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大乘起信论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什么叫意识呢?就是相续识。因为我们执着取舍,依着凡夫来取着,愈执着愈取是愈深,愈深就愈不容易解脱。这个意识又名叫相续识。这个意识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的意识。三乘人的意识就细。像一切凡夫,像我们,依这个意识又取着,那就转粗了。转粗了,愈染愈深。转粗了,转深了,这个产生了忧悲苦恼。忧悲苦恼是指我执见很深,因为有我,我执所起的。凡夫在一切境界相,对外境,咱们就说咱们身体吧!因为有个身体了,把这个身体执着是我,所以就粗了。三乘人声闻、缘觉、菩萨,他依着这个意识,他的取着,对境他我执是没有了,他法执在。人我执,法我执。他法执在故,所以说他还有执,还不了。不了,还不能够成为佛。对凡夫说,他们就细了,法执比我执细。法执,他不了解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执为实有的。金刚经完了,最后佛说一个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观是用的智慧,般若的智慧观照的,才知道一切诸法不要去执着,如幻,不要把它当为实有的。我执在一切法上有我有所,我是能执著者,所就是所执着境。比三乘人,比声闻、缘觉就粗了,三乘人都断了我执了,他是法执。这样比较起来,这个就叫相续。法执也是相续,不停的。我执更是相续,粗的,愈粗愈深。



【计我我所,种种妄执。】

因为执深故,计度了,执着计度,产生种种妄执,什么都是我执的。我执说吧!有我,就有外头执着境界。就说我们这肉体吧!执着这肉体是我,是我所有的,这是我的身体,乃至我的身体某一部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这五种开阔起来,心里缘念很多的事物。惑,本来是迷惑了,他把这个迷惑当成实体,把这迷惑的东西当成是我。有我就有我所。有了我,有了我所,我所有的,附属我的,我的,这叫我执。高兴的,见着就爱,爱就想取。不高兴的,不爱的,就想舍。增长许多妄执。想舍的舍不掉,想得的又得不到,这苦了。我们每个每天尽这样打主意。你看这世间上,不论他是开公司的也好,搞电脑,搞任何技术吧!都想发财吧!都想搞个创造发明吧!“由我所发明的”,都是我。这个时候因为有我、有我所就产生种种执着,任何事情就攀缘不舍,随外边的境界相,一切事物就产生分别了。



【随事攀缘,分别六尘。】

这个分别也就是随事攀缘,对于六尘的境界相执着。执着就是取,取就是爱。取就有,一有就有了生死了,相续不断。



【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

这个叫什么?名为意识,又叫分离识,又可以说分别事识。识是了别。分别的识,就是想了别这个事情。他不了别还好,愈了别愈粗,愈了别愈执着。



【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

这个识的增长是依见爱烦恼。这意识依什么起的呢?就依着你所见的境相,有可爱的,有可憎的;爱也是烦恼,憎也是烦恼。憎就是弃嫌的意思。这是境界相。境界相都是虚有的,就是妄心执妄境,愈染愈深。现在我们就在见爱烦恼当中得不到解脱,想在这中取得解脱,怎么样才能解脱呢?看破了,放下了。先从你自身的五蕴看破了,五蕴非识。现在是缘有的,缘成则立,缘灭则散。懂得这个道理了,没什么可爱的,也没什么可憎的。你憎嫌的、不高兴的东西想舍掉,舍不掉。你爱的想取为自己所有,得不到,取不到。这不烦恼吗?想得的得不到,想舍的舍不脱。

现在我们诸位都在这学佛的,都是佛子。学佛的他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了,不想执着,不想烦恼,这么容易吗?离的开吗?咱们比较而言,现在我们比社会上的人为名利奔走,为正经事吃饭、正经事穿衣服,有了家庭的还要养儿女、还要孝敬父母,好多负担。想找个好工作,得不到。现实的恶劣环境想把它除掉,转换一下子,转换不到。想得的得不到,舍也舍不脱,在这中间不苦吗?说我看破了,都是假的,得也没得到什么,有什么可舍的,无得就无舍。舍得,你舍了才能得,不舍不得。就这一个功夫,很难!很难!

咱们不随着文字说吧!随我们思想的状况、现实的境界说吧!你对这个环境现在你不喜欢,你心里打主意,我想离开这个环境。那考虑了,离开这个环境,我下一个环境是不是能比这好呢?想了半天,又找不到一个好环境,我能够适应的,我能得到的。那勉强在这将就吧!这个将就是苦,不是意愿的。例如说你们在普寿寺,现在在这个地方,有好多小道友来的时候想出家,得打工,得先劳动,还要考验你,随时考验。考验也是磨练。在你磨练当中,你好苦。你本来想到这来,头发一落。办不到,人家不收你。以前我们这每年都有。这是第一步,达到了。或是把你安排到预科班了,在你学习时候换个环境了,比前头好一点。你还是不满意,你的想法跟现实环境不一样,这不烦恼吗?烦恼了。我想得解脱,想好一点,办得到吗?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如果我心里头,我也没有个求,也没有个得,随缘吧!他就不苦恼了,随缘吧!你知道这些都是假的,看破它。看破的意思让你不执着了,那不就是放下了吗?这就放下。一天的想啊!想啊!脑壳都想裂了,还是办不到,苦死了。干脆放下了,不想它,管他去,过一天算一天。有些人到没办法时候,就这样想了,明天再说,今天过了。明天还照旧,还是这样子。你没有看破,你还没放下。真正放下了,那才能够自在。

怎么样才能看破、才能放下呢?多修观吧!观自在,观就是你思惟,思惟到一定程度就得了三昧了。三昧就这么得的,定了。这个定的意思不要把它说得很深,就是我心理很平静,我定了,不随外边缘转。或者管你的教务长,或者知客师,或者如瑞,或者妙音,来说你,你当没听见。那不行,你没听见,他要呵斥你。那你应付两句吧!“师父说得对,师父说得好,我一定照办”。这是应付,不是你心里真能做得到的。我们把这个文字的含义,经上所说的话,你把它用到你日常生活中,就是这些个见爱烦恼。不见,不烦恼。见了,才烦恼。这是很明显的。

现在这里还有好多人迷迷糊糊的想学密宗,你先得懂得。密宗最高深的法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嘛!他没给你翻译没给你讲,你也不知道,糊里糊涂。金刚萨埵,你要修起来,那个法供养好多仪式给你做的。这都是形式。想求这个法,求这个灌顶,还不晓得备个好几天,先做个七珍八宝,做朵玛,做什么的,要念好多经。全是假相。不敢说是骗人的,也差不多。完了最后传你这个“嗡阿吽班杂咕噜贝玛悉地吽”,就这个咒。什么呢?佛的法身、佛的报身、佛的化身、佛的功德身、佛的意身身、佛的动身身,都包括在一句话里头了,这个咒里头含着这么多意思,那念这个咒就行了。还有一个传时轮金刚,这是金刚法最高无上的法。完了最后传你个心咒,“嗡哈卡玛拉哇拉呀梭哈”十个字,“嗡哈卡玛拉哇拉呀梭哈、嗡哈卡玛拉哇拉呀梭哈”,念吧!你不去再分析它去了。给你一讲,哇!法身、报身。就是咱们这个显教的一切,就几个字就给你摄受了。他为什么不给你说呢?密嘛!说了,你说这谁还不会念。好,不行。比如说绿度母、白度母,心咒就是几个字。每个咒语都是这样子,最后给你传法就是几个字,就是咒。前头都是仪轨、四加行,让你要拜好多佛干什么。那跟我们这个一样的,我们这是从明显给你讲。那个秘密不给你讲,就让你去做。哇!这就神了。这叫密。

所以咱们这个见爱烦恼思惑也是密,咱们这么讲起来好像很明显,不讲起来,你自己琢磨去吧!像我们前几天讲那个烦恼从什么起、什么是烦恼,你琢磨去吧!等你烦恼时候,你想不通了,烦恼,混身发烧,心里头不知如何是好,发胀。你静下来,坐那去,这东西从什么地方来的,找找缘因。没了。你不找,愈来愈粗,愈来愈烦恼。等你坐下来,一找,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你不必把它当回事。我跟大家说,听了很多人发笑。这不是笑话,这是真正修行,懂得吗?不要那么样的执着,这叫胡思乱想。

咱们这讲得很清楚了,大乘起信论给你讲什么?百部大乘。不管圆觉经、维摩诘经、法华经,所有的经论就是这些个。你拿这当个钥匙,你把它打开吧!打开,什么都具足了。百部大乘经典!总的意思就是这样,这样生起,这样还灭,这样消失,这样成就。什么是凡夫?什么是二乘?什么是菩萨?什么是权教菩萨?什么是终教菩萨?什么是始教菩萨?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就从这个你多读多研究。



【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

都是依着无明来熏真如,所以把这个本来清净的都变成染污了,这种境界凡夫没办法了解。所以好多的咒语都如是。等你明白了,明白就好了,明白就解脱了。像一部佛说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佛经,反正说的净土法门吧!十个字就解决问题了,就是一个咒,念去吧!念成功了,开了悟了。就是阿弥陀佛心咒,这就叫密。其实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一样嘛!阿弥陀佛也是密。阿弥陀佛翻的意思很多,也是咒。不过在汉地翻叫阿弥陀佛,日本叫阿弥达布子,那不也是阿弥陀佛嘛!

