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梦下参老和尚:妙法莲华经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佛怕众生不懂,又说个比喻。譬如一个良医,最好的医生。这医生智慧聪达,聪明,有智慧,什么都懂。懂什么呢?医生嘛,懂得处方子,开药。药到病除,药一到了,众生病就没有了。这是形容词,拿医生来作比喻,智慧聪达,一般的就是聪明伶俐。我们经常讲智慧有两种,一个是世间,一个是出世间。我们经常讲神通,五眼六通。讲神通,讲智慧。这个智慧是一般的,是就事论事,见到一切事就方便善巧,这种智慧。就像医生治病的一样。这个医生有智慧,有智慧,他来治病的时候,看这个众生的病,病在什么地方。没智慧的医生看,就事论事。疮长在胳臂上,就治他胳臂。疮长在腿上,就治他腿。不是的,病也不在腿、也不在臂上。在什么?在他的心。这种道理,那个明了的医生他知道的,他治病先治他的思想。佛治一切众生病,佛的智慧就知道他这病是怎么得的,因为什么得病,能对治它,对治它的病,对症下药,哪一药才适合他这种病。

因为佛称大医王,医众生病的,那是贪瞋痴病。如果愚痴的医生他治病,不但没治好,还增加了,或者给他治死了。为什么?佛在世时打比喻,佛门尽讲空。不错,印度也有一种空见外道,他也讲空。空见外道讲空,那个空他看什么都没有,因果报应也没有,他净造恶事,把善根都断灭了,他这个空不是空。佛教讲空,空不碍有。佛教讲的空是讲理,理空。比如顿入空门,并不是逃避,世间什么都没有了,因果不空。空不碍有,在有上见空。这种外道怎么能懂?不懂。医生的时候,病没治好,还给人家增加了,他治病没治心。

还有一种医生治病,能可以使人的病不增加,控制住了,但是他没能恢复他强壮身体,这也不行。刚那个外道他看见一个牛,看见牛死了升天了,哇!他说牛的功德很大,就学牛,恭敬牛,这是信牛的外道。其实事实不是这样,这是现在的报受尽了,他前生的功德成就了。他看不到,这是一种。治病的,假医生治病,医生使他的病一天一天减少,不是一下顿能情况。像现在很多按摩,按摩一天,逐渐你身体恢复健康,减少一点,不是一下病就好的。这是拿治病显。

佛度化众生也是这样子。你习慧习定,渐渐的断烦恼,渐渐的证菩提,是这样子,不是顿的。你的善根,佛看这个人根机很特殊,给他说大乘的,说了义法,明心见性,直至成佛。像此经的龙女,文殊菩萨一度他,他就直接而成佛。医生就是善知病象,也知道病因什么得的病,这种就用什么方法治,要吃什么药,吃完了以后病不再发了。佛也如是,众生就是贪、瞋、愚痴,先断他贪、瞋、愚痴,让他先把现实的情况了解了,出了三界,了了生死,那这个医生就很高明了。佛教导一切众生让他把贪瞋断了,贪瞋痴断了就不再生死流转了,以后再趣向大乘,也如是。

佛又举个比喻,其人多诸子息,这个人儿女很多。就像现在的欧洲、非洲人,有些人娶了很多的太太,儿女也很多的,过去咱们文王百子。现在那天我看报上有一段,非洲人、欧洲人他娶了好几十个女人,每个女人都生几个小孩,所以儿女很多的,这个现实都有。其人多诸子息,就是儿女很多。若者十、二十,乃至百数。但是他有事情到别的国去了,跟他的孩子们都离开了,就这个意思,形容词。有别的因缘,有事到别的国去了,那他的儿子长大了,跟他爸爸也不认识。一切众生本来佛教化过了之后的,他又堕落了。在地藏经,阎罗王问佛说,地藏菩萨那么大神通、那么大愿力,把地狱众生度脱了,出去了。出去没好久,他又转回来了,众生又下地狱了。这有两种,一种地藏菩萨的威力还是不够大,不能一劳永逸,度了他就再不回地狱了;就是他怀疑这个问题问佛,佛就跟阎罗王解释说,南阎浮提的众生刚强的很,那个业很不容易断,一下出去了,他又造业,又回来了。

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三种性,哪三种性?一个因性,一个果性,一个随缘性。所以他随时的遇到恶缘他又去造恶去了,遇到善缘他又去造善去了,这属于不定性,就是善恶不定,他容易变化。等他一到了闻佛法,成就了。定性声闻,那个就不对了,就是定在二乘上了,他不发大心了。所以一个是从他因上讲,一个是正因,还有一个是了因。正因,就是原来他本具足的正因的佛性。智慧是了,了因的性是了性。还有缘起诸法是缘因性,他不定,他遇着好人就学好人,遇着坏人他就学坏人,他并没有定住在好人身上。有些他定在坏人身上,定在坏因上头,遇着好缘不转变。众生有种种的,乃至十种、二十种、百千种,有很多很多的。现在遇着佛教的因缘了,成为佛子了。遇着恶缘,他就成地狱种子了。他是变的。但是了因不同,咱们现在说闻到法华经,就这个闻的种子,还不说你修道,一定能成佛。为什么?这个觉了你种的是佛种子,不是声闻二乘种子,是此经不同。不是你看看四阿含,看看十二因缘,因缘经,跟那个不同。这是了因、缘因。一切众生就是了因、缘因因缘所合成的,所定他一切业性的。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诸子于后,就是长者所有他这些儿子。他父亲到别的国去了,他们喝了毒药了,毒药的性能发作了,苦难就来了。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在这个时候他父亲从各地方又回来了,一看见他这些儿子中毒了,有的把本心失掉了,或者还没失。没失的,看见他父亲来了就跪拜问讯,请他父亲给他们治。我等愚痴,错误的吃了毒药,愿见救疗,请他父亲救他。佛说这段是譬喻话。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他父亲见这些儿子都很苦恼,得想方找些药草。这个药色香美味,闻到就很好,闻着香。父亲就把这些药和合,给他那些儿子吃。吃了,毒就消了。同时说此大良药,色香美味,你们可以把这药吃了,吃了苦恼就没有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这些诸子有些没失心的,就是毒得不深,看见良药色香俱好,就把这药都吃了。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有的中毒深了,虽然见父亲来也高兴,也来求饮食,求治病;给他药,他不吃。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他父亲就说这些个孩子可愍,中毒很深,他心都颠倒了。他见着我也希望、也求药,但是好药他不肯服。我得想方便,让他吃这个药。不要从比喻上想,佛为了救度我们这些众生,这佛经上都有,就是药方。慈父就是佛,各个经论上都说的种种药方,让你念了经去学,学了去修。我们念了经还是不肯学,所以道也不容易成,生死也不容易了。那么佛涅槃了,没佛可依了,只能看看经上说,知道唯此能救。隔一段时间,这些人也能服药。服药,病也渐渐就可以好了。佛举这段说,汝等当知,我今衰老。佛就形容词,我现在也快死了,这些好的药给你们留到这吧!汝可取服,不要忧愁病不好。如是教已,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去了,就没回来,就死了。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些儿子听到父亲死了,这才想到父亲留下的药。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我父亲在,慈悲我们,能救护,现在已经不在了,自己想孤露了,没有依怙了。心遂醒悟,到这个时候才明白,乃知此药色香味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我们知道佛不在世了,自己生老病死忧悲苦脑,佛留下经卷,念经吧!就是这个含义。照着佛说的话去做,就等于那群子服药。你依着佛的教导去做,就断烦恼了,就了生死了。佛这段比喻,拿这个医生跟药来比喻,佛说末法之中弟子。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你们如何想?能有人说这个良医虚妄罪过吗?是不是良医的错呀?否也,世尊,绝对不是良医错了。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佛言,我亦如是。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我示现的涅槃。以方便力,言当灭度。这不是真实的,方便善巧。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我示现入涅槃有过吗?有人说我示现入涅槃是过错吗?不会的。那就说不是佛之过。佛向众生说,佛亦如是。我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不是现在你们所知道的,这八十年,离开王宫,到迦耶,坐菩提树,才成佛的。我成佛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不可说数了。这像那个医王一样的。我见诸一切众生,我以方便力,言我当灭度。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不能把我这个灭度如法说我虚妄过。示现灭度是虚妄的,有过错吗?不能说吧?佛说我过去的寿命是无量的,成佛久远久远的,这个没有过错,只是方便善巧在此娑婆世界示现寿命只有八十,随顺人间的,随着当时的缘。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佛怕众生没记到,再重新覆说一遍。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我成佛以来,不是这八十年当中,那经过无量无量劫,百千万亿劫。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
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无量无量劫,就是无量无量的时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常时在说法教化众生,令这些人都能入于佛道。从我成佛已来,教化的众生无量,时间也经过无量。为什么我现在要示现入涅槃呢?方便善巧。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真实的?因为到法华经最后佛说了,佛说不是方便善巧,如实而说。如实而说,就是说我真实相,我永远也不会入涅槃。这个是指着我们如果从法身佛毗卢遮那说,毗卢遮那永远不入涅槃的。说入涅槃是释迦牟尼,这是化身。这个入涅槃是示现的,就是入涅槃也是方便善巧度众生,对众生有益的。

