思。这个知字,你要信,信真如;完了由信了而一步一步的明了,明了就靠解释;明了了,尔后你就知道怎么样去做,怎么样才能知道一切法,怎么样才能了解一切法,什么是真,什么是俗,什么是不二,什么是中道法。虽然说,虽然念,这是俗谛法。如果没有能说所说、没有能念所念,这是真谛法。谛者是理。这是随顺世间,世是俗,真是理。你功夫到深入了,离开能念所念,能念的心是妄,所念的境是虚,没有真实的。离开能念所念,真谛现前了。俗谛,俗的谛理能启发你真谛的意义。真谛能摄受俗谛,随顺俗谛而建立,这叫真俗不二。这叫什么呢?随顺方便观。这在华严经里头开十度,在智慧度里开就是善巧方便,愿、慧、智。慧方愿力智、施戒忍进禅,这是华严的十度。因为这样子你明了了,真谛要依着俗谛而显现,俗谛要依真谛而成就,就叫真俗不二。这就是正观。从方便观而进入正观,就是修行的次第,先假方便。

我们说到无说无念,无说无念你就不能得入。那有说有念呢?也不能得入。必须从无说无念而能够默契真如。但是这个无说无念,必须得有说有念,你才能达到无说无念。咱们现在是在说,这说的目的,说的都是假的;但是说这个假的让你可能进入真的了,你照这个方法去做,你渐渐的就能进入真的了。要知一切法虽然没有能说的所说,没有能念所念。那我来个念即无念,我念的就是无念,有能所即是无能所。这意义就深一点,下文还要讲的,慢慢说。那随顺的方便观达到了实相观,达到正观;达到正观了,正观而达到无说无念。

永嘉大师说:说时默,默时说,大施门中无壅塞。在你了生脱死、脱凡证圣的时候,说的时候就是默的时候,默的时候就是说的时候,在佛法的门中没有壅塞不通的。有时候有争执,不是没争执。有说空说有,就在这上有争执。像咱们现在讲的这一段,争执就很大的。先说离言真如,后说随顺方便善巧,这两个就是矛盾的。念,没有能念可念的。说,没有能说和所说的。你自性的正念,就是你的自心回光返照。返照什么呢?返照你的理体,返照你的自性。咱们说的摩诃衍。没有能念所念,并非是绝对不念。你要无念了,那不是跟呆子无念,呆子什么念都没有。还有那个癫狂的,他就没念了。这个就要你参了。念,没有能念者,你不要去执着。所念者,也没有所念的相,不要执着。但这有争议的,也是永嘉大师说的,他告诉我们,你在修行当中,千万不要落于断见,也不要落于常见,断常两见都不行。咱们这讲到中道了,就是必须合乎中。

说修行,现在我们很多,最近我们不是道友人家有居士供养,到我们五台山住山洞里那个。我感觉这些个如果真是教义通了的,像我们这种道理他都懂,他住到那去修行,真正的能入无相观,来这样的修行观察,正确的。我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知道,一出家了就要住洞去、住山去。古来人说,不破参,不住山。必悟得这种道理了,就像我们起信论刚才讲的离念真如,悟得这种道理,到山里观去吧!修去吧!断绝一切诸缘。有这种本事吗?没有这种本事。好了,今天我们就解释到这里吧!大家想想,这种本事咱们有没有?观一观,观离言真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这个是解释,解释什么?简单说就是心法,这是解释心法的,把这个心法分成两种,一种是心如真,一种是心生灭。现在解释这个心性的心真如门,完了再解释心生灭。心生灭就是一切诸法的妄念而有差别,要把这一切妄念的境界相离开了之后,就是心真如。我们众生心一天不晓得起了好多念头,所有这个念头都是虚妄的境界相,因着这个生灭的妄境而产生了你许多的妄念。我们所有烦恼、心里头不如意,无缘无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了,这是因为你那个心执着得太厉害了。执着什么呢?执着境界,或者听到一句话,或者看到别的道友一个脸色,特别是僧职师,或者咱们当家师,对你提点意见,你心里就不安了。这是因为当前的境界,对境生心!或是你今天身体不大好,再来到斋堂去那个饭也不合你的口味,你一看着烦恼来了。这些个境界相很多,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会遇着很多的问题。你要知道这些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心念,对境生心。所以你要相信,相信什么呢?一切诸法一切境界相都是你的妄念,因为你的妄念思想执着;若是离开这些心念,离开这些妄的境界相,那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了嘛!不能离开,是后来的熏染。这谈到说我们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本具佛性是无染的,那就是心真如了。但是无始劫来从本觉而产生的不觉,因为不觉才有这些妄想杂念。因此说假使一切法离开了言语、离开了形相,那就没事了。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如果不离妄,真显不出来。这是对凡夫来说的。所以这个九法界的次第,就是看你能不能离开言说相、能不能离开名字相、能不能离开心缘相。言说就是语言。名字就是好坏,好与坏的名字相。说好的,赞叹你,表扬你,你心里高兴了;批评你、责怪你,你心里烦恼了。这是看着言说是假的,是假的要权着有义理。有了名字你就计度了,好的、坏的,或是对的、不对的。这是外头的。在你内心呢?缘法尘的时候,内心;内心里攀缘。不论你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都是你的思想的执着,所以不能平等。如果离了,离开言说相、离开名字相、离开心缘相,总的说就是离开你的妄念;离开妄念就没事了,没有变化的差异。不可破坏的呢?你本来具有的本有的真心,它只是一心,不可破坏,所以叫做真如。本来是你那个心无妄,没有言说、名字、心缘,没有!没有能缘所缘。毕竟平等,就说你那个不变的真如。我们具足有佛性,那佛性是什么样子?平等的,不变异的,什么法也破坏不了它,这就叫真如。但是真如,你这个心它能平等的给一切诸法作依,给一切平等作依。咱们归依佛,就是依靠佛,那就是依。佛是平等的,不论恶众生好众生、男相女相,它是平等给你作依的。人人都具足佛性,它给诸法作依止的。说这个真如,就是没有变异,没有心缘相,没有名字相,没有言说相,这才叫真如。以下又加以解释了。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

为什么言说、名字、心缘,它本来是虚幻,就是一个不实的东西。因为一切言说假名无实,它是随着你的妄念而起的,不可得。那么真如是个什么样子呢?无有相。一切贤圣他的等级地位是无相来判定的,看你离的如何。这上头都是总标题,后头才详细解释。这是给你解释一个什么叫心真如、什么叫心生灭,后头开阔的解释就多了。后头会详细讲的,前头只是标明而已。



【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

为什么要离言说呢?为什么要离名字呢?为什么要离心缘呢?因为这些法跟真如是不相应的,都是你起的妄念。因为言说是虚妄的。咱们说说假话,你说的真话也不真;不但假话是假,真话也不真,都是假名无实的。一切言说都是假的,没有真实的。它是随着你的妄念,你得不到。真如有可得吗?真如也无可得。因为它无有相的,本来本具的。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妄念,执着言说,执著名字,执着心缘,所以用真如来对治它、来销灭它。就是用你的心念,你观照你的心念,来销灭这些妄想的杂念。

