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愿海心髓·普贤刹之明日讲记

愿海心髓·普贤刹之明日讲记

愿海心髓·普贤刹之明日讲记




愿海心髓授课资料(一)


大愿心髓


比喻:根→茎→枝→叶→花→果

意义:大悲→大苦难行忍→利益众生的思维→殊胜受生愿→殊胜受生→成熟众生


依文殊智成满普贤行海愿


愿世世为一父智慧藏,文殊勇士欢喜恒摄持,


从于普贤行愿品所说,无量菩提行海究竟成。


金刚颂字义总释

世世、恒:一切生、一切时。
一:不二。
父:根本。
智慧藏:无尽权实二智。
文殊:妙吉祥。
勇士:能行能断。
欢喜:欲乐、精进乃至无迁变之苦。
为摄持:以见摄行。
普贤行愿品:总持章句。
所说:果位普贤彻证行海之所宣流。
菩提行:圆证菩提之道行、果行。
海:喻无量,指行超出时间、空间、种类等限量。
究竟:彻底达到,穷深极广,完全现证。
成:完成。

大愿心髓

文殊普贤二圣为因,毗卢遮那如来为果。
第一、文殊普贤二圣法门表义:
一、以能信、所信相对:普贤表所信之法界,即在缠如来藏,故《理趣般若》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佛名经》云:“一切诸佛皆因文殊而发心。”经云:“文殊菩萨出生一切菩萨,无休息故。”
二、以解、行相对:普贤表所起万行,上下诸经皆言普贤行故。文殊表能起之解,通解事理,穷方便故。慈氏云:“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是文殊威神力”故。又云:“文殊常为一切菩萨师”故。又云:“文殊师利心念力”故。
三、以理、智相对:普贤表所证法界,即出缠如来藏,“善财童子入其身”故。又云:“得究竟三世平等身”故。文殊表能证大智。慈氏云:“文殊师利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母”故。又,理开体用,智分权实故,以文殊二智,证普贤体用。
第二、文殊智与普贤行相融:
要因于信,方知法界。信不信理,信即为邪故。能所不二。不信自心有如来藏,非菩萨故。次、要藉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则解行不二。

愿海心髓授课资料(二)

问:求生净土不是和大悲利他愿相违吗?我们是要随学世尊,发愿入三有度众生。求生净土不是成了自求寂乐圆满而舍离众生吗?这样做是缺乏大慈悲,专为自利,障碍菩提道。
问:前面教我们依文殊智成就普贤行,而且观察下来,第一愿是完成悲,第二愿是完成智,第三愿是完成力,我们应当专依文殊修智,专依观音修悲,专依金刚手修力。临终求生净土不是相违吗?


弥陀彻证空性,圆具智悲力用

一、以空显有
1、极乐庄严皆由弥陀空性三昧而出。
2、空性力证得无我,故能救九有。
二、以空能变
1、弥陀以空性三昧变化水、风、鸟、树、宝花等。
2、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宝花,以其空性广大,故能变现无量。
三、以空运悲
1、弥陀普摄三根皆由其大悲而出,大悲则由无我空出。
2、放光垂手,接人往生莲国薰化,皆以空性而运悲心。
3、依空性无我起大悲,慈爱甚于生身父母。
四、以空拔苦
1、弥陀接引众生离苦得乐皆由空出。
2、大教大愿无非从其大空而出,欲拔众生而得大乐。
3、建立九品,分别度人,三根普摄,此种大悲事业皆由空性而出。
4、母子互忆,苦乐同情,牵一发而痛全身,皆因此空性故。
五、以空往生
1、弥陀本其空性之同体大悲,接引众生往生。
2、大悲皆从空性出,以此导引三辈往生。
3、各观净土三圣,等皆欲人往生成习,运用空性建此观想方便。
4、依空性起悲,存子母念,护爱其子,令得消业往生。


弥陀法门具足五智

一、阿弥陀经
1、大圆镜智——彼佛光明无量
2、妙观察智——极乐各庄严
3、平等性智——皆得不退转位
4、成所作智——宝树水鸟皆宣唱法音
5、法界体性智——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
二、无量寿经
1、大圆镜智——各种佛光
2、平等性智——四十八愿平等摄受众生
3、妙观察智——成就净土庄严
4、成所作智——缘起序中叙述度生各事
5、法界体性智——十四佛国


弥陀法门具足大悲

一、弥陀经
1、其国众生无有众苦。其土众生闻是音,皆悉念佛法僧。为诸众生说如是难信之法。
2、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3、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二、十六观经
1、无量法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2、于一切处,身同众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解第一义。纯说第一义(法身空性)。
3、以无缘悲摄诸众生。
三、圆通章
1、因生身父母,推想弥陀如母,行者如子。
2、都摄六根,心自得开,净念相继。
3、得三摩地。
4、入无生忍。


弥陀法门具足大力

四十八愿无不实现

四、普摄众生往生弥陀国土以圆成智悲力之大用愿

以贤劣业结缘诸有情,愿尽此生同生极乐国,
获得无量光佛语授记,智悲力之大用速圆满。

迅速圆成普贤行海之路:一、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三、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即:一、见佛往生;二、得佛授记;三、圆成大用。

一、普贤菩萨明见了这条路,劝进善财童子和华藏海众都走这条路。
二、善财童子(法王如意宝)明见了这条路,自己走这条路,然后摄持一切众生都走这条路。
三、我们得到指示后,也明见了这条路,自己走这条路,然后摄持一切众生都走这条路。

法王如意宝 造颂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我们在学习《普贤行愿品》后,重点应当修学法王上师圣者晋美彭措的《愿海心髓·普贤刹之大日轮》。
首先说明本愿文流现的缘起。1990年,法王应邀到印度的时候,到了这一年的藏历九月初十,来到金刚座旁边,上师心想:现在到了导师佛成道的地方,我想代表我传承下的所有弟子来发愿。当时祈祷上师本尊,随后安住大圆满的境界,来到了菩提座边上,因缘和合自然就现出了这篇愿文。

我们要特别用心地来学习这篇上师的金刚语,因为这里有极其殊胜的缘起。首先是根源清净。上师前世就是亲自在普贤菩萨摩诃萨座下听闻普贤不可思议行愿海的经文——《普贤行愿品》的当机者(善财童子)。此后一直都奉行普贤行愿的一切内容,而且再再立愿要度越一切愿海。因此,这一世化生到人间,来到世尊金刚座前,自然就出现了这篇《愿海心髓》。应当说这和普贤菩萨摩诃萨亲口宣说无二无别。本愿文的主旨,就是要奉行普贤大愿海的心髓要义,它的主题就是普贤行愿,而且是它的心要指示,因此我们在学习《普贤行愿品》以后,最关要的是接着研习和修学《愿海心髓》。

其次是具有近传加持。这篇愿文的出现是上师当时清净的发心力所致,特别是为着我们这些传承教下的弟子们,在大悲世尊座前发愿,因此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最有因缘、最具近传加持的法门。

第三要了解,这个法极其清净可靠。上师一生以来,要做什么、写什么,从来不加一点分别寻思。这里也是,上师一起了这个心,之后就祈祷上师本尊,不会通过分别心去想:我今天要到那里发愿,要准备什么内容。直接到了现场的时候,因缘一和合,自然从光明藏中流出。所以,这是法身智慧加持而流现的,不牵涉任何凡夫分别心的境界。也就是无与伦比的法身智慧,在因缘和合时,自然就为着所化众生的利益出现了这篇愿文,这是法身佛的作品。

第四是契时契机,因为上师的住世特别是针对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范围里的众生,因此,应着这个时代因缘出现的这些金刚法句非常简要、直捷了当,而且是针对现前因缘的众生,说到的是最切要的地方、最好受持的地方。现在发展到了这个年代,生存压力很大,各方面都处在纷纷扰扰当中,人很难受持内容多的东西。而这篇《愿海心髓》就是给出几大要点,我们一学就能从中入到普贤行愿无量无边的深广境界里。如果我们不学《愿海心髓》,会感觉愿海无量无边,不晓得怎么抓住它的心要。而这篇心髓法你一旦学了以后,一定会有这种感受:这就是最最重要的大愿,我能首先把握这几条,进入以后,就像从普贤的一毛孔进入,最后会出现无边深广、难思难议的境界。首先就是要开示一个要门让人进去,这个要门里所展开的是无量无边的普贤行的境界。这才知道,这是上师以法身智慧和直接垂念我们的悲心而流出这篇愿文,因此因缘上极其切要。