【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那实在是什么样子情况呢?实在情况是不灭度,常住此说法。这在其他经论故事当中,也都说的有。道宣律师问他那个送饭的天人说:释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入了涅槃了,你以天眼看,释迦牟尼佛到什么地方度众生去了?天人就反问道宣律师说:你说的哪个释迦牟尼佛呀?那就说明了释迦牟尼佛多得很。道宣律师就跟天人说:我就说在印度那个释迦牟尼佛。他说:我给你送饭时候,释迦牟尼佛还在灵山说法呢!并没有入涅槃。道宣律师是唐朝时候,那时佛灭度已经一千多年了,天人说还在灵鹫山说法呢!

同时古来有个印度得道的僧人,常在灵鹫山修道,忽然间他修道的地点,那个山变了,少了一块。这就算了。后来他到中国杭州,他看见现在那个飞来峰,他说:唉呀!我在灵鹫山修道的那块,怎么飞到这来了?所以叫飞来峰。你到那个灵隐寺去,你看看那个飞来峰吧!那里头看看那石头紫亮。拿这些事实证明,佛所示现都是善巧方便,佛没入涅槃,常住于世间。这指着这一个释迦牟尼。还有千百亿释迦,大家都读过梵网经吧?卢舍那佛说梵网经,给千释迦说的,不是咱们此土化现的释迦牟尼,叫大化。千释迦,每一释迦佛又给千百亿释迦牟尼佛说。以此我们知道佛的化现是无量的,佛可以为一个众生化现度他,也可为了千百亿众生化现。而实不灭度,佛并没有灭度,常住此说法,常在这里说法。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这些颠倒众生,我就在他跟前,很近,但是他看不到我,他认为我死了;而实实在在我没有灭度,常在此说法。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离着众生很近很近,众生就是见不到。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他们能见到我什么呢?见到我死了,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供养我的骨头遗灰。咸皆怀恋慕,这个时候不在世了,他拜舍利拜得很诚恳。这是真的吧?大家只要说这是佛的舍利,拜得很诚恳。我曾到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那个舍利是飞来的,阿育王造的八万四千塔之中之一,飞来的舍利,佛的舍利。咱们这大白塔里头的佛舍利,是摩腾竺法兰带来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弘法,第一个是洛阳白马寺,汉朝时候,第二个是这个怀恩寺,带来一颗舍利供到白塔里头。那时白塔没这么大,白塔不是塔院寺,就是华严寺,是华严寺的塔,后来把它分开了,和尚也分家,塔院寺分了是塔院寺,华严寺是华严寺,这个舍利也是真的。