佛所说的十法界一切诸法都是从执着而说的。因为众生有种种执着,佛才说一切法。如果一切众生没有执着了,佛的一切法也不成立了。金刚经上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说法是因为众生有种种执着,等你执着没有了,法也不存在了。

佛的教义里头讲着真俗二谛,空假中三观。现在所说这个,所有的言说,所有的名字,所有的心缘,这属于俗谛法,就是众生的妄念。又叫着随他意,随他意就是随着众生。一个约佛说,一个约众生。佛是随着众生的,他有种种的执着,佛说的种种法。

执着那就太多了。如果咱们自己你静下来,或者习定的时候,你观照你的执着有好多。同是一个人,执着的不同,爱好的不同。山西人爱吃醋,他就执着醋是好的,这个味道很好。东北人爱吃盐巴,他认为盐巴很好。你到浙江、江苏南方,他要吃糖,什么菜都加糖。咱们北方人没办法吃。这都叫执着,这生活上的执着。语言上的执着,现在幸亏还好,有个普通话;要没普通话,咱们没法沟通。像我们交往十几年了,我后头一个老居士,到现在我都听不懂他话。他来,我就好好好好。他说什么,我就好好好好。其实我没知道他说什么,大概意识到他说的什么意思。语言、爱好、生活习惯,众生有种种的执着。改改习惯行不行呢?很难。改变一个众生的执着,让他不执着,很难很难。一生不行,两生。所以为什么修行要经过那么多劫?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咱们每个人想想吧!为什么我放不下。这个各人执着的不同。

因为众生的妄念太多了,他生在什么环境里头,他认识的只是这个环境。我到西藏去,走它那六千多米高空的地方。最近,前年。那个时候六千多米。跟那些个,他们叫农场,跟他说。他都不知道,说:你打哪儿来的?说美国来。因为我们那代表团是美国的。哪有个美国呀?跟他说美国什么样子,他不相信。以前四0年,我到拉萨去,他有些说北京究竟有好大,有我们拉萨大没有?我说你拉萨在北京只是个胡同而已了。这个所以他这个执着,得看他所处的环境。他在什么环境,他只是在他那个小圈子,他就执着起来了,所以不能沟通。

我们这普寿寺,我们这清净道场,执着不执着啊?你说你们执着不执着啊?这个执着要不要啊?这个执着还是要的。你们到太原去。不用到太原,到荆洲去,乃至到沙河,最近了沙河番子(?),你去看看,他们的活方式,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语言,他们心里想什么,跟咱们一样吗?太不一样了。

所以一切的言说、一切的形相、一切的心所缘想的,没有一件是真实的。咱们不说我们这个落后的,说边僻地方。我在美国走了他们的二十多个州,有好多人还不知道中国人呢!问:哪来的?说:中国来的。他说:什么叫中国?哪地方是中国?中国在什么地方?根本有一半的美国人他不了解。就像我们中国人,大概也有差不多多一半不了解美国一样的。他的生活习惯起居动作,一切都不一样。这才是一个仅仅的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南赡部洲的一个小洲,南赡部洲。南赡部洲有二百多个国家,一个国家跟一个国家不同。你到非洲去,分五大洲,你看这五大洲的情况都不同。随它外边什么境界相,他就起什么执着。同是山西省一省,各各县、各个地区不一样。

为什么说一切言说呢?就包括了一切众生类的人类说,还没说到畜生,还没说到牛马,还没说到猪。咱们别把畜生看成了好像它没有人性,它不懂事。今天我听到隆般跟我讲,他们就在圣宝山,那个老牛它会跑到他那个房子里去,那鸡就把它门撞开,去吃它的饮食。但是它来的时候,那脚悄悄悄悄的走。你是一条老牛,但你里头一有动作,一下它就跑了。我听到我就这么想,他们说是讲的故事,我说一切的众生,这个咱们想不到的,有好多的境界相,心缘相,名字相,言说相,这是人类的这几种。畜生类呢?一切众生嘛!这一切法,一切真如相,像老牛,那个猪,它的本性还在的,那跟佛还是无二无别的。咱们现相上看,它跟人就差别太大了,堕到畜生类去了。

你度众生很难,不是一句话,我发愿度众生,你连人,连你自己都度不了,这不是说大话的。如果你有耐心有细心,你看看那蚂蚁打仗,你蹲在地下看看那蚂蚁,蚂蚁一切动作非常的规律,作战非常勇敢。那个死蚂蚁,它绝不留在战场上,战完了,它马上就把它的死尸都搬走。我是详细观察过蚂蚁,可以蹲那半天看蚂蚁打仗。为什么?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情、种种欲、种种言说、种种的心缘,不一样的。咱们这几句话,文字上把它一带就带过去了。等真的遇到事实;我们经常说度众生,现在我们大家都在这度众生,你度我,我度你,互相度吧!但是这不是话,这是要事实。你如果不观察、不思惟,你不会理解的。这叫思惟修。如果你修观的话,你顶好在你妄念所缘的境上头,你去观吧!不一定在那打坐,闭上眼睛。那你什么也观不到。那就观真如吧!观你真心吧!

这里头说,佛说的离开言说相,离开名字相,离开心缘相。为什么佛说法是说十法界的依正二报?这是依报,从正报而产生的依报。那是因为十法界除了佛法界没有执着,其余九法界都有,严重、不严重的区别,来论他法界的地位。这就一个字,执着的执,就是执着。如果你什么执着都没有了,那你真正得解脱了,那成佛了。知道如来所说的法,他是对俗谛说的,真谛没有言说的。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个都要离的。因为众生有好多妄念,众生有好多执着,佛才说种种法。佛说这个法,如果众生没了执着了,法也不是真实的了,也是假名的了。

因为我们不知道、不明白,糊里糊涂,就是没悟。不知道就是没开悟,不懂得这种道理。因你自己不能自己知道,不能自知就随着妄念转了,随着言说转了。但是这个说的都不是真如,都不是真实的道理。但是他这个所能达到真实的道理。就像我们大家来说起信论,这样学。说这么多,才让你生起信心。不是很深入的,讲的听的很深。深是语言,咱们是言说的。说这个法你信不信?这是大乘起信论,信不信你的心,信不信大乘。这是圆义。把一切言语都遣断了,言说到了极点,言说说到最高深处是什么呢?无说了。禅宗叫参话头,没说话前头是什么?参话头,不是让你说。说参话头已经是第二性了,不是第一性。这叫因言遣言。佛所说的法告诉我们,依着佛所说的法我们明白了。明白了,你就别说了,少说为佳。懂得了吗?就这个意思。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但是真如的体,就是真如所现的随缘的妄相。真如的体有可遣的吗?此真如体无有可遣,遣的是它的虚妄。真如随缘一切法,一切法都变成真如了。这个含义只在华严经上说,于一微尘转大fa 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为什么一个汗毛尖上就能现一个佛国土?那就是立,立真如随一切法的缘,一切法都是成真如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约相来解释,既无可遣,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此真如体,这是体,不是随缘的相,真如的体是个什么样子?真如的体,一切法都是真如,随拈一法,无非法界。既无可遣,亦无可立。无立,无遣。为什么?一切法随拈一法无非法界,一切法都是真如。华严经有这么两句义,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这就是一真法界。一切法都是真如而流出的,一切法又还归于真如;真如随缘,随缘而不变,还归真如。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因此当知,学者你应当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真如的法就是一切法,真如随缘了即成一切法,一切法即是真如。因此说一切法不可说也不可念,法法皆是真如。在一切法上把遍计执取消了,把执凡执圣、执色执心等等的,把它会归空也可以、有也可以,空有不二。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这是解释真如的,这就是真如。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

假设问答的,问说: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若像这样说来,你做这个论,那众生怎么能入到佛的知见?怎么能入到真如?一切众生云何得入?这是怀疑了。因为必须得有说有念,才可以随顺得入。若无说无念,这样怎么能证得真如?