所以这个意思是密义,现在咱们讲起信论是明义,就是明显的告诉你们。从无明这个识是由见爱烦恼增长的,这个识从哪来的呢?它是从无明熏习真如所起的,这样就解决问题了。这就是大乘起信论,你信了就得了。但是凡夫不能知道,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觉是觉了一点点。依着菩萨所说,从你开始产生真正的信仰,信仰三宝,发心修行观察,达到证法身了。证得法身,得少分知,这是菩萨初地;乃至到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到菩萨的究竟地,还不懂得无明熏真如。这无明熏的意思不懂,十地菩萨还不懂。唯佛穷了,这个境界就深了,这是一步一步来的。

这个就依着我们的心、依着我们的意、依着我们的识转,愈转愈粗。回来的时候,那就真如熏无明了,它就愈转愈细、愈转愈细。从咱们发心归依三宝开始起,你一步、一步、一步,这叫返染还回净门。就这么一返一复、一返一复,说来很简单。所以禅宗把它叫心开意解,顿悟成佛,好像说得多容易似的。你要做起来,那个顿悟;顿悟从哪来的?从你修行,从渐来的。没渐,怎么有顿?上回我跟大家讲那个切纸,现在都是机器切了,那更快了。一万张纸,这么一下,电力一开,啪!就下去了。但是它还是一张一张一张一张切下去的,不是跳跃的。不过它迅速,你看不到,好像一刀切的似的。它是一张一张切的。它不把第一张切了、不把第二张切了,怎么能切到第三张上去呢?迟速不同伦。有的看到他很快,一入佛门他就进入了,他心开意解。你修了好几十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是指现在,你只是看见现在,你没有看到过去。要看见了,得佛那个智慧穷尽一切,你才穷了。穷了这个返染还净,把这染法把它变成净法,一步一步的从凡夫地又回到佛地。回到佛地才知道一切都不是外来的,闹了半天,自己本来俱的,就这个含义。所以法华经形容衣里明珠,因为他迷了,他不知道。这个穷小子他不知道他财富大得很,就叫衣里明珠。那个意思是这个意思。



【何以故?】

为什么这样说呢?何以故。



【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

从无始来这个清净的本心因为起了一念,这个一念就叫无明。从无始,真如被无明所染。虽然是有染了,但是它自己本性还是清净的。因为清净而产生了一念,一念就是不清净了,有了念就是不清净。这个念是什么?这个念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它又不停,它辗转的熏,辗转生起染心。



【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

虽然有了染心了,这个真正的清净的本觉妙明真心,它是不变的。不因为染而染,不因为染而变,它不变的。



【是故此义唯佛能知。】

因为这种道理甚深微妙,所以唯佛能知,只有佛才能知道。因为佛证得到这个地位了,他就知道了。如果你证得了,你就明白了。你没证得,你不知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

什么叫不变呢?染是因为有念,有念才有染。无念了,它就不染了。虽然在染而不变,性体永远是清净的。染不能够把净心给变了,染只能是染,是外表,不是真实的。咱们那个真心,把它说真如吧!它本来是常的,常净的,无有念的;但是它能够随缘,无念随缘;虽然是随缘了,它自己清净的性体还是不变的。就这个意思。



【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

这个就靠意念的参。咱们所谓参者,就是熏习吧!熏习来修。因为心不相应了,忽然起了念,这个念假名为无明。在无明这一段的时候,它也没有一个能所对待,只起一个一念。因为一起念,无明了,就动了。心不相应了,起了念了。这一起念,它不停歇,外缘不断的熏它。它就随这个外缘,这个染法的随缘,愈染愈粗,愈变愈粗,这就有六种相。表明这个染心,解释这个染心,这个染心有六种相。染心怎么表达?就从这个六种相来表达。



【云何为六?】

这个染心是个什么样子,云何为六。哪六种?光解释染的。



【一者执相应染:依二乘解脱,乃信相应地远离故。】

一者执相应染。执相应,就是从那个一念的无明愈来愈粗了,向粗了,粗的来说。依着声闻、缘觉他们所求得证得的解脱,跟这个执相应染能够解脱。依这个法的生起次第来说,依因缘生起次第,从细向粗方面说。现在我们要想断,也是从粗向细来断。生起是从细向粗生起,断是从粗向细断,一步一步的断,不是一下顿断。这个染心就是咱们上头所讲的九相,九相当中的执着取舍。执着取舍,还给它加个符号,标明叫执取相、计名字相。与妄境相应了,在一切境界上它就起的是思惑,那个我执是生来俱的,叫俱生我执。在这个时候俱生我执起见惑,见什么迷惑什么、见什么迷惑什么,那这个俱生的又成了分别我执。合我的意,又喜欢,又爱,又想取到。不合我的意,又想舍掉。舍是舍不掉的,取是取不得的。愈取不得愈要取,愈舍不掉愈要舍,愈染愈粗。声闻、缘觉要断这个,证了声闻、缘觉果就断了粗我执。那大乘菩萨呢?大乘菩萨得十信满心,登到初住菩萨,他们才能把我执破掉,知道没有,执着什么!执着半天是个空的。

这种现实当中讲很有意思的。像在西藏,往印度或是缅甸那边走,路上有个山,那个山叫札日。札日是藏语的话,札日就是吉祥山。在这个吉祥山所在的处所,是在西藏、印度、缅甸交界的地方,就是没人管,也管不到那个地方去。又叫做野人山,那山地方有野人,你想走到那个地方去,得拿生命换,还得侥幸。在拉萨,每十二年去一次。去这一次,就召集了很多发心的朝札日,到那去能见到菩萨。但是去了很多人,也没见到菩萨,这叫迷信,很迷信。说这个山神了,怎么神的呢?从西藏到印度弘法,第一位大德叫莲华生大士,他是在家居士。所以你看到红教,西藏la ma红教都留头发,他们娶妻生子的,有家庭的。就是莲华生大士他那个法派,在西藏的红教。说他走的时候死,没有死,到这个山上来了,这个山又叫红光山,经常放红光。这么一说,好多人就朝这个山去了,每年朝这个山要死好多人。那些野人跟西藏的藏人经过熟番(熟番是野人能懂得西藏话的,这很少部分),他来给作翻译,你要给他好多粮食、给他好多东西,他才让你进山,他才不跟你为敌。但是他包办不到,有些野人不听他的,他拿那个箭头子,他没有武器的,那个箭头子都拿毒药毒,山上尽是毒药,毒完了,射上你准死,好不了的。从那个你走起来这个路上很困难,起码走一两个月,都是步行走。他就迷信,说这个山真灵。好多人朝西藏的,好像到西藏一学就成了,就了了生死了。我以前脑子也是这样子,所以到西藏去了。不但没成,好像愈学愈糊涂,搞不清楚,不开智慧。

这就是执着。我举这例子就是执相应,他就信嘛!所以正当你学习,让他一步一步的怎么样去断烦恼、怎么样去了生死,按着佛所教导的受三归、受五戒,一步一步的这样来。他又不信,他想找个窍门,找个取巧的,一下就成了。这事有吗?也有。有的时候是他前生多生累劫修行的,你没看到。你看到他一修就成,但是你去呢?你跟他根机不同,你就修不成。

所以这六种义就是层次不同,想达到一念生无明那个,想把那个念断了,你得一步一步走。所以在这一步一步走的当中,他分了六种相。二乘的解脱跟信位的菩萨满心了,他们所断的惑把那个执着去掉了。什么执着呢?就是分别我执,见什么分别什么,见什么执着什么。从爱的当中取和舍,欲取的,不如意的就要舍,如意的就要取。你修行二乘人跟初发意的菩萨,在声闻、缘觉的果位,他那个信相应了,十信满心的信相应了,那个初住的菩萨他们能破到我执,知道无我。他破了我执,证得我空理,我是空的。我一空了,执取相、记名字相这二种粗相就断了,他不执取了,知道名字是假的。