众生认假,不认真。法华经是佛,我看没有谁把它当成佛?佛说的,法华经是佛的全身舍利,法身。因此佛说的法目的一个,让众生入佛道。所以无量劫来,佛只是为了度众生,佛没有其他的任务。佛只有一个任务,度众生。但是为度众生,所以示现涅槃也好,示现降生、求道、修佛法都如是,实在佛没灭度,常住此说法。信吗?就我们现在,我们这里头六、七百人,信佛这句话不?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虽近而不见。因为我们颠倒了,令这些颠倒众生在佛的跟前不见佛。拿着法华经,没把法华经当成释迦牟尼佛,也没把它当成毗卢遮那。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只是供供我舍利而已。咸皆怀恋慕,质直意柔软。能够信佛见佛,忆念我,他心地就不那么刚强了,就很柔软的,不粗暴,很柔软的。比丘,就是很安详的。比丘、比丘尼应当很安详,从来不浮躁。我看见我们有的道友突然间脸色也变了,发脾气,那就不对了,不柔软了,我们得柔软像棉花一样的,不要刚强。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崇尚什么?那人好刚强。特别说张飞,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大将,说性体刚强,说性如烈火,性子像烈火一样的。这有什么好呢?不但烧人,也烧自己,但是他崇尚的是这些个。这叫颠倒。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众生信了佛了,心里头没有瞋恨心,都是柔软,永远是微笑的、安详的。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听到佛涅槃不在了,他可就一心想见佛了。佛在的时候,他不见想见。譬如说我们四众弟子见了佛像,跟那些不信佛的见了佛像,绝对不同的。我曾看见一些事实,什么事实呢?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板垣征四郎,日本的首相,那时候他当一个军团司令,就在我们这跟前打仗,他跟那时候叫八路军把他消灭在平型关,他这个师团失败了。后来他在这个山西到了山东青岛,他进我们湛山寺,他把他的武器、军服、枪、刀搁到那个庙门外头,把他皮靴也脱了,光着脚,赤足,进到那个大殿里头,礼佛!拜佛!我看见,我说这杀人的魔王,他见了佛像,见了佛,大家都知道日本都信佛,他还产生这种恭敬心。不是说他本人,说佛的威德能可让这杀人的魔王,乃至于我们所说的魔王释梵诸天,他一见了佛像,他那个烦恼、瞋恨心消失了,善念生起来。当然我们这四众弟子,你成天拜佛干啥,这不足为奇的。特别是那些个人。所以佛有降魔的力量,从这就可以显示,生渴仰心,生信伏心,信伏三宝。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佛说我跟我一些弟子,跟这众僧人,出灵鹫山,度众生。就是佛无处不在,佛普遍化度众生。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佛就跟一切众生说,我常在灵鹫山,没有灭度;以方便善巧,现有灭不灭。这些大家很难得信,明明佛不在世了,涅槃了。但是这法华经说,佛说我没有灭度,我这是方便善巧,现在示现的灭度,实际上没灭。那非得到灵鹫山去拜,拜,能拜见吗?玄奘法师到灵鹫山去拜了,佛也没给他示现,他也没见着佛。以他的功德,以他的道德,以他修道的力量,佛并没给他示现。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故不为现身。令其生渴仰。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余国就是离开印度之外,像我们娑婆世界。我复于彼中,为说无上法。释迦牟尼佛的经传到我们东土来,给我们说法了。特别是咱们清凉山,咱们上回讲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佛说的东方有国,震旦国,清凉山,文殊菩萨在这住呢!你说到灵鹫山见佛,就在五台山也照样见佛。文殊菩萨就在这山里住,咱们就没见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也没入涅槃呀!就在五台山住。没有缘!业深,罪业很深,就是障缘。善缘很浅,什么善缘呢?没有能见文殊菩萨这个缘,还不是说佛了。现在就是弥勒菩萨跟佛在这互相谈论这个问题,利益众生的。汝等不闻此,但谓我灭度。你等不是真实认识我,认为我是灭度了。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一切众生没在于苦恼,就在苦恼所淹没了。故不为现身。你在苦恼当中,佛不给你现身,现身你也不能认识。不给你现身,令你渴仰。渴了,喝不到水,你想水喝。见不到佛,想见佛。因其心恋慕,乃出为说法。因他的心恋慕,给他说法。能有法在,我们虽然没见到佛,我们还能够学法。这个法是佛说的。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及余诸住处,不是光在灵鹫山,所有一切众生都能够见到佛,都有佛的住处。你要为了到灵鹫山见佛,一步一拜,拜到灵鹫山去,能见到吗?心诚则灵。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咱们五台山也如是,大火淹没的,三劫灾害的,清凉山不变。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华,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我这是清净土,不是娑婆世界。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这个世界充满了恶、充满的苦恼,那不是佛净土的,是众生的罪,以他恶业的因缘有这种现相。所见不同,业不同故。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在此而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
我常住世间,给众生说法。或时为此众,说佛寿无量。我是给这些人说的,我是无量寿,没有涅槃。等你业障消失了,久乃见佛者,为说佛难值,佛是难值难遇。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佛自己说他的功德,我的智慧是无量的,照无量界的,这是我的智慧,这是我的力量。寿命无数劫,没有时分。这是我久远修来的业用,这业用有大势力所得到的。汝等有智者,你们这些有智慧的人,勿于此生疑,这个说佛的寿命无量,不要怀疑惑。明明没见到,佛只活八十岁;那就不叫佛了。不是佛的过,是你的业,你还没修到。但是在此当中有智慧的人,佛在这说无量寿,绝对不生疑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佛说的话真实不虚的。

我不晓得大家有怀疑没有?说佛佛道同,我以前对这句话我有怀疑。我怀疑什么呢?那个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说他无量寿,但是释迦牟尼佛本身只活八十年,从生下来到死。佛佛道同嘛!这道不同了。后来我疑怎么解的呢?佛佛道同是真实的,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他的业,他看见无量寿佛是无量。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看释迦牟尼佛只有八十岁,现在法华经告诉我们佛无量寿,你信不信?不信,违背佛所教导。你信,跟事实不符,释迦牟尼佛不在了,确实只有八十岁。那佛说他是无量寿,如何理解?佛在世时候,只在恒河流域,从现在尼泊尔,也到那中间那几省。我就想到我们那孔夫子周游列国,看看他的历史,好!这列国有好大呀?只是山东、山西、河南的边边上,这也没到过吗?孔子一生未入秦,连西安都没到。终生没入秦,连秦国都没到,那还周游什么列国呀?在语言上文字,你可要想一想,不要去执着。在那个时候,那个当时的时间,那就叫列国了。一个山西就三国,韩、魏、赵。为什么叫三晋?咱们山西称三晋,三晋就是三个国家,一个韩国,一个赵国,一个魏国,因此叫三晋。一个山西省,还有些小国。周游列国就是这个样子,你得如是理解。释迦牟尼佛所有教化的,佛常住在世间,怎么样理解?就是化身佛,佛就在,他的像在。

头几天我们道友他要拿我的相片,我说:这个相片真的、还是我是真的?他瞪眼瞅我。当然相片不会给他说什么了,我是真的。我死了,没有了,那相片在啊!虽然他不说话,他像还在呀!真假你分辨不出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那也叫化现吧!要以什么来认识?这叫智慧。文殊菩萨天天在五台山到处转,你看见了吗?你能看见放羊的那个老头,或放牛的老头,你给他磕个头,“文殊师利菩萨”!我可见到你了,那老头是文殊师利菩萨。但是很多大德到五台山,看见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个老头要来接他了,说你找文殊菩萨,就跟他说一段话,这个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信吗?当你业销的时候,一切诸佛境界都现。