这里说了几大关要。第一是要随学本师世尊,发利他的悲愿,这就是菩提心的最关要处。就像《普贤行愿》里说到的菩提行愿,它作为支撑整个普贤愿海的大支柱。在这个基础上自然会展开无量无边的行愿海,也就是悲心一开发以后,本性的力用会无障碍地出现。

其次,直接提到了文殊智和普贤行的双运,以智行并运来达成菩提,这就点出了普贤愿海的心要。如同“文殊师利勇猛智”等一偈所说,关键就是内在的大智和大行。内在首先恒时被大智慧摄持,之后以本性的智慧起用就能发挥出一切普贤行。

接着说到,在贤劫千佛里如何来发愿承事诸佛,然后光大兴盛佛的法业。这也是我们身处在这个世界里最切身的发愿,一直要关注到贤劫千佛结束为止。

然后,在即生当中最大的要点,是以求生极乐世界来完成普贤行愿,不光是自身,而且普遍到一切结善恶缘的众生,都祈愿不等到第二世,就在这一生中往生极乐世界,亲得佛授记,亲证智悲力,大用圆满现前的境界。也就是通过往生极乐世界,得弥陀愿海加被来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是实现普贤行愿海的特殊捷径。

之后心中的所愿唯一就是圣教和众生,这也点出了我们发愿最关要的地方。如是等等就可以看出,它的确是普贤行愿海的心髓。
这样了解缘起以后,我们会非常郑重地在心里领纳上师金刚句的加被。我们学习不是赶场,好像听一个新闻,而是要把它刻到自己的心版上,作为一生奉行的内涵。我们的广本就是《普贤行愿品》,我们的略本就是《愿海心髓》。
接着解释愿文的题目:

愿海心髓·普贤刹之大日轮

“愿海”:指对于无量无边普贤行的希愿之心,由于支分无量的缘故,称为“愿海”。“心髓”:一般而言有无量无边的菩提行愿海,在《入中论》和《现观庄严论》等的注释中,把大乘菩提的无边行愿归纳成一百二十万种类的菩提愿。再归纳就全摄在《普贤行愿品》里,本愿又是普贤行愿品的心髓,藏文里是“心中心要”,极广大的愿海,如何抓住它的心中心、要中要,故称为“心髓”。

“普贤刹之大日轮”:听法王上师以前讲过,这是以对比来突出本文的特点。譬喻里是讲,一般的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亿个小世界,每一个小世界在须弥山的腰部有日月轮,这样整个大千世界里有十亿个日轮,每一个日轮只能照到一个局限的范围,其他地方就照不到。但是普贤刹很特别,在普贤刹里有一个大日轮,能够普遍地照耀到所有刹土的范围,这称为“大日轮”。

这是譬喻这篇愿海心髓大法,能够普遍地涵盖到《普贤行愿品》一切分的内容,进一步说,它能够涵盖到所有无边菩提行愿海的内涵。或者说,在一个大乘行者的心中,出现了这篇《愿海心髓》的大日轮,将会在自己的心中圆满地照到一切的菩提行海的内涵。这是就内层来解释。也就是,菩萨菩提行的心境,在空间上譬喻为一个范围非常广远、有无量设施种类的大刹土,得了心髓就好像出现了一个大日轮一样。心髓能够遍及到菩提心一切分的内涵,好比大日轮的光明,能够照到整个刹土的境界。这证明我们只要透入了这个心髓法,之后我们心中会生起大日轮,直至菩提之间,一切行愿海的内容都能周遍地照见、显了。

之后解释这篇心髓法的甚深内涵。首先是忆念大悲世尊身语意三方面的圆满功德,之后生起信心和敬重心,一心祈求具有极圆满智悲力的世尊现前垂念我、加持我成就这样的愿海心髓,在我心中出现这样的大日轮。

无量二聚圆满所成身,具有六十支分梵音语,
十力德相普门圆满意,能王天中胜天祈垂念。

念这一颂时,心里要缘念大悲世尊的功德和恩德,引发信心和敬重之后,再祈求本师释迦佛加被。佛的智慧身就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祈请的当下,佛的智慧当即就照见而加被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发愿顺利地成就。

为此,对于佛身语意的圆满功德先要得到充分的认识,这样才有生信心和敬重的因缘。要想得果,必须在因上着手,这就有必要先展开来了解金刚句每一个字的涵义。了解以后心里就有底,不会是一团模糊,每一个字的意义都能很清晰地现前,之后随文作意就不难。

颂中的前三句,分别宣说了世尊圆满的身功德、语功德和意功德,第四句先是结成世尊是能仁王、天中天、圣中圣、无与伦比的佛陀,有了信心以后,真心地祈求佛垂念来加被我。因为在成就所愿的助缘上,再没有比无等世尊力量更大的了。
“无量二聚圆满所成身”。

“聚”是资粮的意思。就像成办一件事需要资粮圆满那样,要出现一尊佛的圆满色身,作为一切众生利益的所依处,需要无量的福慧资粮达到圆满。就好比炼醍醐,通过不断地搅牛奶,搅到圆满时醍醐就出来了。“二聚圆满所成”就是这个道理,通过不断地修集福慧,今天添一点,明天添一点,不断地添,逐渐越来越大,到修集圆满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意思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大悲世尊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修集无量无边的福慧资粮,到这一世修习圆满,成就佛果的时候,才自然现出无与伦比的色身庄严。

就像怙主龙树菩萨《宝鬘论》中所说:一切世间声闻独觉圣者的福德加上善趣凡夫的福德,都无法比拟佛色身的功德。这一切福德的总和乘以十倍,等于出现佛一个毛孔相的福德;出现佛一切毛孔相福德的一百倍,等于出现佛色身一种随形好的福德;出现八十种随形好福德的一百倍,可以成就一种妙相,所以,成就三十二相的因是无量的福德聚;这些福德聚再乘以一千倍,可以感得眉间的白毫相;成就白毫相的福德乘以一亿倍,可以感得无见顶相;成就无见顶相的福德乘以百亿俱胝倍,可以感得具有十力的法螺相。这样从因上就知道,世尊如此相好的色身,唯一是宿世无量不可思议的福德和智慧二聚,修集圆满而成就的。

这样圆满的色身是实现一切利他事业的依处。《宝性论》中说:佛有胜义身和世俗身,或者说法身和色身。法身是自利圆满的依处,色身是他利圆满的依处。可见,现见佛的色身非常稀有、殊胜。虽然我们现在见不到世尊,但有世尊的画像或塑像等,我们心里如是地缘念,只要有真实的信心,世尊就会当即加被我们。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具有六十支分梵音语”。