这个名字是假的,我很有体会。我怎么体会到的?我住监狱,不许说哪个人的名字,到监狱有编个号。大概我有二十年吧!我有个号叫348,一叫348,我就知道是我。那我以前的名字呢?日久忘了,再叫我那个名字不知道了,它换了。一叫这个,那脑子就知道348,因为叫你都是这个,这叫习惯成自然。说这名字是假的,你们在家都有个名号吧?现在你们都是两个字了吧?还排什么、叫什么,叫这个、那个。现在我又恢复了,又叫梦参了,我那把348又忘了,348不是我了。这假名随时可以换的。

现在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因为我们现在都在染污体当中,都在染法当中,都在染的当中,都在迷惑当中。像我们几人站块堆,女的过这边来,你自己就晓得你们是女的,你就过那边去了。等你到一定时候,你没有女相了,这叫女的,谁是女的?不知道,你也不会过去了。谁是男的?你也不知道,你也不会过去了。你到梵天,没有男女相,到梵天没有男女相,是清净天,没有男女相。你到极乐世界,莲华生的,还哪个是男的、哪个是女的,极乐世界有女的吗?恐怕大家这个都知道吧!这都是假相。你生到东方,亚洲。你生到西方,生活习惯一切都不同。一看就知这是亚洲来的,一看就知这是非洲来的,不要问就知道,他生活习惯不同,皮肤颜色不同。黑的大概是非洲来的。黄种皮的,黄皮肤,大概都是亚洲来的。红的是原始印地安人。标的有符号,什么符号?假相,在这个假相上起执着。二乘人、三贤位的菩萨他们没有了,他假相上没有了,那叫解脱,没有我了,不执着我了。这个意义必须你唯观相应,你经常那么思惟修。观就是思惟修,经常的观,观照。观照就是想,想什么?

咱们有看见很小的动物,它有思想。咱们不是它那个界的、不是它那个道的,你不理解。但是你观察久了,你可以理解。如果你观察蚂蚁,你下过功夫,各种蚂蚁,蚂蚁有好多种类,像人似的。你观察那个蚂蚁,蚂蚁也争,这是我的国界,那是你的国界。你的蚂蚁要到我这个蚂蚁界来的时候,不行的,要打架了。你看蚂蚁跟蚂蚁打仗,那是思想问题。

我们当劳改犯人的时候,种菜,种那莲华白,包包白。我们有三年灾荒的时候,就靠那莲华白度命,还有藤藤菜。因为种那莲华白,一天守着莲华白,想,想那莲华白。你要有点佛教的思想脑子,就想;莲华白有种绿虫子,绿的,就那包包白白菜上,那绿虫子趴那。你早晨看,那绿虫子还在那趴着。过两三个钟头,绿虫还在那趴着。晚上,它还在那趴着。它入定了。你再隔两天,再来看,虫子飞了,它那绿壳壳还在那个菜上。飞了,变成什么了呢?变成蝴蝶。你看那菜园子满都是蝴蝶,蝴蝶哪来的?绿虫子变的。你观它那个变造的过程,你蹲那看吧!你把它打上符号,记到这个绿虫子,它要变了,你隔几个小时看一看、隔几个小时看一看,它飞出去了。它变了,它就飞了。因为它当初它在那觅着就想,想什么?想飞。它想久了,它真飞了,它把这个壳就搁到这儿了。这叫蝉蜕。

那你说我们这个人呢?假使你天天想,想解脱,想想这都是假的。想久了,你就解脱了。唯观相应!心经就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心经那个观说般若智慧观的。智慧观就是照,智慧照,不假分别的照。观自在菩萨行甚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智慧一照,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加个照字?照是没分别的。无明熏真如,这一熏无明没有了,变成大智慧了。所以咱们要想断烦恼,你在最烦恼的时候、最想不通的时候,或者没办法了。咱们换句话,在社会上走投无路,欠人债,逼得要死,你家里孩子、老婆要吃饭,没办法了。他不能去打坐修行去了,他怎么办?逼得没路了,跳河去了,或者上吊去了。我跟很多人就讲,假使那个时候想,这正是修道的好机会,你坐下来,全部放下了,不管,观!这一观,解脱了,都是假的,时间会改变一切。你能坐上两天,要债的看见人坐着,死了。别要了,别要了,人都死了,跟谁要?他走了。你要烦恼你六亲眷属,唉!这人死了,得了,各干各的去吧!谁都不理你,你解脱了,什么事都没有了,清净了。试试看吧!

你可以经常的你最烦恼的时候,或者最高兴的时候,你要放下。放下,你清净坐着想一想,思惟修,观照一下,观照这个事情的过程,从始至终一件真实的都没有,你把它看成假的,假使我得到了、成就了,又如何?巴寄了很久,就小孩子想考大学。结果榜上无名,没考上。在他思想,这一下子跟天塌下来差不多。假使他这个时候,很高兴,放下了。有好多赶考举子,过去考状元、考秀才,或者考什么,没考上,一回头,出家去了。这才真正解脱了。好多这个事,你看过去那个出家的历史,每个人出家的因缘都有他看破的一点,不是突然的。看着好像是突然的,他是渐渐的而来的,完了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修行的方法,不一定照着文字说照着说,你还做不到。你日常生活当中,你对于不如意的事,你去研究研究;如意的事,你也研究研究怎么来的。来的容易,失掉也快,这是必然之理。来的不容易,它保守性非常强,它失掉也慢。为什么?他过去老财一点都不舍,因为它来得不容易,所以他要保守。这是必然的。

懂得这个道理了,一个染还净它的过程,一个净完了入染。咱们中国有两句土化,从奢入俭难。奢侈惯了,享受豪华富贵,等他穷下来时候,再让他过简单的生活很困难了。平时很俭朴的,一下发了财了,一下挣了钱了,投资投到了,买彩券一下中到了,这一下他不晓得如何是好了。他就从俭入奢,这个容易,几天就学会了。他就花天酒地,很快就学会了。但是染的时候,咱们不知道,怎么样的被无明染着,怎么样起的贪念,怎么样把咱们清净心给污染,不知道了,迷了嘛!要知道,还迷吗?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返染还净,这个我们知道了。知道了,就很难。就连破个我执,说这个小东西我很爱它,一天总要看它两遍。如果这个东西舍掉了,他那心他身命或者也消失一半了。因为他全神注到这,这就是他身命。这个突然没有了,他肉体(身体)还满好的,他死了。

这不是笑话,我有个亲戚,他那时候很有钱,他那时候有一只船吧!从法国回来,到了山东那个成山头,那个船翻了。这一船是他全部的财产,他从法国装上那个货,一直在沿路上电报不断的打,很怕出事,全部财产、全部身命都集中在这。午夜前到烟台对面有成山头,成山头又叫黑水洋,那地方好多船在那翻,他这个船全部翻了。那电报一告诉他,一看电报,这只手拿着电报就看,他就不动了。人家去看他,说:怎么的了,董事长怎么不动了?就是老板怎么不动了,那时候还不叫董事长。一看他,他死了。他命根子,命根子没了,他断了。这跟他身体毫没关系,意念,他突然死亡,摔下了。这可能他的心脏病发了,我这算,不会突然的。他心脏病,一着急,得!

