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妙祥法师:诸部经典所示持戒的重要性

妙祥法师:诸部经典所示持戒的重要性

诸部经典所示持戒的重要性


妙祥法师



 《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就是戒的意思。“如暗遇明”,就像黑天遇到白天一样。像“贫人得宝”,就是穷人得宝了。“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这和佛住世一样。

  《大报恩经》说:“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我们都说报佛恩,很多法师也说报佛恩,什么叫报佛恩呢?佛讲了,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维持佛法。这样的话,三乘道果,相续不断。有人不断地得到三乘道果,也可以说一个人从一果、二果、三果……不断地得,这些东西都离不开提木叉,它为根本,都离不开戒律。我们想得道也好,报佛恩也好,维持佛法也好,都离不开戒律。所以说,戒律是我们最大的福田,也是最大的一个吉祥了,所以持戒是最能使我们吉祥的。

  《四十二章经》说:“佛子离吾”,就是离佛的意思,“数千里,忆念吾戒”,就是忆念我的戒律,“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在《四十二章经》里讲,你虽在千里之外,虽然你没见到我,但你按照戒律去做,必得道果;如果你在我眼前,也常见我,但不顺着戒律去走,终不得道。

  不是说你见到佛就能得道的,所谓的那个见,如同没见。你要是顺着佛戒去走,没见也等于见了。我们都知道过去有两个比丘去见佛,很着急。路上渴了,遇到水,但水里有虫,一个比丘不敢喝,另一个比丘怕渴死见不到佛,就喝了。那个没喝的就渴死了,喝水见到佛后,佛就故意问他,说:“你一个人来的?”他说:“不是一个人来的,俩人。”佛说:“那个人呢?”“他渴死了。”“他为什么渴死了啊?”他说:“那水里有虫,他不敢喝就渴死了。我为了见佛,我喝了。”佛说:“你太愚痴了,你见我如同没见。那个人虽然渴死了,但他已经比你早来见我了。”持戒比丘死后生为天人,见到佛,佛给他讲法,当时就证果了。所以说什么是佛?什么是见佛?我们当以戒律为根本,这才是见佛,也就是说顺从佛的教导才为见佛。

  《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毗奈耶就是戒律的意思,“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就是佛讲的,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个非常重要。摄心为戒,什么是戒呢?摄心为戒,摄住心才真正地为戒。因这个戒律去生定,这为正定,因这个定去发慧为真慧,所以称为三无漏学。无漏是什么意思?是圆满、彻底、究竟的意思。

  《地持经》云:“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复大人相报。”意思说:佛的三十二相是什么原因来的呢?都是无差别因。没有差别,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都是因为什么呢?持戒所得。佛的三十二好相都是因为持戒所得。就是说我们想得好相,那就得持戒,持戒的人相貌是非常庄严的。若不持戒,佛讲尚不得下贱人身,就是最下贱的人身——受苦啊、残缺啊,尚不得这些下贱的人身。“况复大人相报,”更何况得这种好相报。所以我们相貌庄严,是因为持戒;得人身也是因为持戒,可见持戒的重要性。

  《大智度论》:“若下持戒生人中;中持戒生六欲天中;上持戒又行四禅、四空定,生色、无色界清静天中。”就是说持戒分上、中、下,持戒差一点生人中;持戒中等的生六欲天中,持戒最好的生四禅定、四空定里,生色界和无色界。有人说我不持戒,我往生西方就行了。刚才讲了,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何况大人相报?连人身都不可能得,你上哪儿往生西方?是不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说,我们对持戒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持戒虽属于一种善法,但与世间的善法从因至果都是不相同的,为了加以区别,对持戒的善法而称之为“戒善”。行世间的善法,只能得到人天有漏福报。人天福享尽,还会堕落,轮转于六道,陷于生死苦海之中。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救度众生,同成佛道而制戒。如《戒疏》中说:“斯乃大圣降临,创开化本。将欲拯拔诸有,同登彼岸。为道制戒,本非世福。”佛制戒不是为世间福制定的,是为出世间而制定的,是要了脱生死的。

  持戒现世可以得到人天的福报,将来可以成佛。说持戒得人天福报是指现世的利益,持戒清静今生可以得到解脱,即使今生不能成就,也可以生在人天中继续修行。所以不能说“持戒只得人天福报”,以此为借口,说是世间善法而不去持戒。人如果不持戒,就会堕落恶道,不能生为人,只会不断地受苦,如何还能继续修行呢?

  通过此段的学习,我们将明白:不能依据世间的一些善法,做一些世间的善事,就说自己在持戒了。人做世间善事,佛教也加以称赞,但同时也要知道,这和人受戒以后持佛戒,绝对是两回事,对此不能混淆。现在有一些人糊涂,说:“我已经做善事了,何必持戒呢?”但你得的只是世间的善法,和成佛是两个概念,而且功德也不一样。

  佛戒与世间的善法、法律条文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世间法律只有条文性质的规定,限制我们不去做某种事,应做某种事;而佛教以戒体的力量引导我们的行为,所做之事都与我们的自性相应。佛是一切智者,知法界的实相。佛戒是从实相而制定的,详细地告诉我们何谓持戒、何谓犯戒。通过持戒就可以成佛,而世间善法是不具备这些的。

  谨守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戒律能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同时在任何时候都是持戒人的守护者。弃除放逸,守护完善的戒律,善于抑制心念的人,快乐应该是属于他的。所以持戒对我们来讲是今生最大的一个事情。如果不持戒,虽然我们做一些善法,就像一个泥牛似的,当有点儿风吹草动的时候,比如下河了,那个泥牛自身都难保,自己也保不住自己,很快就灭掉了,更别提保护我们了。如果我们持戒了,就不是泥牛,而是个真牛,它就可以下水渡过这个洪流,等等,就都没有问题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