佛说法有无量妙音,每一种都不可思议,归纳来说有六十种妙音支分,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1、润泽音:就像水性能够滋养、润泽草木那样,佛语能润泽、长养一切有情的善根。听了佛语以后,我们心里的善根就会萌发,得到滋润而长养。
2、柔软音:就像华丽的天衣着在身上非常舒适,只要一听到佛语,就能使内心非常悦意、柔软。我们听受佛语以后,心里就特别舒适。
3、可意音:指佛宣说二谛、缘起、菩提心等的法适合我们的心意。当听到这些真理的言说后,我们就能心满意足地了解到万法的真相,以及如何达成圆满菩提的道路。
4、意乐音:佛说的不是市井村夫等世间凡俗的语言,都是非常高贵的圣者诸天的语言,所以听起来让人内心非常爱乐。
5、清净音:指佛说法是出世间的大智慧——消除一切二障的无分别智的后得。佛的内证境界极其清净,一点点分别都没有,应众生的因缘自然流出,就叫后得。
6、无垢音:佛的行境里远离一切贪嗔痴等烦恼随眠,换言之,在佛的心里没有任何潜伏的烦恼种子,所以说出来的是没有垢染的音声。
7、极明亮音:佛运用世间通用的字词,说出的语言非常显明易解,因此称为“明亮”。大众一听心里就非常清晰、明朗。
8、善力音或具力音:指佛说的话就像阳光能破除黑暗那样。由于它清晰地显明了真理,所以能非常有力地破除各种外道等的邪见,也就是能破一切颠倒的邪说。
9、乐闻音:指我们按照佛语奉行,就可以超出三界。
10、不绝音:指一切邪魔外道没办法断灭佛的语言。由于佛语极其清净,而且完全是如实地宣说真理,因此没有人能推FAN。
11、雅悦音:指佛的语言非常和雅悦意,我们听后自然起欢喜心。
12、调伏音:指佛的语言可以调伏我们内心的贪等烦恼。听了佛语后,我们像野兽一样的心就会得以调伏,变得柔顺。
13、无刺音:指佛说的学处容易在自身上受持,不是像走在荆棘丛里一样特别难行。也就是不像外道非理制的各种恶戒,金鸡独立、五火苦行、受饥饿戒等做各种无意义的事,不会以颠倒的法则来刺伤我们。
14、不涩音:指佛说的法教道路十分通畅,不会堵塞。对于犯戒,佛宣说能够真实还净堕罪的方便,教导我们忏悔、防护等,不是束手无策。
15、善调音:指佛语宣说三乘,能调伏一切种性者。佛是调御丈夫,针对不同的人,宣说不同的语言、依不同的法教来作调伏。
16、悦耳音:指佛语非常和雅,能引动人心,使人一刹那也不愿舍离,都是洗耳恭听,一点不生散乱。
17、身倚音:指听了佛语后,能很快生起等持,让身体轻安喜乐。佛语有很大加持,光是听到佛的微妙语言,心就非常安定,从而使身体也处在轻安和喜乐中。
18、心了音:指佛语传达的胜观法能使我们的心意满足。我们如是明观的时候,就感觉能非常明了地观到万法的真相,所以它有使我们的内心明了的功能。
19、心喜音:指佛的语言能断除我们心里的疑结,顿时生起欢喜。有疑的时候就受困惑,破了疑以后,心里就觉得很明朗、很欢喜。也就是多年积聚在心中的困惑一下子消除了,同时会生起欢喜心。
20、喜生音、乐生音:指佛语能决定地去掉无明和内心的邪执,所以会生喜、生乐。
21、无热恼音:指我们信受佛语后能如实地证果,不会受欺诳,所以听闻佛语后不会生后悔心。不像其他教法,修后发现不得果利,这时就会生热恼,起后悔心,觉得跟错了人,听错了教法。而佛语没有任何欺骗性,不会有听了以后,发生反悔的负作用。
22、能持智音:指佛语是圆满闻所成慧的来源。听其他语言,闻后不会得到闻慧,但佛语是真理的表达,我们听后会出现闻慧。一切闻慧圆满的根源就是佛的语言,所以叫“能持智音”,听了佛的语言,在心里能持住闻的智慧。
23、能持解音:指佛语是圆满思所成慧的来源。我们接受佛语后进一步思维,会形成一种智慧。也就是内心会得解,所以叫“能持解音”,听闻以后继续思维,内心就会得定解。
24、不隐覆音:指佛内心没有隐藏,是直心流出。
25、可爱音:指一类随分得到自利的声闻、菩萨等的圣者,见到佛语也能够随着得到自己的利益,对于佛语生起欢喜。
26、渴仰音:指一类没有得到自利的凡夫,他想:我什么时候能成办自己的利益?为了得到自利,他们入于佛语来寻求真实利益。我们凡夫没得到真实利益,心里很空虚,一听到佛语是一切利乐的来源,我们心里就非常渴望仰求趣入佛语,好像贫乏者想入大宝山,得到自身的利益那样。
27、教敕音:指佛宣说不可思议的法,法王发出的教敕或谕令,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不可以用凡夫的分别心去臆测。也就是说,甚深各别内证智证到的法界、无分别智和各种菩提分法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一定要遵循佛语的命令来接受,就像盲人应该接受明眼者的指示那样。由于佛语是真实地印定这些法义,所以叫做“教敕”,他的教导是不可违背的,所以叫“谕令”。或者要说到各种因果、业力,三摩地的境地,如来的境界,药力、咒力等,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用思维和语言测不到它的行境。所以不要以为任何法都是我的思维能达到、语言可以宣说的,那不过是一些分别的行境而已,真实的、超出这个范畴之外的事,就必须得接受法王佛陀的教令。
28、令解音:指佛还会宣说非常广大的一类可思议法,蕴、界、处、十度、十地等,这些我们可以思维、探讨。譬喻说到苦谛、集谛,我们就可以遵循佛语去思维、观察,这样我们会得到理解,这就叫“令解音”。
29、相应音:指佛说法的时候,完全不违背现量、比量、教量来宣说。
30、有益音:佛是随类说法,看是什么根机就教化什么内容,非常符合、相应他的心,所以能利益到他。
31、离重音:佛对于同一个法义,可以从不同的门类宣说,宣说各种名词,让听者得到不同的理解。单说一个实相,也有无数个名词,比如真如、如如、心地、圆觉、如来藏、空性、法界等等。不同的名词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作用,其实说的是同一个。
32、狮子音:就像狮子一吼的时候,能让群兽产生惊怖,佛一说到无我等法的时候,邪魔外道就没办法忍受,脑壳都要崩裂,有那样的威势。
33、象音:指佛说法的时候,在场的大众每一个都能听得非常清楚。这是指天象,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没有力量的、嘶哑的,而是一出声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能听到。
34、深沉雷音:指佛的音声很深沉、辽阔、显赫,在旁边听的人不觉得声音大,在远处听的人不觉得声音小,声音传到一切处都是非常平等的相。
35、龙音:就像水晶宫龙王的语言很温和,而且有摄服力,它一说话,龙宫里的龙子们内心都很信服,同样,佛说话特别威重,在场的天人、非天等都非常欢喜接受。
36、紧那罗音或乾达婆音:在众生的音声里,以乾达婆的音声最优美,佛语就像这样特别优美。
37、迦陵频伽音:就像神鸟迦陵频伽,能够相续不断地出各种跟前面不同的妙音,同样,佛语能没有间断地产生各种微妙的音声,所以听佛语是一种享受。还有一种解释说,迦陵频伽的妙音一听到的时候,马上就能引着心专注地倾听,声音消失后还想再听,就像最好的音乐消失的时候,你还会回味、还想再听。同样,听了佛语后,还有想再听的心。
38、梵音:指佛的音声悠扬流畅,不会很短促地停止,没有急促的过失。
39、共命鸟音:共命鸟传的音声是一种祥兆,要办事的人早上听到共命鸟的音声,就是事情绝对会办成的吉兆。同样,我们一听到佛语,就是能够成办一切世间和出世间义利的吉祥的兆头。我们内心都想得利益,心大一点的,会想成办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如果有幸闻到了佛语,那就已经出现吉祥的兆头了。因为透过佛语的指导,一切的利益都可以成办,所以它叫共命鸟的吉祥音。
40、帝释天王音:指佛语特别严密,任何人都不敢违越,都要心甘情愿地服从。
41、天鼓音:就像奏响的天鼓能够击败阿修罗,使得天神胜利,这种音声是胜利的征兆,非天闻到这个音声就逃之夭夭,同样,佛语能胜伏一切邪魔外道等的法,也就是佛初转法 lun的时候,谁一听到了,就能胜伏各种天魔外道等等。
42、离慢音:指佛的语言没有骄慢的气息。无论谁赞叹佛,佛内心都不起“我很了不起”的慢心,所以他的语言没有慢的成份。
43、不卑音:佛没有低下的状态,如来传法的时候,会有一些邪法外道等做各种非理的呵责、问难等等,但是佛的心没有任何怯弱,不会感觉受到压抑,处于卑下。
44、随行一切音:指佛说的一切法都符合实际;或者无论哪种内外的所知明处或学问,佛都如实地宣说;或者理解成,以佛的音声能够传达法义。
45、离不正音:佛说法时从没有不住在正念中的状况,所以说出的法没有言词的欠缺、遗忘。或者说对一切教法他都不遗忘,所传的名词没有更变。不像今天的人,今天说一个词,明天说一个词,不断地变化,佛说的语言就像盖了印一样。佛为了利益到受教的众生,使得他生起善根,处在非常清晰、正确、肯定的教法语言当中。
46、无不足音:指佛语法教非常圆满,凡是成办增上和究竟的事业,都没有一个缺失地全部宣说了。因此佛语是一大宝藏,成办暂时增上生和究竟决定胜的法门完全不缺失地具足。
47、无贪音:佛在说法的时候,内心没有希求利养、恭敬、名闻等的贪染,所以叫“无贪音”。
48、不怖音:指佛给眷属说法的时候,不会恐怖邪魔等等。
49、欢喜音:指佛对于说法不会生厌倦,从来不会不喜欢说法而停止。
50、说一切义音:佛以遍智通达一切所知的明处,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凡有提问都能没有障碍地透彻解答,所以佛的语言有说一切义的能力。也就是对于万法都能够周遍地宣讲,极其周遍。
51、善友音:指佛的语言就像最好的良师益友。对于一切具烦恼、善根还没生的人,能够用方便让他得利益;对于没烦恼的人,能够让他了解教法的真实义,所以叫做“善友音”。
52、常流音:指佛说法应着因缘相续不断。
53、严饰音:指佛能够用各种名、词、句,非常巧妙地来显示法义或庄严法义。就像用各种饰品来庄严一个人,显得非常好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54、圆满一切音:指佛说法的时候,当场有天、人、龙、畜等各类的有情,佛是以一个音声说法,每一类众生都听到他自身的语言,这叫做圆音说法,一个音里具了一切音。
55、令一切根器满足音:指佛以一个音声说法,所化的各类有情都随着自身根器而得到相应的理解。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譬如说,佛这样说法,在场有些是人天根器,有些是小乘根器,有些是大乘根器等等,这里面又有各种类别,每一个人听了以后都得到他自身的理解。
56、不毁呰音:佛宣说你入这个道能得这个果,由于他自身已经得了实证的缘故,没有失误处,一切有情不能对此作诽谤。
57、不变音:指众生什么时候可以调伏,就能应机作教化,不会错过。也就是佛语具有利他的功用,不会有变动。
58、不躁急音:指佛不说不如理或不善妙的语言,而且说话的时候不急躁,也没有吞吞吐吐。
59、一切眷众普闻音:指众生在佛前听佛说话非常清晰,声音不大不小,在远处甚至他方世界安住的众生,也都像在佛面前听法那样,能很清晰地听到。
60、一切种成就音:指佛处在无碍地说法当中,可以用一切事物、譬喻圆满地宣说一切法义。佛说法的时候,不会有阻碍不通的地方,对于任何法义,都可以用一切事物、譬喻等圆满地宣说。

