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诵持大悲咒往生诸佛国

诵持大悲咒往生诸佛国

问:佛教弟子都会背诵大悲神咒,诵大悲咒有什么作用,怎样修法?

  答:“千手千眼大悲忏法”里讲,观世音菩萨就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成妙功德,具大慈悲,现千手千眼,护持法界众生,令我们发广大道心,教给我们受持圆满大悲神咒,能令我们永离恶道,得生佛前,无论我们犯有当堕无间狱的重罪或者恶疾缠身,悉使消除。常诵大悲咒,能智慧现前,得三昧辩才。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我们速获三乘,早登佛地。大悲神咒的威神之力,赞叹不尽。

  观世音菩萨对佛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有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佛);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以上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愿,所以我们如果选择诵持大悲神咒作为今生的每天必修课,今生一定诸事随心满愿,将来一定往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国土。

  诵持的方法,如在家里可在佛像前上香礼拜后诵持21遍、49遍或108遍,可自定。上班途中,其他一切空余时间均可背诵,不用记遍数。

  大悲咒背熟了后一分多钟就可诵一遍,若在会分心的场合,可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来代替。

  无论选修任何一个法门,一定做到持戒清净:持五戒(包括不杀生吃肉),修十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修行一定会有不可思议成就。

问:参禅的意思太高深了,佛友说只有修净土念佛才最快捷便当,而且可以带业往生,禅宗是上上根的人才能修的,我该修什么法为好?

  答:我的看法是,如果不能最终严持戒律,并忏悔今生所造诸恶业,永不再犯,无论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和经文,只是与佛结个缘而已,不能出三界,将来再得人身时,还能有机会亲近佛法,仅此而已。

  “带业”是指宿世之业,只有能忏悔今生的罪业,永不再犯,才能带宿业往生。四种清净明诲里讲的“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柱,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指的是宿世之业债,绝不是说燃灯烧指爇香柱之后再造业也可以带业往生。

  试想,一个今生只会念佛而不能断除杀盗淫妄酒、不能修十善业的人,今业未了,怎么能带宿业往生呢?修禅宗的也是念佛人,包括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在内的禅宗代代祖师的照片、画像,都是手持念珠,双目垂帘,念念不离佛号的高僧。盘坐参禅是一种净心的方法。“禅”有静虑的意思,静下心来思想自己在十恶业方面造下的罪业,诚心地忏悔,心中念佛回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众生,永不再犯,既忏了罪业,又去除了杂念,不失为一种参禅的好方法,只要用心专一不散乱,心诚到极处,自会感天动地,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参“念佛是谁”这句话的话头,是教你把念头停留在这句话要念出来之前的那一瞬间——无念之处,并把它无限地延长。在有念处(参念佛的自己本来面目是谁时)而无念,如猫伺鼠,时时都可能是开悟之时,当你练习成功的时候,你自会尝到其中的妙味,“自己吃饭自己饱”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出来的,有了这种定力,开悟即在眼前了。

  念佛也是一种净心的方法,以念佛之一念,代替其他妄念,思想跑了再拉回来接着念,久而久之,念佛成片、成串,到了无人无我之时,即是念佛三昧智慧现前——念佛也是禅。

  参禅、念佛都是打扫自己心地的一种方法,都是净心的法门,是一不是二,是二又不二。求证切入的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个,你觉得哪个方法适合自己,哪个方法得力,就选定哪个法门,一旦选定一种方法,就坚持下去,不要三天不出境界就另换方法,朝三暮四,那就如同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哪条路通长安,东走走又回来,西走走又生疑惑,这样你永远到不了长安。“法无高下,门门第一”,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法门。

  修行,修的是我们错误的言行,无论参禅还是念佛,都是助你成道开智慧的方法,是助缘,最主要还是在戒十恶修十善方面下功夫,真的下大决心这么做了,并且能持之以恒就是得道,诸佛菩萨欢喜,天龙八部护法神恭敬,得道多助,有一天你会在一念之间智慧现前,要知道那是佛菩萨在加持你。

  我跟妙法老和尚十几年来遇到过几十位真心持戒修善的人,经妙法老和尚点化,一念之间,五眼六通,各具特色。他们并没参禅,也没有不停嘴地念佛。而是坚定地持戒修善,时机到了自然有人来点化(包括佛菩萨梦中点化)。

  一旦智慧现前,无明自破,出三界证果是自然的事。如果不持戒不断十恶,单靠打坐出了点邪慧的人,则失道寡助,不久福尽智无,命终必堕地狱。

  闻到佛法不仅能信,而且又能开始持戒的人,就是上上根,几经别人劝化学佛回归正道的人,也是上根人,只要勤心不退,必能今生成就。《四种清净明诲》里讲,**寡妇,奸偷屠贩,都可能是菩萨罗汉再来,只是迷而未觉的缘故,一旦回头,必有成就。

  开悟、开慧,不是炼得而是修得。“勤修戒定慧”,须“息灭贪嗔痴”。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离开这十个字,都不会成就佛道,这十个字也是去西方极乐国的门票。

  开慧偈

  法无定法戒为本,忏悔罪业意情真。

  行住坐卧皆佛念,持之以恒不动心。

  心不外求师自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佛门里讲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老人家留下的“四料简”中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老人家本人是禅门中人,却说禅不如净土,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四句话是: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我的理解是:

  世尊在世时,只有佛教,教内无宗无派。世尊涅磐之后,随着佛法的广泛传播,及修行切入方法的不同,逐渐有了大小乘,或者叫作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之分,及禅教律密净五宗不同的修法。虽分五宗,目的却是一个,即:去除妄想执着,证得佛位。

  “心净则佛土净。”禅教律密净皆以净心为目的,以守戒为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净土两个字指的是净心,而非专指净土宗。净土宗以念佛为摄心止妄的方法,也是其他宗共同的止妄防非的方法。而参禅打坐,是禅宗弟子在念佛的基础上用以帮助自己“明心见性”开发智慧的又一种方法。达摩祖师说:“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所以,禅与净,以及其他各宗,本是同根同姓的一家兄弟,何分高低贵贱?.

  至于永明寿禅师的“四料简”,就当时和现在的现象看,说的完全正确。我是这样理解的: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敝尔随他去。”

  现代许多人所参的禅,随着时间的推移,远不是“拈花微笑”以至达摩祖师面壁那个时期的禅了。参禅而无定力的人越来越多,只学打坐而不知修心,向外求的人占了多数。仅满足于得到一点“清净”、“轻安”的境界。或者有了一点轻飘飘的感觉,就自以为有了功夫,“得道开悟”了。不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这种“功夫”只是参禅初期阶段的境界,是“阴境”,是不究竟的。若随着阴境跑了,就迷失了正路,这不是禅,如不及时纠正,就“敝尔随他去”了。这都是不内求修心,心向外求造成的,所以“十人九蹉路”。

  所以,只知打坐而不净心的人,参禅无益,也无禅可谈。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不喜欢打坐参禅,却能内求修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样的修行人,就已经见到了自性弥陀,将来必然往生极乐,所以叫“万修万人去”。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而无切实的修行,即使念破喉咙也是枉然,终不会见弥陀。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虎本自威,若再长出两个角来,岂不威猛有力,必然成就。为师作佛,理所当然!这才是永明寿禅师赞叹的修行方法,不然何以用带角虎来比喻“禅加净”呢?

  至于没有善根的人,既不参禅,也不念佛。昏了一生,白来人间一趟,自然一失人身,“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