我们在观的时候,有随顺的方便的善巧观,由善巧方便才能够得入正观。若没有方便,正观他就没有地方下手处了。大家都会背心经,心经第一个字就是观。这是佛教的术语,观是什么?说三昧、三昧耶。但是这个观,我们简单说,不要说佛教的术语了,就是你在想什么。观就是思惟修。思惟修,就是你想,你在想什么。你要怎么样想,你才能得自在。你胡思乱想,像上头所说的那些妄想妄念,你自在不了。这也让你放下、看破,从方便观,再进入真实观。从真实观是如理的思惟,明白真如的含义了,真如随缘了,建立一切法。约真如自体说,一法不立,那是遣除的意思。随缘的意思,就是立的意思。随缘,真如的性体不变。因为不变故,才能随缘。若是一变了,随这个缘,就不能随那个缘了。他怀疑了,要说无说无念,怎么能进入真如?怎么能得入?以下就解答了,答覆这个问题。



【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你要知道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然是告诉你说没有能说者,也没有可说的法;虽念,亦无能念亦无可念。这叫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离开念了才能得入,入什么?入真如。我们天天念佛,叫你念,念地藏菩萨圣号,念观音菩萨圣号。离开念了,观音菩萨也不要念了,地藏菩萨也不要念了,阿弥陀佛也不要念了。阿弥陀佛即是你自心的真如,也是一切诸法的真如。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弥勒,十方诸佛,这些个应该念、不该念?当你没证得真如之前,你必须得念,念完了才能契入真如。这叫有念。有念者,念即无念。能念的空寂的,所念的也是空寂的,没有离开能念所念,那你自己就是阿弥陀佛了,那你自己就是观音菩萨了。但是你最初你必须得念,从有念达到无念,从无念而契入真如。

所以答说一切法是这样子的,没有能说者,说法的人;也没有可说的法。念阿弥陀佛就是无念,没有能念、所念和可念的阿弥陀佛。念到无念处,才能契入。但是你最初必须还得有念,念即无念,能念的人,所念的佛,是空寂的。这就叫随顺。因为佛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业缘,随顺他说的爱好,而也给他说的法让他高兴了。就像我们刚才举例说,山西的醋,江南的糖,北方的盐巴,它们都是没自性的,随你的爱好。到最后,一切皆空,空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因此说一切诸法虽然没有能说可说,随念也没有能念可念,这叫随顺。离开念,离开说,名为得入。这就是随顺的方便入的方便观。你必须先得信,信完了你才肯学,学完了你才能够了解,了解它什么意思。了意思了,尔后去做;做尔后,去证得。到证得的时候,离一切诸法,离能离所,这叫中道。这时候虽然有说有念,有说有念的都是俗谛。没有能说所说的,没有能念所念的,这就是真谛。谛是理。俗是世间法。理是出世间法。你知道出世间法随顺世间法,在世间法建立出世间法。因为有出世间法,才能成立到世间法。随缘嘛!这样来反覆的观察,叫什么呢?叫随顺的方便观。例如咱们念佛,这也是随顺方便,念佛法门,有能念,有所念。等你念到究竟处了,离能所,离二边,那才显中道。离言说的,那入之正观了。这个知,知道,是证得的知道。证得的知道了,就离于说,离于念。这样子从正观才能得入真俗不二的境界。

怎么样叫无说无念?怎么样叫执着无说无念?要能知道这个,永嘉大师在他语录上这样说,说时默,说时候就是没说。默就是默然,没说。默时说,默的时候就是在说。大施门中无壅塞。壅是通的意思。塞是不通的意思。没有通,没有不通。说时默,默时说,大施门中无壅塞。那个大施是布施的施。但是这个要从辩论上得到。永嘉大师另有个偈子说,佛法是不是要诤论呢?圆顿教,无人情。圆顿教,讲佛法的时候不讲人情的。何况是圆顿的大教,没有人情的。那有争执吗?有疑不决,有怀疑必须诤论,有疑不决直须争。非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我们修行的人,不是落了断见,就是落了常见。那必须经过辩论,必须诤论,完了之后你才能够得到解脱。

念没有能念所念,念佛、参禅、修观,用你的念来摄。一切修行人,一切修行者,他要产生正念,用正念治一切幻化的妄念,治一切妄念。妄念的时候就堕于外道,常见的外道。无念的时候堕于断见,那又变成了断见的外道。用这个幻化的观行,把这个幻化的观,这就是修的法门,用幻化的观当为药,幻化观的药能治你虚幻的病。

我们不修观的时候,那就是无明障碍。或是念佛,你自己一边念的时候,一边没有能念所念。这个无有能念所念的,不是你现在念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有念,有能念,有所念。他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执着,不要执着能念的人,也不要执着所念的佛。就是幻化的念,这来治你那一切妄念。用念佛来治你那妄想杂念。用这一念,以念止念。完了时候念即无念。用念,用一念止那些妄想的念,而达到无念的境界,没有能念所念。能念的是心,所念的佛也是心,同是一真法界,一个真如。

这就叫什么呢?心跟佛不二。能念的心带妄,所念的佛是纯真的,没有妄。我心与佛心它的本体真体不二,因为这样子就没有能念所念了。所念的佛也是我的心,能念佛的也是我的心,心不二故。所念的佛是纯真的,我的心与佛心合为一体了,没有能念所念的。但是念是随便的方便观,念到无明尽处,那才是真如观。这个你也到了无生法忍了,生到极乐世界上品上生,华开见佛,你证得了,行。这样能达到无差别了,这叫入。既不落断障,也不落常。不落断见,不落常见,归于中道。

我们经常坐着参,参的时候就断疑惑。参的时候,必须参到那个无功用道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打坐,禅宗开了悟了;开悟了,在禅宗那境界相只是破参而已。把你参的参明白了,这叫破参。破了参了,你并没得到什么,只是破参了,这才开始修行。就像我们信了,解悟了。解,悟了,明白了。不是证得,中间还打功力呢!还要去行去呢!开悟仅是初步。还要长养圣胎,或者自己到山里去,一个人闭关修行,这才真正的修行。从悟起修,那才真正修行。现在我们这修是摸索的,我们现在是培植智慧、培植福田。行的时候,培植你的智慧。在你修得起功行的时候,行布施,到哪行菩萨道,这时福慧才能具足,修福修慧才能成两足尊。