前头咱们讲那个梦中所现的,梦是真实的,不是梦。有时梦是真实的,有时梦是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是前生的影子。还有没来的时候,你那灵知灵觉把它给你现了,让你梦,那未来的事。这叫智慧力。所以佛说我的智力如是的慧光照无量,寿命也是无量劫,为什么?我久修业所得的。为什么?就是我修来的无量的业用,这就是佛的智力。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如果你有智慧的话,你对我这些事,你不要疑惑。告诉你了,把你那些障断尽了、疑断尽了,知道了佛说的话实实在在,不虚,不是假的。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譬喻大家懂了,佛就跟大家说,我那是善巧方便,是度众生,使众生的狂妄停歇下来,没办法而说涅槃。实在而言死,也是实在的,这能说我是虚妄吗?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我是因为救度众生的苦难说灭度了。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如果我常在世,他没有希有想、没有难遭想。常在,他就感觉着不干啥了。不在了,想起来了,尽想他的好事,想佛的功德。就像我们在每个老师的跟前的时候,在的时候,无所谓。老师走了,都经常怀念他,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他父母在的时候,对父母很不孝顺,顶撞,父母不在了,可就不同了,常时思念,这就是人如是。但是我们这是情,不是智,智慧就不是这样子。实在而言灭。因为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着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因此佛知道众生这种毛病,他就不修行了,所以佛才示现灭度。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佛说我自己常时这样作意、这样考虑,我以什么令到一切众生都能成到无上智?成就佛身?这就是佛的目的。今天就讲到这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这一品就是讲听了法华经闻法所获得的好处,好处就是功德。闻佛的寿量无量寿,我们也得佛的功德。佛的无量寿,就是佛说法的功德使佛的寿命无量。佛久住世间,常时在说法,你能生起这么样个信心,功德无量。把佛的功德、闻法的功德分别一下,就是较量一下,闻法和不闻法的差别在哪里呢?就是在你所得感受上所得的功德说。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
如来现在把众生闻法的功德,闻听法华经,还没说你修行,也没说你证得,只是你能听到法华经,你所得到的功德。功德,我们一般说是好处吧!一般的或我们做一件善事,而供养给人家一点东西,人家求你回向,或是你给他念经回向的功德,这是一般的,这指说布施。布施里头,有饮食,有衣物;但是跟法不能相比,以法布施功德。在我们出家道友来说,你所修行的,念佛也好,诵经也好,你所修行的,这叫功。当你证得了,心里有所领会,那叫德。行道有得于心,就叫功德。你说对世间相,说是帮助别人点事,这个功德。那个功德很小很小。如你自己修行,功行那叫功;心里证得了,那叫德。这就是功德,跟世间所说的功德不一样。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
现在法华会上这些菩萨们听到佛的寿命无量,就听到佛的寿命无量这个功德,所有法华会上这些闻到佛说无量寿,就闻到佛的寿命无量,闻到这一法的时候,很多人,与会的大众,有好多呢?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把这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是恒河。多少恒河?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每恒河每一个沙粒是一个众生,这个算数是无尽的。这是法会的当中一部分,他们听到佛的寿量品之后,得到无生法忍。咱们经常讲经说到闻法了,开佛知见了,悟入了,得到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什么地位呢?咱们讲华严经十住菩萨,初发心住,这叫无生法忍。每部经上讲到好多人得到无生法忍,好多人证果。就是有这么多众生听到佛的寿命长远,都得入于初住位,这叫住不退。住不退,住在菩提心上,再不退菩提心了。这叫发菩提心,初发心住。一发了这菩提心就直至成佛,不会再中断的,这叫得了无生法忍。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在这个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个数字上加一千倍。加一千倍是指哪一类说?指菩萨摩诃萨,他们得了闻持陀罗尼门。闻持陀罗尼门在我们讲经的位子说,就是十住位的继续修行,到十行位的菩萨。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
说法无碍,而且欢喜说,说法时候生大欢喜。这叫十回向位。在佛说无量寿品的时候,有这么多菩萨发了菩提心,住在菩提心上,修行菩提心,完了回向给众生,回向自己的位子,如实回向,这叫三贤位。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
旋陀罗尼到什么位子呢?是初地菩萨。从贤位入于圣位。在法华经讲三种陀罗尼,这是一种旋陀罗尼,就是入于初地了,对于法能够旋转自在,就是运用法;在他自心运用法的时候能够旋转自在,这得登初地的菩萨。初住、初行,乃至初向、初地,就是佛说这个无量寿,有这么多众生得了这个好处。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fa 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fa 轮。】
能转不退fa 轮在前,能转清净fa 轮在后。这就是初地、二地、三地,这是二地和三地的菩萨。这个就是说的学法的次第,学了佛法了,闻到佛讲旋陀罗尼法的时候,证得的位子。证得这个位子,就是他从此位不退。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就是再过八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进入第四地菩萨。

【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就是他过一生、过一生,四生,就是八地菩萨。现在是一地一地菩萨讲。

【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第九地菩萨。把这个菩萨的次第,就是闻这个法得到利益各有不同的。

【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就是这一生成就佛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指的第十地的菩萨。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就是等觉菩萨证得金刚心,就是最后菩萨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弥勒菩萨,类似跟弥勒菩萨相等的。在佛说菩萨摩诃萨这个无量寿法门的时候,有这么多这些得到利益的,从初住到十住,从初行到十行,从初地到十地,乃至最后心转成佛位。就是闻到佛的无量寿,那他所证得的位子不同了。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鑪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这个法的利益的时候,在这虚空中自然的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陀罗华像我们中国那个芙蓉华一样的。这都是天上的,不是人间的。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这师子座来的都是十方诸大菩萨,乃至入佛位。同时不要忘记这个会中还有多宝佛塔,还有过去无量无量劫早已成佛的多宝佛,为了证明佛说法华经,还得供养多宝如来。以散无量百千万亿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散七宝塔中。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的多宝如来,供养二世尊,供养这两尊佛。

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不只散佛,还有与会的大众都供养,叫普遍供养。供佛及僧,这个僧就是菩萨僧,不是凡夫僧。这个会上没凡夫,没有二乘,没有权乘,权小凡夫都没有,最起码是初住菩萨,发大菩提心的。又雨细末栴檀沉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天上的鼓、音乐自己就发奏了,自鸣,不要人去击它,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鑪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这是从文字解释,没有其他的含义。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佛说希有法。昔所未曾闻。世尊有大力。寿命不可量。无数诸佛子。闻世尊分别。说得法利者。欢喜充遍身。】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佛说希有法,昔所未曾闻。弥勒菩萨向佛表白,他们现在听了法的感受,他说这个法我以前没听说。大家想想,弥勒菩萨是等觉菩萨了,佛说法华经的时候,他以前没闻到这个法。是客气吗?不会,这不是说客气话的地方。为什么?一种说弥勒菩萨他推崇这个法的殊胜。佛经过四十年之后才说法华经,佛佛都如是,不止释迦牟尼佛,演法华会上的第一个是得因缘成熟。诸法缘生,缘生诸法。缘没成熟的时候,佛不会说的。佛说法是有目的的,有目的的就是某一部分人应该成就了,说是法也要有因缘。我们现在说法华经有没有因缘呢?一样的,无缘不生。诸法缘生,缘生诸法。不是我们心里想,必须得有那个缘。光有因不行,因得缘生,得有助成。第一个,我们说法,不论说什么法,你得有个地方。换句话说,现在我们得有个法堂,得有个说话的地点。大家想听,那得有个说的。没说的,我们听什么?缘不成熟,或者有说的想说,缘不成熟说不成,或者是地点条件不够,或者是有其他的因缘障碍。因此弥勒菩萨赞叹的含义,就是说我以前没有听说佛演说希有的这种法。每个法的当机众都如是说,就像须菩提听佛说金刚经,他就痛哭流涕,昔所未闻。每一法都如是。