还有我们大家知道广宗寺那有个白塔,那个白塔法尊法师。头两天我到广济寺去看他,我们俩说话,他还满好的。再过三天,我去看他,我一看他床空了。我问正果法师,我说:老法师呢?他说:圆寂了。我说:他的法身呢?他说:在那人民医院太平间去了。死了,就移到那去了。因为现在的法律,不准在城市,也不准在寺。他是怎么死的?他到那个年龄,他的眼睛戴了四千度的近视镜,一个眼镜四千度,已经看不见,他还在翻呢!年纪大了,八十了。他圆寂那年八十。他那个笔掉到地下,掉了。他下去捡那个笔,一下,就这么就死了。他一捡,脑充血。脑充血,就死了。

    人的死亡很简单。如果你经常修死亡观,把它看淡淡的,人必死!不要把这当回事,这是必然我们走的过程,只要你常时这样想。如果你在想阿弥陀佛,更好!你这地方了了,那地方生了。如果没想阿弥陀佛,那生不到。那法尊法师干什么呢?他一定还来当和尚,他还要翻译,这是他的愿力,他说我生生世世就当翻译,哪个世界他都不去。那可能现在又来了,翻译吧!藏文翻汉文,汉文翻英文,就这么来回翻译吧!这是个人的愿力。愿力能够销灭你的执着。信愿行,修行是去做的,你发愿说你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达得到的。你得相信,完了再去做。

愿,必须得信。咱们这是讲的信位菩萨,先得信!信,不是一般的信。就像我刚才讲那故事,他信这个财富是我的身命、是我的一切。财富没有了,命根子也随它走了。我们也得有信心,我想生极乐世界,什么时候走,我什么时候去。那不正好嘛!那你死了无挂碍,什么都无挂碍。无挂碍故,你什么恐怖都没有,你也不怕死。黑夜睡觉的时候,突然砰响一下子,说鬼来了。假如有个鬼来了,你也不怕他呀!为什么不怕?没有恐怖。人家说身命置之度外,他什么都不怕。你看战士上战场的时候,最初上战场的时候,他害怕。刚打枪,枪一响。等枪一打的时候,不是我杀死他,就是他杀死我,什么都不怕了。人到了战场,就是这样子。

这就是观念,一个人的念头、一个人的思想状况。说简单一点,思想状况。你观念什么,你想什么,你全部的集中精力就在这上头。但是我们能这样子吗?不能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专一,不能一心。社会世间上的一切事,也要你一心一意的。三心二意的,什么事也做不成。就像看人家做这个事发财,你也去做,你做就倒楣,确实如是。你自己想什么,你专心一致的。比如说念阿弥陀佛,本来念阿弥陀佛,你生极乐世界不是很好吗?有人来劝你去住住佛学院吧!住住佛学院好。认为你年纪还可以,跟他去住佛学院去了。住佛学院去了,又有人约你去参禅去了,又到禅堂去坐去了。你一生什么也不成。要专心一意,一心。一心,就说我不执着。你把这记到,我不执着,这不是我。那你把我执断了,你就成了。成了什么?成了将来一定能成佛,向那个路上走了,已经走到这个程度了。这叫执着相应。



【二者不断相应染: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

还有一个不断的相应,下头讲不断相应。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不断相应染就是障碍,这就是意识当中相续不断的执着,执着完了就取舍,咱们在六相当中讲的智相、相续相。这个就深了,这是分别的法执,相续生起不断的分别。相续就是相应的意思,什么相应?你的心跟你所做的事情叫心境相应。对治它的方法,三贤的菩萨他修习法空观。修习法空观的时候,他能舍这个相续相。他不是顿舍的,因为他是渐次的。三贤有三十个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位愈高,功夫修得愈深。一直把三贤位满了,登了初地,欢喜地,又叫净心地,心地清凉。他证了真如了,证了一分,真如是清净的,所以叫净心地。因为他一见着法身生大欢喜,有的叫欢喜地,他这时候把相续相断了,初地菩萨断相续相。从这个相续相断了之后,他渐渐愈来愈修、愈来愈修,愈修愈深。



【三者分别智相应染: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相方便地究竟离故。】

到了七地菩萨把智相应染断了,五意中的智识就是智相,能分别世间、出世间法的染法净法,所以叫智。这是什么?这是俱生的法执。从第二地的离垢,离垢清净,持戒精严,从没有毁犯的垢染了,曰离垢地。由二地到七地,他把无明破到七分,离开法执了,这叫无相方便地,因为他修的是无相观。这是第三种。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能离故。】

这很细了,这细多了。这把七地以前所执着的那些境界相,我是没有了,法是实有的。渐渐的从二地开始断,断到七地。完了他能把这个断了,断了证入八地。依一切色一切境界相都自在,三世间一切境界相,随他心自在转变。这个时候心能转境,一切法知道它是无明起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心,认识到无明的生起,依着真心而生起的,这个转境的因缘是这么产生的,他心才能转境。到这个时候翻天覆地,人家说地可以变成天,天可以变成地;把太阳、月亮以他的神通移到地球上来;他一身能现无量身,无量身又能还归一身;他自己是女相可以变成男相,男相可以变成女相;可以把我们所有的千千万万人,把你一时变成女相,又一时把你变成男相;有这么大神通,这破色蕴了。这不被三转,就是现色不相染。在色他能自在,自在就是能转,能转一切色,所以色自在地能离故。



【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依心自在地能离故。】

前头都是八识的相分,登了这地就是八识的见分。没有境界,一切境界唯心所现,把空执都没有了,空也断了。把这种境界叫心自在地。咱们法相的名词,有时候第九地的菩萨叫善慧地。善慧地的菩萨他能以他自己的慧心,就是智慧能转众生的恶心为善心,他能增进大悲大智。能见是染,但是他把能见的心这个不相应染,能够转变成心自在,离开这个染。这个无明已经断到九分了,功力相当深了,很快就成佛了。



【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能离故。】

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依菩萨尽地,十地菩萨,入如来地,成佛了,能离。这就是业、转、现那个业识,五意识中三细中的细相的业相,因为无明不觉心动。菩萨尽地,他心不动了。动者是无明,不动是本心。破生起那一念,叫生相无明。微细的习气心念到此全尽除了,得见心性。这个时候才知道心常住不变,就叫究竟觉。



【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离,乃至如来地能究竟离故。】

六相清净。



【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

怎么叫相应义呢?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同故。这是总解释,三个相应染,后边不相应染。心对境相应了。无心、无境、无对待,不相应。心念法异,能念的心跟所念之法,心跟法是不同的,所以心念法异。心跟染净诸法是不同的,有能所,有能有所,这叫相应。知一切相,乃至于能念的心那个心相,所缘的缘相,再加上所念的那个外边的境界相,心和境是相同的,无心无境。这个心给净就作净境,给净作依就作净境,这个心若给染作依就作染境,能解到这个心与所解的境相同了,能所相应了。这个很粗。依染净的差别来判断,这叫什么呢?这个意识叫我执,智相、相续相这两相叫法执。有心有境,能觉的心跟所觉的境,心境相同了,有能有所相应了,这叫我法二执。这是心境相应义,是相应义。



【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同知相缘相故。】

什么叫不相应呢?相应义是对着不相应义说的,不相应义是对着相应义说的。这个心不觉了,常无别异,唯是一个无明不觉心,没有生起其他的,没有什么差别,没有什么异相。不同,就是心与相、与缘相它是对待的,不同的。知道了一切相是缘起的,不是真实的。与缘合了,缘跟心就是两个。知相与缘相是有对待的,相对法。阿赖耶识的心,就是我们这个八识心,一个是无明不觉的心,这是咱们知道的,它这个心是无能所、无对待、无别异,这样一个心。它跟那些染法还没有转变成粗,跟净法它已经动了念了,都不相应了。



【又染心义者,名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

什么叫染心义呢?就是烦恼碍。这个咱们都知道了,烦恼就障你那个心所智。这个染心跟无明,就是你所对待外边的境界,它有两种的障碍。前头六识就叫六染心,六染心所对外头境界,那叫烦恼碍。烦恼就是动了,烦是不停的,动了。动,它就障碍住不动。不动是什么?就是我们根本的智慧。它把你根本智慧给障碍住了,使不动的真如理体,你的真心不能显现,这叫烦恼碍。



【无明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

什么是无明义呢?无明义就是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六个染心都是从无明所起的枝末无明,与智两个是不同,是相违的。敌体相违的意思,就是不同,能障你的世间一切自然业。在世间的这个业,你本来有智慧,什么都明白的。它给障住了,你就不明白了。身口意来度你的烦恼,度你这个障碍。烦恼就是障碍了。智碍者,就是智被无明义给障住了,这叫智碍,它把你世间自然业的智慧全都障住了。



【此义云何?】

这个道理怎么讲呢?这是六粗,染心的六粗相,加上无明的细相。你这个六染的心能障你事,对事不明白,事法界迷惑,什么都不明白。有障碍嘛!有障碍就不明白了。无明是障理的,烦恼就把你真如的根本智给障住了。你智慧的障碍,就是能障你一切自然的业,自然业智也都给你障住了。六染就是枝末无明。障这个自然业智的是障这个细惑。粗细两种无明,枝末无明与根本无明,一个障事,一个障理。



【以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

根本智是证理的,有时候叫如理智,也叫平等性智。根本智是对着你后得智来说的,后得智是证真而后所得的这个智慧,也名叫如量智,或者叫差别智,知一切差别事,就是这个含义。