【复次此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复次此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这二种义是指着真如说的,前头也讲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这是如来藏性。什么叫如实空?达到离妄究竟了,再没有妄念了,离念究竟。真正的认识了证得了真空的实相理体,所以才叫如实空。不是光讲空,空加个实字,叫如实空。如实空,空什么呢?空妄。还有一个如实不空,真如的体,还有它的妙有,还有它的功德相。那个有叫妙有,真实空不空。不空故,而有妙有。妙有非有。这达到真空,就是自体的无漏性的功德不空的。这就如实不空。但是这是如实。真空的体,它具足妙有功德相,所以它如实不空。这个妙有真如相,不是真相,是妙有。妙有是非有,非有才如实空。

什么叫空?跟一切染法不相应。空的一切染法,一切染法不相应。没有一切诸法的差别的相,没有虚妄的心念,一切虚妄的心念全销灭了,没有了。但是空有两种,一种本来具有的空,本来就是空的,本来具有的空;另一种,对治空。因为你修法修观对治它,对治这些妄念妄想。本来的空,我们本来都具足的。众生从无始以来,他就具足真空理,这是理法界。理法界是说一切众生跟一切诸佛平等平等,这是约理上说的。本来从理上、从根本上说,没有妄心,也没有染的境界,从本以来就离开。那无明又从什么时候有的呢?无明也是从无始来有的。无明,找个无明什么时候起的?在什么时候起的?什么地方起的?没有,找不到。但是诸佛成佛了,把无明断了,它无始,可有终。真如呢?无始无终。无明是依真如起的,下文就解释到一念不觉生三细,业、转、现三相。这个要请问佛,佛不答的。什么时候起的,佛不答的。必须你证得了,究竟圆满成到佛果了,你自己就知道了。这不是言语所能表达出来的。

但是无明染法,能染不染到真如呢?真如是不被它所染的。如果真如被所染了,那就成了一个真如跟无明和合了。这个是不对的,无明跟真如是从来不和合的。那不和合,就非和合了?非和合也不对。这就是不可言说不可言说。染法跟净法它们是相违的,我们众生是分不开的,那就和合。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染净和合,现在我们所做所行一切境界相是染的,我们本具的清净真如心是净的。真如的本体不跟染法合,所以叫空,所以叫不相应。



【所言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

什么叫空?什么叫不相应?一切法的差别的各个不同的样子是虚妄的,是虚妄念而产生虚妄的染境。如果没有虚妄的心,离开一切染的境,心和境都离开了,这叫与一切染法不相应。怎么离的呢?修道人是对治它,对治它离的,修对治法离开它。但是根本上,从本以来,我们本具足的真如跟那诸染是不相应的。那染了时候不相应,又对治它。对治它,还是不空的。为什么?本来是空的,没有妄有,也没有什么修道对治才离的,也没有什么因为修道对治离了,又忽还本空了。忽还本空了,得无所得。在金刚经上说,佛跟须菩提说,如来本来没有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也没有一个烦恼可离,只是不离不得,从本以来就跟染法不相应。本空,而有的是妄有。修道对治的是对治妄有,忽还你本空。这个不是语言所能把它表达出来的。

所以一到十地菩萨以上的,八地菩萨吧!八地菩萨是不动地,这个时候他对最后这个,转相、业相他都不能理解了,八地菩萨不能理解转相、业相。八地菩萨成不动地菩萨,他认为他跟佛无二无别了,已经都断尽了。但是他已经断尽现相。这三个很微细的,业、转、现,还都是一心。他从来认得了,跟一切染法不相应的。但是这个是你修法对治离掉的,本来就没有。因此下头说两个四句,离四句,绝百非。



【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

当知真如自性,不是有相的,非有相。不是有相,就是无相了?非无相。又加一个,非有相就是对的了,非有相就是没有相了,非非有相。非非有相,还是有吧?他不说还是有,非非有相,不是非有相。那也不是非无相了?非有相,非无相,是两句。四句话的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不能执着非有相,不能执着非无相,连这个非有相也是非的,非无相也是非的,这叫四句。那就是两个合起来呢?有无俱相,两个合起来。有无俱相该对吧?非有无俱相。就是把这四句都遣了。最后这句话是遣的。非有相,有相不可以,说非有相。无相不可以,非无相。那这非有相该对吧?不对,非非有相。那非无相该对吧?也不对,非非无相。两个合起来该对吧?非有无具相,合起来也不可以。下头说一相异相。一相不可以,异相也不可以。那非一相就对了吧?非非一相。非异相该对了吧?非非异相。那一异合起来该对了吧?非一异俱相。从这四句,你要费费脑筋,好好观察一下子。咱们就想有,有是幻有。咱们是幻有,诸佛菩萨是妙有。就是个有。无呢?咱们是断灭。佛不是断灭,是真如不随缘,不是断灭空。

但是这个义理是讲真如实相,真如自性的实相。佛所说的十法界都具足的。但是在遍计执的众生,在众生的分中,他听到有,他不解有的含义,有是什么意思?他就把这有就执着成了有相。菩萨他遣这个执着,他说应当知道真如的自相,不是遍计执那个有相,非遍计执着那个有相,那是非有了。佛说有的时候,众生就执着有。佛说无的时候,众生又执着无。佛说非有,那又执着非有。佛说非无,又执着非无。凡是佛所说的话,他随佛所说的执着。那佛就说完了又遣,遣完了又说;说完了又遣,遣完了又说。就是说了之后把它排除。咱们看金刚经就是这个含义,心经也是这个含义。

但是这个你要悟。众生随佛所说法,说一执着一,说二执着二,说哪执着哪。众生叫遍计执。如来有种种说,众生他有处处着。本来如来说法的时候,是让你义解,去你的执着。他把你这个执着去了,佛所说的这个又执着起来。所以如来种种说,众生就种种执着。所以佛说你当知真如的自性。当知真如自性,这个要修观,一个方便观,一个如实观。你应当知道真如的自性,凡是所有的言说,一切的种种相,都不可以执着。亦有亦无也不可执着,有无不可执着,亦有亦无也不可执着,有无俱相也不可执着,非无有无俱相,所有执着的一切都不可以。这叫离四句,绝百非。离四句、绝百非的意思,从语言文字上咱们这么解释,你必须得有事实,用事实来解释,随便拈哪一法都如是。你可以把它用你自己心里想,你不要想外境,想你的内心,就从你的内心的妄心去想,你念念分别,分别了跟那事实不相合了,错误了。有些个众生错了,他还不认错,他还一直执着下去。甚至于到死,到死他还执着下去。

我听见过去的一个刽子手,满清末年的时候刽子手,就是杀人的那个刽子手。后来满清灭了之后,他没有职业了。现在不杀人,人枪毙了,他就失业了。失业了,他没办法了,他就出家当和尚去了。我认识他,跟他说话的时候,他都八十多了,我是十几岁。我就问他了,问他:杀人的过程,你怎么想的?在我们说杀人,我们看见电影干啥都是大刀砍。他说:那不是的。我说:那怎么样才对?你怎么做的?他说:这么很窄的小条,非常的快,不是拿手去砍,拿这个地方,这个手肘,绑到这,黏上,他跟你聊天一样的,往脖子这么一过,你脑壳就掉下来了。他跟我讲故事,他说有一次杀人把他吓坏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把他脑壳已经砍下来,他还喊好快的刀。我心里就想,那时候我当小和尚时候,想他这句话什么含义?他脑掉了,他怎么还能听到他嘴巴还说好快的刀。在同一时间,他在那喊好快的刀。我从那个想到这个执着,是众生执着,他到死都不认错的。不论当匪抢人的,他干什么错事,他不会认错的,他不认为我这个错了;良心上或者认为错了,从道义上意识错了。