弥勒菩萨都说这个法昔所未闻,现在我们听到了感觉着是昔所未闻吗?有没这感觉?特别我们好多的在家道友,最近来听一座,或者没有听,或者有什么的,他没什么感觉,他不像法会这些大菩萨的感觉。现在我们与会大众有这样感受吗?没有。为什么?你惑业还没销。我们连初住位没够呢!还没到初住位呢!我们发了菩提心随时动摇的,随时丧失掉,并没住在菩提心上。现在此会最起码的都住在初住位,所以弥勒菩萨赞叹,佛说这种的法我以前没闻过,昔所未曾闻。世尊有大力,寿命不可量。说什么呢?佛说无量寿法。佛从来没说过我这个寿命无量,只有在法华经开始,这叫开权显实,现在说真实的。假使说以这个问号你来问,开权显实。那佛以前你说法时没有说,不是瞎说了吗?是不是妄语?不是的。为啥呢?缘没成。众生的因,众生没有这个希求,听了他也等于没听。现在不同了,现在众生的因成熟了,所以开始显实。无数诸佛子,闻世尊分别。现在与会的大众听到如来分别过去的无量无量的劫前,因此现在显说。这讲显说,就是开权显实。为了令一切与会大众都能够悟入佛之知见、证入佛之知见,所以佛才开佛的知见、示给佛之知见。因此说此法的时候,所有与会大众欢喜充遍身,而不是小小的欢喜,是遍满身心的欢喜,就是前面咱们所说的一地一地的。

【或住不退地。或得陀罗尼。或无碍乐说。万亿旋总持。或有大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不退之fa 轮。】
闻到佛现在转这种fa 轮时候,与会的大众都能够学说,学着佛说而说,都能转不退的fa 轮,都转这个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的fa 轮。

【复有中千界。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清净之fa 轮。】
复有中千界。前头是大千界,弥勒菩萨与微尘数菩萨,各各皆能转,清净之fa 轮。前头是不退fa 轮,这个是清净fa 轮。

【复有小千界。微尘数菩萨。余各八生在。当得成佛道。】
八生成佛。

【复有四三二。如此四天下。微尘诸菩萨。随数生成佛。或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余有一生在。当成一切智。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
数生,不要八生。或一、二、三、四,就成佛了。余有一生在,当成一切智。就像弥勒菩萨他就是一生成佛,像善财童子也是一生成佛。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为什么?以前众生认为长寿佛也不是活八十岁,还是照样死,这样来看生死的。二乘人看佛也是入灭了。你看围着菩萨那些证得阿罗汉果的,那些佛的弟子,佛在印度涅槃的时候,围着悲伤的不得了。你说现在这个佛说我没有死,是现化的。这些大菩萨闻了,他生欢喜心,佛是永久住世。因为闻到佛说如是甚深法的时候,闻佛的寿命是长远的,他得了无漏智慧了,知道这是清净果报。这种妙因将来所感的妙果没有障碍的,是清净。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闻佛说寿命。皆发无上心。】
以弥勒菩萨看,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八个佛世界,八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有无穷无尽的众生,听到佛说佛的寿命无量的时候,皆发无上心。以下咱们就念念这个偈颂就行了,不加解释了。

【世尊说无量。不可思议法。多有所饶益。如虚空无边。雨天曼陀罗。摩诃曼陀罗。释梵如恒沙。无数佛土来。雨栴檀沉水。缤纷而乱坠。如鸟飞空下。供散于诸佛。天鼓虚空中。自然出妙声。天衣千万种。旋转而来下。众宝妙香鑪。烧无价之香。自然悉周遍。供养诸世尊。其大菩萨众。执七宝幡盖。高妙万亿种。次第至梵天。一一诸佛前。宝幢悬胜幡。亦以千万偈。歌咏诸如来。如是种种事。昔所未曾有。闻佛寿无量。一切皆欢喜。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一切具善根。以助无上心。】
这是助道法,发了无上菩提心了。弥勒菩萨赞叹完了,这些都是供养偈的供养辞。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最后这句话,佛跟弥勒菩萨说,听到佛的寿命长远,他生起一念的信解,解就是明白了。信是刚发一个信心。信解行证,明白了你才去做,做了才能成。听到佛的寿命,他这么一念间信。这个信从解来的,了解了之后,佛的寿命是无量的。咱们怎么理解?我们没讲法华经之前,先给大家讲性空缘起。佛的寿命是性空的,性空的还有数字吗?但是也是缘起的,由性空而生起缘起诸法,这叫缘起性空。说佛寿命八十,那有作用的,专度那一类机。唉呀!佛要入灭了,我得赶快修行,佛入灭了,没人再照顾我了,我自己得勇猛精进。这是善巧方便。凡是一切大乘经典都告诉你,你懂得性空缘起了,这个意思你早就明白了。听到佛的寿命长远,本来也如是。咱们的寿命也如是。性,咱们所具足的自性,只有法性它是无障碍的,有障碍的是咱们所有的缘,缘起的。一切众生为什么能成佛?他本来就具的,本来就是佛。这个先最基本的原因。

我们经常问道友们说:你有信心没有?都把它理解的不正确。说:信三宝不?信法不?把这个当成信心。不是的。是你相信你自己的心不?你的心跟佛无二无别,你心本来就是佛,所以你才能成佛。你不信心,你也成不了佛,永远也成不了,让你相信自己的心。佛的寿命无上是指性空说的,不是缘起。缘起是随众生的缘,那这寿命有长有短,你看见佛活八十岁,他看着佛活着无量寿。既然是佛佛道同,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一样的,都是无量寿,都是无量光,心要圆!如果你这样的观想、这样来信解佛所说的法,你所得的功德无有限量。就是讲的功德品。闻到无量寿,你心里没有一点的怀疑,无量!所以你得到功德也无量,这样的无量的。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佛又对弥勒菩萨说,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无上正等正觉,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劫是劫波,就是时分;八十万亿那由他这个时间,行五波罗蜜;没说六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为什么不说般若波罗蜜呢?因为除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正慧。只说五波罗蜜。以这个功德比前的功德,比闻到佛说无量寿的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没有前头闻说无量寿佛的功德大,拿这个来比喻。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因为前头讲了,只要闻到这个法他就进到初住、初行、初向、初地,三贤十圣;就是住、行、向,加初地到十地,这是十圣。一个是功德从外边来的,一个他是自己产生的,这个产生就是般若波罗蜜产生,智慧所产生的。这说五度,没说六度。你信解得有智慧,从你内心而得到的,所以说这个功德得到是不退的。咱们的功德是进进退退,时而得到,时而又失掉,这个功德是不退的,咱们所得的功德是退的。咱们修道也是,功德也如是。因为你有烦恼障、所知障,被这些障,有时候有缘了就聚了,缘聚则兴,缘不聚了就散了,不是一样的。所以佛将这种道理再重演说一遍,世尊自己用偈颂再跟大会说。当然弥勒菩萨是代表,佛说法并不是专对弥勒菩萨说的。弥勒是请求,替大众请求,是代表的,其实他已经都了解的。有些菩萨他为了利益众生而请法、说法、问答,不是他本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珍异之饮食。上服与卧具。栴檀立精舍。以园林庄严。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斯所轻恼。如是亦能忍。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
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佛重颂长行的。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当然供养佛就及僧了,或者声闻缘觉的弟子,乃至于佛身边的菩萨大众。供养什么呢?珍宝、饮食、衣服、卧具,乃至拿栴檀立的精舍,就是住宅。或以园林庄严。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供养佛这些东西把它回向给成佛。这是第一个布施。