【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再解释这个智碍。一切法是常静的,常静是不动的,没有个生起之相。因为无明不觉了,它这个妄念与一切法常静这个法相违背了,不能再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解释这个智,障这个智碍,碍就是障碍了这个智,就是障事的,把你后得智给障住了。这个一切境界相就是法,法就是事。因一切事都是称理而起的,全事即理。这理是常静的,那一切事也该常静,不生不灭,没有个起相。只因六种无明心,你不能再觉察知道了,妄见一切法有生有灭。这个是跟法跟法体相违背的,不能随顺法就是相违义。世间一切境界就是一切事,世间一切事它的理是俗谛。俗,它的体是俗谛理。还有真谛理。一切事事本来是幻化的,幻化不实的,非有;但是它称理而起的就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实有就是真空。真空又不空,随缘的就叫妙有。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又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若因灭,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心灭。问曰: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说究竟灭?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如风依水,而有动相。若水灭者,则风相断绝,无所依止。以水不灭,风相相续。唯风灭故,动相随灭,非是水灭。无明亦尔,依心体有动。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法起不断绝。】

现在我们讲的都是心生灭门。心生灭有两种含义,染、净它在生灭的过程,染资助净,净又资助染,互相熏习,因此染法净法从来不断绝。我们有位同学问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这个意思,净法染法永远相续不断,各住各位,所以说世间相常住。世间相可不是世间相,什么相呢?真如相。举一法界无非大法界总门体,举哪一法就是大法总的法门体,就是大总相法门体。



【云何为四?一者净法,名为真如。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明。三者妄心,名为业识。四者妄境界,所谓六尘。】

这四种法的熏习。凡是一说法,大家心里一定要生起这么个意念,法者心也,种种法就是种种的心,种种心就是一心,这一心就是真如,这就叫大总相法门体故。在生灭当中,染法和净法互相对的,离染,离净。什么叫净、什么叫染,把这个先分别清楚。分别清楚了,染怎么熏习的净,净又怎么熏习的染,先理解熏习的意思。习,就是学来的。学净的,用净法来熏习染法。这个有四种,就是有四种法互相熏习,讲这种道理。染法也好,净法也好,永远不断绝。怎么会不断绝呢?成净了,染就没有了。染立了,净法就不立了。为什么说染法、净法永远不断绝?就是不断绝义。刚才我们有道友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常住的意思就是心常住故,众生的念心常住故。一者是净法熏习,二者是染法熏习。它怎么熏习的,下头解释这个。

净法就是真如,在真如它给染净法作一总相法门体,它不分染净,但是没有言说、没有思惟、没有语言。因为随缘故,而立什么是心真如、什么是心生灭。大乘起信论一开始就心真如、心生灭,染对着净。净哪有?净依染对立而成立的。染法怎么有的?染法依着净法而生起的。就是无明熏真如,生起一切染法;真如熏无明,生起一切净法。互相熏习的义,四种熏习的义。一切净因,自性的本体,那叫真如。一切染因,就叫无明。因为真如熏染,返染成净,那心就离开染了,这叫心出离。这讲四种,一者自性的本体,这是清净的,那就是真如;二者就是无明,三者就是妄心。妄心就是我们这个业识,就是八识,八识而生起一切的染法。在粗了说,就是八识的前六意识,这都叫妄。总合起来说,就是业识。业识摄前六识的时候,那叫举业识摄粗相,前六识是粗的,举这个业识来摄前头粗的。因为它都是从无明而起的,从无明而起而又反熏真如,这叫资熏,资助它。

一个是净的本体,一个是染因的无明,三者是妄心,四者就是妄境界。六根对着六尘,是这个产生的六识。六尘的境界就是妄境界,六种染心就是六识。一切外边境界相根本是没有的,虚妄的,但是它可能又熏习这个妄心。境因妄心而起的,它翻回来又熏习你的妄心,这叫资。资本那个资,资助那个资,这叫返熏。这是标题,标的四种熏习的法,以下就解释了。



【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

什么是熏习的义呢?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先讲喻,这比喻的意思。我们的衣服本来不香,衣服有什么香呢?若用香熏。咱们没有了,现在我们的道友谁也不熏,没有香。你到城市里头,或者特别外国城市里头,他衣橱,他衣服都是挂着的,他里头都拿这个香熏。香熏,不是点咱们这个香,它是香水,洒一点香水。香水,或者一个盒,或者一个罐,上面很多眼,搁那里头,它自动的薰,衣服穿上都是有股香气。

马鸣菩萨举这个意思,就说咱们这世间的相衣服,衣服没有香。因为你拿香薰习它,它才有了香气。拿这个譬喻,举这个无明跟真如,真如就比如是善业,无明就是恶业。有时候真如熏无明的时候,那就是善人劝恶人去做好事。无明熏真如,就好像恶人劝善人去做恶。劝的意思,就是熏习的意思。有时候善人劝恶人,就是净熏染。有时候恶人劝善人做恶事,就是做坏事吧!那就无明熏真如了。因为无明是没自性的,它是可以灭坏的。真如是不变的。先举这么个例子。



【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熏习义也是这样的一个含义。真如是净法,它没有染。真如的净法它本来没有染,因为无明熏习它。它是不变的,随便怎么熏,它不变。不变,它在相上有了。知道这个含义就行了。因为无明熏了,它有染相,但是它的净体不变。但是因为熏习故,有染相。无明是染法,它没有净业,无明没有净业。但是真如熏习它,它起净的作用。它也没有自体的。无明无体,真如不变,懂得这种熏习的含义就是了。实在是也没什么清净的法,也没什么染污的法。实在是本体来说,真如的本体清净的,但是它起了业用。无明是染法,它没有清净的业用,它没有清净。所以无明它要依用,用到什么上呢?咱们前头都讲过了,业、转、现、智、相续、执取、计名字、起业、业系苦,这叫三细六粗。真如的净法来熏习,它有清净的作用,未修行者可以起到修行,未信者可以生起信心,未成就者可以逐渐的成就,因此可以转染成净。这都是标题的意思。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

但是怎么样熏习法?怎么样熏习的起染法不断。记住,真如熏无明、无明熏真如就是习熏,常时如是熏。有时候它是不分先后的,真如熏无明的时候,是无明在前、是真如在前?它不分先后。因为它在一个体内,无明无体,依着真如而起的,所以在习熏当中不分先后。但是说话的时候不能顿说,不能两个一起说,所以有先有后。其实没先后的。

我们现在在染,在染就是无明,无明熏真如,怎么样熏的呢?云何熏习,染法就不断了,愈熏愈粗。也不能说真如先有的,无明后有的。若是一执先后了,那麻烦了,那成佛之后还得当众生,清净之后还要染,有这过患。所以不立先后,没有先后可以说的。执真如有先,无明有后,不可以的。若是执妄在先,真在后,那真如就有始了。无始终!因为这样讲,无明跟真如没有个先后,不要在这里头找个先后,找不到的。因为是无始,真即是妄,妄即是真。妄是不能离真的,真是因妄显的,这样才叫返妄归真。这就是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下头就解释了。



【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着,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所谓以依着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又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妄心又来熏习无明。因为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的缘,又来熏习妄心,令它念念不舍的执着,这样子就造种种业。种种业,业就系住了,就叫业系苦。这个都是讲熏习业。

咱们从现实来说,现在假使我们在这个环境天天熏习的佛法僧三宝。你上殿过堂都要念个四言八句吧!过完堂了,还要结斋。将要结斋了,还要先归依三宝,都得念个四言八句。这就是熏习义。从你起床、穿衣、吃饭,乃至一天你所做的,这就是从净来熏习那个染,改变你那个习气,来断你的烦恼。假使你在社会上,在歌舞厅中,或者就是你在商店服务员吧!这一天都在名利打交道,怎么样赚钱,怎么样讨顾客的喜欢,能够把东西卖出去。这是什么熏习?愈熏愈粗。熏什么呢?熏你贪瞋痴。痴就是无明。这也是熏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这个含义也是这样子。例如我们现在生起有信心了,但是我们这信心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够止住一切恶,也不能止你念不起恶。我们现在说,我们哪位道友,现在你要能够说我一点的坏念没有,那你信心具足了。一点坏念不生起,那真正具足信心了。所以这就含着一个熏习义。因为这样经常的熏,咱们现在熏是把这个染变成净,熏染,让这个染把它再恢复原来的清净。