“十力德相普门圆满意”。

这里是以十力来显示本师释迦佛的最极殊胜的意功德。

“十力”,指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种种胜解智力、种种界智力、根胜劣智力、遍趣行智力、静虑解脱等持等至等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

“力”,佛的遍智于一切所知无碍而转,无不彻见彻知,这里只是就十个方面来说明世尊的心对于无边的所知法,无论多么甚深、多么广大、多么微细、有多少种类,总之十方三世所摄的一切所知无不彻见彻了,这称为“力”。

处非处智力:“处”是因的意思,某个果决定是从这个因出生的,这个因就称为“处”;某个果不是从这个因出生的,这个因就称为“非处”。比如,造恶业会生苦果,这是处;修圣道能得涅槃,这也是处。相反,行善业得苦果,这不符合道理,就是非处。意思是,绝不可能有行善而堕恶趣的事情,这无有是处。诸如此类,有关处和非处的道理无量无边,对于这些缘起理则,佛的智慧能够无障碍地彻照无余,这称为“处非处智力”。
业异熟智力:指对于一切业与果报,无障碍地彻底知悉的智慧力。业包括善业、不善业、善恶夹杂业、能穷尽有漏业的无漏业等等,这上有无数种的差别,而且一一会引生相应的一类果报,佛的智慧对这一切没有丝毫紊乱地完全照见,这称为“业异熟智力”。

种种胜解智力:指佛对于全法界的一切有情心中的种种胜解,毫无障碍地完全遍知的智慧。这里“胜解”也可以理解成欲解、知解等等。也就是,有情的心想要的叫做“欲”,他认为的叫做“解”。这两个密不可分,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认为,才会有这样的求取。这也是由于众生心中各种种子的力量会发出欲解来。负面有贪嗔等的种子,他会有一种胜解,认为这是好的,我一定要取;那是不好的,我要破除。对我有利的,我尽量争取;对我不利的,我尽量排斥。正面也有善方面的胜解,他认为这是对自他有利益的,应当去求取等等。这些正反面的欲解都有下等、中等、上等各种不同的种类,对于三世所摄的一切有情心中的欲解,没有障碍完全彻见彻知的智慧,就称为“种种胜解智力”。

种种界智力:指了解一切诸法各种境界的智慧力。诸法都处在自己的区域里,称为“界”,有世俗中的体性和胜义中的体性。譬如眼等六根、色等六尘、眼识等六识,对于这些法的一切名言中界的差别和胜义中都是空性的意义,没有障碍地照见了达,叫做“种种界智力”。

根胜劣智力:指能无障碍地见到一切有情身上各种根性的智慧力。从负面讲,众生出现了各种妄加出来的分别,这种分别串习深了就有一种力量,能够自在地生起贪心、嗔心等等,这叫做“根”。也就是他的虚妄分别串习的力量会出现各种根,这种根对于生同类相应的心有自在的力量。因此,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有的贪心大,有的嗔心大,有的愚痴大等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根性不同。根性厚,表现出的心就特别强,根性薄,表现出的力量就比较弱。正面有信心、精进、正念、禅定、智慧五种根,这也是由于过去串习正法养成习性的力量,使得在引起信心、精进等方面有一种自在而转的力量,这称为善方面的根性。而且就这两类来说,按照程度可以分成利根、中根、钝根。总而言之,对这一切根的各种差别、程度等等,一切种智没有任何障碍地全部彻知彻见,这叫做“根胜劣智力”。

遍趣行智力:指了解心上一切道路走向的智力。“遍”是一切,“趣行”是起如是的心会趣向什么地方,对于十方三世所摄的一切圣凡起了何种心行,会走到什么地方,佛的智慧完全彻知彻见。比如,有的这样行道能到佛果;有的那样行道能到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有的起这样的心,将来会走向人天等的善趣;有的心是那样起的,将来会堕落饿鬼、畜生、地狱等。或者他现在住在正定中,他会到哪里去;他住在邪定中,他是什么结果。他的心是这样起的,将来会怎样发展等等。总而言之,对于这一切种类的行道倾向或趣向没有障碍,完全能清晰地见到,这叫做“遍趣行智力”。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等智力:指对于无边世界里,各种行者修持世间、出世间等的定,或者杂染、清净等的无边差别,都没有任何障碍地完全见知,也叫做“杂染清净智力”。譬如,在各个世界里有很多修行人,他们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各种等持等等,对于修定的状况如何、怎么产生这个定、定中住的境界如何、发展的结果如何,佛的一切种智没有任何障碍地完全照见。或者对于世间有情,处在杂染或清净中的各种差别彻照彻知,这叫做“染净智力”。

宿住随念智力:指对于有情过去世的来历、当时的生活状况等,完全彻照彻见的智慧。“随念”,指佛一念到某个人,对于他过去的一切事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从时间上说,是从一念无明开始,一直辗转传来到今生为止的所有过去世;从内容来说,是法界里自他所有有情过去一切生的事迹;从数量说,是尽有情界无量无边的个体;从方式上说,就是佛对某个人一随念的时候:他是怎么来的、过去的情况如何?当即就见到他过去是什么名字,处在什么地方,当时是什么长相,怎么死的,死后怎么来到这里等等。像这样,对于有情的寿命无不彻知彻见的智力,叫做“宿住随念智力”。

死生智力:是说尽虚空际无数世界里无数种类的有情,其中的每一个死的时候怎么样,生的时候怎么样,他们由各自的各种业感得了怎样的果报,佛的智慧对于这一切死生中的去向无不彻知彻见,这叫做“死生智力”。

漏尽智力:由于诸佛得到了一切种智的力量,能够无余地断尽贪等一切烦恼和习气,其余的弟子声闻和独觉等,以无漏慧能灭烦恼,对这一切的情形,佛的智慧无障碍地全部见到,这叫做“漏尽智力”。

总之,佛的智慧照见一切所知,就像在掌中观酸果那样清清楚楚,在这当中没有一点不照见的范围。就像一个彻天彻地的大圆镜一样,完全照了了法界的一切相。这称为一切种智,它是佛的意功德。
“能王天中胜天祈垂念”。

前六字“能王天中胜天”是紧承前面最极圆满的身语意功德而来,以此称为“能仁王”或“天中胜天”。这是就比较来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具有无上的功德。

“能仁”,指在防护自己三门的业行上非常堪能。凡是对自身不利、对别人有害的心和行为,都能防护得了,就这一分义而言,通于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四者。“王”字显示这是无上的能仁,超过了声闻、缘觉和菩萨的能力。也就是佛对于像阿罗汉身上非常微细的习气,以及非一切智威仪的行为等等,全都断尽了,丝毫不会被它所转,因此称为“王”。

譬如说有的声闻阿罗汉,虽然没了烦恼,但因没断习气的缘故,走路偶尔会被车子撞到,脚会踩到毒蛇,会在森林里迷路等等。有的以前世的习气还会蹦蹦跳跳,有的前世做过妓女,看到镜子偶尔会化一下妆,有的会失声大笑等等。或多或少会出现这些失误的行为。然而世尊证得了一切智,他在一切处、一切时、一切行住等的所有状况中都是一切智的威仪。也就是不会被任何一点习气带动而产生误差,无不堪能。