众生这个妄心,我们这讲的妄心,妄心是不认得是妄。咱们每位道友,你这心里动念起,你认为是妄吗?是假的吗?是虚幻的吗?假使你认为是虚幻的了、认为是假的了,你有几分道力了,就是有几分功力了,一切都是虚妄的。如果你上殿,下来殿,你很疲劳,你在那静坐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这是真的、是妄的?真的、假的?我们求的可是真的,求解脱嘛!上殿念的不论楞严咒或大悲咒,真的、假的?好好想想。现在我们学大乘起信论让你信,信什么?好好想想。信真的、信假的?我让你们说,咱们大家说:你要我说呀?我说:是真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说假的。假使我们真正能心里头跟这个相合了,认得这都是假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凡是你所说的、所做的、所有的心念、所有的妄念,全是假的。那我们还出家当和尚干什么?那还听经干什么?那还拜忏做什么?参一参!下回再说。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有个道友问我行般舟三昧的问题,单有一部经叫般舟三昧经,尼众能不能行这般舟三昧?不论是谁都可以,修行不分尼众跟大众,僧众跟尼众一样的。若总说僧宝的时候,包括尼众。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个僧宝不是专指男众说的,女众也叫僧宝,这是不分的。

你行般舟三昧怎么样设置?什么设置都没有,就是一间空房子,什么都没有。按你这个体型的高低,跟你手能扶得到的要钉上绳子,围这屋子墙上钉上绳子。绳子得粗一点。一般你行般舟三昧的时候,你立不住的时候要手扶着绳子。当你一个七,可能有你的愿力或者信心,还能支持得了。要三个七之后了,你支持不了了,那就得靠着扶着绳子。那裤子得肥一点,腿下身肿的把裤子箍上了,你非得把它绞开。

闭关的情况不同。第三个问题就是一个设置,一个闭关。般舟三昧跟闭关,闭关你坐着。这个关有方便关,我不接见人,不做任何事物,就住在关房里头。一般的关房是砌死的,门是没有的。那送饭在门...,你没住过监狱,跟那监狱差不多,监狱只有这么一个小洞给你送饮食和递东西。闭关,就是把门都砌死。般舟三昧不要这样子,当然谢绝一切事物了,但是不要封得这么严。你闭关可以睡觉,晚上你可以睡觉,你或者念经,只是不接见人,不接见一切事物。般舟三昧不同,那得有个护关的老师,如果出来什么问题了,他会给你解答。

问这个意思什么意思,你要想般舟三昧吗?我跟你说你的身体不适应,现在你这个体力不可能。至于现在有些老和尚说行十个般舟三昧了,多少个般舟三昧了,有些不是真实的。我可以告诉你们,不是真实的。行了,这我简单给你答。如果你要想真修行,那我们再研究了,还有很多问题呢!不是你所问这个。

般舟关又叫一行三昧,你修哪一个法门,或是就念阿弥陀佛,克期取证,到时候就走了;或者感阿弥陀佛来接你,加持你;当你立不起来的时候,现在咱们人的体力恐怕不行,你心是不错,愿心!但是你形体不能支持你,这是做所做不到的事情。做所做不到的事情,就叫妄想。谁护持你?谁给你修个般舟关房?现在没有这么个住持,也没这么个当家师,他发这个大心的。除非你自己给自己修,修完了你自己在里过。或在精舍里头,或者干什么,你死了也没人知道,凡正你在里头修吧!那还差不多。现在有行般舟三昧的,就跟咱们念佛、跟咱们坐这听经差不多。什么差不多呢?假的占了一半。你说:我们在这听课,还说假的?你听课,你没有听课,你思想打妄想。我不敢说你全部打妄想,多数的打妄想。你们如果不信,咱们哪天试验一下,抽调一位法师,说我讲的什么意思,让他覆诵一遍,他会立竿见影的。你能老实念佛就好了。

我们过去的大德印光法师,谁问他,他说老实念佛;想精想怪的,不是老实。你能够一天二十四小时,从你睡眠之后,你如果一句佛号不离心,念念的不断,是心念。这时候你心还有别的妄想吗?这就叫一行三昧。不要做形式,修行千万莫要做形式,形式给人家看的,没用处!说我打般舟三昧了,我打了好多七,这叫感缘法,知道吧!你也不修大庙,也不需要多钱,感什么缘法。有缘的他会送来,没缘的求也没有。你们普寿寺向谁求?就说你要化缘修一个庙、修佛学院那个地点,你都办不到。你要求自己,老老实实的修行用功就好了。能够一心的念佛,就是般舟三昧。一心,不要去行非修个关房,我一天看住我这个心念不要它动。这个可是妄心,但这个妄能趣向于真如,狂心顿歇,把那妄心歇下来就是菩提了。菩提是觉义,那明白了什么都没有。所以看起信论吧!



【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前头说四句百非都不对,那些遣的时候,因为我们众生说什么执着什么、说什么执着什么。般舟三昧就是一心念佛,最高超的境界,得下定决心,以必死之心求生极乐世界。众生的妄想心,岂止起信论说的,离四句,绝百非,有、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岂止这个,多得很!众生的遍计,遍是普遍的意思,遇到什么执着什么、遇到什么执着什么。放下执着就对了,把妄想心放下了,一切都清净了。若没有妄想心,没有妄了;没有妄了,就是真,那就跟你的真如你的本体相应了。就是咱们最初讲的一心,讲那个大,本体,跟它相应了。等相应之后了,你再来观一切法,法法皆真,一切妄都变成真实了。现在你没有得到这个真,所有一切妄,产生一切妄。若离开了一切妄心,还说什么空、不空、有、无,这些都是废话了。这是相对着而说的。离开对待了,什么都没有了。人说辩论或是争执,他这个都是两边的。如果有一边的放下了,什么都没有了。譬如两人抬杠,他们经常说抬杠就像两人抬个杠子似的,有一边我不抬了,撂下了,你自己抬吧!那不就没有了,抬不起来了。含义就是这样。

所以解释空、不空。空呢?空的一切执着。不空呢?不空是依无漏性功德。显你体性的本体本来就没有妄,还离什么妄呢!本来就没有,你还离什么!那就是真的了?凡是有形、有相、有言说,这都是虚妄的。离开这些了,都是清净了。清净了,就不变异。达到这种境界了,叫离四句,绝百非。达到这种境界了,就是明白自己所具足的本有的真如心,叫真心。因为无妄故,就是真心。我们经常说真空,为什么说真空,加个真字?这个空不是外边虚空这个空,也不是假空。真对假说的,真空不是我们所认为那个假空,这叫真空。翻过来说,真空不空,空的是那个假。不空是什么?不空是诸佛都具足无漏性功德。那就是相,大智之相。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个方,方就是相。这个时候显诸佛的一切性的功德,性的不空的相就是无漏性功德。