第二,持戒。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从来一天都没犯过。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这种是诸佛赞叹的、清净的。这是布施、持戒。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住在忍辱地上调息他的身心柔和的。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斯所轻恼,如是亦能忍。这是忍辱度,都能忍受。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精进不懈。这种精进不懈得有点区别的,我们凡夫的身,就是我们这肉体,不是像那些大菩萨他们那坚固的愿力心、总持心,他能坚持的。咱们这种凡夫的心,有时候你的心体,身心不能二十四小时不懈,总得要有休息、有睡眠、有进饮食的时间。像那地上的菩萨、住上的菩萨,他的精进,他没有这些干扰了,他得各种陀罗尼,就是总持一切法的时候,所以他那个不懈怠是真正的不懈怠,一心不懈怠。

【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我得一切智。尽诸禅定智。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
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就是任何时他那心不散乱,绝不放逸,绝不走念。我们一天的心,念三宝的心,跟念世间相的心,跟念自己的身心的心,生起无量心,不能摄心,所以成道就困难得多。若能够常时摄心,不管你做什么,穿衣、吃饭一切任何行动,心不随相转,这才叫真精进。咱们的心就做什么随什么转、做什么随什么转,你可以比照菩萨他们的心。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八十亿万劫,安住心不乱。八十亿万劫,心在那不动,安住心不乱。


持此一心福,愿求无上道。这个功德该大吧?这是福报。咱们不说八十亿万劫,八十个小时都办不到。这就是我们自己跟佛所教授的你去比,你一比就显出来,为什么我们降伏障碍、降伏魔难效果不大呢?因为不能一心,我们这心常动乱,不说八十亿万劫,八十个小时都办不到。若能达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心不随外境转,永远安住不动的。楞严经上讲心能转境,你遇到任何环境,我们自己的心能转境,不被境转。遇着什么事情,本来应该生烦恼的,像人家骂我,你心不动,像没听见一样的。这样说八十亿万劫,八十天,八十个小时,那你就自己检验自己功力吧!若能安住的心不乱的时候,就这个一心福求佛道,成佛了。

佛又跟弥勒菩萨说,我得一切智,我成就一切智慧了。尽诸禅定智,这个定是没有时间的、没有边际的。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现在要求我们做什么?一个信,一个解。不是要求的像佛一样的,那不可能。你相信佛所说的话,理解到佛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生怀疑,没有二念,就这个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了。就是如上所说的信解,我们能达到了信,佛说的话没有一点的怀疑,信了!了解到决定如是,佛是真实语。

【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
一念信,佛说无量寿我毫没怀疑。你怎么能把这信坚定呢?知道性空,你信就坚定了。佛的法身是性空,佛的化身是缘起,化身有生灭,佛的法身没生灭。佛是三身一体,法身即是化身,化身即是法身。你如是信解,你绝不怀疑,这个功德就大了,能够相信自己的法身,相信自己的法身跟佛得法身无二无别,也是信,不是证得。有善男女等,闻我说寿命,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不是求功德吗?求福报吗?一念一信,那你福报无量,增加无量。

【若人悉无有。一切诸疑悔。深心须臾信。其福为如此。】
若是有这样的众生,他对佛所说的法一切都没有怀疑的,就这么一念的深信心,他的福德就大了,不可思议。

【其有诸菩萨。无量劫行道。闻我说寿命。是则能信受。】
信受我这个说寿命无量的众生,那得行无量劫修菩萨道,他才不怀疑。

【如是之人等。顶受此经典。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如今日世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我等未来世。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
如是之人等,顶受此经典,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相信佛永远在度众生,从来没入灭。如今日世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我等未来世,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哪个佛成佛之后,说他的寿命都是这样子的。

【若有深心者。清净而质直。多闻能总持。随义解佛语。如是之人等。于此无有疑。】
若有深心者,清净而质直。质直,就是没有弯曲。直是没有弯曲。质,就是他的心地。多闻能总持,随义解佛语,如是之人等,于此无有疑,听到佛的寿命无量绝不怀疑。佛对阿逸多所说的意思,就是使众生不要怀疑,闻到无量寿的法。如果你不怀疑的功德是无量无量。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又阿逸多,佛又再跟弥勒菩萨说。若有闻佛的寿命长远,理解这种言的道理,理解佛说寿命长远是意义,它的趣向。因此这个人的功德没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他也渐渐的增长佛的智慧了。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何况广闻是经。不止听一个寿命品,还广闻全部的经。若教人闻,教别人也都能听到妙法莲华经。若自持,若教人持。自己受持法华经,教一切众生都来受持法华经。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供养法华经的。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这是说法。若是有人或是拿香、拿华、拿幢幡宝盖一切供具,供养这个经书,供养法华经,功德无量,能生起如来的智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阿逸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因为佛常在灵鹫山,在那说法华,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看着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一样的,是琉璃为地的,这金色世界,这是观。那你以佛眼看一切,都是佛境界。以众生眼看,以凡夫眼看,都是凡夫境界。但是这个不是见慧,是思慧,以你思慧的力量来这样认识。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
佛又跟弥勒菩萨说,又复如来灭后,说回原地,在如来涅槃之后了。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什么样是深信解相呢?不谤毁,赞叹随喜。佛又说恢复现实了,在佛灭度之后了,还能听到妙法莲华经,不谤,能够欢喜,能够赞叹,这就叫信解相。那就咱们现在吧!佛灭后了,咱们还能在这讲,还能大家共同学习,这就是受持。

【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己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我们大家都共同的,斯人则为顶戴如来。顶戴如来就是把佛顶在头上,这样才能信得法华经。这是佛赞叹信法华经的功德。只是说信,没要求我们信解,没有解,解完了修,修完了证。有些功德是得解行,理解了,去做,那功德相才有。法华经不是的,你信就行,但是这只是功德,不是成。

佛又说这都不容易了。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不必再给我修塔修庙,也不要作僧坊,顶戴法华经就好了。以四事供养众僧,都不需要了。是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能够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只要能读诵法华经,就是起塔了,就是建僧坊了,就是供养众僧了。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法华经即是塔,佛说的这么样的尊重法华经。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这是说法华经。假使做这些供养,供养三宝,供养塔庙,都不如供养法华经的功德大,供养法华经就可以了。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
阿逸多,若我灭后,在我不在世了。闻是经典,就是闻到法华经。能受持,能够书写,乃至教人书写。

【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牀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应当给他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为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牀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现在给我起的僧坊怎么供养庄严,都不如在后世时候供养法华经。不需要起塔寺,也不需要造僧坊,也不需要供养众僧,就供养法华经功德就够了,光是供养。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这个持就是受持、读诵、礼拜、供养。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一心就代表禅定,就是把禅定说成一心。