前面讲的身语意功德,已经展示了佛具有这样的堪能性,而称为“王”。譬如语上的六十种支分功德无不具足,没有一点缺陷。就智而言,是遍照一切法,没有丝毫的疑惑处。但是阿罗汉或者菩萨还有部分盲区,有的法在他智慧照见的范围以外;还有一些误区,偶尔以习气力会有一些过失。

以此,世尊也称为“天中胜天”。“天”是印度古文化里习用的一种概念。譬如轮回、涅槃、三摩地、天、仙等等,都是印度文化里本有的观念。佛来世上说法也随顺使用当时印度流行的一些名词观念,而赋予新的涵义。由于印度人崇奉梵天,把梵天视为最尊贵,所以在佛法里为了显示佛最为尊贵,常常说到“天中天”,与此相似的还有圣中圣、大圣、金仙等的称呼。

“天”表尊贵义,可以用在很多上称呼。通常说到五种天:第一、世天,指世间的天子或皇帝;第二、生天,指受生在天界里的天人,他们有天的身份,高出人类;第三、净天,指超出世间的清净的天,比如小乘有学和无学果位的圣者阿罗汉,因为他的相续已经净除了一切烦恼的染污,好比水清除了污染,而变得澄清那样;第四、义天,指大乘菩萨现证了诸法空性,在所证的义理上特别殊胜,因此称为“义天”;第五、第一义天,这是指佛,他彻照了第一义谛或者说佛性不空义。譬如如来在成道时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他普见到万法唯一是真如佛性,这是一切义中的第一义,再没有超出其上的。也就是照见了诸法最深的根源,彻见了诸法实相。无而现的客尘只是错觉般的幻相,就像有眼翳的人所见的毛发那样,在实相中没有,真实有的就是一真法界,这就是佛性不空义。这样彻见了真理的佛陀,就称为“第一义天”或者“天中胜天”。

“祈垂念”,以上我们缘念了世尊身语意最极圆满的成就,他无所不能,一切照见,没有丝毫无明的障碍,因此,当我向世尊祈求垂念的时候,佛当时就了知,而且当下会赐予加持。就像经中所说:“何者作意佛,佛安住彼前,恒时赐加持,解脱一切罪。”

我们应该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身就在自己心前,没有任何距离,无论何时这样作意:祈求大悲世尊以悲眼观照我、护念我,证知我的发愿,加被我如实发愿而成就,那么,佛当下就住在我们心中,当即赐予加持。因为佛是智慧身,而智慧是遍在一切处的,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所以随时作意就随时垂念,随时加被。

这时我们就要提起极殷重的心,在世尊面前,随同法王发起下面极殊胜的愿。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今天开始讲解各条心髓大愿:

一、随学世尊发利他悲愿

佛于三苦极度逼恼众,以大哀怜悲心近摄取,
为令所欲二利如意成,而发无上殊胜菩提心。
我亦遍空众生界未尽,不贪自利寂乐之圆满,
如饰依止利他胜意行,普门当入三有之城中。

第一颂讲了世尊因地发菩提心的状态,作为我们效仿的榜样。前两句是思维苦而发起悲心,愿意特别摄取最苦难众生;后两句是以悲心为根本,发起菩提心。下面分段解释偈颂金刚句的涵义。

三苦的涵义

凡是因缘造作的法,包括有漏和无漏两类。无漏法不归属在苦的体性、因和果这三者当中,所以不算是苦,有漏法都住在苦的自性里,因此说到轮回完全是一大苦海,连丝毫的乐也没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所谓的“苦”,指我们身心不想要的、不能让心满足的事。而所有以烦恼造作的法,或者它本身就是痛苦的性质,或者它跟后继的痛苦相连,或者它是产生痛苦的门径。从这三个方面来说都是苦的性质,不是乐的性质。换言之,一种是说,当它一产生的时候就非常难受、不想要。这一点谁都知道,它是一种苦,不是乐。更深一层,虽然暂时是乐,但它决定跟苦连在一起。对此我们应当看成是苦的事,因为它终究让人陷在苦中。还有一种,从它现前生果的机制,就能看到往后会不断地产生苦。这种苦的机制或苦因的存在状况,也应当称为苦。

如果我们能观察到所有有为法或世间法,完全落在这三点上,不超出其外,那就可以全盘决定,世间里没有任何乐可得。无论怎么走,要么直接感受难忍的苦,我们会认识这根本不是乐;或者暂时有一点乐,终究因这个乐而导致很多苦,这也不是真实的乐;或者不是特别明显的苦受乐受,但它不断地相续下去就是潜伏苦因的状况,一旦到了因缘会合的点上,就必然出现苦。就好像埋着很多蓄势待爆的炸弹那样,我们都会知道这是苦的境地,因为因缘一会合,拉了引线,马上会爆出苦来。这种潜伏苦因的状况当然是苦。

这就知道,苦的范畴里有苦苦、坏苦、行苦三大类。这是怎样命名的呢?“苦苦”就是苦的苦,或者说一起来就难受的苦。第二个“苦”字是苦的差别基或者它的总体名称,第一个“苦”字是苦的差别或者具体种类。“坏苦”就是坏的苦,它显现的时候感觉很快乐,但它是一定会变坏而转成忧伤悲苦的因素。所以一看到这种快乐,就知道它是一种会坏的苦,但这个苦不能理解为痛苦,不然没办法确定涵义。

我们说到的苦,不一定指特别苦的苦受,而是要知道它的性质是一种苦。譬如说,现在有三百把尖刀刺入身体,这是极端的苦,我们称为“苦苦”。如果是吸毒,暂时处在乐受里,但我们也把这个定义为苦,因为我们知道吸毒以后会发生很大的苦,因此吸毒时的乐是一个苦事,它叫“坏苦”。

行苦也叫做“遍行苦”,不论你处于苦、乐、舍哪种状态里,它的每一个点上都是蕴含了苦因的状况。就好像下面埋了很多地雷的雷区,虽然暂时没有引爆,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苦的区域,它是一个很苦的状况,这种叫“行苦”。就是在苦因一直相续不断,没有拆除期间,每一个刹那都感觉它隐患重重,以它会不断地引出苦来。这不是表面出现苦受、乐受的状况,而是指它的苦因潜伏没有消除的状况。

我们处在轮回里是有大忧患的状况。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以为这里有什么真实的乐,一旦明了了,就知道在我们得到无漏道以前,都处在苦因辗转不断、缠绵不休的状况里。这不是看表面什么样子,而是看内里是什么样子。内在一直有大的隐患,解决它以前不会自动消失,终会在某一刻,遇到缘立即就爆出来苦苦、坏苦,这种就叫“遍行苦”。也就是,在我们没有出离苦海的生命状态里的每一个刹那上,都是处在这种隐患中。

就好比一个癌症患者,只要他的癌细胞没消除,无论他处在什么状况,欢喜还是痛苦,或者处在稍许平静、无感觉的昏厥、无念头的酣睡等当中,医生都知道他很苦,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病一时解决不了。无论暂时看上去如何,始终处在病因潜伏的状态中。以这个为因,一遇到缘马上会引出苦来。因此,医生对于这种病苦没消除的状况,定义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很苦的人。只有他把苦因彻底根除,以后才再没有忧患了。就像阿罗汉已经以无漏道断掉了烦恼种子,再没有滋生苦的因素的时候,就会很洒脱地说:“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意思是,应该办的离苦得乐的事全都办完了,不会再引出后有的苦来。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的凡夫状态,或者说在这个世间里,无论随因缘现出什么样的法,全都是苦的。这样,我们就大致知道三苦的命名是怎么回事。

下面再详细讲讲三苦的内容。
现在人说的“苦”,就是指身心非常难受,痛不欲生等等,这种叫做“苦苦”,它产生的当下就逼恼人的身心。苦苦包括恶趣和善趣里的无数苦难。地狱众生被烈火焚烧的苦,饿鬼长期处在极度饥渴中的苦,旁生被人驱使、劳作、愚痴、互相吞啖等的苦。善趣里,比如人间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的苦,修罗界里有战争的苦等等。总之,在这一切产生的当下,连旁生都知道这是苦而不想要。譬如,冬天猫感觉非常冷,它马上就会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靠在火炉边取暖。它不想要寒冷侵袭的苦,所以会寻求解决的办法。或者,即便再傻的人,在他身上被针扎的时候,也会感觉这很苦,不想要,会马上躲开。这些就叫“苦苦”,是最容易认识的。