依着真如法有的无明,有了无明这个染法的这个因了,这个因又来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妄熏真而产生了妄心。这个妄心是什么?这个妄心就是业,业识,就是八识。妄心熏真如,因为它不了真如法一故,就是不见体。因为念起,见一些执妄的境界,在妄的境界上又起执着,这是染法的缘了。又来熏习你妄心,令它念念不舍,造种种业。造业,你就跑不脱了,业就把你系住了,这叫业系苦。你身心的苦难就这么来的,心里永远不安定,你内五蕴永远使你生烦恼。说对境生心。没有境!现在我们在普寿寺说吧!我们这个所有境界相就是清净,没有起贪瞋痴的念。但是你内五蕴不行,起贪瞋痴的念。今天饮食好,有打斋的,那不知不觉多吃两口,好的总要多夹几筷子吧!吃饱了,还要吃两口。坏的,肚子还没填饱,他就不爱吃、不想吃了。这个人人都有的。只要你有妄心,这种妄心你离不开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懂得这个了。这个无明常时在熏真如,这就是世间一切染法的规律。现在我们要还染成净,我们经常的用真如来熏习无明。这是说根本,都说的根本。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妄心,妄心对妄境分别取舍;好的,随自己意的就贪;不随自己意,想离。这种有两种,咱们举例子说的,例如说到普寿寺来,他就长时住这了,不可能的。为什么?他自己有他的业缘,他还有个业因。久则生厌。最初来是很困难,想参加吧!人家不收。经过几多曲折,或是经过发心,收了。收了之后,又变了,住住感觉没意思。这个没意思就是起妄念,他的染心炽盛,他要离开。离开了,又到了另一个环境。另一个环境住了,他感觉又不合适,又想以前那个,很困难了。

就拿我们现实境界都如是,一个增长善念的熏习,一个增长恶念的熏习,两个不停的在这斗,内心不停在斗。我是这样子,我不晓得诸位道友如何。我以我的凡夫眼光看,跟我也差不多。我还熏了好几十年,差不多熏了七十多年了,都还不行。因为控制不了你这个妄心,为什么控制不了呢?业。咱们经常说业,就是你内心里头根本无明起的作用。但是你脑子里头,所谓老而不死是谓贼,这是什么含义?他经过事情太多了。他老了,因为他在这社会上经历事情太多,比贼还奸。就是他那脑子里头分别这些事相,他经过,他知道。可不是向善的,尽是向恶的。过去我们古德有这么两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等他要死了,或者有悔改心了,他说的话都是好的,教育他子孙,教他干什么。你看那小鸟要死的时候,“鸟之将死,其音也哀”。它也是说话,咱们不懂它话,它叫那声音都变了。这形容着熏习义。人,他根本的善念就是原来本觉,那种善念在他现行当中,他会有时候起作用的。“到死方知身后苦,何人肯向死前修”,到要死了他才知道。知道什么?知道早一点该做点好事。这个含义。但是悔,后悔了。悔之晚矣,来不及了。



【此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增长念熏习,二者增长取熏习。】

以下讲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从细到粗,从粗返细。从细到粗,最初从无明熏真如,一念不觉那个。一念不觉那是根本,那产生无明了。无明了还并不能停,不停的,它要动。一动就是业。一有业了更不停,它要转,他自己的见分要见自己的相分。转、现,现就是要现境界相,还没现。这三个业、转、现跟根本无明相同的,还是根本无明之内。完了它不停的这样熏,愈熏愈变粗。增长的念,念就是念头,增长念的熏习。念的熏习不停,就增长取。

无明,因为它不明了,它熏真如。熏真如的这个无明,它一熏真如,它愈染愈粗又起了妄心,妄心又熏无明,妄心熏无明现了境界相,那境界相翻回来又熏妄心,辗转相熏习。因为境界相的时候,这是妄心,是业相、转相那个妄心,使它增长念。念是什么?念是智相。业、转、现更粗了,这是智相。智相念念的分别,一分别就相续不断。因为这个念就是境界,又来熏那个业相、转相。现相又来熏那个业相、转相,妄心就增长,愈增愈粗。所以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人在他意识型态当中,他叫法执。其他六界的凡夫,那叫我执。以下就讲这个妄心熏无明。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灭苦故。二者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故。】

妄心的熏习也有二种义,哪两种呢?业识是根本的熏习,使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他生灭苦。他这个生灭是变易的生灭苦,增长他分别的事识。在这它并不停歇,愈变愈粗。这个也是根本上说妄心熏无明的时候,它业的识又资熏那根本无明。妄心是由无明起的。无明,咱们就说愚痴,愚痴是没智慧。它又来熏这个根本无明,使这个无明力增长,能使三乘人声闻、缘觉、菩萨依这个八识的业识,他就受这个变易生死苦。有苦的,三乘人还有苦。但是它这个就叫法执,他的生灭苦是变易的生死苦。现在我们受的不是,我们比他粗了,我们是我执,系缚的苦,这是我执。以下就解释这种含义了。



【无明熏真如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根本熏习,以能成就业识义故。二者所起见爱熏习,以能成就分别事识义故。】

无明熏真如时候也分二种,一个叫根本的熏习,能成就你那个业识,就是我们说那八识吧!第二种就粗了,所起的见爱熏习,能成就的分别事识,愈分别愈粗、愈分别愈粗。在无明熏真如的时候,根本无明来熏真如,真如随这个无明缘就起业识的三种相了,业、转、现。但是业、转、现的时候,还属于细,还在无明当中,就是愚痴了。等到细再转粗的时候,变成了智相、相续相。依这个所起境界的见爱,这个也是无明,但是叫枝末无明,这个枝末无明又来熏真如,增长你的爱见,见爱的增长。这个就成了凡夫的分别了,凡夫的分别事识。这个识就是六意识。这个识是见爱烦恼,专门增长见爱烦恼的。这就到最粗了。咱们现在若能断这个识,就把见爱烦恼断了。现在我们所做的修行功力,就是断见爱烦恼。这是从净到染法。无明熏真如,真如是净法。因为无明来熏习,净就成了染了。这是无明熏真如。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

那真如熏无明又怎么熏呢?那就净法了。下一段就讲净法。



【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

所谓以有真如法故。因为有真如法,真如法也在熏习。熏习什么?熏习无明。真如是我们具足的,人人本具的本体,那叫因。外边清净的境界相,三宝的缘加持。这个三宝,有一体三宝,有别相三宝。约真如来说,是一体三宝。缘是指着事相说的,就是别相三宝。咱们现在是别相三宝加持。一体三宝就是真如法,是我们本具的。例如我们生极乐世界,我们生到极乐世界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现在大菩萨登地的菩萨生到极乐世界,他所住的是实报庄严土。西方极乐国,唯佛一人居净土。阿弥陀佛居的净土是清净法界的,身土不二的。

所以说有真如法能熏无明,因为熏习的因和缘的力故,你才产生厌离,厌离世间。这就生起了菩提心了,厌离生死苦。菩提心最初的一种,厌离世间,厌离生死,想求涅槃。但是这个时候大菩提心、大悲心还没有,般若心更没有,只是一个厌离心。因为这个厌离心就要脱离这个苦,想求清净。因为这个妄心有个厌、有个求,厌离世间,求清净;厌离烦恼,求不烦恼;厌离生死,求不生死。这个因就来熏真如,真如就来熏无明。两种熏习,两个轨道,一个染熏净,一个净熏染。

因为我们现在起了信心,眼耳鼻舌身意依这个真如,从不觉当中,现在明白了,这就叫始觉智。咱们前头讲的始觉,开始觉,拿这个来作因,佛法僧三宝给我们作缘,以这个因缘又来熏真如。这个熏本来如是的,叫本熏。我们本具足的本体,真心。心假三宝之缘生起这一念信心,这是妄中所生起的,妄中为本所放的光明,所以为智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取不念。乃至久远熏习力故。】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远离世间,远离愦闹,相信三宝。我们住在普寿寺里头,远离外边的尘俗,客染的烦恼。那些个知道我自己的心妄动,实际上前境界都是虚幻不实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这个懂得,还没证得。因为你的善心是懂得这种道理了,厌离世间。自己相信自己的性,相信自己的真如法,知道这是自己心的妄动,妄念,没前境界,前头境界相都是虚假不实的。比如看破红尘去出家,就是这个含义了。但是就这个看破红尘很不容易,就这一关很不好过。是不是过了这一关就成了呢?不见得,罢道还俗的很多。尤其是现在在我们这个末法时代,什么叫末法呢?缘不胜,三宝的缘不大太殊胜。正法,三宝缘殊胜,闻法就证道。末法,三宝缘不殊胜。因为我们内心的力量不够,内心的力量不够就是感,感的力量没有。说应,三宝的加持力量,应!你感的没有那么力量,应的力量也就薄弱了。

实际上,三宝是你自性的真如的理体上的显现。相信自己的体性了,知道自己的念头不对了,识心妄动,贪着什么嘛!都是假的、空的,没有。像我们出家的,起码你的家庭你得看破了,认为家庭没幸福,尽是痛苦,你才不在家庭里了,不在家里头了,要出家,这个发心是不错的。但是出家一剃头,一到僧门里头住,他业障又发现了,“唉呀!也不过如是,更苦恼”,那再回去吧!回去了,更苦恼。没办法,就这么反反覆覆。如果能够有个清净的环境,有个助缘。三宝助缘,大众僧的加持力。靠自力是不行的,没有这个力量。大众僧的加持力,再加懂得了念阿弥陀佛,假阿弥陀佛的加持力,脱离这个世界,生那个世界。那要助缘好!