【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一边诵经,一边还要做布施,还能够持戒忍辱精进一心,还修般若波罗蜜,这个功德就更殊胜了,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虚空还有量吗?无量,无有边。这个人供养法华经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能够成佛。疾至一切种智,很快的就成佛。所以佛给读诵法华经的授记,凡是读诵法华经的都能成佛,佛都给他授记了。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不但自己读诵,还给别人说,让别人也读诵。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的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柔和共同止住。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佛说不但能受持法华经,还要去起塔供僧,还做兼于的六度菩萨行,这样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还教别人也都能说,化度别人。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不但读诵此经,还能做其他的很多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就是他成佛很近了。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菩提树下,就是很快成佛。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如佛之塔,就是跟佛无别,赞叹的意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然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
佛还没有说完,世尊欲重宣此义。佛感觉着还没说完,把这种道理再用偈颂重颂一遍。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上头我已经都说了,这个人的福无量。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然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到了佛灭度末法的时候,你能诵一部法华经,等于像上头念这些供养具一样的。就是在佛前念诵法华经,念一遍,或是念其中几品。大概我们受持普门品的很多吧?这是此经的二十五品。受持法华经,等于具足一切供养。

【若能持此经。则如佛现在。以牛头栴檀。起僧坊供养。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罗树。上馔妙衣服。牀卧皆具足。百千众住处。园林诸浴池。经行及禅窟。种种皆严好。】
若能持此经,则如佛现在。你受持这个法华经的时间,就是佛在世,就是佛现在。以牛头栴檀,起僧坊供养。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罗树。上馔妙衣服,牀卧皆具足。百千众住处,园林诸浴池。经行及禅窟,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受持读诵者。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散华香末香。以须曼薝卜。阿提目多伽。熏油常然之。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
若有信解心,受持读诵者。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散华香末香,以须曼薝卜。阿提目多伽,熏油常然之。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忍辱乐禅定。不瞋不恶口。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常思惟智慧。有问难不瞋。随问为解说。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树。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忍辱乐禅定,不瞋不恶口。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常思惟智慧。有问难不瞋,随问为解说。有问难不瞋,就是不论人家问你什么难问题,不管你能答覆、不能答覆,不要发瞋恨心。不因为人家问得不对,你起烦恼、瞋恨心,这是不对的,应该随顺众生给他解说。如果若能这样做,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树。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这就是功德,随顺分析的功德。

下头还讲功德,下头讲的功德是随喜的功德,听见人家诵经了,听到人家讲经了,你也没去听,随喜!就是随喜别人听经的功德,就是随喜听受的功德。这功德也很大,很不可思议,就是随顺欢喜别人读诵法华经,别人说法华经。就是你不是反对,而赞叹随喜,但是我没有时间去听,自己不去,就发一个欢喜心、随喜心。这个随喜大概我们都能做到的,但是有些人要反对,他不随喜。或者你见人家在那说法华经,或者听人家在那诵法华经,或是你感觉到他那是诵法华经,这就叫随喜,随顺欢喜。还一种,闻。闻到法华经,你也参加来听,闻法华经,这叫随喜,特别随喜。或者是闻到大小二乘法,一切法,你都有个随喜心,那不是专指法华经的,其他的经论,就是大乘也好、小乘也好,人家说法你都赞叹随喜,但是你本人不参加,就是一个随喜的功德,这类的功德佛也来赞叹、来解说。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佛又对弥勒菩萨说。弥勒菩萨摩诃萨他就向佛又请示了,这就是他请示,佛才向他说这随喜功德。怎么请示呢?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男的、女的,他闻此法华经了,只是随喜,他也不听,也没参加学,这样他的福德大小呢?他又请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听到人家讲法华经,他随喜,那他福德有好多?在世尊你灭度后,若有闻到法华经,他只是随喜,他不参加,有没有福德?福德有好大?前头那是赞叹,那不是随喜,经是参加了,听闻,赞叹。这是光是随喜。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其余有智慧的人,年纪大的也好,年纪小的也好,若长若幼,闻听说法华经他就随喜。乃至于从法会到别处,在僧坊,在空地,在城邑,在巷陌,在聚落,在田地里头,如其所闻,他自己听到的。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他也向人家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若有人在法会当中,听了法华经,不管到城邑、巷陌、聚落,反正人多处吧!把他所听到的给那些人讲,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那些人听到,闻已随喜。这随喜的又去转教。其余人又为这个转教人随喜,随喜他转的因缘。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听到法华经,一传、二传、三传,传到五十遍。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他听到已经传遍五十次了。佛就跟他说,跟阿逸多说,第五十个听到法华经的,他的随喜功德我说说,汝当善听。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皮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的众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福,随其所欲的娱乐之具,皆给与之,这是讲布施的。有这么一个人随顺众生,布施了很多的乐具给这些众生。这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诸妙珍宝,或者布施象马车乘,七宝,乃至于所成的宫殿等。这个大施主布施很多。是大施主,不是一时的供养,而常时的舍,布施满八十年已。永远舍不断的,布施满八十年。他做这样想法。而作是念,就是他的思惟想法。我已施给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愿众生随他们的心里所欢喜。然此众生,皆已衰老。经过好多年,过了八十了。年过八十,不老吗?发白皮皱,将死不久。过了八十岁就跟死亡接近了,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给他这么多乐具,这不能了他的生死啊!对他的帮助不大,应该以佛法来训导,教他们进入佛法。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就这一说法,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成了初果圣人了。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四果尽诸有漏了,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佛说假使有这么一个人布施所有阎浮提的众生各种的乐具,乃至于金银财宝,乃至于楼阁,最后还把这些人都度成了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还成道。这功德大不大?佛举这个例子来告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感觉这个功德大了,不是财物,而是都能度这些人都能成阿罗汉,了生死了。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佛告弥勒,我现在分明语汝,这个大施主一切乐具布施给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最后还度他们,都让他们还证得阿罗汉果。这功德是大,佛也认承这是大的。但是不如第五十个人闻到法华经的一偈随喜功德,拿以前的功德跟闻法华经的功德比。闻法华经不是直接的听闻,是相传到五十个,最后这五十个人他听到法华经的随喜功德。只是随喜,并没有深入。他也没有在法华会上,听人家传说传到第五十个人。他闻到法华经的福德,都比这个施主的福德大,这是不可为比的,言及闻法华经的功德特别微妙。所以为什么在法华经上加个妙?妙法莲华,妙字的含义很深的。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佛跟弥勒菩萨说还不止这个,这个比喻还不够,又阿逸多,佛又跟弥勒菩萨说,若人为是经故。有这么一个人,假使闻法华经,到了僧人住的地方,或者是坐,或者是立,须臾听受。须臾的时间很短。就是这么一个很短的时间听了法华经,那义理当然不知道了,只是听一听。就以这个功德,他所转身,这个报身舍掉,再转为人,那他感的果报就很大的,就是闻了法华经的果报,他有车乘,那时候没汽车,佛没作汽车比喻。感个名牌的汽车!象马车乘、珍宝辇舆,什么都有。这些文字都不要讲什么了,我这么一说,大家随着义理想想,主要就是显闻到法华经的功德,拿些事相上想。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听到人家讲法华经,他坐一下。他在这坐着听法华经,后头又有个人来,他就劝这个人,“来!来!坐下来听”,令劝坐听。或者把自己坐分给他一点让他坐,若分座令坐。就这么一个功德,别的没做什么,到他这个身舍掉,再得的身,他得到玉皇大帝的坐。就是咱们平常人间所说的玉皇大帝,就是帝释天的坐处,成了山王天主了。或者是十八梵天的坐处,或者是转轮圣王所坐之处。就这么一点点功德。在我们人间看着这是很小了,“你来听吧”!你让人坐一坐。或者让人家一个地方,给人坐。这是一种。还不止此,这功德没完没尽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陕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脩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余人,就是不是在法华座上说的。向别人不知道法华经的人,给他说有一部经名法华,跟他说这个名字,说有一部经名法华,现在有人讲,你跟我一块去听听吧!那个人随喜就跟他来了。到这来了坐不住,须臾倾,一坐下,或者听两句,或者没听,须臾间闻。就这么须臾间闻的功德,转身,就是再转身,可能跟到总持菩萨共住到一处,能可以遇到总持菩萨。陀罗尼就是总持意思,行菩萨道的菩萨,共生在一处。那他这个福德、功德、智慧就大了,利根的智慧。