【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

所以说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从来就没有妄。没有妄故,说是真心。真心,不是妄心。妄心歇了,真心就显现了,那就没有对待法了,全都是真的了。这个真是什么样子?常恒不变的,一切净法满足。佛所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是化身。千百万亿相、千百万亿好是报身。若说到法身,没有一法不是佛的功德,没有染了,全是净了,转染成净,这是佛的法身。

若说到佛的法身,咱们都具足,跟佛无二无别。现在咱们有一些个妄,咱们的真不显了,诸佛的无漏性功德变成咱们无尽的烦恼,见什么执着什么、见什么执着什么;若把这一切执着不执着了,都放下了,自在了。这个时候体和相,体是本体,相从本体所产生之相,功德相,所以叫不空。懂得这个含义了,所以一切众生因为有妄心念念分别的,这个分别的妄心跟他的真心本体不相应,所以要把它空掉。如果把妄心离掉了,自然就空了。这个空可是不空。若离开妄心,没有什么空、不空。

现在我们的修行,为什么要修行呢?我们有烦恼。烦恼没有了,还有什么叫修行,什么叫不修行;什么叫信,什么叫解,什么叫行,什么叫证;没有信解行证这一说,就是这个含义。这个无漏性功德是不是有个相真可取?它有相可取,又落了妄,无相可取。没有言说,没有一切念,没有前的境界相。必须证得了一念顿断,无始劫来的习气,无明过后还有习气,不但无明灭了,连习气也都灭了,这样才能跟不空相应。跟真心相应了,就跟不空相应了。这就是真空不空。不空故,才是真空。咱们经常说真空不空是妙有,妙有不是真有,不是执着的有,所以说名真空。真空不空,所以它无漏性功德利益众生的一切事业是不空,别把它执着实有。我们众生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随说随着,着是执着。佛说有,执着有;佛说空,又执着空;佛说非有非空,又执着非有非空。懂得这种含义了,就知道了。

前头说的都是空,空是遣执的,遣众生的遍计执着。现在说不空,那不是相违背了吗?不相违背,因为把那个执着去掉了,利益众生,他性本具的诸功德还是有的。所以诸佛菩萨说空的时候是不离开有说的,就有的本体来说,说空;说这个空是不空的,解释不空的含义。说这个相不是遍计执的相,是诸佛菩萨无漏性功德的相,千万莫把它执着实有,称性的相,称性而说的相。相即是性,在有的时候就认得空理了,在空的当中就识得不空了。这不是起着的,这是让我们离开妄念的。一有了妄念了什么都变了,无漏性功德变成障碍了,再往前进的障碍了。你学到次第时候就知道,当他入到这个位子,入到初信,他就不能入二信了,他产生了障碍。入到初地,我们经常说初地不知二地事,他离一分无明,第二分无明的形相他不知道,必须假修证,得学习再学习。为什么成佛要经过无量劫?是三阿僧祇劫成佛的,是对偏小计度说的,没一个三大阿僧祇劫。佛成佛的时候,必须经无量亿劫。等无量亿劫成的那一天,一切时无定体,就是现前一念,一念延伸无量劫,无量劫就是你现前一念心。这个意思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着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一个佛土是好多?三千大千世界。咱们这个小地球,三千大千世界里头一个微尘而已。这种境界你凡小的心量没办法理解的,你必须把你这个心,信!我们产生信这个都不容易。为什么让你信大乘?为什么马鸣菩萨造这部论?就是让你生起起个信心而已,证得还遥远呢!你这样来信。

用你的思想想,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到临终时候,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佛土是好远?这是不可计数的。大家读到弥陀经,弥陀经六方佛护持的,不是都叫阿弥陀佛!往西方极乐世界好多佛!看看西方极乐世界有好多佛?一个佛一个佛世界。释迦牟尼佛在戒经里头说,他看见两老夫妇在那念佛,拿那个谷子来计数,两个箩筐。释迦牟尼佛看见就问:你们这在干什么?两老说:计数,我们念多少声好记得。释迦牟尼佛说:你们这样计太麻烦了,我教你们一个方法,念这一句“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同名同号他都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个国土。你说往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有好多国土?好多阿弥陀佛?有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有这么多个西方极乐世界,你生哪一个极乐世界?应当用这样的心量来观、来认识。信大,相信你的心。大,就是你的心,这个心跟佛无二无别的。马鸣菩萨造这个论说完了最后,还让你起个信心而已。你相信这个大,就是相信你自心。咱们如果通俗一点简单说,我们每人到庙里来说要信佛,问你:有信心没有?就像我们出家的这些二众,受了比丘、比丘尼大戒的,问你:有信心没有?都说:有啊!没有,我怎么剃度出家。这个信心跟起信这个信心不一样的。明白这个道理吧?所以他这整个的论,把这个心体真和妄,真的和假的,大的和小的,咱们现在小的又小、小的又小,是这么样一个心,让你相信大,让你这样的来信。



【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那么你在这个解释当中,你所信这个心,等你相信了之后,说它空,可以的,空一切众生烦恼;说它不空,不空是法体具足无漏性功德。真心含藏着无量的相,那个相是功德相,无量亿劫所积累的功德相。但是这个相不可取,不是有相可取的。因为这个相是离念、离心缘,不是心所缘相,也不是念相。只有证得了,你先只是起个信而已;信完了,解释明白了,去做;做完了,证得了。到这个证得的时候,你就知道了。知道什么?知道所信的不谬。你所信的大不谬,没错,就把你运载到大的境界当中了,成就你的大。

但是这个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一切诸相,离言真如。怕你离言真如堕到空里头去,所以他又跟你说无漏性功德是不空的。怎么样不空的?我们怎么样进入?在真如门没法进入。一心二门,还有一个心生灭门,从它生灭给它还源,又回来;完了还源时候,又回归真如门。一心二门,真如门是这样一个情况。完了才讲生灭门,说我怎么样入,怎么样把生灭销灭掉,恢复我原来的离言真如、离相真如。下头就讲生灭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咱们前头在立义分讲法和义,心里头讲心是心法,心法所含着什么义呢?那就从众生心来解释,就是我们现前的众生心。这个心有真有妄,现在我们全在妄中。但是我们真没有失掉,我们真心并没有失掉。那就是真没有失掉跟妄和合,妄以真起,就是真妄和合这个心。若光就真的来说,咱们前头所说的心的真如,这是真的。那心的生灭是假的,假的我们销灭它,把它断了,回归你心真如。所以要想解释生灭,先解释你的心。咱们用极简单的方式,你自己现在回照你的心,现在随着我的言说,你那个心就随着我言说就转,我说到哪去,你想到哪里,你只是还有分辨,分辨所说的言语言词,言词所含的义。

我们说的真是标示而已,说真不是真。那说妄该是妄吧?说妄亦非妄。你懂得这个道理了,什么叫心生灭,先要懂得心,先识这个心。这个心是我们上来所讲那个真如心,真如心随缘;随缘而在缠,就被这个烦恼习气把它缠缚住了;虽然缠缚住了,它本身的真没失掉。因此前头加个如来藏,藏者是含藏之意。咱们一个宝藏,一个库房,库房装米,米仓就含藏大米了。装着杂物衣服什么各种用具,就含藏各种用具了。它这个不是,是如来藏,如来藏含藏着东西,库存都是什么呢?都是如来。如者如如不动,来者来即不来;来即不来,就显示这个一切度众生的无量恒沙性功德。这叫性功德,所以它叫如来藏。