但是能够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心是妄动的,境界相是虚假的,对境界相不贪了,就是不执着,修远离法。从你发心出家,那个就叫远离法,就这个都很不容易了。知道真如本具足的,我们出家之后才知道我们还有个真正不失的真心,清净无为的本觉体,这个本觉体是无一切相的,什么虚妄不实的相都没有,什么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什么富贵荣华,全是假的;花开花谢,假的;认识了。认识了,就不为它所害了。这真正的称实际理地,而知道一切前面的境界相都没有。修行很不容易!

有信心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有信心的菩萨他知道真如,我们那个妙明真心是我本有的;这一切假相,妄是本空的,没有的。修到十信满心了,十回向心的回向,向上,登了发心住,这才重新发菩提心。在这发菩提心知道妄是本空的,一切妄都是假的,知道真如真心是本有的,不是外来的,修空观。修空观的智慧,认识一切法,诸法皆空。善法是对治恶法而言的,恶法不存在了,善法也没有了,这连带着去法执。这十住位的菩萨他知道妄是本空的,知道真是本有的,他那修行就修空观,他的智慧修空观智,观一切法空;不但外头的境界空,连自己的心寂静无为,心境双亡,这叫心空境寂两俱空。但是他这只是解,明白,没证得呢!

再往前进了,是十行的菩萨。十住的菩萨修空观,十行的菩萨呢?他修的是假观。假观就是修远离法,我惹不起你,我躲得起,躲你。现在我们对家庭、对社会,我们惹不起,我们躲它,不沾染,知道这是假的,也不会受骗了,也不会上当了。这是依假观修远离法,三轮体空,都是空的,随顺真如,十行菩萨。但是他没有证得,相似知,没证得,把人我执的我执、法执开始破。

等到十回向的菩萨,他是以中观智;就是空假中三观,中观;把前头的十住位、十行位所修的观,空观、假观双融了,就是不着二边,独显中道。这样修行,十回向的菩萨是逐渐的。

到登了地了,见了真如了,只见一分。他这时候是真正证得了,如实知,实实在在知心境皆空,心亡境寂两俱空。这是证知,不是学知。虽然证知了,但是习气没断,还有习气呢!习气还没断。这个习气叫什么呢?叫微细的心和境,心境。地上菩萨是真正的见道了,这才真正起修,这才叫修行。真正起修是称着法性的本体来修的,所修都是真的,称真而起的,称真而修的。本来没有心也没有境,这一切妄心顿歇,歇即菩提。所取的无相,他就不取了。取什么?根本就无相,没有。是境界!能念的是心,心本不生因境有;境若没有了,心也就不生了。所以叫不念;不取,不念。但是这个都从他十信,信三宝的功德,信一切世间虚幻的,如梦幻泡影的。由十信到十地,这是五十位。这要经过好长时间?三阿僧祇劫,三祇。这就是真如熏无明的因圆了,到了十地菩萨因圆果满。



【无明则灭。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

到这个时候,无明则灭。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也灭了。因和缘都没有了,因缘俱灭了,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无明灭,业识转识二识的心无有生起了,再不起了。业转不起,现实的境界业相、转相、现相,三细相灭了,六粗相也没有了,因圆果满。所谓无明灭故,你不相应心也跟着灭了。不相应灭了,缘境没有,境界根本没有,就是境界也灭了。相应心灭,所以叫因缘俱灭,粗细心相皆尽。这是一大段。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分别事识熏习,依诸凡夫二乘人等,厌生死苦,随力所能,以渐趣向无上道故。二者意熏习,谓诸菩萨发心勇猛,速趣涅槃故。】

再重新作解释,解释这个妄的。先是真如熏习,再是无明熏习。但是无明起的这些妄心呢?这些妄心也互相熏习,也有两种意思。哪两种呢?一者是分别事识的熏习,这是二乘凡夫所具备的,分别事识,厌生死苦,随他力所能及的,渐渐的向无上道。这是第一种熏习,分别事识的熏习,随你力量。就是修行的力量、觉悟的力量,渐渐的,不是顿的;渐渐的趣向了无上道,想成佛。二者是意熏习,这意熏习就是指菩萨说的,发心勇猛,速趣涅槃。这个就比前头那个细,就是熏习他那个意根。把前五意识,就是分别事显理那个识,来对智相、相续相。智相、相续相是菩萨的意识。前头那三细相是八识。菩萨依这个五意识转成智慧,发心勇猛的求无上道,他直趣涅槃,不经小果,因此才说速。他在二乘通教位的菩萨,他不去求那个小果,不证。是在你发愿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或者拜忏,礼佛完了,回向的时候,也不为离苦得乐,也不为二乘菩萨地,住位菩萨,专门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菩提心,这是直趣大乘,求无上道的。所以不经小果,直趣涅槃,就快。就是速趣涅槃的意思,速证不生不死。这是染法的熏习,到此为止了。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用熏习。】

以下下一段就是真如熏习,净法的熏习,也有两种。哪两种呢?自体相熏习,就是体相熏习。还有,用熏习。



【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心修行。】

我们自体相从无始世以来,本俱的是无漏法。那个法性的本体;法就是性体,性体本来是无漏的。它自己备有的一个不思议业,就是用,专讲用大的。体相不讲,专讲用大,不思议业就是用,拿这个作为境界的体。依这两种义就互相熏习,体、相跟用互相熏习,恒常熏习。愈熏习愈产生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在众生心中,能够让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使众生明了了我自己具足真如法,发心修行。

我以前常讲过的,现在我们把这个华严经的十信心在这跟大家说一下。这个就是自体相熏习的含义,就是发心了。发了什么心?发了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熏习,十种信心。我们也入了佛的法门了,归依佛了,归依法了,归依僧了,我们也懂得了要跟着佛法修行,就发这个信心。这个信心跟真如合,真如就是本体的理,跟理合。相信这个理,有了信心了,从来不再变了,确信不疑的。为什么再重复说说呢?因为我们的信心不具足,还在那儿打一切妄想。假使你这个信心坚定的话,再不打妄想了,确切不疑的,能够销灭一切妄想。

我经常说我们没得信心,我们现在都没得信心,这个大家很可能不理解的。“唉呀!我现在都落发出家了,修行好多年了,还没得信心”?那是因为你不理解信心是何含义。相信你这个心,跟佛无二无别的这个信心,你本俱的那个本觉的智慧,但是它不疑,确切不疑。咱们是这样子吗?今天信了,明天又打折扣了。完了佛菩萨没加持我了,或者害病也想到了,还在六亲眷属的干扰了,环境不顺心,生活条件不好,你那信心都退了。必须得能够确信不疑,灭一切妄想,初信,刚有信心。

信心十个位,从这个信心才能进入念心。这个念心不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他是念三宝。不管这个信心经过好多劫,经过好长的时间,舍这个身换那个身,舍那个身又换那个身,你现前一念;哪一念呢?就是前头你这个心,与理和合那个心,相信那个真如,相信那个真心,确切不疑的;要一疑了就不行了。完了这个时候才能进入念心。不管经无数劫,舍身受身,这一念,决定信的这个信的一念,不疑不忘,这是进入第二位的信心,信心的第二位。

第三个,精进心。什么叫精进?不杂,专心一意,就是信三宝的心不杂,任何干扰干扰不到。精进的向前进,趣向真如,趣向你本具足那个心。这叫精进心,这是第三个信心。

我说这个大家都可以考虑你有没有,你信心信到什么位子上,有没有这个信心?第一个灭一切妄想,第一个信心都具不到。当你妄想一起,我是信三宝的,其他的妄想不要打了,从此断绝,这才行。完了心里头不杂,专心一念。大乘起信论最后是劝你念佛,在这个世界修难得很,生到极乐世界容易了,只要生到那,一生就成就了。那在后边,咱们会讲得到的。精进心不杂,一心念佛。佛就是你本觉的智慧,经常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你的本觉心,就是念你自己的,阿弥陀佛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这样的精进不退,不管它换个什么身,这个心念永远不退。有些道友今生现在看他,他能在佛教发挥很大作用,这是他好多劫了,不是今天,不是现生的事情。在人家认为不可能的事,他就能把它发生发长,就是这个意思。