坏苦和行苦不是这种粗浅的状况。坏苦是指,现前的乐无法长久,因为它是由因缘来维持的,因缘一散就没有了。当它坏灭时会产生很多苦,这个苦是由先前的乐引发的,所以说前面的乐跟后面的苦相连。既然它的结局是非常大的悲苦,那我们就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乐。就好像一个人,暂时看来对你很友好,但实际最后就是由他来毁灭你、杀害你,那就不应把他当成真正的好友,看到他后面杀伤你的情况,就应该把现前诈似亲友的人看成敌人。同样的,看到它是在你心中最大地制造痛苦的因素,就不应当把它看成是真实的乐。

这样就知道,有漏世间的一切身心、享受、环境等乐,无论怎么显现都是坏苦的体性。为什么呢?因为它不是自己出来的,是由因缘和合来显现它,由因缘的力量来维持它,但因缘不会长久,到了不能维持时就必然坏灭。就像由很多砖、瓦、柱、梁等来维持一个房子,但这些因素在不断地变化,无法长期维持,所以到一定时候,房子就会倒塌。人会死,东西会旧,机器会报废,连整个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最终都会爆炸。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缘的力一消耗完,就必然归于坏灭。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对于前面出现的所有快乐境相,我们一旦看到它终归坏灭、消失,就知道前面的乐不是真实的乐。

不仅如此,坏灭时出现的苦,就是由前面出现的乐所导致的。就好像母亲有最初生了孩子的快乐,就有最后失去孩子的痛苦。失去孩子的苦唯一是由她生了孩子的乐而导致的;如果她没有生孩子,就不可能有因孩子死而产生的苦。比如一个老板,因为他有拥有财富的乐,才有财富亏损的苦,或者,一个人有成功的乐,才有他失败的苦;有他拥有的乐,才有他失去的苦;有亲友团圆的乐,才有分离的苦;有年轻时享受的乐,有年老享受不到的苦……

所以,我们处处要看到,出现乐的时候必定与后面的苦相连,如果不想要后面的苦,首先必须不贪著现前的乐。如果一个母亲生了孩子,但她对孩子丝毫没有贪著,那失去时也若无其事,不会产生非常难忍的逼恼心的悲痛。虽然这很难,但从道理上就是如此。再说,如果我们有很多财富,当它出现时,心里起了拥有财富的乐,贪著在上面,那在它失去时就无法接受,心会一直在这上缠绕不休,陷在沮丧或忧苦当中。如果现前的财富对你来说跟一堆沙子一样,没有任何贪著,有也好,没有也好,那当它失去时,你也会觉得跟一堆沙子被风吹走了一样。或者,对于现前的名誉,把它当成空谷回响,那当它消失的时候心里也毫无影响,这就不会陷在坏苦里。

现在要说的是,当世间圆满显现时,如果自己著在乐里面,这种状况就是苦性,明眼人一看就说这个人很苦。譬如某个人现在很成功,他对此有很大的贪著,感觉非常兴奋快乐,有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他已经落在很大的坏苦里,这是一种苦法。但当事人很愚痴,陷在苦中而不自知,还以为自己很幸福。就是因为他的眼光很短,看不到这个法必定要坏灭,谁能永远保持名誉?当它坏灭的时候就必然陷在忧苦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极度逼恼

接着我们要体会“极度逼恼”的状况,才知道佛为什么发特别的悲心。

这是说到我们最苦难世界的状况。苦都以逼恼为相,这又要看到缘起的规则。因上是烦恼性造作的业,以它的力量,感现的果相必然是内心不得安宁,或者说处在苦的状态,对此以“逼恼”来描述。苦苦上当然是以恶业的力量,在自身上变起很大的苦。苦一来就逼在身上,完全不自在,不得不感受。这时人受到业力的逼迫,而且身心非常恼乱、焦虑、痛苦。

而所谓坏苦,也是由烦恼性的善业力感得的果,在出现果报时,也是处在恼乱不安的状况。譬如得到名誉,当他上台领奖时,身心完全处在逼恼的状态,只不过适合自己的心意,所以表现得很兴奋。其实,从他听到这个消息到上去领奖,在整个过程中,心完全被有漏的业力和感受逼迫,处在恼乱中,完全不自在,一点寂静相也没有。或者一下子福报现前,得很多享受,这时他处在快乐当中,实际身心完全随着业流而转。只不过他认定这是自己喜欢的境界,现在终于能大肆享受,所以表现得非常兴奋、沉溺、迷狂。但这也是逼恼。

所谓的行苦是指,他一直在惑业力的支配下,刹那刹那迁流不断。即使暂时看起来平静,实际连一刹那自在的相也没有,不断地随着惑业力流转,像江河奔流那样。比如看我们睡觉的时候是不是平静?其实在梦境里,各种分别心不断地迁流。即使处在没有念头的酣睡当中,身体里也有无数的迁流。这是一种逼恼不安的状况,不是说我们已经脱离了惑业的系缚,超然于外,像圣者那样,而是完全身不由己。我们看似平静的状态,实际跟处在一辆飞驰的列车上一样,止不住迁流的步伐。

这才知道,我们一直被逼迫着,处在迁流不息的恼动当中,这都是苦的状态。只有完全脱离了惑业力的牵制才能风平浪静,或者说截断了生死之流,才能逍遥于生死之外,这叫做获得了寂静。此前的状态全部叫做“逼恼”,它是苦的总相。

“极度”指逼恼的程度非常强,或者说苦已经到了高幅度运转状态。这又要从三苦分别来了解。
首先“苦苦极度逼恼”,这是讲我们处在一个恶性业力极其繁盛、增大的区域,它叫做娑婆世界,不同于他方世界。其他世界有的表现得非常安宁、寂静,人们普行善法,身心上有很多快乐、自在。有些世界虽然有苦,但苦感没这么深。唯独这个世界非常浊恶,充满了各种烦恼和不净的业力。

而且,这里是指到了五浊炽盛的时期,从人寿二万岁开始,世界入了五浊,降到人寿一百岁时,五浊极其炽盛,整个世界的因果状况已经陷落到了最低谷。也就是说,随着共业不断地往下走,五浊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增长,达到极度时,就到了五浊极度增盛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人们都处在非常邪恶的状况,心里充满各种的恶见,连起码的因果正见也没有;烦恼极其炽盛,造的恶业非常强;寿命不到百年;众生彼此之间竞争、斗争,做各种贪婪、邪恶的行为;以这四大浊汇成了整个时代极其污浊的局面。当一个人陷在这样的共业圈里,基本都被染成这个状况了。
这就看到,由于因上恶性的力量极强,因此果上感召的苦苦的逼恼,已经到了极剧的程度。就像射箭,最初放箭时发的力量有多大,就决定最后穿入靶心有多深。同样,看众生因地的业行如何,就知道果上会出现怎样的逼恼状况。由于处在这样五浊炽盛的时代,没有正法光明,众生陷在极度的业果愚当中,人的心基本被邪见掌控,一点白法也不生,一丝善行都没有,而且刹那不断地猛利造恶。以此,内心浸满了邪恶,对于沙门、婆罗门不生恭敬;对于父母不兴孝顺;对于救度的圣法和圣人肆意诽谤;对于造恶没有丝毫控制力,极剧地增长恶行。这就知道,这个世界的人类感受着极度逼恼的苦受。

这里要看到,虽然不善业都是苦苦的因,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娑婆的浊世,那程度就非常深。比如,战争爆发的强度越来越大,毁坏性越来越大。疾病方面也非常严重,出现了各种疑难杂症甚至不治之症,比如精神癫狂、老年痴呆、爱滋病等等。还常常出现zai 难。就人本身的基本状况来说,一生中引发出来的苦非常多,稍触碰一下就会受很深的逼恼,或者说苦箭会非常深地刺到身心上。

这就看到,我们这些处在五浊增盛时期的众生,受着非常大的苦的逼迫,人人都处在很深的苦感里,而且难以拔除。

“坏苦极度逼恼”,这是基于两点错误认识:一是把现前出现的乐受执为真实的乐;二是执著没有三世、因果。结果就认现前这一点乐是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没得到这个乐的话,人生就没意思了,因此把所有追求点都放在这个乐上。一旦得到,必然生起极度的贪著,就像酒鬼碰到了酒,色鬼碰到了色那样。这就可以看出,在没有任何对治力的状况下,他的坏苦会发展得非常深。如果心中有正法,那至少能认识到这是有过患的,不能过度享受,不然会毁坏自己。

由于末世众生邪见炽盛,不信圣人、不信正法,反而颠倒地嘲讽、诽谤、舍弃,这样他的心就没有接触正法的可能性。而且一味地任由像狗攫取骨头那样的贪婪心增长,一旦发现所欲求的东西,马上就要抓到,一直以贪心著在上面,不断地贪食,沉浸其中。