这个真如是随缘不变的真如,给一切诸法做体的。真如在缠,被烦恼习气所缠绕,但是它可不随你烦恼习气所转。它有个生灭,随缘的时候,随着生灭的缘,而且叫阿赖耶识,就是真妄和合阿赖耶识。依着如来藏心,如来藏心含藏着这个真如里头真的有了生灭的妄念。咱们一切受身都说这个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就是你在受身的时候,阿赖耶识先到的,先有识;等你死的时候,它最后离开的;六根身体已经坏了,阿赖耶识才离开。为什么我们出家人死了要停个三天,这是最少的,他那尸体不要动他,他阿赖耶识还没走。有的多一点,更好,停七天,等他识神去尽了,不然他有痛苦、有瞋恨,更增加他的烦恼。真妄和合叫生灭心,所以叫阿赖耶识。要把阿赖耶识转化成智慧了,叫大圆镜智,究竟成佛了。转八识成四智的时候,究竟就成佛了。所以因为依着如来藏故有生灭心,它的染净种子义,心生灭者就是染净种子义。这以下就分别说。既然是和合了,有生灭,还有个不生灭;先解释不生灭。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

不生灭跟生灭和合了,一个生灭,一个不生灭,和合了,是一吗?是异吗?究竟阿赖耶识是一个、还是两个?说一个吧!它有个不生灭的,还有个生灭的,看着是两个。说是两个吧?就是一心,另外没有,那又是一个。所以这叫非一非异,说一个,不是一个;说异,就差别了,说两个;说两个,也不是两个;非一非异。就是你不要去执着,你以智慧观察,以大圆镜智来观察。所以转识成智的时候,真非真,妄非妄,真依妄起,真起妄,妄依真,真妄和合的,假名无实。

这个和合,不像咱们弄些土,浇上一些水,那合成了就变成泥巴了。生灭跟不生灭和合了,是不是像泥巴那样子成了泥巴的相?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这个相。生灭跟不生灭它毕竟不同的。真如决不是无明,无明可以消失,就是在缠的真如跟离缠的真如,是一个真如、是两个真如?真如是一。说一个极简单的例子,这屋子黑了,你把电灯一打开,亮了!那黑到哪儿去了?你把电门一关,又黑了。究竟是黑是亮?光明跟黑暗是两个、是一个?这个大家都能明白,这个得要思想用脑筋,得你静下来观察。黑暗从哪里来的?你打开电灯光一照,或是太阳一出来,白天了,那黑暗到哪儿去了?黑暗有没有实体?光明有没有实体?光明只是亮。所以大家读心经的时候,观自在菩萨用深般若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特别注意那个照字,照见五蕴皆空;就跟那个灯光一照,黑暗没有了;灯光没照,黑暗又来了。你要是想参,就这样参吧!灯它没有作意的,它没有“我要把黑暗破除”,电灯绝没这个意思,它也不是有意思的。你从这样来想。



【名为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一相、是异相?是有相、是无相?是非有相、是非无相?是非非有相、是非非无相?这是文字,你自己思想去想,想就是观照。咱们所说修观,就是观照。依着你观照的思想理解了,这个理解了是心真正明白了。以下就解释这个识。咱们这是总说,让大家知道阿赖耶识的含义。



【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

这个阿赖耶识有两种的含义,哪两种?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心的生灭,咱们举例说,讲因果报应,你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就是生灭因缘。我们现在这一念心生起来是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那这一念心的果就是生在极乐世界。这一念心杀人、害人,乃至想些坏心眼,属于贪瞋痴的,那你得的果就是地狱三涂八难。只为当初一念差,所以六道轮回永不脱。只要你一念差了,想错了,说错了念头,那你受吧!这个念的因所感的果,咱们不要认为我们这个心念念头“我想一下算什么,我啥事也没有”,可不容易。古人说“你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如果你能把念头打死了,让它不生了,你法身就活了。生灭之相就是这样。我们众生是畏果的,受苦了,苦到他身上了,他才相信;没苦到他身上,别人身上受苦,他不相信。

因此这个念就是识心动念,它能够摄一切法,它也能生一切法,生灭之相!以下讲九相,就把这个阿赖耶识分得很清楚。九相里头,业相、转相、现相是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断的,那就是心生灭的生灭心,就是起心动念。我经常跟我们道友说,我说好好看住你这个心,看它产生什么念头。一念之间就是念,这看不住的,必须得断这个,一切法执都断了。到了十地菩萨才能断生灭相,还到等觉菩萨,到妙觉菩萨那一念顿断无明习气,才能究竟成佛。

前头我们讲的生灭心,现在说这个生灭因缘,以下就讲生灭因缘,就跟你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我们学这个佛法,学佛法就学这个觉悟明白的方法。我们随时在觉悟,就是觉照,觉照观察,观察我这心想什么、起什么念头。你让你心不起念头是做不到的,绝对做不到的;除非成了佛。想要念头不起,不可能。起了,能够觉照得快,善念让它增长,恶念让它消除。所以有信心的菩萨,就是信这个大、信这个体的,这叫有信心的菩萨,他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者,才成为利益众生的菩萨,刚有信心。就这个觉照,我们可以反问自己,你有没有这个念头?你做不做到?起个不好的,离开了三宝念头,马上就收回来,不让它起第二念,不让它相续,更不要发之身口七支。这就是一个觉义。起念了,就是不觉义。不觉,妄念生起,马上觉照,让它不相续。所以这个阿赖耶识又名含藏识,就是含藏一切的,它有无漏性功德,也有一切染法的九法界的一切法。反正是出世间法,净法染法它都摄,它从净的种子生净法,从染的种子生染法,两种种子它都有,所以叫和合识。



【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云何为二,什么样的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呢?它有两种义,一者觉,一者不觉。现在以下就先讲觉。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既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所言觉义者,心体离了念了。什么叫离念?离念相是什么样子?等虚空界,离念相就是空了。拿虚空作比喻,不是就是虚空。离念相了跟虚空差不多,拿虚空比喻,虚空是遍一切处的,没有一处没有空的。咱们不说外头,咱们说你五脏六腑肚子里头这一堆,全是空的。胃跟肠子它跟它通,它跟它不能在一起,肠子跟肠子中间都有空隙的。若是肚子心肝脾胃肾乃至沾到一起,没空,活不了了,这个人就死了。

这个我深有体会的,我开过刀,把那肠子又搁在里头,它以前原来的部位各有各的位置,它这一掏出来,完了再往里头一装,位置变化了,变化它黏到一起了。这黏到一起了,什么现象呢?你也不能喝,也不能排泄,进不能进,出不能出,不空了嘛!因此你要懂得,你这个五脏六腑看都在肚子里头,胃跟肠子,肠子跟肺,心肝脾胃肾所有的零件吧!各个都有空间,各各活动的地方。如果你把这活动地方错了,错了就痛了,堵塞了;堵塞了,就不通了;不通,就痛了,它空间就没有了,这叫病;用药把它再分开,让它有空间。空遍一切处。你的眼睛,眼根跟你这个识,好像两个是一个;不是的,识非根,根非识。为什么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得那么清楚?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了,你就知道一切诸法离念那个形相,就像空的一样的,离空了。