以这么一个因缘,经过百千万辈子都不喑哑。口气不臭。舌根非常微妙,舌常无病。口也没病。这个道理很简单,简单到什么呢?只是这样子闻一闻法华经,就感到果报有这么个果报,殊胜果报,相貌圆满。人人都愿六根全具,谁也不愿长得很丑。现在有镶牙的,过去没镶牙的,谁也不愿牙齿都掉了,说话漏风,说不清楚。有的长得嘴唇搭拉下很长的,有的长得又很短的。种种样样怪毛病都没有,每一个人都喜欢相貌庄严,谁也不愿意丑陋。就这么一个功德感应的,你所有的牙齿永远不黑、不垢、不黄,牙齿也周密的不疏漏、不缺短,也不弯曲;嘴唇也不下垂、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胗是长的毛病,长斑疹,身上长那些个。没有这些毛病。也不缺坏,也不喎斜,不厚不大。形容词!也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虒],鼻子长个塌鼻子,多难看。你闻到法华经,六根非常圆满的,总的说就是这样,谁见到你都欢喜,长得一副令人看见喜欢相。嘴唇、牙齿都很严好。鼻子脩直,不扁塌,不歪曲。总而言之说面貌很圆满。眉高而长,不是扫帚眉,也不是很短的一丛。形容一个能够见了佛,闻到法华经,得到六根没有缺陷。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阿逸多,汝且观是,你想想这个问题,就是劝一个人到那听听法华经,就感到这么多的功德。假使一心去听说,或者自己读诵,你说那功德该好大?乃至于为大众分别说,如说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这个意思再重说一遍。这不加解说了。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没有听全,只听一偈,就是四句话;随喜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传到第五十个人,一次、一次、一次;最后人获福,最后那个人所得的福报,今当分别之。这些前文都说过了。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就是快死了。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这个世界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样的,像那阳焰一样的,就是太阳一晒起来的那个阳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对这个世间一切相,你有什么贪着的?不要贪着了。生厌离心可不要慢,要快点生,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有一个人这样说这个法,那些人闻到了就证得阿罗汉果了。一证得阿罗汉果,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最后第五十,闻到法华经辗转相传到那第五十个人,闻到法华经一偈,四句,他就随喜。随喜就是赞叹,不反对。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闻法五十个人都比前头证阿罗汉果的人功德大,这是辗转闻来的。辗转闻来的福德尚且这样无量,那若亲自参加法会听到说呢?那个功德就更大了。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舌不干黑短。鼻高脩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这法华经千万劫你都遇不到,你跟我去听听去吧!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这个人就跟他去听了。须臾闻,听听就走了。就是这么一个听听就走了这个福报,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世世无口患,齿不疏黄黑。牙齿好,唇也不厚缺。嘴唇也好,牙也好。没有可恶的相,就是相貌长得很圆满。舌也不干、也不短、也不黑。鼻子高高大大的,也不塌,也不歪。额头平正宽广。面目端严,谁见了都生欢喜。口里说话没有臭味。这个大家可能感觉到吧?有人跟你说话,离老远你就闻到那个味道,使你心里就翻胃恶心。我不晓得大家有感觉吗?我非常感觉到。为什么?我们这些四面八方的道友,他不一定都是吃素的,不是说坐你跟前,你这屋子里头都是,他走了之后很久不散,又不好说他,人家来请法的。人家来亲近法师,法师嫌他口臭,不理人家行吗?不行。但是非常的难闻,你闻到那个就要恶心。多了,这类味道可能每人都知道。但是我们三宝弟子,应该说三宝弟子很没有这些,在家二众还是不行。出家二众他的饮食生活条件,我们大家是一样的。在家的他什么都吃,所以那口里头味道非常之大。或者他前生没听过法华经,不然他怎么那么大味道!听了法华经的没有,就是我们现在的听到法华经的没有。那么讲法华经的呢?如果大家跟人讲,那个利益跟这个利益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些人他不但不臭,而且是香。若能闻到他莲华香,他口里头一发言就是莲华香。大家知道莲华香吗?就是我们普通花的香,幽香的,不是这样苦恼的。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须臾之间,闻到一句两句,就是这个福报,以后生到天人之中,得到很多的妙象宝马,很好的宝车,珍宝之辇舆,还得到诸天的宫殿。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咱们在这讲法,进来一个人,你劝他坐你旁边听,就这么样一个功德,是福因缘得。得到什么呢?释梵转轮座,将来你可坐到玉皇大帝那个宝座上;让半座于人。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何况一心听,坐着一心来听讲经,还能够明白它的义、明白它的趣向;解说其义趣,还把法华经的道理、它的目的、它的趣向跟你说。如说而修行,照着法华经说的道理,佛怎么教授去怎么做,那这个福德不可量。这是随喜,不是真正自己去听,随喜!随喜!就是你不反对。听人讲法华经,你不反对,赞叹!随喜!没说赞叹的语言,光说随喜。

以下就讲法师的功德了。法师,你不要认为非得讲法华经那个的法师。法师,怎么解释呢?以法华经为师。宽广一点,以法为师。我听了法华经了,我的师父就是法华经,我一天念法华经、持法华经,乃至读诵,你再给别人解说,你的六根非常清净。这叫六根清净,达到六根清净,生生世世六根清净。所以说这一品的当机众是常精进菩萨,佛给常精进菩萨说有五种的法师,说他们功德相。这五种法师的功德感到是六根清净。多数讲六根清净的。前头讲功德是劝流通,这一品的功德就是劝你给人解说,法师功德品。一个能解说的给人解说,不能给人解说的,你自己以法为师,以法华经这个法就是你的师父,自己把它认为师父。这是这品的大意。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