这就导致浊世的众生会受极深的坏苦逼恼。有智慧的人看他这么贪婪,一直著在上面,提前就预见到了后果——一旦他失去这些,抓不到,心就无法满足,出现的苦会非常深。譬如,对财富、名誉、享受、爱情等等,以很强的心去攫取,得到的时候,一味地著在上面,那失去时就根本接受不了,一直不甘心,心里抓住不放,那时苦感会特别深,心始终陷在里面拔不出来。比如对财富,过去心里特别贪著,外在表现上就非常开心、兴奋等等,实际是坏苦很深的表现。一旦失去,沦落了,顿时就陷在抑郁里,程度深了就走不出来。或者贪著彼此间的情爱,一旦分手,离开了以后,内心就无法调整。就像弹簧拉的张力太大没办法回缩那样,当时的贪心太大,一旦失去就陷在里面出不来。或者对于名誉特别贪著,一旦没有,心就很不满足,会感觉自己受伤了,一直陷在其中,不断地打妄想,久久地形成习惯,就很难走出来了。

诸如此类,要看到整个世间坏苦的状况。在前因上看到他的贪著力很强,就能推断当他失去时,忧苦会特别深,而且一下子陷进去出不来。他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了,就想不通,会处在失去的妄想里。结果,他的心一直被逼恼得非常深,无法解开。从未来无尽的发展缘起相来看,只要他没得到正法的指点,将来还会无数次地作茧自缚,无数次地发生同类的坏苦逼恼。每一次都在短暂的享乐过后,又陷在非常深重、漫长的过患中。

这就看出,这个世界的众生本来充满了苦苦,偶尔出现一点乐受的时候,都成了深度的坏苦。由于他根本不懂得节制,只会很强地去执著,得到的时候狂喜、兴奋、贪著不已,不断地放纵,这就意味着当他失去时,又会陷在很深的苦恼中。而且,没有佛来说法救拔他期间,他的心就始终打不开,会一再地入错乱圈,每一次都作茧自缚。像吸毒一样,在一度的乐受以后,更深地毁坏自己。像这样,也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苦流。

“行苦极度逼恼”,也是指它的程度,也就是每次播植的苦因的量非常大,非常密集,非常强。这在不同的时间、区域里,又有不同的业力相。

众生处在浊世,污染缘特别深,周边的环境处处都在感染人起惑造业。譬如,今天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六根门头时时接触染污缘,各种增上缘不断地挑起人的欲望和各种业力,在心中熏下无数苦种子。这要看到,浊世众生的心好像一片地,周围有各种缘,每一次播下的种子都太强太密集,一天当中都会熏下很多种子。像这样,看到在这个时代因缘里,众生心中每次播多少种子,有多大功能,就知道它发苦的势力有多大。由于众生因位的感染度非常深,所以果位行苦的逼恼性就极大。也就是很难处在平静中,忽然间就出很多苦,都是很强的苦苦、坏苦,不自在地随着业力迁转。整个世界都处在变幻莫测、高幅度地在人心中生产苦的状况。

从行苦的极度逼恼就要看出,这是高密度、高幅度、高强度播苦种子的状态,“一苦未了,一苦又生”,而且因的势力越来越强,苦越来越大。整个世界发展得几乎无法收拾。就好比一片地里有很多毒种子,毒种子又发出很多毒芽,毒芽没完全发出来的时候又大量地播种,之后又更加密集、炽盛地生起很多苦。像这样不断地蔓延增长,就会演出未来没有穷尽的苦的遭遇,极其可怜。从中可以预断,众生堕在地狱、饿鬼、旁生,乃至在人中将会受多少苦?必定会无数劫陷在漆黑的苦海当中。

在这样高密度的苦的逼恼中,人的心很难转向正法。就像深度的精神癫狂症一样,越发越狂,越狂越发,这时要有效地施治,让他恢复一点点,都非常困难。

这才知道,到了浊世,有非常多的无善根众生,他们心中几乎没有善法,没有安乐的因,全部都在制造苦因。而他未来的命运,决定将无数世陷在极深的苦中。对此,诸佛也感觉极难救度,纷纷住持清净佛土,去接引善根深厚的人。对于那些人,稍一接引就会主动行善,因为他们的心很调顺,容易入正法,之后就会走上良性循环,以佛的救拔力能很快超出轮回。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安置在解脱和成佛的果位。但是,救度浊世苦难深重的众生就极其困难,从这里就能看出世尊特别的悲心。他发的愿是针对三苦极剧逼恼、千佛都救不了的浊世众生。他发了特别的哀悯之心,以极大的悲心,走到这类众生的世界里来摄取他。

那么,下面就讲后一句——“以大哀怜悲心近摄取” 的内涵。

“大哀怜”,就是对这些没有佛救度的可怜众生,生起很大的怜悯心。就像母亲不忍心舍弃极度病重的孩子,想方设法拔除他的苦,无论多艰难她都愿意做,哪怕有一点生还的希望,她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无论多大的苦都愿意承受。这种就叫拔苦的悲心。

“近摄取”,是说不但不舍弃他,而且走近众生,修一切功德,积聚能力、资粮来摄取他。总而言之,对这些全部被淘汰掉、诸佛都不管、看起来无药可救的众生,释迦佛以大怜悯心发悲愿,要尽全力来摄受这些众生。而且为着这些众生,自己无量世住在浊世里不离开,直到人寿一百二十岁时示现成佛,把一切有缘都度脱到解脱和成佛的果位。

这就看到,世尊是由于特别悲悯这个世界的众生而发愿,他成佛的路线是在浊世里不断地积累资粮,把善根回向众生,最后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这样就能够一直不舍离众生,不断地摄取他,最终把他摄持到成就的果位。像这样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佛有极强的悲心、愿力的缘故,为了让一个众生种一个善根,他甘愿多劫在地狱里受苦。或者为了使众生生一点点善根,他都甘心做一切难行苦行的布施等等。总而言之,他愿意行一切道来摄受众生。

这里要说到一段世尊宿世发愿的传记。当时世尊是一位名叫“宝海”的婆罗门,他对宝藏如来说:护星等一千零四个人,佛都给他们授菩提记,他们会次第在贤劫成佛。当时有众生心里起很多贪、嗔、痴、骄慢等烦恼,佛都调伏他们的心,把他们安置在三乘当中。余下的无法调伏的恶劣众生,就被一千零四佛舍置了。

当时宝海婆罗门生起很大的怜悯,他起了悲心要摄取这些无法救度的人。这一类众生的状况非常可怜,他们心里有很重的烦恼,处在五浊增胜的时期。在这种业力当中,他们造五无间罪、破坏正法、诽谤圣人,一直在邪见里做各种行为。根本不积聚圣者七财,对父母不起孝顺心,对于沙门、婆罗门不起恭敬心。应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乱做。每天不修福德,也不害怕后世堕落。对于布施、持戒、修定三种福没有任何想做的心。不求天上人间好的果报,频繁地造十恶业。而且

远离善知识,不知道去靠近真实的智慧。

由于他们不断地造非常重的恶业,就被囚禁在三有牢狱里,没有丝毫解脱的可能。就像严重的精神病患者,陷在狂乱、发疯的恶性循环里,没办法脱出。像这样,一直在生老病死四瀑流里被业力冲着往下走,沉溺在非常污秽的境界里。而且以愚痴蒙蔽了心,在非常险恶的道上狂奔,像瞎了眼一样,始终在邪道上走。他的人生中远离一切善业,专门造恶。以此,诸佛世界都不接受,他们都被摈弃在这个污秽的世界里。可见这个国土极其秽浊。

法界里有一处一处的国土,都是由一类众生业感而变现出来的。娑婆世界的特征就是苦非常重,业力非常重,非常污秽。凡是清净的佛世界所不接受的恶人辈,全部集中在这个世界里。这个世界里的刚强众生根本不行善道,专做不善业行,他走在邪道上,造的罪业积聚起来像须弥山那么高。

当时宝海婆罗门说:那时,到了娑婆世界贤劫人寿一千岁的时期,一千零四佛不摄取世间恶劣的有情,让这些众生任意地流转生死,陷在极深的漩涡里没办法拔出。他们受着极重的苦,为什么你们反而舍弃这些众生,各个愿意住持清净世界?那些生净土的人都有很好的善根,心都调伏好了,已经达到了清净,能够供养无数佛,你还要进一步摄取他,而那些极可怜众生,心没办法调服,种不下善根,一直处在污秽的境界里受很多苦,他们最需要帮助,为什么不摄受他?