我们学佛之后,或者静坐,有没有空的时候?人人都有过。坐着,好像很舒服了,什么都忘了,一切外缘都平息下来了,心里静了,就是心沉寂。咱们叫沉寂。诸佛菩萨叫寂,寂者就如,如者就是不动。来就不同了,来就动了。那个动是从如上起的动,动没离开如,动即不动,来即不来。释迦牟尼就翻能仁寂默,能仁就是利益众生,就是来;寂默是不动,就是如。佛就是以他成就的功德来形容的,当他寂的时候;咱们也有寂的时候,心念还在动,只是你身口七支不动了,意念没停歇。你这个寂不是真正的寂,只是外缘不动,你内心的思惟还有。等你感觉着思惟,静下来这个思惟,咱们静下来这个思惟它没有照的义,所以不叫寂。静下来这个思惟,没有思惟了,若能变成智慧,它就叫照。这个含义你必须得观察。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有佛性是你本具足的。你这个佛性是在你身子里头吗?你找不着。在你身子里头,哪个是我的佛性?没有。是在身子外头吗?离开身子,那佛性到哪儿去了,没有。更没有了,外头更不对了。说:内外和合有吗?没有。在楞严经上七处征心,就说这个大,究竟在内吗?究竟在外吗?究竟在中间吗?你找不着。你所找的是遍计执,遍计到处执着而已,不是真的。唯证能契,你必须证入了才能契合。

这说心体,离一切念,心体离念了。离念是个什么样子?跟虚空界一样的。好,你就把它当成虚空了,那就错误了。虚空是比喻,比方、形容。没法形容了,说你离念相究竟什么样子呢?拿虚空来形容吧!但是决不是虚空,这是形容词。例如咱们说虚空不是虚空,就像咱们说火决不是火,也是形容词。你说火若是火,不把你烧掉了。那只是言说。这些话都要你思惟,都要你去观。说等虚空,不是虚空。而虚空是什么样子?竖穷的,横遍的,哪都有虚空。那就说你个这法性,在一切事物当中叫法性,在一切动物在有情当中叫佛性。你这佛性跟这法性,它是竖穷横遍的,跟虚空一样的。

这个就是一切法的成长,一切法的生起,一切法的还归,所以一切法的大总相法门体,这叫法界一相。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诸法无不还归此法界,这就是心。说法界也是,名词关系,这叫一总相法门体。这就是觉义,唯是一相,觉义。觉叫什么呢?因为我们为了述说方便,假定名词,本觉,本来就觉悟,本来就具足,在诸佛如来的平等法身。平等的意思,一切有情都具足,一切无情也具足。无情就叫法性,有情就叫佛性。仅仅是此本觉而已。它又是一切诸法之因。咱们上头讲真如,又重覆说这个真如,解释本觉、法身、真如、法界,名词虽然多,道理就是一个。

所以这个真如这个本觉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如是的,一切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都如是。咱们看见那是诸佛在人间示现的,佛入灭了,佛降生了。没有,本觉的法身也没个生、也没个入涅槃,这是在人间示现的,这是化身佛。卢舍那佛是他功德所生的,功德永远不灭,报身是永远不灭的,报身是依着法身而起的。那化身就不同了。大家每逢半月都诵菩萨戒本,你看那个卢舍那佛给千释迦牟尼说的梵网戒;千释迦牟尼,每一个释迦又有千百亿释迦,每一个大化的佛又给这些小化的千百亿释迦说菩萨戒,千百亿释迦才到一切世界利益众生说这菩萨戒。你从这个梵网经的菩萨戒本,你体会到那是报身佛,而且是化身佛所说的菩萨戒本都是给地上菩萨说的,登地的菩萨。咱们这些凡夫受的梵网戒的,没有不犯的。因为这是心戒,你心里一起心一动念犯了戒了。比丘戒、比丘尼戒不同,得造成事实才算犯戒,它是依着世间法建立的。这个菩萨戒是依着心法建立的,这就是依着觉。如果你稍微一动念,不觉了。离开觉义,就是不觉。心体一有念,就是不觉了。到离念相,才是本觉。本觉就是法身,三世诸佛都以法身为体,这是解释觉义。

觉就是明白,咱们所学义的法就是觉法。咱们经常说佛法,佛法就是觉悟的觉,觉悟的方法而已。我们要想觉悟;换句话说,想断烦恼,想证菩提,想成佛,你先明白明白什么是佛、什么是觉悟。现在咱们说这个方法两方面都说了,觉悟是什么样子,而我们众生不觉又是什么样子。不觉,我们就知道了,因为我们现在身上就是不觉,烦恼干什么,这个肉身生老病死苦痛苦不得了,一下这个毛病来了,一下那个毛病来了,甚是说句话又错了,人家又批评你说话不对了,走路走得也不对了,睡觉也不对了,一天尽是毛病。你烦恼不烦恼?若是我们这些执事师父一天在你身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其实你本来就都不对,他也不对,他不是对的。

你想想,说起来好像很可笑,一个觉跟不觉的意思。但是依着世间法还有个方法吧?所以就在法上来立了。法上来立,轨生物解,它一定轨则的。你离开这个轨则了,当然是不对了,得照着轨则行事吧!轨生物解,法叫轨则。轨则,你照这样做,你能够解悟,才能够任持你的自性,认识你的本体。你不要生烦恼,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告诉你了,人家说你,“唉呀!反正是假的,说吧”!你在做梦,醒了都没有了。经常这样观,什么烦恼都没有了。骂你,“是骂我吗”?他跟我一样,我们俩一体,他骂他自己,跟我没关系。好比人家送你一件礼物,你不要,“拿回去,我不要”。他骂你了。骂你,我不接受,你自己拿回去吧!

不是像鲁迅作那阿Q正传,那阿Q他怎么想的?他不懂得佛法,他当然不这么想。人家打他,他打不赢人家,挨打了,受了委屈了,又放不下,怎么办?他有他的想法,“唉!儿子打老子”。儿子打老子,想自己的儿子打自己,心里高高兴兴的,他也这样没烦恼了。他这是迷中加迷,不觉上头还加不觉,并不是对的。

你可以用你现前的生活,愈那个深奥的不可理解的法,你不去钻牛角尖,什么觉了,什么不觉了,这些名词你闹不清楚,什么是阿赖耶识,愈讲你愈糊涂。大家现在讲解深密经吧?解深密经就专讲这个问题,愈讲愈糊涂。你怎么办?我以前就这么样用,你从你最懂的,愈高深的法,你从最基础起。不论他说多高深,你不懂,你想我生活当中的事,我一天怎么样怎么样,你可就懂了。一个迷糊,这个事我不明白,那就不觉了。这个事我很清楚,那就觉了。你用这样来解释,你很清楚。你自己能够这样子,对那甚深的法义你能入。我就是这样用的。听得糊里糊涂的不懂。不懂,我根本就不听了,我就想,想我生活当中的事,我捡我懂得来,你渐渐就懂了。说甚深的,你从最浅处入。愈是甚深的,从你生活当中去理解,我怎样觉,我怎样不觉,把这两种义就明白了。没明白的,下回再说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