第四个信心是慧心所,慧心,心纯行勤;心里纯一,没有杂念;修行起来,精进不舍的,智慧自然生起。所以那个“嗡阿惹巴札那迪”,那个咒就是这个含义。文殊菩萨心咒生智慧的,他秘密加持,就念“嗡阿惹巴札那迪”。这是慧心,智慧自然生起叫慧心。

第五个心是定心。任它事物纷乱吵杂得不得了,你自己心定定的,心体湛然,这才有智慧。慧是照,总照着自己的心。这慧里就含着定,定就含着智慧。有了定力了,任它怎么样吵杂、怎么样纷乱,心体湛然,你那个心静,永远的清净的。就像水似的,不管你风浪再大,大风小风,一切都不动。这是定心。

由定而发光,这个光就是发明,这个光一发明不退了,这第六个信心就是不退心。进修的时候绝不懈怠,特别在你病苦、在你烦恼的时候,千万莫生退堕心,向前进,冲破!这才叫不退。这叫深入自信,这叫不退心。

第七个,护法心。进趣的功夫纯熟了,保持不失,与十方诸佛气分相接,这是护法心。这是内护。这个生起护持一切法,使法常住利益众生,遇到任何挫折绝不退堕。这是护法心。

第八个,回向心。回向,保持你修的道力跟佛的光明相接,交接。回向心,就是将自回向佛。像我们吃饭念什么,我们经常念“嗡啊吽”,嗡啊吽就是把我们的身口意跟诸佛的身口意相合,就是你的身口意光向光明,这是智慧德相跟佛的智慧德相相接,保持一个道力,就是回自己,向诸佛,把自己的身口意恩诸佛的身口意相交接。

第九个是戒心,安住境界,心光常凝。

第十个是愿心,遍游十方,化导十方一切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为愿心,满一切众生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这叫十种信心,十信满心了才进入初住。这十种信心,咱们学习起来就很不容易了。不要说大话,大话没用,要做实事,就是好好老老实实修行。特别我们那个打坐的、修禅的,顿悟成佛!咱们看看他有这十种心没有,他怎么成佛呀?那不是空话。修这十种信心得要一大阿僧祇劫,那么容易呀!说“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是说话。你拿一个信心,信心不疑都不容易了。如果要有身命的厄难,要失掉身命,你那信三宝心还有没有?我们建国初期,那好多的师父考验一下吧!信三宝,护持三宝。那护持老命呀!叫我做什么,我做什么,还俗罢道。叫他杀人放火,他都去干,这算有信心的吗?这不是咱们在世间上说话,吹牛,说大话谁都会说。它有阶地的,要通过事实,不是说空话。说空话都会说。等你进入熏习的义,讲讲吧!你熏习的如何?

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以来,具足无漏法,都具备了不思议业。这不思议业就是用。自体相熏习,还有用熏习,就是体相用无一而非真如心,都是真心。这是体相熏习,讲用大的熏习,这时候体相有这么两种的道理,恒常熏习。熏习的有力了,这是说我们众生,你自己体相你本具足的,本觉的体,本觉的相,恒常熏习。虽然你在染了,但是你体相经常的熏习。咱们如果没有体相,咱们发不起厌离生死心,不会出家的。你能够出家,就是你自己的本俱的那个体相的熏习力,你看见出家的好,厌离世间,你发心出家。这个发心出家,就是智。因为智必对境,你观着外边的境界,你厌离,不喜欢这种境界,你才入三宝,就这个含义了。你厌离世间的痛苦,厌烦世间相,想求涅槃,想求清净,想求不生死法。

咱们刚才讲十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真如的性。为什么讲信自己,有信心没有?有。能相信你成佛不?我们好多道友说“那我们距离成佛,哪敢呀”!不要这样说,也不要这样想,你自己就是佛,你本俱的,这叫体相熏习。因为有这个体相的熏习了,才使你厌离生死苦。但是用你还没有,用单讲。想求涅槃,相信自己有真如法,发心修行。



【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皆应一时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

马鸣菩萨设这么个问,有人问了。他自己假设的问答,若是像你这样讲,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如,等皆熏习,那为什么还有不信的,有信的、有不信的?为什么发心迟速不同伦,有先发心的,有后发心的,发完心了,他又退回去了,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人发了心了就勇猛的精进修行,他自己相信自己真如法了,自己本俱的,勤修方便,等入涅槃。勤修方便是修的方便法,应该同时的都成佛。勤修方便,等入涅槃,他目的在这个“等”字上。若像你这样讲,一切众生既然俱有,都应当信;信完了时候,都应当一时成佛。为什么还有信的、还有不信的,还有成佛早的、成佛慢的,人家往上升,他往下堕?咱们不说远的,咱们现在有两三百人,就咱们这两三百人中间差别很大,这里也有圣人、也有凡夫,也许他身在净法门中,想的是染法,都有。问号是这样,应该都成佛,应该都同等,都具足有真如佛性,那不一样的吗?



【答曰:真知本一。而有无量无边无明,从本已来,自性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沙等上烦恼,依无明起差别。我见爱染烦恼,依无明起差别。如是一切烦恼,依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惟如来能知故。】

答这个问题,真知本一。不错的,是一个。但是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无明,真如本俱的无量性功德,那是性功德,是本俱的,没有作用的。不起作用,它发不出妙用来。为什么?因为有无量无边的无明把它遮盖住了。从本已来,迷有深厚,悟道有早迟,有厚的、有薄的,不一样。还有无上无边恒河沙的那么多烦恼,依着无明而起的差别。见爱染污烦恼这个差别,你问这个是依无明起的。这一切烦恼是依着无明所起的,无明起的时候,前后无量差别,惟佛与佛才能知道。惟有如来能知故,惟有佛才能清楚。



【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

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了才能成办。净法的佛法,他得遇到三宝的缘,还得他自己得发心,他又发心,又遇到三宝的缘。又有遇缘的时候,遇到早,遇到慢。有时候他要想来出家,障碍多得很,或是师父不收,或是大庙不收,小庙不留。他虽然发了心了,人家不接受他,他缘不具足。为什么?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发心不真,人家见他无缘,无缘就不收了,不是那么容易。一切诸法得有因有缘,他得因缘具足了才能成就。光有因,没有缘,不成。或者有外缘了,他自己又不发心了。当初要出家的时候,缘不具足;等缘有了,人家要想收他了,他又不干了。就是错综复杂的,不是因不具,就是缘不成,办不成事。



【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木,无有是处。】

像木中虽然有火性,那火是正因。若人不知道木中有火性,还得假方便,还得假摩擦,木头自己不能烧木头。因为这样缘故,光有因,没缘,也不能成办;有缘了,你不能发心,也不能成办。



【众生亦尔。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

我们为什么要找善知识?要求缘胜。你缺缘了,没人指点你,你自俱的佛性、自俱的真如发挥不出来,作用没有,那就缺缘。你智慧火花生不出来,没有智慧火。没有智慧火,怎么能把五蕴的这些烦恼障给它烧灭?烧不掉的。



【若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但是我们这个佛法僧三宝,我们这个妙就具足了,这外缘力有了。他内里头净法的熏习力量又没有,他没有厌生死心,没有求涅槃的心。虽然外缘有力,他没有内因,也不成熟。



【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菩萨等慈悲愿护故,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槃,修习善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

必须得因缘具足了,所谓自有熏习力,又假诸佛菩萨等慈悲的愿护,才能有起生厌苦之心,相信有不生不死的涅槃。对着生灭法,对着生死法的。这样的开始修习善根。等他善根修行成熟了,遇到诸佛菩萨的示教利喜。这得生到正法。咱们没有生到正法的缘,像法也过去了,生到末法。末法就是缘不具足,因不深厚,值不到诸佛给你教悔,使你生大欢喜心。没有这个,你进趣向菩提的道、趣向涅槃的道非常的难。人说:难,难,难如上青天。唉呀!咱们随便的拜拜佛,修行,上天容易得很,生天道容易得很,就在六道轮回转嘛!不过那个好一点。假使让你生天去,你愿意不愿意拿那成佛来调,拿极乐世界跟生天调换一下,你干不干?恐怕懂得佛法的谁都不愿意去。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

这个就讲用了。那是体相熏习,用的熏习必须得假外缘的力,没有外缘的力是不成的。因胜而无缘,缘胜而无因,都不成。



【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为二?】

讲个外缘,外缘的力量还多得很,有无量义。一个差别缘,一个平等缘,这讲起来又很多的。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