当时世尊起了极大的悲心,他要以大悲特别靠近众生来摄取他。就像母亲对很健康、非常好的孩子不必操心,因为这个孩子已经走上了正道,稍提醒一下就能自觉地完成。而另一个深度发疯、狂乱的孩子特别可怜,不应该舍弃他,应该对他有更多的关怀,而且要想尽办法来帮助他。不然没有人关照、为他发心的话,那他未来会陷在更加可怜的境地。

像这样,宝海婆罗门发心说:我要直接住持在这个污秽的国土,多少世以来不断地摄取众生,为了让他种一点善根,哪怕多劫住在地狱,或者经过多少劫勤修善根来回向,我都在所不惜。
世尊那时有一种想特别摄取浊世极苦众生的哀悯,而发了悲心。

我见到这个情景,心像紫花树叶一样颤动,非常担忧这些可怜众生,以致身体都憔悴了。这些菩萨不能住持在五浊恶世,让众生堕在愚痴黑暗中,我愿以大悲心摄持。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为令所欲二利如意成,而发无上殊胜菩提心。”

前面讲到贤劫一千零四佛相继发愿住持净土,摄受善根已成熟众生,把他们安置在成佛的果位,其他无善根众生则被遗弃在娑婆世界。而本师释迦佛因地有特别的愿力,他对这些三苦极度逼恼的众生起了很大的哀怜心。他们无归无救,没有人立愿来救的话,将会陷在无边际的苦流当中,所以世尊于心不忍,特别要摄受这些众生。虽然这是极难的事业,但是佛发了五百白莲花大愿,就像在淤泥中盛开莲花一样,要在最污秽的国土里开出悲愿之花。无论多么艰难困苦,都甘愿牺牲自己来利益众生。

但是,光有悲愿还不行,为了实际达成自己所欲的自他二利,一定要在心中立起坚实的愿力,也就是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它的具体内涵就是五百悲愿所摄的无量支分内容。
这里说的“如意成”,是因为菩提心像如意宝一样,一旦在心中建立,就会如所愿那样最终达成。因为一旦以悲心驱使,而立定“为利有情决定在秽土成佛”的誓愿以后,就不再更改。这种愿力又称为“愿轮”,往后会相续不断地运转。

这并非是轻易可办的事,其他佛的愿力都不在这方面,因此就悲心而言,释迦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千佛所遗下的众生,都处在娑婆世界这个业力不净的地方,处在五浊增盛到了非常浓厚的时期,心里生起一念善根都很难。而且不断地在邪见的驱使下造各种恶业,无惭无愧,像疯子一样。这样的话,在他们相续中种一个善根都非常困难。但是,释迦佛有极大的愿力,他发心在恒河沙数劫中尽自己的心力,按照愿力的蓝图不懈地奉行。

这就要知道,由于菩提心是真实誓愿的缘故,特别要在秽浊国土救度最苦难众生的缘故,而且是真正发起行动,无论多艰难,都坚信像堆土积石可成巨山,一次次舀水,大海最终会舀干一样,以这种菩提心,决定能如自己的所愿那样,在秽恶世界里逐步积聚因缘,最终在这个世界成佛,所愿的一切都会在五浊恶世里完成,这就叫做“如意成”。它的根本是无上殊胜菩提心,内容就是五百悲愿,原理是一旦立了愿,最终决定如愿以偿。

下面我们就以释迦佛为榜样,看看他是怎么立愿,就会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因为,作为发菩提心的人,必定要自己走出来,肩负起利益一切苦难众生的重担,最终独立地修成佛,所以必须从这里来开展大乘的道。而释迦佛是本土的导师,直接指导我们怎么修行,所以我们一切都要跟随佛,像他那样来走,这就是上师金刚句所指示的内涵。

在这里我们要用心地学。佛在无量恒河沙数劫以前,就看到这个世界无比秽恶、浊苦的状况,他当时起了极大的悲心,关注着苦难世界的众生解脱和成佛的大事。这不是一种儒者“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而是为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得到解脱和成佛的胸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心了,所以称为“无上殊胜菩提心”。

在发愿方面,由于世尊是在秽土示现成佛,发的是住持秽土而成佛利生的大愿,因此称为“白莲花愿”。他一开始就想到:对于这些极难调化的众生,我该怎么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来摄受、调伏,给他种善根、给他回向;在各种众生界、各个时期里,尽一切可能性跟众生结善缘;怎么受生为外道、旁生等来给众生说法,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怎么力行六波罗蜜多,成就自身的各种功德;怎么来完成以一音说法令一切众生随类得解,尽可能地随他的心,把他往解脱道上接引等等。又想到:最终所有因缘圆满之际,我怎么从兜率天下来,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在这个过程中要怎样利益众生。最终我要在这里示现成佛,把佛圆满的教法事业树起来,把完整的三宝树起来,利益整个因缘范畴里的一切有情,直到把所有应度的众生都度完,让所有应成熟的众生都成熟为止。

这是惊天动地的事业,十方诸佛都赞为“甚为稀有”。就像《阿弥陀经》里所说的:释迦牟尼佛竟然能在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众生说法,是为甚难!我们要体会到,在这个秽苦的世界,众生处在恶性流转当中,而且不断地增长繁衍,极难救度。就像一个医生,不是只救度一些病情较轻的人,而是发愿救不治之症。同样,世尊发愿救度苦难特别深重,心相续完全腐化、烧焦了,连一个善根都播不下的众生。他在名叫“堪忍”的世界,在斗诤充满的时期里,以无畏的愿力,摄受一切众生。因此有这些惊天动地的立愿。
下面介绍一下世尊所立的悲愿。

一、为了摄受有情、调伏他的相续,作各种发愿。

宝海婆罗门发愿:在贤劫人寿一千岁时,我立誓行菩萨道,以菩萨三摩地的缘故,在长久的生死中忍受各种苦难。

我行布施度时,如果有众生不断地向我祈求所需,无论他要什么,我都施舍给他,让他得满足。我对众生,乃至他还处在贫穷中,我都生大悲心。对于饮食、衣服、医药、床榻、住宅、宝盖、钱财、谷物、丝缕、象马、车辆、珍宝等等,凡有所需全都布施给他。我做这些布施,心里不求人天果报,唯一是为了调伏众生、摄受他。以此因缘,我愿舍弃自己所拥有的物资。如果有众生过量地希求,想要奴仆、城市、聚落、妻子儿女等,甚至我身上的手、脚、鼻、舌、皮肤、血液、肌肉、骨骼乃至生命,当他乞求时,我都起大悲心施舍给他,不求自身的乐果,唯一是为了调伏、摄受众生的缘故。将来我有行持大悲的名声,人们都觉得非常惊讶,我会受到很多赞誉,然而我对自己所行的布施从不自我称叹。我也立誓:不为自己修了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而耽著炫耀。虽然我行六度无量的善行,愿我丝毫不为自己求果报。

为了让一个众生种善根,我愿在十劫中入无间地狱受无量苦。

为了让一个众生种善根,我愿在十劫里在畜生、饿鬼、贫苦鬼神、下贱人中受无量苦。
如果众生心中没有善根,失坏正念,心已经被烧焦,我都以悲心摄取他、调伏他,使他种善根。在此期间,终究不愿在人间、天界为自己而享受一点快乐。

我立誓在无数劫中住在生死中不远离,在一个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大劫中,用种种胜妙的供养具供养诸佛。为了让一个众生种下善根,我都这样去行持。

如果我见到饥饿的众生,应当用自己身体的血肉使他得到饱足。如果众生犯了很多罪,我愿以生命代他受罪来救护他。

未来有众生没有丝毫善根,善心已经被烧灭,我要为这个众生精勤地行菩萨道,在生死中倍受各种苦恼。

如果有众生信奉大自在天、遍入天、日、月、梵天、帝释、金翅鸟等,愿我在这些众生前变成大自在天等身相来利益他们。

如果有饥饿的众生,愿我用血肉救护他;如果有痛苦的众生,愿我以身体、生命来救护他。

愿我在长劫的轮回里,甘心忍受极度难忍的痛苦或者中等的痛苦。
愿我能使得内心毁坏的众生,造恶业、舍弃善法的众生都能行持无上菩提;愿我能让这些众生都行持布施等波罗蜜多;愿他们所作的善根都成为无上菩提的因,解脱恶趣的系缚;愿我让这一类众生积累福德、智慧资粮,使他们都能趣入佛的刹土,得到如来的授记;愿他们都能得到三摩地、陀罗尼、安忍的各种功德,最终圆满成佛。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